在线客服

围手术期术后护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围手术期术后护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围手术期术后护理

篇1

剖宫产是妇产科最常见的手术,做好剖宫产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产妇的康复有其重要意义。我科2008年3月~2009年2月共行剖宫产82例,经过采取术前教育指导与术后的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很大改善,促进了术后的早日康复,同时也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收到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3月~2009年2月我科行剖宫产术患者82例,年龄21~40岁,平均29.6岁;初产妇68例,经产妇14例。其中采用硬膜外麻醉76例,有6例因硬膜外麻醉失败及失血性休克不能使用椎管内麻醉改为局麻。术后发生切口疼痛占96%,子宫收缩痛占80%,寒战与发热占45%,排尿困难占16%。在文化程度方面,初中及以下有36例,高中或中职有22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4例。所有患者均为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孕中晚期在我科定期产前检查正常,骨盆外测量均在正常范围。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剖宫产术治疗,并在患者入院开始,护理人员就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耐心细致的交流与沟通,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焦虑心理,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相关信息,收集整理患者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护 理

术前心理护理:护士应向患者详细介绍医院或科室的环境、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等,要掌握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其心理状况。对产生恐惧焦虑的患者,护士应用亲切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治疗方法、预后以及剖宫产术的必要性。鼓励家属给患者更多的关爱,使其对剖宫产手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患者产生一种安全感,且感到受重视的感觉,使患者消除恐俱与悲观等不良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术后心理护理:生命体征是评价生命活动的重要指数,也是护士评估术后患者身体状况的基本资料[1]。在患者术后,要去枕平卧,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并常规心电监护。护士应告知患者手术已顺利完成,以便给患者带来最大的安慰,然后根据患者的情况,详细说明术后的注意事项及引流管的护理等。术后患者在麻醉清醒后,会感到疼痛和不适,为此护士要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疼痛的原因,告诉患者这是术后正常的临床表现,指导患者应用自我放松训练或注意力转移等措施来减轻疼痛,必要时根据医嘱使用镇痛剂,以稳定患者的情绪,使之保持充足休息,有利于术后恢复和避免术后并发症。同时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对患者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并向患者说明术后6~8小时以内要取平卧位,6~8小时后可取半卧位;术后2~3天可取坐位及下床活动。嘱患者术后第2天开始进易消化流食,避免进食鸡蛋和牛奶,以免引起腹胀;第3天开始进半流食,此后渐改为普食。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定时翻身叩背,以利痰液排出,并保持床铺干燥,防止身体受压部位发生褥疮和腹腔脏器发生粘连。巡回护士应经常与患者交谈,重视其主诉症状,当患者出现咳嗽、胸闷、烦躁、出冷汗、打呵欠、腹部胀痛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切口疼痛护理:患者手术后6~8小时疼痛最为剧烈,切口疼痛发生率约占96%。对疼痛难以忍受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药物止痛后,一般都可以缓解;而个别患者效果不佳者,可改为强效镇痛药,间隔4~6小时重复给药。患者术后24小时后疼痛一般均缓解。

子宫收缩疼痛的护理:子宫收缩疼痛的患者占到80%,为此护理人员应耐心向产妇解释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告知患者静滴催产素时,也可导致此种疼痛发生。对于子宫收缩疼痛明显的患者,应及时减慢静滴速度或暂时更换其他输液药物,以减轻疼痛,一般不需要药物止痛和处理。

寒战与发热的护理:多数患者在术毕后发生寒战,一般持续30分钟左右均可缓解。其发生的原因是手术暴露时间过长、手术过程中液体输入量过多或过快、冲洗切口盐水温度过低、手术室与病房温差太大以及接送产妇时遮盖不严使身体部分等所导致。应在病人送入病室后增加被褥,减慢输液速度,保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2],以促进体温的恢复。术后患者3天内出现38℃体温多为术后吸收热,这属机体的正常生理反应,一般无需特别处理。告诉产妇多饮水,便于退热,如3天后体温仍>38℃时,应注意切口情况及是否乳汁分泌不畅等,以防切口感染及乳腺炎的发生。

排尿困难的护理:在患者拔出导尿管后,对于不习惯卧床及床上排尿的患者,可协助起坐或下床排尿,应督促、鼓励、帮助患者及早下床活动、排尿,这有利于子宫收缩及肠蠕动恢复。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对尿道刺激引起者,一般手术后24小时左右拔除导尿管,每日行0.01%高锰酸钾擦洗会及尿道口,术后24小时起坐或下床活动,督促患者排尿。同时对于出现排尿困难患者除对症处理外,还可行热毛巾、热水袋敷下腹部,以利膀胱扩约肌收缩,促进排尿。

讨 论

剖宫产是解除孕妇及胎儿危急状态的有效方法,该手术切口较大,创面广,且由于和阴道相连,极易发生常见的发热、子宫出血、尿潴留、肠粘连、肺栓塞及羊水栓塞等较多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如处理不及时,可导致死亡。为此建议对剖宫产患者,在手术时间方面应尽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因为时间越长,灌洗液吸收就越多,而发生其他并发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随着目前剖宫产适应度的放宽,剖宫产率正在逐年上升[3],尤其大龄产妇基本都是选择剖宫产手术。但由于这些人群对剖宫产知识缺乏了解,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及紧张的心理,严重影响了产后的康复,为此加强对剖宫产术后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显得非常重要,这不仅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的焦虑恐惧等症状,提高手术质量,确保母婴安全,而且还可有利于切口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篇2

妇科手术是治疗妇科疾病的一种常规治疗手段,多数患者出现腹胀的常见原因为手术中肠管受到激惹使肠蠕动减弱,而使肠腔内积气过多所致,而腹胀为妇科患者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需在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预防。通常在手术后采取常规护理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一般,而采取综合护理模式的患者恢复效果较好[1],我院现针对此类现象对妇科手术后的患者分别采取基础护理模式及综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腹胀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在2012年4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急诊者除外),排除既往有神经精神病史及精神病家族史患者,均经家庭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无脱落及不良反应的发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为行子宫平滑肌瘤切除术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为行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对照组选取的50例患者,年龄36~64岁,平均(48.3±5.4)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为(3.2±1.1)年,文化程度:小学以下8人,初中21人,高中14人,大专及大专以上7人。观察组选取的50例患者,年龄40~61岁,平均年龄为(46.3±6.2)岁,病程1~6年之间,平均病程(3.7±1.4)年,文化程度:小学以下10人,初中22人,高中9人,大专及大专以上9人。两组患者在手术种类、麻醉方式、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术后恢复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上采取综合护理模式,其主要护理过程如下:①根据患者地方饮食习惯,制定个性化的食谱以满足患者所需的营养。②手术前向患者讲解手术方式及步骤并帮助患者解答有关手术相关的问题,增强患者自信心,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③术后耐心细致地指导并协助患者下床活动,向患者介绍下床活动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④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可对患者行足底热敷,用温度适中的热毛巾将患者双足包裹,注意毛巾温度不宜过热、过凉,每天1~2次至排气。⑤根据患者不同的需要,可对患者贴心护理,包括空气加湿、室内播放舒缓音乐等,降低患者的紧张情绪。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式后的不同时间内排气的情况及两组患者的术后腹胀程度,其中包括重度腹胀、中度腹胀、轻度腹胀、无腹胀[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5.0软件分析,等级资料的差异性检验采取秩和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排气情况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48~72 h内排气的人数较对照组高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术后腹胀程度

对照组患者无腹胀的人数较观察组少36.00%,P

3讨论

妇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有腹胀、排气困难、泌尿系感染、伤口感染及裂开等,而术后腹胀和排气困难是出现在手术后的最常见症状,严重时可影响患者正常的生理指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3]。根据相关资料显示[4],导致术后腹胀的常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物对肠管的抑制作用;手术的操作直接刺激肠管及肠系膜可抑制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使肠管蠕动速度和频率减弱;术后电解质紊乱等,均可影响到患者的肠道功能而造成腹胀[5]。女性患者对疼痛较敏感,术后紧张呼、吸频率的增加和术后咽入大量气体,导致肠黏膜因吸收气体不畅而使腹胀加重,而行妇科手术的患者往往因惧怕疼痛而减少活动时间,延长恢复进程[6,7]。

研究表明,术后排气是评估患者身体恢复的重要指标,排气过晚会造成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其中包括休息状态欠佳、患者精神紧张、营养失调、伤口延迟愈合等,此类并发症均可影响手术成功率[8,9]。我院现通过加强原有的基本护理模式,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所得临床效果较显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术后48~72 h内排气的人数较对照组高。表明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完善护理措施是改善患者排气不畅的必要手段。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轻度腹胀的人数较观察组多。且经过围术期的综合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妇科术后发生腹胀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发生腹胀的概率。此结果表明,在基础护理模式下的患者易产生轻度腹胀,且更易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痛苦[10-20]。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护理模式护理妇科手术后的患者,可使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缩短,帮助患者早期进食,维持体内所需营养,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敏,吕丽华,徐庆娜,等. 剖宫产术后腹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0):940 - 41.

[2] 王雪雪. 预防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4):266-267.

[3] 李华. 妇科腔镜妇女术后腹胀的手法护理[J]. 中国医疗前沿,2007,2(21):119-120.

[4] 宋春辉,李桂,崔树星,等. 中药敷脐疗法对经腹术后妇女胃肠功能恢复及T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5-6.

[5] 梁雪芳,刘春丽. 妇科腹部手术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聚类研究[J]. 陕西中医,2008,29(3):259-260.

[6] 杨晓晖,杨晓玲,陈梅. 护理干预对妇科腹部手术妇女术后腹胀的效果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0):43-44.

[7] 陈青,邹芝香. 中药热敷包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 中医药导报,2011,17(7):99-100.

[8] 李俊艳. 护理干预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10, 5(18) :184-185.

[9] 杨晓晖,杨晓玲,陈梅. 护理干预对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腹胀的效果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 8(10) :43-44.

[10] Knut Magne Augestad, Conor P Delaney, Postoperative ileus:Impact of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enhanced recovery pathways [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10 ,16(17): 2067-2074.

[11] Liao CY, Tasi RS, Ding DC. Gynecological surgery caused vesicovaginal fistula managed by Latzko operation[J]. Taiwan J Obstet Gynecol,2012,51(3):359-362.

[12] Wang B, He KH, Jiang MB, et al. Effect of prophylactic dexamethasone on nausea and vomiting after laparoscopic gynecological operation: meta-analysis[J]. Middle East J Anesthesiol,2011,21(3):397-402.

[13] Feng XM, Li J, Wu Y. Effect of combined electroacupuncture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in gynecological operation evaluated by bispectral index[J]. Zhongguo Zhong Xi Yi Jie He Za Zhi,2010,30(2):150-152.

[14] Barba E, Quiroga S, Accarino A, et al. Mechanisms of abdominal distension in severe intestinal dysmotility: abdomino-thoracic response to gut retention[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2013,25(6):e389-e394.

[15] Brodie KE, Soccorso G, Bekdash B, et al. A 2-year-old with acute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pallor (Discussion and Diagnosis)[J]. Acta Paediatr,2013,102(6):661-662.

[16] Brodie KE, Soccorso G, Bekdash B, et al. A 2-year-old with acute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pallor Case Presentation[J]. Acta Paediatr,2013,102(6):562-563.

[17] Pinto JM, Cheung V, Zheng M, et al. Visual diagnosis: unremitting fever and right-sided abdominal distension in a 7-week-old girl[J]. Pediatr Rev,2012,33(12):e76-e79.

[18] Salgado BS, Monteiro L N, Grandi F, et al. What is your diagnosis? Ascites fluid from a dog with abdominal distension[J]. Vet Clin Pathol,2012,41(4):605-606.

篇3

本组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18~68岁,平均48岁,高处坠落伤37例,摔伤19例。颈椎骨折脱位并高位裁瘫患者19例,颈椎骨折不全瘫37例,患者随诊时间7~36月,Frankel分级A级11例,B级18例,C级27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颈椎骨折患者由于多为瞬间意外造成损伤,患者及家属有强烈的心理应激,存有恐惧心理,顾虑手术后瘫痪影响工作、学习,因此心理负担重,需要责任护士对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正确对待伤残,耐心地介绍现代医术的发展及手术后的效果,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以增加患者的信心、理解与配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1.2 气管食管推移训练 由于颈椎前路术中须将内脏鞘牵引向对侧,才可显露锥体前面,此动作易刺激气管引起反射性干咳等症状。因此术前应向患者反复强调此训练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训练。具体方法:患者仰卧位,枕头垫于肩下,头稍后仰,训练者站在患者右侧,用2-4指指端顺气管右侧,将气管、食管持续向左侧推移,开始用力尽量缓和,频率为5次/min,推移5~8 min后,用力稍加强,尽量把气管和食管推移超过中线,第1d一般为3次,每次为15~20 min,每次间隔2~3 h,由轻到重,一直增加到每天4次,每次1h左右,而且不发生呛咳。

2.1.3 呼吸功能训练 指导患者戒烟,练习深呼吸、咳嗽、排痰。防止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方法:(1)吹气球练习:鼓励患者一次性将气球吹得尽可能大,放松5~10 s,然后重复上述动作。每次10~15 min,3次/d。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增加次数和时间;(2)有效咳嗽练习:患者先深吸气,然后连续小声咳嗽,将痰液咳至支气管口,最后用力咳嗽,直至将痰排出。

2.1.4 术前准备 手术前一日给患者洗澡、备皮,备皮范围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 cm以上,并剃净头发,备皮必须彻底、清洁。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床上进食,练习床上大小便。术前指导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的伸屈上下肢,持重与手足活动,防止肌肉萎缩。

2.2 术后护理

2.2.1 的安置与护理 患者手术后回监护病房,应由医护人员共同搬运于病床上。搬运时要保持头颈部中立位,禁忌扭转、过伸、过屈,安置好后戴颈部围领,保持颈部制动。颈部用颈托外固定制动,侧卧时注意将头垫高与脊柱保持同一水平,变换时采用“轴型滚动式”翻身法。

2.2.2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保持呼吸道通畅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将患者安置到监护病房,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3 L/min;给予持续的心电监护,术后应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的动态变化。术后24~72 h为危险期,注意观察口唇、甲床、耳廓有无发绀等缺氧情况,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及spO2,同时进行SpO2动态监测,一旦发生变化应及时同时医生。每15 min巡视患者1次,加强翻身、拍背,鼓励患者自行咳出气道分泌物,对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给予糜蛋白酶4000 u,地塞米松5 mg,庆大霉素4万u超声雾化吸入,2次/d。指导患者作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患者呼吸肌无力排痰者应做好吸痰护理,从而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2.2.3 密切观察切口渗血情况一般术后当天引流液为红色血性液,量大于100 nd,属正常情况,第2、3 d引流量应逐渐减少,量少于30~50 nd,此为术后3 d拔除引流管的指征,若切口渗血较多,注意患者的面色、呼吸、血压、脉率情况。

2.2.4 严密观察患者四肢感觉及运动情况每天上午、下午各检查一次,与前1天作对比,观察患者恢复情况。检查的方法:触摸患者四肢,让患者活动双手双脚,牵拉尿管检查膀胱是否有感觉,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及时发现感觉和运动障碍,若出现双下肢感觉运动及功能减退,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2.5 体温异常患者的护理高位截瘫患者由于汗腺失去了交感神经的支配,易出现高热(39.5℃以上),一般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必须选用其他有效的降温措施。严密观璩体温变化,每2 h测量体温1次,保持室温在20~22℃。头部置冰袋冷敷,可降低脑组织代谢,同时在腹股沟、腋窝、窝大血管流经处置冰块,及时更换,加强观察,严禁发生冻疮。体温持续不退者,用4℃的冷盐水100~200 ml保留灌肠,或者用10~15℃的温盐水保留半小时也有同样的降温功效,且避免了过低的水温引起的肠道痉挛、腹泻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每天给与2500~3000 ml的液体入量,可犒患者所需液体至于冰箱,待温度降为0~10℃时取出用棉套保温,输入患者体内,其降温效果显著。对于肺部、泌尿系感染所致的体温升高,及时应用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由于患者失去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作用,体温有随环境变化的特点。体温低于26℃以下时,引起患者血压降低,心率减慢,甚至心跳停止,嗜睡、甚至昏迷。将患者置于空调或暖气室中,保持室温在24~26℃,静滴温热液体,保持输入液体的温度在37~39℃之间,对热敏感的药物忌用此法;体温难以回升者可用纱布蘸消毒后的石蜡油擦拭患者全身,因为液体石蜡油不易挥发,用其油浴后覆盖于全身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可有效减少散热使体温迅速回升。注意加温过程中必须监控患者的所有状况,加温速度不能过快,以防引起心率不齐和休克,同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 预防并发症

预防褥疮的发生,可应用电动气垫床,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每1~2 h翻身按摩骨突受压处1次,骨突隆处用棉垫垫起;护士定时给拍背,鼓励咳嗽,深呼吸,防止坠积性肺炎;保持大小便通畅。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排尿量,尿道口每日用新洁尔灭棉球擦洗2~3次,每周更换导尿管,集尿袋每日更换,尿袋低于膀胱区,密切观察尿液的性质、颜色及尿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每隔4~6 h开管一次,训练膀胱的感觉及收缩功能;便秘患者鼓励多食粗纤维素食物,增加床上活动量,大便困难的患者可用开塞露40ml保留灌肠。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每天按摩肌群2~3次,被动活动相应关节,必要时配合针灸、理疗等。

篇4

1.1 一般资料 绍兴市人民医院2001年5月至2008年11月收治全胃切除术后继发急性肠扭转、肠坏死患者6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54~72岁,平均(58.46±11.62)岁。6例患者均有全胃切除手术史,发病至就诊入院时间1~18 h,平均为(4.72±2.15) h;入院至手术时间最短为1 h,最长为12 d。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为主,伴陈发性疼痛5例、持续剧烈疼痛1例。6例均停止排便排气,伴有恶心、呕吐5例、1例呕吐物为咖啡样。6例腹部均有不同程度的隆起和腹部局部或全腹压痛,有腹部移动性浊音2例,有肠鸣音亢进和气过水音4例,有肠鸣音减弱或消失2例。体检:X线腹部平片均提示肠腔内多个、大小不等的气液平面,发现卵园形巨大肠袢1例。腹部B超检查4例早期无明显异常发现,2例腹腔内不同程度的积液,肠壁明显增厚,但未发现腹腔内肿块。3例行CT检查提示部分小肠扩张和积液,未发现其他异常病变。腹腔诊断性穿刺抽出暗红色血性腹腔液6例。

1.2 治疗方式 6例均经保守治疗无效后均行剖腹探查,其中2例松懈索带粘连,扭转小肠复位后肠腔减压,热盐水湿敷后小肠恢复血液循环,未作肠段切除;1例术中发现内疝, Braun吻合处及以下至回盲部3 cm处的小肠扭转、坏死,切除坏死肠管后,游离回盲部、升结肠,回肠与屈氏韧带以下3 cm的输入袢(空肠)吻合;3例术中发现扭转小肠不同程度的缺血、坏死,均行坏死肠段切除后,肠管端端或端侧吻合术。术后严密观察,做好症状护理、并发症及生活护理。

2 结果

6例均治愈,发生吻口瘘1例。随访时间1.5~5年,其中4例分别在出院后7、9、11、14个月死于严重营养不良和多器官衰竭;1例长期依赖全肠外营养生存;1例患者恢复后能参加轻便体力劳动。

转贴于

3 护理体会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本次研究的患者年龄都较大,因患者已了解自己行全胃切除手术的病情,对再次发病住院均抱有紧张、恐惧心理;对疾病治疗缺乏信心,尤其是家属非常担心肿瘤的复发。由于一时不能缓解剧烈的腹痛,给患者增加了烦躁和焦虑心理。医护人员应该与病人及其家属多沟通、多交流,关心体贴病人,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感,减轻病人和家属的心理压力,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掩盖症状。

3.1.2 密切观察腹部变化 全胃切除术后远期继发急性肠扭转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腹痛多为陈发性,腹痛的性质改变是急性肠梗阻病情恶化。本次研究采取了以下护理措施:①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如早期出现休克症状时要分析与腹痛、补液的关系;②密切观察腹痛的变化,可有突然加剧或疼痛突然消失的变化;③密切观察腹部体征,是否有腹膜刺激征或有固定局部压痛和反跳痛变化;④密切观察呕吐物及胃肠减压液的多少,性质的改变有助于诊断。

3.2 术后护理

3.2.1 引流管护理 术后腹腔引流管、胃管及尿管的护理十分重要,要保持各引流管的通畅,防止打折,堵塞等。本次研究6例术后均放置1~2根腹腔引流管,通过观察引流液量的多少和颜色可判断术后早期有无出血;后期则可观察腹水的情况、是否存在胆瘘、胰瘘、淋巴瘘和肠道吻口瘘。胃管引流术的量性状可观察肠道吻合口是否有出血,肠管是否再次坏死。本次研究有1例术中发现吻合口的肠管水肿明显,术后胃肠引流管每天引流出淡血性液体50~100ml,术后14d引流出暗红色血液时报告医生,立即进行CT、B超检查,提示肠腔内血块团,诊断为吻合出血或吻合口瘘发生,应持续胃肠减压、禁食,及时做好术前准备,施行再剖腹手术,术后加强营养支持和抗感染治疗,避免了生命危险。

3.2.2 切口护理 全胃切除术后远期继发急性肠扭转的病人,肠扭转、肠坏死手术往往造成腹腔和切口污染,加上腹壁原有的疤痕组织,局部的血液循环较差,易发生感染。须观察切口处的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有无渗液及硬结等。 发现上述情况时间隔减张拆线,红外线或频谱照射等相应的处理,防止伤口裂开。

3.2.3 营养支持护理 营养支持是全胃切除术后远期继发急性肠扭转、肠坏死,小肠广泛切除术后恢复的重要手段。术后1~7d,病人处于禁食、胃肠减压,短期内肠腔吻合口尚未愈合,又不能从消化道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本次研究1例术后小肠只存3cm是属于超短肠综合征,大部营养物质来源于全肠外营养。

篇5

Key words:Laparoscopy; Gastrectomy; Gallstone; Peri-operation period nursing

胃切除术后会导致胆囊结石发病率增加,其发病率为14.5%~22.1%。高出正常人群10%[1]。其发病机制与术中迷走神经损伤、术后胆囊收缩素释放下降、术后体重快速下降等有关。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现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首选术式。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患者痊愈的关键。我院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切除术后胆囊结石患者32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行有胃切除病史的LC32例,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35~74(45±6)岁,其中全胃切除4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毕Ⅰ式吻合[2]12例,毕Ⅱ式吻合8例,胃部分切除8例。胃疾病的分类:胃癌16例,胃溃疡伴严重并发症12例,胃恶性间质A4例。LC术原因:单纯胆囊炎和并胆囊结石20例,胆囊息肉伴胆结石8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4例。全组距前次胃部手术时间间隔为11个月~5年,平均(36±10)个月。20例既往胃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术前完善辅助检查,以排除肿瘤无复发转移。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LC,手术时间35~65min(45±7)min。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者4例先行ERCP下取胆总管结石,成功后行LC。

1.3护理

1.3.1术前护理

1.3.1.1心理护理 由于本组患者病情较复杂、两次手术间隔短、多数体质虚弱,故多心存顾虑、甚至悲观的情绪。通过耐心讲解开导、应用多媒体或术后患者现身说法,使其减轻顾虑、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3.1.2营养状况的评估 胃切除术后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可使LC术后并发症增加。本组有24例术前体质量减轻35g/L[3],评估为营养不良者。术前给予低脂高蛋白p高热量p富合维生素p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其中有8例辅以肠外营养,经过5~10d,营养不良纠正后,行LC。

1.3.1.3皮肤准备 按上腹部手术范围备皮。但需用棉签蘸松节油彻底清除脐内的积垢,再用碘伏消毒。因LC第一戳口靠近脐缘,若脐部消毒不彻底易发生感染。

1.3.2术中护理

1.3.2.1术中体温控制 有研究显示[4],低体温是独立的切口感染的风险因子。手术室温度一般保持在25℃左右,湿度保持在60%~70%。术中注意加温输入的液体和血液,使用电子液体加温仪将输出端的液体加温至30℃~35℃,不能超过37℃,以免破坏血液成分[5]。

1.3.2.2术中监测 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患者在术中的液体出入量和出血情况,准备应对中转开腹现象的发生。

1.3.3术后护理

1.3.3.1 LC后的基础护理 给予吸氧,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询问和分析患者所述的不适,观察创口敷料情况、患者面色及精神状况等等。警惕发生LC后最凶险的并发症-腹腔内出血。

1.3.3.2恶心、呕吐的护理。若发生呕吐,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的呕吐物,防止发生窒息和吸入性肺炎。本组有12例术后出现呕吐,程度轻微的2例休息后好转。10例肌注胃复安10mg后,随即缓解。

1.3.3.3引流管的护理 确保引流通畅,观察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本组中,护士发现2例患者引流管内流出约15ml黄绿色液体,及时报告给医生,后经确认为胆瘘。

2 结果

3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无出血及切口感染,2例胆漏,经引流后痊愈。住院时间3~10(5±2)d。

3 讨论

由于胃切除术后腹腔内多有不同程度的粘连,这无疑会加重LC中的损伤,同时也增加了LC后腹腔内出血和胆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护士通过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询问患者的不适、监测生命体征,检查创口敷料和引流管情况,常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本文出现的2例胆瘘者,是护士首先发现,及时协助患者取半卧位,使胆汁充分引流;更严格无菌更换引流袋等操作;延长患者禁食水的时间,以减少胆汁分泌;后经医护人员共同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避免了因为胆汁在腹腔内扩散而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

本组患者术后都给予持续吸氧6h,4L/min.有研究表明[6],提高吸氧流量能降低Lc后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LC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53%~72%[7]。本组发生率为37.5%(12/32),较文献报道的低,可能与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有关。LC后应该常规给予吸氧,腹腔内残留CO2溶解导致的酸性环境在很长时间都对腹膜和膈肌有刺激作用,引起恶心、呕吐,吸氧能加速CO2的排出[8]。

参考文献:

[1]Kodama I,Yoshida C,Kofuji K,et al.Gallstones and galldballer disorder after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J].IntSurg,1996,81:36-39.

[2]张建中,主编. 外科学[M]. 第2版. 西安: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1:315-317.

[3]付欢英,杨芳,朱玲,等.胃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6A):44-46.

[4]Flores Maldonado A,Medina Escobedo CE,Rius Rodriguez NM,et al.Mild perioperative hypothermia and the risk of wound infection[J].Arch Med Res,2001,32:227-231.

[5]程秀卿.术后患者术中低体温的相关有上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7(35B):29-30.

篇6

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脏疾病。心脏瓣膜病分为两种,先天和后天。该病症的病因有3种原因:①退化: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身体中很多器官都会发生退化的现象,其中心脏功能的退化尤为常见。因为心瓣出现退化,从而导致闭合不全等问题。②细菌感染:人体感染细菌后,细菌会在血液中流通扩散开来,当到达心脏内部后就会侵蚀心瓣组织,导致疾病。③疾病影响:风湿性疾病也是一列常见疾病,而如果这种疾病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就会诱发产生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病一般都进行置换手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心脏手术是因为某些原因人工瓣膜的功能出现障碍,导致急性或慢性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必须进行再次手术来矫正。一般瓣膜衰败后会出现肺动脉高压的现象,还有心脏周围组织出现粘连现象。这都大大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难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院抽取的16位志愿患者。这16位患者都患有心脏瓣膜病,并且在进行置换手术后未能治愈,需要再次心脏手术。将16位患者每8人一组分为两组。在围手术期期间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个性化护理。

1.2 方法 常规护理仅仅按照医生的要求对患者进行护理,如检测、服药等护理。而个性化护理则是在常规护理的情况下进行以下护理。

1.2.1 术前护理

1.2.1.1 心理指导 由于患者已经进行过一次手术,患者本来已经心情放松。对于战胜疾病已经有了足够的信心。但当得知手术后又出现了特殊情况需要再次进行手术,这将导致患者出现恐惧和急躁的情绪,这些情绪对于患者的心脏会有很大的压力。因此术前的心理指导尤为重要。根据患者情绪的变化进行指导,开导患者使患者保持平和心态,以最佳的心理面对再次手术。

1.2.1.2 风险评估 检测调查患者身体特征,各项生理指标。根据患者身体各方面资料及时评估手术的风险,制定风险最小的手术方案,并向患者家属告知详细情况。

1.2.1.3 药物治疗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因此不能有半点大意。根据手术方案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使患者达到手术方案要求在进行治疗。

1.2.2 术后护理

1.2.2.1 时时监护 因为患者随时可能出现特殊情况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要定时检查患者身体各项指标,并记录在案。如果出现异常指标及时向医生通报,请医生判断。

1.2.2.2 药物更换治疗 虽然患者已经完成手术,但依然不能停下药物治疗。医生根据不同时间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药物的治疗。

1.2.2.3 出院指导 当一定时间后,患者情况稳定即可出院。指导护士要对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进行指导,告诫患者应该注意的事项。提醒患者定期回到医院进行检查,查看身体恢复情况。

2 结 果

手术后两组患者手术都很成功,术后患者被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护理。护理后结果如下:对照组患者8人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后发现5人逐渐好转,但有3人出现并发症,其中1人更是因为病情严重,抢救无效而死亡。实验组8人进行针对性护理,其中7人逐渐好转,仅1人出现伤口感染。因为两组护理方式不同,所以固有可比性。

3 讨 论

在我国心脏瓣膜病是一列非常普遍的心脏疾病。社会制度的影响,如计划生育、多生罚款等现象;青年人观念的改变如晚生、不生的现象。这些都导致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加重。而老年人患心脏瓣膜疾病的患病率相对较高。因为老年人身体各个器官出现衰退现象,同时免疫力下降,这些都是老年人普遍患病的原因。在所有患病因素中风湿热损害瓣膜是最常见原因。因此患有心脏瓣膜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通过临床治疗显示瓣膜疾病的根治方法就是置换术。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进行该手术,这要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而定。这要求患者配合医生病情检查中的各种询问,不得隐瞒病情。如果不适合手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将会出现死亡危险。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要再次心脏手术的患者也很多,同时手术后患者死亡率也很高。一方面2次手术时多数患者的心脏周围组织出现粘连,伴有肺动脉高压的现象,手术的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因为是2次手术所以患者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会增加患者心脏的负担影响手术的治疗。因此围手术期要对患者进行良好护理,这样会增加再次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经过以上我院对比治疗显示,个性化、针对性的护理会增加患者的治愈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德奎,周忠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J].中国临床医学,2002,9(4):391.

篇7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共实施妇科手术3452例,术后DVT形成29例。其中左下肢21例,右下肢6例,双下肢2例。年龄33-65岁(平均54.3岁),体重46-72Kg(平均60.5Kg),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21-32(平均26.7)。恶性肿瘤24例(子宫内膜癌10例,卵巢癌6例,宫颈癌7例,子宫肉瘤1例)。良性肿瘤4例,宫外孕伴失血性休克1例。开腹手术19例,腹腔镜手术7例,宫腔镜手术1例,阴式子宫切除2例。手术时间49-305分钟(平均165分钟),失血量50-800ml(平均210ml)。输血19例,术后应用止血药12例。术前合并高血压7例,合并糖尿病3例,既往有血栓病史1例,静脉曲张1例。术后卧床时间16h-42h(平均20h),下床活动少。术后连续三日体温高于正常者7例。

1.2 临床表现 发病一般在术后3-14天,患者主诉下肢不同程度的发麻、发胀、疼痛及活动受限等不适感。查体患肢肿胀、增粗、浅表静脉扩张、皮肤色泽改变、皮温升高、低热等,Homan征阳性。未发生非特异性呼吸系统症状,肺部听诊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啰音。

1.3 诊断 DVT诊断,显示静脉管腔内无彩色血流信号,有不同程度的血流速度减慢及血管内絮状回声。

1.4 治疗 通过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口服潘生丁、阿斯匹林、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肝素及尿激酶等抗凝溶栓治疗。2 结 果

年龄大于40岁、既往有血栓病史或静脉曲张、肥胖、原发病多为盆腔恶性肿瘤、手术创伤、感染、输血及止血剂的应用、围手术期活动减少等都是妇科手术后DVT形成的高危因素。本组患者除有1例发生股青肿转院进一步治疗外,其他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无发生肺栓塞和死亡等严重后果。3 讨 论

3.1 围手术期DVT形成的病因 早在19世纪病理生理学家Virchow就明确指出血管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成分改变即出现高凝状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条件。由于静脉穿刺、手术操作及压迫等原因均可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局部血流瘀滞在静脉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血管损伤多为诱因。DVT形成过程主要为血小板参与下的凝血酶形成,血小板不是血栓主要成分。应激作用也会使血小板反应性增高。大手术后1-10天,约50%患者血小板体积增大,粘附性和聚集性增高,释放反应增强;而抗凝血酶Ⅲ、蛋白质C和纤溶酶原的血浆浓度降低。手术过程中创伤血管破损出血后,机体将动员一切凝血机制以阻止机体失血,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围手术期的活动减少,麻醉及术后卧床等都使静脉血流明显减慢。腹部手术后腹胀、肠麻痹或半坐位都使髂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围手术期低血压、血液黏度高等都导致血流缓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吴新民等进行的调查显示术后卧床患者下肢的血流速度是(9.6±2.8)cm/s,而门诊正常活动的患者是(15.4±6.1)cm/s,下肢血流速度减慢了约37.7%。血管内血流速度减慢后,将改变血管内正常的层流状态,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特别使血小板更多地接近血管壁。如果血管内皮异常,就非常容易形成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与患者的自身病理生理状况、临床治疗及护理技术都具有一定的关系。

3.2 围手术期DVT形成的高危因素

3.2.1 患者本身的生理病理因素 年龄大于40岁、病态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长时间制动、家族性高凝状态、患有静脉曲张、曾经出现过DVT、严重感染等都是导致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术后DVT形成的患者中约有23%-26%的既往有血栓病史[3]。本病例中发生1例股青肿的患者就是既往有血栓性静脉炎。

3.2.2 恶性肿瘤因素 国内外的很多研究者从研究恶性肿瘤炎性反应的角度论证了妇科恶性肿瘤与术后DVT发生的关系。肿瘤患者本身的炎性反应增加了体内炎性因子的产生,而炎性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增加了下肢DVT的形成。且肿瘤组织本身出血坏死后产生大量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凝血活酶,促使血栓形成。多种肿瘤细胞也具有凝血激酶活性和促使血小板聚集活性[4-7]。

3.2.3 手术因素 妇科手术常规的术前准备如术前禁食水、清洁灌肠等可能引起病人血液浓缩、水电解质紊乱,并且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和麻醉时间长,麻醉后周围血管扩张,血液瘀滞。术中失血可导致血液浓缩。术后病人卧床平均时间长,术后无法尽早下床活动或术后发热等都是DVT发生的不良因素。

3.2.4 围手术期输血及止血剂的使用 输血在围手术期的患者的处理中比较常见。库存血中颗粒、细胞碎片较多,黏稠度高。据报道,围手术期输血尤其是新鲜冰冻血浆会增加DVT和PE的发病风险;术后止血剂的使用也会增加DVT的发病风险。

3.3 DVT的预防及围手术期护理

3.3.1 机械方法预防 分级加压弹性袜(graded compression elastic stocking,ES)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线措施,同时还能防止静脉曲张。另外间歇重启压力泵(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也是一种有效方便的方法。这些机械方法可促进血液回流、增加静脉流速,防止下肢静脉血流迟缓。围手术期连续应用可有效地降低DVT的发生率[8]。

3.3.2 药物方法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能够有效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但是,对抗凝药物的反应,个体间的差异较大,如果剂量不够,仍会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使用剂量过大,会引起术后出血的副作用。

3.3.3 围手术期护理 通过对DVT形成的高危因素的认识,进行围手术期全面系统的护理评估,对于高危患者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①术前护理:通过集中讲解或派发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指导书等形式达到让患者及其陪护家属了解DVT形成的病因、危险因素、常见症状及后果,提高患者的警惕性。指导性地提出术前营养及饮食方案,避免高胆固醇饮食,进低脂高纤维素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方法。对于禁食、水以及清洁灌肠后腹泻次数较多的病人及时静脉补液以纠正脱水,保持水、电解质平衡。②术中护理:术中的预防则对手术操作和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手术应做到操作细致轻柔,力争缩短时间,尽量减少组织损伤,特别注意保护暴露于手术野的血管,以免损伤血管内膜而诱发血栓形成;术中尽量彻底止血、减少术中出血、减少输血或尽量不输血,避免术后使用止血药。手术要正确摆放,尽量减少静脉受压的因素。但手术具有很多无法左右的因素,术中的预防措施较难把握。因此,针对麻醉、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输血等情况进行评估,筛选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对指导如何通过加强术后护理预防DVT的发生有很大意义。③术后护理:尽早的下床活动和肢体的功能锻炼可以非常有效地预防术后DVT的形成。针对术后患者的清醒合作程度、全身状况、机体耐受情况等进行护理评估,协助患者或其陪护家属完成肌肉按摩或肢体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做好记录及反馈,每日责任护士查房时根据病人的具体状况以及执行情况评价效果,再次评估,及时调整护理对策。传统的翻身方法是定时变换,至少每2小时1次。在此基础上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预防性锻炼:术后6h患者仍以平卧位为多,间断提高下肢45°以上维持1-2min,再行膝关节内收、外旋、屈伸运动,并做足踝关节屈伸、内外翻、旋转、分趾和并趾运动,然后再放置水平,双替进行。每15-30分钟1次,根据患者的状况及配合程度在护理人员与陪护家属的协助下完成。术后自控镇痛泵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手术后制动时间,应鼓励并协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一般术后24小时后患者对的改变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可自主进行以上的间断抬高和膝、踝关节的运动。逐渐增加练习次数和强度,直至可适量下床活动。卧床时把双足垫高15-20°,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腿部静脉回流和排空;避免膝下垫枕。及时解除各种增加腹压的因素,合理使用腹带。还应指导并督促患者行深呼吸,10-12次/h,增加隔肌运动,促进血液回流。若患者体温连续三日超过正常值,则应引起充分重视,重视病人主诉及查体,及时报告主管医生,结合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等项目的检验结果,多次评估,制定相应的医疗及护理措施,积极控制感染及预防DVT的形成。术后的输液治疗应有足够的补液,并鼓励病人多饮水并及时调整饮食。及时解除腹胀因素,保持大便通畅。术后还应尽量避免止血药物的应用。对于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手术后可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苷和复方丹参或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和防止血小板聚集。④输液及静脉穿刺的护理:应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要注意稀释,避免直接静脉推注。术尽量选择上肢静脉输液或穿刺。上肢静脉回流好于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低于下肢。提高穿刺技术,尽量避免在同一静脉处反复穿刺,以减少机械性损伤。输液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避免穿刺部位感染,并要防止各种微粒进人静脉通道形成微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输液相对较多,持续时间较长,且静脉穿刺抽血化验等操作较多,应尽量避免下肢抽血及输液。⑤注意观察DVT的早期表现:早期发现,早期采取积极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并阻止病变的进展。观察要点包括:肢体的皮肤温度、色泽、弹性;肢体的围度和压痛;患者的感觉异常。DVT早期的肿胀往往表现为弥散性肢体肿胀、张力较高,皮肤温度可增高、有压痛,肿胀由肢体远端向近端逐步发展。到后期则表现为凹陷性水肿。常巡视,重视病人的主诉,若站立后有下肢沉重、胀痛感,应警惕有DVT发生的可能。如下肢出现水肿、浅静脉怒张、腓肠肌深压痛,双下肢相对应平面的周径相差大于0.5cm者,应立即通知主管医生,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一旦DVT形成确诊,急性期病人应严格卧床休息,患肢抬高并制动,高于心脏水平20cm-30cm,避免膝下垫枕,勿下肢按摩,注意患肢脉搏及皮温变化。4 小 结

妇科临床护理人员应对DVT加以重视,加强评估,做好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重评估,重预防,落实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时评价实施效果并反馈,把护理程序真正贯彻在预防妇科手术后DVT形成的护理中。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预防为主、及时发现、积极治疗的目的。此外,出院后的随访以及提供后续的健康指导对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也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许俊堂,胡大一,等.心血管血栓的溶栓与抗栓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1.

[2] W.Ageno,E.Manfredi,F.Dentali,The incidence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following gynecologic laparoscopy: a multicenter,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2007,5(3):503-506.

[3] 侯黎莉.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杂志,2008,14(3):327-329.

[4] 李正茂,庞达.恶性肿瘤伴发下肢DVT血栓患者血清IL-6和TNF-A的水平及意义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8):907-908.

[5] Reitsma PH,Rosendaal FR.Activation of innate immunity in patients with venous thrombosis:the Leiden Thrombophilia Study[J].J Thromb Haemost,2004,2(4):619.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小儿外科收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20例,其中男3例,女17例,年龄1岁半~3岁。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下行手术复位并配合术后康复训练。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向患儿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使其认识到尽早手术的重要性,消除其紧张心理,以获得积极的配合,接受治疗,并做好相应的术前指导。

2.1.2 术前准备

2.1.2.1 饮食护理 所有患儿均给予高蛋白、多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以增强体质,利于术后恢复。

2.1.2.2 做好术前准备 患儿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须做好术前准备,包括术前一日备皮、剪指甲、做皮试,术前6小时禁饮食。

2.1.2.3 患儿进入手术室后,病房还要准备好监护设施如监护仪、氧气、吸痰器等。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⑴注意生命体征,测T、P、R、BP至平稳。⑵注意石膏的护理,观察趾端血运情况(皮肤温度、颜色、感觉、活动度、毛细血管搏动征等。⑶大小便的护理:多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多吃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防止便秘。⑷注意刀口渗血情况。⑸皮肤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特别是患儿趾端的清洁,便于观察肢端循环。定时协助患儿更换,每日翻身3~4次,保持床单清洁干燥,保护患儿骨突处及受压部位,石膏边缘应整齐和光滑,内垫要超出石膏边缘。

2.2.2 术后常规抗生素治疗3天,防止感染。

2.2.3 康复训练指导 ⑴患儿术后行髋人字石膏固定后摄X线片检查,观察手术效果,一周后戴石膏出院,指导家长置患儿舒适,给予被动活动石膏外远端关节,主要为足趾背伸、趾屈活动。⑵患侧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先健侧后患侧。⑶术后2个月门诊随访,如X线显示髋关节复位恢复良好,可去除石膏在床上活动 ,练习屈髋、屈膝以及髋关节背伸,禁止患肢内收和内旋。⑷手术后3个月及4个月左右再次门诊复查,如X线显示髋关节复位恢复良好,患儿可下床活动,做下蹲动作,练习髋膝的屈曲活动,每次30分钟,每天2-4次,但忌跑、跳。⑸对于髋关节切开复位加有股骨短缩者,2个月后去除石膏,可床上活动,3个月后门诊复查,如恢复良好,可下床活动。

篇9

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经过临床调查发现,目前结肠癌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当前治疗结肠癌主要以手术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疗[1]。但是在手术过程中,若是护理方法不当,不仅会降低手术治疗效果,而且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是对于高龄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性。而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高龄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治疗疗效,并能够控制并发症发生。为进一步了解其临床治疗机制,在这里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56例高龄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所有患者均源于我院在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56例高龄结肠癌患者,年龄67-75岁,平均年龄69岁。患者肿瘤部位:结肠肝曲18例,横结肠12例,乙状结肠16例,降结肠5例,升结肠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方面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56例高龄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同期的56例高龄结肠癌患者常规护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通过两组患者并发症控制效果,总结术后并发症预防措施。

1.3 围手术期护理

1.3.1 心理护理 术前要加强对患者各方面情况的评价,全面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社会背景以及性格、对疾病的认知情况等,针对患者的不同情绪反应,进行科学的心理护理。比如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且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让患者深刻体会到家人以及社会的支持,为患者增加治愈信心,并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期达到预防的治疗效果[2]。

1.3.2 一般护理 在术前,要做好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检查,如腹部CT、血象以及B超检查、结肠镜检查,以利于对患者病情的全面掌握。

1.3.3 皮肤护理 要求患者在术前要进行沐浴,以便于手术的正常进行。

1.3.4 肠道护理 术前要求患者服用诺氟沙星,并以流质饮食的方式进行饮食,术前做好清洁灌肠,注意患者对冷热反应的敏感性,确保适宜的灌肠温度。

1.3.5 护理 术中根据手术合理安排患者的,术后让患者保持平卧,清醒后保持半卧位,可以缓解患者呼吸困难,并有利于盆腔和腹腔的引流,以控制局部炎症的发生,增强切口的愈合能力。

1.3.6 心肺功能监测 要加强对患者各项心肺功能的监测,以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对于高龄患者,其各个器官功能减退,通过术后良好监测,避免患者出现心率、呼吸、血压的不良反应。

1.3.7 并发症的护理 除了以上护理以外,还要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做好基础护理,如要注意引流管的护理,避免引流管发生打折、扭曲、脱出以及受压,并做好性状、颜色、量的观察;要保证患者良好的营养支持,确保患者良好的机体抵抗力,留置尿管的患者每日护理尿道口2次,呋喃西林250ml膀胱冲洗每日2次,以预防尿路感染[3]。

1.4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是X2检验,计量资料用χ±s来表示,方法为t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即P

2 结 果

2.1 护理满意度 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2.1%,围手术期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96.4%,其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并发症控制情况 常规护理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5例,围手术期护理组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其并发症预防和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结肠癌作为威胁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必须要加强临床的治疗与护理,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当前治疗结肠癌主要以手术为主,因此,在手术时,要确保正确科学的护理方法以增强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如本组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2.1%,围手术期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96.4%,其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5例,围手术期护理组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其并发症预防和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高龄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治疗疗效,并能够控制并发症发生,在实际处理中,具体从以下方面入手:①加强患者基础护理,确保各个环节严格按照规范操作;②加强心理护理,让患者保持心情舒畅,以良好的心态应对疾病;③加强心肺功能监测,高龄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必要随时掌握患者的心肺功能状况;④加强细节护理,如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引流管理[4];⑤加强并发症预防,总而言之,高龄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良好,并且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和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需要医学研究人员进一步了解其临床护理机制,从而为患者更好地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胡晓华.围手术期护理在高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运用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32):62-63.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2~11月行剖宫产结束正常妊娠产妇96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各48例。对照组年龄22~37岁, 平均年龄(27.6±3.6)岁;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38.3±1.7)周。干预组年龄21~38岁, 平均年龄(28.5±3.7)岁;孕周36~42周, 平均孕周(37.9±1.5)周。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在剖宫产围手术期对照组给予常规性基础护理, 包括手术护理、剖宫产宣教、术后注意事项及术后12 h后拔除导尿管等。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防尿潴留发生护理干预, 具体包括:①舒适护理:为产妇提供相对舒适安静的病房, 保持床铺的舒适度, 控制病房内温度及湿度, 以产妇感觉适宜为佳。②宣教护理:使产妇了解手术过程, 给予产妇在预防尿潴留方面的正确引导。③导尿管护理:间断夹闭导尿管, 并在术后24 h内采用自体排尿法拔出尿管[3]。④诱导排尿护理:待尿管拔出后, 嘱咐产妇饮用一定量红糖水, 鼓励产妇做到早下床、早排尿, 在产妇存在尿意时给予流水声等诱导排尿[4]。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首次排尿评分:①首次排尿时间:记录术后拔除尿管后距离首次排尿时间, 8 h (记10分)。②首次排尿量:>500 ml(记0分)、300~500 ml(记2分)、200~300 ml(记4分)、50~200 ml(记6分)、200 ml(记10分 ), 上述三项之和总分>18分者考虑发生尿潴留。排尿舒适度:应用0~10分视觉模拟评分法, 嘱咐产妇对导尿管拔出后第一次排尿的自我感受做出舒适度评价[5]。无不适:0分, 轻度不适:1~3分, 中度不适:4~7分,

严重不适:>8分。总舒适度=(无不适+轻度不适)/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首次排尿评分 对照组首次排尿时间评分为(5.4±1.3)分、

首次排尿量评分为(6.3±0.7)分、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评分为(7.6±1.4)分;干预组分别为(3.7±0.9)、(3.6±0.5)、(4.2±

1.3)分,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49、21.745、12.33, P

2. 2 尿潴留发生率 对照组发生尿潴留9例, 占18.75%;干预组发生尿潴留2例, 占4.17%,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3, P=0.024

2. 3 排尿舒适度 对照组无不适17例, 轻度不适18例, 中度不适10例, 严重不适3例, 总舒适度为72.92%;干预组无不适23例, 轻度不适20例, 中度不适4例, 严重不适1例,

篇11

本组患者7例,包括全肺切除3例,肺叶切除4例;男5例,女2例,年龄22~59岁,术前均有咳嗽,咳脓痰,患侧卧位加重,脓血痰2例,术前均根据化脓菌药敏给予抗炎治疗及抗结核治疗,全组术前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纠正贫血或低蛋白血症,待全身情况改善,结核中毒症状消失后,所有患者均接受胸廓成形术治疗,术后通过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均痊愈出院。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患者因第1次手术出现并发症,心理打击大,对治疗丧失信心,身体未完全恢复,术前又可能出现的结核中毒症状,营养不良等病况,患者的情绪容易焦虑、敏感,甚至有自杀倾向。对这类患者的心理障碍应高度重视,加强与他们沟通,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心理状况十分重要。对此,适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讲解手术和各种治疗、护理的意义、方法、过程、如何配合、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

术前营养支持:患者因病程较长,长期服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又经过一次手术打击,多数患者出现食欲不佳,营养不良,贫血或低蛋白血症。我们进行饮食健康教育,鼓励患者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适当给予输血、血浆或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术前呼吸道护理:术前至少戒烟2周,保持口腔卫生,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止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的可能。配合医师根据痰菌培养结果,对必要使用广谱抗生素者施以相对应的药物使用教育和完善护理。加强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更换引流瓶,控制呼吸道感染。

呼吸功能锻炼:由于胸廓成形术后要有7周左右严格加压包扎[3],对肺功能及循环功能影响较大,术前1周予胸带加压包扎胸部,使患者初步适应。训练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排痰,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必要时使用呼吸功能锻炼器,以增加肺通气容量,改善低氧血症。

术前准备:术前1天备皮,抽血做血交叉。术前晚灌肠,禁食,术晨留置导尿。患者术后需在外科术后监护室观察3天,术后胸腔引流管流置时间较长,起床活动不便,因此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便、排尿,有助于患者适应术后习惯改变。

术后护理

及引流管的护理:①患者平卧至完全清醒和血压平稳后6小时改取半卧位以利于胸腔引流管引流。②术后前3小时详细记录每小时胸腔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状。③定时挤压胸腔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血凝块堵塞管腔掩盖出血情况。④如出现每小时引流液超过100ml,应及时报告医师。⑤妥善固定胸腔引流管,每天检查引流管连接有无漏气。⑥定期更换引流瓶以保证胸腔引流管内的密封无菌环境。

生命体征的护理:患者术后要求严格加压包扎,限制患者呼吸,心脏负荷加重,易出现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术后应专人护理,呼吸、脉搏、血压,每15~30分钟监测1次,麻醉清醒后,每30分钟监测1次,平稳后可逐渐延长,胸廓成形术创伤较一般开胸手术大,导致术后渗血量较多。如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汇报医师给予处理。

呼吸道护理:术后1~2天内给予面罩雾化加压吸氧,氧流量4~6L/分,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有无气促、反常呼吸等表现,因患者术前均有反复咳嗽、咳痰等感染症状,术后给予化痰药雾化吸入3~5次/日,每次15~20分钟,可稀释痰液并协助患者咳嗽,排痰,对术后痰液黏稠难以咳出的患者,给予纤支镜吸痰,预防呼吸道感染。

疼痛护理:胸廓成形术创伤面较大,且术后要严格加压包扎,故术后患者疼痛较剧烈。因此,患者术后不愿做深呼吸及咳嗽、咳痰,尽早采用舒芬太尼微量泵静脉维持镇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必要时可予哌替啶肌注止痛。同时做好心理疏导,避免因心理因素而导致疼痛加重。

胸部包扎护理:胸廓成形术后胸部加压包扎是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及并发症的发生。包扎过紧,局部皮肤出现缺血坏死,术后上肢回流受阻出现水肿等。包扎过松,容易出现反常呼吸危及生命,胸内残腔无法消灭,手术容易失败。所以要随时观察胸部加压包扎的松紧度,协助医生进行调整。

饮食护理:术后6小时完全清醒后可先给予少量温开水,无呛咳后可进少量流食,不宜过多,防止呕吐后造成吸入性肺炎,以后遵医嘱。

康复训练:因胸廓成形术后疼痛较剧,加上加压包扎,患者手术侧上肢活动部分受限,在镇痛的基础上鼓励患者术后第2天进行抬肩、抬臂、手达对侧肩部、举手过头或拉床带活动,可预防术侧肩关节强直,有利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身体条件允许尽早下床活动,有效避免了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讨 论

因长期结核治疗,药物对机体损害重,患者营养状态差,且患侧胸腔多伴有混合感染,为治疗增添了许多困难。而且患者以往受过一次手术打击,担心手术再次失败,心理负担加重,情绪容易出现焦虑、敏感,甚至有拒绝治疗或自杀倾向。手术治疗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质量。我们重点进行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前的营养支持、呼吸功能锻炼及术后疼痛的对症处理、胸部加压包扎护理,这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保证手术成功,术后康复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篇12

doi:10.14033/ki.cfmr.2016.24.043

长期以来,下腹部热敷、流水诱导等传统物理方法是预防混合痔患者术后尿潴留最常采用的护理措施,然而经笔者长期比较观察,上述方法的疗效并不令人满意。本研究拟通过相当数量病例的对比,观察围手术期艾灸联合耳穴压豆在预防混合痔患者术后尿潴留中的临床价值,以最大程度减少混合痔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减轻患者因排尿不畅带来的痛苦体验,就此报告相关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肛肠科收治的2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混合痔诊断标准,需住院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的患者;(2)无心血管、肝肾功能及造血系统等手术禁忌证,无糖尿病、血液疾病等全身慢性疾病,无泌尿系统疾病,无尿路畸形、无排尿困难史;(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精神病患者,经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2)过敏体质及瘢痕体质。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艾灸结合耳穴压豆组,男46例,女54例,年龄19~65岁,平均(41.4±7.9)岁。对照组:下腹部热敷结合流水诱导组,男51例,女49例,年龄21~67岁,平均(42.7±8.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手术方法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痔疮围手术期常规护理。

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下腹部热敷结合流水诱导排尿,具体措施如下:术后采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等热敷患者会阴与膀胱区域,让患者听流水声,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患者产生尿意,自行排尿。

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艾灸和耳穴压豆的中医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1)术前60 min嘱患者仰卧位平躺,暴露下腹部,将点燃的艾条距皮肤2~3 cm对准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阴陵泉穴,熏灸至皮肤产生红晕,患者自感温热而无灼痛感为度,可在上述穴位分别进行回旋、雀啄、温和灸。每穴施灸 5 min,术后60 min重复艾灸1次。(2)术前60 min以75%乙醇将耳廓常规消毒后,用镊子夹起粘有王不留行籽的0.5 cm×0.5 cm的小方胶布,置于穴位上(耳部膀胱、肾、三焦、尿道、直肠),采用轻柔按摩法用指腹轻轻按压穴丸,然后顺时针方向轻轻压丸旋转。每穴按压30~60 s,以患者略感酸、胀、痛、热感为度,并嘱患者自行按压,每隔30 min按压1次至顺利排尿。

1.3 诊断标准

术后尿潴留的诊断标准:手术结束6~8 h,患者不能自行排尿,下腹胀满,膀胱充盈;查体耻骨上区有膨隆肿物,按之有波动感,叩诊浊音区在耻骨上2~3指之间[1]。满足尿潴留诊断标准的行导尿术。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

2 结果

试验组尿潴留发生率为5.0%(5/100),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为18.0%(18/100),试验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087,P=0.043)。

3 讨论

尿潴留是疾病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12%~52%[2]。

杨廷莲[3]曾报道,痔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20%。尿潴留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临床上常采用传统物理方法诱导排尿,无效时实施导尿术。虽然目前临床治疗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人工导尿术,可以迅速解决患者的痛苦,但易引起术后泌尿系统感染。随着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推广应用,其简、便、验、廉的中医特色被医患双方接受,尤其对功能性疾病,疗效更佳。

艾叶中含有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合成原料-胆碱,有膀胱括约肌兴奋作用,有利于膀胱收缩功能的恢复,提高排尿顺畅度,同时在燃烧过程中辐射出的近红外线,可以激发人体穴位内生物大分子的氢键,从而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4-5]。《内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气化失司,则水停膀胱而不得出,故生“癃闭”。说明预防癃闭,关键在于恢复膀胱的气化功能。借助艾条的温热性刺激作用于人体经络腧穴,可输利气机,缓解疼痛,促进膀胱气化,通利小便。膀胱的气化与三焦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尤以下焦最为重要。造成膀胱和三焦气化不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三焦的气化功能主要靠肺、脾、肾三脏来维系,故研究中艾灸常选用神阙、关元、中极、气海、阴陵泉为主穴预防尿潴留。

耳为百脉,气血汇集之处,与经络及脏腑密切相关[6-7]。中医认为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原因为手术创伤致筋脉淤滞,阻塞膀胱水道导致气化不利,故小便不通、腹胀疼痛而成癃闭,亦可影响三焦、肺、脾、肾、肝诸脏腑协调功能[8-9]。本次研究选取的耳穴包括耳部膀胱、肾、三焦、尿道、直肠等穴,其中,三焦可通调水道;尿道、膀胱可调节排尿功能;肾有止水之功,按压以上穴位,经络舒筋、化淤、行气、利水,以促进排尿。另以王不留行作为贴压药物,性平味苦,归肝胃经,可利小便,对改善尿潴留症状有益[10-11]。

围术期艾灸结合耳穴压豆中医护理干预可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建立术后排尿反射,减少尿潴留发生。本研究中试验组尿潴留发生率为5.0%,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为18.0%,试验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查红萍.普外科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及护理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7):66-67.

[2]王碧玉.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0):103-104.

[3]杨廷莲.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患者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7):68-69.

[4]高鹏翔.中医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33-235.

[5]黄双英.艾灸盒温灸中极关元石门气海穴治疗骨科术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19(8):67-68.

[6]王磊,李庆华.耳穴贴压法护理64例不寐患者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3):213-214.

[7]李辉,梁昱.耳穴压籽法用于红霉素所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1,36(6):414.

[8]贺亚军.针刺治疗肛肠术后急性尿潴留的体会[J].现代护理杂志,2012,6(10):69.

[9]周春姣,李莉,张广清.腧穴热敏化艾灸干预对预防颅脑术后尿潴留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2,32(17):2342-2343.

篇1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采用外切内扎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为(41.48±6.72)岁,病程为3~15年,平均(9.83±4.41)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例。所有患者均无语言和认知功能障碍,沟通良好,能正确理解和回答调查问卷内容,且无精神疾病及家族史。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给予一般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心理护理小组,组员由专业知识水平较高、沟通能力较强的高年资护理人员组成。所有组员均经过心理护理培训,掌握心理护理专业知识,围手术期给予患者"一对一"心理护理干预。②根据患者不同治疗时期的不同心理状态的给予有针对性心理干预:?K术前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积极做好术前宣教工作,通过讲解混合痔外切内扎术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尽量使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L术后患者返回病房后,将患者与术后已基本康复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告诉患者手术很成功,时鼓励患者与患友交流,让患友现身说法,给患者顺利康复的信心;?M术后2~3h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患者容易伴随焦虑、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陪伴在患者身边,给予同情、安慰,转移其注意力减轻疼痛感,病房内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教患者学会疼痛时用鼻深吸气,然后慢慢从口中呼气,以放松全身肌肉,增加对疼痛的耐受力。

1.3 评价指标 ①护理干预前、后均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2]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2]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状况,分数越高说明焦虑或抑郁情绪越严重。②疼痛评分标准:术后72h内和4~7d均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评价患者疼痛状况,以0~10分表示疼痛从无到剧烈疼痛,患者根据疼痛程度在画有 10cm标尺的记录卡上画出疼痛评分,均取疼痛最剧烈时的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2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和对照组(P

3讨论

混合痔是肛肠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虽不威胁患者的生命,但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外切内扎术是目前治疗Ⅲ、Ⅳ期混合痔的常用方法。但由于患者缺乏相关知识、术后行动不便及疼痛等因素,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负性情绪又能降低患者的疼痛阈值和对疼痛的耐受性,加重术后疼痛感,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是必要也是有效的。心理护理的实质是护患双方通过语言与非语言行为的信息交互,实现患者积极适应,主动配合治疗,其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4]。但由于护理工作繁忙,过去护理人员的工作重心多停留在执行医嘱配合治疗上,心理护理仅是体现在执行医嘱时与患者的简单交流。近年来,随着护理模式逐渐转变为"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心理护理逐渐受到了护理人员的重视。王春香[5]对120例妇科肿瘤患者实施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明显降低,睡眠质量显著改善,全身不适、疲劳等症状明显缓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相应提高。而向珏颖等[6]对60例混合痔围手术期患者实施以心理护理为主的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提示术后72h内和4~7d内的最大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5,6]吻合。综上所述,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围手术期的负性情绪,帮助患者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减轻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敏.心理护理对肛肠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2,18(36):111-112.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援.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2004:235-236.

[3]邓蓓蕾,丁正中,焦黎丽,等.混合痔围手术期镇痛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8):3629-3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