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分析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分析

篇1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实施趣味性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好奇心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营造自由、愉悦、快乐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其价值取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促进趣味性教学的实施。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趣味性教学的实施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大部分都是以“满堂式”“灌输式”为主,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从而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厌倦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顺利地实施趣味性教学,教师不仅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还应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力,从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并利用自己独特的知识能力,为学生创设多样化、合理化、新颖、创新的教学方式,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进而促进趣味性教学的开展。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有利于趣味性教学的开展

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是利用图画、图表、录音、视频等将理论的、抽象的语文理论知识形象地、生动地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充分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记忆力强、模仿能力强等特点,直接触动小学生的视觉、听觉神经,从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课堂氛围,以利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性教学的实施。

篇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是主要教学内容,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考虑小学生年龄与认知特点,优选多样化、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满怀热情积极而主动地学习汉字,轻松而准确地理解汉字意义,为准确运用做好铺垫。

一、巧用字理识字,轻松理解词义

字理识字法是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即结合造字原理引导学生分析字词结构域意义。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采取这一方法,可变抽象为生动具体,化难为易,让学生轻松记忆汉字的正确结构,快速理解汉字字义,避免机械而僵硬记忆。同时,还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想象思维,加深理解。

在字理识字法中,包含了多种方法,如演示法:借助游戏活动、实物或者动作等来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含义。比如学习汉字“扫”时,教师或学生演示用手提笤帚扫地的动作;如学习“坐”字时,该字属于会意字,由一个“土”字与两个“人”组合而成,即两人坐在土堆上,表示坐的动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2名同学表演席地而坐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另外,还有图示法、迁移法、联想法、演示法、比较法等等。如教学“盲”字时,该字由 “亡”与“目”组合而成。其中,“亡”意为“失去”,而“目”表示眼睛,综合理解,该字的含义则一目了然。再如学习“男”字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该字拆分成“田”与“力”,然后引申成古时候田中辛勤劳作的人。补充分析:在古代时候一般是男耕女织,基本上是男子在田间劳作。

二、组织游戏识字,实现寓教于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对象是一群天真可爱、好动爱玩的小朋友,同时因年龄较小,孩子们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孩子们的学习特点,将识字知识渗透到游戏活动中,以抓住孩子们的课堂注意力,让他们在快乐氛围中自由而愉悦地游戏与学习。①谜语识字。如:一只狗,张大口,打个哈欠摔跟头;又张口,眼泪流,主人心痛抱着走。小朋友,请猜猜,这是哪个字呢?(哭 )。另外,教师还可指导学生编谜语的方法,让学生试着自编谜语。以“哭”字为例,首先需要了解这个字由3个部分构成,其中上面有两个口,而下面的“犬”意为“狗”,然后编个趣味小故事,读来又是顺口溜,这样,既好玩又好记。②游戏活动识字。将识字知识融入到游戏活动中,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找朋友]找汉字和实物之间的朋友;比如带着各种颜色头饰的同学,和拿着汉字“黑、白、橙、红、黄、紫”等生字卡的同学找朋友。或者找出字形结构相同的朋友。比如要求同学们将有着同一字形结构的字排列在一块儿。[开火车] 这一游戏活动一般适用于音节、拼音字母、生字以及词语的复习巩固学习,易操作,参与人数多。此外,还有“摘苹果”的复习游戏,“补补丁”的组字游戏,“找地雷”的改错游戏等等,让学生在快乐游戏中轻松识字与学习。

三、运用顺口溜,巧妙记忆字词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年龄特点,选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来理解与记忆汉字。比如儿歌、口诀、顺口溜等,读来朗朗上口,是儿童所喜欢的学习方式,可调动学生诵读积极性,让他们在诵读过程中理解与记忆字词。所以,在平时识字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字词的特征或联系所学字词而自编或者查阅有关资料,选择通俗易懂的顺口溜或歌诀等。比如①藏:草在厂上头,左边两斧头,臣字在里头,斜勾一撇一点头。②步:上面少一横,下面少一点,③森:树木真有用,大家都来种,二木就成林,三木变成森。④怕:由于心里害怕,脸都吓白了。⑤认“十,千,舌”:一横一竖是个十;歪了脑袋变成千; 张开大口吐舌头。当然,教师还可指导学生自己编编汉字记忆口诀,让学生体会字词学习的乐趣。

另外,引导学生自制卡片识字。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动手制作字词卡片,将汉字与拼音写在卡片正面,然后在背面再写上2个词语,并任意选择一个词语造句,便于课堂交流。通过这一方法,避免了枯燥抄写,让学生动眼、动脑、动耳、动口,强化生字感知与体验,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篇3

1、无法做到“以生为本”,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

从目前小学语文高年级的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自身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他们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进行讲解,但是学生是否喜欢听,是否听得懂,并没有得到关注,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这已经成为了我国小学各年级课堂的通病,这样的教学忽视了“生本”原则,忽视了学生本身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教学方法老旧,教学思维桎梏

教学方法和教学思维的问题,实际上在我国小学语文阶段的教学研究中,已经属于老生常谈,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很多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已经被引入,但是从整体范围来看,传统教学思维的桎梏依旧存在,很多语文教师即便是能够认识到“创新与改革”的重要性,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依旧很难沉底拜托“说教、死记硬板、应付考试”等思想,同时新型教学方法掌握不全面,应用不到位,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氛围沉闷,学生思维僵化的问题依旧存在,并且也亟待解决。

3、忽视小学教育目标,学生发展片面化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要与基础教育的总体目标一致,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根本目的。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年级语文教学开展过程中要着力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发展,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却只是关注了学生在语文方面能力的培养,缺少综合性教学内容的设置,没有在课程中进行纵向的学科联系,很少开展审美教学以及学生情感培养,在教学上片面化的问题十分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的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我国基础教育目标相背离。

二、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

1、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在自主学习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依旧相对完善,因此这个时候教师给与适当的引导,运用合理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独立完成学习活动,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学生沟通能力、合作意识、分析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等各个方面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游戏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造句训练,在游戏之前讲明规则,获得胜利的一组要给予奖励,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提升学习效果。另外,还可以通过分角色扮演的方法,开展表演活动,以《世纪宝鼎》为例,学生们可以扮演课文中的中国馆员,让他们自己编排表演,组织语言,并向世界各国介绍我国的世纪宝鼎,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组织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都会有所进步,虽然不一定会开展的尽善尽美,但是活动意义不在于活动本身开展得好坏,而是学生能够通过类似这样的活动亲自参与进来,亲自体会和感受,对于课文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学习兴趣也会由此激发。

2、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构建和谐课堂气氛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活用教学方法,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提升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的关键,而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教学方法效果都非常好,比如: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等,下面以情境教学法为例进行分析:

比如:在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教师在课程导入环节创设情境,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伙伴进行回忆,并要求学生对他们的样貌、特点以及和他们发生过什么样有趣的故事进行描述,学生经过回忆、思考之后,教师选择几名一到两名学生进行描述,这个时候学生们依旧沉浸在对往昔伙伴的回忆中,进入了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抓住这个良好的氛围,播放“闰土典型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同学们回忆了自己的伙伴,下面猜一猜这个少年,会是谁的伙伴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引入课题――《少年闰土》,这样的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升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与课堂教学效果。

篇4

一、从低年级起开展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是教导学生使用文字语言进行客观事实的反映与描述,表达其思想感情,逐渐具备写作能力的过程,能够表现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与认知水平。写作教学应从低年级起就开展,鼓励小学生将说话和识字结合起来,学会用字与词表达,将自己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内容表达出来。一点一点地训练,慢慢的小学生就能形成字、词、句、段的概念,能够用简单的话描述场面、情景与自我感受。鼓励学生将自己想说的话用笔写下来,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家长、教师,也可以用图画表示,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从小养成写作的习惯。如,在进行一年级《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等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学习课文中描绘春天的词句,春雨、柳树各有什么特点,春天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向学生提问学生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除了柳树、春雨还有什么特别的景色,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并尝试用简单的词句将自己的话写出来。

二、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积累

写作素材的积累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生活是写作最主要的来源,写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抓住有价值的材料,把自己的所感、所想累积起来。在平常的生活中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用心体验,这样一来写作就有用不完的素材和内容。写作能力的提高与平时的积累相关密切,学生若能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下笔时也会文思泉涌,将自己所想表达得生动详实。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将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在写作的时候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一方面能够积累材料,另一方面能够练习写作。日记的内容较广,可以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写下,也可以将自己对一些事、一些人的看法和感受写下,是属于个人的表达空间,可以无拘无束地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写日记能够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为写作打下基础,精彩的作文就是在点滴的积累中形成的。

三、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写作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课外读物的阅读,加强学生信息收集、信息处理的能力,并且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教师应利用自习时间组织学生到图书馆进行书籍的借阅,引导其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学会把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和想法记录下来。多读、多背、多动笔,才能积累材料,提高写作能力。

教师可在班上开展小型的写作比赛,由班上几名任教的教师组成裁判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挑选出其中的优秀作品。不单要嘉奖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作品,对于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作品也应给予适当的鼓励。抓住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其鼓励,让学生继续坚持做得好的地方,纠正存在不足的地方。同时针对学生写作上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帮助其提高写作水平。

四、让学生参与作文批改,提高写作能力

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若细细批改,工作量较大,但若只是简单批改,又不能使作业布置达到预期的效果。而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批改中,让作文批改成为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和阅读上的交流,通过作文的批改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

篇5

现阶段素质教育在我国得到普及,这就要求教学方面力求实现改革,不但加强课程方面调整,同时应力求教学手段方面创新。小学阶段开展教学过程中,需注重于学生语言方面学习,使学生语文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应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使学生个性也得到发展。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希望小学语文教学实施阶段,能使小学生语文素养真正得到提升,充分体会语文本身蕴含无穷乐趣。

一、严抓教学氛围,开展小学语文情境化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本身处于学习知识的初级阶段,而小学语文本身充满趣味性,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小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学习。因而实际小学语文教学实施阶段,应从教学氛围方面严格做起,力求通过良好教学氛围,使小学生对于语言文字方面兴趣得到提高,并能配合语文教师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学凸显实效[1]。过去传统教学实施阶段,应试教育大大限制了教学,非常不利于小学生多方面发展,也不利于小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应试教育过分强调教师作用,通常将知识进行一味灌输,这就要求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之上,应保持全身关注态度,积极认真听讲,这样才能将语文知识充分理解和消化,使小学语文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小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一旦缺乏教师管教,难以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只有从教学氛围方面抓起,注重情境化教学在课堂之上的利用,才能使小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贯彻落实主动学习,并能从心底愿意学习,真正融入学习,并能配合老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主动查询资料,并能真正认真寻求正确答案。

随着计算机技术有效融入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实施阶段还应利用计算机开展教学,一方面有助于塑造合理教学氛围,使教学更具生动性和逼真性[2]。另一方面,使小学生注意力得到集中,使小学生热情充分激发。比如说,小学语文在开展“乌鸦喝水”这一课程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故事性,同时画面感很强,教师如果仅仅依靠口头讲解方法,难以使学生难以产生画面感,也难以理解本节课主旨思想,不能发挥教学效果。然而,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将本节课内容通过音频、动画向学生加以展示,学生更加喜欢本节课学习,兴趣也得到充分激发,对于语文的热情得到点燃,使学生真正爱上语文,愿意主动开展语文知识的学习。

二、了解学生特点,开展小学语文差异化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实施阶段,教师需要了解每一位学生,包括学生性格、爱好,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的掌握等[3]。只有这样,才能明晰不同学生之间差异,然后针对存在差异因材施教,将差异化教学贯彻落实。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本身处于接受教育初级阶段,教师更应该对学生加强鼓励,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并针对不同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理念,才能使每一位学生成绩都得到提高。教师需在课堂上考虑不同学生需求,并在课下及生活中注重与学生交流,和学生成为朋友,对学生心理进行有效掌握,然后才能科学判定学生当前实际状况,同时有助于将语文教学贯彻落实。教师还应做到对学生的尊重,这样才能为贯彻落实因材施教原则提供有力保障。如果教师不能尊重学生,学生感到没有课堂地位,甚至会认为没有被公正对待。

教师应肯定学生课堂之上的主体作用,并积极贯彻落实因材施教原则,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层次化。所谓层次化是指,需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特点,在制定学习目标方面,结合学生自身实际,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获取动力,然后朝着目标逐步前进,最终通过努力使目标变为现实,并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保障。教师课堂教学实施阶段,还应力求耐心及细心,教师对待学生的过程中应不厌其烦,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温暖,并能使学生都得到全方面发展。

三、注重合作学习,贯彻落实小组合作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实施阶段,还应注重学生之间交流,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才能使语文知识得以有效掌握[4]。小学语文本身致力于加强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合作学习也有助于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与此同时,也能使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如团队意识、沟通意识等。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学生主体性作用得以有效凸显,学生可以自己主动进行知识探索,这样非常有助于对于学生的锻炼,也是教学得以贯彻落实实施。

通常来说,小组合作学习应做好下面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特点,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需要,科学划分小组[5]。小组划分过程中,应力求实现公平公正,让不同小组之间在人员数量、人员基础知识等较多方面较为公平,不会出现相对差异。此外,教师还需要选拔小组组长,组长应起到一定带头作用,密切配合教师实际工作,这样才能使合作教学充分发挥优势特点。第二,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应明确合作讨论内同,并注重精心设疑,使学生讨论问题具备一定现实意义,这样才能具备一定讨论价值,并能对学生加以有效引导,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并能真正进行参与。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明确自身的职责,加强对于学生引导,对于不同集中精力讨论的学生,教师应让其积极参与进来,这样才能使课堂气氛真正调动起来,并充分发挥出合作教学优势。第三,在合作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还需针对课堂讨论实际效果,对学生加以总结,及时指正合作讨论开展阶段存在不足,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改正,并促进后续教学得以不断开展。第四,教师还需加强自我反省,并根据自己教学存在不足之处,实行针对性战略调整,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合作教学带来的好处。

四、注重联系实际,大力开展生活化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本身思维想象能力相对较为欠缺,对于语文课文上的一些知识难以做到真正想象,也使文章主旨难以真正理解。为此实际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将实际结合,力求实现生活化教学。对于小学语文课文出现的一些内容,教师列举相关实例,让小学生能充分感兴趣,从而愿意接受教师引导,使小学一文教学得以贯彻落实。语文本身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语文的学习给生活提供较大方便。为此,教师开展社会化教学过程中,也使学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从而实现生活与教学的双赢。

本文主要论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阶段,如何使教学更加有效,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发表自身的看法。现阶段而言,小学语文教学更应该加强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力求通过通过良好教学氛围塑造、贯彻落实因材施教原则、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等措施使教学实施得到保障。与此同时,教师应注重小学语文教学同实际联系,这样才能使使小学生语文素养真正得到提升,充分体会语文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时秋静.小学语文教学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J].当代教育科学,2015,(14):58-59.

[2] 张忠艳.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125-128.

篇6

篇7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文字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对人类社会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到现在,文字依然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譬如我们坐公交需要看站牌、逛超市需要看商品标签、居住也需要和文字打交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一种文字交换行为,通过文字不同语言的人们也可以进行交流。语文的学习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文字的过程,学生接受的新知识只是文字的不同组合排列。汉字不同于其他体系的文字,它以结构复杂、书写复杂、数量庞大而著称于世,如何掌握庞大的汉字系统并熟练的使用汉字是人们一直研究的课题。对于小学语文来说,这项工作尤其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认识汉字的懵懂时期,就像一张白纸,由教师指导着涂满艳丽的色彩。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下小学语文识字的教学策略。

一、标注音节识字

标注音节识字是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最常使用的方法,同时也是教科书编写和教师教学最常见的方法。所谓的标注音节识字就是在学生学习了汉语拼音的前提下,给学生学习的汉字注上拼音,这样即使小学生不认识这个字也能够根据拼拼音读出这个字,长此以往就记住了改字,完成识记。一般来说在一年级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每个字都是和拼音结合在一起的,基本上是一排拼音一排汉字,学生在看课本的时候就结合着拼音记忆。这种识字方法的优势就在于学生学生可以借助汉语拼音锻炼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思维的训练。使用这种识字方法的步骤如下:小学生在入学初期就要接受高强度的拼音学习,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组合方式;之后就需要阅读大量的带有汉语拼音的文章,重复训练自己使用汉语拼音的能力,和简单的汉字到复杂的汉字的读写,并在训练能力的过程中掌握汉字的读法和写法。当然这种识字方法也存在着弊端,由于学生在接触字之前先学习的是拼音,这就会造成学生对字音的印象深于对字形的印象,对学生的汉字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将识字融入到词语中

将字的记忆融入到词语中学习的方法是着眼于阅读和识字的关系。对于汉字来说,每一个汉字都不仅仅含有一个特定的意义,而是含有多个意思。搭配不同的字就有可能产生不同的读音和含义,将识字的过程和词语的阅读过程结合起来,不但便于学生对生字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字词的含义。举例来说“河北省”和“省悟”中都含有“省”这个字,在这两个词组中,“省”的读音和含义都有很大区别,前者指一种行政单位,后者则含有反省的意味。学生如果只是按照拼音读这个字的话,不同的读音可能会让学生产生这不是同一个字的感觉,在书写“河北省”时能够写出来,但是在书写“省悟”时则反应不到改字的写法。将学生的识字过程融入到学生的词语记忆诵读中,让学生在认识了生字的过程中还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三、按照字族识字

按照字族进行识字,是结合汉字的构字规律而采取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将生字按照一定的部位分成若干族,按照族来进行编排和学习。例如“青”可以作为一个“族”,睛、请、蜻、青、情、清、箐等等都属于这个字族之内。关于字族识字方法诞生于我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由四川省井研县教育局所新创的方法。在让学生学习这些字族的时候还伴有一些朗朗上口的童谣儿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草菁菁,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太阳出来是晴天,看东西,用眼睛。”再比如“牙”还可以作为一个“族”,如呀、雅、芽、伢、鸦、讶等都属于该字族之内。与该字族相搭配的儿歌是《换牙》“妹妹掉了大门牙,以为说谨掉了牙。爸爸说,是换牙,就像乌鸦换羽毛,春天树木长新芽。妹妹不用担心呀,张口没牙别惊讶,口出粗话才不雅。”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儿歌是他们喜欢哼唱和聆听的音乐,通过对儿歌的记忆也可以让他们尽快的认识汉字。

四、集中记忆识字

集中记忆识字是小学生学习汉字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谓的集中识字并不是说让学生长时间、大量的记忆汉字,而是暂时性的让学生的识字过程和课本脱离开。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讲述方法,之后让学生自己按照任意规律对课本后需要掌握的生字进行分类,集中消灭一部分生字,然后回归课本进行巩固,之后再按照某一规律记忆一部分生字,之后再回归课本消化吸收。集中记忆识字方法具有很高的效率,目标制定单一,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思维的发散。但是这种识字方法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一方面使识字和阅读长时间分开,不利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集中识字也会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不利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峭燕.儿歌促进小学语文有效识字教学探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2]高红娟.小学中段识字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3]贺孝青.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02)

篇8

以《望庐山瀑布》为例,教师可以接连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如“谁能在加一个词的基础上,把题目变成一句完整的话?”“朗读也有讲究,谁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读好呢?在读的过程中能看出礼拜到庐山瀑布去干什么呢?”在这个问题中,教师要重点突出“望”字。“这首诗要怎么读,能看出李白望的是什么吗?”语文不是抽象的概念,是感性的。教师将解读诗人放在课堂的开端,可以引导学生明白读题的讲究,同一句诗词,不同的读法就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悟。再比如,让学生品读第一、二行诗,并利用课件给学生展示图片(没有“日照”、“紫烟”的香炉峰图片),让学生边读边看,看图中缺少什么?或者让学生看课件中的图片(有“日照”、“紫烟”的香炉峰图片)提问学生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在欣赏香炉峰美景的同时,用词汇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色。

2.丰富情感,想象意境

古诗词意境深远,语言精练,为后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古诗词没有想象就是去了其中的韵味,有了想象古诗词就如同有了生命一般,生动形象。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基于语文课本,为学生创造意境,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融入到古诗词的意境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从“生紫烟”到“挂前川”,从“飞流直下”到“落九天”,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诗词想象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立体的场景,让学生感悟诗中情。

以《望庐山瀑布》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品读第三、四行诗,并在课件中展示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一起领略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教师可以当堂提问,如“你们通过观看录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领会水流很快,教师示范阅读,并配乐朗读,在读“飞流直下”时语速要快一些,读到“三千尺”时语速要慢,语调微扬,给人一种水流很缓的感觉。教师通过课件,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为学生朗读领悟诗中情感奠定了基础。

3.拓展阅读,综合学习

篇9

首先,小学语文在进行个性化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偏离了语文自身的属性,而将语文教学的重点转移到了思想和科学等其他的方面。语文教师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般会先由教师自己找出需要阅读的部分由学生阅读,然后再进行讲述,这就使得小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而教师则会为了调动小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而对教学内容实施其他方面的一些链接,这些链接则通常会成为一种喧宾夺主的存在。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述《落花生》这篇文章时,为了使小学生了解文章的内蕴,而将教学的重点放到了小学生应当怎样去学习落花生的品德,对于文章的文学方面的语言文字的描写等则被忽略掉了。

再者,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时,还肤浅地将不同的学科内容做了结合,对语文教学内容实施了空泛地拓展。比如《春》这篇文章,教师在引导学生读完文章之后就开始让学生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讨论,小学生有人喜欢春天放风筝这件事,有人喜欢唱与春天相关的歌、跳和春天有联系的舞蹈等。课堂活跃度提高了,而语文教学课堂也不是语文课堂而是活动课了。再如讲述《五彩池》这篇文章时,语文教师匆忙讲完文章就让学生为五彩池写广告词,而没有给小学生留出必要的时间,小学生没有时间进行细致地思考,写的广告词就成为了文章的复刻,这种延伸不仅没有起到作用还浪费了教学的时间。

二、推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施的对策

个性化阅读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种极好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在尊重小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极大地调动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但是,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却使得这种教学方式偏离了教学的理念,从而阻碍了其作用的发挥。本文接下来谈论几点推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顺利实施的对策。

1、尊重小学生的阅读的主体性。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时,必须充分地尊重小学生的阅读主体性,为小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及阅读兴趣实施阅读创造机会。语文教师要努力感受学生喜欢某段文章的原因,以一颗孩子的心去衡量孩子进行阅读的效果,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还要做好对于学生的适时引导。比如在讲述《海上日出》这篇文章时,大多数的学生通过阅读都提出了对于海上日出景象的美好的感悟,而有的学生则认为云出现的时候的日出则像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时的学习一样。老师必须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并对其想法进行一定的鼓励以拓展其思维,但是在学生的思维出现严重的偏离时,教师则要通过与他们交流达到对于他们的引导。

2、提供良好的个性化阅读平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不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而是一种情感的自由交流,语文教师在对小学生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构建一种良好的个性化阅读平台,使学生在自己与文章形成的独特的感情共鸣中,达到对于文章内涵的理解。语文教学的个性化阅读平台需要是自由民主的,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而且有权力就某一方面的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悟,教师要做的只是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和引导者,积极适当地对学生的看法提出呼应,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化引导。比如教师在讲述古诗《赠汪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王伦以歌为李白送别这件事来进行自由讨论,帮助学生通过思考王伦送歌而不送酒的韵意来感受诗歌的情的含义。

3、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方式。小学生是一个较为活跃勇敢聪明的群体,他们在学习语文课程时,往往会有自己的阅读方式,可能他们会喜欢以夸张的语气来表现对于文章的理解,或者他们会喜欢抑扬顿挫的有感情的朗读,甚至还有的学生喜欢将一些哭和笑等情感表现直接加入到阅读中等。这些阅读方式只要不影响到学生真正的学习,语文教师都应该予以鼓励,引导学生使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去感受文章中语言文字的美好,帮助他们展现自己的个性,这样势必会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个性化的适度以及自己与学生角色的定位,通过实施符合自己学生群体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当教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教师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你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具体来说,要做到:用微笑面对学生;给予学生鼓励;多给学生肯定的目光,鼓励的目光。

(二)用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三)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四)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二、提高自身素养很重要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氛是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打”出来的,它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变强调学生尊重老师的单向要求为师生互敬的双向统筹,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变传统教学中的专制型或权威型为合作型或伙伴型关系。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努力创设民主气氛,实现民主对话、民主交流,呈现一种协商式、和风细雨式的良好师生关系氛围。

(二)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积极主动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

篇11

知能目标指的是识字与学词、积累与运用,朗读与背诵、听说与练笔、思维与想象等。方法目标指的是读书方法、观察方法、自学方法、写作方法等。情感目标指的是教材渗透出来的价值观念、师生之间的沟通,个性的体验,以及行为习惯等。从理论上说,目标分类很复杂,但在操作上不必求全。笔者认为目标应该简单化、具体化、有可操作性。虽然有些目标没有提出来,但在教学过程中能渗透在里面。例如,获取知识必然隐含着方法与过程问题。所以,教学目标不要过大,过繁,表述明白就可以。

语文教学目标,既有具体的,也有模糊的。既有近期的,也有长远的。既有课内的也有生成的。

2.关于教学结构

我说的教学结构指的是教学流程。课堂教学应该不应该有流程,一段时间以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新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有很大生成性,所以不应该有完整的流程,更反对教学模式化。笔者认为,教无定法,教必有法。课堂教学没有预设的流程,也就成了断线的风筝。俗话说“成事在天,谋划在人”,这谋划者就是教师。没有科学的谋划,也就不可能有高效的教学。因此合理安排教学结构是非常重要的。按着现代教学方式,我归纳有三种教学流程结构。即:“导学”结构、“学导”结构、“双主”结构。“导学”结构的特点强调教师为主导,也就是问题的设计,活动的开展,生成的体验,练习的设计都是教师来引领的,学生是在教师圈定的范围内完成学习任务。每个步骤要完成哪些任务,用多少时间都有周密的计划。“学导”结构的特点强调学生为主体,也就是纯脆的以学论教,例如问题由学生提出,方法由学生选择,练习由学生设计,体验由学生生成,教师的作用就点拨、引导、评价。“双主”结构的特点是强调教师与学生的都是主体。教师与学生始终都是以平等、商量的口吻建构学习内容或过程。教师靠人格的力量获得平等中的首席。

三种教学结构各有其利弊。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要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例如小学低年级,选择“学导”结构显然就不适应。另外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都有明显的差别。理想的教学流程,应该三种方式的交错运用。

3.关于教学活动

语文学科不同与其他学科,它不仅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还具有独特的学科性质,即工具性、综合性、基础性。所以语文学科的本质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的学习,感知语言、理解语言、鉴赏语言、运用和发展语言,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通过学习,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创造能力,提高认识水平,发展个性。为此,在阅读教学的活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它的上述特点,才能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语文教学活动形式多样,错综复杂,例如,听说读写、观察、想象、思维……都属于教学活动,但是,课堂教学主要看师生的互动过程是怎么样的,教师是否保障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占有活动过程。活动方式主要有:

教学式学习活动。这是教师主导的学习过程。如教师导语染渲情境,调动学生的情趣,身临其境地学习。这种学习活动方式的要点是教师采用的主导手段均要服务于激活、维持或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

自学式学习活动。学生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如以自读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一件什么事;或学生以圈圈、画画、评评(打批注)的操作方式自读自悟某一部分文章内容。这种学习活动方式的要点应是学习者的操作活动(如圈圈画画,有感情朗读,配乐诵读等等)要与他的内部思维活动紧紧相连,相得益彰,使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始终处于主动进取的状态。

互助式学习活动。生生之间进行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的要点应注意对生生互助方法的指导。如教师布置小组学习的任务:(1)共同学习某个自然段(划定学习范围);(2)讲一讲你读懂的内容,再把读懂的部分有感情地读出来征求组员的意见(授予交流的方法);(3)把不懂的内容提出来,小组内讨论解决等。布置学习任务的导语要明确,易于学生操作,以调学生互助学习的方向,保证活动的效率。

篇12

二、创设情境,培养情感

中学语文的写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中包含了字、词、句的综合运用,同时还穿插着自己的真实感情及生活经历,学生之所以在写作当中缺乏真实的情感,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生活思想和生活感受。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当中,老师一般都是通过“讲”的方式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写作,其传授的都是一些技巧性的东西,而没有深度的去发掘学生的真实情感。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除了教授一些技巧性的东西之外,还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倾向,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生活态度,只要是把学生内心的情感基因给充分的激发出来了,那么就相当于拥有了通往成功的钥匙,为作文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真实情感的激发可以通过情境的创建,除了到社会上去实践之外,同样还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比如说可以发动学生自编剧本,然后通过自导自演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情境当中去,实现中学作文写作的高效回报。

三、摘录积累,厚积薄发

努力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全面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老师要深入细致地进行学生的积累工作。要求学生一进中学来,就要准备一个质量好的厚一点的积累本。告诉学生:成语、俗语、对联、格言警句、诗句、精段、佳篇;文学常识、歌词、轶闻趣事、谜语、幽默笑话、魔鬼词典、脑筋急转弯等等都可以摘录积累。因为这些内容既积聚着丰富的知识,又蕴含着新颖生动的方法,还积淀着真挚的情感,可谓是一个富饶的矿藏。有了这样的积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就要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去开采这些积累,比如:引用、仿写、发散、变化、创新……用这些方法将这些矿藏开采出来炼成精品,将这些优秀内容转换成作文餐桌上的美味,把积累本变成写作的肥田沃土。这样开采,学生有了厚积薄发的经验积累,有了创造意识的积累,慢慢地,作文的畏难情绪就会消失,写作的欲望和兴趣就会产生。

四、练习生活,发展个性

教师要教会学生把作文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作文必须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教师必须参与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教师的写作指导往往从“审题”开始。“审题”也就是“审视生活”。选题的题目、所选的材料,都要从生活中来,有的直接就是生活本身。还要教会学生先学会“剪碎生活”,再学会“凑成文章”。“剪碎生活”就是要把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或一个理,从其“完整”出发,将其“剪碎”,经过构思,设定某种形式,选取自己需要的部分,然后“凑成文章”,也就是用已经“剪碎”的材料,经过加工处理之后,再“整合”成文章。这就要求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炼、取舍、改造。一个初中学生必须突破为了作文而作文的单一模式,学会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是有个性的,高质量的。

篇13

一、提高小学教师的整体水平

小学教师是引导小学生从父母身边走入校园非常重要的引导者,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小学教师的整体水平与素质将会在第一时间影响小学生的学习与定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是对教师最好的总结。所以说,小学教师的言谈举止,都有可能成为小学生模仿与学习的对象,并且小学生往往会对自己的教师肃然起敬。所以说,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既是小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是小学生开启智慧大门的启发者,其整体水平将会影响小学生认知力的水平。当前的教学模式下,对小学教师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在知识能力方面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但是在素质发展要求下,小学教师的整体水平还应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往往会投入很大的精力去研究。相对的新鲜事物对大多数小学生的吸引力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除非小学生对某件事情具有很大的兴趣。基于小学生好动、活泼的特点,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在课堂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小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通过播放视频、音频、图片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在课堂中穿插与生活相关的实例来提高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从而能够集中精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教师还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来引导小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等。例如,在学习古诗的时候,教师先拿出与诗歌意境相仿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阅读,从而将学生带入诗歌的语境中,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创新教学模式

新课改要求下,对教师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建议,要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改的核心思想。教师要打破固有的条条框框,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将课本知识进行扩充,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这里所说的创新,并不是说完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而是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补充更多的教学方式。比如打破原有的课堂模式,不仅将课堂45分钟局限于课堂教学,完全可以将课堂搬入大自然中,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是课堂。不仅会给小学生带来新r感,从而产生更大的兴趣,而且还能拓展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小学生去阅读更多的课外读物,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内容,锻炼小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写作能力。

四、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如何引导是关键,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其弊端,但是如果在小学阶段就对学生实施正确积极的引导,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小组的学习模式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课堂轮流演讲的方式,增强小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总之,无论是通过哪种教学方式,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为目标,从而形成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而小学语文又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路俊.对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课堂有效教学方法的几点体会[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0):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