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后记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地理教学后记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地理教学后记

篇1

一、中学地理教育的现状以及问题

1、地理学科的地位问题。几年前,地理学科一贯被人们当成副科,就是到现在还有人把地理看成没用的科目,从根本上讲它的地位仍然逊色于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也有不少地方把地理学科作为结业考试的科目,到初二下学期考试过以后就抛之不管了。更糟糕的是还有不少学校不把地理学科当成考试科目,背离了素质教育,那么学生在这方面,要么是盲区,要么是只知皮毛,就是现在来讲还有不少初中学校专职的地理教师寥寥无几,甚至没有,即便地理课开足了课时,开全了课程,也不过是其它主课老师在兼职。即便这样,这些兼职的老师在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还要把地理课挤掉去上主科。

2、地理学科的相关设施和具体资料严重缺乏。地理学科具有特殊性和灵活性,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之所以说地理学科特殊是因为地理教学离不开大量的图片、典籍、模型、影像、实物和设备配置等等,而地理学科的灵活性就在于地理内容的教学方法灵活,学习方法灵活,时间和空间上也灵活。但是,在现阶段相关地理学科的教学设备和配套设施相比较而言非常缺乏,即便是常规的教学挂图、地理教具也不能正常具备。图书馆也不能为学生提供地理方面的图书,即便有也是严重不足。

3、许多学校目前还没有普及多媒体,硬凭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本书,艰难地维持着教学现状,学生听起来被动,学起来没兴趣,看起来不形象不生动,对一些地理的专门知识学习得不深刻、不透彻,这都是教学条件不具备,教学资源极为缺乏所致。

二、造成教育现状的原因

1、地理学科没有受到重视。在我国有很长一段时间,地理学科没有被列入中考科目,在这种情况下,地理就会顺其自然地成为牺牲品,根本就受不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多数人们常常认为地理无非就是一门副科,学不学都行,这种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还有一点就是地理教师对于中考升学率做不出什么贡献,这些老师也不会受到重视,评优评模也要落后,从这几个方面来看,都加剧了地理教师的不稳定和师资的严重缺乏。

2、学校的条件差,地理专业的高学历、高素质老师不会屈就来这里任教。因为人们都不重视,再加上地理教学资源的严重缺乏,简陋的教学设备,糟糕的工作环境,根本就吸引不了专业人才,即便人才来了也站不住脚,留不住人才,这就导致地理教育处于劣势地位,和别的学科相比不能受到应有的重视,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没有专业的地理教师,地理课程都由其他老师来兼职,这些兼职老师自己也缺乏专业的地理知识,再加上不重视,拿起地理教材照本宣科,同学们学多学少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时间一久,同学们对地理学科也就失去了浓厚的兴趣,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讨厌地理,因此地理成绩经常不理想,每况愈下。

3、考试制度不健全。高考是指挥棒,是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又是学生的学习目的,尽管国家三令五申,提倡什么素质教育,但是还有的地方雷声大雨点小,应试教育没有因此而收敛,仍然占据着上风,九年义务教育在这个环境下还是以主科为主,地理学科还是在低靡处徘徊,初中生的眼光非常亮,为了考高分,为了考上重点高中,唯中考科目独尊,注重中考科目学习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就忽略了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不光是地理,还有生物等同样不被学校放在眼里。这一现象居高不下,尤为突出。

篇2

一、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水平落后的原因

(一)师资不足

具体表现在正规地理教育专业毕业的地理教师较缺。以某一教育强镇为例,公立初中有三所,2011年度初一初二班级总计48个班,而专业地理教师仅3人,其他全是非地理专业教师。

(二)教学设备不足

目前在我县农村初级中学中,地理学科的设备设施严重不足。以笔者所在镇的初级中学为例,地图残缺不全,有一所初中连最基本的教学挂图都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农村初中学校来说简直是一种奢望。

(三)教学方法落后

大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方法教学,课堂教学依然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一支粉笔、一张嘴”,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忽视了教与学的创造性,使本来很有趣的地理活动课变得枯燥乏味,因而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水平的具体策略

(一)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初中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增进学生环保意识,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作为领导,应有长远目光,明白地理学科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重视农村初中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地理新课改要求我们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地理技能、情感、态度、行为等地理素养。为达到这些教育教学目标,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是进行不了的。由于目前农村的初中专业地理教师较少,在短时间内很难马上改观,那么作为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可考虑多为地理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如举办地理教学观摩比赛等,鼓励非专业的地理教师参加,促进教师们交流合作。还可让专业地理教师帮助、带动非专业地理教师分析教材,探讨教法,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2)加大对地理学科的投入。众所周知,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加大对地理学科的投入,将会使地理课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地形》的时候,一个地形模型的展示便会让学生掌握住各部分的名称,假如在黑板上画出来,既浪费时间,也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可见在农村地理教学改革中,应给地理教师提供比较好的教学条件,并完善配套初中地理学科所需的硬件,以促进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这方面,加大对地理学科的资金投入尤为重要。直观教学是地理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教学手段,它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直接感悟地理事物的特征,例如:地球仪、地型标本、图片等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即可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增加对地理的感性认识,尽量避免纸上谈兵。

(二)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应做到自我提升

(1)积极参与到新课程改革中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①备课时应充分发挥地理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地图,使学生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学生在地图上独立获取新的地理知识的能力。”所以老师要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训练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对抽象性强的地图,可形象作比。解读中国政区图时,如甘肃像一根骨头,陕西像“坐兵马俑”,山西像平行四边形,黄河像“几”字等。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也能加深理解,增强记忆。②利用农村优势,充分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渠道。在平时教学中,应大力鼓励地理教师因地制宜发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比如:进行天气的观察、天气预报的记录、野外地理地形、地貌的考察等活动,农村学校在这方面是有明显优势的。③改进教学方法。前面我也提到,不少农村地理教师教学不得法,还是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堂课从头讲到尾,包办代替,而不管学生是否能接受。这样的地理教学怎么会有出路!但也有些教师能够联系身边的实际,从具体的事例入手,使教学生活化,具有时代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结合5.12地震,泥石流,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让学生在了解这些灾害与地理关系的同时,也让他们知道发生这些灾害的原因,今后我们从哪些方面去预防。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加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篇3

[课题项目]本文系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2011年重大项目“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JGZD027)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080-02

“国将兴,必重师而贵傅”“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些都是千百年来人们对教师重要性的高度概况和认识。教师是学校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学又是学校的工作重心,更是教师的首要职责,其教学能力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处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劣势,加之办学基础相对薄弱,高等教育发展也明显滞后。

1999年,广西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32596人,在校生90286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7%,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8651人。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2011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已达到188347人,在校生600094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0.5%,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任教师数量也增加到34478人。大量的新教师、年轻教师加入到高校专任教师队伍当中,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成为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为了能更好地了解目前广西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并进行深入研究,我们以广西本科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需求为主线开展问卷调查,分析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后发展地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提供借鉴。

一、问卷调查及基本情况

1.调查问卷的设计。本次调查采用自行编制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调查问卷”。问卷包含基本情况、教学能力现状及需求两部分内容,由27个选择题组成,其中多选项选择题为6项,其他都是单项选择题。

2.研究对象及数据处理方法。本研究对广西普通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的在职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实证调查。发放问卷4300份,回收问卷3642份,回收率84.7%。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299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69.7%。调查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利用交叉分析、多选项分析进行频数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分析。

二、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现状

1.教学设计能力的调查。乌美娜教授认为:“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①美国学者肯普给教学设计下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②由此可见,教师教学设计水平将直接影响其对教学方法的选取,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从调查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广西高校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有49.6%的被调查者表示教育理论知识对教学作用比较大,有18.4%的被调查者认为教育理论知识对教学的作用很大;有32.1%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学技能对教学效果的认识影响很大,53.7%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学技能对教学效果认识的影响较大。这说明,有2/3的教师比较重视教育理论知识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大部分教师意识到教学技能对教学效果影响大,应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水平。

2.教学实施能力的调查。影响高校教师教学实施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教研活动对教学能力的影响、对新进教师的助教制度、教学团队和教学竞赛对教学能力提升的作用等多方面。从调查结果(见81页表2)来看,认为教研活动对教学能力提高作用很大和比较大的教师占79.5%,即有超过2/3的教师认为教研活动对教学能力提高是有较大作用的,说明传统的教研室活动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作用还是得到大多数教师的认可的;认为对新教师实行助教制度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占85.4%,即有超过4/5以上的教师认为对新教师实行助教制度是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认为教学团队对教学能力提升促进作用很大和比较大的教师占84.3%,即有超过4/5以上的教师认为教学团队对教学能力提升促进作用是较大的,说明广大教师认可了教学团队在教师教学能力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认为教学竞赛对教学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很大和比较大的教师占63.7%,说明有接近2/3的教师认为教学竞赛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竞赛也是一项值得坚持的活动。

3.教学研究能力的调查。教学研究是教师对其教学工作的专业学习、探讨以及同行专业协商的微观教育科研过程。高校教学研究能力主要包括:科研与教学冲突如何应对、主持参与过哪一层次的教学研究项目、是否撰写教研和教改论文等方面。从调查结果(见表3)来看,当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发生冲突时,有44.8%的教师坚持把教学工作摆在首位;有44.9%的教师尽量兼顾,但是很难两全,优先开展科研工作的教师仅占9.3%。说明大部分高校教师还是有良好的师德修养,注意将教学工作摆在首位,同时,也有相当多的教师感到要两者很难兼顾好,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高校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有9.1%的被调查者主持或参与过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省部级的比例为37.9%,没有参加过教学研究项目的比例为25.8%,这说明,广西高校教学研究水平总体偏低,急需加强科研工作的开展;经常撰写教研和教改论文的教师占13.4%,有时写的教师占55.7%,不常写的教师占24.4%,几乎不写的教师占6.4%,这说明高校教师对于撰写教改论文的热情不高,动力不足。

三、制约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1.教师队伍的基本特征。本次抽样调查显示,40岁以下青年教师所占比例为73.5%,教龄在5年以下的比例占41.6%,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所占比例为13.4%,教师数量增长快、青年教师多、教师教龄短、高学历教师少是广西高校教师的主要特征。青年教师大多刚毕业不久,教龄短,虽然他们有着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但由于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类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教学基础理论知识贫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诸多方面的不足,比如学科适应性不强、教学缺少创造性等等。在教学互动方面,往往把重心放在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同时教学任务的繁重也使得教师很少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领域当中,教学研究能力难以提高。

2.高校的管理制度。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与高校的管理制度、教学环境不无关系。职称的评定、项目的奖励、业绩考核往往更注重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对教学和教研的要求相对较低,只要完成既定的工作量即可。重科研轻教学的考核机制致使众多教师对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投入减少。完善高校青年教师管理的政策和工作环境,各级领导要关心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切实可行的培养规划,从教学设计、实施、教学研究等方向对青年教师给予关心和帮助,关心青年教师的需求,培训要符合实际,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包括:教学团队的互助、合理的课时安排、项目申请和学校资源分配等方面为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多便利,创造以人为本的环境培养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等等。

3.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培训体系。“能力”在不同领域具有多种不同的含义。从心理学角度定义,能力即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之一就是教学能力培训的开展。著名教育家加列认为,教学研究主要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1)教师的教学是怎样的;(2)教师为什么那样教学;(3)那样教学会有怎样的效果。③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内容和方式都比较落后,还未系统化、专业化。构建合理的多元化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培训体系势在必行。建立和完善教学指导和监控评价制度,加强指导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实行指导教师制度,由教研室主任及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进行传、帮带。 举办观摩比赛,使年轻教师认识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提高,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还可以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发挥老教师以身作则、以身为学的榜样作用。④

[注释]

①杜惠洁,郭官旺.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教学设计[J].新西部,2009(20):238.

篇4

2、深入挖掘教材图表信息,培养学生能力。近几年重庆市文综(地理)高考倡导“能力立意”,以多种图表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与阐释事物的能力,以及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技巧,启发学生如何挖掘图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

3、营造探究式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来培养学生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探究能力。

例如讲必修一“热力环流”这一内容时,在教学过程我注重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围绕热力环流原理问题,确定了多个探究性问题:

问题一:A、B、C随高度(密度与气压)如何变化?

问题二:A、B受热不均,大气应如何运动?

问题三:⑴在近地面,气温与气压的关系

⑵高空与地面气压的关系

⑶高低气压是水平还是垂直方向的比较

⑷气压与等压线弯曲关系

⑸A、C两地天气有何差异?

问题四: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太阳辐射)

⑵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气压差异)

⑶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冷热不均)

⑷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以上这些精心设计的问题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浓厚的探究氛围,让每个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加上教师的耐心引导,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效果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二、我们的困惑

困惑之一: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多,一节课内容很难讲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尤其是必修一)

困惑之二: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小。目前,我校的班额偏大,大多在75人左右,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十分明显,有内向型、外向型;有基础较好的和较差的等各种类型。教师难以控制和了解全局,无论是学生自主活动还是分组活动都会出现活跃的学生热情高涨,而内向的学生遭受冷落,得不到应有的活动机会。而且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活动效果,活动也难以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此外,不少学生懒于动脑、不愿动口,任凭教师怎么鼓励、启发都懒于参与课堂活动,因此,要在课堂上开展“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十分困难。

困惑之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仍然未能很好地整合。教学是一个让学生探索知识与方法、增长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在实施过程中还难以把握这两者的关系,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放开了,却忘了结果;或者重视了结果,而教学的方法却又回到了传统当中,最后出现“穿新鞋,走老路”这种现象。

三、我们的反思

篇5

地理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参加地理教学活动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它是贯穿地理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指导思想,不仅规定了地理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内容与方法,而且还控制着地理教学媒体的类型以及媒体出示的时机、方法与步骤。因此,地理教学目标对地理教学媒体的选择具有决定作用。每个单元、课时、课题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即具体的教学要求,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通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来传输教学信息[1]。例如,对于认知类教学目标,选择挂图、图片、实物、标本、模型、投影、多媒体动画等媒体开展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对于情感类教学目标,选择表现手法多样、艺术性和感染力强的媒体,如录音、录像等,可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情感上的震撼力。

2.地理教学内容

地理教学内容是指为了实现地理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地理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地理教学内容和地理教学媒体之间存在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地理教学内容是制约地理教学媒体选择的重要因素。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广泛,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区别地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例如,自然地理多选择图片、实物、标本、模型、录像等;人文地理多选择挂图、录像等;区域地理则多采用挂图、景观图片教学。从知识属性看,地理名称、地理分布一般采用挂图;地理数据一般采用黑板、投影;地理景观一般采用图片、实物、标本、模型、录像等;地理演变则多采用动画,制作多媒体课件,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等,则多采用板书、板图、板画、挂图等揭示地理事物的本质。

3.学生特点

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学生学习地理的心理基本特征是地理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生与初中生在心理发展上有很大区别。从学习积极性方面看,高中生与初中生在学习需要、动机和兴趣上都有区别。从认知结构上看,初中生的观察能力较差,缺乏从整体上观察、从细微处观察的意识,注意力不容易持久集中,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高中生的观察能力较为精确而深刻,注意力比较趋于稳定而持久,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能够逐步摆脱直观形象和直观经验的限制,借助概念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和推理,想象更加丰富、合乎理性[2]。而教学媒体与学生认知结构关系密切,如图1所示[3]。可以看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接受地理信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地理教学媒体与地理教学内容是否统一,地理教学媒体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否相容,地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否一致。统一性、相容性、一致性越好,图1中的重合部分就越大,意味着有效信息量就越大。

因此,地理教学媒体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对于初中生可以较多地使用投影、电影、电视和录像。投影片要形象生动,重点突出,色彩鲜艳,能活动的地方力求活动,每节课使用的片数不宜太多,要对片中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解释;使用电影、电视和录像,宜选用短片,动画镜头可以多一些。对于高中生,选用的教学媒体种类可以广泛一些,传递的内容可增加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增加理性认识的分量,重点应放在揭示地理事物的内在规律上,同一种媒体连续使用的时间也可以延长。

4.地理教师特点

每个地理教师在媒体的使用上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不擅长的媒体,在选择媒体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有的地理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声音柔美、极富感染力,他就可以多采用语言讲述,绘声绘色;有的地理教师美术功底好,可以多选用板图、板画、投影等辅助教学;有的教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在学校设备齐全的条件下,他就可以选择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如果一名地理教师同时具备上述能力,那么他在进行地理教学媒体的选择上就具有更大的空间。因此,地理教师在选择地理教学媒体时,一方面要正确认识自己驾驭地理教学媒体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提高自己,以适应现代媒体对教师的要求。

5.地理教学媒体特性

地理教学媒体自身特性包括技术特性和专业教学特性两个方面。地理教学媒体技术特性包括呈现力、重现力、传播力、受控性与参与性五个方面。仅考虑呈现力方面,电影、电视、录像、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的呈现力要强于其他地理教学媒体,而全面考虑呈现力、重现力、传播力、受控性与参与性因素,幻灯、投影、录音与录像的技术特性较强,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则是最具有优势的媒体。

地理教学媒体的专业教学特性是指教学媒体传递、处理不同内容的教学信息的能力。不同的教学媒体,传递、处理某一教学内容的能力是不同的。黑板适合文字教学,录音适合语言教学,幻灯、投影与录像适合图像教学,计算机多媒体则适合动画教学。综合比较各种地理教学媒体的专业教学特性,可以看出,一般来说,技术特性好的教学媒体,对各种教学内容的功效都比较高,如幻灯、投影、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即是如此。但也有例外,录音的技术特性虽好,却很难表现地理景观、地理分布以及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它的地理教学特性比较差,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使用得比较少。

正确认识各种地理教学媒体的优势与缺陷,是地理教师有效选择媒体的前提条件。

6.地理教学环境

地理教学环境对地理教学媒体的选用有重要影响。根据信息传递方式,地理教学环境分为传统地理教学环境、电化地理教学环境、多媒体地理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地理教学环境。不同的环境为选择相应的媒体提供了可能。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根据当地的教学环境,考虑到所选用的媒体是否是唾手可得,或通过简单的准备即可利用,而不应考虑那些在学校与教学环境中无法准备与实现的媒体。

二、地理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

1.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要求在选用地理教学媒体时,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多选一些媒体,因为运用多种媒体比只用一种媒体效果好。

从媒体本身看,选择多种媒体有利于媒体优势互补,进行媒体组合教学。关于教学媒体功能的研究表明:没有万能的教学媒体,所有的媒体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没有一种媒体能永远优于其他媒体,也没有哪一种媒体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有时,某一种媒体的短处可能恰恰是另一种媒体的长处[4]。综合使用多种教学媒体就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整体功能。如视觉型媒体能使学生眼见其形,但不能耳闻其声;而听觉型媒体则相反,只能使学生耳闻其声,不能眼见其形,如果选择两者,在课堂上结合使用,不仅各显其能,而且能够收到声形并茂和相得益彰的效果。

从教学信息论看,选择多种媒体有利于加大教学信息容量和提高课堂效率。多样性原则要求既要选择传统媒体,又要选择现代媒体,特别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多选择现代媒体。因为现代地理教学媒体具有传递信息快,单位时间内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有效地传递教学信息,达到在现有的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大可能的结果。据教育统计材料,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可比一般教学媒体增加20%~30%的教学内容,所学得的材料分量比传统教学方式增加一倍,且可使考试中的错误减少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因此,要高效率地传递大量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则应多选用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

从学习的生理机制看,选择多种媒体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对记忆的研究表明: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无论是记忆的速度还是记忆的质量远远大于单一感官的记忆。拿记忆后保持的比率来说,单用视觉,三小时后记忆保持的比率为70%,三天后为40%;单用听觉,三小时后记忆保持的比率为60%,三天后为15%;而视听并用记忆比率达到90%,三天后仍为75%,远远大于只看只听。课堂选用多种媒体,传递教学信息就有多种渠道,分别刺激学生的不同感官。当不同的感官接受的信息内容相互关联时,就会深化对知识的感知程度,达到强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2.适度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要求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多地采用一些教学媒体,但这要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并不是说媒体选得越多越好,因为尽管多种媒体传递的教学信息量一定比只有一种媒体传递的教学信息量要大,但信息量大了,还要考虑学生能否接受,如果不能接受,媒体再多也没有用。因此媒体的选择还应遵循适度性原则,即一堂课使用的媒体不宜太多,应有一定数量的限制。一堂课用多少种媒体好呢?有人研究了课堂教学,认为不算常规教学媒体,仅选择现代教学媒体,以两、三种为好,这样既能从不同方面理解教学内容,又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和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研究发现,如果选择四五种以上的教学媒体,教学效果就不好了[5]。

3.经济性原则

美国大众传播学家施拉姆曾说过:“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的功能一样,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选择媒体,除了看使用效果外,还要看何种媒体花钱少、时间省、成本低,即要遵循经济性原则。一般来说,常规教学媒体的价格低于现代教学媒体的价格。在所有的教学媒体中,印刷品和黑板的价格最低,标本、模型、录音的价格较低,幻灯、投影、电视的价格中等,电影和录像的价格较高,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的价格最高。前面说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选用现代教学媒体,但并不是说要一味地追求“带电作业”,不是选用媒体越高档越好,而是要看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本来用黑板就能展示的板书,用挂图、图片就能说明问题的教学内容,却制成了昂贵的幻灯片、投影片;本来用幻灯片、投影片就能显示的例题或习题,却制成了高档的多媒体课件;本来可以直接用实物或模型演示的实验,却制成了高价的录像带,这样既浪费材料、人力,又浪费教学时间。可见,选择教学媒体应该考虑低成本、高效能。

4.教学最优化原则

教学最优化原则是指把选用教学媒体的过程放在整体的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教学各方面的因素,协调教学媒体与教学其他方面的关系,使教学媒体的功效服从于整体教学设计,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学最优化原则可以说是选用教学媒体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要求。实施这一原则的关键是对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首先,要充分认识各种教学媒体的功能、特性及其发挥积极作用的主客观条件。其次,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的构成与水平层次;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类型、层次结构、逻辑联系、重点和难点及其教学意义;了解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生活经验、知识存量、初始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格;认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能力;熟悉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教室的环境条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选用合适的教学媒体以实现教学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王以宁.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赫兴无.浅谈中学地理教材内容的选择.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5).

篇6

二、贴近实际生活,强化师生互动

在教学实践中,可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地理知识,同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使学生亲近地理,感到学习地理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采用灵活教法,以现实为依托,便于理解记忆。新课标要求“使学生初步形成地理审美情趣”,因此,可通过使用与知识点相关的诗词作为切入点。如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送瘟神》)来揭示地球在不停自转且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讲解影响气候的地形因素时可引用“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来说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的规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揭示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的道理。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从现实关注的焦点出发,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以“世界的人种”为例,根据问卷调查得知,绝大部分学生对巴西的体育情况最感兴趣,而对其人口、文化、农作物、矿产等则基本无兴趣,笔者教学中便做了以下处理:让学生观察2002年世界杯巴西夺得冠军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然后不失时机地让学生仔细观察,看一看自己认识的巴西足球运动员。学生热情进一步提高,出于好胜心理必然会争抢地说出自己所熟知的世界级球星,进而设疑:仔细观察,这些球星的肤色怎样?为什么同一个国家的人会有不同肤色?学生会产生迫切想知道答案的心理。或许学生对于巴西的人口组成没什么兴趣,但他们一定会迫切想知道自己偶像的情况。只要能发现教材中隐含的这一题材并进行合理开发与重组,那么“世界三大人种”这一小节的知识便很容易解决。

让学生从自己熟悉、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为解决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而“不得不”学兴趣并不高的知识点,如此环环相扣,最后在不知不觉中达到对所有知识点的掌握与融会贯通。而学生兴趣点的发现与教材内容的联接,各知识点之间如何进行“环环相扣”,这正是教师在“自主学习”运用中最大量的“劳动”。

三、升华知识内容,促进主动思索

新课标提出“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就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更深入地思考现实中有待解决的问题。这是促成其思维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需要将其放在课堂结束前给学生较自由的空间讨论,适当引导但不做过多干涉。

分歧性问题的设计:如“世界的聚落”中,可将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的问题以三坊七巷为例,让学生以辩论方式讨论古老的民居建筑该拆还是该留,在讨论中使学生意识到发展与保护的意义,并最终探索寻求更好的方法来解决矛盾。

假设性问题的提出:以“西亚”为例,第一课时中一个知识要点为中东是全世界石油储量、产量、出口量都最多的地区,给中东石油大国带来财富,但是石油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因此提出假设问题:未来没有石油的中东出路何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寻求解决办法,这样,以兴趣提升其主动性的同时又促进学生多角度综合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7

一、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

高中地理新教材图文并茂,内容选择实用,理论知识和文字叙述更简洁、更生动,无论是知识性还是趣味性及表现形式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对地理名词、地理概念及结论性的叙述少了,增加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环节的教学内容。不必要的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地图数量明显增多,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以图代文的情况,使地理地图成为教材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相应删除了一些难读不易理解的地图和不易理解的地理知识,降低了学习难度。新教材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兴趣教学、启发教学,充分发挥地图课程资源作用,突出新课程理念,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培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技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同时倡导师生互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中的反思

笔者在实施新教材时间两年来,通过细心研究,不断摸索和实践,感触很深。地理课程改革,加强了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都比较关注,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我们要创新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同时改革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估办法,尽量科学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面对新教材,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使用新教材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学时,单凭教参和课本内容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已不能满足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渴望。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广泛研究和学习教育理论与地理专业课的最新内容,及时更新知识,提高驾驭新课程新教材的能力,创新教学方式,加大课堂互动的频率,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共鸣,激起思维的火花,提高教学效率。

2.仔细阅读和理解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教科书课程标准的编制,虽然是专家经过反复调研,围绕教学形势下教学的实际编写的,但按课程标准编排的地理教科书的编写是统一的。因此,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必须认真学习和领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必要的时候坚持集体备课,统一研究相关的要求,在集体讨论研讨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特点,同时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寻找恰如其分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教学内容。

3.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和题海战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实施探究式学习,努力转变教师的作用和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倡导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其次,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认真阅读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主动探究的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拓展练习的习惯、做完习题反思的习惯、合作学习的习惯等。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渐养成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挖掘教材中插图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

高中地理新教材穿插了许多地理图表,这些图表是地理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地图、示意图、统计图表等,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很容易了解地域分布和地理现象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时,我们要注重教给学生读图技能,充分挖掘地理图表中内含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启发学生通过读图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5.尊重每一位学生,赞赏学生激发思维。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适时赞赏每一位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哪怕是非常小的进步和成就,老师也不要吝啬表扬,要学会欣赏学生的不同表现,有针对性地赞赏和肯定,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正能量。

6.要养成写教学后记和教学反思的习惯。

要养成写教学后记和教学反思的习惯,这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性。同样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面不尽相同,不同的学生,性格和兴趣等存在着差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写教案时,要充分考虑这种差异,从实际出发。尽管这样周到细致地进行备课,但也不能让所有学生都受益。因此,在地理教学的每一节课后都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认真回顾,仔细思考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分析其中的得与失,及时概括和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总之,要突出新教材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高中地理新教材,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挖掘教材中插图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互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篇8

二、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

我觉得要激发出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及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激发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和想象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相信学生的自主创新潜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力,发散思维与想象。就地理课而言,创设适宜于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能“让情感进入课堂”,营造一种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鼓励其积极思考,打破陈规,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如:在课堂上允许学生随时举手发言,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用尊重学生的言语,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中国有句古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运探索。地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让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并探索。努力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像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教师讲授知识的水平。不在于如何准确、完整、系统地把知识交给学生,而在于能否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激发其学习动机,从而调动他们潜在的勇气和胆识,培养他们的探索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大气环境保护时,出示漫画”啊,地球出“汗”了,先提出容易的问题,地球为什么出汗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全球变暧呢?从学生熟悉的问题着手:启动思维,然后再提问,二氧化碳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浓度不断增加呢?请说明理由。海平面为什么会上升?同时可能会带来哪些灾害?哪些国家与城市有可能受到威胁?除了海平面上升的危害外,还有哪些影响呢?这样一步步深入富有启发性的思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使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与批判性,得以充分地锻炼与思考。

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年提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著名的教育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注意到课堂讲授不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注重学习方法、技巧和能力的培养,尤其从不同途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绩

1,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激发创新思维

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是创造的源泉。想象力就好像是船上的风帆,教师的责任就是激起学生想象思维,鼓起学生想象的风帆,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上中国省区时,我作了如下描述:中国像一只雄鸡,日本像雄鸡嘴边的一条虫,如果日本再想侵犯我们中国领土,我们就让雄鸡一口把这条虫吞掉!我再引导:同学们,你们再充分发挥一下想象,我们中国的各省区像什么?怎么记住它们?结果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有的说内蒙古像大草原上的一只大雄鹰,有的说新疆像个牛头、青海像只玉兔……学生的想法是大胆的,具有无限的思维创造力。实践证明,展开想象,也就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篇9

对于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要把握其实质,要神似而不能仅仅是形似。创新教学方法涉及教师如何教,其本质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创新应注意创设课堂情境。教师可直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进行情境导入,或是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创设一个情境,或是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情境导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有利因素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是使地理课堂妙趣横生的前提。地理是一门与社会现象紧密联系的学科,如讲《大气环境保护》中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与保护、酸雨危害及其防治时,可分别出示一幅漫画,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让其自己总结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再根据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措施。学生在生动的漫画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从而掌握了知识。

教学方法创新应该注重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看法,即使一些问题尚未接触,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新的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 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乱的猜测,而是他们从经验背景出发的合理推导。所以, 在地理教学创新过程中,应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的知识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教师应在整个过程中激发和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去探知,去获取更大的收益。如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将学生分组,围绕一个或一系列学习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我发现学生为了能使自己的见解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认同,就力求切合题意,并有所创新,就要从多方面进行全面地思考,这就促进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形成,提高了他们的分析、归纳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室内授课方式,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拓宽学习空间,积极开展各种实践式教学——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调查等。让学生在客观真实的环境中,去学习、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让他们手脑并用,学以致用,去拓宽认知的视野,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此,当学完“太阳高度”的知识后,我带领学生到学校新校门前利用“立竿见影法”测量本地在秋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还带领学生去观察学校附近新开公路的地层结构;还定期布置一些地理课外调查:调查本地土地利用状况和农业生产情况,判断本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条件;调查家乡人口数量和人口变化情况,探究人口变动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等。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使学生个性得以发展。

篇10

地理新课程要求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等。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从教学创新做起,争做创新科研型教师。教学创新源于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进行创新,探讨教学的得失成败,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后记等,回顾教学过程,调整教学策略,寻求最佳方案,积累教学经验。新课程实验初期,高中地理教师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产生了种种困惑。比如,以前的地理教材结构清晰,知识丰富,重点突出,教师只要按照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照本宣科地讲清知识点,就能完成教学任务,考出好成绩。而现在的教材变了,书本上现成的知识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学生活动,这些活动怎么处理?讲吧,不符合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活动,老师又不放心,怕学生乱了,掌握不了知识点,影响教学成绩。这就要求我们要围绕这些困惑,积极进行实验,从教学的创新设计、教学创新活动的组织和调控到教学效果的检验,让自己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老师在教学中探索、反思和再创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同时坚持撰写教学后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总结和评价,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改变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这样,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实现了由教书匠到科研型教师的创新转变。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模式应是淡化教学形式,注重实效

教学方法创新应注意创设课堂情境。地理是一门与社会现象紧密联系的学科,如讲《大气环境保护》中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与保护、酸雨危害及其防治时,可分别出示一幅漫画,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让其自己总结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再根据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措施。学生在生动的漫画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从而掌握了知识。

教学方法创新应该注重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的发展。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看法,即使一些问题尚未接触,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新的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乱的猜测,而是他们从经验背景出发的合理推导。所以,在地理教学创新过程中,应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的知识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教师应在整个过程中激发和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去探知,去获取更大的收益。如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将学生分组,围绕一个或一系列学习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我发现学生为了能使自己的见解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认同,就力求切合题意,并有所创新,就要从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思考,这就促进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形成,提高了他们的分析、归纳和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创新必须妙用“启发式”教学法。如在学完高中地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后,我常用下列问题启发学生:①假如地球只有自转而没有公转,一年会有四季变化吗?为什么? ②假设地球公转时,地轴不是保持指向北极星方向不变,而是也转了360°,那么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对四季的形成的产生什么影响? 二是从回答问题的“卡壳处”挖掘启发点。如在讲“大陆漂移学说”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冰天雪地、不毛之地的南极大陆为何有煤的存在? ”学生一时很难想到南极大陆会漂移这个关键点上。于是我提出了下列小问题:①煤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 ②有森林的地方肯定不会在冰天雪地的高纬度地区,那么应在什么纬度区? ③南极大陆在高纬度地区,肯定没有森林,而现在有煤说明它在地质史上曾有森林,那么它曾在什么纬度? 通过逆向反推、层层点拨、启发引导,最终得出了南极大陆漂移的结论。这种启发,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畅。

篇11

一、地理课堂教学创新的关键是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

地理新课程要求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等。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从教学创新做起,争做创新科研型教师。教学创新源于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进行创新,探讨教学的得失成败,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后记等,回顾教学过程,调整教学策略,寻求最佳方案,积累教学经验。新课程实验初期,高中地理教师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产生了种种困惑。比如,以前的地理教材结构清晰,知识丰富,重点突出,教师只要按照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照本宣科地讲清知识点,就能完成教学任务,考出好成绩。而现在的教材变了,书本上现成的知识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学生活动,这些活动怎么处理?讲吧,不符合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活动,老师又不放心,怕学生乱了,掌握不了知识点,影响教学成绩。这就要求我们要围绕这些困惑,积极进行实验,从教学的创新设计、教学创新活动的组织和调控到教学效果的检验,让自己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老师在教学中探索、反思和再创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同时坚持撰写教学后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总结和评价,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改变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这样,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实现了由教书匠到科研型教师的创新转变。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模式应是淡化教学形式,注重实效

教学方法创新应注意创设课堂情境。地理是一门与社会现象紧密联系的学科,如讲《大气环境保护》中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与保护、酸雨危害及其防治时,可分别出示一幅漫画,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让其自己总结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再根据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措施。学生在生动的漫画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从而掌握了知识。

教学方法创新应该注重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的发展。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看法,即使一些问题尚未接触,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新的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乱的猜测,而是他们从经验背景出发的合理推导。所以,在地理教学创新过程中,应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的知识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教师应在整个过程中激发和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去探知,去获取更大的收益。如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将学生分组,围绕一个或一系列学习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我发现学生为了能使自己的见解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认同,就力求切合题意,并有所创新,就要从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思考,这就促进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形成,提高了他们的分析、归纳和综合思维能力。教学方法创新必须妙用“启发式”教学法。如在学完高中地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后,我常用下列问题启发学生:①假如地球只有自转而没有公转,一年会有四季变化吗?为什么?②假设地球公转时,地轴不是保持指向北极星方向不变,而是也转了360°,那么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对四季的形成的产生什么影响?二是从回答问题的“卡壳处”挖掘启发点。如在讲“大陆漂移学说”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冰天雪地、不毛之地的南极大陆为何有煤的存在?”学生一时很难想到南极大陆会漂移这个关键点上。于是我提出了下列小问题:①煤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②有森林的地方肯定不会在冰天雪地的高纬度地区,那么应在什么纬度区?③南极大陆在高纬度地区,肯定没有森林,而现在有煤说明它在地质史上曾有森林,那么它曾在什么纬度?通过逆向反推、层层点拨、启发引导,最终得出了南极大陆漂移的结论。这种启发,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畅。

三、多渠道获取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教师应设法教学生学会质疑与解疑,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施展才智并形成独立的个性。让学生在了解知识的过程中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经验,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如在讲授新知识时,我常常这样设计,在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自己“过桥”,促使学生发现以前未曾认知的知识概念间的类似性、差异性和各种关系法则的正确性,从而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篇12

新学期开始了,学校做出了一项新规定,老师的每节教案必须有教后反思。对于教了十几年学的我和许多同事来说,是一件新鲜事,也感到挺麻烦的。课都上完了,再写什么反思,还有必要吗?但是领导要求,照做就是了。刚开始的几节教案总是走出教室后,因为累不情愿写教后反思,但是还是坚持了下来。静下心来细想一下,发现写出每节课的反思真的很有效。每节课后,及时反思自己当天的教学实践,写下教学后记:学生收获了没有?自己收获了没有?课程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最好?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在不断的反思中,让自己清醒地回忆教学过程,这样才更有利于自己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纠正错误的艺术。不仅可以纠正学生的错误,也可以纠正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的不当之处。有人说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名师,但是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以成为名师。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思教学观念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合作、探究离不开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因此,领悟和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内涵与特征,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沿袭,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二、反思教学设计

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地理课前都要对一节课进行精心“预设”,但在课堂实施时会出现多种结果:第一,事先的预设比较顺利地“生成”了;第二.由于引导不得法,出现“预设未生成”的尴尬局面;第三,虽然教学出现了“意外”,但教师通过巧妙引导,获得了“非预设生成”的意外收获。如果教师课后能对这些结果和过程及时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就能对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获得规律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反思教学过程

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例如以学习地理信息技术为例,在学习3S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环节和应用领域时,我最初的教法是照本宣经,其结果是学生听得很吃力,难理解,更不用说应用了。下课后我认真的反思了自己的教学,下一节课我一方面用相关例证向学生说明,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自己列举身边的例子,学生的课堂参与增加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效果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动手能力。

四、反思自身教学行为

我们班中有一位学生地理成绩较差,平时又特别调皮的同学,经常上课不认真听讲。一天下课他拿着作业本到我面前,小心翼翼地问:“尤老师,这道题怎么做?我接过本子,一看,见是涉及到地形区的识记,我就随口说“自己去查地图册。怎么这么懒”。我这么凶的对待他,我想这个学生也许现在还会记得我当时那副凶巴巴的面孔。如果是位成绩好的学生,我想我会心平气和的帮他查地图。静下来想一想,我这样做是不是太偏心了?事实上,我压根儿就没想过这样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想他是用了很大勇气才敢来问我,被我这么一吼,怕是弄巧成拙,本想他能改正不认真听课的缺点,现在可能会使他更不喜欢听地理课了。同时我也轻而易举的把他的上进心给扼杀了。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谨慎处理自身的教学行为,要能积极肯定学生的“别出心裁”,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

五、反思教学反馈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获取全方位的体察。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有许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知识的知识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馈就来源于作业练习。所以,我们的地理作业必须是科学的,多样的、开放的,我们不能仅仅为了使学生完成作业而教学,而要教给学生“对其终身发展的能力”,所以要侧重对学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养。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名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我们距离名师就越来越近了。

篇13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深化创新教育,优化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1、使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自主学习。

三、教学设想

1、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教学计划。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主人,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实行启发式,探究式,培养学法,提高能力。

3、要努力增设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面向体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的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以次来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4、要争取把多媒体应用到地理教学中,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情景、解剖难点。

5、做好教后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与积累。

四、深入备课:

1、备学生

⑴帮助学生完成八年级地理学习的过渡。我们要切实作好八年级地理的教学,在教学进度上不能急于结束课程,提早复习,而要在教学中时刻向学生渗透地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⑵帮助学生养成看教材的好习惯。根据以往八年级的学生的学习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心气浮躁、眼高手低,平时不重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甚至不屑于做课后题,相反,却一心扑在做各种习题册和难题上,结果一些人连最基本的知识都弄不明白。因此在本学期将注重这方面的指导。

2、备教材

对一些暂时拿不准的问题,要进行广泛的讨论,以期在教学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3、备教法

尝试将“研究性”的教学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在备课中搜集和参考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材料,把一些平淡无奇的知识转变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创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二上期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地理主要是学习中国地理,涉及的内容中有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已经在七年级学习过了,因此八年级地理相对于七年级地理而言,要变得容易一些了,同时相当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兴趣更浓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一些。

经过七年级的地理教学,这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些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生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因此,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较浓厚了,学习积极性也高了,这对于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年级整体情况不太好,基础打得不行。全年级二百多名学生,有6个教学班级。四班基础较好些,为有效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但课堂纪律有待提高。二班课堂反映较慢,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每个班有5、6名学生基础很差,学习没兴趣,转后任务很重。

三、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以下四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从世界看中国,这章内容是本册课本的总领,大体概括了中国的疆域、众多的人口、多民族的大家庭共三个方面的内容。为后面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八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是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部分是中国的自然资源,包括总体现状及特征,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学习他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明确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土地资源的特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部分。

第四部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经济是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交通、农业和工业方面分析,掌握经济状况,铁路干线、农业和工业是重点

(二)教材图文并茂,培养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对地理问题的叙述,文字简明扼要形象有趣,同时借助多姿多彩直观生动的插图,针对性强,十分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的培养。例如,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和中国政区图,一幅图用不同的颜色重点点出中国的位置,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形象记忆,34个省区也是如此,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开相邻的省区,便于学生掌握,让学生进行感性认识,形成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

(三)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许多学生活动,叙述式课文与活动式并列的双系列结构。同时还穿插课外阅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了积极作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四)教学思路(结束八年级上册学习,八下学一章内容)

研究现状:这学期时间短,八上需要学习四章的内容再加上下册一章的内容,内容很基础,侧重于能力。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想想,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理解我国的经济现状,农业分布特色,经济特点。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2、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3、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学阅读一些信息资源,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教学中要做到精讲,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鼓励微型试题。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5、重点热点抓辐射。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6、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导处、教科室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初二上期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学生分析

进入初二地理学科就要学习中国地理,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出生在中国,喝中国的水长大,祖国对他们来说太熟悉太亲近了;从小就通过爸妈、报刊杂志、电视网略等途径对中国的一些了解了不少。但是由于中国疆域太大,太辽阔,学生们的了解认识不免有很大的局限性,加上他们知识结构的不完整,认识上的不全面,使得他们知其一不知其二。应该说他们的中国地理知识还有很大缺陷,不足以满足成长对地理知识的需要。另外初二学生在初一进行了一年的地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学习动机,地理学习兴趣,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说他们大部分基本具备地理学习的能力。当然在学习地理过程中他们也会遇到许多问题,碰到许多障碍,对地理学习出现一些困惑,甚至有点讨厌。对学生学习地理出现的问题的思考也将是初二地理教学的一大课题。初二地理课程的开设正好可以弥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渴求,同时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长才干,培养地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对祖国的关心与热爱也与日俱增,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与道德情操。

2、课程标准

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综合性和地狱性两大特征,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侧重。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二、实施目标

1、总目标:

改革课堂教学,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采用自主与对话(讲授、合作、探究、发现等形式)两种学习方式,实现三维目标的综合发展。

2、具体目标

A、将“满堂灌”分隔成几个区间。对现在发展区的知识内容,大胆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对最近发展区的知识内容,通过创设情景和设置问题实现对话教学,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过程、方法及情感体验,并逐步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B、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备课成为改革课堂的关键。要周密整理与组合教材内容,明确上课的目标(三维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创设一个有趣、有效、有用的课堂。当然课堂中的生成要时刻警惕,对问题的生成营造宽松的环境,和预留充足的时间,不急于求成,不吹毛求疵,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使探究者享受到生成问题给自己与其他同学带来的学习快乐、思维挑战和精神满足。

C、建立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学生化的教师和教师化的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实现精神上的完全自由。

D、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自由表达人性特色,达到“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

E、关注“后进生”,用真情、诚意感化他们,抓住他们学习上的错误,借助错误实现转化的目的。

三、实施计划

1、充分发挥地理科目每周课时少,同一课时重复多的优势,对每一课时都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后及时反思,及时调整,及时实验,再反思,再实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