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英语教学设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一英语教学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一英语教学设计

篇1

1.ReadaboutthegreatwomanHelenThayer.

2.Trainthestudents’abilitiesofreading.

3.Learnthesubject–verbagreement.

(二)整体感知

Step1presentation

ItisfreezingcoldintheNorthPoleandtheSouthPole.Fewpeople,intheworldhaveeverbeenthere.However,therewasabravewomanwhohadtraveledalonetotheNorthPoleandtheSouthPole.Doyouknowwhoshewas?Right,HelenThayer.Shewasthefirstwomanwhotraveledalonethere.Todaywearegoingtoreadaboutthegreatwomanthegreatwoman,HelenThayer.

(三)教学过程

Step2pre-reading

GetSstodiscussthequestionsabovethepassagewiththeirpartnersbeforereadingthetext.

Step3reading

GetSstoreadthepassagefastandinsilence.

Step4postreading

Askthestudentstoanswerthequestionsgivenafterreading.

Step5languagestudy

1.Gothroughthepassagetogetherwiththestudentsanddealwiththelanguagepointsinit.

2.Deadwithwordstudy.

3.Learngrammar(thesubject-Verb-agreement)

(四)总结、扩展

Step6

1.Writeasummaryofthetext.

2.DotheexercisesinWb.

(五)课堂练习

1.Theteacherseach_____acomputer(have,has)

2.Thestudents____aChinese-Englishdictionary.(Have,has)

3.Eachofthestudents____aChinese-Englishdictionary.(have,has)

4.____eitherofyourparentswrittentoyourecently?(has,have)

5.Notonlythefatherbutalsothechildren____sick.(are,is)

6.AlltheanxioustoknowtheresultofourEnglishtest.(are,is)

7.Allofthefruit____good.(taste,tastes)

8.Manyastudent_____surethatourteamwillwin.(is,are)

9.Sixandsix___twelve.(make,makes)

10.Everybody___whattheyhavetodoafterthemeeting.(knows,know)

11.Thedollars____notenoughfortheten–speedbicycle.(is,are)

12.Therestofthespeech___notveryinteresting.(sound,sounds)

13.Inthatcountrythepoor___gettingpoorerandpoorer.(is,are)

14.Sheaswellashertwosisters____music.(like,likes)

15.Aprofessorwithfourchildren____inthelabthismorning.(was,were)

16.Thesingeranddancer___comethisafternoon.(hashave)

17.Thesingeranddancer_____goingtogivetheperformancethisevening.(are,is)

18.Myfamily____notlarge.(is,are)

篇2

摘  要: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但要善于解决问题,更要善于提出问题,面对当前英语教学中“重讲解,轻阅读”的现状,更应该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设疑激趣,能够立足学生,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阅读的能力,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本文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分析了“设疑激趣”的重要性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定的见解。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疑激趣

任何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去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学习技能,培养学习能力。我们知道“疑为思之始,学之端。”学生只有通过对问题一个个地解决中,才能真正品尝到学习的乐趣。高中英语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阅读理解,但是由于学生对英语阅读兴趣不高,导致这一部分教学效果不高。英语阅读教学是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设疑激趣”的方式,能把学生引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通过学生的阅读,教师的点拨,学生又能走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一、课前设疑,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阅读应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来实现,教师阅读不能替代学生自己阅读,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开始讲新课之前,教师就应该用问题激发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先简单提出基础性问题,如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结果是什么?(即When、Where、 What happened、Result),这样学生就知道从哪几方面去关注阅读。再如苏教版高一英语《Unit 9 Technology》中教师提问“The teacher tells the students that she/he has had something in her/his pocket and ask them to guess what it is. They may use the expressions listed on the blackboard.”教师通过让学生猜口袋里有什么,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为本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在进行苏教版高中英语模块5《 Unit2 Project》一节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设计导语提问“What are the three longest rivers in the world?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Yangtze River?”激起学生对长江三峡无限的向往和急于了解的心情,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课中设疑,突破教学重点

教师的阅读设疑不能是表面热热闹闹,实际上教学目的却达不到,好的问题设计,能够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够促使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生通过对文本地阅读,能够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本信息,使教师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例如在《Unit3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The problem of the snakes》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阅读时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What is the problem that  the writer came across ? 2、Why do you think the writer felt she had a chance to distinguish herself by inventing something to catch  the snakes but not harm them? 3、Why did the writer not use powders to solve the problem? 4、Why did cooling the snakes make them less active? 5、In which order did the writer carry out the process of cooling the snakes? 6、How many attempts did she make to in order to make her solution efficient?7、why do you think she failed for the first time?8、what two factors that helped the writer solve the problem successfully? 通过这些问题串,学生在问题中穿行,就好像沿着阶梯攀登一样,最终通过对问题的解决达到知识的最深处,从而掌握课文学习的重点。

三、课后设疑,引发学生再读的欲望

篇3

1.1基于智能手机的高职英语移动学习教学模式设计重点

基于智能手机开展高职英语移动学习教学活动,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要积极发挥移动式教学方法的优势,推进智能式教学法效率提高。在高职英语移动模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并且根据具体的教学计划,推行操作性较强的智能化教学模式建设。利用智能手机开展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育APP作为教学的工具,组织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研究。在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课前准备阶段明确教学重点,根据本周教学计划提出教学目标。课堂上教师讲授课程学习的重点之后,要求学生利用手机终端设备,进行课上学习内容的回顾。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学习内容的温习,能够达到温故知新的学习目的。在课程教学计划的实施环节,教师在布置学生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可以适度增加完成手机作业的内容,学生使用手机软件做习题,并且将做完习题的答案直接上传给老师,老师使用软件进行批改,并且将习题解答过程的详细答案分享到群共享中,学生可以在查看答案中掌握详细的解题方法,并且对自己的答题情况进行自查自纠。

1.2智能手机的高职英语移动学习教学方法优势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采用智能化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高职英语学习内容的积极性,帮助教师减轻教学负担,教师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用来设计教学计划。在智能手机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手机查询答案,了解自己的答题情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移动式英语软件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取海量的信息,并且对信息中经典的句子、常用的词语进行收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词汇储备水平,在作文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写作新意、说出优秀的文段。利用英语学习软件展开高职英语教学工作,学生在体验学习英语语言和西方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使用英语表达方式进行口语交际的习惯。在手机智能软件共享写作训练模式之中,学生可以使用手机移动工具查阅班级其他同学的写作内容。在相互借鉴与相互比较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参与写作训练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于英语特定文体写作训练中的优秀文章,教师在资源管理中可以将其长期置顶在班级群中,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努力提升英语短文写作的技能和水平。

2基于智能手机的高职英语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方法研究

2.1利用智能APP引导学生自主答题,提升学习积极性

学生掌握了智能化学习方法,在英语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可以使用“有道词典APP”软件查询资料,遇到难点可以将其收藏到手机中,需要再次查看的时候,只需要打开手机收藏夹,便能够快速浏览错题库,重新温习解题方法和解答内容释义。在这种可追溯性较强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大为提高。为了提升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应该在词汇教学中积极推广Quiz-Make软件的使用。让学生在学习新单词的过程中利用英语学习APP软件进行词汇过关游戏训练。学生答对更多的单词将会形成一定的反馈,游戏闯关练习题的答题奖励一般是积分,答题成功率较高的学生可以获得更高的积分,将这些积分上传到班级群中,形成单词闯关游戏的排行榜,积分较高的学生成为“优胜者”。Quiz-Make英语教学APP软件的主要内容有英汉互译,以及根据题意在相似单词中找不同等,利用这种趣味性的单词教学法,有利于提升高职英语课程内容学习的竞争性,让学生中的一些英语学习困难者,都能够积极尝试单词读背和答题游戏,有利于形成共同探究、共同进步的良好教学氛围。在英语词汇题目答题闯关游戏中,积分排行前列的学生,教师应该重点提出表扬,并且鼓励全班学生向“答题之星”学习。积极挖掘线下英语APP教学工具的优势,引导更多的同学热衷于使用英语学习APP进行词汇理解与识记。

2.2利用APP进行碎片化读背训练,提升词汇储备水平

学生使用单词记忆软件,可以按照每周单词学习的计划,详细分配每天需要记忆的动词数量、名词数量和形容词的数量。将较难的英语学习任务转化成容易实现的一个个小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高职英语知识内容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听多记,并且在移动式的学习过程中,合理安排自己学习和娱乐的时间。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一般为20分钟左右,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长期积累之后形成较为可观的学习时长,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学生在高职英语学习活动中,采用移动式学习方法,能够达成劳逸结合的学习效果,利用更少的时间学到更多的英语知识,在这种张弛有度的学习状态中,有利于提升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热情。在移动APP英语学习中,具体的英语学习时间智能软件会对学生进行提醒,学生在适度的娱乐之后,用空闲时间进行单词的读背记忆,有利于提升学习的效率。在长期的移动式英语学习中,学生能够养成积极利用闲散时间学习的好习惯。在短时间的记忆单词活动中,学生能够使用英语智能软件学到更多的内容。

2.3组织学生进行移动阅读训练,实现阅读与表达的衔接

为了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教师可以定期在QQ群中上传经典的阅读材料,这些英语短文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并且,短文的选材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教师定期向全班学生推送英语短文,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阅读体验。为了引起学生对于课外延展阅读的重视程度,教师可以改变作业布置的方式,将要求学生完成课后阅读推行下去。学生在阅读同类型的英语短文之后,需要到班级群中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每个人的心得体会不得低于50个字。学生阅读的方向大致相同,在班级集体讨论中每个人都会有话可说,不会出现交流障碍问题。教师应该选择与当前的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短文,并且利用QQ音乐等语音合成软件将短文合成为MP3语音材料,供给学生进行听力练习和仿读学习。有些学生比较害羞腼腆,在课堂学习中对于口语交际训练活动比较抵触。但是,在高职英语课后学习活动中,学生只需要使用英语APP软件,就能够在线上短文的听力练习和仿读训练中学习英语知识。移动化教学方法,有利于提升学困生参与英语阅读和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并且鼓励学生“开口说”、大声讲。采用智能手机推送经典英语短文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利于操作,利于学生收藏保存,并且衔接听说训练,让学生在短文阅读的同时模仿听力材料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2.4组织学生进行线上写作训练,促使其掌握不同题材写作知识

英语短文材料训练“TryingYourHand”,学生可以利用英语学习软件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应该对每日推送短文的题材进行选择控制,选材具有典型性和可模拟性,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相关联的文段材料推送到群共享中。在高职英语移动式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集中对英语短文材料进行讲解,要求学生进行同题材的写作训练。这种写作训练活动每周进行一次,学生可以根据每周推送的七篇文章进行选择,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有话想说”的写作题材,通过模仿经典短文的写作风格进行作文创作。这种教学方法给予了学生一定的主动性,并且赋予了写作训练新的概念,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创新和训练突破。为了综合开发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还应该定期推送不同类型的英语材料,包括“名人传记”“名著选段”“笑话精选”等多种英语短文材料。在教学内容推广中,以各类常用的应用文的格式、句式和词语的简要归纳为基础,在短文阅读中通过典型实例的应用指导学生模拟练习。学习者通过WIFI或者4G网络登录课程学习网络管理系统并签到,并且将自己的写作作业上传班级资源中,有班干部对学生每周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管理,教师查阅之后填写对于写作检查的相关反馈意见。

2.5利用手机软件丰富写作形式,提升写作主动性

鼓励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发挥想象力,可以将阅读材料中看到的GIF动图、JPG图片插入到作文写作中,用来增进作文创作的生动性。在这种灵活多样的写作教学形式中,引导学生使用DAT-A-BANK学习软件进行写作训练,有利于提升文章写作的兴趣。提供多种文档便捷软件供给学生下载,供给学生在特定题材的写作训练中拓展对应的应用文格式,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丰富,表现形式将会更加多样化。使用手机英语教学软件指导学生学习有利于提升学习兴趣,在智能式高职英语移动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使用IVONK-Reader软件进行英语听力拓展式教学工作。学生既可以在英语软件平台上阅读不同的趣味小短文,也利于利用音频工具收听这些幽默短文与哲理小短文的MP3版本。在这种阅读和听力衔接式训练活动中,帮助学生体验不同的英语学习方式,从而刺激学生不同感官的建议能力,加深对于西方文化的记忆能力。在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智能手机的微信群功能,将本节课需要用到的生僻词汇发送至学生的手机,提供给学生提前查找词汇的注释详解,并且做好预习工作。这种采用微信群发生僻单词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有利于明确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对于生僻字词的记忆效果。教师在管理端评阅每个作品,评选出口语表达流畅、逻辑思维清晰、词汇使用准确的优秀作品,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对状态不佳的学生进行隐性约谈,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回学习状态,促使全班英语学习效率提高。

2.6组织学生使用手机制作小品节目,提升英语学习趣味性

为了提升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小视频的拍摄比赛活动。按照8~10人的规模将学生分成视频创作小组,组织学生进行不定主题的“小品”创作比赛。在小品模仿英语短文训练中,学生可以模仿英美电影中经典的桥段进行对话展示和情节表演,也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内容编写小品的剧本,并且在小视频的拍摄中合理安排每一个同学的角色,让小组内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口语会话训练。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英语小品创作进行指导,使其更加具有戏剧性,在视频创作中利用DRAMWAVER等软件进行视频编辑,有利于提升视频创作的质量。在英语小品拍摄之前和拍摄活动之中,学生都应该按照内容进行反复排练,从而提升英语对话使用的熟练程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在课堂教学中预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讨论,供给学生结合课堂点评的内容进行自我总结。学生可以按照写好的剧本进行小品表演,并且利用手机或者摄像机拍摄情景模拟视频,利用apk-rexsee生成视频集程序。学生分组进行英语小品的创作训练,在分组练习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情景式对话处理水平。教师将拍摄的视频共享在网络课程中,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班级都能够查看这些视频。将这些材料供给不同院校的学生进行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情景式口语训练的积极性。

3基于智能手机适应性教学法“看懂-学会”体验式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分析

在单词巧妙记忆活动中,学生可以使用“单词风暴”手机英语APP进行单词的巧妙记忆。“单词风暴”拥有多种象形化、联想式系统英语记忆类教学方法,学生可以采用这种英语APP进行新单词的自学与读背。在高职英语教学活动中,利用软件学习的生动性和活泼性,帮助学生努力拓展词汇量,使学生在英语习题解答和作文写作的过程中,拥有较为充沛的词汇储备粮。在单词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倡“看懂-学会”的科学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手机学习软件的单词读记活动中,了解每一个单词的意思,并且学会区分相近词语的不同使用方法。教师应该重点对学生易错的部分进行教学引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表达习惯。例如,汉语中常说的“害怕某人做某事”,在英语对话中我们不能够直译为:fear-sb.to-do-sth,而是应该使用英语固定的表达方式翻译为“beafraidofsth.”或者“afraidofsbtodosth”.汉语中常说“原谅某人做某事”,但是英语不能够直译为“excuse(forgive)sbtodosth”,而是应该说用forgivesb.fordoingsth。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这些易错点摘选出来,供学生记忆和理解,防止在写作中出现用法上的错误。除了这些英汉互译中有偏差的部分,英语和汉语也有用法和习惯上相同的句式。例如“想要某人干某事”,我们可以直接将它翻译成“wantsbtodosth”。除此之外,“警告某人做某事”可以按照汉语的逻辑习惯直接翻译成“warnsbtodosth.”汉语说“希望某人干某事”英语也可以直接翻译成为:“wishsbtodosth”。

4结束语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试行)》中指出:“高职学生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特别要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使用英语进行固定主题、特定内容的交流。利用智能手机教学法推行高职英语教学工作,教师可以开辟课下学生交流论坛。学生在班级论坛之家中自由发表看法和意见,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有益的建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难题,也可以在班级论坛之家中发帖求助,教师和全班同学都可以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难题进行延伸性讨论,例如组织学生对一个新学的知识点进行思维发散与应用方法探究,引领学生利用这个知识点进行写作训练。

参考文献:

[1]金良友.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展望,2016(5).

[2]伊小琴.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

[3]窦.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微型学习应用研究——以求职招聘技能点高职英语教学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4]吕红红.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应用于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学周刊,2015(1).

[5]邓蕾,张贝贝.基于智能手机的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移动学习调查研究[J].职业时空,2015(2).

篇4

1.“前设计”阶段

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活动。在此阶段中,教师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还要备自己。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贯穿整个教学设计全过程的,因此,前设计要以新课程为指引。

(1)备学生

传统备课模式是将备教材放在第一位:而新课程教学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因此,前设计中,首先应从学生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备学生就是要了解他们在语言基础、学习兴趣、认知水平、个性心理特征、学习风格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这些因素是时刻变化发展的,因而显得格外地重要。否则,备教材及备方法的工作将失去针对性。

(2)备教材

教材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共同的依据。教师要尊重教材,超越教材;要仔细钻研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具体考虑如下问题:a.本主题是属于事实性的、程序性的还是叙事性的?b.本主题在前面第几册学过、在后面第几册又要出现、有什么不同的要求?c.就这一主题学生知道什么,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应该知道什么,它们之间的差距就是我们的教学重点。d.所涉及的文化资料。

(3)备方法

包括教法和学法。备方法是要体现教师“设计者、组织者”的角色要求,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时,教师要结合自身的优势把所学内容和你的优势进行有机地结合。要把所学内容以符合学生兴趣的方式展示出来。当然,前设计阶段中还需要备好自己的课堂口语、备教具,如:生活中的东西、学校的环境、现成的人力资源、网络、学生手工作品、自制课件等等。教案是前设计凝结的成果。

2.“中设计”阶段

前设计阶段中,我们考虑更多的是预设。而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个体对同一教学预设表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显然,教学设计只停留在前设计基础上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教案不应成为同定不变的铁案、死案,而应根据现实教学情景的变化不断地进行再选择、再决策、再设计。“中设计”给教师的独创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3.“后设计”阶段

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学设计还有一个阶段:教学反思。也被称为“后设计”阶段。教师要对“前设计”的安排,“中设计”的决策和设计进行反思,以提高整个教学设计的水平,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活动的三个阶段是一脉相承的,当然也是有交替和重叠的。而每一次的反复却是一次升华,一次继承与发展。

二、有效教学设计的界定

有效教学设计应落实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能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

1.教学设计是否有效要看能否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首先就要体现在设计是否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教学设计是否有效要看能否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无论教师如何设计教学,最终都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英语的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利用各种活动习得语言。教师只能起引导、组织作用,不能勉强填鸭或替代学生学习。教学设计是以“学”为前提和依据的,要让学生始终在“做事”中学习英语。要知道,英语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老师教会的。那种教师一言堂的教学设计必定是最蹩脚的设计。

3.学设计是否有效要看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了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从某种程度来说,学生愿意学的课是有效设计的课。那么,设计成什么样的课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呢?

(1)符合学生学习情绪、行为发展规律:教学设计应能按以下的心理过程安排:兴趣一需要―挑战―探索学习―成功。或者说学生的学习模式应能符合其行为发展规律:感受―模仿―学习―应用。

(2)主题内容以他们熟悉的、想象的、怪异的、神秘的、超自然的、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的和导引的。

(3)能促进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所学东西,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4)能激发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产生愿意学的愿望。

(5)能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好奇,产生要学的需要。

(6)能让学生产生“我能行”,感受到自身优势和潜力。

三、有效教学设计的策略

依据教学设计的三个阶段以及有效教学设计的界定,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运用一定的策略来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1.以学定教,合理整合教学资源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外,还要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等。对教材的使用建议是:“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教师在“前设计”阶段要花大力气备好学生和教材,同时合理整合相关的教学资源,依据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

2.以学施教,优化教育教学方法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都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教师要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同时,要结合各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

3.以学评教,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

篇5

根据以培养英语语言能力、专业(贸易、文秘)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计划,英语是国际商务活动中通用的一种专业语言,广泛地运用于外贸的各项实际工作。商务英语专业面向社会,以商务为背景、以英语语言为载体、以实践教学为补充,毕业生主要是面向外贸文员、外企行政助理、涉外文秘、外贸业务员等岗位。因此需要着力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通晓外贸流程、熟悉外贸业务、能进行日常外事沟通、能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能力。在上述岗位上,从角色分工、业务定位、贸易洽谈到贸易关系确立、维持,英语翻译均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翻译实训是商务英语专业的重要实训课程,在于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译”这一能力,同时伴随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和语言的组织能力等应用能力,打下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并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翻译技能。

为期一周的英语翻译实训的主要任务是:1)读懂英文求职广告、英文外贸业务广告等,并译成通俗的汉语。2)读懂英文俚语、俗语、谚语,并找到对等的汉语表达法。3)读懂商务名片,并能翻译制作简单的商务名片。4)读懂身边的商店、超市等英文名称、产品英文名称、电视栏目等,并译成汉语,了解英语翻译在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5)读懂会议纪要、产品说明书、商务合同、企业介绍等英文资料,并能翻译成汉语。

该实训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基本实践环节之一,开设在大一第二学期,是实训环节的入门课程,将为以后较为专业化的国际贸易实训、外贸单证口译实训、外贸函电实训、电子商务实训、英语口译实训提供入门的商务认识和基础的语言支撑。

二、知识、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包括:①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在外贸文员、外企行政助理、涉外文秘、外贸业务员等岗位,熟悉外贸操作流程、外贸(询盘,报盘,还盘)业务,能流利地进行基本日常外事沟通,能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能力,能在人事助理的岗位上准确翻译英文求职广告、英文商业广告;②能运用商务英语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准确翻译商务交流活动中基本的广告语及商务名片;③能在外贸文员的岗位上基本正确地进行商务信函、商务合同、协议,能进行简单的会议记录,能熟练翻译产品说明书等;④能了解英语在商店名称、商品名称、电视节目等方面的广泛运用,增强商务英语专业的自我意识,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培养语言的敏感性和感受力。

知识目标包括:①能初步了解商务英语翻译基本理论和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②能准确理解国际商务与国际贸易业务的英语文字资料;③能掌握国际贸易业务必备的专业英语知识;④能掌握国际商务英汉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巧;⑤能了解英汉双语的语言差异、文化差异;⑥能掌握与国际商务相关、必备的背景知识;⑦能掌握商务英语信函、商务合同、协议、会议纪要和产品说明书等语篇文体知识。

三、实训内容及项目设计

围绕英语读、写、译等语言应用能力安排英语翻译实训任务,注重商务英语翻译的特色,商务外贸活动的基本流程、商务信函的翻译,商务会议、合同、企业介绍等的翻译。该实训采取项目课程教学法,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至始至终在“做事情”,而非单纯“学理论”。根据涉外文秘等相关岗位的需求,本实训的项目名称为“欲购买一批外贸服装,接待外方访谈”,以确立初步贸易关系、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主要过程设计主要包括:1)阅读、翻译英文贸易广告,筛选确立可能的贸易伙伴;2)按广告要求投寄相应的商业信函,表达合作意向;3)阅读并翻译对方的回函,作出贸易判断;4)翻译对方的企业介绍、产品介绍,向对方再次去函,邀请对方来进行贸易访谈;5)翻译对方来函,确定访谈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做好接待前的准备工作等。

实训可演示的结果为相关信函、广告等书面资料和翻译过程中的录音、录像资料。

能力训练项目1――能了解翻译在外贸访谈中的地位和作用。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能分析概括岗位能力要求。相关支撑知识:英语翻译的工作性质与基本素质。训练方式与步骤:案例分析、提问、讨论、归纳。可演示结果:翻译出的英文求职广告、英文外贸广告。

能力训练项目2――理解并翻译商务名片、商标广告。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①能充分考虑英汉文化差异因素,用英语或汉语翻译产品商标和广告,译文措辞得体,文体规范;②能借助工具书准确翻译英、汉产品说明书。相关支撑知识:①跨文化交际知识;②广告的语言特征;③商标、广告的翻译技巧;④产品说明书的格式与语言特征。训练方式与步骤:①教师提供一个因忽略英汉文化差异失败的翻译案例,学生分组讨论该失败案例的原因;②教师点评与讲解知识要点;③学生练习翻译商标、广告和产品说明书;④学生比较分析自己译文和参考译文,找出差距。可演示结果:①对给定的商标和广告翻译案例的分析评点;②模拟商务情景,在实践过程中对商务名片和广告的解读。

能力训练项目3――理解并翻译往来商务信函。

篇6

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程的特点和不足

作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一门必修课程,摄影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审美标准高这两个特点。

实践性强这是由摄影本身技术性决定的,审美标准高是针对艺术类学生审美修养的教学目标来讲的,这两个特点对于理解这门课程十分重要。

目前这门课程主要存在两大问题:要么严重偏向理论课堂,缺乏摄影实操的环节,学生摄影实践能力得不到加强;要么严重偏向摄影技术教学,学生缺乏美学方面的熏陶,审美修养难以提升。

二、制约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

制约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这里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课程定位、教学目标不清晰。目前国内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定位为基础课,摄影课有偏理论或偏技术的倾向,并且多数以课堂理论学习和后期修图软件学习为主,而对于摄影实践这一块往往无法完全实施。摄影涉及庞大的知识系统,如果不能在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目标上有所侧重,必定导致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最终无法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检验教学效果。由于摄影课没有像专业课那样严格的考核机制,同时,由于受场场地的局限,多数以课后作业形式让学生自行拍摄作品,缺乏现场手把手指导创作的形式,因此难以体现学生实际的摄影知识掌握程度和审美修养。

(三)教学内容选择不恰当。目前国内偏向摄影实践的优质专业书籍较多,而针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摄影的优秀教材十分罕见,加上学校没有重视教材的选购,课本外又缺乏增设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教师专业水平良莠不齐。除了摄影专业本身的课程,目前高校艺术类摄影课程大多是非摄影专业的教师承担,多数教师本身并不具备一定的摄影实践经验。所以,教师本身摄影技术、摄影美学修养直接关系到课程设定的高度。

(五)摄影学习相关资源缺乏。由于资金、场地的限制,目前有一部分高校的图书馆、摄影场地和摄影器材资源匮乏,这直接导致课程实践环节难以实施,学生没法直接进行摄影实践的学习。

三、基于“五进”理念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教学方法

分析高校艺术类专业摄影课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运用“五进”理念进行分析,可得到五个方面的教学方法:

(一)进多种形式的课堂学习摄影。摄影的课堂学习还是十分重要,然而单一的课室讲授的教学效果十分有限,多种形式的课堂形式都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根据专业和课程学习的特点邀请专业和知名人士来学校举办讲座、论坛、活动、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可以在这过程中与摄影专业人士进行交流,这样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摄影理论知识,还能跟教师课堂上的内容进行系统地连接,弥补了课本和课堂知识的不足,扩大他们的见识并激发他们学习摄影的热情,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摄影理论知识,为摄影实践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进校内外图书馆和媒体资源学习摄影。借助校内外图书馆资源,可以弥补校内图书音像资源匮乏的不足。学校应适当放权给任课教师,让教师选择合适的上课地点,引导学生系统地阅读优质的摄影读物,不但可以弥补教材和教师摄影素养的不足,而且有利于增进学生摄影知识、提升美学修养。同时,可以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教师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自主分享学习,通过校内外阅读的活动,学生可以学到课堂上上学不到的摄影知识,并渐渐找到学习摄影的乐趣,最终找到学习摄影的动机和目标。

(三)进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综合校内外实训基地,可以改善校内摄影场地和设备缺乏的状况。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通过联合周围的摄影公司或摄影工作室等实训基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操作摄影设备,走到第一线去进行摄影实践。另外,结合课程特点,让学生参与校外实训基地的一些项目和活动,这样有利于对学生的摄影实践水平进行检验。校内外实训的方式,可以让摄影学习资源最大化,学生可以直接向专业人士学习,弥补校内教师摄影实践经验的短板。

(四)进户外大自然进行摄影活动。适当带领学生进行户外爬山或徒步等活动,同时进行摄影实践,这样可以减轻学生课室学习的疲劳,有利于学生放松身心、增强体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利于保证课堂学习的效率。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知识讲解和摄影实践,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并创作出优秀的摄影作品。任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短途旅行,在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进行摄影作品的创作和训练,可以检验学生掌握摄影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感受大自然、感受摄影的魅力,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摄影实践能力和审美修养。

(五)进社会服务与实践。通过展览、义工、志愿者等活动形式,带领学生进行考察和学习,给学生多一些接触社会的机会,并通过学习到的摄影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这对他们加深社会认识、爱护人文自然环境、关注弱势群体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摄影实践,可以引导学生把摄影学习跟社会实践有效地进行结合,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为学生摄影创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和思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积累更多的作品,通过参加比赛或者校内展览的形式检验学生摄影学习的效果。

四、结语

本文旨在通过“五进”思想梳理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程的五个教学方法,五种教学方法作为摄影教学的指导思路理论上是可行的,然而每个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特色不同,应当结合高校自身的资金、师资、硬件等综合的情况进行教学策略调整。值得一提的是,高校教学改革中行政限制一直是存在的,如何做到平衡教学与行政,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建利.当代高校摄影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品牌,2014.(11).

[2] 程艳华.高校摄影教育现状分析及改革思路[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0).

篇7

一、微课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总的来说,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主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微课”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教学时间短,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为10分钟以内,而“微课”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能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里吸引学生。在教学内容方面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课堂,微课的内容精简,主题更加突出,主要是为了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主题、教学环节的教与学活动,或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疑点内容的教学。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二、高职高专医学英语学习现状与学情分析

目前在高职高专医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遇到不少阻力,由于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薄弱,从而对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这导致了许多学生上课不能认真听讲,甚至个别同学专心学习专业课,放弃了学习英语。此外,学生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控能力不足,欠缺正确的学习方法,眼高手低,非常看重相关英语考试证书,但又不愿脚踏实地,按部就班的进行学习。最后一个制约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的因素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教师在授课内容、考核内容的选择、安排、设计方面要兼顾两头,有时很难取舍,真正实现一系列教学活动的优化配置,保证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充分利用“微课”,优化医学英语课程教学

1.微课设计的指导思想

“微课”不微,在课堂教学中以微视频来折射课堂教学的导入材料、重点和难点的讲解、习题的操练等。整个微课的设计指导思想贯穿了教学培养目标、内容、反馈等环节。高职高专医学英语课本身具备一定难度,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实际教学的需求在传统的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内展示两到三个微视频,用来导入内容、讲解重难点和提供练习。这样,在课堂上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便于学生在课外对微视频反复观摩和练习,加深理解和扩充知识储备。

2.微课设计中教学内容的整合

在传统的高职高专医学英语课堂中,由于受到课程本身的难度和学生的理解程度的限制。教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为学生讲解并让他们练习重点、难点。这会在某种程度上忽视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微视频自身的优势能让学习不受课堂的局限,教师可以更加灵活的整合教学内容以及相关教学资源。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补充医学词汇学习记忆方法,?告诉学生根据医学英语词汇的特点,进行相关分类,找出最佳识记点,提高学习效率,如用以下分类法展示:

(1)dyspnea(呼吸困难)可分解为:dys一困难;一pnea呼吸;又如glucopneia(低血糖)可分解为:gluco一葡萄糖,一pnea减少。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该类词汇分解词500左右;(2)相对词:如diastolic舒张的,systolic收缩的;又如internal内部的,external外部的;healthy健康的, unhealthy不健康的。教学中提供60多对相对词;(3)同义词联想记忆:如pain指精神或肉体的疼痛;ache指局部持续痛;sore指疼痛发炎,一碰就痛;dull指钝痛,隐约疼痛;throb指抽痛;smart指剧痛;prick指刺痛;burning指烧灼痛;colic指绞痛。又如treatment治疗,处理;cure用药物治好某病;heal治愈;therapy治疗方法。(4)易混淆词:如amputation(截肢),ambulance(救护车),ambulation(下床走动)。又如nap小睡,nappy尿布,nanny保姆。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30多组易混淆词的区别;(5)相关词:如heart(心),liver(肝),spleen(脾),lungs(肺),kidney(肾),又如face脸,forehead前额;temple太阳穴;eye眼;nose鼻;nostril鼻孔, check面颊;mouth嘴;lip唇;chin颌;beard胡子,throat喉咙;jaw颌;neck脖子;ear耳。(6)联想词:如:acupuncture(针刺),herbs(中草药),moxibustion(灸法),massage(按摩)。又如emesis呕吐,nausea恶心,heart function心功能,heart muscle心肌,myocardium contraction心肌收缩,palpitation心悸,cardiacrhythm心律,cardiacmurmur心杂音。

通过上述关于医学英语词汇记忆的串讲,教师在微课的设计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新的组合和配置,做到举一反三、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把单个看似独立的知识模块构建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分解和组合所学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3.微课设计中所融入的教学方法

高职高专教育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因此,在微视频的制作内容方面应突出以任务型教学法为先导,以情景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所必备的职场素质和业务能力。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要依据医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和每节课的具体教学任务设计相对合理的医学英语特定情景讲解,案例分析等内容。在课堂经学生观摩之后,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所讲解内容进行操练,并及时点评。

最后,微课时代的到来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对传统课堂的变革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牢记教学紧跟时展步伐的理念,深化教学活动改革与创新,让高职高专学校培养出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国家。

参考文献

篇8

一、数学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突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感受数学的内涵与本质。”起初觉得执行起来非常困难,也没太大必要。随着经验的积累,笔者的这种想法发生了改变。学习科学能给人以力量,让人们受到鼓舞,获得信念与勇气,然而只是简单而粗糙地“告诉”学生这些科学,显然与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不相符合。因此,让学生经历这些理论的形成的过程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启发,培养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不断提高数学素养。

实践中,笔者大胆引入了数学史的教学。下面是笔者对该节课的教学设计,节选了其中的教学过程部分。

二、导数概念的背景及产生过程

(一)教学设想

遵循“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

(1)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让学生经历用变化率刻画变化的快慢,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认识过程,进而给出导数概念和导数的几何意义。

(2)通过导数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生活中数学概念的基本发展过程,初步学会用极限的思想分析并解决问题。

(3)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最后将其统一为数学中的导数概念过程,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数学在实用性方面的巨大力量,进而对数学中蕴涵的理性美产生发自内心的欣赏情感。

(二)教学过程

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导数。

1.平均变化率的再认识

通过教材中的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平均速度可以刻画物体一段时间的运动快慢,并结合相应的图像,体会图像的“陡”“坡”与平均变化率的关系,最后抽象概括出平均变化率的一般数学概念:

y f(x1)-f(x0) f(x0+x)-f(x0)

x   x1-x0            x   ,

其中 x=x1-x0

2.瞬时变化率的认识

一方面,让大家理解瞬时速度的产生过程,另一方面,让大家理解切线斜率的产生过程,而这两方面正是牛顿与莱布尼兹的研究过程。

问题1:前面我们已经明白平均速度可以刻画物体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那么在一点处的速度如何刻画呢?我选择了一个较为简单的例子:

若一物体运动路程s(单位:m)与时间t(单位:s)的函数关系为:s=t2,试估计t=5s这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分组讨论后,我介绍了相应的数学史:

因为瞬时的速度很难测量,直到牛顿的发现,这一难题才得到解决。大家想不想知道牛顿是怎样思考的呢?

能否用平均速度近似代替瞬时速度?如果可以,以怎样一个平均速度代替较好的呢?我选择了5~10s的平均速度,―=―=15m/s,此时的误差难以避免,但是能不能减少误差呢?刚才我选择的区间较大,能不能缩小些呢?大家在我的引导下,选择5~6s的平均速度,―=―=11m/s,误差缩小了,能不能再减少误差呢?大家发现随着区间的不断缩小,所得平均速度分别为10.1,10.01,10.001,10.0001,……越来越接近一个确定的常数10,到底5s处的瞬时速度为多少?很多同学说,近似为10m/s,大约是10m/s。我又问大家什么是大约10m/s,10.1叫大约,10.01也叫大约,10.001还叫大约,可见这种说法还不够科学准确。我告诉大家,如果当初牛顿只停留在无休止的运算当中,就永远也得不到伟大的结果,而只是停留在无休止的量变过程中。其实要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只需跨出那小小的一步,我们共同想想:如何跨出那小小的一步,完成由量的改变到质的飞跃?那么在5s处的瞬时速度到底是多少呢?“10m/s,不多不少刚刚好。”大家较为整齐地回答。看起来大家好像明白了一些,但还是有疑惑,我就鼓励大家:人类经历这一过程花去了几百年的时间,而现在让大家用十几分钟的时间来理解确实很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的知识不断积累,会慢慢明白这一道理的,而后来恩格斯评价这一飞跃时称:“这是人类精神上的最高胜利。”

问题2:如图,P(xo,yo)是f(x)=x2+1图象上一点,那么如何求该图象在P(xo,yo)处的切线的斜率呢?

在x0过程中,割线AB的变化情况你能描述一下吗?请在函数图象中画出来。

引导学生观察:类比数、形的变化:

x0, B(x0+x,f(x0+x))A(x0,f(x0)),

当x0,割线AB有一个无限趋近的确定位置(演示动画),这个确定位置上的直线叫曲线在x=x0处的切线,请把它画出来。

x0,割线AB切线AD,则割线AB的斜率切线AD的斜率

有了前面的基础,大家理解起来简单容易得多,但同时也发现两个过程中具有相似之处,就是用无限逼近的思想,完成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问题3:运用上面的方法求瞬时速度和切线斜率显然太过复杂,能否简化解题步骤呢?这样的问题是为了下节课导数的运算法则提供知识和思维的准备。

最后我让大家谈谈本节课的体会和收获,很多同学都谈到了收获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科学发现不仅需要勤奋不懈,更需要巨大的胆识与异于常人的勇气。

三、课后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始终围绕一个主题――探究前人伟大发现的足迹,再现当年历史。在教学过程中,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历史的发展,以及蕴涵在数学中深刻而丰富的哲学思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给学生以鼓舞与信心,促使他们达到端正学习态度的目的。

数学史在教学中的应用在高中阶段可以说无处不在,除了导数与积分外,像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数列、简单线性规划等,都与数学史息息相关。在平时的教学教研活动中,教师如果能进一步探讨数学史与课堂的有效结合,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使其受到良好的数学文化的熏陶。

参考文献:

篇9

一、高职医护英语教学现状

在目前的高职医护英语教学过程中,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方向及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教材及开设的课程严重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无法满足医疗卫生机构对人才提出的需求。教学工作主要以书本知识为出发点,以高职学生顺利通过各种考试为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让高职医护英语教学现状与学生和社会提出的需求无法衔接,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所学知识无法满足今后工作的需求[2]。高职医护英语教学工作作为系统的工程,与普通的公共英语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目前很多高职医护英语教学工作都是由公共英语教学完成,缺乏专业知识的要求,难以解决训练学生职业技能等相关问题,从而导致很多高职医护毕业的学生缺乏工作中需要的基本应对能力及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二、从工作过程导向出发的高职医护英语教学设计措施

(一)掌握专业技能培养所需要的专业语句和词汇。

高职医护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掌握系统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学会更多专业语句的运用方法,从而为拓展高职医护专业学生的职业知识、岗位针对性和社会适应性知识的培养及职业能力结构的丰富服务。所以,高职医护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能够以培养学生的语句运用能力和专业词汇作为教学目标。

(二)了解工作过程导向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相关内容。

高职医护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能够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作为教学目标。高职医护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活动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辅和基础性教学工作,主要是坚持专业教学的理念[3]。所以,高职医护英语教师要能够系统了解工作过程导向的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目标是开展和组织相关教学活动,只有对专业技能培养的教学情景及教学内容作为前提,才能够针对性、有目的地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并做好相关的教学设计工作,从根本上实现高职医护专业技能教学和英语教学的有效统一。

(三)从专业技能培养的情景设计来进行教学设计工作。

高中医护英语教学设计过程中,要能够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高职英语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保证教学工作能够与医护学生工作岗位专业技能的培养进行紧密结合[4]。所以,高职英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各种教学情景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对护理过程中的专业语句或者专业词汇进行操练,避免教师的课堂教学与护理工作中的岗位需求出现脱节的现象。

(四)在高职医护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中锻炼学生的英语语句和词汇运用能力。

情景学习英语教学工作主要以护理工作需求作为教学目标,所以,高职医护英语教师要能够从专业教学衔接角度出发继续教学组织及实施工作,并在教学活动中对相关专业技能加以演讲或者讲授,根据护理专业今后的工作需求、不同教学环节,对学生的专业英语语句及词汇的运用能力进行培养[5]。在同一岗位、同一教学情景下,引导学生实现基础会话、技能培养,以及专业语句和专业词汇运用的统一性和有效性。

三、结语

高中医护英语教学设计工作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教师要能够从工作过程导向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英语基础知识进行培养,从根本上体现出教学工作的实用性和职业性需求,并满足高职医护英语教学工作的需求,造就和培养更多满足医护工作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佟莉.试论高职医护英语教学改革[J].校园英语,2014,21:53.

[2]江晓东,余仕湖.高职医护英语情景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分析[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11:60-61.

[3]梅士宏.医护英语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方向探讨[J].南方论刊,2015,03:106-107.

篇10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1966)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其间汲取了维果斯基(vygotsky,1978)的历史文化心理学理论、奥斯贝尔(ausubel,1968)的意义学习理论以及布鲁纳(bruner,1960)的发现学习理论等多种学习理论的精髓,它较好地提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问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情景”: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以及媒体的选择与利用,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景的创设问题,并把情景创设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

随着计算机应用教学的日益普及,建构主义已经成为一种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并成为目前西方极为流行的学习理论流派。

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模式

近几年来,国内以何克抗教授为代表的教育家和理论家不断倡导建构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开展。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为依据,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英语口语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一)以问题为驱动设计学习任务

提出学习任务,是整个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的核心和重点,它为学习者提供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建构主义所阐述的学习就是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探索、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问题构成了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与客观主义不同,建构主义用问题来驱动学习,而不象原来那样充当概念、原理的例子,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把解决问题看成是学习的一个应用。以问题为驱动来设计学习任务可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可使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培养出开拓创新和勇于实践的能力。

sanders(1966)曾经指出:“好的问题应具有广阔的思考空间或具有很高的探究价值”,因此在高职高专英语口语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总是以真实问题为驱动精心设计每一个学习任务,如:introduce yourself/your hometown|your school/chinese new year|mid—autumn fesitv l to the foreign visitors.describe one of the class—-mates without telling the name and let the other sguess who he/she is according to your description.tell the way to your home| school |the hospital |the department store in the city.role play a lost child/old person and apoliceman.role play shop assistant and a customer.role play a doctor and apatient.make a comment on the school’scafeteria/dormitory |your teachers.compare the diferent manners|。socila customs between china and the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by giving examples.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问题必须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必须是一项真实的任务;要求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笔者在口语教学中所设计的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与实际生活有紧密联系的真实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设计学习任务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既须具有一定的难度,又不能超越学习者知识能力范围太多。没有挑战性的任务达不到真正交际的目的,任务太难又会使学生失去参与的热情和兴趣。笔者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的学生将来不是搞学术研究的,我们必须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以培养应用能力,特别是实用能力为英语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设计非良构的问题,非良构的问题具有无显示目标和限制条件;有多解、多解法或者无解;有多种评判答案的标准;问题的概念理论,基础的必要性及其组织具有不确定性等特征。解决问题的目的不是期望学生一定就某一问题能给出完美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参与,使其了解这个领域。笔者设计的这些问题都是开放性的、富有弹性的,可以有多种答案或者有多种方法得到该问题的答案。问题提出后,笔者总是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深入探索问题,再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将知识的理解引向纵深。使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二)以多媒体为手段创设“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人是知识的积极探求者和建构者,知识的建构是通过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进行的。所以强调学生要在真实的情景下进行学习,要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强调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因此,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需要将设计的问题具体化,教科书上的知识内容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和提炼,而设计学习情景则是要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丰富性,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情景背景中(不同的工作环境、社会背景),其表现是不相同的。

学习情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同时支撑物的表征、视觉本质又促进了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问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

学习英语的难点在于,除课堂外,学生没有更多的英语语言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去,教师往往为创设情景挖空心思,但效果不是很好。而把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引入课堂教学,突破了口语、文字单项信息传递的传统教学界限,使口语、文字与音像结合起来,更加形象地展示了认识对象,突出了教学主题,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丰富了口语产出的内容。笔者在口语教学中,除了利用直观教具、实物、图片、简笔画外,更多的是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电影、录音、录像、dcd节目及网络资源,如原版英文影片、外语新闻、背景知识、人物传记、地理风貌等提供真实的或模拟的语言学习环境,把教学内容融入到形象直观的教学情景之中,从而最大效能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唤醒他们长期记忆中的有关图式、经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的交际情境氛围中。如在设计了compare the diferent manners/socialcustoms between china and the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by giving examples.这样的学习任务后,笔者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有关中西方习俗与礼节方面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影像等),课堂上学生在展示所收集的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中西方习俗与礼节的对比。通过声音和画面的结合,多渠道激发『_学生的思维,营造了真实的、丰富多彩的语言信息环境和愉快和谐的英语学习氛围。学生完成此项学习任务的效果之好出乎笔者的意料。

(三)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协作”学习、进行会话商讨

建构主义理论(参见jonassen,1992)重视学习的协作性,认为虽然理解是由个人建构,但是理解和学习应产生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的交互作用中,即在交互协作中激活旧图式,建构更加准确、全面的语言意义,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有效的安排组织协作也是建构主义教学的关键性因素。小组活动是口语课理想的协作组织形式,这一形式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使用目的语的机会。口语课需要大量的口头语言练习,而现在,班级人数多,采用教师集中讲解、提问、个别操练的方式,每个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和时间显然都太少,而小组活动则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pica、young和doughty(1987)认为,学习者在小组活动中通过交际获得可理解性输入,这种输入比经过预先简化的语言更有效。而且,小组活动是一种促进互助的学习方法,把学生有目的地分成小组,可以使他们的心理和语言能力在彼此合作中得以发展,降低学生使用外语的紧张和焦虑感。成功的小组活动可以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外语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各小组成员的自尊心,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不怕出错,敢于开口说英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schmucks(1997)曾指出,建构主义学习设计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分组以及如何帮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总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兴趣、能力和学习成绩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分组,组织多种形式的协作学习活动:如进行讨论型小组活动,可以先让整个班级共同讨论思考问题的角度,使学生在展开讨论时能思路清晰、多方面、多角度地看问题,然后再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或者一开始就把学生分成小组,然后再进行全班范围内的学习交流。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参与他人共同思考问题、共同探讨问题、解释个人想法时,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学习效果会更好。除此以外还组织一些表演型小组活动,如角色扮演、配音表演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能力和爱好特长的小组成员在合作活动中相互激发,相互碰撞,各展其长,彼此受益。

(四)以创新为目标进行“意义建构”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动性被忽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被禁锢,新思想、新观念被贬斥、创造性被扼杀,幻想的翅膀被折断。以至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迷信思想,在外语学习上,表现为“怕出错,怕受耻笑,不敢开口”。这就等于从基底上移走了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赖以孕育、滋生和发展的土壤,创造型人材的培养就成了难以实现的空中楼阁。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重视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叉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建构主义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在教师帮助下,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反对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反对迷信书本、迷信权威,有利于培养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

笔者在口语教学中总是努力把学生带到轻松的语言交际情景中,鼓励学生多用目的语表达,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学习外语的表现欲,让学生无拘束地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能力,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他们的语言实践运用能力,并进行语言表达的再创造,从而产生持久的外语学习兴趣与动力。开展表演、辩论、演讲及研讨会等活动,由学生就已知主题展开联想和猜测,畅所欲言,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通过分组活动尽量给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表达时出现的错误,不急于纠正,以减少学生的言语焦虑感,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自身的语言问题,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

(五)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反思

建构主义学习中,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但并没有无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有控制、管理、帮助和指导的职责。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在建构主义学习中,教师由舞台上的主角变为幕后导演,这一转变极具挑战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过程是一种发散式的创造思维过程,不同的学生所采用的学习路径、所遇到的困难也不相同,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作出适时反馈;学生自主学习中,面对丰富的信息资源易出现学习行为与学习目标相偏离的情况,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设置关键点,规范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评价和反思,从而升华所学知识。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过程,而且是对该过程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的元认知过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不断解剖自己,认清自己的特点、能力、兴趣,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策略,指导学生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形成自我调控、自我管理和自我修正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英语口语的形成性评价对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有着深远影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每个学习任务结束后,笔者总要组织学生首先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小组互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语言知识、技能和交际能力,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刨新思维和发展潜能等。教师指导下的反思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11

1.高中英语教学的多元功能:语言、文化与交际。毋庸置疑,“提高英语水平”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然而,我们似乎并未注意到,“英语水平”不仅指涉英语语言技能,而且关乎西方文化认知,更应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大胆地说,任何缺乏西方文化认知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英语水平”都是值得置疑的。然而,反思当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我们往往非常重视语言内容的学习记忆,而常常轻视西方文化的认知解析,忽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训练。我们常常淡忘,英语教学的终极目的应是培养学生开启认知西方的直接途径,掌握国际交流的实践技能。我们学习英语,是为了解并学习西方及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与先进技术,是为向世界呈现中国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简而言之,高中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为将来的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基础。

现代语言学研究充分证明,语言离不开语境,没有语境则没有意义。语境既指话语发生的具体语境,也指话语发生的文化与历史语境。缺乏具体的文化与历史语境,我们则无法认知话语的具体语境,也无法解读话语的真实意涵,包括字面语义与深层涵蕴。毋庸置疑,我们只有把英语语言重新放置于西方文化语境中,才能更有效帮助学生获得语言理解,从而真正掌握英语语言的交际运用。就此而言,西方文化认知是英语语言认知的必要,是“提高英语水平”的必要。只有基于西方文化认知,英语语言内容才能有效转化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有鉴于此,我们教师应注意到,英语教学的语言关注应与文化关注紧密结合。只有正确认知高中英语教学的多元功能,明晰英语语言技能与西方文化认知之间的内在关系,我们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一言以蔽之,高中英语教学的多元功能由英语的语言本质决定: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2.高中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西方文化认知与价值观教育。明晰西方文化认知重要性后,我们需要解决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西方文化。据观察,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常仅限于西方文化的知识介绍或现象描述,而并未真正进入西方文化的认知层面。这种现象常态,一方面源于认知层面的误读,一方面源于认知视角的局限。语言呈现文化,文化浸蕴价值观。西方文化不仅包含西方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等内容与特征,而且蕴含西方的价值观体系。显然,西方文化的知识介绍或现象描述只触及西方文化的认知表层。西方文化的价值观认知,不仅是理解语言内涵的必要,也是解读西方文化的基础。据此可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认知绝非简单介绍西方文化,而应深入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层面,深入西方文化的灵魂层面。

无论是西方文化的表层认知,还是西方价值观的深层认知,认知视角的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西方文化认知而言,跨文化视角是一种目前获得普遍认可的视角。把西方文化置于文化比较视角下解读,既在中西文化的横向比较中阐释,也在中西文化的纵向比较中审视。只有把认知对象置于更广阔的视角中观察,置于更多元的视角中追问,我们的认知才能更接近真实。具体到价值观认知,我们必须把西方价值观置于比较视角中,既需正确认识其中的普适性意义,亦需甄别其间的意识形态意涵,既应厘清其中的历史发展语境,也要揭示其间的时代变异与偏见。只有基于正确的价值观认知,我们学生才能获得正确的西方文化认知。也只有进入西方文化的价值观认知,才能真正开启学生的西方文化认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法,认清各种西方话语的意识形态目的与价值观偏见,避免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在跨文化比较视域中,通过价值观的历史语境还原,我们不仅能够更全面地认知“自由”、“民主”、“人权”等西方概念的真正意涵,能够更恰当地了解这些概念的历史意义,也才能更深刻地辨别与批判这些概念在当代西方话语中的内涵变异与意识形态偏见。在西方价值观认知的教学指导中,我们发现,十提出的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地呈现其优越性:不仅继承中国文化及价值观的优秀精华,亦吸纳其他文化及价值观的普适性成分,是一种具有先进性的价值观体系。这个价值观体系,不仅包含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也强调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亦规范个体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只要给予足够的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关注,必然认识到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命。只有揭示英语语言及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内涵,学生才能具有清晰的价值观认知,才不容易在英语语言学习及西方文化认知中迷失立场与方向,才能避免被当下一些西方话语所蛊惑而迷失。综上而言,高中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我们英语教师必需把潜在的西方价值观影响转化为显性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尤其在选用教材之外的英语阅读材料时。

二、高中英语课文的主题拓展:文化比较与价值观认知

明晰高中英语教学的多元功能,厘清语言技能学习、西方文化认知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三者关系后,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该如何实现德育渗透及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此,本人进行了多种摸索,尝试了许多方法。在教学探索中,本人发现,课文主题不仅决定课文内容的解析视角与阅读方式,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内容接受与价值认知。为抛砖引玉,本文呈现相关主题的拓展案例,并关联价值观教育策略。

1.高中英语教学的视角转换:课文内容的主题归类。纵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的第1册到第11册,课文内容虽各有侧重,甚或有不同主题指向,但基本可归为四大类主题:伦理、人文、科技与环保。其中,7个单元关涉伦理主题,30个单元关涉人文主题,7个单元关涉科技主题,11个单元关涉环保主题(详见下表)。

虽然此四大类主题已含德育教育元素,已具德育渗透功能,但无法直接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我们突破语言学习的局限性,关注课文的西方文化,内容解读不仅可上升至文化比较层面,亦可通过主题拓展,转向核心价值观教育层面。在此教学实践中,文化比较成为了课文理解的路径,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了一个重要内容。同时,文化比较与核心价值观则成为理解相关课文的重要推进元素。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主题拓展呢?

2.高中英语课文的主题拓展:语言学习与文化比较。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的教学重点通常围绕语言点而进行。教学单元的组成结构中,“Warming Up”、“Pre-reading”与“Reading”三个部分作为一种语料学习,显然为凸显其后的“Learning about Language”、“Using Language”等部分服务。然而,我们在关注语言点同时,其实可以关注课文内容的西方文化要素,使语言点与西方文化要素认知紧密结合,从而使英语语言学习转向西方文化认知。以必修二Unit 2 The Olympic Games为例,课文词汇主要关涉奥运会比赛项目,但我们亦可关注西方文化认知,包括“西方文明的古希腊文明源泉”、“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古希腊神话”等。而以选修七Unit 3 Under the sea为例,课文词汇与表达法主要关涉海洋,但我们亦可关注海洋理念的变化在西方社会发展及历史中的意义。

在教学中,从语言点转向西方文化的认知关注只是第一步,我们还需要使西方文化认知转向中西文化比较。换言之,我们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认知能力。只有这样,在学生未来的跨文化交际中,他们才能以本民族文化意识去认知西方文化的种种,而不易被某些别有企图的西方话语牵着鼻子走。以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第一单元“世界各地节日”为例,我们应以文化比较视角介绍中西方的节日文化,强调中西方文化的起源特征,如西方节日的宗教性,中国节日的农耕生产特性等。以选修六Unit 1 Art为例,在指导学生认知西方绘画史同时,教师应以文化比较视角指导学生认知中西方绘画的不同起源、主题与人文关注等特点。在西方文化认知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努力避免“西方文化为主导文化”类型的话语言说,而应强调“中西方文化只是具有不同类型特征的文化”。这是运用中西文化比较视角进行课文讲解时,我们教师应特别注意之处。

在英语课文的讲解中,从语言点学习到西方文化认知,从西方文化认知到文化比较意识培养。这种教学关注视角的转换,不仅为相关课文提供了一种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语境,而且将有助于学生对相关语言点的理解与实践运用。

3.高中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文化比较与价值观认知。在教改探索中,从语言点中心转换到文化比较视角,我们只是实现了主题拓展的第一步。我们必须清醒认识,突破课文内容的语言认知,才能开启课文内容的文化比较,也才能进入课文内容的西方价值观认知。

在文化比较视角下,英语课文的内容解读不仅可呈现中西文化的种种差异,更能凸显西方的各种价值观。例如,在讲解“Olympic Games”(U2/B2)时,我们老师应当指出,众多体育项目实则源起于古希腊军事训练科目,体现了西方一直信奉的“强者生存”价值观;在讲解“Women of achievement”(U1/B4)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圣女贞德”与“伊丽莎白・弗莱”是西方社会历史的极大偶然,因为传统西方一直“歧视女性”,女性几乎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在讲解“Art”(U1/B6)时,我们应提醒学生,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主题与人权意识的觉醒,但此时的人权概念绝非今日西方某大国的“人权”解读;当讲解“Under the sea”(U3/B7)时,我们不能不指出,海洋不仅仅在西方社会历史发展中的起了至关重要的意义,实则也体现了西方一以贯之的“疆域拓展”情结。在中西文化比较视域下,这些课文不仅实现了主题延展,而且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西方价值观认知。

4.高中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的教研实践中,我们发现,德育渗透的最佳时机是在文化比较及西方价值观认知环节。文化比较既引发跨文化视角下的西方文化认知,也引导学生以不同视角重新了解中国文化。同理,在介绍西方价值观时,亦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好时机。

篇12

具体授课过程缩略图:(见图1)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背景分析:本单元的语法为名词性从句,因为之前名词性从句是连贯初中到高中的英语重点语法概念,也是历年高考英语考试的一个考查热点。纵观历年高考英语,我们就能发现:英语高考对于名词性从句考查的重点就是名词性从句的引导词的选择、引导词之间的区别、名词性从句的陈述语序以及主从句时态一致性原则等。由于学生经常把名词性从句与定语从句混淆,尤其是几个引导词的区分与应用。所以本节课会结合高考实际,重点给同学们再复习一下如何掌握好名词性从句的引导词,并最终能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平时的读、写中去。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此节复习课进一步掌握名词性从句的系统知识,尤其是对引导词的正确使用。

情感与价值观:在授课过程中指导学生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类,掌握其规律,训练学生正确和熟练地运用语言。另外,在语法的巩固练习上也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合作地学习。侧重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也应该不断地鼓励和赞美学生,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让学生再一次理解并掌握名词性从句中what/that/where/when等词的用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几个引导词的用法并最终能够实际应用,达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步骤1:导入:教师根据所教内容自编一首Rap让学生用关系词填所缺歌词。

I can’t imagine what you’ll say.

What you want is hard to say.

Why hurt me? Why hurt me?

I love you much in my way. (Repeat)

It’s in my dream that you will stay.

The fact is that you are away.

Come on, baby! Come on, baby!

I know it’s late to say something.

But I’m so sorry. I’m so sorry. (Repeat)

If the time could come again.

I’d like to know whether we can begin.

Oh, my God! Oh, my God!

设计意图:与学生一起唱歌来巩固所填词汇,这样不但在最开始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出名词性从句概念并通过填空情况来了解学生对名词性从句的掌握程度。

步骤2:what与that的用法:从本单元课文中找出并体会含有what与that的句子。

从本单元课文中找出并体会含有what与that的句子,这样做既让学生再次复习了课文,而且能为稍后what与that的讲解进行预热。

・ Exactly when the first people arrived in what we now know as California, no one really knows.

・ However, it is likely that Native Americans were living in California at least fifteen thousand years ago.

・ The Spanish had settled along the northwest coast of what we now call the United States.

设计意图:这样做既让学生再次复习了课文,而且能为稍后what与that的讲解进行预热。

步骤3:让学生做what与that的对比练习并得出各自用法的结论。

That he said nothing at the meeting was true.

What he said at the meeting was true.

What shocked us was that he had done that.

What shocked us was what he had done.

Our school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what it used to be.

That the earth is round is known to us all.

结论:that 无词义,只起连接作用,不做成分;what有词义,起连接作用,且做成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词用法的对比,学生能够更好理解并掌握用法要领。

步骤4:知识扩展,让学生通过对此知识点的理解而进一步掌握另两个重点句型。

That the earth is round is known to us all.

What is known to us all is that the earth is round..

As is known to us all, the earth is round.

It is known to us all that the earth is round.

It is likely / possible / necessary that …

It is said / believed / thought that …

It is a pity / a fact / a rule that

设计意图:通过扩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的重点知识并建立相关知识网。

步骤5:where/when/why/how的用法复习:多词填空。

从where / when / why / how 中选出一个或几个词填空。

Do you know where/when/why/how he said that?

When/How we are going to Baoding to have the meeting is up to you.

This is where/why I disagree.

You are saying that everyone should be equal, and this is where I disagree.

设计意图:通过进行多词填空练习,学生能体会到正确使用这几个词的关键所在――上下文语境。

步骤6:where/when/why/how与what的区分应用。用这些词填空。

从where / when / why / how/what 中选出一个词填空。

He said something strange just now.

Do you know why he said that?

He said something strange just now.

Do you know what he said?

设计意图:这么设置的意图是通过此项练习,引导学生明白要想正确的使用这些词不仅需要体会上下文语境而且要判断这些词在句子中所做的成分。

步骤7:用已给的名词性从句补全下面这封信并决定把信送给谁。

Dear XX,

I can’t go without you. 1 . If I want to improve myself, however, 2 . Whenever I think of you, 3 . I hold a promise that I will never give you up, no matter what happens.

A.What I should always keep in mind is trying to get along well with you.

B.The problem is that I am afraid of you.

C.I feel lucky that I have the chance to share hard times with you.

设计意图:把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实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

步骤8:让每个小组从三个任务中抽取一个写作题目(内容必须含有最少两个名词性从句)。

Task 1

Interview: Suppose you are a reporter from CCTV, make an interview with your favorite star (a movie star, a sports star or a cross-talk star etc.) using at least 2 noun clauses.

Task 2

Guessing Game: Describe one of your classmates and let us guess who he/she is, using at least 2 noun clauses.

Task 3

Write an email: Introduce your hometown―Baoding to the visitors today, using at least 2 noun clauses (such as places of interest, food, local customs etc).

设计意图:此项任务的意图是更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更好的达到语言学习目的。

步骤9:家庭作业。

Write an email to introduce Baoding to me, such as places of interest, food, local customs etc, using at least 5 noun clauses.

设计意图:更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更好的达到语言输出的目的。

篇13

如模块一 Unit 3 Lesson 4有关英语国家圣诞节的庆贺活动、风俗等,可以加深学生对外国节日文化及风土人情的了解,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教学前,笔者和学生一起动手布置教室,贴圣诞卡片、挂上五颜六色的圣诞灯,营造浓浓的节日气氛,逐步把他们带入情境之中。在他们兴趣盎然、情绪高涨之时,提出问题:Do you know which countries the festivals come from? What are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s doing? Why are they doing this?

这种贴近生活的情境极大地激起了学生想了解国外节日风尚的欲望,调动了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通过对我国及世界各地的节日庆祝活动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多元文化意识,加深了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了解。

二、利用多媒体,展现情境,加深语义理解

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英语教学是时代和英语教育的需要,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引导学生自觉感知英语课程中的视觉和听觉信息,将真实情境与模拟情境融合,构成一幅视听觉立体英语画面。这样不但能增强语言学习的趣味性,而且使学生能够清晰地感知和理解语言的意义,实现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目标。

如,必修一Unit2 Lesson4 Superhero,在导入新课时,笔者首先投影“Change Fate by Yourself”的文章,接着展示了Christopher Reeve在电影中飞行片、残疾后坐在轮椅上及和妻子相如以沫的三幅图片,播放了“超人2”的video视频。丰富动感的画面强烈地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都饶有兴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了 I think, Personally, in my opinion, from my point of view, I agree that… I don’t agree that…等句型。

这样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而真实情境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激情以及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在情境中加深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角色扮演,模拟情境,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角色扮演是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模拟真实语境进行交际操练的一个好方法。因此,教师应以教学目标的需求为出发点,让学生表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交际的情境”之中,缩短教学和现实的距离,使他们获得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既可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又能实现互教互学、共同提高,从而增强自己用英语表达、交往的能力。

如学习倒装句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我们即将步入大学走向社会,倘若50年之后老师与你在街头相逢,或者两位同学偶遇,会发生什么样的对话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角色扮演。笔者先邀请一位学生来配合角色扮演,乘坐时光机器来到50年之后,教师形象表演老态龙钟的神态,弯着佝偻的身子,迈着蹒跚的步子,突然碰到年届花甲的学生,充满了欣喜、惊奇、激动之情:

T:Never have I thought I could meet you here! So excited am I that I can’t believe my eyes!

S:So do I. Never have I seen you since 2011. Hardly have I heard about you. How are you getting on these days?

T:Seldom do I go out alone without a stick. Only with my grandson, can I come here to have a walk?

……

学生的想像力是无穷的,他们想出了种种状况,使用了各种倒装结构。其他同学在看表演时,既练习了英语听力,又能从对话中受到启发,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巧妙设问,创设情境,发展认知能力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到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激起学生思维的振荡,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催生出乐于学习的积极情感。使灵性得以迸发,潜在的悟性得以唤醒。

如在教学模块三 Unit 7 Lesson 28 Sea Stories时,为了深化主题的教学任务,笔者就在Voice your opinion环节播放了电影“Titanic” 的视频片段,情节是男主角Jack 把生存的机会留给了女主角Rose,然后根据他们间的对话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1. What do you think of J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