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智能工程与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智能工程与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智能工程与管理

篇1

隧道工程机电设备的智能监控系统需要众多不同的技术予以支持,通常包括计算机技术、集成电子技术、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智能自动化技术、和管理与决策支持技术等。隧道工程机电设备的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对信息进行搜集,然后进行加工进行使用,在此过程中进行信息的资源整合,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1.2建立隧道工程机电设备智能控系统的必要性

建立隧道工程机电设备智能监控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该系统在保障隧道工程的安全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隧道工程的安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是地质而是管理。一旦隧道工程发生地质灾害,机电设备智能监控系统就会启动应急模式,利用实施监控确定隧道内部的安全,并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救援和处理,可以尽最大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3隧道工程机电设备智能控系统的构成

1.3.1智能交通系统

(1)高清视频事件检测子系统高清视频事件检测子系统的设备是由多种复杂设备共同组成的,包括高清彩色摄像机、视频编码器、云台、解码器等等[2]。其中中心设备主要包括高清视频事件检测服务器、中心控制服务器、高视视频事件检测主机、系统管理服务器等多个部件。各组成部分的配合协作,能够管控车辆确保良好的交通状况。(2)隧道车道灯控制子系统隧道车道灯控制子系统主要包括隧道车道灯组、车道灯信号机、控制软件、中心管理主机等几个部分,该系统主要通过控制信号灯的方法负责管制交通,并且系统可以在救援工作中发挥作用,即通过和交通诱导信息系统合作来阻止车辆进入发生危险的隧道。(3)交通诱导信息子系统交通诱导信息子系由诱导信息分析处理和交通诱导屏两部分组成的。该系统的主要是由LED交通诱导屏、诱导屏控制单元、交通诱导服务器和操作终端等设备共同构成的[3]。交通诱导信息子系统能够根据交通路况的实时变化来信息,从而引导车辆分流,减少车辆的拥堵。(4)隧道超速违法抓拍和禁行子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前端违法抓拍设备、数据接收处理服务器、操作终端等多个设备的配合抓拍到超速车辆。(5)警用无线通信子系统警用无线通信子系统主要是通过交管无线通信子系统和无线通信子系统的结合发挥作用的。通常情况公安部门和交管部门在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时用该系统进行处理。

1.3.2综合监控系统

(1)综合监控中心平台综合监控中心通常以标准以太网作为局域网,且由于双网具有明显的优势,大部分都采用双网。这使得监控系统取得了极佳的稳定性,在单点故障的情况下,不影响其他设备的工作运行。(2)火灾自动报警子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子系统的设备非常复杂,主要包括消防专用电话总机、隧道紧急电话主机、火灾报警主机、手动报警按钮感温光纤探测器等设备。该系统具有实时监控的功能,遇到危险时,第一时间察觉火灾发生的地点,及时向相关部门发出警报,再通过广播将火灾的消息告知公众[4]。并且该系统可以通过诱导系统和控制排水系统以及电气照明系统等的配合来进行人员疏散、及时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减低财政损失。(3)设备监控子系统设备监控子系统直接接入局域网,由现场总线、控制器及其温湿度探测器等设备呈分散式构成,可以对环境和机电设备的信息进行采集。(4)电力监控系统电力监控系统包括网络通信层、站级管理层、间隔设备层多个部分,此系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促使测控单元与监控系统得以正常运行。

2隧道工程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

2.1隧道工程机电设备维护管理的必要性

机电设备对于高速公路的正常运作来说具有极端重要性,高速公路的收费、通讯和稽查等活动的开展都必须依靠机电设备的运行。对于隧道而言,机电设备就更加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对隧道工程机电设备进行维护管理或是维护管理不达标,都会对设备的使用寿命造成不利影响,并且会增加不必要的维修费用[5]。所以说,对隧道工程机电设备进行维护管理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具有重要意义。

2.2隧道工程机电设备维护管理中的问题

2.2.1效率低下

尽管我国公路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但隧道工程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由于受到我国目前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加上某些隧道在特殊的地理位置上,分散式的运作方式使得维护管理效率低下,管理工作困难重重,不仅造成人员的浪费,也使得经济效益难以取得最佳效果。

2.2.2缺乏隧道工程机电工程养护系统评价标准

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合理的受到多数人认可的隧道工程机电工程养护系统评价标准,某些单位常常为了及时交工,往往只重视路面工程,根据经验做出判断,对于施工安全缺乏重视,难以保障施工的进度和安全。

2.3进行隧道工程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的建议

2.3.1实现资源共享

更好地进行机电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不仅需要个单位的协作配合还应做到信息共享,明确各自的责任、细化工作流程,统一人员的配置,整合资源并加以共享,使得各单位各系统都能更好的发挥各自的只能,使隧道机电设备维护管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2.3.2建立合理的养护系统评价标准

为了保障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建立一套合理的受到多数人认可的隧道工程机电工程养护系统评价标准是十分重要的,此评价体系不仅要包含多个指标,还应具备可量化和可执行的特点,对于隧道工程机电设备维护管理做出规范和要求。

2.3.3加强维修队伍的建设

维修队伍应该在隧道工程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都做到绝不缺席,对机电设备高度负责也是对施工安全做出保障[5]。为了更好地进行隧道工程电设备的维护管理,维修队伍需要提高自身素质,重视队伍的建设,要求维修人员对施工现场和设计图纸都有详细了解,工程验收做到严格把关,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并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进取精神,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

3结语

总而言之,对隧道工程机电设备实施智能监控及维护管理是必要的且重要的,不仅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还包括重要的社会效益。相关部门应该把隧道工程机电设备的智能监控及维护管理工作放到突出位置,在深入研究隧道工程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如何更好地进行隧道工程电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作者:刘长松 单位:四川恒道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林华彬.高速公路电力监控智能化管理技术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6,22(1):23~24.

[2]张文.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处理和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D].兰州交通大学,2015,44(7):102~104.

[3]刘洋,陈帅.高速公路隧道集成化智能化监控技术与设计分析[J].大科技,2015,9(5):92.

篇2

1 电气安装工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1 安装工程开始前准备工作不足

(1)施工准备工作不完善:施工前没有设备开箱检查,因此施工设备、器具安装前未按规定检查、验收,合格证、质保书等技术文件不全,仓库由于保管不善,导致安装时零配件丢失,油漆损坏;(2)施工条件不具备时匆忙开工:现阶段,我国各地房地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正大兴土木,某些施工单位在业主的催促下,为抢工期,不顾安装单位不具备电气工程安装条件强行施工,例如门窗未装、地坪未做,造成电气设备损坏、变形、受潮等,为安全运行留下隐患,也给住户使用留下了诸多的质量缺陷。

1.2 室内敷设钢管的质量问题

(1)管口,存在毛刺,没有跟进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使得管道发生堵塞等现象和情形;(2)管道。主要表现在管道外水泥砂浆保护层厚度小,容易导致墙地面顺管路裂缝:管道不进箱、盒或插入箱、盒内长度与安装标准不符;管道敷设长度超标,与设计方案存在差异;(3)在处理管道时没有采取防腐处理,导致后期的施工出现较大的误差,如:管煨弯及焊接处有扁、凹、裂现象。

1.3 电线、电缆及母线安装质量问题

(1)导线穿线时绝缘层破损:不加管口护圈管管口无护圈,穿线时绝缘层被管口损坏;(2)多股导线接头连接不符合要求:不按规范施工,导致接头连接不压接线耳,造成接触不良,通电后易发热;(3)接头处绝缘包扎不规范:只用黑胶布或仅用绝缘带缠包;(4)线头无号牌或号牌字迹不清晰:无专用号牌及专用标汜笔标记,线头未套,号牌长短不一,字迹模糊不清,字体不端正。

1.4 防雷接地、火灾探测器等保护设施安装问题

(1)避雷设施不覆盖整个屋顶部分:屋顶避雷带没有和建筑物的其他金属物体连接成一个整体,屋顶避雷带无法保护全部建筑物。(2)电气设备接地不符合要求:接至电气设备上的接地线,没有用镀锌螺栓和弹簧垫,电气设备接地电气连接不可靠,电阻大,松动。(3)火灾探测器发生误动:探测器与其他设备、梁、墙的距离不符合要求,造成误报警,探测器安装距离超出报警范围,产生报警死角。

1.5 照明器具和一般电器安装问题

(1)灯具安装质量差,固定不牢固:相同的灯具在同一场所高度不一致,成排灯具不直,吊顶灯具下垂、歪斜;(2)吊顶、吸顶灯脱落:用木塞作固定吊点,木塞干燥后松落,吊灯、吸顶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脱落,或半边脱离顶面;(3)灯架固定不牢固、不水平:不锈钢、铝合金灯架下垂或吊顶不平行、不水平;(4)开关、插座不水平:开关、插座安装马虎,没有调整,开关、插座不水平,成排的开关高度不一致,在同一场所标高不一。

2 加强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2.1 做好安装准备

(1)工程项目施工前必须熟悉电气施工图;审查施工图中的重点,包括变配电房、配电系统、管线敷设、配箱盘、防雷、接地等;对变配电房、有线电视机房、通信机房等机房位置、管线走向等在施工前通过当地主管部门审查认可,并明确施工要求。做好设备安装基础、变配电室地坪和电缆沟、土建留洞和预埋管、柱内钢筋的防雷引下线、底板钢筋和桩基础钢筋作为接地系统的焊接以及重复接地等内容的技术交底。

(2)核实主要电气设备、材料的使用规格和要求,例如对到达场地的设备开箱时按照设备装箱单,对设备逐件进行清查,对设备进行外观检查,包括设备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要求,合格证、原产地证明等都进行检查无误后做好记录。

(3)检查施工单位的技术力量和人员素质,施工资格和上岗证书,技术装备,以及安装工程的施工计划、进度安排、质量控制要求、安全用电管理等管理措施,确保合格的施工队伍进场施工。

(4)电气安装工程正式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提交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并报监理单位审批。

例如本人经手的“田东一糖车间电气安装工程”项目:主要负责汽机车间,锅炉车间,蔗渣包装车间的电气安装施工管理和技术指导。

因为涉及管理的车间较多,首先要了解每个车间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再根据工期要求合理安排作业班组的工作,并且提前把即将用到安装材料准备好给作业班组,做得工作到,材料到,但是也不能过量的堆积材料,毕竟作业场地有限,不可能大批量的堆积材料,所以要合理的安排好材料进场时间,协调各班组之间的工作衔接联系,协调与业主生产部门,技术管理部门等部门之间的工作联系。

对于技术方面的问题,在经业主方技术负责人现场确认后,如果需更改设计方案时,由业主方联系设计方出设计变更,在根据设计变更进行施工。如小改动不需要设计变更,则可以拟定施工方案,经业主相关部门签证认可后,按方案进行施工。工程完成后归正施工资料,配合资料部门进行竣工资料的编制。

2.2 安装过程的质量控制

(1)配电箱的定位必须根据设计,要求现场确定配电箱位置以及现场实际设备安装的情况,按照箱的外形尺寸进行弹线量度定位。配电箱的定位不能马虎应付,因为配电箱的定位是否正确,关乎后工序的开展能否顺利。配电箱的安装必须平整、稳固。

(2)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电缆上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加以固定,并及时装设标志牌。

(3)智能建筑多属于一级负荷,应按一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设计,要采用针带组合接闪器,避雷带建议采用25mm~4mm镀锌扁钢在屋顶组合大于或等于l0mxl0m的网格,该网格与屋面金属构件作电气连接,与大楼柱头钢筋作电气连接,引下线利用柱头中钢筋,圈梁钢筋,楼层钢筋与防雷系统连接,外墙面所有的金属构件,也应与防雷系统连接,柱头钢筋与接地体连接,组成具有多层屏蔽的笼形防雷体系。

2.3 系统调试和施工验收

在系统安装施工过程中和投入运行前,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整试验工作,以保证新安装的电气系统能安全可靠地投入运行,使性能达到设计要求。调整试验的主要内容包括线路测试、电气设备的单体功能试验、绝缘电阻测定、接地电阻测量和整个系统的开通测试。在各种设备系统连接与试运行过程中,应由有关厂家参加协调,进行统一系统调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详细的调试记录。经调试无误后,施工单位会同有关部门对工程按照现行的《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验收,确认合格后办理交接手续,交付使用。

3 结束语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就要对其安装中的每一个环节做到严格的把控,高效的处理电气安装工程中的出现的一切问题,同时保证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以达到安全施工、保质保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3

一、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快速收集方法

在工程的建筑中快速的收集技术的资料是安全施工的主要依据,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尤其是确保资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这将会对整个施工的过程起到凭证的作用。因此,在建筑工程的过程中形成的数据信息的资料一定要及时的进行保管,收集的方法可以采用建筑过程中的地质描述的方法对地表露出的地质情况进行资料的收集;还可以使用声波技术对资料进行收集。

(一)地质描述

在工程建筑的过程中岩体是唯一暴露的信息,在施工的时候岩体内部的节理、裂缝和断层都是反映岩体信息是否对建筑有影响的重要资料,通过勘察并如实的记录资料的信息对工程的建筑来说具有很大的意义。

(1)地质描述的内容有:岩体的性质;断拥氖粜裕还嵬ㄐ缘慕诶怼⒀姨宓穆雎纭

(2)地质描述的要求:在地质描述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就是对现场进行素描,并对资料进行收集,不能在勘察之后再根据回忆对岩体情况进行素描。在素描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坐标纸对周围的岩体情况进行记录,以便能清楚的显示出该岩体的结构以及位置。素描的时间一定要选在建筑开工之前,这样才能确保没有误差,反映的信息比较真实。

(二)声波技术

用声波的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可以提高资料收集的速度,为建筑的工程大大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根据声波对岩体传播的速度,从而来确定岩体的质量,并为施工的勘察提供波速。其应用的原理为:利用声波技术来研究岩体的弹性特征与力学的形态。假设在岩体中勘察出了两端之间的距离为,那么在两端分别放置换能器,并与其中一个仪表器的发射机进行相连。另一个则与接收的机器相连,当发射一次弹性的波束后,可以得出波速为:

V=■ (1)

其中:t为声波从一端到另一端的时间。由此可以得出岩体的弹性属性模量:

E=■・V (2)

其中:p0在压强为时的岩体测试的体积为Q0;p1压强为时的岩体测试的体积为Q1。从而对岩体的情况进行资料的收集。

二、建筑工程技术智能管理方法

在工程建筑技术的过程中智能管理将贯穿于整个施工的过程,对施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技术智能管理就是针对建筑施工的作业与质量的检测进行系列的活动监理工作,其主要过程如图1所示。

(一)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制度对开展各项工作具有保障的作用,首先应该建立各级的管理机构,进一步明确各个机构的管理责任,将职权与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上;然后划分技术管理的范围,从而实现施工过程中依法论责的管理机制;最后定期的开展全体员工的民主讨论的工作,不断更新智能管理规范的制度。

(二)加强人才管理

人才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核心,任何技术的管理都离不开人为的因素。首先与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行校园与企业的最强联盟,构建人才储备库,企业为高校的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高校为企业输送专业的人才;然后在企业的内部建立培训机构,从而提高技术人才的职业素质;最后企业应该建立严格的聘用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技术人才素质低的问题,只有在招聘的管理上掌握好机会,才能避免管理人员经验不足的现象发生。

(三)实施新的管理制度

采用新的技术管理制度对企业来说是永恒的主题,因此,建筑工程应该改变守旧的观念,努力创新规章制度,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从而实现技术的创新。可以定期的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或者组织管理交流经验的座谈会,制定创新的方案,从而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以及技术上的专业程度。

(四)强化资料管理

篇4

Key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Weak electric engineering;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O4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当今时代,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越来越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并且符合人们追求舒适、安全、便捷的生活需求。随着建筑行业在我国的飞速发展,智能建筑弱电工程已经逐步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的标志。然而,在对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要求分析来看,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方面,主要一个原因在于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管理实施过程中的不恰当。因此,关于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管理毋庸置疑成为我国目前的热点关注目标之一。

1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中的问题

首先,从事弱电建筑工程的施工团队整体素质不高。在施工团队中,配管配线以及末端设备的安装工作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这些工作往往是需要一些临时工人来完成,这些工人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并且缺乏责任感,职业道德水准也不尽人意,造成了质量上的担忧。

此外,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建立不够理想。负责智能建筑弱电监理的工程师大多是由一些强电工程的监理们来兼任。一方面,他们在技术上存在缺陷,对于一些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没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另一方面,造成了一些工作的重叠,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三,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是在建筑期间完成的,所以大家对其重视不够。对于弱电而言,他的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都存在一个有限性,他们是要与装饰、土建、安装等多个项目参与和共享资源的。资源占有的充分程度决定了管理的难易程度,同时也会对效率和效益问题产生影响。不可避免的,在施工的过程中,各方会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争抢占有资源。一般来讲,土建会在争抢中占有主导地位,而弱电工程只能充当一个弱势群体的角色,在施工中,时间和空间都会很容易受来自其他项目的挤压。

2 加强对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系统的管理

2.1 设计合理的方案

一方面,我们应该对于建筑物的使用要求,服务功能,物业管理等方式越来越多的进行分析,并逐渐从先进性、适用性、经济性的综合情况来考虑,得出了一个关于智能建筑弱电工程实施的统一规划。总体而言,我们的设计人员不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规划来完成方案的设计,并且考虑实际的技术条件、社会条件以及经济条件,目的是确保整个系统的顺利实施。

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对完成的方案设计进行探讨论证。对于每一个子系统设计方案,我们需要要求设计方严格对待,做详细的技术交流。与此同时,他们还应该比对设计院的各子系统的监控方法、监控对象、系统结构、设备数量、预算费用,尤其在节约投资,降低造价上进行彻底深入的讨论,并组织探讨分歧较大的设计。

2.2 加强智能建筑弱电管理工程系统的技术管理

2.2.1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技术管理

在实施智能建筑弱电工程之前,应该首先根据合同和设计者的设计要求,将智能建筑弱电工程项目各系统间包括各个子系统间和各子系统和土建、机电设备、建筑装饰项目之间的工程界面加以确认,确立工程承包商,产品供应商和施工单位之间的职责界面和工程范围。同时,能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进行时刻修改调整再确认的工作。

2.2.2 加强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招标的合同管理工作

招标与技术的要求,需要先由智能建筑弱电工程专业的工程师进行讨论,并基于此裁定初稿,然后再由强电系统的工程师来参与协调。在签订承包合同时。一份详细的技术协议是十分必要的,他是由统筹安排整个智能建筑弱电各个系统的招标时间确立,并且保证了各个系统之间有条不紊的施工。文档检查需要在系统调试前完成,设计师根据合同的要求,结合设计的规范性,调试大纲,最终得以审查确认实施,并检查,记录,确认各项测试数据。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报经有关部门。

3 弱电工程的质量控制

对于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质量控制要做到全方位,我们在这里着重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将重点放在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特点上,包括阶段设计、阶段施工、过程调试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3.1 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首先要检查并确立总系统下的子系统在系统设计、功能描述、技术设计、业主及功能需求分析,以及设备选型的要求。根据相关信息数据确定工程界面,总系统下子系统间技术交换信息功能,核查各个专业是否达到相应的要求,主要从以下角度分析,信号匹配与否、功能状况、逻辑、设备配置等,对设计图纸进行全方位认真核查,确保监控点与设备清单和施工图三者的一致性。除此之外,还要检查设计管线到位与否,受控对象,信号接口和双方的接口界面,确保他们都能达到设计要求。

3.2 施工工程质量控制

根据相关的施工工艺以及规定的分阶段进行我们所需要的质量控制。根据图表的框架流程,及其质量保证体系,我们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和系统完备性智联控制,并且做好线槽、电管以及不明显的施工验收。根据工艺的需要、合同的规定,要做好单体设备的安装和质量检查工作,并且按照设计产品的规格和说明书来做好相关的数据测验和测试记录。

3.3 系统测试的质量控制

在系统进行调试工作之前,我们要对文档质量加以控制,包括规范的合同要求,设计,合理的编制调试大纲。检查、记录、确认进行,并且确认按照上诉各测试项目的要求,数据的归类分析,施工人员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采取措施,最后经由相关部门审核确认,按照大纲要求来进行相关活动的完成。

【参考文献】

[1]林基.浅谈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实施与管理[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6).

篇5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世界建筑业启动了新一轮的发展,建筑物单体的高度与体量急骤增加,二、三百米的超高层建筑,单体超过10万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已十分普通。建筑物规模的增大与工程建设的技术难度不仅体现在高度与面积上,建筑物的多功能使用(同一幢建筑物内分层区具有办公、酒店、商场、公寓、娱乐等使用功能)。各类使用者对建筑物的服务要求多样化与服务性能日趋提高,越来越重视生活条件与环境的舒适性、与社会和人际沟通的便捷性、生存空间的安全性、设施服务的完善性、管理组织的严密性等。在解决这些复杂难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智能建筑的概念。

1智能建筑的理论体系

    长期以来,对智能建筑是否存在理论与学科特征,一直未能形成比较一致的认识。有些人士认为智能建筑就是把计算机、控制及电子设备运用于建筑物,只是高新技术的综合应用而已,并无理论可言。

然而,笔者认为经过二十年的实践,智能建筑已不如早期那么神秘朦胧,在长期的建设、应用与管理中,已经凸现其深层的特征,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图1所示为智能建筑理论的结构,下面将分别进行阐述。

    a.应用对象层。智能建筑为人类活动提供信息化、自动化的工作和生活场所,它的应用对象就是建筑物的使用者、管理者与服务提供者。

b.特定功能层。只要是按现代化、信息化运作的机构所在地都有智能建筑的需求,因此智能建筑早已不是办公建筑的专利,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工业建筑、军事建筑都可以按智能建筑建设。近十年来,中国与全球一样建成了大量智能型的办公楼、酒店、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医院、学校、法院、图书馆、剧院、博物馆、机场、车站、住宅、电子厂、食品厂、化工厂、发电厂、军营、应急指挥中心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一层面上,智能化系统功能需求与设备配置往往受建筑物个性、建设目标,管理模式和投资力度的影响而有较大的差别。

c.应用技术层面。这是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由通信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综合管理技术等组成。在这些技术领域中,最新的技术成果及其形成的装备会以最快的速度应用于建筑业。如在5年前,当软件工程界刚开始讨论中间件技术时,市场上立即推出了采用中间件技术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软件iz bms集成化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又如当工业以太网技术出现突破,随即出现了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楼宇自动化系统。

d.基础理论层。虽然从表面上看,智能建筑嵌人了许多令人目眩的五光十色的技术,但实质上智能建筑并不仅是新技术的综合与新装备的组合,而在其深层次中是有基础理论的支撑。

1945年奥地利人贝塔朗菲创建系统论形成了“系统哲学”,这是把世界看作一个巨大组织的机体主义世界观,它包括了系统本体论、系统认识论、系统价值论和系统方法论。系统理论的概念(等级秩序、渐进分化、反馈、开放等)与方法(图论、集论、控制论、对策论、排队论等)是智能建筑总体设计与工作流程规划中的重要工具。

    美国人香农在1948年奠定了信息论的理论基础,使人类传统的科学从以材料与能量为中心的体系,转变为以材料、能量与信息为中心。当建筑物的智能水平日益提高后,人们已不满足仅在通信信道容量、噪声抑制、数据加密上应用信息论,而需要进一步通过统计及随机过程的分析来讨论语义分析、信息的嫡的应用。

“以人为本”在如今似乎已成为一句时尚的语句,但在智能建筑的功能设计与运行管理中,如果缺乏针对使用者与管理者的工作和生活便利考虑,缺乏以人机工效学对人机界面、机器与人的共享空间的设计,缺乏在智能化、数字化环境下对不同职能与层次人的行为处理分析和对策,那么任何再先进的智能化系统也是失败的。

智能建筑不仅仅是当前高新技术的尽情应用,而且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建筑物的一切进行考量:设备与材料的环保、系统运行方式的综合能效设计、建筑物节能模式的选择、建筑物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都需要从有利于协调“自然·社会·经济”关系,提高“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来考虑。这些工作要有助于建立7项工作:选择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推进社会公平化的社会体系、重视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科技体系、保持自然生产能力的生态体系、促进环境质量提高的环境体系、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人口体系和规范合理行为的政策法规体系。“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已深人到整个社会。智能建筑自然也在“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覆盖之下。

显然,在智能建筑所有的相关领域,以上的理论都在工作过程中起着宏观导向与微观指导的作用。

2智能建筑理论的特征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智能建筑不仅存在理论,而且其理论结构相当复杂,还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a.多目标的优化智能建筑不是机械的技术与设备集合,而是一个大系统,需要多视角地考虑技术、管理、经济、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大系统运行目标,并且调动各种手段使系统达到最优的综合目标。即系统的优化目标函数为:s=f<技术、效率、价格、智能建筑理论与工程实践—程大章发展、环境、人气等)。

b.多学科的综合这一点是显然的,智能建筑的规划、设计、运行和管理,所涉及的技术,经济、管理以及法律问题,都必须有效地应用各学科的知识成果来解决。

c.多因素的相关性智能建筑与社会信息化、社会经济发展、管理模式、装备技术发展、政府导向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尽管就表面来看智能建筑仅是一种建设行为与经营管理方法。但是从建筑物的生命周期成本(lcc life cycle cost)(见图2)来看,当某种设备与技术采用后,可改变其生命周期中许多相关的分项状态。

    比如采用完善的ba(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进行照明系统的节能控制(按照度、时间、夜间最低照度、分区等),可以有效降低电耗与照明设备的运行时间,而照明设备因此而延长寿命减少了照明设备的维护更新费用。这可使建筑物生命周期成本中的能耗费与设备更新费用减少。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设置完善的ba系统,要增加建设的一次投资.同时,降低能耗的效益并不仅仅体现在lcc的图中,它对于广义的环境保护价值更是巨大的。

3智能建筑工程实践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全国各地的智能建筑热潮有涨无退。由于我们已经历了较长期的探索,在工程建筑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无论是建设方/业主,工程技术人员,还是物业管理人员,都逐步趋于成熟。因而最近起步建设智能建筑的地区(暂称为后行地区),往往可以比北京、上海、广州等先行开发建设的大城市(暂称为先行地区)有更好的建设效果。我们将之称为后发优势,见图3

   智能化系统工程先行地区由于一开始处于探索前进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在早期建设中存在着各种过份的行为(控制论中称之为超调),随后又出现因失误而放弃的行为(称之为振荡过程),最后趋向于合理的装备与功能水平。而后行地区由于可以借鉴先行地区的经验与教训,可以比较合理稳妥地确定自己的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目标与行为,虽然起步稍迟,但最终可以与先行地区趋向于同样的建设效果,而他所化的代价则比先行地区要小得多(如早期智能住宅小区建设成本高达230元/mz,而近年来则在60元/mz左右,而且装备的性能与质量更好)。

4智能建筑已经形成产业链

    建筑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清楚地告诉我们,国民经济状态上升建筑业必然兴旺,建筑业发达了,国民经济必然形势大好。中国近年来持续的经济增长其中就有1---2个百分点来自建筑业贡献。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的基本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北京市2008年的奥运会与上海市2010年的世博会,大大刺激了建筑业发展,智能建筑与智能住宅小区则成为建筑业的精品。在工业建筑物、民用建筑物、军事建筑物与市政建筑物中的电气设备投资已从上世纪80年代总投资的6%一7%,增长到总投资的10%----18%,并且还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市场中的各类智能建筑电气设备不仅引进了大量国外先进技术与产品,也推出了一定数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据不完全统计,与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相关的国内企业约有6---8千家,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的民族企业在稳定成长。目前智能建筑行业,已基本形成了一条稳定的产业链,产业链的各方关系可以用图4来描述。

    图中箭头表示各方的相互关系:①提供建筑化系统设备工程与技术服务;②提供智能化系统设备功能信息、设备使用改进意见;③提品与设备技术信息;④提供系统设备需求信息与系统设备功能信息;⑤人才与技术的需求与供应。

图4智能建筑的产业链示意图

图4所示的关系中,工作的基础是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注:gb/t50314为《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39为《智能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

5智能建筑应用的发展趋势

    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工作与生活的环境要求不断地提高,建筑物的功能与相应的标准也逐步提升.智能建筑作为现代建设技术的核心,面临着新的挑战。

篇6

1.1 工程功能定位与设计 

弱电工程施工前需要对设计的标准以及该工程系统中的功能进行定位,就是以楼宇中用户所需的功能出发,对于设计的主要方向也是以工程的功能特色进行相关制定,严格把控楼宇全局的功能要点,并且设计出符合标准的功能体系。 

1.2 选择弱电承包商 

对于弱电承包商的选择是直接决定之后工程品质的重要因素,其在楼宇智能化弱电工程的实施中,起到对各个子系统进行总体的协调、控制和管理的运作模式,其展示出具有工程组织、技术操作以及工程管理的能力和作用。 

1.3 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对楼宇智能化弱电系统的维护与管理是工程投资与回报的重要保证,是对其功能能够持续得到运用和实现作用的重要体现,因此对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是其工程管理的重点内容,也是其工程管理最后的程序实施[2]。 

2 楼宇智能化弱电工程管理流程 

对于楼宇智能化弱电工程管理的流程主要是分为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的管理工作,确保整个楼宇智能化弱电工程能够有质量和进度上的保障,实现工程管理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2.1 施工前的工程管理 

1)对楼宇智能化弱电工程系统所需的功能、物业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资料的分析和审查。2)根据楼宇中用户的需求,要求承包方制定总体的规划,并且设计相关功能方面的方案。3)对承包方制定的规划和设计的方案进行审查,对于其所制定的监控对象和方法、设备的报价和数量以及整个系统的体系机构与布局进行全面的演示实验并预算出其工程经济效益。4)对整个工程的设计图纸、系统结构以及功能效果进行重复的检查并确认。 

2.2 施工中的工程管理 

对施工中的工程管理主要是对功能进行核实以及时间进度上的管理工作,确保楼宇智能化弱电工程施工中的功能与最初设计的内容相符合,以及其施工的方向和目标没有发生变化,最后能够确保工程能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3]。 

1)功能施工的核实管理。对于楼宇智能化弱电工程施工的核实,主要是为了确保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按照当初设计的功能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其功能能够得以实现,是对施工方做出项目功能的正式认可和正式确认工作。之后再通知工程项目的相关负责人员进行核对和审查工作,对于施工中功能实现的效果以及功能所展示的问题进行相关的探讨工作,对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施工功能加以完善,从而保证楼宇智能化弱电工程的功能与最初设计制定的方案相符合,满足楼宇中用户的功能需求。2)施工进度的管理。对施工进度的管理,一方面是为了使工程项目的施工能够在所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程施工各项的任务和要求,将每一项工程施工工序能与相应的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调配相符合,既不耽误施工的进度,也不会造成材料和设备上的空挡闲置,另外一个方面是对项目进行相关的约束手段,在规定的时间内促使承包方能够受到进度压力,防止项目工程出现延期的现象,这也主要是为了实现工程项目的最大经济效益。 

2.3 施工后的工程管理 

施工后的工程管理主要是对工程系统后期维护工作的管理,对于楼宇中出现智能化弱电相关的系统问题,能够与承包方进行相关协议的确定,保证后期楼宇智能化弱电系统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处理,使其工程的功能能够得以持续的运行,满足楼宇用户能够得到安稳和持续性的需求。 

3 楼宇智能化弱电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措施 

楼宇智能化弱电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不足,使得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不到位以及在工程施工的工序的检查和验收工作不都详细和完整,使得对楼宇智能化弱电工程的管理缺乏合理性、条例性以及相关管理的专业性,使得工程的功能无法得以与当初设计的功能方案相符合,施工的进度无法得以如期完成。 

3.1 专业和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管理工作不到位 

楼宇智能化弱电工程所需要设计的专业知识是非常全面的,其对智能化方面、弱电方面以及工程施工方面的专业知识要求都比较高,而在施工中的工种能否实现对所有相关专业进行协调配合工作难度比较大,对于工程管理人员来说更是需要其专业技能的全部掌握和把控,才能实现对各个专业和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的管理做到位。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对最初的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认知,才能在专业与工种之间的细条配合上做出相应的管理和控制,但承包方的管控力度不足以完成对工程的管理工作,因此,在专业和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的管理工作中会产生不全面和不周到的工作,使得其中的管理失去了实际上的作用,从而造成工程功能无法与最初的设计方案相符合,而施工的进度也会延期。 

建议措施:提高工程管理人员在各个专业方面的知识掌握,可以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培训工作,学习多种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加强对专业与工种之间协调配合的管理手段。 

3.2 工程施工中工序間的检查和验收管理工作不 

到位 

工程施工中工序间的检查和验收管理工作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工程管理人员自身的职业素质不够,一方面是工程管理人员为了工作上的方便,往往对于承包方所做出的施工工序间的检查和验收工作不够重视,认为承包方会按照工程设计方案要求进行施工,忽略其中的管理目的和管理方式,另外一个方面是工程管理人员会出现从承包方那边获取个人利益的不良现象出现,而对于明显的施工中工序出现的问题,往往装作视而不见,这是对公司企业的一种不负责任行为,也是使得楼宇智能化弱电工程的功能与当初设计的方案有差异的原因。 

建议措施:加强对工程管理人员的责任追究,对于工程管理中由于管理不当引起工程功能无法充分得到实现以及施工工期得到延误的问题,进行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对其进行相对的惩处。 

4 结论 

总而言之,楼宇智能化弱电工程管理,对于工程项目中的功能是否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以及施工进度能够如期完成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工程管理的不足,应当及时更正并完善,提高楼宇智能弱电工程管理品质,满足楼宇用户对功能的需求,以及实现工程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7

1 建筑智能化工程进度定义与分类

对于建筑智能化工程来说,施工进度是施工组织设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施工现场各项施工活动在时空上的表现。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就是根据施工中的施工方案和工程开展程序,对工地所有的工程项目做出时空上的安排。工程进度管理和控制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工程的施工期限及开竣工日期,从而为后续工程施工过程中确定施工现场劳动力、材料、施工机具的需要数量和调配情况,以及现场临时设施的数量、水电供应数量和能量,交通需要数量等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制定好、管理好和控制好施工进度计划是保证建筑智能化工程能够按期交付使用,充分发挥投资效益,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2 建筑智能化工程进度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多专业队伍施工带来的进度延迟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由于一个智能化工程通常是由多个不同行业的专业队伍参与到施工中来,因为所涉及领域和专业的不同以及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在工程作业中的沟通和协调有所欠缺,从而经常造成施工过程中通信管线铺设与系统集成之间存在着不对接的现象。

2.2 标准和规定不健全带来的进度延迟

尽管在工程施工领域我国已经颁布了一些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但现有的国家和地方标准、规范在对常规的智能化工程的相应规定还不够完善。

2.3 人员与产品质量问题

智能化建筑在国内兴起和发展的时间较短,整个行业欠缺比较专业的技术人员,这就容易发生外行管内行的现象,从而也就使得某个分部或分项工程的返工率较高,造成进度的中止或变更。

3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控制

3.1 施工前期的进度控制

该阶段进度控制的主要工作内容有:

3.1.1 编制项目进度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是确定和审核建筑智能化工程承包合同工期条款的依据。与一般工程不同,建筑智能化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工程之间的优化组合,因此其进度的制定需要兼顾的专业领域较多,在四类进度计划制定过程中应尽量地细化,同时区分各个专业工种的协作和同步化。在总进度计划中还应明确关键工程进度计划,确保进度准时的推进。

3.1.2 审核项目进度计划

对于建筑智能工程的进度审核,在已经编制好的项目进度计划的基础上,主要审核进度计划是否符合总工期控制目标的要求,审核进度计划与实施方案的协调性和合理性等。尤其可以着重针对容易造成进度延迟的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特点可以选用关键链法对容易造成进度延迟的因素进行确定,从而为保证进度计划的合理性提供依据。

3.1.3 审核项目实施方案

主要审核项目实施的组织措施和保证工期,以及审核其所采用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制定由发包人供应采购的材料、设备的需用量及供应时间参数,编制有关材料、设备部分的采供计划。

3.2 施工过程的进度控制

该阶段的进度控制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进行进度检查、动态控制和调整;另一方面,及时进行工程计量,为申请工程进度款提供项目进度方面的依据。其工作内容有:

3.2.1 建立反映工程进度的施工日志

逐日如实记载每日工程实施的部位及完成的实际工程量。同时如实记载影响工程项目进度的内、外、人为和自然的各种因素,如暴雨、大风、现场停水、停电等,并注明起止时间。同时注意总结工程进展概况或总说明、工程图片、财务状况以及其他特殊事项。

3.2.2 工程进度的检查

审核每月提交的月工程进度报告。审核的要点是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差异、实物工程量与工作量指标完成情况的一致性。尤其重点检查的是信息系统或通信工程中暗线的铺设质量、系统建成后的运转情况、弱电系统的线路检测等。

3.2.3 按合同要求及时进行工程计量验收

为保证各专业工种之间有序地推进,互不干扰,需要及时做好有关进度、计量方面的签证,从而作为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延长工期以及索赔的依据。同时,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度与计划发生差异时,应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调整进度的措施和方案,相应调整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及设计、材料设备、资金等进度计划;必要时调整工期目标。

3.3 施工后期进度控制

在施工进度的后期,施工人员容易产生疲劳心态,干劲减弱的现象,因此,该阶段应作为进度控制的重点阶段。在技术措施方面,可以考虑如缩短工艺操作时间、减少技术间隙期、实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等;在组织措施方面,可以考虑增加作业对数、增加工作人数、增加工作班次等;在经济措施方面,可以实行包干奖金、提高计件单价、提高奖金等。

4 建筑智能化工程进度控制要点和流程

4.1 项目进度控制要点

4.1.1 明确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重点项目,明确进度控制的目的及任务。针对总进度计划需要多次反复协调,消除和纠正实际工期与计划不符的偏差。项目进度计划的控制就是要时刻对每项工作进度进行监督,然后,对那些出现“偏差”的工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项目实施能按原进度计划执行,使预定目标按时或在预算范围内实现。例如施工重点是弱电系统还是系统集成,同时,智能化建筑的等级要求是5A还是7A。

4.1.2 加强来自各方面的信息收集、预测、协调和督促。要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项目经理应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工作执行和进展情况,并定期向发包人提交监理报告,以及向各相关部门介绍整个项目的进程。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进度控制包括对未来情况的预测、对当时情况的衡量、预测情况和当时情况的比较和及时制定实现质量、进度和预算目标的修正方案。

4.2 项目进度控制流程

项目进度控制流程是个不断重复的过程,直至工程项目实施完成。

4.2.1 项目进度评估

(1)项目进度评估的基础是信息定期收集或者发生的特定事件。

(2)所收集的项目信息必须是客观的和可度量的。

(3)实际上,并非每一次都能够得到符合要求的信息,因而通常需要建筑智能化工程监理部工作人员进进主观判断。

4.2.2 检查点

检查点分为定期的(如一星期一次,一月一次)和与特定的事件绑定两种类型,如生成一份报告或者提交部分产品,或支付部分费用。

综上所述,要在建筑智能化施工过程中有效地进行进度管理和控制,必须按进度控制的流程和步骤做好进度计划的制定、核对、分析、以及改进工作,才能真正保证有效控制好施工分项工程进度以及总体进度,从而尽早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丁力行,邹忠峰.智能建筑系统综合集成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0,(4):12~14.

[2]王卓甫,简迎辉.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创新[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篇8

篇9

一、弱电智能化的定义

一般而言,在建筑工程中的电气技术分强电和弱电两种:强电就是人们日常生活用电,通常在220V50Hz标准及以上,以提供建筑以及日常生活的动力能源;而弱电主要是指可以传播语音、图像、数据等信息以及信息交换的用电,以信息传递为主,它的出现使传统的建筑工程智能化发生了跨越性的改革,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的一个标志。

弱电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A+4C技术的在现代建筑中的快速发展,弱电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随处可见。从电话通信系统、空调能源管理、电视监控、停车管理系统以及背景音乐等等,这种弱电智能化的设计与应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弱电智能化系统实现了对建筑的结构、系统、服务及管理的最大优化,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合理高效、节能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

人们习惯性地把具有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和办公自动系统的建筑简称3A智能建筑,如再加上消防自动化系统和安保自动化系统,将其称为5A智能建筑。常见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包含如下若干个子系统:

通信系统包括电话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

电话通信设施按传输媒介分为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弱电主要采用有线传输方式。有线传输按信息工作方式分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两种,模拟传输是将信息转换成电流模拟量进行传输;数字传输则是将信息按数字编~2aj(PCM)方式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建筑弱电工程中的通信系统的安装施工必须按规定预埋地下通信配线管道欺设配线电缆,并在楼内预留电话交接间、暗管和暗管配线系统。电话线路配线方式采用单独式,其特点是故障范围小。检修、扩建改造简单,在各楼层电话布线采用放射式。这样不仅通话质量高,又能满足用户上网的需要。

计算机网络主要由通信线路、网络交换及路由器、安全与审计等部分组成.通过计算机网络与国内外建立远程数据通信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综合布线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楼字子系统和设备间子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构成。布线系统用以服务建筑物中所有通信和计算机设备,以智能建筑的现时和计划需求为依据。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PUS)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社会信息化为克服传统布线的不足而提出来的。也是办公自动化进一步发展的结果。采用组合压接方法,星形布线拓补结构,遵循EIA/TIA标准模块化设计思想,使综合布线系统办有高度可靠、体系完整、维护方便、节省投资等多项优点。

广播系统属于有线广播系统,包括背景音乐和紧急广播功能。合理设置这些系统是实现大厦或智能小区“安全、健康、舒适”必不可少的条件。公共广播通常特定的功能,诸如背景音乐的连续播放、业务广播的定时播放、事故紧急广播的自动播放等。这螳特点决定了广播系统要特别考虑它的传输方式、功能要求和可靠性。广播系统根据实际要求应由计算机控制和管理其现智能化。

电视接收系统和P星电视接收系统的应用和推广、解决了城市高层建筑或电视信号覆盖区外的边远地区因电视信号反射和屏蔽严重影响电视信号的接收问题。有线电视网可分为大、中、小型。中、小型存线电视网通常采用电缆传输方式,而大型有线电视网已从电缆向光缆干线与电缆网络相结合的形式过渡卫星电视接收系统要使用同步卫星。

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包括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出人口控制系统、搂字对讲系统、电子巡更系统等

电视监控系统。电视监控系统是一种先进的、安全防范能力极强的综合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摄像机及其辅助设备来监视被控场所,并把监控图像、声音内容传到监控中心。并进行全方位.全天侯实时中央监控,实时录像及事后查询。

防盗报警系统。智能小区的防盗报警系统通常由周界联动防越报警系统和室内红外报警系统,当有非法入侵,管理处的管理机和计算机就会发出报繁声,指出报警区域、时间、显示电子地图等方式提醒管理人员。

出入口控制系统。出人口控制系统的功能是榨制人员、车辆的出入,还能控制人员及车辆在小区内的行动。出人口控制系统由三个层次的设备组成。第一层是人机接口设备(读卡器、出门按钮、地感线圈、栏杆机、电控门、门传感器等)用来接收进出人员、车辆输入信息,第二层是门禁控制主机,它将输入进的信息与存储信息比对,比对后向第层设备发出操作指令。第三层是个局网络,由各个控制器组成,可以管理整个小区的各个出入口及楼字的单元门出入,出人口控制系统的特点是每个用户持有一个独移的卡.这些卡可以是ID卡、也可以是IC卡、手机卡等,可以受予不同的权限,用来出入不同区城的出人口。这些卡的权限随时可以删除保证了因卡片丢掉再来的安令隐患。减少的人员操控,也提高了实际效率。

楼字对讲系统。楼字对对讲系统的作用是为来访客人与住户之问提供双向通话或可视电话,并由住户遥控防盗门的开头及向保安中心进行紧急报警的一种安全防范系统。对讲系统是智能小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之一从早期的简单的对讲。发展到今天的直按式对讲系统、小户型套装对讲系统、普通数码是对讲系统、可视对讲系统、联网可视对讲系统等。

电子巡更系统。电子巡更系统是在规定的巡逻路线上设置若干个地点信息钮,保安人员在规定时间,按路线用巡更棒逐个依次读取地点信息钮.并产生巡更记录。通过计算机中的管理软件可读取巡更棒中信息通过计算可以一目了然地观察到巡更人员的巡更情况。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主要包括空调与通风、变配电、公共照明、给排水、热源与热交换、冷冻与冷却、电梯等设备或系统的集中监控和管理。

通常冷热源的控制和空调系统的控制占到整个BAS系统一半的比例,下图为楼宇设备监控系统各子系统所占的造价比例: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建筑设备的自动管理控制,节约能源,降低机电设备维修、故障率,延长设备寿命,方便物业管理的目的。

据资料可查,通常大楼安装一套楼宇设备监控系统,可以实现空调器的节能率6%,冷冻机的节能率9%,照明系统的节能率1.5%,控制设备高峰期用电量节省2.2%-7.2%。一栋智能建筑一年可节约的费用 = 建筑面积 x 单位面积年耗能量 x 能量单价 x 节能率,一栋3万平米建筑,正常情况下3-5年可以收回楼宇设备监控系统投资。

建筑工程弱电智能化的管理措施

弱电工程中管理的重点或者难点之一是弱电工程界面的确定,也是系统开通的必要条件。工程界面的确定通常包括:设备材料供应界面的确定,系统技术界面的确定,设计界面的确定及施工界面的确定。弱电工程涉及土建、装饰、给排水、暖通、消防、供电、照明、电梯、柴油发电机等专业,就起本质来说弱电工程是配合工种,因此在工程现场必须与上述专业密切配合与协调,尤其在阀门、水管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和水流开关及其安装、开孔位置、传感信号与相应执行机构的联动保护等,均须与相关工种的设计和施工相互协调配合。因此弱点智能化施工要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且该方案应与总施工方案相协调。

弱电工程中技术的重点或者难点就是智能化系统集成(或叫BMS)一般指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管理系统(SMS)的集成,以满足建筑监控功能、管理功能和信息共享的需求。技术工作人员需了解和确认各个子系统的协议及接口,应尽量采用主流国际标准或欧美标准,避免采用私有协议的系统设备给集成带来阻碍。常用的标准协议有:BAC NET、LONWORKS、MODBUS、ODBC、OPC、API等。一个设计良好的集成管理系统系统可全面有效的自动检测与优化控制,使智能建筑的所有设备处于一个高效、节能、最佳的运行状态。

弱电系统的技术管理工作应贯穿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良好的技术支持是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相关管理及技术人员应根据合同和设计要求,应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确定弱电各系统之间,以及每个子系统与机电设备、土建、装饰专业之间的工程界面,以及产品供应商、工种承包商及施工单位之间的工程范围,职责界面的确定,以及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这些工程界面的修改调整和再确认工作。

智能化建筑弱电系统工程验收对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应依据可以参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对弱电工程的施工进行验收。做好系统调试,包括系统调试前文档检查;根据设计、规范、合同的要求编制调试大纲,经审查确认后组织实施;记录、检查、确认按上述要求的各项测试数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提出措施,并经相关部分确认;严格按规范和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检查,严肃验收程序是确保工程质量及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相关管理及技术人员应重视调试工作。

四、结束语

篇10

Keywords: BA system; Weak electric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概述

某工程建筑面积43000m2,大楼的楼宇自控系统(BA系统)采用TAC楼宇自控系统网络,通过现场区域控制,计算机局域网通讯,最后进行集中监视、管理的系统控制方式,实现分布式控制,集成操作管理的系统工作模式。

1.1 给排水系统

包括生活水箱、膨胀水箱、消防水箱、主泵、稳压泵、生活变频水泵的高/低液位报警状态、启停控制,运行状态和故障状态、变频转速的监测和控制。

1.2 冷热源系统

包括风冷螺杆式冷水机组、冷却塔、冷却泵、冷冻泵、采暖泵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状态监测与控制。

1.3 照明系统

包括走道照明、公共照明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监测和启停控制。

1.4 送排风系统

包括消防排烟风机、排风机、消防风机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监测和启停控制。

1.5 空调系统

空调机组包括运行状态监测、机组故障状态监测、机组手/自动状态监测、机组启停控制、新风阀调节控制;新风机组包括送风温度监测、冷水阀调节控制、机组手/自动状态监测、机组运行状态监测、机组故障状态监测、机组启停控制;风机盘管包括室内温度监测、冷/热水阀开关控制、设备运行状态监测、设备启停控制。

1.6 配电系统

楼宇自控系统对变配电系统只监测不控制, 监控内容包括:变压器超温报警、高低压进线开关状态、柴油发电机运行状态及故障监视。

2 楼宇自控系统(BA系统)施工管理

2.1 电气线路施工要点

所有电管、线槽、电缆、电线的敷设,应遵照《民用及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50169)等相关部分。

在执行规范中,在接地和避免系统干扰上,应特别注意如下几点:

① DDC、计算机、网络控制器、网关等电子设备的工作接地,应与其它弱电工程共用接地干线,应防止混接在强电接地干线上。

②电源线与信号控制电缆应分槽、分管敷设,避免系统干扰。

③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必须一点接地。

2.2 系统设备施工管理

BAS的主机、DDC、网关、网络控制器等的安装施工工艺应参照《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50259)中相关部分的规定。满足系统设备安装的一般要求:

①中央控制及网络通讯设备应在中央控制室的土建和装饰工程完工后安装;

② 现场控制设备的安装位置选在光线充足、通风良好、操作维修方便的地方。不应安装在有振动影响的地方;

③现场控制设备的安装位置应与管道保持一定距离,如不能避开管道,则必须避开阀门、法兰、过滤器等管道器件及蒸汽口。

④设备及设备各构件间应连接、牢固,安装用的坚固件应有防锈层。

2.3 输入设备施工管理

BAS输入设备包括各类水管、风管、室内外温湿度传感器、压力、流量等传感器,其施工要点为:

①各类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安装在能正确反映其性能的位置,便于调试和维护的地方。

②水管型温度、蒸汽压力和水管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水管流量计不宜安装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焊接。

③ 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应避开蒸汽出口及出风口。

④水管型温度、水管型压力和蒸汽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的安装应与工艺管道安装同时进行。

⑤风管压力、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和流速传感器,以及压差开关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完成之后。

⑥水管型压力、压差、蒸汽压力传感器 、水流开关、水管流量计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2.4 输出设备施工管理

输出设备包括风阀控制器、电动调节阀、电磁阀、电动蝶阀等,其施工要点如下:

①风阀箭头和电动阀门的箭头应与风门、电动阀门的开闭和水流方向一致。

②输出设备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开合动作。

③电动阀的口径与管道口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但阀门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并经计算确定满足设计要求。

④ 电动与电磁调节阀一般应安装在回水管上。

3 施工质量控制

3.1 施工过程控制

在施工预备阶段,要对系统施工方案、施工计划和施工机具进行审核。做好施工现场技术交底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技术交底中要明确所承担施工任务的特点、系统的划分、施工工艺、施工要点、质量验收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3.2 材料与设备控制、成品保护

严把材料设备的质量关,对送检样品,除检查产品合格证、材质证明、质量保证书、出厂证明以及企业营业执照,进行必要的数据测试外,还耍封存实物备查。对境外进口供应的设备、材料、除了符合国内有关标准外,还应有生产国的质量证明书,所有检验测试数据及文件。

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不得使用,并开具《不合格品通知单》,必须在规定期限内更换、或补充数据。经修复的设备、材料须经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半成品、成品的保护:加强隐蔽工程预理电管的保护工作,混凝土工程结束后拆除模板后即清除线盒,束节内的杂物,在接线盒内涂刷防锈漆,防锈漆干燥后再塞上泡沫塑料物保护。

管线、设备安装分项工程结束后,要及时清扫电管、线槽、设备箱内的杂物和垃圾,外露电线、电缆和金属软管盘整后置放在线槽或电管上方,避免装修工作时损坏己经完成的管线。

篇11

随着时代的发展,智能电网建设应用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在现代化智能电网建设应用过程中,其具备绿色环保的特点,这满足了当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对电网资源的有效利用,确保其对环境污染程度的降低,避免其受到不良的影响。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具备比较强的架构,正是这种良好的架构才确保其面对恶劣天气的承受能力,避免外界气候条件对电网运作的干扰。在其应用过程中,也可以进行电网资源的优化,确保电网的运作整合效率的提升。通过对电网自动化模式的应用,就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故障,展开探究分析,确保其诊断模式的应用,实现有效的调节控制,保证故障问题的解决,保证功能的完善性。智能电网建设应该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将成本控制在最合适的范围内,不仅能确保能源的质量,还能提高经济效益。交互性是指在能源的供应中,建立起市场和用户之间的交流模式,以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不断优化服务质量。

2 智能电网建设环节中电力工程技术模式的应用

通过对电力工程模式智能电网建设环节的剖析,可以得知,通过对电力工程应用工作环节的应用,可以为智能电网设备提供一系列的电源。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比如交流电源、直流电源等。在一些蓄电池充电模式中,通常都是应用直流电源的,通过对这宗电源模式的应用,可以确保变电所工作设备的运作。通过对交流电源及其直流电源的应用,更加满足了当代智能电网的应用。在输电过程中为了保证智能电网获取良好的效益,通常需要进行一些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比较常见的技术是无功补偿技术将其谐波抑制技术,这两种电力模式的应用,可以配合电力工程的新型装置,满足日常输电工程的需要。有一些国家在一些输电工程中由于线路比较长,或者是输电的容量比较大时,一般都是通过直流电的输电方式来进行的。在我国输电线路的建设工作中,尤其是一些高压直流电的输电线路,通常都利用晶闸管变流装置作为送电与受电两端的整流阀和逆变阀装置。这些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电网输送的稳定性以及容量。这些装置用在配电网中,能够防止电网突然间停电,或者电压的突然降低和闪变,从而提高了供电的效果。这些功能和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相符合,因此,能够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加以应用。

在发电应用模式中,通过对当代的电力工程技术的更新,以满足当代电子设备的应用需要,通过对电能的有效转化,确保电力资源的控制,实现电能源消耗量的控制,这样就方便日常机电设备的应用,促进综合运行效益的提升。目前来说,我国一些供电所的功率元器件都是半导体式的,实现其高压模式的开展。通过对这些高压变频技术的应用,实现电力应用的智能化,比如对电气传动技术、柔流输电技术的应用,从而进行高效的超电压输电技术的应用,以满足当下工作的需要。电能的质量优化技术。该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需要建立在电能的质量等级划分以及评估方法体系的完善的基础上,对供用电的接口所具备的经济性能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起用户经济性以及技术等级这两个评估体系,并借助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来促使智能电网的建设往经济且优质的方向发展。电能的质量优化技术的应用,具体涵盖了直流有源滤波器相关技术、自适应静止无功补偿技术、电气化铁道平衡供电技术。

通过对柔流输电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新型能源的输入,确保电网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当然了,这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做基础,比如微电子应用技术、电力技术及其通信技术等,从而实现对交流输电的有效控制。这是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一个重要应用条件,为其提供一定的电压,满足日常输变电的需要。在电网建设应用过程中,进行交流输电环节的控制,确保输变电的应用。随着我国智能电网需求的不断提升,电力工程应用技术的更新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随着技术的更新,实现电网各个参数的有效调节及其控制,进行电网模式的正常运行降低其损耗程度,提升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当前的直流输电系统中,很多环节都采用交流电,但是输电过程是用直流电的。采用该技术能够利用控制换流器,实现整流或者逆变的工作状态。一些重量比较轻的直流输电系统中,换流器一般是由一些可以关断的元件组成的,它有利于提高输送的稳定性,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性能。

在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通过对集中化的电场并网模式的应用,可以实现电网领域的有效开发,以更好的明确电网运作的放线,实现良好的并网技术效益的提升。通过对上述几个应用模式的分析,可以实现我国电网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实现对国外的先进的能量转化优势的吸取,因为我国的该种技术依旧是欠完善的,不能实现其初级模式的有效开展,这需要做好电网建设环节的相关工作,比如对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对并网技术模式的应用,串联补偿中的工程应用。伊冯500kv TCSC项目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国家级科学研究项目。该项目是由C-EPRI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建立,将伊冯500kv TCSC项目的限定功率由1460000kW提高至2500000kW,用于该项目的TCSC设备,都是由中国独立设计、发展、组装和调试的。这个设备的成功运营表明中国已经精通了适应高寒地区的全套大容量可控串补的技术,并实现了HV TCSC的工业化应用。

篇12

随着工程管理理论的发展,工程管理已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这些年工程实践也证明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也暴露许多问题。特别是随着国内工程管理模式的相关理论的发展,以及工程实践过程中相关问题的不断凸显,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一定的改进已成为一种必然。当然,由于现有体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但是通过结合国外的一些经验,对现有的管理结构及模式进行探讨还是具有参考价值的。

一、对现有子(分)公司作用的重新定位

由于职责的不明确,职能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各级管理机关职能设定的重复和低效是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同时建筑业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在加剧和扩大这些因素对我们现有模式的影响。

1.根据国外的相关研究,结合国内现状,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普遍存在的问题

(1)建筑业具有较低且不可靠的收益率,利润水平非常低。建筑业过低的利润使其无法持续健康发展。

(2)大多数业主依然把价格等同于成本,选择建筑单位和承包商时几乎全部以投标价格为基础。这种倾向是建筑业进行改革创新的最大障碍。

(3)业主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的不恰当干预和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导致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隐形成本增加。

(4)施工过程中,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施工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当前利润率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导致亏损等严重后果。这些不必要的管理成本支出给我们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带来了可能。

这就提供了各子(分)公司职责定位的第一个立足点,即解决各项目部共同存在的,且管理成本较高的疑难问题的职责。

2.工程管理针对的重点在用户

最优秀的承包商都信奉“用户第一”的原则。这些公司能够全面地满足用户的最终需求。然而增加用户不需要价值的行为都属于浪费。建筑业的习惯做法更多的是考虑承包链中的下一个业主,而不是最终用户。

建筑业实施项目的典型方法是把项目划分成一系列独立的业务实体,分别由设计部门、承包商和材料商承担,但是这些人与产品的长期价值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也不对其承担任何义务。改变这种体制是建筑业提高效率和质量的基础。要改变这样的体制就要我们能够确立正确的质量观念。

所以,通过总结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节约成本的手段,并在其他项目推广运用,达到经验的共享,也是管理模式下应该实现的一个功能。但是由于项目施工自身在时间上的局限性,很难将自身的工作延伸到项目以外,同时这些工作的隐形成本也较高。

这就提供了各子(分)公司职责定位的第二个立足点,即从事时间跨度大,但是具有长期效益的工作职责。

3.很多人认为建筑业不同于制造业,因为建筑业的每件产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工程实践过程中,我们的许多施工方法和程序都已标准化,本质上是可以不断改进的重复产品。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构造物过程本身看,每项工程实质上都是重复产品。有研究表明,高达80%的构造物投入确实是重复性的,大量的修理和维护工作使用的也是重复过程。

研究表明,建筑过程中效率低下情况十分严重,存在很多浪费现象,建筑工地上使用的人力多达40%被浪费。这种现象完全可以大大降低,并能做到既提高质量又提高效益。这与制造业的情况完全一致。

这也给公司在相关方面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就是通过对不同项目部的类似工作内容的协调。通过公司内部的资源调配和合理运用,在低于市场价格的前提下进行资源的重组和配置,来实现工程整体成本的降低,实现效益的增加。重复的工作内容,或者说是资源的重复配置和利用就为这样的重组和配置提供了可能性。但由于项目部受到自身的局限性,不可能对其他项目部的资源配置、公司总体资源情况有很详细的了解。只有公司通过对各个项目情况的分析,才能正确的把握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整体的把握和控制。

这就提供了各子(分)公司职责定位的第三个立足点,即从对项目资源的重组和协调过程中,降低项目的实施成本,提高项目效益的职责。

以上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子(分)公司在实现效益方面可以承担的职责,而这些职责的实质就是现在国外已经很流行的、专业的工程管理咨询公司所从事的工作。

二、对于现有项目部作用的重新定位

项目部是作为具体的项目实施者的角色,来参与到项目实施过程中去的。依据现在通行的项目定义:项目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主要是限定时间、限定资源),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任务。这里的约束条件就是资源,时间、成本等项目相关的条件。而项目部就是为了保证项目在规定的约束和限制条件下圆满完成而组建的临时性管理机构。为了能使项目部更好的行使其职能,就必须从其本质出发进行探讨。

1.注重管理的成本

项目部的主要目标是三大控制,但根本还是盈利。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就必须注重项目的成本控制和管理,从项目成本的构成上看,包括直接工程费、管理费、临时设费用等。项目成本作为施工企业成本的主要部分,一般占施工企业成本的90%以上。因此,面对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施工企业只有降低项目成本,才能使企业具有竞争力和利润空间。显然,有效的项目成本管理,对于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极其重要。而成本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就是项目部。他们直接参与成本的支出,与成本的发生紧密连接。

除开外部因素,内部问题也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国外的一些经验就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英国建筑行业在通过一定的研究以后,提出的“精细生产”的概念。它包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细节体现,也包括对机构和人员的精简,通过对管理成本,管理层次的压缩,最大限度的利用外部资源来实现我们的管理目标。现在一些美国建筑公司已经成功地把这种思想应用于建筑业。而精细生产理念所提倡的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细节,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正是我们现在所缺乏的因素。

从这个角度看,注重成本观念,体现精细生产,从施工细节入手压低成本,是我们项目部在提高效益过程中的一个有效手段,也是一个必然发展方向。

2.树立全新的质量观念

质量首先是但不仅仅是零缺陷、按期交付工程、为业主利益进行的创新、在设计、材料和现场施工各环节杜绝浪费等。质量还意味着售后服务和降低使用成本。当业主以价款的最低成本和非完全价值为基础选择设计公司和承包商时要交付合格质量产品是很困难的。但目前国内大多数业主都是如此操作,他们通过自身对成本的估计来确定最终工程价格的范围,但却忽视项目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机会成本。因此,在理解质量的过程中,就必须贯穿质量意识。所谓质量,就是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满足业主或者是工程质量的需求。任何超出工程成本的质量要求都意味着索赔、亏损和机会成本的增加。项目部在实施这些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工程实施阶段对质量控制的同时,不断的动态的监控成本发生的过程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要放弃以前的质量越高越好,使用越长越好的质量原则。树立在满足项目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保证项目实施成本最低;保证业主满意的前提下,实现效益最大的原则。要求项目部能够灵活的解释业主要求与项目质量之间的关系。

3.树立新的进度把握尺度

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业主对进度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一些业主对进度的盲目追求给我们的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也增加了我们的机会成本。这种现象是由不健康的市场产生的,与我们的项目部本身无关,我们也无法控制。但是也给我们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规避风险的要求。进度不加节制的加快,导致风险的增大,即质量风险和成本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消除、转移、规避等多种手段来降低它对项目带来的种种隐患,主要是质量和盈利的隐患。

当今的管理是建立在合同的基础之上,即一切的工程行为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建立有效的信息体系,通过对施工资料的收集、保管,为我们日后处理因业主或由于进度的不正常波动带来的种种争端提供依据。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信息收集本身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对现场原始资料,业主及监理等其他项目参与者的相关资料的收集必须做到及时、可靠。

必须承认,在长期的项目实践过程中,我们对进度的把握能力已达到一定程度,但现在的项目进度主动掌控权已不在我们手里,一些客观因素影响了我们的掌控能力。这些客观因素往往就是在现场,在项目部所要面临的问题中。

通过转嫁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是最好的方法。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转嫁对象有业主、监理甚至保险公司和材料供应商。通过提高他们的机会成本来迫使他们和我们共同承担因为进度的变化带来的风险是很有必要的。

对施工单位而言,进度只有在服务于成本和质量的前提下,才有意义。

三、论述公司与项目部之间的界定

项目部是具有相当独立性的一个功能实体。通过行使公司赋予的权利,在公司的统一管理和协调下完成项目任务,并取得收益。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公司很少参与项目的直接管理的。公司的效益体现,即产生自身价值的机制就是管理权利的行使。按照管理学理论,管理是需要成本的,就是说公司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投入成本。只是这些成本的投入一部分是可见的,另一部分则是不可见的。既然有投入,理所当然应当得到回报。这些关系的确立也使公司所行使的职权与国外工程界的咨询单位更加相似。而且我们还有着租赁、劳务输出等其他的业务活动在进行,是一个泛化的工程咨询机构。

篇13

企业管理的自然属性,各种社会形态都存在,在社会主义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中是一致的,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即没有阶级性。企业管理的社会属性,在不同社会形态下存在着本质区别,即有阶级性。

正确完整地认识企业管理的两重性,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探索、鉴别和有选择地学习国外资本主义的管理经验有重大意义。我们既要重视管理对维护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作用,又要重视管理对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要求。我们的任务是在认真总结我们自己行之有效的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国外施工企业管理中全部科学的东西,努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施工企业管理学。

法国著名管理学家法约尔认为管理有五个要素,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在法约尔之后,出现了许多管理职能的不同学派, 这些学派对管理的职能划分不一,但没有实质的差别,下面逐一作一介绍。

一、计划

计划是施工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行动纲领。计划就是通过调查研究和预测、编制计划、进行综合平衡、评选最优方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重大问题作出正确决策,以期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组织

组织是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要素、各部门和各环节在空间和时间上有机地联系协调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组织职能包括:管理制度的确立、管理环节的规定、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人员的选配,以及各单位各岗位的职责、权利的划分;合理调整劳动组织、合理使用劳动力;提供和调配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协调企业内部纵向和横向各方面的关系,使其步调一致,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

三、指挥

指挥就是对企业各类人员命令,分派工作,提出要求的管理活动。指挥是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一种职能,只有在统一的指挥下,企业各类人员才能做到步调一致,生产经营活动才能协调进行。指挥职能包括:建立集中统一的指挥机构;建立指令的传递和反馈系统;及时掌握企业组织及生产经营的运转情况;正确下达指令行使指挥职权。

四、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