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幼儿急诊护理措施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幼儿急诊护理措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幼儿急诊护理措施

篇1

1 研究过程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我院儿科在2015年1月-11月间收治的9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婴幼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为43例,女性患儿为47例,年龄最小的8个月,最大的3岁,年龄均值为(1.5±0.7)岁。本次使用的器械为一次性BD密闭式留置针,使用的敷料为3M透明贴膜。

1.2 研究方法

1.2.1 穿刺过程

首先需要对患儿的静脉进行选择,一般要选择的静脉需要较为柔软且富有弹性,同时其走向要较为笔直,这样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另外在进行穿刺之前需要进行备皮处理,其范围要比使用的敷贴大,从而使留置针头的固定更加方便[3]。在穿刺成功之后,需要将留置针取出,然后对输液管进行空气排空,并将肝素帽中刺入头皮针并将两者固定,将留置针中的空气排空,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范围一般要在5cm×5cm之间。等到消毒液体干燥之后将穿刺部位固定好,并保证皮肤处于绷紧的状态,将留置针置于右手进行穿刺,针头以及皮肤之间要保证一定的角度,一般为15°-20°,观察是否有回血情况出现,如果有那么就要将其再进行推进,推进距离为0.1-0.2cm,且要沿着血管进行。最后在支撑点为针芯时送入外套管,送管不能在回血之后立刻进行。将针芯退出之后固定调节器。

1.2.2 固定过程

将穿刺位置作为中心使用透明敷料进行固定,在此过程中要保证固定的牢固以及平整程度,同时反折延长管,使其保持为U型并实施固定和包扎,防止有导管针出现移位的情况。

1.2.3 选择封管液以及封管

在进行封管时要选择合适的封管液,本次使用的为剂量3-5ml的生理盐水或者肝素钠稀释液,使用的封管方法为脉冲封管法,因为这样能够使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得到显著的下降[4]。通过脉冲封管法进行封管,能够使生理盐水漩涡产生于导管内,从而冲洗干净其中残留的药物,防止因局部血管受到药物刺激,而出现药物性静脉炎的情况,或者是使导管发生堵塞,使留置时间延长。如果有患者患有凝血机制障碍,那么在选择封管液时,应该使用生理盐水更具有优势。如果患者病情严重或者存在酸中毒现象,那么可能有区域性循环障碍存在于其体内,增加了血液的粘稠度,此时使用肝素稀释液更具有优势。

2 结果

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的90例患儿,其留置针的保留时间在24-48h左右,保留的平均时间为(32.6±2.7)h。其中一次穿针留置成功的人数为80例,经过两次穿刺留置成功的人数为6例,三次及以上穿刺留置成功的人数为4例。分析穿刺不成功的原因,发现包括患儿无法与医护人员配合、病情导致血管无法充盈,还有血管不显等,另外还有5例因家属疏忽导致其自行将留置针拔出,12例因为药物刺激或者脱水,导致局部渗出大量输液液体,4例活动度过大,引起渗血情况,还有3例出现针头堵塞,1例对透明贴膜过敏,剩下的65例患儿则顺利完成输液。

3 讨论

作为一种新型器械,静脉留置针解决了常规普通针头穿刺所具有的缺陷,极大地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在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但是因为婴幼儿患者年龄较小,极为容易出现留置针滑脱以及刺破血管等情况出现,因此对于儿科婴幼儿患者,在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且护理人员要注意几个方面:

3.1 无菌操作的遵守

在实施护理以及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对患儿皮肤进行彻底的消毒,且要及时对留置针进行更换,不能将一个留置针使用于多次穿刺中[5]。另外在进行消毒时,其面积要比贴膜面积大,并且穿刺要等到消毒液干燥之后进行,防止污染贴膜,或者使其出现松脱的情况。除此之外要使用碘伏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并定期对无菌贴膜进行更换,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无菌操作意识,可以定期组织会议或者是学习,使其无菌概念得到加强,减少人为造成的不良事件发生。

3.2 选择合适的血管

在对患者实施穿刺之前,血管的选择是极为重要的,穿刺选择血管必须要具有丰富的弹性以及血流量,保证既粗且直,同时要不存在静脉瓣,另外不能选择耳前静脉等不易固定的血管。另外由于,婴幼儿患者具有较短且口径细小的血管,所以在穿刺过程中极易出现液体外渗以及肿胀的现象,因此要选择科学的穿刺方法,并选择合适的静脉实施穿刺治疗。

3.3 选择合适的留置针

留置针的选择对于穿刺成功率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如果患儿疾病的穿刺不具有特殊要求[6],那么使用的留置针要尽量细且短,这是因为在机体血管中置入较为细小的留置针,能够使其在血管中进行漂浮,降低机械摩擦的发生率,并避免损伤其血管内壁,防止机械静脉炎等并发症。

3.4 合作程度的提高

婴幼儿不稳定的情绪以及乱动乱抓等情况都会降低穿刺成功率,或者是使留置针出现移动以及脱落的情况,甚至还有可能引发静脉炎。因此穿刺前,护理人员要嘱咐患儿家属穿刺成功的重要性,建立其信任感,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避免患儿乱抓等情况出现,如果患儿神志不清,那么则可以进行适当的约束以防止留置针松脱。

3.5 穿刺成功率的提高

如果护理人员没有掌握良好的穿刺技术,或者是在穿刺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会导致血管刺破等情况,或者降低留置成功率。其次,因为患儿家属给予护理人员的压力,也会使其因担忧而穿刺失败,所以医院可以对讲座以及培训进行定期举办,使其熟练掌握穿刺的技术以及方法,保证其自信心的增强,对患儿血管进行有效的保护。

3.6 药物以及留置针刺激

因为有的患儿需要输入高渗性刺激性药物,如果血管受到药物的刺激,那么就会损伤其血管内皮细胞,增加患儿血管的通透性以及渗出,使其出现水肿以及充血等情况,如果情况严重,那么还有可能出现组织坏死的现象[7]。其次,如果药物的PH值超出了内皮血管所能承受的范围,那么就会使其通透性受到影响,破坏患儿血管内皮结构的完整性。受到化学以及物理的双重刺激,患儿的血管容易出现严重的损伤,影响其疾病的治疗,所以对于婴幼儿静脉留置针患者,需要严密观察其情况,如果有不良反应要立即停止留置,如果病情较为严重需要输入的液体数量较大,那么可以对静脉通道的数量进行增加,通过交替输入来避免刺激血管的情况,降低液体渗出发生率。

相关研究显示,静脉留置时间一般在2-7d左右,留置时间与炎性反应的严重程度呈现正比的关系,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会有所增加,所以在留置期间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情况,及时进行巡视和观察,并遵照相关标准实施严格的处理。

【参考文献】

[1]李红梅,李敏,蔡大会等.儿科婴幼儿应用静脉留置针的影响因素和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6):158-159.

[2]盛敬伊,史刖В苏丹等.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2):197-198.

[3]彭亿平,李凤,刘芳等.儿科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4):176-177.

[4]付爱珍.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1):539-540.

篇2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我院门急诊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341例,诊断均符合我国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中制定的标准,其中男725例、女616例,年龄多为1~7岁婴幼儿,主要是5岁以下的儿童,最小的5个月,最大为7岁。其中轻症1338例,均有充血性皮疹伴低热,皮疹主要分布在手、足、臀等部位,1250例口腔有疱疹或溃疡,流涕、咳嗽、咳痰伴支气管肺炎150例;呕吐、腹泻消化道症状30例,重症出现高热嗜睡、肌体抖动神经系统症状3例。

2.治疗方法 给予抗炎、抗病毒和对症治疗,静脉滴注头孢噻肟钠、利巴韦林、炎琥宁等;口服板蓝根、维生素B2片,皮疹给予涂炉甘石洗剂,口腔溃疡给予西瓜霜或冰硼散涂搽口腔患处,同时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

门急诊管理

1.制订启动应急预案 我院制订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在出现手足口病疫情时,迅速启动手足口病应急预案,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医疗救治小组,由医院领导、各职能科长及防保科、药剂科主任、门急诊主任等组成,各成员职责明确,分别负责医师、护理人员的调配和物品、药品的供应及消毒隔离等方面的工作,保证高效有序地进行医疗救治和隔离。

2.实施门急诊预检分诊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我院门急诊设独立手足口病预检分诊室,对出现皮疹疑似手足口病患儿,直接引导到专门诊疗室,将手足口病患儿与其他患儿隔离,减少在候诊厅的停留时间,预防其他患儿交叉感染,并做好疾病的诊断、化验、报告及登记工作。对轻症患儿门诊抗病毒治疗或在家观察和隔离;对高危人群予抗病毒输液并留院观察治疗,做好床边、消化道、呼吸道隔离;对重症倾向患儿,开通“绿色通道”直接收入传染科进行隔离治疗。

3.做好医护人员手足口病知识的培训 组织门急诊医护人员学习《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请儿科、ICU主任、感控科主任讲课培训,在保证门急诊医护人员熟悉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的基础上,再次进行重症病例(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抢救的相关技术操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设备(呼吸机、心电监护仪)使用,特别注意患儿可能出现的病情突变及应对方法,掌握手足口病危重症的抢救护理程序及消毒隔离措施,科学规范地救治患儿。

4.严格消毒隔离及防止交叉感染 病区、患儿、医护人员的消毒隔离,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消毒隔离技术方案及本院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隔离诊室和手足口病输液室每日用空气消毒机定时消毒3次,地面、输液椅、床头柜用含氯消毒液(每升含有效氯500 mg)擦拭,每日2次;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因此,实施肠道隔离措施尤为重要[2],就诊或输液期间,督促家长管理好自己小孩,不要交换玩具、餐具、食品等,避免相互密切接触增加交叉感染机会。患儿的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等按感染性废物处理,用消毒剂(每升含有效氯1000 mg)浸泡消毒半小时后再排入下水道,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后,严格“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并用快速消毒液消毒双手,治疗护理患儿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物品用后采用1000 mg/L有效氯溶液擦拭消毒。

5.做好输液患儿的发热护理 开辟专门的手足口病患儿输液室,保持输液室清洁,室内空气流通。输液室内多备体温针,输液期间,随时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对低热、中等热患儿,指导家长减少衣被、多喂温开水;对既往有高热惊厥病史的患儿,给予优先输液并严密观察病情;体温超过38.5℃要及时给予退热处理, 如冰敷、温水擦浴(有皮疹者不宜用酒精擦浴)、小儿退热栓塞肛,冰敷时要注意观察局部皮肤颜色,避免冻伤。对持续高热患儿要特别重视,遵医嘱给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等应用,并配合物理降温,争取在短时间内把体温降至正常,退热后1小时要复查体温。

6.做好手足口病患儿的皮肤护理 指导家长尽量保持有皮疹患儿皮肤清洁干燥,臀部有皮疹要及时清理其大小便,患儿被褥、衣物宜宽大柔软,剪短指甲,尽量不要抓破疱疹,避免皮疹感染。手足部皮疹初期涂炉甘石洗剂,疱疹有破溃时涂0.5%碘伏,炉甘石与牛奶相似,要注意分开保管,避免患儿误服。加强口腔护理, 已有溃疡患儿, 给予西瓜霜或冰硼散涂搽口腔患处,以消炎止痛和促进溃疡面愈合。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医护人员在诊疗、输液过程中,严密监测患儿病情变化,密切观察体温、心率、呼吸及神志,注意观察患儿有无精神差、嗜睡、呼吸急促、呕吐、抽搐等,若出现与体温增高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或昏睡、呕吐等脑膜刺激征,警惕有可能出现病毒性心肌炎和脑炎,应及时报告医生, 做好抢救准备[3]。

8.加强愈后宣教,防止重复发病 对家长进行手足口病的知识宣教,由于手足口病为传染性疾病,嘱家长在患儿出院后2周内不要送幼儿园或到公共场所,并注意做好环境和个人卫生,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勤清洗衣被,并予曝晒。指导患儿改掉吸吮手指习惯,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餐具使用前后要清洗消毒,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保持营养均衡。每年3~6月份家长要注意检查患儿手足口腔有无皮疹或疱疹,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结 果

1341例手足口病患儿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其中359例收入传染科治疗,12例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外,其余970例病情痊愈或好转出院。门急诊输液疗程一般为5~7天,最长10天。

体 会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易引起爆发或流行,在应对轻症手足口病门急诊的管理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加强传染病知识的学习,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做好预检分诊,隔离输液,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宣教等措施,使手足口病患儿能够及时、有序救治,降低了手足口病患儿的死亡率和院内感染率,确保医院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S].2008:123.

篇3

1.2方法

对参考组患者护理隐患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观察其护理风险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并建立完善全面的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比较观察组与参考组患者急诊手术中输血、用药错误、延误诊治、手术部位感染、输液等发生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为6.3%,参考组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为30%,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一:

篇4

一 急诊分诊护理风险

1.分诊失误

1.1 主诉失误---无法获得患者正确的主诉,导致无法正确判断病种和病情,多见于老年人、幼儿、意识障碍、精神障碍或语言不通而家属、监护人对疾病情况也不了解的患者。

2 .隐瞒病史---某些患者不希望太多人知道自己的事情,认为那是自己的隐私,往往使护士在分诊时出现判断失误。

3 .既往病史的误导---有些患者曾因出现同一症状数次就诊,诊为同一种疾病,再就诊时这类患者常常认为自己了解病情,直接向分诊护士要求看某科,分诊护士由于工作繁忙或患者催促而认同患者要求,从而出现误诊。

4 .分诊护士专业知识欠缺---急诊病种多样,病情变化快,如果护士医学专业知识欠缺,无法快速全面的分析疾病,容易导致判断错误。

5 .分诊经验不足---很多疾病需要一定的分诊经验和应急能力,缺乏经验的分诊护士,遇到疑难病例或急重症病例时,经常会表现得不知所措;遇到急诊患者较多时,会表现得手忙脚乱,导致错误分诊或分诊的准确率低。

2.护患沟通障碍

2. 1 患者因素:因为突然发病,很多患者容易焦躁、恐惧、紧张,到急诊就诊时,都觉得自己病情最重,要求优先就诊,如果达不到要求,就会引起不满。

2 护士因素:护士有时只会机械地完成工作,而忽视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语言表达能力与技巧欠佳,关键性的内容表述不清;相关知识欠缺,沟通时护士情绪语气欠佳,均会导致患者误解与不满。

3 第三方因素:这里所谓的第三方包括患者家属、同事、朋友等,由于第三方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及对患者的极度关心,其焦虑程度有时比患者更强烈。

3.风险事件来自于职业伤害

3. 1 暴力及语言攻击:急诊患者病情急重且多为突发,患者及家属情绪不稳定,若遇到醉酒后的患者及家属则更容易冲动,甚至会污言秽语辱骂或动手殴打护士,导致护士身心均受到伤害。

2 感染传染病:急诊分诊台会经常接触一些未明原因的急性传染病,护士或其他患者在无意识不知情的情况下,来不及做好防护或缺少防护措施时就有可能被疾病感染。

4.风险事件来自于支持系统的缺失

4. 1 分诊制度和分诊标准:分诊制度未落实,缺乏标准的预检分诊系统,护士分诊无据可循,发生纠纷和事故时对护患均不能保护。

2 分诊流程:分诊流程不清晰,程序复杂,给护士分诊带来一定的困扰,延长分诊时间,耽误患者病情从而引发纠纷。

4.3 人员安排:急诊分诊是一个高难度、高风险的岗位,且随机性大,对急诊分诊护士有较高的要求,分诊护士资质过低,能力不足,会导致错误分诊;遇群体发病,成批伤病员时,没有调配或没有可以调配的人手到分诊处协同分流患者,极有可能造成患者在分诊台滞留,延误救治时机。

二 护理风险的防范

1.提高风险意识、实行风险管理:作为急诊工作的第一关,急诊分诊的优劣关系到整个急诊工作的医疗护理质量。正视每个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纠正不足,防患于未然。

2.建立急诊患者筛选制度:非急诊患者急诊就诊,对真正的急诊患者救治时机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建立合理的患者分流制度和分诊标准,在分诊标准指引下,分诊护士依照分诊程序,根据疾病轻重缓急进行评估、分类、排列就诊顺序,必要时实施紧急的救治,从而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及时、有效的得到诊治。

3.提高分诊准确率,缩短就诊时间:重视分诊质量,提高分诊准确率,避免随意性和经验型分诊,严格执行先预检,后挂号的程序,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注重潜在问题的评估与处理,以免发生严重后果及医疗纠纷。

4.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扩展服务:医院急诊大厅设置清晰醒目的急诊就诊指引牌,分诊护士主动接待进入急诊的患者,指导及协助患者和家属挂号、就诊、检查、交费、取药,协助转送患者到相应的科室。

5.强化服务理念,提高专业素质

5.1加强分诊护士“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进行“换位”思考,加强与患者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减轻患者的焦虑心情,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5.2因急诊患者“突发性强、随机性大、涉及面广”,所以,分诊护士必须工作三年以上,具备多专科、多学科知识,应急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较强。

5.3尊重患者隐私,有些患者不想某些涉及疾病的事情公之于众,此时,分诊护士要懂得察言观色,把患者带到相对隐蔽的地方问诊,为患者做体查时要保护好患者的隐私。

三 总结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最重要而又最复杂的中心环节,处于医院医疗第一线,承担24h不间断的各类伤病员的急诊和紧急救治.分诊是急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根据患者主诉及主要症状,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隶属科室,进行初步诊断,安排救治程序及分配专科就诊的技术[2]。通过对急诊分诊存在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高急诊分诊的水平,为急危重症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篇5

Emergency management path in emergency surgical care and experience

HU Qun—hua

Shuangliu County,Sichuan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of Sichuan Shuangliu 61021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pathways in emergency surgical care.Methods 280 cases of emergency surgery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in recent years were randomly equally divided into the usual care group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groups,two groups of patients to take care measures.Results The quality of care of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usual care group,both groups the indicator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Key words】 Path of Emergency Management;Emergency surgery;Care

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抢救和治疗的重要场所,其环境与工作的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使其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及高风险性[1]。安全、有序、迅速、有效的应急管理路径,对于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共收治了280名急诊手术患者,在急诊手术护理中应用应急管理途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急诊手术患者280例,其中男164例,女116例。年龄15—82岁,平均年龄54.2±2.8岁。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常规护理组和应急管理组,每组140例。两组患者病情、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 治疗方法 调查分析急诊手术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所得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管理措施和科学的风险处理策略。根据卫生部医院质量管理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评估常规护理组与应急管理组两组的护理质量。

1.3 护理方法

1.3.1 常规护理方法 遵医嘱执行护理任务,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做好基础护理与日常生活护理,准确及时地填写相关护理记录。

1.3.2 应急管理措施

1.3.2.1 评估高危因素及制定应对措施 ①手术前:急诊手术的危险度高于择期手术,准确识别急诊手术患者非常重要,尤其是昏迷、危重、无名氏、婴幼儿、语言不通、的患者,应仔细核对其“腕带”,明确患者就诊时间及ID编号。务必确保手术部位正确,手术前医生应该在手术部位做上标记,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外科医生等共同核对是否正确。②手术中:在手术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尤其重要,有效的沟通是指及时、完整、准确、用易被患者理解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手术药品要准确标志其名称和浓度,所有药品要留标本,方便术后核查。保证手术物品齐全,功能性良好。术后准确清点物品的数目,防止物品遗落在患者体内。③手术后:急诊手术由于需要及时抢救,未能对医务人员的手及患者的手术部位的皮肤进行有效的消毒;未能进行及时而充分的肠道灌洗准备;术中没有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或者手术器械消毒灭菌未达标;均可引起急诊手术患者术后并发医院感染。医护人员应该加强重视,采用应急管理措施,快速而有效地进行消毒,规范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严密监测消毒灭菌的效果,使患者远离医院感染。

1.3.2.2 制定应急管理路径 制定一套完善的、高效率的应急管理预案,其中包括停气、停水、停电、火警、抢救应急预案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控制医院感染等一系列的应急管理预案。

1.3.2.3 应急管理培训 加强医护人员的日常培训。每月组织急救技能培训和演练,规范医护人员的护理行为,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增强医护人员面对急症时的应变能力,要做到镇静,忙而不乱,正确地应对和处理急诊、危重、各类突发状况。拓展和提高护理队伍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能力[2]。一旦出现急救事件,立刻报告相关领导,统一指挥,组织相关科室人员配合手术,进行抢救。加强行为督导、人员调配、心理支持等职能作用,提高护理质量和医疗水平。

1.3.2.4 人力资源配置 明确工作的内容与分工,合理的定数与定位。按年龄资历和工作能力优化人力资源,充分开发个人的潜能,提高每个人的应对能力,加强培训护理人员的的急救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3],保证适当合理的人员分配。设立应急小组,成员应包括:护士长,当班急诊护士,急诊PRN护士,充分调动人力资源对急诊进行援救。

1.3.3 疗效评价标准 手术的安全性可根据其风险指数来判断,风险指数=概率×严重程度[4],详细结果,见表1。

1.3.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软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当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风险指数比较 详细结果,见表2。

2.2 加强应急管理前后护理工作目标的完成程度 详细结果,见表3。

3 讨 论

急诊手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难以预测和估测,这使得急诊手术的风险指数大大提高。增强手术室护士的责任感,提高护理质量,培养其灵活的应变能力,定期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使手术室护士的急救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在保障患者的安全方面有着积极而重大的意义。

应用应急管理路径后,急诊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通过改进和完善工作制度及急救流程,评估急诊手术中的高危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全面、科学的应急管理预案。同时,加强对手术室医务人员的应急培训,规范工作流程,定期进行预案的演练,使手术室护理更加的安全、有效、有序,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患者的安全。

综上所述,应急管理路径在急诊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非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缪春乐.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1C):264—265.

篇6

护理质量管理倡导“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和“零缺陷”理念,但因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重、心理着急等特点,急诊科护理人员很难达到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目标。通过及时、主动的服务补救能将服务失误给医院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有利于提升患者所感知的服务质量并重新获得患者的满意和忠诚[1—2]。本科根据急诊服务失误的类别、患者家属的反应、补救的效果等实施相应的补救方案[3],有效防范和处理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2年6月本科共有护士30名(含规范化护士6名)。年龄22~48岁,30岁以下23名,40岁以上7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5名,护士17名;护龄:< 3年17名,3~10年5名,> 10年8名;学历:硕士1名,本科9名,专科18名,中专2名。2011年3~10月,本科急诊患者3.230 2万人次,抢救689人次,留观1 798人次,仅采用传统护理管理;2011年11月~2012年6月,本科急诊患者3.120 5万人次,抢救706人次,留观1 865人次,在传统管理基础上应用护理服务补救理论指导护理质量管理。将2个时期内急诊患者数量、抢救人次、留观人次、护士数量及结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服务补救的方法

1.2.1 预防补救 (1)建设急诊护理安全文化。护士长利用晨会、业务学习、护士会等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法》,分析急诊医疗纠纷案例,交流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加强护士的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与风险意识,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4]。(2)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加强急救仪器设备、药品的管理。在医院三级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科室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科学分工、团结协作,针对每月存在的安全隐患认真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重点完善急诊护理管理制度,设置专人负责急救药品、器材的维护、保养与管理,确保各类急救药品、器材数量充足、性能完好。采用APN排班,高职称、高年资负责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检查每班次护理质量。(3)找出影响护理安全、引发护理纠纷的薄弱环节,鼓励护士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分析急诊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隐患,完善多途径、多渠道的信息反馈途径,如:通过调查患者、医生、驾驶员、其他部门人员、“120”指挥中心的意见和建议,加强缺陷控制,加强重点环节(患者的交接、患者检查、途中转运、医嘱查对、交接班)、重点人员(新护士、进修护士、实习生、轮转护士)、重点时段(夜班、交接班、节假日)、重点患者(急危、婴幼儿、三无人员)的管理。

1.2.2 即时补救 护理服务补救效果的好坏与补救者的补救能力、采取的补救措施以及补救是否主动、及时相关。实施即时补救时,护理人员首先应敏锐地感知是否发生了服务失误(最好在患者及家属感知服务失误之前),分析服务失误的类型与程度;其次,需评估患者及家属对服务失误的感知程度以及对服务补救的期望水平;第三,护理人员应主动、及时实施补救措施(最好不让患者及家属感知到护士在实施服务补救)。在实施补救服务时,护士长根据护理人员的性格特征、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对不同服务失误类型、程度实施服务补救。一般要求补救能力较强的护士及值班医师甚至护士长、科主任协助完成难度较大的服务补救。护理人员在补救服务过程中,需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给予患者及家属充分的理解、尊重,让其体会到医务人员在实施急诊服务过程中已经尽了最大努力。

1.2.3 事后补救 当护理服务失误发生后,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服务失误的严重程度向患者或家属提供事后性补救措施。首先是当事人及补救人员应认同患者的感觉,表现出能从患者的角度看待问题,采取积极沟通而不要过多地同患者、家属争论,真诚向患者及家属道歉,善待患者及家属;其次,阐明服务失误后解决问题需要的步骤,医患双方随时保持有效沟通,让患者及家属感知服务补救进展等;第三,护士长、科主任或医院领导根据服务失误给患者造成的损害给予一定的赔偿甚至超值补偿;第四,全科护理人员认真总结经验与教训,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1.3 评价方法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数量、患者投诉次数、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及同事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篇7

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纪检办公室、护理部接到门急诊输液室输液的患儿家属的各种护理投诉12例,主要投诉方式为口头和电话投诉。我们根据各部门对每起投诉的详细记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投诉患者年龄0~14岁,其中婴幼儿8例占投诉量的66.66%,4-7岁儿童2例占投诉量的16.66%,7-14岁儿童1例占投诉量的8.33%。投诉人群中,患儿年龄在三岁以下的婴幼儿比例最高,占到了总投诉数量的一半以上。这说明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加,投诉的数量呈下降趋势。投诉高年资护士2起,低年资护士6起。不同职称护理人员被投诉率比较,护士及实习护士的被投诉率明显高于护师、主管护师职称者。

2.2 投诉原因

静脉穿刺未一针见血4例占36.36%,排队等候时间过长、输液室环境差3例占27.27%,,护士服务态度差、解释欠详尽沟通不足3例占27.27%,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致配错药、换错静滴药、误拔针1例占9.09%,。

3 讨论

3.1 护理技术需进一步提高

从资料分析结果上看,穿刺注射未能一次成功所引发的投诉占到第一位。尤其是低年资护士和实习护士,护理操作技能熟练度低,静脉穿刺技术不过硬,心理素质差,遇事容易慌乱,使患儿家属产生不信任感。儿科输液,家属要求高,部分家长在配合静脉穿刺时不能按照要求固定患儿头部或肢体,导致小儿静脉穿刺困难,甚至多次穿刺失败,从而引发投诉。

3.2优化就诊流程 改善就医环境

门急诊儿科诊室、门急诊药房、门急诊交费处的标识不够清晰、明显,家属心情焦急的情况下,没有仔细看标识,没能在第一时间找到窗口;等候输液病孩多,排队等候时间长;输液室内人员密集,环境保洁不及时,导致家长心情烦躁。

3.3医疗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病人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医务人员的服务要求日益提高,而医务人员的服务观念、服务行为没有因为当前社会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期望的提升而改变。一方面,在工作繁忙时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回答不够耐心,解释不够仔细,有的甚至推诿患者。第二方面,门急诊输液室任务较繁重而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无充足时间与患者解释、沟通,导致患者不满而被投诉。第三方面,年轻护士业务知识欠缺,社会经验不足,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对患者家属提出的问题,回答简单,态度生硬,不能有效化解矛盾,也会引发投诉。

3.4护士素质有待提高

不按操作规程要求工作,如三查七对不严格,部分护士为贪图工作方便,简化操作程序,使查对流于形式。配错药、换错瓶,检查巡视不到位,未及时发现意外情况,当出现输液速度过快、过慢、液体外渗,液路不畅、药物过敏等情况时,往往是先由家属发现再提醒护士,这样容易引起患儿家属的不满。另外,实习护士在临床后期,带教老师认为学生的基本技能已经掌握,把学生当成减轻工作的帮手,放松了对学生的安全护理意识的管理,带教不严,放手放眼,而其因缺乏经验,在单独操作时出现护理差错,导致患儿家长投诉。

4 对策

4.1 完善规章制度,优化输液护理流程

对原有的工作流程实施重建,对原有工作环节进行整合、重组、删减等,形成以提高整体护理效应、减少意外为核心的护理流程。针对儿科输液区的特点,将儿科门急诊划分为以下区域:二岁以下患儿输液室、二岁以上患儿输液室、注射室、雾化治疗室、抢救室,各区域指定一名高年资护士负责,主要负责督促、检查、沟通、协调、指导护士。

4.2加强基本技能培训,提高护士穿刺技术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也是给予病人有效治疗的一条重要途径。小儿静脉穿刺技术是儿科急诊护士的一门很重要的基本功。护士长合理排班,新老搭配。注射班的护士安排2~3名,以一名穿刺技术好、心理素质好的护士为主,另安排1~2名导注护士固定患儿肢体,护送患儿到床旁。科内成立了“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对穿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和好的建议进行分析总结,以不断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4.3加强护士自身素质训练,提高服务质量

护士作为操作过程的行为主体,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慎独精神、良好的语言修养等高层次的素质。护士的每项操作都关系到患儿的安全,加强护理人员的常见疾病的基础护理操作的培训,根据毕业年限的不同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的护理培训模式。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鼓励护士参加院外的各项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篇8

[Key words] Quality nursing;Debridement and suturing;Preschool children

清创缝合患者多为急诊患者[1],其创伤性质为急性,患者往往会因为毫无心理准备而产生一些不良情绪,治疗依从性差,不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发挥。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生理年龄小,心理调节能力差,生理功能发育不完全,对创伤的承受能力较弱[2],在进行清创缝合的过程中往往配合度很低,对伤口的愈合十分不利。近年来,优质护理被逐渐应用于病房的护理中[3],而急诊作为医院面向患者最直接的窗口,也应对优质护理予以应用。本研究探讨优质护理在儿童急诊清创缝合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我院进行急诊清创缝合的100例学龄前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男性7例,女性23例;年龄3~6岁,平均(4.5±1.3)岁;手外伤18例,头皮裂伤16例,四肢伤16例;伤口长度1~4 cm,平均(2.5±1.3) cm。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6岁,平均(4.3±1.2)岁;手外伤19例,头皮裂伤17例,四肢伤14例;伤口长度1~4 cm,平均(2.3±1.2) cm。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情、伤口长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即对患儿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为患者行止血治疗。

观察组患儿采取优质护理措施进行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如下。①在清创缝合手术前,为患儿营造安静和谐的手术环境,加强对清创手术室的管理,使手术室保持整洁、干净,定期进行通风,保持无异味,室内温湿度适宜。②由于父母对孩子的关心过重,加上平时未采取应急措施,孩子一旦发生意外,其父母就表现出极度恐慌的状态,父母的不良情绪很容易影响患儿,使原本就处于疼痛中的患儿更急紧张,因此,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安抚是十分重要的;在接待患儿时,手术室医护人员应以热情、主动的态度对患儿及其家属,详细询问患儿的具体受伤过程,对患儿家属表示理解,并告知患儿家属尽量不显露消极情绪,避免对患儿造成影响;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和患儿进行沟通,神态需温和、亲切,切忌态度生硬,可适当的抚摸患儿以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并尽快为患儿安排伤口处理,此时家属应陪同患儿,避免患儿出现恐慌情绪。③在患儿进行清创缝合前,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学龄前患儿虽然年纪小,但由于在幼儿园接受了一定的教育,具备一定的认知,往往喜欢听一些夸奖[4-5],因此,与患儿进行沟通时要夸奖患儿,夸赞患儿勇敢,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告知患儿清创缝合的必要性,如不进行清创缝合会引发感染,出现剧烈的疼痛,还可能影响患儿的正常活动,使患儿自觉配合。护理人员为患儿注射麻醉药后,可对患儿进行注意力转移,使患儿在麻醉无痛且无恐惧的状态下,顺利完成手术。

1.3 疗效判定

配合情况主要分为主动配合、被动配合、哭闹抗拒,配合率(%)=主动配合例数/总例数×100%。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配合度的比较

对照组5例患儿主动配合医生治疗,22例患儿被动配合治疗,23例患儿哭闹抗拒治疗,患儿的配合率为10%;观察组17例患儿主动配合医生治疗,23例患儿被动配合治疗,10例患儿哭闹抗拒治疗,患儿的配合率为34%。观察组的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58%,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6%(P

2.3 两组患儿心率、呼吸频率的比较

手术后,观察组患儿的心率和呼吸频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篇9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自年2010年7月至2013年5月妇产科收治的20例产妇,年龄为23~37岁,平均年龄为25.6±2.8岁;孕妇怀孕的时间为35~46周,平均孕周为38.4±1.5周;经产妇有9例,初产妇有11例;所有的产妇身体健康,对产妇进行硬膜外麻醉,产妇在产后没有母乳喂养禁忌症;新生儿的体重在2435~4237g之间,平均为(3427.5±245.2)g;其在出生时的Apgar评分在9~10分。随机将这些产妇进行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10例;试验组与对照组产妇的年龄、怀孕时间等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产妇进行常规的伤口抗感染、饮食等基础护理,对出现的症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试验组:除基础护理和症状的针对性处理外,还对产妇实行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具体如下:

术前宣教: 在产妇住院进行手术之前,给产妇讲解相关的母乳喂养知识,同时及时地回答产妇的各种疑问,消除产妇心中的疑虑和紧张情绪 [1]。

术中接触: 在进行剖宫产手术时,当脐带剪断之后,产妇还处于神志清醒的情况下,让产妇对新生儿进行皮肤性的亲吻,能够有效地促进产妇的腺垂体释放相关的催乳素和催产素,进而使得乳汁能够及早地分泌,同时也增强了母子之间的感情,让产妇感受到做母亲的喜悦性,进而有母乳喂养的欲望。

术后早吸吮、勤吸吮: 在产妇进行完剖宫产手术之后,将枕头拿掉,让产妇处于平卧的位置[2]。由于产妇的身体非常虚弱,同时受到和其他一些导管等影响,护理人员要对产妇进行必要的母乳喂养指导,让产妇顺利地完成第一次母乳喂养,同时护理人员要耐心地给产妇进行解释和讲解,告诉产妇不会因为手术而使得泌乳减少。

采取穴位按摩,促进泌乳: 让产妇处于平卧位置,让产妇全身放松,对产妇的进行热敷,时间为5 min。护理人员在洗手之后,对产妇的进行轻柔5min,再对产妇的膻中和屋翳以及云门等穴位进行轻柔,同时对产妇的周围穴位进行轻柔,能够有效地促进产妇的血液循环。

1.3判定标准

泌乳始动时间: 主要是指胎儿胎盘娩出到乳汁首次自溢出的时间[3]。

泌乳量: 缺乳为手法挤奶,能够看见少量的黄色乳汁溢出,在进行哺乳之后,新生儿不满足;乳量一般,手法挤奶,有乳汁溢出,能够满足新生儿,产妇没有产生乳胀情况;乳量充足:手法挤奶,产妇的乳汁呈现喷射状,在对新生儿喂养之后,其处于满足状态,产妇没有出现乳胀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的比较

试验组:泌乳的始动时间为(22.5±3.2)h;对照组:(45.5±5.4)h;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产妇术后6 d的泌乳量比较

3讨论

母乳对婴幼儿来说是一种天然的、理想的食品,它有以下优点:营养均衡;清洁卫生;安全方便等。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与母乳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母乳中的免疫物质可以增强婴幼儿的抵抗力。母乳是母亲与婴儿之间培养良好敢情的桥梁,使母婴感情非常深厚。

在对剖宫产手术产妇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之后,通过进行产妇进行宣传和教育,消除产妇心理的各种疑虑和焦虑等情绪,不仅能够满足新生儿的需求,而且还能够加速产妇的康复。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1 临床资料

1.1 本院2004年6月至2012年7月共收治复方苯乙哌啶小儿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其中小于1岁1例,1~3岁24例, 4岁1例。

2 中毒的急诊处理

2.1 急诊入院的患儿,护理人员需迅速了解患儿病史,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迅速作出病情判断,协助医生尽快做出诊断,以利抢救。

2.2 清除毒物:给予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

2.3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大量补液,以保证抢救用药迅速准确及时输入。

3 护理

3.1 急救的护理

3.1.1 开放气道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有呼吸衰竭的昏迷患儿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误吸。同时准备吸痰装置。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呼吸运动不协调,昏迷等情况立即予以气管插管。如痰多、气管导管不畅或插管后无有效的自主呼吸,立即行气管切开,备好呼吸机。呼吸困难,给予氧气吸入,小婴儿可用头罩吸氧3-5L/min。昏迷不醒,静推纳洛酮0.1mg/kg,间隔30min再推注1次。

3.1. 2 严密观察病情:在护理工作中,应密切观察患儿意识、体温、脉搏、心率、呼吸、瞳孔、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的变化,并记录。发现病情变化,立即通知医师,及时处理,并做好各种抢救工作。

3.2 洗胃护理:

3.2.1 洗胃胃管宜选粗大,以防食物残渣堵管,每次冲洗入量不超过胃容量1/2,洗胃量500~1000ml[2]。毒性大,服量多者,洗胃量至少大于1000~5000ml,直至洗出液变清为止。

3.2.2 洗胃同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应用解毒剂,避免药液被胃酸分解后又被吸收,促进毒物排泄。大量输液,给予利尿剂,观察尿量、比重,及时记录,以便及时调整输液量和速度。保护肝功能,注意保持电解质平衡。

3.2.3 洗胃后,给患者更换衣服、被褥,保暖。观察洗胃后反应和效果,注意有无合并症,做好口腔护理,昏迷、休克患儿注意角膜护理。

3.3 饮食护理:调理饮食、给营养丰富、多维生素、半流质饮食,减少对胃黏膜刺激。

3.4 做好家长的心理疏导:患儿发病突然、病情急重,家长缺乏适当知识,担心小孩病情。服药中毒者家长对未照顾好小孩感到自责,应开导家长关心爱护患儿,向家长耐心解释疾病,治疗及预后,以取得家长信任及配合。

3.5 出院指导:嘱家长应管理好家中备有药品,要加强对儿童的保护,慎重收藏药品,药品应放在小孩不易取到的地方,最好用带锁的柜子,特别是复方苯乙哌啶毒性较大,家长一次量不要买的太多,以防患儿中毒,避免给儿童带来不必要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现在特别是商业性药房多,复方苯乙哌啶一次售一瓶(100片)。基层社区医生一次只给1-2片就行,不要给5片以上。同时告知家长:如果药物有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马上就诊尽早处理,服药时间超过6小时也要洗胃。

4 结果:26中毒患儿治愈26例,无一例有并发症。

5 讨论

5.1 急性中毒是儿科急诊常见的危重急诊,留守儿童多是由爷爷、奶奶带着,监护不力。

5.2 幼儿是小儿中毒的高发年龄段,夏季暑期中毒小儿多见,防止小儿急性中毒,必须加强防范预防教育,加强小儿暑期管理带教,加强小儿监护,防范于未然。保管好药品,应把药品放置在小儿不能触及的位置。

5.3 大力宣传卫生知识,管理好孩子。家长买来的整瓶药丸放在家中,如复方苯乙哌啶因为药品口味甜,和小儿吃的糖丸相似,小儿分辨力差易误服。家长不能随便给小儿服用剂量、用法不详的药物,不盲目服用药物。

5.4 告诫家长:一旦发现小儿有不明原因的困倦,不明原因的瞳孔变化,意识障碍,无发热抽搐危及生命,均应考虑中毒的可能,应立即到医院救治。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在本院急诊救治的中毒患儿36例,共行HP 98例次治疗,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最大3岁,最小1.2岁,体重11.5~15.6 kg。其中,29例毒鼠强中毒,5例鱼胆中毒,2例安定中毒。

1.2 方法

入院后立即给予洗胃、导泻、输液、利尿等综合治疗。血管通路采用益心达公司5F双腔导管行股静脉置管。HP设备:BaxterBM-25血滤机及专用血路管,淄博康贝公司的一次性血液灌流器(YTS-60)。采用肝素抗凝,肝素量首次为125 u/kg体重,随后以500 u/h的速度持续注入至治疗结束前30 min停止。血流量为30~110 ml/min。单次HP治疗时间为120 min,治疗间隔时间为24 h,患儿治疗次数为1~3次。

2 结果

36例患儿共行HP治疗98次。本组患儿平均住院日为13 d。治愈29例,好转7例。急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灌流器凝血2次,血流量不足3次,未发生低血压、低体温现象。

3 HP操作和护理

3.1 治疗前准备

3.1.1 确诊后立即与患儿监护人(父母)谈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应在单间内进行,调节室温23℃~28℃;备好各项设备、急救药品、5%人血白蛋白5 g及其他用物。配制肝素生理盐水(2500 u/500 ml)6瓶。

3.1.2 测试凝血时间 HP前及过程中动态监测活化凝血时间(ACT),根据结果随时调整肝素用量。

3.1.3 血液灌流器准备 开机自检,安装管路和血液灌流器。预冲先5%葡萄糖500 ml,再肝素盐水(2500 u/500 ml)3000 ml以100~200 ml/min预冲管路和灌流器,冲洗时需用手轻拍及转动灌流器,清除脱落的微粒,排除气泡,同时观察有无碳粒随液体流出(如有,禁止使用),再用肝素盐水(12500 u/500 ml)将动静脉管路连接闭路循环20 min,最后生理盐水500 ml冲洗管路和灌流器后将20%人血白蛋白5 g泵入灌流器备用。

3.2 建立血液循环 本组患儿血管通路均采用益心达公司5F双腔导管行右颈内静脉置管。注射首剂肝素。将动静脉端血路管同时连接双腔导管的动静脉端,开血泵建立血液循环通路;血流速设置:开始以3~5 ml/(kg•min),持续30 min无低血压等并发症,调整流速为5~7 ml/(kg•min),本组血流量在30~110 ml/min。采用空气回血法。如有出血倾向,鱼精蛋白1∶1中和肝素。

3.3 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血压、心率及呼吸的变化,观察血液灌流器的凝血情况,检测静脉压的变化。 本组病例未发生低血压、低体温的现象。发生血液灌流器凝血2例,均在治疗进行50~60 min时发生,给予立即更换血液灌流器。

3.4 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及时应用解毒剂,加强各项基础护理。

4 讨论

4.1 急性并发症的预防 HP是急性中毒首选的血液净化方法,婴幼儿由于其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HP治疗前30 min是临床各种急性并发症的高发时段,易发生血流量不足,低体温、低血压等并发症,需加强观察,早期预防与处理[2]。本组病例为了保证有良好的血流量采用了右颈内静脉置管,发生血流量不足3次,调整导管位置后均获得较好的血流量,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在98次HP治疗过程中,采用20%人血白蛋白5 g预冲血路,动静脉端同时连接,引血时,血流量从30 ml/min开始,逐渐增加至110 ml/min,有效的预防低血压的发生。由于本组病例采用BaxterBM-25血滤机,该机器有加热功能,预冲时开始,整个治疗过程中将温度设置为37.5℃,调节室温23℃~28℃[3],可有效的预防低体温的发生。在治疗过程中,每15~30 min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置管部位及循环血路的连接处有无出血、漏血、凝血,本组病例发生2次血液灌流器凝血,经及时更换灌流器及加大肝素用量后继续治疗。

4.2 加强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患儿HP结束后立即用生理盐水10 ml冲洗动静脉端导管,采用含2500 u肝素盐水3 ml正压封管。妥善包扎固定导管,防止导管脱落。本组病例有3例次在第二次治疗时发生流量不足,给予调整导管位置后,流量改善。

4.3 对护士的要求 护士操作技术要娴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敏捷的反应力、准确的操作方法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向患儿的家属介绍治疗的目的、重要性及风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准确及时的执行医嘱。根据病情做好饮食指导及相关的健康教育,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5 结论

根据婴幼儿的特点改进血液灌流操作技术,保护好血管通路,采用正确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血液灌流技术在婴幼儿急性中毒广泛应用。

参 考 文 献

篇12

3护理操作的特殊性儿科患儿用药剂量小,输液分步多,加药频繁。

4静脉穿刺的特殊性对儿科护士要求有过硬的静脉穿刺技术,特别是头皮静脉穿刺有特殊性。

5健康教育的特殊性由于患儿年龄小,所以对儿科病人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更多的是对家长的指导

儿科护理与其他科有许多不同之处,所以对护士素质的要求也有其特殊性。

1 健康的身心条件

1.1 身体素质 护理工作是个特殊的职业,是脑力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故首先要保持身体的健康,精力充沛才能保证顺利完成护理工作。身体健康,必然心情愉快、舒畅,感到生活美好,有兴趣,对工作有信心,而且精力充沛,动作敏捷,给人以美感。

1.2 心理素质 健康心理,是健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乐意与人交往,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乐于工作,而能将其智慧和能力在工作中发挥出来,以获取成就。

2 有效的沟通能力

2.1 现代的儿科护理,不仅要挽救患儿的生命,同时还必须考虑到疾病的过程对儿童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发展的影响。良好的交际能力,健全的社会适应性,护士角色的多样性,要求儿科护士必须掌握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相互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取得患儿及家庭成员的信任,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帮助患儿及家属采取具体措施,达到健康和维护健康的目的,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

2.2 儿科护士职业本身具有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特性,要求适应不同的人物环境,护士与患者的交往应有目的性的交往。护士在与患者的交往中,要针对患者扮演的角色,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做相应的转换才能满足患儿的真实心理需要。

2.3 护患沟通应贯穿于日常的护理工作及健康教育。沟通的语言应精练、准确、清晰、通俗易懂且有逻辑性。

2.4 在语言交流中应恰当的应用非语言行为:如倾听、面部表情、抚摸、拥抱等。对幼儿来说,通过抚摸、拥抱可使其安静下来,消除其紧张情绪,使他们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同时,家长也感到亲切,体现护士的情感和关爱。

3 健康教育的能力

21世纪的护理工作,旨在向个人、家庭、人群和社区提供卫生支持,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和提高生命质量。护士应充分利用现代护理活动中角色多元化这一有利条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卫生知识的宣教,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他们自身对健康有责任,增进他们的健康知识,改变他们的不良行为。同时,还可以帮助家属制订出维护患儿生长发育的照顾计划及指导家属有关养育子女的方法,以预防可能遇到或潜在的问题。

4 丰富的专业知识

4.1 儿科护理工作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护理过程,这就要求护士不仅应具备丰富的医疗、护理、营养、预防、保健知识,还要有娴熟的操作技术,特殊的护理技巧。同时,能熟练掌握儿科日常用药的剂量、作用及用法。

4.2 丰富的科学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巧能根据儿童生长发育过程的变化及生理、心理需要给予全面的护理。

4.3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儿科护理技术已发展到具有比较复杂的临床护理技术,抢救技术及先进的检查技术。儿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这些相关的技术,才能减轻患儿的痛苦,从而取得最佳的护理技术。

5 抢救应急反应能力

篇13

小儿高热惊厥多见于婴幼儿,大多数发生在急骤高热(39℃~40℃以上)开始后12h内,其发病率为3%~5%,复发率高,约为35%,复发频率越高,引起脑损伤的可能性越大[1]。

1 临床资料

我院地处郊区乡镇,前来就诊的以当地农民和外来流动人口居多,他们对婴幼儿的照顾和保健比较欠缺。尤其是流动人员,预防保健不完善,求医问药受封建观念和经济条件的束缚,存在就医拖拉现象,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使病情恶化引发高热惊厥的患儿较多。本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0月共接诊小儿高热惊厥36例,男14例,女22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2.4岁,经有效救治,初步急救成功率达100%,由于有两名患儿病情危重,症状缓解后由120救护车转送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2 急诊救护过程

2.1 分诊。患儿来到急诊室,如有以下情况者立即由护士直接送抢救室,并立即呼叫儿科医生:①患儿正在抽搐或刚刚抽搐停止;②患儿以前有过高热惊厥史,此次正高热不退;③有高热惊厥先兆者,如婴儿有发热情况并有神经系统表现,如淡漠、迟钝、躁动不安或嗜睡交替出现[2];④婴幼儿发热伴有极度烦躁、精神恍惚、哭吵不安、惊跳等易激惹症状者;⑤患儿出现鼻翼煽动和局部肌张力增高;⑥超高热患儿,即体温>41℃;以上表现提示有惊厥发生的可能。

2.2 急诊救护措施。

2.2.1 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患儿抽搐时表现为意识丧失,全身肌张力增高,四肢强直,头后仰甚至角弓反张,多伴有呼吸暂停、紫绀及口鼻大量黏液样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因而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吸入性窒息。将患儿侧卧,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分泌物,松解包被及衣服,以防窒息。并按压人中、合谷穴,将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或牙垫放在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咬伤。

2.2.2 吸氧。迅速给予面罩吸氧,氧流量4~6L/min,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氧流量。观察面色、口唇及指趾甲有无紫绀,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

2.2.3 立即开通静脉输液通路。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并保持通畅,遵医嘱快速准确给药。用药上选择对循环功能影响小的抗惊厥药,安定为首选药物,每次0.25~0.5mg/kg,最大量10mg保留灌肠或肌肉注射或稀释1~2倍静脉注射,速度1~2mg/min,必要时15~20min可重复使用,每日2~4次,苯巴比妥每次5~10mg/kg,分2次肌肉注射,2次间隔时间为2~4h,24h后给维持量,冬眠灵有强有力镇静作用,每次1~2mg/kg肌注或静脉注射。在抗惊厥的同时,及时使用抗生素,纠正酸中毒,20%甘露醇静推以减轻脑水肿。70%以上的高热惊厥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3]。用药时注意抗生素使用间隔时间,输液过程中应防止碳酸氢钠和甘露醇外渗。

2.2.4 降温。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降低环境温度,用40℃~45℃温水擦浴;亦可用冰袋置于患儿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处。使用冰袋时,注意及时更换冰敷部位,防止冻伤皮肤。患儿发冷时应增加保暖措施,四肢回暖后,应松开衣被,以利散热,避免直吹对流风。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2.2.5 病情观察。注意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神志、瞳孔、面色、心率、肌张力、前囟张力等病情变化,15~30分钟测体温一次并记录,体温居高不下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配合医生做好各项针对性检查,以免误诊。

2.2.6 心理护理。患儿处于陌生环境中,又由于病痛折磨,以及陪护受到限制,容易产生恐惧、焦躁心理,见到医护人员即哭闹不止,护理过程中应以温和的态度,爱护体贴患儿,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4]。

2.2.7 做好安全护理及皮肤护理。使用床栏防止坠床,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 健康宣教

3.1 指导家长惊厥发作时的家庭急救要点。立即将患儿侧卧,清理口鼻分泌物,用筷子、牙刷柄或家长的手指置于患儿上下牙之间,防止舌咬伤,并按压人中、合谷等穴位,立即送往附近医疗机构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3.2 指导家长掌握常用退热方法。提醒家长一定要在家中备好肛温表,教会正确测量的方法、部位和读数,当体温升高至39℃时给予退烧药,并说明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讲解温水擦浴、温水浸浴的方法、好处。减少穿着衣物,让孩子多饮水。

3.3 饮食指导。给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鼓励多饮水。

3.4 提高免疫力,减少感冒次数。加强营养、经常性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不定期开窗通风。流感季节,用食醋加水熏蒸消毒室内空气。给孩子多晒太阳,勤洗手。

4 小结

虽然高热惊厥多属于良性的,愈合良好,但多次发作,持续时间长,可发展到复杂型,甚至演变为癫痫,故发热早期及时控制体温,尤其以往有过惊厥史和癫痫家族史患儿,应重视以免惊厥复发,减少癫痫发病率。因此,我们要做好健康宣教工作、超前服务、超范围服务,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热心、细心、耐心。减少高热惊厥发生次数、降低高热惊厥发生时的危险程度、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患儿后遗症。

参考文献

[1] 向录秀.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救护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11):1048-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