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测量方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耕地测量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耕地测量方法

篇1

1引言

一般来说,地籍调查工作主要包括了初始地籍调查与变更地籍调查两个部分的内容。初始地籍调查主要是对于申请登记的总体权属、用途以及界址位置进行调查,并且完成相关地图的绘制和档案的建立。变更地籍调查则是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后,通过对地籍资料进行进一步的调查,进而保证地籍资料具有足够的准确性,并且通过核查来减少地籍调查的误差,提高地籍调查的准确性。变更地籍调查工作相对来说较为繁琐,并且变更范围较大,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变更的任务较为紧急,具有较高的精度要求。地籍测量是对于地籍平面进行测量,主要包括了交通、水域、附属设施、房屋、行政境界等,并同步的进行地图的绘制与修编,为后续土地登记与设定提供基础。

2权属调查

权属调查主要是土地管理部门通过组织人力,对于土地的使用者、所有者、土地级别、利用类别、境界等进行查清,实现对土地使用的确权。

首先,土地资源管理人员要做好对宗地权属的明确,并且确定权属界限。通过对于相关权属材料的,对于宗地现存的权属进行确定,并且将界址点进行喷涂,在制作出工作地图,纳入调查材料当中。在进行权属界标的设定上,要保证明确、美观、准确与稳定,并且保证界标的中心靠近建筑物的垂直投影点。另外,在界标的喷涂上要保证距离地面保证足够的距离,字体美观、正规、容易辨认。在出现纠纷时,要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合理用地的原则来进行解决,减少矛盾。

其次,宗地图的绘制。绘制宗地图时,要对于界址的位置、点、线进行明确的记录,作为后续土地所属权判定的直接资料,尽量保证以现场绘制为主要绘制形式。宗地图上要表明门牌号、宗地号、宗地使用者名称、界址点、界址类型、边长等。另外,还要对于建筑物、检查日期、检查人员等相关资料进行详尽的记录。

最后,对于相关权属资料进行归档和整理。在进行权属状况审定时,要做好现场的核查,并且对于相关产权人员的证件进行出师。如果权属调查过程中,土地使用者人员不在现场,则要出现相关具有法律效力的委托证明。宗地的明明要保证命名通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项目齐备。例如,行政单位需要填写行政名称,相关集体、外资、个体等都要按照实际情况填写。针对于不同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则要与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并且做好详尽的填写。

3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后续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只有保证地籍测量技术水平,才可以保证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高效、合理。

第一,定位技术的应用。通过GPS卫星定位技术,可以有效的保证位置测量的结果,改变了传统测量的不足,提高了测量的成功率和测量效率。在GPS控制点的选择上,要尽可能的选择方便接收信号,视野开阔,地籍稳定的区域,并且保证远离大功率干扰设备。进行图根级测绘时,需要应用GPS-RTK定位技术,对于整体测量精度进行高度的保证。并且保证足够的观测次数,减少观测误差。

第二,野外的数据采集。在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时,要保证采集草图的符号标准,并且与地籍图具有一致性。针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符号,可以采用替代法和自定义的方式来进行标注。草图的绘制要尽可能的与实际地籍要素向一致,保证低级要素关系明确、准确。草图上好做好相关的标注,对于一些编号、界址点等信息内容做好标注。在采用全站仪采集时,要保证所测长度小于350米。野外数据采集是地籍测量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具有较高工作难度的一环。野外数据采集采集需要积极的应用先进的测绘技术,并且克服野外的艰苦环境, 保证测绘的效果。

第三,内业数据采集。在进行内业数据采集时,要采用专业的采集软件,并且对于采集数据进行编辑。在地籍图的标示上,要保证界址点、线、街道、地籍号、土地类别、街道名称、门牌号等信息的有效标注。与此同时,相关符号的标注也要遵守有个规范,保证地籍图内业数据的科学、准确。在完成地籍图的编辑之后,要对于编辑图的大小进行设定,并且结合实际内容的多少来选择合适的大小,一般主要以A3、A2为主要的选择。

第四,外业数据采集。外业数据采集工作,需要对于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汇总,通过相关检测设备的使用,结合最新资料,保证所采集资料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另外,还要对于资料上标注的重点内容,实行外业重点测量。一般来说,GPS-RTK定位技术也是外业测量的主要技术选择之一,并且也要严格的按照平面控制来开展。GPS-RTK定位技术应用过程中,要保证相位中心和特征点重合,并且保证测量的精度符合其测量要求。在进行外业测量的过程中 ,要尽可能的对于地籍图进行完善,并且针对于地籍图中的不足进行改善和调整。与此同时,还要保证测量第五的正确、完整,并且与实际物理位置的关系相一致。

4结束语

变更地籍调查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并且与初始地籍调查工作有着很大的不同,相关测绘人员需要具有专业测绘能力,并且具备足够的权属调查知识能力,可以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应用,进而保证权属变更工作的顺利完成。地籍测量工作是完成权属调查的重要手段,两者需要紧密的连接,相互配合,进而保证地籍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相关城市的地籍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数据库的建立更是为地籍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推动了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进步。相关工作者必须要争取的看待变更地籍调查工作中的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切实的做好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邵金强.浅议地籍调查工作中的几个问题[J].科技信息.2014(06)

[2]张辉.基于城镇地籍图的地形图修测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14(Z1)

[3]赖康,黄志行.日常地籍调查中测绘方法的探究及应用[J].科技资讯.2013(11)

篇2

1.试验对象杂草的选择

非耕地主要杂草为牛筋草、马唐、茅草、藜和葎草。

2.栽培条件

试验地设在沈丘县北杨集乡王寨行政村种松领家一空闲地内,土质为两合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1.2%。

三、试验设计和安排

1.试验药剂及试验设计

45%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河南省许昌东方化工提供)。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市售品)。

2.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小区面积30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次数:重复4次。

3.施药方法

(1)使用方法

茎叶喷雾处理。施药器械为工农-16型手动背负式喷雾器。

(2)施药时间和次数及使用量

2010年8月8日施药,施药时田间杂草3-8叶期,多为4-5叶期。喷液量750升/公顷。

四、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1.气象及田间管理资料

试验当天为多云,平均温度28.6℃,无风,试验调查期间共降雨17次,总降水量216.1mm,其中药后第3d、6d、12d、13d、14d、16d、17d、18d、19d、20d、28d、29d、30d、31d、32d、33d、34d分别降雨4.6mm、0.1mm、8.0mm、12.2mm、1.1mm、3.6mm、23.8mm、22.4mm、3.1mm、0.2mm、47mm、15.7mm、54.4mm、0.9mm、0.1mm、18.7mm、0.2mm。人工除草时间为8月9日全面拨除杂草一次。

2.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1)调查时间和次数

施药后35d调查记录各处理区杂草的残存数,称取鲜重,计算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

(2)杂草调查

调查方法为绝对值调查法,每小区4点取样,每点0.25m2(0.5m×0.5m),各类杂草基数调查见附表1。

(3)药效计算方法

五、结果与分析

1.杂草受药害情况

施药后3d观察,杂草停止生长。5d观察,施药区杂草心叶变黄,10d后小龄杂草开始枯死,20d后大部分杂草枯死。

2.防除效果

施用不同剂量45%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非耕地各类杂草均有较高的防除效果。施药量(有效成分)810g/公顷、1125g/公顷、1875g/公顷和2250g/公顷处理,药后35d株数防效分别为94.50%、96.17%、97.67%和99.33%,对照农药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施药量(有效成分)2214g/公顷药后35d株防效为97.50%,人工除草株防效仅为56.91%;鲜重防效各处理分别为96.19%、97.17%、98.40%、99.50%,对照药剂为98.05%,人工除草仅为58.07%。

3.对不同类型杂草的防除效果

篇3

由此随着我国商品房大量建设,声环境也就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早在1988年国家就颁布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1988),并于1993年我国颁布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分别规定了卧室、起居室(厅)内的允许噪声级,隔墙、楼板所应达到的隔声量等指标和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限值。这些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对居住声环境品质的提高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但是,开发商和建筑设计单位对声环境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居住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甚至不断出现新建住宅因受噪声干扰或隔声质量太差而引起纠纷的案例。住宅声环境受到破坏主要表现有:1)城市交通噪声日趋严重。城市干线、高速公路、轻轨线路越建越密,交通要道附近因出行方便,成为房地产开发的热点。随城市的发展,机场、铁路、航运等噪声干扰日益显著,出现因机场扩建、铁路提速、码头航运等噪声问题居民上访事件。2)住宅墙体、楼板的隔声质量有下降的趋势。住宅建设中禁止使用粘土砖(俗称红机砖)以保护耕地,转而采用新型的轻质板隔墙,墙体越轻,隔声性能越差,再加之有些建筑设计师对隔声问题重视不足,承包商提供“以次充好”的墙体材料,造成诸多严重影响居住的私密性的隔声问题。楼板隔声问题也很普遍,混凝土楼板隔绝脚步声、跑跳声、拖动家具等撞击声的能力差,加之房间面积变大使楼板面积也增大,楼板更容易振动,还有楼板内可能埋有电管、网线管、采暖管等大量管线,空洞增多,质量减小,楼板隔声问题相当突出。3)配套设备噪声有增多趋势。电梯运行声,地下室水泵的嗡嗡声,空调室外机的转动声,楼内供暖机组的振动声,通风机的呜呜声,变压器的蜂鸣声,PVC下水管道的冲水声,发电机的轰鸣声,地下污水泵排水声,水龙头用水时的水管吱吱声,关门时的咣当声等,使人们的安居环境受到极大的干扰和破坏。4)居住区内环境噪声问题,如附近工地的夜晚的施工声,楼下底商夜晚营业的喧嚣声,居民区内深夜还在灯红酒绿的歌舞厅声、酒吧声、迪斯科舞厅声等,在这样的环境里居住,住户何堪忍受。

对于混凝土地面,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是“浮筑地面”法,即在结构楼板上铺一层减振地垫(一般4-10mm厚),再在上面浇灌混凝土(一般40-80mm,需配筋),形成“三明治”弹性夹心结构。根据清华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检测结论,减振地垫式的浮筑地面比原混凝土楼板的撞击声隔声量可改善达18-22dB(与地垫的材质和弹性有关),现场实测撞击声隔声量Lpn,w可从80dB降低到56-58dB,大大地降低了楼上的生活噪声。

但是,不容否认,声环境质量依然没有引起开发商足够的重视,潜在的问题依然在不断涌现。如何责令开发商按照国家标准要求不断提高住宅声环境品质呢?如何确保居民享受所应有的安静的权利呢?我认为,居住声环境验收检测势在必行。只有通过检测,才能衡量住宅声环境是否达标,才能防止购房者一无所知地入住到不合格的商品房中;只有通过检测,才能比较不同开发楼盘的声环境品质之间的差异,促进开发商“比学赶超”,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只有通过检测,才能发现设计、施工、建材、设备等中隐藏的声环境质量问题,才能真正在源头堵住问题的发生;只有通过检测,新隔声设计、新隔声构造、新隔声材料、新隔声工艺才能被人们重视和了解,进而广泛应用,不断更新。

目前,国家的住宅声环境检测标准已经相当完善,它们为是住宅声环境质量的监督哨和守护神,其中包括:

标准 适用范围

GB/T 17247-1998 声学-户外声传播的衰减 预测交通等环境噪声对住宅的影响

GB 3096-19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测量住宅室外环境噪声状况

GB 12525-1990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 测量住宅受到铁路运输噪声影响的状况

GB/T 12524-19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 测量住宅受到建筑施工噪声影响的状况

GB/T 9661-1988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方法 测量住宅受到航空噪声影响的状况

GB/T 8485-2002 建筑外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测量窗的隔声性能并分级

GB/T 16730-1997 建筑用门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测量门的隔声性能并分级

GBJ 75-1984 民用建筑隔声测量规范 测量隔墙、楼板的隔声性能和住宅室内噪声状况

GB 18145-2000 陶瓷片密封水嘴 测量水龙头出水振动噪声的状况

篇4

Key words: land consolidation;handheld RTK technology;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P2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0-0167-02

0 引言

近几年来,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GPS-RTK测量技术是测量中常用的手段,GPS-RTK测量技术就是在载波相位观测值基础上的进行实时动态定位的系统。手持型RTK技术是在GPS-RTK测量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研发和改进的,它不仅具有GPS-RTK测量技术的所有特点,而且还有更加快捷、高效等特征,相对于其他测绘仪器和测绘方法,它更加适合应用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

1 土地开发整理概述

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国家对土地进行计划补充耕地量和耕地保有量的具体安排。分为土地开发补充耕地指标和土地整理复垦补充耕地指标。土地开发整理,是指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对农村宜农未利用土地、废弃地等进行开垦,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行为。我们可以根据土地开发整理内容的不同,把土地开发整理分为三个类型: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测绘工作在土地整理的各个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由于土地面积大,或者是小块土地,但是十分的分散,这就给测绘工作带来了不便,常规的测量方法和手段就受到了局限,使用手持型RTK测量技术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且精度也可以满足要求。

2 基于Geo XH6000的手持型RTK测量技术

2.1 基于CORS站的手持型RTK连接过程 Geo XH6000手持机单点定位时其平面误差10cm左右,我们把该款手持机与某个CORS站相连之后,形成手持型RTK时,其精度则可以大大提高,其平面坐标精度可以提高到3cm左右。由于现在的GPS接收机都是使用世界大地坐标系(即WGS-84坐标系),所以我们要进行七参数法将其改为地方坐标系。使用手持型RTK测量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具有蓝牙通讯技术并且能够使用WAP功能上网的手机一部、需要手持机一部、外部源(可以是单个CORS基站也可以是VRS)等设备。手持型RTK技术数据采集数据流程图见图1所示。进行野外数据采集的主要步骤如下:①将GPS手持机通过蓝牙通讯技术与手机连接,使GPS手持机可以连接互联网(如手持机具有无线上网功能,可以直接使用)。②使用手持机连接CORS站。③创建数据采集文件,进行数据采集。④内业数据处理,导出外业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编辑。

2.2 基于CORS站手持型RTK的精度分析 为了验证基于站CORS站手持型RTK的精度,我们在10个国家四等水准点上做了实验,我们基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CORS站,使用Geo XH6000型手持机,进行手持型RTK技术的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通过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在这10个点中最大的点位误差是0.035m,整体中误差是0.027m,可以看出它的测量精度已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

3 手持型RTK较之传统RTK的优势

使用传统的RTK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时,我们至少有两台接收机,其中的一台作为基准站,其它的接收机作为流动站,然后进行数据的采集。手持型RTK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时,只需拿着手持机即可,更加方便、快捷。具体的手持型RTK较之传统RTK的优势如下:①手持机的重量轻、体积小巧、携带方便,提高工作效率。②手持型RTK的作业距离可达到70km,作业距离比传统的大幅提高。③CORS站是永久性固定的,比常规RTK基准站更稳定,可以提高测量精度。④由于手持型RTK与CORS站相连接,可以避免常规RTK基准站受外接蓄电池供电时间的限制。⑤手持机与CORS站通过无线网络(如GSM/GPRS/CDMA)通讯方式进行连接,所以抗干扰性更强,提高了定位的可靠性,确保了定位质量;⑥手持型RTK可以进行实时定位,又可以进行事后差分处理。

4 使用手持型RTK测量技术的实例

以辽宁省盘锦市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我们使用的是Geo XH6000手持机进行的外业数据采集。然后用相关的软件导出数据,在CASS中展点、绘图。具体步骤如上面所述,将其成果图如图2。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为了检验传统RTK与手持型RTK的测量结果差异,我们在一个地块上,同时使用两种方法进行测量了相同的48个点位,我们使用传统RTK使用花了50分钟完成,使用手持型RTK花了30分钟完成,在时间比较,手持型RTK大约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在内业处理中,我们随机挑取了其中的20个点,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使用手持型RTK与传统RTK测量结果的最大差值是0.69m,中误差是0.047m,说明手持型RTK与传统RTK测量的结果基本一致,手持型RTK测量精度也有可能更高。

5 结束语

本文简介了Geo XH6000手持机和手持型RTK测量技术的相关原理,并在校园和野外都做了相关实验,经过总结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①通过多次的实验分析,现在手持型RTK测量的先进技术已经能够实现;②通过在不同点位,不同地方的测试,验证了手持型RTK技术测量的精度是非常高的,完全可以满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一般测图的要求;③通过使用手持型RTK与传统RTK,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的对比发现,手持型RTK测量技术更适合应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测绘行业的重视,各个城市的CORS站建立的越来越多,这无疑将为手持型RTK测量技术的推广提供更大助力。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手持型RTK测量技术一定会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贾文涛,刘峻明,晏向阳,汪懋华.土地开发整理GPS辅助现场调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2008,1.

篇5

1电烘箱法

电烘箱法是利用电烘箱对被测样品进行加热,直接去除粮食中的水分,通过比较加热前后样品重量的变化来检测样其含水量[6-7],其含水率公式为:(1)式中,W为含水率;M1为加热前样品重量;M2为加热后样品重量。电烘箱是一种传统经典的检测方法,优点是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宽,可用来作为其他方法的检测标准;缺点是测量时间较长,实时性差,效率低,不适合用于在线的检测[8]。

2电容法

常温下,水的介电常数高达80左右,而干燥谷物的相对介电常数小于5,它们之间的介电常数存在很大的差异,粮食水分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粮食介电常数的变化[9-11]。电容法将粮食谷物比作电介质,并根据水的介电常数远大于粮食谷物的介电常数这一特点,通过测量出粮食谷物的介电常数,就可以计算出粮食中水分含量[12]。电容法优点是成本低,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可用于在线检测。缺点是测量影响因素比较多(受环境温度、物料品种、空气湿度等影响),工作稳定性不强,需要进行数据补偿。

3微波法

微波是频率介于300-300GHz之间的电磁波,具有频带宽、透射、抗低频干扰等特性[14]。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能够被极化成偶极子,并沿着电场方向定向排列,水偶极子频繁换向,不断从电场中吸收能量,又不断释放能量[15-17],因此,通过检测微波与粮食作用后相关参数的变化,便可以间接测量粮食含水率[18]。微波法的优点是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适用于动态检测;缺点是其热效应明显,不但影响种子的活性,而且影响测量精度,仪器复杂,价格昂贵。

4中子法

中子法测量粮食水分是中子源发出的快中子与谷物中氢原子核进行碰撞,在这个过程中,中子每次与氢核碰撞,损失很多能量,根据谷物中含氢量的变化便可推算出谷物中的含水量。(2)式中,W1为中子损耗的能量;W2为相互作用前中子的能量;M为发生相互作用的元素的质量数。当M=1时,相互作用的元素是氢,这时损失的能量最大发射的快中子就减速为慢中子。中子法检测快速,线性度高,不破坏被测物自然结构,工作状态稳定。但其造价极其昂贵,且标定较为麻烦,还需要严防射线泄露,因此未能推广使用。

篇6

0 前言

沅江市地处美丽的洞庭湖畔,随着国家环洞庭湖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因为面积广大,牵涉到沅江市除城区及三眼塘、赤山岛外的几乎所有乡镇,故我队测量任务及劳动强度明显加大,用传统的测量模式已不能满足目前形势的要求,GPS-RTK技术便逐渐取代传统测量而得以应用。GPS-RTK定位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根据的实时差GPS定位技术,实施动态测量。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通过输入的相应的坐标转换参数和投影参数,实时得到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及精度。

1 土地开发整理的内涵

土地开发整理涉及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3项活动,包括城市土地开发整理和农村土地开发整理2个方面。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有效政策措施。目前,农用地整理是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工作重心,为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对农村宜农未利用地、废弃地等进行开垦和有效利用。从工作体系或全过程角度进行分析考察,从立项、规划设计到项目实施及竣工管理,一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主要包括3个阶段: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阶段、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及管理阶段。不同的工作内容和侧重点被安排在各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可以划分若干环节与过程,均要应用到相应的测绘技术。

2 RTK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作业模式

2.1 选择作业时段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测区可能地貌复杂多变,为获取完整的数据,必须根据卫星可见预报和天气预报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卫星的几何分布越好,定位精度就越高,卫星的分布情况可通过电子手簿(以中海达测绘仪器有限公司HD6000双频RTK GPS为例)查看多项预测指标,根据预测结果合理安排工作计划。

2.2 选好基准站

根据仪器中海达仪器公司提供的资料,基站的发射功率可覆盖半径超过10公里(经过现场检验已得到证实)的范围,所以根据我们沅江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各乡镇地形地貌相对平坦,且变化不大的特点,将GPS-RTK基站设置在地理位置比较高且相对比较开阔的地方即足以满足测量要求。同时注意与国家等级点进行联测,求出各数据点平面坐标,同时投影变形不得不考虑,变形的程度与测区地理位置和高程有关,因为测区相对比较宽广,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消弱长度和宽度的变形。

2.3 高程控制测量

GPS得到的高程是大地高,而实际采用的是正常高,需要将大地高转化为正常高(H=h+ζ,其中ζ为高程异常)。在我们沅江市,各乡镇地形地貌变化不大,所以精度一般会较高。虽然有些地形环境不能满足GPS观测的条件,但采用高程拟合的方法拟合的高程一般能得到精度保证。极个别情况硬是不能保证精度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全站仪作业模式。

2.4 求取地方坐标转换参数

合理选择控制网中已知的WGS84和西安1980坐标(或地方独立网格坐标)以及高程的公共点,求解转换参数,为RTK动态测量做好准备。选择转换参数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①要选测区四周及中心的控制点,均匀分布;②为提高转化精度,最好选3个以上的点,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转换参数。

2.5 外业操作

将基准站接收机设在基准点上,开机后进行必要的系统设置、无线电设置及天线高等输入工作。流动站接收机开机后首先进行系统设置,输入转换参数,再进行流动站的设置和初始化工作。通常公布的坐标系统和大地水准面模型不考虑投影中的当地偏差,因此要通过点校正来减少这些偏差,获得更精确的当地网格坐标,且确保作业区域在校正的点范围内。一般是三人一组,一个人操纵移动站,一个人操作电子手簿,另外一人绘制测区草图。当然也可两人一组,操作电子手簿的技术人员可以连带绘制草图。

2.6 内业数据操作

在野外采集好数据后,回来将数据从电子手簿上下载到装有绘图软件的电脑里进行绘图工作。我们现在采用的绘图软件是CASS7.0。

3 应用实例

我测量队于2012年春对黄茅洲镇土地整理项目区的现状以及于2012年夏对南大膳、泗湖山等镇的近6万亩土地整理竣工验收项目进行了测绘。现仅以黄茅洲镇现状图测绘为例,整个黄茅洲镇测区面积近2万亩,但地势较为平坦,起伏不大,较适合于RTK测量。作业时我们将基准站设置在全测区大致中心且比较开阔的位置,测区边界离基准站距离最远在6km内,满足作业要求。

3.1 劳动组织及作业进度

利用RTK技术,我们采用两人一组的模式进行作业。作业时,根据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对该工程规划设计的技术要求进行了测量,将项目区所有的地籍、地理信息均测绘上图,根据实际作业进度,每天完成测区面积约1000亩。

3.2 精度情况

因为我市各乡镇都有我们利用国家等级点加密的导线点或三角点,所以在利用RTK进行碎步测量时,我们都有与这些点中的至少三个点进行联测或检测,并及时进行修正,以保证精度要求。我队未配备RTK时,均采用全站仪(我们一直使用的仪器是索佳SET系列)测图。多年实践表明,全站仪测量精度较高,为检验RTK测量的精度,并将结果作为参考值,我们将两种作业模式的成果进行了比较,根据统计结果分析,最大平面较差不到0.05m,因此,我们认为RTK测量成果质量可信。

4 RTK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所体现的的优点

篇7

二、对如何没收及处置违法建筑物作出详细规定,便于执法部门的实践探作。

《土地管理法》第73条和第76条规定,对于在非法转让、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予以没收。但是至于如何没收,没收以后如何处置,是拆除还是再利用,应当移交给哪个部门保管,建筑物被没收后,该建筑物所占用的集体土地应当如何处置等,《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都没有作出详细规定。违法建筑物一旦被没收,就属于国家所有,但是其占用的土地所有权性质并不因建筑物的没收而改变。仍然属于集体所有,房地权属不一,直接影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违法建筑物没收后的进一步处置。对此,法律应当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以方便执法部门的实践操作。

另外,对于部分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部分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违法建筑物,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处罚时应当部分予以没收,部分予以拆除。此种情况下,如果当事人不愿意自行拆除违法建筑物,实践中应当如何执行,法律亦应当有明确说法。

三、借鉴《城乡规划法》,强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违法建筑物的拆除责任。

《城乡规划法》第68条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等措施。”本条规定赋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所辖区域内违法建筑物的拆除责任,规划主管部门不必再将违反城乡规划法需要的案件移送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既减轻了法院的执行负担,又较好地解决了违法建筑物的拆除问题,确保案件能够得以执行。

根据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作出的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物的行政处罚决定,由于法律没有赋予其强制执行权,对于当事人拒不履行的,只能移送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法院同样面临着一系列的执行困难,导致土地违法案件执行率极低,对成片建设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厂房尤其如此。因此,有必要借鉴《城乡规划法》第68条之立法规定,赋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违法建筑物进行的权力。

四、加大对“以租代征”中出租方的惩处力度,必要时增设刑事责任条款。

现行法律对“以租代征”行为的惩治手段比较软弱,《土地管理法》第81条仅规定了“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惩治力度的不足,导致更多“以租代征”的发生。因此,建议加大对非法出租集体土地的惩治力度,必要时增设刑事责任条款。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执法监察总队 王高强)

“粮仓”更要加大保护力度

海伦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自然条件优越,耕地集中连片,素有“粮仓”美誉。为保护“粮仓”优势,海伦市国土资源局近几年积极采取保护措施,加大土地占补平衡和整理力度,效果颇为显著。

质量与数量占补双平衡。首先,一直坚持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耕地减少相挂钩策略。根据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对本市耕地质量状况作出科学评定,全盘掌握不同等级耕地的数量、分布。针对不同的情况相应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使节约用地得到严格的政策支持。

其次,为了杜绝土地利用过程中“多占地、占好地”、“低效用地”等现象发生,海伦市国土局把约束机制引入到耕地质量考核的标准中:凡是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将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收缴与耕地质量等级挂钩,等级越高则缴纳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越高。另一方面,对占用的耕地进行等级评定,补充耕地不仅要在数量上与占用耕地相等,而且在耕地质量上也要相当。

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提高农地生产力。2006年,海伦市被确定为国土资源部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海伦市国土资源局在认真调查分析农村土地现状的基础上,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计划实施国家和省级土地整理工程5个。其中,国家投资的土地整理项目区涉及土地总面积7090.21公顷,土地整理规模6666.16公顷,土地整理后新增耕地581.07公顷;省级项目区涉及土地总面积7165.80公顷,土地整理建设规模6668.82公顷,土地整理后新增耕地269.78公顷。

经过土地整理,海伦市的耕地面积达到293853.87公顷,其中旱田280968.01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5.6%;水田12324.77公顷,占4.2%;菜田561.09公顷,占0.2%,人均耕地面积0.54公顷,高于全省人均耕地0.31公顷的水平。按照《黑龙江省农用地分等》标准,项目区基本农田经过整理后,耕地质量至少提高一个等级以上,亩产提高150斤~200折,成为高产稳产农田。

严格管理新增耕地。落实粮食增产的成果,必须严格管理新增耕地。海伦市国土资源局首先加强了新增耕地权属管理。通过对整理后净增耕地权属管理合法的调整,不但将新增耕地落到图斑、台账上,更落到土地所有权证书中,明确权属,防止今后土地利用中可能引发各种纠纷。其次,加强新增耕地的经营权管理。要求土地所有权单位要把净增耕地作为机动管理,按照机动经营管理的规定,实施竞价发包,签定年期5年以下的承包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达到所有权单位增加积累和承包人增加收入的目的,确保粮食产粮。如今,通过对耕地的集约利用,海伦市耕地总面积达293853.87公顷,农业总产值达到156800万元。

(黑龙江省海伦市国土资源局 周志国 胡太祥 李淑媛)

应用DEM计算土方量更准确

土地平整工程是土地整理项目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农田水利化、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条件,是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基本农田的重要措施。而土地平整工程中土方量计算又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可塑性,其平整精度不但影响到土地整理后的土地质量,而且关系到投资大小等问题,因而备受各方关注。

土地整理项目需要一种具有广泛用户基础、操作简单、能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资源且计算结果精度较高的土方量计算软件与方法。

获取正确的数据是建立DEM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它不仅直接影响DEN的精度,而且直接影响费用开支。常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地面测量――利用自动记录的测距经纬仪(常用电子速测经纬仪或全站经纬仪)在野外实测。这种速测经纬仪一般都有微处理器,可以自动记录和显示有关数据。还能进行多种测站上的计算工作。

现有地图数字化――利用数字化仪对已有地图上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数字化仪有手扶跟踪数字化仪和扫描数字化仪。

空间传感器――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结合雷达和激光测高仪等进行数据采集。

数字摄影测量――这种方法是由航空遥感,用摄影测量的方法来建立空间地形立体模型,量取密集的数字高程数据,建立DEM。数字摄影测量方法是空间数据采集的有效手段,它具有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的优点。

综合考虑这几种方式,选择地图数字化和GPS测量相结合的方式,首先数字化土地整理项目区的地形图,然后配合外业测量采集离散的高程点。

篇8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土地利用现状,采取行政、经济、工程、技术、法律等手段,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以达到协调人地关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由于测绘工作贯穿于土地开发整理的全过程,不同于平常所指的地形测量,因测绘工作比地形测量工作更细致,更具体,同时更讲究方法,它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概(预)算的准确性,在科学决策、节约投资、规范工程行为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 开展地籍测量的意义

1.1为土地整理决策科学化提供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经济、统计等基础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共享,并将反映开发整理区域的地形、地物、交通、水系、境界、房屋、人口等现状信息,集中成为数据库,面向不同决策部门提供不同的基础信息数据。

1.2土地整理是在一定地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计划,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通过精确、详细的工程项目测绘成果,促进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方案优化选择、投资的合理计算、准确的效益分析、概(预)算的精确计算等。

1.3规范工程行为。土地开发整理中的规矩就是各种施工验收规范,而这些规范所执行的先决条件是有科学可行的工程设计,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进行,要做好符合实际的设计,测绘资料就必须详实,能反映出设计所需要的一切数据。

2土地整理测量的特点

2.1数据精度要求最高、对数据所反映的内容要求最全面的主要是工程设计部门。牵涉到设计方案的制定、设计概预算的准确编制、为各方提供合理准确的投资计算、对项目的方案的经济性进行分析比较。下面以该阶段为重点分析测量的特点。

2.2关键点的测量不可少。通常地形测量中,一般是先整体、后局部式的测量,为了追求效率,一般是画成网格式测量,根据不同的比例要求布置高程测点,由整体到局部展开,测量预先画定的点,其它的点基本采用内插的方式。

2.3坎上坎下均测。在地形测绘中,往往只测量坎的平面位置,不测量坎下的位置和标高,这在土地开发整理中,难以给以后的设计及概(预)算提供准确的数据。

2.4细部测量注明。土地整理中的细部测量包括坟穴、树木、房屋的面积及新旧程度、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容积率,这些都关系到以后拆迁、征地补偿费的计算。

2.5土地整理测量要求1:2000的比例尺,但是部分重点整理区,如整理的道路、水沟、提灌站、堰塘、土地平整区域等,按照1:500的要求测图。

2.6项目区的总面积及界址点的坐标和高程,项目区含边界线外侧面积约100m内的地形图,以便保证设计的区域相关性。以自然村(行政村)为基本单位,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对各类土地的面积进行测量、获取到每个图斑的面积,形成该项目区土地整理前各类土地面积分类汇总表。

3 土地整理的测量与成图方法

3.1. 勘测与变更调查.土地登记相结合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举措,同时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由于土地地块改变和归并,势必会涉及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及地上他项权力的调整。

3.2测量方法。土地开发整理所使用的勘测图,是进行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目前,由于我国大多数地方土地整理一般不超过1000亩,均未联测国家控制网,只是采用“自由定位”的方法使用GPS 全球定位系统布设一定数量的控制点,再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利用电子平板采集野外数据。

3.3坐标系及比例尺。由于GPS 的普及,在实施单位不作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测量单位一般都采用“自由定位”的方法来确定坐标。土地开发整理地块勘测的过程中,比例尺一般不作具体规定。只要不跨幅测量,根据土地开发整理地块面积的大小,图幅的清晰程度以及图纸幅面,自行调整安排比例尺。

3.4成图方法。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的大量普及,再加上测绘技术的不断升级,目前的成图方法高效.快速.美观,只要将野外采集到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然后利用专业绘图软件进行编辑,就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在绘图仪中输出彩色或黑白图件。

4地籍测量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要点

4.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测绘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前期工作的基础,测绘成果真实性、准确性直接关系项目区现状分析和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投资预算的确定,直接关系项目各项工程的布局。对项目区地形地貌,老旧村庄、废弃村台复垦、地下管线、道路,土地开发整理中涉及的一些破碎地形地貌的详细数据描述,其范围内的农业基础设施、水系、林网、坟墓的分布、道路交通网面积、界址等方面的信息,在准确性、现势性上有较高的要求。

4.2监理部门以测绘信息为标准对施工进行监督控制,确保农田“灌的上、排的出”、道路、桥梁位置准确实用等。施工单位需要根据专业测绘单位提供的前期测量成果及设置的专门控制点(界)石,对点位进行加密重新布测平差,制定方案报监理部门许可后平差成果即可使用。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涉及测绘的每一施工环节进行报批,监理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4.3关键点测量必不可少。要加测高程趋势变化点、坎顶、坎脚线的位置和标高,沟、渠等面积及坡比。这样有利于工程量计算、水系高程设计等。平坦地区一般可以60米为网格施测,地貌破碎、地形变化复杂地区施测高程点网格间距一般为40米。其四,测区应埋设足够的标石,注记高程和坐标,以利进行工程施工控制。

4.4项目用地测量。居民地、工矿用地、机关学校等建设用地只要测绘出其地类边界,能求出其地类面积即可,不必每一建筑物详细测绘。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每个村庄和集镇的周围都有明确的规划用途为建设用地的范围界线,对此范围内的地形、地物、地貌可简单测绘,重点在路、沟渠、电力电讯等设施的测绘。居民点地类界外分散的房屋应逐个测绘,独立地物按相应图示符号表示,各种输电线只标出方向不连线。道路、桥涵水沟、河流均按实际宽度测绘,河流要注记水面高程点,鱼塘按上沿轮廓测绘,并注记养殖物。

4.5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需要对完成的工程项目进行测绘,为规划、设计、施工提供佐证,确认设计是否符合规划、施工是否按图施工、计量是否按实际完成的工程量进行支付的。此时的测量成果是工程项目及各管理部门的存档及管理资料。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籍测量是一项工作量大、基础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作用是基础性和测绘工作极为繁琐零碎、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因此要利用好测绘技术服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科学决策、节约投资、规范工程行为等方面起到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的对策研究,国际动态与参考(内部资料),2004年第25期

篇9

Key words: rural homestead; Survey; Cadastral survey. GPS; The site at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城镇地籍调查与农村宅基地调查

城镇地籍调查是指依照国家规定的法律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宗地的权属、界址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形成数据、图件、表册等调查资料, 为土地注册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一项技术性工作。随着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籍已成为国家依法管理土地、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制定社会经济发展、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国民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农村宅基地调查与城镇地籍调查基本一致,目的是为了获取每一宗地的位置、权属、界址线、数量、用途、等级等基本信息,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资料。其实施的意义在于土地登记工作中为确定土地权属、明析产权, 其成果资料是保护土地使用者合法权益、解决土地产权纠纷的重要凭据。

其次,通过农村宅基地调查还可较为全面地掌握一个地区的土地类型、数量、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该地区土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分配情况,从而为建立科学的土地管理体系,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及有关政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调控土地供需、规范土地市场等提供信息保障。

农村宅基地调查的依据、内容及方法

(一)农村宅基地调查的依据

农村宅基地调查是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土地登记办法》和《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等相关技术规定来实施的。

(二)农村宅基地调查的内容

农村宅基地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个方面。其中宅基地土地权属调查为宗地权属状况调查、界址点认定调查、土地利用类型调查等工作,包括绘制宗地草图,调查用途,填写地籍调查表等等。

(三)质量检查

检查方式采用测量过程巡查监理、内业图面检查、成果资料检查以及外业测量检测、图幅地形全要素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巡查监理

对整个测量过程进行巡查监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早纠正错误,避免后期检查出错返工影响后续工作。

内业检查

针对提交的成果进行全面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包括文字材料成果检查、数字产品成果检查。

(1)文字成果资料

提交的文字材料成果包括《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质检报告》、《仪器检定报告》以及各种图、册、光盘等资料。主要检查文字成果资料是否齐全完整,文档总结编写是否规范。

(2)数字产品成果

对数字产品成果的检查主要包括测区地形图的错漏、数学精度、地形要素属性、整饰质量等检查。

外业抽查

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抽样检查,对抽查样本实地地形全要素 100%检查,对地籍要素现场架设仪器测量检查。地籍要素检查主要包括:控制点、图根点、界址点、界址边以及主要地物点。

(四)农村宅基地调查的方法

农村宅基地的调查方法与城镇地籍测量权属调查的方法基本一致,调查与测量的技术要求高,而且工序繁多、系统性强。但农村宅基地调查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界址点的设立会因地物的不明显或人为干预而产生调查的困难。因此,建立科学、合理作业流程和地方的密切配合是优质、高效、按时完成任务的保证。

具体调查时,要根据调查区域的具体情况,对已发证的地区,采用变更调查方法进行土地权属调查;有图的地区,采用数字化修补测技术对原有地籍图进行地籍、地形要素的变更采集,编绘新的地籍图;对无地籍调查资料的地区,先进行必要的控制测量和采用全野外数字测量技术采集地籍地形要素,并编制地形图;然后采用初始调查的方法,调查后将土地权属调查成果上图,形成地籍图,并为建立新的地籍数据库作好准备。

农村宅基地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是一切测量工作的基础。GPS 控制测量能够快速、高效、高精度确定空间点位的3 维坐标,在工作方法、工作效率、工作成果、成果精度几个方面都极大超越了传统控制测量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GPS 控制测量仍然有多测站需同步观测、观测时间长、基线长度有限等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连续运行参考站和精密单点定位等最新技术。农村宅基地控制测量一般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与常规导线控制测量相结合的方法。

(一)连续运行参考站

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为一个或若干个固定的、连续运行的 GPS 参考站,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据通信和互联网( LAN/WAN) 技术组成的网络,实时地向不同类型、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用户自动地提供经过检验的不同类型的 GPS 观测值( 载波相位,伪距) ,各种改正数、状态信息,以及其他有关 GPS 服务项目的系统。

CORS 技术目前在工程实现上主要有 VRS、FTK、主辅站技术,它们各有优劣。下面主要介绍VRS技术。

1、工作原理

VRS 就是虚拟参考站 ( 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 ,与常规 RTK 不同,VRS 网络中,各固定参考站不直接向移动用户发送任何改正信息,而是将所有的原始数据通过数据通讯线发给控制中心。移动站先将接收机的位置信息发送到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会根据移动站的位置“虚拟”出一个参考站,然后,将虚拟出的参考站改正数据播发给移动站,所以在这条通信线路上是双向通信的。而通用的位置信息就是 NMEA -0183 中的 GGA 信息,所以,VRS 都需要用户以一定的频率播发 GGA 信息。VRS工作原理如图 1 所示。

图1 VRS 工作原理示意图

主辅站

主辅站的数据处理中心播发给移动站的数据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个是主参考站的位置信息及改正信息,另外一部分是辅参考站相对于主参考站的改正信息。一个参考站网中只有一个主站,剩下的都是辅站,当然这个主站是不固定的。主辅站技术不需要用户播发位置信息,所以在这条通讯线路上是单向通讯的(最新的主辅站技术也需要移动站发数据给基准站)。主辅站关系及工作原理如图 2 所示。

图2主辅站工作原理示意图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通过 CORS 系统和普通 RTK 接收机,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快速建立控制点。通过这些控制点,再进行碎部测量,甚至可以直接通过 CORS 系统支持的 RTK 接收机直接进行碎部测量,而不需再建立图根控制点。当然,对于 GPS 观测困难的地图,还是可以先通过 CORS 站先建立控制点,再使用光学仪器在这些控制点的基础上进行碎部测量。

(二)精密单点定位

精密单点定位为 GPS 发展的又一最新技术,为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在产业界则刚刚引入。精密单点定位的基本思想为: 通过使用 GPS 双频观测量来消除电离层误差,通过 IGS 提供的精密星历和精密卫星钟差及函数模型估计出测站位置和对流层误差。

随着 IGS 轨道产品和钟差产品精度的不断提高,精密单点定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为大范围 GPS 静态和动态高精度定位提供了新的途径。PPP相对于差分定位而言,有其自身的优势,特别是工作实施的简便和定位精度的相对均衡。PPP不需要多测站联测,不需同步,因而在野外工作安排调度中具有突出的优势。同时,PPP的定位结果精度不受控制网网形的影响,在测站点选择时非常便利,可根据测图需要做最优选点。根据实际经验一般2h的观测,可以达到 5cm以内的精度水平,单点解则可以达到1cm。因而在无起算点的地区,可以使用PPP的方法,建立少量的起算点,然后在这些起算点的基础上再建立控制网,或者直接利用 PPP 方法做图根控制,快速进行下一步的测图工作。

四、地籍测量中运用的其他技术

(一)控制检查

1、首级控制点检查

实地查看首级控制点的选点和埋石情况,并采用中心CORS系统,使用GPS- RTK快速测量方法,对抽检控制点进行3次60秒观测,取3次观测值的平均值。

加密图根点检查

实地查看图根点是否按要求加密,标识是否符合规范,点号注记是否注记等,同时按照首级控制点的测量方法,对抽检的图根控制点进行 3 次30 秒平滑观测,取 3 次观测值的平均值进行控制点平面和高程坐标中误差计算。对于 GPS观测条件不良的图根检测点使用全站仪联测附近控制点进行测量检查。

(二)地籍要素精度检查

主要包括界址点精度检查和界址点间距精度检查。利用仪器实地测量界址地物点,并与测量单位提交的数据成果图进行对比,要求界址点较差、点位中误差精度符合规范要求。利用测距仪或钢尺现场量界址物边长并记录,再与测量单位提交的数据成果图进行比较,要求较差、中误差在规范容许的范围内。

界址点测量精度检查

界址点测量精度检查采用全站仪观测,起算测站点、定向点均选取与抽检点通视情况良好的控制点或图根点。通过观测不少于 30 个具有连续性、相关性的明显的界址地物点,每幅图设站不超过 3 处,当总图幅数只有 1 幅,设站不能少于 2 处,每处测点不少于 10 个,以此来检查图幅范围内界点位置的精确性。

界址边长精度检查

相邻界址点间距精度检查采用钢尺、测距仪对被检边进行量边,每幅图量测边数不少于 30 条,与解析法获得的界址线边长一一对应比较后制作界址线边长精度检验表,求取较差、中误差,确定其是否满足精度要求。

参考文献

篇10

1.工程概况

受广州市煤气公司(现名广州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委托,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了广州市天然气利用工程高压管线的两个区间段竣工测量验收工作,管线长度约71km。测区位于广州市的东北部,跨越白云区、花都区、萝岗区等行政区域,主要道路与河流有京广铁路、京珠高速、机场高速、深海高速、北二环、华南快速、G105国道、G106国道、116省道、广从公路、广花二路、石井大道、山前大道、北兴大道和流溪河等。测区西、北侧地势较为平坦,交通较为便利,东侧丘陵、山区、植被较发达,地势陡峭。管线多次穿越河流、道路、耕地、鱼塘、果园、村庄、厂房、林地等,途经山区约20公里,地势较复杂,局部通视效果较差。

2.控制测量及碎步采集方法

本项目难点之一是控制测量,由于现场多数地方为山区,交通条件很差,工作环境很不理想,通过梳理工程范围内已知控制资料,能够提供本项目使用的控制点非常稀少,若采用常规控制测量,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及时间。故针对本院的技术设备及人员情况,控制测量采用GZCORS技术布设一级图根控制点,该技术可以快速、动态、精确获得厘米级控制点,与传统的导线控制测量比较而言,可以有效地减少穿越山区管线段测量过程中对树木和植被的破坏,保护了生态环境,还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控制点的精度。为保证控制测量的精度,RTK控制点采用点对或者三点一组的方式施测,点对通过引测附合导线形式进行检核控制点,点组通过对点对的边长及夹角进行检核,具体要求按照国家测量标准及院测量标准执行。

碎步采集在树木茂密及地形修测较多的线路上,按要求布测二级附和图根导线或者支点,并采用日本TOPCON公司生产的GTS3005N全站仪外接电子记录手簿(E500或者PDA)存储管线点和地形碎部点数据,采集数据通过数据线直接传输到计算机,通过计算解析出碎步点坐标,再通过计算机辅助制图,制作最终产品。此工程模式特点可以减少人为对数据的记录,避免了人为错误,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管线探测

本项目采用RD8000地下管线探测仪2台,仪器具有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定位精度高等特点,并有多种工作频率和多种信号加载方式可供选择。

3.1 单一管线的探测

本项目目标管线为金属管线,大部分管线周围无其他介质干扰,管线单一,根据目标管线与覆盖的周边介质的明显物性差异及良好电磁通导性,采用低频电磁感应探测技术追踪探测目标管线,确定其平面位置和埋深,并通过选择改变信号加载方式的对比探测方式,以提高探测成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2 平行管线的探测

本工程探测难点之二是平行管线的探测,在项目范围内有约7公里高压天然气管道(直径711毫米)与中压燃气管道(直径为426毫米和529毫米)平行埋设,其埋深约为1.3-3米,间距0.6-3米 。由于埋设的平行管线间距小于2倍埋深,在一定的激发方式下,并行管线上产生感应电流,它们产生的二次场相互叠加,使基于线电流特征的定位、定深方法的应用条件误差增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工程根据平行管线埋设特点,选择远端接地的直连(接地电极沿垂直管线走向的方向>100 米)激发方法,并现场试验确定最佳频率,使目标管线上产生的感应电流最大,并使邻近的非目标管线上的感应电流相对于目标管线而言可以忽略。用峰值法、零点法等多方法进行比较验证和反复探测,逐步对每条管线分别激发、探测,并分析出管线位置及埋深。而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通过开挖、扦插、探地雷达等方法对上述方法进行验证[1]。现场平行管线如图1所示。

3.3 长距离以及超深管线的探测

本工程难点之三是长距离及超深管线的探测,由于本工程距离长,而且大部分穿越山区,多处穿越河流,在这些关键位置,很多采用定向钻技术铺设管线。其中,非开挖施工的管线共25处,最大穿越距离700米,总穿越长度达4.5KM.同时,由于部分管线检测桩现场被破坏或者无法找到,还造成探测过程中实地长距离没有管线检测桩,无法在合适的管线探测距离直接链接管线加载电信号探测。而且由于要目标管线为了穿越山体、河流,采用定向钻施工方法,造成探测目标管线埋设很深,超深地方达到10米以上埋深,有的甚至超过20米以上,这完全超出了仪器探测范围。

对于埋深在5米左右及距离超过2公里以上无加载电信号的目标管线,我们采取尽量大的发射功率,同时减少接地电阻(如接地端地面干燥时,应浇水以减少接地电阻),形成最佳阻抗匹配,通过增大通过管线电流的方法,提高信噪比的方法,来确定深埋管线的位置和埋深。同时对于超长距离管线还采用多种激发方式,多种频率,并在目标管线能直接加载信号的两点区间,通过在不同点加载信号后,前后反复探测比较来确定目标管线的平面位置和埋深。

4.数据成果及质量

广州市天然气利用工程高压管线竣工测量项目的成果资料经项目管理部及业主单位内、外业检查、审查,认为该项目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工作内容,提交的成果资料符合合同要求,技术方案合理,布设的控制点满足测量精度,探查与测量数据准确,作业方法正确,技术指标符合有关规范及技术标准。本项目完成工作量包括以GZCORS-RTK技术沿途布设一级图根控制点203个,采用全站仪施测二级附合图根导线67条(计二级图根点数543个);探测管线总长度70.949km,管线点共1938个。经院级采用全站仪设站检查的方法,检查地物点152个;隐蔽点检查采用物探仪实地探测方法进行,定点后量取与原探测点之间的水平偏差,及深度偏差,共探测管线点107个。检查结果109个隐蔽点平面中误差3.7cm,埋深中误差3.5cm;107个测量点平面中误差2.0cm,埋深中误差1.5cm,其检查结果均符合限差。

5.结语

本工程采用成熟的GZCORS技术,实时三维定位,从而使控制测量效率和精度大大提高,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使项目工期较传统测量方法大大缩短。同时,采用上述探测方法,解决了二管并排、三管并排管线的探测问题,很好的确定了目标管线的平面位置和埋深。但由于地下管线探测是一种运用物探方法确定地下管线空间位置的技术,其应用前提是目标管线必须与周围介质有着明显的电磁性差异,并且其差异所产生的信号能够被地面的接收装置识别。因此,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对于超深、超长及管线周围有强电磁干扰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出现漏或误探测的情况,故对于该类特殊情况,值得我们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深入进行探讨和研究。

篇11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块界址测量方法

为达到NY/T2537-201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程》的要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块界址测量主要采用实测法、图解法、航测法。

1.1地块界址线测量方法介绍及优缺点

1)实测法。实测法是指利用全站仪、GPS-RTK等仪器进行界址点实地测量的方法。优点:精度高,目前采用全站仪或GPS-RTK测量,精度都能满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程》的要求,同时,同步完成外业权属调查工作,确保了调查成果的一致性。缺点:由于外业实测地块多,界址点数量大,现场指界协调人员难度大,测量效率低。

2)图解法。图解法是以已经测得大比例尺航空数字正射影像、地形图或地籍图为基础,通过图解量算获取界址点坐标的方法。优点:大大减少了外业繁重的作业量,降低了成本。缺点:对已有资料依赖性大,对于缺乏基础数据资料或地形复杂地区,该方法有较大的局限性,界址点的确定难以满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程》的要求。

3)航测法。航测法是指采用航空摄影测量的方法采集界址点数据的方法。优点:通过无人机航拍的高分辨率影像图直观、内容丰富、真实易辨识、空间位置关系明确,可以直接作为调查工作底图进行绘制,通过工作效率。缺点:部分区域面积较差超限,部分受树木遮挡及阴影较大区域无法判读,需要外业实地测量。

2.基于航空正射影像测量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

2.1航空正射影像测量技术方法

主要包括航摄分区、测区影像数据获取、像片控制测量、全数字空中三角测量及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制作几个主要步骤。利用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拍摄分辨率优于0.16m航摄照片。经航测内业空中三角测量加密,外业像片控制点采集,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发证工作精度要求,制作1:1000、1:2000正射影像图。

1)航摄分区。首先根据行政界线的形状和飞机的续航能力,设计形状较为规整的摄区。其次,将划分好的摄区范围线导入GoogleEarth,查看每个摄区的地形地貌及高差。再次,用专业的航飞设计软件,计算同一个摄区内所有航拍影像的分辨率都优于0.16m,当同一个摄区内因高差大而导致无法满足影像分辨率时,重新调整摄区分区,直到满足影像分辨率的要求。

2)测区影像数据获取。摄影时天气情况要求良好,确保有足够的光照度,能见度不低于3km,摄影时太阳高度角大于45°,阴影不大于1倍。摄影时间在为10-14时;严格掌握摄影天气。航摄必须在晴天碧空,能见度良好时进行;为确保成图精度,注重影像质量,确保全摄区无航摄漏洞;旁向覆盖超出测区边界大于像幅50%,航向覆盖超出测区边界2至3条基线;影像质量特别强调影像清晰,反差适中,颜色饱和,色彩鲜明,色调一致,相同地物的色彩基调基本一致。有较丰富的层次、能辨别与地面分辨率相适应的细小地物影像,太阳高度角选择保证阴影不大于2倍。正射影像接边重叠带没有出现明显的模糊和重影,相邻数字正射影像严格接边,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影像数据记录在硬盘等介质上,并明确标记摄区代号、摄影时间、航线、起止相片号和总数等;在整个航摄过程中实时进行航摄像片的质量检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进行补摄或重摄,确保最后成果是高质量的航摄资料。航摄过程中出现的绝对漏洞、相对漏洞及其它严重缺陷必须及时补摄或重摄,漏洞补摄必须按原设计航迹进行,补摄航线的长度满足用户区域网加密布点的要求,采用同一主距的数字航摄仪进行补摄。

3)像片控制测量。野外控制点是航测内业加密控制点和测图的依据,主要分为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和平高控制点3种。平面控制点仅测定该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控制点仅测定该点的高程,而平高控制点则要测定该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1)常规空三作业区域网像控布设。(2)GPS辅助空三作业区域网像控布设。(3)影像质量检测点布设。

4)全数字空中三角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软件使用相关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如inpho,支持低空无人飞行器影像相机检校及高精度GPS辅助空三解算;空中三角测量正式实施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创建测区目录、测区信息文件、摄影信息文件、控制点坐标信息文件,并制作金字塔影像,同时根据外业控制点的布设情况,重新划分加密区域网,每个区域网包括的模型数,根据用户要求及使用的软件平差能力而定;空中三角测量采用自动空三和半自动作业两种方式,加密点量采用人工观测;加密数据平差经过多次多项式平差后,必须经过光束法平差方能通过;用于数字摄影测量的定向点不少于6个,点位距像片边缘不小于1.5cm;空中三角测量成果提交的格式应满足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要求。

5)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制作。(1)使用软件。(2)作业流程。(3)制作方法。(4)影像镶嵌与拼接。(5)影像色彩调整(6)影像生产要求。(7)正射影像图精度。

2.2确权登记流程及航空正射影像图的使用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工作程序包括准备工作、权属调查、承包地块测量、内业数据处理、审核公示、管理系统建设、图件制作、颁发证书、资料归档等方面。

1)准备工作。成立工作机构;动员培训宣传;资料收集分析;写技术设计书;工作底图制作。利用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拍摄分辨率优于0.16m航摄照片。经航测内业空中三角测量加密,外业像片控制点采集,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发证工作精度要求,制作1:1000、1:2000正射影像图,作为外业调查工作底图;入户摸底调查;其他准备。

2)权属调查。确定确权范围。凡采取农户家庭承包方式经营的耕地,都要进行确权登记颁证。其他非承包耕地根据合同及甲方要求调查登记;调查确认发包方;调查确认承包方;承包地块调查。采用航测法由调查员依据航空正射影像制作的调查工作底图,召集村、社负责人、村民代表共同去实地逐地块调查,查清承包方姓名、合同面积、地块名称、地块四至、土地用途、土地利用类型、界址线类别、是否为承包地、承包地有无变化等情况,实地标注在工作底图中,对工作底图边界认定困难的地块采取实地丈量上图,对无法丈量的进行标注,统一使用GPS-RTK集中测量;规范填制权属调查表格。

3)地块测绘。采用满足精度的1:1000、1:2000正射影像图,按照农村承包土地调查技术规范对承包户地块进行调绘,并标注地块编码和面积。按照位置准确、面积精确、承包农户认可的原则,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勘丈、测绘每块承包土地的面积、位置、形状和空间分布等情况。

4)内业数据处理。外业工作底图检查是否合格;矢量化上图,对边界清晰无异议的地块,利用1:1000、1:2000正射影像图,依据外业调查数据,采用GIS软件进行内业采集;数据检查;资料录入;建立数据库;制作公示图及公示表,利用GIS软件,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依据1:1000、1:2000正射影像图,制作公示图。

5)审核公示。地块分布图制作。依据调查草图权属信息核实结果与外业实测结果,进行地块分布图制作。地块分布图分幅以发包方为单元任意图幅分幅。地块分布图是反映承包地块空间位置、四至、面积、权属、编码等信息的图件,由调查人员根据外业实地指界依据1:1000、1:2000正射影像图,绘制地块分布图。形成地块分布图并制作出打印信息公示图;编辑调查信息公示表;审核;一轮公示;勘误修正;二轮公示;结果确认。

6)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资料整合;空间数据整理整合;数据汇总与拼接;入库前数据检查;建库参数设置;数据入库;信息系统建设。

7)完善签订承包合同。依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图制图规范》在1:1000、1:2000正射影像图上编制地块示意图和登记簿,根据公示结果,依据调查核准后的农户家庭土地承包信息,按照国家统一指定的合同文本,重新签订土地承包合同。

8)建立登记簿。根据乡镇上报的登记资料,由县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程》(NY/T 2537-201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素编码规则》(NY/T 2538-201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规范》(NY/T 2539-2014)要求,制作统一格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具体样本。

9)制作及颁发经营权证书。依据1:1000、1:2000正射影像图制作宗地图;颁发经营权证书。

篇12

Keywords: land consolidation, land use, head control, broken department measurement, authority survey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工程测量简介

1.1工程测量的定义

当代人对工程测量学的定义是:工程测量技术指在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中运用的各种测量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总称。

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包括建筑、水利、交通、矿山等部门,其基本内容有测图和放样两部分。

1. 2 工程测量的地位

测绘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现展的一级学科。该学科无论怎样发展,服务领域无论怎样拓宽,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无论怎样增多或加强,学科无论出现怎样的综合和细分,学科名称无论怎样改变,学科的本质和特点都不会改变。总的来说,测绘学的二级学科仍应作如下划分:

——大地测量学

——工程测量学

——摄影测量学

——地图制图学

——不动产测绘

1. 3 工程测量的应用领域

目前国内把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测量按勘测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三个阶段划分;也有按行业划分成:线路(铁路、公路等)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桥隧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量、矿山测量、海洋工程测量、军事工程测量、三维工业测量等,几乎每一行业和工程测量都有相应的著书或教材。

2 土地整理中的测量工作

土地整理是在一定地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计划,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

土地整理是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土地整理测量是开展土地整理的前期工作,是为土地整理测定项目位置、形状、面积等地籍要素,提供实施土地整理前、后的基础图件,是进行土地整理规划的基础,为整理前后整理区面积测算提供主要依据,也是项目区内基本农田具体地块到户到人的主要依据,为开展农村农用地定级、估价和确权登记发证提供基础图件,同时也为城乡规划、行政区划、地名管理、自然灾害损失赔偿提供依据。

2.1土地整理测量的特点

2.1.1满足土地整理设计的需要

土地整理测量要求1:2000的比例尺,但是部分重点整理区,如整理的道路、水沟、提灌站、堰塘、土地平整区域等,按照1:500的要求测图。

2.1.2满足项目区的需要

项目区的总面积及界址点的坐标和高程,项目区含边界线外侧面积约100m内的地形图,以便保证设计的区域相关性。以自然村(行政村)为基本单位,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对各类土地的面积进行测量、获取到每个图斑的面积,形成该项目区土地整理前各类土地面积分类汇总表。

3土地整理测量具体工作

3.1准备工作

1)收集已有测量控制点资料;

2)实地踏堪布设控制点。

3. 2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是所有测量的基础,土地开发整理测量项目也是一样,为了与国家坐标系统联系起来,首先进行控制测量。如果项目区面积较大,应该布设工程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布设,一般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

3.2.1首级控制网

首级控制网:首级控制网一般采用GPS来完成,采用点连式或边连式的布网形式。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首级GPS控制网相邻点间基线长精度达到国家GPS测量规范E级标准,固定误差《=10mm,比例误差《=20;GPS测量大地高差的精度可在E级标准基础上放宽一倍执行。首级GPS控制网点数》=2个,并埋设固定标志和做好相应的点之记,以便长期保存。高程控制一般采用曲面拟合的方法,若高程点分部比较合理,这样既可以满足高程控制的需要又可以减少工作量。如有特殊要求或曲面拟合达不到精度要求时采用四等水准测量。

3.2.2碎部测量

碎部测量主要使用的仪器是RTK和全站仪。可采用编码测图或草图加点号的方法。用RTK测量时,每天作业前必须检查各参数,并且测量一个控制点作为检核。RTK测不到的地方采用全站仪测量,全站仪测量时应注意测站检查,确保测站设置正确。每天采集的数据当天传到电脑上,并做好备份。

碎部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中误差:主要地物不超过20cm,其他地物不超过30cm。

地形加密:对现有沟、渠、塘、河流及水库要按1:500的要求测量;加密拟规划建设的沟渠沿线的高程点,以达到计算土方量的要求;加密拟增加和改建道路沿线两侧的高程点,以达到计算土方量的要求;加密土地平整区域的高程点,以达到计算工程土方量的要求。

项目用地测量;居民地、工矿用地、机关学校等建设用地只要测绘出其地类边界,能求出其地类面积即可,不必每一建筑物详细测绘。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每个村庄和集镇的周围都有明确的规划用途为建设用地的范围界线,对此范围内的地形、地物、地貌可简单测绘,重点在路、沟渠、电力电讯等设施的测绘。居民点地类界外分散的房屋应逐个测绘,独立地物按相应图示符号表示,各种输电线只标出方向不连线。道路、桥涵水沟、河流均按实际宽度测绘,河流要注记水面高程点,鱼塘按上沿轮廓测绘,并注记养殖物。

3.2.3权属调查及地类测量和统计

权属调查:一般按1:500或更大比例尺测图时,可以待测量结束时再调查,但1:2000或更小比例尺测图时必须实地进行实测,对界址点一般采取RTK的方法进行测量,最终形成界址点成果表。

地类测量和统计:测量各个地类图斑的位置、大小、范围。地类完全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在此基础上以村为单位统计各类土地面积,形成汇总表。

结束语:作为土地整理的前期工作, 测量必不可少,它是整个土地整理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土地整理测量属于专题用图的测量范畴,因此测量有其特点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土地整理测量承担的任务决定了土地整理测量的特点。

土地整理测量是一项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应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注重在技术的各个环节上解决具体问题,力求资料成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以能保证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论证预算和工程实施等工作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GBT 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篇13

Key words: engineering survey;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surveying; mapping method;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P25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前言

土地开发整理是对资源的合理管理。土地开发整理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并提高耕地质量为中心,通过对未利用土地、废弃地、中低产田、闲置地等实行田、水、路、林、村及乡镇企业的综合整治开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近年来,土地开发整理作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在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保障经济建设用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测量数据是决策正确的最基本保证。提高测绘水平,更有利于土地整理。

1、土地开发整理的勘测内容概述

为保证测绘产品符合技术标准和用户要求,并获得最佳的勘测成果及勘测内容。在以往的地形测量中,所反映的内容主要有两大类:一种是地物,即用特定的符号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一种是地貌,即把地面的高低起伏形状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出来。而土地开发整理的勘测内容不仅涵盖地形测量的两大要素,还需要表示地块的范围、面积、权属及地类等。

2、土地开发整理勘测与变更调查要点

土地登记相结合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举措,同时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由于土地地块改变和归并,势必会涉及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及地上他项权力的调整。因此,勘测与变更调查.土地登记如何结合起来,是我们完成开发整理任务后必须面对的问题。勘测前,在一万分之一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圈出开发整理地块的范围,再到实地找到其对应的位置。范围内如果有权属关系,还需要权属双方清晰界定每个土地所有者土地的位置和界线,由此,才能进行勘测,最终得出详实面积和勘测图。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完成后,如果依然采用原权属界线,但当土地经过开发整理后,权属界线已不明显,这就要求测量人员将权属界线进行准确的放样,因此,它们的权属关系没有改变,实际变更的只是地类而已。如果确实需要土地权属调整的,应实地进行划分,确定界线,按土地详查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办理相应的认界手续,编制符合土地详查规程的权属图,并及时确认土地权属,然后进行土地登记造册。

3、土地开发整理测量与成图方法分析

3.1 测量方法。土地开发整理所使用的勘测图,是进行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为完成这项工作,有条件的,须在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测区基本控制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密来满足测图需要。一般情况下,顾及到作业的方便.经济合理.条件的限制及其适用意义的考虑,近几年勘测的面积大多数在1000 亩以下,所以土地开发整理中心自开展这项业务以来均未联测国家控制网。

3.2 关于坐标系。由于GPS的普及,在实施单位不作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测量单位一般都采用“自由定位”的方法来确定坐标。它不同与于过去的“自由坐标”。“自由定位”是通过GPS 接收机接收四颗以上卫星所发出的信号来确定点位的经纬度,也就是地理坐标,然后再由经纬度换算出大地坐标(三度带)。一般来讲,只要观测条件保持在最佳状态,卫星信号没有人为干扰,其精度基本能满足要求。

3.3 比例尺问题。近几年来,在土地开发整理地块勘测的过程中,比例尺一般不作具体规定。只要不跨幅测量,根据土地开发整理地块面积的大小,图幅的清晰程度以及图纸幅面,自行调整安排比例尺。从以往测量情况看,比例尺大致在1:500-1:3000之间,个别比例尺达到了1:5000。

3.4 成图方法。近几年,由于计算机的大量普及,再加上测绘技术的不断升级,目前的成图方法高效、快速、美观,只要将野外采集到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然后利用专业绘图软件进行编辑,就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在绘图仪中输出彩色或黑白图件。

①地形地类叠加线划图

土地开发整理实测的1:2000比例尺地形图与1:10000比例尺地形图,利用分类现状图进行叠加,形成数字化1:2000比例尺地形地类叠加线划图。土地利用分类现状线划图是以土地分类图斑按比例反映了地类现状的关系,但在零星地类、点状地物和线性地类的反映上存在着不足。地形测量要遵守严格的规范和技术要求,依据项目区实际情况施测,与土地利用分类现状图的成图时间不同,图面表示不同,比例尺也不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的土地用途确定是以土地利用分类现状图为基础的,地类位置是不能更变的。因此两者叠加图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但在编绘规划设计图时可以据实调整,不会影响项目的规划设计、工程布局设计和工程量计算的精度确定。

②线划图与影像图叠加

利用航空摄影测量资料在全数字摄影测量仪下,由内业测图生成数字化正射影像图。项目区的影像图可以直观的反映项目区的各类地物地貌形态和相互关系,但由于成像时间与影像图的摄制效果都与实地现状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需要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对地物投影差进行校正。如将数字化正射影像图与项目区实测的数字化地形地类线划图二者结合,则能真实全面的反映出项目区地形地类现状及形态关系,能真实详尽的反映项目区土地利用分类现状,规划设计人员若能准确的使用叠加图,就能提高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土地分类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工程测量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具体应用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前期申报、规划、设计阶段,对项目区地形地貌,老旧村庄、废弃村台复垦、地下管线、道路,土地开发整理中涉及的一些破碎地形地貌的详细数据描述,其范围内的农业基础设施、水系、林网、坟墓的分布、道路交通网面积、界址等方面的信息,在准确性、现势性上有较高的要求。这些涉及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项目申报的审批、前期工程方案的规划、工程预算的准确性以及施工图的设计。只有提供准确的各属性信息,供各协作部门决策、协调,才能作出合理的规划决策。 4.1 坎上坎下均测。在地形测绘中,往往只测量坎的平面位置,不测量坎下的位置和标高,这在土地开发整理中,难以给以后的设计及概(预)算提供准确的数据。笔者特别强调对各种土坎要细分,注明坎顶、坎脚线的位置和标高,特别对于缓坡坎,注明坎顶线与坎底线的位置和标高,因为这影响土方计算的准确性。4.2 细部测量注明。所谓的细部测量注明与平常所说的细部测量不同。平常的细部测量是指局部区域中详细的测量,仅仅是为了提高测量精度,而土地整理中的细部测量更为详细,包括坟穴、树木、房层的面积及新旧程度、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容积率,这些都关系到以后拆迁、征地补偿费的计算。细部测量在旧村复垦、旧城镇改造中显得非常重要,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①准确记录树木包括果树的种类、年龄,坟穴、房屋的位置与面积、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容积率等;②准确记录水塔、管线的长度及使用年限;③特别是对学校、庙宇及旧村委会等要作详细记录,这有利于以后的设计方案的选择。

5、结论及建议

5.1 关于确权定界。测量作为土地开发整理的排头兵,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更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尤其是权属定界,当牵涉到多方利益时,必须有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在场指界。这不仅直接关系到土地权利人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避免日后发生土地权属争议,确保社会稳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