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篇1

2009年秋季,我校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课作为必修德育课程纳入课程教学计划中,教学宗旨是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处理成长、学习、生活、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笔者身为心理健康课的施教者,在不断提升和充实与心理健康相关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也在探索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一、教师要明确课上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与课下找学生谈心的本质区别

中国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欧洲、北美、日本相比较,起步比较晚,前些年,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各类学校增设心理辅导员,建立心理咨询室,多数学校将校医或医务室功能转型为心理咨询服务,从效果看,没有发挥作用。如今,中职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的德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引起社会关注的体现。那么任课教师,就要以一种全新的专业视角来充实自己,要在思想政治学领域向心理学领域拓展的过程中,不断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找准方法,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哲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心理健康课上,要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向学生解答心理迷惑,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目标和责任意识。因此,施教者要具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有的任课教师误以为心理健康课就是与学生谈心,做思想工作,这就偏离了教学大纲的宗旨。与学生谈心包含心理辅助的成份,但不是传授基本心理健康知识。

二、中职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重在体验和调适

心理健康课上,教师向学生传授的基本知识主要有健康意志、健康情绪、完整人格、正确评价自我、良好地适应能力、和谐人际关系等。在构思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接受能力的情况下,大胆启发和鼓励每一名学生观察、收集、归类发生在自己、家人、同学身上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边讨论边学习中,感悟和体验健康情绪对自我成长起到的调适作用。

2.心理素质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

中职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技术技能,也要接受职业素质的培训。心理健康课恰好能通过创设和假想工作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真实的情境模拟,体验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师傅、普通工人、学徒工的角色,并在角色互换交流中,体验岗位工作职责和人际交流技巧。

3.关注全体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心理健康课课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互动是非常显眼的教学环节。但学生因个性差别,往往性格外向的学生逐渐成为活跃分子,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出鼓励内向和不爱发言学生互动的环节,让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都得到提升。

4.发展与预防、矫治相结合,立足于发展

心理健康课教师,平时应多与班主任沟通,了解班级学生思想动态。记得笔者在与班主任老师聊天时,得知小宇同学正因没有处理好早恋问题与家长和老师闹情绪的信息后,就在课上积极鼓励小宇参与“悦纳自我、和谐相处、快乐生活”的话题互动,课后小宇偷偷的找到我说:“老师这节课我好像明白了许多事情,我不会再做傻事。”小亮同学因平时表现懒散,影响了班级荣誉,所以班级同学都孤立他,我就让他做课代表,协助我整理归纳班级同学自我剖析材料,他在这个过程中对班集体荣誉感有了感悟,意识到自己平时总是把个人的私利看得比集体利益还重,导致同学对自己产生了意见并受到大家受孤立,在课上他通过与同学讨论,诚恳地表达出对集体的歉意,并立志改正,得到了班级同学的谅解和掌声。

三、中职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方法

1.情绪激励法

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所以对新课程求知欲比较低。心理健康课怎样上好第一节课、怎样实施课前导入十分重要。为此,我在实施教学时采用了情绪激励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每节课的开始,都以师生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快乐情绪。如下午的第1节课,课前一起唱《幸福拍手歌》,在轻松愉悦的情绪中,把中把学生的神经调动起来,赶走睡意。如果是上午的第一节课,我会大声的问全体同学,今天你努力了吗?要求同学统一回答的答案是:“是的,我一直尽着最大的努力”。因此说,情绪激励法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2.讨论法

它是心理健康课上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上就能接受新知识并内化为主观意识,控制心理情绪。教师在设置讨论题时,要有针对性,要带着解决什么问题,最终能达到什么样的预期教学效果来设计。例如,药家鑫案件,如果让学生讨论:“药家鑫是否应该得到宽恕和谅解?”就脱离了教学目标。如果从药家鑫为什么会从一名大学生退变为凶犯进行讨论?就可以使学生从心理层面和角度去思考,能讨论出新意。

3.情境表演法

是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指导学生以情景剧、小品等形式展演案例,让学生身处具体场境中,可以眼看、耳听、鼻闻、手触,通过各种感官吸收信息,从而掌握基本的心理知识,用于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课堂效果最佳。

4.分析法

是以某种现象或事件为分析对象,引导学生对事例进行分析、讨论、思考和归纳。在事例选择上,一要体现时代感,二要贴近学生的身心,三要有社会性。这样才能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把“知、情、信、意、行”的教学目标完整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通过体验、分享等形式掌握知识、提高素质。

5.谈话法

是指在心理健康课上,教师在课前精心地设计3至5个话题,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谈。心理健康课运用谈话法教学时,与实施其他教学法是有区别的,在课上必须要体现出师生关系的平等。所以,我在实施谈话法教学时,首先要调整教室桌椅的摆放,将成行成列的桌椅围成一个圆桌体,教师不是站在讲台上授课,而是坐学生中间,将事先设计好的话题抛给学生,彼此交流对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学生回答问题可以由一个人回答,也可以大家互相补充。学生回答问题时不需要站起来,师生之间平等交流,不受任何拘束。

参考文献:

篇2

高校政治理论课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政治理论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主阵地,在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关注下,在广大高校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学生不爱学,一些课堂缺乏吸引力,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一个大课题。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而准确把握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则和发展趋势是对教学方法改革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的。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1.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就是在研究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把人放在第一位,主张把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方法改革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在探索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既关注学生,又要关注教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选择和探索教学方法时就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那些有利于调动大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改变传统的单纯讲理论知识,单纯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解答存在的困惑,弄清模糊认识的过程中传授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学方法改革必须关注教师的发展,探索能有效激发教师作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利于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2.遵循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原则。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主要任务和中心环节。因此,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必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在课堂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注重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增强。在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关注社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政治鉴别力。

3.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是多样性的且在不断发展的。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改革原则就是教师在研究和应用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基本教学方法,还能灵活运用所掌握的教学方法,能根据教学条件,学生的状况,教学内容的设置及自身的素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新的教学方法,绝不能因其“新”而盲目照搬;对传统教学方法,决不能一概否定。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研究教学方法是为了使教学活动摆脱固有模式的限制,结合具体教学活动,创新出更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更好地贯彻教学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结合教学内容,选择能够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灵活地组织教学活动。同时要紧跟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遵循以人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发展的趋势

1.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趋势。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运用新兴媒体的教学手段随之产生,推动了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发挥各种新型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设备,恰当选取新闻图片、影视资料、录像资料等等,这些资料不仅可以直观地呈现一些历史与现实的镜头,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理论,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枯燥、单调、死板的不足。因此,更加广泛地推广和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必然趋势。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趋势。教学方法不是单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变得更加的丰富,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讲授、讨论、案例、多媒体、社会实践等常用方法外,出现了体验教学法,专题讲授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启发式和探讨式教学法,直观式教学法等等。实践证明,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较强的特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完成教学任务,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3.教学方法的综合化趋势。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也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首先,随着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丰富和发展,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提高,必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化运用。其次,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势必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包含了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领域的知识,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然借鉴这些社会科学领域的方法。

4.教学方法的隐型化趋势。显型思想理论教育教学方法,是指教育意图能让教育对象明显感觉到,即把道理、观点、要求开诚布公地告诉教育对象的一类教育方法,“具有系统性和全局性的特征”。而隐型思想理论教育教学方法,则是指教育意图不为教育对象明显感觉到的教育方法,其“优点在于能够有效避免教育对象产生逆反情绪,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愉悦感,延伸工作空间和时间。”[1]随着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的深入和发展,我们日益认识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只重视显型教学方法是片面的和有局限性的,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必须高度重视隐型教育教学方法,比如通过研讨一个热点话题使学生自主地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通过一则新闻报道呈现一定的社会价值取向等等,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的隐型化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种趋势,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忽视或否定显型教学方法的作用。

总之,为了适应时展、素质教育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发展趋势就是实现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多样化、综合化和隐型化。

结语: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是完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现代化、多样化、综合化和隐型化的发展趋势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并要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其他构成因素去灵活运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篇3

一、美术教学的原则

美术是选型艺术,也叫视觉艺术,它具有视觉艺术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而且其形象的表现又是静止的并对物质具有特殊的依赖性,从而决定了美术教学的特点。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思维的自主性、技能教学的实践性、创造性思维的特殊性,以及个体操作与集体教学要求的矛盾性等。中学美术教学要根据其自身的这些特点而确定符合其自身规律的教学原则。

中学美术教学究竟主要有哪些原则,遵循这些原则有些什么要求,笔者有如下认为:

(一)审美性原则。1989年中央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明确规定:“中学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并再次要求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主线贯穿于美术教学活动的始终。可见,审美教育,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它起着决定本学科教育性质的作用 。

贯彻审美性原则,应该做到:

(1)把审美教育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到美术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即要求教师从备课、上课到作业批改、辅导课外美术活动及教学总结,都应该注意给学生传授审美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认识美、创造美和应用美的能力。

(2)把审美教育同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在陶冶美的思想情感和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方面的特殊作用。恩格斯说:“美育就是美学方面的教育”;康德也讲:“美是道德的象征”。审美教育,既是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养必须遵循的原则,它也是提高社会主义公民的审美文化素质重要途径。

(二)直观性原则。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求的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美学问题、技巧问题,又往往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这就只有借助直观教学的手段引导学生深入地观察、感知客观现象去形象地认识世界。如把握构成美术的基本因素-一形体、比例、结构、空间、明暗、色彩、笔、墨、线条等,才能获得较明确的概念。

这就要求教师在贯彻直观性原则时,应尽力作到:

(1)语言的表述应形象、生动,口齿清楚,能深入浅出,简明扼要。

(2)要尽量采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如实物直观,模象直观,示范直观等,并能做到把握好关键,适时展现。

(3)要教给学生掌握好感知物象的正确方法和培养他们的艺术感知能力。

(三)启发性原则。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而教是矛盾的主导方面,教师必须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调动其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填鸭式的满堂灌是起不到美术教学效果的。

贯彻启发式原则,要求教师应做到:

(1)教师必须胸中有学生。班上有多少学生,他们对美术课学习的兴趣爱好如何,掌握的知识、水平情况怎样,心中有数,教学时方能作到有的放矢。

(2)启发学生的思路要定向,前后所提之问题要有连贯性,而且只能围绕主题进行,否则,会漫无边际 ,无法收拾。

(3)不墨守陈规。即所提问题的方式、方法要多一些,形式变化要大一些,以拓宽学生的思路。

(四)精讲善练原则。中学美术教学多属技能性的内容,而且技能的本身就在于多练、苦练,但每课时又只有45分钟,要腾出尽量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不精讲就完不成教学任务。“精讲”,就是要求教师在作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少讲,把所用之道理讲清楚,把重点、难点讲透,把方法、步骤和要求讲准确,以达到指导“善练”的目的。“善练”,就是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有严格的训练计划、方法步骤,按质按量地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

贯彻精讲善练原则,要求做到:

(1)明确所讲理论与其指导实践的关系,绝不能为讲而讲,更不能有与练无关的讲。

(2)精讲善练,讲是关键。讲的内容是为了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去认真地多练、苦练,使练的方法步骤正确,达到“善练”的目的。因此,对“讲”,一要求精炼、概括 、扼要;二要有真知灼见和规律性的知识。

(3)要保证学生练习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认真做好辅导工作,即在学生练习时,要求教师认真巡视,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所学知识,并能否运用于指导实践;是否理解了训练的目的、要求和作画的方法步骤;学生观察、理解事物的方法是否合理;对工具材料的掌握和运用是否恰当等,并能及时地予以辅导、肯定或改正。

(五)以点带面,面向全体的原则。我国现行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基本上是以年龄为基准组建的,由于学生的来源及其生活条件、所处之社会环境的不同,对美术的兴趣爱好乃至天赋差别,造成水平的参差不齐是必然存在的,而教学活动是集体的,要求也是以统编教材为依据即划一的,这便产生了统一要求与水平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然而我们的社会制度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唯一的办法,只有以点带面,抓两头带中间,在不同基点上去要求、提高。

贯彻这一原则,教师应该做好:

(1)善于选择典型。上一节课,学生多,课时短,每人都能享受到教师的辅导是不可能的,只能依靠选择典型来启发大家。选优者,以用作模范,激发大家学习。有不足之处,可以通过辅导使其更完整,也可以给其加大学习份量,提出更高要求;选差者,指明缺陷,通过辅导纠正,一是在做差生的转化工作,使其能跟上大众步伐 ,二是启发大家改正自己不足,用作借鉴。

(2)注意加强辅导的针对性。教师经过巡视检查,已基本上把掌了全局,对反映练习的目的、方法、步骤和要求方面的情况业已掌握,这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导对象,或是对训练目的的不明确者,或是对方法、步骤掌握不正确者,或是不按要求去做者,进行重点辅导,可以达到启迪多数,面向全体的目的。

(六)创造性原则。创造性是美术学科的显著特征,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创造性才能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最主要的标志,是人的智力结构中最主要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和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切不可忽视。美术教学在这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

贯彻创造性原则,应要求教师做到:

(1)正确认识美术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有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教育。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审美文化素养的提高,离不开美术教育;社会的生产技术也离不开美术。

(2)培养创造性才能需要从创造性的学习开始。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学生需要逻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也需要形象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的智力和才能,都得从小开始培养,这就需要教育,其中包括审美文化教育,教师在对学生的培养教育中,既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创造个性,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以上是中学美术教学原则,它们之间既有区别,但又是互相联系的,教师要善于从实际出发,把他们配合起来,灵活地、创造性地遵循和运用。

二、美术教学的方法

美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原则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正确选择美术教学方法。

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很多,但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精神的要求和笔者几年来从事美术教学的经验体会 ,最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讲授法。这是一种由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但其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如无法解决怎样画等问题。鉴于这种情况,使用这种方法教学时,应该注意下述情况:

(1)对所表述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以给学生一个合符逻辑的完整的概念。如,素描是指以单色的线条或块面为描绘方式,在纸或布等材料上塑造物体形象的绘画。

(2)语言的形式要符合语法,要清晰、准确、精炼,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动,要富有感染力。

(3)要善于组织学生听讲,所述问题能引进学生的思维共鸣,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讲授的内容,变换讲授的方式。

(4)可以借助板书、板画或示范图等直观教具,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帮助理解的目的。

(二)演示法。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 ,明白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 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

运用这种方法,应该做到:

(1)演示的内容必须与课堂讲述的内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讲”是“练”的前提和基础;“练”是 “讲”的深化,是所学知识的表现、运用和实践。

(2)课堂演示要做的简明扼要,要图象清晰、准确、生动熟练,并能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看清。

(3)为节省时间,有些示范可以在课前先制成毛坯、半成品,在课堂上选择关键的过程适时演示。

(三)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按新编教材的要求,它在整个初中的教学活动中要占80%以上份量。所以,采用这种方法,要求特别讲究:

(1)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并且目的要求恰当,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鸣;还要注意组织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忌盲目性和单纯的为练习而练习的作法。

(2)应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步骤的情况;要科学合理地分配作业练习的时间。

(3)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予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统一讲。

(四)谈话法。谈话法是通过同学生互相交谈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包括启发式谈话法、提问式谈话法和指导式谈话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积极反馈 。但谈话法的缺点是意见容易分散,不易控制,运用不好还容易使所传授知识支离破碎。因此,运用谈话法应做到:

(1)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提问的目的要明确,要带有启发性,并且难易得当,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回答问题可能出现的麻烦情况要有充足的预计,并为此还要准备好正确的答案。

(2)对此法的运用要带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要构成前后连贯,层层深入、逐步引向结论的问题系列,还应讲究谈话技巧,要面向全体学生。

(3)提问要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应搞突然袭击,而且谈话的形式要活泼多样。

(4)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均应有明确的表示,要鼓励他们敞开思路,大胆发言,错了也不宜过多批评。

(五)参观法。参观法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扩大视野,使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从中受到实际教育的一种方法。其内容有参观书画摄影展览、作业观摩展览、还有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建筑物体、自然风景、 动物花卉等。这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热爱生活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下列要求:

(1)教师对参观的内容要有足够的了解,对其参观活动要有充分的准备,并有明确的目的。

(2)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规定,切不可放任自流。

(3)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认真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认真总结。

上述教学方法具体怎么选择,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目的、任务,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灵活选择运用;还可依据课型,有时仅用一种方法即可,而有时两种甚至三种联用。

总之,中学美术教学的特点决定了美术教学的原则,其特点和原则又确立了符合美术教学规律的方法,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只有按照本学科规律,实事求是,遵循中学美术教学的原则,灵活机动地选择最佳教学方法,切实上好每一堂课,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张桂木主编。

篇4

一、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原则

1.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原则

我认为,关键是要做好学习材料和教学两个方面的工作。在教材的选择方面一定要适合。本人的市场营销教学工作主要是针对五邑大学2006商务英语班和2006永州经济管理班的学生。就两个班级的学生而言,其专业和能力方面有一定差距,因此在教材的选择方面我觉得2006永州经济管理班的教材应该更拉近其专业要求和简单一些。在教学方面应该尽量培养学生自己思考和实践的能力,最主要的是在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运用现代教育的观念,精心设计编制出多种媒体材料和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并使之有利于学习过程的简洁和优化,有利于学习资源的获取和使用,为学生自主化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

2.体现课程特点和学习目标的原则

市场营销学主要研究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是一门应用科学,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属于管理学范畴。课程的核心内容,就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卖方如何从顾客的需要出发,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组织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从而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下,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生存和发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牢固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在此基础上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在实践中有效地组织企业的经营活动,使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品开发、生产、定价、分销、促销等市场营销活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应注意搞好教学方法的精心设计,具体应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全面、系统、准确地阐述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科学原貌,又通俗易懂,不脱离中国实际;二是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和音像教材的教学要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讨论,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三是日常的面授辅导应着重于重点问题的归纳、难点问题的剖析以及作业的讲解。

二、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形式

市场营销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能力在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应用能力,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因此,我认为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应积极倡导和采用实践性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不是实习课时的简单增加和堆积,而是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能力培养。为此,应该进行多层次的实践性教学方法探索。

(一)案例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实施

(1)课前准备

案例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沟通,并在这种交流沟通中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要想保证和提高交流、沟通的效果,进而提高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课前准备是很重要的。

①教师的准备工作

在案例教学中,虽然教师将课堂上的主要角色让位于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可以省略,相反,对教师课前准备的要求更高了。

a.选择案例

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案例要符合教学目标和要求。即案例要紧扣主题,并且案例中应当蕴含着相应的营销理论和策略。

其次,案例要难易适度。案例过易,一眼便知答案,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过难,超过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论,使学生无法分析,同样会影响教学效果。

再次,案例要有典型性,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最后,所选案例要基本反映目前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状况,不能脱离现实,否则分析案例就失去了意义。

b.分析案例,搜集相关资料

教师首先要做到对营销理论融会贯通,同时,还要搜集与案例有关的尽可能多的资料,如与案例相关的市场环境、企业背景、重要数据,与案例所反映的企业营销活动相似的其他企业的决策实例等等。教师不占有大量资料,必然陷于被动,很难对学生的分析做出准确的判断,无法引导、启发学生。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教师先对案例做一个分析,做到心中有数。

②学生的准备工作

案例教学的主角是学生,为提高案例分析的水平,教师应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尤其是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案例,学生更应作充分的准备。否则,课堂讨论效果难以保证,甚至无法顺利进行。

学生要做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应掌握相关的营销理论知识;二是在课前要通读案例,搜集相关资料,设身处地地进行分析。

(2)组织课堂教学

分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方式。通常的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把应该讲授的市场营销理论讲授给学生,这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其次将相关的案例公布出来,提出需要大家分组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表述各自对问题的看法,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果争议分歧较大,就要再组织讨论,最后由任课老师进行总结。对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表达清楚的小组或代表予以表扬,对思路不清、方案不合理的指出他们的错误所在。在课堂讨论和代表发言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和配合,提供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言,畅所欲言,支持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不要轻易否定他们的方案,因为在市场营销中,有些案例没有标准答案,许多方案不存在明显的对错之分。教师在必要的时候,例如在小组间争论不休时,应该因势利导,把握讨论的大方向。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需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首先,应以学生为主。学生是主讲人、参与者、决策者,教师则是组织者、听众、引导者,课堂教学组织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在案例分析前,教师应将案例涉及的营销理论做高度概括,并把分析这个案例的意图向学生交代清楚,要求是什么,达到什么目的,要让学生心中有数。

再次,教师要激发学生思考。首先,教师要积极诱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让学生自由、充分地发表意见。一旦发现学生的思路误入歧途,可以作倾向性的暗示或用语言启发加以调整,不要过早地下结论或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

最后,教师要做总结,不能对案例不了了之,应该让学生从每一个案例中都有所收获。总结切忌对学生的讨论做简单的综合、重复陈述,而应当在对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有所升华。即使对没有明确结论的案例也应当提出值得大家再思考的问题。

(二)专业实习教学法

专业实习是使学生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及在社会领域中的应用,可以根据学习进程,将学生安排到工商企业进行实习,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同时,通过实际的锻炼,也会发现自身知识的欠缺之处,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方向。具体有这样两种方式:

1.顶岗操作

即组织学生到校办企业或工商企业顶岗实习,如顶班当营业员、购销员等。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有关商务实务活动的基本程序与过程,在商务实践中摸索市场营销的技术技巧,培养学生的营销实务操作能力。

2.开展直销

即学校与有关工商企业联系,向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商品,把学生推到销售第一线,将商品直接推销给顾客,与顾客“真刀真枪”接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接触社会,锻炼其推销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其战胜困难、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完善自我的意识。

(三)“模拟公司”教学法

如果学校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

总之,只要能够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就能够使学生的营销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教学原则,在我国古代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如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的“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等等。现代又提出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等。它们当然都可以适用于初中美术教育,但美术教学毕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所以教学上又有自己的一些原则。中学美术课的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方针、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美术认识活动的规律提出来的,是美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中学美术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认真贯彻这些美术教学原则,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各种矛盾关系,为矛盾的转化创造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中学美术教学究竟主要有哪些原则,遵循这些原则有些什么要求?我有如下看法。

(一)审美性原则。中学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并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主线贯穿于美术教学活动的始终。可见,审美教育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它起着决定本学科教育性质的作用。

审美教育,既是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养必须遵循的原则,又是提高社会主义公民的审美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全社会都应引起重视。

(二)直观性原则。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求的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美学问题、技巧问题,又往往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因而必须借助直观教学的手段引导学生深入地观察、感知客观现象去形象地认识世界。如把握构成美术的基本因素――形体、比例、结构、空间、明暗、色彩、笔、墨、线条等,才能获得较明确的概念。

(三)启发性原则。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而教是矛盾的主导方面,教师必须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调动其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填鸭式的满堂灌是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的。

贯彻启发式原则,教师应做到:(1)必须胸中有学生。班上有多少学生,他们对美术课学习的兴趣爱好如何,掌握的知识、水平情况怎样,心中有数,教学时方能做到有的放矢。(2)启发学生的思路要定向,前后所提之问题要有连贯性,而且只能围绕主题进行,否则就会漫无边际,无法收拾。(3)不墨守成规。所提问题的方式、方法要多样,形式变化要大一些,以拓宽学生的思路。

二、认真研究和选择美术教学的方法

美术教学原则是美术课教学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用于指导中学美术教学的一般性原理,也是具体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依据。认真贯彻教学原则,有利于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教与学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美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原则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当然,教学方法本身又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教的方法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方面,这进一步说明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完成预定之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正确选择美术教学方法。

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很多,但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我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的经验,最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讲授法。这是一种由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和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但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出现无法解决怎样画等问题。鉴于这种情况,使用这种方法教学时,语言的形式要符合语法,清晰、准确、精炼,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二)演示法。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的方法步骤。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识地找准难点做局部演示。

篇6

帕顿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performance problems)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赖格卢特对教学设计的定义基本上同对教学科学的定义是一致的。因为在他看来,教学设计也可以被称为教学科学。他在《教学设计是什么及为什么如是说》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means),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梅里尔(Merrill)等人在新近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对教学设计所作的新界定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他认为:“教学是-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science-based technology)。”

美国学者肯普给教学设计下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学习教练肖刚定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是系统性原则。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诸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并不等价,其中教学目标起指导其他子系统的作用。同时,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每个子系统应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二是程序性原则。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三是可行性原则。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

四是反馈性原则。教学成效考评只能以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为依据。测评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

四、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就是在教案的基础之上,加了一些学情分析、教学环境分析、设计的教学思想理念、课后说课反思等栏目。是讲完课之后的东西,是为了给别人看的!不是平日课前的、只是为了提醒自己讲课的、提纲携领的思路方案。即:课时计划,或叫做“教案”。

1、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的两个依据:一是依据课程标准(大纲),二是依据教科书(教材)。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环境、教师自身能力、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以及考虑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又不完全依赖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出自己的特色来。

篇7

    (二)及时性原则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可以说这两句诗道出了及时性原则的精髓。教师要做到启发及时,就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反应。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时,或在学生遇到了困难,思维暂时受阻时,教师都应抓住本质、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启发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但一定要尽量避免超前启发和滞后启发。

    (三)实效性原则

    设计启发式教学时,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等,做到讲求实际、讲求实效、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要利用正迁移规律。即作为启发的知识材料应选用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感知过的,同时又能在记忆中得到再现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一定能达到启而有发,问而有答的效果。二是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不同,对不同学生,要注意运用不同的问题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不能用一个模式对待所有的学生。

    (四)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发扬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的课堂氛围,做到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启发。我们都知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导”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而不是代替学生走路。教师要充分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讲求教学民主,讲求双向交流,真正做到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使启发式教学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否则,师生心理相悖,课堂气氛压抑,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不利于启发式教学的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光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努力还不够,还要靠教师平时与学生建立起来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五)独特性原则

    独特性,反映的是新奇、不同寻常的思维。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求异和创新思维能力。在设计CAI课件时就必须对学生的各种发散联想予以详尽考虑。例如:在教授line(直线),circle(圆),square(方形),triangle(三角形)等词汇时,充分利用Authorware编程和有关工具精心设计文本、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并链接起来,通过交互作用,形成网状的结构。学生学习时可通过按钮把内容显示在屏幕上,让学生根据图形提示识别单词之意,并联想起很多有关的词汇,进行人机对话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又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启发思维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激情法

    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有助于思泉喷涌,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像音乐指挥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基础。课堂上激情启发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讲述,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维、去探索;找一件能引起学生丰富想象的物品,使学生睹物思情。如上“Theme parks ”这课时,教师可以拿出曾经去过的主题公园的简介和地图,然后用英语介绍,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自信、兴奋、惊奇、赞叹,对学生脑细胞的活动起很大的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饱含感情,并通过自己健康向上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调动起思维积极性,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二)创境法

    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动词“help”的不同用法时,利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一个顾客买东西时店员问他:“Can I help you?”的情景片断和一个人落水后大叫“help”的情景画面,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它们之间在不同的情景中的不同含义并解释出来,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这一词的用法,而且由于借助于情景记忆印象很深且不易忘记。

    (三)设疑法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

    (四)寻思法

    如果说设疑启发重在“疑”,即通过新旧知识的矛盾,了解问题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间的悬念来启发学生学习兴趣,那么,寻思启发,则重在“思”,即通过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解决悬念来启发学生。

    (五)研讨法

    教师将启发贯穿于讲练中,通过循循善诱,步步启发,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共同研究、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或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自己分组讨论,利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这一方法在理解课文和处理难点问题上较为常用且效果明显,特别在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尤为有效。

    (六)故谬法

    教师在讲授知识的重点、关键处,故意出现错误,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如教师讲完某一规则后让学生一起做课堂练习时,可故意犯学生可能犯的错误,从而让他们引起警惕,以免再犯。故谬法的好处是能引起学生高度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以探究正确答案,而且记忆牢固。但此法不可多用,否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混乱。

    (七)点拨法

篇8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的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中学生特点的英语学习过程与方法。”而要达成这一效果,抓住课堂的前几分钟尤为重要。因为只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会在课堂的起始阶段就被吸引,激发兴趣。下面,本人谨结合学生以及本人所教授内容的特点,对英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展开一些探讨。

一、课堂导入的作用及目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教师在上课伊始通过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求知欲望。

2、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引起对所学内容的关注

生动、新颖的导入可以使学生自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形成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兴奋中心",把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学习任务中来。

3、为整个教学过程定下基调,为课堂教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开端。

二、英语课堂导入艺术的原则

1、导入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充满趣味性的导入内容会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英语课从由老师“要我学”转变成学生“我要学”。

2、导入要有时代性

富有时代性的信息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教师授课时如能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背景材料,必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3、导入要有科学性

一般来说,正常的课堂导入时间应控制在4分钟左右为宜。时间过长,就会显得先宾夺主,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进程。时间过短,又会使课堂导入显得苍白无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4、导入要有贴切性

即导入的情节和课文的内容相联系,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课文,不能离题。

5、导入要有目的性

课文的导入是为了保证课文教学的效果,所以应该服务于课文教学,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和为什么要学。

三、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

导入的方式应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灵活多变地加以运用。常见的方法有:

1、 1、直观导入法

即通过图片,实物等导入教学。利用多媒体如幻灯机或电脑展现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录像资料。如在上高中必修①第四单元(Earthquake)时,教师可事先找一些与此有关的录像或VCD片段,通过放映,让学生感受到地震时人们的心情及地震所造成的灾难,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2、娱乐放松型导入

游戏,歌曲、故事、猜谜语、顺口溜都是属于娱乐放松型导入。这种导入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娱乐轻松的学习氛围,训练他们的模仿能力,尤其是在表达能力及听力能力的训练中。如在讲授第一册美国乡村音乐时,Country Road 那优美的旋律伴着精彩的移动画面,一下子打动了所有在场者的心,为课文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3、背景知识导入

背景知识导入是教师把课前查阅筛选的与当堂课话题有关的背景知识以故事叙述或提问回答的方式进行的导入。对于一些历史题材的课文,可采用以介绍作者、讨论课文背景为切入口;而对于一些科普题材的课文,则可采用介绍一些学生熟悉的事例为切入点,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境中去。

4、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他们的言谈、表演作为导入

充分掌握学生好表演、欲成功、易满足等特点,把学生的自由式谈话、演讲和表演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

5、复习过渡,导入新课

知识是连贯的,系统的。新的知识是在旧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导入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前先复习旧的知识,以旧带新,自然过渡,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并使之系统连贯。比如,教师在写作课上讲正式信件的格式时,首先复习以前讲过的非正式信件的格式,然后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导入新的内容。

6、比赛导入

在以练习为主的课堂中,把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最好的办法就是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和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以比赛的形式导入,以座位小组为单位或以性别为单位都是不错的组织形式,能把学生的情绪尽可能快的带入到积极参与状态,还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7、时事导入法

时事是指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这些事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时事导入法首先要求教师要关心国内外时事,关心学校和学生身边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敏捷的应变能力。只有教师平时注意细心观察,才能巧妙地利用一些热点时事,为教学服务。

结束语

作为每堂课的开始,具有艺术性的教学导入直接体现“未成曲调先成情”的特点。经过尝试后我更觉得导入阶段是教学过程中重要且值得探索和研究的环节。因为通过有效的导入,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既培养了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又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创造。他们产生了想要开流的愿望,自然就会更积极地思考,而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自然课堂效果就更显著。因此,“Do the things right, do the right things”将会是课堂导入艺术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刘佳;;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探究 [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邵细芳、欧阳菁;浅谈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J]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2,(03)

3、张国华; 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模式探讨 [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张锁占;英语课堂导入的设计[J] 衡水师专学报;1999年 01期

5、刘汉昔、党永升,“‘导学法’实验的初步尝试”,《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沪),1997年第1期。

6、刘红宇 “高中英语新教材阅读课的呈现”,《中小学外语教学》(京),1998年第2期。

7、汪胜光 “利用文中插图,进行导语设计”,《中小学外语教学》(京),2002年第3期。

8、莫幸华 “谈高中英语课的导入”,《中小学外语教学》(京),2005年第6期

9、刘汉昔、党永升,“‘导学法’实验的初步尝试”,《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沪),1997年第1期。

10、胡春洞. 英语教学法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

11、杨连瑞. 英语教育学 .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0年

12、王怀彬等. 新教学方法 . 吉林科技出版社, 1995年

13、李文海等. 语言教学与文化研究 .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9年

14、《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15、陈英和 《认知发展心理》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

16、陈亮;英语辅导报高教版03~04学年度第31、32期;

17、王怀彬等 《新教学方法》 吉林科技出版社 1995年

18、李文海等 《语言教学与文化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

19、程晓棠,郑敏编.英语学习策略.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20、李观仪,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19

21、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篇9

(一)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原则

视频应用于生物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在教学工作中认真分析专研教材,对教材具体内容有整体的把握,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结合教学内容选择视频材料,才能避免因盲目使用视频造成教学效果不佳。与一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可能不止一个,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了如指掌”,才能在选择视频的时候“得心应手”,教师备课时才能“胸有成竹”的选用最能体现教学内容的视频。

(二)视频内容的科学性和教育性原则

视频内容的科学性要求视频所展示的内容必须是能正确科学的体现生物学概念、生物学现象或生物学规律,视频中的生物学实验的材料、方法和步骤必须是准确科学的,教师在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知识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由于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和长知识的重要阶段,视频内容应该尽量有教育意义,比如教师播放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的视频短片,教育学生不挑食尽量保持营养均衡,按时吃饭少吃零食等。教师还可以通过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与每个人都有关系且刻不容缓。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初中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注意力以及智力发育水平各异,教师要根据这些因素选择教学视频,过长或过短的视频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学生的情感态度比较复杂,他们的成长环境、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想水平、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教师需要细致深入的研究学生的这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从而精挑细选那些符合一定条件的视频。学生是学习者,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用到的视频材料应该尽量倾斜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向抽象思维发展,帮助学生探究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着重研究学习主体的一些学习特点,知己知彼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进而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四)体现生命性和现代性的原则

生物学是一门体现生命性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生物圈和生物体,生物圈中的生物种类繁多,在一草一木、虫鱼鸟兽之间,我们就能体会到地球上生物共存的美好。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视频教学时应该考虑体现以下观点:生命是动态发展的、生命活动的内在矛盾、生物体与环境的关系、重视生物行为、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教师在播放视频的时候应尽量选择高清播放,学生能清晰的观看视频内容,首先能在视觉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视频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一)视频导入法

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新授课来说,新颖、有趣、现代或有艺术感的视频导入新课,能快速的吸引学生的眼球,迅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鸟》这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播放纪律片《迁徙的鸟》的主题曲《To Be By Your Side》的 MV,视频中群鸟飞翔的唯美画面,配上干净、清澈、轻灵的音乐,伴随着这旋律优美的音乐,新课伊始瞬间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让学生身心陶醉于鸟的飞翔旅途之中,待音乐停止之后,教师借机提出问题:这些鸟儿为什么具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呢?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高效导入新课。教师在导入影视时应注意影视的简洁明了性,不要过于复杂,不要过于花哨。所选的视频不能过长也不能过杂,导入新课只是教学的环节之一,不能喧宾夺主影响其他教学环节顺利进行,为保持学生的新鲜感,播放时间不易过长。

(二)视频演示法

视频演示法是生物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视频素材来直观展示生物体的行为、运动、生理结构或功能等的教学方法。视频演示的内容很丰富,有演示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等实验的操作过程、现象和结果;也有视频模拟的生物圈的范围、有视频直观呈现的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草履虫的结构、心脏的结构、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等生物体结构;也有通过视频清晰展现的细胞的分裂过程、种子萌发的过程、植物开花和受精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过程、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尿的形成过程、家蚕的发育过程、青蛙的发育过程、鸟的发育过程等;还有通过视频演示细菌的分裂生殖、血液循环的途径等生物体的生理功能。视频演示法要保证视频内容的科学合理,注意视频演示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是否正确,考虑演示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等。

(三)相关视频拓展法

相关视频拓展法是教师完成课堂任务后,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或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允许的条件下播放一些课外的相关视频。由于视频内容不需要学生学习掌握,学生没有学习压力,因此学生一般都比较喜欢这样的视频。在学习《真菌》之后,教师可选择播放蘑菇或其他菌类种植的视频,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真菌的基因,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在菌类种植方面的应用,也能学到菌类种植的知识,甚至能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三、总结

视频不能代替教学,它不能成为学生自学活动的真正指导者在课堂上答疑解惑,它不能替代教师选择教学策略、调控教学过程等,因此直观教学法需要与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使用,这样生物课堂才会精彩,

参考文献:

篇10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和劳动一样,是一件流汗甚至流血的体力训练,因此,在某个层面讲无异于强度较大的劳动。一谈到劳动,学生们就谈虎色变,有鉴于此,在体育训练的启蒙时代,首先必须而且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的兴趣。实践证明,多数名人大家,之所以能够成名成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大多是在某一方面产生浓厚兴趣并研究、探索,凭借浓厚兴趣,靠执着顽强的精神去反复尝试。小学体育教学理应如此,若有悖于这一客观规律,则终将走向平庸,所以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的起始年级,培养学生从小热爱体育这一任务,对于一个体育教师来讲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程改革以来历年的教学内容,正是顺应了“培养兴趣”的这一科学规律而渐次安排的,如一年级的体育教学内容就安排了“叫号起立”、“躲闪游戏”、“老鹰抓小鸡”、 “搬西瓜”、 “抛接包”、“叫号接球”、“喂鸭子”……这些看似“游戏”的内容,实则包含了不少体育锻炼的内容,这些内容大多体力锻炼强度不大,而有一定的“神秘性”或“刺激性”,这些从客观上讲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活动,既有健身的成分,又有培养兴趣的功效,因此,我在低年级的体育课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躲闪游戏”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就智力因素而言,它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就非智力因素而言,既可训练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又可训练学生短跑的速度,这样尝试着,我的体育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到了高年级这些学生不但爱跑,而且在体育短跑竞赛中,他平均成绩优于其他班。再如“叫号起立”游戏,这个游戏,既可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又可训练学生反复“蹲起”的能力,同时出于学生的好胜心,做了一遍争先恐后还想做第二遍、第三遍……

第二,健身性

健身性是体育教学追寻的终极目标,不论哪个国家或哪个学校以及世界性的锦标赛、奥运会,体育教学的出发点或归宿都是健身。当然健身的内容必须按照学生年龄特点,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增强体质、改善机能、愉悦身心的基本特征。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教材就安排了武术“弓步走马”、“马步架打”和“歇步推掌”以及“提膝穿掌”、“仆步穿掌”和“虚步勾于挑掌”等内容,这些内容在教学生入门时,教师必须按照要领多做示范,然后让学生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去学习模仿。这样做,训练出的学生动作比较规范而且也起到了健身的作用。可谓一箭双雕。

当然仅靠“兴趣性”和“健身性”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长期从事体育教学的同时,还得注重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原则,基础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及地域性原则等等。

二、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

第一,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筛选提取教材内容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健身,因此对于一些教学内容应予以筛选与提取。应当清楚,奥运健儿或亚运会、全运会冠军毕竟凤毛麟角,而我们体育课既要为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培养人才,又为健身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后者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一些竞技性强的体育训练,内容必要时,我们体育教师可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或取舍,即简化规则,降低难度,达到学生健身的目的即可。

第二,充分利用生活资源,筛选提取教材内容

生活的内容真可谓五花八门,凡是与运动有关的生活内容都应从生活中结晶出来,成为体育训练的内容。比如农村孩子爱好爬山,而且也贴近现实生活。因此,我就引导他们去爬大青山。冬季,后山地区多宰杀家禽,因此制作毽子的原材料十分丰富,布置作业,让学生用漂亮的公鸡毛制作毽子。学生们把自己亲手制作的毽子一个个拿来,然后我示范踢毽子的基本要领和动作。踢毽子虽然未列入奥运会、亚运会甚至全运会的比赛行列,但学生们通过踢毽子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增强了自己的体质,同时通过踢毽子比赛激发学生热爱体育活动的兴趣,进而达到体育课追求的终极目标――健身。

第三,大力挖掘校本资源,结晶升华教材内容

篇11

【key words】culture and educationcollege englishteaching methodsreform

一、大学英语文化意识教学的重要性

1.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133229.cOM只要语言一被使用,一被赋予意义,它总是要同一种文化发生关系,无论是表达、体现或是象征一种文化,语言和文化融合成一体。语言是文化的一个方面,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制约着语言,成为语言的文化内涵。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习语言。”

2.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就是了解掌握一种新文化的过程。大学英语面对的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将来他们涉外的机会也许没有英语专业的学生多,但他们人数众多,加之他们文理兼顾,学科繁多,专业各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交往日益增多,他们将来必定担任跨文化交际中举足轻重的角色。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决定其交往的社会规范、道德习俗、言语规则。如果在学习外语时,只注意语言表层的意思,而忽略其深层的文化因素,就会引起误会和矛盾,甚至造成冲突。由语法、词汇等引起的错误,可以被谅解和接受,但如果违反了语用规则,询问和探听对方的隐私,如年龄、收入等,就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甚至破坏与对方的关系。

二、融合大学英语教学和文化教育的原则

大学英语改革已提到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一步,就是提高文化意识教育。文化意识即意识一种文化群体成员的行为习惯、意念、观点及价值观等,它同时也意味着对该群体成员的行为和信仰原因的理解。

因此,使学生深刻细致地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特征,是我们外语教学的当务之急。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双重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双重的文化知识。教师的双重文化素养是文化教学的保证。

牛津大学的语言学者r.l&scarcella r.c总结了文化意识学习需要的五个阶段:①有条件的情况下了解一些外国文化;②理解一些简单的外国文化现象和典型;③理解文化的一些特征,有文化冲突的意识,开始明白个人的文化优越感;④从智力上、知识上对文化的更多掌握,但不是出于个人感情方面的;⑤从知识上和感情上对文化的真正心领神会和尊重,能够感人所感。

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该遵循以下英语文化教学的四个原则:

1.认知原则

认知原则适合于文化意识教学,文化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像历史、地理和诗歌等学科的教学。从严格意义上讲,文化教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构成语言教学的完整的一部分。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应同时给予学生文化内涵知识。

2.比较原则 

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对比教学:词汇方面不同的文化内涵;习惯用语方面不同的文化背景;句法方面不同的语法运用;演讲方面不同的语言风格。

由于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看法,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考方式和社会规范、文化冲击或文化冲突是无可避免的。如果我们密切注意不同文化的差异,就能加深对对方的了解和消除相互的误会,才能减少甚至避免由于文化冲突而引起的暴力行为和武装冲突。

3.同化原则 

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有很多差异,这些差异使得我们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沟通相当困难。所以,在课堂教学时,帮助学生理解目标文化并仅对其进行解释是不够的,最重要的在于我们要利用有用的文化为我们服务。这就是所谓的同化原则。

4.宽容原则

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提倡文化宽容,就必须摆脱文化歧视。文化歧视是种族优越感、文化典型和文化偏见的大杂烩。随着全球化的进步,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最理想的交流目标是谋求和谐的关系。文化宽容的特点就是要体现为“文化默契”,因此,宽容应基于差异和多样性。

三、融合文化教育原则,看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改革之方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既掌握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到广大师生、家长对大学英语教学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近年来,大学生英语水平不断提高,英语教学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社会的发展和需要相比仍存在诸多问题,急需对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

1.融合文化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

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为了避免交际障碍,一个语言学习者至少必须具备两种能力:一是他拥有的语言能力;二是他能找到出错的地方并知道如何提供补救措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根据其教学原则加强自身文化学习,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文化差异教学,并发挥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提高学生文化创造能力,以便于成功有效地进行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

2.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

(1)教师为主,学生为辅。

1)加强课文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例如:英语中的“ladies first, thanksgiving, homecoming, girls league dance, sandwich”等等;汉语中的“少先队、黑五类、臭老九、一国两制”等等,这些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

2)通过词汇讲解补充文化知识。有些词汇的中英文化语义相同或相近,比如,fox与狐狸都指同一种动物,可代表狡猾;狼即wolf,都象征凶残,还有更多的词汇,其指称意义相同而文化内涵不同,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一大难点。

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电影、电视、录像等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有些教学片如《走遍美国》是专门介绍英语国家社会情况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将相关内容引进,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效果。

(2)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参与国际交流,促进语言学习。

2)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可鼓励学生多读以文化为导向的报刊、书籍,对提高外语的文化意识会有很大的帮助。

3)发挥外教的积极作用。举办英语角及讲座,充分发挥外籍教师的作用;同时,鼓励学生与外籍教师和留学生多交朋友,切身感受并学习来自不同国度的文化。

4)号召学生举办多种形式的英语活动。如可利用圣诞节组织英语晚会,包括英语歌曲演唱比赛、英语戏剧小品表演、英语知识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必然会加深其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

总而言之,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我们的宗旨都是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提高其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当然,作为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也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与时俱进,成为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3)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注入的内容

1)与语音、词汇、词组、句子以及语篇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英语叙述和说明事物时,习惯于从小到大,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而汉语的顺序正好相反。

2)与文化背景有关的文化。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的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3)称呼语。英美人重认知。在英语文化中称谓比较笼统、模糊,必须用具体姓名加以区别;而中国人重伦理,所以汉语中的称谓非得把身份说得一清二楚。比如英语中cousin 一词相当于汉语的“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八种称谓。

4)问候和致谢。中国人一见面自然会问对方“吃饭了没有?”等,类似的情况西方人会说“hello, a nice day, isn’t it?”。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

5)赞美。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而汉语对别人的赞美却要谦虚地推让。

6)隐私。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等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贸然提问是没有礼貌、缺乏教养的表现。

7)风俗习惯。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并称赞一番。

8)审美差异。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审美观、审美习惯,这也是文化制约因素的一个较重要的方面。如,龙(dragon)在汉文化中把它视为权力、力量、吉祥的象征,因而有“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说法。然而在英语文化中,龙是一种恐怖的怪物,指代魔鬼。

9)颜色偏向。如黄色,在汉文化中尊为“帝王之色”。皇帝的文告叫黄榜,皇帝穿的衣服叫黄袍。而英语文化中以紫色(purple)来比喻帝位、王位,如raise someone to the purple(拥立某人为帝王)、to be born in the purple(生在帝王家)等。

10)非语言交际。如具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利用、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和其他装饰等。我们汉语和英语文化中,点头表示赞许、同意、肯定,相当于“是”或“yes”;而在印度、希腊等地,意思正好相反;美国人用拇指和食指连成一个圆圈,表示ok;而非洲人将这种手势视为下流的动作。我们要有意识地学习和接触交往中的习俗差异,提高这方面的敏感性。

四、结 语

每一种文化都无一例外地面临发展和完善的问题。只有通过彼此尊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世界文化才会多彩和繁荣。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孤立主义处境危险,必将受到反对,因为前者以自己的文化模式为中心,而后者拒绝一切外来文化。由于不同的文化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发扬文化宽容和不同文化间的互相理解,将对构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改善文化生态和避免文化冲突甚至武装冲突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allen, e. d. and valette, r. m. classroom techniques: foreign languages and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2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7

3 barry, tomalin and susan, stempieski. cultural awareness[m]. oxforduniversity press, 1998

篇12

学校为高职生开设了复杂而繁多的课程,因为开设了诸多专业课而分散了高职生的时间与精力,所以将忽略文化课方面的学习,特别是英语课程需要大量的平时积累,如果忽视了日常的学习,将很难做到厚积薄发。因此教师在教授英语课的时候,要端正职业教育的态度,有效地运用教学设备,进行适宜的英语训练,使其与语境相符合,增强学生“英语与实际不脱离”的意识,从而更好地投入于学习中。

1.2 高职英语教学的现实情形

教师重视导入环节的程度存在差异,对导入环节的把握与驾驭的力度具备相应的不同之处。有的教师对于课堂内容予以过分的重视,且对导入的环节予以忽略,使课程如同“开门见山”一般;有的教师敷衍塞责,根本没有导入环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老师的导入环节与实际悖离,缺乏科学性,有些设计华而不实。因此,要有效地设计导入环节,使其密切地关联所学的知识,同时要提高创新的水平,使导入存在一定的新意,从而取得显著的效果。

2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原则

2.1 科学性

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发挥重要的作用,以此为媒介,可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针对英语的兴趣得以激发出来,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效地调节课堂学习的环境;承上启下地衔接知识。假如课堂气氛是沉闷的,导入环节将为其注入新鲜的活力;假如课堂的环境极度活泼,要通过导入环节予以调节,从而回归至正常的秩序中来。

2.2 特色性

在课堂中,教师要以导入环节为媒介,使课程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假如无法彰显其特色或专业的主要特点,将毫无意义可言。教师在高职英语课堂中可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诸如做游戏、情境教学法等,丰富课堂的内容且使其更具活力,使学生在审美方面的情趣得以增强。授课教师需采取科学有效的导入环节,且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与融会贯通,方可折射出教师的魅力,反映出课堂教学的美感,从而更好地融合学生群体。

2.3 情境性

老師可采取情境性的导入方式,使课本中的知识能够鲜活地呈现出来,并使刻板的知识内容变得生动与灵活。学生要深层次地理解知识,从而更好地优化教学模式。同时要与知识学习的情境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情境之中增强认知与意识。

2.4 情感性

导入环节需以情感为媒介,创设优化而愉悦的人际情境,打造集趣味性与智慧型于一体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富有爱心,使师生之间的代沟得以有效地缩减,使师与生处在同一平台中,为学生赋予平等学习的机会,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和全球文化无缝接轨的载体。

3  高职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

3.1 影像资料导入法

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设施,课前预先准备影像,使学生的相关感受更形象生动。诸如讲授新理念交互英语教程的“Sports”单元时,在导入阅读课的时候,事先向学生播放有关滑板方面的视频:一个滑板爱好者展示其熟练的技能。教师可提问学生,由学生“Guess his age”,之后学生经由探讨解答问题且惊叹其实际的年龄。教师要带领学生阅读此文章,其主要内容是阐述滑板运动所需的相关技能。采取播放视频以及讨论问题等方式,使学生对于滑板运动而产生的感受更加直观而形象,使滑板成为集人物、体验、声音于一体的运动,于是学生在愉悦的场景中教师开始讲授课程。

3.2 问题导入法

设置有关课堂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赋予学生探究与沟通的时间,使学生感知到课堂的重点环节,于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相关问题,从而实现导入目标。所设置的问题要尽可能地密切关联着学生,从而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使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讲授新理念交互英语教程第三单元时,其阅读课的主要内容是哈利波特,因为学生普遍熟悉哈利波特,可将问题设置成:哪个人是你最喜欢的角色?将自由探究的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找到真正喜欢的角色,于是将课堂氛围变得愉悦而活跃,同时使学生和课文的内容之间产生共鸣。

3.3 学生自主导入法

教师在授课以前向学生布置小任务,使其在课程伊始便能介于学习的环境之中。英语第一单元的内容为“Hello Hi”以其内容为依据,教师事先布置思考题目,让学生进行课前思考,检索有关中英国家问候语方面的内容,剖析其差异。各组同学在课下检索相关知识与背景文化的起源,并在课堂教学之前,划分成小组演示所做的PPT,别的同学加以提问与补充,使学生的学习获取显著的效果。给人以金子不如给人以点金的手指,学生经由认真地筹备以及彼此探究,实现了课堂导入的目标。同学均具备自已独特的讲述方法,因此其余的学生更容易理解课程的内容,从而为课程的顺利进行提供辅助。

3.4 情景故事导入法

篇13

阶段侧重原则, 既注重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又注意不同阶段各有侧重

阶段侧重原则是英语教学的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恰当运用好会对教学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进行全面训练,但要在每节课以及每个学习阶段都做到全面训练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应该在各个学习阶段略有侧重。而阶段侧重的原则应该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具体来说,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应以听说训练为主,利用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较强的特点,加强听说的训练,并在听说的基础上开展读写的训练。而到了中级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可以让学生适当进行阅读训练,扩大其知识面和词汇量。最后是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学生比较重视阅读和写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突出阅读练习,尤其是多进行泛读练习(Extensive Reading),并指导他们开展写作的训练。经过这三个阶段的系统学习,相信学生的综合能力会有较大的提高。

英语和母语并重方法,在教学中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并控制利用母语

从我们的教学实践来看,中职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习惯于用母语进行思维和学习英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际性原则的应用。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习专业英语的时候,由于理解难度较大,用英语比较难以解释清楚,教师可以适当利用母语来辅助教学,但使用比例不宜过大,在学生能理解的前提下,还是应尽可能地使用英语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发挥英语的交际功能的作用,又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之,一味使用母语或全盘使用英语进行教学都不太适合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多用英语并适度使用汉语,从而促进中职英语教学。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当前中职院校的教学中,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比较重视,专业课教学任务重,课时也较多,这也就导致了英语等文化基础课程课时少,教学计划难以完成,而要想学好英语仅仅靠每周的几节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以弥补正常教学课时的不足。同时,第二课堂活动也有助于开扩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使学生能在更加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与学生进行互动。例如:朗读、用英语进行讲故事比赛、学唱英文歌曲、排练英语短剧、观赏原版经典影视作品、开展英语角等等。此外,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但是主要起组织和指导的作用,并尽量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角。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全面的训练,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