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出纳实务教育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出纳实务教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出纳实务教育

篇1

一、项目课程的含义极其特征

所谓项目课程,是指学生围绕某以特定的主题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该项目实施自主学习的一种课程形式。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学习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职业教育实施项目课程对实现就业目标具有本质的意义,是职业教育课程的一项导向性改革,使职业教育不仅在学习内容,而且在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的环境方面发生根本性的改革。

项目课程显著特征:一是实用性,设定的项目与实际工作岗位密切的联系,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二是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其学习的内容以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为核心,学生在完成整个学习任务过程中,要处理出现的各种综合问题,必然要用到多学科的知识,综合知识的运用得到了培养。三是多样性,课堂形式多样,集教师引导、学生实训、小组交流、问题研讨为一体,四是学习结果的具体性,项目课程强调要通过完成各个工作任务来获得具体的一种结果,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感,而且可以通过所获得的结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动机。

二、课程项目设计应满足的条件

1.该项目可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结合在一起

3.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的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能体现“工学结合”

4.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5.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6.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7.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问题

8.学习结束时,企业与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与工作学习方法。

三、《出纳实务》课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应用项目课程教学的关键是设计好与企业工作岗位相一致的、能突出技能与能力训练的项目。以下是《出纳实务》课程项目的设计思路,如下表

其次,在教材内容上,必须相应的做以下改革:

1.教材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以及项目设计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出纳岗位工作的任务引领、工作过程导向的设计思想。本课程教材与高职相同课程教材的区别在于,教材更多涉及到与业务处理相关的知识、原理和相关法律法规。

2.教材应将出纳工作过程或工作内容的逻辑顺序分解成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现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会计上岗证考核标准组织教材内容,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操作规程应分解到相应的操作中。

3.教材应与出纳工作岗位相结合,与教学场所的设备所能提供的业务种类相匹配。教材表达应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精炼、准确、科学,教材既是教科书又是岗位操作说明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工业企业出纳涉及的新业务、新方法和新工具及时地纳入教材,教材内容应包括各工业企业出纳的主要业务,教材必须贴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内容要具体,要尽可能与工业企业业务活动相同,并在实训室环境下具有可操作性。

四、改进教学方法,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1.教学的关键是业务仿真和操作仿真。教学中应选用典型的业务为载体,教师的讲授、示范与学生操作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与“练”的过程中提高业务技能。

2.不以学生掌握应知应会为目的,而是以在此基础上的熟练操作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3.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训室的各种设备和软件,应用多媒体、投影、电脑、网络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及业务要点。适当进行现场观摩。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达到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有机统一。

五、教学评价改革

1.项目课程的评价不再以课程知识掌握的多少为依据,而是以实际业务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准确度为依据。

2.改革传统的学生成绩以结业考试为主平时成绩为辅的评价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实际操作达标为主的评价模式。考试方法以分期考核为主,尽可能不采用闭卷书面考试。

3.结合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平时测验、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庆斌 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篇2

2 如何进行教学任务简化

课改前,《出纳实务操作》课程教学任务的划分多以教材的目录为主,按照教材的章节和模块讲解。学生学完以后,走向会计工作岗位,不能马上适应实际工作要求,学生动手能力较差。课改后,教学任务的划分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主,按照具体的工作内容讲解,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同时毕业后可以更好地胜任会计工作岗位。

3 如何使教学设计中心明确化

课改前,《出纳实务操作》课程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少,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差。课改后,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多做,教师只是给予适当的指导,充分调动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采用针对学生的个体练习,问与答、分享/结对、合作学习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旧知,与新知融汇贯通,从而实现学生主动地、有意义的学习。

4 如何使教学内容安排合理化

课改前,《出纳实务操作》课程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每堂课的内容都安排地比较满,时间安排地也比较紧,学生真正能掌握和吸收的知识不多,而且学习效果也不太好。课改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使学生融汇贯通掌握所学知识。

5 如何完善教学实施过程

5.1 教学方法

课改前,《出纳实务操作》课程主要是以讲授为主,讲授法拥有可以展示大量的信息,可以让更多地学生进行学习和交流,教师拥有最大限度的控制权等优势,但讲授法也存在学生要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有时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和强化,学生参与度低等局限性。教师讲完学生照着做,学生基本上属于模仿完成,在以后实际工作中一旦出现不同情境时,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较差。课改后,以讲授+案例+事范样例+过程清单+导师指导等方法的综合应用,课堂参与度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

以往教学是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相应教学方法,由于学生的特点不同,在实施时就会出现不适合的情况,很难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而现在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学习动机来分析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动机包括功利心、成就感、好奇心和兴趣四个因素。例如,有的学生回答问题后就会很有成就感,而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是为了要拿高分,还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是为了获得老师的小奖励。为了调动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就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四个因素,制定出综合教学方法。

5.2 学习方法

课改前,《出纳实务操作》课程主要是以学生独立学习为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内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完成不了就容易放弃学习,而且学生之间没有交流过程,学习之后也没有展示和反馈的环节,不能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课改后,以合作学习为主,学生之间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完成后上台展示,无论是学生的沟通能力,还是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使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提高了。

5.3 教学评价和反馈

课改前,《出纳实务操作》课程教学评价和反馈的方式多以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为主,课后评价和反馈居多,教师很难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而且学生也无法及时反馈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课改后,无论是课前、课中、课后均设计不同方式的教学评价和反馈,使教师和学生及时沟通和交流,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篇3

校区分布:盘龙区、五华区

免费课程咨询热线:400 006 6911 转分机 77627 (先拨打前十位分机,接通后听到语音提示后,输入后五位分机,可以和机构老师一对一咨询)

京翰教育综合介绍

1.招生年级:小学一年级--高三

2.常规课程: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

3.招生时间:周末班、同步班、寒暑班、根据孩子时间灵活安排

4.课程费用:因年级不同、科目不同、收费不同

5.上课地点:多个校区详情电话咨询

*具体地址

昆明市 盘龙区 昆明北市区校区         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7627

昆明市 五华区 昆明云师大校区         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7612

------------------------部分课程介绍------------------------

根据个性化教学特点针对高三年级课程特点推出高三同步拓宽拔高辅导课程,课程主要以总结方法、确立体系、同步超前为目的,同步辅导,快速提高。

课程名称:

高中三年级化学

课程介绍:

高三面临高中,注重知识点的总结、系统化分析、重难点练习,做好高中应试准备。

篇4

文献标识码:A

高职会计专业属于技能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应用专业,其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会计专业教育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典型的工作流程为目标来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大量教学实践来带动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素养的形成。《出纳实务》是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重要职业技能课,为了使学生增强出纳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毕业后能顺利的适应出纳工作岗位,就必须以工作流程为目标来设计项目课程内容。

一、项目课程的历史发展及显著特征

最先对项目课程进行系统理论研究与实验的是美国教育家威廉·赫德·克伯屈(1871—1965)。克伯屈的项目课程是在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根据内部动机和附随学习的理论所创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其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教学中呆板的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学生学习被动,以及分科教学孤立、分散等缺点。其内涵有两个要点:(1)用新的、更为广泛的定义取代传统的狭隘的定义;(2)用有目的的行动作为项目课程的关键特征,从而取代建造活动。项目课程经过克伯屈的改造,拥有了更为宽广的含义,并被应用到了普通教育领域。

项目课程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是指教师按照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流程来组织教学的一种课程模式,该模式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它的优越性就是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应用环境结合起来,加强了学习内容与工作任务之间的相关性。当前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实践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现代课程结构的课改思路,已经在高职教育中得到大力推广,这种推广除了与其能解决现实问题密切相关外,更多的是由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的,它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打破按照知识本身的相关性组织课程的传统模式,取之于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项目课程具备以下显著特征:一是实用性。具体的教学项目与实际工作岗位密切的联系,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二是多样性,课堂形式多样,课堂氛围生动活泼,教师引导、学生实训、小组交流、问题研讨各种方法相得益彰。三是综合性,学生学习的专业内容以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为核心,学生在完成整个学习任务过程中,要处理出现的各种综合问题,综合运用各类知识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四是清晰性,项目课程强调要通过完成各个工作任务来获得一种清晰的结果,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感,而且可以通过所获得的清晰结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动机。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出纳实务》项目课程设计

实践性是财会类课程的本质属性。基于工作过程的《出纳实务》项目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就是以真实的出纳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和更新出纳教学项目,在情景模拟的实践性教学中反映项目课程的实践性、技能性和职业性。《出纳实务》项目课程设计如下:

1、在教学实践环节中真实展现出纳工作过程。从目前出纳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看,其教学实践可以细分为以下过程:假钞的识别及点钞技能训练;现金管理业务;银行开户;银行结算方式;现金、银行存款的账实核对与清查;账簿启用的各个事项等。上述过程在实践性教学中,应结合岗位要求以学生模拟操作训练为主。所选用的会计核算资料应尽量以企业出纳岗位上经常发生的真实的经济业务中采集,所使用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等都要求仿真,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出纳岗位技能,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从整体上掌握所学专业业务流程,获得出纳岗位职业能力。

2、在学生实际操作中学习与掌握会计基本方法。一方面要培训出纳岗位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初步认识出纳岗位,了解出纳人员的职责与权限,了解出纳的工作组织和基本账务处理程序,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现金核算业务、银行存款核算业务和财产清查涉及现金业务的各种账务处理方法。

3、学习结束时,教师对学生岗位能力进行评价。一是《出纳实务》项目课程的评价不再以课程知识掌握的多少为依据,而是以实际业务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准确度为依据。二是改革传统的学生成绩以结业考试为主平时成绩为辅的评价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实际操作达标为主的评价模式。三是结合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平时测验、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出纳实务》项目课程实施

1、《出纳实务》项目课程的教材改革:一是《出纳实务》教材应将出纳工作过程分解成一系列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现行岗位操作规程组织编写教材内容。比如现金及银行存款收、付、转凭证的填制和审核;现金日记账薄的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薄的登记;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现金支票、转账支票、银行本票等票据结算业务的填制和审核;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非票据结算业务的填制和审核;现金的实地盘点、银行对账单的账实核对等工作过程都应该包含在《出纳实务》教材中。教材表达应通俗易懂,精炼准确,既是教科书又是岗位操作说明书。二是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企事业单位出纳涉及的新业务、新方法和新工具及时地纳入教材,紧密贴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三是教材应充分体现出纳岗位工作的任务引领、工作过程导向的设计思想,同时结合会计上岗证考核标准,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操作规程应分解到相应的操作中。

2、《出纳实务》项目课程的教学手段:一是要建立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切实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要根据出纳实务要求来设置实验设施,所有设施、凭证、账簿、报表及印章等应尽量与会计工作的实际相同。二是要合理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教师根据出纳岗位需求,传授相关的职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围绕技能核心,让学生在实训中掌握理论知识,真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出纳实务》项目课程教学不以学生掌握应知应会为目的,而是以在此基础上的熟练操作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四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训室的各种设备和软件,应用多媒体、投影、电脑、网络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及业务要点,适当进行现场观摩。

四、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出纳实务》项目课程教学立足于突出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以完成项目为学习任务组织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通过对出纳岗位角色的参与加强学生对出纳职责的认识,加深对出纳核算流程和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篇5

一、《出纳实务》课程改革的专业背景

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推进河北省第二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全面提升学院的特色办学水平,会计系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继续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发展之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专业性和课程开设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和改革,将《出纳实务》课程从《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中分离出来,单独开设《出纳实务》课程。

(一)开设该课程是高职院校深入改革的需要,是更新教育理念的需要。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快速发展,是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分不开的,现在我国正处在经济的转型期,各种矛盾交织存在,如何处理好转型中的各种现象,让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仅是决策者面临的选择,也是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高职院校更应该承担起这种责任,这就需要更深入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对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进行广泛的调研和交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经过十多年的扩招,已经从规模上向内涵式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根据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重新确立学校定位、专业定位、课程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树立品牌优势,《出纳实务》课程的开设,适应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需要。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挑战,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是目前很好的模式之一,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然后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再确定课程教学计划,人才的培养必须运用逆向思维等创新型思维。

二、《出纳实务》课程改革实施的情况

会计系从2009级电算化专业开始开设《出纳实务》课程,四年来的运行情况是这样的:

(一)制定和修订了《出纳实务》课程标准。该课程改变了传统学科体系下的教学大纲培养人才模式,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校企合作成功经验,制定了《出纳实务》课程标准,经过几年的实施现在又进行了修订,非常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行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等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提高电算化专业大学生专业能力,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实现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教学中不在以章节为教学单元,而是以岗位任务为单元进行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教学中不在以理论讲授为主,而是教学做一体化;同时增加了网银支付新的教学内容。教学做一体化是核心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主体和教学对象发生了本质变化。任课老师是职业指导师,是服务者,岗位工作协调者。大学生的身份是企业的出纳,变局外者为参与者,岗位轮换者。

(三)教学中强化了出纳岗位的技能和实训。为了增加出纳岗位工作的真实性,辅导员、任课教师、同桌同学分别担任会计工作的不同岗位,在强调会计核算的同时,又加强了会计的监督责任,对大学生又进行了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

(四)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为了让大学生在校内完成出纳身份的转变,与商业银行、企业进行合作,将某一企业一个月发生的全部出纳业务资料发给大学生,发给全部的真实票据、单据和结算凭证,利用三天的时间,独立完成票据填写、记账凭证编制、现金和银行日记账的登记等业务,不用走出校门就能承担出纳工作。

三、《出纳实务》课程改革实施的初步效果

经过几年的实践运行,已经取得了初步效果。

(一)出纳业务专业能力已经完全胜任出纳岗位工作。本课程和相关会计课程学习完后,大学生利用暑假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从事出纳工作,得到了许多中小企业领导表扬和奖励。

篇6

一、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任务

出纳实务课程是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中的一门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的专业技能课程,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可以在课程的教学中理解、掌握出纳的相关理念、方法以及技能,亲自解决实际出纳问题能力的提升来给日后从事出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包括:

1.教授学生出纳知识

学生在出纳实务课程的学习中能够全面了解并掌握出纳核算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方法,对出纳岗位的职责做出充分的认识,并懂得熟练应用银行结算、现金管理业务等出纳方面的基本知识来解决实际中的出纳问题,为学生学习其他会计专业课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2.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要求能够让学生形成办理现金收付、银行结算等相关业务的工作能力,可以依照业务要求进行各种原始单据、出纳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掌握现金与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流程,能够识别人民币真假并且对人民币进行熟练地计算与清点,方便学生日后出纳工作的顺利开展。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对学生仔细的态度与客观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做好培养,促使学生形成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为企业提供文明服务的意识,树立起学生严于律己、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二、目前出纳实务课程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

一方面,师资队伍的人员相对不足。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学生的人数大大增加,原来学校的专业教师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这就使学生、教师之间的比例出现了严重的失调。另一方面,师资队伍的质量有待提高。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为应届毕业生,在出纳实务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调研工作不足,对企业实际需求、学生需要掌握的岗位技能等现实问题缺少全面的了解,难以适应实践性强的出纳实务教学的要求。

2.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我国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在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大多采用的还是教师单方面讲解知识、学生被动接收的传统模式,实践性的教学内容相对缺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的自主思考、操作的时间与空间不够充足,落后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单调枯燥,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甚至出现了玩手机、睡觉、看小说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无法真正达到预期的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

3.技能培训不足

目前,我国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所使用的出纳实务课程教材中虽然包括了出纳概述、银行存款、现金业务等的处理与记账,但是对于数字码书写、点验钞等内容涉及较少,且选用的教材存在着理论知识偏多、实践操作不足的情况,同时一些教师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种种因素都造成了出纳实务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实际应用、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到位,导致所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真正适应出纳工作的要求。

三、出纳实务课程教学效果提高的有效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在考虑企业用人需求的同时给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充分的重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将其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当下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在教授学生出纳实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应当注重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与引导,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使其认识到出纳工作的重要性,并树立起良好的法律道德意识和优秀的人文素养,确保学生在出纳工作中能够真正融入社会并服务于社会。

2.合理选用教材

教材的合理性是出纳实务课程教学效果提高的必要条件,考虑到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技能见长的应用实践型人才,因此在教材的知识结构方面需要更注重教材内容的实用性,确保理论知识的适度,尽量增加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过程等训练方面的内容。在选择教材时还需要注重教材语言的通俗易懂与教材知识的灵活生动,使教材能够对出纳的相关知识、技能进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介绍,从而给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创造有利的条件。

3.创新教学方法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与实际情况综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一方面,可采用角色体验法。教师可在出纳实务课程教学时结合行业特色和专业背景创设出直观生动的仿真工作情境来供学生体验。例如,在讲解《现金结算业务》中的提现业务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签发支票、取款、辩证凭证等环节的角色模拟,在增强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使其理解、巩固了知识,并掌握了实际应用知识的方法。另一方面,可采用自主学习法。教师可对一些较为简单的教学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借助团队、小组的形式自主学习。例如,针对票据打印软件的教学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互助学习小组并自主开展“票据之星”等相关软件的操作,使学生在合作讨论交流中获得思维的开拓,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合作、创新以及探索问题的能力。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企业管理模式的升级促使会计等相关政策、准则、管理模式的变化,并且给会计出纳人员的专业水平、综合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出纳实务课程教学中,必须正视并认真对待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之后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指导下从教学理论转变、教材的合理选用、教学方法的创新等多个方面采取有效的策略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实现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下的市场需求,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出纳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彩.完善高职高专出纳实务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2):184-185.

篇7

关键词 :出纳教学;课堂教学;出纳实务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209-02

收稿日期:2014-09-20

作者简介:王杏云(1969-),女,浙江杭州人,副教授,从事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出纳实务》是高职会计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出纳工作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出纳工作的内容和工作流程;掌握出纳工作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以便实现学校学习和实际的出纳岗位进行零距离对接。《出纳实务》这一课程的主要属性就是实践性,即要求在课程教学设计上,以实际工作内容来设计教学任务,要以真实的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反映出纳实际工作中的各个关键点、各项工作任务的流程、涉及到的各种票据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教学做合一。通过场景的创设和角色的进入架起学校学习和实际岗位之间的桥梁。

一、高职会计专业《出纳实务》教学情况分析

(一)、学生所具备的预备知识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开设《出纳实务》课程时,学生都快进入实习阶段,已经具备了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先修课程有《会计基础》、《财务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综合实训》等课程,而《出纳实务》课程中包含了以前学过的这些专业课程的内容,如果按教材从头至尾平铺直叙地过一遍,难免有炒冷饭的嫌疑,显然学生无法接受毫无新意的重复学习,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出纳实务》在整个会计专业的重要性 出纳工作是会计工作的首要岗位,是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工作,出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会计工作第一岗位”之誉。《出纳实务》在整个会计专业的课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不能以为它包含了《会计基础》内容,就认为不必开设本课程,因为1、两者的侧重点不一样,《会计基础》侧重于会计学原理,如借贷记账法原理等,《出纳实务》侧重实际的操作,完成具体的出纳工作任务,如货币资金的收付、原始凭证的填制等。2、描述的方法不同 《会计基础》介绍经济业务习惯于用文字语言描述,重点是通过写会计分录的方法来达到理解掌握会计原理的目的。而《出纳实务》直接通过读原始凭证来理解经济业务,然后要求学生直接根据原始凭证做记账凭证。学生要实现这两种跨越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是需要通过《出纳实务》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实现的。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

针对高职会计专业《出纳实务》课程的以上特点,教师应该重在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整合,课程教学设计上,以实际工作内容来设计教学任务,要以真实的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同时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可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问法,情景教学法等。

(一)、内容的整合和加工

整个教学内容被分成三个主要项目:一、认识出纳岗位。二、库存现金管理与核算。三、银行存款管理与核算。每个项目中又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的通过细分的工作任务来学习,每个教学任务的教学资料,力求采用企业实际的经济业务资料进行仿真教学。

整个教学内容加工方面的特点是1、内容涵盖出纳岗位的全部工作任务,以便学生全面掌握出纳岗位的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了解出纳工作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为今后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设计的内容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本课程的实践性,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上,已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3、各子项目设计出的具体工作任务重在可操作性、实用性、可分解性和真实性。4、设计的内容有利于训练方法的多样化和可轮换性。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法,提问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演示教学法,以赛促教法等和图文并茂的多媒体电子课件和微课的运用、利用课程网站进行辅助教学等,力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教学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 (通常为书面形式),并对它进行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出纳需要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子项目的内容多逻辑性差,如果单纯地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介绍,难免枯燥无味,我们采用如下案例,让学生来讨论:某公司出纳张某,平时勤恳敬业,公司领导和同事对他的工作都很满意。但受到同事的影响,张某开始涉足股市。然而事非所愿,进入股市很快被套牢,想急于翻本又苦于没有资金。他开始对自己每天经手的现金动了邪念,凭着财务主管对他的信任,拿了财务主管的财务专用章在自己保管的空白现金支票上任意盖章取款。月底,银行对账单也是其到银行提取且自行核对,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未被发现。至案发,公司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学生在看这个案例时,同时思考以下问题:公司内部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张某错在那里?违反哪些法律法规?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并给出要求掌握的内容: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的要求,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货币资金的收付及保管应由被授权批准的专职出纳人员负责,其他人员不得接触;(2)出纳人员不能同时负责总分类账的登记工作;(3)出纳人员不能同时负责非货币资金账户的记账工作;(4)出纳人员应与货币资金审批人员相分离,实施严格的审批制度;(5)货币资金的收付和控制货币资金收支的专用印章不得由一个人兼管;(6)出纳人员应与货币资金的稽核人员、会计档案保管人员相分离;(7)负责货币资金收付的人员应与负责现金的清查盘点人员和负责与银行对账的人员相分离。

很显然,在这里,通过案例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精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提问法 提出疑问对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善于设计一个好问题,善于提出一个好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提出一个好问题,就意味着问题解决了一半。比如在“从银行提取现金”这个教学任务中,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1、你们个人去银行取现要办什么手续?学生的回答是填取款单。2、那么企业银行账户要提现也要填取款单吗?学生会展开激烈的讨论。有学生会回答是填制现金支票。学生同时了解了个人和企业取款的手续上是不一样。接下来的问题是3、现金支票怎么填?怎样避免仿冒?引入填制的日期要大写,盖预留印鉴等填制现金支票要点就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了,使得学生意识到在填制现金支票中每一个要求都是必须的,不多余的。

3、情景教学法 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根据出纳实务来设置实验设施: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印章等都尽量与出纳工作的实际相同,尽可能实现业务仿真和操作情景仿真,让学生进入出纳“工作场所”,充当一个“出纳角色”。比如在实施“办理费用报销业务”这个教学任务时,按照经济业务的需要准备仿真的现金收付款凭证、费用报销单、现金支票(复印件)、现金收付讫印章、财务专用章、法人代表印鉴,大头针等。同时进行分角色扮演出纳员、会计、经办人和领导。达到“上学如上班,学习如工作”高仿真效果。

4、微课的应用 微课具有视频化、时间短、内容精、情景化等特点迎合了网络时代碎片化、快节奏的需求。例如在“点钞技术”这一教学任务中,教师面对全班这么多同学手工演示点钞技巧,未免不能让全部学生都能看清并领会,但采用预先录制的微视频,在上课的时候放映演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各个点钞要点和难点都可以明晰地显示,并可以重复播放,也可以放在网站供学生下载,适合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使用。教师的在课堂中只需巡视检查,纠正个别错误指法就行,既节省了教师的劳动,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再比如“装订会计凭证”这一教学任务,也可以用预先录制的微视频来演示整个装订步骤,展示装订的成果,清晰明了,重难点突出,达到教师手工演示无可比拟的效果。

出纳工作中是会计工作的起始环节,是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内部职工关系的纽带,出纳工作对会计核算,经济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出纳实务》课程有它自己的教学特点要求和教学逻辑规律。作为教师,在进行每个项目的教学前应充分深入研究,准备好本项目涉及到的有关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应讲究艺术性,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姝.出纳实务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J].职业教育,2013,(421).

[2] 李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主导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3,(6).

[3] 郁春兰.高职院校项目化课程<出纳实务>整体设计[J].中国证券期货,2013,(01).

[4] 唐锋.基于"模块化技能化"的<出纳实务>教学设计与实施[J].高教论坛,2012,6(6).

[5] 吴茜.基于情景模拟教学的<出纳实务>项目课程设计[J].当代职业教育,2010,(08).

篇8

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小企业出纳岗位,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现金和银行业务的处理技能,而且要对企业资金运作做出合理安排:比如比较多种银行票据结算方式,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方案;对企业资金运行规律心中有数,做到既保证款项使用,又达到效益最大化;对企业融资需求和途径提出有效方案……要能对企业管理者提供信息和建议。经济越发展,财务越重要。所以,如何让出纳教学满足实际岗位需要,如何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解决思路

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大大推动了教育信息化改革进程。微课、慕课、网络自学平台纷纷兴起,学习资源前所未有的丰富,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再次升级,以学习者为中心,课前进行教育资源的自主线上学习、课中以师生互动、问题探究、教师引导答疑解惑为主的翻转课堂模式从美国兴起,迅速引起国内教育界的关注和摸索实践,成为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模式。

出纳实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在要求具备熟练的点钞、假币识别、票据填写和货币结算等基本技能的同时,由于在经济业务办理过程中涉及内外部人员众多,还需要掌握熟练的业务流程操作,而且,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还必须能够进行数据分析和判断,为企业管理者做好参谋。因此,出纳实务有很强的现实性,必须通过对真实工作情境的模拟实现大量理论知识的学习运用。由于出纳实务涉及的技能知识点比较多也比较散,知识点之间连贯性较弱,因此,非常适合按不同的技能进行视频拍摄,充分利用微课堂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点的掌握。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对出纳实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切实提升学生的出纳岗位综合职业能力,应采用工作情境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方案

出纳实务工作情境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总体流程如下表所示:

下面以转账支票付款业务处理能力训练模块为例加以具体说明:

课前准备 教师的工作:课前一周,教师对转账支票付款业务处理能力训练模块学习内容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空白支票请购单的填制、转账支票的签发、转账支票的结算特点、票据管理法中关于转账支票的使用条例、转账支票的结算程序、购买空白支票的账务处理、转账支票付款的账务处理、转账支票使用纠纷案例分析。将相应内容制作成教案、课件并录制微视频,提供案例库、习题库和单元测验,均上传至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下达学生学习任务单。

学生的工作:课前一周,学生登录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根据学习任务单,观看课件、微视频,进行转账支票付款业务处理知识的学习,通过习题库进行知识点的巩固练习,运用单元测验进行知识掌握程度自测,并通过网络资源进行知识拓展并进行案例分析。记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流。

课堂教学 第一步,先由教师进行简要的课程讲解,对重点难点进行强调,回答学生在课前学习中遇到尚未解决的问题,并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第二步,教师下达工作任务,设置工作情境。转账支票付款业务处理能力训练模块包括两个工作任务:一是空白支票的请购;具体涉及情境有:出纳填写空白支票请购单,加盖财务章;复核会计盖法人章;出纳到银行递交给银行柜员;银行柜员审核并收取工本费和手续费,发给空白支票;出纳领取空白支票和回单返回;制单会计根据回单编制记账凭证;复核会计复核;出纳登记日记账。二是用转账支票结算方式付款;具体涉及情境有:出纳填写结算方式申请审批单;财务主管审批;出纳填制转账支票并盖财务章;复核会计加盖法人章;出纳到银行办理结算;制单会计根据存根编制记账凭证;复核会计复核;出纳登记日记账。在整个工作情境中,既有票据的基本填写,又有经济业务流程演示,既有印鉴双人保管的规则了解,又有突发事件的存在,充分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技能,熟悉了工作情境,而且,又有个体与团队的协作学习,充分发挥个性、合作性和创新性,锻炼了综合职业能力。第三步,学生分小组进行工作情境模拟。每个小组五个同学,分别担任出纳(保管财务章)、制单会计、复核会计(保管法人章)、财务主管、银行柜员(保管银行业务章)。并准备空白支票请购单、收费回单、结算申请审批单、转账支票、记账凭证、银行日记账、财务章、法人章、银行业务章等资料。小组成员根据情境任务进行讨论并分工协作完成模拟。教师对各小组进行辅导。第四步,教师抽取一个小组上台展示模拟过程,其他同学进行观摩并负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对易出错的环节、重点环节、细节环节进行点评。第五步,学生思路进一步清晰之后,再次分小组进行讨论,并按角色进行轮换,直至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第六步,按小组进行工作汇报,成果共享。教师进行检查点评。第七步,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提供课外学习资源网站,由学生自行选取某个案例进行分析并按照工作情境化模拟解决。

课后延伸 课后一周内,学生按小组将作业上传至平台,教师批改作业,并在学习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考核方式 出纳课程实践性很强,单凭考试测评已经无法衡量一个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所以必须形成过程性考核。在《出纳实务》课程的考核上,可以结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法能力三方面进行考评,课前课后的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考核,课中结合小组工作模拟表现和水平进行考核,并可结合学生课外参与各种竞赛、各种社会实践等成绩作为最终成绩。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2]叶波.翻转课堂颠覆了什么.课程・教材・教法[J].2014(10)

篇9

[2]赫怡娜.强化企业出纳工作的措施与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1:54.

[3]杨峰.出纳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3,05:213-215.

[4]陈以东.对企业出纳工作的管控措施的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8:137-138.

[5]李玉香.出纳人员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及培养途径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17:288.

[6]黄英.会计基础工作中出纳人员素质的重要性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20:82.

[7]张新丽,程丽.出纳工作在会计工作规范化管理中的作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18-20.

参考文献:

[1]刘玲玲.《出纳业务》课堂教学改革[J].中国连锁,2013(10).

[2]赵宇.高校“出纳实务”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3.

[3]程艳.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探讨[J].高职教育,2012(1).

[4]胡志强,杨明娜.四川省级精品课程“出纳实务”的教学与改革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3).

参考文献

[1]张岩.浅谈出纳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及其管理方式的改进[J].现代经济信息,2012(05).

[2]陈丽娜.浅谈出纳在学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以及管理方式的改进[J].现代经济信息,2014(09).

[3]简玲.基于Web的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4]李燕雯.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探讨[D].复旦大学,2008.

[5]王美艳.A公司财务一体化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5.

篇10

二、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蓝墨云班课,以手机或者其他的移动设备为载体,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碎片化的地点,学习碎片化的课程内容”,实现随时随地分享资源,开展活动并记录教学中的每一步。目前老师和同学都能免费使用这款APP。通过一学期的《出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效果显著,随后笔者把这款APP在全校推广,获得老师和学生的喜爱,蓝墨云班课成了每位普通教师开展日常教学的必备工具,基于互联网下的教学信息化模式改革得以大力推广。

1.《出纳实务》翻转课堂的课程内容

主要包含三个方面“课前、课中、课后”。 课前主要是推送教学资源,结合微课程的改革,把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碎片化”并提前摄制一些“微视频”,把这些视频推送出去,要求学生在课前去观看学习。并回答相应的问题或者老师预留的作业,包括预习自测等。课中,主要是设计一些课堂活动和任务,包括作业/小组任务、活动库、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答疑讨论、小测试。课后,主要是教学效果的反馈,包括作业、作业的评价、在线测试等。

2.《出纳实务》翻转课堂实践

(1)课前,推送教学预习资源

首先把《出纳实务》课程按照出纳工作的分类,分成4个项目(单元),针对每个项目的每个知识点和技能点,设计成微课堂并拍摄成视频,完成翻转课堂的课前任务;其次收集教学用的图片,图片和视频、网页链接、资源库等都可以从PC 机上传,进行教学资源的推送。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前把一些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预习,完成预习后的作业,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哪些知识点还没有弄明白,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出纳工作需要很多的技能,学生通过视频的观看,也可以了解这些技能的要点,在寝室或者操场、食堂都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来进行学习,练习技能。这里要强调的是,微课视频非常重要,一定要好好设计,精心拍摄、精心制作的微课资源能成功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按照老师的教学思路学习相关课程内容。

在推送教学预习资源时,最好按照教学进度,提前一周,太早,会让学生无所适从,不利于学习。推送完资源后,可以给学生再发一条通知,提醒学生按照要求去完成资源学习。所有学生的手机会收到即时消息通知, 如果学生已经观看过或下载过该资源,资源后面的数字可以即时统计,老师能够非常直观地看到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如已看过的学生有多少人,未完成教学资源学习的学生有哪些。对完成教学资源学习的学生,给予经验值,进行鼓励,对没有预习的学生,及时提醒。老师可以按照经验值的分值高低,进行排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自测题的编制,一定要结合本单元学习的知识点,老师可以通过学生完成自测题的情况,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哪些知识点大多数学生还不太会,哪些知识点所有学生都掌握了,老师只有了解这些,才能更好地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设计,否则,翻转课堂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课中,设计一些课堂活动和任务

课堂活动和任务包括作业/小组任务、活动库、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答疑讨论、小测试。 翻转课堂的成功,要根据学生预习教学资源的情况来设计和创建课堂教学活动。

第一次课,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老师和学生从彼此陌生的关系迅速转变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在第一次云班课上设计第一个问卷和第一个头脑风暴,让学生活跃起来, 图2是笔者设计的调查问卷“本学期教出纳实务的老师是谁?请选择。”“希望微信公众平台上推出什么类型的文章?”

其后,在设计翻转课堂时,可以从作业/小组任务、活动库、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答疑讨论、小测试中选择适合本次课的几个模块来进行教学。如本次课,要学生完成“从银行提取现金”的工作任务,要完成这个工作任务,关键的知识点在于现金支票如何填写。老师在课前已经了现金支票如何填写的相关微课程,并要求学生去观看视频,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设计一个工作场景,让每位学生有工作角色的体验,并给每个小组布置一道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从银行提取现金的任务。并发给每个小组模拟的现金支票和模拟的印章。老师设计一个答疑讨论的模块,让学生把填写好后的模拟现金支票上传到蓝墨云中,并让其他小组成员讨论“这个小组的现金支票填写是否符合规范?”并且在留言区中发言。学生通过评价别的小组填写的现金支票,来验证本组填写的现金支票是否正确规范,从而达到正确填写现金支票的教学目的。这样设计教学活动,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参与度更高,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3)课后,教学效果的反馈

通过布置作业、测试、投票问卷等形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

基于微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在翻转课堂学习后,还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通过布置作业、在线测试等方式进行知识点的延伸学习。这个环节,笔者结合使用学校已建设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斓耐络教学平台来进行,很多作业如支票的填写、会计凭证的填制、帐薄的编制、报表的编制并分析等,通过电脑来做更加方便,并鼓励学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同时设计一些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馈情况。

(4)利用其他微平台进行教学补充

考虑到微信的普及使用及巨大的影响力,为了能使本课程的教学有更大的影响力,本课程开设了微信公众号,根据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希望出纳实务微信平台上推送什么类型的文章),每天定期推送关于财金类的职业规划与职场规则、财金类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财金类新闻、会计职业考证类文章、财金类的理论知识及实操、财金类的社会热点等文章。

同时,配合使用本校会计专业资源库,资源库中有很多教学资源和试题库,满足学生多方位的学习需求。

三、 微平台翻转教学模式的教学应用效果及思考

《出纳实务》课程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教学模式改革,90%以上的学生能够适应本课程的“碎片化”学习形式,从期末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分数来看,大多数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形式满意。从期末学习成绩来看,期末成绩的优秀率和及格率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因此,基于云班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利用手机上课,成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并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以往的课堂都是满堂灌的形式,老师讲,学生听,有些学生听着听着就玩手机了,而采用蓝墨云班课,老师通过设计答疑讨论、测验、头脑风暴等方式进行课堂互动,学生参与度很高,而且,只要有手机,只要有网络,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并提问,老师也能随时、随地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反馈信息。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蓝墨云班课采用经验值的方式,只要学生学习过视频或者做过作业,参与过课堂活动等,老师都会给予相应的经验值,并且全班同学可以根据经验值排名,排在前面的同学冠以“学霸”的称号,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有的同学为了成为全班的学霸,不漏过一个视频,不漏过一份作业,课堂活动踊跃参加,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大大增加,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3)过程性的评价与考核,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微平台会对每一步的教学活动进行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都会被记录下来,这样更有利于过程性的考核,而不是期末一考定终生,对老师来讲更加有利于教学的过程管理,杜绝了学生的投机取巧,学期结束后统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并赋予一定的分数权重,算出该学生本门课程的期末成绩。这大大减少了老师的期末工作量,学生对自己最终拿到的成绩也心服口服,避免了纷争。

(4)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课堂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移动互联网会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大机遇与未来发展趋势。利用移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进行教学应用,它既能激发一线教师的应用激情,又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信息技术虽不能代替教育,但可以推动教育的改良和创新,移动智慧教育和教学大数据服务成为主流是时展的趋势。

[课题项目:2015年度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名称:基于微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以《出纳实务》课程为例;课题编号:KG2015880。]

参考文献:

[1]谭春兰.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06).

[2]王涛,张振,吴琴等.混合式教学法在制药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实施[J].广州化工,2014(8).

[3]孟婷婷.关于蓝墨云班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几点思考[J].亚太教育,2016(05).

[4]张锰.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初探――云班课翻转课堂[J].职业,2016(02).

篇1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广西省教育厅新世纪教改工程立项项目“构建基于工作岗位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JGB17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26-02

2000年教育部设立了“新世纪高等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职高专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原则的研究”的专项课题。十余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依然沿用本科课程模式,没有突出高职教育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的效果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使得高职教育不能很好地与就业环境对接。文章通过对企业会计人才能力需求及岗位设置情况进行调研,力图从企业需求的角度探索高职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以缓解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偏差,提高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满意度。

一、企业会计人才能力需求

为准确把握企业会计人才能力需求情况,课题组对广西65家企业进行调研,发放问卷65份,收回有效问卷65分。本次调研企业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1.企业需求的财会类人才类型。对企业相关领导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企业需求的财会类人才更青睐那些既懂理论知识又会实际操作的人才。被调研的65家企业中,有约70.77%的企业选择既懂理论知识又会实际操作的人才,约52.31%的企业选择应用型人才,44.62%的企业选择复合型人才,选择创新型人才的企业约27.69%。表明对财会类人才的需求,企业更加注重的是其实际操作能力,是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所追寻的目标。

2.企业在招聘财会类人才时,对能力、学历、证书、工作年限要求。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在招聘财会类人才时,最注重做账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及财务分析四项能力,其关注度分别为:87.69%、72.31%、70.77%、61.54%。同时对压力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计算机能力等也比较重视。而对财会人才的学历,企业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企业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调研表明,67.69%的企业认为大专学历即可,32.31%的企业选择本科学历的会计专业毕业生。

目前,按照国家会计准则规定,只有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才能从事会计工作,86.15%的企业在用人时要求应聘者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部分企业要求有助理会计师、中级会计师资格证,甚至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访谈中一些企业领导表明,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强且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如果暂时没有从业资格证书,也会先使用并给予在工作中考取从业资格证书的机会。

会计工作是一项操作性极强的工作,许多应届毕业生在毕业找工作时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就是企业的招聘条件上非常清楚的一条是要求有工作经验。在调研中,38.45%的企业要求应聘者有一年的工作经验,24.62%的企业要求应聘者有两年的工作经验,值得庆幸的是,有约26.15%的企业对应聘者没有工作经验的要求,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居多。调研结果表明,企业非常注重会计人员的实际操作经验,而要想让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就需要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摒弃“学科本位”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更多地设置实训操作课程。

二、企业财会类岗位设置

在调研的65家企业中,80%的企业独立设置财会部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约18.64%的企业在办公室或其他部门设置专职的财会岗位,另有部分企业聘请会计服务有限公司进行记账。

企业设置的财会岗位主要包括出纳、会计核算岗位、财务经理或会计主管、审计人员、证券及投资部门人员及其他,且一般企业均设置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及会计主管几个岗位。

会计核算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一些大型的企业,特别是业务较多的企业,其会计核算岗位往往划分的比较详细,见表2。

由表2可知,企业会计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产物资核算会计、薪酬核算会计、成本会计、资金核算会计、往来核算会计、总账会计、财务报表会计、税务会计、收入、费用会计、银行会计及会计档案管理员。

三、重构高职会计专业新的主干课程体系

通过以上对企业财会类人才能力需求及财会岗位设置情况调研分析可知,目前高职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与企业会计岗位设置情况相去甚远,以出纳岗位为例,多数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并没有设置“出纳实务”课程,出纳内容的学习仅为“财务会计”课程中的一个章节,即“货币资金”,为纯理论课程。

通过对广西高职院校进行调研,在37所高职高专院校中,目前按照会计工作岗位设置主干课程并进行教学的仅有2所,其他院校依然按照“学科本位”设置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即“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这样的课程设置与企业财会岗位及核算岗位的设置基本不一致,没有突出具体核算岗位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掌握具体岗位的工作职责及工作任务,拖延了学生就业后对具体岗位熟悉的时间,导致学生不能立即上岗,影响学生就业。

1.构建会计电算化专业主干课程的基本思路。调研结果表明,多数企业设置的财会类岗位主要包括出纳、会计核算岗位、财务经理或会计主管、审计人员、证券及投资部门人员及其他岗位,根据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情况,统一将这些岗位归纳为四大类岗位,即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监督岗位及财务管理岗位。故高职院校会计应基于具体工作岗位,改变传统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把让学生掌握具体业务操作技能作为课程目标,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会计具体工作岗位职责与能力,缩短就业后熟悉工作岗位业务的时间,争取做到到岗即上岗。

2.构建新的高职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基于对企事业单位会计岗位及人才需求情况调研,并结合会计专业的工作任务及学生的就业去向,高职会计专业应按照财会类岗位重新构建专业主干课程,如出纳岗位可以开设出纳实务课程,会计核算岗位可以开设基础会计、财产物资实务、薪酬核算实务、涉税会计实务、往来核算实务、财务报表分析、总账会计实务、银行会计实务、资金核算实务、收入、费用会计实务等课程,会计监督岗位可以开设会计查账实务或审计实务,财务管理岗位可以开设企业理财基础、财务管理课程。

可见,基于企业需求设置的高职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突显了会计具体工作岗位,较之于“学科本位”的课程设置更为清晰,有利于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掌握,突出课程设置的模块化、技能化,更加符合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同时,调研结果显示,76.9%的企业支持按照工作岗位设置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原因主要包括新的课程体系更加符合单位会计岗位设置、课程按岗位细分、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上手、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岗位职责及业务等。

四、新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配套的教材建设。基于企业需求,按照工作岗位设置的高职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有配套的教材建设,课程内容的编写应突出项目化、模块化、技能化的特点,根据各具体工作岗位具体项目来编写,在设计各项目时,应难易适中,突出层次性,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有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化、模块化、技能化课程教材的建设,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自己先掌握会计各具体岗位工作职责与业务,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出更合理的项目与任务,并指导学生动手完成各项任务,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从高校到高校的中青年教师更应该抓住去企业锻炼的机会,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3.多方位、多层次的考核方法。基于企业需求按照工作岗位设置的主干课程体系,强调的是学生对业务的操作能力,即实践动手能力,采用传统的考核方法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对业务的掌握程度,同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提出理论知识、岗位业务操作能力、综合模拟实训等多方位考核,以及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行业专业评价等多层次的考核方法,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院已按照该主干课程设置方案实施教学,并在教学中取得一定效果。由于精力、条件所限,在教材建设、教学设备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但与传统的课程设置相比较,基于企业需求、按照工作岗位设置的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在专业知识上没有减少,同时突出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就业各岗位的专科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赖凌.会计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J].南方论刊,2010(S1).

[2]李文兰.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8(7).

篇12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受传统会计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仍有很多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会计相关理论知识的讲授,轻视实践教学,认为实践能力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慢慢提高,这就使得学校在教学计划、 教学保障等方面对实践教学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最终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了《出纳岗位实务》后很多基本的银行单据仍然不能熟练正确的填写,甚至对于办理什么业务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银行单据都不够清楚。或者学生在参加实习或进入工作岗位后,可能面临着由于相应的银行结算业务起征点、适用范围等的变化而出现新的单据和使用要求,使得学生难以独立胜任出纳工作,给自身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当然有的学校尽管也安排了实践教学的内容,但距离实际要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在教学中难以真正身临其境。

12重形式,轻合理;教学环境不能令人满意

《出纳岗位实务》是一门专业技能课,需要一定量的实践课时。但实际的教学安排上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没有实践活动课,全部为理论教学课;二是虽然有实践活动课但课时偏少,有时不到20个学时;三是实践活动课的时间集中,好多学校通常安排在学期末,这样效率低下;四是实习的内容局限于填表、点钞、登账、填写凭证,但对于实际的划卡交易、点钞机的使用、保险柜的使用等,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由于出纳岗位的特殊性,要求学校的实践教学要做到仿真性,但实际教学环境在构建方面差强人意,主要体现在硬件环境不真实,学校缺乏对企业和银行等部门的了解,在硬件设施方面往往出现落后的问题,无法使学生了解未来工作的真实环境;在软件方面,对企业相关管理制度、 银行财务管理规范、社保法律法规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制约了出纳实务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另外,验钞机、POS机、保险柜、计算器、记账凭证、日记账、账簿等教学用具的配备也不齐全,难以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13重刻板,轻创新;教学队伍不能“两手硬”

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更多的是教师通过粉笔或者多媒体向学生传授知识,但《出纳岗位实务》课程中包含有大量的单证,以及多样的办理流程,如果仅仅是单向的传授,学生学到的完全是抽象的知识,一旦接触到真实的业务就会无从下手。由于出纳实务的实践性,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任课教师除了应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外,更要具有较为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引导学生如何更为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如何处理未来可能遇到的实际工作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队伍的人才配备较为贫乏,实践教师往往与理论教师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或是实践教师并未参加过具体的实践,这样使得实践课的效果大打折扣,难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

2教学模式构建的教学建议

21注重实践教学,拓展教学空间教学中,教师要适应出纳岗位实务的教学特点,重视实践经验的学习,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尽可能运用现代化、多样化手段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如多媒体教学、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实训基地教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流程上,建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企业出纳岗位处理业务的工作顺序来组织教学过程。平日教学中应注意业务的仿真,将学生分成小组,模拟公司财务部门岗位(如会计、出纳、财务经理等),以公司实际业务为载体,教师讲授、示范与学生操作互动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高业务技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业务尤其需要使用这样的方法,比如报销业务,我们可以设定几个角色:报销人、部门领导、单位分管领导、财务主管、出纳、会计等,从报销人填写单据、粘贴发票开始,到送交本部门领导批准,再上报分管领导审批,然后请财务主管审核,最后拿到出纳处报销,会计填制相应的凭证的完整流程。通过这样的演示,相信很多学生会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当然有条件的话,建议专门开设出纳岗位实务实训室,配齐各种教学设备、资料(如POS机、保险柜、验钞机、记账凭证、日记账等),让学生能多练习、多操作,真正掌握出纳岗位技能。或者将课堂延伸到企事业单位中,让学生实际接触到实际,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出纳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在体验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可以通过校企联合、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工作中,感受工作环境,提高学习的目的性。

22注意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现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各项业务也在不断的更新变化中,所以对于教师来说,讲课不能将眼光局限于书本,照本宣科,在教学中应注重方法的传授,而不是某个单据如何填写,大量的单据是无法利用短暂时间讲完的,而且即使能做到也没有实际意义。而且由于出纳岗位工作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与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往往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相关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时,教师就不能只是简单地将理论数字化、例子化,就事论事,与其他行业泾渭分明,而是要扩展知识面,在与其他单位发生业务时如何处理也要适当地加进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13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字义教学应注意以下两方面:(1)充分利用字的形义联系的理据性来帮助理解字义,根据形象线索来说解字义。比如“江、河、湖”等字,共同特征是水字偏旁,通过讲解水偏旁,使学习者理解了三点水表示和水有关的字,碰到其他汉字如“汗、滴、流”等,就会知道这些字也是和水有关的。对一些最常用的汉字,先按偏旁分类的办法,让学生熟悉某个偏旁形体的表义和书写,再具体到各个字的书写、表义。(2)在词义网络中教学汉字。在学习者的认知图式中,有从字到词,也有从词到字,教学中不仅可以通过汉字的语素义学习词语,还可以先学习词义后分析该词字义。如学习“教室”一词的词义和字义以后,可以通过联系字义来学习“教学、教授、办公室”等词。将字与词的教学紧密结合, 充分利用汉字极强的组词能力, 采取以字解词、以字析词的方法, 培养学生望字猜义的能力, 掌握汉字的表意规律。

(四)汉字文化教学

汉字是象形表意文字, 具有构字理据,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结构特点、形音义关系中积淀着中国人的意象思维、对称思维、辩证思维和整体思维。对汉字的文化教学目的有二,一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识记汉字,有利于提高汉字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二是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激发其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其文化意识和文化认同感。汉字文化的教学,要根据学生水平和教学的需要进行。在初级阶段,为让学生更易理解以及激发学生兴趣,可适当在字形字义的讲解时用图片展示或浅显的语言向学生简单介绍汉字的构形特点和形体演变。中高级阶段,学生的汉字数量和知识已有所积累,体会到了汉字语素义的丰富,在不同汉字之间会有千丝万缕的文化内涵的联系,教师可以进一步梳理其中的文化线索,酌情讲解。可以说,在汉字教学中讲解汉字的文化蕴涵,是非常有益处的,但所有文化知识的讲解都是为学习汉字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

综上所述,对外汉字教学教师在对汉字性质特点、汉字教学原则、学生汉字认知规律等方面了解的基础上, 具备科学的教学理念,根据学习者的不同特征和教学目标,可以借鉴国内中小学汉字教育的经验,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促进他们能准确地使用汉字进行书面交流和阅读。

参考文献:

[1]徐子亮.汉字背景与汉语认知[J].汉语学习, 2003(6).

[2]姜丽萍.基础阶段留学生识记汉字的过程[J].汉语学习,1998(2).

[3]易洪川.字音特点及其教学策略[J].语言文字应用,1999(4).

[4]周健.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崔永华.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7(3).

[摘要]文章探讨了高校开设“出纳实务”课程的意义以及开设课程应遵循的原则,例如基于培养目标,打造出纳课程;基于岗位需要,设置教学内容等,同时提出创新之处:能力培养应全面、岗位划分应明确等,最后提出课程设计的四个教学环节。

[关键词]高校 出纳实务 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赵宇(1981- ),女,天津人,天津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会计学。(天津 300457)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55-02

一、高校开设“出纳实务”课程的意义

“出纳实务”课程是针对企业对出纳人员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习惯、职业意识,增强其就业竞争力而开设的一门职业技能课。高校开设这门课程不仅需要学生有完整的会计理论和政策法规方面的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

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往往都是从出纳岗位干起的,在目前激烈的就业环境下,中小型企业一般不愿投入过多的成本或是资源来培养新人,都希望所招人员到岗即能胜任,这就对应聘者的各项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聘者职业技能的熟练程度,直接决定其是否能够获取工作机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纳岗位不再仅仅是外行们通常认为的现金、票据收付的关口,还是第一手会计信息的归集岗,是外界观察一个单位管理水平和财务水平的窗口,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单位经营决策。出纳岗位涉及的财务知识十分繁杂零散,如银行一天的交换次数有几次,要想在既定的时间让款项到账,应在哪次进行交换;企业存款的方式有几种,企业在什么情况下,采取什么样的存款方式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或者把损失降到最低;常用的付款方式有哪些,如何做到既保证款项及时到达,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约金融手续费;如何制订借款方案,才能节约企业融资费用、减轻还贷时间压力并有效平衡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关系……这些都是一个出纳人员必备的知识,每一个知识点都关系着企业的经济利益,而这些知识在会计专业开设其他专业课程中涉及甚少。所以,开设出纳实务操作课程,系统介绍出纳岗位相关知识,对提高学生第一份会计工作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二、高校开设“出纳实务”课程的原则

1.基于培养目标,打造出纳课程。开设“出纳实务”课程的宗旨是培养企业需要的出纳人员,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基于这个目标,在建设课程过程中,应听取由校外教学专家、企业专家、校内骨干教师组成的会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意见,通过成立并运行这个组织,深刻讨论课程建设的必要性、针对性以及课程的设置及方向;有条件的学校还应从企业及金融机构聘请兼职或者实训教师,参与或指导课程教材的编写、内容的设置、实训要求的制定、考核标准的把关,以使课程内容完全符合实践的需要;另外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的专职教师也应积极走访多家企业及金融机构,收集与总结相关业务流程、要求、原始凭证等资料;并主动利用寒暑假等业余时间深入企业出纳岗位锻炼,力求将增长的实践经验运用到课程中去。

2.基于岗位需要,设置教学内容。“出纳实务”课程的实践性极强,这需要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企业实际岗位的需要。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根据企业出纳岗位资产管理的特点及工作顺序并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可以将课程设置为认识出纳岗位、现金出纳岗位、银行出纳岗位、出纳报告、出纳档案保存与工作交接、出纳岗位外币业务等模块。各学习情境又应按照由基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由操作到决策的结构来设置具体教学任务。

3.基于业务应用,安排教学重点。某项教学内容是否设置为教学重点,应完全由该项内容在企业实际出纳工作中的应用频率来决定。即该项内容应用频率高(如支票的签发、转让、错误更正),就应安排为教学重点,在课程中重点讲授并加强实训;相反该项内容应用频率很低(如转账支票的挂失手续),就不应被安排为教学重点,即使这样的业务内容较多,步骤复杂。

4.基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改革,将讲授、工作流程再现、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对业务知识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并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例如,对于基本概念的教学,可以采用讲授及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出纳单证填制的教学,可以采用典型业务引导及工作流程再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业务办理过程的教学,可以采用典型业务引导及角色扮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5.基于业务类型,丰富教学手段。课程操作性极强,应在高度模拟企业财务部门的实训室开设,并配备大量的出纳岗位财务设备和仿真票据,以此来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手工验钞业务时,需要清晰地显示人民币票面,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屏幕放大显示人民币样本,并要求学生利用票据鉴别仪进行实际操作;在讲授支票填制要求时,可以要求学生利用票据打印机进行实际操作;在讲授凭证装订时,可以要求学生分别用电动和手动的装订机实际操作;在讲授融资业务时,可以要求学生实际填写借款合同、借据等资料。

6.基于岗位能力,制定考核标准。课程应按照企业对出纳人员的考核标准,来判断学生是否是一名合格的出纳人员。考核标准主要应包括出勤、工作态度、任务完成、办公环境维护、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几个方面。另外,考核方式也应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简单对知识死记硬背。例如让学生在考试现场抽取案例,让其结合案例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的存款方式、付款方式或者融资方式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