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销售模式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医药销售模式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医药销售模式

篇1

2000年以后,药品制销售模式快速发展,逐步成为医药市场的主流销售模式。同时我们也发现,药品制模式在中国特殊的医药市场背景下,出现了明显的范化和异化现象,即从商业公司走向了全民,从专业化的推广服务走向了简单的买断式销售。

这种特殊的药品制模式有其内在的利益驱动和现实的市场基础。快速致富的心态驱使越来越多的销售人员离开企业,加盟到商大军之中,诸多的制药企业看到了药品制具有市场启动快,资金回笼好,管理相对简单等优势,纷纷放弃自建队伍、掌控渠道和终端的做法,转向制销售。通过对目前通行的药品制模式的本质分析,这种模式流通链条长,环节多,费用大,如果药品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几乎难以维系这种模式的正常运转。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药品高定价是制销售模式存在的前提,而无序的商业流通和粗放的价格管理是制销售模式生存的土壤。

药品制销售带给招商企业和商的好处众所周知,不必赘述。但这种模式对企业发展和市场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首先是企业经过多年培养的销售队伍,在这种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动摇了军心,焕散了斗志,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更加微妙,致使企业的销售管理难度加大。其次是制药企业通过招商模式获得了短期的成功之后,却忽视了队伍建设和能力培养,甚至解散了队伍,把自己的命运悬系于商的手中,企业缺乏对渠道和终端市场的控制力,无法进行专业化的学术推广和品牌建设。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由于这种模式在操作上的不规范性,如货款票分离现象,商业过票偷税行为、商不正当的销售行为等严重破坏了市场流通秩序,加大了企业的市场风险,市场流通体系的价格混乱和恶性窜货与此不无关系。

药品制销售具有市场启动快,资金回笼好,管理相对简单等特点,逐渐成为中国医药市场的主流销售模式。快速致富的心态驱使越来越多的销售人员离开企业,加盟到商大军之中,诸多制药企业也从制销售中获得了可观的销售增长和利益回报,纷纷放弃自建队伍、掌控渠道和终端的做法,转向制销售。近年来,药品招商几乎成为医药市场中热度最高的一个关键词,我们仅从大量的媒体招商广告和每年持续升温的药交会景象便可略见一斑。

药品制销售本来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销售模式,但在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下出现了异化。商的身份可谓是五花八门,即有符合GSP要求的正规商业公司,也有各类不具备药品经营资格的第三方公司和大量的自然人,而后者才是制药企业面对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招商对象。

商依靠掌控终端市场资源的优势,以假借厂家之名或挂靠商业的方式从事药品经营活动。制药企业面对这样的商通常采取底价式招商和佣金式招商两种方式。所谓的底价式招商是指底价现款供货,由商控制渠道和终端,商通过商业过票或向厂家支付税金的方式解决收入和相关费用。而佣金式招商是指正常价格商业供货,厂家控制渠道,商控制终端,通过支付佣金的方式解决商的收入和相关费用。根据渠道管理中的制销售理论,前者是异化,后者才是本源。

通过对药品制销售模式的本质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异化的药品制销售,药品流通链条长,环节多,费用大,如果药品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几乎难以维系这种模式的正常运转。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药品高定价是制销售模式存在的前提,而无序的商业流通和粗放的价格管理是制销售模式生存的土壤,近两年部分省份提出的二票制政策就是针对这一环节而制订的,但由于实施难度大,结果并非如意。

药品制销售带给招商企业和商的好处众所周知,不必赘述。但这种模式对企业发展和市场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首先是企业经过多年培养的销售队伍,在这种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动摇了军心,焕散了斗志,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更加微妙,致使企业的销售管理难度加大。其次是制药企业通过招商模式获得了短期的成功之后,却忽视了队伍建设和能力培养,甚至解散了队伍,把自己的命运悬系于商的手中,企业缺乏对渠道和终端市场的控制力,无法进行专业化的学术推广和品牌建设。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由于这种模式在操作上的不规范性,如货款票分离现象,商业过票偷税行为、商不正当的销售行为等严重破坏了市场流通秩序,加大了企业的市场风险,市场流通体系的价格混乱和恶性窜货与此不无关系。

二、 药品价格形成及管理机制的变化

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推进药品价格改革,建立和完善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客观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生产经营成本变化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管理机制。

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合理调整政府定价范围,改进药品定价方法,利用价格杠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对新药和专利药品逐步实行上市前药物经济性评价制度。对仿制药品实行后上市价格从低定价制度,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推行在药品外包装上标示价格制度。严格控制药品流通环节差价率。对医院销售药品开展差别加价、收取药事服务费等试点,引导医院合理用药。健全医药价格监测体系,规范企业自主定价行为。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

虽然最终方案尚未确定,但是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管理机制将会发生如下的变化:

如果药品价格形成和管理机制落实到位,将意味着四个时代的结束,即底价招商时代的结束,终端高比例回扣时代的结束,商业高毛利时代的结束和商业承担行业洗税主体时代的结束。

近期广东省定调试行的“三控模式”(同时控制零售价、供货价和流通差率)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这很可能成为将来的药价管控主流思路,一旦在全国实施,会严重影响当前行业盛行的底价招商行为。

三、 药品招商是穷途末路,还是柳暗花明

面对上述政策变化,如火如荼的药品招商是否已经走到了尽头?如果不是,未来的药品招商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招商企业和商将如何应对?这是近期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判断,国家对药品价格的管制将会采取试点探索总结经验、分段实施,逐步到位的做法,首先控制医院终端药品加价,进而控制药品零售价、供货价和流通差价。这样一来,底价式招商将会走到尽头,而佣金式招商将会大行其道,异化的药品制销售一定会回归本源。

对于商而言,过去由于全程控制渠道和终端,在与上游制药企业的博弈过程中占据上风,可以拿到更低的价格。转变为佣金式销售后,必须要向制药企业靠拢,依靠其强势的终端控制能力与企业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不排除部分商重新回到企业的销售队伍中来,接受企业的统一管理。

对于制药企业而言,国家加强药品价格管理有利于治理商业乱象,维护市场秩序,使企业重新回到公平竞争的轨道上来,可以说机遇大于挑战。转变为佣金式招商后,可以给制药企业带来诸多好处,诸如增加销售额,提高现金流等,企业可以顺势归拢和控制渠道,变被动为主动,整合商资源,收覆市场实地,加强品牌建设,提升营销质量。

篇2

微粒一直是注射液如影随形的“忠实伴侣”。湖南省儿童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蒋志平解释,在注射液的生产、储存、运输、配置和使用过程中几乎都有可能被不溶性微粒污染。

一是注射液的生产工艺中带来的:如药物生产过程中带来的碳黑颗粒,包装带来的塑料颗粒等;

二是注射液的配置中带来的:如输液器穿刺胶塞带来的橡胶微粒,切割安瓿时产生的玻璃碎屑被负压吸入药液内等;

三是环境因素:空气流动会使尘埃、纤维和细菌,通过进气管进入药液。这些原因有些是可以避免或减少,但有些是难以避免的。

在2010年北京某医院对“吊瓶”的抽检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

玻璃屑或是问题包装所致

“未开封的药瓶里有玻璃碎屑,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蒋志平说,药品是特殊的商品。为了保证药品的安全性,注射液的生产环境必须要符合国家GMP标准。生产用原材料和注射液成品都必须经过包含微粒限量检查等10多项严格的检验和复核后方可使用和出厂。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注射液里是不允许出现玻璃碎屑的。

“这种情况的出现,很有可能是个别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更换质量不合格的包装材料。”特别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里的急救药品的利润很低。如果对比一袋500ml的5%氯化钠注射液和一瓶普通矿泉水的价钱,你就会发现,药品厂家的利润一再被压缩,企业也就费尽心思寻求生存的方法了。

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

“我们习以为常的输液其实也算是个小手术,在医学上属于侵入性操作范畴。因为需要刺破血管并往血管里输入并不属于血管里的东西。”蒋志平指出。因此,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在操作中要格外引起注意。如果说这些异物进入血液循环,极易出现肺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症和过敏反应等。如果大量不溶性微粒特别是石棉微粒进入人体,还能引起肺癌和白血病。

“你想想,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长期输液,特别是现在输液器上有过滤网结构的并不多,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毛细血管中,越积越多就会损坏血管。”

因此,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如果患者的肠胃功能正常,口服药物应是第一选择,只有在患者出现了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等情况时,才应该选择静脉注射治疗。

按摩器用过头小心伤腰伤腿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科副教授 张军

近期,65岁的张大爷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了我院骨科门诊,他告诉我,最近手麻脚麻,连下床走路都费劲了。

篇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良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痛经、痛以及慢性盆腔痛,同时也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首选手段,但单纯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术后多联合药物给予巩固治疗[1-2],即便如此,其术后复发率依然高达40%~45%[3]。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LNG-IUS)是新型的用于避孕、治疗月经过多以及激素补充治疗的含人工合成高效孕激素的宫内节育器,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以及治疗痛经[4-5]。本研究旨在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复发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7月在本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及联合药物治疗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4~44岁,平均(34.7±4.2)岁,排除心血管合并症、肿瘤、糖尿病以及肝肾功能障碍者。所有患者均已婚,无生育要求,半年内未服用激素类药物史。复发诊断标准:术后盆腔阳性体征消失后再次出现或加重,或术后B超检查发现盆腔包块。

1.2 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于治疗期间第1个月月经来潮后第5天采用德国拜耳公司的LNG-IUS进行治疗,按照操作指南将其正确放置于患者子宫内,放置深度≤10 cm,观察并记录患者置入LNG-IUS前以及置入LNG-IUS后3、6、12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月经周期,采用视觉模拟疼痛法(VAS)记录患者的慢性盆腔痛、痛以及痛经程度,取血测量患者的雌激素水平以及血清CA125含量。VAS评分:在纸上面划一条10 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个记号,以此来表示疼痛的程度。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置入LNG-IUS前后VAS评分、血红蛋白、血清CA125以及盆腔包块变化情况的比较

置入LNG-IUS后3、6、12个月的VAS评分、血清CA125水平显著低于置入前,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置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置入LNG-IUS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周期以及月经量变化情况的比较

置入LNG-IUS前后的月经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入LNG-IUS后3个月的月经天数增加,随后逐渐恢复正常。放置LNG-IUS后,随着置入时间的增长,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逐渐变薄,月经量逐渐减少,与置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置入LNG-IUS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68例患者接受LNG-IUS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经间期出血,置入LNG-IUS后3个月的发生率为66.2%,但随着时间推移,下腹坠痛、经间期出血以及面部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联合药物治疗依然具有较高的复发率,究其原因在于手术中遗漏的微小病灶以及不典型病灶[6]。此外,保守性手术术后联合孕三烯酮等药物有较多的副作用,使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7],因此寻找一种更为高效、可行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LNG-IUS内荷载的左炔诺孕酮可以通过一系列作用降低患者内源性前列腺素I2以及血栓素A2的产生,从而缓解患者的痛经[8-9]。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VAS评分(包括痛经、慢性盆腔痛以及痛)随着置入LNG-IUS后3个月起逐渐缓解。血红蛋白以及CA125含量是女性月经正常与否的侧面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置入LNG-IUS后3、6、12个月的血红蛋白含量、血清CA125含量显著优于置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李沁[10]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提示LNG-IUS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较好。本研究中,盆腔肿块体积于置入LNG-IUS后6个月起逐渐减小,与放置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盆腔肿块因雌二醇的持续刺激而生长,LNG-IUS内的左炔诺孕酮缓释系统可以抑制内膜细胞的雌激素受体的合成以及表达,从而抑制异位内膜的增殖,达到使盆腔肿块萎缩以及退化的目的[11]。置入LNG-IUS前后的月经周期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影响月经周期的因素较多,单一的左炔诺孕酮作用不足以改变其周期变化。置入LNG-IUS后3个月,患者的月经天数增加,随后逐渐恢复正常。刘小艳等[12]的研究显示,LNG-IUS治疗月经过多的效果较好。LNG-IUS的孕激素局部效应能够使子宫内膜腺体萎缩、退化,缩小子宫体积,进而减少月经量[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放置LNG-IUS后,随着置入时间的增长,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逐渐变薄,月经量逐渐减少,其原因可能是LNG-IUS内荷载的左炔诺孕酮在子宫内膜局部形成高浓度,抑制子宫内膜的合成,进而使子宫内膜变薄,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15],这与王晓蓉等[16]的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68例患者接受LNG-IUS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经间期出血,置入LNG-IUS后3个月的发生率为66.2%,但随着时间推移,下腹坠痛、经间期出血以及面部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降低,这与蔡克影等[17]的研究结果一致。闭经为LNG-IUS治疗的副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闭经以及LNG-IUS脱落的发生率较低。LNG-IUS治疗具有治疗依从性及安全性的优势,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段。

综上所述,LNG-IUS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抑制子宫内膜增生,减少患者月经量,抑制盆腔肿块生长,且LNG-IUS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铭芬.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2,18(4):358-361.

[2] 汪钰清.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26):5417-5418.

[3] Guo SW.Recurrence of endometriosis and its control[J].Hum Reprod Update,2009,15(4):441-461.

[4] 张琳.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4):272-273.

[5] Lyus R,Lohr P,Prager S,et al.Use of the Mirena LNG-IUS and Paragard CuT380A intrauterine devices in nulliparous women[J].Contraception,2010,81(5):367-371.

[6] 宋楠,冷金花.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0,19(6):431-434.

[7] Tanmahasamut P,Rattanachaiyanont M,Angsuwathana S,et al.Postoperative 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 for pelvic endometriosis-related pai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Obstet Gynecol,2012,119(3):519-526.

[8] Endrikat J,Vilos G,Muysers C,et al.The levonorgestrel 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 provides a reliable,long term treatment option for women with idiopathic menorrhagia[J].Arch Gynecol Obstet,2012,285(1):117-121.

[9] 李雷,冷金花.左旋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内异症和子宫腺肌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3,48(1):61-63.

[10] 李沁.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 10(5):402-403.

[11] 李雪英,罗军,程卫.多因素分析腹腔镜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J].中国内镜杂志,2010,16(8):813-816.

[12] 刘小艳,罗静雯,杨合荣.3889例左旋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临床应用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5):376-379.

[13] 甄小红.小剂量米非司酮、LNG-IUS系统及GnRHa对子宫肌腺症的治疗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4):18-21.

[14] 金平安,尹庆卿.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性科学,2015,24(1):39-41.

[15] 白帆,隋青.曼月乐与妈富隆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疗效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12):39.

篇4

我国医药先后经历了计划时代和营销时代。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相应的医药销售也是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医药企业大都根据国家需要来进行计划生产,然后国家根据计划把药品分拨给各地医药机构和医疗批发商。这个阶段不需要太关注营销和品牌的经营与维护。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医药逐渐进入了营销时代,在这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医药产品竞争加剧,许多医药公司开始注重各自的渠道、品牌、营销的经营。医药企业纷纷开始注重营销学习,以及借鉴国外公司的销售模式。

二、我国医药营销策略分析

1.非处方药

非处方药是指应用安全、质量稳定、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因而OTC药的推广策略和促销活动主要针对药店零售终端和消费者本身,药店是OTC 药的主要销售渠道。非处方药规定没有处方药那么严格。

(1)渠道

大家都知道渠道为王的说法,可见渠道的重要性。现在的医药企业都有自己的渠道,其营销渠道为以下几种:独家、办事处加区域分销模式、多家制模式、生产企业直销医院和药店模式。独家制模式适合刚起步的小企业和外资企业。小企业刚开始没有自己的渠道,建立渠道需要花费大量成本,所以可以考虑独家制模式。外资企业寻找本土有助于其开拓市场。多家制模式适合营销较弱大中小型公司,医药公司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是独家制或者是多家制模式。办事处加区域分销模式适合大型医药生产企业,资金雄厚、产品丰富、科技含量高是这种销售模式企业具有的共同特征,采取这种模式的企业需要学术推广配合专业营销团队效果更佳。生产企业直销医院和药店模式适合大型医药企业,有一定直销基础和直销经验。

(2)促销

促销对于传统其他企业较为合适,但是对于医药这个特殊的行业来说不是很合适,因为它会稀释产品本身的品牌价值。但是促销也不是一定不适合医药企业,对于一种刚刚上市的药品,可以采取免费试用、降低价格等来快速渗透,医药促销需要慎重选择。

(3)价格

现在医药企业竞争加剧,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因此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要根据市场调研等来确定自己产品的定价策略。

(4)品牌

品牌知名度是关键的品牌资产,但是仅凭知名度却无法增加销售额,对新产品而言更是如此。在竞争激烈的细分市场中,提升品牌知名度并使其产生实际的销售收益对企业至关重要。

品牌知名度是指潜在购买者认识到或记起某一品牌是某类产品的能力。它涉及产品类别与品牌的联系。

对于非处方药产品品牌非常重要,提升产品品牌知名度最快的方法就是做广告,当然产品要起一个非常好记的名字;例如泻立停、白加黑等。好的广告语配合好记的产品名称是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捷径。其次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方法就是赞助,赞助一个广泛关注的体育赛事,赞助一些西部贫穷小学,这样可以迅速扩大知名度。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漫长的积累过程、以及过硬的产品质量。

2.处方药

处方药是非常特殊一种药品,这种药品必须具有职业医师资格证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的人才可以调配购买和使用的一种药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中指出:“处方药品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处方药品批发与零售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直接向患者推荐、销售处方药品,必须按医嘱或医护人员的监控和指导下使用,不得在大众媒体上发部广告。品牌与质量处方药一般是通过竞标进入医院、然后由医药代表来给主任医师讲解药品的特性、禁忌等。处方药的销售不像非处方药销售没那么多的约束。品牌对于非处方药来说也非常重要,处方药的品牌提升可以通过非处方药的带动、必要的学术推广等,在医生中提升本品牌的处方药知名度,然后医生就会推荐给病人使用。医院同种性能的药品一般会招标集中,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竞争力,而且还会压低价格。那么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就需要差异化竞争了,医药代表来给医生讲解本产品的特性,以避免同质化竞争最终导致价格竞争。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层次加深,药品行业的改革会被越来越关注,在药品销售过程中的违规现象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产品的质量以及过硬的营销策略。21世纪最不能忽略的就是电子商务的发展,现在阿里巴巴已经在着手非处方药品网上售卖了,所以当前企业应该加快电子商务理念和王略营销策略的学习,不然就会沦为时代的牺牲品。

参考文献:

[1]厉颖巧.我国医药营销现状及策略分析[J].市场营销

[2]罗方.浅谈我国医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3).

篇5

当前药企销售模式最普遍的有三种,第一种是商制,属大包制,这个占据主流,中恒集团属此类;第二种是自建销售队伍,该模式在优势产品、优势厂商里是发展方向;恒瑞医药、上海凯宝等属此类;第三种是小包制,如扬子江药业。

药企采取商制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导致:1.医药产品实行每个省招投标制度,招投标必然有权力寻租,当地经销商的人脉关系对药企招标变得至关重要。2.医院的回款速度慢,压款期长。通过商模式可以减少占款期,等于让医院压商的资金。3.中国如此之大,药企要建立面向全国的销售网络绝不是一年半载之功,而组建有战斗力的销售网络更是非常不易的。4.中国典型、普遍的回扣生态环境,导致一方面自建队伍的管理成本很高,另一方面药企更愿意将回扣贿赂风险转嫁给经销商。5.商制能短期快速上量,从而提升药企的短期经营业绩。但是,商模式是把“双刃剑”。

首先,销售终端都掌握在商手中,药企无法掌控终端,长期对商形成依赖,尾大不掉。

其次,商本身的实力总是有限的,而一般的省级都缺乏远大理想,他们大都因为背后有一定的人脉资源,官商结合,逮住一个好品种,一年轻松赚个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整天光想着洗桑拿飙豪车,在自己的资源和人力达不到的地方,根本不愿意去花成本下力气开发新市场,但却又占据了区域独家权利。

篇6

传统意义上的销售模式相对简单,只有一个维度,绝大部分的销售取决于人际关系:客户与供应商谈判,销售人员借助于面对面的交往及其个人魅力,通常在餐桌上完成交易。在很多情况下,销售人员的成功销售仅取决于招待费用及产品价格。

近年来,很多客户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应该如何与供应商进行交易,并推出了“流程再造”等举措,客户的采购工作开始变得越来越专业。与此同时,客户也开始制定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评估采购的有效性。其结果是:采购部门在选择供应商时承担着极其繁重的工作。可以说,今天,真正影响销售战略需求的是成本、效益,而不是免费的午餐。

降低成本的欲望和需求也促使客户去限制而不是扩大供应商网络。在过去,客户一般把内部成本、效率与采购价格分割开来,降低生产、物流成本是企业内部的工作任务,降低采购价格是他们对所有供应商的期待。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越激烈,采购价格则越低。但是,随着竞争压力的加大,企业正在进入微利时代,客户逐渐意识到通过缩减供应商网络并与少数战略性供应商密切合作才会带来利益。通过这种方法,客户可以实现整体较低的供应链成本,即不再通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来获得低价,而是通过与供应商一起合作来降低整体成本。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旧模式”已经不复存在,而是说,我们现在有更多的销售模式需要考虑并加以选择。其中,任何一种销售模式的有效性都取决于客户的需求。

随着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逐步发生演变,很多新的销售模式已经涌现出来。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当客户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复杂时,他们需要供应商的销售人员运用咨询的方式来为其组织增加价值。

销售模式类型

表1是当今最为常见的几种销售模式。需要提醒的是,相对复杂的顾问式销售与增值式销售未必比其他两种销售模式更好,关键是,企业需要使其销售模式、薪酬体系与客户的最终目标相一致。此外,销售模式与产品种类也有关系。再者,由于存在不同的细分客户群、销售渠道和客户类型(规模及实力),同一个企业有时同时运用几种模式也很正常。

■交易式销售

运用这种销售模式时,价格是唯一起作用的因素。此时,客户一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产品,只是在寻找最为合适的价格。可以认为,这种销售模式是常规的单一销售模式,在某些情形下,它依然是一种不错的销售模式。零售业的销售模式大体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利益式销售

运用这种模式的销售人员不仅在价格上做文章,还通过比较产品特征、优缺点来帮助客户做出恰当的选择。当供应商之间的产品差异很小时,销售人员也会借助于自己的客户关系来进行销售。目前,这种模式在很多产品领域依然适用,如低端电子产品、药品、办公用品等。

■顾问式销售

运用这种模式的销售人员会分析客户需求并提供建议来帮助客户做出选择。典型的例子是分析、比较产品生命周期总成本和初次购买价格。顾问式销售模式在如何销售、如何交付或如何使用等方面经常会随着客户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顾问式销售和增值式销售(见下文)来说,组建跨职能销售团队的做法越来越普遍,即通过组建销售团队为客户提供服务,软件类产品的销售大都采用顾问式销售模式。

■增值式销售

采用增值式销售模式的销售人员不仅为客户提供建议,而且会主动按照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或完善解决方案,甚至为满足客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该类销售人员的信念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远比销售重要。

应该设法成为客户的合作伙伴,如此,你才能成功运用顾问式销售和增值式销售模式并给客户真正带来利益。

薪酬体系与客户需求和销售模式的匹配性

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在为顾问式和增值式销售人员提供薪酬时,常常只考虑他们的主要技能(成功销售并完成指标)。但事实上,这两种销售人员需要更宽、更广的技能。举例来说,如果你是销售经理,客户是大型国际零售连锁店,那么,该客户不仅需要你提供合适的价格,更重要的是需要你与它一起协作来完成下述工作:

为满足该客户的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包装方式。

建立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S),以便于监控库存。

及时补充库存,满足客户的实时库存要求。

帮助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客户库存,陈列自己及竞争对手的产品。

如果需要,可专门设计产品线及产品来供客户独家销售。

上述内容要求销售人员既要具有传统的销售能力,又要具备现代业务顾问能力。这类销售人员的薪酬方案应与传统的销售佣金体系有所不同。

事实上,这种增值式类型的销售人才比较稀缺,只有少数销售人员拥有这种素质。因此,相应的薪酬体系也必须与这种类型的销售模式相匹配,如表2所示。对这种销售模式来说,最有效的薪酬模式是提供高收入,其基本工资与其成功所必备的素质挂钩,风险报酬部分则设计在中等水平。

销售薪酬体系设计

销售模式的差别、同种销售模式销售人员的区别(如动机、个性特点、技能)都必须体现在薪酬体系中,应确保销售薪酬体系具体且具有导向性。

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上述四种主要销售类型,并分析如何针对每一种销售模式来设计具体的薪酬体系以达成最佳效果。

■交易式销售

关于这种类型的销售模式,其薪酬应直接与销量或利润挂钩。在交易式销售模式中,佣金型体系最为常见,多由销量驱动,薪酬一般按月支付。随着互联网和电子数据信息交换系统(EDI)的普及,很多领域的交易式销售岗位会逐步减少。试想一下,当计算机系统能够提供更详细的产品资料并且可以比人更准确地处理订单时,谁还会通过“人”来报价呢?

■利益式销售

这比交易式销售更进步了一层,相应地,薪酬体系必须兼顾到销售人员的工作经验及其拥有的产品知识,同时也要兼顾其在职年限及客户管理能力。对于这种销售模式,销售目标通常设定在比往年更高的水平之上,其激励机制不仅要考虑销量,也要考虑产品组合。对于这种销售模式,所采用的主要是基于“配额”的薪酬体系。

■顾问式销售

对于该类型的销售人员来说,其薪酬计划要与财务绩效指标体系、年度业务计划目标挂钩,并与特定的市场目标挂钩。由于目标是长期的,薪酬体系的时间跨度往往是季度或年度。销售目标的形式更多,也更加自由,多数是以特定客户群体的需求为基础。其薪酬体系由包括销售额、利润、产品组合和客户满意度在内的多维衡量要素所决定。

■增值式销售

这是一种高层次的销售模式,对应的销售薪酬体系一般由长期的、里程碑式的成果来决定。例如,逐步从客户的所有供应商群体中脱颖而出,该类型的销售人员一般是国内或全球客户经理,因为企业往往把自己的最佳销售人员分配给最重要的客户。该类销售模式的薪酬体系应直接反映销售人员为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所做的贡献。

影响销售薪酬的其他因素

除了销售模式对薪酬体系有重大影响外,按照特定需求和人才供需状况来完善销售薪酬体系也很关键,成功的薪酬体系必须能够反映:

市场和行业薪酬趋势。某些行业的平均薪酬水平要高于其他行业,比如,软件业销售人员的平均薪酬水平要高于半导体业。实际上,软件销售可能不需要很多技能,其薪酬水平较高只是因为该行业有高薪酬的历史。

人才的可获得性。稀缺也会提高人才的价格,例如,具备医疗专业背景的医药代表现在非常稀缺,而新药物的迅速应用、推广又使企业强化了这种需求,这就使得具备医疗专业背景的医药代表必然能够获得较高的薪酬水平。

素质特征。大量的研究表明,杰出的销售人员拥有独特的素质,这使得他们的表现与一般的销售人员有所不同。事实上,技能和知识类的素质是很重要,但其他一些容易受忽视的特质(如个性、动机和行为)却更加有助于创造高绩效。所以,为特定素质类型的销售人员支付更多的薪酬是值得的。

团队贡献。在采用顾问式和增值式销售模式时,销售人员是销售团队的一员,销售成功与否经常取决于多个职能部门的协作和努力,如市场、财务、销售支持和技术支持人员。为了促使团队中其他岗位上的员工为销售做出更大贡献,很多企业发现,为这些支持岗位制定销售激励方案也很有价值。在制定这些人员的薪酬体系时,可以考虑适当增加激励因素,这对团队获得成功是非常有帮助的。

文化环境及其影响。文化环境也会对企业的薪酬体系有重大影响,例如,高科技企业的销售人员可能非常期望得到股权,批发商的销售人员可能期望得到流行款式的轿车,保险业的销售代表可能期望得到去海外旅游或参加研讨会的机会……企业必须尊重这些文化环境中的需求特点,否则,其薪酬体系可能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制定有效的销售薪酬体系

整体来说,在设计薪酬体系时,企业必须从长计议(请参考下图),确保所制定的销售薪酬体系合理、有效。

依据上图,企业可以逐步设计出一套合适的销售薪酬方案。实际上,当销售模式与客户的期望发生变化时,传统的薪酬体系规划方法会遇到挑战,只有完成上图中所有需要反映的内容,才可能全面把握薪酬方案的本质,也只有这样,销售薪酬才能成为支持图中所有销售竞争力要素的工具。

在完善销售薪酬方案时,应特别关注关键销售人员,因为20%的关键销售人员能为企业带来80%的销售成果,这一点很重要。顶尖销售人员的薪酬应该能激励其进一步加强、深化与客户的关系,而不要让薪酬与月度或季度销售目标挂钩,这是因为,交易式销售的薪酬体系不适合长期销售。原则上,不要激励顶尖销售人员为了短期奖励而销售,相反,你应该鼓励顶尖销售人员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可以说,恰当的销售薪酬体系能够帮助其密切与客户的关系,不恰当的薪酬体系可能破坏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最后,请不要醉心于制定完美无缺的销售薪酬方案,薪酬激励方案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往往在于设计得过于复杂。很多企业都力图寻找完美的体系,甚至制定了精密的测算方法,这些方法可能在结构上无懈可击,但在引导企业所需的销售行为方面却一塌糊涂。事实上,没有一种统一的薪酬方案可以适合于所有销售人员。为了有效地支持不同的销售模式,企业的薪酬方案必须与客户细分市场和销售角色相匹配。这就要求,企业内部的销售管理人员必须与人力资源部门密切合作,在确保薪酬体系竞争力的前提下保证薪酬驱动因素能够发挥作用。

作者简介:

篇7

1、 医院集中招标采购并没有真正的让利于民,只是医院进药程序的变更。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不知道招标是何物,都摸着石头过河,招标五花八门,厂家无暇应对,出现了“中标是死,不中标还是死”的怪现象。在全国全面推行招标制度的时候,招标已经摸索出了比较中庸的较为成熟的方法,即招标仅仅成了一个采购平台,谁也不得罪谁,大家都可以进这个采购平台,采购的决定权依然在医院。原来关系较好的品种即使价格高,也不会影响采购结果,还美其名曰“服务好”。招标采购并不能体现重质量、重服务的原则。而医院仍然是最大利润获得者。医生仍然在接受厂家的临床费用,虽然国家对这种行为进行了立法,但是这种行为的彻底改观不光是立法所能解决的,需要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诚信、道德整体水平的提高。这也说明医院临床费用的现象在很长的时间内会依然存在。

2、 医药分业管理改革进程缓慢,OTC市场并没有出现预想中的增长。

以“药养医”的现象没有任何改观,医院同药品的销售和利润仍然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国家首先分出OTC药物的时候,首先在深圳进行了试点,当年深圳医院同OTC的销售比例达到5:5,当时乐观的估计,医院同药店的药品销售比例要到挂即2:8。但是根据最新的统计结果,全国的药品销售大头仍然在医院,同药店的比例依然为8:2。这说明,OTC市场并没有出现预想中的增长,从另外一方面讲,OTC市场的潜力非常巨大。

3、 国家药品降价并没有给老百姓带来明显的实惠。

国家对药品实行降价是将大中小企业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只考虑是否是首次研发和是否是GMP等技术方面的因素,而没有考虑品牌和服务甚至是竞争等方面的因素,所以出现降价后,知名品牌退出市场,老百姓买不到熟悉的药品的现象。另一个层面上,医院不会开出价低的药品,没有被国家限价的品种,相反有足够的空间开展医院工作,所以这类品种在医院的销售远远大于限价的品种。老百姓一个简单的感冒在医院仍然要花一两百块,始终感受不到国家降价所带来的好处。而在个别地区,如武汉、南京等地,由于市场的调节,出现老百姓用菜篮子买药的现象,这里面,蕴藏有很大的商机。

4、 医院的服务意识和水平没有跟上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步伐。

医保制度基本上全面推行,消费者需求医院具有更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但是医院仍然是传统老大的态度,不去理会消费者的心态。消费者同医院的距离仍然很远。

5、 医院垄断竞争的局面没有很大改观。

国家将医院分为盈利性医院和非盈利性医院,来克服医院的垄断竞争状况,来提高医院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但是医院的垄断竞争的局面没有很大改观。

(二) 中国医药企业在新的一轮竞争来临之前,没有新的焦点,产品、创意和管理机制陷入一个新的“低谷或停滞”阶段。

中国医疗制度改革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医药生产企业的战略方向,在大的局势不是很明朗的情况下,生产企业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来应对即将到来的新一轮竞争,总体上来看,医药生产企业陷入一个新的“低谷和停滞”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产品少。

2、营销理论和营销机制完成了向外资学习和模仿的阶段,进入一个吸收转变和提升的阶段。

国内医药企业更多的原于传统的销售方式,即同医院和医生保持良好的关系,很多的业内人士在营销理论同国内处方药的销售模式上大发感慨,“处方药的销售模式无法应用通用的营销理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处方药的销售模式雷同于政府公共关系的销售模式”等等。其实外资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处方药市场保持一个稳定的地位,他们是把医院当作一个微观市场来研究,即一个医生的头脑就是一个市场。他们所做的所有工作就是怎样来提升该产品在每一个医生中的地位。于是就诞生了相应的营销管理模式和机制。

国内很多企业花了很高的代价来学习外企的经验和模式,当然也有学习很成功的企业,但更多的是失败,为什么会失败呢?最关键的是国内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性和职业性不及外企,无法做到真正的过程管理。其实在模式上不要去照搬别人的,因为模式虽好,但是,环境和人都发生改变,我认为模式要结合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企业本身发展的运作模式。目前国内企业存在很多的销售模式,每一种销售模式都有很成功的企业。

3、最不被业内人士看好的大包和模式,被众多企业应用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在学习外企失败后,更多的企业返回到原始的销售模式即大包和,除了少数的企业外,包括大型知名企业几乎都有大包的形式在内。很多企业的经营模式几经变更,最后还是回到大包或的方式上来。在社会资信广泛下降、管理风险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这种模式不得已被广为应用。全国的药品交易会成了一个招商的会议。这有点平庸和无赖至极的味道。同时这也说明企业在更多的规避和转嫁市场风险,也在冷静的思考、调整和积蓄力量。

4、OTC市场中,广告推广更多着重于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上,产品的概念挖掘不够,品牌缺乏内涵。

在中国医药市场能够称得上品牌的不多,同仁堂肯定是品牌,但是像哈六、哈三、海王等很难称得上品牌,只是知名度很高,在相关领域如果出现稳固概念、深入人心的概念的竞争产品,这些产品的市场基石会受到很大的冲击,销量肯定会急剧下降。

5、售后服务意识跟不上,竞争概念淡薄。

没有几个医药企业设立售后服务部门,无法给消费者提供除了产品以外的服务。现在的市场竞争,已经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概念的竞争,在大家都在提倡满足消费者需要,为市场服务的时候,竞争已悄然来到。我们要针对竞争对手的弱点制定我们的营销战略,我们就是要抢竞争产品的份额,而不是一味自己的埋头苦干,和公司内部治理整顿。 二、OTC市场战略中引进概念和竞争的理论

医药生产企业现处于一个低谷时期,市场也非常平庸,这个时期迫切呼唤英雄的出现,英雄的出现除了需要实力的支持外,还需要稳定民心的口号。市场将进一步细分,市场迫切需要在每个相关领域创造新的概念和诞生持续稳固的品牌。因此,在OTC市场战略中迫切需要引进竞争的概念和竞争的理论。

(一)概念

1、 现在的市场营销已经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概念的竞争。在任何一个领域产品本身已充斥在人们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人们在产品本身的需求已获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需要的是更替原来的富有新的含义的东西的出现。在营销中不存在最好的产品,也没有事实和客观现实性,只有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的观念才是实在的,也只有观念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其他只不过是某种幻觉。概念是产品所作的可以符合消费者的观念或符合潜在潜在消费者观念的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概念不是凭空编造的,而是知识、经验、想象力的结合。概念的开发从产品本身来讲有两类:一类是技术方面的,一类是功效方面的;从竞争方面来讲:一类是新概念,在这个领域原来没有人涉及到,一类是竞争性概念,专门针对竞争对手的弱点得出的概念。

2、 概念必须深入人心。概念并不是新的就是好的,也不是科学的就是正确的,而是要深入人心的,被人们能够广泛接受并理解的。人们总是固守其原有的观念,如果人们对某一件事有某种看法,那么他们就会对这一件事情永远是这一印象,而非别的。如果我们试图去改变消费者的某些观念绝对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要用科学的道理去改变消费者头脑中错误的观念,那是政府的事情,而不是企业的事情。

3、 概念要在消费者心目中,在众多的观念中,脱颖而出,形成稳固地位。这需要我们强有力的市场手段,一个概念一旦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稳固地位,后来的概念要想取代它,那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在保健品减肥、补血、补肾等领域都有一定的稳固概念的产品存在,我们要做的是找出竞争对手的弱点,正面出击,确定我们的市场地位。而在泌乳和排铅方面目前没有稳固的概念,只要我们找出深入人心的概念,我们肯定可以占据该领域的领导地位。

篇8

只是想在这里强调一下,医药代表和医生应该更多地回归到九十年代初期的状况。

笔者1990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被某外企制药公司从学校招聘到企业,招聘的时候企业负责人就很明确地告诉我,将来的工作内容就是向负责医院的医生推广公司的药品。入司后经过半个多月的培训、考试、演练、讲解幻灯片以及和我的几个老前辈们跑他们负责的医院,观摩学习他们的工作流程和方法,之后我被派往哈尔滨开发新市场,每天的工作就是向我负责的20家医院的医生们面对面地介绍产品、发放试用样品、为科室组织产品介绍说明会、收集用药信息、指导他们如何与其他药品联合用药、征集公司产品在临床的一些新的用法、并反馈给公司,再在其他医院进行课题观察,等等,半个月会公司总部开一次营销会议,除了总结自己半个月以来的销售额、回款额、医院开发数量及进展、医生用药情况外,大家还要比样品发了多少,这一点到现在都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今天的销售模式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而且我们的收入与量无关,与每个人的工作量和工作品质相关联。

至于促销上,绝对没有“带金”一说,和同期的一些其他外企公司一样,我们也顶多是组织科室聚个餐,目的是讨论一些临床用药感受,医生之间相互影响一下。那时的临床医药代表拜访医生,送一只香港定做的礼品圆珠笔就很高兴了。医生们很愿意接受医药代表的拜访,因为由此可以了解新药动态,获得用药指导,参与科研等等。在与医生打交道的过程中,客情关系很单纯,而且很纯洁。记得有一年春节来临之际,和笔者平日相处不错的一位医生,竟然还为我春节回家准备了东北木耳和干蘑菇,还有一位医生还把笔者送上了火车,这种朴实而真挚的工作关系甚至影响到笔者后来的职业生涯和为人处世。

笔者认为,在现阶段适度回归也不是不可行,关键在于医药代表和医生们要懂得相互珍惜;懂得相互尊重;懂得相互理解;懂得相互感恩;懂得相互支持;懂得做事有度。

笔者从去年起开始修学佛法,对人生有了一些新的领悟,才更清楚地了解万事万物之间的“因、缘、果”的关系,比如你敲一下桌子,你听到了声音。“因”是有桌子和你,敲的动作是“缘”(条件的意思),你听到了声音是“果”;再比如你生在了你现在的家庭是“果”,你父母的结合是“缘”,那请问:“因”是什么?这是禅宗经常让人们禅的一个话头,那我现在要告诉你的是,你生在了你现在的家庭的“因”,是你前世的“业力”所牵所致,你相信吗?

篇9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2000801

1研究背景及简介

传统的营销模式是指企业在未来时期,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依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通过满足市场需要而实现其营销活动目标的营运战略。中国的医药产品面临的困境分为内部和外部的;外部环境――比如政策环境的不稳定性:在我国随着每一年惠及民生的发展而带来的新农合医保的扩大,国家都会出台相关医药价格、销售渠道等方方面面的政策,导致企业盈利可能性降低。内部环境是仿制药多如牛毛,药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为了瓜分利益、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并且由于我国的从以前旧有体制下的营销方式的转变:产品营销――>质量营销――>公关营销(1995年至今),使得带金销售手段依然昌盛。各种各样所谓的营销方式万变不离其宗的做法并未真正将原有的医药营销模式从根本上打破而建立新的模式,本质上都只是销售方式或销售手段的转变。

笔者认为营销模式是一种体系,是一种非手段或方式,更是一系列动态的组合,是营销策略的结构性组合的营运。它强调的是如何将几种相应的销售方式、销售手段达到一种战略结构性的组合,甚或说更高级的方式则是将几种结构性的组合如何更好的再叠加组合,共同形成一种能够使企业围绕其展开企业经营活动达到企业预订目标的最新的完整独立的有效的体系。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观点认为,市场营销最重要的是将市场营销作为整个企业的发展思想来运作。因此在医药行业选择契合的营销模式对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2营销模式的基本形式

营销模式有传统的营销模式和新兴的营销模式之分。传统的营销分为:商营销模式、经销商营销模式(商的升级版)、直营模式。其特征是适用群体为消费金额高昂的产品。新兴营销的划分方式总共有两种,一种是以市场细分法,通过企业管理体系细分延伸而归纳出的市场营销模式,另一种是细分客户法,通过建立客户价值的核心,整合企业各环节资源的整合营销模式。后一种分为十二类营销模式。

3近些年来出现的几种划分营销模式的方式

常用的医药营销模式种类根据几种常见的方式有:

(1)按医药营销渠道来划分有三种:直营制、总经销和总制、加盟制。

(2)按药品种类划分医药营销渠道――非处方药和处方药市场。

(3)按药品市场区域方向分级:一级市场(省级、直辖市主要医院和药店)、地市级、小城市、县级和县级以下医院、药店和诊所、城乡交界地医院和药店、城市中的社区诊所。

(4)现阶段盛行的销售模式:带金销售。即指医药企业为了打开或扩大医药产品的市场而给予为此药开处方的医生一定比例的药品利润的回扣。

表1缺陷及其特征

类别缺点适用的企业特征

直营制模式①企业资金投入成本较高,对企业自身的能力要求较高。①有自己的产品②品种多元化③药品市场比较分散。

总经销制(独立的经营机构、赚取的是利润)①企业利润被摊薄

②制药企业处于长期的被动地位

③发展后劲易欠缺或波动,中断的可能性也较高

国外制药企业和进口药品

区域总经销制①经销商间的利益争夺,易导致恶性窜货外资中小型企业、国内新兴制药企业、新产品或制药企业的非主打二三线的产品

总制(赚取的是佣金)①易拖欠货款②厂商之间的利益易产生冲突,易窜货无能力构建自己营销机构的中小型企业

加盟制模式①易出现冒充厂商

②厂商利益点不一样易出现纠纷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虚拟工商联盟或以专用资产联合投入的企业

4存在的问题汇总

在以上的简单说明中,我们了解了在中国存在的主要营销模式。 我们针对按医药营销渠道划分的医药营销模式和带金销售模式提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建议来弱化以上几种形式存在的主要缺陷。对于窜货行为的机制和方针很多文献已经提到如何解决。

(1)医药企业按渠道划分的三种常用的医药营销模式存在的缺陷,我们相应的缓解措施如下。

①直营制营销。

企业资金要求成本较高,如何弱化对成本的需求,即对企业自身的资金承受能力不那么的高。可以实行医药直营制营销的特色化与专业化。

②总经销制。

针对于其易拖欠货款的问题:可以采取多家制药企业联合形成对一家经销商,形成多对一(制药企业:经销商)的局面,降低企业成本。

③区域总经销制。

针对于此种机制的易欠款问题,我们也是首先从根本上建立双方的信任合作关系,再以相应的合约或拟定的协议加以约束。

④总制。

基金项目:

天津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研究”(2012023)。

作者简介:

王璐(1994-),女,山西运城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2级,政府管理学社会员,研究方向:食品安全;

温志强(1971-),男,甘肃会宁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公共危机管理。

慎重选择,定期进行评估管理――缓解双方的信任机制问题;

制药企业与商的签订经营协议,限制在约定的区域范围内经营,否则算是窜货行为处理。

⑤加盟制模式的弥补方式。

针对于加盟制中易出现冒充厂商的问题,正规的厂商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特色的品牌认证或通过合法渠道获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和建立良好的服务态度来积累自己的信誉度。就像现在许多的行业销售领域,都有自己行业固定的知名品牌和认证机制,医药行业也是,但是有必要继续扩大此种效应。

(2)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终端营销的扩大。

根据中国第三终端人群消费能力的扩大和对医疗健康的重视,健康教育学术推广模式将盛行,因为根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基本覆盖农村居民,农村市场的消费能力相对于城市来说仍然偏低,但是庞大的打工群体将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农民消费。况且随着中国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药消费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大。因此大力挖掘好农村市场,并且有必要不断的规范第三终端市场,解决其自身的问题。我国医药第三终端的市场开发及营销策略研究。

(3)带金销售模式的遏制――学术推广要深化,最根本的是经营思想观念的转变,更要不断地提高学术推广队伍的质量和队伍素质。重视学术营销团队的建设,从学术营销的经营理念、消除客户的消费障碍等方面努力,向客户提供更多的让渡价值,取得其更多的信任。其最有别于一般的学术营销理念是将医药产品建设成相应的“学习的平台”,一种学术思想交流的媒介。

5中国医药销售模式的创新借鉴

以下几种是近几年来常见的医药销售和销售辅助,将成为现代医药企业很好的借鉴。

(1)药品零售业的日渐发达:大型超市或连锁店的兴起――平价药房,亲民性。在大型商场超市内开设药品专柜流程,二者从根本上打破了旧有的医药消费观念、也缩减了药品渠道环节,但是缺陷是场地租金较高。

(2)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如今年代,全球化网络营销已经使我们耳熟能详至极,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即可以缓解销售渠道闭塞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可以扩充销售渠道,辅助企业的全球营销战略。

(3)全球营销的出现:

首先限于国内医药产品销售渠道的狭窄性,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使得企业必须以世界市场为导向,可以通过全球化布局与协商使得企业营销活动一体化,获得全球性竞争的优势。

6结语

对于笔者,自己所认为的医药营销模式的本质,一种组合甚或再组合的过程的方式是怎样的,如何通过与新兴的营销模式结合后达到能够尽力避免以前营销企业自身所存在的缺陷,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医药企业,关于这一问题的医药领域的研究依然空白,将会成为我国医药领域一个新的探讨的立足点。

参考文献

[1]赵帅,张方.对我国制药企业创新模式的思考[J].药企视点,2007,(6).

[2]李妍丽.我国医药企业的营销渠道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3]杨舒杰,陈晶,王淑玲.谈我国药品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齐鲁药事,2008,27(10):634.

篇10

一、为什么要改变药品销售推广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多次对医疗市场进行整顿,因此医疗行业经历了不平坦的发展历程。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上的大型制药企业纷纷流入我国,给我国的医药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国内的制药企业竞争力大大下降,如果不改变其自身的销售模式,将难以在市场上长期立足。

(一)当前医药企业的营销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随着医药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参与市场竞争的制药企业也越来越多,市场竞争的自由化,使每个企业都处在竞争压力的环境中。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大部分进口药品也开始涌入中国市场,消费者的观念和消费的重心也在不断的变化,很多企业没有进行及时的革新,所以不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所以新形势下,企业必须转变自身的经营策略和销售推广模式,这样方能立足于市场。

(二)为了规范医疗行业市场

由于医疗市场出现了混乱、良莠不齐的现象,我国进行了医疗行业的整顿和改革,我国一些制药企业的不正当行为影响了整个医疗市场的秩序,所以药品生产企业也必须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改革和调整,目的是为了对药品销售中的不良行为进行彻查和取缔,并且用精细化的管理和专业的学术推广模式来取代旧的销售模式。

(三)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转变,迫使药品销售商改变销售模式

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在提高,对健康的关注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过去的药品主要是为了治疗人们的各种疾病,而现在的药品销售则上升到了保健、改善亚健康的形式。药品销售商如果不充分的考虑消费者的想法和观念,从根本上改变药品销售推广模式,有针对性的进行药品的功能推荐,就不能赢得市场。

(四)为了尊重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不规范的推销模式会给病人或消费者带来健康威胁,所以药品商必须遵从道德和国家法律法规,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一些药品推销商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和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只考虑自身经济利益,导致了消费者的健康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所以药品推销必须改变推广模式,在推广过程中处理好经济利益和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

二、制药企业的销售推广模式如何在新形势下进行转变

(一)确定药品定价方案

药品的定价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关系到医疗行业的改革,WTO下,一些进口药品的关税进一步降低,这会导致进口药品的价格下调,并且对国内的药品市场形成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一些价格适中,疗效较好的药品,将会把国内的药品挤下去,所以药品经销商必须做好价格的调整,认真考虑自己产品的定价,打好这场药品的价格战。

(二)通过学术推广会来进行销售

这种销售方式是指通过学术宣传和学术活动来推广销售自己的产品,并且积极的参加各种医药学的技术交流和研讨活动,这也要求制药企业要有完整的学术网络和专业的销售人员。医药学行业里常常会有一些技术交流和研讨活动,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在公益活动中顺便宣传自己的药品。

(三)面向消费者来宣传和销售

在实施营销和推广模式的过程中,推销者要面向的是大众消费者。因此,推销者在展开推销活动时,应该认真的分析消费者对这类药品的消费需求,在保证信息真实可靠的情况下,侧重于对消费者介绍其药品的功效和优势。在宣传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的对消费者普及一些医药知识,让消费者在购买时,足够的放心和安心。

(四)开展数字化营销

如今信息化技术大力发展,市场营销也开始走信息化的道路,一些制药企业开始在网上进行交易,利用这种技术来进行营销,建立自身的营销网,会比传统的营销方式好很多。在节省很多开支的同时,还可以调查收集到客户偏爱的购买方式和消费理念,从而更好的为他们服务。

(五)打造优秀的营销团队

制药企业在推进自身营销模式改革的同时,也要从加强自身营销队伍的建设开始下手,成立并培养一个专门的营销队伍。因为药品销售本身具有一定的专业型和特殊性,涉及到很多的医药专业知识,这就需要制药企业对销售团队进行强化培训以及知识补充,在向消费者进行推广的时候,具备专业知识的销售员会让消费者更加的放心和安心。

(六)选择目标市场

制药企业在进攻市场时,首先要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然后再制定市场策略,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进行生产和销售,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滞后的产品和业务进行放弃和淘汰,把有限的资源用到能产生经济效益的产品和业务中去。发展有市场和潜力的产品,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总结与体会

新形势下,适当的改变自身的营销模式和销售方法,对于制药企业是大有裨益的,通过这样的转变,既能够推动医疗行业的发展,规范医疗市场的行为,又能够为制药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所以,制药企业必须选择合适得当的营销模式。

参考文献:

篇11

二、改变电商人烧钱的资金投入模式

电商依靠价格战才能发展,是因为以前电商销售的主体人群是80后90后,他们本来就没有钱,只能以低价为导向,因此似乎形成一种印象,电商就必须烧钱换流量和换销量,电商变成了不得不持续烧钱才能发展,而且有些电商模式就是风投先烧钱做大,然后再出售套现。电商如果不能改变搞电商就得烧钱亏损换流量的思维定势,就是死路一条。我们的记住,无论做什么业务自古至今永恒不变的真理就是“亏本的生意没人做,杀头的买卖有人干”。一个模式永远靠输血活着那一定是死路一条,这也是最近医药电商行业人员频繁离职的原因,企业和老板那有那么多钱一直总是让你这样烧着!!

三、构建电商原创新品供应链,避免价格战烧钱模式

1、电商与实体店的价格和渠道冲突

几乎所有的OTC品牌企业,都会遇到网上药店低价销售问题,尽管有些产品网上销量非常小,对实体店在心理上构不成任何威胁,但对实体店经营者的心里冲击却很大,因为消费者会拿着电商的价格来店里讨说法,实体店经营者就惧怕。由于电商是价格杀手,很多企业已经做起来的OTC产品都是限制、打击电商大价格战,通过渠道控制让网店拿不到货。如果电商还以价格战烧钱换流量为代价,以后品牌工业还会限制。因此电商应该把目光移开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思路上也应该从价格战转移到提供价值和其它销售上量模式上,不直接打价格战。

2、联合品牌工业推广新品是方向

品牌企业的产品其所以是品牌产品,是多年广告与品牌运作积累的结果,是质量和品质的保证。有企业品牌信誉作为背书的品牌也的新产品或者二线产品,只要卖点清晰,可以不用打价格战的方式来推广。另外新品没有价格参标,估计打价格战也作用不大。因此电商可以联合品牌企业,做专供网上渠道销售的产品,联合起来用一些新的方式进行线上销售推广,这是与品牌工业合作唯一正确的方向。

3、构建自己特色专品供应链

篇12

而保健品行业的这种转型是低调的。就在人们常见的报纸、电视广告漫天飞的店铺销售,以及包括会议营销、服务营销在内的直销模式日渐萧条的时候,这一重大战术上的转变恰恰是在经济波折起伏的2008年。

这个变化最为微妙的是,外界知道的甚少,人们只是发现,生活中司空见惯了的保健品广告逐渐减少,而此时,很多局外人还错误的判断为广告的减少是保健品企业大规模退出市场的标志。

实际上,中国多数保健品企业已经重新组织了数万名销售大军已经悄悄在互联网上安营扎寨。而这种变革在08年就已经浮出水面,随即迅速蔓延,到10月份已经是铺天盖地,随处可见。这种火箭速度在中国保健品市场发展史上好象是第一次,而且这种快速的大规模律动,几乎涉及到了中国的3000多家医药保健品销售生产企业,这几乎是一次秘密“军事”行动。

而此时,外界依然没有任何的察觉。

畸形的转型

人们惊奇保健品行业的这种“准军事”般的转型速度的同时,更多的市场专家则认为这种快速的反应只是一种回光返照式的市场反弹,并不代表保健品行业又一次繁荣的开始。这种判断似乎悲观,但依然有很多从业者坚持这么认为。

很多人并不认同一些专家的判断,但专家的建议是,翻开中国现代保健品市场化发展的历史,沿着保健品行业的发展脉络,一定能为这种论断找到一个具有说服力的佐证。

专家的判断,无疑是令从业者所关注的,无论相信不相信,很多人还是愿意按照专家的建议,把保健品行业的历史当作一个未来判断的基础出发点,来重新检索。

保健品市场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前后的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此后 20年时间内,保健品主流销售模式是店铺销售。

这种模式直到1997年,因为传销在中国的出现,才开始出现了变化,到了1998年后,对传销技术进行研究和扬弃后的中脉、天年、安利等保健品企业在中国的崛起和示范带动,中国无店铺销售风起云涌,在其后近10年时间这种直销模式成为与传统店铺销售并驾齐驱的两大主流销售模式。而很多人把这种无店铺销售模式,定义为直销。(路胜贞,品牌营销)尽管中脉、天年等企业则把这种模式定义为会议营销或服务营销。但无论冠以何种称谓,这两种形式都无法回避一个共同的实质,那就是与传统的模式完全不同,都是将产品从厂家直接送到消费者面前。

店铺和直销两种模式都带动了保健品行业的大发展,连续20余年给中国经济注入了数千亿元的价值。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数千亿的利润回报。但是很多人认为,保健行业依赖的两大生存模式存在的缺陷同它取得的经济回报一样多。

实际上,传统的保健品店铺销售离不开一个最重要的辅助工具,那就是广告的拉动。在保健品风起云涌的近30年时间里,店铺销售几乎养成了媒体拉动症,单纯的广告拉动本是企业的正常行为,但不知道是先天的缺陷,还是后天营养不良,保健品行业的广告拉动,诸多诟病一直伴随着保健品行业发展的整个过程,而这个拉动过程中最不能够让消费者放心的是:夸大产品疗效、把保健品当药品卖、使用绝对化语言、进行毫无根据的疗效承诺、使用专家证言、以患者的名义证明疗效,这些被广告法规避的不当行为在保健品行业几乎是畅行无阻,过度的宣传带来的承诺与结果形成巨大的反差,大量的商业泡沫充斥在整个保健品行业,浮夸的风气引起社会的反感,事实与保健品行业成为投诉率最高的一个产业,并且争议从来没有停止。

这种浮夸如果仅仅停留在宣传的角度,还尚可以用商业道德标准去规范,实际上。这种不良由宣传又进一步延伸到保健品生产准备过程:在源头上出现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添加违禁成分,在推向市场前套用批号,甚至假批号,任意添加违禁成分,此时,浮夸则变为了造假,进而使得这个行业成为监管部门最为严密监测的对象,实际上单是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中国内陆就查处各类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32万多件,捣毁制假窝点1100多个。

2007年,保健品行业惯用的这种行销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传统行销模式已经被消费者熟悉和排斥。另一方面,是国家对行业的生产、经营监控力度空前提高。单是在2007年,国家就出台了《关于集中整治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广告的通知》等10余部法规。而且从07年3月开始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派6个督查组,深入北京、贵州、云南、河北、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省(市),对医药保健品整治进行督导检查…随着一系列行业法规政策的持续发力,从客观上使得保健品行业惯用的这种行销模式开始整体性失效。

在店铺销售面临窘境的同时,以会议营销、服务营销等为主要形式的无店铺直销模式也并没有更好的命运。

无店铺销售的重要一个环节是收集消费者资料,通过同各类机构合作,收集到大量消费者的,姓名、手机号、工作单位、收入水平和身份证号码;甚至刚出生孩子的性别和出生时间;房子的户型、面积和朝向都被保健品企业了如指掌。 2008年《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在新闻联播播出,这预示着以牟利为目的收集用户资料将被视为侵害消费者的隐私权。这对于依赖客户资料进行销售的无店铺直销模式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

另一方面,让保健品直销企业更为忧虑的是,在无店铺直销模式在中国扎根发芽的近10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的消费者基本上是被笆篱扒拉一样,齐刷刷的耧了一遍,甚至两遍三遍。

重复性购买在消费领域是极其正常的一种买卖往来,但在保健品领域却是一个异端。这种判断的依据在于,同店铺销售一样,几乎所有的保健品直销人员都是将保健品当作功效性产品来卖给消费者的,而这些消费者中间不乏难以根治的慢性病人,其中包括最难治疗的风湿、类风湿、糖尿病、新脑血管疾病等数十个复杂病种。不容乐观的是,多数保健品直销人员在兜售产品是并没有坦率地告诉消费者这是保健品,而是暗示消费者,买回的是有功效作用的治疗药物。

很容易想象,当消费者在一次次的抱着治疗的希望,然后一次次的被一大堆毫无作用的保健品把梦想击碎以后,对保健品、对保健品销售人员还会有多高的信任度,实际上,从2007年开始,保健品销售人员组织一次直销活动的成功率越来越低。

企业自身的不自律,导致了行业信誉的空前透支,再也没有信誉可以卖给消费者的情况下,保健品行业不得面临巨大的生存困境。而保健品行业的这次向互连网的规模性转移,并未被专家们理解为是行销模式的升级,而人们给予的评价为,这是一种市场环境急剧恶化背景下的被迫转型。

畸形的繁荣

显然,能够把互连网作为保健品行业的一个大的战术转移阵地,互连网还是是具备了某种令保健品行业重新找回自信的魅力。

最先踏进互连网的保健品企业都尝到了甜头。这不仅仅是说,它已经给数千计的老板带来了滚滚的财源,更重要的是进军这种平台除了一定的资本要求外,其它门槛的限制几乎为零。

在市面上,如果要开一个传统的店铺销售,需要营业申请,销售内容审批、营业税收报批等一系列严格的手续,但网络销售却宽泛的多,只要你做好一个网站,交给网络商,然后再付少数的空间租赁费用,就完全可以在网上开无数个保健品销售网页。

此外网络销售还有一个更大“优势”,因为是保健品同网络的联姻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尚处于开始的阶段,这种模式还没有完全纳入广告监管部门的视野范围。因此,在传统媒体中宣传惯用的夸大产品疗效,把保健品当药品卖,使用绝对化语言,进行毫无根据的疗效承诺,使用专家证言,以患者的名义证明疗效,等手段,几乎是可以畅行无阻,没有丝毫的顾忌。这对于从2007年起已被传统媒体冷落的保健品企业来说,无疑是找到了发挥“特长”的地方。正是这些如鱼得水般的独特“优势”,使得保健品企业,再也无法抑制冲浪的欲望,不到半年多的时间,几乎半数的保健品销售企业已经迫不及待地跳进网海,然后在铺天盖地的给消费者撒网。

这种转型,给保健品行业带来又一次的繁荣,但这种繁荣的背后,似乎象用冰块搭建起来的高楼,辉煌但始终无法接受阳光的考验。

这种缺陷实际在转型前已经变成痼疾,甚至在转型后更加恶化。原来的存在的问题则直接延伸到网络上,没有正规厂家,没有正规批准文号,而且出于规避消费者投诉和监管的需要,很多进行网络销售的保健品企业,大都是留有大量的假地址,假联系方式,甚至连经营者自己都不知道产品成分的伪劣保健品开始在网络上泛滥。显然,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根本无法投诉。而保健品经营者来说最好的对策是马上关闭这个网站,重新包装,重新策划一个新名称,重新注册一个域名,一个面孔出现了,新一轮的互连网“钓鱼”行动又会开始。

如果说店铺销售和直销还算是坐堂销售的话,网络销售则变成了来无影,去无踪的江湖游医。

有消费者认为,既然产品是通过互连网卖出的,应该由互连网来承担起把关的责任,实际上互连网的把关显然与传统媒体相去甚远。更为重要的是,所有依赖网络销售的保健品几乎是以网络排名进行销售的。

但多数工作人员属于技术人员,对于医药保健品行业的属性特点了解不是很多,即便是把关也未必能象传统媒体那样专业。

有一种观点认为,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或人身伤害问题时,消费者完全可以依照连带责任的法律原则,要求网络经营商承担连带责任。实际上问题比这复杂的多。

进军互连网的企业早已改变了原有的多品种投放的产品模式,而是针对上网人群的特点,抓住网络消费的特点,全部以消费者隐私疾病需求为主,而这些疾病通常又是消费者最害怕公之于众的疾病,因为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通过网上搜集信息的患者为什么轻易上当的原因。通过网络销售的保健品,清一色的是以补肾壮阳、狐臭、性疾病、以及丰胸等很难拿到桌面的一些隐性消费需求为目标消费群,正是紧紧抓住了消费者这个最致命的心理弱点,事实上消费者遇到问题时要么不愿公开曝光,要么根本不知道应该找哪家互连网运营商索赔,因为消费者本身的这些特点,给很多不正当经营的保健品运营商留下了空子,也导致一个正常的投资行为异化为投机行为,这也是行业自身在很长时间内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

难以预测的未来

篇13

药品的营销在企业发展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作为营销部门应该树立和提升营销意识,而提高营销意识的第一步则就是进行市场调查,通过调查的结果来对整个市场情况进行大概预测,而需要了解的内容就包括消费动向、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等。注意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第二步就是确定目标市场,一旦目标市场选定之后,然后根据企业的策略或对市场进行细分,明确自身定位;第三运用网络工具,新时代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营销更加的容易,所以在营销策略的制定中可以将网络营销和传统的营销方式相结合。

1.2提升医药销售管理能力

不管是哪种营销策略都离不开管理,所以想要让自身的产品获得更大的市场还要不断的提升销售部门的管理能力。医药产品和其他的产品有所区别,同样在销售方面也分为了两个环节,分别是商业销售模式和医院、药店销售模式。一般的都是先走商业环节,通过商业渠道输送到医院和药店,两个环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所以需要两部分人进行负责,商业环节的顾客即从事商品销售的商业人士,所以销售技巧更多的是利润等,另一个环节的顾客则直接是医生等,因此在销售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掌握专业的药品知识。

1.3构建网络销售管理平台

目前最为普遍的营销方法就是开设大型连锁药店或者零售药店等方式,然而在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现今社会,医药品的营销还应该多考虑市场的需求,以市场运行规律为导向,尽量在营销方式上体现出层次化和多样化。医药产品的营销不应该拘泥于单一的模式,比如可以利用网络工具构建一套系统的管理体系,最终实现从药品的采购-库存-配送-销售的全程管理体系,这样一来能够了解到药房在销售过程中的服务质量。网络平台能够让药企对药房等的管理模式逐渐向集约型转变,网络平台能够实时掌握医药产品的供应、销售(零售和商业销售)、资金流等等的信息,同时还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从而降低了营销过程中的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2医药产品营销管理的建议

和其他类的商品不同,医药品和人们的健康以及生命关系密切,因此在该类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方面都会存在明显的差异。现如今医药产品的营销大部分都是通过电视广告、医药杂志等方式进行,让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逐渐了解到产品的名称和作用。三大药品营销方式分别是报纸、杂志和电视其特点各异,比如电视其占据的领域非常广泛,同时通过视频的方式传播给消费者更加直面的视觉冲击;报纸受众较小但是其药品广告也非常的直接和快捷;相比之下医药杂志则具备持久性和稳定性的特点,通过或单一或组合的形式来进行产品的宣传,能够让受众群了解到产品的特点、性能等信息。然而部分药企一味的想要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在采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的过程中难免言不符实,给顾客的购买造成误导,同时有些新药企由于资金实力较弱,不能进行大量的广告宣传导致药品销售不够乐观,所以药物监管部门应该定期对各药企进行质量监督审查管理,规范药品市场,同时扶持资金负担较大但是质量优良的新药企,为消费者的健康报价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