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法制教育的必要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征
由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都与成年人有很大的差别,生理、心理的特点决定了青少年犯罪有以下的特征
1、盲目性
由于青少年年龄偏小,自身识别能力低下,对事物的美丑、善恶、是非缺乏鲜明的标准与界限,认识上常常模糊不清,甚至是非颠倒,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且青少年的冒险欲、模仿欲和无穷的好奇心导致他们极易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是稀里糊涂、自以为是地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突发性
青少年犯罪往往没有明显的动机或明确的作案目标,没有预谋和准备阶段,常常是在某种偶然事件的诱发和特定情境的刺激下突然起意,或因一句话、一件小事发生口角,感情一时冲动,顿生犯罪念头并立即实施,即所谓头脑一热,感情一冲动,说干就干,根本不考虑行为的后果。
3、纠合性
团伙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而这些团伙中绝大部分是不固定的,而是临时纠合,这种纠合性与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征是一致的。他们的心理、生理未完全成熟,缺乏生活的独立性和充分的自信力,由于年龄相近、心理水平、志趣爱好及价值观大体相同或相近,他们就很容易走到一起,拉帮结派,而一旦犯罪,就往往成为团伙犯罪。
二、扼制青少年犯罪重在预防,法制教育成为必要的预防手段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专门场所,又是塑造人格的地方,所以学校的教育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尽可能将犯罪控制在不危及社会根本生存条件这一社会可以容忍的层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我们多年的法制教育工作及与学生沟通的经验得出,法制教育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
(一)改善法制教育内容
1、法律知识灌输与行为训练相结合,从法制教育的心理学目标出发,对广大青少年来说,法律知识的学习是为提高法制素质,最终形成法制性格特征服务的。所以法律知识的灌输要有针对性,要避免过分繁琐和复杂,并要强调进行相应的行为训练,开设法律常识课、进行法知律识讲座、观看法制宣传的影视节目等等。
2、法制教育、德育和心理教育有机结合,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坚强的意志是产生坚强法制意志的基础,而良好的性格应包括对法律的态度和法制化的行为方式。德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爱国守法,与法育相辅相成。因此,法育、德育和心育三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我们应将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全方位进行教育,全员参与教育。我们要在学校的方方面面(教学的全过程、校园环境、学生管理等方面)、社会的方方面面(家庭环境、社会氛围、大众传媒等方面)渗透法育、德育和心育。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我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现,学生中违法行为的产生不少与自控能力不强有关,他们常常因为不能抵制诱惑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所以,坚强意志的培养在法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开展各种活动,并注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从而形成坚强的道德意志的法制意志。而良好的意志品质又应该是在道德和法制行为训练中产生的。
(二)创新法制教育途径
对学生进行的法制教育,不能单纯的讲解法律条款、进行法律识讲座、观看法制宣传,还必须要遵循青少年心理内化的规律,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法制教育的教师,要帮助他们把外部的法制规定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实现青少年的心理内化,现用道德内化的心理规律对法育的心理机制解释如下:
知、情、意、行这一模式把法制规定内化的过程概括为:法制认识(知)、法制情感(情)、法制意志(意)、法制行为(行)四个环节。
第一、法制认识(知)是对法律、法规等的认识过程,理解和掌握法制知识,知道如何按法办事。承认并接受法律规定并认识自己应该依法办事,能够用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是否合法。
第二、法制情感(情)和法制意志(意)是对法制行为产生情绪、情感体验的过程。守法是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违法时产生痛苦的情感体验,这样就产生了法制情感。情、意是由知到行的中介,并具动力和调节机制,只有伴有明显的情绪体验,并用意志力量来调节我们的行为,才能使守法坚定不移,违法的行为不会发生。
第三、法制行为(行)是法制内化的归宿,同时也是提高法制认知,培养法制情感,锻炼法制意志的最终检验手段。我们在法制教育的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把知、情、意、行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切实取得法制教育的效果。
(三)改革法制教育形式
避免单纯说教、降低强制性,从而减少青少年的抵触心理,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动机,培养情感,诱导学生注意到自己的违法行为对别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负面影响,逐步培养青少年忌罪如仇,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总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全社会要共同关注青少年的犯罪问题,实行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的全方位综合治理,充分利用各种手段,不断改善社会风气,消除各种消极影响,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目的。
篇2
二、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措施
1.法制教育知识的丰富
成立专门的法制教育知识编辑小组,收集和丰富切实与初中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网罗具体的案例分析,将知识点从简单到复杂,由点到面地进行安排编辑。尽可能地赋予相关法律知识丰富的内涵和具体的形象,使初中生能够有效地吸收和理解,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学会运用。
2.严格执行法制教育教学
教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法制教育,严格执行法制教育教学任务安排,加大对法制教育执行力度的监管,将法制教育课程安排同学生掌握情况相结合,对一线教师进行考核。通过考试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所有相关部门、人员都应对法制教育给予高度的重视,只有众志成城,才能实现初中生法律相关知识的有效培养。
3.有效利用传媒手段,加强法制教育的宣传
除去在思想品德课本中融入相关法制教育知识外,要充分利用传媒手段,加强和扩大对法制教育知识的宣传。在策划板报时,专门设立法制教育板块,报纸、网络、电视也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要明确案例分析,条理要清晰,且有层次感。在对犯罪案件分析时,要严肃认真,决不采取避讳的态度,清晰地分析犯罪事件的结果和影响,并给出法律层次的判断和结论。
4.围绕初中生生活进行举例分析
法制教育可从小事抓起,对于初中生生活中极易发现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举例分析。如对青少年打架斗殴事件进行客观的分析,将事件造成的对受害人、当事人及双方各自的家庭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告知学生,促使学生自行思考,敲响警钟,从而防微杜渐,严格以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
篇3
初中语文教材中像《威尼斯商人》这样直接表现法律事件的课文并不多,但只要深入挖掘、刻意引领,也可以随时抓住课文中的点滴细节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培训法律意识。例如,在学习《都市精灵》一课时,要先让学生明白作者是用现代文学馆之“景”、之“奇”、之“幸”,反衬北京之悲,从而提出每个城市都应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的观点;对昆明、上海及世界许多著名大都市都有自己的都市动物,这些都市人与动物能友好相处表示强烈的“羡慕”、“佩服”、惊异、向往之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人与鸟、鱼、兽必须友好相处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下列问题:都市动物对于城市生活有哪些好处?都市动物减少乃至灭绝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使都市拥有可爱的动物?并结合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学习《野生动物保护法》和《环境保护法》的有关条例,明白滥捕滥杀野生动物是一种违法行为,我们应该保护好生存环境,和动物友好相处。通过本课的学习,极大地增强了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恰当把握时机,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既不能把学科教学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学科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凭借学科教材,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时机,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教学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一课,让学生体会到母亲的勤劳、辛苦、能干和对子女的无限怜惜、疼爱之情,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歉疚之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亲的慈祥,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的、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因此,我们一定要孝顺父母,这既是美德也是义务。这样,学生们在接受语言教学教育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律教育。
篇4
中学的法治教育通过对青少年讲解基本的法律概论,让其了解并掌握接受法律的知识,规范自身社会行为,成为遵纪守法、自觉护法的社会主义文明法制下的好公民。
二、初中法治教育的理论依据
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虽然随着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增加,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但整体上来说还不够成熟,对是非的分辨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有时过于强调个人利益,导致产生一些极端行为的产生。社会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守法环境,一些制度存在诸多漏洞,让青少年产生投机心理,最终做出违法行为,走向犯罪的道路。
现在党和国家大力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大对法治建设的投入力度,普法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出台更多的法律条文,这为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提供很好的理论依据,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提升他们的法律观念和意识,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法治教育策略
(一)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相关法律知识教育,在这当中,教师要将教材法制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分析,划分侧重点,借助教学工具,将其形象贴切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接受并掌握相关知识,渗入到思想意识中,潜移默化去影响规范自身,形成思想觉悟,真正做到学法、懂法、守法、护法,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维护法律尊严,实现法治教育开展的最终目的。如针对教材课本中列举出的法制教育方面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讲解,必要时可让学生进行现场演绎,发挥创造,提出自身对事件的看法,做出总结。或安排学生写出相应的案例读后感,对案例进行剖析,自我思考,加深印象。
(二)改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是学校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是传授法律知识的主力军,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
首先教师自身要有扎实的法律知识和良好的法律素养,为学生传授相关法治知识时更有说服力,讲解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
其次要有丰富的教学技巧储备。法制教育涉及到的相关条文非常枯燥,繁多,一味单纯地进行语言阐述解说,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疲劳,产生厌烦的情绪,法治教育走进课堂就没有思想基础。所以,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向学生展示法律知识,带动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接受相关教学内容,实现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可以创设法律情境,组建班级法庭,让学生对某些法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分享感悟,得出结论,并在相互间辩解和探讨中,深刻理解法律条文,提高法律意?R,自觉履行规范自身言行的义务。
(三)时时刻刻注重法治教育的渗透
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入手,注重坚持。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注重对学生的法治教育,从预防着手,从小事做起,从遵守基本课堂秩序入手,不迟到早退……让学生灵活运用学习到的法律知识,自觉规范自身行为,远离罪恶。鼓励学生间互相监督,相互纠正,共同进步。树立法制宣传标语,创立法制板报、墙报等形式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成立法律学习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去,设立相应的激励措施。课外鼓励学生积极收集法律知识和案例进行同学间的互相探讨等。
(四)扩展法制教育
打破课堂教学的空间局限,开阔学习范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实践活动,强调实践活动开展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法律,理解法律,有所启发。例如组织参观社会法制宣传展览和讲座,欣赏法制教育影片,参加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将法治意识更好的融入到自身生活中,切实履行相关法律义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法治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初中生增强法律意识,规范行为,预防犯罪
目前我国犯罪人群呈现出了低龄化的趋势,青少年人群在其中占有众多比例。这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现有资料表明,青少年犯罪大多出于法律认知薄弱,法律观念不强,法制意识淡薄。缺少正确及时的引导,自身是非辨别能力差,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学校积极开展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增强自身法律意识,掌握法律知识,规范自身行为,健全思想认识,预防犯罪。
(二)有助于学生正确法制观念和意识的形成
观念决定意识,意识影响行为,行为产生结果。注重校园中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法制观念和思想意识。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展的关键时期,心智还不够成熟,极易受身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思维上容易偏激、易怒,面对问题不能冷静对待,片面性的思考问题,盲目的做出判断,采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篇5
一、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就要求教师持之以恒地去培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双姿,做到“八”个字、三个“一”,即“头正、身直、臂开、足平”“一尺、一拳、一寸”“提笔就是练字时”,这些是写字教学的基本要求。现在一年级的小学生,大部分双姿都不正确,因此在写字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提醒,不断矫正、强化,并给姿势正确的同学表扬与鼓励,还应教育学生爱惜文具及注意书写环境的整洁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态度。
二、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让学生学习写字,也是教育其如何做人。要把字写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必须具有坚毅的品质。笔者在多年的书法教学中,经常向学生讲述古今名家的生平事迹或趣闻轶事。如王羲之以墨当酱,欧阳询睡碑读帖等,学生在其影响下,兴趣大增。“字无百日功”,因此,教师要及时引导和鼓励,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意志。
三、书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小学书法教育包括硬笔书写和毛笔书写教学。硬笔与毛笔兼修,审美与实用并重。书写是人们用手创造美、用眼睛欣赏美、用心体会美的一个细腻过程,鲁迅先生曾说:“我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所以书法教学是美育的有效手段。从最初的甲骨文、金文,发展到篆书、隶书,再到草书、行书、楷书,浩瀚长河中涌现出许多书法大家,如王羲之、赵孟頫、吴昌硕等,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喜欢雄浑的学生写《勤礼碑》,喜欢严谨险峻的学生学《九成宫醴泉铭》等。在长期的写字训练中,学生耳濡目染,心追手摹,其审美能力将逐步提高。
四、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内心体验,包括爱的情感、荣誉感、道德感、责任感等。如低年级小学生刚接触硬笔写字时,能“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欣赏书法作品,要留意书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如过春节时家家写春联、贴春联。通过欣赏经典碑帖,初步感受不同字体的美。这种情感体验不是孤立的,是伴随着书写活动油然而生的,教学中应注重情感体验。如在练字时,教师可以放一些古典音乐、轻音乐等,让学生在优美乐声中体会汉字的线条美、结构美,体验写字的乐趣;在课堂上讲述书法家爱国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书法教学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现代生命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健康的最大对手是自身无尽的烦躁。而学习书法恰可以使人们摆脱这种不良情绪。自古以来,大部分书画家都可以颐养天年,享长寿之乐。郭沫若先生也曾在《人民教育》中题词:“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写字之所以让人静心、专心,是因为书法是细腻的、融入情感的。学生长期学习书法,可以从中感受到“静”之美,从而慢慢沉淀内心的躁动与不安,养成恬淡的性格,这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是有益的。总之,科技在进步,计算机、手机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交流、学习方式,现代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下降。因此,重视书法教育,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粹,在书法中提升素质,领悟古人哲思,学生才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者:陈文建 单位:攀枝花市第三十一中小学
篇6
我们职业高中的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改革,我们教师要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新型的教学观点,不断研究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研究学生的心理。
一、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
1.政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在以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依靠课本,简单地传授课本知识,并且课本知识并不能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西方的思想、生活方式等对我国的传统文明产生巨大冲击。所以我们政治教师必须首先要改变自己,将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有机融合在一起,
让我们的政治课堂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还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体现出政治课堂的思想性、时代性和现实性,实行理论联系实际,使政治教育在新时期的学生发展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体现其价值。
2.实施素质教育,其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多层次的建设人才,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职业高中的教育是我国高中教育的有益补充,让学生掌握一项生存技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技术人才。所以在教学方面要让学生明确时代在发展,科技也随时在发展,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我们职业高中教育中除了重视技术培养外,更不能偏废对文化课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吸纳新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上进心和责任心。在我们政治教育中要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人格健全、行为严谨、情操高尚的人才,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增强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文体比赛、科技比赛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竞争意识、合作互助精神、法律观念及服务意识等,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利益观。
3.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过去简单的说教式、封闭式教学,形成联系现实时代、联系学生实际的开放的课堂教学
职业高中的学生生活在信息化时代,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
强,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我们的政治课堂紧密联系时代、家庭、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更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哪些环节
1.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我们政治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时代需要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正确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并且我们教师还要树立因材施教的思想,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上要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由于学生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对所学内容一下子掌握不了的学生,应给他们思维、理解、消化的时间,指导看书或个别辅导。在课堂上努力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增进友谊,强化学习气氛。
2.注重学生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我们教师要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关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减轻他们成长道路上的自卑心理,发挥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学活动或者班级的集体活动中,为他们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我认为还应该积极和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参与到对学生的教育中来。多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融入时代中,要满足他们的好胜心,根据青少年喜欢自然表现的心理特征,予以正确指导。
3.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我们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从小事做起,为学生的成长树立榜样。我在教学中努力从小事做起,随手拾起教室或者校园中的纸屑,随手关灯,关心生活中有困难的学生,这些事情都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好像点滴的春雨,滋润了学生的
篇7
2、经费投入不足
国家在办学经费问题及在投入机制方面还没有建立起长期的、有效的、稳定的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机制。现行“以学生学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投入机制致使农村职业院校办学经费来源单一,缺口很大,办学经费困境引起了一系列问题。首先,在农村职业教育经费中,政府拨款不足60%。然而,据有关教育成本的统计数据显示,农村职业教育的成本是普通教育的2.64倍,农村职业教育需要有更大的资金投入,而财政拨款的额度对职业学校一般参照普通高中标准,有的连普通高中拨款标准也达不到。其次,在现行农村职业学校中,学生负担的学费一般为2,000~3,000元/年,高于普通高中500~800元/年的学费。而这造成了大多数农村家庭的沉重负担,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负面作用。大多数职业学校为增加经费只能是扩大招生,造成了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下降。再次,农村大多数职业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达不到国家的要求标准,学校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而农村职业学校的教师工资水平较低,教师队伍建设受到制约。待遇低、人才难吸引、编制不到位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农村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发展缓慢。
3、管理上缺乏活力
科学、有序、合理的内部管理是农村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而我国农村职业学校管理僵化,没有活力。在内部管理体制上,和普通教育一样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能适应现代事业教育遵循市场化、开放性、应用型的办学模式。浓厚的政治色彩,严重的官本位思想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办学模式上盲目套用普通高校办学模式,或发展成营养不良的学科型学校,或发展成不符实际的技能型学校。总之,职业教育没有与市场很好地结合。
4、就业跟踪服务不到位
目前,农村职业教育的问题还表现在就业不理想,特别是就业跟踪服务完全缺失。学生从学校毕业,基本上都被学校直接安排进工厂、企业,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就基本上是交人即交责任和义务,更不谈组织毕业生回农村就业、创业,基本上是回农村即又回到了上学之前的半失业状态。农村职业学校没有对毕业生进行跟踪管理和服务,这与农村职业教育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制度建设不完善有关。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学校,需要对毕业生就业给予更多关心、指导、帮助和政策上的扶持、优惠,要让他们从职业学习到事业发展都有外力的支持和保障。这样才能给予进入农村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和家长一颗定心丸,农村职业教育才能真正良性发展。
二、农村职业教育对策
1、加强职业教育宣传管理
各地应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态势,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好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和政策措施等,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同时,通过各种媒体宣传职教政策,通过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的宣传,使人们重新认识职教的地位和作用。
2、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农村职业教育经费保障体制,多渠道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要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加快实施职业教育免费制度改善办学条件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首要性、基础性的问题。政府应扩大面向农村学生,面向涉农专业学生生活费的资助和免学费的力度,吸引更多初中毕业生来学习涉农专业,将国家补贴真正落实到学生本人。另外,应确保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经费逐年增长,在师资建设、实验实训设备配备及基地建设等方面予以保证。大力支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只有这样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从而保障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3、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公办职业院校运行机制创新、规范学校办学和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职教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真正形成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实体,形成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体制。继续支持产学结合等新的办学方式,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加快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积极吸引民营资本为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充分发挥民办职业教育贴近市场、专业体系与产业和职业岗位对接较好的特点,促进职业教育观念、体制和机制的创新,让更多的农村学生能接受到职业教育。另外,积极开展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大力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利用现代卫星、网络等设备推广农村职业教育。
篇8
Analysis on Necessity of Grammar Teaching for Logistics
English in High Technological Institutes
TIAN Jinying, YANG Yihua
(Guangzhou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30)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common phenomenan of placing more importance on translation than on grammar in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 technological institutes, with combination of students'insufficient ability of selfteaching in professional English study for weak basis and grammar analysis ability, and by analyzing lexical and syntactic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plenty in logistics English,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necessity and basic method of appropriate grammar teaching in course of logistics English in high technological institutes.
Key words high technological institutes; logistics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0 引言
权威调查显示,中国的物流行业已经开始从积累阶段向集中阶段快速发展,面临着提高管理水平,开拓海外市场,应对国际激烈竞争的压力。这对物流人员的专业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一要求,目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大多开设了物流专业英语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物流英语应用能力。但是,在具体教学实施中,相当部分教师认为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不需要讲语法,只要学生能理解课文大意,记住一定的专业词汇即可。因此,物流专业英语课教学多以阅读和词句翻译为主,词法句法鲜少涉及。一学期学完专业英语课程,学生仅仅学到了一些单词和句子,并没有获得应有的专业英语学习能力。本文旨在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分析物流专业英语在词法、句法上的特点,提出在高职物流专业英语课堂上进行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和基本方法。
1 高职学生整体英语基础状况分析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专业英语的教学可以不再讲解语法。一是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已经涉及了大部分的语法知识;二是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经过了一年的公共英语学习,理应必要的语法知识已经掌握。但实际情况是,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极不平衡,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弱,词汇贫乏,语法知识远远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和应有的水平。
英语整体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是高职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即偏低。笔者通过抽样调查了解到,2009级广东高职学生高考英语平均分不到80分,即相当部分学生高中英语是不及格的。大一通过A、B级考试后,因后续没有相关的英语课程,同时因基础薄弱产生畏难情绪,很多学生停止了英语学习。开始学习专业英语后,他们感到难上加难,“马休效应”明显。即使通过词典查出所有单词的意思,但面对稍微复杂一些的句子,主谓宾都分不清,更谈不上篇章的理解。因此,为了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专业英语学习任务,花一定的课堂时间进行语法讲解是有必要的。而且,以广铁职院为例,受总课时所限,物流专业英语课程只安排了64个课时,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难以做到,更重要的应该是授之以“渔”,让他们具备掌握专业英语的基本特点,学会基本的词法、句法分析,为今后继续学习使用专业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
2 物流专业英语特点及语法教学方法的分析
与公共英语相比较,物流专业英语有其独特的词法、句法特征,简言之,具有“四个多”的特征。①了解这些特征,能够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其脉络,做到心中有数。
2.1 专业词汇多,大量使用词缀、合成、缩略等构词法
物流被人们真正认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因此,物流专业中的新词、新概念比较多。这些新词、新语大都是利用既有英语材料通过构词方式产生的。学生初步接触专业英语,对课文中大量集中出现的物流专业词汇往往会感到难以接受。作者尝试从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方法着手,结合教材,对物流专业英语词汇进行归纳、分类,使学生尽快消除对词汇的陌生感和惧难心理。
从构成方式上来说,物流专业词汇可分为:(1)转类词汇,②即由于物流行业的出现才出现或由其他的词汇不改变形式直接转化而来的词汇,这部分词汇形式上并不复杂,与词的原意有一定联系。如:shelving―货架,space―舱位, logistics-物流,物流学,inventory-库存,库存目录,express-快递, node-物流节点;(2)由主干词添加前缀而成,如ex-factory 出厂前, re-process再加工, pre-contract 合同前期的, non-earning不盈利的,trans-shipment 转运;(3)由主干词加后缀而成,如ship-per 货主, cod-ing 编码 , convey-or 传动带;(4)由主干词加前缀后缀而成,如in-divisibil-ity 不可分割性 , non-storabil-ity 不可储存性,re-packag-ing 再包装;(5)由两个词组合而成,如cost-efficiency 成本效率, whole-sale 批发, vender-owned 供应商自有的,out-source 外包, stock-out 缺货,air-freight 空运货物, counter-balanced 均衡的;(6)大量运用缩略词,如DRP-配送需求规划(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 planning),TMS-运输管理系统(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 SCM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MRP-材料需求计划(Materials Requirements Planning), WMS-仓储管理系统(Warehousing Management Systems)。通过讲解这些词汇的构成方法,并辅以词汇的联想记忆法,如学习distribute-配送,可以同时学习distributor-配送商,distribution-配送(名词),学习integrate,(动词) 整合,可以提及integral(形容词)一体化的,integration(名词)整合,这样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2.2 非谓语动词结构多
非谓语动词结构,指过去分词结构(v-ed结构),现在分词结构(v-ing结构)和不定式结构(to v结构)。这三种结构的短语,在专业英语文章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在句子当中充当除谓语之外的各类结构。例如,
The loss suffered by holding stock and consequently not having cash to invest elsewhere is known as an opportunity cost.
理解这个句子,找出主语是关键。主语看上去很长,而且包含了两个非谓语动词结构:suffered by holding stock 和not having cash to invest elsewhere, 但这两个非谓语动词结构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作为the loss 的后置定语,而后者直接就与the loss 构成了句子的并列主语。弄清主语后,整个句子的意思就容易理解了:持有库存所遭受的损失以及因此而缺乏在别处投资的现金就是人们熟知的“机会成本”。
To design a warehouse-distribution facility, the designer is required to understand a company’s warehouse and distribution business, operation, and product flow through the facility. 句中,不定式结构To design a warehouse-distribution facility做状语,表示目的,可理解为“为了”,to understand a company’s warehouse and distribution business, operation, and product flow through the facility 做补足语,说明be required 的具体内容。 整句意思为:为了涉及仓储-配送设施,设计者需要理解公司的仓储和配送业务、运营和设施内的物流。
The objectives of the supply chain are to optimize pre- and post-production inventory levels, obtain greater efficiency from labor, equipment and space across the company and provide flexible planning and control mechanisms. 此句中,不定式结构to optimize pre- and post-production inventory levels, obtain greater efficiency from labor, equipment and space across the company and provide flexible planning and control mechanisms做表语,其中的optimize, obtain, provide 都是属于to 所带的动词,这样理清之后,看上去的长句就不难了:供应链的目的就是要优化生产前后期的库存水平、从整个公司的劳动力、设备和场地获取更高的效率,并提供灵活的规划及控制机制。
对于非谓语动词结构,学生之前虽有一定的接触,但掌握不够扎实,面对频繁出现的起不同作用的非谓语动词结构,往往不知所措。理解非谓语动词结构,首先要明白英语单句中谓语动词的独一性,即一个简单句中只能以一个动词为主,其它动词同时出现必须“非谓语化”,而且“非谓语化”的形式有上述三种。能否正确理解这些非谓语动词结构,对理解句子的整体意思非常关键。因此,对这些结构的构成和作用进行讲解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2.3 被动语态多
专业英语中在描述客观事物时,常采用被动语态,通过把所论述的过程或事实放在句子的首位,突出其客观性和重要性。但由于中文并不习惯使用被动语态,大量的被动句式,给学生的理解和翻译造成了困难。例如,
The above processes can accordingly be simplified, adjusted or supplemented on the basis of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made by the customer or by the manufacture with regard to packing and transportation modes of the product. 这个句子多处用到了被动语态,学生在翻译句子时,往往容易翻译按顺序理解,直接译成:“上述程序可以被简化、调整和补充,按照具体的要求……”这样,句子就无法往下翻译。如果讲清被动语态的特点,把后面的结构提到前面,就容易理解得多:“上述过程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或厂商对产品的包装及运输形式等方面的要求而进行相应的简化、调整和补充。”
Operating to these principles will ensure that the best use is made of expensive resources.
该句既用到了分词结构,又用到了被动语态结构。在讲解时,首先板书出make the best use of 这个词组,学生理解后再讲解被动语态,整个句子就不难了:按照这些原则来运营将确保能够对昂贵的资源进行最佳的利用。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如:
Information is required for every stage and at every level in the supply chain.
供应链各个环节都需要信息。
Plans can be made to determine the structures and quantity of rotation reserves and security reserves, depending on the source and availability of goods.
视货源及到货情况,可以有计划地确定周转储备及保险储备结构及数量。
All such requirements have to be identified so that production can be planned and implemented. 所有这些需求都需要加以识别以便能对生产进行规划和实施。
鉴于被动语态在专业英语中使用的广泛性,课堂中如果能够适当给学生讲解和复习一下被动语态的知识,可以大大降低理解上的困难。而且,上述几个句子都是将英文的被动句译成了主动句,这个特点也是需要学生掌握的。
2.4 复杂长句多
复杂长句多的原因,一个在于非谓语动词结构的大量使用,另一个原因是从句出现的高频率。有的句子甚至包括多个从句和多个非谓语结构,造成学生句子理解上的困难。为使学生更好地学会句子分析,作者在课堂上引入了句子成分分析方法,引导学生找出长句中的核心成分,将句子的成分结构、指代和修饰关系等进行划分,确定修饰关系,这样就容易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了。即通过不同的下划线,标出句子的主谓宾定状等成份,使句子结构清晰地展现出来。如,
Logistics(主语:单横下划线) is that part of the supply chain process(谓语:波浪下划线,带宾语可加箭头) that plans, implements and controls the efficient, effective flow and storage of goods, service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from the point of origin to the point of consumption to meet customer’s requirements.(定语:双下划线)③
这个句子较长,但主结构很短:物流是供应链程序的一个部分。后面的成份都是来说明是一个什么样的程序的。可理解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它对产品、服务和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和高效力的流动及存储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Another form of storage(主语) is put-away(谓语), which, after the picking/groupage operation, forms temporary storage for the dispatch loads(定语), aiming at regulating the rhythms of groupage and delivery(状语:点状下划线)。本句中,有定语从句,有插入结构,有分词结构,结构较为复杂。通过对句子成份的分析,找到句子的核心部分:另一种形式的储存是暂存。然后再理解其他结构的作用和意义,得出整个句子的意思为:另一种形式的储存是暂存,即在分拣操作之后,对待发送货物的暂时储存,目的在于调整分拣和递送的节奏。
As companies progress with their business allies to advance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状语), they(主语) accept the tenet(谓语及宾语) that no single firm can optimally perform all of the functions required for procurement, manufacture, and the delivery.(定语)
本句别要注意的是有两个部分的定语,一是整个划双线部分做定语,修饰the tenet, 另一个则是包含在定语从句当中的过去分词结构做定语,修饰the functions。
句子整个意思为:当企业和他们的商业联盟共同实现了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时,他们接受这样的理念,即没有哪个单独的企业可以最好地完成采购、制造和配送的所有功能。
对中国学生来说,分析句子是阅读资料翻译资料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对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英语而言,更是如此。通过对句子结构有清楚的概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英语的规律,实现自主学习。④
3 结语
按照Chomsky的观点,语法知识的掌握对语言学习至关重要,只有掌握了规则(主要是语法规则),才能听懂或说出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句子。⑤同理,对专业英语基本词法、句法的掌握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但高职物流专业英语课程的语法教学,并不是单纯为语法而语法,在课堂上纯粹进行语法讲解。这一方面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另一方面也会使课堂单调乏味,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的做法是,课程开始之初,先用一次课时间从整体上概括物流专业英语 “四个多”的特点,引导学生重温和深入了解词的构成方法、非谓语动词结构、被动语态和形式主语等知识,从而对物流专业英语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把握,认识到掌握语法知识对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课程的下一步教学中再结合具体语境讲解细节。为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宜拿到句子就开始分析,而是先向学生提问,要他们先思考,再针对难点适度讲解,做到“不愤不菲,不启不发”,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使学生真正获取专业英语学习的钥匙。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重点课题《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保障机制研究》(GDGZ10012)
注释
① 朱一纶.电气技术专业英语[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6-7.
② 李伏生.专业英语的特点及其教学方法[J].高教论坛,2004(4):68-73.
篇9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法律基础知识》中第三课――民法是一个重点内容。因为作为职校生。学生毕业后不仅仅扮演着一名劳动者的角色,更是作为一个公民、一个独立的自然人而存在的。他们同样是家庭的成员、企业的员工和国家的技术人才,同样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享有其应有的权利与义务,而民事活动更是渗透在生活、工作、学习的每个角落。
其中,我在讲“合同”部分的内容时,主要有以下教学设想:
1、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展示案例,教师分析案例,让学生从案例人手,学习、掌握新课内容。
2、采用学生小组讨论,模拟出一份蔬菜买卖合同,再通过改错,讲述合同的订立、履行和担保。
3、结合《语文》教学,学生现场写借条,引出合同的担保。
最终本节课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品质,并教会学生自觉地依法进行民事活动。同时通过本次教学。本人对德育新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德育教学现状的分析
1、以往传统的德育教学。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教育对象和贮存知识的容器,把学生的发展视作教学注入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只强调学生被动的一面。从而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新课程则截然不同,它以快乐德育为主题,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要让学生学习合同的订立、履行,先让学生就现有的知识分组讨论,模拟一份蔬菜买卖合同:然后公开个别组的讨论结果(不是很完善),提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让学生讲述自己这个合同是如何订立的:教师最后讲授“要约”、“承诺”、合同主要条款等知识点:当学生自主接受各知识点后,又用改错的形式巩固合同订立过程和履行,加深学生印象,防止日常生活中出现类似错误。
2、现在新课标下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一定的更新,改变以往“重理论传授,轻学生实践”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课堂角色的变化,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习方式也开始逐步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共识。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和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如一堂法律课,让学生结合《语文》教学,现场写借条,不但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也拉近了德育与其他学科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原来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整体,增强其乐于探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3、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年代已经过去,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是课改的一个亮点。教师的职业技能不断提高,普通话的推广、专业知识的掌握、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等已经不仅仅是教师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教师都已基本具备熟练制作、演示、调试多媒体的能力,使学生不再仅仅用耳朵听,更要用眼睛看、用手操作、用心体会。调动各个器官的机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短片作为案例,让学生主动在多媒体上写借条等,均提高了本节课的魅力,提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新德育课标确实使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是活跃了,但是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又有多少呢?他们的实际应用程度到底有多少?还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三、完善新课标下德育教学的一些建议
德育的本质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世界,发展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教学生认识教材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渗透到实践之中,实际的行为才是其评价标准。所以,笔者就此提出以下建议:
1、课堂教学仍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
课改是让课堂活了,但这种“活”并非任意的、漫无边际的“活”。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这种目的和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只需理解,哪些应该掌握;在能力、思想品德方面,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等都必须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更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做到张弛有度,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以适应实际需要,防止出现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在德育课内容上,要进一步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职校学生更多的是面临着毕业就业。面临着即将融入社会,所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强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纪律和法制教育、择业和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都迫不及待。让学生能学有所用、用有所长是德育教学的重要任务。贴近学生实际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可忽视。
3、在德育课教材总体结构上,要通过模块化以适应现阶段学生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需要。
篇10
农民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成果,进行规模经营、产业化生产,创建科技型农业,才能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民整体收入的提高。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
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目标和要求的差距
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要障碍。在我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6.7%,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受过职业技术和技能培训。在北方有的农村,“3个月种田,3个月过年,3个月耍钱,3个月游闲”。 农村有些地方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严重。相对偏低的农民素质已经成为解决“ 三农”问题的“瓶颈”。
新农村建设提倡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就这一标准来说,现阶段我国农民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比较匮乏。很多农民只能从事简单的传统农业耕作或只有传统农业的经验和技能,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普遍较低,对市场经济还停留在粗浅、模糊的认识水平上,对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和物质准备。二是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较弱。由不懂法而造成的违法事件时有发生,更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是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一些地方宗族、地域观念根深蒂固,封建迷信大行其道,一些消极思想和陈规陋习沉渣泛起,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导致农民素质较低的原因
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低,究其原因,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国家对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建国以后,国家的教育经费有一部分被投入到高等教育当中,而用于义务教育经费的大部分被用来发展城镇的义务教育,真正需要这笔资金的农村学校的所得却较少,更不用提农村职业教育了。
农村的现状使农民无法支付子女的高额学费。从上世纪80年代年到目前为止,农产品的价格涨了7-8倍。而农民教育支出却涨了70-80倍。农业人员的收入不仅微薄而且社会福利和基本生活保障基本没有。同时,社会普遍对农村劳动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见,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即使是农村出来的高校毕业生,也不愿意回到农村。
居住地偏僻导致联系受限信息接受难。9亿农民居住在我国90%以上的广阔地面上,其中的绝大部分都不在乡镇、集市上。农村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信息传递媒介稀少。农民的活动范围有限,造成其商品交换、社会交往、信息互通等行为显现出封闭性、局限性、盲目性。
农民自身原因。主要是观念陈旧,主观上不求进取;小富即安、故土难离和满足现状等传统观念仍然束缚着农民的思想。有的家长还让没有完成初中学业的子女辍学;有的是邻里互相影响,没有看到各自的差别。缺乏创新精神和敢闯、敢干、敢试的勇气和信心。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思路
当前我国农村的职业教育基础薄弱。统计显示,我国2亿多3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不足9.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这样的职业教育状况,难以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提高认识水平,狠抓职业教育。各级政府要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把抓好新时期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真正认识到抓好职业教育对于尽快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顺利实现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并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干出成效。
建立和完善各级农村教育体系,调整优化县乡村教育结构。根据农村教育的区域性、 分散性和辐射性特点,协同各省(区、市)高等院校,依托现有的分布在各地、市的农业职业技术院校,建立省、地农村教育综合培训中心作为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省、地农村教育培训基地示范、辐射和带动县、乡、村的职业教育中心和城乡文化技术学校健康、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高、中、初等农村教育体系。
拓宽筹资渠道,保证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要鼓励和依靠社会力量积极创办职业教育。应出台相关政策,动员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要在《职业教育法》和《社会力量办学促进法》的基础上,给民办职业学校以政策上的优惠;对企业资助职业教育的经费,或者是委托职业学校培养员工的费用,可允许企业计入生产成本,用以鼓励企业投资职业教育;以产业结构调整拉动职业教育,以职业教育的扩大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围绕农民成才,创新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要根据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坚持以农民成才、就业为主导,力争做到教学与岗位之间“零距离”。二者既要“对口”,更要“接口”,提高农民参加职业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方便学生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城乡分段和职前职后分段完成学业。要调整专业设置,满足社会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需求。根据本地经济特点或劳动力输入地的需求来进行专业设置。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农村教育提供出路。积极发展农村高中和面向农村的高职教育,从城乡一体化、全面发展教育、高等教育面向农村实现区域化,为农村教育提供出路这一角度看,有其深远的战略意义。现有的高职学院、中等专业学校、县职教中心都有条件发展高职教育和社区教育。
确立“大职教”观念,实施“大职教”战略。新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应担负起培养三支队伍的重任:即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者队伍,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及经营管理等实用人才队伍和从事一、二、三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对他们不只培养技能、传授知识,还要修养道德、提高觉悟。因此,搞好职业教育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
提高农民素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长期的过程。当务之急,是建立和完善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民培训体系,全面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使农民尽快掌握农业新技术、新知识,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而提高农民素质的根本,则是要培养学习型农民,让农民自身树立市场观念、增强民主法制意识。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职业教育一定要先行。
篇11
一、高职财经英语教学现状
高职教育“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但高职财经英语教学仍普遍采用“以学习知识为主”的学科型教学体系,以“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形式,缺乏对学生主体性和探究性的培养。教师注重讲授财经英语知识和理论,“满堂灌”、“一言堂”,缺乏师生的交流,学生很少有语言实践的机会,不利于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的激发,造成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不能形成直观的印象。而且,以应试方式为主的闭卷考试以知识识记为主,致使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不足。因此,针对传统财经英语教学模式的弊端,改革创新英语教学方式方法势在必行。财经英语教学应创新教学模式,导入先进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
二、行动导向型教学法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导模式,近些年该教育模式逐渐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内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强调的是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和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管理者、组织者、监督者和协调者。学生是为了行动来学习,并通过行动来学习,从而达到手脑统一的作用,最终能较快地掌握专业技能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不是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也不是某几种教学方法的简单集合。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强调学习者通过行动发现性的学习,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共同探讨,强调学生动机形成和核心能力的培养。行动导向教学法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法有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将真实的工作项目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既注重实践结果,更注重执行项目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更具职业性和实用性,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充分地参与到行动中,这种参与性、实践性激励和指引着学习者的学习,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协作、创新、探索的精神。
三、高职财经英语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财经英语的实践能力欠缺,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对复合型、应用型财经人才的需要。大多数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和财经职业英语应用能力极其欠缺,在工作过程中难以适应职业环境。因此,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运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学生职业生涯适应性的需要。
从财经英语课程的教学特点来看,财经英语课程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范畴,是来自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财经英语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将财经英语基础词汇,相关财经知识及听说技能的培训置于财经内容之中,使学生掌握财经英语的实用技能,提高财经类阅读和写作能力,为学生使用英语从事财经工作打下基础,并开拓广阔的就业市场和发展天地。根据财经英语课程的特点,它强调语言能力与财经知识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在财务环境中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这就必然要求教育教学的理念实现向实用性和应用性的根本转变。因此,我们将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引入财经英语教学中,这种教学法突出实践性,迎合了职业教育的特点,体现高职特色,从职业教学的职业属性出发,将教学过程与职业的工作过程相结合,强调学习过程要依照职业的工作过程展开,以便使学生获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
从教师的自身素质来看,传统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师的学科理论比较单一,财经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欠缺。运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学由学科性转向综合性和实践性,为英语教师和其他财经专业教师之间的合作提供一个桥梁,更好地培育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培养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运用有利于英语教师从抽象的学科知识教学的课堂走向真实的实践性教学的公司或企业,充实教师在职业领域的技能知识结构,有利于更快、更好地成为“双师型”教师。
综上所述,将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引入高职财经英语教学中的改革势在必行。财经英语课程注重英语语言能力和财经知识的有效结合,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正好符合财经英语课程的特点,试图把课堂延伸到实践场合中,把财经知识和英语能力更好地融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财经人才。
参考文献:
[1]路海萍.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09,(3).
[2]雷兵.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篇12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我科2009年7月~2010年5月共263例颈椎病的门诊与住院患者,其中住院病人36例,门诊病人227例,男120例,女143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1.5±15.6岁;病程3个月~20年,平均38.4±13.6月。
1.2 方法 调查表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指导语,第二部分为一艘情况,包括年龄、学历、职业;第三部分为病人对颈椎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包括对颈椎病发生的原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措施等。对第三部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发放问卷由病人填写,当场回收的方法。
2 结果
共发放263份问卷,最后符合填写要求并进入统计分析有251份。在251例患者中,了解并能基本回答颈椎病主要原因者70人,占总人数的27.89%,了解并能基本回答其主要临床症状者63人,占总人数的25.10%,了解并能基本回答颈椎病的预防措施者51人,占总人数的20.32%,了解并能基本回答颈椎病主要治疗措施者92人,占总人数的36.65%。上述资料显示,大部分不能正确回答颈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不了解如何预防和进行功能锻炼,因此,颈椎病患者对于颈椎病的认识度不够。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随着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加快及工作方式的改变,职业人员因工作繁忙而长时间低头伏案,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及年轻化趋势,且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临床上十分多见。有效控制颈椎病的发生已引起广泛重视。然而就医的患者的治疗目的只是缓解患者目前的主要症状,住院期间经过综合的治疗,基本好转,但在相关知识的认识上仍然很缺乏,只是单纯的接受治疗,并不知道如何进行功能锻炼和预防,出院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并没有注意该病的发生的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又会导致该病的反复发作,治疗周期延长,效果不明显。健康教育可有效地预防或减少颈椎病的发生,降低并发症。对颈椎病患者进行系统有效的宣教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及时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每天坚持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减少复发的几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从本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颈椎病患者不太了解颈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不了解如何预防,对颈椎病的功能锻炼也知之甚少,可见颈椎病患者对于颈椎病的认识度远远不够,临床上有必要对颈椎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配合临床治疗。
3.2 健康教育的方法
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在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颈椎病症状的发生,提高颈椎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效的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对颈椎病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具体如下。
(1)让患者正确认识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人,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病趋向年轻化。颈椎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常因劳累等原因使颈4~5和颈5~6椎水平的钩椎关节出现向侧方增生的骨刺,或后伸性椎体半脱位使上关节突向前滑脱,或关节突骨刺,或后侧型颈椎间盘脱出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如作为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颈痛、颈部活动受限,可伴有头痛、头晕、耳鸣、视力异常、感觉异常,听力减退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眩晕的发作往往与颈部改变有关,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猝倒。
(2)教会日常预防知识
了解患者生活行为习惯,纠正其不良生活和工作。指导患者低头伏案工作时保持头部略微前倾,桌椅之间的高度适当;低头伏案工作勿过久,长时间固定于某个姿势工作应至少2h全身活动1次,每次5min。日常生活中避免头颈部过度后仰或前倾前屈。行走时抬头挺胸,两眼平视前方。勿躺在床上看书,睡眠枕头高度适宜,指导患者制作适宜自己使用的专用枕垫:形状为中间低、两端高1~5cm;枕垫填充物以质地柔软为原则;枕垫的长度以超过自己肩膀10~15cm为宜,高度以头颈部压下后与自己的拳头高度相等或略低为宜。并且在颈部下垫圆柱型物品,防止颈部坠空感,以防加速颈椎退变。注意颈部保暖,防止颈部受凉,加重病情,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天气变化时加围围巾,注意添置衣服。在行走时避免猛回头的动作,注意颈部保暖,颈肩勿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
(3)注意饮食调护
中医认为:“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食欲下降,摄入的营养不能补充机体需要,导致免疫力下降,对疾病的治疗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可造成治疗周期长,治疗效果不明显。因而亟需患者对饮食进行调理。饮食调理得当可起到补气血,强身健体的作用。我们应指导患者进食补益肝肾之品和含钙较高的食物,如鱼、虾、海产品,牛奶、瘦肉、排骨和防止血管硬化的食物,如山楂、黑木耳、黑芝麻、香菇、洋葱、茶叶、莲心、蜂蜜等,并指导患者忌辛辣、烟酒,少食肥腻,少食动物脂肪,动物内脏等。为避免进食的单调乏味,可以添加一些增进食欲的辅食,调味剂等。
(4)重视心理调护
颈椎病患者往往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思想负担重。对此,在做好基础护理和治疗工作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利用各种方式、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尽量为他们排忧解难,让患者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重视和关心,愿意将其内心的烦恼和痛苦,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不愉快倾诉出来,针对患者不同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和办法给予帮助,用亲切的语言安慰他们,用和蔼的态度鼓励他们,尽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们。同时家属和朋友给以患者心理支持,关心和帮助患者消除内心顾虑,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
篇13
如何才能把职教英语搞好呢?从上述问题中体现出的,不仅是要学校的硬件设施跟上,还要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对于这些要求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做到。而使用强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将会较好地实现这些教学要求。本文拟就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初步探讨。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理念
行为导向教学法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教学。它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本位(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全面的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在课堂上,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要完成的行为产品引导着教学过程。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由多种教学技术、手段、方法结合而成的,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内核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主要包括:媒体使用技术、图示思维、卡片展示、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引导课文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等。行为导向教学法旨在使教师变为一名主持人、一位协调者或一位监督者,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学生各种行为能力亦可以得到充分提高。
如何把行为导向教学法引入中职英语教学当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要了解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让学生“学会学习”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目的。
我们现在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一味地强调教师要如何教,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单一地突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特别是在英语教学当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要求学生去学习不同于我们母语的另一种词汇及语法,而这种学习的初级阶段意味着需要不断地跟读及背诵,有了一定的基础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因此英语学习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而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的时候只是充当一个知识的教授者,只让学生机械地重复来达到记忆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厌烦的原因之一。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句谚语,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我们不应该只顾着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而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会学习,以使其适应今后工作中所遇到的状况。
(二)突出“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因为中国教育的特点,使得一贯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还是教育当中的主要模式。而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上课,特别是英语课,只以知识点的教授作为上课的中心,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更会导致大片的学生更加无心向学。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行为导向教学法推翻了我们惯用的“满堂灌”形式,采取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行为导向法中的具体教学方法,给学生以相应的指导,让学生自己确定在课堂上应该做什么,让学生有更大的课堂参与空间,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能有目的可循,有问题可想,有事情可做,让学生动起来,而不是在课堂上无所事事,东想西想。以此达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的课堂学习方式。特别针对英语课,我们可以适当地加进英语活动,比如说:学习动词可以通过让学生说出已学过的动词,让另外的学生根据单词做出相应的动作,这样更符合中职院校学生的特质。
(三)“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能力素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新”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优点。
现在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简单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不去加以思考、消化,只能机械地记住,甚至只当作任务来完成,更不用提自己学习,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创新学习。学生的整体学习素质都有所下降,以致于对在今后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学习都不能很好地进行下去。
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使用行为导向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当中,有一通百通的作用,能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应用、甚至是创新。
在中职院校进行课程改革的大前提下,我们在平常的教学当中,可以选择性地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可能取得的结果不只是大幅度地使学生喜欢学习英语。我们可以把枯燥的听、说、读、写、译用一种更适合学生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使用。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仅能学习到一些英语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会得到一举两得的效果,虽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们的实践和改进,但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将会为今后中职英语教育打开新局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