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银行的发展现状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银行的发展现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银行的发展现状

篇1

1、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初步建立

村镇银行根据相关规定设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结构,初步设有营业部、综合部、稽核监察部、信贷部等内设部门,明确规定了各部门、各负责人的岗位职责,并在银行内部制定了具有各地特色的内部人员管理规章制度。

2、存贷款规模增长快速,机构实力逐渐增强

截至2013年三季度,云南所有村镇银行的各项贷款总额为69.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了70.26%;各项存款总额为93.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了40.75%,涉农贷款余额为22.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了-18.27%。以玉溪区兴和村镇银行为例,截至2013年3季度末,该行已经连续5年实现盈利,总资产突破10亿元,存款余额为8.4亿元,贷款余额为6.4亿元,利润总额已经达到了2101万元。随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其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各项经营监管指标保持良好,拨备计提充足,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和社会效应。

(1)资产质量保持较好水平,盈利能力逐步提升。据云南银监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三季度,云南所有村镇银行的净利润为4973.04万元,比上年末增长95.73%。其中近60%的村镇银行都实现了盈利,并且盈利水平较上年大幅增长。根据调查显示,云南省村镇银行自设立以来未发生不良贷款,资产增长保持较好水平。

(2)贷款期限以短期为主,平均利率低于同期信用社水平。截止到2011年6月末,全省村镇银行贷款余额7.7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亿元,占全部贷款的72.91%,中长期贷款余额2.01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5.8%。总体而言,村镇银行各期贷款利率低于农信社平均利率水平。

(3)大部分贷款投向农村,涉农贷款占比小于农信社。截至2011年6月末,全省村镇银行涉农贷款余额5.05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1.77亿元,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余额1.99亿元,农村贷款合计占涉农贷款74.36%。村镇银行涉农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为64.87%,比农信社低18.65个百分点。

二、云南省村镇银行发展的经营环境分析

1、文化环境分析

由于受到西部地区经济环境的制约,农户的思想普遍保守,贷款意识薄弱。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多数农户表示不愿以贷款来扩大经营,怕贷款后给自身带来压力,同时高额的利息也是农户不愿贷款的又一原因。而对于少数有意愿贷款的农户或企业,村镇银行由于本身发放贷款规模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其资金贷款需求,致使贷款意向最终无法达成。同时,由于民间信贷活跃,贷款手续较简便,对村镇银行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综上所述,村镇银行应当立足当地,做好服务和自身宣传,不断建立庞大的客户群,以增强自身资金的实力,在面对有发展潜力的农户和企业应当给予优惠如减低贷款利率,来支持它们的发展,使其产生模范、宣传效益,以此扩大贷款的投资方向和需求。

2、信用环境分析

云南省是我国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存在着经济配套设施不健全、信用环境差、贷款风险普遍比较高等问题。由于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大多数农户没有将欠债不还上升到法律层面,这就造成了大多数农户有逃避债务的想法,信用意识淡薄。目前村镇银行还没有较为成熟的个人征信等信用系统,也未与各行政司法机构实行联网信息共享,只能通过当地农户对贷款人进行情况分析,这既加大了工作量,又收效甚微,贷款风险必然增大。村镇银行可效仿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担保抵押贷款,以便在面临债务人逃避债务等风险时尽可能地减少银行的损失。但由于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的不完善,农户可用来抵押的物品较少,而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农村地区的房屋土地不能作为抵押物,因此限制了村镇银行的发展。

3、金融支付环境分析

云南省村镇银行还属于起步阶段,这使得各个村镇银行金融支付环境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一是结算渠道不够通畅。目前云南省的村镇银行经营的主要业务仍以传统的方式为主,现金、同城结算占据主导地位,部分村镇银行网点不能办理银行卡,不能汇兑,不能开展基金业务,不能办理房贷,支付结算渠道单一,直接影响了自身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经济基础配套设施不到位。村镇银行和各金融、行政、司法等机构联系不够紧密,致使自身发展缓慢,不仅失去了很多拓宽市场的良机,也影响了自身的形象。

4、外部政策环境分析

(1)村镇银行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银行盈利的本质致使大多数银行把发展目标都放在了城市,城乡金融资源配置极不合理。农户和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急需的是贷款手续简便、能重复多次贷款的中小型银行。村镇银行的出现刚好解决了农村地区最急迫的资金问题,在满足农户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满足了自身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金融监管条件放宽。我国政府为了支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于2006年底正式了调整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的相关文件,决定在多个省市进行试点。随后,银监会又了关于村镇银行的6个行政许可实施细则文件。

(3)银监会出台优惠政策。由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缺失,我国政府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这一政策出台后,银监会按照中央要求,通过对试点地区的调查研究和对国际上一些国家经验的学习,了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相关意见。出台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此之后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云南省村镇银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村镇银行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村镇银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吸收储蓄存款难度大的问题,这是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一个主要难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农村金融资源有限。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发展水平较落后,农民收入不高,经济总量较小,金融资源有限,村镇银行的发展主要立足在农村地区,这就限制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

(2)市场竞争力不足。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在经营管理方面还不成熟,并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与农信社等从事多年农村信贷业务的银行机构相比,村镇银行明显缺乏经验,与其争夺客户明显困难。

(3)缺乏社会认同感。村镇银行由于成立的时间较短,在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认知度较低,从而导致到村镇银行参加储蓄的客户较少。

2、信贷支农资金实力薄弱

在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比较迅速的环境下,特别是在县以下地区,原先存在的金融机构已经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村镇银行成立时正面临着贷款需求旺盛的问题。而村镇银行由于资金实力不足,在信贷支农方面受到一定的制约。

(1)存款少。2010年6月、2010年12月、2011年6月末村镇银行存贷比例分别为50.73%、52.57%、68.91%。逐步上升的存贷款比例一方面说明存款使用效率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村镇银行的剩余资金逐步减少。例如,2008年开业的一家村镇银行存贷比例目前已达86.86%。由于村镇银行吸储难度大,在资金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只能向当地金融机构拆借资金,但这又势必增加村镇银行的资金成本。

(2)资产规模小。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由于村镇银行资产规模小,贷款规模难以满足一些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

3、贷款脱农化趋势明显

村镇银行成立的本质是服务农村金融事业,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村镇银行为了保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贷款对象上就会进行有选择性的贷款。这就造成了涉农贷款的比重在不断下降。横向看,村镇银行涉农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以及投向农村的涉农贷款比重均低于农信社。纵向看,村镇银行涉农贷款占比在下降,投向于城市企业的涉农贷款在逐步增加,违背了村镇银行成立的初衷。

4、高风险,低利润

由于村镇银行不是扶贫机构,其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以盈利为先决条件。目前村镇银行的利润收入主要来源于信贷业务的利息收入,其他金融业务开展的较少,且贷款的期限主要为短期,利率低于农信社,所以获得的利润收入自然较少。另一方面,村镇银行的规模普遍较小,但在其经营发展中一些固定成本、费用的开支必不可少,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的成本费用就相对较高。

农业本来就是我国一个高风险低利率的行业,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也较多,在此环境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村镇银行是以低利率这一优势进入农村金融机构并与之相竞争的,这也是村镇银行以政策性金融为主要选择的结果。但这一特点引发的问题也在制约着村镇银行的发展,并成为村镇银行战略选择的一项重大难题。如果村镇银行选择实行较高的利率,则由于市场竞争力不足,会面临较大的困难,也违背了村镇银行支农功能的初衷。但是较低的利率导致村镇银行发展缓慢,给经营者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综上所述,云南省村镇银行的发展还必须不断地在实践中完善。

四、对云南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和趋势分析

1、对云南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1)村镇银行的设立应遵循“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从现有的村镇银行来看,村镇银行都是设立在经济较为落后,发展较为缓慢的农村地区。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地区差异较大,加之政府对村镇银行的设立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要求各地区应该根据自己经济发展的特点,考虑多方面因素,在适应村镇银行发展的地区设立村镇银行,然后稳步推进,把村镇银行这一金融机构逐渐扩展开来。

在云南省经济比较富裕的地区,对资金的需求量也较大,对这些地区可考虑设立业务办理多样化的村镇银行,并相应提高注册资本,以发展较大规模的村镇银行。村镇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竞争力明显薄弱,虽然灵活性较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其规模越小越好,在条件允许的地区设立较大规模的村镇银行可以抵御各类风险,而且还能为以后村镇银行发展分支机构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云南省在发展农村金融的同时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依据“因地制宜,稳步发展”的市场原则,建立大、中型化的村镇银行。

(2)明确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从目前的农村金融市场占有率来看,农信社占了主导地位,农行、农发行占有率仅次于农信社。2011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4248.48亿元,其中农信社、农行、农发行的涉农贷款分别占33%、25%、12.07%,村镇银行仅占0.15%;农村贷款余额3311.28 亿元,其中农信社、农行、农发行的农村贷款分别占43.99%、25.16%、4.65%,村镇银行仅占0.16%。村镇银行要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立足并发展下去,就必须依托农村经济,明确市场定位。一是创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农村产业经济。从全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经验来看,发展较好的村镇银行都是具有完整的产业链或者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产业经济。对于物质资源丰富的云南来说,这无疑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如三七、花卉、野生菌等,这些都是云南村镇银行发展的优势资源。二是明确市场定位。细分客户群,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制定不同的经营战略,来吸引较多的目标客户。把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的地区作为村镇银行的主要目标市场,把农户和中小企业作为主要客户来源,提供简单快捷的小额贷款及其他金融服务。同时,利用低利率的优势吸引客户。

(3)完善村镇银行的法律规章体系。目前关于村镇银行业的法律规章较少,在鼓励和引导村镇银行的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不足。村镇银行作为一个新生金融机构,其存在和发展必然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必然会制约村镇银行的发展,并对农村金融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就要求不断完善村镇银行的法律体系,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推出新的法律规范,以保障村镇银行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把村镇银行在法律地位上与其他商业银行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保证村镇银行的合法性地位;在存款准备金、支付清算、金融统计、个人征信等方面加强管理与监督;完善村镇银行金融体系的构建,维护农村金融的稳步发展。

(4)加强对村镇银行的政府扶持力度。村镇银行的设立是对农村金融不足的有益补充,但作为新生事物,村镇银行的发展机制还不成熟,理应得到政府多方面的扶持。一是财政支持。吸储困难是云南省村镇银行面临的一大难题。如果政府能够加大对村镇银行的财政支持,就能够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这将会大大提高村镇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二是支农再贷款。近几年农村地区快速发展,对资金需求的程度明显增大,村镇银行的贷款能力及抗风险能力受到极大的挑战。支农再贷款有利于缓解村镇银行资金实力不足的问题。三是减免税费。村镇银行开展业务的资金成本较高,适当的税费减免,有利于提高村镇银行的获利能力,减小经营者的压力。

(5)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村镇银行是新生金融机构,无法独自负担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在经营发展好自身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其他金融机构的力量,促使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服务于发展农村金融,更好地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扶持力度,提高村镇银行资金的利用效率,改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在不同的地区积极开展适合各地区的金融服务类型,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有效推进农村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

2、对云南省村镇银行发展的趋势分析

村镇银行在政策的扶持下和市场利益的推动下,其发展势头如雨后春笋,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村镇银行的发展就一定能够帮助云南省广大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毕竟这是有雄厚实力的农业银行和农信社都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更何况是资金薄弱、规模较小的新生村镇银行。对待这个问题我们也不能太消极,虽然村镇银行在发展农村经济的任务中所承担的责任只是杯水车薪,但是它却在云南省最贫困、最需要资金的地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农村金融市场需求巨大和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村镇银行作为一个新生的农村金融机构,势必会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综上所述,云南省村镇银行的发展不仅要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也要依赖于村镇银行自身的管理与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一条适合云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成为云南省广大的农村金融市场中一支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

(注: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城乡统筹下的云南省金融支农问题研究”(2011Y24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燕小月:关于云南省村镇银行产权模式选择的研究[J].市场论坛,2011(3).

篇2

本文综合多角度对民营银行分析界定,认为我国的民营银行是指民营资本主要控股,具有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不受政府干预的市场化的运营机制,并且股东具有相应的经营权责。

2.民营银行经营特点

民营银行本质特点即资本构成民营化;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基础,对于提供良好稳定的内部环境尤为重要;前期多民营银行的资本构成全部是民间资本,股权结构较稳定,企业资金稳定,盈利能力较强。

公司治理法制化是民营银行实现经营管理市场化的基础;民营银行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金融风险相对较高,加大投入制度设计,实现公司治理法治化最终达到符合公司健康运营并且维持公司稳定发展的公司治理机制的目标。

经营管理市场化是民营银行的最突出特点,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统一是衡量真正的民营银行的标准;市场定位差异化是民营银行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才能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银行业占据一席之地。

二、中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

1.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开始于1996年1月第一家由民营资本控股的民生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视为国家向民营资本开放银行业的一个重要信号。之后中国银监会以风险为由暂置了长城金融研究所提出的设立五家民营银行的建议。浙江在城市发展中成为民营银行的发源地,伴随成立第一家民营银行民营银行并于2006年城市信用社改组成立三家民营银行之后,民营银行成为浙江金融行业的新兴力量。

第二阶段发生于2007年1月中国银监会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首次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金融机构法人和自然人投资入股村镇银行,这个条款对于推动民营银行的设立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之而来国务院与银监会通过相关文件逐渐放宽银行业资金准入门槛使得民营资本纷纷顺势流入村镇银行。

从2013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首次对发展民营银行提出政策支持之后,一系列政府支持政策接踵而至,推动了民营银行的设立和发展。2014年3月,真正意义上由民营资本发起设立的首批五家试点银行开始经营;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银监会文件,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以自有资金投资设立银行业等金融机构,标志民营银行发展从此进入常态;同年第二批试点银行已有超过40家递交申请,截止2017年6月已有17家民营银行获准筹建。

2.宏观环境分析

在如今“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民营银行符合时代的发展。”经济新常态”下鼓励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银行业也作为金融服务行业蒸蒸日上。而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能够推动多元金融主体的构建,为市场带来活力,增强银行业整体的竞争力。并且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要发展民营银行,是因为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经济问题,对推?M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即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有重要作用。

我国国有企业一直以来在市场上具有绝对优势,同时存在强势政府行为。政策性干预是影响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政企不分是大型商业银行存在的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促进银行业金融改革需要探索解决这一问题,民营银行的发展正是这场改革中的一部分。同时除了市场体制,我国有关金融的法规和细则的法律制度也需要完善,否则缺乏法律保障会阻碍民营银行发展。

信用环境是影响民营银行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都具有市场中充斥国家信用的特征,这带来的问题就是由国家信用衍生出的道德风险对金融机构个体荣誉和社会道德风险都具有不利影响。银行受到国家过度的干预会导致银行业不健康发展,缺乏对风险应有的防范和控制。所以银行应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来降低道德风险。

近年来金融行业和互联网的融合日益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行为。其中互联网金融开展的业务大致可分为结算业务、小额贷款业务、销售基金产品、构建投融资的信息平台。得益于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问题,其发展进一步的推动了民营银行的发展。

3.存在问题

除了外部环境对民营银行发展的影响外,从民营银行自身来看,和其他性质的银行还存在一定差距,竞争还处于弱势地位,深入分析发现民营银行自身存在问题如下:

(1)资金成本偏高

首先,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银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使银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关键是互联网金融开启了小额金融领域的市场抢夺,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市场也是与民营银行的主要市场目标,所以,民营企业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并且在竞争中无形提升经营成本,负担加重。其次,低息揽储已经成为过去式,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对民营企业的作用也是有利有弊,民营银行可以通过制定差异化利率来吸收存储,但由于网点数量和市场信任度等劣势使得民营银行必然要提高存款利率来吸收存储,从而提高了资金成本。最后,和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民营银行由于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民间资本缺乏安全保障、其目标客户是小微主体缺乏稳定性等问题存在较大风险隐患,所以民营银行必须在风险管理上加大投入提升民众信心,对风险管理的投入也就造成了管理成本的提高。

(2)业务和经营范围受限

虽然已有政策开始鼓励发展民营银行,同时对民营银行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比如民营银行的业务规模不能超过一定的资产限额,经营范围也被规定网点不能随便设立,只能在特定的区域内经营等等。对民营银行的诸多限制都是对民营银行的运营管理提出挑战,民营企业需要依靠特色化经营逐步打开困局,然而从长远来看,这也是会限制民营企业发展的又一因素。

(3)特殊风险较多

首先是经营风险,这主要是由民营银行起步晚缺乏经验和为追求高利润可能存在的违规经营造成的。其次是流动性风险,这是由源头民营资本的不稳定性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保证吸储能力造成的。最后是信用风险,这是由民营银行自身的信用风险和我国目前信用体系不完善造成的。

三、中国民营银行发展前景探讨

1.前景展望

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发展以及政策一直推动民营银行的发展;同时民营银行由其特点,作为我国金融体制补充,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促进我国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并且其设立对于推进金融市场公平竞争、促进改革有重要意义;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对于双方都有促进作用,并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民营银行发展仍面临挑战,在数量增多和规模扩大的未来迫切需要克服自身经营发展不足。可以预见在于与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相较,机构数量和经营规模都尚处萌芽状态,未来还有广阔发展空间。

2.发展路径分析

篇3

私人银行;资产管理;金融改革;理财

一、引言

私人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是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产生的,其顺应了高净值银行顾客对自身财富的保值增值需求,也顺应了在金融改革中,银行改变传统业务,开拓新市场与新业务的内在需求。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业务的高度针对性,以满足单独客户家庭的实际需要为根本,依照客户自身的风险偏好与承受能力,对资金的流动性需求以及以往的投资偏好,再整合银行内所有的资源,为顾客制定专业化、个性化的理财方案。并且私人银行也非常重视对顾客隐私的保护,尤其是资产的隐私。

私人银行最早起源于西方的金融市场,整个行业的发展时间高达百年之久,属于西方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在银行业务体系内,私人银行业务亦可以和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相提并论,构成整个银行的核心业务体系。尤其是在近几年,虽然在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不明、动力下降的情况之下,私人银行业务迎来新的春天。从国际视角来看,在发达国家中,私人银行业务的利率已经占到整个银行利率的10%,而在国际大银行中,例如花旗、瑞银、德意志联邦,私人银行业务创造的利润已经高到整个银行盈利的30%。

加之私人银行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都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占有者,更突显了私人银行业务的高端性。因此,在金融界,私人银行业务又被誉为“皇冠似的宝石”。

我国的私人银行业务起源于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得到了政策的巨大刺激,部分人群受益显著,迅速富有了起来。但是社会财富的分配并不均匀,大部分的财富集中在少部分人的手里。这些富裕人群成了私人银行市场发展的推动者,他们手中有着大量的财富需要打理,以保证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实现保值甚至增值。2007年,中国第一私人银行由中国银行在上海建立,此后其他的银行业纷纷效仿,组建了自己的私人银行机构或者业务部门。

二、私人银行的内涵与主要业务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学术界对私人银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派、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给予了私人银行很多定义。作为对私人银行市场较为成熟的美国,其法律将私人银行定义为了向有着高净值资产的客户提供个性化与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或者服务,涵盖的范围包括了贷款、信托、遗嘱等,这些服务或者产品一般不向普通公众提供。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其定义为,商业银行与特定客户在充分沟通和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有关投资的资产管理合同。客户将自己的财产管理权全部交付与银行,银行再按照事先签订的合约履行投资计划,并客户进行相关的操作。

私人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了家族财富管理,离岸基金等。所谓的家族财富管理是指私人银行以信托的形式管理家族的财富。家族授权私人银行按照信托的合同管理自己的财富。所以整个过程业务具有极强的私密性,私人银行不但要严格保守委托人的个人以及财产的信息,而且必须严格遵守信托合同。离岸基金是指投资国外市场的基金业务,主要是建立于免税国家,通过持有境外公司股票、货币以及不动产等形式进行资产的管理,尤其是对遗产的管理。并且还具备了规避税务风险,实现资产在多国市场内的配置,分散了投资风险的作用。

三、私人银行的运作机制

私人银行被称作富人的个人投资银行。在业务实际开展之前,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会通过访谈或者调研等相关方法,与顾客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客户的投资需求、风险偏好以及资金的流动性偏好,从而量身打造属于顾客个人的投资计划。所以,顾客和私人银行之间有着较强的联系,甚至是私密联系,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当顾客选中一家私人银行后便会长期与之合作。

从我国私人银行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主要的投资方向包括了货币市场中的现金储蓄或者银行理财产品,以及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保险市场与基金市场等,有些私人银行还会向股票权益类、房地产类以及其他领域进行拓展。而PE与另类投资产品在目前的私人银行资产管理计划中所占比例还非常小,不过从长远来看,这两种投资产品具有很高的收益性以及稀缺性,所以非常适合将之纳到资产管理的计划中来。从目前市场来看,这两类产品所占的比重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

整个私人银行业务的流程分为了两个部分,一是选定投资的标的物,建立投资产品目录,二是与客户沟通,进行资产的配置。产品的开发阶段主要包括了、联合以及自主研发三种方式,主要是指私人银行与其他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合作,例如信托公司、基金公司等,先确定投资的方向再设计出产品,并由这些机构进行产品的运作与管理,私人银行是负责销售。联合开发是指私人银行利用商业银行总行的资源,根据产品的需求,由总行的产品研发部门进行设计,再由私人银行进行销售。自主研发是指私人银行独立完成整个产品的研发,但是由于目前各个总行还只是将商业银行定位于资金的来源渠道,并没有将过多的产品研发权力下放,所以私人银行一般承担创新类金融产品的研发。投资产品的目录建立主要是依照顾客自身的需求,如顾客资金的投资期限,是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资;顾客的风险偏好,是厌恶风险还是喜好风险等。通过综合分析顾客的信息后,再匹配合适的投资产品种类与比重。

四、目前我国私人银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在近几年内对私人银行的业务有了进一步的探索,但是整体来看依旧处于一个未成熟的起步阶段,无论是在资产管理的技术、投资能力,还是在销售能力、长远战略规划能力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国外的私人银行业。具体来看,主要问题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人才的培养是目前我国金融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私人银行业也不例外。由于稀缺高级金融人才,所以行业的整体素质不高,无论是从业经验还是相关的学识,无论是金融知识还是营销知识都非常的欠缺。

其次是技术手段的落后。相比于国外私人银行先进的网络化、电子化的业务流程,我国私人银行还停留在柜台办理业务的阶段,导致整个业务的办理过程缺乏效率,并且产生了庞大的人力成本。而且由于信息技术的相对落后,许多公司就算采用了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员工也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所以在银行的联网交易过程中,由于人为操作不善导致的差错很多。

再次是私人银行的销售与公关技能也明显的落后于国外。尽管目前我国许多的商业银行都开设了自己的私人银行部门,而且配备了一整套的销售人员。但是私人银行业务相对来说,属于新兴的金融产品,如果依旧采用过去的营销方式是难以吸引到顾客的。尤其是在国内市场,由于对这样的新型金融业务,顾客容易产生怀疑情绪,如果不及时更新产品的介绍以及普及相关的知识,是很难挖掘潜在顾客的。

最后是本土的私人银行业务正处在起步阶段,但是国外的私人银行已经开始入驻,导致目前的竞争压力巨大。例如美国的安邦银行,德国的德意志联邦银行,英国汇丰银行等都在中国境内大力的发展私人银行业务,而且将服务的对象定位于财富净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富裕人群。

五、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国内私人银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在此提出以下解决建议。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私人银行应该注重对高端金融人才的引进与保留。私人银行可以算是高端金融业务的象征,因此必须匹配高端的金融人才才能做到“门当户对”。而且这样高端人才的存在不但有利于银行自身发展业务,还能提高顾客对私人银行的信任程度。信任对私人银行来说可谓是立身之本,只有得到顾客的信任,顾客才会将数额巨大的资金交由其打理。所以私人银行所需要的人才不单单只是懂得投资技术的金融人才,还有精于管理决策以及市场营销与公关的其他领域人才,这样才能组织一直高质量的团队。因此私人银行在招聘时应该注重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并且适当提升员工的薪资待遇,以留住高端人才。

其次是完善私人银行的信息化、电子化管理。一方面加强自助服务系统与终端,完善电话、网络、手机等多终端的系统,从而让顾客能第一时间获取到想要的信息,在提升了自己业务效率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从而将更多的资源用于营销与产品的开发中去。除了系统的开发以外,还有培养员工对现代化办公的意识与技能,并保障系统的维护,降低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差错,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

再次是完善产品体系。在目前竞争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中,要想立足并获得长久发展单靠一种金融产品是不行的,尤其是私人银行业。私人银行的存在是建立于满足高端客户个性化、长远的资产管理需求,而每一个顾客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私人银行的产品体系必须要尽可能的健全。

最后是改革银行的管理体系。在我国的银行业中,尤其国有银行业的管理体制中存在着严重的官僚化作风,上下级之间的层级关系明显,多是以下级服从上级安排作为管理手段,缺乏规范的制度与流程。严重制约了银行业务的效率,尤其是对私人银行来说,面对的是一对一的顾客,每一个客户经理都需要和顾客进行深度的沟通和交流,所以是对顾客负责而不是对上级负责。这样的模式需要的是更多业务上的灵活性与自主性。所以,对于私人银行的组织架构来说,应该有扁平式的结构,赋予客户经理更多的权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喜年支行课题组,蒋博,张雅维.工商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研究[J].金融论坛.2008(04)

[2]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私人银行部课题组,芮伟,俞立.商业银行私人银行服务模式及业务发展策略研究――以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私人银行业务为例[J].金融纵横.2010(01)

篇4

(一)从融资方式来看,欧美国家的影子银行具有高杠杆率下大额批发性融资的特征,其融资活动主要在金融市场上实现的。而我国并没有形成类似于发达国家能够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连接起来并在其中扮演信用中介角色的影子银行体系。我国影子银行实行的仍然是传统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模式,其活动主要表现为进行信贷融资。

(二)从金融工具角度上来看,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并没有进入资产证券化的阶段,其金融工具种类相对于发达国家比较少,主要是理财产品,委托贷款,承兑汇票等少数金融工具。而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是在金融衍生品和证券化工具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壮大的。

(三)从与传统银行的关系来看,国外的资产证券化是把银行信贷向表外转移,由银行来提供信用违约担保,其银行自身往往也拥有金融衍生品。但我国的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没有像国外那么紧密或复杂的关系,其更多的是充当传统商业银行的补充角色。

(四)从风险上看,在我国杠杆率比较高的金融衍生品还比较的少,而且影子银行的体系相对来说也比较分散,基本上都是独立存在的,风险基本上是在影子银行内部传递。

二、我国影子银行的具体表现形式

根据我国的影子银行的主体类型可以将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银行机构内部的影子银行体系

这种影子银行体系主要是指传统商业银行内部由于开展金融创新活动或者由于分工合作而产生的某些金融产品或金融业务。由于它们可以通过种种方式绕开监管。因此将其归为影子银行体系。具体而言,银行机构内部被纳入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产品或业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与银行资产池相似的理财产品,这类产品主要是投资于信贷类的资产以及银行间的债市;第二类是银信合作类的理财产品,即传统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合作开发的产品。银信合作被普遍的认为是我国影子银行最典型的表现形式。银行部门通常会对贷款、票据、债券等进行打包处理将其组合成为理财产品,然后把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转向表外,以获得业务上的发展空间及流动性支持。

2.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是一种由公司发行或银行背书的票据,其经过银行承兑后可以作为支付手段,它在本质上是银行向公司提供的信贷。由于未经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记载于银行资产表的表外,不能得到很有效的金融监管,所以属于影子银行体系。

3.委托贷款。由于受限于法律上的障碍,企业之间并不能直接的进行借贷,因而往往借助于银行这一通道完成自己的流转。商业银行在从事委托贷款业务时自己并不提供信贷资金,也不承担信贷风险,只是收取相关的手续费用,该业务并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这就导致信贷行为脱离了金融监管部门的掌控。因此应纳入影子银行体系。

(二)非银行金融机构中的影子银行体系

非银行金融机构既有经银行业监管部门的批准而设立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也有经政府部门为了特定的行业与群体的发展或为了实现某种特殊的目标而设立的专业性公司。这类金融机构并不能从事吸收存款业务,但能通过其他方式筹到资金并为客户提供流动性资金。另外,尽管表面上有相应的监管部门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但由于其交易行为复杂而又隐蔽,再加上监管力度的严重不足,因此导致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许多业务仍然处在监管缺失的状态。当前,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中的影子银行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小额贷款公司。在商业银行信贷受到监管约束及信贷规模的限制时,尤其是当中小企业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信贷资金之时,小额贷款公司便应运而生,为市场上的资金需求者提供流动性资金。虽然说小额贷款公司并不吸收存款,但其往往通过委托贷款的或融资性担保的方式来实现信用中介的功能。

2.信托产品。信托公司通过发行信托投资产品的方式从社会获取资金,然后将其获取的资金以借贷或者股权投资的方式重新输送到社会上。信托公司很大程度上扮演将正规银行体系资金以非贷款的方式流出通道的角色,与商业银行互相配合共同规避监管。因此属于影子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典当行。典当行在我国也能够提供相当数量的流动性,也是社会融资的重要形式,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缺乏对典当行完善的法律法规监管,因此也应该被视为影子银行。

(三)非金融机构的影子银行体系

有些主体虽然并不具备金融机构的身份属性,但在事实上从事金融活动,发挥流动性中介的实际功能。由于它们不需要到相关部门进行注册登记,所以这导致了其行为根本不会受到法律的监督。比较典型的此类影子银行主要包括私募基金和民间借贷。

1.私募基金。私募基金并不涉及公开募集资金,其受到的监管要求比较低。私募基金可分为民间私募基金和阳光私募基金。以投资顾问公司名义、投资咨询公司名义或者其他名义为投资者提供委托理财投资服务是民间私募基金主要行为活动,它的运作完全依靠个人的良好社会信誉,也缺乏比较明确具体的法律对其进行规范,因此并没有被纳入监管范围中。而阳光私募基金虽然说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但这部分法律整体上还是很匮乏或规定的过于模糊、不够明确清晰。

篇5

1.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利用Internet技术,通过Internet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帐、行内转帐、跨行转帐、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可以说,网上银行是在Internet上的虚拟银行柜台。

2.网络银行的运行特点

(1)业务智能化、虚拟化。网络银行没有建筑物、没有地址,只有网址,其分行是终端机和因特网带来的虚拟化的电子空间,主要借助智能资本,客户无须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可以自己在短时间内完成账户查询、资金转账、现金存取等银行业务,即可自助式地获得网络银行高质、快速、准确、方便的服务。

(2)服务个性化。因特网向银行服务提供了交互式的沟通渠道,客户可以在访问网络银行站点时提出具体的服务要求,网络银行与客户之间采用一对一金融解决方案,使金融机构在于客户的互动中,实行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服务,通过主动服务赢得客户。

(3)金融业务创新的平台。网络银行侧重于利用其成本低廉的优势和因特网丰富的信息资源,对金融信息提供企业资信评估,公司个人理财顾问、专家投资分析等业务进行创新和完善,提高信息的附加价值,强化银行信息中介职能。

二、我国网络银行存在的弊端

1.网络建设方面:就目前发展形式看,中国的网络建设还不够完善,尽管近年来中国的网络发展神速,但就宽带、上网费用、覆盖地域等都是网络发展的重头戏,我国网络与业务的实践需求、人们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偏差,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再者,上网速度和宽带也是阻碍中国网络发展的主要问题,随着上网人数的激增,上网速度慢、访问速度慢的矛盾显得更为突出;从地域分布上看,地区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一些发达城市中,互联网设施水平国内领先,与国际间的差距相对较小,基本上实现了门到户的宽带连接,但一些偏远地区,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网络设施的不完善等等。

2.网络的支付问题:网络的支付问题是影响网络银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中国的网络银行发展还不够成熟与完善,没办法保证在交易过程中的安全性,其突出方面就是支付问题,网络支付结算方式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银行都还没办法提供完全全国连网的网络支付服务,在传统和网络支付的变更过程中,银行间未能很好的合作,而且它的网络支付的覆盖面相对教小,在数据和处理过程中也未能达到统一的标准,这严重制约了网络银行的发展与应用。诚信也是影响网络银行发展的原因之一,就中国现在的信用制度来看,社会的整体信用制度还不完善,无论是商家还是普通的消费者在很多时候都是不讲信用的,所以人们对这种借助INTERNET的网络支付结算服务都是半信半疑。

3.网络的安全问题:安全性问题是网络银行在建设网上支付系统时,最为重视,也是花时间最多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犯罪分子侵入系统,干扰、破坏系统或盗用资金,给银行带来重大损失,给用户造成资金损失。在网络上存在的威胁有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泄露、非法使用、假冒、旁路控制和授权侵犯等等。某个实体假装成另外一个不同的实体,非法实体通过种种渠道便获取合法用户的权利和特权,在很多时候,黑客还会用木马控制用户的操作系统,其技术设计是先进的、超前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在网上交易可能会承担由于法律滞后而造成的风险。

综上所诉,网络银行的发展还是存在很多弊端和问题的,想要更好的发展它,还需要在各方面不断的完善。

4.网络的法律问题:网络银行的技术设计是先进的、超前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在网上交易可能会承担由于法律滞后而造成的风险,在中国,网络的法律问题还不完善,还存在很多漏洞,使消费者还不能很放心的使用网上交易,从而影响了网络银行的发展。

综上所诉,网络银行的发展还是存在很多弊端和问题的,想要更好的发展它,还需要在各方面不断的完善。

三、实现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对策分析

1.加强银行内部使用网上银行的管理

要想加强银行内部使用网上银行的管理是指对银行内部操作网上银行系统、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的机构和人员建立逐级管理和分级授权的制度。

2.加强银行对网上银行客户的管理

银行对网上银行客户的管理是指银行对哪些客户可以使用网上银行,客户可以使用哪些网上银行服务,以及客户操作网上银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

3.加强网上银行业务的宣传和营销

网上业务创新应该从方方面面体现,而体现的是否完美就只能从实践入手,使网络银行可以提供更具价格竞争力的金融产品。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子商务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广大商家和消费者希望金融界能提供更丰富、更方便、更快捷、更安全、更高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对使用新型的电子金融工具产生了强烈欲望和要求。

4.加快法律制度建设

我国需要加强网络银行的监管工作。根据网络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尽快建立适用于网络银行操作运行的法律规范,严惩利用计算机在网络银行系统中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以完善对网络银行发展在法律制度上的安全保护。网络银行是无国界的,所以需要加强与国际组织以及世界各国金融司法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合作,解决好对跨国、跨境金融数据流的监管问题,制定共同打击网络金融犯罪和调控网络金融业风险责任承担的国际条约,来确保网络金融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仁真 ,余素梅.巴塞尔委员会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 2002,(03).

篇6

2 村镇银行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虽然国内村镇银行的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距离银监会确定的目标还有很长的的距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市场定位不清,农村资金外流

当前国内村镇银行机构网点少,规模小,并且从业人员也较少,且各地村镇银行的运营情况来看,国内从推广阶段开始设立的村镇银行,部分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内,设在乡镇的很少。这就与试点制度设计目标中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解决金融供给的缺乏、竞争不合理的问题等存在预期上的差距。另外,部分村镇银行将目光放在贷款金额比较大的小企业主及出口企业上,集中锁定大客户和高端客户,其行为某种程度上已经违背了既定经营理念,并逐渐偏离服务“三农”的主要宗旨 。同时,一些村镇银行纷纷把资金投向能盈利的优质项目,使得农村资金外流现象较为严重。

2.2可持续经营能力较弱

(1)资金头寸紧张、吸收存款难

国内村镇银行资金来源匿乏,普遍注册资本金规模较小,多依靠储蓄存款。一方面,居民的收入偏低,闲余资金不多,储蓄较少,村镇银行增加储蓄存款很困难。另一方面,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短,社会公信度不高,很多农户对村镇银行的资质持怀疑态度,愿意把钱存进来的较少,导致村镇银行总体存款规模小,在经营过程中资金头寸紧张。许多民族地区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规模偏小,而当地涉农资金等款项都不能存放在村镇银行,因此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相当有限,导致吸收存款困难。

(2)信贷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部分村镇银行依旧依据传统银行的业务实践与理念来经营,缺乏创新能力。目前,村镇银行主要经营传统存贷款业务,这与当地信用社业务有重合,导致金融产品单一。中间业务受行号的限制,没有实质进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客户开户的积极性。

2.3放贷需求大、额度小,发展受制约

目前,村镇银行的放贷市场具有较大的需求量,农户和村镇企业是贷款的主体。但是因为村镇企业和农户农业生产都缺少稳定的现金流,且农村地区的保障体系并不完整,传统的商业银行将村镇企业和农业排除在贷款客户名单之外。因此,村镇银行变成这些资金需求者的主要来源,拥有较大的市场需求量。但是,村镇银行吸收存款很困难,无资金来源,因此银行的贷款额度变小,直至停止,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3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策略的建议

3.1 明确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

村镇银行应该非常明确服务于“三农”的定位,摆正经营的方向。在机构的布局方面,不能偏离“稳定县域”的基础又不能与当地实际脱离。目前“贷款难”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低端市场的空白以及中端市场的金融供给不足 。由此村镇银行的市场应定位于成为低端市场的供给主力以及弥补中端市场供给不足。

3.2 适度放松利率管制

据央行规定,我国村镇银行贷款利率不应比12%高。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信贷供给方是村镇银行,注重成本收益。目前,农村金融具有供不应求的状况,考虑到贷款农户借款数额小、居住地偏远、分散,频率低等多方面因素,中央银行规定的最高12%的贷款利率依旧偏低了。低利率无法使村镇银行较高的运营成本均衡,因此村镇银行存贷款利率管理应该赋予更大的灵活性,恰当放宽利率监管,运用各种金融工具来动员储蓄。

3.3 结合市场需求开发金融创新产品

村镇银行要可持续发展需要发展具有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实行产品差异和特色化。个性化服务的关键是打造特色,为村镇银行内部的优质客户建立起全方位信用体系。除此之外,在贷款的风险识别方面,还可以实行乡村联络员制度,或者建立金融服务站,以便于深入基层识别农户的人品及还款能力,切实有效的降低贷款风险。 在力量所能触及的情形下,本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具有优先放贷权,本地农业龙头企业的信贷需重点支持。

3.4建立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

篇7

1.1 海外资产缩水

自2007年起,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资产不断下调。尽管减持海外资产有利于缓解海外金融环境恶劣带来的影响,但从长远看并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扩大投资范围,优化业务比例,提高风险抵御能力的发展目标,对于我国银行业逐步占领国际市场的发展方向相违背。

1.2企业风险陡增,不良资产增加

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后,全球金融市场震荡不断,整体经济环境恶化,消费市场萎靡,购买力大幅下跌。因此沿海地区大量外向型中小型企业不得不面临销售额度下滑,运营成本升高,资金回笼困难,企业风险上升,偿债能力下降的残酷现实。除此之外,美联储连续几轮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持续走低,由此导致国际上诸如石油等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于原材料依赖进口的企业而言无疑是致命打击。

1.3 银行业盈利能力下滑

自2008年10月9日起,央行开始落实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随后也多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压缩银行利润空间,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居民消费投资,促进经济持续增长。2012年6月和7月连续进行不对称降息,加大一年期贷款利率下调的比例,进一步削弱了银行的利润空间。在贷款利率下调的情况下,贷款规模增长速度的下滑无疑会拉低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规模。

1.4 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1.4.1 流动性风险控制工具有限

我国的资本市场发育较晚,规模较小,交易主体较少,这些因素直接决定了银行资产的变现能力和获取负债的能力较弱,进而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的创新和使用。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由各项存款构成,票据市场中占绝大部分比例的是银行承兑汇票,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发展不足,银行间债券品种较少,金融债券2011年占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比重仅为1.68%。这就使得商业银行无法灵活调整其自身的流动性。

1.4.2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风险防范意识不足体现在商业银行本身和我国居民两个主体上。由于长期享有强大的国家信用,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资产利用方面更加激进,流动性风险管理始终没有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普遍的自觉行为,并且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一直以来是靠外力(法律法规等)推动,银行本身缺乏管理的主动性。直到2008年,银监局才将流动性相关数据进行官方统计和披露。

2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优势

2.1 国家政策支持,货币供应增加

尽管目前我国经济增加速度呈现滞缓状态,但7.9%的GDP增速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并且过去几年超过8%的GDP增加速度也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证明。

2.2 银行业根基扎实,基础稳定

次贷危机后,我国由于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原因,宏观经济层面(尤其是出口)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国家及时提高对投资和消费另外两架马车的重视,相应出台四万亿等基础项目建设的政策,刺激我国经济的复苏。与此同时,银监局和央行也加强了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2.3 中间业务逐渐起步,理财产品发展迅速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了以中间业务委员会制度为主体,以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分工负责为主要内容的中间业务管理体制及运行制度。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增加,投资意识增强,但又面临着国内投资市场发展不充分,居民投资手段有限的现实,理财产品的应运而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策略研究

3.1 优化资产负债配置

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的配置优化包括规模和结构两个方面。首先,要在风险及收益兼顾的前提下,根据存款数量和期限,以及市场环境、企业背景等多方因素合理调整贷款规模,避免过度负债经营。其次,要保证银行贷款的流动性,优化信贷资产存量结构;推动贷款创新,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不同类型的信贷服务。除此之外,信贷资产的比列要逐渐降低,积极推动银行投资业务的比重,改善商业银行总资产结构。

3.2 寻求金融创新,推行资产证券化

金融创新对于我国银行流动性、收益性的促进作用明显,商业银行既要继续巩固和推广现有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项目,又要不断扩大、租赁、委托、理财和信息咨询等低风险的中介业务。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混业经营趋势的逐步形成,还应该逐步开发投资银行、期权、金融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

3.3 建立适合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长期以来,央行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相对于国外比较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单纯依靠国家信用并不能真正有效应对潜在的挤兑风险,并会放松对贷款质量的控制。

参考文献

篇8

一、国外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特别是8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金融监管的放松,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动了西方投资银行在业务领域的不断创新,朝着全能化、国际化、网络化、智能化、专业化和集中化方向发展,这也是投资银行分散风险的必然要求。目前,西方国家投资银行从事的业务范围十分广阔,除包括证券发行承销、证券交易等传统业务外,在全球范围还开展企业并购、私募发行、风险投资、金融衍生品、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租赁,证券抵押融资、咨询服务等创新型业务。

美国投资银行业在世界上最为发达,世界一流的投资银行大部分都集中在美国,以美林公司为例,其业务收入主要包括:(1)利息和股息收入,主要来自美林公司持有的股票分红和提供短期贷款获得的利息;(2)佣金收入,主要来自于上市证券交易、共同基金销售、货币市场交易、期货市场交易及场外交易等;(3)主要交易收入,主要是参与股票、债券、外汇及掉期、衍生投资工具而取得的收入;(4)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包括承销各类证券和债务重组,并购活动及其他咨询等服务收入;(5)资产及投资组合管理收入,包括管理资产、托管服务、咨询服务、中转服务、按揭服务、人寿和养老保险以及各种信托活动,而英国商人银行与美国投资银行不同,英国银行业是典型的混业经营模式。英国商人银行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白具特色的商人银行业务,包括:批发银行业务,主要是针对金融机构、公司等的大额中长期存贷业务;与公司有关的金融服务,如为股票上市、公司收购与兼并充当财务顾问;和投资管理业务包括养老基金管理和信托基金管理。除此之外还开发了其他业务,为客户及小型投资者提供单位信托,投资信托业务,开展分期赊购。租赁和财务,保险经纪业务和包括金银交易在内的金融交易等。其业务范围远远超出传统的证券商的业务范围。

各大投资银行在业务拓展多元化、国际化的同时也充分注重其自身的专业化,如在美国大投资银行中,美林证券主要从事证券的全球发行与承销以及组织项目融资、产权交易和为个人投资者提供经纪服务;所罗门兄弟公司主要从事商业票据发行和政府债券交易,其经纪业务主要是为机构投资者服务;摩根斯坦利主要倾向于传统的承销公司证券业务,高盛除组织辛迪加包销私募债券以及并购重组顾问外,还主要经营美国的商业票据发行;而规模较小的证券公司就突出优势专业化发展,如美国折扣经纪公司等。

二、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投资银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目前除100多家各种规模的证券公司外还有上百家从事证券业务为主的信托投资公司,就他们所开展的投资银行业务来看大都局限于一、二级市场的传统业务即各证券的发行,承销和经纪业务。这两年,少数全国性的证券公司开始涉足基金管理、项目融资、公司理财等业务,但就全国范围来看与发达国家投资银行相比较我国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资产规模小,国际竞争力不足

我国证券经营机构由于发展历史短,受市场发育不成熟、融资渠道不畅等因素影响,资产规模普遍很小。截至2005年12月,我国前十大证券公司注册资本总计418.8亿元,全国证券公司注册资本金最高的也只有87亿元,最小的投资银行注册资本金不足3000万元。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的资本规模平均为几十亿美元,像美林集团、摩根斯坦利等超大型投资银行甚至达几百亿美元。资本资产规模小必然导致抗风险能力不足,开拓新业务能力弱,无力开拓国际市场同时也限制了其抵御国际竞争的能力,从而制约了我国投资银行业的持续发展。

(二)机构数量众多,缺乏行业集中度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随着战后经济和金融的复苏与成长,各大财团的竞争与合作使金融资本金越来越集中,投资银行也不例外。各大投资银行业纷纷通过并购、重组、上市等手段扩大规模,如美林公司与怀特威尔德公司的合并、瑞士银行公司收购英国的华宝等,大规模的并购带来了投资银行的业务高度集中。1999年,美国25家较大的投资银行中,最大的3家、5家、10家公司分别占市场证券发行的百分比为41.82%、64.98%、87.96%,而我国的投资银行数量众多,到目前为止有120多家证券公司,此外还有上百家经营证券业务的投资公司。这些公司的竞争手段和服务模式基本相同,导致市场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行业集中度较低。

(三)业务品种单一、结构趋同化,业务创新能力不足

美国证券业收入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而我国证券公司具有业务单一,结构高度趋同的特点。我国投资银行业务收入主要由证券承销、证券经纪和证券自营业务构成,经纪业务收入比重虽逐年下降,但其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承销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比重也较高。这三大传统业务在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最主要利润来源中占到80%以上,且创新型业务(企业并购重组等策略)和延伸型业务(资产管理、投资咨询、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与国外相较少或基本上没有,各证券公司情况大致相同。由于收入来源高度依托于传统型业务,使我国证券公司的利润水平极大受制于二级市场的繁荣,波动较大,其风险可想而知。

(四)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高层次人员匮乏

众所周知,投资银行业是典型的智慧密集型产业,在投资银行里最宝贵的资产是具有高层次专业素质,精通投资银行业务的人才。缺乏优秀的投资银行业人才是困扰我国投资银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国际投资银行巨头拥有高素质的投资银行家,他们思维敏捷富有挑战精神,有深厚的管理金融和财务理论功底和丰富的行业经验。相比之下,我国投资银行从业人员不少,但专业人员和高素质管理人才却很少,使我国投资银行综合竞争能力不高,无力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竞争。

三、发展完善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对策建议

(一)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资产规模的程度,中国投资银行业要想与国外投资银行相抗衡必须扩大其资本规模

1 开辟新的融资渠道。积极推动证券公司上市,增强资本实力,发行中长期债券,筹措中长期资本,通过同业拆借、国债回购等融资方式解决对短期资金需求等等;2 通过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参股、收购、兼并实现资本扩张;3 采用西方国家金融业发展的普遍趋势,促进投资银行业与产业之间的资本渗透与融合;4 通过投资银行间的兼并重组,扩大经营规模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调整我国投资银行行业构架

通过兼并联合等方式对我国证券公司重新整合,组建一些从事综合业务、全国性的大投资银行,而将其他的中小型投资银行改造成地区性专业性的投资银行,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整个证券市场的集中度,提高证券市场整体效率,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注重业务创新,实现业务多元化趋势,同时注重特色化经营

(四)在加强投资银行专业人才培养,建立高层次创新队伍的同时加强业务创新的风险控制管理,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以降低业务创新中的风险

四、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创新领域

鉴于我国目前的国内政策,以下业务应该作为发展重点:

(一)巩固发展传统业务,加快业务创新

首先在证券承销业务方面,注重发行方式的创新,对发行法案、路演、询价、承销和超额配售均须有创新;在服务内容上,要推广保荐人制度,延伸承销服务期限;在承销品种上,投资银行可以在发行具有期权期货概念的金融工具,如嵌入期权的债券、可赎回债券上进行创新。其次在经纪业务方面,注重交易方式的创新,如大宗交易的场外撮合形式;大力发展网上经纪业务,建立和推广证券经纪人制度即可有效抵制各种不规范行为和避免各种不正规投资给市场带来的问题,又可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提高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

(二)发展并购业务及相关的全方位企业财务顾问服务

并购重组已成为调整我国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专业化服务能力的投资银行可以充当并购计划中企业需要的财务顾问或,因此作为服务的中介,投资银行迫切需要进行并购业务创新。除并购重组顾问业务外还包括投融资顾问业务、资产管理顾问业务、理财顾问业务、管理咨询顾问业务等开展全方面的顾问业务。

(三)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

资产管理是传统业务之外规模最大的金融服务,是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设立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是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发展的方向。我国券商应大力发展资产管理业务,走大资产管理路线的同时要注重组织构架、产品设计、投资理念上的不断创新,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制、健全的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制度,便于从整体上控制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更好地取信于资产委托人,树立起自身良好的品牌形象。

(四)开展项目融资服务

项目融资一般要涉及到众多利益主体,投资银行在其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体现在为资本的供需双方提供中介服务,并针对投融资双方的需要和特点设计㈩能够平衡双方利益的融资结构和证券产品,本身也可参与贷款。因此,投资银行开展项目融资业务将更好地支持企业发展国家经济建设。

篇9

0引言

目前,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需要借助于传统的商业银行现有的平台作为基础。面对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和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每家银行都在千方百计地利用信息网络时代带来的便利和优势,其中网络银行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只有将网络银行的发展融合到金融业创新改革的大潮中,我国的银行业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切实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和应变能力。本文将对我国国内银行网络银行业务的现状和困境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讨论网络银行发展的现状、发展迅速的原因及发展策略的分析与研究。探讨网络银行创新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从客户角度出发讨论如何使网络银行更易于用户所接受。讨论新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长尾理论、免费商业等代表性理论。

1网络银行的概述

1.1网络银行的概念

广义的网上银行是指在互联网拥有自己的独立网站,并且能够为客户提供以下的服务的银行:信息服务;传统的银行业务。广义的网上银行既包括能够提供具体银行业务的银行,也包括仅仅拥有网页的银行。我国正是采用狭义的网上银行的概念。本文采用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对于网上银行的定义:网上银行又叫网络银行,主要是指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信息查询、对账、网上支付、转账、信贷、投资理财等传统金融服务的银行。

1.2网络银行的发展及其趋势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客户群逐渐庞大,网络银行的发展将迎来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网络银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它将成为金融发展的趋势,未来网络银行的市场前景将会非常广阔。

(1)网络银行日趋安全,技术和行业管理标准将逐步形成

网络银行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降低网络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风险的存在和多样性是阻碍网络银行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想推动网络银行的持续发展,就需要提高人们的诚信观念,努力建立网络银行行业的统一标准,网络银行安全性的提高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网络银行客户的信心,推动网络银行的大幅度的发展。

(2)金融、网络和产业的结合将越来越紧密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大企业逐渐参股传统银行,共同建立网络银行网络企业也逐渐与网络银行寻找契合点。这些发展趋势将逐步推动网络银行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企业与个人对网络平台的信心,增加对网络平台的依赖性,从而扩大网络银行的发展空间并显著提高网络银行的经济效益。

(3)网络银行创新实现业务的多样化

网络银行一方面改造了传统银行的业务,使得传统银行业务能够高效率的完成,另外,网络银行利用现代金融技术的创新发展,不断开辟新的产品和服务种类以持续满足客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逐渐趋向于利用互联网作为产品设计和营销渠道,交叉出售各种产品和服务以更大范围的拓展市场空间,同时产品和服务品种的增多也为技术创新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2网络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2.1网络银行发展现状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起步较晚。1996年2月,中国银行在国际互联网络建立了自己的主页,成为第一个在互联网络信息的中国银行。1998年3月,随着中国银行又成为了第一个成功地办理了国际间互联网电子交易的网络银行服务系统,也正式拉开了我国网络银行业的序幕。目前,国内几乎所有大型商业银行都愿意更加突出自己的网络银行或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主页和网站。

2.2网络银行存在的问题

2.2.1网络银行的安全问题

网络银行的安全问题是进行网络交易的金融机构和一般客户最为关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网络银行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上存在漏洞,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章不循、违章操作以及人员素质等因素造成的主观方面的安全隐患

网络银行自身的局限性,如设备的硬件性能差、通讯故障多、软件不安全等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以及自然因素,如雷电、磁场以及水、火、鼠等危害直接造。

来自外界的恶意攻击,尽管目前各家均采取了防火墙和网络检测等安全措施,但对于超级黑客来说,仍存在防不胜防的问题。由于缺乏业务的广泛性和流程的规范性,网络银行面临着技术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使得客户对网络银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个人隐私权的保护持怀疑态度。

2.2.2银行的网络业务种类单一,产品匮乏

目前网络银行的产品种类单一,银行业没有很好地利用网络银行出现的这个契机,进行银行业务的重组和再造。尽管有许多银行对外宣称能提供网络银行业务,但是大多数也只能提供简单的查询、转账、支付等一般业务,真正能通过网络进行交易的产品种类并不多。我国网络银(下转第123页)(上接第120页)行的产品没有完全摆脱传统银行业务功能的束缚,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大多数的网络银行只起到了一个传统银行业务渠道的作用。

2.2.3法规建设与监管滞后

我国金融业实行的是银行、保险、证券分业监管、分业经营的制度,而网络银行业务往往是相互交叉的,在监管的问题上,有可能会造成三家主要监管机构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的业务交叉,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可能形成监管的漏洞,使得部分网络业务处于真空的状态之下,降低了监管的效率。由中国人民银行或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和领导。但实际上,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是按大区设置,而银监会的分支机构则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置,这就意味着我国网络银行监管机构具有浓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政府干预的较多,监管机构缺少应有的独立性。

3网络银行发展策略的研究

3.1提高安全性能力

网上交易的安全性问题是商业银行开展网上银行业务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建立一个具有绝对权威性的机构作为担保人,并且完善全国统一的金融认证中心才能解决这一问题。现在,我国已形成了12家商业银行共同建设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初步形成的这一目标。但是,随着网上银行业务的逐步开展,业务范围的逐步扩大,这个团体只有逐步增大,并且逐步形成统一的客户信用评估系统才能满足需求,将信用风险降到最低。

3.2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根据网络银行业现在的实际情况,应尽快建立起适用于网络银行操作运行的法律规范,并严惩利用网络银行实施犯罪的犯罪分子,以完善和补充有关网络银行方面的法律法规。把与网络银行有关的法规政策进行更进一步的整合,以明确网络金融业务的监管权力,确定网络银行业务的管理办法,以使金融监管当局对网络银行的监管明确化、规范化。但也要注意到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加强与国际组织以及世界各国金融司法部门的合作,共同解决好对跨国、跨境金融数据流的监管问题。

3.3注重人才的培养

网络银行时代对于银行内部员工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完备的金融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全面的网络化知识。因此人才的培养很重要,如美国的卫法银行,它的指导思想是如果客户希望在家中接受银行服务,那么我们就提供这种服务。卫法银行之所以会那么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在自己的网络银行开业的前一年就开始着手进行人才的储备和培训工作。我国的银行业也应借鉴卫法银行的成功经验,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

4建议

首先应认识到我国网络银行存在的不足之处,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入手,大力推进网络银行的建设。在技术上,应实时跟踪国外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并通过加密技术、身份认证、防火墙等安全技术手段来杜绝各种安全隐患,避免安全风险;在管理上,完善我国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信用制度,降低网络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加大国内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督力度,注重人才的培养。相信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我国的网络银行能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篇10

一、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水平定量分析。

1.指标选取

笔者借鉴国内研究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影响的重要程度,选取如下指标评价指标体系。

2.样本、数据来源

3.实证分析

4.实证结论。

实证结果显示:一是每个银行零售银行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如四大行和招行优于其他股份制银行;二是最大的公共因子F1与营业收入占比、利息收入占比、营业利润占比和客户数的相关性高,说明要推动零售银行业务可从这三方面入手。

二、我国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思路

1.强化零售银行业务风险控制。目前,我国零售银行业务正处在全面起步阶段,各家银行争相发展,因而存在着盲目扩张、放松风险管理的不足。要不断健全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使零售银行业务健康发展。

2.加强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银行零售业务产品创新的方向应主要是致力于产品的高科技含量,进行整合性、前瞻性产品的研发。

3.加快渠道建设,提高网点销售。分支机构建设和电子化并重,并逐渐转向电子化服务。各家银行应对各种渠道进行有效整合,使之各司其职,互为补充。(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篇11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从国外引入银行保险销售模式以来,银行保险发展迅速,成为寿险公司的重要销售渠道。2003年,银行保险占我国寿险保费收入的比重达到26%。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银行保险在国内的发展减缓,2005年前10个月更是进入低迷状态。2005年末起银行保险一改近两年的颓势,出现迅猛上升的势头。2006年一季度,银保业务量占到寿险公司总保费收入的33.9%,中国人寿股份公司的银保收入同比上升了121%,占到新单保费收入的40%。银行保险业务量的忽上忽下,表明我国银行保险业务还不够成熟,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基础并不牢固。

从保险公司角度看,随着保险公司的增多和竞争的加剧,银行渠道成为稀缺资源,银行由于其优势地位而对合作保险公司手续费要价过高。据调查,保险公司支付给银行的手续费大体在3%~3.5%的水平,个别渠道甚至达到4%。除手续费外,保险公司还须向银保销售人员支付激励费用。此外,相当数量的商业银行会对合作保险公司提出购买基金产品等不同要求。

从银行角度看,各公司的银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结构单一,主要产品一般为期限较短的趸缴型分红产品,与银行储蓄产品相似进而构成竞争。此外,保险公司还有滥用银行信誉之嫌。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银行保险误导销售问题仍十分突出。银行保险的宣传资料往往混淆了储蓄和保险的界限,有的销售人员夸大宣传银行保险产品的收益性,以错误的收益率计算方法误导分红产品客户。另一方面,银行保险的售后服务也不到位。各银行机构保险大多为手工操作,保单流转缓慢,客户从投保到拿到保单通常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同时由于现行银行保险合作主要集中于柜台销售,其他方面的合作极少,大部分公司的查询、契约保全、保单贷款、保单更改及理赔等服务项目,还只能在保险公司操作,从而使客户感到十分不便。

进一步看,银行保险发展困难的深层次原因是,银行与寿险公司的合作缺乏长期利益共享机制,银行尚未将银行保险业务纳入银行发展的整体战略框架,保险公司也只是简单地将银行保险作为一种销售方式,侧重利用银行的品牌效应而忽视了自身品牌的维护和产品创新。因此,银保合作只能在简单销售的低水平进行。在各公司产品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对银行网点资源的争夺就成为保险公司发展银行业务的重要手段,而这种争夺又主要体现在手续费的竞争上。银行保险产品销售成本的不断攀升缩小了保险公司的利润空间,加大了经营风险。

二、发展综合经营对银行保险业务的影响

由于综合经营具有节约交易成本、分散金融风险和获得协同效应等优势,在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和金融机构加速转型的环境下,通过稳步推进综合经营来提高我国金融业竞争力已在上下达成共识。特别是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内部治理的改善,商业银行正在重构盈利模式,将经营重点转向理财和零售业务。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综合经营的内在要求更加迫切。在监管部门的支持下,近来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态势日趋明显。

综合经营的实质是通过调整和改进业务结构,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全方位需求,将过去需要多家金融机构才能提供的多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集中到一家机构提供,从而使得客户能够得到质量和效率更高、成本费用更低的服务。换言之,就是要使客户能从一个窗口购买更多的商品。因为研究表明,客户从同一个金融机构购买的商品种类越多,他离开这家机构转买别家金融商品的几率也就越低。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推进综合经营活动,不仅要加强与其他金融行业的业务与经济联系,更要调整金融机构的内部构造,改进运行机制,以适应经营方式的变动和有效控制风险。从目前金融机构的情况看,已经出现了以下一些调整动向:

一是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统筹规划各类业务,重估不同业务的价值,调整业务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同时整合、重组内部组织机构与管理流程,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全面提高人力资源、业务流程、客户服务、风险管控、定价与成本等方面的管理水平。

二是改进营销模式,使营销组织由分散向高度统一转变,营销渠道由简单的客户经理服务向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转变,营销方式由仅依靠自身渠道向各类金融机构联动、多渠道销售转变。

三是积极开发多样性产品,将多种产品和服务集成组装成多种“产品套餐”,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四是改进技术系统,依托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强大功能,实现数据大集中和信息处理的高效化,以迅速感知客户需求,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抢占市场和培养新客户群。

在上述调整的过程中,无论对银行还是保险公司来说,银行保险的地位和作用都将发生变化。过去银行保险对银行只是一项简单的业务,其手续费收入只是银行利润的一个渠道。今后银行会越来越重视银行保险对银行自身发展的作用,将之纳入银行整体发展战略格局,整合于银行的销售模式之中。过去银行保险对寿险公司只是销售产品、拓展市场的一个手段,未来保险公司将更加注重银行保险的产品开发和配套服务,借助银行巨大的客户资源,细分市场和寻找潜在客户,设计有特色的、对应于不同客户需求的产品,逐步摆脱低水平价格竞争模式。更加注重通过发展银行保险,降低对传统人的依赖程度。更加注重与银行实现信息、网络等各项资源的共享,降低经营成本。

具体来看,今后银行保险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银保合作将由简单的初级方式转向深层合作

实践表明,简单的销售模式使得双方缺乏长期的共同利益机制,难以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并成为保险公司之间过度竞争的诱因。随着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出于控股关系的银保联盟将产生和增加。银保之间的合作将由柜台销售深入到售后服务、配套服务、数据资源共享等多个方面,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目标客户群的特点,选择适合的销售方式。通过深层合作,不仅使合作双方的金融服务多元化、差异化、综合化,还要通过融资、资金汇划、联合发信用卡等业务的合作,进一步挖掘客户潜力,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拓展双方的业务空间和利润空间。

二银行销售银保产品的模式可能发生变化

过去一家银行往往同时销售多家保险公司产品,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一个银行网点中多家保险公司营销员争夺客户甚至互相诋毁,使得客户无所适从,损害了银行和保险的信誉。随着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今后部分银行可能会从集团的整体利益出发,对关联保险公司的产品实行专营。即便是继续采取销售协议模式的银保合作,也有一部分会建立起排他性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在有的地区,已经出现了网点与保险公司建立“一对一”关系的情况。此外,过去10年中银行保险业务主要在五行一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交行、邮政储蓄中展开,因为与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相比,五行一邮具有无以比拟的网点优势。但是近年来股份制等商业银行发展迅速,尤其在高端客户的理财业务方面已经占有竞争优势。同时由于网络技术和无线技术的发展,国外电话销售和网络销售正在成为银行的主流渠道,网点的重要性随之降低,因此保险公司与股份制等其他类型商业银行之间的银行合作也会逐步得到发展。

三银行保险产品范围进一步拓展

如前所述,目前银行保险的产品主要是短期趸缴型分红产品,险种单一、雷同且与银行储蓄产品相似,不仅对银行自身业务发展几乎毫无帮助,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构成竞争关系,形成银行产品与保险产品“两张皮”现象。下一步银行保险产品开发的核心将集中于两个方面:

一是开发银行主业关联业务产品,例如办理住房贷款时提供房屋保险、办理中小企业贷款时提供业主寿险、办理消费贷款提供信用保险、办理汽车贷款时提供汽车保险、办理汇兑业务时提供旅行或运输保险等。这类业务是银行自身业务的延伸,客户也存在实际需求,产品开发和营销的难度都不大。

二是开发全方位服务类产品,使保险产品与银行产品相融合,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个人财富管理服务。为达此目标,通常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需要共享客户资料,共同进行新产品开发,甚至建立共同的产品库。

篇12

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需动用自己的资金,依托业务、技术、机构、信誉和人才等优势,以中间人的身份客户承办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各家商业银行日益加强了对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而在中间业务中,投资银行业务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一般来说,投资银行是商业银行利用自身人才、资源、技术等优势,为客户提供财务咨询、投融资决策的服务。这也是国内商业银行在分业经营体制下,尝试开展的新型业务,目前除了尚不能开展交易所市场的证券承销(IPO)、经纪和交易等券商类业务外,已涉及银行间市场承销经纪与交易、重组并购、财务顾问、结构化融资与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投融资顾问等多数投资银行业务。近年来,随着企业直接融资规模的扩大,投资银行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重要领域。

深圳作为一个改革开放的窗口,其金融总量一直保持在国内大中城市的前列,金融各行业发展势头非常良好,金融市场交易活跃,而且金融资产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而××银行深圳分行作为××银行总行的直属分行,一直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改进服务、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并加强业务风险管理。

一、以××银行深圳分行为例,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主要中间业务包括结算业务、投资银行、理财业务、业务、外汇业务、银行卡、担保业务、电子银行、托管业务、养老金、凭证工本费等十几项,因各行所处经济环境、客户特点等不同,各行的中间业务的不同项目的比重有所不同。

2011年根据该行具体特点和授权,深圳××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包括如下两大类:一类是基础类投行业务,包括常年财务顾问、信息一点通、评级顾问、资信服务、一般投融资顾问等;另一类是品牌类投行业务,包括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主理业务)、短融、中票、并购重组、理财委托贷款、财产收益权理财业务、股票收益权理财业务等。

为协调和统筹该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分行下辖投行部,负责全分行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业务指导、辅助审查、协调各单位等职能。

在2011年,该行投行业务收入占比在所有业务板块中排名第一位。而在投行业务收入中,基础类投行业务占比47%、理财推荐类29%、股权融资14%、并购重组5%、其他5%。

尽管投行业务发展势头良好,但是辖属各支行投行业务发展仍存在较大差异,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中收入金额前两名支行的投行收入占全部支行收入的30%,前七名支行的投行收入占全部支行收入的60%,而且仍有部分支行未发生任何投行业务。

该行投行部人员不超过15人,负责全行28个一级支行、120多个二级支行的业务指导和营销推动。

二、当前投行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投行业务尤其是基础类投行业务基本上由银行资产业务转化而来,往往无切实有效的投行服务

一般情况下,银行提供的投行业务尤其是基础类投行业务大部分是由银行贷款业务所转化或带来的,主要方式是将贷款综合收益率与贷款利息的差额部分作为投行中间业务收取。比如审批一笔贷款3亿元,5年期,综合收益率(即客户支付的总成本)为同期同档次利率上浮30%,但是在签订的借款合同上的贷款利率仅为同期同档次利率上浮10%,那么综合收益率和贷款利率的差额部分往往可以纳入投行中间业务予以收取,尽管2012年2月份国家出台规定,要求银行表内贷款不能附加收费,但是银行往往通过其他渠道予以解决。

这样就造成了部分投行中间业务的收取并非独立的,而这些投行业务既不是独立的服务项目,也没有相关服务方案,更没有真实提供任何投行服务。

(二)投行业务设置较为简单,无创新权限,个性化服务不足

一般情况下,为控制风险,各商业银行的投行部门的产品设计及其创新权限仅限于总行,并没有转授权至一级分行或直属分行,所以其提供的服务品种大部分为标准化服务,业务设置非常简单,各省行或直属行只需要按照总行的设计成果予以营销即可,如果有需要变通的,往往需要与总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这样不可避免的出现沟通效率很差的问题。

另外,由于是标准化服务,所以其很多产品无法针对客户个性化特点来制定个性化服务,以满足客户需要。

(三)投行业务授权不足,人员配备捉襟见肘

根据现有授权,分行仅有办理业务的职能,而无相应审批职能。几乎所有业务均需要分行乃至总行相关部门的审批。

以××银行深圳分行为例,该分行共有28个一级支行,辖属120多个二级支行网点,而投行部所有员工总共不超过15个(含总经理及内务工作人员),而由于投行业务种类较为分散,而且需要与总分行的各部门进行沟通,工作较为繁杂,人力不足势必影响业务的办理,也已经成为制约投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发展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思路

(一)银行应提供切实有用的投行服务,以基础类投行业务为切入点,巩固和竞争优质信贷客户

我国商业银行应提高业务创新意识,并积极采用个性化服务,为企业提供真实有用的投资银行服务,并使得该服务能对客户带来好处。

我国商业银行应依托客户、信息及渠道优势,大力发展基础类投行业务,比如信息类服务,财务顾问等等。

信贷客户方面,应继续挖掘信贷客户资源,尤其是要认真思考服务的内容、效果等因素,切实提供满足客户需要的投行业务。

各行不要仅限于银行自身的信贷资源,而应该充分挖掘所有客户的需求,利用自身优势,为客户尤其是无贷户提供有用的信息资讯或服务。

根据现阶段信贷规模偏紧的特点,投行部门也应该以此为契机,配合分行贷款规模资源的经营思路,通过提供相应的投行服务适当提高该行融资服务的议价能力,并降低贷款被他行置换的可能性。

(二)持续创新、打造品牌投行业务,深化公司与投行业务互动发展

该行品牌类业务包括包括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主理业务)、短融、中票、并购重组、理财委托贷款、财产收益权理财业务、股票收益权理财业务等等业务,在当今信贷紧缩,客户融资需求不能通过信贷渠道有效解决的情况下,重点做好相应投行业务,真正有效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例如对于有授信额度但是无规模可放的情况,积极采取理财委托贷款予以解决融资规模;对于拥有能带来现金流或收益的资产的客户,可以通过投行部门的设计,将表内贷款业务包装成财产收益权或股票收益权理财业务;对于暂时无有效资产或有效担保、但发展前景非常好的企业,可通过股权投资基金主理银行业务或股权融资等方式加以解决,等等。

再例如,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跨越式增长,国内和跨境并购市场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并购市场已披露案例的交易完成规模从2006年的1434.8亿元上升至2010年的6921.52亿元,市场的迅猛发展为商业银行并购重组顾问业务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各行要认清形势,大力发展该项投行业务。

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投行业务的先导作用,首先通过投行业务可以阶段性满足客户融资需求,为银行公司业务的后续营销打好基础。而且可以在业务办理过程中,主动将其他基础类投行业务加以运用,并在充分了解信贷政策和信贷规模情况的基础上,实现投行业务和公司业务的良性互动。

(三)加强投行团队建设,实现投行营销模式转型

首先应持续加强投行团队建设,可以通过增加人员或者发动支行人员积极参加资格认证,尤其要引导拥有企业理财师资格的人员积极投入到分支行投行业务的营销和办理工作中。以XX银行深圳分行为例,已经拥有48名一级企业理财师、8名二级企业理财师和9名高级企业理财师,但是大都是其他岗位的员工,该行应从中挖掘优秀人员充实到投行服务团队中,或者引导他们在自身岗位上适当履行投行业务的营销和办理职责。

同时应该在实际工作中做好投行业务和产品的培训和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提高投行业务从业人员的营销意识和服务能力,确保投行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和再创佳绩。

(四)加强引导和监管,防范投行业务办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

投行业务是目前商业银行发展最快、创新最为活跃的业务,也是监管机构、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所以各商业银行应切实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商业银行不规范经营的规定执行,认真处理好投行业务收入增长迅速与规范经营的关系,认真落实“依法合规、服务匹配、协议完备、客户自愿”的原则,尤其是要保证收费与服务相匹配,让客户觉得物有所值,坚决杜绝只收费不提供服务的行为。

业务办理中要认真落实各种要求,认真做到每笔业务有方案、每个方案有项目、每个项目有内容、每项服务有记录。

终上所述,尽管现在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较为迅速,但是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只要监管部门、商业银行、客户三方共同做好协调,一定会将该业务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田瑞璋: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尹毅飞: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重点研究.金融论坛,2004.12

[3]常怀宇: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问题探析.福建金融,2005.9

[4]王文利:关于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趋势分析.商业时代,2007.6

[5]程丽芬: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研究.财经界.2007年第9期,P70-71。

[6]任壮: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依据和模式.经营管理,2005(4)

[7]尹毅飞: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重点研究.金融论坛;2004年12期

篇13

二是德国邮政控股阶段。1999年,德国政府将剩下的82.5%的股份全部转给德国邮政公司,后者完成了对邮政银行的完全独立控股。尽管邮政银行重新并入了德国邮政公司,但是其经营仍然保持着独立性。2004年6月23日,邮政银行在法兰克福上市,发行总额约15.5亿欧元。德国邮政公司持有邮政银行50.28%的股权和16.49%的可转债(2017年到期),公众持股33.23%。邮政银行和德国邮政的员工认购踊跃,60%以上的邮政银行员工认购了股份,德国邮政员工认购了流通股中的3.3%。邮政银行上市后发展迅速,占据了德国金融业的重要位置,其总资产占德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例在2009年达到最高点(10%)。

三是德意志银行控股阶段。2008年9月,为扩大零售网络、强化零售银行业务,德意志银行(以下简称“德银”)宣布向德国邮政收购其持有的部分邮政银行的股权(22.9%)。2010年,德银成为邮政银行的控股股东(51.98%),开始将邮政银行并表。但是邮政银行一直仍以自己的独立品牌运营。2012年,德银受让德国邮政持有的邮政银行股份,持股达到93.7%,并在之后继续购入邮政银行的股票,最终在2015年底直接或间接持有邮政银行100%股权。2015年4月,德银“2020战略”,其中包括计划将所持有的邮政银行、华夏银行等股权售出,但该出售至今没有进行。

近年业务经营情况分析

总体经营情况

2015年底,邮政银行资本充足率16.3%,一级资本充足率11.4%,杠杆率3.4%(首次超过德国监管要求的3%);有员工1.4万名,约6000家营业网点,5000多个自助服务点,拥有约1400万个客户,以及640万个网上账户。该行是德国最大的零售银行,指纹验证支付笔数、邮件转账数、个人住房信贷等业务在德国排名第一。

从2004~2015年邮政银行的经营业绩来看,该行仅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税后利润为-8.85亿欧元,其余年份税后利润均为正值(另一个税前利润为负的年份是2009年的-3.98亿欧元,该年税后利润为0.77亿欧元),2007年是其利润最高点(8.71亿欧元);2015年,邮政银行税后利润为6.08亿欧元,税后RoE为9.2%。在德银宣称剥离计划以及欧洲低利率、低增长的不利宏观经济形势下,邮政银行还能取得这样良好的经营业绩实属不易。

核心业务板块

邮政银行主要有零售银行、公司银行以及金融市场三块业务(见表1),其充分表明了邮政银行以零售银行为主的特点。在零售业务方面,2015年末,邮政银行(包含DSL以及BHW)已经成为了德国市场上最大的房屋抵押贷款银行,私人房地产抵押贷款存量达到709亿欧元,其中2015年度该项业务量(包含家庭储蓄贷款)达到了105亿欧元;私人支票账户量为525万个(其中80%关联了网上银行账户),存款达291亿欧元(同比增长13%)。

在公司业务方面,邮政银行的长期战略是聚焦于德国中小企业(SME)。2015年末,邮政银行对公司业务的信贷总量为148亿欧元,其中对商业地产项目贷款量达67亿欧元。

在金融市场业务方面,邮政银行曾将大量资金配置到金融市场业务中。在2008年之前,该行存在吸收存款(包括同业存放)能力强,而发放贷款能力弱的问题,其将吸收的多余资金运用到了金融市场投资中。2004年至2008年期间,邮政银行将占总资产约40%的资金投放到了金融市场。该业务在2004年至2007年持续有较大的盈利(2002年、2003年金融市场利润为分别为0.36亿欧元、0.75亿欧元,2004年至2007年金融市场利润基本每年在5亿欧元左右)。但是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一年就将前几年的投资盈余亏空殆尽(亏损16.3亿欧元),2009年投资亏损6.4亿欧元,2011年又亏损了5.5亿欧元。从2011年开始,邮政银行显著降低了在金融市场的投资,金融市场投资占总资产的比重2015年底降低到了20.9%。

资产和负债结构

从邮政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上可以看到:

在负债与股权端。邮政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直不是很高。2006~2008年,由于资产规模扩张,邮政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仅为6.6%、6.9%、7.2%,低于德国商业银行中位数约8.8%、9.7%、10.2%(数据来自德国央行网站相关统计数据)。为提高资本充足率,2009年起邮政银行进行了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其资产总量降到了2015年的1506亿欧元(比2008年最大值2313亿欧元下降约33%,减少了807亿欧元)。2015年,邮政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到11.4%,但还是低于德国银行业中位数水平(约14.6%)。

在资产运用端。邮政银行客户贷款占总资产比例一直较表1 2014~2015年邮政银行三大板块收入情况(单位:百万欧元)数据来源:邮政银行2015年年报低,虽然其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但只在近年才接近德国平均水平(德国平均水平下降),2004年该项指标为37.2%。2006年,邮政银行通过并购当时体量与邮政银行相近但擅长住房信贷业务的BHW银行,增强了信贷能力,该项指标上升到47.2%。虽然2015年末客户贷款余额比2010年还少了12%, 但因为总资产减少, 该指标上升至2015年末的65.3%。而另一资金运用方面,金融市场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则从2008年的43.3%降低至2015年的20.9%,交易资产和投资性证券均有大幅缩减。

邮政银行的零售银行战略和经营策略

从银行成立之始,邮政银行根据自身资源禀赋,选择了聚焦零售银行的定位,此后一直非常坚持自己的这一市场定位。经过大概十几年的努力,邮政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其业务产品线得到了较大充实,具备了“一站式”金融服务的能力。它以零售业务为主,和其母公司德银以投行、资产管理和私人银行为主的商业银行定位形成区别、互补。

采取客户聚焦和成本领先零售战略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邮政银行采取了差异化的定位。在客户上,邮政银行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熟客”身上,希望与客户达成长久的公平可靠的合作伙伴关系。在2015年的年报中,邮政银行更进一步提出自己的目标是成为客户“一生的银行”(the bank for life)。在成本上,考虑到德国顾客对服务价格比较敏感,邮政银行采用了成本领先战略,即提供“方便又便宜”的服务。

不断优化产品线与业务

邮政银行期望给顾客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其产品策略是提供全面但精简的、容易被客户理解的金融产品。它在完善产品线的基础上,将产品设计成标准化的产品,并通过销售与客户的有效沟通以及智能的销售顾问支持系统将一组标准化产品组合成M足客户金融需求的一套低成本的服务方案。

在提供信贷产品方面,邮政银行一方面加强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采取并购方式迅速获得业务能力和市场份额。1999年,邮政银行收购了DSL银行,为了双方业务的延续性,邮政银行采用双品牌战略开展业务,其中DSL银行继续开展其抵押贷款业务。2006年,为了进一步增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能力,邮政银行收购了BHW银行,成为德国市场上个人抵押贷款业务领域排名第一的银行。当然,对于不符合战略需求的业务或市场,邮政银行也采取剥离出售等方式退出。如德银在2015年年报中提到,在2013年,邮政银行就向通用电气出售了14亿英镑的英国商业地产贷款组合。

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的成败越来越依赖于其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邮政银行在不断梳理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及时重新评估技术趋势、前瞻性地确定自身信息技术的能力要求,根据服务客户的工艺需要不断优化IT基础设施结构,通过自我开发以及与各专业公司合作开发,在信息技术应用上保持着比别人快一步的优势。例如:

2003年,经过与SAP公司长达三年的合作开发,邮政银行率先引入了当时技术领先的IT平台,以此邮政银行成为了银行业内账户管理服务的承包商(Inside contractor)。2015年,邮政银行引入了先进的房地产贷款程序(2015年年报显示其在试点中,该程序叫做“建造―购买-居住”),以便将数据信息与个人的金融服务结合在一起,使得邮政银行的客户能够迅速获得房地产贷款。这种技术大大增强了邮政银行在房屋抵押贷款市场的竞争力。

2015年,邮政银行为准备与德银的独立,再次组建了自己的IT运营部门。同年,邮政银行提出了数字化与个人化的理念,成立了一个首席数字工作室来推进整个银行业务数字化转型。

依靠强大的分销网络

邮政银行的分销网络强调“方便可达”,使之成为客户“身边的银行”。邮政银行采用线上与线下协同开展业务的方式,将“自营+”的实体网点和安全可靠的电话、网络、手机银行相结合,辅之以强大的销售团队,着力打造线上银行和线下银行组合的优异体验。

邮政银行1000多家中心实体网点能够提供银行的全部业务;邮政的核心网点也能够提供全面的零售金融产品服务。其营业时间平均每周(包括周六)50小时,比其他银行网点多30%,其余非中心(核心)网点的营业时间平均每周42小时,也超过了德国银行业平均营业时间。

总之,在1999~2007年的快速发展期中,邮政银行的零售业务覆盖面有了很大的拓展,零售银行板块的商业模式基本成型。之后,邮政银行不断对该模式的进行优化,以便提供越来越有竞争力的零售银行服务。

邮政银行“自营+”模式的分析与借鉴

网点合作在探索中优化

邮政银行与德国邮政在网点合作中采用“自营+”的模式,形成了覆盖面广、双方网点合理配置的网点布局。在德国,与德国邮政的合作使得邮政银行拥有其他银行无法相比的最大销售网络和数量最多的自动提款机,90%的居民可以在很近的范围内找到邮政网点或银行自营网点来为自己提供基本的服务。

2006~2012年,邮政银行与德国邮政一起对所经营的网点进行了优化、撤并或新设。截至2012年底,邮政银行在德国有1092个自营网点、约4600个邮政网点以及16300个第三方网点(包括超市、便利店等)。至2015年底,邮政银行在德国有1066家自营网点、约4500个邮政网点以及50个全能的高级销售中心(销售该银行的产品,处理该银行所有金融服务的咨询工作)。邮政银行在德国还有5000多个免费的自助终端点,其中1300个是位于壳牌加油站的免费自助终端,它借助加油站服务将现金终端覆盖到了网点不能到达的位置。

费用

在德国邮政和邮政银行的业务合作中,双方经过艰苦的谈判才签订了内容全面的中长期合作协议,对双方在业务合作中的责权利关系做了非常详细的规定。其中,在设计费用时,既照顾了双方的利益,也注意到银行业务本身的性质与银行的战略需要,条款根据银行整体稳健经营的需要以及每个业务的性质而单独制定。有些业务是以增量来计量,有些业务则以存量来计量;有些业务按利润分成,有些业务按笔支付费用。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营业网点的费用分摊基本按照三种方式进行处理:一是对邮政银行和邮政公司自用的固定资产、网络线路和专用业务费用等能够明确划分的费用,按各自投资、各自负担的原则处理;二是对双方合署办公的网点,按实际使用面积分摊费用;三是对只邮政银行收付现金的邮政网点,邮政银行按业务量支付费,根据不同的业务性质再进行不同的计价,有些业务存在超额奖励,有些业务则没有超额奖励。

摩根士丹利对邮政银行与德国邮政关系中佣金费率的研究显示,2002年双方签订了2003年至2008年的合同,并约定可在下一个合同期前就费用问题重新谈判,如果谈判未能达成一致,某些产品的费率每年上涨3%,但是关系不会终止。

从中可以看到,费用合同往往是一个中长期的合同,这种中长期合同可以减低谈判成本以及其他协调成本,并给投资者带来确定性;此外,费用的谈判往往是非常困难的,最终成文的很多条款可能取决于谈判双方当时的意愿、实力与关系等。2002年、2003年邮政银行支付的佣金(含存款和中间业务)约占来自邮政网点存款的0.80%、0.70%,佣金占当年邮政银行管理费用的比重约为25.2%和24.1%。2006年,邮政银行在收购了850个自营网点与相关的9600名员工之后,支付给德国邮政的佣金大幅下降,之后每年约占管理费用的5%。

邮政银行2015年年报称,欧盟委员会应第三方(可能是投资者)的请求,正在对其与德国邮政的各项业务往来进行调查,以确定相关关联交易以及定r是否符合欧盟法律要求,该项事宜尚未完结。

邮政银行在成立之后的十多年中,借助了邮政集团的网点优势,迅速发展成为德国一家重要的零售商业银行,其战略定位、服务理念、信息技术应用、资本运作,与邮政的“自营+”模式及在物流金融等方面的合作,是其经营发展中较有特色的方面。被德银收购后,业务发展转型继续取得成效。由于现阶段邮政银行的母公司是全球银行系统的重要成员之一的德银集团,这使得邮政银行虽也是全功能银行,但其在整个德银的布局中更局限在零售银行业务领域。

由于德国资本市场更为成熟,收购兼并较为普遍,邮政银行不仅开展主动投资(对自己不擅长的信贷等业务采取并购方式迅速获得业务能力),也对一些业务主动出售剥离。邮政银行自身的控股权也经历了较大变动。最近德银的战略调整也给其未来带来一些不确定性,虽然2015年开始邮政银行就为与德银的分拆做准备,但至今仍未确定最终方案。

从邮政银行的发展来看,获得和积累资本的能力大大限制了银行的规模扩张,由于金融危机引起的亏损和此后经济环境不好使得盈利能力受限。以及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为资本充足率达标,其不得不采取剥离资产、降低规模增速的更重质不重量的内涵增长方式。银行要长期稳健经营,必须满足资本充足率等监管要求,在扩大规模、提升收益与控制经营风险中寻求平衡。

(作者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战略发展部)

全球视线月度资讯

印度2016~2017财年实际GDP增速为6.5%~6.75%

2月1日,印度财政部《经济调查报告》显示,受印度禁止大面值货币流通影响,预计印度2016~2017财年实际GDP增速为6.5%~6.75%。中期看,随着印度实施商品服务税,印度或恢复其8%~10%的潜在GDP增速。

芝加哥联储:美联储应放缓加息步伐

2月3日,芝加哥联储主席埃文斯发表讲话称,预期美国未来几年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将表现良好;通胀率有望回归2%目标水平,但仍面临下行风险。在低利率环境下,降息空间有限,建议逐步调整利率以回归长期水平。

纽联储:美国货币当局未在2016年四季度干涉外汇市场

2月9日,纽联储副主席波特称,美国货币当局未在2016年四季度干涉外汇市场。美元在2016年四季度兑主要货币走强,美元指数上升6.4%,创2003年以来新高。其中,美元兑欧元上升6.8%、兑人民币上升4.1%。

欧委会:将加快建立资本市场联盟

2月10日,欧委会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发表讲话称,欧盟将加快建立资本市场联盟。欧委会将推出措施降低企业重组难度,建立泛欧洲私人养老金市场,推动金融技术和可持续金融的发展,2019年前前建立资本市场联盟。

纽联储:美国1月份通胀预期上升

2月13日,纽联储消息称,美国1月份消费者预期调查结果显示,美国一年期和三年期通胀预期上升至2015年夏季末?水平;收入增长预期保持稳定;求职、失业率和未来失业率预期均上涨;家庭收入和支出预期增速放缓。

欧央行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不变

2月16日,欧央行货币政策会议纪要称,尽管欧元区通胀率上升,但潜在通胀压力仍然较低,应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主要再融资利率和存款利率将分别维持0.00%和 -0.40%不变。

日本1月份贸易逆差10868.77亿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