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加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社会对于人才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模的不断发展与扩大给每个大学生带来更多机遇与更大发展空间,然而社会因为职业道德教育的缺乏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工程腐败、合同履行不到位、造价制假等,新经济带给我们巨大财富的同时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素质、强劲的身体心理素质,而且包括良好的道德政治素质。
2.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需要
企业选择人才时,不仅需要人才具备创新合作能力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而且需要人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为企业更好地服务,更需要人才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这项素质甚至超越人才本身的工作能力为企业所看重,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道德品质与敬业精神、不去企业报到、频繁跳槽等一系列的现象都将影响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用人成本,因此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职业人才,具有职业性的特征,有别于高等院校本科培养,高职教育更注重学生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培养具备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具备高级能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立足与长远发展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教育,更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统一于高等职业教育之中,职业知识教育是职业道德教育的载体,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知识教育的灵魂。
二、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
高职学生的就业,理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然而许多研究者发现目前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不容乐观。
1.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不完善
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与知识技能培养,但是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并没有关注。虽然很多学校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学校德育注重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世界观和无产阶级政治观,社会主义信念的培养,但是不重视学生道德品质教育,没有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
2.学生诚信、责任意识淡薄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大学生需要具备的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但是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却十分缺乏诚信意识,很多高职学生在应聘找工作的时候答应多家用人单位到岗,实际往往比较后挑选一家报到,导致其他几家用人单位到岗报到率降低,学生毁约现象相当严重。高职大学生往往功利心很强,跳槽频繁,一些刚参加工作的高职大学生不能安心在本单位工作,不停寻找待遇更好、工作更轻松的工作,往往将本单位变成跳板,恶意毁约缺乏基本的诚信意识。有些高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眼高手低,抱着一种混日子的态度工作,缺乏责任心,缺乏职业责任,很多学生一走了之不管企业是否断档,缺乏忠诚精神,随意毁约导致企业损失,这是高职大学生缺乏诚信责任意识的表现。
3.择业观念功利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的同时使整个社会越来越浮躁,而高职大学生深受其影响,在择业观念上越来越功利化,缺乏长远的目光与远见,他们往往更愿意去大城市,要求待遇高,福利丰厚,对于一些中小城市的岗位不屑一顾,同时在选择职业的时候非常缺乏长远考虑,不愿意从事一线工作,都想着步入社会就要坐办公室,享受朝九晚五的工作,有成就事业的愿望,缺乏实干精神与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对待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奉献精神,只讲报酬,不讲奉献。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高职院校要提高学校竞争力必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旨在为企、事业单位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蓝领人才,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时刻影响学生的就业前景与就业方向,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完成。
1.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
高职学生入学时总体分数较低,整体素质并不是太高,自主学习能力不是特别强,如果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门自主学习的课程则学生可能完成度并不是特别高,因此必须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理论学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教学方法上探索改进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强化职业道德行为训练,将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职业道德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学生的接受度,改进改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敬业精神、竞争意识和诚信意识的教育,不仅让学生从理论层面接受教育,更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效直接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运用社会中比较正能量的事例教学,经常邀请一些成功校友来校交流教学,让学生在了解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同时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从而巩固教学成果。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使之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学校可以通过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完成这一任务,如开展“道德大讲堂”通过身边的感人事迹教育学生,感化学生,举行“专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可与追求,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促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同时可以通过“优秀校友见面会”让学生了解成功人士的历程,给自己启示,从而树立良好的择业观。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能用一种更让学生接受的方式传递知识,传递正能量,无形中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篇2
少年儿童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同时形成和发展着品德和个性。由于其自身身心发展的特点,辨别是非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差,社会阅历浅,因而容易受到变动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对各种道德行为规范还没有很好掌握,对各种社会影响的性质及其对自身的利害关系还不善于辨别。他们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试探,急于行动,还没有“三思而后行”的能力和习惯,往往会导致品德出现缺点,行为表现上出现偏离。而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意义非常重大,因此,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小学生道德现状
乐观向上的生存观、市场经济的头脑、法制观念和具有民主意识、勇于抛弃旧思想、旧观念、勤奋好学、争取成才、善于分辨真假、善恶和美丑,这是当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看到,当前部分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也存在不少问题。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少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与人交往相处中,在承受负面冲击时,表现出了责任感不强、没有正视困难、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缺乏感恩、不讲信用、不诚实爱撒谎、唯我独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淡漠、集体荣誉感不强、缺乏包容与忍耐、不懂得分享与给予、过于自我、自私自利等。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极不相称,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对这一代中小学生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以考试分数定录取线,升学率依然是衡量学校声望和地位的首要标志,导致学校重智育而轻德育,忽视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的教育;注重成绩单分数,忽视了对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注重灌输知识,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
三、学校应对中小学生道德缺失的思考
学校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中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在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统帅和灵魂的作用。作为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环境,学校应担负起对其进行道德教育的责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学校要重视德育工作,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并付诸行动。
教师要认真学习德育理论,加强师德教育,树立良好的人格形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传”,抽象的道德规则,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e是在信息化的今天,少年儿童耳濡目染,他们的思想也变得逐渐复杂起来,如果不能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必然会错过教育的最好时机,影响教育的效果。“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篇3
人类从诞生那天起,为了自身生活的提高就从未停止过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活动。尤其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现在,人类先后进行了三次工业革命,人类的科学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进步,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也得到空前的提高。但与此同时,环境的不断恶化、资源的不合理消耗也使人类的生存面临空前的挑战。全球温室效应、生物物种濒临灭绝、极端恶劣天气的频发……这些愈演愈烈的区域性灾害使人类开始品尝工业文明带来的苦果。
世界如此,中国的环境形势则更加严峻。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沙漠面积不断扩大。建国以来,我国沙漠面积已由15亿亩扩大到25亿亩,全国已有66.7万公顷耕地、235万公顷草地和639万公顷林地变成流沙。(2)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3%。在全国七大江河水系中,劣五类水质占41%。(3)大气污染严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4年,中国城市由于空气污染共造成35万多人死亡。由此可见,加强生态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二、当前我国中学生生态道德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中学生生态保护的意识薄弱。一些中学生的生态道德状况还不容乐观,诸如乱扔垃圾、使用塑料袋、浪费饭菜、不关水龙头、踩踏草坪、人走灯亮等行为、现象屡见不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目的的功利性,导致生态道德教育的薄弱化。长期以来,教育的功利化造成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特长培养,轻全面发展;关注现代科技发展中知识的增加,忽视道德的培养,尤其是忽视生态道德知识的传授和生态道德观念的培养。其后果是教育弱化为智育,学生片面发展,生态意识淡薄。
2.德育教育内容的滞后性,导致生态道德教育的边缘化。我国学校的传统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人与人、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展开的,忽略了生态道德的教育。到目前为止,我国中小学阶段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开发设置生态德育课程,至多只是在社会、科学等学科中作为考试内容提及,而教师在讲述这些内容的时候,都是从考试层面上对学生加以指导,并没有真正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养成良好的生态习惯作为教学目标。这样的教育机制下,培养出的是生态意识淡薄的社会成员,造成整个社会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等短视行为的泛滥。
3.教师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导致生态道德教育的空洞化。从目前我国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很少有教师能对生态、环境科学有一定的了解。受此限制,在目前的学校生态道德教育中,教师往往把生态问题的解决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或者侧重于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从人文的角度帮学生构建生态道德观,从而使得生态道德教育形式单一、内容空洞。
4.社会不良现象的负面性,导致生态道德教育的无效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一方面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如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思想也冲击着青青校园内的青少年学生。以至于当学生走出校园后,在金钱面前、个人名利面前,忽视人类未来的整体利益,加入到破坏生态、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列中。
5.青少年与大自然日益远离,导致青少年学生生态道德感淡漠。由于整个社会就业压力的加大、父母对孩子期望值的增加以及课业负担的加重等因素,青少年儿童越来越远离自然、疏远自然,导致青少年的生态道德观和正义感下降甚至丧失。
三、学校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1.提高教师的生态素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培训、自学等方式,丰富自己的生态知识,提高自身的生态道德修养。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教师能更好地把生态道德理念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的道德和价值观;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用自己的良好的生态习惯,去感染、同化学生的行为。
2.积极开发符合本地实际的校本课程。目前,我国还没有国家统一设置的生态道德教育课程和教材,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过程时,应根据本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学生生态道德和生态习惯的实际,搜集一些在空间上、时间上离学生生活较近的材料,编写校本课程。这样可使学校的生态道德教育初步具备系统化与课程化,从而能更好、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
3.学科教育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生态道德的提高和良好生态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某一位教师、某一门学科的责任,需要所有教师长时间的、不间断的努力。可以说,生态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因此,所有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生态德育渗透。如在《科学》《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等教材中都有许多这样的素材。
4.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体系中。道德养成是一个认知和实践的互动过程,培育青少年生态道德,一要教育,二要实践,才能提高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履行生态道德准则和规范的能力和意识。学校在进行生态教育的过程中,应倡导生态教育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细节入手。我们可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考核办法,把生态道德作为学生日常行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促使青少年学生的生态实践日常化、经常化。我们还可利用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节日,开展环保知识的宣传和实践活动,以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把生态认识和情感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环保知识讲座、主题辩论会、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环保宣传。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收集像塑料瓶、易拉罐等一些可回收利用的物品。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5.加强校园生态环境建设,积极营造培育生态道德的良好氛围。美的环境可以陶冶美的心灵,一个蜂飞蝶舞、百花争艳、树木苍翠欲滴的校园,不仅可以给人带来视觉的享受和愉悦的心情,同时会对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生态道德观念的形成发挥催化剂的作用。
6.利用法律的警示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生态保护的法制观。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世界各国都运用道德、行政、法律这三种手段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环境和资源。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我国先后制定了《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森林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学校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列举一些破坏环境的案例,让学生理解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我们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起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道德的法制观念。
在目前我国生态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的情况下,环境教育更是我们学校与教师义不容辞的社会职责。生态道德教育是当前青少年德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此应当引起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及全体教师的高度重视。学校迫切需要做的工作是使每一个觉醒的学生将生态意识付诸行动,改变生活方式,追随绿色时尚,建设绿色文明,使学生为了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使保护生态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使青少年学生成为具有现代生态道德意识的生力军,使我们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生活更美好!
参考文献:
[1] 杨鲜兰.生态文明与人的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
篇4
以下两类学生尤其需要加强指导和教育:一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学校有部分学生往往是家长出于无奈而将其送来“托管”的,无心向学,提不起学习兴趣是他们在中学早就养成的习惯。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是老师“填鸭式”灌输给他们的。所以,在他们的头脑里根本没有“读书为了就业”的观念。过分地依赖老师和父母,自立能力差,真正到了就业的时候,便显得不知所措。二是为好奇而读书,有部分学生来职校读书的主要目的只是对某个专业产生好奇,而不是为了谋职业,对未来职业的认识浅薄,对自己的职业气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都缺乏了解。因此,一旦到了选择职业的时候,东不成西不就。这些在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中尤为突出,他们择业时往往首选到经济效益较好的单位(如珠海格力空调有限公司、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等),这部分学生宁可守着枯燥的生产线当生产工人,也不愿意干又脏又累的汽车维修工作。
另外造成中职生难就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社会需求不了解,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择业时安排到国有企业怕效益不好、收入低;安排到外资企业、中小型私营企业工作担心不稳定、没有保障;创业又嫌辛苦、风险大。另一方面,毕业生在供需见面时普遍存在自我推荐能力差、不善于包装自己等。由此可见,学生在选择专业和就业时存在盲目性,往往随大流,一拥而上。因此通过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可达到以下目的。
一、通过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使学生与职业相结合
所谓职业,是指社会分工的产物,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而从事连续性的、相对稳定的工作,通常又叫工作岗位。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很低,生产工人往往从事比较单一的职业便能应付正常工作,因而工种分类相当细,如机械类的钳工专业就细分到装配钳工、维修钳工等。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并及时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产业升级,使得企业原来残旧的、低效率的、能耗大的、劳动强度大的设备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先进设备,这对劳动者的要求又提升了一个档次,因此,机电一体化、数控、模具等专业应运而生。由此可见,职业是随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由于学生的就业愿望与社会的职业需求相分离,从而导致学生在入学选择专业时就存在从众心理。以我校为例:每年招生任务2000人,结果每年扎堆报读汽修和幼师专业就各有500人左右,占了“半壁江山”,到就业时找到理想工作的机会就少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特长,这些因素影响着他在职业上的选择和发挥。因此,入学时让学生先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自己想做什么;再了解自己的个性,明白自己能做什么,然后结合现实情况,扬长避短,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通过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能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改变头脑中的职业偏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熟悉职业情况,知道学习为了工作,要生存必须工作,要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努力工作的道理,进而有目的地发挥自己的个性与潜能,并自觉地将社会需要与个人志趣结合起来,把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与未来的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使教育与职业相结合
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因没有突出“教育为职业服务”的环节而显得不够完美。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环境迫使职业学校必须树立“服务就业”意识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服务就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使我们的教育与社会的职业需求、与学生的就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开发他们的创业精神,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同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择业环境未知、多变,必须结合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的实际进行客观选择,就业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必须做好艰苦奋斗,战胜困难的准备。实现观念上的根本转变,善于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三、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提高就业率
经济结构要调整、产业要升级,对劳动力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给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而中职学校,只有紧跟市场步伐,及时调整、开设与社会劳动力市场相适应的专业,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中职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就业率高能取到良好的办学效益,从而促进招生工作顺利进行、扩大学校的办学影响力和规模。因此,进一步搞好毕业生的推荐就业工作已成为学校的首要工作。事实证明,学校在强化专业知识教学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提高就业率的有效途径。通过指导和教育,使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就业形势;认识职业、掌握择业技巧;认识自我、从容面对现实。所以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积极拓展推荐就业门路,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才能在招生工作中争取主动,进而促进学校办学规模的发展。否则,脱离了社会需要的办学方向只能是死路一条。
四、结束语
通过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可以使同学们在就业时主动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认识社会、认识职业,扬长避短,合理选择职业,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到劳动力市场上去竞争、自主择业或立业创业,在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件大事。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劳动者,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引起学校各级领导和全校教职工以及社会各届的高度重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择业观,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既有敬业精神,又有创业潜能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渐恶劣,各国越来越重视生态道德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高职院校更侧重培养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更重视的是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缺乏生态道德的教育。对于部分专业与环境相关的专业,对于生态保护的课程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知识,严重缺乏对学生生态道德层面的教育;对于全校范围的学生,高职院校更是缺少生态道德教育相关的公共类课程,导致无法向学生普及生态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滞后,不仅无法使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对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造成了潜在的危害,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开展,因此,加强和改善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2.生态道德教学模式单一
我国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学中,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导致生态道德教育形式化,教学模式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法意识到提高自身生态道德的重要性,从而不重视与生态道德教育相关的课程,影响生态道德教育的开展。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仅停留在单纯讲授生态保护知识,并没有开设相关的实践类课程,这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生态道德知识的兴趣,也无法指导学生将书面化的生态道德知识转化成自身内在的道德素质,导致学生不能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开展环保活动,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学中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实践活动,影响了我国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投入到生态道德教育的教学模式探索之中,创新教学方法,更好地培养高职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
3.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及必要的物质条件
高职院校开展生态道德教育,需要区别于其他类型的道德教育,生态道德教育需要更为专业的生态环保知识与生态道德修养,而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开展。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生态道德教育的授课教师普遍存在自身生态环保知识较少、生态道德修养较低以及生态教育能力较差等现象,并没有受到过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仅凭自身学习及环保知识难以有效教授。与此同时,教师自身的生态道德修养也会影响学生生态道德意识的形成,如教师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浪费水资源、浪费纸张等小细节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生态道德意识的形成。因此,确保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对教师进行生态环保知识的专业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技能型人才,学校的实践基地、辅助网站、图书馆资料专业性很强,主要是为专业课学习服务;对于生态道德教育方面的实践基地、网站、资料少之又少,无法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生态道德知识,影响学生生态道德素质的提高。
4.高职院校学生生态道德意识较低
高职院校由于其自身的生态道德教育滞后、教育体系的缺乏,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生态道德知识欠缺,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起点较低,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很好地将生态道德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如今,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属于独生子女,生活条件较好,没有意识到浪费的坏处,在生活中不自主地表现出浪费水资源、浪费电、过度使用一次性用品等行为。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生态道德意识薄弱,阻碍了生态道德教育的顺利开展。导致这些不良现状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高职院校对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高职院校更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并没有将对学生的生态道德培养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压缩了生态道德教育的课时,无法确保有足够的课时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知识的传授,生态道德的教学也只是停留在呆板的理论知识上,单一乏味,学生无法很好地了解生态道德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导致了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滞后。其次,国家对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
在高等教育中,高职院校仍处于较尴尬的地位,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投入更多倾向于各专业设备与实训基地的建设,而对于生态道德教育的投入较少,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基地,甚至没有相关教材,只能靠教师课上的材料作为学生学习生态道德的内容,大大缩小了生态道德教育的范围,不利于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开展。同时,由于教学资金投入少,高职院校无法对教师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无法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实践机会,影响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教学效果,达不到培养学生生态道德意识的根本目的。最后,教师重视度不够,学生学习意识不强。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自身对生态道德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投入不够,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生态道德教育的学习态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多的是受到教师的影响,加之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阻碍了生态道德教育的顺利开展。同时,生态道德教育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生态道德教育不重视的散漫学习态度。
二、加强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对策
1.完善生态道德教育的课堂教学体系
第一,充分发挥高职思政课在生态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高职思政课是对高职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为思想道德教育重要内容的生态道德教育必然也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是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对策。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生态道德知识的同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各种关于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等现实问题以及社会焦点、热点等,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当今生态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方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第二,在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生态道德教育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在专业课教授的过程中,融合生态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白本专业与生态环保之间的关系,重视生态道德教育的学习。第三,高职院校应开设与生态道德教育相关的选修课或必修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第四,高职院校也要定期聘请相关专家或是环保名人来校为学生做生态道德教育讲座,通过讲座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生态道德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生态道德素质。
2.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道德教育氛围
良好的校园氛围是成功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保障。高职院校要通过各种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道德教育氛围,强化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社团活动机会,组织学生用实际行动参与到环保行动中,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亲身参与强化学生生态道德意识,提升学生的生态道德修养。校园文化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要积极开展与生态道德教育相关的文化活动,如小品表演、演讲比赛、主题征文比赛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震撼学生心灵,转变观念,从而外化为自觉的环保行为。同时,高职院校还要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加强生态道德宣传,在潜移默化中让生态道德的种子根植于学生的心灵深处。高职院校还应该利用网络拓展生态道德教育的空间,制作内容丰富的生态道德教育网页,丰富生态道德教育的学习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真正落实生态道德教育的目的。
3.健全生态道德教育的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充分认识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加大对生态道德教育的投资,建设完善的师资队伍,确保生态道德教育的开展。完善教学计划,突出生态道德教育,确保课时充足,同时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与专项经费,确保生态道德教育的顺利开展。
篇6
一、数控技术专业课教学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数控技术专业是新兴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政策法律、法规不完善,使其职业道德发展也比较滞后,在数控技术行业中从业人员急功近利、随意跳槽现象严重,以至于许多企业不敢再外出招聘。笔者认为,提高数控从业人员整体职业道德水准,根本途径是加强数控技术专业在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另外,笔者从事多年的数控实践教学,见证了多起由于学生粗心大意、野蛮操作、自由散漫等原因造成的各种事故,充分体会到不重视职业道德修养的学生,很难掌握好集光、电、机于一体的数控技术。因此加强数控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加强数控技术专业在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 中职数控技术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科技为先导的时代。高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进了物质文明,但也强烈地冲击着人类许多传统伦理道德观。社会存在倾向于金钱、功利、个人利益等价值的取向,传统上的道义、奉献、重德等观念的地位在下降。这些社会现象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另外,现在的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好,父母过分溺爱,养成了过分自信,但又极易受挫的特点,性格趋于偏激与理想,不懂得倾听,不会考虑他人感受,失去对社会的责任感。学生从思想上忽视加强自身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能严格律己,导致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低下。
(二)中职数控技术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缺乏专业的教学内容
现在的中职学校已经开始考虑到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如职业生涯等。但是现有政治思想品德教材存在内容空洞、 形式单一、 脱离专业等问题。目前,在各类学校教学体系中, 很少有统一配套的数控技术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课教材, 导致实施数控技术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理论依据。
三、数控技术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进行数控技术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时,一定要根据数控技术专业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除了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外,更重要的是将职业道德教育蕴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在相关的课程中进行数控技术专业职业道德教育
数控技术专业的专业课课程都与职业道德有关,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就要时刻将职业道德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曾听过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老教师上《机械制图》的第一课——绘图仪器的使用,这位教师在讲如何削铅笔就用了两节课。他说速度一定要慢,用力要均匀,才能把铅笔削得好看又好用。当时所有学生包括我在内都觉得削铅笔小学生都已经会了,中专生没必要这样手把手地教。后来才发现这就是所谓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们画出来的图线粗细均匀、整齐规范。我还记得他送给学生的一句话——学习要做到细心、耐心、恒心!这些品质恰是我们同学所缺少的。
在钳工实训课程中,长时间的站立,有些同学手磨出泡来了,还有些被铁屑割伤,这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一项挑战。我们要借此机会引导学生,学习和打磨平面一样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才能做到最好。让学生认识到动手的重要性。只是一味的学习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实际的体验,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也要教育学生,我们要做一行爱一行,要有责任心,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
篇7
由于会计工作有其特殊性,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职业道德水平有着特殊的要求,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是一名合格的会计人才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品质。会计专业学生是我们社会未来会计事业的建设者,是会计法律法规的践行者,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德才兼备,具备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所以高素质会计人才是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基本目标。高校必须大力加强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从战略的高度去培养既具娴熟专业技能,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1.2 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每年高校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会计人员,会计专业学生已是会计队伍的最主要来源。所以,在高校会计专业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将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内化为会计职业道德品质,最容易获得实质性的效果,从而使会计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国着名会计大师杨纪琬说过:做人是做会计的根本,所以会计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性决定了更应强调对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有完善的人格与深厚的道德修养,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理念,为他们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
加强会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我国现阶段大量企业肆意造假,多数经济案件都有会计人员牵涉其中,从而使会计成为“高风险”的行业。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是我国会计人员最主要的来源,加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从学生时期就使他们熟练掌握相关的行为规范,培养良好职业道德意识,实现自我监督和自律,是会计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实现自我保护的最佳途径。加强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产生热爱会计事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尽职尽责、忠于职守,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这样,当经济利益与道德规范发生冲突时,才能够抵制住外在物质利益的引诱。总之,高校学习时期是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最合适的启蒙教育阶段,这一时期最容易使这种职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从而使会计学生在工作中面临职业道德挑战时,能够对公众利益和个人利益起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作用。
有利于会计队伍的健康发展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大量的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具有强烈的需求,所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决策,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的秩序。由于会计人员承担了重大的社会责任,所以在会计教学中必须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专业会计教学体系,使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得到培养,在毕业后能够以高尚的道德、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方法从事会计工作,从而从根本上促进会计队伍的健康发展。
2. 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2.1 会计专业缺乏职业道德培养目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要素知识化,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不仅限于具备会计专业知识与能力,更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具体培养计划都将会计理论及实务能力作为重点,而忽略了道德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主要针对学生的智力培养,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而涉及培养学生德育方面的课程,如会计法、会计伦理等却很少有学校开设,即使开设也列为学时很少的选修课。总体上看,我国会计教育仍侧重于专业技术素质教育,而忽视职业道德和人格素质培养,忽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对各种能力的培养。
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认识不够
我国会计专业教师主要是基础课程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而很少有专门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法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由于高校会计专业教师不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认为那是政治课老师的事情,与专业课教学无关。所以,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师主要从事理论的研究,缺少实际业务的经验,很难从深层次来理解和把握会计职业道德在实物操作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各种考试,较少涉及有关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以致会计专业课教师自然把授课重点放在会计专业知识上而忽视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内容缺乏、教学方法单一
从现有的会计教学体系来看,高校会计学教材很少涉及到职业道德教育,现有的思想政治教材又存在内容空洞、形式单一、脱离专业等问题,而专门的配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更是少之又少,这使实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理论依据。另外,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如《会计法》、《会计从业道德规范》等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靠教师在会计课的讲授中或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提出一些职业道德要求,讲多讲少完全由老师决定,并没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这种简单的授课方式,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产生了学生不愿意学、甚至厌学的情况。
3. 加强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3.1 重塑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学目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应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可见,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思想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更注重培养对象的综合素质,所以现阶段高校的培养目标并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教育,而更应注重人文素质、品德等教育。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会计专业仍侧重于基础知识教育,而忽视职业道德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会计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涉及会计职业道德的新问题需要解决,加强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在为社会培养会计人才时,应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会计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学习
高校会计专业应把《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列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在向学生讲授会计职业道德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 “诚信为本”的职业理念。由于职业道德的要求需要内化为职业理念,所以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需要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而不可能一蹴而就,通过一两门课程的学习就能达到效果。基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特殊性,教师只有通过平时量的积累,寓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于各门课程之中,才能培养出综合的职业道德水平。另外,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内在职业素质,在讲授时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起到内化的作用。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包括修订教学计划或调整课程设置等。也可将案例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让学生了解违规会计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内在原因,通过讨论分析职业道德冲突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职业道德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准。
丰富会计职业道德教学内容
由于会计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使命感、责任感和道德意识教育。由于现有教学内容的缺乏,需要会计教师及时地将杂志、报纸、网络等所报道的各种案例和新闻作为教学内容,补充教材实践知识的不足,增强学生识别虚假会计信息的能力,从而起到强化职业道德理念的作用。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不局限于书本知识,形式灵活多样,通过实际案例感受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精髓的理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不断地更新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不至于被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所淘汰,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人格和理念。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月22日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当前越来越公平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我国会计行业既面临高速发展的机遇,也迎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约束的企业难以在市场上立足,缺乏职业道德意识的会计人员也难以在行业内生存,因此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刻不容缓。高等院校作为给社会培养未来会计人员的重要基地,更要在注重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培养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会计法纪教育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在校学生切实了解会计职业道德对社会经济秩序的影响,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无论是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还是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以及中国的孔孟之道,这些学者都把“道德教育”视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会计学专业学生中重视道德教育也不例外。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通俗地说就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不仅对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有着很强的约束和引导作用,更是对整个社会制度的重要补充。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会计工作更是诚信行业,如果会计失去诚信,弄虚作假,欺诈舞弊,则必然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给国家、企业和投资者等带来损失。目前,会计从业人员想要进入职场,从事会计这一职业,必须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其中必须要通过的一门考试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足以可见会计职业道德对于从事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国家会计队伍预备人员的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是未来会计工作的后备军,他们是否具备会计职业道德,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会计工作的好坏。高校作为会计人才的培养基地,作为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更应加强并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和习惯。
二、目前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一)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认识不够。当代大学生是将来会计行业的中坚力量,是社会未来的开创者,学生这一群体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十分重要,然而从目前现状来看,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认识远远不够。在这次的问卷调查中,对于“你了解的会计职业道德是什么”这一问题,68%的会计专业的学生片面地认为会计职业道德只是不做假账或是诚实守信,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还是比较片面,需要不断的学习、加深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了解与认识。在“你认为会计人员在以后的发展中最需要注重培养的是?”这一题中,有近55%的人选择了“专业实践技能”,有33%的人选择了“自身职业道德”,而剩下的12%选择了“专业理论知识”,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人还是比较重视专业实践技能,会计职业道德次之,而认为理论知识相对不那么重要。
会计工作是一个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会直接牵涉到很多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会计从业人员很可能会经常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也会面临各种利益诱惑,当这些和会计职业道德冲突的时候,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就关乎企业或是社会的利益。
(二)高校正式开设职业道德课程的不多。我国目前会计专业使用的国内出版的若干套教科书中,涉及到会计职业道德内容的还很少见。而把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单独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教学的,在中外高等学校中也不多见。我们的调查对象为江苏某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该校没有专门开设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你认为企业在招聘会计时最看重的是什么”这一问题,73%的人选择了“经验”,仅有27%的人选择 “品德”,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和了解少,并未看到其重要性,从这一点可以很明显地反映出教育对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的缺失。以小见大,我国现在教育对会计专业的大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存在不足之处。
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要考《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两门专业课,而很多学校只安排了《基础会计》的学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通常只是短时间的自学,并且仅仅是为了从业资格证的考试,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与关注,以至于学生们都忽视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学习。
(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明显。目前在高校教学中大多采用的仍是“说教式”教学,教师单方面传输,缺乏和学生的互动,也缺乏学生的参与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来体会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因而不能达到使学生真正建立会计职业道德理念的目。
老师是学生认识和学习知识的领路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个好的领路人通常能带领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同样的,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老师正确有效的教育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因此,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三、改善会计学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要较好地解决目前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专门课程。财会职业判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会计诚信的理解和认识,注重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的灌输,强调会计诚信是最基本的会计原理,应该使学生一开始学习会计就认识到会计诚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强化会计诚信观念和信用意识,树立起会计职业的尊严感。高校应将职业道德教育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所有课程和实践环节,单独开设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使得每个会计专业的学生都修读这门课程,以此来肯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地位,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高等院校的会计院系应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适应教育规律,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
(二)创新教学方式,丰富学习内容。在老师的教学中可以运用实务演示、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老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和独立性,让学生能主动地去体会会计职业道德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以此来增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
将基础课程与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相结合,职业道德教育课可以学习西方的教学方法,以讨论课为主,学生与老师共同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在课堂上并不提供答案,只是起引导和鼓励作用,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通过讨论可使学生认识到以后将要从事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提前接触以后工作可能遇到的一些难题,并学会找出合理或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法解决这些难题,在这个不断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发展学生的道德理解能力,也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举两得。
除了课堂上的教育,丰富的课外活动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将会计的职业特征融入各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能以会计人的面貌出现,营造会计氛围,体现会计人的特色可以增强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学习的兴趣。如邀请企事业单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先进模范人物作报告,组织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时,选择与当前社会热点经济现象或事件相关的主题,培养会计人的职业敏感。
(三)建立学生职业道德考评档案。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逐渐成熟的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阶段,也是学生职业伦理和观念形成的基本阶段,规范的前提。道德的力量往往可以超越法制的约束力量,能使人从内心自觉地遵纪守法,而不是只在外力的强制下,这种无形的力量十分强大。为了增强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足够重视,学校可以建立学生会计职业道德考评档案,对考评情况进行归档处理,最好是将其记入会计专业学生的个人档案,严格规范档案的填写,杜绝舞弊作假,并将档案效力衍生到学生日后就业和工作中,以促进其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
综上所述,会计高等教育是健全会计职业道德和培养会计职业道德意识的重要环节,在大学期间高校应十分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样,当大学生毕业走进职场时,才能以一个具有正确价值观和职业观的职场人姿态为企业、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主要参考文献:
篇9
德育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社会、国家的发展,因此,加强德育教育刻不容缓。就我国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来看,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思想道德教育,以至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进而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主,不仅要加强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更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成人成才,在这种要求下,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就必须重视思想道德教育。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人无德不立, 国无德不兴,这句话揭示了德育的重要性,加强德育是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初中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他们出国家的未来,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不仅关系到他们滋生的发展,同时也决定了社会、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当前,思想道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而初中生作为国家的未来,面对社会思想道德问题日益突出的环境,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也越来越重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可以让初中生知廉耻,懂礼仪,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为初中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人才。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对思想道德教育的不重视
就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许多教育工作者还没有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将思想道德教育完美地融入到课堂中去。由于教育工作者对思想道德教育的不重视,直接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多的是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
(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依然是以教师为主,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能动性会受到打压,使得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师生关系僵硬
师生关系僵硬是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强调纪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保持绝对的安静,耐心的听教师讲解,学生稍微表现出一些活跃的行为,就会受到教师的责骂,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师讲解的东西,学生感到不解时,并向教师提问,许多教师往往会因为学生这种突然的行为往往表现的不耐心、不高兴,从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比较僵硬,而僵硬的师生关系就会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
四、新课程理念下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思想道德教育策略
(一)提高认识
新课程理念下,思想道德教育愈来愈重要性,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要想实施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要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思想品德课课堂,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保证思想道德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要想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与教师互动,并在互动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如,针对老人摔倒这一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这一现象发生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看法,给予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三)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良好的教育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首先,要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给人以鼓舞、奋进行上的精神力量;其次,要善于利用各种途径,如广播、宣传栏等加大德育教育的宣传,提高学生的认识,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
(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要想实现高效教学,就必须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作为教师,要彻底摆脱那些传统观念,在课堂上要多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多提问、回答问题;课后,教师要以朋友身份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爱上课、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
(五)多开展德育活动
让学生多参与德育活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在以往的注重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理论知识教育,而这种理论知识等于是“纸上谈兵”,难以真正的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多举办德育教育活动,根据思想道德教育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举办一些德育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去,从而让学生德育活动中提升品质,锻炼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越来越重要。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生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只有不断强化思想道德教育,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成才、成长,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结本人。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教师要贯彻落实思想道德教育,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多开展德育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多参与这些活动,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品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项福宏.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教学的理解与运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2,19:94.
[2]贾建立. 浅谈新课程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J]. 科技视界,2014,29:251.
[3]薛文瑛. 新课程理念下关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思考[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1:13.
篇10
从“郑百文”、“银广夏”到“红光实业”等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的发生,会计诚信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会计行业面临着严重的诚信危机。会计造假不但给国家、企业和会计行业造成极大损害,对会计人员自身也是非常有害的。会计人员提供了第一手的会计资料,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度,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本文认为作为培养准会计人员的高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能对整个会计行业诚信环境的改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我国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 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1.重会计理论学习,轻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学多是重视会计理论知识教学,却忽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2005年3月1日开始施行的由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以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开始实行,摒弃了原来直接申领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做法,开始实行考试制度,即要从事会计工作就必须先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就是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内容的一部分。出于考试的需要,各高校会计专业陆续开设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课程,以便于学生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这种为了考证而开设的课程,片面追求考试通过率,并没有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有多大效果。
2.教学方法简单。高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目前大多还停留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上,教师在授课时侧重于对法规条例的解说和简单的说教,课堂非常乏味,学生学习该课程也只是为了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和期末考试,学习方法也只是埋头读书和做大量习题,并没有能够深刻领会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和意义,该课程并没有起到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目的。
3.社会诚信缺失,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缺少氛围。不断爆出的“地沟油”、“毒胶囊”等等事件,把社会诚信问题推到风口浪尖。社会诚信缺失现象泛滥,各行各业都存在这种诚信缺失现象。这种现状很容易让会计专业学生误以为不诚信已是社会的普遍现象,且不诚信行为可以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利益,更有甚者有的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做好了在以后的会计工作中做假账的准备。有了这种错误认识,对学生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会让他们进入会计领域后充当起会计造假合伙人的的角色。可见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取得好的效果,还需要净化诚信环境,给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供好的“土壤”。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校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对学生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会计修养。本文认为高校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应做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1.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智育不好是废品,体育不好是次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这句话说明学生仅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拥有过硬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只有同时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对于会计来说更是如此,诚信是会计工作的基础。没有诚信,就没有会计。要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要给予高度重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高校会计教育的重要任务,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工作中和生活中以会计职业道德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学生只有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和对社会有用的人。要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首先要让会计专业师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要提高会计专业教师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可以组织任课教师参加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研讨会,经常参加交流活动来提高认识。可以让师生观看典型的会计诚信缺失案例,让师生了解到会计人员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2.重整课程结构。目前高校的会计职业教育道德课程主要有《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规》等,这些课程多为选修课程,教师照本宣科,空洞的讲着条条框框,学生们在下面无精打采的听。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如此重要,这和目前多数高校将该课程设为选修课程的现状是明显不相符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重新确立该课程的地位,以充分引起师生的重视。本文认为应选择其中的一门课程,把该课程的选修课身份改为专业必修课。此外,还可以实行会计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道德学习同步,也就是在学习会计专业课程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时机向学生讲解会计职业道德知识。
3.改进教学方法,让课堂生动活泼。要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就要加强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课堂缺乏活力,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现在很多会计专业课程都已采用多媒体教学,就是因为它能借助于声音、动画等方面来传递知识,学生们很乐于接受。在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讲授中,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另外,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会计诚信范例进行教学。正面的案例可以让学生以优秀的会计人员为榜样,在工作中做到客观、公正和诚实。还可以列举一些反面的案例,学生可以从中认识到缺乏会计职业道德是万万要不得的。
4.加强校园诚信文化建设。校园环境是会计专业学生接触的主要的社会环境,建设优良的校园环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素质非常关键。高校应该优化育人环境,在全校范围内培养诚信的校园氛围。学校可以经常举办以诚信为主题的讲座,邀请法律部门或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通过列举真实案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这样对学生更有说服力,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学校还可以通过奖励诚信严惩失信来加强诚信教育。对于学生的诚信行为,学校可通过校报、学校广播等方式进行宣传;对于失信行为,如考试作弊等,学校就应该严惩,可以给予取消考试资格或开除学籍等处分。此外,学校还可以在全校范围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作品征集活动和以诚信为主体的演讲比赛等,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诚信的认识。通过多种方式营造诚信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同化,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培养他们优良的会计职业道德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有帮助。(作者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齐励.关于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若干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6):75-76..
篇11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课程设置没有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应有的地位
会计学科设置比较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教育,而没有认识到会计人员不仅与数字打交道,在执行会计制度中还需要与人打交道,面临利益诱惑和道德冲突,处理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会计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时常面临着利益和道德的冲突。正因为如此,没有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2、会计教学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职业道德教育
大多数学校开设了道德课程,但均属公德方面的内容,开设会计职业道德修养课程的学校很少。因在校学习期间,学校不重视给学生灌输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风险意识、保密意识、责任意识、学生面临实际工作中的道德冲突无所适从,因而导致部分毕业的学生虽然具有较高的会计专业理论和技能,但缺乏会计法律观念和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二、在会计教学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同于其他专业。会计是一种经济语言,它所传达的信息是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各种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依据。如果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处于各种目的而编制虚假会计报告,其危害的范围和程度是无法预计和防范的,尤其在当今这样一个全面参股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我们已经震惊地看到了虚假会计信息带来的损失。朱容基总理视察上海、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欣然题写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十六字诤言,至今仍然震耳发聩。教育治本,法纪治表;教育治远,法纪治近;教育和法纪,德治和法治并举,才能从根本上遏止造假行为。不可否认会计职业道德需要他律,但是我们在不断完善法规建设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要求。虽然安然事件终结了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的历史,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自律不重要,相反,这恰恰是因为自律做得不够。为什么会计做假事件频频发生呢?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直接参与制假。所以,会计职业教育道德教育必须从“会计源头”抓起,学校教育作为灌输其价值观和道德原则的重要场所,使其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必须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概而言之,强化学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三、在会计教学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1、加强会计职业基本教育
在介绍会计专业知识之前,必须进行会计职业介绍。首先,介绍会计职业的重要性和优越性,使学生认识会计工作在国民经济和单位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会计工作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从而喜爱这一职业,并将该职业作为自己的理想,作为自己的追求,进而对会计学习产生兴趣,在以后的工作中,真正做到敬业、爱业和乐业。其次,要介绍会计专业知识的构成体系及复杂性、系统性,以及其不断的更新和变化的特点,使学生了解从事这一职业必须有勤奋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热情。要求学生不断钻研业务、精益求精,优化会计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最终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化标准和现代经营理念的优秀会计人员,为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和单位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2、充分利用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来丰富会计教学内容
由于中专层次的财会教学是会计专业学习的起点,教材中对涉及到的知识没有深入地展开,因此,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使知识的外延得以延伸,将涉及到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及时地用浅显的案例加以讲解,以增强学生的诚信观念。例如:某公司2009年12月份预付下年度保险费12000元,其账务处理时将12000元计入了当月管理费用,则会虚增当期费用,低估当期收益,从而引起偷税漏税。
我们的学生大都已习惯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我们的会计教材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方面是所欠缺的,因此,教师应结合社会实际及时地将报纸、电视、杂志、网站所报道的各种新闻和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来弥补教材的不足,多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身边的有关信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某些财会方面的报刊、杂志、书籍和网站,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如何识别和判断虚假会计信息,学会如何拒绝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而坚守职业道德标准,这样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一定可以得到逐步提高,从而更好地运用所学会计知识为社会经济服务。
3、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
在当前的会计教学中,我们的专业教师长期从事专业理论教育,对实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往往知之甚少,基本上是从大学毕业直接走上讲台,实践知识比较欠缺,从而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显得说服力不够。基于这种不足,学校可以聘请法律界、财税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会计主管等学识丰富的人员以讲座、班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判断教育。这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行业名家对会计界的动态了解的非常清楚,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工作实践或经验教训向学生讲述会计行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宣传遵守职业道德的模范,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间接了解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线装,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达到在校期间培养自己良好道德品质的目的,从而使自己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既丰富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使学生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到职业道德对做好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职业道德观念。
4、开展有关会计职业道德专题的讨论
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有关会计职业道德专题的讨论,学生很乐于通过讨论这种形式积极参与到会计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思考中,尤其是对当前社会发生的各种案例,他们会不遗余力地查找资料,力争以充足的论据,鲜明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例如:组织学生讨论著名的美国安然事件。安然公司自1985年成立以来,一直在能源领域从事相关工作,到1999年已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1997年到2000年之间在纽约上市的安然公司股价翻了两番。但在2001年10月,安然震动了整个华尔街,它突然宣布第三季度的亏损达到了6亿美元,三个星期后,安然重新公布了1997年至2000年的财务报表,结果显示累积利润比原来减少了5.91亿美元,债务却增加了6.38亿美元。其审计师安达信解释称:这是因为安然在股权交易过程中将公司发行的股权换取了应收票据,这些应收票据在公司的账簿中记录为资产,发行的股票则被记录为股东权益。并承认自己确实判断失误,以至纵容了安然在会计方面进行的一些违规操作。安达信真的是职业判断失误还是违背职业道德作假?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比教师直接告诉结果要深刻得多。
“诚信兴企,失信败企”,不仅对于会计行业,对于任何一个行业,诚信教育的重要性都是无庸置疑的。作为会计专业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观念。如果会计人员都能视职业道德为行动准则,那么无论其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上升到什么层次,都不会做出造假违规损害国家和公众利益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02.
[2]孙长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之我见[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11):78-80.
篇12
一、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重视专业课程而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并且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滞后,严重制约了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院校在以往的德育教学中普遍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而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良好人格的培养关注度不足。虽然近些年,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已经注意到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仍然难以避免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专业课程和核心课程上,没有对隐性课程问题给予太多的关注。这种现状使得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在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展。即使在一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也是零星出现,没有得到时间上、人力上的保证。一般最集中的表现在两个阶段:一是一二年级所开设的思想政治公共课中,二是毕业前夕学生落实好工作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之前。
(二)职业道德教育的观念滞后
教育观念诞生于某一特定的社会背景中,并且会随着社会的变迁出现不适应、不合理的情况,这就需要在动态的变化中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观念的诞生和变化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出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人们逐渐意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然而早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观念受到早期不全面的教育观念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呈现出落后的一面,很多地方显得不够科学。
(三)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法单一
学者杨志君对我国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育方法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在教学方法上多以灌输理论条款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缺乏主动学习精神。曹育南等人对中国文化下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分析,认为我国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职业道德课多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比较注重职业道德知识的灌输,重视榜样的作用,要求言传身教。”[1] “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这种授课形式利于职业道德知识体系的传授,学生较易掌握课程的内容,但职业道德教育内化的效果不够理想。”[2]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片面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职业道德教育以授受为主,违背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本意,而且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影响高职院校道德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受到外来文化思想的剧烈冲击。在社会生活中,一些影视作品中宣扬的扭曲价值观在学校校园内流传,使学生产生不良的精神需求与行为动机,严重毒害学生的心灵。
另外,我国目前,只重学历不重能力的用人观念仍然普遍存在,致使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存在鄙视和偏见。残酷的就业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削减了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整个高等职业学院的教育发展。
(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衡量标准偏颇
长期以来,社会对教育的看法有失偏颇,认为教育就是知识经验的传递。受整个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职业道德教学质量衡量标准就是考察学生是否能记住职业道德方面的规范和准则。这种落后不科学的教育衡量标准直接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
三、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提高职业道德教育认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投入
高职院校重视和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首先就要提高职业道德教育认识,学院党委要按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原则,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要的德育目标,统一部署,贯彻落实,并监督检查。要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把工作的落实和成效作为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还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和实施方案。使学校的每一个工作者都能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使学校每一个领域、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能发挥育人作用,形成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真正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
(二)创新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开发多元化的职业道德教育途径
政治课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而其他学科也完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个教育过程,也是一项双向活动。想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调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积极性,并在实施中找到结合点,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由以往的一味灌输、单项施教,改为既坚持正面教育,正确引导,又促进问题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
首先,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多是独立进行的,在专业课教学中普遍缺乏职业道德相关知识内容的渗透。“然而,实践证明:职业道德作为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与各学科、各专业业务是紧密相联的,各门学科或专业课在本学科发展中总是体现了某种道德和职业道德精神。因此,要把职业道德教育落到实处,高职院校必须在全体教职工中树立‘职业道德教育全方位、全过程渗透’意识,并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给予贯彻落实。”[3]
其次,加强实践环节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规定,高职高专教育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简单地说,高等职业教育更重视职业教育、实践教育,在实践教育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除了德育课的教学改革、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实习环节中的德育强化,环境因素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上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在教育中要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学生。另外,在校园里设置各种职业环境,开展实习或服务活动,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专业技能表演、优秀专业作品评比等,让学生自己在活动的参加中,在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中、在心灵手巧的技能表演中,尽情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展示自己美好的职业追求,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性格塑造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 罗毅华.高职生的择业观及职业道德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6
篇13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会计信息造假失真所引起的公众事件层出不穷,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问题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会计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项重要职业,提供的信息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经营者、投资者、社会公众、政府决策和相关利益,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秩序,而会计职业道德作为对会计信息直接生产者的一种约束,是促进会计人员诚信工作的重要精神力量。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当前会计教学中的一大重要课题。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课程设置没有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应有的地位。
会计学科设置比较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教育,而没有认识到会计人员不仅与数字打交道,在执行会计制度中还需要与人打交道,面临利益诱惑和道德冲突,处理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会计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时常面临着利益和道德的冲突。正因为如此,没有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2、会计教学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职业道德教育。
大多数学校开设了道德课程,但均属公德方面的内容,开设会计职业道德修养课程的学校很少。因在校学习期间,学校不重视给学生灌输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风险意识、保密意识、责任意识、学生面临实际工作中的道德冲突无所适从,因而导致部分毕业的学生虽然具有较高的会计专业理论和技能,但缺乏会计法律观念和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二、在会计教学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同于其他专业。会计是一种经济语言,它所传达的信息是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各种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依据。如果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处于各种目的而编制虚假会计报告,其危害的范围和程度是无法预计和防范的,尤其在当今这样一个全面参股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我们已经震惊地看到了虚假会计信息带来的损失。朱容基总理视察上海、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欣然题写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十六字诤言,至今仍然震耳发聩。教育治本,法纪治表;教育治远,法纪治近;教育和法纪,德治和法治并举,才能从根本上遏止造假行为。不可否认会计职业道德需要他律,但是我们在不断完善法规建设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要求。虽然安然事件终结了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的历史,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自律不重要,相反,这恰恰是因为自律做得不够。为什么会计做假事件频频发生呢?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直接参与制假。所以,会计职业教育道德教育必须从“会计源头”抓起,学校教育作为灌输其价值观和道德原则的重要场所,使其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必须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概而言之,强化学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三、在会计教学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1、加强会计职业基本教育。
在介绍会计专业知识之前,必须进行会计职业介绍。首先,介绍会计职业的重要性和优越性,使学生认识会计工作在国民经济和单位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会计工作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从而喜爱这一职业,并将该职业作为自己的理想,作为自己的追求,进而对会计学习产生兴趣,在以后的工作中,真正做到敬业、爱业和乐业。其次,要介绍会计专业知识的构成体系及复杂性、系统性,以及其不断的更新和变化的特点,使学生了解从事这一职业必须有勤奋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热情。要求学生不断钻研业务、精益求精,优化会计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最终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化标准和现代经营理念的优秀会计人员,为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和单位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2、充分利用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来丰富会计教学内容。
由于中专层次的财会教学是会计专业学习的起点,教材中对涉及到的知识没有深入地展开,因此,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使知识的外延得以延伸,将涉及到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及时地用浅显的案例加以讲解,以增强学生的诚信观念。例如:某公司2009年12月份预付下年度保险费12000元,其账务处理时将12000元计入了当月管理费用,则会虚增当期费用,低估当期收益,从而引起偷税漏税。
我们的学生大都已习惯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我们的会计教材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方面是所欠缺的,因此,教师应结合社会实际及时地将报纸、电视、杂志、网站所报道的各种新闻和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来弥补教材的不足,多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身边的有关信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某些财会方面的报刊、杂志、书籍和网站,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如何识别和判断虚假会计信息,学会如何拒绝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而坚守职业道德标准,这样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一定可以得到逐步提高,从而更好地运用所学会计知识为社会经济服务。
3、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
在当前的会计教学中,我们的专业教师长期从事专业理论教育,对实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往往知之甚少,基本上是从大学毕业直接走上讲台,实践知识比较欠缺,从而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显得说服力不够。基于这种不足,学校可以聘请法律界、财税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会计主管等学识丰富的人员以讲座、班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判断教育。这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行业名家对会计界的动态了解的非常清楚,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工作实践或经验教训向学生讲述会计行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宣传遵守职业道德的模范,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间接了解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达到在校期间培养自己良好道德品质的目的,从而使自己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既丰富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使学生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到职业道德对做好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职业道德观念。
“诚信兴企,失信败企”,不仅对于会计行业,对于任何一个行业,诚信教育的重要性都是无庸置疑的。作为会计专业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观念。如果会计人员都能视职业道德为行动准则,那么无论其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上升到什么层次,都不会做出造假违规损害国家和公众利益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2006)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