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互联网医疗发展前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医疗健康产业的概念
狭义的医疗健康产业指医药产销及医疗服务自接相关的产业活动,总体分医药工业和医药服务,其中,医药工业包含五大子行业,医药服务包含医药商业、研发外包、医疗服务。
广义的医疗健康产业则是指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与此同时,我国大健康产业的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包括养老产业、医疗旅游、营养保健产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
随着“十三五”规划“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健康医疗产业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事实上,从全球范围看,医疗健康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民众对医疗健康的重视程度也日渐提升,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我国庞大的人口总量和社会日趋老龄化也为医疗健康产业提供了极具潜力的市场。而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以及生命科学领域研究和临床应用等的不断突破,则在提升医疗水平和健康管理能力、提供技术保障的同时也给医疗健康产业带来新的变革,医疗器械、养老服务、医药电商和移动医疗等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医疗健康产业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发展机遇
一是政府引导发展。“十二五”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居民疾病经济负担进一步减轻,国民健康水平总体上处于中高收入国家水平。“十二五”期间政府也大力引导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促进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也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二是健康产业需求巨大。从发展形势来看,未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仍将保持上升走势,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同时,我国居民健康意识在不断提高,对健康服务的消费意愿也日益增强,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健康意识的日渐增强共同催生了巨大的健康市场
三是人口老龄化。在老龄人口中,空巢老人、失能老人、慢性病老人等医护需求高的群体占据较大比例,人口老龄化对医疗健康产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增长点。在医疗器械方面来说,针对老年人的家庭病床护理、老年康复中心的各种器材、保健器材等都是医疗健康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在食品方面来说,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营养食品等也是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互联网+医疗”在大健康领域的作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领域技术与医疗领域跨界融合,新兴技术与新服务模式快速渗透到包括预防、诊断、治疗等在内的医疗各个环节,给人们就医习惯、就医方式等带来重大变化。
(一)有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在线咨询和远程医疗借助互联网实现有限医疗资源的跨时空配置,突破了传统的现场服务模式,使医疗资源匾乏得以缓解。在线健康咨询服务可有效解决患者看病无序现象,通过建立疾病数据库和整合医生资源,将需要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导诊到相应的部门。在远程医疗方而,可在医院内部和医院之间联网实时共享相关信息,有望改善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困局,充分利用稀缺的医疗资源。
(二)重塑医院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医院通过移动应用增强与患者的实时互动,有利于完善医疗服务环节。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医院通过开发手机App软件,将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等传统服务全部在移动互联网实现。患者通过移动应用可实现自助旌拧⒚耪锖妥航煞选⒓觳楹突验报告查询、专家排班等信息查询及满意度评价等,不仅解决了挂号、候诊、缴费时间长和就诊时间短等问题,而且增强了获取服务的便利性,提升了满意度。
(三)有利于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和合理就医,实现分级诊疗
大医院的拥堵很大程度上卡在了慢性病这一领域。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对慢病群体进行管理,包括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等技术手段,可合理分流患者,实现分级诊疗。单从互联网医疗角度出发。拥有大量、优质的医疗资源仅仅是分级诊疗的基础性资源,提高医生接诊效率的模式才是关键,慢性病管理可以有效利用互联网医疗的大数据优势,实现分级诊疗。
三、“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医药电商和移动医疗无疑成为互联网与医疗健康产业相结合的典型代表,既是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重点,也代表了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更是当下资本市场的投资热点。“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在为大众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医药电商和移动医疗也给传统医疗健康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而得益于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医疗器械行业已逐渐成为医疗健康产业中一个较为独立的分支,市场潜力巨大。有相关专家指出,医疗器械是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超过千亿元,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还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但同时也面临着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医疗设备发展不足的困境。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产品处于产业中低端环节,与全球龙头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等问题,未来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推动高端医疗设备的国产化将成为国内产业发展的重点。
再以养老服务产业来说,自2000年开始我国已步入老龄型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与此同时,养老服务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投资机遇。
不过,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配套服务设施不足、服务体系不健全、观念不到位、资金供应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我们应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模式和经验,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四、健康医疗产业的未来发展路径
(一)医疗健康+养老
2015年11月国务院转发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国家大力提倡医养融合,就是为了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楼上养老,楼下看病”的医养结合模式优化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提高了养老院的入住率,同时也减轻医院病床的压力,使老人足不出户也能得到诊疗和护理的服务。发展医养结合,强调的就是医疗和养老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发展,一方面可以优化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将集中在大医院或者长期在大医院住院的老年人逐步引导到康复医院、护理院或者有医疗服务能力的医养结合机构,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支持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等措施,让一些有医疗护理需求的老人根据健康情况和自身l件在医养结合机构中接受服务同时,加强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所需的基本健康管理服务,逐步建立起“治疗在大医院,康复和护理在医养结合机构或养老机构”的综合连续的服务模式。
(二)医疗保健器械家用化
篇2
今年7月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促进中国产业升级转型寄予了更高期待。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计生委及国家工信部等机构,密集出台多部互联网产业的相关文件,推动并规范互联网在各领域的健康发展。
近两年“互联网+”就像一股强劲的飓风,给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变化。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崔丽指出,有些是瞬息万变,有些是因势而变,有时以不变应万变,在充满变数的“互联网+”时代,如何把握好变与不变的方向、分寸与节奏,利用“互联网+”发展医疗服务行业,让医疗卫生行业真正飞起来?她希望,全体与会者和所有关注医疗健康信息的组织都能够从技术、经济运行、标准、政策、人才、安全等方面为互联网+医疗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互联网+健康”利于疾病早期预防
崔丽称,当前我国面临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双重负担。健康促进应该是应对这些疾病的优先策略,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预防,把少得病、不得病、早发现、早治疗作为我们健康中国建设的首选。可以通过“互联网+”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互联网+”在公共卫生方面有非常好的应用案例,互联网本身将关注的重点和区域用大数据的方式形成公共卫生方面的需求,这些无论从过去做的直报信息到未来医院形成的医疗信息和社会的公共信息,都会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及早防控非常重要。每年将近有80亿诊疗量的医疗数据大背景下,互联网+健康医疗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间。
篇3
1互联网视域下物联网的应用
1.1物联网在数字医疗领域的应用
在医疗事业现代化发展的当前,构建信息一体化“数字医疗”体系,已成为医疗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依托物联网技术,构建一体化手术室、智能就诊服务,进而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并切实提高医护工作的效率。因此,物联网在数字医疗领域的应用,是新时期智能医疗发展的有力支撑。如图1所示,基于物联网下数字智能医疗体系图。从中可以知道,在物联网的应用之下,构建更加完善的智能医疗模式,“医疗信息化”、“远程医疗”,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效率,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智能化医疗服务。
1.2物联网在数字物流领域的应用
在电子商务时代,构建更加现代化的物流体系,是物流领域发展的重点。当前,物联网已应用于物流领域,并未数字物流的构建,提供了更加完备的技术支撑。如图2所示,是物联网在数字物流领域应用的拓扑图。从中可以知道,互联网视域之下,物联网在数字物流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数字物流与车队管理”方面,进而为新一代物流信息细化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实现物流信息全程可跟踪。企业企业不再需要为找物流、找货源、找车辆等琐事烦恼,数字物流系统可提供“Stop-here”的一站式服务。
1.3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
快速发展的区域经济,需要交通业的快速发展。为此,构建智能交通,成为现代交通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从实际来看,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交通诱导系统平台,强化交通运行的疏导及管理;二是视频监控系统平台,构建一体化交通视频监控,提高监控效率;三是智能终端设备,构建更加便捷的交通设备工具,这是新时期智能交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2互联网视域下物联网的发展
2.1互联网为物联网行业提供了载体保障
当前,物联网已应用于医疗、物流及交通建筑等应用,充分体现出物联网的应用价值。在笔者看来,物联网的发展需要互联网提供载体保障,进而推动物联网的层次化发展。首先,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涉及制造业、物流、交通及医疗等领域,而这些领域的互联网发展,为物联网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次,“互联网+”的战略推进,为物联网的应用及发展创设了条件,也实现了物联网发展的战略化规划,是物联网迈向发展新阶段的重要保障;再次,工业物联网、车联网、智能能源等领域的发展,是基于互联网视域下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基于载体发展下物联网创新发展的集中体现。
2.2新时期物联网行业标准发展
物联网的发展困境,在于行业标准不统一,进而导致网络与终端配置存在问题。一方面,行业标准尚未统一,重复开发等问题比较突出;另一方面,维护开发成本高,服务质量难以保障,进而制约了物联网的应用发展。为此,推进物联网行业标准发展,是新时期物联网发展的内在要求。首先,应推进物联网行业标准建设,消除行业标准不统一所造成的发展壁垒;其次,物联网技术标准的建设,是物联网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构建良好物联网生态系统的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篇4
“目前保险公司推出的糖尿病保险也只是短期险种,例如大特保为1年,糖尿病患者在1年之内不可能成为一个严重的糖尿病患者或有并发症。因此,短期险种对糖尿病人群并无多大意义。”一位保险相关人士认为,但如果设计为周期长的险种,保险公司会非常谨慎,怕赔不起。 糖尿病APP市场或面临洗牌?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持续发酵,慢性疾病管理引进互联网大数据手段已非新鲜事,而在慢病人群中,糖尿病存在发病人群大、控病达标率低等特点,因此有人还认为,糖尿病应是互联网医疗慢病管理中的重点。在第六届肠促胰素论坛中,专家认为,目前运用互联网手段可一定程度上提高包括糖尿病在内慢病管理质量和效率,但在今年有很多软件可能因缺乏可持续发展前景而“夭折”,另外横向延伸与保险合作,或为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控糖更方便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到4.15亿,预计到2040年或达6.42亿,其中在我国,糖尿病发病人群已超过1亿人,但其中仅25.8%患者治疗达标。不过在行业人士看来,由于糖尿病患者人数多、病情延续时间长及医患交流频繁等特点,因此容易成为互联网医疗聚焦的热点。
据了解,国外部分糖尿病APP已开始结合大数据进行应用,美国糖尿病协会主席Samuel Dagogo-Jack表示,在美国,患者用APP控制糖尿病是很流行的,例如有些APP,患者对着食物拍照上传,APP就会显示这个食物的热量,并提醒是否适合患者食用,另外还有些APP能依据患者当下血糖数据和胰岛素的剂量进行计算,然后提醒患者目前打多少胰岛素合适等。
在医院专家眼中,这类软件是否对糖尿病控制起到良好效果?据了解,此前已有医疗机构就使用糖尿病APP进行患者管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代谢病医院院长陈莉明表示,2014年8月应用糖尿病移动管理程序后,糖尿病患者院外管理差和治疗依从性低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国际糖尿病联盟副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向记者表示,虽然国内尚未开展较为严谨的糖尿病APP管理临床实验,但是国外有部分研究论文已经指出,经过对照实验发现,使用APP的患者,在预防糖尿病发生以及管理糖尿病方面的达标率方面,都比未使用APP组的要高,“而在使用APP管理这方面,我们医院也在做一些尝试”。
纪立农表示,就中国和印度而言,由于医疗资源有限,且患者数量多分布广,因此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去提高管理效率是目前比较有前景的发展方向,“患者与医生交流的时间短是目前需要解决的痛点,而互联网APP的介入就可缓解这个问题,增加患者与医生交流时间,患者从而获得较好的管理”。
部分APP今年或“洗牌出局”
庞大及可预期的市场,自然会有创业者“蜂拥而至”。记者通过手机“APP商店”以糖尿病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发现符合结果的APP就有437个(而实际数字或比这个还高),其中排名前十的APP大多能提供饮食运动数据统计、血糖数据管理及医患交流等服务。
抛出概念、产品上线揽用户、宣布融资……这种移动互联网的生态模式也在糖尿病APP领域也是“通用”的,据了解,在2015年,掌上糖医、微糖、悦糖等公司已完成融资,当然,看似热闹且庞大的糖尿病APP市场,优胜劣汰也是必然规律,专家分析,“洗牌”很有可能就发生在今年。
纪立农坦言:“此前曾希望跟我们医院合作的APP公司少说不下10多家,但绝大部分我还是拒绝了,对我们医生来说,我们更愿意参与一些今后有发展前景的APP开发合作。”
他表示,糖尿病管理APP数目众多,但其中很多缺乏可持续发展前景,他还预计,这批APP如果缺少资金支持或未能及时整合,很多一部分可能在今年会夭折。“当然,有明确盈利模式的APP还是能生存的,但这些APP数目少之又少”。
另外,虽然糖尿病APP可以“一对多”的形式将患者分组管理提高效率,但是由于功能和程序开发尚未完善,软件不能“分辨”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尤其在咨询上医生往往要面临一名医生面对N名患者的局面,因此容易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不能为真正有需求的患者提供服务。
纪立农坦言:“如果用现在的APP管理20个患者,对于一个医生的时间来说是没有问题,然而如果要去管200个人,这就有很大的困难。因此一个好的糖尿病管理APP,应该要有具备大数据筛选性。”
纪立农表示,真正理想的APP是可以对患者各项数据监控,例如1000名受管理的患者中,把真正需要医生介入管理的患者通过大数据等形式进行计算挑选出来,让医生对其进行疾病干预,这样“既让患者得到有效治疗,也能节省医生的管理时间”。
横向延伸保险或为趋势
“缺乏可持续发展模式”虽然是目前糖尿病APP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通过第三方服务而获得补偿,这也许是未来的发展道路。对此纪立农认为,延伸至保险服务或为糖尿病APP日后发展趋势。
“例如保险公司设计一个关于糖尿病的险种中,就涉及到糖尿病APP管理的服务,APP通过各种监控干预措施来延缓患者并发症发生,从而激发保险公司为糖尿病患者付费的意愿,同时也让糖尿病APP有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据了解,实际上在去年已有互联网医疗或保险平合国内外保险公司,推出如“退糖鼓”、“糖小贝”等与糖尿病相关的疾病保险,不过中国人寿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所存在的保险险种属于短期险种,对长期控病的患者来说是杯水车薪;而对于保险公司而言,糖尿病并发症目前的发生概率大,难满足保险公司的利益诉求,“保费太高,消费者不买;保费太低,保险公司有可能亏本;因此APP能否与保险相结合,如何发展,还需要看政策和市场等变化。” 商保如何买好这份单?
在今年的“糖尿病教育管理创新支付高峰论坛”会上,来自移动健康研究专家、糖尿病学术专家、教育和管理专家、保险行业研究专家、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各界媒体代表、医药企业代表、移动医疗创业者和资本机构代表等以嘉宾对话方式从分级诊疗落地实践的背景“糖尿病教育管理的推进,创新支付的必要性”,“糖尿病教育管理社会价值和公共价值的评估及创新支付的困难与障碍”以及“创新支付的可行性解决方案和协作方向”,深入探讨了糖尿病教育管理创新支付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呼吁社会公众关注糖尿病教育管理的价值,关注糖尿病教育管理的创新支付,关注糖尿病教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分级诊疗落地实践背景下糖尿病教育管理推进创新支付的必要性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与管理学组组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晓蕙教授:
1、很多数据都显示,真正控制血糖好的患者是那些定期到医院测血糖的患者,他们能够把血糖控制好,经过良好管理,相关的治疗费用就会降低。
2、以前,慢病管理在基层的质量没法考核,可是有了移动医疗,也就有了考核的手段。
健康报总编,移动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 周冰:
1、互联网不可能把普通人变成医生,变成有能力可以提供医疗服务的人,事实上互联网只是能让现有的医生资源更多地释放他的服务,可以让现有的医生更多更有效率地来为社会服务。
2、互联网时代,大家很多时候是在免费享受信息。在医疗服务领域由医生免费提供这样的信息显然是不符合这个规律,所以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有一个支付的概念。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林:
1、其实不是保险愿意不愿意付的,也不是歧视慢病管理。作为保险公司来讲,慢病管理是一个机会。
2、保险公司介入慢病管理存在一些困难。第一点就是商业保险公司目前的市场空间很小。如果政策能够放开,把商保空间放出来,商业保险会更多涉及很多多元化的保险产品。我们愿意在政府的引导下去发挥我们的效率高的优势。
3、有了这个空间以后,我们也需要信息的共享。让保险公司了解用户的相关信息,做好服务方案的设计,这样才能够达到国家提出来建设一个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的目标。
4、面对自付保费的人群,我们怎么去做糖尿病保险?其实可以涵盖健康管理,包括日常的提供数据收集,通过APP的方式不断提醒用户用药等。实际上,我们现在与掌上糖医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方面,掌上糖医的app为患者的自我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另一方面,我们也从掌上糖医方面获取了很多的数据。并且,我们与掌上糖医合作,也为他们带来了支付方面的解决方案。
5、医改层面都希望决策能够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机制,保险是支付方,我们希望有一种机制,无论是服务方还是患者还是药品供应方或者相关各方的利益都能够得到保障。第二,保险提供了一些工具,这些工具不见得保险自己做的,但是这些工具要能够让服务方和患者方沟通起来。
糖尿病教育管理社会价值和公共价值的评估及创新支付的困难与障碍
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主任、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理事长陈伟教授:
1、糖尿病管理的第一个痛点是,患者的血糖管理没有跟真正的生活管理结合在一起。
2、第二个痛点是医生没有真正纳入患者的血糖管理中来。
3、目前所有的管理服务都是不收费的,不收费的带来的后果是,患者不珍惜医生的服务,医生不甘愿自己的价值被低估。
4、在技术层面,目前的糖尿病教育和管理没有精细化的水平,这使得我们的很多水平是比较苍白的情况,因此我觉得如何去把社会力量,app模式,把糖尿病患者的利益,更重要一点如果不把医生的利益结合在一起。
掌上糖医创始人CEO匡明:
篇5
对策
近日,国家发改委通知,要求各地组织实施2013年移动互联网及第四代移动通信(TD-LTE)产业化专项。专项提出的目标是:以移动智能终端为着力点,提高移动智能终端核心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能力。加快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培育能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具备一定规模的移动互联网骨干企业。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综合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服务能力。推进TD-LTE技术在重点领域的创新示范应用,带动TD-LTE产业快速发展。
专项提出的支持重点和要求是:移动智能终端新型应用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面向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与新型交互体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智能终端新型应用系统,包括应用引擎和与之配套的云端服务系统,支持新型人机交互技术和移动互联网主流应用,支持主要操作系统,具有安全可信的用户信息管理能力,实现应用系统的规模应用。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可穿戴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面向移动互联网应用,研制可规模商用的多类型可穿戴设备,重点支持研发低功耗的可穿戴设备系统设计技术、面向可穿戴设备的新型人机交互技术及新型传感技术、可穿戴设备与智能终端的互联共享技术、可穿戴设备应用程序及配套的支撑系统技术,实现可穿戴设备产品产业化。
支持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由第三方检测机构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充分利用已有基础,面向移动互联网新型业务应用和智能终端等关键环节,研发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对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的试验、评测能力以及产业链监测和服务能力,为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篇6
共享经济的崛起一场席卷全球的颠覆性商业革命,以共享之名锁定用户群实现“无边界”扩张;分享无处不在,从生活走向生产领域;闲置资源多、供给稀缺的领域共享经济更易成功;共享经济创业公司成功离不开“平衡好供需关系、加速用户自我传播、充分重视长尾客户、用户留存率、关联性和依赖性”这五大要素。
中国比美国更具备共享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土壤;国内政策持续助力,共享经济迎来迎来政策红利;先建立互联网化平台,通过平台培养用户习惯从而逐步建立起共享经济,这是共享经济在中国成长的通常路径。目前中国共享经济处于起步阶段,有望高速成长后来居上。同时,中国共享经济也面临着信任、法规、中国式补贴等发展障碍。
我们认为,刚需高频、现有市场不透明、信息不对称、共享需求大的领域,有望率先迎来共享经济盛宴。综合来看,大交通(包括出行、快递、租车)、金融(P2P网贷、股权众筹)、房屋、能源等领域,有望率先实现共享经济落地。我们重点推荐捷顺科技、恒华科技、航天信息、千方科技等公司。
篇7
1. TD-LTE的概念
TD-LTE作为一种新的移动技术概念,也被人们统称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即目前人们常说的4G移动通信技术。TD-LTE技术是由全球多家移动通信企业共同研究和开发形成的,是基于3G技术的基础上而加以开发和利用,进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移动通信技术模式。LTE移动通信技术主要包括FDD和TDD两种不同的技术结构和模式。其中TD-LTE是我国自主研发和具有知识产权的一种新的技术,是通过3G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演化而形成的一种集无线网络、宽带网络和可移动性为一体的新的通信技术模式。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我国移动通信企业和单位首次展示了TD-LTE业务的演示网络图片,并且对TD-LTE在工作中的优势与发展前景进行了全面系统化的介绍,从而推进了整个产业链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也促进相关行业发展。如系统设备、终端、芯片以及相关的业务行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未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添花增彩。TD-LTE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主流,也是是下一代移动通信制式的主流标准全球各大运营商纷纷选择以LTE作为其未来网络的前进路线。可以预见LTE的发展将对未来移动通信产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 TD-LTE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发展现状
移动互联网是在工作中将传统的桌面互联网结构融入到移动互联网中,从而打破人们传统的认识范围和位置限制方式,使得成为一种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和搜擎需要的管理工作模式。中国移动互联网近几年来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由过去相关企业和单位的统计数据得出,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达到1.55亿,其更是以四千万半年的速度在快速增长,同时比起前些年的发展情况而言,中国互联网发展总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良好的提高。中国移动互联网初步形成了开放发展模式,同时也逐步产生一批新兴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企业。移动通信网络和因特网的综合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目前通信企业发展的主要现状,也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开发的关键。对于移动通信企业而言,创建Web服务等移动终端的互联网业务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依据。
3. TD-LTE技术在互联网中的应用
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大型计算机、微机、个人电脑和桌面互联网四阶段,在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移动互联网阶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互联网技术以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服务为宗旨和目标来进行运营与工作,这就促使其在目前社会的发展之中应用日趋广泛,尤其是在移动电话用户使用之中,用户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的接入互联网,同时在利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不再受地域的限制。人们使用移动手机的过程中,用户通过手机直接登入互联网上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方式,也是目前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主流方式,这种方式在应用之中具有着访问速度快,不受时空的限制与影响,同时在工作之中更是能够及时可靠的对各项资源提出新的访问结果与依据。移动电话用户接入互联网是从2G技术的应用开始的,发展到3G时代,移动电话用户的开发与应用已经和计算机没有多大的差异,移动电话访问互联网显得更方便、更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TD-LTE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用户和互联网之中,但是面临着目前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对各类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对于互联网登陆追求更高的速度。一种新型的技术产生对于降低互联网访问过程中存在的延迟有着重要意义。在TD-LTE技术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100mbits/秒,并且支持多种宽带应用,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也降低了运输成本,为现代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里程碑。TD-LTE技术在目前社会发展中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3.1随着人们对移动数据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无线互联网接入,移动视频服务,家庭和企业客户的业务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业务,该业务的无线网络带宽需要达到100m/bit以上的带宽,同时在工作之中也能够为企业远程工作和企业级高清视频会议业务提供相关服务,在工作中需要更多的是8mbps带宽为基础,进而为满足人类生活和工作的新需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移动带宽需求显得多么紧迫。
3.2由于采用时分双工模式的技术,因此它具有工作能力的不对称的频谱,而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下行数据量不对称,因此相对于系统的标准,更适合移动互联网业务。TD-可以灵活配置5、10、20和其他频率的带宽,从而充分利用零碎空闲频谱来实现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各方面的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频谱利用率,进而降低成本的无线数据传输。
3.3 TD-LTE技术在长期演进的同时还具有着高速数据传输能力,并有低延迟特性,使得实时服务更为明显。如实时在线游戏,也可以移动状态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医学、以及各方面的应急远程指挥等场景,使信息和服务可以达到任何角落。我们也可以使用TD-位置特征,达到更快速,准确的定位和导航。特点和高速数据传输能力相结合,将产生更多的新应用。例如,经营者通过位置信息和用户数据的集成,可以提供位置服务,也可以查看实时交通街,精确的搜索用户在最近的餐厅,购物商场,如加油站。
4. TD-LTE技术在互联网中的作用
4.1高传输速率
高传输速率是TD-LTE技术的主要优势,因而在应用的过程中对于诸多的大量数据和移动互联网业务成为可能。在上海世博会的TD-LTE技术演示之中,全面的对各方面优势和性能进行了展示,并促使相关行业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
4.2低时延在具有高数据传输能力的同时TD-LTE还具有低延时的特点这将使各类实时业务成为可能。例如可以在实现随时随地的高清联网游戏也可以将移动状态的虚拟现实应用于各类医疗、应急指挥等场景可以让信息和服务瞬间到达任一个角落。
5. TD-LTE技术在各国应用中的发展前景
TD-LTE技术作为移动通信的一种新型的技术,它将全球互联网发展带人了一个新的阶段。各国都在积极改革,发展TD-LTE技术在互联网的应用,TD—LTE技术发展带人了各国的移动通信的发展中,使全球的移动通信的发展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篇8
篇9
目前全球虚拟现实行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仍处于早期起步阶段,供应链与配套设施还在摸索。在中国虚拟现实行业收入构成方面,随着中国消费者的内容消费习惯逐渐养成,虚拟现实软件收入将逐渐提升,预计2018年中国虚拟现实行业软件收入将达到30%,硬件收入占比为70%。虚拟现实的发展前景让人想象,具备广泛发展应用空间,如游戏、影视、教育、体育、星际探索、医疗等等,其中,医疗行业是运用的最多,尤其是骨科,所以未来几年,这个行业是非常不错的
3、移动互联网行业。
作为一个互联网时代,我们对这个行业的认知识非常深刻的,那么从2004年以来,“网商”已经是一个新的商人群体的代名词。这一群体经过长期的发展不断壮大,也创造过无数的商业奇迹。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是中国GDP的10倍,那么未来几年这个行业会怎么样,也无需多讲。
篇10
大势所趋
看好“互联网+”并积极响应的企业,不管来自传统行业,还是新技术企业,都意识到这反映了时代趋势。
乐视集团副总裁、乐视硅谷业务负责人李曦认为:“‘互联网+’是时展的必然趋势。纵观世界,各行业都在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或物联网,这将给行业带来极大的提升。这种新理念能够创造很多新模式,也就是说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可以产生乘法效应。”
李曦说,目前乐视的业务在手机、电视、汽车、体育等多个行业内延伸,其中许多环节都充分融入互联网,以便与用户亲密互动。
传统零售业巨头苏宁云商副董事长孙为民说,苏宁从2009年开始启动转型变革,积极拥抱互联网,6年来已经成功开辟线上线下互联网零售之路。“互联网+”可以说是对苏宁转型发展的高度概括。
奇虎360原本是一家互联网安全公司。360公司海外公关总监俞靓说,在“互联网+”概念指导下,360公司也开始向互联网家居、智能家居领域拓展业务。由于未来家居用品日益智能化、联网化,360公司注重研发互联网家居、智能家居的安全管理,把信息安全产品与物联网结合起来,保证安全使用各种家居设备。
海外合作
拥抱互联网技术的中国企业不少选择在互联网发源地――美国硅谷建立研发基地,近距离接触这里云集的新技术、创新和人才,为“互联网+”实践提供支撑。
比如,2015年年初建立的长虹北美研发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技术合作,为合作伙伴提供长虹在硅谷的种子基金、办公场所和设备,还提供长虹在中国的资源,包括分销及制造能力。该研发中心总经理潘剑韬说,其团队主要关注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内容推送、物联网平台、智能家居等技术,估计每年要从上千个项目中沙里淘金。
设在硅谷的苏宁美国研发中心副总经理李希尚介绍说,该研究中心聚焦智能搜索、大数据、高性能计算、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吸引了本地诸多高科技人才加入。苏宁还与美国供应商合作,把美国产品引入中国市场,支持苏宁正在大力发展的跨境电商业务。
360公司2015年开始在硅谷开展与智能硬件相关的孵化器项目。该公司的俞靓说,对于符合“互联网+”概念、有发展前景的项目360公司都有兴趣,其合作伙伴可以得到360公司提供的投资、办公场所、中国市场资源和专业导师等。
最近,360公司与巴西互联网安全公司Psafe签约,为巴西所有出租车乘客提供免费WiFi上网服务。俞靓说,未来360公司还将有更多的类似拓展,通过这些合作方式实现“互联网+”,增加中国公司在国外的实力。
分享机遇
中国企业与海外企业开展互联网相关技术合作,在吸收创新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以自身优势和资源为合作伙伴带来共赢前景。
乐视的李曦表示,其合作伙伴能参与乐视的平台、内容、终端和应用,可以让各方实现共赢。李曦还提到,在与美国公司打交道时,深深感受到对方非常重视中国市场,乐视利用在中国的资源可为美国企业开拓中国市场提供很好的帮助。
篇11
从智能手机使用量分布来看,亚洲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使用量近 50%,北美占据了智能手机使用量的近 20%,剩下的30%散落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亚洲除了有日本、韩国这样的最早发展移动互联的国家,还有中国、印度这些人口基数巨大,正在高速建设移动互联的新兴国家,是全球移动互联发展的核心地区。
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国家将成为未来移动互联发展的主要市场。从智能手机整体使用量上来说,2012 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使用量为2.7 亿,高居榜首。巴西(0.55亿)、印度(0.44 亿)分列第四和第五位。同时,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智能手机使用人数均以接近或超过 50%的年增长速度高速上扬。新兴国家全球领先的智能手机使用量、接近 50%的增长速度、巨大的人口基数保证了未来移动互联的增长空间。
从运营商移动收入来看,新兴国家在全球移动互联市场份额所占比重不断攀升。2008 年,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运营商的移动收入仅占全球总量的 25%。而2012 年,四国运营商的移动收入占到全球总量的 42%。新兴国家在全球移动互联发展中已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IDC 数据显示,2012 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终端出货量达到 9065 万台,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 7040 万台,同比增长112.1%,成为带动整体市场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智能终端的普及、3G 网络的成熟及 4G 网络的提前布局、应用程序的爆发增长、将中国网民的关注重心一步步从个人电脑转移到移动设备。截至 2012 年 12 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 4.2 亿(包括智能及非智能手机上网用户),在整体网民中占比由去年底的 69.3%提升至 74.5%,移动互联网民成为中国互联网网民的主体。(见图1)
行业纷纷“移动”
移动终端的便携性和实时连线的特性赋予了人们无限创新的可能。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在各细分行业中,移动互联有可能颠覆和重构过去的商业模式,也有可能取代或延伸之前的商业模式。
金融行业:移动支付带动移动金融发展
据 Gartner 最新数据显示,截止 2012年底,全球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 2.12亿,是 2009 年 0.7 亿用户数的 3 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 44.73%。预计未来几年,增长态势还将继续,到 2015 年全球移动支付用户总数将达到 3.84 亿。用户数增长的同时,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金额也在不断增长,截止 2012 年底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金额将达到1715.2亿美元,而 2009 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金额仅有 255.59 亿美元。预计2015 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金额将达到4728.05 亿美元,这将意味着平均每个用户1 年的移动支付交易额将超过 1 千美元。
目前,在中国的移动金融市场上,主要包含三大参与者:银行、运营商和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并已各自形成不同的商业模式。
游戏行业:移动互联加速游戏产业的两级分化
游戏行业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因。不难想象,移动互联到来时,游戏向手机游戏的迁徙也将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手机游戏的用户在短时间内爆发增长,根据艾瑞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 年年底,中国智能机游戏市场规模达到 12.5 亿元,较 2011 年增长 140.9%。
都市白领,尤其是女性玩家将成为手机游戏的典型需求用户。能够简单上手,不会占用整块的时间,适合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轻游戏成为手机玩家的新宠。
总体来说,手机游戏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手机游戏发展的最大制约在于,能够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还有待随市场的不断成熟而完善。电脑游戏经过多年的市场演变,基本都开始采用游戏免费、道具付费的模式实现盈利。而这一模式在手机游戏的前景并不明朗。由于屏幕大小和待机时间的限制,手机并不是玩大型游戏的理想终端。目前,手机游戏多采用搭载广告的方式运作,这一模式在电脑时代已经被证明很难成功。
出版行业:移动互联令小众媒体逆袭
对于大众化传媒来说,移动互联更多的是实现从电脑终端向手机终端的转移。中国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变的速度超出业界的预估。网易新闻的移动终端在 2012年年底已有 5000 万用户,日活跃用户超过2200 万。
中国四大新闻门户网站在互联网时代形成的竞争格局会顺势转移到移动端口。移动端口的竞争很可能会更加的激烈,谁能够最早洞察未来的走势,就能抢占先机,占据先行优势。
未来谁能够成为最终的赢家呢?在互联网时期已经确立霸主地位的公司无疑会有内容上、资源上、用户群积累方面的先天优势。这些优势不是相对较小或者较新的公司的APP一蹴而就能在短期赶上的。因此,大众化传媒移动终端的最终赢家很可能还是传统互联网巨头。
教育行业:移动互联带来颠覆性变革
在过去的 5 年中,基于移动终端的电子课本,电子图书在美国已经开始普及。移动终端使得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教师可以轻易地集中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通过轻轻点触就可调出相关课题的所有资源,用视频、3D 模型演示等方式为学生作出充分的讲解。教师可以拿着 Pad 等移动终端,在教室里面自由地演示,学生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在连线的情况下,远程登录到教室上课。除了对这些教育基础设施的改造之外,移动互联对教育有何深远影响呢?
目前来看,移动互联对教育行业有两大颠覆性变革:
第一:互联网使得教育的门槛大大降低、而移动互联使得教育走得更远
从 MIT 公开课开始,Ted 视频、可汗学院、网易公开课等电子化课程让原本属于极度稀缺资源的高质量的基础及专业教育成为互联网上最有价值的免费信息之一。教育的门槛大大下降。原本高不可攀的全球最高学府、最顶级教授的课程可以通过互联网被最广大的受众无限次使用。
而移动互联让教育走得更远。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移动互联将让教育触及到之前无法触及的人群。移动互联是迄今为止,可以大范围实施,低成本改变目前教育现状的最可行的途径。低端智能手机最低可至几百元人民币,对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人群来说,并非遥不可及。一部连线的手机,就可以让即使在最偏远地区的人们也能接触到无限的教育资源。
第二:移动互联颠覆了教育行业一直以来一对多的学习方式,轻易实现一对一的自适应性学习。
医疗行业:移动互联星火燎原
移动互联赋予医疗行业无限的想象空间,远程挂号、远程医疗、实时监控、大数据提供综合医治解决方案,移动医疗的每一种应用都可能改变医疗行业的现状,人们的生活会因科技的进步而得到显著改善。
医疗行业的发展前景也让投资者和创业者趋之若鹜。GSM协会2012年的一份报告显示,5年内全球移动医疗服务应用将为移动运营商带来115亿美元的收入,而移动医疗产业链中的医疗设备厂商、内容与应用提供商及医疗保健服务提供商将分别获得66亿美元、26亿美元和 24 亿美元的收入。
一、日本移动互联的成功经验
日本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要早于互联网。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国家,可谓是世界移动互联网的“鼻祖”。1999 年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 NTT DoCoMo 推出 i-mode 移动互联网服务,标志着日本移动互联网的正式兴起。
日本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上的快速崛起,最根本的原因是建立了一个以运营商为主导的成熟生态系统。在日本移动互联生态系统中,电信运营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消费者,运营商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并且收费合理;对内容提供商,运营商提供了一个有激励性的、共赢的合作模式;对整个产业链而言,运营商不断完善服务,探索出一套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
优质的服务、合理的收费
在日本现有超过 1 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但运营商只有三家,分别是 NTT DoCoMo、au KDDI 和Softbank。三家运营商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极高的客户忠诚度。它们在客户流失率这一指标上在全球运营商中也处于领先地位(分别位于第一、第二和第五位)。2012年,日本移动互联网平均连接速度为1400kbps,预计到 2015 年其平均速度可以接近7000kpbs。而同期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平均速度仅为50bps,仅为日本的 1/28。此外日本运营商对绝大多数消费者提供后付费服务,并提供了合理、灵活的数据业务。日本移动互联网用户每月最多支出 4900 日元,就可以任意享用高速网络,不必为月底的账单数目而受到惊吓。
共赢的合作模式
日本移动运营商在与内容提供商的合作分成上,破天荒地采取了 1 比9的收入分配方式,也就是说内容提供商能获得 90%的收入,而欧美大部分国家这一数据仅为 50%。这一收入分配模式极大地激励了更多内容提供商的加入。通过良性竞争,内容提供商能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更有创新性的内容。而高速度、低资费的数据服务为用户体验新内容免除了后顾之忧。
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日本移动运营商首先从移动终端开始发力。由于日本人购买手机绝大部分都是直接从运营商的渠道购买,因此运营商对手机的掌控极强,可以统一关键标准(比如在手机里预置手机支付模块、预装统一的二维码识别软件、运营商网上商店等)。统一的标准,为后期的赢利奠定了基础。
二、美国移动互联的成功经验
日本移动互联行业具有先发优势,但美国已经后来居上,成为移动互联市场的引领者。并且,美国移动互联巨头出现在移动互联产业链各个关键环节(如移动操作系统、移动终端制造、移动商店等)。如今,美国是推动移动互联发展的重要力量。
不同于中国,日本只有三家主要移动运营商,美国移动运营商的数量众多。虽然有两家运营商市场份额相对领先(Verizon 和AT&T),但都没有超过 35%。
形成一个以拥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为主导的生态系统
日本的生态系统以运营商为主导,而美国则是以各大创新能力极强的企业,如:苹果、谷歌、微软为主导的生态系统。这是美国现在成为引领者的关键。
篇12
1.现代科技手段提供物质基础
根据技术接受模型(TAM),一项技术创新被应用后,消费者是否接受与使用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技术的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前者是指消费者使用该技术创新能感知可能为自己的生产生活带来效用的提升;后者是指消费者正常使用该项技术创新需要投入时间、精力进行学习的难易程度(Davis,1989)。〔2〕现代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发展是移动支付发展的物质基础,如绑定手机与手机密码、采用手机指纹等技术为移动支付的产生和被消费者迅速接受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当前金融科技正致力于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只有当用户真正感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生产生活的方便与易用才会逐渐接受并持续使用,比如伴随近场支付所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发展,在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与合适的APP帮助下,消费者只需一部手机就能轻松完成生活中的各种支付场景:付电话费、公交卡充值、水电煤气缴费、火车票订购、网上购物支付、线下购物支付、打车等。“手机在手,支付无忧”毫不夸张,移动支付因此呈井喷式发展态势,由一个革命性概念变成迅速普及的支付方式。
2.市场强大需求的助推
根据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UTAUT)对TAM模型与TAM2模型的拓展,综合分析一项技术创新被应用后给消费者带来的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与便利情况等(Venkatesh,2000)〔3〕,可以较为全面地分析消费者接受与使用移动支付为其带来的诸多效用,也能够表明移动支付的确迎合了市场需求。分布式支付场景的出现、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支付方式的多元化,要求支付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以满足广大消费者随时随地购物和支付的需求。移动支付自身的高效便捷性迎合了现代社会追求方便快捷的需求,填补了传统支付留下的效率空白,所以满足了国内支付市场客观变化的需求。与传统支付手段相比,移动支付缩短约10%-40%的交易时间成为各方追逐竞争的主要动因。对消费者而言,高效、便捷是实现体验式消费的有效途径;对商家而言,不仅缩短交易时间、增加交易额,更重要的是加快了资本循环与周转,提高了商家的经济效益与效率;对跨境支付而言,移动支付的优势更明显,全球支付市场都青睐效率高的移动支付。相对而言,传统商业银行基于其风险最小化原则设计支付系统,因灵活性不高,支付效率偏低,满足不了快速支付的需求。移动支付顺势而为,填补了传统支付留下的效率空白。
3.支付清算体系创新推动
根据创新扩散理论,创新具有相对优势以及复杂性、兼容性、可试验性与可观察性等特征,它们将直接影响用户采用新技术与否的态度。尤其是相对优势明显的创新项目,即新技术创新应用能够给用户带来降低交易成本并提升交易效率的好处(Rogers,1995)。〔4〕与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移动支付是创新性应用,顺应了当前我国支付清算体系创新与发展的需要。我国支付清算体系发展的关键在创新,创新不仅可以提升支付系统的效率和适用范围,促使非现金支付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更重要的是创新可以使清算体系在金融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传统支付市场发展不足,很多人得不到银行服务或者金融机构本身服务能力不足,这为移动支付提供了巨大发展与创新空间。在整个亚洲市场,移动支付发展非常迅速,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左右,中国、韩国、日本等均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近几年来国内各大机构为了角逐移动支付这一支付蓝海纷纷投入巨资加大其研发力度,不断推出创新性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比如不同类型金融支付机构相继推出了非接触式支付卡:中国工商银行与百盛集团共同发行了牡丹百盛信用卡等移动支付方式,以适应支付清算体系的创新需求。同时其平滑无缝的操作兼容性将支付与物流整合为一体,电商公司将购买、支付和送货整合为一次性完成,节省时间,提升用户购物体验,有助于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持续使用,而且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偏好,再向消费者精准推荐偏好产品与服务,既可以有效培育顾客对产品与服务的忠诚度,又可有效拓展自己的客源,增加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的频率;随着数据加密和唯一识别码技术的运用还能够有效地保护用户的隐私与资金安全,而且区块链和分布式总账技术将实现整个交易系统更安全。上述创新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移动支付的飞速发展。
4.政府重视与支持下的制度保障
良好的市场秩序是一国经济社会良性快速发展的前提,为此,需要政府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为了加快供给侧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尤其是普惠式金融、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而移动支付制度创新有助于加快一国普惠金融、包容性发展、微金融发展及非现金支付的发展;移动支付在加快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增加就业,进一步提升金融业服务质量与效率,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实体经济,增强我国经济整体实力与竞争力。但是,S着移动支付内涵向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不断延伸,在鼓励移动支付创新的同时,监管机构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监管,适时界定移动支付的创新边界,推动移动支付产业健康发展。为此,2015年1月央行了《关于推动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定自2015年6月1日起,境内符合条件的机构可以申请“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公安部等十部委联合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被称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基本法”;2015年7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16年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发改委了《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等等。
三、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
上述有利因素相互叠加共同推动了我国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使之不仅成为支付清算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源头,而且成为引领全球移动支付的“风向标”,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1.移动支付多元化发展、业务持续性增长
移动支付产品多元化发展且业务持续性增长将成为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的“新常态”。随着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产业在全球飞速发展,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目前国内移动支付巨头如微信支付、支付宝、百度钱包等通过采取投入大量资金补贴用户与商家的办法争夺移动支付“蓝海”。2016年2月苹果公司的Apple Pay进入国内市场,引发华为、小米等手机巨头开启自身移动支付的公测。基于移动支付服务便捷、高效,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支付市场发展需求的优势,国内移动支付产品从传统远程支付、二维码支付、NFC近场支付、蓝牙支付、声波支付到外接刷卡器等,基本形成了多元化格局。根据Gartner的数据显示,2012-2017年,全球移动交易总量和价值年平均增长率可达到35%,全球移动支付市场规模2017年将达到7210亿美元,用户数将超过45亿。①
我国早在2013底国内手机网民已超过5亿,同比增长20%左右,占总网民数的40%;手机支付用户达到125亿,同比增长126%,占手机网民总量的75%。2015年,我国大约有一半网民,接近358亿人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支付,比2014年增加近70%。全球著名市场研究集团益普索(Ipsos)联合支付宝的《2013年中国消费者如何看待移动支付报告》显示,已有86%的受访用户尝试过移动购物,移动领域将成为支付与电商的核心市场。②中国人民银行的《2013年支付系统运行总体情况》则表明,2013年全国移动支付业务量达1674亿笔,交易额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3%和318%。另据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移动支付业务量为4524亿笔,交易额达2259万亿,同比分别增长170%和134%。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2015年支付系统运行总体情况》提供的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移动支付业务达13837亿笔,交易金额为108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86%和37906%。2015年中国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而根据比达数据中心的《2015年度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2015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总规模达931万亿元,其中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家占据了移动支付90%以上市场份额。第三方支付:先清牌照再发展.http://.cn/money/bank/bank_hydt /2016-04-18/doc-ifxriqqx2917793.shtml.支付宝2017年1月4日的2016年中国人全民账单数据也显示: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国人生活方式非常重要的一部分。2016年,使用了支付宝的实名用户有45亿,71%的支付笔数发生在移动端,有10亿多人次使用“指尖上的公共服务”。其中80后、90后是移动支付的主流人群,80后人均支付金额超过12万元,90后使用移动支付的人数占比高达91%。〔5〕
2.移动支付客户粘性将进一步提高
从数据分析看,移动支付客户粘性将进一步凸显,有替代传统电子支付的发展趋势。移动支付客户粘性也即移动支付客户持续使用问题,Oliver(1980)的研究认为,用户是否再次购买某种产品或持续使用某种服务的关键在于其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6〕移动支付在全球范围的快速发展,以及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满足客户体验式消费需求的模式,将助推移动支付客户粘性进一步凸显,从而有替代传统电子支付的发展趋势。在美国,移动支付虽然早期发展相对比较慢,但电子支付与移动支付领域的收益却占全部支付收益的35%左右,到2018年移动支付收益可能与传统支付收益平分秋色。而在发展中国家,消费的能力越来越强,消费更趋年轻化。年轻人热衷新技术,灵活求变,愿意体验全球支付的创新与服务,尤其偏爱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智能手机的出现使“闪付”“当面付”等便捷支付方式受到青睐。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移动支付机构、传统金融机构、银行卡清算组织以及互联网企业等参与各方适时推出了方便民众生产生活的支付服务,如与打车、商场、医院、旅游、餐饮等消费类行业的商户合作,引导消费者逐渐从传统支付方式转向移动支付方式。目前国内比较典型的支付方式是通过扫描二维码、绑定账号等以支付宝、微信进行支付,苹果公司最近也在中国市场推出了Apple Pay,这些方便民众生产生活的移动支付方式的迅速发展,将最终成为主流支付方式,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进一步增加移动支付客户粘性。
3.移动支付正在成为一种全新商业模式
移动支付已经被电商、银行和支付机构等作为新商业模式,成为迅速占领市场的“利器”。根据情境理论分析,互联网、大数据及电商是一种全新消费情境,具有突破地理、时空限制等优点,极大地简化了消费环节,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消费时信息非对称问题,提升了用户消费的可得性与时效性(Belk & Ajzen,1975)。〔7〕支付是资金流动的一种方式,而资金流动是经济活动最直接的反应。电商、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资金流动,提高了精准掌握客户消费偏好和消费习惯的能力,有利于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精准营销。这意味着移动支付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提供资金往来流通服务,更重要的是,电商、银行等机构可以进一步深挖支付数据所蕴藏的其他信息,有针对性地提供其他增值服务。
从发展趋势上看,未来支付发展空间不在支付本身,更多的在于衍生业务,这也是电商平台为什么要大力推广支付业务的重要原因,因为电商可以借此打通购物、支付、邮递、金融等服务。移动支付作为支付行业最具有竞争力和潜力的支付方式,无疑成为电商、银行等机构大力推广与争夺蚕食的蛋糕。传统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趋势明显加快,新型非银行支付中介也在快速银行化,二者都在角逐主导未来移动银行的地位。不管结果如何,未来主导移动支付的机构必是大量利用手机、大数据、云计算和实时支付体系的综合性机构,移动支付业务必然是新型金融生态体系的核心服务内容,谁在移动支付市场拔得头筹,都将拥有占领和开发的“利器”。
4.支付场景与服务成为未来移动支付主战场
未来移动支付发展的强有力引擎在其消费服务场景,市场竞争将逐渐转向支付场景与服务的争夺。国内早期移动支付的竞争主要是入口之争。201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实施了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制度,首批发放27家第三方支付牌照。从每年发放牌照的数量看,2011-2015年发放的牌照数分别为101家、96家、53家、19家和1家,从中可以看出2011年与2012年是高峰期,之后明显放缓,2015年只发放了1家牌照。随着牌照发放的收紧,2016年以来,支付牌照收购案频发。2016年2月,小米科技6亿元左右购买捷付睿通65%股权;2016年5月,新大陆68亿元收购国通星驿;2016年8月,美的集团3亿元左右购买深圳神州通付50%股权,恒大集团57亿元收购广西集付通;2016年9月,唯品会4亿元左右收购浙江贝付;2016年10月,键桥通讯945亿元购买上海即富45%股权。经过几年的跑马圈地,国内移动支付入口之争基本告一段落,初步形成了我国移动支付的市场格局。
随着国内移动支付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支付市场格局的初步形成,国内移动支付巨头正在将竞争重点逐渐从一开始的线上转向线下以及线上线下互动,大力拓展移动支付线下应用场景。国内居民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移动支付的场所也越来越多。进一步的,阿里巴巴在积极打造其商业生态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场景化支付;支付宝正在积极布局线下移动支付场景,加强线下超市、便利店、餐厅等日常消费场景中移动支付的应用;为了抢占市场,支付宝甚至为线下商户免费安装扫码枪,费率也比其他传统线下支付工具更低;此外,支付宝还积极布局海外移动支付应用场景,适时推出了支付宝退税等便民服务,同时与万豪集团展开合作,开拓酒店移动支付场景,万豪集团分布于全球的多家酒店陆续推出了支付宝服务。国内移动支付的另一巨头腾讯金融也不甘示弱,积极布局移动支付场景与服务,2015年初腾讯金融与便利店品牌7-11开展合作;2015年6月,与中石油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在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及O2O等业务领域开展大力合作;2015年7月,财付通宣布QQ钱包与滴滴打车合作,滴滴打车App正式接入QQ钱包支付,全国多数城市用户可使用QQ钱包支付打车费用。此外,京东支付等也在积极拓展自己的移动支付场景服务业务。
四、我国移动支付发展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移动支付的发展一方面加快了我国金融深化进程,方便了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移动支付尚属新生事物,在密码管理、通信安全,备付金管理、无牌照支付机构的禁止与取缔、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可能面临诸多风险,比如预授权冲正交易、预授权套现、跨境移机套现、各种套码造假行为不断升级、商户收不到结算资金等违法违规事件时有发生,使移动支付的安全与健康发展成为监管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消费者等利益相关群体共同关注的问题。
1.移动支付的负外部性凸显
负外部性主要是指某经济主体行为的活动给他人或社会带来损失,而且无需为此承担成本(刘越,2010)。〔8〕支付从来不是支付本身的事情,一方面消M者购买商品或服务后需以资金流动这一进程作为终结;另一方面支付又是商家、支付机构、银行等分析消费者行为的起点。纵观移动支付发展进程,与其他商品和服务市场相比,移动支付市场最显著的特征是其负外部性突出。一旦移动支付机构的风险增加,不但可以在支付系统本身快速传导与扩散,而且往往会迅速波及生产、消费等实体经济。目前我国的移动支付机构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第三方相对中立的机构,为集团内部服务的趋势已愈加明显,这显示一定的“系统重要性”。如果风险累积一旦达到临界点后爆发,可能影响整个企业集团,严重的可能波及其他产业或全社会。科学、合理地监管移动支付,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不但不是背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而且是防控市场化风险的必要补充。
2.无牌照移动支付机构依然存在
支付业务顺利运转不仅是支付市场本身的内在需要,还关乎广大消费者的资金安全,乃至金融市场的稳定与秩序。根据感知风险理论,由于信息非对称与复杂的行为情绪等,用户很难准确预测消费行为对其带来的效用水平,可能出现用户实际消费效用低于预期的问题,若用户在消费决策时或消费过程中感知到这种风险的存在将影响其正常使用。Jacoby等(1972)将感知风险分为社会风险、绩效风险、经济风险、心理风险与身体风险五个维度。〔9〕目前我国监管机构对支付业务实行特别许可制度,只有符合《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方可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开展支付业务。但事实上现实中一些没有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机构也在开展支付业务,给移动支付市场的正常发展带来一定隐患,一些商务平台也曾经因为支付问题给客户带来风险。无牌支付机构由于无需遵循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无需承担制度遵守成本,给正规持牌支付机构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严重影响了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的正常秩序,不利于其良性、有序、健康发展。由于没有监管机构对其监管,无牌支付机构在硬件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都可能不会有足够的投入,一旦出现问题,客户资金安全便存在很高的风险。如何取缔无牌照移动支付机构是当前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行业规范及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制度包括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制度可以保证良好的经济秩序,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一个新兴市场,到目前为止,全国尚没有统一的移动支付行业标准,以至于市场上有多种移动支付平台,浪费了大量资源,尤其是平台之间不能开展有效沟通与合作,阻碍了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大规模有序拓展。而且移动支付涉及环节比较多,如支付企业、银行、手机运营商、软件运营商、电信运营商等,但多方参与者之间并未形成可持续、各方共赢的利益分配格局以及明晰的权责分担机制,造成业务拓展和竞争局限于低水平“跑马圈地”阶段,形成一条完整成熟的产业链的道路还比较漫长。
另外,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是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监管面临的最大问题。法律由于没有明确规定移动支付交易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及交易中滞留资金的安全管理、证据确认和责任承担等,更没有建立良好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消费者的隐私权、财产权、举证权等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4.客户备付金安全事件频发
2015年底,我国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总量已经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增长60%。尽管中国人民银行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挪用、占用、借用客户备付金、不得擅自以客户备付金为他人提供担保”,但是支付机构挪用客户备付金,造成资金链断裂的重大事件时有发生。对此,2015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表示将改革客户备付金存管制度,整顿支付机构参与银行间资金清算和各类跨业经营活动,切实保障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
近期,监管机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现有规定,分别注销了部分违反备付金规定的移动支付机构,但如何有效管理备付金问题仍然没有从制度层面得到有效解决。目前,支付机构几乎都是同时与多家银行在备付金存管上进行合作,其中支付宝合作的银行多达24家,这既不利于风险控制也不利于监管。探讨备付金集中管理制度建设应是当下监管机构和移动支付业界需要共同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五、健全移动支付监管体系的对策建议
1.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
可以预见,为了参与竞争以及进一步拓展市场,移动支付领域将不断开展业务创新并实现产品创新以吸引更多潜在客户。移动支付发展实践也说明,伴随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有可能出现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损害消费者利益,若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势必制约移动支付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大力鼓励移动支付创新的同时,监管机构也要严格履行职责,适时界定移动支付创新边界。2016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提及互联网金融并且态度不断转变,由“促进发展”到“规范发展”,显示了中央政府对发展与监管的高度重视。未来监管层在跟踪互联网金融发展一段时间后,应重点关注和推进行业规范发展,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或风险的大范围传导。
2.构建良好的监管制度,监管当局应有所作为
良好的移动支付监管制度的确立不仅不会抑制移动支付的创新和发展,而且可以确保移动支付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对于移动支付这一新业态除了应给予必要的发展空间,还应做到金融风险可控,避免危及国内金融稳定与发展。对此移动支付的监管主体――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各金融管理当局应有所作为。移动支付行业提供的主要是资金支付结算和清算功能,其本身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定职责范畴,所以应统筹协调监管职责,适当借鉴国外监管模式,细化各监管主体的监管职责,消解移动支付交叉业务的监管真空,对移动支付业务进行全面监管。其他各监管机构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连续跟踪监测移动支付类别、业务规模、违法违规事件等稻荩从中分析总结移动支付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为将来明确是否监管或如何监管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撑。〔10〕
3.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体系与移动支付产业统一标准
为了规范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相关法律制度已陆续出台。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将互联网金融纳入监管框架,明确了各类互联网金融活动的边界,规定了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的监管职能分工,从而标志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的初步形成。2015年12月又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各省市地区金融办、工商局、公安局等相关机构加强对P2P网贷的监管力度。
除此而外,应充分考虑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合理借鉴国外移动支付标准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我国移动支付的统一标准。该标准除了应涉及13.56MHZ SIM PASS和2.4GHZ RFID-SIM标准、安全标准、终端标准外,还应包括整个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协调、管理、监督等。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联合移动支付产业各参与方建立统一的产业标准。在现有监管体系架构基础上逐渐完善行业监管,继续加大力度指导行业有序健康发展,合理解决支付市场违规问题,营造有序健康的受理环境,进一步加快形成助推移动支付产业升级的长效法律机制。
4.强化行业自律
移动支付行业管理协会是监管部门有效监管的补充,有助于实现对移动支付的全方位监管。一般而言,一个行业进入创新活跃期后,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是最初的市场秩序维护者,可以根据行业发展程度及出现的问题,自发发挥准监管职责,制定科学、及时、有针对性的行业标准,运用市场化手段约束并规范移动支付行业的创新行为。因此,行业自律组织应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及时制定并逐步完善统一的行业标准。一旦形成统一标准,将大大减少行业发展中的欺诈、套利等乱象。除此以外,行业自律协会可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认知水平,使消费者能够区分合法机构与非法机构,认识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支付的差别;认识支付账户与银行账户之间的区别,知晓支付机构不是银行,第三方支付只是支付市场的补充者;认识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机构与非持牌支付机构的差别等。〔11〕
5.鼓励参与主体共同解决支付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建立良好的移动支付生态环境只靠一两家参与主体是不现实的,只有所有的参与主体通力合作才有可能做大做强整个产业,实现互利共赢。目前我国移动支付产业链包括芯片厂商、银联、银行、电信运营商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各参与主体应加强自身建设,做好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进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势实现资源共享,联手共筑安全防火墙,实现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Dahlberg, T., Bouwman, H., Cerpa, N., & Guo, J. M-Payment-How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Could Change the Payment Ecosystem〔J〕.ECIS, 2015, 0-17.
〔2〕Davis,F.D.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 Quarterly,1989,3(15):319-340.
〔3〕Venkatesh,M.G.,Davis F.D.A Theoretical Extension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Four Longitudinal Case Studies〔J〕.Management Science,2000,46(2):186-200.
〔4〕Rogers,E.M.Diffusion of Innovations〔M〕.4th edition.New York:Free Press,1995:142-177.
〔5〕W阳洁.移动支付更火了〔N〕.人民日报,2017-01-05.
〔6〕Oliver,R.L.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0(17):460-469.
〔7〕Belk,M.,I. Ajzen.Belief,Attitude,Intention,and Behavior: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M〕.New York:Free Press,1975:45-88.
〔8〕刘越.基于“公地悲剧”视角审视低碳经济〔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0(5): 87-92.
篇13
智能手机;个人医疗;健康管理;应用;现状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通讯、娱乐和社交方式,而且也形成了新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和个人就医行为,将智能手机推广于提供健康资讯、鼓励健康行为、实施远程医疗、提供健康评估和便捷预约挂号等多个医疗和健康管理领域成为目前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智能手机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应用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地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一类手机的总称[1]。智能手机作为移动医疗的一种重要载体,在健康管理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现通过文献检索“智能手机”“健康管理”等关键词查阅有关智能手机实施健康管理的最新文献,综述智能手机在当今健康管理服务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1智能手机应用于个人健康管理服务的优势
1.1方便携带与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相比,智能手机小巧、轻便,方便携带,人们可随身携带、随时使用[2],使智能手机在改善人们生活方式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为人们利用智能手机有效进行健康管理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障。
1.2使用人群广泛国际电信联盟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球手机注册用户约为60亿部,占世界人口的86%[3]。而我国专家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用户使用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的保有率将超过7亿部,成为中国人最主流的信息设备[4]。可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在广大人群中越来越普及,也因其融合了大量先进技术,具有功能强大、使用性能好等特点,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因此,通过智能手机实施个人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1.3随时搜索和获取信息飞速发展的信息化产品———智能手机具有强大的应用功能和通畅的网络特点,为实施个人医疗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智能手机已成为我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5]。根据美国Pew研究中心的互联网与生活计划的调查显示,预计在2020年全世界的手机用户都可以使用互联网。联合国的官员也指出,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手机移动技术实施卫生服务保健具有较强的可行性[6]。利用智能手机,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健康需求便捷地获取健康信息,随时记录自己的健康问题,为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实现有效的健康干预创造了可能[7]。
2智能手机在个人健康管理服务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2.1智能手机的应用现状
2.1.1通过信息传输功能进行健康指导和反馈通过短信、微信或QQ等传输平台,健康信息和健康提醒可以定时、按需地发送到健康管理对象的手机上,使其对自己的健康问题引起更多的关注,同时服务对象可通过回复信息得到相应的反馈,获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从而对其健康问题进行有效干预[8]。Haug等[9]在戒烟研究中发现通过定期的短信发送来对吸烟者构建持续的健康支持和健康提醒,有利于提高戒烟效果。Mao等[10]开发了“手机移动药物服务系统”,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用药指导,包括定时发送服药提醒、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相关信息,明显提高了病人的服药依从性。
2.1.2通过PDA功能实现个人健康管理PDA功能包括个人信息管理、日程记录、多媒体应用等,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和商业公司研制了各种健康管理的应用软件,例如健康日志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记录人们的饮食、运动、血压、血糖及其他与健康相关的日常活动[11];多媒体的应用可提供相关健康指导的视频,搜狐、新浪网站均开设了健康频道,目的在于开展健康资讯服务,实现健康管理者和病人的深层次互动。这一形象而直观的健康教育方式更能引起大众的重视和关注,也更能被大众所接受。Kwon等[12]开发了智能手机流水声应用程序来改善中老年男性排尿困难的研究,结果显示,该应用程序的使用有助于增强中老年男性的排尿功能。另外,还有一些游戏应用的开发,旨在让人们在游戏中掌握一些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和保健方法,从而促进健康。
2.1.3通过数据(音频、视频、图像)采集功能实现健康信息的交流随着智能手机像素的提高,它能够充当相机的功能,方便、有效地收集日常生活中与健康相关的一些数据和影像资料,例如收集糖尿病病人饮食的种类和数量[13],记录病人发病时的一些局部表现,或者采集病人的检查结果,方便远程医疗等,特别是对于一些医疗条件相对较差的偏远地区,如果使用智能手机来实现医学诊断和远程医疗,可大大节省医疗成本,提高病人就医的效率。等[14]通过手机摄像头记录放松状态下左手食指指尖的视频,通过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提取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信息。等[15]研制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使病人通过远程医疗与医疗服务专家实时互动,有针对性地对糖尿病病人注射的胰岛素剂量进行个体化的调整和控制,改善了病人血糖的管理水平。
2.1.4通过自动感应功能实现健康指标的收集通过能够感应周围的蓝牙设备技术,将智能手机连接到动态血糖检测仪、心电图仪、计步器和一些健身器材等,从而记录和整理相关的健康数据[16]。例如,利用植入加速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及角度传感器的智能手机开展运动功能障碍的检测,并通过助力器械辅助肢体残疾人的生活与康复[17]。一些多功能传感器(如温度、湿度、压力等传感器)被附加到智能手机上,做成手机温度器、手机湿度器、手机听诊器等,以便获取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多项临床参考指标[14]。另外,三星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Shealth的健康软件,配合专业的医疗设备可对人体的血压、血糖进行监测[18]。
2.1.5通过互联网功能实现就医流程的简化应用互联网是智能手机最重要且目前正在广泛试用的功能,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轻松地获取任何想要了解的就医信息,同时简化了病人预约挂号和就诊的流程,缓解了挂号难、看病难问题,且有利于维持医院的诊疗环境和秩序。具体应用如下:
①门诊病人网上预约挂号成功后,会以短信和邮件的形式告知病人就诊日期、时间、地点、坐诊专家、排队时间和等待人数等,既节省病人的时间,又提高医生坐诊的效率;
②病人检查结束后,可不必等书面检查报告出来,数字医疗设备可直接将病人化验、B超、放射等检查结果直接发送到病人手机上,让病人体会到移动医疗的便捷性;
③病人住院后,每天可以及时从手机上收到诊疗结果、费用清单、账户余额等,真正实现就医的透明化[19]。
2.2智能手机的发展前景
2.2.1智能手机应用于个人健康评估、疾病监控的前景个人健康监控、跟踪、提醒是个性化健康管理的基础,也是预防慢性疾病及实现健康普及的重要方法。通过智能手机实现健康评估和监控是一种新型的健康服务模式,健康监督提醒软件的设计是通过录入健康基础信息,在智能手机上获得个人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体重指数、健康隐患、饮食处方、运动建议等信息,同时将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专家的健康建议实时更新到使用者手机上,通过将手机提醒和专业化的健康管理系统相结合,形成专家适时对使用者进行数据分析、健康处方、健康监督,为使用者的健康状况提供实时评估、健康建议、健康处方和健康提醒服务。张新明等[20]提出了一款基于平台的运动管理软件,该软件集运动检测、运动提示、运动分析、健康知识宣教等功能为一体,通过智能手机上的加速传感器来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实时准确地监测使用者的运动能量消耗并以直观的运动过程曲线进行展示,通过有效的运动监测与督导帮助使用者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达到有效改善健康状况的目标。等[21]报道的手机应用程序,通过对糖尿病病人每日血糖数值进行监测和记录,汇成图表,从而指导病人更好地管理血糖。
2.2.2智能手机应用于慢性病管理的前景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时间跨度大、涉及领域广,传统医疗模式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为慢性病病人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而随着移动医疗的发展,应用智能手机来优化慢性病的管理已成为一种趋势。近年来,利用智能手机对慢性病病人进行长期健康干预的研究倍受关注。
①加强慢性疾病特征性指标的管理:法国赛诺菲推出了一款辅助测量糖尿病的血糖测量仪,它是第一个能直接接入智能手机的血糖测量仪,能够随时随地将测试结果发送到移动设备,即便是远程也能得到医疗人员的专业指导,省去了病人频繁就诊的麻烦。虽然没进入中国市场,但在欧美市场已经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22]。
②提高慢性病病人治疗的依从性:等[23]对96例超重病人应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进行干预的随机对照实验结果显示:干预组体重下降更多,病人依从性明显提高。
③加强慢性病病人的健康知识管理:等[24]研制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可以帮助癌症病人随时随地获得健康相关知识,使病人在有健康知识需求时,能够便捷、及时地获取健康知识,在随访时有针对性地与临床医生进行交流。
2.2.3智能手机应用于疾病诊断、治疗和护理的前景随着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开发,应用程序可以将医学信息和健康促进策略远程接入服务对象,使用者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在医院外环境下随时随地监测生理状况、进行远程医疗咨询,通过病人和卫生保健人员的共同参与,有效地进行自我健康管理,从而促进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25]。开发了命名为“病人保管系统”的病人服务器,医生通过智能手机可以储存病人的诊断报告、查找病人的症状/体征资料,并通过服务器发送信息给病人。等[27]利用智能手机的决策应用程序对卫生保健人员的产前护理水平进行干预,提升了保健人员的专业素养,改善了其护理服务质量。
3思考与展望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有意无意中忽略了自己的健康问题,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健康管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微博、微信、QQ等的应用,3G、4G网络的开发,使利用智能手机进行健康管理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而智能手机使得个人医疗健康管理更加便携化,实现了健康管理的“随手可得”。虽然利用智能手机进行健康管理具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医疗和保健事关人的健康和生命,容不得半点疏忽,目前医疗APP应用软件庞杂,医疗APP市场相对无序、缺乏监管,没有统一的标准,存在误诊的风险,所以,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作为一项新的移动医疗工具,需要专业把关,其应用的安全性是决定其能否大力推广的核心要素,该应用程序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管,才能安全地服务于公众。随着移动医疗在世界范围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移动医疗的研究也逐渐深入,目前,国内有关智能手机实施健康管理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特别是有关利用智能手机技术增加服务对象自我效能、提升服务对象自我管理水平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延伸。结合国内外智能手机实施健康管理的现状和前景,为开发智能手机在医疗领域的深层次应用提供参考价值,相信智能手机在医疗行业的应用还会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它的便利性和快捷性将会给医疗市场带来新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孟濬,朱天宇.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新移动医疗系统模式[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7:2055-2060.
[4]罗川.智能手机改变中国[J].中国传媒科技,2013,17(5):14.
[5]罗春燕,封彬贤.因势利导:基于智能手机媒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5,7(3):50-51.
[17]刘琳,刘静.手机助老助残技术的研究和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17(1):6-15.
[18]张兰英.移动医疗,蓄势待发[J].新财经,2012,13(9):82-83.
[19]郭莉.2015年移动医疗行业新趋势[J].中国科技投资,2015,3: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