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4、登录后,选择【选课】,“如何选课”里点击“学院推荐学习计划”链接,参照推荐学习计划,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课,点击“进入”
篇2
1. 引言 网络化英语学习的特点之一是自主学习, 它越来越对传统的评价、测试体系提出质疑和挑战。因为评价与测试在质和量两方面都对学习有影响。传统的终结性评价难以对网络化课堂教学过程形成良性刺激,在信度和效度上也存在不足。形成性评估概念的引入将给教学和评估的有机结合提供一种机遇,也是网络化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 成人教育大学英语网络学习中引入形成性评估的依据
2.1 形成性评估适用于成人教育大学英语网络学习。根据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有关网络学习和形成性评估的研究,网络自主学习具有以下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学习形式以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个性化学习、情景学习和交互式学习为主;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学习,监控学习过程,为学习提供帮助,了解学生、实行个别指导。而形成性评估同样以学生为中心,提倡自我评价,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学习形式主要是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个性化学习;主张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和信息反馈的提供者;其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
2.2 形成性评估的理论基础
2.2.1 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育评价须强调识别学生的强项和弱项领域,提出加强弱项领域的建议以及可评估的预期目标;认为对个体的评估应在更接近他们的“实际工作情况”的条件下进行,即尽可能地在日常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进行,应在个体参与的学习情景中“轻松”地进行,使评估成为自然学习环境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强制“外加”的内容;教育评价应以“个人为中心”的方式进行,评估方案应充分考虑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异和发展的不同阶段。
2.2.2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重视研究人的内在需要、动机、情感和兴趣,特别强调人的潜能的发挥和培养人的个性。主张学校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其基本目的是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激发自己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体系,从而使学习者能够自己教育自己,最终把他们培养成为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使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学习更加主动、有效和持久。
3. 形成性评估模式设计 形成性评估模式设计的理念是运用形成性评估来检测、反思、监控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它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评价过程和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评估模式主要包含三大模块:
3.1 学生档案记录袋:学生档案记录是指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的作品集,其主要作用是详细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以便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个人的学习过程记录学生完成某一特定学习任务的过程;个人发展目标是在新学期初,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确立自己在听、说、读、写、译方面须达到的预期目标,并建立个人的发展评估表;信息反馈包括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测验、学习记录,学生本人、小组以及教师的不同时期的评估意见等;作品展示集是学生所做的主题报告、戏剧表演、角色扮演等学习活动的记录。
3.2 教师观察记录:主要来源于学生在班级网页上的留言,学生与教师的面谈,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如主题演讲、主题辩论、情景会话和小组讨论。学生与教师的访(面)谈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师每周花一定的时间与各小组学生,学生个人访(面)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同时记录单元学习评估结果,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提出建议。
3.3 学习效果评价:自我评估和同辈评估根据个人发展评估表进行。个人发展评估表主要按照《要求》中的学生英语能力《自评表》和《互评表》设计,学生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对自己和同学进行评估。每个方面细分为若干个小项,以能做某事、会做某事进行描述并量化。如一般要求中的听力要求学生能听懂与所学内容相关、语速稍慢(每分钟130词左右)的对话、短文、报告等音像材料,并能理解其要点。评估遵循准则参照原则。即评估某一学生的学习行为时,参照标准是达到某一学习任务的具体要求,注重与该学生以前的学习表现进行对比,而不是与其他同学比较。
4. 成人教育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引入形成性评估的作用
4.1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以上简要列举的评估策略可以看出,形成性评估改变了以往手段单一(学期考试)、侵入性(打断教学过程)、终结性(学生只有一次机会)的评估方式,以其生动活泼、注重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手段内容多样的特点给课堂注入了活力,同时,也给外语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教师需用大量的精力深入研究大纲、教材、教法和学生,在充分了解教学目的、过程、对象的基础上,设计科学实用的评估策略。其次,教师要不断地研究评估策略所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真正地做到评估服务教学。
4.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由于评估本身也是学习活动,因此,评估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交际的过程。学生在评估中思考、推理、总结学过的知识。通过评估,教师了解了学生,学生认识了自己。同时,学生加强了对学习任务的理解,也在评估中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另外,外语学习的特点加强了形成性评估的效力。因为形式多样的形成性评估策略给学习者提供了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的机会,课堂上充满了多向的互动,即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自己、学生与学习任务之间的互动,而丰富的互动正是习得交际能力的有利氛围。再者,由于评估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必然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随时注意他们学习中的进步,对他们给予经常性的鼓励,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学习更努力、更有主动性。
5. 结语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推广网络辅助教学模式,新教学模式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估体系的设计和应用在促进网络教学实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并能有效弥补成人教育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中的不足,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好地促进网络英语教学的推广。
参考文献
篇3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当前健康话题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大学生是年轻群体,他们虽然没有中年人所具有的重大压力,但是作为从青少年过度到成年阶段的一个群体,他们的身心健康备受关注。尤其是在社会讯息万变的今天,各方面对大学生施加的压力往往使得学生承受一定的痛苦,他们需要正确认识这些心理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寻其根源,了解其与其他问题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对社会的发展提出有益的见解。
一、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所谓依恋,是发生在婴儿时期,孩子与父母行为相互作用中所发展起来的自我和对他人的一种心理表征。①在心理学中,依恋理论被认为人际关系完善与否和早起依恋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已经成年或接近成年,但是童年的依恋经历会在孩子的成长中形成独有的内部心理工作模式。这种模式又称作内部工作模式。
社交焦虑,也称为社会交往焦虑,主要指某人在某些时候在与别人交往时,从心理上产生的一种不自在、紧张、恐惧、担忧以及逃避等情绪与行为反应。社交焦虑主要出现在青春期阶段,年龄段是13岁至24岁。社交焦虑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演变为社交焦虑障碍,从而严重损害个体的社会功能。
依恋可以分为四小类,包括安全型、淡漠型、迷恋型以及恐惧型,后面三种又可以称为不安全依恋型。研究表明,成人依恋与社交焦虑具有一定的联系。淡漠型、迷恋型以及恐惧型依恋为社交焦虑的一个危险因子,而在其中,恐惧型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最大。由此可见,安全型依恋具有积极的自我模型与他人模型,他们往往表现地比较高度的自信与自尊,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困难,对他人也比较信任,容易形成完善的人际网络。相反,恐惧型依恋的自我模型与他人模型比较消极,采取自我否定态度,自我价值感比较低,他们容易把自身的负面情感扩大化,误解为别人也在贬低自己,从而达到人际关系敏感和对交往活动的恐惧、逃避心理;淡漠型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没有恐惧型明显,它是积极的自我模型与消极的他人模型的融合,特点是坚持独立,排斥人际关系,比较少关注他人的负面影响,对社会交往更多的是采用回避或否认的态度。迷恋型是消极的自我模型与积极的他人模型,他们的自尊水平稍低于安全型,但是在不安全类型中是最高的,他们一方面努力在人群中表现最优秀的一面,另一方面又因为过于重视别人的评价而产生了焦虑、紧张和苦恼的状况。总之,大学生的成人依恋与社交焦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要治疗或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需要从成人依恋的角度进行思考,以达到治本治标的效果。
二、成人依恋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
依恋的理论在上面已有所讲述,下面简单介绍下网络成瘾的内涵。网络成瘾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心理学会在1997年正式承认。这个概念主要是指在没有成瘾物质的作用下,上网行为冲动以致失控的现象。②网络成瘾的指标除了行为冲动之外,还有上网的相关耐受性、时间混乱以及戒断反映等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大学校园里已经普及网络,从大学的年纪上看,大二大三的学生居多,因为大一对校园怀有好奇,花费较多的时间在实体感观上,而大三学生未毕业并已结课,具有大量的时间消遣;从系科上看,属于信息系的学生网络成瘾比例比较高。同时,网络成瘾的内容比较少涉及学习,而是娱乐、休闲、玩游戏。大学生的成人依恋和网络成瘾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中恐惧型和依恋型的大学生在网络成瘾上占有更高的比例。他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害怕被拒绝,自我焦虑强,同时网络可以减少这方面带来的心理痛苦,他们觉得与网友可以达到心灵上的沟通,显得轻松自如,这种感觉恰恰弥补了生活中的挫败感。因此,他们宁愿在虚拟的世界中生活,也不愿抬头面对复杂的人际交流圈子。而安全型与冷漠型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比较低。安全型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如鱼得水,自我感觉良好,他们不需要在网络环境中找寻自我满足;而淡漠型的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需求比较淡漠,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虚拟世界中,他就是活在自身的世界当中,他们会自己与自己对话,自娱自乐,而与网络成瘾关系不是很大。
总之,大学生的成人依恋模式在年级、性别以及人际关系上具有明显的不同。年级上,大三的学生惧怕型比例高;在性别上,男生偏向安全型,而女生偏向惧怕型;在人际关系上,安全型与淡漠型的大学生不容易网络成瘾。当然了,网络成瘾的内容丰富,体系复杂,它与大学生成人依恋关系只是所有因素中的一个部分,在下面的研究中涉及到社交焦虑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三、社交焦虑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
实践表明,大学生的社交焦虑与网络成瘾有着紧密的关系,即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程度越高,意味着他们的网络成瘾倾向性也越高。具体来说,一方面就网络的整体功能而言,具有社交焦虑特点的大学生往往能在网络的交互式平台中找到安全与外界交流的机会,这种场所适合构建他们的人际关系网,他们在这里很安全。网络的虚拟性填补了他们对现实人际关系的厌恶和空虚,他们在网络社区中能与他人自由自在地深入交流,情感的、学习的等。这个环境的匿名性,有利于他们寻求精神慰藉与归属,③从而避免情感孤寂。长时间的网络接触能够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现实的烦恼,他们开始上网就是逃避现实的起点。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网络能够为具备社交焦虑特质的大学生提供力量感与欣慰感,改变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尤其是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负面的他人评价,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从而调整他们对他人与环境的认知,构建新的人际关系,重新认识和适应现实生活,有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另一方面,对于具有社交焦虑特征的大学生,其内心的害怕、缺乏自信、担心他人的负面评价以及恐惧等和大学生对自身的期望以及社会、家庭对大学生的期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积累到某种程度就会使大学生遭遇心理痛苦,从而导致心理疾病,为了达到心理平衡,他们需要寻找其他途径来释放压力,于是广阔的网络环境给予了他们安全感与归属感。④因此,社交焦虑作为影响在校生网络成瘾的因素之一,需要给予大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第一,要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它有积极的作用,如缓解焦虑、压力,不能完全否定网络的作用;第二,应当认识到网络的不良影响,认识到社交焦虑与网络成瘾的因果关联,教师或辅导员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心理辅导,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社会交往焦虑现象;第三,需要为大学生提供某些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自己调节情绪以及自制力和增强自信心的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的成人依恋、社交焦虑以及网络成瘾三个部分是紧密联系的,可以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我们既要认识到这些现象的存在,承认他所带来的弊端,同时又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治疗。所以大学生需要学习心理学,在必要的时候需要心理咨询,以便及时地找出病因,对症下药。大学生成人依恋大致有四种类型,它们与社交焦虑、网络成瘾的密切程度不一。网络成瘾的因素非常多,依恋类型与社交焦虑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应当在当代社会中有所研究,有所应用。
注释:
①魏征新,霍莉钦.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成人依恋类型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08):954.
篇4
3.历年招生情况。华理工网院杭州教育中心远程教育专升本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别录取了51人、22人、67人。2014年得益于市总工会资助千名外来务工上大学这项活动,报名人数超达300人,录取230人。
4.学校特色。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是一所成人高校,与之联办的本科院校目前仅有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无论从招生规模、师资力量等都不及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然而,作为工会学校也有其特色:一是承办各级工会干部的上岗及素质提升培训,二是为工会职工提升各类技能培训,尤其是中级电工高级电工受到企业职工的青睐,三是争取了资助政策,市总工会每年资助千名外来务工上大学项目的教学由本校实施。2014年,本校实现工会干训达3000人,各类技能培训达3000人,成人大专生录取1465人,网络教育远程本科录取230人。
二、网络教育招生存在的问题
1.生源不足内忧外患。本校网络教育的生源日渐不足,一方面对外没有竞争优势:浙江省本地的综合性大学更被在杭州工作的人熟悉和认可。另外,其他大学远程招生的广告力度大,报纸、网站、公交电视等多渠道多方位地进行宣传招生。另一方面就读本校的大专生毕业后继续读本校远程专升本的比例低。
2.生源流失严重。2014年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招生报名数达9700人,而实际注册交费人数为8400人。本校华理工杭州教育中心2014年因资助政策带动报名推荐人数310人,实际来校入学报名人数为260人,经过入学考试录取230人。经跟踪调研生源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部分考生本人学历提升意愿不强,有些是因家长、公司动员才报名,甚至有的学生被企业工会推荐资助上大学,他本人不清楚。二是少数考生认为远程本科文凭没多大用处,有的专业不对口而放弃。三是部分考生认为自己英语基础差,全国英语统考通不过,不能拿到毕业文凭。四是个别考生反应工读矛盾、家里有老人和小孩要照顾没时间学习而放弃。
3.学习态度欠端正。网络教育远程学习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个误区,很多学生认为只要交了钱,就可以拿文凭。表现为:报名时报名资料提交不及时,特别是前置学历认证不及时,造成不能如期开学报到;入学考试报名交费后,到考试时因有事或忘记而缺考的学生也不少,没去做模拟练习而应付考试的学生也很多。
三、网络教育招生管理对策
1.依托工会政策,加大宣传力度
积极争取组织落实市总工会资助上大学项目的具体工作。主动与各区、产业工会对接资助上大学项目,做好报名远程本科的条件、程序、入学后相关事宜等解答工作。在杭州工运、杭州日报、钱江晚报等媒体中适当解读资助上大学政策以提高资助外来务工上大学项目的知晓度。
2.拓展招生渠道,突出办学优势
一是要充分利用工会网络的资源优势,与大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定向招生,送教上门。二是充分挖掘本校成人大专毕业生继续报读远程专升本,以优质的服务感化学生,使在读的学生“生带生”,学生本身的体会,就是中心招生宣传最好的模板。
篇5
前 言
定位于成人继续教育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作为一种大众化教育,网络教育面向的学习者大多是已经有稳定职业和一定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他们接受网络教育不是为了追求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而是更重视实用技能的提高与未来职业能力的发展,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网络教育的重要目标。近年来,随着本专科生源素质有所提高,原有学历补偿性教育正向提高性教育发展,成人学历教育正向成人素质教育前行,新形势下人们越来越重视职业技能的提高,重视精神文化生活的教育及素质的教育。
教学计划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纲,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开设的课程及其结构、顺序和课时分配,也称课程设置、课程计划。编制教学计划是组织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它决定学习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代远程教育,应该根据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规格,遵循专业培养目标多规格、学制弹性灵活、课程模块化等原则,制定侧重于职业能力培养和知识应用水平提升的专业教学计划。本文在反思现代远程教育现有教学计划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教学计划改革思路。
现有教学计划问题分析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的教学计划制定主要参考和借鉴了全日制院校或成人教育院校相同或相似专业的教学计划,其特点是以阶梯式课程为主,课程设置严谨,理论性强,这对于传统院校的精英教育目标是比较合适的。但是,网络教育院校与传统院校相比,面临的是不同的教学对象、目标定位与教学方式,培养应用型人才、推进高等教育的民主化和平等化为其主要目的,所以,全盘照搬精英教育的教学计划是不合适的。调研发现,试点院校80%~95%的课程为纯理论课程,实践实训类课程严重缺乏,课程设置理论性太强,实用性不足,根本无法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在教学计划的实施上,业内比较普遍的完全学分制和选课制的推行也显露出一些弊病。各试点院校在借鉴传统全日制院校或成人教育院校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本着人性化、民主化原则,大力推行学分制。以网上人大为例,学院采用基于互联网教学的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管理制度,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任何时间学习任何课程,这样做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学力强的学习者可提前结束学业,学力弱的学习者可以推迟毕业时间,这给了远程学习者最大的自由与灵活。但完全学分制的应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选课效率低,学习过程监控不力,因传统学习习惯影响而严重依赖教师的学习者常常在一大堆课程面前无所适从,会出现随意选择课程、不顾课程关联或逻辑关系、将必修统考课程安排靠后影响考试和毕业等问题,更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影响学习信心;更有部分学习者(比如专升本)在一年内修完所有课程,学习质量无法保证。从管理角度考虑,由于选课太放任而导致相应的教学辅导、学习支持等工作量存在不确定性,从而影响整个教学工作安排。完全学分制并不完美,如何根据我国远程学习者学习特质和成人学习特点来有效安排教学计划,是教学计划改革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教学计划改革目标
教学计划应充分体现培养目标要求。网络教育教学计划的改革应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注重素质教育,调整课程结构,以提升在职人员的职业能力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己任,突出专业素质教育,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同时应结合我国成人学习者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教学安排,提高远程学习效率。
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最核心的内容。针对网络学习者90%以上是在职成人的特点,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从两方面实施改革:一方面,课程设置向职业化、技能化方向发展,压缩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突出职业能力和各项技能培养,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使人才更“专”更“精”; 另一方面,大力增设各类有益于拓展学习者视野、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的公共选修课程,例如人文、健身、财经、生活类课程,开展广泛的通识教育,使学习者所学知识更“宽”更“广”,这也是未来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网络教育教学管理上,目前主要有五种管理模式,分别是学分制管理模式、学年制管理模式、学分制与学年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班主任管理模式、混合管理模式。有些试点院校采用统一的学年制管理模式,通过统一学习计划、集体选课和集体预约等方式实现学习者的高交费率、高选课率和高预约率,学习者的学习进度保持较快速度。将学分制与学年制、学期制相结合,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习者行为,但加强了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可提高远程学习质量和教学效率,在远程教育领域可合理应用。
教学计划改革探索
1. 课程职业化
网络教育教学对象90%以上是在职成人,具有职业性强、实践经验丰富等特点,他们更期望通过远程学习掌握新的技能提高职业发展能力。当前参考全日制精英教育的教学计划主要采用学科中心课程,理论性很强,实用性不足,缺乏职业针对性,学习者学习兴趣不高,相比之下,职业技术类院校、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更为具体,更体现了提高职业素养的目的。实用课程是成人学习者更需要的。面向在职成人的教学计划改革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改革课程设置,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强调课程的实用性、能力化和技能化。尤其在专科阶段,更应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开设大比例技能型课程,降低理论课程比率;而在本科阶段,则逐渐强调培养学习者的理论素养,适度提高理论课程的比例。总之,需体现专科与专科起点本科一体化设置课程的原则。专科与专科起点本科的教育应根据知识结构的基本构成设置课程,以分别达到各自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为学习者从中等教育起步完成专科和本科层次的教育提供相对系统的科学的学习计划。
当然,课程的全面职业化和实用化要建立在全面深入的职业和岗位分析基础上,要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从工作实际出发,对社会需求反应迅速,要强调动手能力培养,注重社会实践,让社会参与职业类课程的制定与实施,这些当是未来课程改革的纲领。
2. 课程模块化
模块式教学(简称MES)是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比较广泛地运用于技能性知识教学。所谓模块是指在某一职业领域,按照实际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将一项工作划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能在适当短的时间内完成,例如在几周内而不是几个月内完成,这样划分出来的每一部分即为一个模块,一个模块是一个单元的课程内容。一个专业中常有多个职业方向,可将不同职业方向的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使学习者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安排学习时间、掌握学习进度。比如,与市场营销专业最贴近的职业方向有营销师、管理者、市场销售人员和市场调研策划人员,可设置各职业方向的课程模块,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兴趣或未来职业方向自主决定选修相应等级模块课程。目前试点院校的课程服务普遍提供到专业为止,没有针对职业方向进一步延伸。
课程模块化优势明显,首先是各模块培训目标明确,都以掌握专项技能为目的;其次是学习者可根据个人情况自主选择不同的模块学习,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最后是便于教学计划更新,以后在该专业大类范围内,开发新专业时只需对专业教学模块作出修订即可,从而使新专业的开发周期缩短,效率提高,适应市场的需要。
每个模块的课程设置,应建立在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按需施教、学用一致,干什么学什么,尽量精简不必要的知识。整个教学计划应安排一个基础教学阶段,主要学习相关职业群的通用性必备知识和技能,同时进行思想品行、职业道德、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以及其他通用能力的培养。美国国家技术大学(NTU)所有专业的课程设置被划分为核心课、加深课、加宽课和选修课。我们可以尝试将全体课程划分为公共基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职业技能模块和通识教育模块。其中,公共基础模块主要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些公共基础学科课程,如计算机、英语、政治课等;职业技能模块是根据职业分析而建成的职业类课程;通识教育模块主要是拓展类课程,定位于人的全面发展、拓展视野、丰富生活,可以包含的内容有:职业规划、法律普及、文学素养、理财知识、电子商务等。
3. 学分学期制相结合
学分制是现代社会中各高校努力追寻的方向。完全学分制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学习者的自,但无限制的灵活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选课和学习效率低下、选课逻辑混乱、学习过程监控不力等,学习课程的系统性难以保证,势必影响学习者学习信心和学习质量,还会出现凑学分现象,一些基础学科、冷门专业等资源容易造成浪费。有学者指出,单纯的完全的学分制并不存在,像美国最早实施学分制,但也广泛结合学期制、学季制、三学期制等,英国高等教育一般是学分制和学年制并行,日本在本质上也是实施学分学年制。我们要结合我国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在保障其学习自的前提下,综合其它办法来提高远程学习效率,学期学分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习者的行为,但可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结合普通课程一般需要4个月的学习周期,综合分析当前部分院校实施的双学期制和四学期制弊端,笔者提出“三期三考”设想,即把一年划分为三个学期,一年举行三次集中课程考试,也就是说每个学期含四个月时间,学期末举行课程考试。这种“三期三考”设想不同于国内外比较普遍的三学期制。当前,国内外众多高校都采用春、夏、秋三学期制,其中春和秋学期为长学期,一般为16~19周,夏学期为短学期,一般为8周左右,普通课程在长学期开展,素质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小学分课程等在短学期开展,国内的吉林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从2005年起都陆续实行三学期制,这有利于实训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开展,其正在成为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改革的方向。而网络教育学习者多为在职成人,本身就身在实践岗位,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不需额外的实训教育,三学期制设想主要是基于课程的学习周期、全国性考试组织周期和成本等因素而提出的。
三期三考不是单纯的学期制,而是学期制与学分制的结合,思路是对必修课采用学期制和固定的教学计划,对选修课仍然采用选课制和完全学分制,学习者根据个人情况和兴趣任意选择课程模块或课程,只要选修课学分达到该模块要求的总学分即可。这一方面可保证必修课的逻辑教学,使教学、辅导与考核统筹安排,加强对学习过程的控制,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针对选修课的选课制充分发挥了学习者的自主性,照顾到了学习者的个性需求和兴趣取向,有助于实现充分的个性化教学与服务。
当然,从个性化、人性化角度考虑,学期制的安排并不是死板的一刀切。学习者由于个人情况如出差、怀孕等无法按时学习和考试时,可申请取消学期中某门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对于学习者自主选择的选修课,选课后一段时间内也可以退课。
4. 提高选修课比例
学分制实施的前提是提供充足的选修课程。在目前的试点院校中,虽然学分制被广泛采用,但各院校选修课程比例仍然偏低,专业理论等必修课仍占绝大部分比重。比如人力资源专业,在随机调研的华东理工大学、南京财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沈阳大学、郑州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上海大学、江汉大学等院校,选修课占全部课程的比例基本在15%~25%之间,各学校选修课比例不高、跨度较大。再如市场营销专业,在随机调研的西南大学网院、浙江大学网院、衡阳技师学院、四川大学网院、南开大学网院等院校,选修课比例仅在0~20%之间,有50%的院校选修课比例竟然在5%或以下徘徊。这对于学分制的开展是不利的。
在教学计划改革中,大幅提高选修课程比例是重中之重,目前,人大网院各专业各层次的选修课比例在18%~35%之间,若实施改革,选修课比例将整体提高到40%以上。
5. 增设创新学分
设立创新学分的目的是鼓励学习者全方位发展,鼓励科技创新,活跃校园氛围。所谓创新学分是指学习者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类竞赛和校园文化活动,对获得一定竞赛奖励的学习者赋予一定的创新学分,计入总学分,不收学费。这可促进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和校园文化活动,对建设虚拟校园、建立在线学习共同体、降低学习孤独感、丰富远程学习生活是非常有益的。
在具体实施方面,创新学分可以附加学分的形式呈现,总学分的小比例部分(比如5%)可以通过创新学分获得,不交学费,不增加学习者经济负担。没有获得创新学分的学习者,需要通过选修其他课程来获得相等于创新学分的学分,从而促进学习者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新旧教学计划比较
根据课程职业化、课程模块化和学分学期制相结合的设想,新的教学计划可包含以下课程模块(以原教学计划中专科80学分和本科150学分为例):
总体而言,改革后的教学计划中,职业技能课程比例大幅提高,将占总课程的20%以上;选修课程比例也有较大提升,基本占总课程的40%以上,而原有教学计划中的选修课比例一般在15%~35%之间。新教学计划中,专科阶段强调技能教学,必修课比例最低,专业理论课比例最低,而选修课、职业技能课程比例最高;本科阶段强调一定的理论素养,所以专业理论课比例提高,选修课比例降低;跨专业层次由于有先修课,所以必修课比例最高,包含15%的必修先修课。原有的专科阶段、专升本阶段总学分由80学分全部调整为85学分,这5学分可以通过创新学分获得;而高起本阶段的150学分中,增加了分的创新学分,课程学分降低,以减轻学习者学业负担,同时有利于鼓励学习者多参与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共建虚拟校园。
讨 论
学历教育是目前远程教育的主体部分,但随着社会需求的转变,现代远程教育很可能将逐步向非学历教育转型,课程的职业化、模块化不仅是满足在职成人学习者当前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远程教育转型的客观需要。但教学计划的改革牵涉到远程教学与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在改革中难免遇到各方阻力,尤其是职业技能课程的全面建设、与证书认证机构的合作等都将是庞杂的大工程,是教学计划改革中最重要的内容。结合院校教学目标,在培训市场广泛考察成型的相关课程,出资引进应该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本文思路还有待实践检验,同时也旨在抛砖引玉,希冀与同行共同探讨网络教育教学计划该如何做得更完善。
参考文献
[1] 冯晓英等. 面向成人的网络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设计思路与方 法[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2).
[2] 搂一峰.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块化设计探讨[DB/OL]. 省略/y-jxgg/kcgg/11696.shtml
[3] 刘重庆,徐国庆. 课程模块化的目的与方法[J]. 职教论坛,2001,(3).
[4] 张生明. 课程设置模块化,提升学生职业能力[N]. 中国教育报, 2008-2-28(3).
篇6
网络教育;案例教学;存在问题;措施
一、网络教育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网络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即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它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学生可以通过面授、互联网、电视广播、辅导专线等多条渠道进行学习。网络教育的教学对象不限年龄,性别。通过这个教育过程,使网络教育学生可以增长能力、丰富知识、提高技术和专业资格,或转向新的方向。网络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许多地方都有区别。专科学生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目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引导学生系统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第二,推动学生掌握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技能,基本的经济思维,并学会用经济思维解释经济现象;第三,促进学生培养网络教育的职业性和技术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适应岗位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传统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注重应试结果,忽略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西方经济学》网络教育的专科学生群体,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而言,其文化基础较差,入学成绩普遍偏低,因此,其实际的专业知识水平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远不如普通全日制大学生的基础扎实。另一方面,部分网络教育的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使他们掌握知识的进程相对缓慢。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教学传统模式以应试目的为主,认为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取文凭,课程期末考核也仍以笔试为主,使学生往往趋向于死记硬背,力求考试过关,缺乏自主性、探讨性学习的积极能动活力,而忽略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特别是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引导,使得多数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生在工作岗位和日常生活中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自如,相应的职业能力没有得到培养。
(二)教学案例的选择没有和职业能力培养相关联,缺乏分类和层次性
一方面,《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涉及到的模型分析较为抽象。另一方面,网络教育学生本身的自有能力不足。因此,随着课程教学难度的不断深化,会迫使学生在受自身教学基础等因素的限制下,压力不断增加。在这种对比鲜明的环境下,传统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而忽略社会现实案例的引入,更缺乏对来自不同职业层级学生综合能力的分类,导致《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与社会工作的诸多现实的操作技能不相匹配,学生个性化培养特色远远不够,也正是因为缺少相应的课程实践训练和成人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导致许多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消磨兴趣,日益消减学习动力。
(三)工学矛盾突出,师生之间有效沟通渠道不足
广大网络教育的学生是来自社会的各个工作阶层,大多数是在职学习生,学习的起点与基础也各不相同。因此,对网络教育的学生而言,《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目的不应仅停留在“打基础,引入场”层面,更多的是要在督促学生需要掌握基础内容、锻炼自主学习技能、培养学习兴趣下功夫。但面对学生在学习、工作和家庭时间上的矛盾,传统网络教育模式中非常缺乏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渠道,使得很多学生遇到问题时不知该如何联系老师,老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了解,这种师生交流“断层”局面,在网络教育课程学习时有限的限制下变得更为突出,是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热情不高,最终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的关键性因素。
(四)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以终结性考核为主
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必备检验。在传统《西方经济学》网络教育模式中,虽然也有日常的形成性考核占据一定比例,但总体来看,仍然坚持以终结性考核为主。从客观角度而言,这种考核方式侧重于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具有一定的知识巩固作用,但从长远学习及学生自身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忽略了学生的日常学习评价、知识运用能力,以及成人学生最重要的职业技能考察。在这样的考核环境中,学生通常是依靠老师划定考核范围和重点进行复习,常常借助死记硬背方式通过考核,而从其本身而言,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远远不足,这就导致网络教育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学生职业能力分类体系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体现
关于成人高等教育职业能力的分类,安德森和马歇尔在1994年出版的《核心能力与特定的职业核心能力》一书提出核心能力的分类,将职业能力分为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概要能力三类。本文在此基础上,根据网络教育的教育特点和培养目标,研究、制定出一套新的职业能力分类指标体系。在新分类体系构建中,将网络教育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分成两大类:基本职业能力和专业职业能力。基本职业能力细分为知识类和技术类,知识类分为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技术类分为观察能力、领导能力等。专业职业能力又分数理分析、经济建模、实际运用、职业规划四类,每类下面又再细分相应的小类,从而构建出层次更为鲜明的职业能力分类体系及其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育中的体现。
四、进一步提升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的措施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实用性课程,要求学生充分做到学以致用,对于网络教育的学生,更应通过课程学习着重培养自己的综合性职业能力。本文认为,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课程可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模式的创新,建立起“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有效结合的案例教学新模式。
(一)推动线下教学模式创新,加大案例教学实施力度
在网络教育过程中,线下的面授辅导环节可以作为网络教育的辅助教学手段,成为学生在线学习的一个重要补充,主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程重点和难点。首先,传统的线下面授辅导教学重在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缺乏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因此,要在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知识充分梳理的前提下,针对成人专科学生,选取基本性、简单化、贴近生活的案例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减少对单纯数学模型、公式的推导;其次,加大案例教学实施力度,既要广度延伸,又要深度研讨。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传统面授辅导教学中也夹杂着暂时性、短效性的案例讲解,但这种非正式化的案例疏导成效甚微。只有紧密结合学生们的成长、工作、学习环境,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情况,以全面案例教学的理念推行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改革,才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扩充案例教学层次,富化教学支持方式
1.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式扩充。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安排案例组合及阐释的形式。例如,教师可以在在线课程页面每一章添加引导性案例,引导学生进入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再根据教师推荐的学习安排把握进度,完成各章节的学习。如以中国石油公司的油价垄断为引导案例,引出“自然垄断”的知识点,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线下的面授辅导环节可以设置小组讨论,扩充其他的与“自然垄断”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角度形成自己的看法。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自由发言来把握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形成“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有效结合。
2.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资源,生活中有大量的经济学现象,这些经济学现象都可以在教学中以视频案例和音频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如制作视频教学案例,方便学生线上收看;制作音频教学案例,方便学生在线下收听,更丰富了学生的“线下学习”。
3.学生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除了个人的努力外,离不开老师的及时答疑。教师可以开展网上实时与非实时的教学活动,以某一知识点或者某一具体案例为话题,进行在线讨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三)增强案例集的广度和深度研讨,提升教材实用性
1.应增强案例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创新。好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西方经济学》课程网络教育领域的教学案例更需要结合本研究领域特点进行精心编撰。为有效实施案例教学改革升级,必须尽其所能地继续填充、完善案例集,让其在涵盖西方经济学的各重点板块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反应社会经济发展现象,并结合网络教育领域学生的特点侧重加强学生的各项职业能力培养。针对经济形势的日益变化,网络教育全局知识体系都急需丰富和完善,必须着眼于提高网络教育领域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首要目标,针对学生基础普遍较弱、应试目的明显、学习缺乏主动性的特点进行编写,争取达到实用性与趣味性的双重目标,将案例集建设成高质量、系统性的案例库。
2.要充分提升教材的实用性。在扩充案例集内容的同时,还需要有效考虑到网络教育学生的目标性和职能层次性,定期对《西方经济学》材料的相关内容进行完善性修改,结合经济学教材的基本知识元素,融入案例考察,做好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交融。
(四)建立科学的考核方式,促进考评体系优化升级
教学模式的效果离不开考核,科学性的考核方式是推动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新模式顺利推行的重要保证。对网络教育学生课程学习的考核,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应大于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核。在考核方法上,规范化的考核指标不仅包括期末试卷成绩,还应结合学生平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综合评定,合理调整二者之间的比重,为此,应重点改革以往以期末闭卷方式为主的终结性考核方式,推进过程性考核、形成性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例如学生总成绩=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可以采用“线下测评”和“线上测评”相结合的方式,“线下测评”主要是基于面授辅导环节的测评,可以设置为“某一情景案例的小组讨论式考核”、“线上测评”主要是学生在线完成章节作业。
作者:周祥 赵鸿鹞 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欧阳金琼,刘春风.《西方经济学》本科教材建设改革思路———以人大版教材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6(07).
[2]彭光细.试论讲好导论这一课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企业导报,2016(08).
篇7
作者简介:侯龙真,女,曲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基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1-0036-0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终身教育理念的普及,成人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成人学习问题自然也就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成人大多是已经步入职业岗位的社会人,他们的学习特点不同于未成年学生,对成人的教育也就应该采用适合成人学习特点的教育方式。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模式的禁锢下,成人教育存在普教化倾向,没能迎合成人的学习特点,即使是近年来兴起的网络教育也因为其单向的灌输式教育,缺少人机互动而倍受质疑。然而,MOOC的问世,开启了网络教育的新时代,引发的是一场教育革命[1],它具有规模大、在线、免费、开放、互动等特点,自产生之日起就受到了教育界的热捧。对大部分已经脱离学校正规教育的成年人来说,MOOC无疑为其学习带来了福音。
一、MOOC的内涵及特点
(一)MOOC的内涵
MOOC全称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中文通常译作“大规模网络公开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或“慕课”。我们可以通过解读MOOC全称的四个英文单词来认识MOOC的内涵:(1)Massive(大规模的)主要是指大规模的名校、名师参与MOOC制作,大规模的网络课程定期呈现、大规模的学习者参与注册;(2)Open(开放的)主要是指免费开放的课程资源以及任何人皆可参与的受教育对象;(3)Online(在线的)主要指只要用户能够联网,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学习任何在线课程,并且可以获得及时的在线反馈;(4)Course(课程)指MOOC是一种由名校名师教授的精品化的微课程资源,强调对课程内容的整合与重组。就是说,MOOC本质上是一种大规模的网络共享课程,是网络教育在信息化时代的延伸。“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送达地球最偏远角落”是MOOC秉承的基本理念。[2]学习者通过MOOC,可以实现知识学习、作业练习、在线互动、证书获得的一体化。作为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最新产物,MOOC正以独特的优势受到了网络学习者的青睐。
(二)MOOC的特点
MOOC的内涵彰显了其特点,具体而言,MOOC主要有以下特点。
1.大规模。正如上文在解释MOOC的内涵中提到的,MOOC的大规模特点主要是指大规模的名校、名师参与MOOC制作,大规模的网络课程定期呈现、大规模的学习者参与注册。从三大MOOC平台的注册人数来看,截至2013年7月,Coursera的注册人数超过400万,Udacity的注册人数超过100万,edX的注册人数超过90万;全球共有83所高校和机构加盟Coursera平台,其中,欧洲大学14所,亚洲大学7所;全球最大的网络课程联盟Coursera共享了408门课程,分别为人文、教育、健康与社会、生命科学、商业及管理、信息技术、经济与金融、自然科学等各类在线课程。[3]
2.免费开放。部分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受学费因素的影响。物质条件差的学习者在费用较高的学习项目中受到限制,而MOOC可以免除学习者对于学习费用的担忧。只要学习者有获得认证证书的需求,就可以永久免费利用MOOC,这就给贫困地区和国家以及一些因为学费问题而无法学习优质课程的学习者提供了学习机会,促进了教育公平。
3.交往互动。传统网络教育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递模式,而MOOC的最大优势在于为学习者提供了双向传递的网络互动平台,学习者可以通过课程论坛展开知识的交流互动,能够做到及时反馈,满足了学习者交往的心理需求。这种互动既可以是指点迷津的师生互动,也可以是互助互评的生生交流。同时,MOOC类似于“小先生制”,课程结束后学习者之间可以展开互评互助,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4.微课程。MOOC实质上是一种整合型的“微课”,一节课的时间十分钟左右,短小精悍。MOOC利用最短的时间浓缩了最具代表性的整合型优质课程。短课恰好与人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一致,并且,在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下,其短课特点更符合了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需求。
MOOC的大规模、互动、免费开放等特点真正实现了“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对象;把教育者锁定于全球名校名师,提高了教育质量;使优质的课程资源传播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促进了知识的共享;使学习场所由传统教室扩大到随时随地可以学习的在线网络,打破了学习地域限制;使教学模式真正由教师主宰课堂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了师生平等对话。
二、成人学习的特点
1.自我导向性。成人教育学家诺尔斯将成人学习界定为一种自我导向学习[4]作为身心已经发展成熟的成人群体,一般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较明确的学习动机,更易于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现代社会知识、信息更新速度加快,面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挑战,对于已经摆脱学校中教师导向的学习方式的成人而言,也有采取自我导向学习方式的必要性。
2.非正式性。非正式和偶发性是成人教育的核心,因为它以学习者为中心并强调从生活经验中学习。[5]只要成人有学习需求和学习机会,非正式和偶发性的学习就能发生。多数成人在职业生涯中面临严峻的工学矛盾,对于没有条件进行正式学习的成人而言,基于工作之余的非正式的、偶发性的学习就自然成为他们具有较强可行性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担当多种社会角色的成人无时无刻不发生着政治、道德、文化等的社会化,成人的社会化主要是在非正式的生活情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家庭、社区、工作场所、大众传媒。
3.问题导向性。对于成人而言,问题导向中的“问题”指向成人生活、工作中的实用性需求,因为成人学习者大多是在职从业者,他们在工作、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解决实际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是他们适应社会的必经之路。成人“为用而学”、“学有所用”,一般只有在生活中遇到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时才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6]这就决定了成人对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学习的效用尤为关注,他们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可运用到实践中的更有用知识,注重实效。
4.社会互动性。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曾指出社交需要是人类的第三层次需要,如果这一需要得不到满足,人们的情绪会变得低落。[7]社会生活的核心是人际交往活动,成人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人际交往互动对于成人更为重要。成人教育学者高志敏也指出“在成人教育背景下,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更是社会生活的本源”。[8]成人的学习活动就是交往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成人即获得了有用的知识,又满足了自己通过交流互动融入社会的需求。
三、MOOC对于成人学习的适切性分析
(一)MOOC迎合了成人自主学习的需求
MOOC开启了自主学习新时代。美国学者乔治·西蒙斯在网络学习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其基本要义中提到,能够自主持续学习的能力比当前知识的掌握更重要,也就是说“知道更多”的能力比“目前知道多少”更为重要、“知道从何处寻找信息”比“知道的信息”更为重要。[9]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的免费在线开放课程,MOOC倡导学习参与者的自发性互助,为成人学员提供自主寻找信息的新路径。参与MOOC学习的主流群体是那些已经离开传统校园课堂,且具有学习需求,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字化学习能力较强的成人群体,MOOC迎合了他们自主学习的需求。
1.在师生关系上,MOOC颠覆了传统教师权威,成人学员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的主体。拉丁美洲成人教育学者弗莱雷倡导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主张采用对话式的教育方法。[10]“成人所要求的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传统学校中流行的那种师生关系。”[11]成人学习者是成人教育的主体。MOOC提供了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MOOC沿袭了网络教育模式,教师视频授课,教师在短课视频中真正发挥“辅助者”角色,学习者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中心”,根据自己兴趣选择课程类别,然后充分利用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及学习策略开展在线学习,进而自主完成测试和作业,并可以通过论坛与老师或共同学习者进行交流互动,既可以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又可以满足成人社会交往的需求。
2.MOOC的在线观看时间具有相对自主性。MOOC一般每周更新一次,开发者把视频放到网站上供全世界的学生随时观看,只需要学习者在一周内的任何空余时间看完课程视频,并留意作业提交的截止时间,及时完成作业即可。由于成人面临严峻的工学矛盾,学习时间有限且不固定,这种相对自由的在线学习时间满足了成人的需求。
3.注册和退出MOOC无任何限制。MOOC鼓励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发现课程不适合自己或者不喜欢一门课程即可选择果断退出,把时间留给更适合自己的更优质的课程。成人不像未成年学生那样逆来顺受,他们因兴趣而学、为用而学,一旦发现所学课程没兴趣或者没有价值就会终止学习。MOOC注册和退出的自由为成人自由选择课程内容提供了便利。
(二)MOOC适应了成人非正式学习的特点
1.由于成人学习时间零散,接受正式学习的机会有限,非正式学习是成人学习的主要形式。“成人教育之父”诺尔斯在其《非正式成人教育》中阐述非正式成人教育特质时提到,正式的成人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为井然有序的课堂讲授,而非正式的成人教育则更适于采用团队和论坛的形式。[12]MOOC中采用的课程论坛恰到好处地迎合了非正式成人教育的特质。课程论坛提供了网络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课程制作者之间交流的平台,形成了包罗万象的互动空间。成人学习者可自由参与论坛讨论,这种非正式的交流合作既满足了成人发表自我见解的需要,又能集思广益,学习别人的独到见解。
2.MOOC与传统的学科教学不同,学科教学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学习者接受的是一种成体系的线性知识,而MOOC将传统学科的体系打破,以分布式、非线性的“块状知识”构成的短课呈现给学习者,更适用于成人学习的非正式性特征。因为成人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从事各种社会活动,其零散、不固定的学习时间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下是很难加以利用的。短课使成人无需专门利用较长时间学习系统知识,可以利用各种设备随时随地登陆MOOC,利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获取想要的信息,无需担心因课程时间过长易被打断而错过更多课程内容。同时,这种短课更符合现代年轻人快速的生活节奏,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性的时间学习碎片性的知识,迎合了成人学习的非正式性和偶发性的需求。
3.MOOC为成人提供了随时随地的非正式学习机会。非正式学习指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发生的,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传递和渗透知识,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非正式学习无处不在,生活中随时随处都能发生,当它融入人们的生活、自然的发生时是很有意义的。MOOC的网络教育性质打破了学习的地域限制,其相对自由的上课时间打破了时间限制,成人在忙碌的生活、工作之余,可以就地上网学习想学的知识。
(三)MOOC满足了成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成人学习具有实用性的特点,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MOOC一般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案例教学的授课模式,以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作为课程的线索,把学习者纳入案例场景,鼓励学员独立思考,侧重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满足了成人学习者对实用性知识的需求。案例教学起源于“哈佛大学”的情景案例教学课,之后迅速成为全球培训业公认的最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之一。案例式教学的主要特征是“实战性”,根据学生的客观需要,以现实问题为牵引,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案例应用于教学中,从而达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MOOC多为短课视频,课程时间有限,如果采取传统的课堂系统讲授的教学模式,短时间内不但无法传达最有效的信息,而且,也无法吸引学习者的兴趣。
以果壳网上MOOC学院讲解秦始皇历史的MOOC为例,我国台湾大学讲师吕世浩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历史授课方式,借用秦始皇的历史案例,让学习者学会历史思辨。课程使学习者设身处地的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去,去揣摩古人如何选择、如何思考,古人的成败得失究竟在什么地方。这种案例式的课程为学习者呈现了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增强学习者解决相似问题的能力。成人学习者基本上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他们对一些新知识的理解有时存在偏差,对成人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知识灌输法,教学效果很难保证。与传统课堂讲授法相比,MOOC的案例教学法使成人的学习行为成为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在加深成人学习者对重要原理的理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四)MOOC提供了成人之间交往互动的平台
不考虑成人学习者内在的交往惯性的存在,成功的网络教育是不会发生的。成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具有社会交往互动的需求。相对于传统的远程教育,MOOC课程论坛是目前MOOC的最大优势所在。
1.MOOC为成人提供了基于网络的社会交往平台,MOOC学习者可以与更多同好者讨论交流。MOOC一般是十分钟左右的短课程,每小节课程讲授完成之后有一个停顿,让学员与学员,学员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解决听课时出现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同学间的沟通,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在线交流的场所,论坛中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解答,而且,还可以衍生出许多有价值的咨询。其强大的交互功能满足了成人社会交往互动的需求。师生、生生利用讨论环节共同构成了解决在线课程中未知问题的学习圈,从而共同探讨、实施并评估问题的解决方案。
2.MOOC使成人间的交流跨越了国界。MOOC起源于国外并在全球掀起一股浪潮,学习者来自于全球各地。目前,其课程语言主要是英语,如果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就可以在MOOC中不分国籍与种族,用英语与世界各国人展开交流互动,既扩大了交往范围,又拓展了成人的国际视野。成人无需再忧虑因为家庭的原因无法去海外留学,而只需要一台电脑就可以在家学习到国外的名校名师名课,贴近了他们与海外名师的距离。
总之,MOOC迎合了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点,为他们参与终身学习带来了福音。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教育模式,MOOC为成人学习免费提供来自全球名校名师的优质课程,弥补了当前我国成人教育师资力量的不足,提供了最新的跨越国界的成人教育内容,带来了教学模式的巨大变革,迎合了成人自主学习、非正式学习、问题导向学习的特点以及满足了成人的交往互动需求,是成人利用网络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但是,我们在热捧MOOC的同时,也应该用理性的思维看待这场“教育革命”,MOOC是一种在线课程,不能取代传统的面授。成人学习者应该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真正成为MOOC的主人。成人教育也要集各种教育方式之长,实现传统课堂和在线课堂的逐渐融合。
参考文献:
[1]叶忠海.MOOC:加速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动力[J].成才与就业,2013(21):29.
[2]贺斌.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2014(1):3.
[3]陈肖庚,王顶明.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7.
[4]田山俊,杨桂梅.成人学习者学习特征及其教育价值——马尔科姆·诺尔斯成人教育思想解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6):43-44.
[5]雪伦·B·梅里安.成人学习理论的新进展[M].黄健,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1.
[6]冀鼎全.成人教育心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211.
[7]陈琦,刘儒德.现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19.
[8]高志敏,等.成人教育社会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113.
[9]黎静.关联主义视域下成人学习策略的转变[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4):30.
[10]何爱霞.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75.
篇8
教育生态学关注生态因子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从生态学视角来解读特殊教育现状和问题,不失为促进特殊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思路。特殊高等教育信息化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弥补残疾大学生的生理缺陷,提高课堂效率。然而,由于聋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课余时间的自主学习也显得极为重要,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聋人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自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聋人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构建的生态意义
教育生态学依据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和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规律,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特殊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不仅包括教师、学生,也包括教学环境、课堂教学、学校制度、校园文化,以及手语教学方式、试听转换设备等不同于健全大学生的教育生态因子。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作为规范环境的一部分,在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缺陷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聋生学习环境,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能动性,具有积极的生态意义。
(一)延伸课堂教学环境,充分注重教育系统内、外生态功能共同发挥作用
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的主要限制因子为:社会环境风气、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①。与同龄健全大学生一样,聋生也存在课堂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甚至更为严重。不同于中小学阶段的监督式教学,本科阶段更加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课外的自我学习是学生完善知识体系的重要途径。自主学习系统是课堂教学环境的延伸,也是特殊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系统的内在功能为育人,外在功能主要为社会性。社会工作者在协助个人社会化中注重增能,强调弱势群体的助人自助,即对残疾大学生既复能更要赋能,尽可能提高其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的构建能够使聋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自信,通过网络对知识的探索丰富知识水平,既实现文化的传递,又促进聋生的社会化和群体共同价值观的建立,将系统内、外的生态功能有机结合起来。
(二)突破传统固化式课堂教学局限,促进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学生两类生态因子之间的积极互动
针对特殊高等教育而言,传统课堂教学存在不少限制。师生一对一辅导教学和课堂教学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产生紧张情绪和对知识的选择性屏蔽。因此,为聋生提供相对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利用形象思维的教学资源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②。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能够很好的解决传统固化式的课堂教学,调动聋生学习的积极性。聋生通过虚拟网络自主学习系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缓解课堂教学的压迫感和疲劳感,拉近教师与聋生之间的距离。网络所提供的交互学习环境更直观,改变了传统只能端坐的课堂状况;丰富形象的视觉效果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便于协商讨论及进行协作学习;借助虚拟信息技术延伸传统校园的文化及人文精神。教育生态系统的每个部分既互相独立又相互联系,不利的小生态环境会损害个体的发展,反之则会促进个体的发挥。完善的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能辅助教育者促进聋人大学生群体之间的正面互动,给予其较大的选择空间,利用群体动力学来推动聋生的发展。
(三)针对聋生单向性学习特点,促进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形成,将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限制因子转化为非限制因子
由于听力存在障碍,聋生的语言习得能力较弱,以形象思维为主,动作思维为辅,表现为单向性学习的特点,容易在学习过程因身体原因和学习压力造成对课堂的排斥。相关研究显示,聋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依靠视觉获取信息,偏重于鲜艳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和运动的物体,相比健听学生,他们视觉更易疲劳,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①。教育生态学强调社会以及精神两种自然限制因子。对聋生而言,网络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内容更契合其单向性特点,更加能满足其教育的特殊需求。网络将聋生所需的教学信息按文本、图形、语音、动画等形式进行结合、存储、传送,将复杂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更好地激发其形象思维,将限制因子转化成非限制因子,利于其理解抽象的知识、概念和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形成。
二、聋人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的现状及失衡现象
(一)聋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生态的现状
由于互联网技术较为发达,西方构建聋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的实践开始的相对较早,并且积累了不少经验。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尝试用师生一起上网聊天的形式帮助聋生学习书面语,为聋生提供了充分的阅读和使用书面语的机会,收到了很好的实践效果。美国加劳德特大学所有在教室里播放的录像或视频都有闭路字幕;每一个教室都可以播放录像视频,都可以进行远程学习;所有的教室都有为重听学生提供性能良好的声音系统和助听设备,甚至还为低视力学生提供助视软件。网上交互这一完全视觉化的沟通方式也能给聋生一个全面接触和使用书面语的机会,能促进聋生的书面语学习②。
我国一直以来也对聋人网络教育不断进行探索,各类特教网、网络课程层出不穷,对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的完善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目前比较成熟并占领市场的网络教育仍是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CAI课件系统③。在实践中,积极鼓励聋生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化学习。2001年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正式加入国际聋人远程高等教育网(PEN)工程多媒体实验室项目,2004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建立残疾人教育学院,自此之后,各个特殊教育学校多媒体设备配置的项目工程相继开始,聋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构建有了一定的发展。
总体而言,不能否认我国在聋人大学生网络教育的进展,但更大的现实是由于经济水平、能力不同,有些特殊教育的高校仍面临实际操作经验不足,缺乏相关组织培训,设备成为摆设等的尴尬局面,聋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仍需完善。
(二)聋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的失衡现象
教育生态平衡可以从结构、功能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目前我国聋人大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的框架结构已经形成,但由于标准和规范没有形成,能否真正发挥功能仍难以得到保证。聋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呈现出以下失衡现象:
1.网络自主学习资源获取的途径有限
目前,聋人大学生利用网络来自主学习主要还是通过在几大搜索引擎上进行搜寻,盲目性较大。加上交流障碍,交际圈有限,即使有不少特教网、校园网等网站,很多资源无法被有效利用。另外,与同龄的健听学生相比较,聋生的自控性和自觉性较弱、交流圈范围小,形成花盆效应,网络自主学习资源获取的途径有限,无法互相分享个人所了解的网络自主学习资源。花盆效应是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意指封闭、半封闭的教育群体或教育系统,使学生脱离现实生活,从书本到书本会产生局部生态环境效应④。学校网络自主学习的环境就显得极为重要。
2.网络学习社区的缺乏,难以形成有利的学习小生态圈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全球连成了新的知识网络,网络上有许多BBS(学习论坛),但由于受众比较广,指向性相对较弱,只要进行相应的注册或者直接就能浏览,有针对性的聋生网络学习社区相对缺乏,难以形成有利的学习小生态圈。况且由于单向性学习的特点,聋人大学生比同龄健全大学生更加需要能够互帮互助,便于交流的学习互助群和网络学习社区。在利用网络时比普通大学生更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且由于交流沟通相对封闭,具有隐密性的特点,比较难以发现并进行引导。可以说,聋生更加需要创建一个健康的网络自主学习环境,有效排出各种潜在的风险,降低聋生这一群体在和其他交流学习者之间产生矛盾。
3.缺少规范、有针对性的视频课程,限制因子没被有效排除
虽然现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紧密结合,慕课随之兴起,成为一种热门的新型教学方式,但是,大多数课程教学视频针对的是正常大学生群体,有的课程视频只有音频没有相应的字幕,超出了聋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视觉是聋生的主要刺激来源,视觉记忆占据相当的优势,想象也更加具有直观性。聋生的思维呈现出具体形象性,抽象思维较于健全学生相对滞后。但是目前情况为网络课程的数量不少,可是却鲜有专门面向聋生设计的针对性的课程。在各种视频网站上,例如优酷、爱奇异等,虽然有教育专门的模块,但是有的视频并没有字幕,这对于有听力障碍的大学生而言是无效的资源,聋人大学生无法正常接收有声视频课程教学,因此在设计课程时要注意视频课程的标准和规范。
三、完善聋人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的途径
针对目前我国聋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失衡现象,结合教育生态学个体生态、群体生态、生态系统生态三个对象层次的特点,充分调动开发者、被开发者、管理者三个功能团,在分析过程中把握好生态环境、输入、转换过程、输出四个环节,提出以下三个完善聋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的途径:
(一)开发有针对性的特殊高等教育慕课课程体系,提高生态输入质量
新型知识传播模式MOOCs在教育领域广为流行,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为我们获取知识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是时下最热的获取教育资源的形式。正因为是开放课程,无法确保视频课程的制作规范,有的课程视频并没有字幕,这对于聋人大学生而言是无法利用的资源。听力障碍导致语言功能不同程度的受损使聋生的认知状态不尽相同,因此视觉形式的教育内容才符合聋生的特殊教育需求。应该开发并推出有针对性的特殊高等教育慕课课程体系,网络自主学习系统最重要的功能是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和存储,课程体系无疑应当依据聋生的认知特点来设计。
可制定聋生视频课程的两个标准,真正做到为聋人大学生为本。针对聋人的课程视频,要保证每个课程视频都有手语翻译的分切镜头,或是每个视频都配有字幕,这就能保证是聋人大学生能有效利用的资源。此外,视频网站可以建立两种级别的视频专区,一种等级是听力障碍程度较低,可通过专门技术将视频语速控制在一定速度内,或者在视频制作过程中设计能够自行调节语音速度的设置,这样一部分有听力障碍的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适的语音速度进行学习,也可根据需要逐级加快视频语速,对其听力康复起到一定的作用;另一个专区则专门设计只有字幕没有声音的视频文件,可以保证既有文字辅助又有画面的立体教学。
(二)推动网络学习社区的形成,改善整个支持系统的环境,促进有利群体生态的创造
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对我们而言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方式,网络上各式各样的学习论坛和校内BBS使我们能够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和感兴趣的学科知识。聋人大学生若能有自己的网络学习社区,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让其有归属感,还有助于其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自主学习。聋人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社区的平台进行提问,由相关课程老师或者自动智能化题库解答和辅导;依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时间和进度,并在网上下载相关学习内容;通过为聋生提供学习互动平台,将学习程度或进度一致以及有相似学习兴趣的学生聚集成有利的小群体。教育群体的影响生态因子有很多,群体之间存有合作和竞争,教育开发者要运用群体动力学来推进群体的发展,促进个人的融入,这就要求开发者具有一定的素质。
诚然,聋生的网络学习社区是整个自主学习支持系统的重要补充,在构建的过程中也会面临许多问题。聋生网络学习社区需要通过实名认证进行注册,管理者审核通过才能在学习社区里进行提问和答疑,并进行资源的下载,保证进入学习社区的群体的同质性,才能真正形成有利的学习生态圈。学习社区资源提供者除了认证的聋人大学生、特殊教育的教师也可以进行注册,帮助特殊教师的角色转化。网络学习社区的监督机制也很重要,社区用户在每天登入到达一定的时间限制后管理者会进行提醒,超出一定范围就可强行登出,确保时间的合理利用。
(三)拓宽聋人大学生获取网络自主学习资源的途径
特殊高等教育慕课课程体系以及网络学习社区的建设都从外部进行支持系统的完善,但更为重要的是聋生的实际运用。为了拓宽聋生获取网络自主学习资源的途径,一方面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参加学习论坛的讨论,解决其在课堂的疑难问题,互相进行交流,实现积极的教学互动;另一方面,要对聋生和特教老师进行培训。聋生的计算机课程上应该培训学生进行系统网络自主学习的方法的培养,同时对特教老师在学习社区中的角色定为和行为选择进行指导,推动聋生和聋生以及聋生和教师之间的积极互动。对此,可借鉴美国的经验,加劳德特大学有专门的在线学习体系,学生可以进行视频通话,也可在网上召开视频会议,还能利用分工明确的电子服务信箱进行求助,和教师及时进行沟通。聋生只有具备了在课外也能熟练运用网络学习社区及支持系统中的其他资源,才能真正促成其良好网络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学会学习是人本主义教育的目的,网络技术赋予了我们教育的平台,最终关键还是实际运用。
结语
基于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对聋人大学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是其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针对聋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中存在的失衡现象,要从教育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进行分析,注重教育生态系统各因子之间的交互关系,通过开发特殊高等教育慕课课程体系、构建网络学习社区并积极拓展聋生获取相关资源等途径,共同促进聋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的完善。
〔参 考 文 献〕
〔1〕陈旗敏.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课堂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1:109-111.
〔2〕邵辰,童欣.展望MOOCs时代的聋人高等教育〔J〕. 成人教育,2014,10:94-96.
〔3〕郑曼.聋生可视化教学资源研究〔D〕.河南大学,2013.
〔4〕任媛媛.我国聋人大学生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
篇9
1、现代远程教育的全球趋势
新世纪,各国政治家都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现代教育已经成为各国政治家和教育家的共识。为迎接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的挑战,各国政府对远程教育备加重视,并制定专门计划加以支持、实施。
英国政府计划在2002年底以前,建立全国教育网络,使全国的学校免费与因特网相连,给每个学生配备电子邮件地址。英国政府还把1998年定为网上教育年。至今,英国全国各级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网上学校。美国的远程教育发展迅速,正在实施第二代Internet工程,加快网络运行的速度。前总统克林顿要求在2000年以前把信息高速公路通向每一所学校、教室和图书馆,通向每一个儿童。他在演说中表示,要使美国每一个儿童8岁进能够独立阅读网上信息,12岁能借助网络学习,18岁能够上大学。美国政府近年来用于网络教育的开支每年高达100-200亿美元。美国的网络大学有300多所,80多所大学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获得学位。日本文部省1994年制定了一项5年计划,到1999年,日本公立小学两个人拥有一台计算机。到2001年所有的中学,2003年所有的小学将全部上Internet网。1996年,文部省又提出了21世纪媒体技术的发展报告,要求在大的研究机构充实网络和远程教育设备。目前,日本已经拥有20%的光纤网络,到2010年,100%的日本家庭都将可以访问高速、高效的多媒体业务。法国教育部制定了为期两年的紧急培训计划,即从1998年秋季开始,在各培训学院对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进行有关培训,以便引导儿童能够提前熟悉网络,使教育能够提前实现现代化。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都拨出专款初稿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马来西亚的马哈蒂尔总统在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11届年会的开幕式上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多媒体超级走廊,这是一个完整地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计划。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开展了远程教育。远程学习既支持一般的课程,也支持系统的高等教育学习。两国的教育部门都买断了加拿大开发的Wab-ct教学管理平台,供学校免费使用,极大地推进了以网络为媒介的现代远程教育[1]。
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开展现代远程教育。
2、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
我国远程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函授形式,第二个阶段是广播电大形式,第三个阶段即部分高校试行开展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多媒体技术学习的远程教育形式。教育部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指出:“要把教育信息化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重点支持并加快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建成一批网络学校。”
1994年,我国开始建设中国教育科研网。1999年1月3日,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我国网络大学教育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已经由最初教育部批准的4所院校(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发展到2002年4月的67所。目前网络教育主要分5个层次:一是“研究生课程进修”如清华大学等高校提供这一层次的教育,主要针对已获得普通高校或成人教育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生;二是“专科起点升本科”,绝大多数的试点高校提供这一类型的远程教育;另外三种形式分别是“第二学士学位”、“高中起点攻读本科”和“专科”。在专业设置上,多集中在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等学科上。从教育模式的应用上,网络大学所采用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远程实时授课模式和远程课件模式两种。前一种模式可以简单表示为:直播课堂+网上自学课件+讨论答疑+教学站辅导。后一种模式则可表示为:自学课件+网上讨论答疑+教学站辅导。在学制上,主要实行弹性学分制[2]。
截至2001年底,已开设8个大类51个专业,组织了近300门课程和一批素材库、案例库,网络教育的覆盖面已达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校生达24万余人,教育部投入资金达3.6亿元,社会投入资金达10.7亿元,进行现代远程教育建设[3]。
3、我国现代远程教育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已经开展起来,但历经四年的发展,网络教育给人的总体印象,无论从社会效果还是从整个产业的发展来看,并没有占据远程教育的主体地位,与预期目标相差较大。网络学院的招生计划并没有显示出远程教育的特色,而是成为全日制招生计划的补充。不少试点高校只是流于远程教育的形式,其教学计划、内容、形式和教材选用都与全日制面授教学没有本质差别和改进,而学费却是全日制的两倍。
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以下挑战:
(1)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仍需继续建设。尽管教育部已经组织成立了现代远程教育专家组,2002年4月还下发了有关现代远程教育的文件,《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核心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日前也由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编制完成,由教育部9月23日在京宣布,但对于一个新生事物,一种新的教学形式,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仍需完善和补充,以此来规范网络大学的教学行为,保证网络大学的教学质量,提高网络大学毕业生被社会认可的程度。
(2)经费投入不足和相关的师资力量不足仍是困扰网络大学发展的主要问题。目前,只有清华等少数大学实行了远程实时授课模式,大部分试点院校实行远程课件模式,教学上仍以面授为主。这就要求我们多在融资渠道上下功夫,如同国外和国内的网络大学和互连网运营商加强合作,这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如“网上人大”的建设。在对外合作上我们需加大合作的范围和力度,但各开设现代远程教育的院校应建立适合自己发展的远程教育模式,不要都是一个面孔,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在远程教育形式上,我们提倡各有所长、各具特色。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网络大学要加强对现有教师计算机水平和网络应用水平的统一培训,建设一个科学的现代远程教育师资培训体系,。
(3)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在学科布局和教学课件的建设上仍需加大工作力度。在学科建设上,由以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主向以多学科共同发展转变,调整长线专业和短线专业的关系,科学地做好学科规划工作。在教学课件的建设上,不局限于远程教育学院本身,可以和其它学院共同开发;不局限于一所学校本身,应加强和其它远程教育学院和国外网络教育学院的合作。目前,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使用的管理软件多,来源复杂,同一类软件也有多个版本,且互不兼容,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大多数管理软件的设计对技术发展和教育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差,稍有变化即难以使用,造成一些软件不能得到长期稳定的应用;大多数软件的应用局限在单机或小型局域网上,缺乏在大型网络如办公网、校园网、城域网、互联网上应用的软件。我们要减少重复建设,协作开发丰富的高质量的网上教学资源、试题库及网上测试系统,保证网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要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并建立起资源共享的形式和运行机制,形成网上教育资源建设的滚动发展机制,促进我国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4)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要把握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问题。在网络的建设中,要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具体情况,局域网的建设要同外部的因特网相适应,相协调。这方面我们有些负面例子:如内蒙古的一所高校,1998年投入700多万元建设校园网,但是却没有发挥预想的作用。原因就是完善的校园网与外界的通道太窄,与中国教育科研网的带宽是64K,与中国电信的带宽也仅2M,造成“信息孤岛”,与外界交换信息困难。这要求我们在信息化建设中要有整体规划的概念,这样才能保证局域网发挥应有效果。
篇10
“支援意识”在人们学习与创新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个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博而专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长足的发展。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中,借鉴引入一些新的教学资源,尝试开设较为灵活的通识教育课程,能作为开拓专业课学习之外提升学员文化素养的一种途径。进行专业训练与职业训练的“实用教育”,同时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或“文化素质教育”,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进其对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一些常识性知识的了解,增强学生对非专业领域知识的体认。我们可以利用远程开放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网络教学优势,利用超市型选课模式,加强成人通识教育。
一、必要性
(一)支援意识的意义
博兰尼认为,人的创造来源于两种意识,即“集中意识”和“支援意识”。“集中意识”指人们在想问题的时候有一些独特的兴趣或意图。“支援意识”是指人们在学习的时候往往受其他知识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运用“集中意识”,这种“集中意识”的背后往往是依据他在过去一些经过潜移默化所得到的东西,即最为可贵的创造性是来自个人心中无法表面化的“支援意识”。一个人良好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形成,往往受益于其他一些知识的潜移默化。
(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在一个过于物化的时代,人们过于倚重金钱和物质,过于爱慕虚荣和浮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很多人希望不劳而获。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会沟通、关怀他人、增强公民素养,使其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够触类旁通,提升创新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关怀能力,对自然与社会多一些关怀,能以较为开阔的视野和理性的精神改善、加强非智力因素的提升,使成人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得到改善。
(三)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需要
专业素养是人的职业化的必须,而借助通识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教育加强文化底蕴和内涵则是未来良性发展的必备。如果忽略学生通识教育,小而言之,会影响教学对象的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将有可能直接影响到远程开放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及部分国民素质的提高。逐步完善教学体系、健全课程设置,进行系统的探索,设计一些适合不同年龄和身心特点的通识教育教学方案,势在必行。
(四)其他
此外,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学生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长期接触不良的网络文化将使人对生命的感知、认知和情感会变得麻木不仁。网络文化的多元与混杂,尤其是其中的不良信息的泛滥同样会对业已成人的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手机网络上的碎片化阅读导致学生在专业学习上不专注、不踏实,注意力下降等。通过开放远程教育平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设一些学生急需的通识知识,帮助他们获得更多实用而健康的知识,以此尝试消弭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正面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对当下社会涌动着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潮提高警惕,通过通识教育帮助学生回归自然和理性。
二、可行性
在已经较为成熟的电大系统远程教育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网络教学空间,探索实施相关通识教育内容中人文素养的教学,加强正面思想和情感的沟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相关实力,将有利促进和加强学生的和谐发展和职业竞争力。
(一)关注通识课教材体系建设
我们整合国内外通识教育的相关论著、成功经验,尝试初步建构电大成人远程开放人文素养教育教学或通识教育范式,形成具有成教特色的人文素养教育教学教材体系。在专业教材和公共课之外,组织专家针对成人在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编写5种以上通识课教材,供各省电大利用自开课的方式选用,同时配套建设网络资源。
(二)编写通识课程教材
通识课程根据校方自身办学特点和不同行业的岗位要求,适当开设人文素养课程和社会科学体系课程,编写相关的通识课教材,如地域文化、礼仪文化、婚姻家庭、旅游常识、影视欣赏、书法美术、养生保健等内容,以案例辅佐理论予以阐发和解说,以适应成人学生的学习。
(三)搭建通识教育网络平台,构建超市型网络教育模式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相关网站,设立适合远教学生,并为他们所认同的通识教育内容。以自开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远程开放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借助电大资源丰富、资源共享、远程开放等优势,开展具有电大特色的通识教育。当然,此类课程的开设,对于内容、形式选择,教学的方式,教师的素质等均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要做好网上通识教育教学平台,完善相关课程网上教学资源体系。资源体系力求内容广泛,涵盖古今中外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学、婚恋、美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旅游、礼仪、演讲、家政等领域的理论知识和趣闻轶事。这样才能不断开发利用、彰显网络功能,构建超市型网络教育模式。
三、“课程超市”的设想
开放远程教育教学资源超市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整合方式,它也可以统一调配,免费或有偿服务,学习者自主选择教学资源服务场所。它属于一个共同营建、共同分享的网络服务平台,能为教育者提供一定的传输教学资源的途径,能为自学者提供相关学习资源的平台。我们甚至可以把此类相关的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建设,当作超市供货的厂家,把相关学习资料的使用者当作到超市购物的顾客,也即把教学资源当作商品。通过规范设定教学资源超市的资源种类、规格、标准,使学习者方便快捷地找所需的通识教育学习资料。
(一)通识教育教学资源超市的特点
通识教育教学资源超市的特点具有一般超市的共性,如品种齐全、标准一致、方便进出等,还具有一些独有的特点。首先,它的服务对象是求知的成人学生。其次,它的服务内容是教学资源,并且这些学习内容可以进行一再消费。再次,它的收费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先付费后使用,或先使用后付费,也可以进行免费服务。四是它服务的动机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受使用者的评价影响,有一定的随意性,具有不确定性。
(二)建立通识教育资源超市的必要性
对于成人大学生而言,他们已希望学到更为实用的知识,为改善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而求索,通识教育成为他们补充实用而广博知识的第二课堂。建设网络教学资源的目的之一是用一些相对固定丰富的资源来代替教师重复性的教学。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由于教学资源的标准不统一,对网络的运行情况有较强的依赖性,一旦网络运行平台更改、接口替换后就无法再使用,利用率不高,有可能导致人力、物力不必要的浪费。所以有必要科学梳理相关资源的分类系统,统一资源的分类标准,建立规范的管理运行模式,激活大量教学资源予以充分利用。用超市的规范性、标准化以及其特有的自助开放性管理教育资源,既能规范通识课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促成共享和交流,又能大大方便教学资源的搜索和使用,避免大量的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专门设置”与“课程超市”相结合
通识课程是为了拓展学生知识宽度的一种学习,应该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相对自由地选择课程。其中的课程应当包含多个领域,如人文学科入门、公民教育、文化与信仰、道德伦理、世界和社会、合格公民等内容可作为专门设置。而通识课程应当是“琳琅满目”的,允许学生在大课程“超市”中自由选择。但是课程“超市”如果提供的内容过于宽泛和杂乱,将会加大学生选课的难度。因此,为方便学生选课,除课程系列外,还可尝试设立课程套餐,如“博雅教育课程”之类的整合内容。对于不同专业领域可以有不同的辅助要求,如工科学生必须选择1-2门人文课程,文科学生必须选择浅显的自然科学类知识课程。
(四)通识课程的内容及其特点
1.丰富性和综合性相结合
通识课程的范围广泛、种类多样、数量庞大,所能提供的门类可达几百乃至几千门之多,从人文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均都可涉及,不仅有本学科的延伸课程,还有各类百科知识。其中的平台设置应当有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选择的空间性和灵活性,尊重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个性发展。
2.经典性和多元性相结合
课程内容应当较多涉及经典内容的展现和挖掘,相关课程内容都尽量选择经典作品,把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明作为课程的核心和灵魂。课程内容应关注多元世界中的多元文化及其变化,注意雅俗共存,以适应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选择需求。
3.生活化和艺术化相结合
针对在职成人的特点,在通识教育中应注意设置世俗生活的一些指南性知识,如婚姻问题的处理、身心健康的调理之类的内容,注意引导学生“诗意的栖居”,让学生具备一些超脱的、高雅的生活情趣,以此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五)超市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超市模式毕竟处在探索阶段,需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思想上、方法上予以重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总的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重视服务性
通识教育是一项服务性的实践活动,目的是使学习者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人格的塑造、道德情感的培养等。教育超市的使用价值就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服务过程之中。此类教育,不仅对学习者个人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对整个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和进步都会产生影响。远程通识教育的服务提供方既包括教师,又包括网络资源;教育服务的消费方既包括参加此类学习的各类成人学习者,又包括广泛的社会群体。要特别重视相关服务,内容的配置、网络的安全有效运行等都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态度,用心服务学生。
2.注意克服有可能存在的问题
针对通识教育内容呈现出的跨专业知识,需要提供个性化通识教育服务。要注意克服一些较为突出问题:一是注意有可能出现优质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二是注意克服教学资源的“信息孤岛”现象,大家各行其是,缺乏沟通和共享;三是避免海量教学资源的贫乏利用;四是注意避免开发教学资源时的随意性、重复性和低效性。
3.制订统一的标准,实行准入制度
资源建设者应当对教学资源开发标准有充分的了解,按要求设定资源超市模式并设定相关资源的准入门槛,不合标准、内容庸俗的资源不能进入超市,使标准的制定和应用相关联。
4.更新技术,优化资源超市服务平台
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实现教学资源超市提供了不断改进的技术保证。可适当增加超链接的方式汇集网络优质教育资源,如“网易公开课”之类内容,避免重复建设网上资源。
5.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各方筹措,共同打造通识教育资源超市品牌
从标准的制订,制度的完善,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逐步推进资源超市建设的机制。鉴于教育服务的公益性和社会性特点,资源超市的正常运转和相关维护资金的筹措需要各方面予以配合。应以中央电大为“总调度室”、指挥中心,制定方向性和可行性方案。可以尝试发挥不同省市区县电大各自的资源优势,既统筹安排,又发挥各省电大的主观能动性,共同建设开发教学资源、编写教材、开发课程、制作网络资源等。如地域文化、理财文化、礼仪文化、婚姻文化、保健文化、演讲与口才之类适合成年人的通识课程,可以分配各有所长的电大先行试点。
目前,远程开放大学通识教育实践条件已经逐步成熟,可以在中央电大的统一调配下,打破各校、各学科和各专业的壁垒,统一筹措规划,共建共享相关教学资源,打造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通识教育资源超市,并逐步建设和完善开放型大学的通识教育,进一步提升学习者的生活质量和职业竞争力,为构建未来开放式、学习型社会,更好地发挥广播电视大学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推动个人和社会进步的功能服务。
[ 参 考 文 献 ]
[1] 徐耕葆.漫话中文系的失宠[J].读书,2009(4).
[2] 刘铁芳.大学通识教育的意蕴及其可能性[J].高等教育研究,2012(7).
[3] 彭振宇.论高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职教论坛,2012(1).
[4] 袁川.大学通识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J].现代教育管理,2013(3).
[5] 肖川.教育必须关注完整的人的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3).
[6] 向彦.通识教育视野下的成人教育综合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3(11).
篇11
教学资源是指与教学相关的一切物质条件、社会条件以及自然条件等。一般包括教学基础设施(如教室、操场等)、师资力量以及教材、课件、图书资料等各类型的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是以网络为主要交流、传递、存贮方式的、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的总和,它将原本相互独立的数据库、信息中心、文献中心等资源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内容与结构全新的教学资源整体。网络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各类教学科研网站、多媒体课件、中文和外文文献数据库、网络教学视频、以及与教学相关的论坛、博客中的教学资源。而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是指通过网络来实现各个教学主体之间的网络教学资源共享的过程和方式,包括对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提供的技术、网络教学资源共享的服务以及网络教学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等。从资源使用的方式看,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可分为无偿共享与有偿共享。从资源共享的范围看,有三类典型的共享方式:一是在机构内部共享,如网络教学资源在校园网内实现共享;二是机构之间共享,如各个高校之间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三是面向全球的网络教学资源共享。
一、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
网络的广泛应用为人类共享知识财富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和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整合各种网络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1. 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是未来教学资源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是互联网发展的宗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网络教学资源作为网络信息资源的一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其共建共享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用户知识信息的需求提出了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要求,国家也加大力度推进教育信息化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是网络化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未来网络教学资源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方式必须满足用户需求,顺应时展,走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道路。
2. 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是现代教学资源发展的现实需要。近些年,我国在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整体上看,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还存在下列问题:缺乏整体规划,仍处于自建、自管、自用的状态,出现信息孤岛的现状,信息资源分散,利用率低;资源建设规范不够,资源库建设标准不统一,互联互通不畅,优秀教学资源难以共享。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现代教学资源建设的发展,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共建已经成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 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经济性决定了其发展的必要性。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经济性是指从整个网络出发,进行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联结互通网络中各个信息系统中的教学资源,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资源系统结构,从而优化整合了网络教学资源,避免了教学资源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以最小的投入发挥了网络中各类教学资源的价值,并且取得了网络教学资源最大的效益。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这种经济性符合市场机制下建设教育资源的规律,决定了网络教学资源共享与共建的必要性。
二、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
只有充分了解国内外网络教学资源共建与共享的现状,才能研究和建立出共建与共享的机制与模式。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简单地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1. 国外的网络教学资源共建与共享。美国是信息技术发展最快的国家,其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共享程度也很高。GEM(the Gate-way to Education Materials)是美国教育部支持下的非营利组织,它主要为教师提供丰富的网上课程计划、课程单元和其他教育资源,并遵循资源共享与互操作的原则,建立了适用于教育和培训的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ERIC(Educational Resources InformationCenter)是由美国教育部、教育科学院和教育国家图书馆提供支持建立的,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并且是全面公开的,其服务对象面向全球。MIT OCW(MIT Open-Course Ware)是麻省理工大学的开放式课程网页计划,将课程教材及录影开放给全世界,包括课程件、阅读材料、学习资料等。这些网络教学资料对所有人都是公开和免费的,不需要注册。
澳大利亚的EdNA(Education Network Australia)是所有教育和培训部门之间合作的计划,它为政府与非政府的学校组织、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等提供丰富的资源服务。它提供两方面的服务,分别是教育和培训的信息目录和基于网络的教育资源数据库。
2. 我国的网络教学资源共建与共享。目前,我国在网络教学资源共建与共享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表现形式以精品课程网站为主。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China Open Resources for Education,CORE)致力于为中国高校提供免费、便捷的全球开放式教育资源获取渠道,其建设的CORE网站免费提供国内外优秀的开放课程资源。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是由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负责运营的,它不仅为用户展示国内外精品课程,还提供各类教学资源、教材、教育软件等内容,是一个覆盖学科专业完整、课程资源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除国家级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外,我国区域性、机构性网络教学资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部分省市、高校已建有自己的精品课程建设或评审平台,如浙江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网上人大开发课程等。
三、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应用
由于共建共享应用的目的和需求不同,网络教学共建共享实践应用也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从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使用范围来说,有三种实践形式: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基于EMIF的高校之间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面向全社会的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本文主要探讨前两种实现形式。
1. 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高校内部的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是后两种更高层次共建共享的基础和前提。目前,我国高校都已建立了校园网,校园网除了为满足学校的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这为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平台。单从校园网内的教学资源来看,高校通常会包含三个与教学有关的资源库。一是基础教学资源库,包括题库、案例、课件等传统教学资源的数字化资源或网络教学开发的教学资源;二是图书情报资源库,主要指数字图书馆所提供的网络教学资源;三是多媒体资源库(部分高校将此资源库融合在教学资源库中),包括各类与教学相关的多媒体素材、案例。各教学资源库平台是对存储于资源库内的教学资源进行管理、更新、维护的功能性软件,一般包括资源管理、用户管理、系统管理。教师和学生通过访问校园网门户网站,就可实现校园网内的教学资源共享。
2. 基于EMIF的高校之间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与基于本学校校园网的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相比,高校之间的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更能带来整体的效益,更能实现全方位的教学资源共享。近年来,一些高校已经实现了网络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如西安交大、上海交大、浙江大学联合研究、开发远程教育的若干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地网结合的远程教育支持系统,提出基于天地网的远程教育优化解决方案及技术规范,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共建、共享优质数字化课程,实现学校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及信息的共建、共享和共管。但总体来说,我国高校往往各自为政,交互性不强,缺乏共建共享的各项规范标准,这些都阻碍了高校间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所以只有转变教学理念、统一规范标准才能保证我国高校间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建军,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J],中国远程教育,2004,(12):32―34.
[2]纪平,工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开放性与共享性――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的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05,(1):89~91.
篇12
一、新时期成人旅游教育的任务及特点
(一)任务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成人旅游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1、对已经走上旅游岗位及想从事旅游工作岗位或重新就业劳动者,进行旅游专业知识的岗位培训,使他们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文化知识、专业技术和实际能力等方面达到该岗位的规范要求。
2、对已经走上旅游工作岗位而没有完成初等、中等教育的劳动者,进行基础教育。
3、对已经在职而又达不到岗位要求的中等或高等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的人员进行相应的文化和旅游专业教育。
4、适应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行继续教育。
5、为建设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对成人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和生活的教育。
(二)特点
1、终身化。当前人类科学知识以几何级数增长,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使人们接受一次性教育所拥有的知识不足以终生享用。对个人而言,学校毕业仅仅意味着全日制学习阶段的终结,就业之后仍将需要终身不断地接受教育和培训。
2、网络化。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网络教育成了当今成人教育的主流之一。网络信息资源在数量、结构、内容、类型、传播范围和传递手段等方面都与传统信息资源有显著的差异,它融合了现代教育中先进技术和实用性的理念,具有超越时空性、可延展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的优势。基于网络教育的这些特点,越来越多的各阶层人士选择网络教育作为其中的一种学习方式。
3、社会化。成人教育受到各国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不仅政府与企业直接举办各种成人教育,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及社会各界都积极参与举办成人教育。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参加各式各样的成人教育,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使成人教育全民参与社会化。
二、成人高等旅游教育质量的现状分析
(一)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与市场脱节
在接受成人高等旅游教育的学生群体中,少部分是希望通过继续教育提高学历愿望的在职学员。其他大部分学生,一部分学生是对原有职业不称心,希望通过旅游专业学习后再择业,另一部分学生来自应届高中或中职的毕业生。他们选择旅游专业是仅仅凭借主观感觉,他们对旅游行业的职业范围及行业服务性质的认识是相当模糊的,他们无法将“旅游产品”与为客人提供周全的服务联系在一起。而且在这个受教育过程中,专业技能课程偏少,管理课程居多,从头到尾灌输的就是一种管理思维,这就无形之中给学生造成误解,愿意从基层做起,不愿从事艰苦而更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基层岗位工作,这在饭店管理方向的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基层工作经历,即使有幸“居高”,能不能“临下”尚存在太多的未知。
(二)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成人高等旅游教育强调的是职业技能的培养,所以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而目前成人高等旅游教育多数师资是毕业于普通高校,“出了校门又进校门”,或“半路出家”,从其他专业“转行”的,没有行业背景或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真正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或来自于企业的“双师型”师资相当少,师资存在着数量上基本满足,而质量不达标的现象。虽然有的院校聘用了在企业担任高级管理职务或具有技术职称的经理及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援课,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们不能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力量。而从国外院校师资队伍的情况看,发达国家从事旅游教育的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普遍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有的几乎达到100%。
三、成人高等旅游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一)质量保证体系的内涵
成人高等旅游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是指为提高成人高等旅游教育质量,按照一定的运行规则围绕教育质量评价这个核心而设立的各种机构和进行的各种活动。
(二)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观
围绕“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劳动者,如何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劳动技能,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我们应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观。
1、发展的质量保证体系观。一套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应从成人高等旅游教育的任务出发,培养合乎社会需要的人才,应立足科技的发展,不断吸纳最先进的科学知识,采用先进的教学的模式、方法和手段,使教育质量达到时代的需要。
2、社会导向质量体系保证观。作为一种和社会联系更加紧密的高等教育类型,成人高等旅游教育的质量应该充分满足企业与社会的需求,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合作教育与毕业生就业率是衡量的重要指标之—。
3、人本质量保证体系观。市场经济体制下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的倾向,求学者的学习目的,学习追求日趋丰富和多样。我们的质量保证体系要以人为本,秉承传统、锐意创新,以满足不同类型“教育服务消费者”的需求。
(三)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原则
1、以参加教育的学员为关注焦点。成人高等旅游教育保证体系应以参加教育的学员为关注焦点。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旅游专业人才为出发点和归宿。紧紧围绕学员特点,因材施教,提供多种途径的学习渠道,以各式各样的方式服务被教育者,让学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择最适合的学习方式,教育要贴近学员。教材、教学方法都适合成人学习的特点。2、成立质量管理领导部门。旅游业是大产业,大产业需要大教育,因此,从国家层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成人高等旅游教育资源,设立一个全国性的成人高等旅游教育管理协会,定期举办成人高等旅游教育的交流会议,指导全国的成人高等旅游教育,对各个成人高等旅游教育机构的教育质量进行监督,实现准入准出制度。各个成人高等旅游教育机构成立成人高等旅游教育的教育质量小组。其主要职责是进行质量决策,并对质量事故进行认定和处理。教育质量小组的成员组成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包括专任教师、学生、评估专家、合作企业代表以及学校的主要领导等。同时,建立必要的组织、规章和运行规范,加强质量监控。
3、全员参与。成人高等旅游教育的质量管理应该社会化。动员社会的力量,教育机关、办学单位、用人单位、学生、媒体等都是成人高等旅游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参与者,对教育的质量都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群策群力,献言献计,广泛监督。推动社会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4、过程管理。成人高等旅游教育是一个过程。学员的选定,教材的选编,教育方式的确定,学员的实践,后继的再教育,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通过对过程的观察、管理、控制可以提高成人高等旅游教育的质量。加强成人高等旅游教育的过程管理至关重要。
四、完善成人高等旅游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议
(一)树立科学的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这是成人高等旅游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成人高等旅游教育应以增长学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学员的工作能力,培养学员的对旅游工作的爱好为出发点,了解社会的需求,学员、专家、教育机构、用人单位等共同制定科学可行的质量目标。
(二)课程设计和开发
在课程的设计上应当基础课、专业课和应用型课并重。优化课程结构,从课程类型上改革传统的单一学科课程,课程建设要不断吸取现代教育理论的新观点,以适应新形势。保持成人高等旅游教育的专业特色,明确主干课程,尽量做到少而精,避免内容交叉重复。厚基础,宽口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标准选择课程设置,增加操作课学时,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应用水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推行学分制,使学生根据自身理论基础,有选择的学习。
(三)教材选用
直接采用或者将本科教材改名换姓照搬用作成人教育用,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很显然是行不通的,应从成人教育学员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开发和编写教材,注重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既要促进成人高等旅游教育教学需要,又要能满足学生自身对知识的需求。
(四)教育资源管理
1、目前开设成人高等旅游教育的教育机构很多,办学条件参差不齐,重复办学的现象比较突出,教育同质化,很多地方成人高等旅游教育重创收,轻教育,造成教育资源严重浪费。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此加以整治。对达不到办学要求的学校就当淘汰,合并一些同质化严重的办学机构,可考虑建立联校模式,教育机构联合办学。
2、成人高等旅游教育院校应重视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可以更多地使用多媒体网上教学等远程教育手段,以适应现代化社会高节奏的生活、工作方式的需要。利用多媒体学生灵活索检专业知识,教师从传授知识变为指导学生学习,而学生则由被动听讲变为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学习。成人高等旅游教育机构可以建立相关的实训室、实训基地,以促进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五)师资力量
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切实抓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老师来说,需要更多的与旅游行业接触,可以安排其到企业实习、挂职,业余时间参加各种行业培训。通过内培外引和聘请专家、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等多种途径改善师资队伍建设,以期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六)成人高等旅游教育学员的考评方式
成人高等旅游教育应当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按出勤率和考试成绩来考核普通高校的做法。但因成人大部分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来学习的,有时候会与工作时间冲突,势必造成无法准确出勤的现象发生。期末考试成绩往往只反映了成人学习掌握程度的一个侧面。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能力是否通过教育得到了提高。成人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方式与高等学历教育有所不同,高等学历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并且是着重于纯思维方式的培养;而成人教育以引导学生训练预测未来的技能为主,着重于创新思维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邱梅生.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研究综述[J].江苏高教,2002(1).
2、“电大系统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5).
篇13
一、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
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终身教育,是贯穿个体生命全过程的教育。其组织包括学龄前教育、学龄期青少年的各级学校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及各种类型的成人教育。而成人教育则是终身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通过业余、脱产或半脱产的途径对成人进行教育。终身教育的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生活质量,以适应社会急剧变化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而成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却在于:实施终身教育。成人教育更偏重于获取学历文凭,以满足社会及个人的需要。可以说:终身教育是教育观念和思想意识的问题,这是世界潮流;而成人教育则是具体教育环节和教育方式问题,是被国际公认的“顶点教育”。
二、成人教育的特性
成人的年龄、心理及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决定了成人教育的特性。
(一)成人教育具有“社会性”和“非正规性”。这是成人教育最主要的特性。
成人教育是一种具有广泛社会性质的教育活动。是一种非官方的、社会的、民间的教育。它的学习对象最多,并能满足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及成人学习者教育的需求,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成人教育又是一种非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上有较强的灵活性。它能够满足社会及成人学习者的需要。
(二)成人教育体现成人学习者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成人学习者由于工作和自身条件的不同,自主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以满足生活及实际工作的需要。成人学习以自学为主,虽然有面授和答疑的机会,但毕竟有限,因而靠学习者自觉地学习。因此,成人学习者必须具有高度的自觉性。
(三)成人教育体现成人学习者的“功利性”和“实用性”。成人教育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分。但当前成人选择学习的方式,一方面是为了自身工作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取得学历文凭。更多的成人学习者由于学历不达标而不能从事更理想的工作,也有一部分成人学习者则是由于工作的实际压力所迫而不得不再学习以增长知识,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四)成人教育体现成人学习者的“创造性”和“成就感”。由于年龄、生活阅历和工作经验等因素,决定了成人独特的思维能力。因此,成人教育应该体现成人的“创造性”和“成就感”,让成人学习者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及对问题的分析研究以获得独特的见解,突出其独特性。同时成人教育学校还应该提供一定的平台,让学习者有机会把自己的创造成果展现出来,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
(五)成人教育体现“时代性”和“变革性”。成人教育通过各种形式让学习者从思想上更新观念,明白今天投身于成人学习是时代的潮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理,成人教育更要从成人学习者的实际出发,对教材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使成人学习者乐于学习、勤于学习而又学有所获。
三、成人教育的类型和形式
成人教育的类型是多元的。成人教育的类型按其功能可概括为:补偿教育、继续教育、成人职业教育和社会化生活教育。
补偿教育包括扫盲教育、文化基础教育、学历教育。其目的就是使那些因各种原因失去教育机会或未完成正规基础教育的人提供第二次教育的机会。
继续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那些已完成正规学历教育的人继续提供学习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能力的教育。继续教育是当今成人教育的主流。也是成人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
成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成人就业或从业的能力。它能扩大成人就业的机会,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在职人员的职业能力。
社会文化生活教育的目的是满足社会成员个人的教育需要。这是非学历的、非功利的、最自由的一种素质教育方式。
成人教育的形式也是多元的。目前我国成人高校类别繁多,其形式包括:广播电视大学、夜大、职工高等学校、民办高等学校、管理干部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现代远程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独立设置的函授学院、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教育、卫星电视教育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成人教育、成人中专学校、成人中学、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中专自学考试等成人中、初等教育。此外还有网络大学及各种进修、培训辅导性质的函授、面授学校。有的学者还将“视听学习”“业余学习”“脱产学习”等方式视为成人教育的形式。
四、成人选择再学习的目的和心理
(一)学习目的
读书使人充实,读书使人快乐。离退休的老年人,或有一种孤独感和寂寞感;或还感受到精力充沛,尚可发挥一点余热;或想为子孙后代做点表率――因而选择了上老年大学再学习的方式。他们通过学习,既可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又找到了乐趣,还充实了自己;既可关注社会和国家大事,又思考了人生,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还保持了大脑生机,延缓了衰老,促进了健康。
为学历达标,减轻工作压力。成年人读书,除老年学习者外,多数人学习的目的都在于获取学历文凭。因为种种原因,很多人错过了正式的普通高校的学习机会。因学历不达标而不能进入更理想的部门工作,也正由于未能达到一定的文化程度,原有的知识适应不了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因而需要再学习以获得更高的学历文凭,从而适应更理想的工作需要。
为履职晋级,获得更好待遇。成人学习者为获得文凭,丰富知识,充实自己外,有相当一部分人则因为学历不达标而职称上不去,因而只有再选择学习,以满足晋升职称的需要。
(二)学习心理
成人选择不同教育形式的心理,由其年龄、工作性质等因素决定。
1.成人选择自考是由于自考不设门槛,没有入学考试,又不受年龄、性别、职业及原有学历的限制。同时,考试过关一科在几年内都有效。正由于入学容易,且灵活,故而自考人数多。
2.成人选择电视大学是因为电大招生形式灵活多样。成人专科生:招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及广大社会青年,参加全国统一成人考试,上线录取,并按学习形式(脱产、业余)修完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课程,成绩合格就可以颁发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证书。
普通专科生:招收普通高校录取线下考生,经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后按新规定的电大录取分数线录取。学习形式一般为全脱产,修完规定课程成绩合格,颁发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证书。
注册视听生:招收高中毕业学历或相当于高中毕业学历的在职人员和社会青年,实行免试入学。学习形式一般以业余自学为主。学习成绩合格后颁发中央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证书。
第二学历:凡持有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毕业证书,选择第二专业学习者,可免试入学。学习形式与成人专科相同。
开放教育生:凡具有国民教育系列高等专科以上学历,均可报读开放教育本科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实行免试入学,宽进严出。修完规定课程,达到毕业最低学分要求,颁发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高等职业教育生:招收中等专业学校、职高、技校等相关毕业生或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在职人员和社会青年,参加全国统一考试。
电视大学发展迅猛而且形式灵活多样,为成人考生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因而报考人数较为可观。当今远程教育已实现教育的全球化。
3.成人选择函授大学,是因为与自考和电大相比,函授大学是以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自学为主。函授虽然要参加全国统一升学考试,但取分线并不高;每学期所学课程都由任课老师事先拟出计划,学员可在面授前按老师的要求自学并完成作业;考试过关率较高。所以成人也较喜欢这种方式学习。
成人除选择以上几种方式外,还选择夜大学、视听学习、业余学习、脱产学习辅导等非学历教育学习。成人通过非学历教育培训,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加之非学历教育的学习方式较灵活,因此成人也较喜欢参加非学历教育培训。
五、成人教育现状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国家的富强离不开教育。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成人教育在发展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教育统计:
1978年――1998年:全国扫盲7693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共毕业本、专科生992.21万人。
1992年:全国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81.43万人;成人中等学校在校生91.47万人;成人初等学校在校生828.89万人;农村接受各种实用技术培训农民达4400万人次;城市接受各种岗位培训的职工达4000多万人次。
1998年:成人初、中、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分别达到538.55万人、67122.77万人、282.22万人。
2001年――2007年:全国扫盲1200万人;全国开展实用技术培训4.13亿人次;
2005――2007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6亿人次;
2006年:参加各类培训和学历教育的企事业职工共计9174万人次;
1999年――2007年:电大系统开放教育累计招生458万人,毕业学生达238万人,在校生200余万人,电大培养的高等学历毕业生突破600万人,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超过4000万人次。
近年来,农村成人学校均规模已达到7000万人次。
目前,我国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有962所,教职工20.39万人,兴办函授、夜大学历教育高等学校1311所,各类成人中等学校40余万所,成人初等学校18万所。
我国成人教育取得的成绩是卓著的。然而,面对激烈变动的社会环境和日益迅猛的社会发展,面对社会竞争、潮流和变化的威胁和挑战,我国的成人教育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1.人们对成人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缺乏一定的思想高度。2、政府对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尚不足,许多成人学校在设施等多方面的条件都还很落后,难于适应快速发展的网络教育的需要。3、成人教育培养计划滞后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4、成人教育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5、一些成人学校办学宗旨出现变异。成人教育的宗旨在于发展成人高教事业,为那些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而未能获取高一级学历文凭的各方面成人提供条件,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一些成人大学办学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只重数量不重质量。6、管理监督机制尚不健全,办学网络尚不完善。一些成人学校在教学和管理方面都不严,授课教师的随意性很强,而且教考还不甚分明。这就容易让一些平时不上课而又善于投机的学员钻空子。7、大多数成人教育学校还主要使用普通教育的教材,显现不出成人教育的特点;8、成人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还很落后,还不能很好地调动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成人教育是多元化、终身化、弹性化、动态化的。纵然成人教育当前还存在诸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体制、规范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成人教育网络,有待于进一步革新教材,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开放灵活的成人教育体系。然而成人教育的发展是健康的,前景是光辉灿烂的。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终身学习的大环境下,成人教育将以其独特的教育类型和多元的教育形式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培养出各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的专门人才,为建立学习型社会,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为中国的繁荣和强盛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新世纪的挑战与课题》(华东师大,钟启泉教授)出处:《中国成人教育》(济南)原期刊号200001,页号:21―22,分类号:G5.
[2]行家站台:终身学习与成长平台(颜淑女博士)出处:htt://省略.my/Article-Show.asp?ArticleID=657.
[3]国际远程开放教育是怎样发展下来的?出处:htt://cpdd.省略/jjy/ZSJ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