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艺术培训课程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篇2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4-0063-02
改革与发展至今,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公差实训是《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综合实践课,通过连续多年承担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实训任务,现结合实训教学,对如何进一步搞好高职院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实训谈一些看法。
1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提高实训认识,激发学生积极性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实训任务是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将近结束时,进行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实训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在计算能力和查阅技术文献等方面受到一次综合训练,从而为后续课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术语及定义多且内容范围广,涉及面宽,应用性强,在机械类的各个专业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专业基础课中的重点课程。由于该课程内容中名词术语多、标准项目多、抽象概念多、符号代码多,且涉及的知识面广如: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等。加上学生对机械没有感性认识,而对典型零件诸多概念、术语、定义和代号感到难学、难记、难理解,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为了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学以致用,就必须高度重视课程实训,跳出“不重实验实训,只知考试,考完就忘”的怪圈。这一点专业指导老师必须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专业实际及就业市场需求等方面反复向学生说明白。由于同学们认识明确,积极主动,实训工作比较顺利。实训前他们认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和其他资料的相关部分,为了完成任务,同学们白天加班加点,一丝不苟,有错必改,认真计算、标注。在此过程中,反对不求甚解,照抄照搬的现象,力争按预定计划完成实训任务。
2 合理确定实训内容
由于高职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特别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偏远的农村,生源素质整体不高。在确定实训内容时,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因此,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为实训对象(设定难度的高低及不同层次要求的完成内容)。主要教学目的:使学生用所学知识会查表,会计算,会标注。主要内容:尺寸公差的查表与标注;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确定与标注;滚动轴的互换性及配合;键和花键的公差配合及正确的标注;齿轮的公差标注。学生完成任务:首先是输入轴齿轮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选择与标注。其次是中间轴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选择与标注。再次是输出轴的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选择与标注。最后是齿轮2、齿轮4的精度等级、公差组的检验组、最小极限侧隙、齿厚偏差、齿坯公差的确定与标注。在实训过程中主要采用分组的形式,每班根据学生对本课程掌握的实际水平,结合实训对象,分成相应小组,每组由6~8名学生组成实训小组,由专业教师担任指导。实训过程中,各个小组成员都有各自实训的对象,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团体协作意识,又能防止学生相互抄袭。在实训之前,指导教师首先对部件进行全面的分析讲解,通过观察、研究、分析该部件的结构和工作情况,认真阅读指导书,让同学们了解部件的用途、性能、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零件间的装配关系。以达到正确的查表、计算和标注。
3 制定细化实训考核办法,考核方式注重过程化
为了最大程度准确、公正、客观的衡量实训操作过程和评定成绩,将实训成绩考核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实训表现与态度(20 %),实训内容掌握程度(50 %),实训报告册的内容与说明书的文字表达(30 %)。实训成绩评定等级,成绩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并且制定《实训成绩评定标准》,严格按此标准评定成绩。如在实训表现与态度部分中就明确规定:有旷课现象,不能评为“优、良”;旷课2节及以上,评为“不及格”。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际动手能力。
4 实训效果总结
4.1 整个实训过程
由于该课程的内容应用广泛,因此绝大部分同学都表现出对本课程的浓厚兴趣。
4.2 实训
篇3
通用汽车维修管家项目.cn
“通用汽车维修管家”是北京亿腾环宇公司一站式服务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提供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悍马、GMC系列所有车型更换车载模块后一年内不限次在线编程的服务。工作时间为周一至周六的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非工作时间需提前预约。
2.提供技术热线。辅助维修人员在遇到电路故障时,在不知道如何判断以及如何解决的情况下及时地提供维修技术指导。
3.提供远程协助服务。在技术热线不能解决用户遇到问题时可以实现远程诊断和远程维修,实现条件:①需要用户具备维修通用汽车的专用检测诊断维修设备;②需要用户拥有网速较快的外部互联网络;③电脑安装有远程软件或腾讯QQ中的远程协助功能。
4.提供遵循通用汽车公司标准的维修资料、通用汽车电子配件目录、电路图等资料。
5.提供部分通用汽车公司中新款车型纯正电子配件。
6.提供通用检测设备TECH2、MDI维修升级服务,价格优惠。
篇4
任何有效教学都是施教者对受教者已有知识技能能力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员原有的知识经验、技术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和特质等因素必然影响着教学的进程和活动的展开。因此,充分了解每一个学员的实际情况,了解学员教师的现有基础,分析教师能力素质的结构,才能考虑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预设,才能使我们培训人员从学员现有基础出发,使学员在学习中建立新旧联系,使培训者加强对学员的个别指导,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基础,对于确保培训效果非常重要。
培训初,针对学校70名45岁以下的教师,我们从自然情况、教育技术现有能力、学习新事物能力以及学科教学的工作能力等方面展开调研。在教师自我分析、汇报的基础上,对教师教育技术素质结构进行记录、统计、分析,进而采取“协作学习分组方法”,把教师按照不同特质划分组别,使教师能够随时接受有针对性的指导,获得答疑解惑的空间。这种对教师素质结构的分析,后来证明提高了教师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使培训有效益、有效果。
二、团队互助学习,是提高教师学习的参与度的有效组织形式
在培训中,学校采取“协作学习分组方法”,以团队互助的组织形式,提高教师学习的参与程度。小组学习是团队互助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技术学习中,小组成员相互帮助,技术水平发展较好、学习较快的教师为学习困难的教师提供了更多的被指导的机会。而且,小组合作学习有互查作用,既能够使掌握较好的教师在帮助组员之后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印象,而且还有兴趣去挑战更有难度的内容,使教师会从别人的错误和方法思路中学到更多的内容,形成自觉的自我反思能力。同时,合作学习中也存在着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过程,具有潜在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提高了学学习的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能力,还提高了教师自我学习的能力。
三、运用网络技术,使学习过程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学过程是一种复合活动。在学习中有听课教师对主讲教师所讲内容的“输入”,也需要主讲教师随时掌握听课教师的学习情况。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给与者,而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在主讲教师对学习内容讲授之后,面对程度各异的众多学员,如何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听课教师的学习质量情况?而且,在以往的听取理论讲授中,听课教师即使有了想法,也没有机会表达。许多听课教师表示:今后有机会,也制作一个这样的学习平台供学生使用。
四、“任务驱动”学习,使教师更重视过程学习、学习效果
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员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员的学习状态,使学员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听课教师反映,在以往听取理论讲座中,往往忙于记录,来不及思考,也没有对学习内容的深层探究。在学习之后,将学习内容束之高阁,很少能够转化为自己的学习成果。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为学员列出了每一章节的学习课时学习任务,提示学员安排好学习进程。在每一章的学习中,都有学员教师总结学习体会,讨论、分享、交流作品成果、在网络学习平台中上传作品成果,提问、查看同学的答疑提问,在论坛中发帖、回帖,自由阅读、下载资料馆中的资料、活动模板,利用评价工具进行评价等。在一系列的“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活动中,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提高了教师学习的内驱力,进而提升了学习效果,实现了培训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听课教师的有效学习。有的老师甚至因为学会了审计算机试题而兴奋不已,这时,听课教师在学习中更重视的是教育技术的提高,而并非为了下一步的考试。相应地,学员将理论、技术学得扎实、有成效,后继的考试必然过关。培训的精心、精密组织,也使听课教师有效地利用了时间,发挥了自己的能动性,直奔学习目的,更加积极主动。
篇5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2013年,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生已达320万人,占全国高校毕业生的45.8%,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职业导向的教育理念日益被认同,我国职业教育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职业技能训练融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但是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生活,以及当代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变化,使当代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状态。其中,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广泛参与社会职业技能培训已成为当代职业教育中的新情况。因此,研究该领域相关问题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设计类职业教育既要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艺术设计类职业教育学生生源、理论学习模式、实习实训状况都不同于其他专业方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此,该本课题选取高等职业艺术设计类在校生参与课外职业技能培训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本研究既可以丰富研究成果,转化为针对高等职业艺术设计类在校生参与课外培训的相关理论,又能从实践的角度积累在校生课外职业技能培训管理的经验与教训。
【研究过程】
本课题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校生为例,对该校2011届、2012届、2103届时装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装饰艺术设计系4个系在校生展开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453份,回收439份,无效问卷3份,有效问卷436份。该问卷就学生的个人、家庭基本情况,参加培训;培训开展;培训师资;培训效果评估等情况展开调查,总设置问题46题,其中填空题7题,选择题39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不定项等题型。
【研究结果】
通过对问卷的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
一、在校生参与课外职业技能培训比例情况
问卷显示,在校生参与课外培训比例为51.7%,高年级学生参与比例高于低年级学生。其中2011届学生参与培训比例为67.4%;2012届学生参与培训比例为43.9%;2013届学生参与培训比例为17.1%。
二、学生在选择课外培训项目中盲目性较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选择课外技能培训课程时,存在一定跟风现象,没有对自己参与的培训项目有较为冷静的思考,也缺乏相应的辅导,在选择课程时有较大的盲目性。其中2013届参与课外培训的学生中有63.6%的同学是受同学影响参与了课外培训,对于为什么参与培训没有清楚的认识。
有些在校教师利用自身影响力,要求、鼓励学生参加自己开办的培训班,会影响到学生对培训项目的选择。其中2012届学生有30.4%的学生,2011届学生有23.1%学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种培训效果喜忧参半。授课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自己开办的培训项目,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情况,可以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可以提升课外培训与课堂教育的联系性,能有效促进培训效果。但同时,部分教师在利益的驱动下,利用自身影响力,误导学生参与培训,更有甚者,通过降低课堂教学质量;区别对待参与培训与未参与培训的学生等手段,迫使学生参与培训。对于培训中出现的该情况,职业学院一般缺乏监管制度。
学生在选择培训项目时,计算机软件培训所占比例较高,占培训培训学生的72.3%;生活技能(如:机动车驾驶证培训)也占一定比例,占25.4%;但对于提升自身修养和个人爱好的培训较少,只有2.3%学生参与此类培训。
三、学生对课外培训项目满意度不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培训效果满意度不高,2013届不满意度达54.5%,2012届不满意度达43.4%,2011届不满意度达48.2%。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授课教师授课针对性一般,有些培训内容与学校学习有交叉,学生感觉有重复,影响培训效果。
(2)培训课程实训内容与现实项目结合不紧密,实训内容过于偏重电脑操作,学生感觉与实际职业岗位要求有距离。
(3)培训课程针对性不够,不能对学生学校教育不足部分进行有效的补充和强化。
(4)有些培训班管理松散,经常出现调课;辅导老师出现多次调整;教师迟到、不到;作业不能及时修改与缺少辅导等现象。
(5)培训收费较乱,缺乏统一标准,部分辅导班还出现中途收费现象。
(6)教学内容不能按照学生要求及时调整,对学生提出的其他要求响应不够。
学生课外职业培训满意度统计
四、学生参加课外职业技能培训的制约因素较复杂
影响学生参与课外职业技能培训的因素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有经济上的考虑,有学生认为课外培训收费较高,难以承受,2013届学生中有20.3%,2012届学生中有26.7%,2011届学生中有16.9%因为此原因没有参加培训。
(2)有部分学生认为,课外培训内容和学校学习内容相似,没有必要再到课外参加培训。2013届学生有17.1%,2012届12.1%,2011届7%的学生支持以上观点。
(3)有部分同学对于课外培训没有概念,没有关注过课外培训。这部分同学往往缺少对自己将来职业的规划,学习处于较为被动状态。在调查中,2013届20.3%,2012届10.8%,2011届3%的学生因此原因没有参加培训。
(4)还有部分学生因为没有合适的培训项目而未参加培训,这部分同学相对个性较强,希望参加一些更加个性化、针对性更强的培训,不满足于现在培训市场上的培训产品。2013届有3%,2012届有3%,2011届有3%的学生因此原因未参加课外培训。
五、参加培训的学生的学习动机较多样化
数据显示,艺术设计类学生在课外职业技能培训学习动机的来源方面,选择D选项“希望提升自我职业能力水平为找到一份好工作打基础”,所占比例最高,选择B选项“希望通过学习改善家庭命运”次之、选择A选项“对本专业学科有浓厚的兴趣”第三选择C选项“学好专业,为今后专升本,考研打好基础”,占总比重的16.9%;E选项“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占1%。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学生(227)课外职业技能培训学习动机
六、学生课外职业技能培训与学院教育缺乏衔接
一般来说,学生参加课外技能培训是为了补充学校职业技能教育的不足,平衡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关系,以达到将来适应就业的目的。从调查来看,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课外培训弥补学历教育中的某些不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依然存在学历教育与课外培训相互脱节的情况。如有些课外培训课程与学校教育课程过于雷同,学生感觉有炒现饭的感觉,学习效率不高。有些培训课程与学校教育课程有冲突,导致学生出现一定的混乱。有些培训课程为了追求表面的效果,强化一些非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造成学生学不到真正适应于就业的职业能力。有部分同学参加培训是为了针对学校教育课程的某些薄弱环节进行强化,但是培训课程中没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学。课外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个性和针对性是学生对课外培训不满意的重要原因,有57.9%的同学因为课程设置问题对培训效果不满意。
七、学院缺乏对课外培训的有效监管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没有专门管理学生参加课外培训的部门,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因为参加课外职业能力培训是学生自主选择的结果,学生参加课外培训与否;参加怎样的课外培训不需经过学校管理部门同意,这就造成学校无法掌握学生参加课外培训的相关信息,也就无从参与管理,但是该模式存在一定弊端。比如学生在参加课外培训过程中,出现自身权益被损害时,无法通过学校层面展开维权,同时培训课程是否合理高效无从得到学校层面的指导与帮助,无法保证培训效果。学校教学课程情况及教学效果情况无法反馈到培训机构,不利于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项目。
1.结论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参加课外职业技能培训较为广泛,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补充学历教育不足的重要手段,是在校生学校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生参加课外职业技能培训的课程以电脑软件课程为主,拓展面不够,特别是针对就业环境开展的实习实训培训严重不足。
(3)学生参加课外职业技能培训满意度不高,培训质量亟待提高。
(4)影响学生参与课外技能培训的因素较复杂,学生学习动机来源多样化。
(5)学校教育课程与课外培训课程缺乏衔接。
(6)学校对于学生参加课外培训监管不够。
2.建议
针对以上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学校层面的学生参加课外培训管理机构。学生参与培训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校层面要高度重视该工作的管理与规范,帮助学生有效地开展课外培训。组成由专业教师、辅导员及管理人员的课外培训监管组织,全面对学生是否参加和参加怎样的课外培训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培训项目。建立与校外培训机构的联系,遴选确定一批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培训机构作为学校的合作伙伴,通过双方互通学生学习的相关信息,设立针对性较强且科学规范的培训课程,保证学生参与课外培训的质量和效率;规范遴选培训机构的运作,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联系相关企业设立针对职业环境实习实训培训课程,改变当前课外培训过于集中于电脑技能培训的现状,拓展更具职业环境特性的培训项目。
篇6
我们知道,传统培训分为三大类: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态度培训。知识培训主要解决“知”的问题;技能培训主要解决“会”的问题;态度培训主要解决“意”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化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不仅要对技术知识和技能补缺,更应注重通过培训使基层管理者这一中坚力量的行为、价值观和潜能思维等发生较为持久的变化。通过潜在能力的开发,使他们提升素质,促进企业发展。因此,他们要求培训课程定位又即针对性强,有实效即解决实际问题。越来越多的培训师开始关注课程定位,大批的针对现代企业基层管理者的思维培训、观念培训和心理培训的课程脱颖而出。思维培训主要解决“创”的问题;观念培训主要解决“适”的问题;心理培训主要解决“悟”的问题。同传统培训的知识、态度、技能培训相比,符合社会发展的思维培训、观念培训和心理培训为现代企业培训增添了新的内容,使得原有传统的管理培训课程体系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的需求。这些课程的实施必将成为新时期基层管理者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的有效途径,通过“感悟”、“适应”和“创新”,将更加有利于解决基层管理者“做”的问题。
二、结构设计体现系统性
一个优秀的培训师就象一个艺术家,将他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主题以不同形式逐渐呈现在观众面前,通过形式和内容完美的表现和艺术的结合,把观众带到提前设计好的情境中,流连忘返。课程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基层管理者的培训需求、兴趣、动机、学习风格等方面的种种因素,对他们的学习心理进行开发,把握住培训最本质、最具决定性的一面,这也恰恰是培训课程开发的精髓所在。在培训课程的开发中,科尔伯认为:从感知信息来看,具体感知者与抽象感知者相比,更喜欢通过做、活动和感觉来感知信息。基层管理者人群的学习特点更符合具体感知者的表现。因此,培训师应尽量适应他们的学习风格,要用视觉的形式传递信息和要点,要用听觉的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要用触觉的形式感知心灵的触动,通过全角度立体激发每个学员的潜意识,使学员对事物的认识不断完善。《班组长角色认知》是天津石化培训中心2006年自主开发的基层管理者的的培训课程,该培训课程的结构采用了“五线谱”的设计思路,即五条线,分别为时间线、内容线、方法线、情绪线、工具线。根据培训课时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相应的课时数,这是时间线。在不同阶段里,讲述不同内容,这是内容线。不同阶段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这是方法线。不同阶段讲述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方法,给学员带来情绪反应是不同的,这是情绪线。最后,资源线也很重要。培训师要清楚不同阶段所采用的工具不同,要不断变换,比如室内变室外,幻灯改道具等,才能调动学员的参与。通过梳理结构,在什么时间、在什么环境,使用什么道具、讲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希望达到什么效果,培训师在培训实施前做到烂熟于心,才能保证实施过程中的灵活驾驭和胸有成竹。
三、课程实施体现合一性
篇7
1 引言
对于毕业生来说如何快速适应教师角色转变以达到岗位需求是毕业生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教师岗前培训是新教师了解职业特征、提升教师修养水平、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学习教学理念的有效平台。优质的岗前培训课程可以帮助新教师了解教育事业所承担的职责,增添新教师对角色转变的信心,培养教师的教学艺术。
2 教师岗前培训课程存在的问题
教师岗前培训课程已形成固有的体系,它对新教师的培养具有重大影响意义。基于前人的研究,教师岗前培训课程在其影响意义的主导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2.1 课程设置和教材形式单一
对于新教师来说,岗前培训的结果会直接影响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看法和态度,而教材和课程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与新教师的学习成果有着密切的联系。现阶段教师培训课程主要以教育部下达的四门基础课程为主,要求新教师在短期内对课程有一个整体脉络并参加训后考核。由于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为了应对考核,新教师只能对教材重点进行强加记忆,导致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有一定的消极情绪。研究表明,新教师对岗前培训课程设置满意度不高,只有少部分的教师能够在课程中达到预期目的。教师岗前培训课程设立以来在教材内容上曾进行过几次修订,但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材内容难以满足新时期对教师专业化素养的培育。
2.2 培训课程中新教师参与度低
由于参与岗前培训课程的人数多,课程又以大班授课为主,师生的互动交流的机会较少。岗前培训课程主要以教师主讲为主,培训内容偏理论化,新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理论与自身的知识体系衔接起来,新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普遍参与度低。一方面,岗前培训课程对教学实践性知识涉及较少,而这方面知识又是新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所必备的。另一方面,教师岗前培训课程时间相对较短,新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缺乏对职业技能的操练,所以培训课程并不能有效的解决新教师教学实践问题。
2.3 培训课程对教学测试评价重视度不够
现阶段教师岗前培训的评价系统并不完备,其评价标准单一,并不能真实反映教师在岗前培训中的具体情况。教师评价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成绩是评价教师培训效果的主要准则,这使一些教师消极的看待教师岗前培训。在培训课程中,新教师即使不了解教学内容,只要对考试重点进行强加记忆就可以达到一个理想的成绩。在课程结束后,新教师在工作岗位上能否将岗前培训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并没有实际的考察与反馈。所以只注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没有起到检测新教师在培训课程中对培训知识的实际接收与应用情况,也不能真实反映岗前培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3 对教师岗前培训的建议
教师岗前培训课程是新教师参与教师角色转型培养职业素养迈出的第一步。近年来随着岗前培训课程的不断改革,培训课程的质量有明显的提高,新教师在培训课程中受益颇深。笔者根据现今教育发展的趋势,提出几点在教师岗前培训课程中可操作的建议。
3.1 满足新教师对教材实用性的需求并完善课程设置
随着教育变革的深入,新时期对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角色有了新的定义与要求。岗前培训课程教材的选择应适应教育变革要求,在基础教材学习基础上,增加对教师科研能力、命题技能、学术素养等方面知识的输入,促进教师知识更新速度。课程设置方面,培训部门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新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进行针对性培训。岗前培训课程应打破传统的培训模式,有效利用数字化工具不断更新教育实时动态,延伸培训课程的时间链,由点到面实现资源共享,让岗前培训课程惠及到新教师整个职业生涯中。
3.2 培养新教师互动合作精神翻转岗前培训课程理念
岗前培训课程与正常教学活动不同,培训对象是新教师,他们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强,对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有不同的见解,所以岗前培训课程应注重新教师间互动合作精神的培养。培训机构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互助交流的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堂,加强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精神。翻转培训理念有助于培养新教师的深度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教师角色扮演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动态,所以教师既是引导者、合作者又是倾听者,教师应在交流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 提高测试评价在岗前培训课程中的地位
传统教育理念中,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素养的唯一准绳。学校通常会根据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等级,但大部分教师对评价标准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评价测试理论知识了解不足,所以在培训课程中加入测试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测试学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命题技能、了解考试模式、分析学生成绩分布等。教师可以依据测试学知识设计学生评价量表,根据分析结果因材施教,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4 结语
在大数据引导的教学理念下,优化岗前培训课程可以提高新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新教师应摆正教师的职业定位,在培养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加快专业成长速度,为融入教学实践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黄杨.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4(50).
[2] 王冬凌.构建高效教师培训模式:内涵与策略[J].教育研究,2011(11).
[3] 朱旭东,宋萑.论教师培训的核心要素[J].教师教育研究,2013(5).
[4] 曹杰旺.高师英语教学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中国高教研
篇8
享有盛誉的法拉利驾驶课自1993年开始运营,至今已成功运作了19年。该课程仅向法拉利客户开放,共有四种不同的进阶课程供选,分别为运动驾驶课程、高级驾驶课程、拓展驾驶课程以及挑战驾驶课程。 法拉利于2005年将该驾驶课程引入中国市场,中国成为法拉利公司在意大利之外第一个开设法拉利车主驾驶课程的国家。自2007年起,该课程开始面向来自其他亚太地区的法拉利车主。至今,四种课程中的前三类都已在中国落户。法拉利驾驶课程作为顶级豪华跑车品牌在中国市场最成熟的驾驶培训项目之一,迄今已吸引了数百位法拉利车主参加了培训。
你能够学到的:
课程提供了循序渐进的完整方案,让学员全面了解运动型驾驶的技术重点。课程根据量身定制的个人训练计划,使用法拉利跑车练习车辆操控及赛道驾驶。从基础的驾驶课程开始,学员就要接触寻找最佳制动时机,利用过度转向或侧滑进行过弯等一般会被认为是高难度的技能,直至最后的“挑战驾驶课程”中,学会像一名真正的“法拉力赛车手”一样的激情驾驭。
兰博基尼驾驶学院
引爆肾上腺的纯粹激情之旅培训车辆:兰博基尼Gallardo LP550-2和 Gallardo LP560-4课程特色:在顶级专业赛道上感受兰博基尼对于极致性能的狂热追求!
兰博基尼驾驶学院由全球最佳的产品、教练资源整合而成,旨在帮助超级跑车爱好者在确保驾驶安全的基础上挑战车辆的性能极限。参与者将在顶级专业赛道上感受兰博基尼对于极致性能的狂热追求!该学院自2010年登陆中国之后,已经在上海和北京开展过多次培训课程,获得了兰博基尼爱好者的狂热拥趸。
你能够学到的:
课程分为理论讲解、驾驶技术说明和操控练习与赛道训练三个部分,目的在于让参与者在挖掘自身潜能、提升驾驶技能的同时,零距离地感受兰博基尼Gallardo车型所带来的超凡驾驶乐趣。尤其是配备全时四轮驱动传动系统的 Gallardo LP560-4,可保持最大的稳定性,以帮助大多数人在高速驾驶时实现完美掌控。
玛莎拉蒂大师驾驶培训课程
完美融合意式艺术、时尚及赛车激情
培训车辆:玛莎拉蒂全系车型
课程特色:驾驶着专属的独一无二的玛莎拉蒂,享受最好的意大利周末时光
全新的意大利生活方式体验大师课程是一个五星级的“生活方式”项目,它将赛道驾驶与意大利艺术城市里的道路驾驶相结合,这样的设计对驾驶者及其同伴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作为玛莎拉蒂首开世界先河的活动形式之一,它将汇聚所有代表着意式奢华的最迷人元素,包括艺术、时尚,当然还有赛车性能。
你能够学到的:
玛莎拉蒂大师课程提供了完整的最高级别体验系列,所有的体验均是独一无二,体现了玛莎拉蒂活动一贯具有的纯正意大利风格和优雅气质,而最顶级的MC Trofeo大师课程,则为那些梦想着有一天成为真正的专业车手而准备。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体验,它将开启与你的身体和心灵的对话,尤其是开启你的内心世界!因此,车主和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部会保持愉悦的心情和对驾驶的渴望。根据需求不同,玛莎拉蒂提供了几个难度不同的驾驶培训课程,车主和学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目标进行选择,级级递进,最终实现大师梦想甚至成为一名专业赛车手。
保时捷运动驾驶学校
在赛道上肆意但安全的飙车
培训车型:保时捷Panamera、Boxster、Cayman、911 或Cayenne课程特色:指导车主如何驾驶车辆,如何在赛道上安全飙车,享受速度的
学校旨在帮助保时捷车主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座驾并且提高驾驶技巧。课程同时帮助车主提高驾驶保时捷的安全系数,以便在极端环境中游刃有余地操控自己的爱车。来自保时捷的德方及中方的专业培训师将提供包括系统理论以及实战操控在内的全天培训。
你可以学到的:
该体验营分为精准级、高级、大师级、G-FORCE四个级别,从入门的精准级开始,学员可以学到基本的驾驶技能,诸如精确过弯,紧急避让,巧妙制动等技巧,同时也可以学到初步的高速空车的一些技能,可以让初级车主们偶尔简单地享受一下飙车乐趣,然后逐级晋升,直至顶级的G-FORCE级别,而当你完成G-FORCE级别的时候,你已经掌握了高速过弯,赛道驾驶,赛道礼仪,旗语,不依靠电子系统控制车辆以及漂移等一系列纯粹的赛车驾驶技能,可以说完成了保时捷运动驾驶体验营的全部课程,你已经具备一个准赛手的资格了。
将驾驶乐趣发挥到极致
培训车辆:宝马130I、325I、M3等
课程特色:指导学员安全驾驶车辆,同时可以充分享受宝马的驾驶乐趣
BMW精英驾驶培训项目始创于1977年,从此,BMW一直致力于提高驾驶者对车辆的控制能力以及在道路上的应变能力,推进车辆与交通环境的完美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课程的起点是驾驶者、汽车和环境;培训的目标是做到人车合一,让所有热爱驾驶的朋友在安全的前提下享受驾驭的无限乐趣。如今,全球每年有约21,000人参加超过1,300个BMW精英驾驶培训活动。BMW精英驾驶培训项目自2006年6月正式引入中国,现已逐步开设了安全驾驶培训、赛道驾驶培训、冰雪驾驶培训及越野驾驶培训等多个级别的课程。
你能学到的:
BMW精英驾驶培训课程共分为安全驾驶培训课程,赛道驾驶培训课程,冬季驾驶培训课程三大课程。其中安全驾驶培训课程分为三个级别,车主可以从最基本的日常交通驾驶方法(1级)一直学到高速赛道驾驶技能(3级),这期间不仅可以体会到灵活的宝马130i轿车,还有机会体验澎湃汹涌的M3跑车,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驾驶的。
奔驰AMG驾控学院
尽情驾驭极速机器
培训车型:奔驰AMG系列车型
课程特色:安全驾车及快速反应能力
AMG学院成立于2007年,旨在为酷爱驾驶的人们提供一个极好的提升运动驾驶技巧。该驾驶学院自2010年11月20日正式登陆中国,亦是AMG学院登陆亚洲的第一站。AMG驾驶学院提供的训练项目内容丰富可以借此提高自身驾驶能力,提升安全驾驶水平。在AMG驾驶学院教程包括5个等级:体验之旅、基础培训、进阶培训、专业培训,以及大师级竞技。
你能学到的:
初期培训的重点在于训练安全驾车及快速反应能力。在实践阶段,赛道试驾SLS AMG!可以选择驾驶自己的AMG爱车或者选用AMG提供的适合车型,检验和提升自己的驾驶能力。此外,该培训内容还包括纠正转向不足或过度转向、变道、制动以及突发物处理。
充满冒险精神的丛林之旅
培训车辆:路虎全系车型
课程特色:与路虎一起感受大自然,并激扬探险精神
篇9
“走近艺术家”是依托北京市通州地区特有的美术文化资源而开展的一系列教师培训活动。此活动先后走近了艺术家韩美林、高士尊、陈慧敏、张源、齐辛民等,收到了很好的培训效果。“走近艺术家”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丰富了教师的培训内容,使教师培训和当地文化资源能有机整合,培训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师培训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培训课程内容由狭变广,内容更加丰富和鲜活。
“尹少淳先生在《何为教学策略》一文中对‘策略’进行了明确的论述:我们可以将‘策略’界定为介乎战略与方法之间的具有实践意义的方式方法的集合”。将尹少淳先生的观点“具有实践意义的方式方法的集合”直接转移到教师培训上,就成了教师培训策略。在走近艺术家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实施和运用了一些富于创新,有新意、有实效的教师培训策略。这些策略的运用使教师培训能更好的满足教师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个性发展和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一、走近艺术家,有效利用资源策略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拓展校外美术教学的资源”,“ 广泛利用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动植物园,公园、游乐场、商店、社区、村庄等校外的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要想利用好这些资源,开展好美术教育活动,教师首先要对地方的这些资源有较深入的了解有较高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开展美术教育活动。这些资源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同时也是教师培训资源,要使课程资源能够有效使用,转化成为教师的培训课程资源,培训组织者要在参观、调研的基础上对丰富的课程资源进行筛选和重组,选出具有一定教育价值、能够实现培训目标、便于组织实施、特别是在培训实践中能可持续发展的课程资源转化为教师培训的课程资源。
通州区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大运河北端终点,沉淀了丰富的运河沿线各个地方的文化和民俗,“面人汤”便是这样一个文化传承的典型。正是这片热土养育了现、当代文坛中人们熟知的文学家、艺术家刘绍棠、张中行、王洛宾、高占祥、欧阳中石、浩然等。随着通州国际新城的建设,一些当代艺术家相继在通州建立艺术馆、工作室,创作、生活在通州。
如:通州区梨园镇建有韩美林艺术馆、宋庄镇建有黄永玉万荷塘工作室、通州档案馆建有高占祥、张源艺术馆等,同时在宋庄小堡还有现代艺术家群落、台湖画院、荣宝斋画院等,这些艺术馆、画家工作室就构成了通州区特有的美术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即艺术家。二是参观与考察型资源,即艺术馆、工作室,将这些文化资源进行筛选、优化重组,就形成了教师培训的课程资源。
培训课程资源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能接触到,教师能够走近。二是艺术家在通州要有艺术馆或工作室,教师能够参观。三是艺术家身体条件好,能够和美术教师进行交流。
“走近艺术家”教师培训就采取了走近策略来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既走进艺术馆,也走近艺术家,将两种资源有机结合,以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培训效果的最大化。因为走进艺术馆容易,走近艺术家难,艺术馆对外开放,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可以随时进行参观,而见到有名望的艺术家并与其进行交流,一般的教师就很难做到,通过走近艺术家培训活动,实现教师渴望得到艺术家的指点、向艺术家学习的愿望,会极大的激发教师参加培训的兴趣,艺术家鲜明的艺术个性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虔诚、饱经风霜的人生阅历对教师来讲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例如,通州区中小学美术教师走近韩美林活动,教师们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先参观了国内展出个人作品最多的韩美林艺术馆。艺术馆主体建筑以灰白色为主基调,藏品包括韩美林捐赠的艺术品200件,包括绘画、书法、雕塑、民间工艺品等艺术品,还将有3000件韩美林作品在此轮换展出。
一件件精美的作品不时的吸引教师驻足观看,而后全体教师又拜访韩美林先生,向他请教。韩美林先生动情的向教师们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还真诚地邀请教师们常来做客。艺术家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深深的感染了教师,触动了教师的心灵,激发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
又如,通州区中小学美术教师走近著名画家高士尊、陈慧敏夫妇活动。教师们先欣赏了画家的工作室和展厅中近百幅精美的绘画作品,很多教师被两位大师的作品深深地吸引,停留在一幅幅作品前仔细揣摩,或记录或拍照。还有幸聆听这对“黄金搭档”对大写意花鸟画与工笔重彩花鸟画的艺术感悟。年近八旬的高士尊进行了绘画、书法示范,行笔酣畅,墨气淋漓,造型生动。书法更是线条老辣,墨色变化相间,行笔富有节奏,教师目睹了整个创作过程,无不赞叹画家高超的书画技艺。
篇10
为了更好地面向社会承接项目,湖南大众传媒学院主播系经过市场调研,并结合自身优势,创立了“小蜻蜓”配音工作室和雅博礼仪企划工作室,其中前者主要承接各类动画片、专题片、音像制品的播、配音业务,后者主要为各类宴会、晚会、酒会、庆典活动及其它各类型活动提供创意、策划、包装、制作、主持、讲解服务。所有专业教师均在工作室的统一调配下承揽服务项目。截止目前,两个工作室已累计为国家汉办、湖南宏梦卡通传播有限公司、湖南音像出版社及其它企事业单位等完成数百集的动画片、专题片的配音,为国家体育总局、湖南省保密局、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市展览馆、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完成讲解服务50余次,承接各类活动主持、评审、制作数百余项。工作室的建立和运作改变了以前媒体、企业对高职院校教师不信任、疑惑的面貌,一些媒体、企业更是主动找上门来,与工作室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2、建立培训“工作站”,开展语言技能培训
开展培训服务,是高职院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形式。随着社会经济文明的进步,人际沟通中的语言技能越来越受到各企事业单位的重视。湖南大众传媒学院主持与播音专业顺应需求,成立培训“工作站”,开发市场急需的语言培训课程,包括普通话水平考级培训课程、礼仪主持人执业资格考试培训课程、播音员主持人执业资格考试培训课程、讲解员培训课程等。不仅如此,为了顺应一些企事业单位开展文化活动的需要,还开发了演讲与口才培训课程、朗诵辩论技巧培训课程等,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和认可。仅2011年至2012年间,工作站累计为社会各界人士开展语言技能培训达2000余人,其中为广铁集团培训列车播音员、为长沙经开区管委会办公室培养礼仪讲解人员已经成为长期合作的培训项目。
3、加大区域文化服务力度,开展对口支援
篇1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在逐步变化,自我角色逐步觉醒,己经成为了一种社会常态。在这种背景下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传统的由上级制定培训计划和确定培训课程,自上而下的指令性培训,显然已失去生存的土壤,教师培训必然要向培训内容开发与选择的服务性方向发展,使参训教师真正成为自己专业成长的主人,实现教师培训由下而上的革命性转变。基于此,教师培训课程设置也得实现由下而上的转变,即课程必须是基层教师迫切需要的,必须是能解决基层教师的实际问题的,这就要求教师培训课程具有实用性、开放性和多元性。通俗地说,就是要变传统的“围席开餐”式培训为现代的“自助餐”式培训。要实现“自助餐”式的培训,就要准备非常丰富的课程。这些课程,不应是杂乱无章的,而应该有自身的序列和系统,我校将这些序列和系统称为“模块”。这些“模块化”的课程开发,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保障,而其中最重要的生态就是要建设一种有助于“模块化”课程开发的“文化”。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1. 课程开发团队文化建设,打造高水平的模块化课程开发团队
《组织行为学》指出:组织包括三个因素,即“机构、成员、联结成员之间的纽带”, 而最重要最核心的因素是“联结成员之间的纽带”,“纽带”联结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其“组织力”就越大。“纽带”就是“组织文化”,是组织建设的核心。“模块化”课程开发,没有样板照搬,也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多年来,我们就是以“创新 ”为核心元素,建设开发团队的文化。
创新是一个组织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我们深谙其中的道理,以“我在创新”讲坛为平台,营造“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氛围。学校设立“我在创新”讲坛,每周一下午为讲坛开讲时间,由课程开发团队成员轮流主讲,同时,每学期都评选出一批课程开发工作中的“创新之星”。
2. 教师自助式发展课程开发文化建设,塑造模块化课程的灵魂
研究表明,教师培训的价值实现需要培训者与受训者两个主体之间的良好合作。如果从文化的层面审视,教师培训文化的核心是主体间的平等对话、高度亲和。而要塑造这种培训文化,其核心又是关注受训者的需求,按需施培。而受训者的“需”是有个性的,他们在教学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充满了个性差异。这就要求培训课程也必然要体现个性差异,才能让参训者实现“自助式”发展。因此,培训课程开发也要从有助于受训者“自助式”发展的文化建O入手。我们认为,这种文化有“务实”“开放”两个核心元素。
(1) 培养“务实”的态度。实用主义成人心理学认为,每个教师必然关注课堂操作,关注如何将新的理念贯穿于自己的日常教学之中。因此,我们强调开发团队关注基层教师课堂操作、理念落地的情况,要求开发者必须“务实”。我们建立10所基地学校、20个名师工作室,为课程开发团队“务实”提供了基地,并从制度上加以保障,要求他们每周必须有二天的时间下基地听课、评课、上示范课、参与活动。
(2) 形成“开放”的氛围。“自助”,意味着开发的课程要成模块且足够多,课程开发团队只有形成“开放”氛围,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为团队搭建“讲坛”“沙龙”等平台,让课程开发团队成员参与各种交流活动,以求团队成员之间平等对话、资源共享。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顿悟、在顿悟中升华,逐步形成开发团队“开放”的氛围。这样的“讲坛”“沙龙”活动,既有规定动作,要求每周必须进行一次活动,又有自选动作,鼓励团队自发组织交流活动。
二、建构基于参训教师角色的三模块课程
模块(module),是指由多个具有基础功能的组件,用以组成具备完整功能的系统、设备或程序。我们运用“模块”理论,建构了基于参训教师角色的三大模块课程体系。将参训教师按其身份角色分为校长、班主住(德育工作者)和学科专业教师等三类,每一类教师培训课程为一大模块,每一模块的所有课程整合成具备完整功能的系统。这样就形成了我校的三大模块课程体系:校长思想治校、班主任文化治班、教师专业治教。
1. 校长思想治校模块
宁乡县是一个教育大县,共有317所幼儿园、285所小学、66所初中、14所高中,也是目前湖南省第一个教育强县,办学品位不断提升。教育要发展,校长是关键。实现思想引领是农村学校校长的短板,我们根据本县校长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把“思想治校”列为“十二五”校长培训的主题,开办各级各类校长培训班50多个,共培训各级各类校长2100多人次。为此,我们加大了校长培训课程开发的力度,围绕“思想治校”的功能,开发出3个小模块共27个课程。我们将“思想治校”模块分为3个子模块:校长的课程领导模块,以引领校长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校长的文化领导模块,以提升校长价值引领和建设校园文化意识、提高办学品位为重点:校长的行为领导模块,以推动校长办个性化教育,办特色学校突破口。根据校长专业发展内涵,每一个子模块下设计了提高校长基本素质的基础性课程、提高校长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本体性课程、开阔校长视野及拓展校长思维的拓展性课程。如校长的课程领导专题下有如下课程:“作为管理者――课程计划”“作为经营者――课程开发”“作为教育家――课程实施”“作为教育家――课程文化”“行政推动与高效课堂建设”“高效课堂基本理论”“信息化浪潮下教与学的变革”“好课的标准”“特级校长论学校教学管理”等。初级、二级、一级、特级校长根据需要遴选课程,多角度、多方面帮助乡村校长解决实际问题。这三个子模块用“思想治校”组合起来,形成了校长“思想治校”课程模块,27门课程,提高了宁乡县校长思想治校的水平,得到校长们的一致肯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班主任文化治班模块
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管理学生,为了实现其管理目标,必定会将自己的教育思想传递给学生,传递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用“管理”的方式传递,也就是直接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第二种是“文化”的方式传递,就是以“文化”为“舟车”,引领学生到达顿悟的彼岸。我们将这种“文化”分解为“班级管理制度文化、班主任心态文化、班主任行为文化和班级管理物态文化” 等4个子模块,共开发了“班级管理制度与班级文化生态建设”“班主任行为学生自主管理”等课程共62个,覆盖了班主任(德育工作者)“文化治班”的四个维度,在班主任培训中,老师们自主选修,在班主任自助式发展过程起了很好地助推作用。“快乐的班主任”“积极管理”“让学生和家长更信任你”“狼一样的团队”“学生是可以的”“这样对待迟开的花朵”“巧用八小时”“优雅的班主任这样练成”等课程尤其受一线班主任青睐。
3. 教师专业治教模块
促“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教师培训永恒的主题,我们从这一主题出发,用“专业治教”的视线来审视学科教师的培训课程开发工作,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归纳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伦理、专业精神、专业智慧等5个子模块,分学科从5个子模块的角度开发了120个课程。如初中语文学科就是按照5个子模块开发了12门课程:专业知识方面有“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大全”“初中语文修辞知识大全”“初中语文逻辑知识大全”“初中语文语用知识大全”等4个课程;专业技能方面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等4个课程;专业伦理方面有“初中语文教师言语素养修炼”;专业精神方面有“初中语文教师语文情结养成策略”;专业智慧方面有“初中语文课堂活动组织艺术”“初中语文课堂纠错艺术”等两门课程。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研发了不同的课程。新教师培训注重岗位适应。有“学生教育与班级组织的操作办法”“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如何与家长沟通”“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发展”等实践性强的操作课程课程;骨干教师注重自身底蕴、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课程有“教育的理想信念”“教育科研与校本研修”“教师的人文素养”“学生角度的课堂观察与诊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及评价”等。中老年教师培训关注身心健康和时代适应。主题一:养生与心理调适。课程有“中老年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中老年健身操”“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与调适方法”;主题二: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包括“网上资料查找与编辑”“班班通的使用指南”“QQ等交流工具的使用”;主题三:学科课堂教学。核心内容为小组合作学习设计与操作。课程有“小组学习的新价值”“科学分组”“小组培训”“小组评价”等。丰富的课程旨在使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都具备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态度,成为合格的教师。学员也可透过培训课程,认识本身的强项和有待改进之处,确立改善目标,使之在专业方面更能胜任。
三、搭好模块化课程开发的五大平台
课程开发团队进行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一定要有机制保障,以确保课程开发者的积极性,我们着重为课程开发工作搭好了五个平台。
1. 课题研究平台
现代教师培训课程开发者应该是科研型、专家型的,缺乏教育科研素质的课程开发者队伍,是不能开发出有价值的培训课程的。我们大力营造科研氛围,每两年立项一个省级以上规划课题,课程开发团队的全体成员是课题研究的核心成员,校外课程开发成员则担负子课题的研究任务,使培训课程资源开发与课题研究高度融合。如2016年10月结题的省级重点课题“高效课堂背景下,教师自我成长策略研究”,在历时二年的研究过程中,就开发了“从旧理念走向新理念”“从因教而学走向因学而导”“从大班教学走向小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8个课程,对全县高效课堂建设起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该课题在结题时,得到湖南省教科院专家的高度认可,被评为省级优秀课题。课题研究,引领课程开发者向专家型、学者型的方向成长。
2. 高端研修平台
专家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很重要的一环, 培训课程开发者的专业成长也不例外。培训课程开发团队要有生命力,就必须多渠道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必须要有开阔的视野。走专家引领之路,是培训课程开发者专业成长的必然途径。我们采用“请进来、送出去” 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加强专家指导引领工作。“请进来”,我们设立“楚沩教育高端论坛”,定期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来校登坛论道,培训课程开发者与专家、学者近距离接触,和大师互动,得其点化,从而顿悟教师培训课程开发的真谛;“送出去”,就是将培训课程开发者分期分批送往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深圳龙岗进修学校等高端培训机构脱产学习。四年来,我校选送了150多人次参加高端研修,培训回来后,利用所学资源进行课程开发,共开发了100多个课程。如2015年在深圳龙岗进修学校培训后,受其培训组织“破冰行动” 的影响,开发了“破冰行动与团队建设”“课堂也需破冰”等5个课程。
3. 基层历练平台
培训课程开发者的成长需要在实践中历练,只有走基层实践之路,才可能使其在历练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从而有效地加快培训课程开发者成长的步伐。下基地学校实践,是我们课程开发团队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最接“地气”的好办法。近4年来,我们一共建好了10所基地学校,成立了20个名师工作室,为课程开发团队基层实践引领成长搭建了坚实的平台,他们带着具体的任务、明确的目标,深入基地学校和名师工作室指导、调研,参与基地学校和名师工作室的教育教学工作,主持并参与教育科研工作,在此过程中他们掌握大量的一手材料,熟悉基层教师的情况,为开发具有实用性、针对性,深受教师欢迎的培训课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如在“小学语文秦爱娟名师工作室”调研过程中,发现名师及其成员对“语用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词语教学”不很理解,开发团队回来后,广泛查阅资料,开发了“语用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发”这一课程,在国培项目送培下乡活动中使用,得到了乡村教师的热烈欢迎,后来在最喜欢的培训课程问卷调查中,该课程好评如潮。
4. 岗位实践平台
课程开发者必然是培训者队伍的中坚力量,以“谁开发谁培训谁受益”的模式运作,鼓励课程开发者积极承担培训任务。同时,开发者在参与培训活动的过程中,开发新的课程。如2014年,宁乡县承担了湖南省中小学班主任远程研修项目,在课程开发团队在参与远程培训的过程中,对湖南省远程平台提供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专业实践”等四个维度的课程资源进行认真的研究,开发了“班级管理制度文化――专业能力”“班主任心态文化――专业理念与师德”“班主任行为文化――专业知识”“班主任物态文化――专业实践”等4个课程,在班主任培训点使用这4个课程,学员们普遍反应收获很大,很开眼界。
5. 自研自修平台
篇12
“时+实”培训目标的确立既要考虑新任校长初任期培训的岗位需求,同时还要遵循校长的专业成长规律,为新任校长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新任校长“时+实”培训的目标被定为岗位适应性培训,重在对校长进行依法履职培训和学校管理实务培训,经过培训提升校长稳定学校大局、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走好专业发展的第一步。
2.新任校长“时+实”培训的模式建构
“时+实”培训的概念释义
新任校长培训模式中,“时+实”的含义是时效与实效。时效是指培训具有即时、及时、与时俱进的特点,即让新任校长在试用期内就参加培训;实效是指培训注重实务、讲求实用,即以“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进行培训。新任书记校长更加关注“做什么”、“如何做”的实践知识,而不是“是什么”、“为什么”的理论知识,其学习基本上是遵循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进行,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不是为将来生活作准备,而是为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新任校长培训的内容是以实务为主,突出实用价值。培训时效性是培训实效性的保障,培训实效性是培训追求的目标,也是手段和策略。
“时+实”培训的结构化课程
以即时、实用理念为指导,新任校长“时+实”培训模式主要体现在跟进式培训和滚动式课程的设置上。跟进式培训就是上任即接受培训,将原有两年一期的新任校长培训改为一上任就培训,将人员流动与滚动式课程有机结合。滚动式培训课程包括规定内容和自选内容,分为校长的工作实务、学校党政工作管理、校长的修养、国际视野、综合实践5大培训模块,5大培训模块又分为9个具体培训部分,分两个阶段完成,其中,实务培训模块为核心课程。
由于新任书记校长的知识结构必须与其职业活动的内容、工作任务的结构相匹配,因此,该课程体系的设计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将“新任”角色以及与之相关的工作任务作为培训课程设计的直接依据,在培训的知识基础、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上满足新任校长工作实践的需要。我们在找准培训目标定位的同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新任校长的培训需求,将新任期校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境作为设计课程的依据和基础,将新的管理知识和理论与他们原有的管理经验进行交互并重新建构,激发新任校长改进工作的学习动机,提高培训课程的实效性。
3.新任校长“时+实”培训的过程管理
“时+实”培训模式实施原则
培训活动即时性与培训课程结构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上任即培训,并在培训过程中将跟进式培训机制的即时性、灵活性与培训课程结构的稳定性有机结合,即课程模块相对固定,培训者根据拟定好的培训活动,安排参加培训,未曾参加的培训课程根据下一轮培训计划安排补训。
培训课程执行严谨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培训过程中严格执行培训计划,注重培训课程的监管,旨在通过严格的培训管理,体现培训的严谨性。同时,根据形势的变化,对培训课程作相对灵活的调整。
培训内容实效性与培训方式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培训内容选择合理的培训方式,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现场观摩等培训方式在新任校长培训课程中均有所运用。每一次培训前,我们都会根据课程的性质与授课教师充分交流、反复沟通,努力做到以最适合的培训方式落实培训内容。如第三期中小学新任校长培训班在校园安全管理培训时尝试了“体验式案例分析”,取得了预期的培训效果。
“时+实”培训模式的班级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学员优势,搭建实现学员优势互补、智力支持的平台,如学员论坛、读书交流等,促进学员与学员、学员与培训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力图将缄默性质的管理经验和技巧变为宝贵的学习资源,让学员们相互启发、交流共享。
在学员交流机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开放共享的班级文化。由于每期学员是以不同批次进入培训班学习的,因此,新任校长“时+实”培训实施班级动态管理,课程模块按照批次推进,班干部以批次任命,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适度、适时开展大班级活动,如不分批次举行学员论坛;集体外出参观、考察;根据不同的培训主题走进学员所在的学校等。
4.“时+实”培训模式的实施效果
培训内容的构建关注实际问题
新任校长上任初期会面临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使校长认识到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希望通过学习找到解决途径。例如,2011年北京实行绩效工资改革,如何把握绩效工资改革的政策,更加有效地激励教职员工,成为新任校长面临的一大挑战。这促使我们对“时+实”新任校长培训方案作出调整,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财务及人事的领导请进课堂,进行政策的指导及个性化问题的解读。在培训过程中,学员需对所在学校的历史文化进行分析、对教师和干部队伍现状进行分析、对学校的办学资源和办学环境进行分析,将学习过程设计成问题解决的过程,将工作实践的情境迁移到学习中来。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的培训,不仅有助于受训者产生学习动机,提高参训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促进教育理论所承载的更为高远、宏大的教育目的的逐步实现。
形成“学习共同体”,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确立
“时+实”新任校长培训班初步构建了“学习共同体”。面对新任校长工作中的共性问题,有不同工作经验和知识背景的校长们可以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通过竞争、辩论、合作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从而深化认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合作学习就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自然形成,这种学习共同体也使得校长从知识的消费者转变为知识的生产者。学员曾这样感悟:“在班中学习,体会学生的快乐;在班中研讨,得到灵感的激发……”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的充分沟通,开阔了校长的思路,拓展了知识和思维空间,提高了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能力,增强了校长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对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提高了自身的自我效能感。
篇13
上海明星文化艺术进修学校是直属于明星文化艺术中心的多专业、多层次化的文化艺术类培训学校。
主要开设的课程有:
舞蹈类:民族、芭蕾、时尚舞种(如街舞、肚皮舞等);
器乐类:钢琴、古筝、小提琴、架子鼓等乐器的各层次考级培训;
影视类:通过与《上海影视艺术进修学校》联合办学,依托其强大的师资力量与输出平台,开办影视表演类中、短期培训班。
课程设置:
形体、台词、表演综合三部分。总课时共16周(4个月);双休日上课,每周3个学时。每月滚动开班。
品牌课程:
《影视表演》专业旨在培养专业的演艺人才,并且能为学员提供丰富上镜实践机会,使学员在接受系统培训的同时得到真正的实践与锻炼。
《影视表演》少儿班:是针对5―16周岁的青少年与儿童的专业培训课程(根据年龄层次划分班级),由具有丰富少儿表演教学经验的著名演员与教授任教,使学员在接受专业性系统训练的同时寓教于乐,并得到众多的上镜机会,从而使青少年的性格、公众活动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
竞争优势:
在培训期间内,学员有机会参与学校合作单位推荐安排各类的拍摄活动;
学员在系统化的完成培训课程后,学校将安排学员与中桥影视公司及上海求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订《艺员使用协议》,使学员能够获得更多的影视剧、广告片及电视栏目等拍摄实践机会。
师资力量:
形体课程:由上海舞蹈学院、汪齐凤芭蕾舞学院及专业舞蹈团体具有丰富的青少年形体训练经验的青年教师、演员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