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管理知识培训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网络管理知识培训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网络管理知识培训

篇1

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服务于中国邮政80余万名邮政员工,担负着服务社会公众的职能。如何利用飞速发展的Web技术为邮政企业员工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服务和更加正确、精简的知识,是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当前知识管理大多采用的有效工具,基于“知识元”构建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知识管理体系值得探讨。

1 “知识元”和“知识元库”的基本含义

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一般不是以文献为单位的,从“知识元”层面研究标引,揭示单篇文献个体中的“知识元”信息与某领域共性中的“知识结构”的链接关系,从而找出信息与知识导航链接的普遍规律,为用户提供直接获取有效知识元而不是大量文献的有效方法。因此,知识元标引是知识管理的起点。

1.1 “知识元”的基本含义

知识元是构造知识结构的基元。常见的知识元定义:指不可再分割的具有完备知识表达的知识单位。比如,一节教材是由若干个知识点组成,每个知识点又是由若干个内容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这些相对独立的部分被称为知识元。

人类知识结构是由不同的知识单元组成的知识体系,每个知识单元又是由不同的独立知识元通过知识元链接排列组合而成;那么不同知识单元之间就可以通过知识元链接形成不同的知识链,进而编织成为整个知识结构的知识网络。

1.2 “知识元库”的基本含义

知识元数据库(简称知识元库)是由独立的现行知识元构成的数据库,经分类、加工、序化和组织过的知识集合,并按一定规则存储在计算机中。知识元的不同排列组合构成不同的知识单元,知识单元按照一定的组合构成知识元库。

知识元数据库架构主要由知识网络、知识仓库、基本信息库、链接系统等组成;由浅入深可分为基本信息库、知识仓库、知识元数据库三个层次,如图1所示。

2 构建基于“知识元”的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知识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知识管理的过程包括知识的识别、获取、保存、传递、共享、保护及知识的资本化和产品化。目前,知识元被广泛应用于知识资源库的建设、文献管理和专业领域的知识设计等方面。

2.1 基于“知识元”邮政知识管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2.1.1 构建基于“知识元”邮政知识管理体系是提升邮政员工素质和能力的需要

在信息化邮政中,知识是邮政竞争力的主导因素。广泛开展学习邮政知识、特别是信息技术知识活动,是提高邮政员工素质的重要举措。随着近年来邮政业务发展、邮政市场开拓、新技术应用以及流程的优化,新的邮政知识内容不断涌现,因此,发展信息化邮政必须培养高素质员工。实现邮政员工的知识信息化,已成为邮政业企业乃至世界各国邮政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共同做法。

2.1.2 构建基于“知识元”邮政知识管理体系是实施邮政知识服务发展的需要

基于“知识元”邮政知识管理体系就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知识信息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它是从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中,针对人们的需要将知识提炼出来的过程。网络环境下,在知识处理、挖掘、过滤、检索、推送等技术和其他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比较成熟的条件下,将知识服务通过知识管理服务系统,实行比较科学和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是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实现知识服务的有效手段。

2.1.3 构建基于“知识元”邮政知识管理体系是实施邮政知识管理改革发展的需要

通过建立基于“知识元”邮政知识管理体系,将邮政知识的控制单元从文献深化到文献中的知识元,实现知识元的链接,是知识管理的一场革命,有利于深化人们对邮政知识的检索、学习、理解和发现以及知识的利用、增值和创新,是从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过渡的基础。目前信息采集、传输、检索的传统理论与方法已成为制约人类利用知识的瓶颈,基于“知识元”知识管理体系将有利于知识发现、创造、组织和应用,是知识创新链中不可缺少的智能工具和关键环节。寻找新的知识创新链的有效方法与工具将成为认知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知识管理科学领域共同努力的目标。

2.1.4 构建基于“知识元”邮政知识管理体系是促进网络教学效果提升的需要

基于“知识元”邮政知识管理体系是对依托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相关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库的补充、完善和深化,对邮政员工利用网络探索自主学习、协同学习、探究学习个性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建立基于“知识元”邮政知识管理体系,可通过网络链接和影像,将知识元数据库嵌入到邮政员工岗位培训体系、各学科专业数据库中,使所有数据库在知识元这一神经网络支配下成为一个内容高度关联的有机整体。当用户对某个知识点不理解时,只需借助文献资源数据库中的主题词检索相关的知识元名称,相关知识内容即以图片、文本、声音、动画及视频形式呈现,使学习者快速、简洁地查找知识、理解知识,并通过文献信息进一步认识和掌握知识发现、知识创新的规律。

2.2 基于“知识元”邮政知识管理体系构建的可行性

2.2.1 具有丰富的知识管理资源基础

基于“知识元”构建邮政知识管理体系需要以各种类型丰富的知识资源为基础。随着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服务功能的不断拓展和知识内容的不断丰富,知识资源将日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且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和全网31个省二级中心的学习资源日益丰富,积累了丰富的邮政类课件资源和综合知识资源,为构建基于“知识元”邮政知识管理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2 具有相对完备的知识管理网络保证

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和全网31个省二级中心的服务功能和管理功能日趋完善,这为构建基于“知识元”邮政知识管理体系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人才保证。

2.2.3 知识元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

在网络环境下,知识元技术广泛应用于知识资源库的建设、文献管理和专业领域的知识设计范畴,知识处理、挖掘、过滤、检索、推送等技术和其他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比较成熟,为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把知识服务通过知识管理服务系统,实行比较科学和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提供了保障。

3 基于“知识元”的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知识管理体系构建

3.1 构建基于“知识元”的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知识管理体系的原则

3.1.1 系统化原则

构建基于“知识元”的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知识管理体系,应以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涉及的知识体系为基础,避免简单或孤立地针对某一课程的知识或某一理论,应对所有知识、理论在某一分类框架下进行综合、聚集,实现知识集成,具有系统性。因此,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知识体系应覆盖所有邮政业务、网络组织、邮政生产及经营管理、邮政技术等内容。

3.1.2 层次性原则

为保证知识体系逻辑清晰,便于日后系统开发,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知识管理体系在具有系统化的条件下,还应体现不同知识归属不同的层级,以便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及其所属不同层级。

3.1.3 衍生性原则

随着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在原有基础上,新知识不断被创造出来。尤其是在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邮政知识、管理知识等甚至呈几何级增长,新的理论和知识不断被总结和归纳出来,并被纳入邮政企业管理体系中。因此,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知识管理体系应能体现创新知识,实现知识衍生。

3.2 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知识体系框架

3.2.1 总体框架

从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涉及的相关知识看,邮政知识是所有知识的基础和核心,因此,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知识元库体系可以按照邮政业务知识、邮政生产组织管理知识、邮政网运知识、邮政营销知识、邮政经营管理知识、邮政技术知识、邮政其他知识等七部分作为总体框架。总体框架如图2所示。

3.2.2 具体架构

根据对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所含知识的研究,可以将知识元库分为以下三类:概念型(Concept)知识库——依据主题或概念组织而成,只包含叙述性知识;流程型(Process)知识库——依据活动流程组织而成,包含叙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关联型(Competency)知识库——依据人员与知识间的关系组织而成,也包含叙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在总体框架指导下,对某些知识和理论,可根据其产生的来源和背景,按照系统的“等级层次原理”进行分类,不同子系统可按照各自的系统特质区别开来。

3.2.2.1 邮政业务知识概念型知识库

概念型知识库汇集了所有跟邮政业务相关的概念,不同概念又可以通过层次关系进行链接。以邮政业务知识为例,如图3所示。

3.2.2.2 邮政业务知识流程型知识库

邮政业务流程型知识库将邮政业务中涉及到的所有流程型知识汇聚到一起,按照业务流程组织知识。邮政业务中挂号信函的处理流程如图4所示。

3.2.2.3 邮政业务知识关联型知识库

关联型知识库主要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包括概念型知识和流程型知识之间的关联、概念型知识与概念型知识的关联、流程型知识与流程型知识的关联等。如邮政企业大学中内训师与培训授课之间的联系,四位老师都是内训师,与其培训授课之间的联系,如图5所示。

3.3 基于“知识元”的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知识管理服务体系

按照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知识结构,运用知识元抽取和知识元标引技术,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可以搭建四层服务管理体系,即基础资料、知识元库、邮政分专业资源库以及应用平台。以当前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积累的各种教学、视频、案例资源为基础,通过知识元标引技术形成知识元库,结合邮政各专业业务结构,形成邮政分专业的资源库,最后利用知识地图、知识查询和知识推送技术搭建应用平台。具体搭建思路如图6所示。

3.3.1 基础数据源

基础数据源在这里指知识元库建立的原始数据,它是整个邮政企业大学知识管理服务体系建立的基础。对于邮政企业大学来说,基础数据源是能够反映和覆盖邮政所有专业核心知识内容的资源。包括所有的教材资料、视频资料、全国各专业优秀案例资料、期刊杂志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

3.3.2 知识元库

邮政企业大学知识元库是将各类基础数据源通过知识标引技术产生概念型知识元、流程型知识元以及关联型知识元,并在知识元产生的过程中,将各类知识元之间的关系标注出来。比如同义关系、包含关系、上下位关系等。

3.3.3 邮政专业资源库

在知识元库的基础上,依据当前邮政专业分类框架,将不同专业知识元分别人库,既方便邮政各专业人员学习,又可以容易地做到各专业知识元库的维护和拓展。

3.3.4 应用平台

应用平台是以建立的邮政各专业资源库为基础,利用较先进的知识地图、知识检索和知识推送技术开发的应用服务平台。

3.3.4.1 知识地图

知识地图(Knowledge Map)是一种能在语义和知识层次上描述知识的模型,是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它在领域知识管理的实际应用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知识地图实质上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制造的企业知识资源的总目录及各知识款目之间关系的综合体。

3.3.4.2 知识查询

知识查询是由用户提交查询关键词,由系统利用SQL查询服务实现,查询结果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知识元。用户通过系统提供的浏览功能进行浏览,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元。查询过程如图7所示。

3.3.4.3 知识推送服务

知识推送服务是通过知识推送服务中心完成的,知识推送服务中心既是知识服务系统向用户提供知识推送服务的门户,也是知识服务系统获取用户知识获取习惯的主要渠道,它同时向知识服务系统和用户提供知识。知识推送服务中心由知识需求获取模块、知识需求分析处理模块、用户知识发现模块、知识定制模块、搜索引擎、推送引擎和知识空间等7个主要部件构成,如图8所示。

参考文献

1 姚海法.关于建立军事知识元管理服务俸系的思考.信息管理,2007,1

2 温有奎,徐国华.知识元链接理论.情报学报,2003,6

3 温有奎.基于“知识元”的知识组织与检索Ⅱ.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1

篇2

1.2网络堵塞问题

在医院的网络建设中,一些医院为了降低网络建设的成本,在网络设备上投入不大,其网络设备质量偏低,从而导致网络管理的成效并不明显。医院的网络管理一般是24小时不间断工作,由于其设备服务器、主交换机的运转状况不佳,导致出现网络堵塞甚至是网络瘫痪的故障问题。这些故障在一定程度上对医院的正常运行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能够明显降低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1.3安全性问题

在物联网时代中,信息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问题。随着医院网路化进程的加快,医院的医疗信息和数据的管理往往依赖于网络信息系统。但是,首先当前在很多医院的网络信息系统维护等网络管理工作中还缺乏专业性的人才,因而很多时候网络出现故障问题的原因在于相关管理人员无法“预见”网络问题;其次由于医院网络管理维护的工作人员缺少专业性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知识及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使一些重要医疗数据信息没有得到及时备份,造成数据信息丢失,甚至出现医院网络账号泄露等问题。另外,更为严重的情况是计算机病毒对医院网络系统进行攻击,从而对医院网络数据信息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2医院网络管理技术问题的应对措施

2.1网络连接问题的应对措施

正对网络连接的问题,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是:首先,对网卡设置进行检查,当网卡检查显示器工作状态正常时,通过“网上邻居”对其网络连线进行检查;其次,对网络的线路进行排查,采用相关的测线仪对网络连线进行检测,看内部否存在断裂、网络连接设备是否出现质量问题等。当网卡和网线检测都是正常时,便应该对软件设置是否存在故障进行检测。一般情况下,经过三大步骤排查检测,能够查出相关问题。但是,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相关医务管理人员在进行故障检测时,需要重视对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的排查,从而有利于查找出网络连接问题的根本原因。

2.2网络堵塞问题的应对措施

首先,完善医院的网络设备,提高网络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为医院网络管理的运行提供基础设备保障。其次,当出现网路堵塞问题时,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查看设备缺陷,打开路由器的信息库,若网络的平均流量小于50%时就会在信息库显示出来,若数据碰撞的现象很少时,则表明在网络结构中只是有一部分设备有问题,或者少数工作站出现问题。接着就可以对工作站的故障进行分析,在区域网中先明确工作站的地点,确定可能存有问题的工作站用户及位置,其有效途径是先搜索出MAC的地址,然后备份相关工作站的网卡MAC地址,打开对比进行排查,再进行精确查找,从而得到一个精确的结果。接下来,将搜索出的工作站进行全面检查,这时会发现该工作站用户并没有得到计算机使用允许,而网络堵塞的状况却出现了。接着,连接该工作网站的网卡及相关方面网络测试仪,模拟发送流量,当流量大幅度增加后,数据碰撞的次数就会增加。由此可断定,故障问题是出现在网卡的连接方面。另外,还需注意的是此类故障次检测方式是基于所有工作站都是在同一个区域网中的同一个网段上。

2.3安全性问题的应对措施

医院网络数据信息安全性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根据当前医院的网络建设中发生的一系列安全性故障问题,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首先,必须重视对医疗数据信息的备份,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准确地将相关数据信息备份工作做到位,避免一些重要数据出现丢失、遗漏的问题。其次,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杜绝将医院账号和密码泄露的状况出现,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医院的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对医院网络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网络管理知识、计算机知识的专业培训,提高预见网络问题、应对网络问题的能力。另外,要充分运用当前先进的杀毒软件进行定期杀毒,安装好网络防火墙,并及时对网络“补丁”程序进行更新,从而有效地避免计算机病毒或网络黑客的攻击。

篇3

Discussion on Occupation School Laboratory Network System Design

WU Hai-feng, XIE Jun

(Taizhou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Sorting, Jiangsu Union Technical Institute, Taizhou 225300, China)

Abstract: Around the occupation school network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overall goal. From the network laboratory technical requirement, experiment content, equipment demand, proposed the occupation school network laboratory system in detail the design ideas and specific measures.

Key words: occupation school; network; laboratory; design

目前,由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涉及的技术比较繁多,作为职业学校的网络实验室,应该做到模拟尽可能多的实际环境,同时体现尽可能多的相关重要技术,以满足学生实践学习的需要。同时由于实验室的实验性质,尽可能将设备的投资降低。做到低投入、高产出。

1 网络实验室建设总体目标

网络实验室的建设是为教学服务,综合考虑近几年IP技术的发展和数据承载网络的发展,我们建议按以下原则设计网络方案:

综合性:为基础网络实验与多种业务应用信息网络提供统一的综合业务传送平台。

支持QOS:能根据业务的要求提供不同等级的服务并保证服务质量,提供资源预留,拥塞控制,报文分类,流量整形等强大的IP QOS功能。

高可靠性:具有很高的容错能力,具有抵御外界环境和人为操作失误的能力,保证任何单点故障都不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作。

高性能:在高负荷情况下仍然具有较高的吞吐能力和效率,延迟低。

安全性:具有保证系统安全,防止系统被人为破坏的能力。支持AAA功能、ACL、IPSEC、NAT、路由验证、CHAP、PAP、CA、MD5、DES、3DES、日志等安全功能。

扩展性:易于增加新设备、新用户,易于和各种公用网络连接,随系统应用的逐步成熟不断延伸和扩充,充分保护现有投资利益。

标准化:通讯协议和接口符合国际标准。

实用性: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经济实用,拓扑结构和技术符合教学网络的特点。

易管理:为达到集中管理的目的,网络平台支持虚拟网络,并可与路由器、骨干和局域网交换机配合,整个网络可以进行远程控制。

2 网络实验室技术需求

由于网络线路的复杂性及协议的多样性,要求网络实验室尽可能多的模拟这些环境。同时基于实际网络结构及应用的复杂性、多样性,网络实验室应具备能包含尽可能多实际应用环境的模拟。同时兼顾考虑教学和提供各个层次水平的培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实验室建设的情况。

2.1 面向中职生的网络实验内容

1)局域网实验

目前,全世界的局域网中,80%以上都是以太网。以太网采用的基本技术是载波侦听/冲突检测(CSMA/CD),同时以太网是一种发展很早的成熟的标准的网络规范,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局域网。同时二层交换技术也在向三层交换发展。考虑要将不同局域网互连的实际应用,网络实验室应建设2-3个局域网。

2)广域网实验

广域网是根据地域范围划分网络的一种分类方式。在现实环境中应用十分广泛,通常都是租用电信公司或运营商提供的线路,来完成跨区域网络的连接。电信公司及运营商通常会提供DDN、X25、FR等线路,我们可以通过路由器及背对背线缆来模拟广域网环境。

3) 各种网络接口的应用

可以通过对网络设备接口的不同配置,让学生了解各种接口的应用及物理结构,增强学生实践知识。

4)网络管理实验

通过安装网络管理软件,对整个网络进行管理,增强学生管理网络的能力。

5)网络应用实验

网络应用实验包括:域名服务器(DNS)配置,WWW服务器的配置及网站建设,电子邮件服务器配置,基于Socket 的C/S编程,基于B/S编程等。

2.2 面向高职生的网络实验内容

这部分实验内容主要面向高职生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以及中高层次的网络技术培训。

1)各种网络协议的实验

可以通过网络设备自身包含的软件,实现各种协议的通讯及模拟实验。例如,针对以太网二层VLAN以及三层VLAN技术的实现、针对路由器的静态路由协议和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和分析等等。

2)网络安全实验

通过一系列的网络安全实验,深化对网络安全理论及其应用的理解。例如:防火墙设计与配置,加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安全认证实验,访问控制实验,入侵检测实验等等。

3)网络管理实验(二)

通过对网络管理软件的简单应用和开发,加深对网络管理知识的理解。

4)网络交换和路由设计实验

基于大型园区网络设计网络交换机和路由器。

2.3 面向拓展的网络实验内容

这部分实验与前面的验证和分析型实验不同,它面向拓展,面向技能竞赛。网络实验以研究为主,通过对当前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进行跟踪和研究,并应用在所搭建的网络上。初步设想通过如下思路来达到:

IP+MPLS技术研究;

路由协议研究,包括OSPF、IS-IS、IGP、EGP、多播等;

二层协议研究,如PPP、HDLC、LAN\VLAN、ATM PVC、FR PVC、L2TP等;

VPN技术研究,包括MPLS VPN、L2TP VPN、GRE VPN等;

冗余备份技术研究,如:VRRP

隧道技术研究,如:MPLS、IPSec、GRE等隧道技术;

QoS技术研究,IP QoS和MPLS CoS技术,

安全技术研究,如:Access-list、NAT以及IPSec等安全技术;

网管研究,如QuidView等网管平台;

流量工程技术研究,如:MPLS TE技术;

IPv6路由协议研究,如:OSPF v3

IPv6安全技术研究,如:IPSec技术

IPv6过渡技术研究,如:隧道技术,NAT-PT技术等。

3 网络实验室的设备需求设计

网络实验室的总体设计应当满足网络教学和拓展培训的需求;同时,网络实验室的网络系统平台的总体结构应该满足完备性,层次分明,便于网络管理、升级、扩展等要求。在本次网络实验室的构建中,主要模拟了宽带数据城域网及大型园区网的组网方式和业务思路。并可以根据业务需要构建多种类型的局域网和广域网。

根据实验内容要求,每组可以采用下列设备和系统:

路由器3台,包括相应V35 背对背线缆和模块;

二层交换机2台;

三层交换机2台;

防火墙2台;

网管系统:整个网络通过一套统一的网络管理系统软件对全网设备进行管理。

语音网关(按实际需要、可选);

WLAN产品(按实际需要、可选)。

可选网络应用设备包括VOIP系统(1台语音网守、相应模块、2部IP电话)、网络安全系统(防火墙)、WLAN系统(1台无线AP、2个无线网卡等)。

通过可选设备可以满足学生理解并掌握VOIP、网络安全、VPN、WLAN等知识。

每组设备可满足4-6个工位,根据实际需求,1个网络实验室一般需至少提供8组设备。

整个试验网络可以满足学生理解并掌握网络的层次结构、网络拓扑规划、路由器和以太网交换机的常识、网络设备的配置管理、网络间的基本技术协议以及目前处于网络技术前沿的IPv6应用技术。

4 结束语

该网络实验室系统设计方案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经济实用,拓扑结构和技术符合网络教学的特点。方便教师采取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等教学法,融“教、学、做”三位一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精神,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常小燕.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规划与设计[J].实验室科学,2007(4).

篇4

(二)企业高附加值的网络应用服务缺失

通常来讲,企业网络管理是为了实现企业网络的有效管理,使企业网络具有通畅性,为企业在运行管理的过程中信息传递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然而现阶段我国许多企业都实现了高度信息化,网络是进行许多业务流程的重要形式,从客观上来讲这就要求网络管理中的配套设施必须跟上信息化发展的脚步,但是许多企业相应的软硬件配套设施不完善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难以提供相应的高附加值网络应用服务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导致企业的外延业务的拓展与延伸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与限制。

(三)企业不重视网络管理

目前,许多企业不重视网络管理的发展,更多是强调网络的建设,在硬件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财力,仅仅重视技术装备,而没有认识到网络管理的重要性。许多企业在网络建设中存在盲目性,认为企业信息化发展只与网络设施建设有关,而对网络管理与系统维护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网络管理意识,进而造成企业缺乏配套的软硬件发展,难以发挥先进产品与设施的效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许多企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规模与经营范围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增加了一定的网络节点,因此网络管理问题成为了企业业务系统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就必须针对网络管理进行强化。

(四)网络管理受到硬件厂商信息保护的阻碍

企业在购置硬件设备的过程中,在面对诸多供应商时会存在供应商保护管理信息中的私有部分的情况,而企业为了保证设备的兼容性,使设备的作用与效果得以发挥,就不得不使用相同厂商生产的配套管理平台与管理工具。这就要求实现多个独立网络管理系统的配备,一旦选用的设备存在不兼容的情况,就会导致网络管理出现孤岛现象,进而使网络管理的正常开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新时期企业网络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

(一)采用VIAN技术并优化网络拓扑结构

VIAN工作是物理网上划分的逻辑网络,在OSI参考模型中作为第二层。企业为了实现网络安全管理的强化,可以对网络进行划分,将其划为VLAN网段,然后对数据加以管理与控制。有的企业需要抢占IP地址,就必须优化与改进网络拓扑结构,利用VLAN技术以及网络拓扑结构的管理划分部门的范围,确保不同的VLAN由不同部门所属,并且将MAC绑定在交换机端口启用固定的IP地质,利用防网络风暴管理来使网络安全得以有效加强。

(二)规范企业网络行为,实行规范化管理

企业必须对网络操作行为加以规范与约束,实行规范化管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将主要业务与非主要业务划分开来,实现分流管理,对主要业务的数据流量宽带进行提升,确保网络运行的稳定与完全。同时,非主要业务的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一旦非主要业务的数据处理不当,还是会对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必须严令禁止企业内部人员私用网络处理私人事务,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同时还可以利用端口和IP来进行监控,设定身份限制,确保员工个人操作行为引发的网络中毒事件得以有效减少或避免,为网络管理的规范性与安全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强化互联网接入的安全管理

网络的安全管理是网络管理的重要内容,应将防火墙工具安装于网络接入处,并开启安全管控措施,确保网络操控的安全性能得以强化,为企业重要信息的安全提供强力的保护,避免出现信息被企业以及遭受恶意攻击的情况。为了有效抵制黑客的供给,应实施互联网管控策略,并对企业内部员工的网络操作行为加以约束,确保企业不会受到个人操作行为带来的影响,为企业网络运行的高效性与快速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充分融合网络管理与信息管理

为了有效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就必须加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网络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企业应针对自身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建立健全网络管理机制,将信息管理融入到网络管理之中,进而使得信息具有流畅性,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发挥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企业还应积极与外部合作,共同实现信息资源的开发,同时与网络管理公司合作,确保重要信息能够直接获取,进而使企业的信息处理成本得以降低。

(五)加强专业网络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作为开展企业网络管理工作的主体,网络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使网络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加强专业网络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尽管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在我国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实际上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管理人才并不多,因此,企业为了确保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得以充分的体现,就必须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不仅要吸引外来人才,还应对企业现有的管理人员加以培养,为其提供专业的网络技能培训,使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掌握与运用水平得以有效提升。此外还应加强其对市场信息的获取能力,确保企业网络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

篇5

一、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模式的创新应用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模式主要有分布对象网络管理技术模式和基于 WEB 的网络管理模式。其中分布对象网络管理技术模式是一种集中式平台管理技术模式。它是基于 Client/Server 技术创立的,具有组织结构简单、透明性强、操作方便等优点,在计算机网络中运用的比较广泛。

随着 Internet 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集中式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很难够适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对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模式进行创新应用的时候首先要解决这些问题。基于 WEB 的网络管理模式是随着 Internet 不断发展,并且逐步的将企业内部的局域网取代而产生的一种计算机网络管理模式。WEB 的网络管理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费用消耗,能够缩短管理人员的培训时间,其灵活、简单易操作、高效方便等优点使得其运用相对比较广发。WBM 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允许网络管理人员使用任何一种 Web 浏览器,在网络任何节点上方便迅速地配置、控制以及存取网络和它的各个部分。WEB 的设计融合了各个网络管理模式的优点,其特点是能够使得用户随意的驻留在网络设备和浏览器之间,能够实现后台运行程序,能够随意的将SNMP 和 HTTP 之间的协议进行转换。

二、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面临的问题

Internet 与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是共同发展的 ,在 1980 年开始 ,计算机网络管理逐渐在社会的发展中受到重视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在很早时期便已在外国发展,获得了较好的成果。上个世纪 80 年代开始 ,有很多国际化的组织已经开始开展网络管理专题以及网络运营活动等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研究。随着全球化以及 Internet 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已经以多种形式呈现在社会的发展中并且极为广泛的运用 ,但是由于网络管理技术在结构上有着不相同的地方,导致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中存在着越来越多的恶意攻击、非法访问等网络安全威胁。

从计算及网络管理工作人员方面来说 ,在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分析出现的报警信息以及日志信息,并且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需求以及网络管理技术的新型发展,通过相应的管理平台去对网络管理中的用户、系统以及设备等各方面进行控制,有着非常大的工作难度。网络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掌握极为广泛的技能以及知识,在进行计算机网络管理时管理人员有着自己需要管理控制的平台,这就要求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在同一时间并且相同的界面内完成升级安全产品等各种功能,因此,在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中面临着急需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三、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1、集成化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进步,网关监控协议变成网络管理的基本标准,根据 Internet 以及 IP/TCP 网关监控协议容易实现以及简单的特点,因此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中网关监控协议将自身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且取得了很多计算机供应商的使用。其实,将系统管理以及网络管理互相结合是比较良好的发展前景,网关监控协议的互通以及共享的特点则是分别根据 SNMP以及CMIP集成化的方法。倘若将这两者互相进行集成化处理,对于投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计算机网络协议共享以及互通的方式是能够共存以及互通的,能够形成一个统一并且完美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策略。随着 Web 形式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逐渐面世,根据 Web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基本特点实现的模式分别有嵌入式以及式两种。一方面,网络管理人员可以根据 Web 的网络管理技术嵌入式的密实通过计算机网络浏览器管理并且直接访问计算机设备,嵌入式的管理模式把Web的主要功能在网络设备中全面嵌入,在计算机网络整个管理体系中,将网络设备以及计算机管理软件统一集成,通过超文本传送协议进行传送数据;另一方面,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模式中 ,网络管理员的主要职责是把在网络管理系统中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往计算机浏览器上进行传送,并且变成网关监控协议。并且,对于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中的功能应用以及功能开发等部分,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进步中仍然需要不断研究以及发展。

2、智能化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以及结构的迅猛发展,对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人员要拥有专业性很强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知识,管理人员同样还要具有解决计算机网络问题的能力以及管理计算机网络的丰富经验等整体素质。因为计算机网络管理有着瞬变性、动态性以及实时性的基本特征,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进步,在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中复杂程度以及专业技术含量也不断变高,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正在逐渐往智能化网络管理技术等方面发展 ,智能化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在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有效运行的发展道路 ,智能化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对网络管理系统调整自身功能起到支持的作用 ,适当的监控牵扯网络资源下降的相关性能,并且能够进行重要的执行操作。

3、层次化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社会发展中的普及,在信息时代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逐渐变成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企业渐渐在管理、经营以及生产过程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杂性以及不断扩大规模变成了当今市场发展以及竞争的重要原因,由于企业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有着不相同的地方,导致了现今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呈现以下的发展趋势。不同层次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在运行时都要找到适合的硬件以及软件,运行时是依靠“服务访问点”的接口进行支持服务的提供。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的不断进步,在传输大量的的数据时,网络管理的效率会变得很低,这样不但会造成宽带的浪费,还会导致计算机网络CPU运行的实践被严重消耗,层次化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能够有效的避免该问题的出现,其在进行通信时,把网管架构集中的模式转变成比较具有层次化的模式,促进计算机相互的信息交换功能可以通过层次化的服务进行反应,每个层次化的功能都能够通过与其相近的另一个层次化功能要实现整体的功能。采取中间层管理者增加的方法,全面实现了层次化的计算机管理技术,减少了计算机网络维护人员以及网络管理操作人员在工作时的困难。

四、结论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对于当前社会发展以及工作开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当前的技术水平虽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所以,需要在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应用研究以及推广的基础上,适当的与自主开发模式相结合,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我国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应用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推动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网开放以及智能模式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小芬. 当前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应用探究[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05:111-112.

篇6

目前高校已进入全面推进档案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时期,如何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建设的内容、途径、模式等都是高校档案工作者思考和关注的焦点。

一、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及发展滞后。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基本上还是传统的实体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档案管理方式从一定程度上约着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进程。建立一整套长效的管理体制以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

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掌握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现代化管理的技术与方法、档案管理的政策法规以及业务规范等全面的档案管理知识。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的工作。

二、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一)规范的制度建设。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和规范的原则, 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本校的管理办法与制度, 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高质量的基础保障。首先, 要切实加强对国家级和所属省级的各类标准规范的贯彻落实, 尤其是所属省的各类技术标准和规范, 以保证校档案信息化与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同一个平台上发展, 最大范围地实现档案信息共享。其次,校档案部门要以国家和省档案局颁布的相关文件、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为依据,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 制定出完善、符合实际需要的一系列电子档案工作的标准与规范。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做到事事有依据, 人人有责任, 与技术标准和规范相互配合, 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保障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安全、有序地开展, 确保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始终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扎实的基础建设。硬件环境是整个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校园网的成熟运用, 为档案信息化提供了极好的网络环境和良好的档案信息服务环境。要充分利用这个环境, 档案部门应加速内部局域网的建设, 加速对档案设备、管理技术的更新, 以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档案室虽然收藏有一所学校文献资源, 但是仍然难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要将纸质、电子、网络型档案资源共存互补, 形成本校的馆藏特色, 以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地采集用户所需的档案资源, 并对档案文献资源不断地进行优化、组织、集成, 使其规范化、有序化, 及时、高效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三)良好的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创新管理人才。档案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档案管理和网络信息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有计划地开展岗位培训, 对管理人员进行在职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把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短期培训、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管理人员的知识不断拓宽和更新。

特别要注意学习和提高计算机管理和网络管理技术和技能。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 邀请有关专家与学者进行档案管理知识的讲座。脱产学习与在职学习相结合, 单位组织学习与自学相结合。

三、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策略

(一)管理方式创新。档案馆管理的好坏往往要通过对管理水平的评价来确定, 传统的对档案馆管理的评价是对馆舍的面积、管理设备现代化、档案立卷的多少等为指标的, 这些管理的硬指标通常是由所在单位领导对档案的重视程度和财力所决定的。

对档案馆管理水平的评价不能单纯地看场所、设备和馆藏, 主要应看档案室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服务效果。档案的管理工作重心要从对馆舍设备、档案资料的管理转向对用户和档案管理员的管理。档案管理要面向用户, 走向用户。

(二)管理思想创新。管理创新就是确立现代管理意识, 特别是档案管理知识化、网络化、社会化, 把知识和创新作为档案的管理目标。本着“ 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 把满足用户的需求作为档案管理的中心环节和价值走向, 以创新理念和创新行为来加强档案管理, 开辟档案管理发展的新途径。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档案管理人员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各类相关知识知识等。不断提高档案管理能力, 把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结合起来, 把传统管理方式与现代化管理手段结合起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三)管理机制创新。建立健全档案馆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包括岗位责任制、分工协作制、档案分类方案, 做到有章可循。对目标任务、行为准则、工作流程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做到职责分明, 把档案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

(四)管理服务创新。管理服务范围从本部门到社会, 服务对象从本校用户到校外用户, 服务内容从文献型到网络型, 服务手段从手工管理到计算机管理, 服务方式从常规阶段进入创新阶段

档案服务面向社会,为社会各种服务对象提供高效优质增值服务。在高校档案室之间建立信息网络和协作网,突破地域之间的限制,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网络信息服务。

作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 一方面要要学习档案管理基础理论和有关政策条例, 提高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学习相关的现代管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另一方面,高校管理人员要以服务学生为核心,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这一资源为社会及用人单位提供快速、全面的档案信息。

参考文献:

篇7

国内对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建设主要是在一般理工科基础课程的基础上,首先开设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类和通信类),然后对于网络工程类专业课,不同院系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设置不同的方向,大致可分成网络设计与维护的课程群(包括网络通信原理与设计、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综合布线、组网技术、网络性能测试等课程)、网络管理课程群(包括网站管理、网络入侵检测等课程)、网络应用开发课程群(包括联网应用、移动通信应用开发、Web开发技术等课程)[3]。英国贝德福德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见表2,课程关系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贝德福德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数量不多,但由于每个课程被设置为一个单元并且教学时间是一个学年,周期较长,因此教学知识点覆盖面广。一般一门课程根据知识点的差异,由多名教师进行教学。以Networking为例,该课程是网络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主要以网络协议为主线展开教学,在教学中,物理层涉及电子技术相关知识点,由通信专业的教师讲授,而网络层的通信协议和原理主要由网络专业的教师讲授,高层应用协议由具有应用软件开发经验的教师讲授。各个教师可以在自己的专业方向上展开教学,体现了教学的深度;在授课过程中,依据教学大纲是唯一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对自己所授内容进行个性化教学,一般不指定教材,但会要求学生阅读大量指定参考文献,因此一个单元的教学比国内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信息量大,并且知识点可以随时更新,不受教材的制约,体现了教学的广度。同时,贝德福德大学计算机系为每个课程单元设置课程组长,负责协调和检查课程教学进度。导师制从研究生拓展到本科生,每名学生都有一名指导教师负责协助其选择所学教学模块,安排学生的学习进度并督促其学习,同时帮助其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实践教学研究

计算机网络工程强调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必须围绕工程实践思想组织实施教学,重点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以实际应用场合为核心,以工程经验为指导,强化实战技能,全面培养学生用网、建网、管网、网络应用开发等各方面能力,为学生毕业后适应各种岗位的需求打下基础[4]。然而,国内各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出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往往将实践教学弱化或流于形式。贝德福德大学为了强化实践教学,主要采取以下3种措施。(1)在课程设置上将网络实践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同样以Networking为例,该课程在国内一般是64学时,而实践课时可能只有12学时或16学时,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贝德福德大学从Networking中分离出一门独立的实践课程NetworkTechnologies,该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与理论课程相呼应,但又不拘泥于基础理论,拓展了实践内容的教学时间和范畴,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2)借用企业培训平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贝德福德大学和通信企业思科公司洽谈,利用思科的通信实验教学平台和培训模式,强化实践的社会性和实用性,令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接触到市场上的主流技术和培养模式。(3)注重学生项目开发的培训。图1中,UndergraduateProject的前驱课程有两门,一是SocialandProfessionalProjectManagement,二是ResearchMethodologiesandEmergingTechnologies。前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技能,教师都有过大型项目开发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注重技术问题,还要注重团队合作、项目规划、进度控制等问题。学生必须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自主建立一个团队,用所学的项目管理知识完成一个开发项目;后一课程主要直接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向学生讲授学术研究方法和工程技术实施过程。在经过这两门课程的培训后,学生将对网络工程大型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

篇8

3.财务管理出现偏差,发展不平衡。供电公司的财务管理的现代化管理,受多元化经济的影响而出现偏差,许多供电公司的财务管理流于形式管理。受地域因素的影响,供电公司在经济发达和偏弱的区域存在明显的差距,使得供电公司的财务管理不够全面化,阻碍供电公司的均衡发展。

4.财务管理技术落后。供电公司不能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导致财务管理不能得到及时共享。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信息资源及时性的要求非常高,公司不能对所需信息进行及时的采集,使得企业的财务资源的协调程度非常低。

5.缺乏专业性人才。供电公司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对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而现代供电公司中,由于具有现代化技术的生产一线人才极其匮乏,导致供电公司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从而造成财务管理效率不高,发展不合理。

6.供电公司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再完美的财务管理制度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员去执行,也会沦为空谈。我国的供电公司近年来管理相对封闭,行业内很少引进新的人才,大量的财务人员的知识面较窄,没有掌握最新的财务会计知识,不具备将会计信息转化为企业的决策信息资源的能力,不能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

强化供电公司财务管理的思路

1.提高财务管理意识,转变财务管理观念。首先,电力企业尤其是供电公司的管理者应该提高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把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以及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个方面,建立健全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面的财务监管体系。其次,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增强全局观念,在传统财务管理知识的基础上,将最新的管理知识、资本市场知识等融人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去,通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使电力公司节约成本,增加收益,提高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2.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健全风险管理机制。首先,树立风险意识,勇于承担各种风险并适当分散风险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的必然选择。为此,供电公司的各个部门必须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其次,公司应该建立相应的财务预警系统,一旦出现各种风险发生的征兆,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和避免因风险带来的损失。

3.转变观念,实施财务管理创新模式。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供电公司的财务管理若依然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则必定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财务管理应转变陈旧的管理模式,转向集中式管理模式,对供电公司的分支机构财务资金进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可规避不必要的风险。供电公司利用网络技术,可对分支机构进行远程数据处理、报表、查账、报账审计和资金集中归集管理,掌握整个企业电量销售情况,随时监控分支机构财务状况,节约筹资成本,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这种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有利于资金的调配和流动,促进供电公司和谐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转变管理方式,实现电子办公,推行无纸化办公,将整个企业现代化管理工作通过企业内部0A办公系统使管理触角延伸至各部门,实现企业的无缝接管理。

4.完善机制,建立财务管理现代化系统。系统化的财务管理,就是构建财务信息的传递方式和渠道。以互联网为载体,将供电公司所要发送的信息直接传递到政府、供货商、用户等。供电公司的财务管理系统则是反映企业的综合实力,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全部信息的反馈和控制。采用现代化系统,则可通过计算机网络直观的反映公司的财务处理能力和功能。

5.查补漏洞,构建财务管理网络安全防御体系。供电公司的资金流动较为复杂、繁多,财务管理稍有不慎则可能出现风险和安全隐患。因此,为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应完善安全防御体系,保证财务管理系统能安全运行。具体的技术要求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技术要求。各项财务收支等操作必须遵循安全防御原则,利用相应的数据保护财务资金流动;其二,防火墙。供电公司与外部网络访问的需求量非常大,为避免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系统的运行正常,应在供电网络管理系统安装网络防火墙;其三,数据加密。为防止一些欺骗性软件的接入供电系统,应对供电网络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加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6.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培训。着力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建立健全与企业财务管理相适应的职业道德监督控制体制,对财务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惩不贷。

篇9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述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一个网络环境里,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包括两个方面,即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物理安全指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免于破坏、丢失等。逻辑安全包括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二影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计算机网络运行过程通常比较复杂,这使得影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各种各样,下面我就阐述一下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一)对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不足。就目前高职院校的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对计算机网络的软硬件设施投入并不充足,过于追求网络技术的革新而忽视了安全、管理等问题。网络病毒、黑客等无时无刻不威胁着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若不能及时更新相关的计算机设备,那么计算机对外来威胁的抵抗能力将大大减弱。部分高职院校为了控制办学经费而减少了对计算机的软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这给了黑客和恶意软件入侵机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二)内部攻击。高职院校网络内部是遭受黑客和病毒攻击的重灾区,主要原因如下:一方面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几乎人手一台比笔记本,而且都与互联网连接着,这些青年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与能力差别很大。另一方青年学生对虚拟的网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总想着探寻新事物,但是对新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又不足,而且学校缺乏有效措施来对学生的网上言行进行约束。(三)黑客攻击。黑客对计算机网络完全的威胁不容小觑,黑客对电脑的攻击技术复杂多变,他们一旦抓住网络系统的漏洞,便能在短时间内对你的电脑实施入侵,窃取电脑上储存的各种信息。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因系统设备更新不及时和缺乏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更容易遭受黑客的攻击。(四)病毒攻击。高职校园网络一般都通过CERNET与Internet相连或直接,在Internet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软件,而这些软件的安全性并没有保证,有些软件可能携带大量病毒,一旦计算机安装使用这些软件,将会严重影响计算机的安全。计算机病毒种类很多而且入侵方式多变,因此使用者对于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工作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五)人员素质的隐患。部分管理人员和学生的网络使用素质比较低下,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按照规定进行,这给计算机网络安全埋下了隐患。学生在使用计算机使用时,很可能出于猎奇心理而做一些损害网络安全的事,熊猫烧香病毒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该病毒就是一名学生制定的。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知识的掌握,甚至有对网络安全知识一窍不通的管理者,这些管理人员与其说是计算机网络管理这还不如说是设备守护者。一旦计算机网络安全出现问题,这些人是不可能及时作出有效处理的。(六)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很多高职院校一味追求建立信息化系统,而忽视了管理制度的作用,一些高职院校缺乏对本校实际情况的考虑,管理制度存在很多的漏洞,这严重影响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制度来做参考或者管理制度实施不严,这都会影响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从而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三提升高职院校网络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上面对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因素的分析,我们都应该认识到计算机网络运行过程的复杂性和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我认为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可以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入手:(一)技术层面。对常见的操作系统、网络通信系统、基本应用软件等的管理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主要内容,技术人员必须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来实施对其的管理。就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情况来说,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上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1.实行实名认证和网络监控。高职院校应对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师生进行实名登记并且建立有效的信息数据库。使用校园的每一个人应有自己独立的账户和密码,在使用时必须进行用户和密码认证方可使用。用户一旦登录并进入上网系统,监控系统应对用户的网络使用情况实施实时监测,同时还应有相应的设备对其进行记录。一旦发现某个用户的网络行为违反相关规定,应对其进行合理提醒,严重时可直接通过管理平台使其下线。2.防火墙技术的广泛使用。高职院校在对计算机网络进行保护时,必须重视对防火墙技术的应用。防火墙实质上是设置在外部网络和被保护网络之间的一个安全网关,起到隔离的作用,对病毒的破坏有很好的防护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防火墙是学校校园网用户和校园网用户进行通信的桥梁。3.入侵检测系统的应用。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一种不同于防火墙的主动保护网络资源的网络安全系统,对黑客和病毒的入侵有很强的抵抗能力。当IDS发现一些诸如不正常的TCP发起信息或者大量的非常规数据分组等特征的入侵行为,会立即做出有效判断,并对计算机使用者给予适当的提醒。因此,可以将防火墙技术和入侵检测系统结合起来使用,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让用户有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4.有效运用网络病毒防治技术。计算机病毒无疑是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最大的因素之一,计算机病毒具有高频性、复杂多变性、攻击能力强等特点。由此可见,做好病毒防范工作队计算机网络安全十分重要。校园内的各个计算机都应该安装相应的杀毒软件,及时更新系统和安装补丁,定期对计算机进行安全扫描,消除大多数网络安全隐患。同时学校的服务器因要管理所有计算机,因此必须安装高版本的杀毒软件系统。(二)管理层面。除了技术,有效的管理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也很重要,在进行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时,结合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1.适当加大对网络管理的资金投入。高职院校应在现有的资金投入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网络管理设备的资金投入,及时购买先进的网络安全防护设备,同时,加大对管理工作者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技能,切实做好网络安全管理工作。2.不断完善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制度。高职院校应加大对与网络安全相关的国家法律政策的宣传力度,并以此为依据结合高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监督机制,对使用校园网的入网和网上活动进行必要的监控,确保安全管理的规范化。3.增强师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加大对在校师生网络安全知识的教育力度,力求每一位师生都掌握一定网络安全防范技术,让其在使用网络过程中能主动抵御外部不良网络的攻击。高职院校还可以探索开设网络道德课程,将遵守社会公德、依法文明使用网络加入课。

四结语

互联网技术已经融入到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青年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非常强,同时对不良信息抵抗能力不强,因此维护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十分重要。高职院校的网络安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技术人员在进行相关工作时需要全面考虑,尽最大努力减少网络安全漏洞。既要保证网络信息安全又要有效利用网络技术推动教学进步,这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要做好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除了要提高网络安全技术外,还必须根据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网络管理机制,保证师生有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使用环境,不断提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作者:郑易 单位: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宗平.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

篇10

1信息网络安全的概述

目前关于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定义存在很多版本,但是分析其本质内容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数据等不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以此保证系统能够持续可靠的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结合公安系统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本质要求,信息网络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计算防护层面。公安计算机系统要包含阻值软件或者硬件受到外界病毒等侵入的技术,以此保证系统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以及可用性等。二是法律法规层面。政府部门要出台关于保证公安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以此实现网络的安全应用。三是组织管理层面。人是操作计算机的主体,加强对人的管理是降低计算机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

2公安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防病毒手段滞后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说计算机病毒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很多时候在我们研制出查杀某种计算机病毒的时候,其高级版本就会出现,可以说计算机病毒是伴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全过程的,由于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破坏性以及隐蔽性,因此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往往会因为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的不合理而导致计算机信息被外界盗取。当然在公安系统中由于受到经费等方面的制约,公安系统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也比较落后,这样导致一些先进的病毒防范措施不能及时的应用到公安网络管理中。

2.2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还不完善

目前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往往将工作重点放在技术安全防范层面,而忽视了制度安全防范的重要性:首先是网络安全管理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通过对现有立法的现状分析,针对公安网络安全管理的法律存在滞后性问题,具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管理工作的需要。其次缺乏完整的公安专网安全标准体系。其主要是在计算机软件、硬件配置上存在安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例如公安网络安全建设的标准设置不高。三是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最终导致安全网络管理工作落实不到实处。

2.3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不高,安全管理意识偏差

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紧紧提高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是不够的,而且还必须要提高终端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一方面我国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不高,主要是针对他们在操作计算机系统时缺乏安全操作的技能,例如很多基层公安人员不懂得基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结果导致计算机系统经常会出现人为强制关机等问题,从而容易出现信息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则是计算机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在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公安基层人员随意调取公民信息,导致公民信息被泄露的问题。而且部分人员也经常利用公安内网浏览各种不安全的网页或者下载一些不安全文件等,从而容易导致公安内网被外界病毒侵入,最终导致计算机网络系统出现瘫痪或者信息被泄露。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导致公安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所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公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需要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维护需要较大的资金,所以政府部门要建立专项资金提高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二是计算机管理人员与使用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在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工作,根据实践计算机网络安全不安全很大一部分与操作人员的不规范使用有关,因此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与终端操作人员的沟通,及时告知操作人员如何规范进行操作,并且告知其下载杀毒软件的流程等。三是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他们的操作技能。导致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很大原因是由于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引起的,例如管理人员对岗位使用需求的不了解会直接影响信息安全管理。在公安组织系统中每个岗位都具有明确的权限和任务,而部分人员没有对自己的岗位进行清晰的认识,结果导致各种不规范行为的操作。

3提高公安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具体对策

3.1加快信息网络安全立法建设,健全我国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法规体系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在,公安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也在不断完善,但是实现网络的相对安全必须要依靠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因此我国要积极出台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一是立法机关要尽快对我国现存的法律进行修改,及时根据互联网技术发展制定符合公安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法律体系,形成系统的法律保障体系。同时地方政府也要尽快出台关于完善公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规则,以此促进公安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完善相应的安全保密制度,提高对信息使用者和管理者操作流程的规范管理,对于违规操作的人员要追究其责任,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另一方面要完善应急响应机制,保证在安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能够快速的做出相应的反应。

3.2提高公安计算机信息安全防范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必须要从技术提高入手: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防入侵检测系统,实现对公安网络系统的全天24小时检测,在外界不安全因素入侵时可

3.3加强对用户名以及密码的管理

在对公安网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想实现更加安全的管理效果,就要重视起用户名以及密码的管理,这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项环节。加强用户名以及密码的保护有助于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具体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中做起。首先是对公安网中的信息管理采取加设密码的保护方式,其次是在登录公安网查询信息时,需要输入相应的用户名以及密码,以起到限制性的作用,不符合数字证书的要求应该限制其登录。除此之外,密码的安全等级也具有一定的要求,采用数字与字母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密码的安全系数。

3.4建立一支专业的安全管理队伍

首先,选用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责任心较强的员工担任各个基层单位和部门的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员,与所属的领导相互配合,将会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其次,还要定期培训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员,提供其出国深造的机会,接触国外先进的安全管理知识,从而使自身的知识水平完善,自我素质得打提升,进而能够做好我国的公安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最后,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具体职责明确到安全管理人员身上,使其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视,从事提升其的工作责任意识,一旦发现单位和部门出现违规行为,就要及时的进行通报,对同类事件的发生起到警惕作用

4结束语

公安计算机信息网络作为公安信息化工作中一个重要部分,许多公安机关通过加大网络安全管理的投入资金来提高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保密性,可以看出信息网络的安全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目前的工作重心。公安部门可以通过有效的技术和行政管理制度来强化信息网络的安全管理工作,从根本上加强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配备必要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建立专门的信息网络管理机构等措施来提高公安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11

档案管理人员培训不够,缺乏应有的档案管理知识,收集资料不及时不齐全,使档案工作难以开展。档案资料的收集是档案工作的前提条件,缺少这个环节,档案管理就成了无源之水,历史就不成为历史了。

高校档案专职工作人员少。档案室人员中,一般都是兼职的,有的从事教学,有的从事行政服务性工作,造成档案工作时间不够、精力有限、工作质量不高,致使档案室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学院内有些科室对本科室的许多材料不善于积累归纳整理,许多需要长期保存的材料也往往在每学期末多次催要才上交,科室对档案资料长期保存的意识和主动性较差。

二、高校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

1.强化档案意识

档案工作者首先要充分认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无论是专职的还是兼职的,要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档案事业,要以一个档案工作者而自豪。特别在学院里以一线教师为主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工作人员会因档案工作是服务性工作而产生自卑感。其实,教师也是一种服务性工作,只是他们服务的对象与我们的不同,我们的目的是把经验与知识当做财富收集整理归档保存起来,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个工作就如一个内当家,把全部家当整理得井井有条,并随时可以提取某件物品供人享用,这个工作环节对于正常运转的学校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平时,要注意收集,更多地提醒资料积累者,不要怕难为情,你催的次数多了,他反而感到难为情而会主动把材料上交。当然,接收的资料必须保管好,无论哪天用,你要随时提供,这样会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一种定势——把资料交给档案室最方便、最放心、最保险,他们也就愿意按规定时间向档案室提供原始资料。档案意识自觉地提高了,档案收集就不成问题了。这样,就为学院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知识财富。

2.加强培训机构

档案是一门学问,档案工作要在档案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不仅档案室工作人员要培训,对于一个单位来说,每个职能部门的档案网络管理员也要进行培训,甚至可以进行全员培训,以提高档案来源的质量。比如一个单位要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书写人员用纸大小要统一,以便档案装订美观;书写要用碳素墨水或签字笔,以防退色;书写纸左边要留一定的距离,用以装订;如果是打印材料,一般用激光打印机打印等等。这些档案基本常识要贯彻到每一位工作者的思想中去。通过对档案多年的管理和自己不断的学习,让我了解了《档案法》、《档案工作概述》、《档案保管》等许多关于档案的课程与其中的奥秘。这次培训我在档案管理中起了不小的作用,当然,更离不了学校分管档案领导的亲临指导、实地培训,使我校档案验收顺利通过,为我校档案建设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篇12

弊端一:信息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不同于传统手工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管理平台毕竟是一个虚拟的平台,其真实的档案信息与信息载体相互分离,所以,这也就意味着用户所看到的、触摸到的仅仅是真实档案的复制品,真正的档案无法真实地呈现在用户的眼前。由于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很容易被更改、被复制,所以,这就使得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大打折扣。网络下档案信息的偏差给用户选择、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弊端二:信息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对专业管理人员的要求较之以往要高出许多。但现阶段,很多档案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的网络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因不熟练的操作,导致档案信息的错误、缺失和不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给用户造成麻烦。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对档案信息作出及时的调整、更新,这使得档案的平台信息缺乏活力和生气,陈旧的档案信息成为用户丢失的一个最主要原因。这些因素最终导致网络下档案管理效率、档案管理质量和档案管理水平的低下。弊端三:因网络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公开性,也就意味着网络下的档案管理具备着一定的风险。很多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为了节省开支,在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后期维护环节所投入的资金较少,这使得档案管理系统的完整性、安全性存在着较大的缺失,档案系统很容易受到外界网络环境的影响,比如病毒、黑客等。最终易造成系统的崩溃,档案信息的泄露会带来不可预测的恶果。

3 信息网络环境下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相关途径

3.1 加大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宣传力度,提升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建设意识。档案管理人员管理的意识转变是档案实现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在档案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首先就要从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观念着手。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大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便利和优势的宣传力度,转变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积极开展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认识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主动参加到档案信息化的培训中来,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最终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其次,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大对专业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为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专业管理人才的基本保障。

3.2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管理档案的专业水平。信息网络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时代产物。这也就意味着信息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本身具备着很强的时代性和变更性。档案管理人员应当顺应信息网络管理趋势,不断满足信息档案管理对管理人员所提出的新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手段应当与时俱进。首先,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地学习信息网络的基础知识,了解网络技术的历史以及当下发展的水平,加强计算机基础应用操作的能力,掌握网络通讯方面相关的技能知识等。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时候,管理人员能够熟练地使用搜索引擎对所需资源进行查找。熟知档案数据库的查找范围,掌握档案的查找方法等。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应用相关知识,在网络上自主地档案信息,进行档案主页的设置和更新。使用数据库“增、删、改、查”的技能,对档案数据库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和修改。其次,由于当下互联网档案管理平台信息大多是英文显示,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水平的英语知识,能够通读平台上信息。与此同时,还需具备较强的信息管理能力,能够将零散、分散的信息整合起来,提取档案中相类似的档案信息,对所提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将其展现在网络平台上,供用户选择、借鉴。档案管理人员要想真正地为用户提供最周全最贴心的服务,满足信息网络发展的需求,在具备以上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还需具备研发信息网络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能力和开发、丰富档案图书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用户提供最全面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让用户在简洁明朗的档案管理系统中,轻松地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

3.3 落实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及时进行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基础设施和操作技术的保障。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中,应提前做好相关的规划和准备,建立一套完整的档案管理体系。在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应根据档案管理工作本身的基础进行引进相关的管理设备,例如,计算机、刻录机、复印机、照相机、路由器、操作系统,等等,为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基础的设施和条件,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顺利开展。另外,还应定期进行技术设备更新和检查,在基础设备的标准上,坚持采用科学的、配套的、先进的基础设备,使得信息化管理技术得以充分发挥;在档案的存储工作上,应及时更新档案的保存格式和途径,随着技术的快速更新,许多文本的保存格式和储存介质都发生了变化,以及档案保存的安全问题都成为目前档案管理信息化中亟须解决的问题。档案管理人员应及时进行技术的更新,以防出现档案信息无法打开或者管理系统被病毒侵害的现象,并对重要的档案及时进行备份和转移工作。

3.4 加大对网络下档案管理系统开发的投入,做好档案管理系统的后期维护工作。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部门应当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和责任感的建设。在进行档案系统开发、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选用技术较为精湛,有相关设计经验,责任感、使命感较强的技术人员从事档案管理系统项目的研发。在完成档案管理系统设计的时候,应当有专业的检测团队对系统的安全性、合理性、灵活性、实用性进行检测,在各项指标都达到一定要求的时候,再交给项目的制作团队进行接下来的操作。在档案管理系统研发成功并将投入使用的时候,研发部门应当对系统的各部分功能进行整体的调试,确保万无一失,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档案管理系统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倘若出现管理人员无法独立解决的技术性难题的时候,管理人员应当向上级反映,上级应当找专业的技术人员就系统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维修处理。因网络环境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其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这就要求档案管理系统要做好后期的维护。技术人员要定期地对网络下的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安全监测和漏洞修复,排除系统中的安全隐患。技术人员要与档案管理人员保持密切的沟通,管理人员将用户所反馈的信息和档案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反馈给相关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就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对系统中不合理的软件设计进行调整、改善。技术人员应当结合当下信息网络下档案管理软件的最新技术,为档案管理软件提供最方便、最快捷、最高效的技能服务。

篇13

卫生事业单位档案资料涉及类型较多,包括文书、基建、设备、科研、财务及声像档案等。在卫生事业单位快速发展过程中,相关档案管理工作也获得了一定成果,整体水平较以往明显提升,但在部分环节上还是暴露了一定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2-3]:(1)档案管理制度有待完善。部分卫生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往往将重心放在业务工作上,却容易忽视档案管理等基础性管理工作。单位内部缺乏健全的档案管理机制,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欠缺规范性引导,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档案资料信息的利用效率,未能将档案资源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归档制度不够完善。归档时,相关材料完整性不够,存在部分内容及形式雷同的情况,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出相关事物的实际情况,容易造成档案信息失真。(2)档案开放意识不足。在档案工作开展过程中,多数卫生事业单位都存在“轻利用,重保密”的现象。虽然档案信息保密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但并非意味着所有档案信息都需要严格保密。这种意识明显会影响档案资源的开放程度。在这种情况下,档案信息依然停留在小范围内传播,也就无法形成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这显然约束了档案资源利用效能。(3)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及综合素养有待提升。在卫生事业单位档案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离不开相关人才的支持。由于部分单位对档案利用工作不够重视,导致相关工作人员缺乏系统性的培训及较为全面的绩效考核,这也使得档案工作依然停滞在档案维护阶段,未能实现档案信息充分利用。

3 提升档案利用效率的相关策略

3.1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在卫生事业单位完善档案管理、利用工作的过程中,要转变传统观念,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档案信息串联起来,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档案利用效率。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需求。一方面,要加强相关软、硬件设施建设,结合行业标准,完善档案室建设。同时,要加快卫生事业单位内部档案信息平台建设,促使档案信息资源内部流通,方便相关工作人员查询、管理、调用档案信息,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快纸质档案文件转化进程。卫生事业单位可聘请专业的档案人才进行指导,加快纸质档案信息整合、转录步伐,促进纸质档案转变为电子档案[4]。与此同时,要重视电子档案信息备份、存储,特别是要加强信息安全防护建设,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除此之外,卫生事业单位应该形成开放性思维,加大部分内部档案信息资源的开放度,与社会其他机构形成资源共享,共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局域网、远程网等进一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覆盖面。

3.2 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素质培养

目前来看,一些卫生事业单位存在很多兼职档案网络管理人员。这些档案工作人员并不是专业出身,相关业务能力有所不足。所以在其上岗前需要对其进行专业性的培训,让其掌握一定的档案网络管理知识,如档案检索知识、档案文献编撰知识、目录学知识、相关法律知识等。并实施相应的考核,考核通过后才允许其上岗,以保证档案网络管理工作质量。对于已经上岗的工作人员还要实施在职教育、强化培训等,并将培训考核与职工绩效关联起来,发挥激励、督促作用,不断提升其业务技能水平。另一方面,除了业务技能培养外,还要加强相关员职业道德培养,促使其形成端正的职业观。同时,单位内部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并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形成一股合力,为档案利用创造一个良好的团队环境。

3.3 完善档案检索工作

完善档案检索功能意味着档案工作人员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因此,档案单位要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平台建设,彻底转变传统纸质档案工作模式,实现档案电子信息化,促使档案检索进一步完善。以OA系统为例,借助OA系统能够实现项目信息流程化操作[5]。从项目开始至项目结束,所有信息都会在OA系统当中一步一步清晰地显示出来,能够随时查阅进度及相关责任人员,当所有流程完成后,即可归档验收,生成电子信息档案。利用OA系统能够实现动态化信息查询,也确保了数据安全、责任明确,有利于提升档案检索及利用效率。要实现档案信息化,必然离不开数据库的支持。单位内部还要加强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打造出智能化数据库,将查询、信息统计、信息存储、数据交流共享等功能集于一体,进一步提升档案查询准确率及效率,实现档案信息资源自动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