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数字贸易专业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在大学学习中,我想,不仅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实践相结合起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与具体社会工作的衔接点并不是特别容易找到,所以在对国贸理论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我的实践更侧重于与市场联系紧密的营销、人力及销售等方面。于是在大学业余时间,我参加了XX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XX校团委共同主办的第X期XX创业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了XX各科课程并参加了户外扩展训练。经过培训,我正确认识了自我,创业意识得到增强,并且对自己及企业即将面临的市场环境有理性的认识,培养了我的创业及就业素养。
在学习的同时,我也没有放弃我的爱好——书法和足球。书法于我而言,是放松身心的好伙伴。文字随着心情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姿态,让我在浮躁的气氛中开辟出自己的一方净土。而足球于我而言,是挥洒汗水的好朋友。身体和灵魂都随着足球在场上舞动、加速,让我在速度的中体会运动的乐趣,练就强壮的体魄。一动一静,书法和足球让我练成了强大的内心,培养了我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队员们也因有我这样一位对运动充满热情、对队员充满关怀的队长而骄傲。
但是,大学毕竟和社会不同,要想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还必须走进社会。因此在20XX年暑期,我参加了XXX公司组织的实习。这次实习使我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在炎热的酷暑,我们坚守着销售专员的岗位,汗水是对我们每一位大学生毅力的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让我们认识到生活的不易及奋斗的重要性,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曾经进入大学时的追求,经过四年的学习和努力,我很自信并很自豪实现了我的目标,然而,一个目标的完成预示着新的更高目标的建立。我期待能够尽早走上工作岗位,将自己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好、更多地奉献于贵公司的事业发展的征程中。我真心期望贵公司的选择与我的寻觅能交汇同行,贵公司的壮大与我的成长能交映成辉!
此致
篇2
篇3
机遇还是陷阱?
来自市场调查公司eMarketer的数据显示,2005年美国数字电视用户数约为5900万,传统电视用户数有1.9亿,相差两倍多。而到2010年,传统电视用户数为1.17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16亿,数量基本与传统电视用户数持平。
如此庞大的数字电视市场吸引了全球彩电企业的关注。在竞争过程中,中国企业逐渐认识到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并逐渐加大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然而,由于资金和技术积累的差距,在核心技术方面中国企业仍未占据整体的主导地位。
日前传出的一条消息,让中国彩电企业的神经再度紧张起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近日的信息显示,按照美国数字电视转换的时间表,从明年3月1日开始,在美国国内销售的所有电视机都必须是数字电视,且必须符合ATSC(先进电视制式委员会)标准的技术规范。
据了解,这个标准背后捆绑着少数国际彩电巨头的技术专利。ATSC是美国先进电视委员会制定的数字广播地面标准,FCC于 1996年底正式批准,该标准业已被加拿大、韩国和阿根廷接受。有媒体预测, 如果按照ATSC对韩国电视的收费标准(每台数字电视20~30美元)计算,中国彩电企业因这些专利授权每年将多支出约10亿美元。
标准缺失之痛
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路线相对应的是,国际巨头们也同时将矛头对准了中国市场。资料显示,到2008年,全球数字电视机销售额将达到700亿美元。中国数字电视相关设备市场规模也将达到万亿元以上。如此硕大的蛋糕,自然引得跨国巨头蜂拥而至。目前,美国朗讯公司、美国哈雷公司、比利时巴可网络公司、法国汤姆逊广播系统公司、荷兰爱迪德公司、荷兰万播技术控股公司等专业广播电视设备厂商已全部进入中国,LG、三星、索尼、松下等国外家电生产厂商也纷纷加大了在华高端彩电的产量和投资力度。
令人痛惜的是,由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优势不足,在这场国内外企业间的彩电争夺战中,国内企业并不占优势。有关数据显示,1996年至2003年,中国电子信息类专利申请前10位中,没有一家中国内地企业。而在电视产业的下一个“高地”――数字电视领域,72%的核心技术已经被日本、美国和韩国掌握。
去年9月9日,在第十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举办的“第三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健康发展论坛”上,科技部副部长尚勇表示,创新能力薄弱已成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的“瓶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仅占25%,研究开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56%,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在决定平板电视产业生死命运的最关键的部件――面板和核心模块上,中国彩电企业至今仍是‘拿来主义’。”家电资深观察人士刘步尘认为,这才是中国彩电产业的“死穴”所在。据了解,占数字电视成本一半以上的的高清显示器――LCD、PDP、DLP、LCOS等技术仍然受制于人,而融合音视频解码等技术的集成电路芯片也依赖于日、美、韩企业。
业内人士分析,自主专利技术的匮乏,是国内业界对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消息如此敏感的根源。
联盟才能自救
事实上,彩电企业当前面临的危机,并非我国企业受困于国外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案例。
商务部去年12月25日的《2005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有15.13%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在22大类出口产品中,有18类产品由于国外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而遭受691亿美元的直接损失,约占2005年全年出口额的9.07%。此外,2005年中国企业为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所增加的生产成本为217亿美元,约占2005年全国出口贸易额的2.85%;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给中国企业造成的出口贸易机会损失高达1470亿美元,约占2005年全年出口额的19.29%。
面对DVD的前车之鉴,国内彩电企业的出路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可喜的是,国内企业并未气馁,而是通过联盟等形式展开了市场自救。
日前有消息称,长虹、TCL、康佳、创维、海信、厦华、海尔、上广电、熊猫、西湖、新科、万利达和夏新等13家中国彩电企业正在共同注册一家合资公司,与海外的专利权人进行谈判。
据了解,13家彩电企业的合资公司成立后,将会组成一个中国企业的数字电视专利池;与此同时,彩电企业还会加大研发力度。具体来说,比如HDMI接口专利的年费约为1.5万美元,中国彩电企业一方面加入它的联盟,看能否买对方的专利;另一方面也在组织相关的工厂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可以与HDMI兼容的接口技术。
篇4
一、校企合作共建共享资源背景
陈至立同志曾在1998年撰文指出:“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与突破口。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要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关键因素。占据了这个制高点,就可以打开通向教育改革发展的现代化之门。”教育信息化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及资源的开放、共享。因此,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成为教育信息化的迫切追求。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融入企业、贴近市场办学的根本举措。
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并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及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并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和纵深推进,必然要求将合作的触角延伸到课程领域。校企合作不是单纯是学校的知识、信息、人才与企业的技术、设备、资金的依存合作,还应楔入到更为核心的课程领域,从人才培养源头把握人才培养的核心关键。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中指出:“对需求量大、覆盖面广的专业,中央财政安排经费支持研制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以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本文结合航材贸易与管理专业研究如何以因特网为平台,以校企合作方式进行有效、高效地的教研,实施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
二、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界定及机制
1.校企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主要是研究校企合作双方以网络为平台、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教学科研活动的数字化处理。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教学材料。一般包括:一是教学资源库,包括题库、教材库、课件库、案例库等。二是网络课程,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三是教学网站,主要指为教师或教学小组开设的网络空间。
2.构建利益驱动的校企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运作机制。要建立校企合作长效的合作机制,校企合作不能仅从学校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合作,合作发展不是学校单方面的发展,应该是利益对等的共同发展,校企合作不仅仅是要完成学校育人的任务,同时也必须使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所以一定要与企业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1]。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的合作方式是必须深入企业内部的调研,以校方教学需求和企业方的培训需求出发,共同摸索出利益共享的课程和资源领域。
3.民航飞机维修,航材贸易等民航保障体系的大力大发展产生大量专业人才的需求。据中国民航125规划,以航空运输需求为基础,支持增加宽体机、支线机和货机,到2015年,机队规模达到约2750 架;同时扩大通用航空机队规模,规划新增通用航空飞机1000 架以上。预计到2020年国内飞机总数将达到3000多架。
广州空港经济发展规划[2]中指出广州将重点发展航空运输保障产业。包括飞机维修、航材供给等。在白云国际机场东北部区域筹划广州航空维修产业集群区,重点发展飞机维修、飞机零部件和机载设备制造业,并将其打造成为全国三大航空维修产业园区之一。
目前我国民航业每年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约5万人,而民航各类院校每年仅能培养近2万名毕业生,民航人才缺口较大。据悉,“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新建70余座、迁建16座、改(扩)建100余座机场。全行业将新增运输飞机1500架左右,新增通用飞机1000架左右。按照国内平均水平,每引进1架飞机需要150名各类专业人才。这意味着,未来20年我国至少需要民航类人才50-70万人。其中航材贸易与管理人才服务机维修的航材管理与供应随着飞机维修市场容量扩大而出现了较大人才供应的缺口。
因而飞机维修企业、航空公司机务工程部、通用航空公司、航材贸易企业等航材供应链链条上的企业为保障企业发展对专业人才都有迫切的需求。因而高职院校能从民航飞机维修企业、航空公司、通航及航材贸易企业对人才技能要求出发点找到校企合作利益对等数字化资源合作方式,长效合作的机制自然能水到渠成。
三、探索校企共建共享的方式及内容
1.构建校企三层递进金字塔资源库
从校企双方关注的利益点出发,学校利用企业拥有真实工作环境,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人才培养的目的,企业利用学校科研条件,理论、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共同开发共建共享的资源库。以学校课程资源和企业的技能资源为基本单元,实现学校“专业(方向)、岗位群、课程体系”,企业“职能部门、岗位群、技能体系”逐层提升的的金字塔组织结构,通过校企联合开发,开放资源管理,扩大共享资源覆盖面。对于资源库的维护管理保持三个宗旨不改变“校企合作不改变、资源开放不改变、持续更新不改变”。建设过程遵循科学建设秩序。先设计,后完善;先规范,后加工;先整理,后整合;完成模块建设集合整库[3]。
2.四大数字化资源库资源结构
数字化资源库平台分成四大部分:基础资源,扩展资源,社会服务资源和管理资源。如图2所示。
(1)共建共享的资源库基础平台资源
基础资源平台以课程建设或者专题建设为核心点,对学生群体开放进行网络教学,对企业员工开放进行专题企业网络培训。也可作为社会人员自主学习的平台将校企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打造成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的网络教学平台。基于校企合作方式,数字化教学资源源自企业实际,因而适合企业员工提升理论技能需要,进行专题的企业的网络培训,达到共建共享的目的。不同对象与资源共享库之间的互动如图3所示。
如《航材供应链管理》《航材管理》等课程对航材管理的理论性要求较高,要求学生或者员工必须掌握理论体系,理解航材管理操作的原理和思路。《危险品运输》《合格航材》强调危险品和航材适航管理规则掌握,规则的更新与变化必须随时把握。基于企业对员工理论强化和考证的要求,和学校对学生掌握实操技能,深化理论学习的要求,可以搭建校企共建共享的网络教学培训平台。
(2)扩展资源部分包括培训课程和技能提高板块。
培训专题课程。如《民航服务心理学》《民航服务礼仪》这类实务类课程虽然理论要求不高,但是知识零碎,不容易成系统,需要整合。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平台可以提供更为实际的需求背景案例,作为理论知识学习的主要脉络,同时也可以通过平台给员工进行心理、礼仪专题专项的培训项目。
技能提高板块包括对企业模拟仿真教学,企业信息系统操作模块[4],数据分析模拟,国际采购询价模拟,网络营销实训,企业专家网络课程专题,专家讲座等板块。实现企业学校优势资源共享的目的。
基于网络教学培训平台的教学培训需求,合编网络资源教程或公开出版教材。突出教材开放性,使其与网络数字化资源互动,是课堂讲授,网络教学有益的补充,同时也是企业员工加强理论提升的内部培训用书。
校企共建共享教材建设,是指基于校企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以校企合编的方式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配套教材的编写,教材在技术性、实效性方面体现与岗位职业技能一体化、与职业行业标准一体化、与数字化资源的一体化的研究。同时也是企业员工加强理论提升的内部培训用书。
3.社会服务平台是指充分使用网络资源,打造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整合优化各类教学资源库,服务社会
在编写教材等基础工作外,应同步配套开发较为完整的相关教学资源[5]。以课程教学为中心,借助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媒体传播技术将各种教学资源以多种媒介、多种形态、多个层次进行整合形成立体化教材。主要包括: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授课计划等教学文件,电子课件、授课教案、实训指导书等教学资源,以及模拟操作软件、视频录像、习题与案例库等立体化教学资源的相互共享等,这些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社会开放。
(1)专业教学标准库。建立专业职业能力要素构成、专业培养方案、专业知识结构、专业课程体系等资源。具体可包括课程教学目标、知识教育目标、思想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课程大纲、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规范与标准。
(2)专业信息库。与大型航空企业、飞机维修企业、航材贸易企业、军工企业、行业协会及科研院所合作,收录和整理相关信息资源和行业规范。
(3)互动资源库。包括小组协作学习,讨论版,常见问题在线和非在线解答。特设企业专家论坛和专家在线答疑。
(4)多媒体课件库。收录该专业所有课程的优秀多媒体课件。
(5)专业图片库。收录该专业的各类图片资源。包括实验、实习、比赛、培训、服务、新设备技术以及实验实训室介绍、专业介绍等相关资源,形成共享图片库。
(6)专业视频动画库。收录该专业以实训类为主的视频教材。
(7)试题库。建设专业综合试题库和专业课程试题库,并且能做到在线测试。
(8)航材贸易与管理案例库。提供以一些典型仓储企业管理案例进行案例研究学习。
(9)学习评价库。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客观公正的评价,正确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4.管理平台包括:校内资源管理、企业资源管理、账号管理平台、认证管理平台、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接口管理等模块
5.打造更具职业性的数字化资源平台
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职业性是它突出的特点[6]。利用校企合作共享资源,开设实习就业指导网络资源平台,实时公布实习和就业信息,指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开设以下栏目:形势与就业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岗位的影响、职业道德教育与就业的关系、实习实训指导等等,探索和建立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新机制。
总之,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方式打造的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是基于校企双方利益驱动机制进行长效校企合作的一种方式。在数字化资源的共建共享过程中,对航材贸易与管理专业尝试建立基于利益驱动的校企合作长效合作的模式,达到通过合作共建,利益共享,双方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文清.构建利益驱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5).
[2]广州空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
[3]王晓文.关于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3).
篇5
出版业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活模式的转变又进一步影响到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全球性经济发展状态影响阅读需求的变化并且直接导致出版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当前,出版界在面临着市场严峻挑战的同时,更面临着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严峻挑战。在这种挑战的压力之下,国际间的版权贸易交流呈现逆势上扬的繁荣景象,无论是著名的德国法兰克福书展、英国伦敦书展,还是我国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都盛况空前。国际顶级的跨国出版集团,有实力、有特色的出版企业都对国际版权贸易尤其是对中国的市场表现出浓厚兴趣,中国政府主管部门和各大出版企业对走出去、引进来充满热情,这道靓丽的风景,给我们以启示和思考。在当今的形势下,国际出版交流,不仅是拓宽市场的需要,还是提升各自实力的需要,更是集成各国出版界的智慧、探索出版数字化转型、最终攻克技术模式和赢利模式堡垒的需要。
人民军医出版社作为国内重要的医学专业出版社,近年来与三十多家国外出版企业开展了版权贸易合作,与爱思唯尔集团、威科集团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了数百种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著作和经典权威著作如:《坎贝尔骨科手术学》《威廉姆斯内分泌学》《骨科检查评估》《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当代口腔正畸学》《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学》《实用小儿心脏病学》《洛克伍德成人骨折》Ⅸ肺部高分辨率CT》《实用骨科运动医学》《AInirsys医学影像专家鉴别诊断系列》《肝磁共振成像》《赫斯特心脏病学》;向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出版社输出数十本以中医文化和中医技法为主要内容的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图书版权。
国际合作出版在我社应对挑战实现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社每年引进近百种国际医学名著,与国内原创著作的出版相辅相成,互动促进,除直接满足专业市场需要、产生社会经济效益外,更有价值的是,在我社的产品线与特色板块建设、出版优势学科建设、品牌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了作者专家队伍建设、专业学科编辑人才的培养。国际版权贸易合作中,近距离接触国际名社的出版标准、发展战略、品牌打造的策略与方法,细分市场营销的理念等等。特别是学习借鉴国际先进出版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为读者提供增值服务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做法,直接促进我社在国内医学专业出版社中较早关注并开始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和实践,较早成立专门开展数字出版的人民军医数字出版社,建设了专业数据库,出版了一批专业性电子图书,为广大基层医疗单位和农家书屋工程提供实用的数字产品,受到欢迎。
在开展国际合作工作中,上级主管部门和协会以各种形式的活动开展的业务引领,给出版界带来了实际的帮助,例如“北京国际出版论坛”“年度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推介”等活动。特别是“年度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推介”,受到编辑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该活动连续成功举办了11届,在总署支持下由专业协会、专业研究单位和专业媒体共同主办,牢牢把握社会效益、影响力、贡献力、前瞻性导向,宗旨明确,导向清晰,评选标准高,专业性强,力图通过评奖促进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把代表世界先进学术、文化、经济、科技水平的著作引进国内,让国内的出版与世界对话,引发大家对输出和引进版权的工作标准、选题水平、出版质量的思考,树立追求的目标,提供向先进学习的平台。在这样的导向下打造出的获奖图书,不仅层次高、质量高,而且效益水平也高,激发了国际合作的动力,带动了人才的培养、组织协调、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我社与国际名社战略合作的开展。总之,与世界对话,使我们获得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系人民军医出版社副总编辑)
篇6
一、网络版权贸易是出版业生产力的新形态
网络作为一种多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它打破了时空、地域限制,提高了信息传播的范围、时效和数量,比任何一种方式都更快速、更直观、更有效地把信息传递给交易主体,使版权贸易呈现出高度自由、开放的新状态。
1.交易的多样化。在网络版权贸易中,无形商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数字产品。数字产品以比特流的形式存在,既包括传统作品的数字化,也包括直接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数字作品,并且适合网络传输和交易,此外,网络出现了新型的作品,如数据库出版(可让读者按需要查阅并进行各种特殊运算及统计),影视等。同时,网络出版是一种多媒体传播。网络出版物图、文、声、像、动画俱全,给读者以视、听、读全方位的多维信息和立体感,远远超过传统出版以纯文本为主的单一形态。网络出版物还能以超文本方式与其他相关资料建立链接,读者在阅读时可直接点击书中“注解”、“引文”、相关名词、参考文献及“人名地名”,更多、更详尽的资料便会迅速、方便地呈现出来。
2.交易的电子化。在虚拟的交易平台中,电子中介作为一种工具被引入了生产、交换和消费中,产生了W―电子中介―G交换模式。在新的交易范式中,人与电子通信方式相结合,依靠计算机网络,以通信技术为基础,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银行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客户数据库为依托的全新商业模式,与一般传统交易方式不同之处在于,交易主体只要在家里连接到的网站,通过信用卡与网上银行进行实时采购、下载,并完成交易过程,享受方便快速的消费服务。电子交易实时性使数字出版物的销售,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电子商务。据估计,Internet商业的发展,将使Internet上的信用卡金融交易量达到每年500亿美元。
3.交易的全球化。网络载体遍布全球,不受时空、国界和天气的限制。首先,传统的版权贸易一般限制在一定的发行范围之内,而网络是一个没有时间和地域限制的虚拟世界,网络经济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全球化经济。网络发行的范围可以跨越地域的限制,成为全球性的出版活动。出版内容一旦上网,便可快速传递到网络遍及的每一个角落,使“出版物”在第一时间向全世界公开,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与交流。其次,网络经济可以24小时不间断运行,交易活动更少受到时间因素制约。交易双方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及与此相应的软件编程技术,在网络上构筑销售其数字作品的“虚拟展厅”,以生动逼真的多媒体技术,对作品进行全方位的描述和介绍,使用户或消费者远在万里之遥也同样能感受到身临其境的现场效果,使得交易活动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从而提高了交易效率。
4.交易的即时性。网络经济是一种速度型经济。早在1960年代,麦克卢汉就断言:“电子的速度会取消人类意识中的时间和空间。即使事件一件接一件,也不存在任何延迟的效果。”“当信息以电速运动时,时尚和传闻的世界就会变成‘真实的’世界”。现代信息网络可用光速传输信息,网络经济以接近于即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如果用电脑写作,可以即写即发,如果再加个摄像头的,可以像电台、电视台一样实施即时报道、转播。如果把使用数字照相机排下的照片通过手提电脑当场使用移动电话发送上网,只要有读者访问您的网址,那么出版过程就完成了。如果想下载保存,不管是下载到硬盘或软盘上,还是打印到纸上,也不过是几秒钟的时间。
二、网络版权贸易实现了交易成本的最低化
网络版权贸易借助网络技术手段,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网络出版技术突破了传统版权贸易的发展瓶颈,拓宽了赢利空间。
1.授权成本最小化。作为一种社会资源,数字图书版权交易在我国不但远远称不上完全交易,版权交易模式仍然是沿袭着传统方式下版权使用者与著作权人之间一对一的交易模式,带来巨大的交易成本和低效的运行效率,无法适应数字化发展带来的要求。书生公司董事长王东临对此认为,“如果1000个传播者需要100万个著作权人的授权,哪怕每次洽谈所花费的成本(包括双方时间成本)只有区区100元,那社会就需要为此支付1000×100万×100元=1000亿的交易成本。”2004年9月10日,《最后一根稻草》在北京首发,该书吸引业内人士注意的不是其内容,而是该书使用的一种全新版权授权方式――在书中直接登载授权要约。根据授权要约的内容,任何个人或单位只需在保证署名权、作品完整性,及将传播此书带来的收入的5%作为授权费用,交由中华版权总公司收转作者本人,即可合法地对此作品进行数字化的复制、传播和发行。授权要约巧妙地利用要约这样一种特殊的合同形式,既满足双方通过协议方式自愿形成授权关系的要求,又能免除一对一洽谈的交易成本,提高了授权效率,实现了有质的飞跃:(1)授权要约为著作权人提供了最方便的机会来表达其意愿,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条件下来使用,为此支付的成本也是最小的,用其他的方式表达意愿都会花费额外的成本。(2)授权要约让使用者可以轻易地找到著作权人。你只要看到作品就能够看到要约,而且无须为此支付成本,使交易前准备成本趋于零。这就像把图书的版权同图书一起摆上了书架一样,让版权购买与买一本书一样简单。(3)授权要约明确地提出了版权交易条款,版权使用者只需符合授权要约确定的条款就可以直接使用著作。这使著作权人的授权成本得以最小化,而版权使用者也免去了――洽谈的高额交易成本,甚至可以根本不用与著作权人接洽,整个交易过程只是把相应的版权使用费汇到指定的机构或作者本人。(4)授权要约能保证发出要约者一定是权利人,能够免除验证权利人身份的成本以及可能产生的误差。尽管不同的图书可以有不同的授权条件,但总体来说,授权要约对交易过程的简化与和交易成本的下降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使著作权人的授权成本得以最小化。
2.“零”复制成本。在知识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作为主要资源的知识与信息具有零消耗的特点。正如托夫勒指出的:“土地、劳动、原材料,或许还有资本,可以看作是有限资源,而知识实际上是不可穷尽的”,“新信息技术把产品多样化的成本推向零,并且降低了曾经是至关重要的规模经济的重要性。”传统出版物的计量单位是“本”,制作成本高;而数字出版物的计量单位则为下载次数,一份数字出版物在“量”上的增加是随着读者下载行为的实施而同步实施的,不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而发生变化,不会出现像传统出版物那样的有形磨损。这种复制品的第n代仍同原件一样精确,不管阅读多长时间,读多少遍,都将没有丝毫损害而始终保持原貌,从而实现了“零”成本复制。1995年美国的白皮书明确写道:“公众通过数字网络获得作品复制本,作品就如同有形复制本在商店出售一样被出版了。法律确认它为出版,只不过是对这一现实的承认而已。”
3.无纸化贸易。传统的版权交易存在实体货物的交换,需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作后盾。数字版权交易的内容已不是一个物理实体,而是由著作权、专利权等多种知识产权构成的知识实体,其存在状态是无形的,它是一种场的存在,没有固定的形态,使得国际版权贸易从单一的纸质贸易形式转向无纸化贸易。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只有信息流而没有物流,因而大大地节约了传统意义上的出版成本。网络出版从根本上解决了库存问题,积压和仓储费用也不复存在,节约了传播成本。可见,网络版权贸易从根本上突破了网络交易的物流“瓶颈”,节约了社会资源;同时,不需纸张印刷,使出版产业更加绿色和环保。
4.著作权的权益最大化。《最后一根稻草》的作者钟洪奇这样分析作者权益:“就作者创作书籍作品来说,大体有两个方面的目标,其一是经济目标,是自身的利益;其二是社会意义,能有更多的人来看我的作品,形成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发挥其社会价值”。二者的主要分歧在于经济目标的实现上。数字图书的经营者有两类,一类是恶意的盗版传播者,丝毫不考虑著作权人的权益,对此只能以法律武器加以解决;另一类是合法的经营者,他们也可能因为难以找到著作权人而在没有支付版权费的情况下采用了作品。授权要约方式表面上看起来使著作权人放弃了对版权的控制权。但实际上著作权人往往把版权维护委托给一家专业的版权机构,它使著作权人可以更容易维护自己的权益。过去,很多著作权人的作品被盗用,但由于单个著作权人往往是弱者,他们很难有能力去维护自己的权益,结果不得不放任侵权行为。而有一家专业的版权机构来做权益时,情况就发生了改变,大量的弱者聚合成了强者。因此对权益维护非常有益。除此之外,由于专业的版权机构拥有大量的出版信息,可以促进作品的推广及充当著作权人与版权使用者之间桥梁的作用,这对于大多数著作权人来说也是一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低版权门槛实现作品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使作者获得更加高额的名利回报,从而实现著作权的权益最大化。
三、网络版权贸易的收益前景
在数字出版发展最早的美国,目前有79%的出版社拥有自己的网站。到2006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逼近200亿元。2006年3月31日,在广东音像城订货会上,网络数字版权交易首次成为本次订货会的内容。2008年4月28日,位于北京CBD核心区域内的国内首家版权领域综合交易和服务大厅正式被授予“北京版权贸易基地”称号,这标志着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这艘国内版权产业的“航空母舰”正式远航。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除深入挖掘传统版权产业交易方式外,更侧重服务于新兴的非物质版权行业的交易,如新兴版权产业中的计算机软件,电子多媒体出版,动漫、网络游戏、卡通形象授权,其他基于网络传播的新媒体、流媒体等数字内容产业,预示着我国网络版权产业链的逐步形成。“今后10年内,全部出版物的50%将只以电子形式存在。如果这一天到来,那么,整个出版业将会像过去10年一样面临更大的变化。”这是万事达计算机服务公司副总裁约翰? 韦克尔对未来出版业发展态势的预测。沃顿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丹尼尔?拉夫指出,对出版商来说,它面临的风险是图书行业过去150年赖以生存的经济理念可能将不复存在。网络出版将根本地改变出版的交换方式,从而完成版权贸易发展史上一次彻底的革命,必将推动出版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出版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鲍宗豪: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20
[2]王学峰:抛弃阅读[J].北京晚报,2000年11月20日第28版.
[3]周荣庭:网络出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04
篇7
姜增伟会长出席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市场营销与广告委员会成立会议
5月17日,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ICC China)市场营销与广告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场营销与广告委员会)成立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国贸促会和中国国际商会会长姜增伟表示,在我国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过程中,工商界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商业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更多地参与国际组织的竞争。市场营销与广告委员会是中国国际商会推进深化调整改革以来成立的第四个专业委员会,对我工商界通过国际商会平台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提出我工商界主张,争取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使国际规则朝于我有利的方向发展,对于推动行业自律,维护国家和企业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点评:国际商会市场营销与广告委员会由来自35个国家的150余位专家组成,主要工作为推广广告营销规则,研究推动此类规则实施的方法;推动各国广告营销行业自律;代表工商界向相关国际组织反映意见;跟随市场变化修订各项规则。委员会每年召开两次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委员会的工作重点、政策建议等。
市场营销与广告委员会的成立,就是要与国际广告、营销界全面对接,提高我国在国际广告和市场营销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促进中国企业市场营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委员会的成立将有效提升我企业的行业知名度和话语权,助推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国际商会成立数字经济委员会,谋求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
中国国际商会数字经济委员会5月11日在京成立。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董事长真才基当选为委员会主席。
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会长,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姜增伟出席成立会议并致辞。他表示,成立数字经济委员会是时代所需,国家所需。随着我国互联网、电信和电子商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深入参与数字经济规则制定,助力企业国际化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点评:数字经济委员会的使命是宣传推广并帮助中国企业了解和遵守ICC数字经济委员会国际规则,促进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提升;促进中国数字经济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数字经济领域企业的国际影响力;推荐中国专家参与ICC数字经济委员会相关工作,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国际规则制定做好储备;推动中国企业参与国内外数字经济相关规则制定,反映企业诉求,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出领先的数字经济发展理念,在一些领域推动中国标准、规则走向世界,争取数字经济领域话语权。
中国贸促会搭建平台促进中多经贸交流
篇8
一、在“走出去”背景下我国图书版权输出面临的困境
1.实际版权输出与国家扶持政策存在偏差,自2005年以来,我国出台了各种扶持政策来鼓励图书版权的输出,但是在实际的版权输出中依然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些出版社抓住国家扶持的有利时机制作一些比照政策的宣传册式图书来实行版权输出,这样制作出的图书不仅不能将我国文化的特色体现出来,而且在国外市场也不会有很好的表现,这就失去了文化“走出去”的效果。二是由于国外的出版商重视图书市场,特别是图书的销量,因而他们对我国在发行榜占据前列的图书更为感兴趣。但是我国有很多实力较差的出版社,它们出版的图书很难出现在发行榜上,所以实现版权输出就更加的困难。而这些出版社为了进行版权输出就只能在东南亚地区进行,输出的图书多为益智类以及青春类等,这类图书在欧美等发达地区的文化市场是根本无法立足的,这使得版权输出与文化“走出去”产生了偏差。并且这类图书与国家的扶持政策存在着偏差,使得它们很难受到国家的资金扶持,这就使得这些出版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非常低下。更有甚者为了获得这类低微效益,接受了低于公约管理的版税,只为了实现版权输出而进行输出版权,导致国内文化的竞争市场杂乱无序,阻碍了我国图书版权输出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
2.版权输出一直保持输出周期长、效益低、后期跟进困难的局面,我国的图书版权输出依然没有摆脱版权输出周期长、效益低,并且后期跟进困难的局面,导致这个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如下。一是中文自身的特殊性,使得翻译工作难度增大,翻译耗费时间长,造成出版间隔过长的问题。二是我国图书版权输出没有健全、完善的版权输出渠道,这就使得我国图书版权输出在规模与数量上都受到了很大限制。三是我国出版社对于版权输出缺乏重视,只是一味地喊着“走出去”,但是在出版社的收益中,版权输出收益所占的比重是少之又少的。四是图书版权输出的激励机制以及运作方式依然存在缺陷。五是即使实现了图书版权的输出,其后期跟进依然面对着许多困难。比如图书在海外市场的监控、宣传以及推广等都很难展开。
3.缺乏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我国的图书版权输出起步时间较晚,从事图书出口贸易的工作人员,缺乏图书版权输出的专业素质。虽然近年来出版社开始引入专业的外语人才来进行图书出口贸易工作,但是这些专业外语人员常常会缺乏相关的版权专业知识以及图书出版背景,这也使得图书版权输出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再有就是因为出版社对于图书版权输出缺乏重视,所以在出版社中从事版权输出工作人员,在出版社所有工作人员中所占的比重是极其少的。一般来说,一家出版社只有一到两人是专门进行图书版权输出业务,并且大多数的出版社存在着由其他部门人员兼做版权输出工作的现象。图书版权输出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极高,目前我国的出版社普遍缺乏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这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图书版权输出的良好发展。
二、在“走出去”背景下我国图书版权输出面临的机遇
1.图书版权输出有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从2005年开始,我国就正式提出文化“走出去”战略,推行“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自此,一系列的文化“走出去”工程就投入施行,比如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以及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翻译工程等[1]。并且国家对于图书版权输出投入的资金也在不断增长,使出版社在进行图书版权输出时没有后顾之忧,为图书版权输出创造了较大的竞争优势,为实现图书版权输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保障。
2.相关版权公司的出现。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出现了一批专业的版权公司。版权公司在我国的发展也分为了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版权公司负责的业务只是将国外的版权推介并引入中国;在第二阶段,也就是我国开始重视图书版权输出以后,版权公司发现了新的商机,将对国内版权的推介与输出作为其主要业务的一部分,甚至有些版权公司只负责国内版权的推介与输出业务。版权公司的发展为我国图书版权输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出版社提供了很好的沟通通道来开拓海外市场。
3.合作出版的出现。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出版社同我国的出版社进行合作,合作出版的出现,使得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有了新的实施方式,使得图书版权输出形式不再单一。有了国外出版社的国外市场经营经验,可以使国内的出版社制定适应国外市场需求的策略,有效地降低了图书版权输出的风险,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输出成本,同时实现了合理资源配置,使得国内外出版社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利益。另外合作出版还可以使得我国的出版社借鉴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这对于国内出版社人才的培养以及业务水平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帮助。合作出版使得我国的图书版权输出逐渐向着连续性、整体性、以及长期性发展。
4.海外投资新路径的开拓。随着我国出版社实力的增强以及经营模式的多元化,很多出版社开拓了海外投资的新路径。比如中国出版集团在国外很多地方建立了海外出版公司。我国的出版社可以通过海外投资的方式,改变图书版权输出的被动局面,变被动为主动,大力推行文化“走出去”战略。另外,海外投资的公司,为图书版权输出的后期跟进提供了便利,也会使得版权输出人才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同时对中国出版社品牌建立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在“走出去”背景下我国图书版权面对困境和机遇的应对策略
1.不片面追求版权贸易顺逆差数字。我国一直重视对版权贸易逆差问题的改变,随着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与推行,我国图书版权逐渐缩小了贸易逆差,图书版权输出与引进的种类不断增多,使我国的图书版权贸易产生了巨大转变。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有些地方存在着刻意对版权引进进行打压来追求贸易顺差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有些出版社不进行版权引进业务或者少进行版权引进业务,来达到图书版权贸易顺差局面的目的。这种版权贸易方式是极度不合理的,所以必须要将片面追求版权贸易顺逆差的贸易方式进行转变,通过激励模式多元化的方式来使得版权贸易健康发展。
2.政府合理干预。现今我国的图书版权所处的市场机制缺乏灵活性,加之政府在市场竞争中进行了过多的干预,使得图书版权在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中的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进而导致了我国的图书版权输出主动性与创造性的缺失。这就要求了国家和政府要对图书版权市场竞争进行适当的干预,不用片面的数据来对出版社的图书版权输出业务进行强制性的考核,给出版社主动适应国际图书版权市场形势的空间,以达到在图书版权输出中注入新活力的目的。
3.拓展版权输出思路。在数字化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图书版权输出也需要拓展版权输出形式的思路,实现数字化的版权输出形式。数字版权输出与传统的图书版权输出相比,不仅更具有灵活性,而且版权输出的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具有更为广泛的邻接权以及服务模式,这可为我国的出版社图书版权输出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在“走出去”背景下我国图书版权输出贸易的新趋势
1.从追求数量到追求内容,在以前我国的图书版权输出只重视输出的数量,不重视输出图书的质量。一些出版社本着对输出数量的追求,只要输出数量达到要求就一切都无所谓,很少会对所输出图书本身的内容价值进行评估与考虑,更不会在图书版权输出地对图书的反馈信息进行收集与统计。我国的出版贸易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出版社认识到这种片面追求数量的输出方式对图书版权输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对出版社品牌形象的损害。并且通过与国外出版社的合作愈加频繁,出版社也开始注意到只有主动地推销自己的文化作品才是发展的关键。这就使得出版社逐渐地从过去的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作品内容。
2.从贸易形式单一到合作共赢的多元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图书出版输出已经不能单从纸质图书版权输出上得到满足,还需要拓展数字化输出业务;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外出版社与国内的出版社进行合作,使得原本单一的出版贸易形式的输出风险得到有效降低,在节约了输出成本的同时实现了国内外出版社共同获利的目的。并且随着数字化输出的发展,国内外出版社之间的合作,很可能从出版内容的合作拓宽到其他形式出版的合作上。
3.从文化输出到资本输出,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以及市场竞争的驱动下,我国的图书版权输出逐渐从原本被动的局面转变为主动推进的局面。并且随着图书版权输出体制的不断健全,使得越来越多的出版社积极参与图书版权输出的市场竞争之中,有些具有强大实力的出版社已经通过资本的输出,在国外建立了分社,进一步将文化“走出去”战略进行落实与推动。这种从文化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转变,是我国图书版权输出的跨越式的发展,文化输出向资本输出的转变是必然的趋势。
五、结束语
篇9
2006年11月27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秘书处公告称,根据各成员最新提交的半年统计报告,2006年1-6月各成员发起反倾销调查数比2005年同期下降,但采取反倾销措施的数量则有所增加。
报告称,2006年上半年共有20个WTO成员报告发起了87起反倾销调查,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高达105起。但是在采取反倾销措施方面,这一数字则由去年的55起增加到71起,增幅高达29%。其中,发达国家发起调查和采取反倾销措施的数字分别为31和9,再次落后于发展中国家。
报告2006年上半年发起反倾销调查案件数位居前列的依然是印度和欧盟,其中印度以20起位居榜首(去年14起),欧盟以17起占据次席(去年同期16起)。澳大利亚则以发起9起反倾销调查位列第三。
中国仍然是反倾销调查的最大对象国。在87起新的反倾销调查中,中国产品被诉32起,占总调查数量的37%(2005年同期为23起,占总数的22%)。美国和中国台北各遭受6起调查,并列排在中国之后。
2006年上半年新发起反倾销调查针对的产业主要是金属行业(19起)、机械行业(16起)、塑料行业(13起)和化工行业(11起)。在19起针对金属行业的反倾销中,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各发起5起,加拿大发起3起,欧盟和印度各发起2起,而哥伦比亚和墨西哥也各发起1起。
篇10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058-03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园网和互联网的教学应用环境日趋成熟,基于数字化背景的高职课程教学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数字校园环境下的高职课程教学需要更为先进的理念来统领教学,也需要符合数字化学习特征的、科学的教学设计,从而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师生、生生跨时空多向交互和个性化学习。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现存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是以一定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实践性极强的综合应用课程。知识与技术能力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谈判磋商与外贸合同的签订;二是外贸合同的履行,即国际贸易全过程的操作技能;三是贸易风险的防范和处理。目前的课程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以讲解抽象的案例为主的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模式,使师生、生生缺乏互动与交流,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传统教学往往忽视学生外语能力的训练,教师双语教学意识淡薄。但国际贸易涉外性很强,在货物定价、装运、保险、商检等环节的磋商中对外语的应用能力的要求较高。
传统教学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普遍存在教师评价为主的“一言堂”现象,缺乏生生评价,以及来自外贸行业人员的评价。此外,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没有与时俱进。近年来国际贸易出现的新变化、新局势以及采取的新对策,要求课程教学内容要与之相适应的动态更新。
二、基于数字校园的教学设计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
随着多媒体网络与计算机的普及,高职院校师生的信息素养有了明显提高。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的开放性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课程网站和网络资源,对同类知识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解释和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解决了教学资源零散不便存储、教学信息传播不畅、实践成果共享受限、教学监控管理困难等问题。例如搭建主题网站、网络课程虚拟学习平台,利用即时消息沟通、wiki相互修改和评价、发帖提问等开放的功能,便于实现师生、生生跨时空交流、互助、合作和自主探究学习,实现教学信息的动态更新。
(二)自主探究性原则
数字校园环境下的课程学习活动虽然有教师的指导与适当监控,但基于网络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要的学习形式是自主性的筛选网络信息,然后思考、分析,探究、反思等等。因此在设计学习活动时要意识到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设计要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自主学习和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例如引导学生利用灵活多样的检索工具;设计webquest让学生有目的有方向的自我探究、自我评价等。
(三)交互性原则
基于校园网和互联网的教学应用环境,课程的教学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进行,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跨时空跨地域的优势,创设虚拟学习环境,实现师生、生生的交流、讨论与评价等互动学习氛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要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知识,其发展必须置于真实的教学实践环境中,通过同伴互助、师生互动,实现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在数字校园环境下的学习,有利于合作互助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等。
(四)多样化原则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有的学生喜欢从听的过程中获取信息,打开学习之门;有的学生喜欢用书面和图像形式学习与记忆。多媒体网络和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使课程图文声像并茂,直观生动,从而满足不同学习风格、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
三、数字校园环境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数字校园设计高职课程的教学,以方便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学习为前提,先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特征,然后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研究组教师设计与开展实践教学,并以问卷和访谈等方式对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分析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需求和学习特征
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需求和学习特征是教学设计的前提与基础。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超过80%的被调查学生会使用网络搜索学习资料,86%的学生使用网络主要是娱乐或消遣。约87%的学生认为网络资源对学习很有帮助,也愿意借助网络进行学习,但78%的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或同伴的帮助。约75%的学生认为自制力弱,如果进行网络学习需要教师的监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较强,但是学习目的不明确,信心不足;形象思维较好而逻辑思维较差;喜欢动手实践往往又忽视必要的理论基础。约74%的学生喜欢团队合作学习,58%的学生则愿意独立解决学习问题。
(二)整合教学内容
首先,选择的教学内容依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相适应;再次,教学内容要与学生将来工作和生活紧密联系;最后,教学内容要为教学实践服务。高职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融“教、学、做”于一体,理论基础以必需、够用为度,不强调理论的深度、难度和广度。
(三)确定教学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也是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教学目标是事先制定,通过教学实践可以达到,并且能够使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教学目标既客观又主观;既动态又相对稳定;既系统、有层次又具时限性。明确、具体、规范的教学目标,对教学的效果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和旗帜,指导着整个教学活动。要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对实际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规定。基于数字校园的高职课程的实践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对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更加明确和具体,不仅要描述清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目标,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教学,需要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哪些关键能力也必须描述清楚。
(四)选择教学策略
1.分析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又称为学习环境,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学习资源包括学习材料、帮助学习者学习的认知工具、学习空间等。人际关系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充分的人际交往。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是自行积极的建构,而不是外界灌输;学生之间的相互效仿、协助、互动和激发,就是知识的建构过程,也是个体的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同时知识的建构要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由于专业特点的限制,柳州城市职职业学院研究组的教师基于数字校园背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网络为学生搭建了虚拟的网络学习平台,模拟进出口贸易的一般流程,设置学生实训成果展示与交流的窗口,既满足课堂内的实践教学,又方便学生课后自主探究学习。
2.创设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应用知识的环境背景或者活动背景,它能够引起学生某种积极的情感反应。建构主义认为,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强调合作和交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便于学生自行建构知识。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实践,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职业核心能力;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具体形象的典型工作任务或生活事件,有利于学生克服纯粹认知活动的不足;教、学、做成为一种包括情感体验在内的综合性活动,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3.选择教学方法。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俗话说“教无定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但不是万能的。例如进出口业务操作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和项目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网络和课程网站等学习平台,在课堂内模拟一笔完整的进出口业务过程,学生分组分别扮演进口方、出口方、银行、船运公司或海关等部门,按照接近真实的经贸运作过程进行。以此让学生对抽象的内容有了较真实的、较系统的理解。
高职课程的教学策略的选择必须突出职业性、完整性、实践性。教学活动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可以让学生在教、学、做中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
(五)设计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起到调控教学过程的作用,同时对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例如教学环境、学习情境等进行调整。教学评价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激励和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教学过程产生的问题的反馈。
基于数字校园的高职课程教学,应融入多种评价主体、多项评价内容、多种评价方式。参与教学评价的不仅是教师和学生,相关行业专家的评价同样具有指导意义。职业教育要与职业紧密联系,以行业标准作为培养人才的标准。评价的内容与指标也要具体细化,要涵括从知识、能力和素质客观综合的评价。
具体的教学实施见图1。
四、研究结论的分析与反思
篇11
分析人士认为,不断发展的全球供应链,把各国合作生产的产品归为供应链末端国家的产品,这种做法使全球贸易数字严重扭曲,夸大了中国的贸易威胁,而事实并非如此。
2月10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美国与中国新的贸易逆差,这种扭曲届时将再次出现。据估计,2005年美中贸易逆差激增至创纪录的2000亿美元。
似乎中国从贸易中获得了更大的回报。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最大赢家是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来自中国生产的更廉价的玩具、服装、电子产品和其它产品让他们获益匪浅。
与此同时,美国的跨国企业以及其他外国公司包括零售商们都大赚了一把。因为他们是生产大量廉价商品的中国工厂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绝大部分的贸易利润都被他们攫取。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黄亚生教授表示:“从上世纪90年代起,总部设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亚洲其它地区的外国公司基本上都将中国作为其生产基地,同时,对工厂的控制权以及生产利润也都牢牢掌握在他们手中。尽管中国从全球化中获得了工资上的好处,但它没有留下全球化带来的利润。”
从某种程度上说,真正的失败者主要是其它地方的一些低收入工人,像日立公司在日本、亚洲其他地方和美国的失业工人。当公司把工厂建到中国后,受害的是这些工人。美国的蓝领工人也是失败 者。尽管商品生产的重心转移到中国,从整体上看,美国从亚洲进口的状况在过去的15年中并没有改变。
台湾曾经是全球计算机的组装工厂,但现在,这个地位已被中国大陆所取代。过去,香港的服装工人把成千上万的布料加工成衣服:现在,这个工作也改由中国大陆的服装工人来做。过去,日本出产世界上最时髦的家用电器品牌,如日立、索尼、松下和东芝,现在,大多数的时尚品牌都从中国远销海外。
事实上,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约60%的出口产品都由外国公司控制。而分析家们表示,在电脑部件和电子产品等领域,外国公司在出口上拥有更大的控制权。
随着生产供应链越来越复杂,外国的专业技术一直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种供应链中,由不同国家生产的不同零件统一运至中国进行组装。这种体系使得全球的贸易统计数字具有误导性,一些专家认为,更恰当的标签应当是“中国组装”。
因为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都在使用同一款产品,也有部分专家呼吁我们干脆不要理会那些贸易数字。
瑞士银行的经济学家董涛表示:“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双边贸易数字是毫无意义的。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平衡就像纽约州和明尼苏达州之间的贸易平衡一样毫无意义。”
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以及其被普遍认为是人为低估的货币,使1995至2004年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约4650亿美元。这也使中国成为外国投资最热门的目的地之一。
在电子产业中,迁至中国大陆的工厂数量也大大增加。10年前,台湾控制了全球计算机的零部件市场,并主要依靠台湾岛内的工厂进行加工生产。现在,台湾公司仍然在出产全球80%的计算机主板、72%的笔记本电脑以及68%的液晶显示屏。但所有的组装生产程序都搬到了中国大陆。
宏基(Acer)下属企业AOpen的执行官TonyYang表示:“所有的人都来大陆了。我们的供应商、客户以及他们的主要生产设备都转移到大陆,台湾的工资实在太高了。”
日本和韩国的公司在这里已初具规模。松下电器产业公司在中国有7万员工;东芝公司将最大的信息技术生产线建在杭州。韩国三星公司在中国有23家工厂和5万员工,并将整个笔记本电脑的生产设在了中国。去年,它在韩国的最后一家生产笔记本电脑的工厂关闭。
贸易数字反映了这种大规模的变动。1990年,日本是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亚洲占美国进口总额的38%。
去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美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美贸易增长了12倍。同时,亚洲在美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却保持稳定,依然保持38%。也就是说,如果商品仅仅贴上“亚洲生产”的标签,15年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除了很多商品相对比较便宜了,因为中国大陆成为了世界工厂。
即便发生了这种转移,大多数亚洲国家仍然甚至继续扩大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巨大影响,生产越来越精密的模型,生产待组装的配件,实行市场和品牌管理。所以,即便中国与美国的贸易顺差达到2000亿美元,其与亚洲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也高达1370亿美元。
“我认为发达国家并没有将如此多的工作转向亚洲,”瑞士信贷集团的VincentChan表示,“香港和台湾见证了其制造业的消失。”
可以确信,美国和欧洲公司正逐渐将其生产转向中国。戴尔和IBM电脑的生产过去主要集中在美国,而现在它们绝大多数的电脑组装在中国完成。
更大的跨国公司正纷至沓来。空客公司考虑在中国进行客机生产,而通用汽车也在考虑将其在中国生产的汽车远销海外。
成千上万的中国工厂为廉价的外来民工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即便他们工资仅有75美分/小时。但迄今为止,这些行业的中国公司还不能从进行基本生产转变为产品设计甚至更高的开发工作。中国的崛起与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日本创建了诸如丰田、本田、三菱和索尼等在内的晶牌,而除了联想和海尔,中国几乎没有什么国际品牌,大多数企业仍在努力创建品牌知名度。
瑞士银行的经济学家董涛表示,“美国才是所有一切的最大受益者。一个芭比娃娃价值20美元,而中国仅得到了其中的35美分。”
中国官员适时地表示,贸易数据显示的中国巨额顺差成为令人误解国家很繁荣的信号。
“过去几年间,中国得到的仅仅是一些漂亮数字”,商务部研究院的梅新育表示,“美国和外国公司则得到了真实好处。”
当然,中国的经济还在发展,如同那些20世纪远在海外创建商业帝国的前辈那样,更有雄心的中国企业家阶层正在崛起。重庆68岁的千万富豪尹明善就是其中一员,他正在成为中国的亨利・福特。
“我们是中国最大的摩托车出口商。”他表示。
篇12
一、外贸函电的文体特征
(一)语篇特征
作为函件的形式,其要求外贸函电的正文部分必须短小精悍、逻辑清晰、意义连贯,如此才能利于贸易双方的快速交流。因而,外贸函电逐渐形成了鲜明的语篇特征,语篇的结构逻辑合理,上下文之间思路与意义连贯,以达到明确传达贸易双方的意图与目的。一般情况下,外贸函电的正文部分主要由三个段落组成,在第一段中开门见山的表明发件者的意图,第二段交代与业务相关的信息,便于收件者处理业务,第三段发件者需要表明态度与希望,并传达对收件者的祝愿。简洁完整、逻辑严谨是外贸函电呈现出的语篇特征,如此可以看出外贸函电的正式与规范。
(二)语法特征
外贸函电的语体往往给人一种庄重、严肃的感觉,尤其是在涉及一些负面问题的表述上更加需要客观性,从而以明确贸易双方的责任,或保障贸易双方的合法权益。所以,外贸函电文体特征中还呈现出特殊的语法特征,通过使用一些常用的句型与句式来表达,如陈述句、祈使句、长短句搭配,以实现客观、严谨的表达。此外,有时为了增强函件的可信度,在外贸函电写作中还会适当使用被动语态,以减少表述中的主观色彩,或是避免表述过于直接。如“The goods were promised to be delivered before 1st May,but now we have been in considerable difficulty through the late delivery.”,这是一句使用了被动语态的句子,发件者利用被动语态委婉的指出了对方的过失,希望对方及早解决实际问题,如此表述更易于引起对方的反思与重视。
(三)词汇特征
外贸函电作为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种交际工具,在写作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行业领域的专业用词或术语,同时函件内容还涉及到贸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因此外贸函电的词汇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和突出。用词严谨、准确、规范、专业是外贸函电主要的词汇特征,只有在写作中重视外贸函电的这些词汇特征,这样才能确保表述的精准与客观,进而避免因表述问题而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或纠纷。于是乎,从事国际对外贸易的工作人员需要掌握一些外贸函电写作中的专业词汇,如“Import License(进口许可证)”;熟悉贸易行业中专业术语的缩略词,如“D/P(Document against Payment,付款交单)”等;了解一些普通词汇在外贸领域中的特指含义,如“quote”、“accommodation”在外贸函电中分别表示的是“报价”、“通融”的含义。
二、外贸函电的写作“C”原则
(一)Correctness与Clearness原则
Correctness与Clearness原则,即指正确、清楚写作原则。外贸函电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充当着一种书面评介,一旦国际贸易双方发生经济纠纷时可将外贸函电作为证据来走法律程序,所以外贸函电的写作讲究Correctness与Clearness原则。其中,Correctness原则是指正文内容中的语法、标点、语言规范、拼写等的书写正确性,如美式函件与英式函件中称呼语的使用存在区分,gentlemen是美式函件的表示,而Dear Sirs则是英式函件中的表示。此外,Clearness原则是指在外贸函电写作中表述要简洁清楚,主题明确让人一目了然,以避免表述不清而产生误解。如“We send you yesterday,by air,4 samples of the goods which you requested in your letter of May 10.”这句表述简单精准,数字、日期、字母大小写、标点等都遵循了Correctness与Clearness原则。
(二)Conciseness与Concreteness原则
简洁、具体是商务书信写作的基本要求,外贸函电作为商务书信中的一种类型其也需要遵循Conciseness与Concreteness原则,即简洁与具体写作原则。由于贸易行业工作繁忙,因而外贸函电的内容应当简洁精炼、具体明确,注意长话短说,以明确、详细的方法来表述,这样才能让忙碌的贸易工作者花费最少的时间了解更多的信息。如“Thank you for your cooperation.(谢谢合作)”,这句是外贸函电中的常用语,直截了当的表达了含义。数字、日期、编号是外贸函电中的重要元素,是国际贸易双方了解信息、做出决策的主要依据,因而在外贸函电写作时需要着重注意这些的表达。如“The Universal Trading Company placed over US $2,000,000 worth of business with us each year.”数字具体,表达含义简洁明了。
(三)Courtesy与Completeness原则
贸易合作讲究友好、礼貌,这样才能为双方留下良好印象,从而为下一次的合作奠定基础。外贸函电作为国际贸易双方主要的交流工具,它虽然是一种书面形式,但如果在写作表述中措辞用语不礼貌、不诚恳的话,就极易让对方感觉到不被尊重,不佳的印象也会对双方以后的合作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外贸函电在写作中还需要遵循Courtesy与Completeness原则,即礼貌与完整写作原则。Courtesy原则是指在外贸函电写作中注意表述言语的礼貌、亲和与友好,多使用一些表示客气的套语和词汇,或委婉、礼貌的指出对方的不足,这更容易使贸易对方接受,如“A very careless mistake was made during the course of shipment.”。在一封外贸函电中,Completeness是写作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无论是叙述上的完整还是格式上的完整,这些都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一个外贸企业的形象,关系着贸易双方合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
三、结语
在外贸商务中,外贸函电发挥着传递商业信息、磋商外贸业务、陈述商务事实、记录进出口业务进展等的多元化作用,是国际贸易商务顺利开展的重要工具与手段。因而,了解外贸函电的文体特征,掌握外贸函电的写作原则,这些对于促进国际贸易活动顺利进行十分有利。不仅可以显示出贸易方的专业性,保证双方交流的顺畅,而且还能够为贸易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以促进双方国际贸易商务的持续往来。特别是现今的经济发展环境下,世界市场已形成,国际贸易越来越兴盛,熟悉外贸函电的文体特征及写作原则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作者单位:新余学院外国语学院)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课题《外贸函电中的模糊语言的应用研究》成果之一
篇13
所谓电子商务是指通过使用互联网等电子工具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电子商务贸易活动。简单来说,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进行的各种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出现主要在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促使网络成为重要的商业媒介。在互联网中进行各种具有商务性质的交易活动的,从而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电子商务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一)普遍性
电子商务以网络作为交易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进行各种类型的商务活动,各种人可以参与到其中。可以说,电子商务普遍的应用于各个行业中,促使行业交易进入数字化、网络经济化环境中。
(二)方便性
电子商务是在网络上进行的一种商务活动。其与实际的商务活动最大的区别是“方便”,电子商务在网络环境下随时随地进行商务活动,不受任何限制。而实际的商务活动地点固定、交易时间有限。可见,电子商务具有方便性。
(三)整体性
电子商务能够规范事务处理的工作流程。有效的将人工操作与电子信息结合在一起,促使商务活动更加高效,人员和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整个商务活动有顺序的进行下来。
(四)安全性
进行电子商务活动需要重点注意的一点就是安全性,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商务活动,才能促进商务贸易的有效的进行。在网络环境中,为保证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开展安全管理、建设防火墙、提高防病毒保护、设置加密机制等等各种安全措施的实施。
(五)协调性
商务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协调的过程,其具有协调性是一种必然情况。进行商务活动需要协调客户与公司之间存在的矛盾、协调公司与供应商之间存在的矛盾、协调公司与其它相关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问题等等,都详细的说明电子商务的协调性。
二、大数字下电子商务营销管理
电子商务营销管理是为了保证网络环境下,进行商务营销活动能够合理、安全、有效的进行。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各种先进技术应用于社会中,其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尤为广泛,促使中国进入数字化时代,中国经济有很大的突破,已经打破传统的商务模式,而是传统商务模式与网络商务模式共存。笔者就大数字下进行电子商务营销管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大数字
在数字时代中,大数字其实就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特别大,已经无法运用当下的工具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整理、处理以及管理。大数字具有数量大、类型多、处理速度快的特点,这使得对其进行管理需要建立运行机制、制定建设标准、搭建共享平台、培养专业队伍。
1、建立运行机制。大数字比较庞大,应用和管理都有很大的难度。通过构建有序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运行机制,能够有效的约束大数据的使用。
2、制定建设标准。之所以制定建设标准是通过这个标准约束数字时代中大数字的构成和应用规范进行,为网络互连、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奠定基础。可见,制定建设标准将使大数字能够应用于不同领域中,不断动态更新。
3、搭建共享平台。大数字不断的动态流动和充分共享,才能够提高大数字的应用价值,促使具有生命力。搭建共享平台是提高大数字应用性的最佳措施,将大数字集结在平台上,供各个领域应用。
4、培养专业的队伍。大数字的建设比较繁琐,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监督和控制,及时的控制其中出现的不足。因此,构建一个专业的队伍统一管理大数字的构成,这不仅仅能够保证大数字每个环节合理的进行建设,还能够提高大数字建设的速度。培养专业的队伍来建设大数字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二)大数字下电子商务营销管理
在数字时代中进行电子商务营销管理需要结合大数字的特点,从大数字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数字庞大的角度出发,在网络中合理的进行商务营销活动。因此,电子商务营销管理应用具备深度研究的能力、及时洞察消费者的能力以及对行业背景分析的能力,从而找准消费者的需求,总结营销的关键时刻。与消费者实时沟通,制定出具有商业价值的电子商务营销方案。在大数字下电子商务营销管理的具体内容是:
1、市场分析。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很可能在某一时刻市场就朝着某个方面发展,如不能掌握市场发展动态,那么营销效果一定不佳。进行市场分析是进行电子商务营销管理的首要工作,收集市场需求的大量数据,对这些大数字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明确当前市场存在的缺口、竞争对手的实力、消费者的相关要求等,这对电子商务营销手段、营销对象、营销产品、采用规模、成本等方面的确定提供有力的信息。可见,在大数字下进行市场分析是电子商务营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有效的市场分析,电子商务营销才能够顺利进行。
2、商品的构成。商品的构成是电子商务营销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基于市场需求数据进行商品特点和优势,对商品进行准确的定位。从重新定位的角度出发,依据从市场获取的大数字进行电子商务规模的确定,从而明确产品订购的规模,对特定的人群进行网上营销。在此环节中需要时刻注意的一项是控制成本,只有保证成本的合理利用,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商品的构成是进行电子商务营销的根本,只有从商品的特点、适合的人群、具有的功效等方面出发,设计出最有营销效果的方案,才能够促进电子商务营销顺利进行。
3、电子商务营销。在大数字时代下进行电子商务营销管理,有效的采用大数字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能够对前期进行的电子商务营销活动中的销售数据、产品数量、产品价格等相关的数字进行分析,掌握电子商务营销活动的效果,对于前期电子商务营销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能够做出合理的调整,进而提高销售业绩,扩大产品的销售利润。在大数字下进行电子商务管理,以电子商务营销为主,对其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控制,最大限度的提高电子商务营销方案,实现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因此,在进行电子商务营销的这一环节重点注意与大数字相结合,合理的利用大数字的特点,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三、结语
大数字时代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中国经济的进步,通过大数字的建设,有效的完成市场环境、市场需求、市场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分析,对于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大数字的建设最大的帮助是提高网络环境中电子商务营销管理的水平,应用大数字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数字的庞大等特点,有效的集合网络中与消费相关的数字、与竞争对手相关的数据、与成本相关的数据等,从而掌握电子商务营销的效果,及时调整其存在的不足,优化电子商务营销。
参考文献:
[1]吴伯凡.大消费时代”的“杂交模式”[J].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2011.01
[2]黄升民,刘珊.“大数据”背景下营销体系的解构与重构 [J].现代传播,2012.11.
[3]王雍.电子商务的大数据时代[J].成功营销,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