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科研课题的主要意义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科研课题的主要意义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科研课题的主要意义

篇1

1常见的换药方法

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笔者总结出了以下三种常见的换药方法:①甲硝唑换药法:甲硝唑可以有效抑制厌氧菌的生长并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其操作方式为,将甲硝唑的注射液在伤口的表面均匀的涂抹,然后用无菌纱进行包扎,其换药周期大致在两天到三天为宜。对于肉芽组织比较新鲜的创面或表浅皮伤,可将甲硝唑片剂研粉加敷纱布进行治疗,用这样的方法通常两到三天就可痊愈。②胰岛素换药法:这种方法对于手足外伤效果明显,它可以加强吞噬组织的活力,有效促进伤口组织细胞的生长,让伤口的愈合时间大大缩短。其具体操作方法为,无菌环境下将0.9%氧化钠500ml加胰岛素50单位,配制成10∶1置于冰箱中,换药时,用纱布浸湿敷于伤口即可,每天换药2-3次为宜。③利福平换药法:这种方法对于脓疤疮、手足表皮化脓感染等伤口效果明显。其具体的操作方法为,将伤口进行常规消毒后,把利福平胶囊粉撒入伤口中,并敷上无菌纱布,其换药周期为一天,对于这类普通伤口,换药三次基本可以完全治愈。

2换药过程中对换药时间的把控

之所以要对伤口进行换药,就是为了让伤口保持在一个清洁的环境中,避免受到细菌的感染,缩短伤口痊愈的时间,在换药的过程中,医务工作者要对伤口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查看伤口的生长情况,观察伤口是否化脓。如果伤口没有受到感染,只需要对伤口进行一下基本的消毒然后跟换敷料即可。创面修复关键在于再生肉芽组织的数量和质量。在清创缝合术后第一天进行换药,可以使得痂皮和新生肉芽组织的损伤得到有效的减小。从笔者这几年的诊断经验来看,经急诊清创缝合的伤口,基本上都不是单一的外伤,大多还有着周围组织的挤压与挫伤等情况。组织的损伤所带来的诸多病理和生理变化会使得换药过程变得更加复杂,换药时间的把控也会变得更难,例如血管通透性改变,大量血浆以及含电解质的液体通过血管进入到组织间隙中,及组织受到挤压损伤造成的组织间隙压力升高,会使得伤口局部肿胀与外翻,由于损伤组织表面有着大量的渗液,很容易和敷料粘在一起,在进行首次次和第二次换药时,最容易造成新生肉芽组织和痂皮的二次损伤,首次换药的间隔时间越长,其敷料就越难被揭除,换药的难度也就变得越大。因此,对换药时间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把控,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今早进行首次换药和第二次换药,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而且可以减少肉芽组织的损伤,有利于伤口的愈合。根据笔者的实际经验,清创缝合术后第一天换药最为合适。

3换药过程中对伤口的处理

异物的残留会给伤口的愈合带来巨大的阻碍,在对伤口进行换药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该对伤口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仅要了解伤口现在的愈合状况,还应该了解一下患者受伤的原因,以发现一些难以从表面看出来的问题,在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全面的了解后,要将伤口内的异物和坏死组织进行彻底的清除,这是伤口快速愈合的必要条件。在清洁伤口时,要首先用典酒、酒精对伤口进行彻底的消毒,认真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化脓感染的现象。在揭下敷料时,要注意伤口是否和敷料粘连,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跟换敷料。要使用干燥的纱布包扎伤口,尽量不要弄湿纱布。在处理方式合理的情况下,伤口通常不会受到感染, 7d左右即可拆线。在受伤后6-8h内进行处理的伤口为污染伤口,污染伤口并未造成感染,如果处理方式合理,依然会很快痊愈。患者的伤口是否受到感染和患者自身的抵抗力和伤口受到的污染程度有关。在受伤后,患者应该立即进行清创处理,清创处理后,如果伤势好转,伤口逐渐愈合,则表明清创处理到位,只需要及时进行换药即可。如果伤口越来越疼,则表明清创不彻底或者患者伤势复杂,此时应该及时就医。如果伤势比较严重,伤口的分泌物可能会很多,此时应该增加换药的次数,尽量每天换2-3次,避免伤口与敷料造成粘连,及时进行引流排脓,将伤口内的有害物质清除干净,可以随着伤口内分泌物的减少而适当地延长换药时间,直至伤口完全康复。

4换药过程中对患者心理上的呵护

由于部分患者对于自己具体的伤势情况不了解,很可能会出现患者过度恐慌的现象。这时,要对患者及时地进行心理疏导、减轻伤口给患者精神上带来的伤害,增加患者对伤口痊愈的信心。在换药时,要先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让患者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伤口情况,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揭除敷料时动作要轻巧,动作的幅度要小,与此同时,要告知患者下一步的操作流程。整个换药过程要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每次换药的时候,要及时告知患者自己伤口的变化以及好转情况,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其伤口的痊愈。

5结语

换药的方式多种多样,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现,新的药物与新的技术不断出现,伤口的换药方式也将变得越来越多,作为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必须加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争取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更加高校的医疗。

参考文献

[1]翁秀敏.外科伤口换药时间及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5:220-221

篇2

(一)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当前我市正在全面推进工业集中区的开发建设,这是带动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要围绕工业集中区建设,搞好规划,引导农民利用土地补偿款,发展三产配套,稳定农民收入。当前,重点要抓好“金包银”项目实施。一要加快“金包银”和“金包金”工程建设;二要着手项目招商,尽快产生效益;三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好金边项目的股份认购分配方案,让农民真正成为资产的所有者,成为项目的直接受益者;四要完善项目的运行管理机制,让项目发挥更大的效益。

(二)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以就业带动农民增收。

“十一五”期间我市计划要完成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5万人以上,确保有劳动能力的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有稳定的工资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以上。一要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培训,让更多的农民能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二要广辟公益性岗位,为大龄农民提供就业空间,切实解决本市大龄农民的就业难题。三要制订鼓励政策,引导企业多招用本地农民工。四要建立农村劳动转移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同时要积极鼓励农民自主经营、自主创业,增加农民创业性收入。

(三)推动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的发展,以项目带动农民增收。

积极引导被征地农民利用土地补偿款,集资入股通用厂房、外口公寓、农贸市场、商业店面等股份合作项目,使农民有长期的稳定收入。下一步要努力争取做到所有被征地村都有农民集资入股项目,使农民手中的土地款变为资本,村民变成股民。实施股份合作项目,必须坚持大多数村民自愿参与和集资入股为主体,选择效益好、风险小、见效快的项目,并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完善项目收益分配和经营管理机制。

(四)努力提升现代农业水平,以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

突出发展优质种苗业、农产品加工营销业、生态休闲农业三个重点,以现代农业产业的提升来带动农民增收。一要继续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龙头带动农民增收。二要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使农民分享到加工、营销到流通环节的利润。三要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在农户、企业和市场之间建立起桥梁和纽带,增加农民经营收入。

(五)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保带动农民增收。

一要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力争2010年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70%以上。二要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增强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能力,到2010年参合人数占农村居民比例达到95%以上。三要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农村低收入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确保农村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

(六)积极推进移民造福工程,以帮扶带动农民增收。

制定优惠政策,通过实施移民造福工程,鼓励和引导山区农民从山上搬到城区来,一步到位,直接转为城镇居民,改变边远山区和重点水源保护区贫困落后的面貌。今年要重点推进集美区许庄村、翔安区大帽山农场实施整村搬迁,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动员社会各界帮助挂钩村解决经济发展问题。

(七)创新农村发展机制,以改革带动农民增收。

一要进一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二要研究新的改革措施,对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农村发展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以改革的思路来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三要创新农村发展新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兴办农村公益事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确保农民长期稳定增收。

二、促进农民增收,必须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一是组织保障。就是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各级党政领导要紧紧把握促进农民增收这个核心问题,把促进农民增收纳入开发建设的总体规划,认真落实好各项增收措施,为农民增收出主意、想办法、办实事,真正让农民共享开发建设的成果。

二是投入保障。就是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确保财政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

篇3

一、什么是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就是对问题作出科学的方法判断及回答。问题是构成课题的主要因素,提出问。题就是课题研究的开始。课题也来源于问题,课题中含有科研性的问题。究课题就是把某一领域内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特定问题,而且有明确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和任务,能够普遍反映某种现象,并可以通过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最后行研究加以解决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什么是科研选题

总的来说,科研选题就是从战略上选择科研的主攻方向,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和方法。没有课题就没有探索的目标和方向。选题的过程也就是对探索者未知世界或已知世界重新诠释的方向,目标,模式的确定过程。它直接反应着科研工作者的学术研究水平及其精神境界。大到国家一级的科研规划,小到科研单位或研究者个人的科学研究活动。要想取得较大的成功,选题策略不可忽视。选题的当,方向对头,可以捷足先登,后来居上,突破一点,带动全盘;而选题策略失当,方向有误,得不偿失,甚至虚掷光阴,劳而无获。把握方略,是成功选择科研课题的根本要领。

三、选题原则

科研课题选题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一)需要性原则。此原则是指选题要面向实际,着眼于社会的需要,将求社会效益,这是选题的首要和基本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目的性,即目的原则。这里所谓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尤其是工农业生产的需要,这是它的社会意义;二是根据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这是它的学术意义,或二者兼有。

(二)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在选题时要考虑现实可能性。可行性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条件原则”。一个课题的选择,必须从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出发,选择有利于展开的题目。如果一个课题不具备必要的条件,无论社会如何需要,如何先进,如何科学,没有实现的可能,课题也是徒劳,选题等于零。

(三)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是指选题不但要考虑是否满足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具有实用价值;确实可行;而且还要看课题本身是否合理。所谓合理性原则,也称科学原则。比如教育科研课题题目的选择就必须遵循教育及与之相联系的各种事物的客观规律,必须充分认识研究的客观条件。应该通过对教育的历史,现状的分析,对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各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等形成课题,切记主观想象,盲目选题。

(四)创新型原则。创新性原则,即价值原则。就是指选题要有新颖性、先进性,有所发明、有所发现,其学术水平应有所提高,以推动某一学科向前发展。选题要有先于时代的导向,目光应落在改革和发展的前沿领域。对某一领域的老课,题,则应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以新的视野去研究。即使是选择一些验证性研究课题,也应力图有新的发现。只有富于创造精神的课题才有真正地生命力。

四、选题步骤

(一)确定研究范围。选题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研究范围,即确定研究什么。研究范围通常由研究者根据自己的兴趣来确定。不要以为范围越大越好,小范围的东西往往可以研究得更加深入及透彻。

(二)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范围只是确定了研究的方向。在此基础上,还要围绕确定的范围提出问题。问题提的越多,找到适合的选题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提出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动态,这就需要深入了解前人或他人研究的情况。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有关的科研课题发展史实,课题研究水平与今后发展趋势,摸清进行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三)课题论证。论证应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1.问题是否适宜作研究课题?它要考虑4个特征:即是否属于某个领域的问题?是否此问题具有普遍意义?有没有明确的研究范围和任务?问题能否通过研究得到解决?2.问题是否适宜作研究课题?它需要考虑4个特征:即:问题是否有价值?问题是否有创新?问题是否有科学性?问题是否有可行性?如果上述两个问题都能得到肯定的回答,说明这个问题才是适合自己的好课题。

五、选题要求

1.明确所研究的主题和研究领域。

2.充分把握所研究主题的内涵。

3.要有创新意识与成分。

4.清楚掌握研究设计的逻辑。

爱因斯坦说:“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最重要的还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正确的提出问题。”正确选题,即一个好的科研题目要符合科学原理,符合研究者的自身条件(学术水平,地位;科研设备,经费队伍);在成果应用范围内要处于领先地位;要能解决生产,科研等领域的实际问题。

六、资源查找

资料查找主要有以下几种:1.工作经验总结;2.新理论、新发现带来不少科研课题;3.时代变革与历史传统式科研课题的永恒源泉;4.认清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和积极发展科学文化;5.考虑自己的专业特长与优势;6.结合自己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周林.教师研究简论[J].教育科学简论,2000,(3).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篇4

选题的原则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这是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方针。医学科研选题也应贯彻这一方针。为提高疾病防治水平、增强人类体质和提高人口素质服务。在选择医学科研课题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需要性原则 选题的方向必须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尽量选择在医药卫生保健事业中有重要意义或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医学基础研究、延缓衰老、提高生命的质量等科学技术课题都属于长远需要的课题。但从临床科研考虑,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主要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最大的疾病。 如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占我国全死因人数的72.30%,也是死因顺位中的前四位;还有环境污染所致的公害病也不容忽视。所以选题时,应当根据个人专长、工作基础与单位条件,既可选当前迫切需要的课题,也可选国家发展长远需要的课题。

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科研的生命线。缺乏创新性,就会失去科研立题的前提。若为理论课题,要求有新观点、新发现,得出新结论。若为应用课题,则要求发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或是把原有技术应用于新领域。创新性是科研的灵魂。衡量课题的先进性,主要考核它的创新性如何。

选题的创新性来源于:①所选的课题是前人或他人尚未涉足的;②以往虽有人对某一课题作过研究,但现在提出新问题、新试验依据及新的理论,促使该课题有新的发展、补充或修正;③国外已有人研究,但尚需结合我国实际进行探索属于填补国内此领域的空白。由此可见,充分地复习有关专业文献,及时掌握国内外发展动态,这对保证选题的创新性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性原则 选题的科学性就是指选题的依据与设计理论是科学的。为保证选题依据的科学性必须做到:①选题时要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与客观规律相一致;②以事实为依据,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选题不能与已确认的基本科学规律和理论相矛盾;④充分反映出研究者思路的清晰度与深刻性。选题应尽可能具体、明确。

篇5

一、课题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1.在科研经费申请环节,存在课题预算与课题执行存在脱节现象,预算合理性准确性有待加强。如沈婕、张跃明等人所指出,“目前课题经费在立项阶段编制的预算往往与科研课题实际执行内容存在较大偏差”,“不能正确地反映专项课题所需资金数目。”[1]究其缘由,多为下述原因:

(1)一些企业为了更高效的申请到课题经费,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申请部门,这就导致预算编制人员与课题实际执行人员不同,且彼此之间欠缺交流,为后期的预算执行埋下了隐患;

(2)课题申报人员欠缺财务知识,在编制预算时,因不熟悉税收、会计政策,造成数据偏差。如曾有科研人员因不了解国拨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不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而在预算中少计了设备支出金额,再如,一些预算编制人员,对人员经费理解不够深刻,在预计劳务费及专家咨询费时,往往脱离实际或预计了不应该计入的支出。

(3)而最主要的原因,则是“(一些单位)编出的预算仅是为满足争取科研项目的需要,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科研实际所需成本, 造成预算编制与结题结算不匹配。”[2]为了便于通过课题预算评审,编制人员往往倾向于加大设备经费预算,而不考虑部分项目负责人“同时承担着多个科研项目,并且这些项目之间存在着一定关联时,会出现仪器共用、资料共享的情况,进一步延伸出部分经费无需支付的情况。”[3]

2.在经费支出环节,一方面经费支出管控不严,违规违纪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则是实物资产监管不力,浪费现象屡见不鲜。所以近年来,“科研经费的发放也渐渐成为腐败高发区。”[4]

(1)财务报销方面。审计人员总结了“目前侵占科研经费主要有四种惯用手法 --发票套取、收受回扣、虚假合同骗取、财务人员顺手牵羊”等[4]。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型企业因为本身主要承担生产经营任务,期间会发生制作费、差旅费、会议费、人员经费、设备材料购置等成本费用,这些成本费用支出与研发经费支出在实践中并不易于区分,而且承担课题项目的负责人往往也是生产部门的负责人,掌握着报销签字权;同时财务人员对课题的具体情况、每一阶段需要对应的支出也了解较少,报销审核时往往仅形式验证票据的真实性,无法确认是否应该发生此类活动,这就客观上为项目负责人“挂羊头卖狗肉”,以生产支出挤占课题经费创造了便利条件。

(2)财务制度建设方面。科技型企业的人员往往同时承担着生产、科研任务,而场地、水电等也通常共用,大多数企业未针对这种情况,制定合理的分摊标准,并将之制度化;甚至于个别企业尚未做到按单个课题进行对收支进行单独核算。

(3)实物资产管理方面,由于前述在科研经费申请环节存在的种种弊端,造成课题经费购买的实物资产存在大量浪费或闲置。另外一方面,虽然财务制度要求对达到标准金额以上的实物资产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但是课题试制设备支出有其特殊性,大量试制材料的投入往往被消耗,无法形成资产。对此项支出,财务人员出于谨慎性原则考虑,一般会在购入时一次性记入课题成本。而课题组人员因为不熟悉财务制度等原因,通常也不会主动告知财务试制设备是否成功,是否应予以资本化。这可能造成课题结题后,账外资产无人管理。

3.课题决算阶段。该阶段需进行成果验收及经费决算,但往往存在课题整体支出不足、支出细项超支或不合规等问题。为了顺利通过审计验收,此阶段财务人员在压力之下经常盲目调账,课题负责人则突击花钱。一方面牵涉了企业大量人力精力,甚至影响到正常生产经营,另一方面课题成本反映失真。

二、改进科研经费管理的建议

1.完善相关制度建设,营造良好内控环境。为了保证科研资金的高效合规使用,企业应建立符合自身特点与科研规律的管理制度,如主管领导负责制、激励机制,并落实到责任人。

(1)主管领导负责制。科研项目负责人虽然有一定的支配资金使用权力,但是能够调用的资源往往局限于承担课题内部,无法从企业整体的高度为课题提供有力支撑。这就需要企业管理层加强对科研工作的重视,至少一个高层管理人员(如院长级)主管科研工作,以便于各部门沟通协调,为科学研究提供理想的工作环境。

(2)薪酬激励机制。毋庸讳言,科技型企业中,主要从事生产的员工与主要从事科研工作的员工存在薪酬待遇上的差别,科研人员的薪酬水平与其劳动投入是不成比例的,因此普遍存在重生产轻科研的现象。因此,完善企业内部收入分配体系,适当提取研发基金,以奖励优秀科研人员;创造更多的进修机会,以提高人员科研能力,这些措施都将极大的提高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挪用、挤占科研资金的情况。

2.加强科研预算控制,从源头上杜绝经费滥用。

(1)预算编制工作既是科研项目管理的起点,也是科研经费支出的依据,因此,编制一份切合项目研究实际的预算,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财务人员、管理人员都应参与预算编制工作,并从各自专业角度提出意见,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合规。当然,此种跨部门的合作,须在主管领导的主持下,方能达成。

(2)预算执行中应建立反馈预警机制。财务部门应有专人负责科研课题的核算,并依据实际情况定期编制项目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对比明细表,以书面形式提交项目负责人及主管科研的领导查阅,方便相关人员掌握项目经费支出进度。对经费支出的异常项目,财务人员应予以警示,要求项目负责人说明原因,必要时可以拒绝报销。

(3)必要的预算调整可以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原则上经费支出应严格按照预算进行,但实际与预算出现重大差异,确实需要调整的,应重新制定预算,并按要求及时申报审批。

3.完善财务核算体系,加强实物资产管理。

(1)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除应按不同课题分别核算经费支出外,还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财务人员在审核时除一般票据真实性核查外,应关注支出的合理性,以杜绝项目人员以无关支出挤占科研经费;二是制定合理的内部结算价格。多数科技型企业本身就具备做相关测试实验的条件与资质,可以满足科研项目测试化验加工的需求。因此制定一个合理公开透明的内部结算价格,能够有效节约项目成本,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在实际处理时,财务人员还应注意手续的完备性,检查是否签订了内部协议,是否能够提供发票等事项。

(2)做好实物资产登记手续,定期盘点实物资产。这里所指的实物资产,不止包括购置的固定资产还包括购买的材料、低值易耗品等。这些实物资产均应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规范申报、审批、购买、验收入库、登记入账、签字领用、定期盘点各流程,避免浪费与滥用。

4.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完善经费监督机制。

篇6

Keywords:government procurement;assessors;performance evaluation;incentive

一、绩效评价体系原则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的绩效评价不同与一般科研人员的绩效评价,评价体系不能仅仅限于专家所出版的专著、发表的科研论文、获得的专利等理论成果等等,还应该包括专家在评审活动中绩效和需求主体满意程度等。

在构建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一般要遵循SMART原则。S(specific),指标设计应细化到具体内容;M(measurable),指标设计应为可以量化的指标;A(attainable),指标设计成为时限之内做得到的目标;R(realistic),指标设计成“能观察,可证明,现实的确存在的”目标;T(time bound),指标应当是有时间限制的,关注到效率的指标。

在做到以上5点的同时,还应做到以下原则:

公平原则,在政府采购工作里会包括层级不同的专家,各层级专家在评审工作中所从事的工作范围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不用领域的专家就不能用相同的分值去考核他们的绩效,应客观的放映他们实际所作的贡献。

稳定性原则,绩效考核标准在政府采购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性,经过一定程序制订出考核标准后,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而不宜频繁调整,以便于专家参照执行。如果考评结果专家的总分增加,则表明他的绩效提高;反之,则其绩效下降。

同时还要兼顾科学、系统、完备、独立和可操作性原则。

二、评价体系内容

赵黎明(199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所作的抽样调查问卷结果显示:92%的人认为文献对选择同行评议专家是重要的,88%的人认为科研课题指标是重要的,60%的人认为职称指标是重要的,55%的人认为人才培养指标对选择同行评议专家是重要的,43%的人认为获奖情况对选择同行评议专家是重要的,35%的人认为年龄指标对选择同行评议专家是重要的,31%的人认为学位应成为选择专家的考虑因素之一[1]。下面将把指标分成几个大类来构建评价体系。

1.基本划分指标

由于专家们所擅长的领域很多,所以专家库中专家的种类也非常多。为了保证评价体系的公平性,在对专家进行评价前应进行基本条件的筛选,从而使得被评价的专家属于同一范围内,这样评价结果才具有可比性。一般常用的指标有以下几种:

(1)年龄。不同年龄段的评估专家因为所接触的年代和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接受学习知识的时间和程度不一致,对学科发展现状的认识可能不一样,因此,应对年龄进行划分。

(2)研究领域和层次。将同一领域的评审专家放在一起进行结果比较才使得绩效评价有意义,因此需选定相关专业学科或者行业,对专家进行划分,框定一个评价范围,同时对范围中的不同层次也应进行框定。

2.科研业绩指标

建立评审专家的科研业绩指标体系是为了获得该专家学术水平、研究领域等方面的基本信息,是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1)专家资历包括工作年限、学历(学位)、职称等项目,这是被测评专家的基本资料。

(2)专家学术包括论文(著作)数量、论文(著作)引用量、论文(著作)收录量,以上各项均可拿到准确或大致数据。综合几项,学术文献量化公式如下:

式中,P为文献量指标值,Wai为作者对于发表的第i篇论文的贡献量,PPi为第i篇情况得分,PCi为第i篇论文被引用情况得分,PIi为第i篇论文被收录情况得分,n为评审专家在某一时间段内发表的论文总量[2]。

(3)科研课题包括科研课题的数量、经费、以及级别等。在科学研究中,一项科研课题的实施一般是由多人参加集体合作的力量完成的,而在这个集体中每个参与者对于科研课题的贡献会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在署名排序上是能够直接反映出来的[3]。所以在评价过程中引入贡献率可以增强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公式如下。

式中,S为科研课题指标值,a1为科研课题级别(类型)的权重,a2为科研课题经费的权重,为科研人员在第i项科研课题中的贡献率,Ki为第i项科研课题所属级别(类型)中的权重,Mi为第i项科研课题经费数额,m为科研人员所参与的科研课题总量2。

3.评估工作指标

评估工作中的指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态度。“态度”主要考察专家在评估评审过程是否能按照规定的完成任务,是否保持严谨、认真的作风,并且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态度来对待工作,而不是主观臆断。可以将态度分结尾以下的几个指标:工作态度,评审客观科学性、违规(被举报)次数、保密性等。

(2)评标经验。这里用专家历年来参与评估项目的累计数来表示的。数值的高低可以看出专家评审工作经验的多少,且与评审结果也存在着较大的联系。

(3)偏差程度。指某个评估评审专家的评审结果和其它专家的结果相比较的偏差程度能从一个侧面反映该专家在评估评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水平和公正性。收集统计m个评估评审专家历次评估评审结果,并进行初步整理后可得矩阵[4]:

其中Xij表示专家j对项目i的评估评审值。令:

偏差矩阵X‘,对于偏差矩阵中的第j列(专家j)求得其均值与方差:

方差的大小表示了专家j评估评审结果的偏差程度。

(4)命中率。指某评审专家对申请项目评估结果与最终评估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命中率是专家评估评审结果和最终结果一致的项目数与专家所评项目总数的比率。命中指标高低反映了评审专家的能力和水平。

(5)成功率。指的是经过实践证明取得成功的项目与参加评审的总项目的比率。成功率从最终结果的角度上总体反映了专家的评估水平高低。

4.其他指标

(1)对于政府采购中的专家要求比一般专家更严格,不仅仅要有学术和研究的能力,还要有决策能力.因此设计了:分析与综合判断能力,对本学科领域前沿问题研究方向的把握,对专业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熟悉程度3个指标。这些指标是通过对专家的同事等相关人员得到的定性指标。

(2)在评价体系中还应加入,评审工作中被评估评审方对专家的信任度、政府对于此专家的满意程度以及同行对此专家的赞誉程度,这些指标都可以反映专家在评估领域里的威望和声誉。以上几个指标均为定性指标,应用语言明确表述出专家的情况所属的范围,清楚划分界限,这样才能简化评价工作的工作量。

三、评价体系与激励

对评估评审专家的评价实质上是政府采购评审工作活动的反评价,是对“流动”员工的评价,专家评价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科技评价活动的质量。我们所做的绩效评价不仅仅是要考察专家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我们运用这种方法来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的准确度以及效率,所以评价的后续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运用评价体系对专家评价结束时,结合激励理论针对评价结果对被评价的专家进行激励,这样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如由期望理论知激励力量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对激励目标价值的认识,二是实现激励目标的可能性大小。所以在评标工作中首先要让各个专家认识到评审专家在招标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关系到评标结果,关系到招标方和投标方的利益,关系到招标的公平公正、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次,科学的分配专家为其熟悉与擅长的领域工作,将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并且所分配的评标工作要适量,不可违背“一年之内不得超过3次”的规定。通过运用期望理论,就可以解决专家在评审工作中态度不积极、工作领域有偏差等不足。

再如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其侧重于报酬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它告诉我们,报酬多少固然对个体积极性有影响,但报酬的分配是否合理,对个体积极性的影响作用更大,公平会产生激励作用,不公平会使人丧失积极性。所以管理者对于评标专家应该做到:首先应该公平的对待评标专家,不要将本单位和外聘的专家区分开来,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监督机制;其次,在管理中摸索出一套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价评标活动的指标体系,有标准的进行专家的绩效评估;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专家评标报酬的参照标准,做到劳有所值。

四、结束语

政府采购中评标专家的评标行为关系到招标工作的成败,影响着招标事业的发展。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采购评标专家队伍,提高专家综合素质,规范评标行为,有效防止招标过程中出现的腐败,才能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招标目的。

参考文献:

[1]赵黎明,徐孝涵,张卫东.选择同行评议专家的指标体系[J].科研管理,1994,15(6):17-21.

[2]YuLiping,PanYuntao,YangChun,et al.Study on Peer Review and Multi-indieators Evaluation in Seientifie and Teehnologieal Assessment[Z].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Modeling Internationa1 Symposium,2008(12):794-798.

篇7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

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2]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论文计划进度;其它。

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撰写时可以先写这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撰写其他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3.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4.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题报告

学生: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国内研究的综述

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

二、

1、

2、

3、

······

三、

1、

2、

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篇8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2]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论文计划进度;其它。

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撰写时可以先写这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撰写其他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3.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4.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 题 报 告

学 生: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 •••

二、

1、

2、

3、

••• •••

三、

1、

2、

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篇9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

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2]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论文计划进度;其它。

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撰写时可以先写这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撰写其他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3.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4.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题报告

学生: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国内研究的综述

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

二、

1、

2、

3、

······

三、

1、

2、

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篇10

针对毕业设计环节面临的主要困难,即上述社会需求复杂多变、大学软硬件条件人均水平下降以及大学生素质呈多样性,本文提出基于因材施教、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对大学生毕业设计环节中的选题、课题实施以及答辩这三个主要阶段进行优化,以建立能有效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毕业设计模式。从指导教师的角度来说,面向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2.1选题

毕业设计的选题要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保证。首先,选题要与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相一致,涵盖主干课程的内容;其次,毕设选题的难度要针对不同基础、不同自我要求的学生提供多层次的选择,但都要满足一个基准难度;最后,毕设课题的工作量要适中,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毕设选题的质和量应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为指导,根据专业特点,尽可能与生产和科研实践相结合。例如,选题来自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或者直接来源于与企业的技术合作。为了保证毕设课题的质量,建议成立相关的专业委员会,以答辩和评审的形式对出题进行筛查。选题既是指导教师的重要工作,更是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全身心投入其中、顺利实现创新培养目标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围绕毕设课题的内容和应用前景等,建立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的顺畅平台显得非常的必要和重要。大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课题内容以及应用前景的情况下才可能避免盲目选题,从而提高学生实施课题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实现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2课题实施

学校对毕业设计课题的实施都有相应的过程管理规章制度,例如中期检查、教师指导记录等。但是,对于强调创新人才培养的毕业设计环节来说,这些还不够,还必须有相应措施以提高大学生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持续兴趣、自信心和成就感。这些措施主要包括:(1)围绕毕设课题,大学生加入指导教师的科研队伍,深入参与科研课题。实际上,这是教师建立层次化科研团队的一部分,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证明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直接且有效途径[5]。大学生参与毕设课题相关的科研活动,有利于与指导教师和其他成员建立密切的指导与合作关系;在此环境下,有利于快速进入毕设的角色以及快速掌握相关工具的使用,从而有条件将主要精力放在创新上。(2)指导教师提供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帮助大学生了解专业、熟悉课题。例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支持大学生参加本领域的高水平观摩和交流,特别是与产业界交流以了解相关应用前景。这能让大学生一方面视野更开阔以利于创新,另一方面对前景充满信心以强化创新意识和决心。(3)建立定期的进展汇报制度。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大学生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其毕业设计的质量。当然,定期汇报制度的优点,首先是方便指导教师及时掌握毕设进度,引导大学生顺利完成课题;其次是有利于指导教师及时发现大学生的变化,特别是心理变化,从而及时帮助其调整状态。建议汇报周期不宜过长,例如每周汇报两次是比较合适的。总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教师通过和谐的团队环境、高水平的外界交流、以及定期汇报制度,帮助大学生对毕设课题保持持续的兴趣、完成课题的信心以及对阶段性成果的成就感,将有助于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3答辩

答辩是对大学生毕业设计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的检查。严肃答辩过程对于大学生毕业设计具有长期的影响效果,值得各方面加倍重视。答辩委员会的组建和统一评判标准的建立是答辩阶段最主要的两个方面。为了提高权威性,答辩委员会应与前述专业委员会一致,其成员对本专业应有较深入的理解。统一的评判标准,特别是关于创新性的评判,对于大学生毕业设计答辩的公平和公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议对大学生毕业设计的创新性按照程度进行分级评价,创新性越强的毕业设计其评价级别越高,即在答辩评价阶段鼓励创新。

篇11

高职高专毕业论文是高职高专学生在系统学习完本专业的基础课后,系统完成一项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科研活动。它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衡量一所高校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试金石[1]。而在毕业论文选题水平高低是其中的重要体现。所谓毕业论文的选题,即写论文所要研究论证的问题。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选题的恰当与否,对撰写毕业论文具有重要意义,大体看出作者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水平。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选题工作做好了,将会对顺利完成论文写作起到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选题研究的重要性

1.选题研究是规划论文写作的角度、方向和规模的基础。选题过程也是规划论文的角度、方向和规模的过程。在研究文献资料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思路纷至杏来,通过认真选题,我们的思路得到了选择、鉴别、归拢和集中,使写作方向在作者的头脑中逐渐明晰起来,毕业论文的基本的规模、论证的角度也初步有了一个轮廓。一个明确的选题就像一面旗帜,可以确定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方向,引导写作过程,驱使作者利用手中的资源围绕选题来开展写作。

2.选题研究决定毕业论文的价值和效用。选题一方面是给文章定个题目和规定个大致范围,一方面也是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选题一旦确立,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方向也就确立,题目选定的过程往往也表明作者头脑里已经初步形成了论文的轮廓,论文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效用也随之被确定。选题有意义,最后完成的论文才有价值,反之,即使花了很多的功夫,文章的语言和结构也不错,也不会有积极的效果和作用。

3.选题研究既保证论文写作顺利进行,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相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毕业论文的题目过大或过难,他们会很难完成写作任务;若题目过于容易,则不能有效锻炼学生基本科研能力,达不到毕业论文的教学目标。因此,选题恰当,可以保证论文写作的顺利进行。通过选题,能对所研究的问题加以条理并初步系统化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在开始选题到确定题目的过程中,从事学术研究的各种能力都可以得到初步的锻炼提高。

二、选题需要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与价值性原则。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要面向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实用性、价值性和创新性[2]。具体地说,学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实践中选题,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运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发现和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方面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2.可行性与现实性原则。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学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第三,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

三、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和策略

正如17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笛卡尔所说:“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因此,毕业论文选题过程,还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具体方法。

1.确定选题方向。在毕业论文工作布置后,学生应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尽快把选题的方向确定下来。从毕业论文选题的性质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社会实践中提出实际问题;另一类是专业学科本身发展的基本范畴和基本问题。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尽快确定一个方向。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配合选题方向,合理选择指导老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一个好的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你的视野更开阔、思路更清晰;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指导老师的优良作风和素质将对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本科学生论文具有专业性、学术性和适应性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选择毕业论文的题目:①学生结合教师科研课题选题。教师通常是术业有专攻,学生选题时要充分了解教师所承担的研究课题,选择教师承担研究课题中合适的内容作为自己的选题,这是学生选题的一种方法。指导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与学生多沟通,详细地介绍自己所承担的科研课题的情况,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并提供相关资料。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学术功底以及资料的掌握情况,与教师协商量力完成小主题论题或大主题论题。②学生根据自己爱好选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事物产生了兴趣,才会从内心激发认知事物的原动力。因此,学生选题时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以激发自己的写作内驱力和写作热情。③师生双向选题。教师通过日常的教学与交流探讨,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学术功底、科研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所所阅读与积累的文献资料等情况,决定选取将要指导的学生;学生根据教师的日常教学与交流,了解教师的专长,以及教师的研究领域,具体目的与要求,根据社会需求与个人兴趣爱好选择指导教师,师生双方形成“我要找什么人来做什么题目和我能做什么课题”的“双向选择一自愿组合”的模式。④与就业相结合选题。对于那些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了毕业后就职合同的学生,学校采取校内外双导师制,实行校企联合指导方式,让学生到就业单位去做毕业设计,利用企业的经费、场地和技术力量,完成企业需要的技术课题,既解决了学校师资、科研设施等资源短缺的问题,又使学生利用就业单位的研究设施资源完成毕业论文,也有利于用人单位与即将就业学生的进一步磨合,使就业与毕业论文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失为毕业论文选题的一个好方法。

3.选定具体题目及常用的技巧。在选题的方向确定以后,须进一步调查和研究,确定选题的范围,甚至最后选定具体题目。①浏览阅读文献,捕捉恰当的题目,通过对文献资料快速、大量的阅读,在比较中确定题目的方法。一般是在资料占有达到一定数量时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这样便于对资料作集中的比较和鉴别。冷静地、客观地对所有资料作认真的分析思,考提出问题,寻找自己的研究课题。在内容丰富的资料中吸取营养,反复思考琢磨之后,必然会有所发现,捕捉到恰当的题目。②通过拟想,再追溯验证。这种选题方法需要根据自己平时积累,初步确定研究的题目或选题范围,跟踪追溯。追溯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自己的“拟想”别人是否没有论及或者论及得较少。如果得到肯定的答复,再具体分析一下主客观条件,若能够对这一题目作出比较圆满的回答,则可以将“拟想”确定下来,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看“拟想”是否与别人重复。如果重复,就应马上改变“拟想”;如果自己的想法只是部分的与别人的研究成果重复,就应再缩小范围,在非重复方面深入研究。

四、写好开题报告

选题方向初步定下来之后,写好开题报告则是完成选题工作的重要一环。开题报告包含: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实施计划可行性论证、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等方面。

研究背景包括理论渊源和现实需要。同时初步综合叙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目的意义是指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实施计划是选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包括研究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等。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地点、实验内容、实验设备或器材等方面。可行性论证是指研究所需的条件,包括文献资料、实验器材、经费预算及来源、学生的理论或技能水平以及教师的指导能力。另外,还应提出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等。预期成果则主要是指论文,有时也可以是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

毕业论文是整个高职高专教学体系中综合性最强的一个环节,与专业培养目标密不可分,它需要学生在整个大学教育期间的知识积累和专业能力训练。选题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毕业论文的成败。这需要指导教师的资深引导,也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保障,更值得下力气来研究和探讨。高职高专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从更高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和研究,实施教学改革,确保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篇12

1 正确认识强化临床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

1.1 强化临床科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临床科研的本质是探索人体生命本质和疾病相互转化的规律,寻求防病治病和恢复健康的方法的认识活动过程,包括:以发现为主要研究内容;发展新的技术,以解决已有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以阐述、解释为主要研究内容;验证和检验已有的科学发现;数据积累性工作――总结规律。要实现医院持续稳定、又好又快地发展,就要坚持依靠临床科研不断发展和创新临床技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诊治水平。明确主要研究方向,制定出以临床研究为中心,促进临床诊疗技术与服务能力的发展,合理组织力量,利用各种条件,发展医院医学科学研究。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走科技兴院之路,打造医院品牌,培育医院核心竞争力,实现医院可持续性快速健康发展。

1.2 强化临床科研是提高医院学科人才建设水平的关键[1]

没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就不可能造就高水平的人才,也不可能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临床科研是推动学科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培养学科人才、显示学科水平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临床科研,临床学科才能逐步确立和形成优势,培养业务熟、技术精的医疗科技人才队伍[2]。

2 基层医院开展临床科研工作的条件

首先,在基层医院拥有一定数量的有研究价值的病种和病例数,保存有较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其次,随着全社会卫生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化,在基层医院也增添了一些硬件仪器设备,可满足临床科研使用;另外,在基层医院的人员结构中也有一些曾涉足临床科研的高级职称人员;从循证医学角度看,临床科研的成果最终必须以是否能指导基层医院的实践来验证其应用价值,而一个好的临床课题必须源于多中心的随机荟萃试验,这样得到的数据才最有科研价值,往往基层医院是可以通过协作来开展临床科研的,并能提供详尽的有价值的共享数据;临床科研的市场应用需要基层医院能参与整个研究过程,只有得到了基层医院检验的临床科研成果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才更有说服力。

3 临床科研的选题

研究者必备的要素之一是自信,缺乏自信是基层医生开展科研和撰写论文的头号敌人;要素之二是知识,仅有自信是不够的[3]。

3.1 科研选题的重要性

科学研究工作能否成功,关键就在科研选题上,科研选题是一项严肃的研究工作,也是一种灵活的研究艺术。爱因斯坦与他的学生费尔得合著的《物理学的进化》一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3.2 科研选题的灵魂就是创新

关于“创新”现在普遍的误解:谁都没做过的事情、谁都没用过的方法。其实不然,科技部认为创新是:第一类是原始创新。原始创新的核心在于所在研究领域中基本概念上的建立或突破、新方法的建立或在新的领域内的拓展。基础研究的工作主要属于原始创新,如诺贝尔奖80%以上都属于原始创新。第二类是次级创新,次级创新主要表现在对现有概念、理论、方法等的补充和改良,应用基础研究和大部分应用研究多属于次级创新,又叫集成创新。第三类是消化吸收再创新。

3.3 如何实现创新

3.3.1 博览群书,建立扎实的知识积累创新就是要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探求新的发现和发明,绝非凭空想象。知识积累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起点。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把当时已有的科学水平作为起点和前提的,包括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技术的学习和积累、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科学问题的经验的积累。

3.3.2 练就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它强调开拓性、创造性和突破性。人类所创造的成果,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外在物化。

3.3.3 寻找新的突破创新的目标是新意。如何通过创造性思维活动实现有新意的科研选题是科研工作的最关键一步,也是第一要素。总结前人成功的经验,归纳如下。①善观察――发现新问题:在医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问题,通过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问题。首先在现有的书本、杂志上找答案,如果没有现成的答案,就应该研究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就会有很好的选题方向。提出问题的源动力就是永不满足。②勤思索――解决新问题(能力):解决新问题的本身,就是很好的创新研究,在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可充分地采用想象,激发灵感。想象是创造的重要条件,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方法。而灵感与触发信念,是阅读、交谈或学术交流中偶然得到某种思想的启示和思维而引发的。

4 基层临床科研如何选题

4.1 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要善于捕捉临床实践中的研究课题:课题最好出于自己比较熟悉的、与工作实践紧密相关的领域,不要超出距离当前工作太远的范围,或是探讨自己一无所知的问题。临床人员从事实验室研究应紧密围绕临床,密切联系实际去选题,希望最终能用于临床实践或解释疾病的某个问题。实用性是医学研究的“价值”体现,科研要有明确的研究目的,以解决特定的医学问题,具有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研选题的基本过程就是在工作中、学术交流中、意外事件中发现问题,再大量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课题。如在老年病房的工作中发现老年心力衰竭的患者较多且难于治疗,经过查找文献知道,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原发性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目前仍存在许多疑惑和难点,资料表明随着社会的老年化及医学的进步,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有报道,心力衰竭2年的病死率在男性为37%、女性为33%,而心力衰竭6年的病死率则分别达到82%和67%,病死率甚至高于多数常见恶性肿瘤。这样就对老年心力衰竭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也认为对心力衰竭的研究会对临床治疗带来益处。想了解凹陷畸形的女性有何不良后果,对若干入选未婚女性进行长时间随访,观察哺乳、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乃至乳腺癌等发生情况,课题构思就很有新意和实用价值,但却是个不显眼的小问题。类似的临床问题数不胜数,最有价值的课题来源于临床实践当中,只要多动脑筋,何愁无题可选、可做。

4.2 立足协作是选题创新的途径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要从事一项跨学科的研究或交叉学科的研究只凭单一学科的知识和条件是无能为力的,必须在纵向和横向上进行多学科的科研大协作,否则就不可能产生重大突破,也不可能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科研任务。科研协作是一种观念,要在科研人员头脑中扎根,要贯穿于科研过程的始终。在选题阶段我们就要立足于协作。在相关的若干领域内选题,走跨学科的科研大协作的路子,充分利用各自的人才、设备、技术、知识和信息的优势,通过积极开展协作达到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缩短研究周期,提高科研效率,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发挥优势形成特色。

5 明确科研目的、精心设计科研流程

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①科学问题的提出:形成和确定研究课题――选题;②制定研究计划――完成计划书: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内容的选择、技术路线的选择、技术方法的选择、技术方法的建立;③开展研究工作――完成过程;④研究结果复核、验证――实验结果的产生、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⑤研究结果的文字表述――表达载体(论文、专利等)。

选好课题即是明确研究目的,目的明确是指打算集中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而且要想到可行性,缺什么条件要设法落实,然后进行设计,制定科研路线,就是确定计划、步骤、方法,尤其是观察指标和实验数据,如有多人参加,要分工负责。临床科研也包括为解决临床某一问题为目的的急性或慢性动物实验。目前循证医学(或译作证据医学) 倍受关注,实际上做到第一级,即多中心、大样、随机、双盲、对照的系统性研究并不容易,国内大多为回顾性病例分析,资料多有欠缺,如果病例数量较多,或者是少见病例,自己有经验体会,也还是值得总结的。但如果要求更高档次,有条件时能做到双盲,甚至随机更好,否则应争取进行前瞻性研究,即便病例少一些也无妨,严格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指标力求新和全。比如重症胰腺炎,死亡率甚高,进行一般性分析总结,很难有新的发现,但如果做出计划,检测入选患者的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以及有关的特殊蛋白,然后按采集标本时间段对比死亡和生存病例的差别,数据的异同,以及有关的变化消长规律,得出的结论显然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由于一些数据的检测难以作为常规,必须先有计划,然后前瞻性地严格进行才能做到资料完整,结论可信。

6 基层医院临床科研中的“伦理”问题

基层医院要开展临床科研,目前缺乏的只是科研人员素质的正规化培训和得到与科研相关的伦理委员会的指导。因此,有关基层医院开展临床科研的瓶颈问题应该是科研所要涉及到的伦理问题[4]。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有二:首先,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应与国内大型医院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临床科研活动,并在上级医院的伦理委员会指导下,解决试验中涉及到的伦理问题。其次,找准时机有针对性地对基层医院有一定科研素质的人员进行伦理方面的培训,使之成为基层骨干,以维护临床研究中伦理问题的严肃性,在条件成熟时基层医院也要成立相应的伦理委员会,使临床科研能适时合法地在基层医院得到可持续地开展,避免出现大问题。

总之,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人,对于有心者来说,开始策划论文的时间应该是他(她)参加工作的第一天,不是在将要晋升职称之前的临阵磨枪。只有在工作和学习中经过长期深入的观察和思考,才能酝酿出有见地的科研课题和论文计划。

[参考文献]

[1]张洁,陈志强.加强临床科研管理,推动医院整体发展[J].河北中医,2007,29(2):186-187.

[2]邓军,徐迪雄,解志杰,等.强化临床科研,全面提升医院科技综合实力[J].重庆医学,2005,34(6):809.

篇13

(一)有利于教师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

我们要做好任何工作,都要遵循客观规律,教育工作也是这样,必须遵照教育的客观规律,不能搞主观主义。而中小学教师投入教科研,首先要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正是这些理论体现了一定的教育规律,于是,参与教科研的中小学教师,可以对照自己的教育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因此,一旦中小学教师亲自参加这些教育科学的研究,他们就能更好地、亲身体验到教育科学研究所揭示的教育客观规律,进而把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提高教育的质量。

(二)有利于教师了解教育发展的趋势,为教育发展服务

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来自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它具有时代感、整体观和创造(开拓)性。一个优秀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提出,都存在“适应两个需要”的问题。一是适应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国际教育界目前非常重视知识经济与基础教育关系的研究,这对参加教科研的中小学教师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也要使自己的研究课题同这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相吻合。二是适应我国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我国当前教育中的问题:“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陈旧,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教育观念的更新是以教育任务为前提的。如果中小学教师直接参加教育科学研究,从中体会到面对21世纪的挑战,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亲自投身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就能更直接地掌握教育工作的主动权,为教育发展服务。

(三)有利于教师明确教育改革的实质,并为深化教育改革作出贡献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改革的先导与基础,这就是“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的来由。引导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特别是教育改革实验的科学研究,这和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改革旧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这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要加大力度。这里既有感性认识问题,又有理论问题。教育改革的科学研究既能使参与者对教改实验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能使他们将一定的理论知识带回到教改实践中作出分析,从而使这些中小学教师不仅掌握教育改革的主动权,而且在教育改革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仅提高教育改革的自觉性,而且也用科学的态度投入教改,从而提高教育改革的质量。

(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改变教师的角色

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特别是教育改革的科学研究,使这个过程中的重大决策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中小学教师通过实地调查、实验研究、筛选经验、科学论证,实现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这样,这些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就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教师本身角色的模式也由“教书型”转向“专家型”与“学者型”。于是,教师不仅成为教育、教学的骨干,使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开拓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从而按照教育科学意识指导教育,使教育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二、克服困难,增强科研兴教意识

当前学校教育科研的现状,迫切需要人们不断更新观念,克服困难。

(一)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部分教师特别是中年以上的教师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课程理念未能转化为每个教师的实际行动。教学手段单一,全凭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本书,而且教学上仍然存在“一言堂”、“填鸭式”陋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难开展,学生个性发展受到限制。

(二)教育科研水平不高。当前我市不少学校的教育科研还停留在听听课、评评课的阶段,有的教师在评课时存在“好人主义”,只说优点,不说缺点,没有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上公开课时是一套,自己平时给学生上课又是另一套,就像演戏一样。

(三)学校老师重视不足。有的老师不能把常规教学中的“困惑”变成问题。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师生交往中都有很多“困惑”。如“我反复讲了好几遍,他为什么还不会?”“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习惯都差?”“如何既提高优秀学生的成绩又照顾学生的差异?”等。面对这些“困惑”,教师们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教师当中许多人缺少问题意识,不会把“问题”变成“课题”。教学中有很多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如平时总是赞叹某位教师教学口语具有艺术性:一段深刻精辟的阐述,让学生终身难忘;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学生茅塞顿开;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让学生信心倍增。那么,这样有魅力的教学口语是否值得我们去研究?在不同的学科中它又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能否总结出来让大家学习?这样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除了感叹之外很少有人去认真钻研。还有对教育科研实验的原始材料积累不够重视。有的老师知识储备不够,当自己遇到一些对教育教学发展有重要作用的问题时,想通过研究加以突破,可在研究中不是被某一专业知识卡住了,就是因缺少一定的理论知识或研究方法不当而中途流产。有的教师与同事合作意识差,教学上有困惑时,与“同辈”辩论怕丢面子,与“小辈”辩论怕损权威,与“长辈”辩论怕违师道尊严。有的老师在教学上取得成功时,狭隘的意识使自己保守自己那点可怜的经验,不去推广更不去总结,怕别人笑话也怕别人“偷艺”。如果现在还没有认识到缺乏合作精神的严重性,我们将要因此贻误我们的下一代而成为历史的罪人。一些老师不重视教科研的成果总结,虽然教学成绩不错,但教学论文撰写得很少,没有实现由“学者型”到“科研型”、“专家型”的转变。甚至在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时,有的教师不动脑筋真正把自己的教学心得写下来,而是通过上网下载、抄书摘报等办法一蹴而就,败坏了学术风气。

(四)教育科研缺乏经费保障。近年来,我市在启动课程改革实验的同时,也承担了不少部、省、市以及与高校合作的教育科研课题,一些课题正在研究中。然而,由于经费不足,一些课题无法按计划展开相关研究,一些省部级研究活动我们没有经费参加,一些已有的课改成果不能结集出版,一些应该结题的科研课题无法请专家评估鉴定,致使有些教育科研课题有花无果。

三、教育科研重在实践,贵在激励

(一)对于科研要打破它的神秘感、神圣感,不要把它看得有多难。其实,研究并不是学者们的“专利”,而最贴近教育实际、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无疑是天天泡在课堂上、天天与学生们打交道的教师。丰富的教育生活经历和经验,正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源头活水。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大多亲自办过学或做过教师,有自己的“教育实验场”。如夸美组斯长期担任拉丁学校校长,赫尔巴特创办过实验中学,苏霍姆林斯基在帕甫雷什中学教了20多年书,中国古代的孔子也从20多岁便开始从事教育活动。很多成功的教育家都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做教育科研的方法,就是“教育反思”。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通过教学日记与教育笔记,可以较好地记录下“教育反思”的成果。“教育反思”的许多成果,本身就可以以笔记、小品、日记、问题探讨的形式正式发表。而在“教育反思”的过程中或基础上,系统阅读教育科学的理论著作,系统学习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用新的视角去审视教育问题,把个别经验上升到一般理论,就能使自己更上一层楼。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及时、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尤为重要。

(二)开展课堂教学中“真实问题”的课题研究。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必然会发现一些问题。正是这些“疑问”之事和“问题”的事,引发了教育科学研究者的探究心理,从而使问题成为课题的载体。对教师而言,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也是提升专业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学校坚持立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教师的教学反思为基础,以发展教师、提高教师的能力为目的,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从选题到结题,学校都加强管理。选题方向确立应侧重“三个问题”,即教室里发生的“真实的问题”,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的问题”,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在课题的立项中应做到“五个结合”:一是课题的研究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课题研究活动与学科教学活动合而为一,体现“教学即研究’’的理念;二是课题的研究与教师教学经验相结合,避免课题的研究脱离经验基础,凭空进行的现象发生;三是课题的研究与研究者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四是研究课题与教学活动中的重点、难点、困难点相结合;五是研究课题的确立从学校和教师实际出发,与解决学校和教师最迫切的问题相结合。

(三)学校加强对教育科研的管理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科研兴师”、“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共识,这充分说明教育科研工作对整个教育教学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学中遇到的很多困难都需要利用科研的手段来解决。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先导作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工作。如何加强管理,让广大教师在“研中教”、“教中研”,切实把科研工作纳入到常规教学的轨道,我们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教育科研工作要营造氛围

在很多教师看来教育科研是“高不可攀”的,内心常常存在恐惧,认为教育科研工作只是教育专家的事,和普通教师无关,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敢涉足科研的领域,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开展科学研究会影响到班级的教学成绩,即使是搞研究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教师存在对科研工作的错误认识,直接影响着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开展。针对这些问题,学校首先要做的是改变教师的观念。学校要通过科普知识讲座、外出参观学习、借鉴兄弟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成功经验、召开研讨会、聘请专家讲学等一系列的活动,使教师逐步摆脱对教科研工作的恐惧或淡漠的心理,清醒地认识到科研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动力源泉,这样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最终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2.教育科研工作要形成网络

建立健全科研组织机构,完善三个层次的科研组织网络。一是决策层,校长、主管教学的业务副校长,负责教育科研工作的指挥;二是管理层,教育科研主任负责,布置教育科研的任务,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具体监督科研课题的实施情况;三是操作层,由课题组组长、任课教师组成,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研讨活动。形成网络的同时更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使教育科研工作产生联动机制。全校范围内由领导到教师,上下一心齐动员,共同参与教科研工作,有利于顺利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3.教育科研工作要建立机制

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只靠个别科研人员的做法是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建立和完善奖惩机制,并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教育科研管理进程中去,充分调动每一个教职员工开展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保持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热情。健全的管理机制让教师把教育科研工作逐步内化为自主行为,教师在课题研究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如在研究过程中设立优秀课题组奖,科研骨干奖,教师优质课奖,奖等。在刊物上,按照不同的级别给予不同的奖励。制定奖励制度的同时,对于工作滞后,不认真完成研究任务的个人,学校不评优。健全的管理机制,能够保证教科研工作有序实施。

4.校长要做教育科研的示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