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化工工艺的特点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化工工艺的特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化工工艺的特点

篇1

壳牌煤气化的工艺较为复杂,其原理主要为:在加压以及高温作用下,将氧气和蒸汽混合在一起,与煤粉共同送入气化炉中,在很短时间内,这些混合成分温度剧升,其挥发成分将脱除出来,经过裂解、转化等物理化学反应。因为气化炉具有很高的温度,只要存在一定的氧气,则碳物质和各种挥发、反应产物都会燃烧,当氧耗尽时,就开始发生物质转化的反应,也就是进入到气化的阶段,形成煤气,其成分主要是一氧化碳和氢气。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出现了壳牌石化燃料的气化技术,当初的原料主要是渣油,这种工艺又称为SGP。经过二十年的时间,在渣油作为主要气化原料的基础上,重新开发出一种新的原料,即粉煤。这种技术叫做SCGP,这种技术从试行开始到投入商业生产,其技术开发历程有三十多年。煤气化的技术最开始是从炼焦炉、水煤气炉和煤气的发生炉作为主要的煤气化设备,其原料主要是小粒煤或者是块状煤,经过了几十年时间,其发展逐渐向洁净煤气化的技术过渡,这种新的技术能够防止因为直接燃烧而排放污染物,该技术的反应器主要是气流床,其原料是干煤粉或者水煤浆,其生产规模巨大。在这种新生产技术滋生出很多的煤气化工艺。

在最近的十多年中,中国市场由于其巨大的潜力,成了壳牌公司的开拓和发展方向之一,并在化工生产中极力推广粉煤的煤气化生产工艺。壳牌公司从01年开始就和我国签订了技术转让的协议,最早的国内项目如,岳阳中石化壳牌煤气化有限公司、湖北双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目前,已经有接近二十家的企业签订了协议,壳牌在我国的技术合作企业占了其2/3左右,我国逐渐开发和投入各种生产的设备装置,从合成氨生产发展到合成甲醇,再到合成氢气,其技术改造一般是在一些比较大型的化肥企业中进行的,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像岳阳中石化壳牌煤气化有限公司、永城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天安化工有限公司等单台气化炉连续运行时间可达140天。

二、壳牌煤气化的技术特点

壳牌煤气化技术具有跟其他煤气化不一样的特点,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第一,其流程较为复杂,但是操作简单方便。流程从磨煤及煤粉的干燥、粉煤加压输送、气化、排渣、除灰排灰、合成气洗涤、初步水处理等八个工序环节,其中磨煤及干燥工序不属于壳牌设计,且涉及到的流程图数目繁多,复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是比较简单的,可实现蒸汽产量、二氧化碳含量、甲烷含量等多种氧碳比的串级自动控制模式。第二,其煤种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在煤气化过程中,既可以使用石油、烟煤、次烟煤或者褐煤等,也可以将两种或者多种煤的任意比例掺烧,实现生产配煤的经济化及自动化。对于煤种有更高的适应性,同时水冷壁以渣抗渣的设计提高其对高灰份煤种的适应性。目前,已经投产的单台的气化炉中,内蒙古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责任的三台气化炉单台规模可达3400t/d。第三,产品气体具有高质量。煤气化产品的气体清洁度高,且没掺杂重烃,甲烷也很少,主体气体占了百分之九十。第四,其具有很高的热效率,一般来说,冷煤气的效率在82%左右,其中副产的高、中压的蒸汽占15%左右,其总热效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第六,具有很高的转化率。因为气化温度在1500摄氏度左右,转化率一般可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第五,生产的耗氧量低。煤气化和采用水煤浆比较,其不需要消耗太多氧气来提供煤浆水分的汽化热,从而耗氧量降低20%左右,可以减少运行的费用和空分规模的投资费用。第八,调节负荷时操作简单。因为每一台气化炉中有4、6、8个烧嘴,能够方便煤粉气化,也能灵活调节生产负荷,调节范围较广,为氧负荷百分之四十到一百一十,每分钟可以的调节量达到百分之五。第九,具有较长的运转周期。气化炉结构是采用水冷壁结构, 具有以渣抗渣的特性,不需要经常维护,且维护简单,运行周期很长,可不配置备用炉。在设计时,烧嘴的寿命达到八千小时,因此,大大提高了运行的稳定性。最后,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由于煤气化系统中所排出的灰渣炉渣具有极低的含碳量约1%,可以将其作为新的建筑材料,且没有渗出污染物,处理简单,基本能够达到零排放。

壳牌的煤气化技术具有众多的优势,其在我国的应用已经有一定的时间,且随着其应用的不断发展,工艺流程不断优化(如壳牌最新的五环炉将激冷气压缩机省去,降低大量投资),技术特点不断改善,这不仅有利于降低我国企业煤气化的生产成本,也有利于提高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煤气化技术应用在合成气生产的过程中,效果良好。目前,我国企业中壳牌煤气化技术的应用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其操作技术符合设计的要求,运行平稳,且操作灵便,很多装置都能够在长时间的高负荷环境中正常运行,因此,该技术在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壳牌技术项目在我国建设中需注意,最为关键的路线是气化炉的供应和安装,气化炉内件(两千吨炉子内件约109920634.9206元人民币)目前多为的印度LT公司或西班牙BPE公司供货,周期较长,国产化技术有待提升。因此,应将其建设周期缩短。还应该不断增加供货商的量,这些供货商必须具备壳牌煤气化工艺中各种关键生产设备的合格认证,以不断推进生产设备和国际的接轨长度,不断优化煤气化系统,最大程度降低装置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壳牌气化项目走设备生产国产化大大降低单炉投资成本,增设备炉实现连续生产,真正实现原设计的自动化生产管理理念,是该技术将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结束语

壳牌煤气化是一种具有众多优势的工艺技术,其在当今国际的各种洁净的煤气化技术中,是列为较前的,其产量大,且煤种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且运行的周期很长,能实现零排放。从其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内试行投产的实际考虑,壳牌煤气化技术有利于充分高效利用煤,实现清洁生产,因此,其发展空间是非常广阔的。

篇2

化学工艺流程题,顾名思议,就是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生产阶段用框图流程形式表示出来,并根据生产流程中有关的化学知识步步设问,形成与化工生产紧密联系的化工工艺试题。工艺流程题的结构分题头、题干和题尾三部分。题头一般简单介绍该工艺生产的原材料和工艺生产的目的(包括附产品);题干部分主要用框图形式表示从原料到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题尾则是根据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设计成系列问题,构成一道完整的化学试题。

其特点与作用有三:一是试题源于生产实际,以解决化学实际问题作思路进行设问,使问题情境真实,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观;二是试题内容丰富,涉及多方面的化学基础,能考查学生化学双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双基解决化工生产中有关问题的迁移推理能力;三是试题新颖,一般较长,阅读量大,能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资料的收集处理能力。

2 化学工艺流程题的分类

就目前已有试题来看,从化工工艺来分可分为基础化工和精细化工题;以生产过程中主要工序可分为除杂提纯工艺流程题(如海水纯化工艺流程题)、原材料转化流程题、电解流程题、有机合成题和资源能源综合利用生产流程题等;按资源的不同,可将工艺流程分为利用空气资源(如合成氨工艺流程)、利用水资源生产的(如海水制盐、氯碱工业、海水提溴碘、海水提镁等)、利用矿产资源生产的(工业制硫酸、交通法规铁炼钢等)、利用化石燃料生产的工艺流程题(如有机合成工艺题)等。本文偏重于以原料转化为依据的分类方法,这样,更方便于学生联系已学化学知识并进行归类、分析,有利于掌握解题技巧。

3 解题方法

化学工艺生产主要解决的矛盾,归纳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解决将原料转化为产品的生产原理;二是除去所有杂质并分离提纯产品;三是提高产量与产率;四是减少污染,实施“绿色化学”生产;五是原料的来源既要丰富,还要考虑成本问题;六是生产设备简单,生产工艺简便可行等工艺生产问题。化工流程题,一般也就围绕这六个方面设问求解。为要准确、顺利解题,学生除了必须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知识以及除杂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技能外,最关键的问题要具备分析工艺生产流程的方法和能力。为此,特提出下列四种解题基本方法供参考。

3.1首尾分析法

对一些线型流程工艺(从原料到产品为一条龙的生产工序)试题,首先对比分析流程图(见图1)中第一种物质(原材料)与最后一种物质(产品),从对比分析中找出原料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弄清生产过程中原料转化为产品的基本原理和除杂、分离、提纯产品的化工工艺,然后再结合题设的问题,逐一推敲解答。

例1(广州2008 年高考一模23题)聚合氯化铝是一种新型、高效絮凝剂和净水剂,其单体是液态的碱式氯化铝[Al2(OH)nCl6-n]。该实验采用铝盐溶液水解絮凝法制碱式氯化铝。其制备原料为分布广、价格廉的高岭土,化学组成为:Al2O3(25 %~34 %)、SiO2(40 %~50 %)、 Fe2O3(0.5 %~3.0 %)以及少量杂质和水分。已知氧化铝有多种结构,化学性质也有差异,且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高岭土中的氧化铝难溶于酸。制备碱式氯化铝的实验流程如下:

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配制质量分数15 %的盐酸需要200 mL 30 %的浓盐酸(密度约为1.15 g/cm3)和____g蒸馏水,配制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

(3)“溶解”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加少量铝粉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

(5)“调节溶液pH在4.2~4.5”的过程中,除添加必要时试剂,还需借助的实验用品是_________;“蒸发浓缩”需保持温度在90~100 ℃,控制温度的实验方法是______。

解析:对比原料与产品可知,该生产的主要工序:一是除去原料高岭土中的杂质,二是将Al2O3难溶于酸,必须经过煅烧以改变其结构。该题经这样分析,题设的所有问题的答案便在分析之中。

参考答案:(1)改变高岭土的结构,使其能溶于酸。(2)230;量筒。

(3)Al2O3+6H+=2Al3++3H2O

Fe2O3+6H+=2Fe3++3H2O

(4)除去溶液中的铁离子;

(5)pH计(或精密pH试纸);水浴加热

[点评]首尾分析法是一种解读工艺流程题的常见方法,该法特点:简单、直观,容易抓住解题的关键,用起来方便有效。使用这一方法解题,关键在于认真对比分析原材料与产品的组成,从中产生将原料转化为产品和除去原材料中所含杂质的基本原理和所用工艺的生产措施。当把生产的主线弄清楚了,围绕这条主线所设计的系列问题,也就可解答了。

3.2截段分析法

对于用同样的原材料生产多种(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包括副产品)的工艺流程题,用截段分析法更容易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例2(广东2007 年高考第21题)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欲制备10.7 g NH4Cl,理论上需NaCl____g。

(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_____、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

(3)“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为_____。

(4)不用其他试剂,检查NH4Cl产品是否纯净的方法及操作是_______。

(5)若NH4Cl产品中含有硫酸钠杂质,进一步提纯产品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解析:该生产流程的特点:用同样原材料既生产主要产品氯化铵,同时又要生产副产品硫酸钠。因此,为了弄清整个生产流程工艺,只能分段分析,即先分析流程线路中如何将原料转化为硫酸钠的,然后再分析如何从生产硫酸钠的母液中生产氯化铵。如此,将题供的流程路线截成两段分析,这样,便可以降低解题的难度。

结合溶解度曲线和流程示意图分析,生产硫酸钠用的是热结晶法,而生产氯化铵必须用冷结晶法,因为温度降到35 ℃以下,结晶得到的产品为Na2SO4・10H2O。

参考答案:(1)11.7 g;(2)蒸发皿;(3)35 ℃(或33℃~40 ℃之间);(4)加热法。取少量氯化铵产品于试管底部,加热,若试管底部无残留物,表明氯化铵产品纯净。(5)重结晶。

[简评]用截断分析法解工艺流程题是一种主流解题方法。因为当前化工生产,为了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增加效益,都设计成综合利用原材料,生产多种产品的工艺生产线。用截断分析法解工艺流程题关键在于看清主副产品是如何分开的,以此确定如何截段,截几段更合理。一般截段以生产的产品为准点。但也不一定,必须对情况作具体分析。学生必须好好总结一下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各种方法及其所依托的化学原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3交叉分析法

有些化工生产选用多组原材料,率先合成一种或几种中间产品,再用这一中间产品与部分其他原材料生产所需的主流产品。为了便于分析以这种生产方式设计的工艺流程题,掌握生产流程的原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提供的工艺流程示意图结合常见化合物的制取原理画分成几条生产流水线,然后上下交叉分析。

例3.某一化工厂的生产流程如下(图2)

(1)L、M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GH过程中为什么通入过量空气:____。

(3)用电子式表示J: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饱和食盐水、E、F生成J和K(此条件下K为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要实现该反应,你认为应该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流程示意图,若用空气、焦炭和水为原材料,最终生产L和J、M产品,首先,必须生产中间产物E。这样,主要生产流水线至少有两条(液态空气―E―L;焦炭―E―F―JM)。为了弄清该化工生产的工艺,须将这两条生产流水线,进行交叉综合分析,最终解答题设的有关问题。

参考答案:(1)硝酸铵;碳酸钠;(2)提高NO的转化率

(4)NH3+H2O+NaCl+CO2=NaHCO3+NH4Cl

向饱和的食盐水中先通入足量的NH3,再通入足的CO2。

[简评]从本题构成交叉分析的题形,从提供的工艺流程看至少有三个因素(多组原材料;有中间产品;多种产品)和两条或多条生产流水线的生产工艺。利用交叉分析法解工艺流程题的关键,在于找准中间产品(因为有时会出现多种中间产品)和生产流程中的几条分线,在分析过程中,需抓住中间物质的关联作用,结合已学化学物质的制取方法逐一破解。

3.4“瞻前顾后”分析法

有些化工生产,为了充分利用原料,变废为宝,设计的生产流水线除了主要考虑将原料转化为产品外,还要考虑将生产过程的副产品转化为原料的循环生产工艺。解答这类题型,可用“瞻前顾后”分析法。瞻前顾后,指分析流程时,不仅要考虑原料转化的产品(瞻前),同时也要考虑原料的充分利用和再生产问题(顾后)。

例4.(上海2001 年高考第21题)利用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依据上述流程,完成下列填空:

(1)天然气脱流时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n mol CH4经一次转化后产生CO 0.9 n mol,产生H2_______mol(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3)K2CO3(aq)和CO2反应在加压下进行,加压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

A. 相似相容原理B. 勒沙特列原理

C. 酸碱中和原理

(4)分析流程示意图回答,该合成氨工艺主要原料是_____辅助原料有______。

(5)请写出由CH4为基本原料经四次转化得到N2、H2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

(6)整个流程有三处循环,一是Fe(OH)3 循环, 二是K2CO3(aq)循环,请在上述流程图上标出第三处循环(循环方向和循环物质)。

解析:本题对原高考题稍作了改编。该生产工艺属于循环生产工艺,因此分析工艺流程示意图时,分析的主线是弄清基本原料CH4转化为合成氨的原料气N2和H2的生产工艺原理。但还要回头分析循环生产的理由和工艺。通过这样的考虑,试题的问题也就可以解答了。

参考答案:(1)3H2S+2Fe(OH)3=Fe2S3+6H2O; (2)2.7 n; (3)B; (4)CH4、H2O、空气; K2CO3; Fe(OH)3;(5)CH4+H2O=CO+3H2; 2CH4+3O2=2CO+4H2OCO2+H2O+K2CO3=2KHCO3

(6)

篇3

二氧化硅是一种很好的绝缘介质。它在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制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氧化工艺也是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关键工艺之一。二氧化硅膜可以用多种方法制备,如热氧化法,热分解氧化法,硅烷氧化法,阳极氧化法,反应溅射法等。其中以硅衬底上经过热氧化法生长的热氧化膜的膜质最好,在热氧化膜的成长工艺中,通常有干法氧化,湿法氧化和氯系氧化几种方式,对这些工艺下氧化膜的研究,已有较多的报导[1],这些报导中,都能看到干法氧化下氧化膜的质量最好,我们对这几类氧化工艺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通过氧化工艺的优化,湿法氧化膜的质量不仅能达到器件的要求,而且击穿特性等优于干法氧化的工艺。本文将对常用的热氧化膜的生长方式进行分析和介绍,并比较湿法和干法氧化条件下下氧化膜的击穿特性。

4.各种氧化方式的特点

干法氧化:氧化速率慢,膜厚容易控制,氧化膜结构致密;表面是非极性的硅氧烷(Si-O-Si)结构,与光刻胶粘附良好,不易产生浮胶现象。

湿法氧化:氧化速率快、薄膜氧化控制困难。氧化膜表面是极性的硅烷醇,它极易吸附水,极性的水不易粘附非极性的光致抗蚀剂,所以氧化膜表面与光刻胶的粘附性差。但是经过干氧(或者干氮)热处理,硅烷醇可分解成硅氧烷结构,并排除水分。

改进后稀释氧化:H2-O2点火生成H2O后用氮气稀释。稀释氧化可以有效降低氧化速率,薄膜氧化层生长也将比较容易控制。

氯系氧化:是在干氧中添加少量的氯化氢,二氯乙烯或三氯乙烯或者氯气等含氯的气态物。在氧气氧化的同时,氯结合到氧化膜中,并集中分布在SiO2-Si界面附近。其主要作用:1.可吸收、提取硅中有害杂质:高温下氯可以和包括钠在内的多种金属杂质作用,生成挥发性的化合物,净化氧化环境。2.不仅可以减少氧化膜中的钠离子的沾污,并且集中在SiO2-Si界面附近的氯还能使迁移到这里的钠离子的正电荷效应减弱并缚住不动,从而使其丧失电活性,减少不稳定性。但是氯系氧化的气体具有腐蚀性,危险性较大。

二、实验方法及结果

1.实验方法

本实验采用的硅片是8英寸P型(100)单晶抛光片,其电阻率为12-16ohm.cm。硅片采用SC1(NH4OH+H2O2+H2O)+SC2(HCl+H2O2+H2O)清洗,四种氧化膜膜厚测定使用鲁道夫的FE-VII型椭偏仪量测,为保证实验QBD测试的可比性,氧化膜厚度均严格控制在90+/-1。

MOS电容采用常规的多晶硅MOS管栅极工艺,在TDDB试验中,对一种器件,在一定的应力范围内,器件发生失效时,注入的电荷量QBD是个常数。在恒定电流试验时QBD=J×tbd,单位是C/cm2。QBD成为表征氧化层质量的最重要参数。QBD测试电容面积为1平方毫米,采用恒定电流法进行测定,电流密度为0.1安培/平方厘米。测试MOS管电容个数为168个。并取其QBD中值进行比较。

在QBD测试的同时,还进行了这几种氧化膜击穿电场强度的测试,测试的电容面积为32平方毫米,击穿电流设定为1uA。定义击穿电场强度≤4MV/cm为低场击穿,电场强度≥8MV/cm为高场击穿。MOS管电容的测试个数同样为168个,并对其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分组条件

3.实验结果

(1)比较湿法氧化和稀释湿法氧化,两者的QBD曲线没有明显差异。其中湿法氧化的QBD中值为15.25C/cm2,稀释湿法氧化的QBD中值为15.34C/cm2。(如图2所示)

(2)比较干法氧化和稀释湿法氧化,稀释湿法氧化的QBD曲线要明显优于干法氧化。其中稀释湿法氧化的QBD中值为15.34C/cm2,干法氧化的QBD中值为8.92C/cm2。(如图3所示)

(3)比较DCE氧化和稀释湿法氧化,稀释湿法氧化的QBD曲线要略优于DCE氧化。其中稀释湿法氧化的QBD中值为15.34C/cm2,DCE氧化的QBD中值为11.47C/cm2。(如图4所示)

(4)综合上面四种氧化模式的QBD曲线及其中值比较(见表1),可以明显发现:湿法氧化与稀释湿法氧化>DCE氧化>干法氧化。

篇4

阳春三月,万木争荣。在这孕育生机、充满希望的美好季节里,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特色工艺品园区奠基仪式。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参加今天奠基仪式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前来投资兴业的各位企业家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对特色工艺品园区的开工奠基表示热烈的祝贺!

**县作为“中国杞柳之乡”,是全国最大的杞柳种植基地和条柳制品加工生产基地。20xx年,我县草柳编自营出口7175万美元,同比增长31.7%,占全县出口总额的61.4%。目前,全县共有4.9万亩杞柳种植基地,116家加工企业,8.2万名从业人员,产品打入日本、韩国、德国、美国、意大利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收入达7.92亿元,总产值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已成为我县重要的支柱产业。

今年,我县按照农村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标准化的发展思路,以凸现特色、打造窗口为目的,积极规划建设**特色工艺品园区,将其列入县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并专门成立了建设工程指挥部,具体负责该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配合和督促落实。前期,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县行政审批办、发改、国土、建设、环保、供电、郑山等部门和乡镇从全县经济发展大局出发,精心组织,积极协调,搞好服务,为该项目的开工建设做了大量周密细致的工作。相关企业和驻地群众顾大局、识大体,献计出力,密切配合,为特色工艺品园区的顺利开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特色工艺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拉动经济增长,改善我县条柳编产业发展环境,提升白柳区域化种植水平,创建全省农产品出口基地,促进该产业健康快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5

1 化工仪表特点

在化工领域中,采集各种信号的仪表主要有:在线过程分析仪、物料仪表、温度仪表、压力仪表、流量仪表等。按照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又可以分为控制仪表、执行器、集中控制装置、检测仪表、显示仪表五大类。

1.1 在线过程分析仪

在线过程分析仪主要是用于自动化控制和测量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同时也是实现分析自动化和控制自动化的必要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在线过程分析仪一般来说都是配合使用多套仪器,而不是单单一套仪器,我国化工生产中大量采用液相色谱、原子吸收、核磁等仪表。

1.2 物料仪表

物料仪表主要是用于对成品、半成品、原料的液位进行测量。随着化工行业的不断快速发展,物料仪表的种类越来越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的物料仪表都是不可以通用的,只有浮力式仪表除外,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被测物料的特性不同。应用较为广泛、精度较高的物料仪表有雷达式(0.3%)液位计、矩阵涡流式(±1mm)液位计、磁致伸缩式(0.05%)液位计。按测量方式的不同,物位仪表可以分为雷达式、矩阵涡流式、直读式、浮力式、辐射式、磁致伸缩式、电容式、重垂式、静压式(压力、差压)等。

1.3 流量仪表

流量仪表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仪表,所以一直以来,化工仪表自动化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研究流量仪表。流量测量原理上可分为推导法、速度法、直接法、容积法,细分为速度式(质量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涡街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水表流量计、靶式流量计、涡轮流量计等)、压差式(文丘里管、喷嘴、孔板等)、节流式。

1.4 压力仪表

压力仪表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压力仪表广泛应用于易结晶介质、腐蚀介质、高温介质等,应用范围较为广泛,测量精度也较高,甚至可以达到0.1级,常用的压力仪表有液柱式、压力校验仪(活塞式)、弹性式三大类。

1.5 温度仪表

温度仪表对于化工生产过程而言,是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主要分为热电偶和热电阻两种。在化工自动化中,采用温度控制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基本采用的测量方式都是接触式的,最高指示范围是1800摄氏度,最低是-200摄氏度。

2 化工仪表系统常见的故障

化工生产中,仪表如果指示出现了如不变化、不稳定、偏高、偏低等异常现象,一般来说,主要存在两方面原因,分别是工艺因素和仪表因素。工艺因素是指仪表指示没有问题,只是他指示的是异常的工艺参数,也不是实际的工艺参数。仪表因素是指仪表的测量系统出现了某些故障,从而导致其所显示的指示与实际的工艺参数严重不相符合。在对仪表故障分析原因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观察控制阀和控制对象的特性变化,综合考虑工艺操作系统和现场仪表系统两个方面,这样这些都极易造成仪表系统故障。以流量控制仪表系统故障为例,分别就其三个主要故障进行分析。

⑴如果流量仪表指示值出现了较为频繁的波动,那么控制的方式就不再选用自动,而采用手动。手动后仍频繁波动,那么说明是化工生产工艺操作存在问题;若手动后波动频率明显降低,那么就说明是仪表控制参数PID不合适,或者仪表自身存在着问题。

⑵如果流量控制仪表系统指示值达到最小时,那么就应该对检测仪表进行仔细的检查,若检测仪表不存在任何问题,那么就可以判断是显示仪表出现了问题。然后应该结合检测仪表指示的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对调节阀的开度进行检查。当调节阀开度正常,检测仪表指示最小,那么故障的原因基本就可以断定是由于操作不当、介质结晶、系统管路堵塞、泵不上量、系统压力不够等。当调节阀开度为零的时候,那么故障的原因基本就可以断定是由于调节器和调节阀之间出现了问题。若是单纯的仪表故障,原因主要有:机械式流量计过滤网堵住、齿轮卡死;差压变送器出现了正压室漏;孔板差压流量计出现了堵住正压引压导管的问题等。

⑶如果流量仪表指示值达到了最大值,那么此时就应该将调节阀进行手动遥控,结合现场情况来关小或者开大,若流量值没有什么变化,还是依旧如此,那么就要仔细检查信号传送系统、仪表测量引压系统、流量仪表调节阀是否正常工作。若流量值得以下降,那么说明主要是由于化工生产工艺操作存在着问题,可以基本判断是仪表系统的原因。

篇6

引言:

园林是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和工程技术,通过对地形、建筑、道路、树木等因素进行改造而成的居住场所或环境。在园林中保存了大量建筑艺术瑰宝,它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审美的追求,也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权力、文化的象征,具有非常重要的功用价值和审美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园林的绿化功能及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园林艺术不仅能够美化城市,而且还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状态,起到绿化环境的作用。因而在城市建设中,应正视园林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重视园林的绿化功能,加强对园林艺术特点的研究。这样才能设计出兼具艺术美感和绿化功能的园林艺术,美化城市环境。

一、园林艺术形式的分类

园林的形成离不开民族文化与地理条件因素的作用,其艺术形式也是根据当地富有特色的环境/建筑来设计的。从空间处理与平面布局上来看,园林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别,即混合式园林、自然式园林与规则式园林。

1、混合式园林

混合式园林,是指在设计上融合了自然式与规则式的特点,整个林园不设置主要中轴线或是副轴线,只有建筑与景区呈现中轴对称的布局。还有一种混合式园林没有一个轴线的对称,而是通过设置自然山水,以山水的骨架为主线,来形成一个自然格局。混合式格局融合了规则式与自然式的艺术特点,利用自然环境特征来发挥想象的建造。由于这种园林的艺术性较强,早在吴国古代,就有了《洛阳名园记》、《长物志》之类的书籍,为今后的造园提供了有力参考。

2、自然园林

自然园林也可以被叫做是“风景式园林”,是指尽量减少人工改动,以自然本身呈现出的山水为基础来进行创作,是我国目前运用最多的园林。由于自然本身环境的设定,因此自然是园林还可以被叫做是不规则式园林。早在我国周代,就有了以山水园林为源流的的建筑设计。受“菲薄人为,返求自然”的影响,从汉代开始,建筑上注重洗染形态的仿效,利用人造树石与山水,来达到创造自然与回复自然的目的。在隋唐时期,人们较为注重树石的自然美,这也带动了盆景园林的发展。唐代的园林中已经加入了亭台楼阁,在民间,一些富商也可以在家中庭院布设私家园林。园林艺术的的鼎盛时期是在明清两代,无论是官商还是皇家,都非常热衷于园林建造。那时的人们认为只有盆景与园林才能够构成最美的以示境界。最能体现园林艺术的建筑出现在我国清代,是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三园。

3、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主要是指有主线,并按照一定建筑规律修建的园林,因此又称为“建筑式园林”、“几何式园林”、“整体式园林”。早在古罗马、古巴比伦、古埃及与古希腊,规则市园林就已经被修建得优美华丽。虽然绝大多数建筑已经随着战乱损毁,但其建筑风格是设计师们长期争相模仿的对象。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世界园林设计达到巅峰,形成法国式园林的风格。

二、园林环境艺术特点

我国园林艺术由于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较深,因而在园林艺术呈现出于西方园林不同的艺术特点。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与自然联系紧密,由于我国园林自古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十分强调园林中对自然环境的体现,在设计上强调恢复自然面貌,因而我国的园林多是自然式园林设计,设计师在园林设计上都会遵照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进行设计;

2、人为制造自然园林景色,在园林改造过程中,会以自然景色作为参照物,然后运用人工开凿的方法对园林进行改造;

3、园林设计中离不开水元素。并且为了强调自然和谐,还会在湖泊或是河流周围布置山石、花草等元素。针对相对比较封闭的园林,则会用水池代替湖泊、河流;

4、园林中亭台建筑的设计样式简单独特,而其内部的隔墙、花窗设计样式比较繁复;

5、园林中一般没有大片草地,通常会采用移栽树木或花卉等形式点缀在草地中间;

6、我国的园林设计多偏爱假山设计,通过堆土造山的形式将园林分割成几个区域,假山不仅能够将园林景色进行分割,而且还能形成独立景观,以供观赏。 三、园林绿化功能及对人们的影响

利用园林来装饰环境、绿化环境的做法,在我国已有很悠久的历史,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园林环境设计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园林的绿化功能主要有:园林环境是多种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可以美化心灵,满足人们对艺术、对美的精神需求;园林内的山水、树木、花鸟等自然环境,可以美化生活环境。具体来说,园林的绿化作用及对人们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城市工业化进程中,会产生很多粉尘、煤烟和有毒气体,使城市空气污浊,烟雾弥漫,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园林中栽种的树木、花草等大量植被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够吸收车辆、工厂生产及人类生活过程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效消除空气中的杂质,降低空气的污染程度,使空气清洁新鲜,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在城市环境中由于人口增加,氧气消耗大,二氧化碳浓度高,这种平衡更需要绿色植物来维持。

2、园林绿化是减弱噪声的“消声器”。现代工业和城市噪声的迅速发展,对城市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噪声,这些噪声不仅干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而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而园林中的树木等植物利用其茂密的树冠和枝干,能够有效隔离和吸收噪音,减弱噪声对居民的干扰,改善生活环境。

3、园林植被是空气湿度的“调节器”。夏季树木枝叶繁茂,直接遮挡来自太阳的辐射热,而且也阻隔了来自墙面、地面等的反射热,此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将大量水分从地下释放到空气中,能够明显降低周围环境热量,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局部小气候,为人们提供清新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

4、由于园林内大量绿色植物的覆盖,地面不受,在遇风时可适当减少扬尘,保持空气清洁;在晴天时地面不被曝晒,降低土壤内水分蒸发速度;在雨天时由于降水先落到植被上,再逐渐渗入地面,可大大减慢地面径流,从而减少水土流失,使降水深入到土壤深处,达到涵养水源的目的。

5、园林内的大量树木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场所,鸟类既能够消灭掉自然环境中的害虫,还可以消耗掉一部分城市垃圾,此外,其还能够传播树种和花粉,对保持生态平衡、加快城市绿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6、城市人口高度集中的地方,园林中的景观,如山石、流水、树木、花草等既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同时也给人们的精神上和心灵上起到振奋、陶冶的作用,人们在花草、流水交融的环境里娱乐、消遣,有利于身心健康。此外,在以纵横交错的道路、繁华的商业街、林立的高楼大厦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环境中,不同性质的园林,能够给人们提供活动交流和情感依托的场所。

结束语:

中国的园林绿化和园林环境艺术,以自然精神为指引,深浸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内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写照和宝贵的民族瑰宝,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正视园林绿化的重要意义,继续推进园林绿化在城市环境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锋安,永冯影. 论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中“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研究.文艺生活(中旬刊),2013(2).

篇7

园林布置是人为地修建园林,制作盆景,美化生活环境。但这不是说完全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受许多因素影响。园林的布置形式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地理条件等是紧密相连,从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的角度划分,可以将世界所有的园林划分为三类:自然园林、规则式园林、混合式园林。

自然园林,自然园林以自然为中心,注重仿效自然景色,重视创造山水风景。因此,自然园林又被称为风景式园林、不规则式园林、山水派园林。在中国,从周朝开始就有了以自然山水为主的园林。汉代受老庄学说影响,更加注重创造自然景象。隋唐以后,出现了许多私家的亭台楼阁,明清,园林和盆景艺术走向鼎盛,清代的圆明园更是世界著名的自然园林。纵观我国的园林景观,几乎所有的园林都与自然分不开。规则式园林,这主要是指经过人为的精心设计所建造的园林,这类园林又被称为几何式园林、整形式园林、建筑式园林等。这种园林形式在西方最为常见,从古希腊、古巴比伦、古埃及、古罗马等等都能见到这种优美且华丽的规则式园林。混合式园林,简单的说就是将前面的自然园林和规则式园林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混合式的园林。这种园林只有局部景区,或者是没有明显的自然山水脉络,没有形成自然园林的格局。这种混合式园林,通常与地形紧密相连,通过对地形的改造形成规则式的园林环境,但有遵从和利用了当地的自然景物和特征,因此,又具有了自然园林的特征。因此,称之为混合式园林。

园林环境建设属于绿化活动的一种,同样具有绿化的功能。绿化是园林环境艺术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2.中国园林环境形式及其艺术的特点

在我国,园林环境的主要形式是自然园林。很久以前就崇尚“天人合一”的理念,以“天人合一”的文化精髓,强调综合性。园林环境主要是由诗、由画发展而来的。在明代的园林设计中有这样的评价:“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现代美学家李泽厚先生也认为中国园林是“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这些例子都证明了,“天人合一”的综合性宇宙观与城市化中居住环境的建造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这样理解 “天开”和“人的自然化” 反映科学性,主要属于物质文明建设;而 “宛自天开” 和“自然的人化” 反映艺术性,主要属于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的园林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与自然紧密相连。“创造自然”和“回复自然”是中国园林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我国的许多园林都属于自然园林,通过对大自然的接触和感受,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联想。中国文学讲究 “物我交融” ;绘画追求“似与不似之间” ;园林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充分说明了中国的园林环境追求诗意美和自然美。中国的园林环境具有以下几点艺术特点:模仿自然,参照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创造山水树木等风景。山水为主,我国最多的自然园林,自然园林又大多以山山水水为园林的景点,再以山水为中心,创造花草树木等景观。形式多样,亭台楼榭是中国式园林不变的主题,因为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园林的灵活性,通过围墙、花窗、隔墙等构成一幅意犹未尽的山水画。巧妙借景,这主要是利用自然环境,衬托和充实园林风光。“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借地宜、人宜造景,达到“借景无由,触情俱是”的艺术效果。大胆造景,没有假山可以人为地堆土假造,还可以人为地将园林分成若干个区,将单一性和综合性一并体现在园林中。

3.中国园林环境设计的绿化功能

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懂得了通过绿化环境来美化生活环境,园林环境设计成了我国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随我国发展到今天。绿化具有何种功能、对人类又有怎样的影响呢?具体有:园林艺术,通过创造的境界,美化人类的心灵,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树木、花草、山石、流水,首先美化的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其次通过美化环境来对人类的心灵、 精神具有陶冶和振奋作用,这是一种使人娱乐、消遣最佳方式,能使人延年益寿;树木和花草能净化空气,这也是当今社会进行绿化的一个重要目的。绿色植物有吸收二氧化碳、消除空气中的杂质的功效。可以使空气新鲜清洁,使灰尘减少。如,沿海地区以及干旱地区可以通过建造防护林,增加植被,保护土壤,以免被侵蚀。城市里增加植被,可以减少扬尘,保持空气清洁。另外,植被还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再者对动物植物来说,也是一种保护。

园林环境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同时又具有良好的绿化功能,因此,应该重视园林环境的建设。建设科学合理的园林又将面临许多问题。因此,现代社会在进行园林建设时,既要发挥民族传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还要学习外国的园林艺术精华,建造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园林,为人们创造一个宁静优美、生态良好、方便舒适、保障隐私、安全、称意可心的居住环境。

4.结语

当今社会,讲求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城市,对城市的要求是生态良好、密切结合现代社会生活,便于休闲游览、景观优美和文化内涵丰富的新型园林。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建设,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因此,在社会的发展过程,必须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园林观景建设,通过其艺术性的特征和绿化的功效,很好地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陈鹭. 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2006(1).

篇8

二、解题方法

化学工艺生产主要解决的矛盾,归纳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问题:一是解决将原料转化为产品的生产原理;二是除去所有杂质并分离提纯产品;三是提高产量与产率;四是减少污染,考虑“绿色化学”生产;五是原料的来源既要考虑丰富问题,又要考虑成本问题:六是生产设备简单,生产工艺简便可行等工艺生产问题.化学工艺流程题,一般也就围绕以上六个方面设问求解.要准确、顺利解答化学工艺流程题,除了必须要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知识以及除杂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技能外,最关键的问题要掌握和具备分析工艺生产流程的方法和能力.为此特提出下列四种解题基本方法,供参考.

1.首尾分析怯

对一些线型流程工艺(从原料到产品为一条龙生产工序)试题,首先对比分析生产流程示意图中的第一种物质原材料与最后一种物质产品,从对比分析中找出原料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弄清生产流程过程中原料转化为产品的基本原理和除杂分离提纯产品的化工工艺,然后再结合题设的问题,逐一推敲解答.

【例1】 (2008年,广州高考一模23题)聚合氯化铝是一种新型、高效絮凝剂和净水剂,其单体是液态的碱式氯化铝[Al2(OH)nCl6-n].本实验采用铝盐溶液水解絮凝法制碱式氯化铝.其制备原料为分布广、价格廉的高岭土,化学组成为:Al2O3(25%~34%)、SiO2(40%~50%)、Fe2O3(0.5%~3.0%)以及少量杂质和水分.已知氧化铝有多种结构,化学性质也有差异,且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高岭土中的氧化铝难溶于酸.制备碱式氯化铝的实验流程如下:

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煅烧”的目的是 .

(2)配制质量分数15%的盐酸需要200mL30%的浓盐酸(密度约为1.15g/cm3)和 g蒸馏水,配制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3)“溶解”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加少量铝粉的主要作用是 .

(5)“调节溶液pH在4.2~4.5”的过程中,除添加必要的试剂,还需借助的实验用品是: ;“蒸发浓缩”需保持温度在90~100℃,控制温度的实验方法是.

解析:对比原料与产品可知,该生产的主要工序:一是除去原料高岭土中的杂质,二是将Al2O3利用水解絮凝法转化为产品.再进一步分析,除铁用铝置换后过滤,高岭土中的Al2O3不溶于酸,必须经煅烧改变结构.该题经这样分析,题设的所有问题的答案就在分析之中.

参考答案:(1)改变高岭土的结构,使其能溶于酸 (2)230 量筒

(3)Al2O3+6H+=2Al3++3H2O Fe2O3+6H+=2Fe3++3H2O

(4)除去溶液中的铁离子; (5)pH计(或精密pH试纸);水浴加热

简评:首尾分析法是一种解工艺流程题的常见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单、直观,很容易抓住解题的关键,用起来方便有效.使用这一方法解题,关键在于认真对比分析原材料与产品组成,从中产生的将原料转化为产品和除去原材料中所包含的杂质的基本原理和所采用的工艺生产措施.当把生产的主线弄清楚了,围绕生产主线所设计的系列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2.截段分析法

对于用同样的原材料生产多种(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包括副产品)的工艺流程题,用截段分析法更容易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例2】 (2007年,广东高考第21题)以氯化钠和硫酸钠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欲制备10.7gNH4Cl,理论上需NaCl g.

(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

(3)“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为 .

(4)不用其他试剂,检查NH4Cl产品是否纯净的方法及操作是 .

(5)若NH4Cl产品中含有硫酸钠杂质,进一步提纯产品的方法是 .

解析:该生产流程的特点是:用同样原材料既生产主要产品氯化铵,同时又生产副产品硫酸钠.因此,为了弄清整个生产流程工艺,只能分段分析,即先分析流程线路中如何将原料转化为硫酸钠的,然后再分析又如何从生产硫酸钠的母液中生产氯化铵,即将题供的流程路线截成两段分析,这样,便可以降低解题的难度.

结合流程示意图和溶解度曲线图分析,生产硫酸钠只能用热结晶法,生产氯化铵用冷结晶法,因为温度降到35℃以下,结晶得到的产品为Na2SO4•10H2O.

参考答案:(1)11.7g (2)蒸发皿 (3)35℃(或33~40℃之间任意值) (4)加热法.取少量氯化铵产品于试管底部,加热,若试管底部无残留物,表明氯化铵产品纯净 (5)重结晶.

简评:用截断分析法解工艺流程题是一种主流解题方法.因为当前的化工生产,为了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增加效益,大都设计成综合利用原材料,生产多种产品的工艺生产线.为此这种工艺流程题很多.用截断分析法解工艺流程题关键在于选对属型和如何截段,截几段更合理.一般截段以生产的产品为准点.但也不一定,特殊情况也很多,必须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3.交叉分析法

有些化工生产选用多组原材料,事先合成一种或几种中间产品,再用这一中间产品与部分其他原材料生产所需的主流产品.以这种工艺生产方式设计的工艺流程题,为了便于分析掌握生产流程的原理,方便解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提供的工艺流程示意图画分成几条生产流水线,上下交叉分析.

【例3】 某一化工厂的生产流程如下图:

(1)L、M的名称分别是_____ 、 .

(2)GH过程中为什么通入过量空气: .

(3)用电子式表示J: .

(4)写出饱和食盐水、E、F生成J和K(此条件下K为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要实现该反应,你认为应该如何操作: .

解析:根据流程示意图分析可知,用空气、焦炭和水为原材料,最终生产产品L和J、M.首先必须生产中间产品E,这样,主要生产流水线至少有两条(液态空气-E-M;焦炭-E-L).为了弄清该化工生产的生产工艺,须将这两条生产流水线交叉综合分析,最终解答题设的有关问题.

参考答案:(1)硝酸铵;碳酸钠 (2)提高NO的转化率

(3)

(4)NH3+H2O+NaCl+CO2=NaHCO3+NH4Cl 向饱和的食盐水中先通入足量的NH3,再通入足量的CO2

简评:从本题分析得知,构成交叉分析的题型,从提供的工艺流程上看,至少有三个因素(多组原材料、中间产品、多种产品)和两条或多条生产流水线的化工生产工艺.利用交叉分析法解工艺流程题的关键,在于找准中间产品(因为有时会出现多种中间产品)和流水生产的分线,在分析过程中,抓住中间物质的关联作用,逐一破解.

4.“瞻前顾后”分析法

有些化工生产,为了充分利用原料,变废为宝,设计的生产流水线除了主要考虑将原料转化为产品外,同时还要考虑将生产过程的副产品转化为原料的循环生产工艺.解答这种类型题时宜用“瞻前顾后”分析法.“瞻前顾后”分析法,指分析工艺生产流程时,主要考虑原料转化为产品的问题(瞻前),同时也要考虑原料的充分利用和再生产问题(顾后).

【例4】 利用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依据上述流程,完成下列填空:

(1)天然气脱硫时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nmolCH4经一次转化后产生CO0.9nmol,产生H2 mol(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3)K2CO3(aq)和CO2反应在加压下进行,加压的理论依据是 .

A.相似相容原理

B.勒夏特列原理

C.酸碱中和原理

(4)分析流程示意图回答:该合成氨工艺主要原料是 ,辅助原料有 .

(5)请写出由CH4为基本原料经四次转化为合成氨的N2、H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6)整个流程有三处循环,一是Fe(OH)3循环,二是K2CO3(aq)循环,请在上述流程图上标出第三处循环(循环方向和循环物质).

解析:该生产工艺属于多处循环生产工艺,因此分析工艺流程示意图时,分析的主线是弄清基本原材料CH4转化为合成氨的基本原料N2和H2的工艺生产原理.但还要回头分析循环生产的理由和循环生产的工艺生产段.通过这样既考虑产品的合成,又考虑原料的充分利用,该题所涉及的问题也就可以解答了.

参考答案:(1)3H2S+2Fe(OH)3=Fe2S3+6H2O

(2)2.7n (3)B (4)CH4、H2O、空气;K2CO3、Fe(OH)3

(5)CH4+H2O=CO+3H2;

2CH4+3O2=2CO+4H2O;

CO+H2O=CO2+H2;

篇9

绘画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语言。在人类的远古时代,没有文字,人们都是用绘画来进行交流,所以说绘画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可是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更多的开始注重文化知识的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忽略了这些艺术课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伴随着美术课等艺术类课程的减少,我们不得不反思,不得不重新的认识美学以及审美价值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必须要明确教育并不只是科学知识的教育,还要教人们做人,做一个有审美的人。对此,我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经验。

一、教师要认清教学的真正目的

我们今天探讨的问题是针对高中美术课的教学,因此面对的主体就是广大的高中学生,因此我们不能对其有过高的要求。高中生无论是经历还是阅历都是有限的,并且当今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此沉重,我们不能要求学生们有过强的美术功底和美术素养。所以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绘画兴趣,培养他们形成独特的审美价值以及较高层次的思想水平为主,而不是刻意的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怎样的画画功底。毕竟他们只是学生而不是专业的画家。让学生从心底真正喜欢上绘画,具备美学素养,让他们多方面的发现自己的天赋,为将来的从业多培养一条路,多给学生未来一些选择。认清侧重点,关注的是学生的兴趣点而不是专业技能。

二、正确的选择课程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所教学的对象都是普通高中的学生。而非艺考生或者专业技能极强的美术学校的学生。所以我们要在选择课程上进行一番细致的斟酌。假使我们在高中的美术课课堂上选择的都是一些枯燥的理论课程,那势必会让学生们感到厌烦。因为那些理论性的东西太生硬,也确实不适合这些没有什么美术素养的学生。所以我们要选择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以带动学生的兴趣为目的。

三、教师要勇于改变教学方式

很多时候,高中的美术课程大多选择教授学生石膏像,素描等等。坦白说,这些都是需要比较强的美术功底的。学生们只会对这些感到厌烦。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们画一些简单的又有趣的东西。比如漫画。漫画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美术画种,不需要太强的功底,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对画画产生兴趣。所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四、将绘画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联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而存在的。所以学科与学科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才能将知识不断扩展。

五、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求教学的高质量

高中本来给我们上这些艺术门类课程的时间就比较少,各个学校给我们安排的美术课时也是少之甚少。所以我们必须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寻求更高的教学质量。要想提高质量,就必须有正确清晰的教学方法作为指引,其次必须要有学生的全力配合,完全的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必然会使这些课程顺利的进行下去。

六、示范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在大家初学色彩的时候,我认为,老师创作出一幅画,让学生临摹,可以使学生产生很强的兴趣。

老师本身就具有权威性。因此老师的示范可以使学生带有趋向性的学习和模仿。在示范之余,对一些学生个别辅导也是非常不错的教学方式,毕竟每个学生的领悟能力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对于一些接受的比较慢,领悟力稍微差一些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有利于使所有学生都燃起对美术的兴趣,使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共同前进。这是一种公平公正的教学方法,非常值得推荐和学习。

七、有针对性的开设一些适合艺考生的课程

近些年,艺术类考生数量呈爆炸式增长。学习美术的高考生也越来越多。单纯只是课堂上的那些简单的美术知识还不足以满足艺考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艺考生开设一些高考类的美术课程。更有针对性和更具专业性。从历年考试的情况来看,考试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方向:风景,静物和人物。所以我们必须有针对性的将这些内容传授给参加艺术类高考的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这样才不会让学生面临艺考时候慌乱的乱了阵脚。

八、结语

当今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我们利用好课堂的时间,将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教给学生,就在无形之中帮助了参加艺考的学生,使他们拥有了比较坚实的美术基础,在考试中不会乱了阵脚。对于那些文化课考生,也可以帮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中减缓压力,劳逸结合,既放松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审美价值,提高了他们的欣赏水平。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桂琴.观察是绘画通往艺术的桥梁――试谈高中美术素描

教学中的观察方法[J].新课程学习:中,2012(5):146-147.

[2] 沈劲.对高中美术绘画课程教学的重新认识[J].中学教学参考,

2012(9):86-86.

[3] 沙景雯.打破思维定式,谈高中学生应如何“画画”――对高中

美术绘画模块教学的几点想法与思考[J].文教资料,2010(18):

篇10

一、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管理科学理论,使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人机系统。它具有以下一些特征:一是以解决组织所面临的问题为目的;二是以数据库和数据处理为基础;三是能够向组织的各层次、各部门提供所需的信息。建筑施工管理系统通过收集、存储和分析有关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帮助管理人员规划控制目标,检查工程实际状态,并提供决策参考,其目的是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它的研究运用了系统科学,管理科学,建筑工程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知识。

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管理系统,目的就是在互联网上实现建筑施工管理的方便,实现建筑施工管理的系统化,自动化和规范化。实现数据库的集中统一,并且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给建筑施工管理决策部门提供四种主要的信息服务:确定信息需要、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为其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指导与领导工作、控制工作,以及日常的作业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投资量大,必须有一个总体的工作思路,首先要做好总体规划,根据企业发展和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一定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分出阶段性目标,从而根据企业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做到综合考虑工程成本、品质等因素确定工程最优工,根据工期目标、资源配置、劳动定额等条件自动生成详细的施工优化的网络计划,用以指导施工,根据工期、劳动定额等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对施工进度开展动态控制。管理系统要满足企业管理层的需要,实现管理层对信息的交换与共享,然后逐步向下延伸,最终保证内部信息流的通畅,管理信息系统要归为一个懂技术、能管理、会规划三者合一的综合部门来管理,保证其顺利开展工作。为了简化管理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相应的信息管理也就采用与企业贯标体系一致的系统。根据部门和管理要素的划分,确定管理信息的传输和控制模式;以计算机中心为核心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处理、储存和查询;各部门按照业务内容和管理职责收集、汇总、分析数据,为数据中心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三、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悠久的发展历史决定其具有显著的行业特点,主要体现在由生产对象、施工工具及建设地点的分散导致的离散性;由建设对象单件性导致的生产过程一次性、按需制定性及不可复制性;由业务环节、子系统逻辑联系性不强导致的业务松耦合性;由生产人员、材料不确定导致的流动性;由行业标准化建设程度不强、不能开展流程化管理导致的非标准性及随机事件频发导致的突发特性等。这些特性导致了建筑行业当前鲜有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全面应用,无法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自动化控制特性借鉴其他行业模式展开对不确定性、充满特殊性质行业的信息化控制。综合以往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建筑施工行业管理的失败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虽然行业内采用的信息化技术是先进的、客户的管理水准是高端的,然而其系统管理模式的构建却往往不能充分适应用户的现实管理需求,同时又不能强迫用户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管理模式。而过分的迁就用户管理习惯同样会造成计算机庞大的信息管理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只能停留在肤浅信息化建设的层面,或针对用户的特定需求受到技术瓶颈的牵绊,这一环节便是在建筑行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难点。

四: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

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决定,我们不能急功近利、盲目追求,而是应从行业研究强化做起,以遵循行业特性为根本,以夯实基础建设为前提,以成本控制为目标,以信息化持续发展为动力才能最终使科学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契合行业的业务核心特点,并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适应性提升。倘若一味的追求资质与表面形象的建设,那么势必会造成信息化系统建设成为一个毫无内容的空壳,对建筑施工企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面对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充分认清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漫长、艰巨而又复杂的重任,而非一朝一夕便能实现的短暂目标。同时坚决树立按照客观规律开展流程式施工管理,避免不务实、追求快速建设的不良现象,总结经验教训,从本质出发,制定科学的建设策略,才能使信息化建设之路走得更顺畅、更持续。在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中,我们应从理性观察、理性看待的角度出发,不应全面依赖计算机的自动化处理功能,不应将其赋予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神奇色彩,将信息化建设的覆盖面延伸的过于宽广,而是应充分树立计算机是一种服务型管理工具,是被人的意志所控制的,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其智能化、现代化控制特色,使之与人脑的充分优势实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高效完备的融合,并最终使两者在契合的良性发展中促进建筑施工行业的高质量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同时,施工企业管理者还应以清晰的改革管理思路认清行业任务的核心发展目标,既不能过分依赖传统机械式管理方式,开展滞后性管理,忽视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同时也不能完全抛弃密集型生产企业、工业式施工的传统文化管理思想,而应从适度强化做起,促进循序渐进的信息化建设与传统人性化管理的充分融合。

五、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现状

针对目前建筑施工行业基础、标准化管理环节相对薄弱,没有适应施工企业发展特色建立统一、成熟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现状,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开放性优势,采取循序渐进提升、持续发展的改革方式,从完善建立建筑业务信息化系统入手,从创新、再学习、再改进等进程控制入手,推行温和建设的改革发展,才能有效避免行业由于过激烈的理念碰撞而造成休克式的不良发展。依据行业中不确定性变革因素较多的现状,我们还应充分依据动态式管理策略促进信息系统的全面完善,而非可复制的一沉不变式方案规划的固定管理。

结束语

针对目前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特殊复杂性,完全依据外包管理或充分利用内部能力进行开发建设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为了促进建筑行业实现适度投入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我们可以采用内外统筹结合的先进模式构建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采用对外合作、强化内部建设的共同提升使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多元化、科学性、系统化的创新发展。同时在实践中我们还应充分注重信息化管理投入与产出的科学评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稳固持续投入、量力而行,使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成本及维护投入在科学的配比下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篇11

动画电影中色彩的视觉审美特征

色彩是动画电影中重要的艺术视觉元素,动画色彩的设计融合了社会学、心理学、哲学、民俗学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能够再造现实,代表自然色彩,同时也能够表现某种或多种心理状态,传达不同的隐喻意向。富有表现力的色彩,表现出强烈的、极富感染力的视觉效果。其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画电影色彩的假定性

克里斯蒂安·麦茨(Christian Matz,1913—1993)说:“不是由于电影是一种语言,它才讲述了如此美妙的故事,而是因为讲述了如此美妙的故事,它才成为一种语言。”电影中的语言主要有两种,也就是听觉语言和视觉语言,正是在这两种语言的作用下构成了“如此美妙的故事”。声音是一种听觉语言,而色彩是一种视觉语言,这一点在动画电影表现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银幕空间当中主要起到的是超越理性表达的作用,在动画电影当中经常作为表现人物形象,传达与表现人物情绪与心理变化的手段,这让银幕更加生动而富有生命力,也是内在的人物性格在色彩的表现下外在化,实际上成为创作者假定的思想、想象的具体再现。作为视觉语言的色彩,这种假定的再现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上:第一层次,属性语言。简单地来说就是受众的视觉感受及色彩处理技巧,实际上就是客观现实的再现,如在《冰川时代》当中,那晶莹剔透般色彩与质感的冰山,几乎再现现实中的冰山,甚至超越其质感,看到这里我们会不由得感叹色彩语言的表现力。第二层次,修辞语言,这就是利用色彩来表现对客观世界的主观理解与反映,如在国内的一些动画电影当中,经常用黑色来表现人物对客观世界某一事件或者环境恶化的理解。第三层次,审美语言,也就是将色彩所谓对美的一种体会和表现,如在动画电影的当中经常会用红色来表现比较温馨的时刻,如在《狮子王》中,通过对场景色调的改变来制造不同的氛围与心理感受。如荣耀石是动画中的主要场景,按照叙事的时间线依次运用冷暖交替、不同明度的转换展现故事的跌宕起伏,如暖色调夕阳下荣耀石上的狮子王那片刻的宁静与美丽,既是一种写实,也是一种超越现实的艺术再现。

(二)动画电影色彩的运动性

电影是一种运动的艺术,因而电影中的色彩与其他绘画类艺术门类中的最大视觉审美区别就是运动性。动画电影中的色彩是在时间运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一点类似于音乐的表现,也有结构的快慢、强弱与高低,正是这种特性能够让观众在思维活动中产生丰富的联想,来表现动画电影的主题与格调,营造良好的环境气氛与情绪。当然,色彩与其他要素在动画电影当中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大闹天宫》中色彩的运动性表现得较为明显。作为一部由传统名著《西游记》改编的动画电影,在色彩表现及人物动作上借鉴了很多京剧当中的内容,在“孙悟空大战哪吒”的那一段当中,创作者先用红色作为铺垫,然后用黑色烘托、渲染紧张的氛围,再用纠缠在一起的红色和金色构成了激烈的武打场面,而配音则是京剧当中的锣鼓声,火爆的色调与尖锐的音乐,让观众看起来非常亢奋。并且从这一片段可以看出,色彩是在银幕画面的运动变化中完成的,尽管电影本身就是一个个静止的画面快速播放形成的,但是正是播放让色彩快速运动起来,并且与动画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与内容协调、统一起来,实现色彩的艺术性再现。

(三)动画电影色彩对造型的强化性

在绘画艺术作品当中,色彩主要用来传达信息和情绪,也是表现艺术作品造型的重要手段,在艺术作品当中具有造型的作用。简单地来说就是运用各种色彩来塑造、刻画某种形象,烘托特定的气氛,以达到增加作品的情绪感染力,揭示作品内涵的目的。在这一过程当中,创作者要深刻的把握色彩的形成规律和可能性,从心理学和表现力角度把握每种色彩所产生的情绪作用和象征寓意,根据所要表现的特定的主题、内容,选择合适的色调单独或者整合起来处理。在一个动画电影当中,每一个画面都是由统一的色调形成整体结构,当然不同色调直接具有主次性、层次性、虚实性,形成一个逻辑顺序和主次虚实。比如说在最近几年比较成功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当中,用黑白两种颜色塑造的主角形象阿宝,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这部动漫电影瞄准的就是中国市场,当然是采用的好莱坞式的色彩表现思维,但却是表现的中国文化。之所以要选择黑白相间色彩的熊猫做主角,主要是因为在中国文化当中通过用白与黑来表现善与恶,在传统武侠当中都是以惩恶扬善作为主要内容,《功夫熊猫》在这一方面也不例外,黑与白的结合一是对中国国宝熊猫的客观再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同时也使阿宝这个武侠角色变得更加突出,这就是色彩对造型的强化性体现。

动画电影色彩的表意功能

电影是一项艺术创作活动,在动画电影当中,色彩是艺术创作中表达情感与思想的重要手段,也是在电影中外化呈现的一种形式,受众是通过色彩作用于视觉上,来了解作品中的内容以及所蕴涵的深刻意蕴,这就是色彩的表意功能。

(一)动画电影色彩的象征与隐喻功能

色彩站在视觉语言的角度,其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艺术的象征与隐喻,在动画电影的银幕当中,“象征”是一直接具体的色彩来表现抽象的内在精神,可以说超越了内容的表象,也超越了色彩本身所具有的一般文化含义,艺术家们将其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告诉,让观众感受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想象冲击力。由于动画电影当中所有的内容除了声音之外,几乎都是虚构的,这种情况下色彩的象征功能表现得更加明显。所谓的隐喻从语言的角度来讲就是以一种事物的形象特征来比喻另外一种事物的抽象含义,达到深化、突出原有事物形象的目的。虽然是两种语言功能,但是在动画电影当中二者一般是穿插存在相互联系的。在《功夫熊猫2》当中,开头的故事叙事当中用到的最多的颜色就是灰色与红色,在有关沈王爷的回忆当中,灰色的格调象征的是不安的开始,而红色则是隐含着战争与杀戮。此外,由于故事情节实际上都是中国武术与西方先进国家的舰船大炮,实际上这里隐含着近代中国历史,而这也是一种象征的意义。并且,又将西方发达国家的侵略史比作沈王爷,这是一种典型的隐喻。由此可见,在动画电影当中,色彩的象征与隐喻往往是穿插存在的,这是动画电影色彩一个重要的表意功能。

(二)动画电影色彩的叙事功能

一部成功的动画电影,必然有一个曲折离奇、引人入胜、动人心魄的故事情节,色彩在整个故事情节当中能够起到重要的叙事功能。这种叙事的作用在动画电影当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色彩的主题深化作用,动画电影中的主题一般比较直观。在电影《功夫熊猫2》当中,阿宝与沈王爷的决战是在海上进行的,这场决战既是武术与大炮之间的决战,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激烈的碰撞,因为在文化的发展中代表东方的是武术,而代表西方的是大炮。在海上的决战,实际上也蕴涵着中国五行的思想,在五行当中水克火,在电影当中蓝色是海水,而红色代表的是大炮,当蓝色与红色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冰与火的较量,而根据五行水克火的思想,代表邪恶一方的红色大炮必败,这也是电影色彩所表现的一个深刻的主题含义,简单来说就是邪不压正。其次,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前进的作用,从心理学的教学来讲,不同的色彩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比如说绿色代表的是和平与希望,黑色代表的是无助与邪恶,黄色代表的是一种温暖,红色有时候是带给美好,有时候却能到另一种血的极端。在动画电影当中,艺术家们正是利用了色彩在心理学上所带给人们的不同的感受来推动情节的前进。这一点在《功夫熊猫2》开场表现得非常明显,在一开始艺术家们用深灰、灰蓝的色调表示故事的开始,用一种浅灰绿色表明当时的人们还生活在和平当中,伴随着各种颜色的烟花表现出的一片和平之色。但是转而画面被一片暗红与黄色笼罩的画面将情节推导到沈王爷,接着又转到以绿色为主的画面上,表现出爱好和平的老沈王爷夫妇对小沈王爷的担忧,加上羊仙姑对未来的预算。可以明显看出,色彩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动画电影当中,叙事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故事情节和画面表现力共同构成了最吸引观众的浓墨之笔,在这其中色彩的作用是不能被忽视的,只有合理地利用色彩的表现力、叙事功能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总之,色彩是动画电影当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任何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都能看到色彩的多彩运用和其强大的表现力,合理的、创新的发挥其视觉审美特征,充分利用其表意功能,都是为增强其表现力服务的,在实际运用的时候要结合动画电影的主题,并加以创新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色彩在动画电影中的视觉审美特征与表意功能。

[参考文献]

[1] 杨晓林.动画大师宫崎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304,103.

篇12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1600年创设之初,虽然主要是以亚洲的南洋群岛一带转运香料,“靠胡椒哺育起来”。(1)但随着葡萄牙、荷兰等欧洲国家把中国的茶叶转运回欧,引起巨大震动之时,英公司也把注意力转向这一贸易。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4月6日从广州第一次运出茶叶12磅。(2)到1650年,茶叶这个名目,开始频繁出现在运回英国的东方货物中。(3)166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澳门设立办事处,董事会购名茶2磅2两,献赠英皇。(4)1667年,英公司把购茶定单寄给爪哇万丹代办处,嘱其设法购买最优良茶叶100磅。(5)1669年由万丹装运进口茶2箱,计重43磅8两,(6)1670年夏有4罐茶叶运入,重79磅6两。(7)在这期间,英公司虽然每年都有茶叶运回英伦,但基本上不是直接来华贸易,而是与中国到南洋的商人交易,从中获得侨销茶的结果。此种情形,一直延续到十七世纪八十年代末。1689年英公司把购买中国茶叶由原先委托在中国办事处代办改为委托厦门商馆代买茶叶。“始开中国内地与英国茶叶直接贸易之新纪年”。(8)是年,出口华茶约150担,均为茶箱装置。(9)此后,伦敦厦门之间,有船舶直接往来。1697年,有船名“那骚号”者,装出茶叶600桶。三个月后,又有“屈兰波号”出口,也输出500桶。(10)1698年,输出300桶,1699年输出上好茶叶160担,价格为每担25两。此时,英公司主要是从厦门出口。然终十七世纪之间,英国运销的华茶,为数极为有限,最多不过160担。但其意义却极为重大,为今后英公司经营重点的转向奠定了基础。

进入十八世纪以后,英公司开始以广州为据点,从事华茶贸易。这时,英公司由于和国内新兴的纺织工业集团利益发生激烈冲突,“被剥夺了从印度纺织品进口中赚钱的机会,于是就将它的整个生意转到中国茶叶的进口上来,”开始“靠茶叶来喂养自己”。(11)

1684年,公司从爪哇被赶出后,就在广州沙面设立商馆,但当时由于厦门采购更为方便,才一直未在此进行茶叶贸易。现在,随形势的变化,广州商馆开始起着积极的作用。1704年,英公司派“康特号”(Kent)到广州,当时除生丝外采购的茶叶达117吨,合计105000磅。(12)首次成为广州出口贸易的主要商品。从此,茶叶的重要地位才真正从出口商品中实现出来,引起外商的相当注意,带来明显的效果,即输出数量逐年增加。到1717年,公司贸易船到广州的有二艘,均满载茶叶出口。从此年始,茶叶在贸易上之势力,已有取生丝地位而代之趋势。(13)但广州并非茶叶的主要产地,其货源主要来自安徽、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由于路途遥远,英公司到广州进行茶叶贸易,尚须特别定货,然仍会迁延时日,影响茶叶的出口数量。1719年,由广州输出的茶叶达2281箱,110桶及202包。1721年广州出口的达2209箱及200桶。1723年―1724年中英船来华采购茶叶,达10400担。其后,茶叶才成为英公司最重要的垄断对象。

然而,即使在英公司把茶叶作为垄断的目标后,其垄断权的取得也并非一帆风顺的。其间不时地遭到国内散商,特别是国际上瑞典、荷兰等国公司的残酷竞争,导致公司获得华茶数量不稳,增长不多。且对于贩运回国的茶叶,也因英国政府对茶叶抽税甚重,使国内茶叶价格高涨,如一磅武夷茶在尼德兰的价格是一盾,而在英国却要出三倍的价钱。(14)这导致正常输入英国的茶叶数量时升时降,而经由欧洲大陆各国公司走私入英国的茶叶数量增加,此种情况严重影响了英公司对华茶出口贸易的利益。因此,在这段时间中,英公司为避免无利可图,来华交易的茶叶数量虽有增加,但并不很多。(参见下表)

根据上表,1784年以前,英公司从事华茶贸易的数量波动很大,其中除1771年超过10万担外,别的年份都没有超出这个数字。另年与年之间也参差不齐,差距甚大。但这当中,公司经过多方努力,终使政府在1784年颁布“减税法令”。(15)从而,公司一改过去颓唐不进的局面,所从事的华茶贸易一跃进入垄断――繁荣时期。

以上阐述显示英公司从事华茶贸易有如下一些特点:

(1)公司贩运华茶的数量逐步增长。自1637年开辟华茶贸易之始以来,到1784年,数量增加几达上百倍,当然,这之间,它们并非连续增长,而是曲折上升。其中经营侨销茶时期,数量增长不多,且非来自中国本土;厦门试探时期,由于受中国战局动乱的影响,数量变动很大;且因清政府很快平息东南沿海一带反清活动,,英公司曾支持郑成功而受牵连,被迫退出厦门,而定点广州;1701―1761年,广州输往英国的茶叶增长了五、六十倍;(16)1761―1784年输英茶叶又约增加四倍。后随“减税法令”的通过,输英茶叶迅速增加,进入垄断华茶时期。

(2)取生丝而居华出口贸易商品的首位。中国素以生丝、瓷器、茶叶出口而名闻于世。但在早期,生丝出口远超茶叶。茶叶只是到了十六世纪末葡萄牙、荷兰贩运侨销茶以后,才为世人所知。随后到1717年,茶叶才被公认取代生丝成为中国出口中的主要商品。(17)而实际上,对于英国来说,在十八世纪中叶以前,蚕丝一直比茶叶具有更大的重要性。(18)只是到1784年英国国会通过大量削减茶叶进口税的“交换法”前一段时间,尽管蚕丝贸易在绝对量上仍继续增加,但茶叶超过蚕丝成为公司对华贸易的主要商品,最后几乎占有了它在中国的全部业务。(19)1775―1784年期间,蚕丝约占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输出额的31%,而1785年以后,蚕丝比例逐年下降,到1795年降到10%。(20)此时,茶叶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超过生丝,稳居首位,这种局面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印度、日本等国茶叶的竞争下才发生变化。

(3)公司输茶回英由多口到广州一口。英公司自在广州建立商馆很长一段时间里,除了直接在广州购买茶叶出口外,还在福建、浙江和江苏三个沿海口岸贩买华茶回英伦。但这种多口贸易的情况,因1757年发生洪任辉事件,遂使清政府迅速关闭上述三口,而只保留广州一地对外开放。这样,英公司被迫收缩战线,把所经营的茶叶贸易移到广州一口进行。此种状况直至后才发生变化。

二、英公司垄断华茶出口时期(1784―1833年)

英公司取得对华茶的垄断权后,华茶输出增长的迅速极快,运出的茶叶从1783年的27322担增加到1794年的86383担。(21)随后三、四十年中,数量稳剧增加。(参见下表)

上表明显显示1784年以后,公司对华茶的占有已达主导地位。数量上,除1791和1798两年没有超过10万担,其它年份都在10万量以上,最高年份达307088担。当然,如果我们从公司对华茶出口贸易各货物所占比例中,能够更加清楚地体会到这种重要性。(参见下表)

茶叶从中国输出的货物中所占比重,在获得垄断之前,除1760―1764年一度达到91.9%外,其它年次还出现很大波折。但此种情况因“交换法”的通过而发生重大变化,比重迅速回升,呈现稳定状况。同时,公司在输英及输欧的比例中也占有显著的地位,如1783―1833年东印度公司茶叶运出量占中英茶叶贸易进出口总额的50―60%强,占中国销往欧洲茶叶总数的80.9%。(22)由此可见,茶叶贸易已经在英公司对华贸易中占据了首要的地位。至此,完全可以说,公司的发展壮大全靠“茶叶来喂养”。

上述表明这段时期英公司从事的茶叶贸易有如下特点:

(1)英公司垄断广州的茶叶贸易。

英公司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促使国会顺利通过“减税法令”,以确立自己在东方,尤其在中国贸易的特权。这样,公司从广州运出大量茶叶回英伦,降低了英国国内的茶叶价格,不仅将欧洲别的国家排除出英国国内市场,而且还将他们挤出广州的茶叶市场。这时,尽管美国也来中国大量采购茶叶,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并不时转运欧洲,直接威胁到英公司的华茶贸易。(23)在1784―1833年间,成为仅次于英国之后的第二大华茶输出国,但就其在中国购茶的比例而言,一般只占10―20%之间。(24)这无损于英公司在中国茶叶市场的垄断地位。

(2)英公司确立典型的配额制预订购茶法。

由于英公司运入中国的物品几乎每年都是亏本而回,“英国公司在1793年声称,1780年到1790年间,在对华纺织品及五金的贸易上,它遭受了200000镑的损失”。(25)在1820年,公司的董事会对上议院的一个委员会宣称“他们在过去二十三年中,从伦敦运往广州的货物上面的损失,达1688103磅,或平均每年损失73400镑。”(26)面对这种情况,公司为了获得大量华茶,不得不忍痛把国内白银输入中国,造成英国贸易处于逆差地位。如英国国会通过替代税法后的1784―1786年间,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值(主要是茶叶)比对华出口的商品多328%。(27)

英国为了改变逆差带来的不利状况,而又不损害茶叶贸易的条件下,就偷偷地把鸦片运入中国倾销,用所得款从中国购买茶叶回英伦。然而鸦片的销售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经济、政治生活,很快就遭到禁烟命运。这样,英公司不得不“决定不向中国直接输入鸦片,以免危及它的茶叶垄断经营”。(28)但这使公司面临资金来源匮乏,因此,为解决此困惑,遂采用以物易物的形式,把订购茶叶与组织出售公司输入广州的纺织品等联系起来,以此向中国行商预订茶叶。如按此原则订立的1798年贸易季度预订合约的比较表:(29)

配额制的实行,英公司逐渐改变了原先商品贸易结构,导致输往广州的毛织品逐年增加,至1826年增至2437500丙。(30)这种方法对英公司相当有利,部分解决了资金紧张与纺织品等商品在广州积压的问题,亦为公司加强对华茶的垄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公司从18世纪末开始,已能凭借其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茶叶贸易的主动权,而且也能对行商施加压力,迫使其在交易中对公司作出让步。行商如有反抗或不满,即遭到制裁,如1793年行商潘启官因反对公司改变传统预付款方式(即由不整数制改为整数制预订付款方法)而遭到订立茶叶合同数的减少。(31)

三、穷途末路时期(1834―1858年)

在国内散商、产业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和国外的激烈竞争等因素的推动下,英国东印度公司终于到1833年改革议会成立时,遭受自1834年开始废止对华贸易独占权的厄运。按照废止提案“现由英国东印度公司保持的,有关与中国贸易和茶叶贸易的垄断权,1834年4月22日以后应予停止。对华(一般)贸易与茶叶贸易应向所有的英国臣民开放。以前为了维护该公司保持到现在的垄断权而在好望角至麦哲伦海峡之间加于英国臣民的限制,应该废止。”(32)随之,大量英国商人到广州运输茶叶,运往英国的茶叶大幅度增长,远远超出以前两个时期。如“从中国输入的茶叶数量在1793年还不超过16067331磅,然而在1845年便达到了50714657磅,1846年是57584561磅,现在(作者注:1853年)已超过6000万磅”。(33)

爆发后,随五口通商以来,华茶贸易又有了新的发展。此时,外国商人除继续在广州购茶外还纷纷闯入上海、福州、汉口、九江等地抢购茶叶。这更使华茶出口激增,如1843―1852年,仅广州、上海二地出口茶叶总计达69510.935万磅,平均每年为7723.4372万磅。1853到1860年,如果加上福州,则华茶出口达89585.56万磅,平均出口量比1843―1852年间的9年净增3473.5087万磅。(34)

但是,上述华茶出口的增加,都由于“东印度公司不仅在那一年(作者注:指1834年)失去了经营中国茶叶的特权,而且必须完全停止一切商务”。(35)使公司从商务机关改组为纯粹的行政机关,而与之失之交臂。从此,失去商务责任的英公司逐渐走入穷途末路,日衰一日,终于1858年,不堪重负而解散。

综上所述,可知丧失垄断权的英公司有如下清晰印象:

(1)由垄断迈向自由贸易。

强大的国内产业资产阶级为推销日益增多的商品,迫切需要打开东方市场。通过1815年的斗争,初步敲开势力强劲的东印度公司的第一道门坎――废除了公司对印度的垄断。这使资产阶级从中品尝到了印度市场的巨大利润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取消公司对中国贸易垄断的欲望。遂利用1833年东印度公司换约的时机,以议会斗争的方式,将公司的垄断权送进了历史的坟墓。至此,在中英贸易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此后华茶贸易进入自由贸易时期,数量急增,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

(2)公司“望茶兴叹”而无余力经营。

1833年的法案最终迫使公司面对利润丰厚的华茶,也不得不忍痛割爱,放弃商务,而成为有名无实的“政务”调解机关,这标志着英公司以“茶喂养”时代的结束。从此英公司商务日见窘迫,捉襟见肘,最终陷入解散的境地。おぷ⑹停

(1)(11)M•Greenborg: Britis Trade and the Opening of China.页2-3,1951版。

(2)(4)(5)(6)(7):陈椽《茶叶通史》。

(3)M•E•Willbur:The East Indin。

(8)(17)(25)(29)(31)马士(Morse)《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卷1页218、页509、页606、页509。

(9)(10)(12)(13)《华茶贸易史》载《国际贸易导报》第一卷:第二号。

(14(马丁•内伊霍夫公司《Porcelain and the Dutch China Trade》,1982年。

(15)详见拙作《英国东印度公司取得华茶出口贸易垄断权的因素分析》、《农业考古》1998年第4期。

(16)邓瑞本《广州港史》页192。

(18)普里查德(Earl H•Pritchard)《早期英中关系的艰难岁月》(1750―1800年)页166。

(19)Lillian M•Li《China’s silk Trade:Traditional Zndustry in the Modern World(1842―1937年)》页77。

(20)(22)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页14。

(21)马士(Morse)上引书卷3数字折算。

(24)汪熙、邹明德《前的中美贸易》,《复旦大学学报》社科版,1982年第4-5期。

(23) 马士(Morse)上引书卷4页115。

(26)《近代中国茶业的发展与世界市场》。

(27)Prichard《Cnuial Years》页43。

(28)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上卷页185。

(30)J•A威廉森《英国扩张简史》,1958年,页38。

篇13

一、焊装工艺及夹具

在汽车生产焊接过程中,合理的夹具结构,有利于合理安排流水线生产,便于平衡工位时间,降低非生产用时。对具有多种车型的企业,如能科学地考虑共用或混合型夹具,还有利于建造混合型流水线,提高生产效率。汽车焊装夹具是对车身冲压零件进行装配焊接的专用工艺装置,是汽车制造过程中直接影响产量、质量的关键设备。合理的设计焊装工艺流程以及焊装夹具是保证焊接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降低车身制造成本的根本途径。

汽车焊装夹具多用于焊接薄板,对于薄板冲压件,夹紧力作用点要作用在支承点上,只有对刚性很好的工件才允许作用在几个支承点所组成的平面内,以免夹紧力使工件弯曲或脱离定位基准。夹紧力主要用于保持工件装配的相对位置,克服工件的弹性变形,使其与定位支承或导电电极贴合,对于1.2mm厚度以下的钢板,贴合间隙不大于0.8mm,每个夹紧点的夹紧力一般在300-750N范围内;对于1.5-2.5mm之间的冲压件,贴合间隙不大于1.5mm,每个夹紧点的夹紧力在500-3000N范围内。因装夹是在焊装夹具上完成的,所以夹具在整个焊接流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汽车焊装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汽车焊装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1、夹具精度要求高

与其他夹具相比,定位单元型面复杂,设计制造难度大。另外由于汽车零件尺寸大,定位单元无法做成整体结构。一般采用独立的定位板,安装在整体底板上。在夹具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偏移 、磨损等现象,将导致零部件扭曲变形,出现定位偏差,引起焊接间隙的变动,最终导致装配尺寸误差和构件受力状态的恶化,直接影响到白车身的质量。焊装夹具的功能是为了实现车身零件的正确匹配,工程上通常从装配精度、缩短制造周期和可调整性等方面来评价汽车焊装夹具设计的好坏。

2、焊装夹具体积庞大,结构复杂

为了便于制造、装配、检测和维修,必须对夹具结构进行分解,否则无法进行测量。例如:普通的车身总装夹具一般有3个装配基准:底板、左侧围和右侧围,在它们的平面上都加工有基准槽和坐标线,定位夹紧组合单元按各自的基准槽进行装配、检测,最后将3大部分组合起来,成为一套完整的夹具。

3、焊接夹紧点较多

汽车的生产焊装通常在多个个工件间进行,车身冲压件装配后,多使用电阻焊接。为减少装卸工人的辅助时间,夹紧应采用高效快速装置和多点联动机构。作用点要作用在支承点上,只有对刚性很好的工件才允许作用在几个支承点所组成的平面内,以免夹紧力使工件弯曲或脱离定位基准。夹紧方向要保证夹紧力主要用于保持工件装配的相对位置,克服工件的弹性变形,使其与定位支承或导电电极贴合。夹紧器按照夹紧方向有平面、垂直、45度夹紧器。

三、焊装夹具标准化

汽车焊接夹具是保证焊接精度的重要因素,其标准化对于汽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实现夹具标准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项中:

(1)焊接夹具的定位基准与产品设计基准和装配基准应重合 这样可以消除由于基准不同而产生的尺寸误差,达到简化装配协调关系,提高焊接夹具的装配精度。焊接夹具通常是先按理论尺寸进行设计和制造,在生产过程中再根据实际需要的变形量对夹具进行调整。为控制车身焊接变形,焊接夹具定位件结构应考虑方便调整车身焊接变形和焊接后收缩量的变化。

(2)夹具制造精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由于车身焊接夹具制造上的原因,再加上零件尺寸误差的因素,在车身试生产前一般都要经过夹具的调试,检验夹具能否保证焊接精度,对夹具与零件的协调性以及对零件之间匹配质量进行考核。在夹具的调试过程中,凡是发现影响到车身的后续焊接、整车装配、整车外观质量,应分析是否会影响车身匹配误差。

(3)车身匹配的相关零件尺寸应保证 特别是一些车身匹配重要零件的装配孔、装配面和工艺孔的尺寸必须严格控制。值得注意的是,车身匹配的相关零件接一般不允许有较大的强制变形。焊装夹具精度标准由设计单位制定,其中规定了底板基准槽和坐线的形态和精度要求;定位销和其他定位支承件的尺寸和形位公差要求,承制单位按要求进行检测、判断并进行调整,合格后就固定定位销。随着机床加工精度的提高,为了降低定位误差,提高加工精度,对夹具的制造精度要求更高。高精度夹具的定位孔距精度高达0.01mm±5μm,夹具支承面的垂直度达到0.01mm/300mm, 平行度高达0.01mm/500mm。

(4)夹具元件模块化是实现焊接夹具组合化的基础。可以利用模块化方法设计出系列化、标准化的夹具元件,然后快速组装成各种夹具,已成为夹具技术开发的新基点。省工、省时、节材、节能,体现在各种先进夹具系统的创新之中。模块化设计为夹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组装打下基础,应用CAD 技术,可建立元件库、典型夹具库、标准和用户使用档案库,进行夹具优化设计,为用户用三维实体组装夹具。同时研究焊装夹具实例的相似性问题,既能为用户提供正确、合理的夹具与元件配套方案,又能积累使用经验,了解市场需求,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夹具系统。

(5)旋转机构的标准化设计。在焊装夹具中还经常可以见到旋转机构,这种机构可使夹具体在平面上做360度旋转。这样的系统可解决或克服焊机少的缺陷,因为当焊机不动,电缆长度有限时,转动夹具可使焊点移动到焊钳的工作区域进行焊接,使焊接工作方便轻松地进行,保证焊接质量。

(6)夹具的设计要满足焊接要求。

a:操作高度即指地面到焊钳把手之间的高度,当操作者身高为175cm 时,操作高度焊钳平放一般为800-1100mm ,焊钳立放一般为1200-1500mm。

b:焊钳通过性,一方面尽可能少的进枪与退枪。要满足上此要求,O计时就应考虑焊钳操作侧尽量少的定位器,尽量将定位器从另外一侧设计,在焊钳操作侧尽量留出焊接空间。另一方面,焊接过程中容易焊接且不与夹具干涉。设计时应尽量注意焊点附近的定位块与压块尽最大可能的避开焊钳。

c:操作者的位置主要取决于焊枪的分布,哪侧更容易焊接操作者在哪一侧,如果焊接时单侧一个操作者不能实现焊接,则需要在另外一侧增加操作者或者更改夹具的形式,改成旋转夹具。

(7)夹具定位元素设计的标准化。

a:定位销,正常一个车身零件销孔的定位由一个圆形定位销和一个菱形定位销组成。定位销头部一般为锥型或圆弧型。定位销的工作表面要超出工件3-5mm。

b:定位块、压块。首先应满足定位要求,其次要满足焊接要求,再次应满足压紧力要求。

四、结语

焊装工艺及夹具的标准化在汽车制造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焊接的过程中,合理的设计焊装夹具,有利于合理的安排流水线生产,平衡工位时间,降低非生产用时。焊装工艺分析要充分考虑到板材、焊接接头的型式、焊点布置原则、结构的开敞性、精度的合理性、定位元件、夹紧机构、基板、焊钳等多重因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