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安全标准化施工工作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安全标准化是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和发展,其主要是对“人、机、物”的管理。就东莞而言,其主要内容展开后包括安全管理、文明施工、安全防护等八项内容。开展施工安全标准化建设是一项带有基础性、长期性、前瞻性、战略性和根本性的工作,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意义非常重大。
(一)有利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可以从基础管理工作入手,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为从业人员提供安全有序的安全生产环境,增强企业的安全防范能力,进而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有利于促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可以进一步明确企业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安全职责,并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使规范的安全生产行为成为企业和员工的自觉行为,从而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
(三)有利于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它可以引导和促进企业在加强基础管理、基层建设和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加大安全技术改造和创新力度,加大持续改进和自我完善力度,从而提高企业的安全技术水平和生产力的整体发展水平,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四)有利于提高监督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专业水平。开展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不仅仅需要施工行为的主体施工企业的大力参与,政府监管部门同样也要参与其中,使监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同时,也有助于安全管理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从事后查处向强化监管转变,从而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特点及难点
(一)特点:一是其是十分复杂的作业工程;二是其难以全面控制的的施工环境;三是复杂的承包关系;四是复杂的施工队伍;五是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安全。
(二)难点:一是因为施工企业资质、资金、人才储备、领导层等资源的不一样,造成不同的施工企业对安全标准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一样。一个企业领导的高度往往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深度,因为安全管理是企业这列火车的火车头,因此领导的重视是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关键所在。二是项目特点不一样。不管每个项目会有多少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工程项目建设的时间、地点、条件等或多或少存在不同之处,因此每个项目都是唯一的。所以施工安全标准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视项目特点而有所变化。三是从业人员差别较大。每个人都是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由于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认知程度、技能水平等各有差异,因此在施工安全标准化对人的管理中,问题显得不尽而同,在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制度的同时,如何“以人为本”,灵活有效地变通,合人人都积极参与到标准化建设中,是不得不面临的又一困难。
三、着力推动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2010年东莞市住建局《东莞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实施办法》,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提出了工作要求,并于2011年1月1日起作为地方性规范正式实施。目前就本人所在东城区而言,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整体工作已经起步,并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为指导施工企业认真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市住建局还印制了《东莞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图集》,下发到各企业和镇街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中,执法人员依据标准,对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工地签发执法文书,并作扣分处理;相反对达到要求的则予以加分奖励,从而积极鼓励企业认真贯彻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暮就能实现的,今后如何有效地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将会是重中之重。所以,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建设必须强化好以下几点:
(一)强化安全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领导要高度重视。政府监管部门与工程建设参建单位都要站在对生命负责的绝对高度上,从源头重视安全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制度并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强化对安全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要提高思想认识。要广泛宣传发动,重点解决好决策层的认识问题、管理层监督执行问题、员工的参与和支持问题,激发全体人员参加安全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建筑从业人员进一步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三是要坚持齐抓共管。政府监管部门与工程建设参建单位以及政府其他部门要为有力推动工作的发展共建平台、齐抓共管、协调配合。
(二)认真研究落实安全标准化规程。企业要自觉掌握建筑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相关标准规范并熟练运,以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完善施工现场对“人、机、物”等在内的安全生产过程的每个步骤、每个节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使企业的各项活动都在标准的指导和约束下进行,从而达到消除隐患、消灭事故的目的。
(三)完善安全教育标准化管理。教育,不言而喻,其所指的对象就是人。而人是施工安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安全生产,教育先行。安全教育既是施工安全标准化的前期工程,也是打施工安全保卫战的排头兵,所以总包单位要对分包单位、项目单位要对各施工队、用工单位要对全体工人进行安全标准化教育及法治教育。如在施工人员进场三级安全教育中,项目部可通过组织工人观看视频或安全生产教育宣传片,以最直观、最通俗易懂、最有实际效果的方式,让工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懂得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警醒工人违规作业、冒险生产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此外,还可充分利用农民工业余学校、工人平安卡教育等渠道,定期组织工人学习安全生产知识,让安全生产意识真真正正地记在工人们的心中。当安全教育成为一种制度后,那么标准化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而有了标准之后,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建设也就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四)完善安全监管体制,强化监督检查力度。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要不断完善队伍建设,明确安全监管职责,优化执法队伍装备,提高执法队伍专业素质。政府监管部门要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及时掌握企业和项目的安全管理、文明施工情况,特别是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如深基坑、高大模板、脚手架、起重机械等安全生产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监督检查中发现存在违法违规的,要立即责令责任单位停工整改,并做进一步处理。如此,使政府的监管成为施工安全标准化实施的有力保障。
篇2
在我区报建监管的所有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
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南》落实情况;
2、“平安工地”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3、远程视频监控措施落实情况;
4、扬尘整治措施工作开展情况;
5、“隐患排查信息化管理系统”录入情况;
6、其他有关工作的落实情况。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等级分为:不合格、合格、优良。
1、不合格
存在以下情况之一者,评定等级为“不合格”:
(1)申报材料弄虚作假的;
(2)未按规定开展项目自评工作的;
(3)发生一般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
(4)在建项目被责令停工整改,未停工整改或无正当理由逾期未完成整改的;
(5)因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在一年内受到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2次或以上停工整改的;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月自评分平均在70分以下的;
(7)项目竣工验收时,建筑施工企业未提交项目自评材料的。
2、优良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者,评定为“优良”:
(1)按规定开展了自评工作且《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月自评分平均在80分以上的;
(2)建立创建“平安工地”工作目标并积极落实创建工作的;
(3)开展扬尘整治工作,并取得明显效果的;
(4)安装远程视频监控,并有效落实的;
(5)“隐患排查信息化管理系统”录入情况符合有关规定;
(6)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或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先评优活动中,取得市级及以上荣誉称号的;
(7)未因施工安全问题被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工整改或予以行政处罚的。
3、合格
不属于上述1、2情况的,为合格。
建筑施工项目实行总承包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对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负总责;专业工程由业主单独发包的、不纳入总承包单位管理的,由专业承包单位负责。工程项目应成立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机构,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每月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等组织实施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
建设、监理单位应当对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的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行督查,并对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自评材料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施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建筑施工企业每季度都要对在建项目进行检查,形成检查记录,督促项目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1、考评主体。在我区报建监管的项目由区建设工程事务监督管理中心负责考评。
2、考评时间。项目考评主体应当对建筑施工项目实施日常安全监督时同步开展项目考评工作,指导监督项目自评工作。项目完工后办理竣工验收前,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向项目考评主体提交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材料。
项目自评材料包括:
(1)《__市__区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申请表》;(见附件1)
(2)《__市__区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月度自评表》;(见附件2)
(3)施工企业对项目安全检查情况;
(4)项目安全生产经费使用情况;
(5)项目施工期间因安全生产受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奖惩情况(包括限期整改、停工整改、通报批评、行政处罚、通报表扬、表彰奖励等);
(6)项目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情况;
(7)区住房和建设局规定的其它材料。
3、考评结果。考评主体收到建筑施工企业提交的资料后,经查验符合要求的,以项目自评为基础,结合日常监管情况对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行评定,在10个工作日内向建筑施工企业发放项目考评结果通知书(见附件3)。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5年1月)
区住房和建设局应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实施方案,由区建设工程事务监督管理中心制定内部工作流程,并对标准化考评工作进行宣贯,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学习;各建筑施工企业要积极组织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宣贯工作,组织员工开展培训,积极营造工作氛围。
(二
)先行试点阶段(2015年1月-2015年3月)区建设工程事务监督管理中心选取不少于在建工程数量的10%作为试点,开展项目自评、主体考评工作,推荐示范项目,组织企业观摩、学习,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5年4月-11月)
全区所有在建工地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四)总结提高阶段(2015年12月)
总结和提高安全标准化评价工作,巩固工作成果,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全面推进管理制度、技术标准、作业行为和现场防护等规范化、常态化,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建筑施工企业、各在建项目要成立以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自评工作小组,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工作,制定自评工作流程,以安全生产为主要抓手,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工作;区建设工程事务监督管理中心要充分认识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并结合实际制定内部工作流程,对考评工作进行宣贯,扎实推进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
篇3
一、统一认识,不断改进和加强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高度重视质量安全工作,加大了安全质量培训力度,采取以会代培的方式,召开了全市建管工作大会,举办了各类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培训班,进行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专家评审会评审,使质量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先后开展了开展春季复工工程、商品混凝土质量、燃气市场等一系列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综合和专项执法检查,为全行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今年以来,全国部分地区建筑工地管理不善,媒体曝光许多安全事故,造成影响很大。为加强和提升我市建筑市场管理水平,规范建筑市场行为,我市开展了工程质量安全综合大检查活动,对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进行了拉网式检查。从检查情况看,我市建筑行业安全生产总体处于受控状态,截止目前全市建设领域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建筑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意识还不牢固,安全基础比较薄弱,安全生产工作总体发展不平衡,燃气管道老化,监管力量薄弱、覆盖不够全面等情况仍然存在,给监管工作带来隐患。上半年全市发生安全事故发生5起,死亡5人,其中贺兰县2起,永宁县2起,兴庆1起,达到全年指标的71%,全市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仍然严峻。分析原因,还是因为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安全管理不力,执行安全技术规范、标准上打折扣,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不扎实,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意识淡薄所致。对此工程建设的各方责任主体的领导要认真反思,进行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分析,特别要从深层次反思我们自身的工作是否符合新形势的需要,切实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真正将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具体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步骤。今天的现场观摩会后,各单位要将学习的先进管理经验、理念贯彻具体工程中,尽快掀起比干劲、比质量,提升管理水平的热潮。
二、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通过分析对比,今年的质量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县区,说明各县区在狠抓质量安全管理上力度还不大,尤其是两县监管上还有漏洞。尽管这几年,贺兰、永宁和灵武市建设主管部门在加强质量安全工作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了监管要求,但相比银川市总的工作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开展不平衡,动作缓慢、力度不大。对此,两县、一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使建筑从业人员进一步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每年都要选择几个好的示范工地召开安全质量标准化现场会,组织广大施工企业学习观摩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通过学习观摩,进一步增强做好建筑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信心。银川市建设局作为质量和安全管理监管部门也要加强对两县一市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通过凝聚工作合力,扩大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覆盖面,构建“网格化”监管体系,切实杜绝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提升我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水平。
三、狠抓落实,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整体推进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创新管理方式,树立反复抓,抓反复的工作姿态,强化依法行政的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对各方责任主体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对不办理施工许可证就擅自开工的行为要狠狠打击,同时,加强与各相关单位协调,争取支持,营造合力攻坚的环境。各级质量监督部门要当好裁判员和教练员,更新观念,实现检查方式由传统运动式的、告知式的、只针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向随机的、动态巡查和层级监督转变,检查内容由施工现场实体防护情况向企业落实法规标准和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转变,由不分重点的笼统管理向注重监管重点地区、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的差别化管理转变。工作重心由只是控制事故伤亡人数向控制事故伤亡人数和关注工人职业安全健康并重的转变。工作方式由忙于具体的事务向注重制度设计的转变。工作方法上由凭经验办事和对安全生产工作规律不熟悉向遵循和适应安全生产工作规律的转变。要按照事故责任人没有处理不放过、事故原因没有查明不放过、整改措施不到位不放过、干部职工没有警示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加大处罚力度,震慑各方责任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决不能心慈手软。
四、形成合力,推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一是责任落实必须到位。抓质量安全是全行业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共同责任,也是建设工程参建各方每个干部群众的共同义务。各单位都是责任主体,要全力服从质量安全工作,积极参与质量安全工作。各监管单位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参谋助手、组织协调的职能作用,把质量安全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干,严格按照质量安全标准、要求和时间进度,扎实开展工作,努力完成好承担的任务。
二是
配合协调必须到位。建设行业参建各方要进一步强化全局意识和纪律观念,坚决服从监管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做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顾全大局,协调一致,齐心协力,共同抓好质量安全工作。对抓质量安全工作中执行不力、进展缓慢、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贻误时机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依照国家、自治区和银川市相关法律法规,从严查处。
篇4
1前言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是一种安全管理模式,通过推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夯实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建立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科学化、系统化和标准化的安全管理。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为了推动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促进各类金属非金属矿山持续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推出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2011年下发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1〕104号),明确提出“力争2011年底前,大中型金属非金属矿山和三等以上尾矿库达到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颁布实施HSE管理体系分级及评分办法;2013年底前,所有非煤矿山和尾矿库达到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2015年底前,80%的大中型非煤矿山达到二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的工作目标。广东省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意见》(粤安〔2011〕10号),提出“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行业(领域)企业要在2012年底前,矿山和规模以上的冶金、机械等工贸行业(领域)企业要在2013年底前,规模以下的冶金、机械等工贸行业(领域)企业要在 2015年底前实现达标;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等其他行业(领域)企业原则上要在2015年底前实现达标”的目标。
2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创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工作对我省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型采石场企业对如何开展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认识不清;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缺乏科学的策划;有些企业员工不清楚自己在创建过程中该做什么,怎么去做,缺乏必要的培训教育;创建工作出现脱节,难于正常开展;甚至一些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只有几个人在做,没有全员参与,导致安全标准化工作不全面,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
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几点认识
3.1科学策划是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前提。
按照新修订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考评办法,安全标准化等级由原来五级修改为三级,一级为最高级,三级为最低级,每个等级的达标条件和要求都不同。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确定企业创建安全标准化等级、方式和内容,要对创建工作进行科学的策划。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能力选择安全标准化的创建方式,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可以选择自己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条件和能力不具备的可以委托安全中介机构指导和帮助。在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中,安全标准化等级越高,所要达到的安全生产条件和要求也越高,企业所要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就越大。所以企业在确定创建等级目标时,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定位要准确。创建方式和目标确定后,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实施指南》和《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分办法》的内容和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进行科学策划,确定安全标准化的工作程序、内容和步骤,为企业组织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提供前提条件。
3.2领导重视是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关键。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各个层面。作为企业领导要及时协调处理安全标准化创建过程中出现人、财、物三方面的问题,才能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首先是人员问题。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工作量大,内容繁杂,企业必须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在安全标准化创建过程中涉及部门和人员较多,各部门和人员的调配需要企业领导统一协调。否则,创建工作就会出现相互推诿、马虎应付、扯皮、工作拖拉、影响进度等现象,造成创建工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创建安全标准化的目的和要求。
其次是财力问题。创建安全标准化需要资金投入,在创建现场安全标准化过程和系统试运行过程中,必须对企业存在的不符合安全标准化要求的项目进行整改和完善,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果企业领导不重视,以资金紧张为借口,资金无法保证,创建工作也就无法按时完成。
第三是物的问题。在创建安全标准化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经常深入生产作业现场,调查了解岗位、工种、人员、设备、工艺、物料、环境等情况,深入生产现场就需要有车辆保证;创建人员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和设施,如创建工作中有大量的表格和文字资料需要使用电脑,进行相关资料的编写、统计、整理和归类等,如果没有这些物的保证,安全标准化工作就难于开展。
所以,在创建安全标准化工作中,企业领导要重视,不能做甩手掌柜,要加强创建工作的领导,才能保证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实施。
3.3培训教育是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基础。
要开展好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工作,培训教育是基础。只有培训教育到位了,安全标准化工作才能做到准确、全面,符合企业实际。
3.3.1对安全标准化工作认识的培训。各级人员对安全标准化工作的认识到不到位,直接影响到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的正常进行。不论是企业领导,还是参与创建安全标准化的人员,只有真正明白创建安全标准化的目的、意义、程序和内容后,才会真正重视、支持和积极参与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
3.3.2创建过程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培训。危害辨识是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的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危害辨识完不完整,全不全面,将直接影响到安全标准化工作的质量。所以要加强培训,使安全标准化工作参与人员掌握了解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清楚作业活动的划分和岗位各种危害的辨识、了解承包商和供应商可能带来的风险、制定不可承受风险控制计划、收集相关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清单及文本、了解企业所有的事故经过及原因和目前管理系统状况。然后对危害辨识的结果进行汇总,根据辨识的结果组织开展设计与工艺过程、生产保障系统、设备设施工具、作业环境与过程等进行风险评价
3.3.3制度文件编写培训。根据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企业要制订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编写相关的制度文件。包括目标管理方案、安全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或应急措施、关键任务作业指导书、安全检查表、工作票、危险作业审批表等。为了确保制度文件编写的规范性,应对文件编写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文件编写的方法和要求;建立一套符合性、可操作性、适合本企业同时又是最小化的标准化系统(含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记录表格)。
3.3.4试运行和内部审核培训。企业在安全标准化试运行前,应对各单位、各部门人员进行试运行的培训。严格按照安全标准化系统文件要求落实,并按安全标准化系统文件要求进行检查和记录。内审员要掌握审核方法;开展内部审核,对标准化系统的符合性、有效性、适用性作出客观评价,指出安全标准化系统文件需修改或完善的地方;督促落实不符合项的整改工作。
3.4全员参与是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的保障。
安全工作是全员参与的工作,安全标准化建设也一样,企业员工都必须亲自参与进去,才能全面的完成好创建工作。如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只有全员参与,每个人对自己的岗位、从事的工种、操作的设备、作业环境和生产工艺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才不会出现遗漏。也中有他们才清楚哪里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由他们去辨识,才能全面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单靠安全标准化办公室几个人是无法全面完成企业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只有全员参与创建活动的整个过程,企业员工才清楚在以后的运行过程中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去干,才能确保安全标准化整个系统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运行起来。
篇5
一、建立健全切合实际的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种类繁多,形式各异,有日常文书档案、业务档案、纸质档案、电子档案,要实行规范的管理,就必须建立切合实际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要以《中华人发共和国档案法》为指导原则,首先要加强硬件的建设,存放档案必须有专门库房,并设有专柜便于查找,做到科学管理,排列整齐,并健全检索工具。库房要经常通风,做到整洁卫生,库房内不准吸烟,以免发生火灾,做到防火、防盗、防潮、防鼠、防虫、防尘、防光,以确保安全和延长档案寿命。其次,建立档案工作网络,由领导负责包括业务档案在内的档案工作的领导、规划,提出业务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具体制定业务档案的各项管理制度,对档案管理进行督促指导。应该指定专人管理文书档案和业务档案,档案室人员应深入各科室,了解各科主要业务活动,以便对各科的业务档案提出统一的立卷要求,促使业务科室在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能够及时立卷和定期向档案室归档。归档的文件材料,要保持它们之间的历史联系,区分保存价值,分类整理,立卷、案卷标题简明确切,便于保管和利用。最后要严格有关的档案借阅手续,杜绝档案乱借乱发,防止分散流失。
二、严格公文的制发
公文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由公文转化而来的。可以说公文制发的怎样,不仅仅决定公文本身的质量,同时,也决定了日后档案的质量,决定了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因此,我们在公文制发中必须要注意解决好规范化、标准化问题,以提高档案实体质量,为档案工作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打基础。提高公文质量,首先公文用纸质量要好,幅面尺寸规格要统一、规范、标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排版形式为横写横排,左侧装订。二要注意检查制发公文是否履行了签发手续,是否符合审批权限,公文标题是否准确,主送单位和抄送单位准不准,落款是否与公文一致,有无日期等。三是公文字迹要牢固清晰。各种记录、报表、签字、批注等,都不应使用容易褪色的笔种、墨水和纸张,以保证字迹鲜明、清晰,这有利于日后长久保管利用。四是使用文种要合理,拟制格式要规范,行文不要滥用简称和使用不规范的字,以利于日后标准化、现代化检索手段的实施。
三、做好文书以及电子文件的处理工作
工作实践表明,虽然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各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由于文书是档案的来源,档案是文书的归宿,所以,两者又是文档工作流程中紧密相关的工作环节。因此,我们要强化系统思维意识,树立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与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同行的工作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把住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入口关,以实现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在现今的网络工作环境下,电子文件也属于档案的一部分,由于电子文件与传统纸质文件有很大的差别,电子文件通常以脱机方式保存,在实际使用中大量电子文件还是用软磁盘保存。所以在选择软磁盘时一定要把住它的质量关,软磁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磁盘信息的保存寿命,高质量的软磁盘在良好的保管条件下可保存近10年,而低质量软磁盘往往不到1年,所以在选购软磁盘时要认真把好质量关。
在保存方面,要求软磁盘存放在无强磁场干扰、无震动、无尘、无腐蚀气体和温湿度适中的环境里,因为潮湿会使光盘片基霉变,所以环境空气相对湿度应该控制在40%~65%,温度应该控制在14~24℃。
四、实施“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
“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即归档的文件要以本单位或直属上级单位形成的文件为主的原则,这不仅是在我国文书立卷归档工作实践中形成并坚持下来的一条原则,而且还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乃至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则。相近公文的重复与立卷组合的无序是阻碍档案工作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最大问题。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档案保管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和案卷完整化、检索利用便捷化。而“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工作则是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关键性工作。它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在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不归档文件销毁办法》的基础上,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准确把握文件立卷归档的时效性,完成现行文件阶段任务的,才能予以立卷或归档,而没有完成的,则不能立卷或归档,否则,将会给档案管理造成无序和混乱。二是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和进行合理的立卷分工。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区分文件与资料,特别是要注意区分在形式和作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文件资料之别,减少档案管理中的重复度和信息冗余度,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效果。三是在坚持贯彻“以我为主”归档原则的前提下,要注意有效地维护全宗的完整性。在归档工作中既要掌握重点,分清主次,把住全宗的入口关,使不该归档文件不致混入,同时,又要注意防止应归档文件的散失。
五、提高纸质档案立卷的质量
篇6
建筑安全质量标准化就是建筑施工企业自觉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包括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日常管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过程控制在内的每个环节、每个流程的安全生产工作标准,企业规程和责任制实现与安全生产相关联的每个层级、每个岗位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于安全监管部门,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以及监管部门在履行安全监管执法职责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如何做好监管推进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首先要发现建筑施工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在建筑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中,建筑施工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生产责任不明确
工程建设涉及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采购、供应单位以及设备租赁单位,拆装单位等。安全责任不够明确,或者知道安全责任而没有得到切实履行,根本原因是责任主体领导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安全机构设置不健全,安全人员不足,安全分工不明确,制度不健全,措施不落实,资金不到位,任意压缩约定工期,无证上岗,无施工方案,无审批,安全交底不履行,安全检查不执行,安全隐患不整改,越级或无资质承包,违法分包等等。特别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一些施工单位没有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放在首位,往往专注于追求低成本,高利润,而忽视了劳动者的安全条件、安全保护和环境的改善,甚至以牺牲劳动者的生命为代价。
二、 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
建筑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在资金投入上包括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培训、安全技术资料、安全意外保险等没有得到落实或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安全条件的需要,主要原因有:
1.一些地区安全生产费用根本没有按规定纳入工程概算成本中。
2.建设单位不按时拨付工程进度款,造成施工单位安全费用无法按时投入,安全条件无法保证。
3.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制定任何安全费用的有关管理办法,导致建设主体单位钻空子,无法保证安全条件。
三、建筑施工企业不作为
1.施工现场设施不齐全或滞后,安全条件恶劣。
2.施工安全用品不合格。
3.施工安全设施没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测。
4.施工安全检查或巡查不严格或流于形式。
5.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安全隐患整改落实不到位。
6.施工安全教育、安全交底流于形式,没逐级交底,针对性不强、不具体、不明确,不履行书面签字记录。
7.安全危险源没建立档案,无控制、处理方法。
8.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度不健全,一些施工单位根本没有制定应急救援预案,一旦发生事故得不到及时救助和处理。
四、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
目前,许多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仅仅停留在表面问题检查上,缺少具体监督管理和强制性措施,致使出现不专业,不具体,不落实现象。
1.安全监督管理队伍素质差,法律法规常识不熟悉,原则性不强。
2.监督管理任务不明。
3.监督管理手段不强硬。
4.对违法违规行为不按规定严格执行处罚,造成有法不依的混乱局面。
针对以上问题,下面简要说明一下我在工作中采取的安全监管主要对策
1.完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依法查处。发现违法违规现象绝不手软,及时采取停工、整顿、罚款等手段,并召集违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及有关人员进行原因分析、说服教育,直至有关单位和人员彻底落实人工、资金、期限整改,同时,按相关程序处罚和落实专人复查。
2.建设主管部门有关领导要坚持原则,懂法执法。不管什么原因,没有取得施工许可证或不具备安全条件的,一律不准进入建筑市场,杜绝无证施工等现象。
3.严格建筑施工队伍准入请出制度。对施工单位年审不合格或没取得安全施工许可证的,不准其参加施工招投标,从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 的发生。
4.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应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及时掌握企业和项目的安全管理,安全检查,安全评价,安全设施使用、检测情况等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强制各安全责任主体严格执行,严格履行安全职责。一旦发现违法违规单位,严格执法,严肃处理。
5.强制实行建筑意外保险制度和推行风险抵押金制度,有效保障劳动者安全和权益。
6.严格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采购、验收工作,杜绝惟利是图使用伪劣产品、偷工减料等现象。
7.保证安全资金投入和工程进度款正常拨付,主管部门严格督促,不准挪作他用或拖欠工程款和工人工资。
8.严禁违法发包、越级承包和违法分包等现象。
9.严格编制和审批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并保证其有效实施。
篇7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文件档案的计算机管理提上了议事日程。文件档案的计算机管理克服了以往工作环节、工作程序的重复雷同,将文件和档案作为统一的系统工程加强文件管理的超前控制,保证了档案的质量,从而充分发挥了档案的作用。档案工作者提前介入文件的生命周期,从信息源头做起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一致欢迎。这种思想主要来源于为解决文档分离,使电子时代档案工作从根本上动摇而提出的,也是解决现实文档分离的根本办法。
我国档案工作在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指导下,在全国范围建立了各级各类档案室、档案馆和档案事业管理机构,构成一个严密完整的组织体系文件,也经历着从现行文件阶段到机关档案室阶段再到档案馆档案阶段的生命运动过程,也存在着类似文件中心的管理中间性、过渡性半现行文件的机关档案室。然而笔者认为,这并不排斥文件中心在我国建立推广,只要注意文件中心的适用范围后,它可以成为我国档案管理机构的有益补充。从目前试点的模式来看,文件中心在我国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文件中心能改变中小机关档案工作薄弱的现状。
二、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中间环节
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做好文书处理工作则是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基础工作。日益丰富的工作实践表明,虽然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各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由于文书是档案的来源,档案是文书的归宿,所以,两者又是文档工作流程中紧密相关的工作环节。因此,我们要强化系统思维意识,树立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与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同行的工作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把住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入口关,做好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工作。
公文制发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性前提提高案卷质量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可靠保证,不断深化的工作实践证明,案卷材料收集的是否完整是决定和影响档案价值的因素,而立卷方法问题与案卷装订质量问题则可能是决定和影响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质量的操作性因素。因此,在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进程中,我们必须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立卷方法问题,以有利于档案标准化管理中的分类和检索,另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案卷装订质量问题,以有利于档案规范化管理。
三、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1.档案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所谓档案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单位领导档案工作全体人员参加的,以科学方法为手段,充分发挥科学管理和专业技术的作用,建立一套贯穿于档案形成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从而保证高质量的档案。其核心是强调提高档案工作水平,以保证档案的高质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全体人员参加
档案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档案形成过程中的所有人员,如各处(室)所的领导、文件起草人员、定稿人员、档案员等人员的密切配合,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共同完成公文处理和文件的归档及档案管理工作。树立“档案质量,人人有责”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的完整性、统一性,也才能保证电子文档的及时传输和电子文档的及时归档。
1.2全过程控制
从公文的起草、审核、印制、传递、执行到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编研、开发利用的整个过程都实行质量管理。
1.3科学的手段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科学来解决档案的质量问题,不断提高档案质量和档案工作管理水平。
2.解决和改进档案质量问题的步骤
档案现状不容乐观。有的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觉得档案工作不能给单位带来效益,只是花钱不挣钱;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培训;档案管理的必备硬件如档案室、档案柜、微机、档案管理软件等都配备不齐全;室藏档案数量不完整;平时不注意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档案制度不完善;有的单位甚至没有自己的《档案分类大纲》、《档案保管期限表》。解决和改进档案质量问题主要步骤如下:
(1)分析现状,找出档案存在的质量问题。
首先要从公文拟撰开始,各部门、各个工作人员必须经常地、自觉地树立档案质量意识,查找问题。
(2)分析产生档案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3)找出影响档案质量的各种因素。
(4)针对影响档案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改进计划,并制定解决问题的落实措施。
(5)组织实施解决和改进档案质量的措施或计划。
(6)同计划和目标对照,检查采取措施后收到的效果。
(7)总结经验,巩固成绩,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吸收到相应的制度、规定中去,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问题。
(8)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管是遗留下来的还是新出现的,再从第一步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改进,继续加以解决。
3.档案质量管理的要求
3.1必须牢固树立档案质量意识
档案质量的提高,与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有着密切关系。其中,领导的档案质量意识最为关键,领导同志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认清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清档案数字化是大势所趋,要高度重视本单位档案网络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因此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档案质量意识,用较高的工作质量来促进档案质量。
3.2要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素质,加强管理,完善规章制度
建立内部人员的制约机制。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具体来说,就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要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档案人精神。档案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比较强的工作,档案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对档案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档案工作人员要从搞好档案工作、提高档案质量的角度来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领导要给从事专兼职档案工作的人员创造业务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使他们的业务知识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要求。
3.3要把全面实现档案的价值作为检验档案工作质量的唯一标准
每个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要通过加强档案的质量管理,更好地为生产、建设、教育、科研服务,促进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从而实现档案的真正价值。
3.4要牢固树立“下道工序是用户”的思想
档案是由多部门、多人共同完成的,不同部门、不同工作人员之间能否密切配合,上道“工序”能否给下道“工序”提供高质量的“半成品”,就成为提高档案质量的关键。如果每个上道“工序”都能把下道“工序”看作是自己的“用户”,为下道“工序”提供质量保证,那么,档案的质量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篇8
1.1是岗位达标工作的本质所决定的
岗位达标工作从本质上归根结底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在推进和推广过程中,不同于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按部就班的管理,它需要推行人员进行探索和试点。只有确定了试点岗位,并进行推动探索,不断的总结推动过程中的成败得失,针对性的完善,才能让试点达标工作名副其实,才能为企业整体推进岗位达标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不仅仅是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的满足于做表面功夫和文章。
1.2是试点工作的特性所决定的
开展试点工作主要目的和特性是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建立长效化机制。因此在开展试点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试点工作的特点着眼要求长远,在试点阶段不但要建立开展这项工作本身的长效化机制,更要探索建立相关匹配各方面的长效化机制。试点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着力探索建立长效化机制的途径。这是开展这项工作的根本性要求,既要传承其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系列长效化机制。
1.3是岗位达标工作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岗位达标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条件,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是企业防范事故的有效途径。开展岗位达标工作是通过考核、评定或鉴定等方式, 对每个岗位作业人员的知识、技能、素质、操作、管理及其作业条件、现场环境 等进行全面评价。因此,在进行推行工作是有必要选择试点,让企业的广大员工亲眼所见试点岗位在进行达标前后的变化,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岗位达标工作所能够带来的好处,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才能规范作业行为, 实现岗位达标, 减少和杜绝“三违”现象,全面提升企业现场安全管理水平,进而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
2.如何选择和推行试点岗位的达标工作
(1)岗位达标工作进行试点选择和推行,应根据试点的特性,着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针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选取代表性、或广泛性、或难度较大的岗位作为试点,这样既便于工作的整体推行也便于发现和解决针对性的问题。二是岗位达标工作是全面覆盖企业所有岗位的管理模式,在试点推行时应进行通盘考虑,不要遗漏。三是试点岗位的选取必需要便于企业广大员工观察,让广大员工能够亲身体会试点岗位在推行岗位达标工作后所带来的变化。
(2)在进行岗位达标工作试点阶段,要遵循“先易后难”和“分级分类实施”的原则,可以分三类组织实施:一是对于试点过程中针对生产一线岗位出现的问题,企业要调动基层员工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献计献策。为了使基层员工的建议方案更具操作性,企业同时还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安全技术人员共同完善建议方案,使建议得以尽快实施。二是对于有一定实施难度的问题,企业要分类分专业组织专家论证,先把该项建议转化为可实施的方案,然后组织实施。三是对于现阶段企业无法落实的问题,应该转变解决思路,换位思考、从不同角度分解、迂回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3)试点过程中应该设置试点工作观察人员。观察人员设置的目的就是以从第三方角度,来观察、提醒试点部门、岗位,在达标工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思维死角和推行误区。观察人员应来自于相关职能科室人员、各级安全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骨干。这样才能为下阶段全面推行岗位达标工作时,把各岗位的人员凝聚成一个达标团队,对于制止同一个评价单元内他人的违章操作等不安全行为有着明显作用,进一步强化了“四不伤害”意识,树立起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充分发挥各车间和生产班组、工序等基层班组的“自主管理、自主改进、自主提升”作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实现岗位达标与班组建设工作有机结合,为精益安全的推广营造了和谐、向心的基层团队。
篇9
几年来由于我矿地测防治水人员流失严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薄弱,严重制约着地测防治水的安全生产。全面推进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是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客观需要,是全面提升地测防治水人员整体素质的需要,是把煤矿纳入健康发展轨道的需要。我们在地测防治水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中采取以下几种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推进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严格“绩效考核”,实现动态达标
通过各种形式的质量意识教育和质量标准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尤其是提高管理人员的认识:要高度认识质量标准问题,切实把地测防治水质量标准化建设看成是煤矿生存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进而自觉地学习并运用之。切切实实地用“为我服务”的态度,搞好质量标准化建设。
健全地测防治水质量标准化工作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严格考核。全面落实地测防治水质量标准化新老标准,提高要求,对标找差,从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抓好,打牢质量标准化工作基础,把质量标准化工作列入月度计划,严格各种会议制度,工作目标责任到人,各项工作实行“首问负责制”,实施全过程“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质量标准化贯穿到工作中每个阶段,实现零宽容,实现动态达标。
2、抓好质量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给职工创造一流的工作环境
煤矿标准化工作发展和建设的关键是人才,因此,我们高度重视对地测防治水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培训、教育工作,通过办短期培训班、进修学习等途径和手段,培养专门人才;同时,把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知识和有关内容列入职工培训计划,进行全员培训,通过深入持久的培训和教育,努力建设一支适应企业现代化地测防治水质量标准管理的专业队伍,解决制约我矿质量标准化建设的人才缺乏症,真正从根本上夯实基础,突破关键。目前我矿有地质高级工程师1人,地质测量工程师5人,地测助理工程师7人,所有员工都达到了大专以上文化水平。
结合岗位规范教育,进行了办公室质量标准化建设,根据工作需要更新职工办公设备。给职工创造了一流的工作环境,提高职工质量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
3、严格按“标准”作业,细化基础资料收集
地测防治水工作在巩固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基础上创新,实现传统质量标准化管理与现代质量标准化建设的互相补充,取长补短,全面发展。全面掌握质量标准化“标准”及相关“规程”,严格按照“标准”及 “规程”办事,工作有的放矢,做到现场工作不失控。现场地质工作做到了及时收集地质资料、及时整理分析,重大地质测量问题组织现场会审,杜绝了错判、测错所造成的无效进尺。及时排查水害,编制年度、季度、月度水害预报,积极组织探放水工作,及时发送安全、透窝通知单,消除安全隐患。坚持复测复算制度,做到大小贯通无差错。所有基础资料台帐按照标准进行整理,从源头上抓好质量标准化基础工作。
4、不断开展科技、管理创新,提高员工素质及地测工作质量
坚定不移地落实“科技兴矿”战略,全面贯彻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精神,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上水平,上档次。进行AUTOCAD微机绘图及地质测量绘图系统培训,针对人员紧张情况,开展地质测量工作岗位交流等各种形式的一专多能建设,鼓励员工“精一门、会两门、懂三门”,争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职工,提高员工素质,为实现无纸化办公和提高工作效率及地测质量标准化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断健全完善地质测量绘图管理系统,所有图纸、资料、台帐都进入微机管理绘制,测量人员在野外补测地形图后自动绘制成为电子版地形图,矿井的井上下对照图能达到动态微机填绘达标,采掘工程图在微机中及时修改补充,矿井“三书”编制能快速完成。所有员工有不断学习进取的热情,严格到每个员工都必须能进行计算机绘图,否则会被淘汰,人员变动也不会影响矿井工作质量及质量标准化水平,地测防治水不断采用新设备(计算机、绘图仪、全站仪)、新技术(微机绘图、物探、GPS测量),不断进行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减少工作差错,实现本质安全。在局、矿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全地测科人员的努力下,我矿地测防治水专业在集团公司2012年的质量标准化检查中位于第二的好成绩。
篇10
水利工程施工单位为了提高施工质量,并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就要通过加快施工进度来完成。提高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是确保施工质量、保证施工进度的基本条件。将安全标准化体系建立起来,使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展开,使得施工现场的安全水平有所提升,而且施工技术也会得到优化,特别是在《规范水利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各个施工单位普遍落实,使得水利施工的展开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所有施工工作都处于全程监管之下,提高了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水平[1]。
1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成熟度分级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管理中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约束机制,据此而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建立起来,同时还要根据施工现场需要将安全预防机制建立起来,以对施工现场的危险隐患以及危险源以有效控制。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施工,要求施工的改革环节都要符合标准规范,并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操作,以使安全生产规范持续而有效地进行[2]。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成熟度可以划分为五级,即初始级、计划级、规范级、控制级和持续改进级。
1.1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之初始级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初始级,属于是安全标准化体系中的基础性级别,并没有将与施工安全管理相关的标准化制度构建起来,而是按照基本要求在施工现场展开各项工作。初始级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主要是经验性地实施安全管理工作,实施中习惯性成分较多。
1.2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之计划级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之计划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实施结构化管理。水利工程施工单位根据施工需要将安全标准化运行计划制定出来,其中所涵盖的安全内容包括人员安全管理、安全资金的投入以及岗位资源管理管理等等,值得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计划性展开,在具体执行中可以安全规定的程序操作,且可以重复实施,使得施工安全工作具有稳定性。
1.3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之规范级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之规范级,就是强调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按照规定的标准和制度有组织地展开。随着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规范化展开,一些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就会被纳入其中,将安全管理目标加以明确,以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更为完善。
1.4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之控制级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之控制级,属于是集成花的安全管理过程,可以将安全标准化体系运行中的各项工作量化,即根据所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监督控制施工安全绩效,并实施必要的数据化分析,以对安全标准化体系运行中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以通过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内容而提高标准化体系的运行效果[3]。
1.5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之改进级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之改进级是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中的最高级别。在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运行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水利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而不断地优化。当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进入到改进级,也就意味着其优化并不是暂时性的,而是动态的,就是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进入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对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在运行中所获得的效果采取定量分析的方式,并根据所获得的效果进行分析,对相关内容进行不断地完善,以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
2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的评价要素和评价标准
2.1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的评价要素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评价的评价要素是根据评价文件中的内容确定的,包括13个关键性要素和45个次要性要素,两者存在着被包含的关系。所以,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的评价中,根据两种要素之间所建立的关系,将13个关键性要素设定为1 级评价指标[4]。
2.2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的评价标准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的评价标准所发挥的作用是通过运用各项评价指标针对成熟度级别进行判定。比如,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与危害密切关联。如果在安全标准化体系的申报中如果没有对危害因素以申报,就说明安全标准化体系为初始级;有申报危害因素但是并不全面,就说明安全标准化体系为计划级;如果在安全标准化体系的申报的内容比较全面,就说明安全标准化体系为控制级;如果在安全标准化体系的申报中危害因素较为全面,且会根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需要及时修改,就说明安全标准化体系为改进级。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要对施工安全实施过程化控制,并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到具体运行,都是动态化展开的,即根据工程施工需要而不断地完善。提高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成熟度,就是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中的不断完善实施阶梯式分级提升方案,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成熟度可以划分为五级,即初始级、计划级、规范级、控制级和持续改进级,并在工程施工中逐步落实到位,以将有效的改进路径建立起来。
参考文献
[1]陈璐,史秀志,陈沅江.基于成熟度模型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体系评估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13(01):224-228.
篇11
1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理论基础
1.1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概念
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就是建筑企业在施工生产和项目管理过程中,认真负责的贯彻执行我国各级和各部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各种安全规程、安全规章和安全标准,并以这些法规为基础,结合自身项目特点制定出项目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办法和标准,将其制定成文字性文件,并在项目安全管理过程中贯彻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主要是借鉴和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的HSE管理体系 (health、safety、environment)和国内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以体系化的思想来将项目安全管理中的各种规章和规范系统化,构建一个大家共同参与,权责分明的管理模式。
对一个建筑项目来说,项目的目标主要是质量,进度和费用的控制,但是安全管理已经越来越多的被重视起来,甚至会决定项目的成功与否。标准化是制度化的一种最高表现形式,标准化管理也就是将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工作方法。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涉及到项目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非常复杂,与项目的人员,材料,场地,项目组织,施工工艺,监理,设计等等都有着明显的关系。这些复杂的关系就给项目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也为项目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标准化的要求。从目前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的话,要想对项目进行有效地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就必须建立科学的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以适应项目安全的新要求。
1.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内容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制定出企业层面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文件,并指导项目管理组织的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协助项目制定出具体的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制定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要在对项目经验总结的前提下,对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及时修订、补充以及调整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建筑企业每年都需要制定来年的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策划方案,组织和落实公司的各个项目进行安全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开展对项目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工作。根据企业的安全标准化管理实施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安全标准化管理培训班,加强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32]。对于发生了安全事故,要做好调查工作,并在企业内通报,对于责任人也要合理处理。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
(1)项目安全职责划分标准化
明确项目部和各项目参与方的安全管理职责,在安全标准化管理文件中提出对各方的安全管理要求,遵守企业和项目的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贯彻执行安全标准化管理文件。
(2)项目安全风险控制标准化
按照以往项目经验和对施工危险情况的预测,识别出项目中存在的危险点和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情况,编制施工危险源分析报告,并提出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管理办法。
(3)项目施工安全标准化
贯彻落实项目安全施工标准化工作的规定,遵从安全文明施工设施、施工作业行为方面的工作标准。对项目安全施工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并将此作为对项目绩效考核的一个标准,还要将安全检查的情况予以通报,发现项目在安全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予以整治,还要定期开展安全施工交流会,探讨改进安全文明施工水平的新方法。
(4)项目安全评价标准化
制定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和评价标准,建立项目安全评价工作机制,并定期组织项目安全评价工作。
(5)项目安全检查标准化
在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中明确安全检查的职责要求,按照制定出的安全管理条例,监督隐患,做好施工安全检查工作。
(6)项目应急管理标准化
根据建筑企业制定出的建设项目应急管理办法和建设项目应急预案编制规范,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出项目现场应急管理的具体要求,并对项目的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等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标准化规定。
2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影响因素
要想构建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我们首先要确定哪些因素会对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产生影响。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这些影响因素的具体情况以及对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影响形式及影响大小,并针对这些影响,归纳成具体的各种制度和安全管理标准。根据前人对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研究以及建筑工程经验积累,总结出以下的一些影响因素:
(1)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不完善
虽然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和《施工企业安全评价标准等》法律规定,但是我国在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方面的建设还是不够完整,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建筑施工工艺对安全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对建筑安全生产标准规范的建设也不够健全,有很多的安全技术标准尚未制定;这些都会给建筑安全的标准化管理带来影响。
(2)组织机构不健全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运行,应该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所以项目的各个层次都要重视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并且做好对下一个层次安全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一个权责分明,科学合理的安全监督组织机构对安全管理工作起着至关董要的作用。
(3)奖惩机制
建筑施工中,出于对工程进度和成本的考虑,往往都忽略了安全生产,认为安全生产会增加成本投入以及减缓项目进度,所以通常都是抱着烧幸的心理,并没有采取一些安全防范措施;同时,对于违规作业的行为,如果没有出现安全事故,大多不了了之,缺乏处罚力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施工方对待安全的不重视态度,助长了不好的风气。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应该权责分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奖惩机制。
(4)安全意识教育
对建筑企业进行安全标准化管理,重点是对施工过程的管理。由于施工中的一线工人主要是来自农村,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意识差,对于安全准则也很难遵守。对于他们的安全教育就是成了安全标准化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同时,对于项目管理者来说,同样要时刻的提醒着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筑企业中的部分领导,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避免盲目的追求进度,费用而带来安全隐患。
3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构建流程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涉及到的单位很多,管理关系十分的复杂。就电网项目来说,涉及到电网企业,电网建设企业,监理公司以及各个施工分包商;在具体的项目管理当中,又会牵涉到很多的部门和个人。对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也不是一个一次性完成的任务,而是一项一直持续不断的工作。从公司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到具体的标准化实施细则,再到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然后是对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反馈、改进和完善,这是一个类似于PDCA循环的流程。
参考文献:
[1]曲福年,刘艳萍.安全质量标准化与国内外管理体系对照[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5
篇12
建筑产业是国家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建筑行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在我国的建设工程领域,安全状况仍存在潜在的隐患,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导致人员和财产损失严重。据事故后的调查分析,多数事故发生的原因由于施工现场管理不当,使得本该落实的安全措施并未有效的落实,因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故文章对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以规范安全管理模式,规范现场施工布置,促使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1 国内安全标准研究现状
我国于1956年指定的《建筑安全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对于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发展是一个标志性事件。199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建筑法》是为了解决建筑工程和建筑企业中的矛盾和问题。
200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以增加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建筑企业开始探索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2007年颁布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是为了加强建筑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保护职工人身安全。2011年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标准》是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保障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人生安全。目前,对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研究主要在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安全风险管理等方面[1]。
2 关于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概念
安全标准化管理是将企业对安全的要求以标准的形式展示出来,将企业的安全生产计划和安全实践,以及生产流程中每个环节的安全要求、目标和操作流程都标准化,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削弱安全事故带来的影响。
3 关于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问题
3.1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问题
在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中,企业可以在建筑施工某一阶段的管理做到安全标准化,但是从宏观的角度观测,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应该是一种全面的综合性体系。在建立这一体系时,应以建筑项目全部完成时间的总体性角度来看待。如应从项目的立项分析、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项目管理到施工完成后的运行为一体系,对每个环节都应该制定安全标准化管理细则,从而建立并完善建筑工程整体性安全标准化体系。
3.2 建筑安全管理的标准化问题
我国已经颁布了一些权威性的指导型法规,而建筑工程内部也了许多关于建筑安全的法律法规。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系统性的建筑方面的法律法规融合了以上两个部分法规。除此之外,建筑过程中所涉及的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操作等实际问题,还没有法规对其进行论证、约束与规范,即还未标准化。而已有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方案的编制与修订还存在很多缺陷,整体性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仍需完善。
3.3 建筑安全的“与时俱进”问题
时代的前进,新的科学技术的突破性研究连连不断,使社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建筑领域中有了更多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的方法,这些新的血液给建筑带来了新的活力。然而,与此同时也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现有的建筑安全标准体系已经有部分不能满足新的要求了,如大跨度的钢结构的运用、高层建筑新的模板工艺、大体量混凝土的浇灌等施工技术飞速发展,而安全技术却相对落后。建筑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仍然有许多的需要完善的地方,在面对一些新型的技术时,还需要及时的对现有的体系进行补充[2]。
4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特点
4.1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一体化
国家制定了许多有关建筑企业和施工安全的法律法规,企业根据自身经验也有属于各公司内部的安全规章,在具体的项目上公司也有各自的安全部门,都拥有自己特制的安全管理办法和安全作业操作流程等。因此,这些安全标准如国家、行业、企业、项目施工规定等标准,组成了一个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体系。实现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一体化,不断的完善和更新相应阶段的标准化规定,促使建筑安全管理规范化。
4.2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复杂性
建筑施工过程是一种综合性的作业过程,其中涉及到各个部门的沟通、配合与协作。管理者需要沟通多方面的运作,如起重、焊接、脚手架工程、运输、钢筋、木工、混凝土浇筑等。需要对各项工作都进行分析、检查,然后制定出相应的标准,以便施工管理者按照标准对施工人员的操作进行管理,从而降低现场操作失误的风险。
4.3 季节变化性对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影响
建筑项目的施工依靠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而通常这两者经常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会对项目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制定安全保护措施时,需要将季节变换和社会因素先预设在内,以适应这些变化。
4.4 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全面性
由于建筑项目的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内容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针对各阶段、各方面的内容都必须做好安全管理的工作,特别是在人员,物品,管理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对施工人员,需要满足操作过程符合相关标准和安全规范。对施工现场的工具,如机械、材料、设备以及辅助建筑施工的生活和办公设施(安全防护网和临时宿舍)都要安全标准,符合施工规范。对于建筑管理的各阶段、各层次的安全管理行为,从领导,经理到部门部长,监管者、执行工程师,以及各个工种施工队负责人都需要满足安全管理行为标准。
4.5 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长期性
最终制定的安全标准化管理规章必须在参与项目的各个部门实行,从项目经理到施工队的每个成员都要进行培训,而培训的内容者主要以预防事故发生为主。建筑项目施工周期都很长,不同的类型的工作间的流动频繁,造成大量的人员变更。必须对项目的新成员进行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培训,而这个过程是长期、连续的,应该从项目初始阶段贯彻至项目完全终止。
5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内容
明确项目施工方和项目设计方的安全管理职责,并将对双方的安全管理要求写在安全标准化管理文件中,在建筑施工过程坚定不移的执行安全标准化管理文件。管理者需按照以往项目经验对施工危险情况进行预测,识别项目的潜在危险点和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故,将其编制在施工危险源的分析报告中,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管理办法。除此之外,还应将项目的应急预案、应急演练等应急管理措施编制在规范中[3]。
项目安全施工标准化工作规定要制定好,现场施工人员需要遵守规定来执行操作,监督安全文明施工设施和施工作业行为标准。管理者需要监管项目施工安全的情况,并经常对其进行检查和评价。管理者需要将施工情况作为项目绩效考核的标准之一,定期组织进行安全评定工作,并将考察结果报告上级管理者。管理者在巡检过程中发现施工安全方面的状况,需及时整治。除此之外,管理者需要定期开展有关施工安全的讨论会,不断完善施工安全注意事项等。
6 结束语
建筑行业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行业之一,建筑安全性涉及到大多数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为了确保建筑生产的安全性,需要建筑行业诸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规范化。进一步研究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并加强对实际项目中安全管理体系的规范性操作,从而有效确保建筑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篇13
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二滩公司安全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桐子林建设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拟在下步工作中重点从安全管理标准化、施工现场标准化、施工作业标准化、设备设施标准化四个方面入手,将安全标准化建设与安全管理风险控制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创新安全管理思路,逐步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桐子林水电工程建设安全、顺利进行。
一、推进安全管理标准化
(一)建立机制。参建各方要高度重视安全标准化建设,要成立专门的安全标准化领导小组、安全标准化工作小组、安全标准化工作督查小组,要明确安全标准化建设总体思路,做到任务分解、责任落实,为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管理局要充分发挥业主的主导作用,提出明确的安全标准化建设目标和要求;设计单位要结合工程进展做好安全标准化的设计服务工作;监理单位要按照技术标准要求做好全面监督管理工作;施工单位负责编制安全标准化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内容:包括基础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资料,要求安全基础管理扎实,规章制度齐全、安全资料准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有效运行,实现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三)保障安全有效投入。合理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是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保障。管理局按照"项目计取、确保需要、企业统筹、规范使用"的原则,结合《桐子林水电工程安全生产费用管理规定》等文件要求严格管理安全生产费用。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和项目安全生产费用核算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管理办法和程序。监理单位实行现场验收制度,并填报“安全投入项目完工验收签认表,切实保证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
(四)严格过程控制。施工单位进场后应编制安全文明施工规划,提交监理审核后实施,规划的主要内容为:工程概况;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目标;全文明施工组织机构;安全文明施工责任制;管理规章制度以及消防、交通、保卫、用电、脚手架、防汛等措施;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要求,包括临时建筑、设施、道路、作业区、办公区、生活区、大型施工机械的布置等;安全文明施工设施和安全标牌、标识及其设置等;环保水保措施,植被保护措施等。管理局、监理单位例行检查及日常巡查通报整改问题和事项,各承建单位要做到令行禁止,严格落实安全文明施工规划方案,及时检查、整改不足,以“一分布置、九分落实”工作思路严格施工过程控制,确保现场安全文明施工。
(五)严格考核。管理局坚持日常检查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动态抽查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对各承建单位安全标准化建设及“反三违”督查情况进行量化考核,严格执行考核奖惩制度,从而推进现场标准化管理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推进安全管理标准化持续改进。
二、推进施工现场标准化
(一)概念及意义。施工现场标准化主要是通过实施安全文明施工总体规划,达到现场总体布局美观,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设施齐全,个体安全防护及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纪律执行到位,安全文明施工主要控制措施及应急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施工设备、设施、材料摆放规范,施工垃圾、废料及时清理运放指定场所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施工现场标准化能够使生产现场安全管理达到规范、统一,避免诸多不安全因素,营造明晰、安全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安全氛围。
(二)实施原则。施工现场标准化应与工程建设同步(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安全设施与作业面同步。安全设施应实行统一的颜色标识系统、规定尺寸及样式,严格遵守二滩公司《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指导手册》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作手册》中有关规定。
(三)突出重点。结合桐子林水电站施工特点,厂房和泄洪闸工程安全设施标准化重点要以施工用电、脚手架、消防设施为抓手,以点促面,重点突出;以现场“三宝、四口、五临边、安全通道”等硬件防护设施标准化为基础,全面打造桐子林水电工程精品形象。
三、推进施工作业标准化
(一)定义。作业标准化就是在总结实践经验和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作业方法加以优选优化,制定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二)作业标准化是生产安全的客观需要。由于每个人所受的教育训练、工作经历、技术水平等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造成失误的原因也各异,实行作业标准化,能把复杂的管理和程序化的作业融为一体,能有效的控制、约束、规范人的失误及人的不安全行为,把可能发生的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作业标准化的内容:在每个工种基础上,确定岗位的安全操作程序和规范标准,如“岗位安全责任制”、“岗位安全标准”就是作业标准化的具体化,要求每个员工能熟记、熟背,并在操作中严格执行,以规范人的操作行为,达到最佳安全状态。由此可见,班组作业标准化是预防事故、确保安全的基础,也是实现安全标准化的基础。因此,各承建单位要以班组安全管理标准化为抓手,推动班组风险预控管理,切实保障班组安全生产,为创建安全工程奠定扎实基础。
(四)各承建单位要坚持开展“班前5分钟安全讲话”和“班后10分钟清洁活动”,着力抓好班前现场危险辨识和安全交底确认、班中安全动态检查、班后整理清洁和安全验收,全面提升班组安全标准化创建水平,保持现场文明施工形象。
四、推进设备设施标准化
推进设备设施标准化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设备管理标准化、设备本身安全化、设备操作标准化。
(一)设备管理标准化:包括设备日常运行监控管理,设备投入使用前验收和试运行程序,生产设备台帐及安全技术档案,机动车辆和特种设备标准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