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畜牧业存在问题及分析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畜牧业存在问题及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畜牧业存在问题及分析

篇1

畜牧业生产是仙居县安岭乡部分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设施畜牧业和生态畜牧业,提高全乡畜牧业生产水平,为乡区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做出积极贡献,但仍存在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1 发展现状

安岭乡2010年养殖各类牲畜4.8万只,猪肉产量250 t,牛肉产量6.7 t,羊肉产量8.5 t;禽肉产量30.7 t,比2009年增长4%;禽蛋产量22 t,比2009年增长2%。安岭乡调整畜种结构,提高畜禽生产能力,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开展牛羊育肥、生猪养殖繁育、黄牛改良、禽类养殖等。目前,牛羊育肥户达到60户,育肥牛羊2万头(只),养殖业逐步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2 存在问题

2.1 缺乏技术指导和科学管理,优良品种推广步伐缓慢

畜牧良种繁育工作不能适应当前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1],绝大多数散养户和部分规模养殖户是从本乡购进品种,且不能保证品种质量。如何降低生产成本、科学防治疫情等一系列问题经常困扰养殖户,亟需技术指导和信息传递。

2.2 发展畜牧业的环境尚需改善

养殖户在自家的宅基内建畜舍进行畜牧生产,不仅污染周围环境,而且无法扩大养殖规模。专业户生产规模偏小、效益不高的问题明显,直接影响到养殖效益的提高。同时,养殖户若想在农用土地上修建畜舍扩大畜牧业生产,土地审批和建设审批难度大,阻力多,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土地和建设问题需要及时协调解决。

2.3 技术人员紧缺

乡级畜牧兽医站力量薄弱,严重影响全乡动物防疫工作[2]。尤其是村级没有配备防疫员,畜禽技术指导及防疫无法满足畜牧业发展的要求。

3 对策

针对当前安岭乡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分析畜牧业发展形势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基础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安岭乡优势资源为依托,利用先进养殖技术,突出特色,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促进发展。

3.1 正确引导,应对市场变化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市场监测,开展调查研究,把握市场动态,科学判断形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应对市场变化,适时调整畜群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一是跟踪、掌握市场需求动态,做到及时准确地向养殖户传递供求信息,从而指导生产发展。二是调整畜群结构,饲养优良品种,做到不压栏,育肥牲畜适时出栏。三是保护良种母畜,加强品种改良,增加良种数量,提高生产力,禁止养殖户宰杀良种母畜。四是解决资金难题,政府应协调财政、金融、信贷等部门为养殖户提供贷款支持[3]。五是鼓励农户养殖,发挥安岭乡资源优势,保证农民增收,畜牧业持续发展。

3.2 创新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益

结合安岭乡的生产实际,不断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总结本地成功经验,明确发展思路和方向,创新养殖模式,改进生产方式,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畜牧业。在发展方向上,坚持稳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发展草食畜牧业,提高草食畜牧业的比重。在发展模式上,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和优势,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在农业生产中,加强养殖业和种植业的联系,种植业是养殖业的饲料来源,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料,提高粮食产量、改善品质。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引导和支持农牧民改善饲养条件,改进生产方式,改良畜群品种,扩大养殖规模,发展生态养殖。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兴建养殖小区,促进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3.3 制定落实激励政策

为充分调动农牧民养殖的积极性,政府部门应制定、落实优惠政策,使其自觉地投资、投产,改善畜牧业生产环境。以养殖大户的建设为重点,以点带面,带动周边养殖业的发展,实现畜牧养殖大范围的快速发展。

3.4 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

畜牧兽医人员在家畜疾病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逐步完善基层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建设,提高畜牧兽医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4],以对规模养殖进行规范。

3.5 加强疫病防控,增强保障能力

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免疫,全面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扎实做好猪瘟、牲畜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疫病防控,提高免疫质量。强化监督,加强疫情监测预报和免疫制度的执行力度,构建动物防疫长效机制。

4 参考文献

[1] 朱光道.安徽省含山县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9):134-135.

篇2

青海省梅花鹿遗传资源调查报告

关于在青海发展薰衣草产业的建议

大通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之我见

发挥农机优势促进农民增收

关于同仁县农牧民增收的几点思考

关于对整顿农机市场的对策和建议

青海省农牧厅举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讲座

浅谈海晏县特色农牧业发展途径

加快发展我省鲑鳟鱼养殖产业的建议

加强我省重点渔区水产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建设

浅谈农村微生态养殖的应用与展望

青海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基本情况

化隆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植物检疫的任务和措施

确保羊群安全越冬的六种措施

无公害蔬菜苜蓿芽的栽培技术

生菜冬天的栽培技术

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

加快发展青海畜牧业之我见

青海省公路运输环节动物检疫现状调查与思考

海晏县农田野燕麦影响小麦产量的调查

浅谈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与对策

河南县三江源区生态保护项目中存在问题及措施

祁连县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浅析

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发展海晏县农牧区畜牧业的对策

浅谈门源县皇城乡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影响民和县小尾寒羊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与对策

循化县冷水养殖发展思路

门源县发展特色种植业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关于在青海省推广微生态养猪模式的几点意见建议

关于加快改善基层草原站基础设施建设几点意见

青海省公路运输环节进省动物防疫监督探微

浅谈门源县俄博沟村推广种植青杂四号油菜的主要做法

退化草地牧草免耕松土补播与撒播镇压式播种技术在喷灌条件下的对比试验

青海5个地区淡水钩虾线粒体DNACOXⅠ基因的序列比较

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强化土地管理维护农民工权益

浅论大通县城郊型县域经济的发展

祁连县牦牛“复壮”工程进展及展望

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几点思考及措施

大通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海南州奶产业现状及今后的对策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对称多县草地退化的探讨

对西宁市饲料生产与销售情况的思考

小麦倒伏原因分析及措施

整合资金集建培植能人经营推进规模养殖——对循化县积石镇新建村养殖示范点经营模式的调查报告

同仁县草场承包工作调研报告

对互助县八眉猪保种利用现状的调查与前景分析

草食牲畜单一畜种能繁母畜比例发展指标验证计算法

集约化畜牧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与生态保护建议

篇3

1目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二是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部分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流于形式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都制约着畜牧生产的发展。三是规模养殖的标准不高。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四是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有待于提高: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2畜牧业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保护、监管、创新”八字工作要领,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围绕“保护环境、生产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为中心,以“畜禽品种改良、生态养殖”为切入点,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上台阶工程目标[2]。

3发展对策

3.1 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一是转变饲养方式。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提倡“集中连片、各有重点、你我不同、和平发展”畜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3]。二是完善建场审批制度。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三是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原则。规模小的养殖场户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3.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二是抓好 “四个提升、三到位”畜牧业上台阶工作。“四个提升”即:畜禽产业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三个到位”即: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三是合理发展畜牧业。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了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四是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收集有关信息。紧紧围绕“黄牛振兴计划、生猪462计划、奶牛跨越计划”、“畜牧进万家活动”强力抓好畜禽良种的引进和繁育,良种普及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推广秸秆青贮种草养畜技术、黄淮白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皖西白鹅高效养殖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及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优质肉兔生产等实用技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3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一是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二是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可以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4]。

3.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畜牧业可持续性、连续性、可再生性发展的前提。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畜禽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畜牧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必须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创造优美环境、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

4参考文献

[1] 田青松.建原农区畜牧业发展潜力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1(4):26-27.

篇4

1、目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二是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部分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流于形式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都制约着畜牧生产的发展。三是规模养殖的标准不高。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四是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有待于提高: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2、畜牧业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保护、监管、创新”八字工作要领,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围绕“保护环境、生产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为中心,以“畜禽品种改良、生态养殖”为切入点,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上台阶工程目标[2]。

3、发展对策

3.1 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一是转变饲养方式。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提倡“集中连片、各有重点、你我不同、和平发展”畜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3]。二是完善建场审批制度。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三是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原则。规模小的养殖场户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3.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二是抓好 “四个提升、三到位”畜牧业上台阶工作。“四个提升”即:畜禽产业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三个到位”即: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三是合理发展畜牧业。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了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四是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收集有关信息。紧紧围绕“黄牛振兴计划、生猪462计划、奶牛跨越计划”、“畜牧进万家活动”强力抓好畜禽良种的引进和繁育,良种普及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推广秸秆青贮种草养畜技术、黄淮白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皖西白鹅高效养殖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及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优质肉兔生产等实用技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3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一是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二是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可以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4]。

3.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畜牧业可持续性、连续性、可再生性发展的前提。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畜禽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畜牧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必须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创造优美环境、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

参考文献

[1] 田青松.建原农区畜牧业发展潜力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1(4):26-27.

篇5

一、目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二是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部分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流于形式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都制约着畜牧生产的发展。三是规模养殖的标准不高。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四是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有待于提高: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畜牧业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保护、监管、创新”八字工作要领,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围绕“保护环境、生产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为中心,以“畜禽品种改良、生态养殖”为切入点,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上台阶工程目标。

三、发展对策

1.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一是转变饲养方式。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提倡“集中连片、各有重点、你我不同、和平发展”畜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二是完善建场审批制度。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三是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原则。规模小的养殖场户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二是抓好 “四个提升、三到位”畜牧业上台阶工作。“四个提升”即:畜禽产业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三个到位”即: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三是合理发展畜牧业。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了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四是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收集有关信息。紧紧围绕“黄牛振兴计划、奶牛跨越计划”、“畜牧进万家活动”强力抓好畜禽良种的引进和繁育,良种普及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推广秸秆青贮种草养畜技术、黄淮白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皖西白鹅高效养殖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及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优质肉兔生产等实用技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篇6

1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1缺乏保障制度,防疫工作很难落实

目前我国没有完善的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制度,并且在《动物防疫法》中规定,动物疫病预防,由县级以上政府畜牧兽医行政部门制定计划,导致乡镇政府对动物防疫工作很多情况下处于被动状态,加之乡镇工作任务繁重,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被其他工作任务牵绊,不能全身心投入到专业技术工作中,对我国乡镇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2国家对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投入不足

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收支来源单一,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基础设备的更新,国家也没有对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引起重视,甚至很多乡镇兽医没有固定办公场所,制约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1.3乡镇畜牧兽医队伍素质较低

首先,我国大部分乡镇条件较差、交通闭塞,很多高校兽医专业的毕业生没有投身乡镇畜牧兽医的意愿。其次,由于畜牧兽医的社会地位不高,学习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少之又少。大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人员都是初级技术人员,不具备专业的畜牧兽医技术和素养。

2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2.1加强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提高乡镇畜牧兽医素质

乡镇畜牧兽医站应该积极吸纳高校兽医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乡镇畜牧兽医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并且地方政府应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优惠条件,加大乡镇牧兽医的吸引力。其次,要对原有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技术和综合素质,促使其能及时把握市场动态,了解国家政策、制度,推进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1]。

2.2加强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推进畜牧兽医推广体系发展

畜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并且畜牧业的发展与畜牧兽医推广体系的建设有着密切联系。各级领导应意识到畜牧兽医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如:社会信用资金、民营资本等,加大对乡镇畜牧兽医体系的技术和资金投入,更新改进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基础设施设备,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为我国农村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2]。

2.3建立完善乡镇畜牧兽医管理体制

我国乡镇人事、财务等都由乡镇人民政府统一协调管理,并且侧重于农业、水利等方面的发展和建设,没有完善的乡镇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体制。我国各级政府应该制定完善的乡镇畜牧兽医建设发展政策,积极展开对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调查和分析,促进管理体制和政策计划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促进乡镇畜牧业和兽医服务事业的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为畜牧养殖者提供养殖新技术、动物疫病检测、预防的服务,促进乡镇畜牧业顺利的发展,各级政府应加强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提高乡镇畜牧兽医人员素质;加强资金和技术投入;建立完善乡镇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作者:程忠权 单位: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

篇7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地向前稳步快速地发展,我国兽医队伍建设力度将进一步扩大,在畜牧队伍扩大建设的同时,就必然存在不同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如何解决好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怎样建设我国畜牧兽医队伍,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文章从不同角度充分分析我国当前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的现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以资我国畜牧业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一、我国当前兽医队伍建设现状

我国是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兽医队伍得到相当程度的建设,当前我国兽医队伍建设相对于以前有所提高,兽医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所提高。然而,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刺激,在畜牧业得到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畜禽流通的快速发展,畜禽疫病仍在零星暴发,依然严重影响并制约了农村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也日益凸现,为保障畜牧业稳步快速发展,完善和健全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对保障农村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在兽医队伍建设上,我国兽医人数和普农兽医的专业知识发展相对于国外来说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当前农村兽医数量还相对较少,相关调查研究数据相识,具有过硬的兽医专业水平的兽医人员我国每个村还没有达到拥有一人。畜牧业专业基地兽医人员技术水平大多停留在一般基础知识水平之上,专业的高技术水平人数相对较少,这给专业的畜牧兽医研究和解决高难度禽兽病例带来很大困难。具有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水平的高技术兽医人才迫于薪水问题无法引进农村畜牧业行列,一般的畜牧业发展基地也很难聘用具有高学历,高技术知识的畜牧兽医人才。

二、我国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存在的相关问题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等客观原因,畜牧兽医工作量大且人数相对较少,服务覆盖面积有限。故而在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上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兽医人员人数缺乏与业务环节掉链。介于我国区域广,兽医人员相对数量较少等原因,给我国乡村畜牧疫情防治和畜牧科技知识推广造成很大的难度,使畜牧兽医人员任务异常繁重,甚至出现大部分乡村没有兽医人员的情况。特别是在每年的春秋两季畜牧疫情较为严重的时候,相对一部分乡村的疫情工作只好以滥竽充数的形式展开,只好抽佣专业知识很薄弱或者不具备专业知识临时学习的工作人员来解决临时困难。在防御工作人员本身问题上,主要表现为大多都为经过专业培训,业务素质差,在对动物注射防疫中经常出现注射剂量和注射部位把握不准、发生注射防疫意外时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疫情分析报告不能及时上报等系列情况。从而导致相当一部分村民不愿意让动物接受疫情注射。

(二)疫苗免疫效率低。由于受到地域经济,冷藏基础设施、交通条件好坏等因素的限制,疫苗保存问题无法解决。虽然在省、县、乡三个地方都具备冷藏疫苗的条件,但是到村里就很难对疫苗进行冷藏保存,疫苗处于常温下长时间保存就很难存活,疫苗注射效果大大降低,甚至导致疫苗失败。

(三)兽医工作人员技术知识很难实现实践创新的局面。由于长期处在基层工作的缘故,大多数兽医技术人员专业技术得不到进一步进修和创新能力培训,很多工作人员就出现专业知识老化的情况,应对新的畜牧疫情问题无从解决。

(四)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工作薪水低导致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不稳定。多数畜牧兽医基层工作条件艰苦,而且待遇水平相对于其他岗位较差,大多数农村连村级兽医人员都没有,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畜牧兽医人员就更不可能在大多数农村中出现。少数大中型畜牧业生产基地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人数也相对较少,高级畜牧专业科研人员在乡村中就更难发展。

三、解决的对策及建议

(一)进一步建设基层畜牧兽医机构。由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担任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二)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控疫病能力。

(三)抓好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充实乡级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发展村级兽医。按自然村50~100户农户设一个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最好是村民小组组长),通过定期培训使他们逐步掌握疫病防治的基本技能、畜牧饲养管理、畜牧科技推广等方面的知识;为每个村民小组配一套免疫注射器械。这样,村级兽医和村民小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可以大大缩短防疫注射时间,缩短疫苗在防疫过程中的周转时间,每次的防疫注射时间缩短到2~3周,这样疫苗效价和防疫密度才会得以保障。

(四)加强村社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对实用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村兽医和社民小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大力宣传与推广种草养畜、秸秆氨化、青贮饲料制作、饲料生喂、种羊串换、科学养驴、猪品种改良和厩舍改造等实用技术,从而使畜牧业完成从量的增加转化到质量和效益提升的飞跃,使之走向稳定健康、产业化方向发展的良性轨道,从而使畜牧业真正成为会东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

总之,要进一步绝接好当前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只有进一步搞好我国畜牧业的兽医队伍建设,才能迎来我国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篇8

1深刻认识现代畜牧业的内涵与特征

1.1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性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的发达程度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性将得到充分体现。

1.2现代畜牧业的内涵和特征

农业部早在2004年就把现代畜牧业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高产、优质、高效、安全;二是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可控制性强;三是技术密集、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四是饲养、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商品化程度高,产品竞争力强。对我县现代畜牧业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3建设现代畜牧业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从我县情况看,在现代畜牧业建设进程中需要把握如下几点:一是坚持数量和质量统一,饲养量增加的同时注重畜产品质量提高;二是注重畜牧业的特殊性,遵循畜牧业特有的规律,科学指导实际工作;三是拓展畜牧业功能,进一步挖掘经济、文化、生态功能,要以畜牧业为中心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造福人类。

2萧县畜牧业的现状与特点

2.1现状

萧县地处淮北平原北部,总面积1 885km2,总人口131万,其中农业人口121万,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是典型的农业大县。2006年底,全县畜牧业总产值15.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2%。

全县现有省级畜牧龙头企业1家,市级畜牧龙头企业2家,规模养殖场(户)1 850个,各类养殖协会100多个。

2.2特点

一是区域化布局较为明显。东南山区养羊量占全县饲养总量40%;中西部乡镇猪和禽类养殖较为集中,占总量的55%;西部乡镇由于受青龙集皮毛市场的影响,毛用、皮用或皮肉兼用的兔子等毛皮动物养殖较为集中,占全县饲养总量的50%。二是畜禽良种优势明显。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进入,良种普及率85%以上,畜牧科技贡献率45%以上。三是规模化经营已起步。千家万户的零散养殖向规模化发展,以各类养殖协会为龙头集团化发展,养殖航母正在壮大,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日益加强。四是饲料兽药等畜牧业相关产业发达。全县现有饲料生产厂家5个,年生产销售饲料7万吨,产值近亿元;全县有兽药经营户20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五是环保意识正在加强。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牧公害备受关注,通过沼气项目的实施,全县2 000余个养殖场建起沼气池,畜牧业废弃物处理更加科学。

3存在问题

一是养殖的规模和集约化水平有待提高,畜禽散养仍占相当比例,技术条件差、防疫意识薄弱。二是组织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养殖协会多为松散型,凝聚力不强、运作不规范、服务水平欠佳。三是企业龙头不强,上规模、上档次的少。四是产业链条短,加工增值能力差。五是土地和资金瓶颈制约明显。六是生态环境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七是动物防疫基础薄弱,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较多,畅销机制建设有待加强。

4发展目标

4.1指导思想

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为主线,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确保畜产品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快现代畜牧业支撑保护体系建设,深化结构调整,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努力实现萧县畜牧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4.2目标

到2010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45%以上;人均畜牧业收入1 500元以上;畜牧业良种覆盖率90%以上;动物及产品优质率80%以上;培育3~5个产业关联大、技术装备水品高、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创立名牌5~8个;建成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向现代畜牧业的跨越。

5对策和措施

5.1加强对畜牧业的领导

畜牧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县乡政府要站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高度,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对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领导,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

5.2落实扶持畜牧业的政策

严格按照“十一五”规划,尽快制定和落实关于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积极鼓励相关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办畜牧业。积极调整用地规划,预留养殖用地,全面贯彻落实《畜牧法》的相关规定。强化环保型畜牧业发展,通过扶持养殖小区建设,配套环保设施,积极推广“猪(禽)―沼―粮”的生产模式,使畜牧业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加快畜牧业主体培育,通过对龙头企业和养殖协会的规范化管理,推进畜牧业向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积极引导绿色无公害认证,争创名牌。

5.3加大畜牧业投入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部资金投入萧县畜牧业及加工业。加大县乡财政投入,重点做好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强化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和疫病、药残检测设施建设,提高畜产品安全水平。

5.4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目前,萧县畜牧业散养比重大,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空间大,要加快养殖小区和无公害化畜禽生产基地建设,是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理想选择。在养殖小区和基地建设的同时,配套动物防疫力量和废弃物处理设施,实现良好的综合效益。

5.5组织标准化生产

加快对畜牧业标准的宣传,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展经常化的检查督促,促使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自觉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确保畜产品安全。

5.6实施畜产品安全监管

各类畜牧业生产者都要建立和完善养殖档案记录,严格标示使用和管理,积极推行质量可追溯制度。加强畜牧业投入品的质量管理,杜绝危禁品的投入和使用,强化质量检测。积极引导生产者崇尚无害化和绿色生产。

5.7加强动物防疫

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综合防治和完善应急机制两手抓,健全各县防疫制度,强化检疫监督,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保障畜牧业安全。

篇9

2012年,受行业周期性影响,姜堰市畜牧业遭遇巨大冲击,畜禽养殖效益明显下降,有的养殖项目已经出现亏损,整个行业处于低谷期,广大养殖户生产、发展面临严峻考验,畜牧业发展前景令人担忧。为准确了解畜牧业发展动态,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畜禽养殖户,促进畜牧生产健康发展,推进畜牧业生产转型升级,通过入户、入场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开展畜牧生产调查,并对生猪、肉鸡、蛋鸡和奶牛养殖效益进行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1 畜牧业生产现状

2012年9月底,姜堰市栏存生猪25.28万头,同比下降3 474头,降幅1.36%;栏存能繁母猪32 733头,同比增加1 746头,增幅5.63%,1—9月生猪累计出栏32.5万头,同比下降10.38%;栏存2月龄以下仔猪73 725头,同比减少24 879头,下降25.23%,栏存2~4月龄中猪7.25万头,同比减少1.485万头,下降17%,栏存4月龄以上大猪73 842头,同比增加3 522头,增长5.01%。生猪生产略有下降,但生猪存栏结构基本合理。家禽存栏总数为526.67万羽,同比增长1 %,其中蛋鸡栏存为311.276 5万羽,同比减少8.214万羽,下降2.57%;肉禽累计出栏642.5万羽,同比增长1.74%;累计出栏肉羊34 865只,同比增加10 297只,增长41.94%;奶牛存栏1 884头,减少146头,下降7.19%。

2012年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特点:一是规模化养殖逐步成为生产发展的主体,规模比例和养殖水平逐步提高,并呈现出大中型规模养殖强势发展、小规模养殖户逐渐减弱的生产格局;二是草食牲畜尤其是山羊、奶牛发展迅速,市场价格也相对稳定,养殖效益可观;三是以肉鸽、野鸭为代表的特种养殖业发展前景广阔;四是新技术得到较好的普及。

2 养殖效益

2.1 生猪养殖效益

据调查的6个规模养殖场(省级、市级、县级各2个)和部分散养户反映,当前平均每头肥猪生产成本为1 272.28元,其中仔猪成本171.43元,饲料成本1 007.14元,防治成本30元,人工费用31.43元,水电费用5.64元,死亡损失24元,其他费用2.64元,平均出栏体重98.86 kg,目前市场平均价格为14.14元/kg,收入1 397.88元,养殖利润125.60元。由于上半年生猪市场行情低迷,亏损时间较长,1—9月平均亏损7.96元,而2011年同期养殖效益为512.86元。

2.2 肉鸡养殖效益

对6个规模大户和2个散养户进行调查统计,当前每只肉鸡生产成本约为18.23元,其中苗鸡2.19元、饲料14.24元、防治费用0.73元、人员工资0.6元、水电费用0.13元、死亡损失0.14元、其他费用0.2元,每只鸡平均体重1.8 kg,平均市场价10.86元/kg,收入19.55元,利润1.32元。2012年1—9月平均为1.37元,2011年为4.47元。

2.3 蛋鸡养殖效益

对6个规模大户进行调查统计,按当前产品和饲料等价格计算,每只蛋鸡1个产蛋期(72周龄)生产成本平均为167.17元,其中苗鸡3.17元、饲料149元、防疫治疗费1.97元、人员工资7.73元、水电费2元、死亡损失3.1元、其他费用0.2元。每只蛋鸡1个产蛋期平均产蛋17.52kg,市场价格为9.3元/kg,收入162.94元,淘汰鸡收入24.36元,养殖利润20.13元,2012年上半年部分时段亏损,1—9月平均获利6.67元,2011年为32元。

2.4 奶牛养殖效益

调查6个规模养殖大户,当前每头奶牛年养殖成本17 600.8元,其中奶牛折旧费1 500元、饲料费12 445.8元、防治费200元、人工费2 895元、水电费360元、死亡费用和其他费用200元;平均产奶6 441.7 kg,奶价3.425元/kg,收入22 062.8元,年养殖利润4 462元。以前3个季度生产成本及奶价计,年可获利4 466.7元,2011年平均为4 668.5元。

2012年,养殖效益不高的原因如下:一是2012年畜牧业生产除奶业行情较好、产品价格高于往年外,其他畜禽产品价格普遍低于2011年同期市场价;二是主要饲料原料价格上涨,豆粕价位接近历史最高价,而玉米市价创历史新高,达2.5~2.7元/kg;三是2012年劳动力报酬进一步增加,比2011年增长50%左右,饲养管理人员平均月薪在2 000元以上,导致养殖成本大幅上升,养殖风险进一步增加,利润空间更加趋小。

3 当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畜牧业生产越来越被弱化。因其在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可能带来部分实际上是可降解的养殖污染,所以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畜牧业成为不受欢迎的养殖项目,养殖用地难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二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附属产物——畜禽粪便存在处理难、利用更难的问题;三是随着城镇建设加快和工业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日趋紧张,饲料原料价格逐步渐长,劳动力成本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作物价格的提升而增加,养殖风险随着养殖成本的加大而加剧;四是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明显低于农业生产中的种植业;五是畜牧业生产的周期性因行政干预、疫情的未知性、贫民生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仍然不会避免;六是疫病的频繁发生和新病以及多种疾病的混合感染增加了疫病防控难度,也加剧了养殖的风险[1]。

4 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4.1 加快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

形成“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促进产、加、销一体化运作,不断扩大现有的“金力”、“明牛”、“彩腾”、“仙岛”等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积极做好“苏姜猪”产品的相关开发利用,大力发展订单畜牧业,加工企业与养殖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共同体,保证区域生产有计划,市场销售有秩序,避免盲目发展,恶性竞争[2]。

4.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大宗养殖项目逐渐显现出市场过剩的状况,利润越来越低,养殖风险越来越高,广大养殖户要积极转变思路,大力开发符合当地发展条件的新养殖项目、养殖模式,如肉鸽养殖、林下草鸡养殖等,积极转变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促进转型升级,紧跟市场消费需求,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3]。

4.3 建立必需的养殖准入机制

养殖业作为一项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的产业,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市场风险抗击力较差的养殖场很容易受到冲击,进入养殖行业必须通过严格的环评、工商登记、注册资金、行业规范等硬性条件,对不符合要求的养殖项目,要坚决限制,政府要对广大农户加强引导,防止盲目跟风的现象发生,以免造成农户不必要的经济损失[4]。

4.4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对有发展前景的畜牧业生产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倾斜,支持环节可优先考虑新建畜禽舍、新型生产设施和粪污处理及利用等方面。

5 参考文献

[1] 林薏栋,许丹.阜蒙县畜牧业发展的情况调查[J].中国畜禽种业,2012,8(7):22.

篇10

Key words: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information statistics;improv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326.3;F30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8-0057-03

0 引言

在我国的农业体系中,畜牧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生产的畜产品是人们最主要的副食品,为了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和谐社会的建立发挥重要作用。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生产信息统计工作能蚣笆庇行У胤从吵鲂竽烈档纳产现状,只有提高生产信息统计工作的准确性,才能使其在畜牧业的发展规划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提高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工作水平,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1 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生产信息统计的数据质量不高

一般情况下,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都是由基层单位完成的,这些单位没有配备专业的统计人员,通常由村委会人员统计,这些人员需要同时负责多方面信息的统计与报表工作,这些工作过于繁杂,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畜牧业生产信息的统计工作。与此同时,这些单位中的人动相对频繁,有的工作人员刚刚熟练这些信息的统计工作,就可能因人动离开这个职位,更换其他统计人员。此外,由于畜牧业统计的过程过于复杂,一些养殖户对畜牧业统计工作的认识存在一定的问题,考虑到自身利益的原因而隐瞒自家养殖情况,严重阻碍了生产信息统计工作的进行。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造成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中的数据质量不高的情况。

1.2 基层统计与动监部门统计间存在较大差异

基层统计人员是政府开展畜牧业统计工作的直接执行者,这些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是影响数据真实性与准确性的关键因素。在进行信息统计时,大多数的基层统计员会通过防疫员来获得春季防疫和秋季防疫等入户调查的资料,但是,防疫调查与生产信息统计无论在调查目的,时间节点以及统计方式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且畜牧业生产的周期性也会对信息统计的数据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经常会出现基层统计与动监部门统计间存在较大差异的现象。

1.3 畜牧产业周期性强,养殖户多变数,名录统计不能随时跟进

在目前的畜禽监测调查中,一般是根据不同品种的畜禽养殖规模为临界点的,在每年的年底阶段,都要通过摸底调查来确定生产经营单位与畜禽规模户名录,在确定这个名单后,这些单位将成为年度内的固定观测对象,不会发生变化,并且需要对他们的生产情况进行定期的调查。由于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周期性,仅凭在年底阶段对存栏量进行调查的结果无法准确地反映出全年的生产信息。对于这个年度都有较大养殖量的养殖户而言,在年底进行调查并不能达到切割点,就不会被列入养殖户的名录。所以,这种确定养殖户名录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局限性,会造成养殖户名录不全面的现象。

1.4 搜集调查指标的难度较高

首先,在畜禽监测每年的报告中,会出现这一年因患病而死亡的畜禽数量,如果养殖户与生产经营单位已经对这些死亡的畜禽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就能够如实上报死亡数量,但是,如果没有做好死亡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就会出现瞒报的情况,导致死亡数量难以搜集。其次,监测报告中还会有购买饲料量等数据,在调查过程中,大型的养殖单位由于有自己的会计部门,可以将账面上的实际数据申报给调查人员,这些数据的准确性较高。但是,如果养殖户没有自己的会计人员,就只能以其口头申报的数量为准,这些数据没有书面的记录可供查询,只是凭借记忆申报,数据准确性较低。此外,在调查数据时,还会出现随意填报的现象,导致一些数据根本不符合逻辑,数据真实性较低。

2 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工作改善措施

2.1 提高统计人员素质,保证数据质量

为了保证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数据的质量,必须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为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建立专业能力过硬,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信息统计队伍。其次,对统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通过专业的培训来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提高统计队伍整体工作能力。最后,增加宣传途径,提高宣传力度。基层统计单位可以通过张贴海报、知识讲座、悬挂横幅以及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的宣传工作,明确调查制度与统计工作相关知识,从而提高调查对象的觉悟与积极性,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2.2 完善信息统计制度

基层的动监所能够掌握其辖区内的畜牧业生产经营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尤其是能够掌握养殖户的防疫入户调查数据,根据这种情况,可以将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工作交由防疫单位进行统计,并将统计后的信息数据通过上报提交给基层动监所,而核实到户的底册,则可以交给村委会保管,并由动监所与统计单位联合对统计数据进行汇总与评估,审核完成后则需向上级统计部门提交报表。这种做法可以提高畜牧业生产信息的一致性与准确性,做到有据可查。

2.3 完善养殖户名录

畜牧业的生产过程具有周期性的规律,目前通过检测获得的养殖户名录主要是由在每年的年底阶段对养殖户进行调查而确定的,如果在这一时间段,养殖户恰好没有达到切割点,那么这一养殖户就不会出现在名录内,导致名录不完全。为了改善这种状态,在进行调查时综合统计养殖户全年的规模与养殖数量,同时参考年底阶段存栏数量确定名录,使名录的确定方法更加合理。

2.4 规范统计基础台帐,努力夯实统计工作基础

建立起“农村牧区住户基本情况台帐”,重点保存好夏季普查台帐、农业普查台帐。这些基础台帐要同时建立在镇和各村,以便镇村两级能及时、准确掌握农村的基本情况。这些工作将充分显现它的优越性,在一些专题调查和临时性调查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5 加强统计培训,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做好统计工作,队伍是关键。只有提高基层统计员业务素质,保证基层统计工作队伍的相对稳定,才能保证基层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严密性,才能保证统计基础源头数据的质量,才能促进统计工作朝着“快、精、准”的目标不断迈进。为此2011年我们将在旗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乡镇统计员进行系统的业务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2.6 促进保险政策实施,提高调查方案的有效性

在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实施保险政策,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保险政策不仅可以规避畜牧业生产中的风险,减低经济损失,而且能够促进对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防止因病死畜禽引起的环境污染。与此同时,还有利于调查对畜禽死亡数量的统计,提高数据有效性。对于调查时饲料数量等信息搜集难度较大的问题,必须全面了解养殖户与经营单位的具w情况,通过网络的形式对规模较大的养殖户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其他养殖户可通过记账形式进行采集,并保证这些养殖户每天的收支信息都要登记入账,定期收取帐页,数据经核实后由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进行汇总录入,产生最终形式的报表。这种记账形式的数据采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养殖户的工作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补贴,提高他们配合工作的积极性。此外,基层统计部门还需要运用信息统计相关知识,对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向上级提交生产信息的分析报告,为领导作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3 案例分析

我国北方某村镇畜牧站在党委、政府及农牧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立足实际,注重调查研究,通过各乡镇统计助理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全年的农牧业统计工作,且未出现养殖户漏记、统计信息不全的问题。

3.1 提前部署,灵活应对养殖户的变化,及时跟进生产统计工作

畜牧站在3月28日召开了春季动物防疫专题会议,就今年的春防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要求全镇春防工作从4月初开始,力争在4月20日前全面完成春防普注工作任务,切实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牲畜口蹄疫、猪瘟、禽流感及鸡新城疫、 羊痘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要健全和规范免疫档案,免疫动物的标识率要达到100%。

3.2 按时完成全年畜牧生产统计数据

畜禽产品价格监测工作、月、季固定统计报表以及上级安排的各种临时报表。培训乡镇畜牧统计信息员2次。畜牧公共信息平台运转正常,按时完成全县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场及养殖小区等信息的报送工作。作为一名敬职敬业的优秀统计员,谭冬梅在县畜牧兽医局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州被评为优秀统计员。

3.3 基于准确的统计数据全面落实惠农政策

全年能繁母猪头投保33394头;投保金额400728元;保险赔付143头,赔付金额75950元。投放救灾贴息贷款633笔,投放资金2643万元。

3.4 继续加强畜牧统计监测工作

2013年,该区继续作为农业部生猪、蛋鸡、肉牛生产定点统计监测站,我们本着“为行业领导决策提供参谋,为基层养殖者提供信息指导”的原则,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对基层畜禽监测统计员进行了培训,对各项统计数据进行了核实,并做到及时准确上报,为各级政府和权威部门的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了真实的第一手数据。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畜牧业的生产信息统计工作是判断畜牧业生产发展情况的重要依据,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信息统计工作水平,保证信息统计质量,才能够促进畜牧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长美.关于乡镇畜牧业统计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24).

[2]岳潇.畜牧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16).

篇11

目前,我国的畜牧养殖户数量越来越多,这给我国的兽医诊疗业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特别是对于我国的基层地区来说,兽医诊疗业还面临着各个方面的困难。其工作条件差,工作环境不佳,工作任务多都给我国基层兽医诊疗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基层兽医诊疗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提高基层兽医诊疗水平已经成为了我国相关人士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本文对我国基层兽医诊疗水平的提高对策进行研究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基础的。

一、我国基层兽医诊疗业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的医疗事业在近些年来实现了多次改革,医疗制度在不断完善,医疗条件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对于我国基层兽医诊疗业来说,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对其快速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些现存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1.兽医诊疗的设备较为落后

在我国的一些基层地区,许多兽医诊疗从业人员没有固定的诊疗机构,也没有先进的诊疗设备。一些兽医在进行动物诊疗之时,最常用的诊疗工具就是体温计、针管、听诊器、输液管等等,而诊疗的结果大多要靠兽医的诊疗经验,没有相对专业的诊疗设备。这样的现状使得我国许多地区的动物在出现疾病之时,不能得到及时且正确的治疗,这给我国的畜牧业从业者带来了许多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对于我国兽医诊疗业的名誉也造成了一定的损伤。

2.动物品种较多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对于食用动物的品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样的市场需求刺激了我国的畜牧业,我国的畜牧品种在近几年来有明显的增多,一些野生动物与药用动物的养殖十分火爆。畜牧业养殖品种的增多给我国基层的兽医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在诊疗条件没有得到更新的同时面临更大的工作量与更为全面的工作内容,许多兽医没有充足的诊疗知识与诊疗设备,其诊疗水平的提高十分困难。

3.新疾病频出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新型疾病出现在动物身上,并且新疾病出现的频率还在不断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国基层的兽医很难做出及时准确的处理,许多动物因为诊疗水平有限而无法接受合理的治疗。

4.诊疗知识的更新较慢

我国的基层兽医,大多为长期从事农业或者畜牧业的人员,其没有经受过专业的兽医知识培训,大多将兽医作为第二职业进行。另外,我国的基层兽医人员的年龄偏大,没有先进的诊疗理念,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以自己的医疗经验作为进行动物诊疗的唯一依据,这给我国基层的兽医诊疗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不良影响。在日常的动物活动当中,许多兽医仅靠老旧与传统的医疗知识对动物的病情进行判断与确认,而对于引起动物疾病的深层原因则不能准确分析,使得我国许多动物的疾病原因得不到准确的分析,越医越病的现象时有出现。

二、提高我国基层兽医诊疗水平的对策

要配合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基层的兽医诊疗水平必须要快速提升,下面,我们就来对基层兽医诊疗水平提高的对策进行分析:

1.提高基层兽医诊疗设备先进性

兽医诊疗设备是兽医进行诊疗时最好的帮手,也是必不可少的辅设备。而我国基层兽医诊疗设备的落后性十分明显。所以,我国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基层兽医诊疗设备的真实情况,加大对其设备更新的帮助。政府部门要加大兽医诊疗设备方面的财政支出,为其配备更为先进的动物诊疗机械设备。只有这样,我国基层的兽医诊疗水平才能有提高的基础。

2.提高基层兽医的专业素质

我国基层的许多兽医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动物诊疗培训。因此,当地的动物诊疗部门要加强对兽医的专业培训。定期组织兽医到固定地点进行动物诊疗专业知识的学习,使其及时接受系统的动物诊疗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诊疗体系,加强动物诊疗行为的针对性。另外,地方性的动物诊疗部门要加强专家级人员与基层兽医人员的交流,使其在交流当中获得更好的动物诊疗经验,提高其动物诊疗行为的科学性。

3.丰富基层兽医的学习资料

我国基层的许多兽医不能随时更新自己的动物诊疗知识,是因为其缺乏一定量的专业学习资料,所以,我国的相关机构应当加大对基层兽医学习的支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为其采购先进的动物诊疗书籍,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了解我国甚至世界兽医诊疗行业的最新动态,了解最新的疾病与相关的治疗方法。只有这样,我国的基层兽医在面对没有见过的疾病时,可以有理可依,根据科学理论进行准确的判断,为众多动物养殖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我国基层兽医诊疗水平提高对策分析为题,对我国基层兽医诊疗业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三点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希望我国的动物诊疗部门可以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更好地帮助我国的基层兽医进行诊疗水平的提高,为其提供良好的资金与技术支持,使国的基层兽医诊疗水平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幅度的提高,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畜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凤春.浅谈基层兽医在临床诊疗中存在的误区[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0(07)

篇12

生态畜牧业是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吸收现代科学技术,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农、林、草、牧、副、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牧业产业体系,是技术畜牧业的高级阶段。生态型畜牧业主要包括生态型动物养殖业、生态型畜产品加工业和废弃物的无污染处理业[1]。

(二)生态畜牧业的特征

生态畜牧业的特征,一是系统内的各个环节和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如果某个环节和要素受到干扰,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波动和变化,失去原来的平衡;系统内部以“食物链”的形式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转化,以保证系统内各个环节上生物群的同化和异化作用的正常进行。二是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禽养殖为中心,同时因地制宜地配置其他相关产业(种植业、林业、无污染处理业等),形成高效、无污染的配套系统工程体系,把资源的开发与生态平衡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在生态畜牧业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网络是完善和配套的,通过这个网络,系统的经济值增加,同时废弃物和污染物不断减少,以实现增加效益与净化环境的统一[2]。

二、市畜牧业发展现状

市是以肉鸡、生猪养殖为主体的畜牧大市,2010年全市出栏肉鸡3200余万只,生猪32万余头,牛1.5万头,羊4.9万只,畜牧产值14.5亿元。全市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941个,其中肉鸡规模养殖场539个,民和牧业大型肉鸡养殖基地1处,生猪规模养殖场269个,蛋鸡规模养殖场104个,奶牛规模养殖场16个,其他规模养殖场12个。540个肉鸡规模场中(包括民和牧业肉鸡养殖基地),有527个实施了网上养殖,占97.8%;269个生猪规模场中有96个实现了生态养殖,占35.7%;104个蛋鸡规模场中有85个达到了标准化饲养,占81.7%;16处奶牛规模场均实现了生态养殖;其余养殖场有9处实施了生态化养殖,占75%。综上述现状,通过分析整理,我市畜牧业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一)畜牧业实现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的转变。家家喂猪,户户养鸡,这是过去的传统。随着农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的畜牧业已从原来家庭副业的位置逐渐成长为非常富有活力的、相对独立的产业。畜牧业产销一体化、产业化经营也带动和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特别是肉鸡养殖业更易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2010年,年出栏万只以上肉鸡养殖场出栏的肉鸡已占全市总出栏量的77%以上。规模养殖的发展,使我市的畜牧业走出庭院,建成相对集中的养殖小区,这不但有利于畜禽疾病的防治,而且优化了农民的生活环境。

(二)养殖合作社推动了我市畜牧业的科学化发展。近几年,我市迅速发展了大批养殖、产销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优良种畜、仔畜、饲料、技术指导,采取分头生产、流通合作的形式,内部有了计划性,社区性组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效地把分散占有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出现了专业化的生产小区,组织农民进入市场,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整体效益。部分发展比较好的,达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化经营。

(三)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市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我市拥有民和牧业、福润牧业、凤泽牧业、益生、多利六和等一批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发挥农户适度规模饲养的优势,让生产者有利可图,同时靠加工增值和销售环节的利润,来扶持生产,极大地带动了我市畜牧业的发展。

三、市发展生态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分析,我市在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为畜禽种类生态化发展不均衡,形成了肉鸡发展较好,生猪发展稍差的现状。目前我市年出栏3200万只肉鸡,基本上实现了肉鸡网上饲养、粪便堆积发酵,但生猪养殖场目前仅有37.5%采用自然养猪法饲养,虽然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仍需加快步伐。

(二)特色养殖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品牌效应。我市地处胶东半岛北部,地理条件优越,适合多种动物品种的养殖,目前,我市已经拥有了和圣渤海马场、新港水貂养殖基地等特色养殖产业,但未能根据丘陵地形发展起现代、生态的特设养殖业,我市原有的梅山猪、糁糠鸡等土著品种未能实现规模化养殖,没建立起品牌效应。

(三)实现真正的生态养殖还有很大差距。表面上看,目前实行的粪便堆积发酵、粪便还田等处理方式让畜禽粪便都派上了用场,但这不是真正的生态畜牧业,未能在实际上实现种养综合配套,很少形成循环链条,不是程序化工艺,离高效、无污染、生态平衡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四)沼气产业尚未起到应有的生态效应。沼气的普及面虽然较广,但与畜禽规模化、生态化养殖不相匹配,大多只能服务农民生活,而不能服务畜牧业发展。特别是部分小规模的沼气池,产气夏多冬少,只能夏排冬停,造成了二次污染。

(五)原有小规模养殖场治理难度较大。我市仍有一些养猪场地处村庄内、村边、溪边等,大部分是弱势群体在搞养殖,规模小,生产环境差,资金实力弱,治污不愿投入,养殖污染影响村民生活及生态环境。由于养殖收入已逐渐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关停难度很大。

(六)畜牧业用地的压力较大。虽然各级党委、政府一直大力扶持畜牧业的发展,今年4月1日颁布实施的《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也提到了畜禽养殖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但现实情况是土地流转、征用、租用难度加大,新增养殖用地的报批在部分村非常困难。

四、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生态畜牧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把现代科学、生态技术和传统畜牧业的精华紧密结合,把现代畜牧业与种植业、渔业紧密结合、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生产体系,在产出水平上要明显高于自然畜牧业,在畜禽排泄物利用上明显优于工厂化畜牧业。要把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认识提高到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通过示范点建设、媒体宣传等形式加深提高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认识,从而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真正做到畜牧业与种植业、新农村建设协调共进,全面发展现代循环农业。

(二)政策引导,优化布局。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必须优化布局,打好基础,关键是要衔接好四个方面:

1、要与政策扶持相衔接。积极争取市政府出台政策措施,重点扶持高效生态养殖项目、创新生态养殖模式;对实施农牧结合的合作组织、养殖场加大扶持力度,对发展生态畜牧业所需的三沼利用管网设施、储肥池等给予财政补助。要争取出台有机肥推广应用补助政策,鼓励种植基地(大户)、农户使用有机肥。充分发挥生态养殖示范场的示范引导作用,推进农牧结合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2、要与种植业布局相衔接。要按照畜禽排泄量和外部消纳量相配套的原则,科学规划种养业布局和规模,实现畜牧业和种植业、农村能源等产业的有机结合。

3、要与标准农田建设相衔接。畜牧场的选址要与标准农田相衔接,尽可能通过农田渠系把畜禽排泄物或沼液、沼渣排到田里,培肥地力。对一些地力水平比较差的农田,要有计划地在农田渠系上游划出一些畜禽养殖用地,为农牧结合打下基础。

4、要与新农村建设相衔接。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符合新农村建设规划,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避开人口集聚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

(三)依托法规,搞好规划。严格执行《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立足长远,对全市畜牧业进行重新规划。

1、科学划定养殖区、限养区和禁养区。在养殖区内优先发展畜牧产业,优先规划养殖用地,推进规模饲养;在禁养区内严禁养殖业的发展,并采取积极措施将养殖户(场)逐步迁至养殖区;在限养区内限制畜牧业的发展,积极推行生态养殖技术,实行无废物生产和无污染生产。

2、推行备案管理。对规模化养殖场实施备案管理,经备案的养殖场、养殖小区优先享受国家和省相关扶持政策。通过政策倾斜大力推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现代化的发展。规模小的零散养殖业不能备案,无法享受国家及有关部门的补贴及优惠政策,使其要么上规模,要么退出养殖业。

(四)科学配套,发展三沼。在畜牧业由规模化向生态化转型的过程中,沼气池是其中的关键,大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沼气产业的规模和产能,是实现生态畜牧业的关键。

1、引导农民自行投入建设或组建农民合作社合股建设沼气设施。走“一村建一中型沼气池”或联户型沼气池,方便维护与管理。为使沼气能科学地发展,增强后劲,加大对大中型沼气工程的技术创新支持,依靠科技进步,鼓励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把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与种植业、养殖业等适用技术进行优化组合,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建设进行紧密结合。

2、积极招商引资,提高畜禽粪便利用率。沼气综合开发项目是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高端产业,通过沼气综合开发利用,所产的沼气用于并网发电、沼渣制成有机肥、沼液还田,可以加快实现生态畜牧业的进度。目前,民和牧业的沼气发电项目可以完全消化其养殖基地产生的粪便,其余规模场、散养户产生的畜禽粪便仍有大量产能,我们正在积极招商引资,尽早让沼气综合利用项目落户,以真正实现畜禽粪便的零排放、零污染。

(五)扶持龙头,带动农户。

篇13

现阶段我国畜牧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农牧民的增收,要买现畜牧工作的这一目标,就应当通过加强兽医队伍建设来提高畜牧工作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基层兽医是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承担了一线畜牧兽医服务工作,为厂大养殖户提供畜禽诊疗服务。因此,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既能有效实现对动物疫病的防控,降低畜牧业的损失,确保肉食品安全,提高畜禽养殖户经济收入,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所以,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既能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又能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

1.存在的问题

1.1基层基础设施与业务水平差

由于人员少、区域广,乡村社区疫病防治和畜牧科技推广任务较为繁重,有时部分乡级畜牧兽医科技人员还被抽去包村挂点搞行政事务。大部分乡镇连村级防疫员都没有,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只能临时找人开展。而防疫员都未受过专业培训,业务技能差,在防疫注射过程中,常存在注射部位、注射剂量掌握不准,发生注射反应不会处理,疫情不能按程序及时上报,因而部分群众不愿接受防疫注射,造成疫病流行;另外,由于疫苗从厂家到畜体经过的环节太多,尽管省、州、县、乡都有较好的冷藏设备保存疫苗,但到村委会的保存条件就很差,加之人少工作量大,因此防疫工作时间拖得过长,导致疫苗在常温下存放的时间过长,疫苗效价降低,免疫失败。

1.2技术人员知识老化

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或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

1.3待遇低,队伍不稳定

首先,由于基层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待遇较差,多数乡镇目前连村兽医都没有设置,遇到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只能临时找人开展,所以队伍不稳定,全年工作仅限春秋两次防疫注射。其次,由于基层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大都是“一支针管鸡鸭全打”,仪器设备基本上没有。再次,在改革中由于只看到基层站存在的问题,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而视同于一般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一刀切”的做法,简单对基层站进行撤并了事,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

2.加强队伍建设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措施

2.1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

根据经营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担任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

2.2要明确具体工作要求,树立系统良好形象

一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基层民情。畜牧兽医工作的对象在基层、在广大养殖户。光坐而论道,不进村入户,根本不能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我们一定要增强宗旨意识,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对群众的联系。二要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要大力提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反对空谈,力戒浮躁,扎扎实实开展工作。三要突出工作重点,务求工作实效。抓好强制免疫。做到应免尽免,实现村不漏户、户不漏禽,真正把免疫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免疫效果;抓好疫情测报,提高预警预报能力。测报工作对于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至关重要,尽管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初步建立了乡村测报体系,但不少地方工作责任、工作措施还没有真正落实;完善应急机制,提高疫情处置能力。一旦发生疫情,要及时报告,迅速行动,采取果断措施处置疫情,坚决把疫情控制在疫点;加强检疫工作。要严格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对动物防疫条件进行严格审查。对逃避或抗拒检疫、免疫,以及贩卖病死家禽的,要依法处理;抓好扶持政策的落实。把基础数据搞准,切实做到公开、公正、透明。

2.3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

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控疫病能力。抓好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充实乡级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发展村级兽医。按自然村50~100户农户设一个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最好是村民小组组长),通过定期培训使他们逐步掌握疫病防治的基本技能、畜牧饲养管理、畜牧科技推广等方面的知识;为每个村民小组配一套免疫注射器械。这样,村级兽医和村民小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可以大大缩短防疫注射时间,缩短疫苗在防疫过程中的周转时间,每次的防疫注射时间缩短到2~3周,这样疫苗效价和防疫密度才会得以保障。

2.4加强村、乡、县畜牧兽医人员的联系和交流

村级兽医人员和村民小组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可以及时把本地的畜禽产品流通情况、疫情及时反馈到村、乡、县,以便县乡畜牧兽医部门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做到疫情及时上报,疫病不出村,畜禽流通情况随时掌握的运作机制,上级主管部门也可将畜产品信息及周边地区的疫情信息,通过村级兽医和村民小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即时反馈到农户家中,共同作出相应的销售决策或预防措施。

2.5加强村社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对实用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通过村兽医和社民小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大力宣传与推广种草养畜、秸秆氨化、青贮饲料制作、饲料生喂、种羊串换、科学养驴、猪品种改良和厩舍改造等实用技术,从而使畜牧业完成从量的增加转化到质量和效益提升的飞跃,使之走向稳定健康、产业化方向发展的良性轨道,从而使畜牧业真正成为平昌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

3.结语

总之,加快畜牧兽医管队伍建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公共卫生安全水平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只有进一步提高畜牧队伍的业务技能和水平,促进我县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我县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科]

【参考文献】

[1]王殿新.浅谈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