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医学超声影像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声波是一种机械能的表现形式。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一般用赫兹表示,简写为Hz。频率在2000Hz以上的声波即为超声波。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要发生反射,折射以及多普勒效应等。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发生声能衰减。因此超声通过一些实质性器官,会发生形态及强度各异的反射。由于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解剖情况的不同,对超声波的反射,折射和吸收衰减各不相同。超声诊断就是根据这些反射信号的多少,强弱,分布规律来判断各种疾病。医用诊断超声波的发生与接收,均由特制的探头来完成,它能把电能和声能互相转换。按照超声回声显示方法来分类,超声诊断仪可分为脉冲回声式和频移回声式两大类型。脉冲回声式超声诊断仪包括幅度调制型超声诊断仪(A型超声仪,简称A超)、辉度调制型超声诊断仪(B型超声仪,简称B超)以及回声辉度调制型超声诊断仪(M型超声仪,简称M超)。频移回声式超声诊断仪(D型超声仪)包括频移示波型超声诊断仪(脉冲波式和连续波式多普勒)彩色编码频移回声式超声诊断仪(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简称彩超)等。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边缘学科,以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紧密结合临床医学,近年来发展迅速,已与X线、CT、磁共振、核素并驾齐驱,成为临床五大医学影像手段。超声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脏器病变的形态学诊断以及器官的超声解剖学的研究。超声诊断是以形态学为依据的,因此它的基础是病理解剖学形态改变及由此而产生的组织的声学变化。超声检查可获得各脏器断面图像,此即为诊断的形态学基础,能够对病变进行定位定性诊断。二、功能性检测。超生图像可显示由于脏器、组织的生理变化而出现的相应规律性变化,如胆囊收缩、胃排空、胃肠道蠕动、膈肌运动、卵巢功能性变化及心脏的舒缩。多普勒超声可显示心脏及其他脏器血管的血流变化,以判断其功能状况。三、介入性超声。包括内窥镜超声和术中超声,介入性超声在临床的广泛开展使得超声诊断与临床、病理学、组织学紧密结合,不仅提高了诊断水平,还进一步开展了一些临床治疗,开辟了超声诊断、治疗在临床医学的新领地。
介入超声技术作为现代超声医学的一个分支,是1983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介入性超声学术会议上被正式确定的。它是在超声显像基础上为进一步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在实施时超声的监视或引导下,完成各种穿刺活检、X线造影以及抽吸、插管、注药治疗等操作,可以避免某些外科手术,达到与外科手术相媲美的效果。与其他影像学介入手段相比,由于介入性超声具有实时、准确、便捷、无辐射、费用低廉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不断出现的各种新型介入性超声内镜,在进行穿刺过程中,内镜视野和超声视野同步,超声影像上可以显示穿刺进针的全过程,精确控制针尖在病变内的位置,使穿刺准确安全,大大提高了可以穿刺的范围。同时彩色多普勒在介入性超声内镜中的应用,有效地区分血管和非血管结构,保证了穿刺的安全性。目前国内外学者更多将研究重点放在了介入性超声内镜的肿瘤治疗,如光动力治疗、射频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组织间放疗等。
介入性超声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有些疾病的治疗已成为临床不可取代的治疗方法。同时,医学影像学的整体水平的发展为患者诊疗提供了更宽广的选择空间,患者可权衡各种手段的利弊作出更为合适的选择。
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
篇2
随着医学超声影像技术不断的发展,超声造影、三维超声、弹性成像、腔内超声、介入超声、超声靶向诊断与治疗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超声影像成为一种全新的诊疗学科,与外科学、肿瘤学、微创医学等学科联系越来越紧密,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由于临床对超声检查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以及诊断范畴拓宽,导致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大幅上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医学超声影像技术发展和专业学科的发展,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这是从事超声影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课题。
一、改善超声影像学教学方法
医学超声影像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教学目标,完成共同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可采用教授法、谈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启发、实习等多种方法,以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过去多采用教师教授为主的方法,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超声影像学内容学生不易接受难于理解,学习兴趣不高;当前以案例教学、研讨互动、情景模拟等方法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医学超声影像学的主要学习内容包含各系统、器官的理论基础和超声图像的识别,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其内在联系,不能认为课程标准要求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学生初次接触超声图像,很难把超声图像与解剖图像之间进行联系,可视化超声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超声图像与解剖图像之间进行概念转换,建立人体器官解剖断面图像与超声图像间的立体思维概念,改变单纯平面思维概念,帮助学生加强实践能力,促使学生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转变。为了真正体现医学超声影像学的教学特点,不断的丰富超声影像图库,插入大量的典型超声声像图、对比结构解剖图,根据教学内容适当插入简短的三维超声动态图像。因此利用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变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生动,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为直观的、形象的、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内容。
医学超声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必须具有丰富临床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学生一对一互动操作练习,通过自身练习来体会和学习正常声像图。对于异常超声声像图的学习,我们建立了超声图像库和可视化超声实践教学软件系统,组成超声诊断典型病例的声像图资料库,所选病例图片均按疾病分为心脏及血管、腹部、妇产、小器官等,充分利用学生第3年学习的时机,由带教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软件系统调阅并查获感兴趣的病例,用于�W生示教。
二、改进超声影像学教学效果的评价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从老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来评价,首先我们应明确评价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检验教学效果,制定评判标准,结合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成果),按照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通过学生评价、同事评价、教师自评、专家评价、领导评价等多种方式,采用纸笔评价或网络评价。对于医学超声影像学课程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过去多采用理论课考核成绩占100%,现使用考核形式为期末理论笔试考核成绩占70%,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占30%,包括上机动手操作、典型病例思考与分析、以及检查报告的书写完整性和规范性。
三、转变教学模式
常见教学模式类型有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高度集中型、以教育教学民主为中心的温和型、以学生为中心的松散放任型、以程序模式为主的管理型。医学超声影像学理论课内容抽象,学生不容易听懂,对超声图片的理解难度大,所以需要将超声图像与解剖图像之间进行概念转换,建立人体器官解剖断面图像与超声图像间的立体思维概念,我们通常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高度集中型结合以教育教学民主为中心的温和型融合教学模式。
过去采取“4+1”的教学模式,即前四年公共课、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最后一年进行实习。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学校总体培养方案,为使医学超声影像学教学方案更加科学、合理,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及本学科教学实践,安排第七学期学生在接受理论课学习的同时,穿插性的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并专门配置超声诊断仪用于教学,老师可以一对一的进行教学演示和指导,学生可以随时亲自动手操作,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更加密切。
在第八、九学期实践教学实习,比传统实践教学安排提前一个学期,不仅体现了早期接触专业、早期接触临床的理念,又避免了学生考研、就业等社会因素对实习的影响,第十学期采取个性化强化培养,使学生能力和素质进一步提高。
四、加强师资建设
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师资是关键。师资力量建设应满足学科发展建设的需要;满足专业和专业特色凝练的需要;满足科研工作上水平的需要;满足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师资力量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我们师资力量薄弱,仅2―3名理论课教师,现师资队伍不断强大、结构更加完善合理。
1.加强理论课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积极引进超声医学高学历人才,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积极加强对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不仅具有扎实的超声医学知识,及时掌握超声医学的新技术、新方法,还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同时要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乐于奉献、忠于职守、严谨求实、率先垂范,创造性地做好教学工作,充当教育教学改革的中流砥柱。
篇3
关键词
超声医学影像;心理;就医体验;延伸护理
超声医学影像检查因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无创、诊断准确率高等特点,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我院超声医学影像科承载着各种疑难疾病的诊治任务,每天承接2000~3000名来自各地的患者的诊疗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优质护理方针,持续改进护理服务,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本研究针对行超声检查的门诊患者进行需求调查,通过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需求,制定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超声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2月至5月于我院门诊行超声检查的患者,包括老年人、妇女、儿童、孕妇、残疾人、疑难杂症的患者等,共308例。
1.2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问卷根据《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若干要求自行设计。调查前由超声科护士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目的,并承诺对调查资料保密。在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发放问卷并匿名填写后现场收回。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就诊环境、服务态度、服务流程、隐私保护4个方面的就诊需求,共计20条。调查人员为本研究参与人员,熟悉问卷的内容和意义,保证现场问卷的真实性和数据录入的准确性。
2结果
2.1不同患者的就诊需求老年人的就诊需求:老年人感知觉、注意、学习记忆、思维、语言等各种认知能力下降[2],加之患病时身体健康水平下降,常使其烦躁焦急、恐惧,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尊重和安慰。儿童及家长的就诊需求:超声检查虽然是无创检查,但患儿因恐惧而出现不配合检查的抵触心理,或因空腹、饥饿而哭闹,家长则因心疼孩子会出现焦虑,甚至暴躁情绪。妇女的就诊需求:女性患者做某些检查(如阴式超声、乳腺超声)时,尤其是遇到异性检查医师时,常常出现害羞、紧张的心理,同时对隐私的保密性要求非常高。孕妇的就诊需求:孕妇本身怀孕期间心情焦虑,尤其是对孩子的健康问题更是关注,检查时会出现更多的担忧、紧张情绪。残疾人的就诊需求:盲人、聋哑人和肢体缺失的残疾人会有恐惧、焦虑、紧张的心理。还有些患者因活动不便,需要他人提供帮助。久治不愈的慢性病、疑难病患者的就诊需求:某些疑难病、慢性病患者因病情复杂、病程长,对治疗和医生缺乏信心,希望得到经验丰富、医术高超的名医准确快速的诊治[3],导致患者时常出现悲观、忧虑、紧张和求名医心理。
2.2患者对医院的要求患者对超声科医疗技术、医疗设备等硬性条件要求必须过硬,同时对服务环境、就诊条件、细节服务要求也很高。包括隐私保护、超声检查流程说明、配合事项、检查前准备工作等细节。
3护理
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我科通过改善服务流程,创新方便群众就医的措施,从患者的就医体验、心理需求等方面为患者提供了满意的服务。
3.1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了解超声检查的前沿知识,掌握与患者沟通技巧[4],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从而赢得患者的信任。
3.2优化诊区设施布局,营造温馨就诊环境为了给前来检查的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我科做了如下改造:提供温馨的检查室、宽敞的候诊环境,保持整洁、安全、舒适;执行“一室一医一患一陪同”诊查制度,在诊室门口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在每个楼层的电梯口都设有导诊台和超声科标牌,设置就诊区域建筑平面图,以防患者因找不到位置而急躁;在候诊大厅配备了舒适的候诊椅和清晰的LED大屏幕电子叫号系统,根据不同人群需求设置哺乳专区、儿童玩具区、孕妇候诊专区等;为患者提供饮水机、纸杯、轮椅等便民设施。
3.3合理调配超声资源,有效分流患者实现分时段预约,合理安排患者的检查时间,尽量缩短等候时间。根据门、急诊检查患者病种,科学安排各专业检查医生数量,增设专家出诊人次,确保出诊医师的数量和质量。对于特殊患者开放绿色通道,安排机动人员进行检查。
3.4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在保障患者隐私的前提下,通过告示板、微信平台、告知单等多种形式提供提示服务。利用微信平台对门诊检查的患者开展延伸服务,包括检查注意事项、准备工作、心理指导等,为患者提供了全新的就医体验,使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专业的超声检查事项。
3.5持续改进护理服务,实现个性化护理服务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病情,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从而消除患者焦虑、紧张、烦躁的心理。为老年患者检查时,允许2名家属陪伴。对于行动不便者,提供轮椅,并安排专人扶老人上、下检查床。轻音乐能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系统的功能,起到镇静、调整血压及心率的作用[5],故在检查室内播放轻音乐。让患者提前2min进入检查室,向其耐心解释检查的目的、方法,帮助患者摆好,让患者握住护士的手,进行深呼吸等[6]。对于儿童患者,带其熟悉检查环境和仪器,并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等方式舒缓其焦虑的情绪。对于接受有空腹、憋尿等特殊要求的检查的患儿,尽量安排在上午10:00之前完成检查。检查时安排家长在场陪伴,以增强患儿信心。
对于女性患者进行检查时,要求家属陪伴,尽量安排女性医生操作,异性医生诊室内一定安排女性打字员,以缓解患者紧张和害羞的心理[7]。为就诊孕妇设置候诊专区,检查时家属陪同,避免紧张。对于检查结果有问题的情况,医生应尽量避免和孕妇直接交待,以免影响孕妇的心情。对于残疾人,护士除了给予特殊的关爱外,还为其提供检查绿色通道,提供沟通板、扩音器等,并多采用肢体语言进行沟通。对于慢性病、疑难病的患者,除了常规护理外,尽量安排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的医生为其检查,并安排多名家属陪同。
综上所述,超声医学影像检查是门诊常见的检查方式,在检查中,医护人员应了解不同人群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并通过微信平台等新型信息技术手段的推广使用,实现医院与家庭的无缝隙延续护理,使患者足不出户即可获得超声检查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检查的依从性,降低检查的重返率,提高患者的综合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徐娜.护理美学在超声门诊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9):3418-3419.
[2]黄莉.老年人认知功能影响因素的研究[J].吉林医学,2015,36(6):1129-1130.
[3]程利辉.关于超声医学影像科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4,23(3):315-316.
[4]李凤娣,曾映琼,邓玉泉,等.心理护理干预在中期引产未婚患者中的运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3):241-243.
[5]陈莉华,陈建林.潘倩萍,等.心理干预加音乐疗法在普通胃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3):242-244.
篇4
1 分割方法的分类
1.1 基于结构的分割方法
1.1.1 三维边缘检测
边缘检测技术是通过检测边缘或体数据中的边界面进行图像分割。三维边缘检测算法主要有两个步骤:①通过区分不同属性检测出边缘点;②将这些边缘点组合成连续的轮廓,将感兴趣区域的体素从其他体素中分离出来。边缘检测常借助空域微分算子进行,通过将其模板与图像卷积完成。目前已经提出了许多边缘检测算子。三维边缘检测算法的优点是:对于不同区域对比度强烈的数据的分割结果很好,能够非常直观地检测出不同区域的边缘;缺点是:它虽然检测出了所有的边缘,但是很难确定检测出的边缘与感兴趣区域边界的关系。另外,此类算法不适于对比度不明显的数据,并且对噪声十分敏感,大多数情况下边缘检测算法不单独使用,而是与其他分割算法结合使用。
1.2 基于统计学方法
1.2.1 阈值分割方法
阈值分割算法是标量体数据中最简单的分割方法。它利用阈值将体素分为两部分:所有灰度值大于阈值的体素一起构成一类;所有灰度值低于阈值的体素一起构成另一类。该方法可以扩展为应用多重阈值,每个区域由两个阈值来定义。输入体数据中的每一体素根据灰度 值来判断其属于哪个区域。阈值分割方法尽管算法简单,但是对于不同区域间对比度明显的体数据的分割却十分有效。该算法的最大缺点是分割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阈值的选择,即阈值的改变会导致分割结果(区域)的变化。
1.2.2 分类器算法
分类器算法是模式识别中的常用技术,其目的是利用已知的训练样本集在图像的特征空间中找出曲线或曲面,从而实现对图像的划分。
分类器算法是一种监督性的算法,需要手工分割的数据作为训练数据,然后以此为标准指导自动分割。我们常把分类器分为参数分类器和非参数分类器两大类:①参数分类器是指条件概率密度函数形式已知,但其中的一些参数(如均值、方差等)未知。常用的参数分类器是最大似然(分类器和Bayes分类器;②非参数分类器是指条件概率密度函数形式未知,必须从训练样本集中估测,因此要求的数据量远大于参数分类器。常用的非参数分类器是K-最近邻分类器和Parzen窗。
标准的分类器要求所要分割的结构具有明显的定量化特征,这是为了让训练数据可以被作上标记。只要特征空间能充分区分每个标记,分类器就能将这些标记数据转换为新的数据,可以用于多通道图像,但是计算量相对较小。分类器的缺点是它们通常不进行任何空间建模,在分割强度不均匀的图像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另外,在获得训练数据时需要人工干预,费时费力;并且由于不同人体之间解剖上和生理上的差异,对大批扫描图像使用同一训练集会导致分割结果的误差甚至错误。
1.3 混合分割方法
1.3.1 区域增长算法
区域增长算法是混合分割方法中最为简单的一种算法,该算法是一种根据预先定义的连接标准从三维体数据中提取连续区域的技术。一般地,区域增长算法需要一个种子点作为算法的起始点。从种子点开始,算法增长至所有满足连接标准的体素。与阈值算法一样,区域增长算法非常简单,一般不单独使用。更多情况下,该算法只是作为分割任务中的一部分,作为最初的、更复杂的分割之前用来理解三维数据的方法。该算法最大的缺点是,需要人工交互选取种子点。而且,每一个待分割区域都需要一个种子点。另外,区域增长算法对噪声和局部体效应敏感,使得提取出来的区域不连续(有空洞)。
2 分割算法的性能评价
上述的大多数算法通常是针对某一类问题提出的,如果给定一个具体问题去选择一种适合的分割方法仍是个难题,这就要研究分割评价。医学图像影像三维目标分割算法的评价应具有一般性、客观性和定量性。一般性是指该方法应适用于多个分割算法的评价,客观性是指该方法不包含人为因素, 定量性是指评价结果是定量的。对分割算法评价要基于一定的评价准则( 评价指标或测度),在分割技术的评价中,评价准则是最重要的因素。常用的评价准则有:①区域间对比度,根据区域之间特性对比度的大小可以判别分割图像的质量,也可由此推出所用分割算法的优劣;②区域内均匀度,图像分割就是把一幅原始图像分割成若干个具有相似特性的区域,可以用分割图像中各区域内部特性均匀的程度来描述分割图像的质量。
3 讨论
当今医学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数字化、多功能化和多维化。其中,超声三维或四维成像技术与常规二维超声成像相比,不仅可以实现更加直观形象的立体显示,而且可以减小常规B超扫描层厚,提高B超扫描图像质量。对基于不同数据采集方式的超声三维成像技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是三维体数据的有效分割,分割算法的性能直接影响后续的三维重建和可视化。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图像分割方法主要是基于人工提取轮廓的手动分割或基于内嵌软件的半自动分割,在分割速度和分割效果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结合超声三维成像的研究背景,对基于多平面扫描的三维成像技术中的图像分割算法展开研究。在深入分析、研究已有超声图像分割算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分割速度和分割效果等因素,对两种广泛应用于医学超声图像分割的算法提出改进方案。超声仿真图像和实际图像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分割效果。
【参考文献】
[1]宋麦玲;杨小红;图像分割技术研究[J];软件导刊;2007年07期
篇5
2介入技术超声影像对临床诊断、治疗作用
下面我仅介绍几种介入超声影像对临床诊断、治疗的应用。
目前进行超声成像的腔内探头主要有:经食道、阴道、尿道、呼吸道及直肠等探头。患者在患肺气肿病后,其肺部出现异常扩大,且会将心脏全部或部分掩盖,又因空气对超声全反射的作用,钻咋经体表的心脏探头难以对心脏成像或者影像质量差,无法满足临床中诊断的需要。此时,若选择经食道探头经患者口腔、食道则可达到一定深度,同时获得心脏的声二维的高质量影像、多普勒心脏血流频谱、多普勒血流图彩色等,并可对图像定量测量及计算,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经阴道和直肠探头与经食道探头相同,能弥补经体表探头成像困难的问题,得到相关部位的高质量超声图像,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水平。尤其是内科,泌尿科,介入超声影像应用于诊断患者的病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满足各种探测深度要求,经体表的探头扫描频率普遍较低,但在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检查时该类影像质量较难满足临床疾病诊断的要求。经尿道探头可以用高频探头(频率可达10~20MHz),便于临床获得高质量且清晰的影像,较为准确地诊断出泌尿科的疾病。这些都是介入超声影像技术独特的优点,是体表探头成像无法达到的。而肝病科对肝内感兴趣区的穿刺取组织活检,超声引导下肾脏穿刺活检、颈静脉穿刺置管、乳腺肿物定位、淋巴结穿刺、肝肾脏囊肿置管等10余种穿刺技术的提高,也提高了对疾病的诊断率。
超声介入治疗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新兴的一种最新的疾病治疗方法。超声介入技术作为现代超声医学的一个分支,是1983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介入性超声学术会议上被正式确定的。它是在超声显像基础上为进一步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在实施时超声的监视或引导下对脓肿及囊肿置管术;超声引导下肝囊肿、肾囊肿抽吸治疗术及巧囊治疗术;超声引导下肿瘤的射频消融术等多种项目,以下我仅介绍几种介入超声在临床上治疗。
2.1肾积水和肝、肾脏囊液的治疗患有肾积水或肝、肾脏囊液的部分患者,有时必须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防止脏器功能出现损伤。传统的治疗时必须行腹部手术,但手术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长,治疗费用也高。使用超声影像引导技术,通过穿刺将囊液或积水抽出来,再在原来囊液的地方打上凝化剂,整个手术过程便告成功。同传统手术相比,非常简单,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创伤很小,容易恢复,又省时省力,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真是事半功倍。
2.2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大多数肝癌患者因肝硬化、年老体弱等不能手术者,可以进行消融局部治疗,其疗效,不低于手术切除,且微创高效。可以说手术切除作为首选方法治疗肝癌的传统定论受到动摇。研究还表明,我国肝癌患者占全球每年新发约46万人的一半多,约26万人,而大部分是男性,并有乙肝。由于介入治疗方法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安全方便、费用低廉、近期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易于重复等优点,尤其对不愿手术或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广阔的治疗空间,愈来愈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2.3前列腺肿瘤的放射性种子药物植入治疗在我国的中老年男性人群中有一定比例的人都患有前列腺肿瘤,使用常规治疗手段如微波、激光治疗仪进行治疗,虽有一定的缓解效果,但无法根治,且治疗时间较长,或可行手术切除术治疗。而在超声影像技术的引导下将放射性种子药物植入的治疗法则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美欧等国家常常视为治疗前列腺肿瘤的首选方案。
2.4乳腺腺瘤的微创旋切乳腺疾病治疗传统是手术切除病灶,创伤较大,易成瘢痕。随着生活水平和广大患者就诊意识的提高,对医疗技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更微创和更精确的技术已成为一种趋势,是在超声下,利用真空吸引和旋切相结合的原理,基于更精确活检、和更微创的特性,而用其它方法无法进行的乳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1]。它主要由旋切刀手柄,控制主机、真空抽吸泵三大装置组成。其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简单易用,利用真空负压抽吸乳腺组织,完全自动地对乳腺病灶进行重复切割,不需重复进针退针,不需要重复手动操作,大大缩短整个手术时间,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并可在术后放置标记物。乳腺微创旋切手术可在门诊进行,只需局麻,手术时间短,术后即可回家。术中出血少,只有极小切口,术后无疤痕,患者创伤极小。与传统手术相比,还可满足患者对美容的需求。
篇6
Abstract: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ultrasonic image noise nonlinear filter is presented. 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adaptive median filter, and then use it with the classical median filter to deal with the noise of ultrasonic image of liver cancer which contains different noise density. Compared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adaptive median filter can improve the image quality effectively, it both may effectively remove the noise, and may maintain the mage details and visual effect well.
Key Words:ultrasonic image; classical median filter; adaptive median filter; image denoising
医学图像去噪是医学图像处理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其目的是改善医学图像质量,尽可能减少噪声对后续图像处理的影响[3-6]。由于医学超声图像普遍被颗粒状的斑点噪声污染,然而边缘等细节特征又是医生分析问题和诊断器官是否病变的重要依据。因此,对医学超声图像去噪要做到在抑制噪声的同时又尽可能多的保留原始图像的重要特征是至关重要的[1-2]。
受强电磁场的干扰和设备的影响,医学超声图像主要被斑点噪声污染,针对该问题在早期提出中值滤波[7-9]。其作为一种非线性滤波,克服了线性滤波的不足,该方法有效抑制了斑点噪声,在医学影像处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10]。但是,传统的中值滤波对图像中的所有像素点均进行滤波处理,因此可能会导致图像中未被斑点噪声污染的像素点灰度值发生改变,造成超声图像的边缘细节等重要特征丢失,进而影响到医学图像的质量。随后出现了好多基于经典中值滤波器改进型的中值滤波算法[11-13]。
该文根据斑点噪声特点,提出自适应中值滤波算法。经典中值滤波与其通过改变斑点噪声密度大小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较经典中值滤波,自适应中值滤波不仅对密度较大的斑点噪声医学超声图像有很好的去噪效果,还能够较好的保留图像细节特征信息,体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滤波特性。
1 自适应中值滤波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文选取肝癌超声图像进行仿真实验,对图像依次添加密度为5%,15%,25%的斑点噪声,然后采用经典中值滤波和自适应中值滤波对含有不同噪声密度的超声图像进行滤波处理。经典中值滤波器窗口及自适应中值滤波器所允许的最大分别取3,5,7,默认起始滤波窗口大小为3。
具体的实验仿真结果如下:
观察图1、图2和图3的滤波后的肝癌超声图像,本文采取的自适应中值滤波算法滤波后的图像要优于中值滤波方法。具体实验结论如下:
(1)经典的中值滤波对椒盐噪声强度比较敏感,当噪声强度增加时,其去噪能力较自适应中值滤波变弱。但是,观察以上三图中斑点噪声密度小于20%时,中值滤波去噪效果尚理想,且滤波窗口的尺寸越大,其去噪效果越好。当噪声密度较少时,选择窗口尺寸为、即可。
(2)与传统的中值滤波相比,本文采用的自适应中值滤波可处理具有更大密度的斑点噪声,且在非斑点噪声处可以较好的保留图像细节特征信息。观察实验结果,当噪声密度高于20%时,自适应中值滤波效果显著优越于经典中值滤波。除此之外,要随着噪声密度大小的变化而进行变化,即当噪声密度增大时,要适当的增加;当噪声密度减小时,要适当的缩小,以消除尖峰噪声,达到较好的滤除效果。因此处理含有高密度噪声的医学超声图像时,选取5或7,其滤除效果最好。
综上可知,自适应中值滤波在处理大密度斑点噪声图像和保留图像细节信息方面要远远优于经典中值滤波。
3 结语
中值滤波作为滤除斑点噪声最常用的方法,在医学图像预处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中值滤波去噪算法,将其与中值滤波算法在去噪和细节保护两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中值滤波器窗口的选择,自适应中值滤波器最大阈值的选取及斑点噪声密度三方面对去噪效果的影响做了详细的研究对比分析,得出了科学的结论。但是对包含混合噪声的超声图像预处理工作,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Browning D R K.The weighted median filter[J].Communication ACM,1984,27(8):807-818.
[2] Dong Yiqiu,Xu Shufang.A new directional weighted dedian filter for removal of randow-valued impulse noise[J].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2007,14(3):193-196.
[3] 武英,吴海勇.一种自适应图像去噪混合滤波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46(10):168-174.
[4] 杨芳芳,朱东升,王志巍,等.利用灰色绝对关联分析的中值滤波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3,49(13):160-164.
[5] 唐昌令,彭国华.基于小波包分解的整体变分去噪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3,49(6):156-158.
[6] 刘国宏,郭文明.改进的中值滤波去噪算法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0,46(10):187-189.
[7] 张金良,鲁昌华,杨道莲.曲波变化域的SAR图像相干斑去噪[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2,26(12):1108-1112.
[8] 钱苏敏,张琳絮,张云,等.基于小波阈值改进的去噪算法研究[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2,31(5):49-51.
[9] 张宏宇,樊桂花,张延华,等.激光雷达回波信号的小波去噪研究[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2,31(5):52-55.
[10] 杜云鹏,王建斌,靳小强.超声导波管道检测的小波模极大值去噪法[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3,27(7):683-687.
[11] 杨金云,李浩.基于一种新阈值函数的小波医学图像去噪[J].微计算机信息, 2009,25(7-3):277-279.
[12] 叶鸿瑾,张雪英,何小刚.基于小波变换和中值滤波的医学图像去噪[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5,36(5):511-514.
篇7
1.2使用仪器
采用探头频率为7.5MHz的SImenziCV7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1.3操作方法
患儿检查选取仰卧,使患儿腹部充分暴露,先在患儿腹部右下位置显示出回盲部和升结肠,肠腔内存在气体回声,是由液气泡破裂所致。缓慢移动探头至盲肠末端,平放于阑尾区域,探头两端缓慢施压,推开周围组织,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在腹壁与腹膜后的腰大肌,髂内动、静脉之间,发生炎症的阑尾与盲肠相连接,接下来,仔细观察阑尾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周围情况,如有无积液,有无炎性包块,精确测量阑尾的外径大小、肠壁厚度、积液范围、肠系膜淋巴结大小,并做好详细记录。有必要观测血流信号的可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测,肠气较多时需要适当对探头加压以排开肠气干扰。如果在患儿的右下腹没有探查到阑尾,可以将探查范围扩大到盆腔、右上腹以及腹膜后,以排除可能产生异位阑尾炎。最后,对炎症阑尾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观察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即阑尾壁动脉收缩期最大峰速(PSV)和阻力指数(RI)。
2、结果
2.1检测结果
在140例小儿阑尾炎患者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儿54例,占38.6%。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64例,占45.7%。坏疽性阑尾炎患儿14例,占10.0%。阑尾周围脓肿患儿8例,占5.7%。其中阑尾内粪石或粪石嵌顿者患儿24例,右下腹腔淋巴结肿大患儿20例。本组14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中,彩超诊断118例,准确率84%。漏诊22例,其中16例均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6例为异位阑尾,包括4例化脓性阑尾炎和2例单纯性阑尾炎。
2.2各型阑尾炎声像图特征
正常阑尾的声像图表现为阑尾呈腊肠形或蚯蚓状,直径大多小于0.6cm,呈三层结构,且三层结构清晰,腔较小,内可呈低回声或气体高回声。
2.2.1单纯性阑尾炎
阑尾在回盲部呈腊肠形或蚯蚓状盲端管状结构,直径大多在0.8cm以下,形态略肿胀,管壁因水肿呈低回声,三层结构尚清晰,腔内与周围可见少量渗液或不明显。CDFI显示阑尾壁及周围肠系膜血流丰富。
2.2.2化脓性阑尾炎
长轴切面呈明显肿胀的长管状结构,直径大多大于1.0cm,管壁呈双层,阑尾腔内呈液性无回声区,横切面可呈“靶环征”,右下腹可见较多的游离液体,可在阑尾根部粪石样强回声,后方伴声影,周围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2.2.3坏疽性阑尾炎
阑尾正常形态消失,外形明显肿胀,管壁结构层次紊乱不清,并且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清,若显示阑尾壁连续性中断,其周围有较多的游离液体,则多提示阑尾穿孔。此时,患儿多有急性腹膜炎的声像图表现。
2.2.4阑尾周围脓肿
阑尾因化脓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清,形成杂乱回声包块,内回声强弱不等,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呈包裹性。必要时充盈膀胱进一步检查。
2.3阑尾处血流特点
正常的阑尾的动脉收缩期最大峰速(PSV)和阻力指数(RI)都比较低,阑尾壁血流不易显示。当阑尾处发生急性炎症时,阑尾会产生充血、血液的流量也随之增大,PSV值也会随之增高;于此同时,阑尾及周围组织充血水肿致血管受压,会引起RI值增高,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舒张早期的反向动脉血流。此外,在本组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当阑尾发生炎症时,不同区域由于炎症程度的不同,也会导致PSV值和RI值的不同。
3、讨论
篇8
一、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基本观点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蓬勃兴起的生态运动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思潮。随着西方资本主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带来的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黄金发展,西方社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生存发展环境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在这种背景下,随着以保护生态平衡、维护世界和平、为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主题的生态运动的深入发展,西方社会逐渐兴起了一股批判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社会思潮,它要求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符合生态发展规律的新型社会。到20世纪70年代,这股思潮同社会主义相结合,逐渐形成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其基本观点是:
1.人与自然是辩证和谐统一的。生态社会主义者坚持以“人类尺度”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与自然具有共同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自然只有在与人类的共同存在以及相互转化中才具有意义;人与自然是通过人的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活动而形成的整体性存在,人与自然在相互交往中走向统一;人类在自然界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这种地位是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标志的;劳动是人与自然走向和谐统一的现实途径。
2.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也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危机。因此,只有废除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也才能确保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3.关于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当今资本主义的危机趋势已经从生产领域转移到了消费领域,由消费异化导致的生态危机已经取代了经济危机,者应该根据新的形势的发展变化,修正已经过时了的的危机理论。
4.关于“稳态经济”模式。早期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摆脱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是建立“稳态”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将生产规模和经济发展速度稳定下来,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改进上来,从而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后期的生态社会主义则反对“稳态”经济,认为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既与生态环境的要求相兼容,又有利于解决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一切问题。
5.在社会变革的途径上,提倡非暴力革命与改良主义相结合的原则。生态社会主义者坚信非暴力革命与改良主义是通向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钥匙”。通过“教育”、“示范生活”,为人们展现崭新的绿色生活,逐步地变革资本主义社会。
二、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对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1.拓展了大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大学生认清导致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生态社会主义思潮认为,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内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得到了缓解。但是,这种矛盾的缓解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全球性自然资源,特别是对第三世界国家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而获得的,是以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贫困、少数人的富裕为基础的。这些思想和观点不仅拓展了大学生的视野,使大学生认清当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高速发展及其国内的“和谐安定”并非依靠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优越性,而是依靠传统的剥削和掠夺;同时也使大学生进一步深刻认识到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大学生对生态危机根源的深刻认识。
2.有助于大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对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关系失调的忧患意识,对生态危机和环境恶化的深切关注,是生态社会主义思潮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逻辑前提。因此,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强调经济增长必须考虑环境代价,将生态成本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参数,并以系统论为指导提出了新的社会发展观。这与我国当前所提倡的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相似之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类从维护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注重生态环境建设,致力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使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以有效地解决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需求同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供给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促进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及其二者之间的可持续发展。
篇9
由于我国的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在公众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许多民众经过新闻网站的评论、论坛、微博、日志、网络社区等发表自己观点在网络上进行互动,构成网络的舆论,让互联网成为了自由、民主的互动平台。
一、网络民粹主义的特点
大学生已经是经常活跃在各大网络平台的主体。这几年经过网络上的一系列的网络事件,网络中的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正有所体现。这种思潮使得网民经常发出充满着语言暴力、进行着人身攻击和煽动的言论,并且这种思潮从网络已经潜入现实生活,引起。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不公平的事件在网络进行声讨、抗议、发出不满,因网络的过激言论的推动下使群众情绪失控,让网络充满了非理性的言论。并且社会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在校大学生也收到了很大的影响,使得高校大学生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遇见很多困惑,高校的教育正经受严重考验。网络的高速发展导致了网络民粹主义的诞生,让它拥有了网络
1.超现实的绝对平等 。
在现实生活中有各类监管和制约,而网络则是一个民主自由的交流平台,它没有监督限制,更没有很好的监督体系。而网民在种自由的网络环境中,就会在网络评论里不会顾及法律和道德的约束,表面上网络是一个民主、自由、宽容的表达平台。但有一些网民,随意的发泄个人的不满,发出公共事件不负责任的随意言论,浑水摸鱼,利用弱势群体和人民大众的名义实现自己的利益,刻意使得大众群体与精英群体、民间与政府之间形成对立的关系,而在缺少对事件真实的了解的状况下鼓动对立情况,发表个人情绪,加剧了群体的对抗,导致不同阶层的仇视,进而出现信任危机,放大了社会矛盾,很可能制造出分裂社会的结果。
2.无社会责任感以及无意识盲从 。
而网络空间中网民是可以匿名的,因此就引发了法律、道德、责任等监督形式的缺失。并且网民在虚拟网络为了得到认同感,通过跟风他人 、盲目发表言论。那就是没有自己想法的盲从,致使网络舆论出现大量不理性的言论,而且网民在这种盲从中失去了自己的思想,体现出群体的无意识状态。在这种集体无意识状态下很容易被煽动,再加上网络幕后推手根据不同目的和利益造谣生事,造成网民情绪的集中爆发,更可能让网民做出不理性的行为。
3.网络民粹主义的具体立场上表现出反权威、反精英、平民利益至上等 。
网络中社会公共事件、官员、富二代等常常会被拉入网络舆论的中心地带,即使它是在理性和合法的范围内的,并且是一种舆论监督。但在网民之间渐渐形成了极度推崇大众人群利益的观点,认为精英集团掌握了大部分权力、财富、文化等资源,体现对精英群体敌对、排斥的情绪,并且进行批判。而一些官员、专家、教授、富豪等精英人群常常会被拉入网络舆论的中心。只要是精英阶层和老百姓出现冲突,网民绝对性的会倒向老百姓。而大多数批判性的发言论的网民基本不会去核查事件真实性、客观性,只要是精英、权威代表,就会被批判。在网络舆论上常常会发出仇视官员、富商、城管、警察的非常极端的言论,从而在舆论上深刻了精英人群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对立。许多网民在这种网络舆论的环境下,常常会被带入非理性状态中,一些易暴躁的网民在一些极端舆论推动下成为破坏社会的工具,被一些坏人所利用。
二、网络民粹主义对高校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在互联网飞快发展的社会,网络有着开放性、匿名性特点,让网络民粹主义非常难以控制,并且影响非常恶劣。在网络虚拟社会中主要是那些高校大学生,他们常常使用网络来获取知识和信息,作为新一代,他们崇尚个性,并且通过各式各样方法在网络上得到关注和认同,但他们常常不会对网络上的信息加以辨别,非常容易受到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不好的影响,进入网络民粹主义的情绪陷阱,给大学生成长带来许多困惑。
1.歪曲学生的价值观和政治认知 。
网络民粹主义在网络公共事件有着不分是非黑白,反对政治权威的特点,对精英人群进行不合理的批判,对平民人群无条件的支持,破坏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及政治制度,大学生持着完美理想主义态度、思维活跃、有责任感,非常需要得到认可,但是缺乏社会经验,理想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现,因此倾向于网络,成为活跃在网络的主体,他们很容易受到网络言论的影响,为得到网络上的支持和关注,他们总寻找网络评论风向标,受到网络民粹主义的极端情绪影响,不能保持清醒和理智,产生不理性的政治情感,并且加剧了社会精英阶层和平民的矛盾,使仇视富人、排斥精英人群的想法在大学生中蔓延。
2.大学生易受蛊惑 。
网络民粹主义人群会抓住一切机会,对社会公共事件不但发泄极端情绪,还进行对社会的动员,网络民粹主义不只想在网络中,在别有目的和用心的幕后黑手操纵下还准备冲出网络限制,来到现实社会的政治运动中。大学生由于血气方刚,会容易被这些极端言论迷惑,陷入到传播极端言论的陷阱去,被他人利用,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三、针对高校教育的一些建议
1.高校需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改进 。
各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基地。但是目前高校的思政理论课程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其中的重要表现就是教学形式化,许多高校和学生非常不重视思政理论课,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够、 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够好。因此这就要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课程教学环节,思政理论课程教学应该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思想动态,全面深刻、准确的阐释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同时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除了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外,还要进一步把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要将目光放长远。
为了防患于未然,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己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和能力。除了主题教育、个别谈心、党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外,更应该围绕网络社区运用、网络舆情管理、网上思想教育引导等内容,提高开展网上教育、管理、服务及网络引导能力。应当辩证地看待一定的功利性,因为一定的功利性可以起到促进年轻学子满怀激情为之奋斗的作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也不是不存在的,但我们不能操之过急,不能要求所有人的精神境界被瞬间提升到这样的高度,所以我们可以在允许一定功利性存在的前提下,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深层次教育,使得他们对名利的追逐统一转化为对实现社会和谐、人民真正安居乐业这一宏大愿望的追求。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发展成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积极的影响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为他们多角度了解社会提供窗口,进而促进多维思考问题,并与主流价值观形成互补关系,促使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做出理性的判断分析。
四、结语
消极的影响是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存在必然导致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致使他们的价值取向多重、思想观念混乱,以致人心涣散,出现信仰危机,行为错乱等不利情形。为此,更加需要我们进行正确引导,抑弊扬利,让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辉. 论民粹主义思潮网络嬗变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Σ[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04:71-76.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2-0232-01
后现代主义(Postmodemism)是西方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的以批判和背离现代主义为标志,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为人们争取自由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批判与解构。后现代主义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概念。后现代思潮的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后现代主义。
一、大学生非主流群体的行为特征及其形成根源
大学生非主流群体热衷于玩转校内、QO空间,经常嘟嘴鼓腮帮子装嫩,喜欢用火星文聊天,喜欢剪刀手自拍,喜欢戴黑瞳隐形眼镜。服装要么黑白到底,要么五彩缤纷。经常莫名其妙的颓废和伤感,喜欢SHOW名,喜欢恶搞。大学生活课余时间比较多,和高中比起来老师管得很少,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恰恰这个时候,又是这些青春期学生的性格养成期,有的学生在课余忙于学习充电,有的则奔波于社团活动,有的学生因为缺少指导渐渐地开始迷恋网络。[1]
大学生非主流群体的形成根源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挫折引起叛逆心理和反主流文化。学生非主流人群中,一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比较多的挫折,成绩不理想,行为上自我为中心,戒备心强,对中国教育制度持厌恶和怀疑态度,久而久之,自信心降低,并以反主流文化开始,不断反传统。他们反对家长和老师的说教,反对循规蹈矩的教育模式,厌恶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对传统的教育有浓重的逆反情绪,内心孤独与苦闷。其次,这些大学生思想迷茫,环境压力大,从而开始“非主流”。这些非主流另类而个性,他们对前途缺乏信心,在大学校园不知所措,最终选择逃避,逃避社会责任和自我责任,让自己彻底颓废,与后现代主义不谋而合。[2]
二、后现代主义对当代大学生非主流群体的行为影响
客观的说,任何思潮对人的影响都如同一把双刃剑,后现代主义思潮也是如此,它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后现代主义思潮开阔了青年的视野,后现代主义思潮中所具有的对权威的怀疑和挑战意识,有助于青年直面社会,大胆地剖析社会弊病: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科学和理性的反思,也有助于广大青年正确认识科学和人类的关系。
虽然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有一些积极的影响,但其负面影响也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首先,后现代主义思潮导致大学生非主流群体标新立异,反叛心理增强。后现代主义对当代青年大学生中的影响主要是“反传统”、“反权威”意识增强。后现代主义反对传统束缚,转而追求一些直接性、带有强烈感受性、能张扬个性的行为方式。一部分大学生在此影响下开始追求一种独一无二、标新立异的个性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他们敏锐地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把过分追逐新事物、新感觉看成是理所当然,常常青睐于“非主流”、表现出叛逆的行为以凸显个性,注重满足体验的感觉以达到引起他人关注的目的。[3]
其次,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了大学生非主流群体的价值观取向。在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氛围下,当代大学生非主流群体受后现代主义文化中世俗化、商品化原则的影响,世俗化潮流愈演愈烈,在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盲目追求中、价值观慢慢定性为实用、功利、自我中心。在后现代主义的氛围下,部分大学生把“我”放在中心位置,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发展为极端个人主义、实用利己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哲学,不愿承担责任,缺乏社会责任感,这种生活态度在他们生活、学习、交友、恋爱等方面都有显著的表现。
三、关于应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非主流群体消极影响的对策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我觉得为了应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非主流群体消极影响的对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方面的措施。
篇11
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事件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并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独立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是一种有效、无创的手段,通过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以明确临床心血管相关疾病患者是否同时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2]。本研究旨在观察超声诊断技术在检测心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重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共51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心血管病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为(70.8±6.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为(71.1±5.9)岁。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血管病的诊断,对照组患者排除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受检者取平卧位,头偏向检查对侧约45°,自颈总动脉近心端开始采取先右后左的检查顺序,分别取其横切面和长轴切面,由近及远,逐渐向远心端扫查。观察左右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和椎动脉的管壁厚度-斑块及血流情况。每一指标测量2个心动周期之后取平均值。二维超声分别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总积分及斑块总面积并应用超声仪器软件计算出狭窄程度。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积分以及斑块总面积。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由表1可见,观察组患者的IMT、斑块总积分及斑块总面积分别为(0.94±0.13)mm、(5.72±3.89)mm及(1.82±0.18)mm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0.79±0.11)mm、(1.66±2.31)mm及(0.32±0.12)mm2,勺榧洳钜煊型臣蒲б庖澹P
3 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反映了全身主要血管区域的总发展趋势,可通过超声无创地评估颈动脉壁的病变,所以认识颈动脉僵硬度、IMT和早期斑块的形成对于亚临床人群及高危人群以后发生冠脉事件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颈动脉超声检查既可用于对新发现的或已确定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也可用于通过临床对高危因素干预后,动态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及消退,还适合于无症状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3]。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事件具有众多的相似危险因素,例如:①年龄:年龄是任何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危险因素,随年龄增长而增加;②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已被公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S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载脂蛋白A-I降低有关;③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颈动脉疾病和收缩压、脉压呈正相关,目前一致认为控制升高的收缩压,能减缓颈动脉狭窄,这一点已得到证实[4];④糖尿病:糖尿病、高血糖、高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都可以使颈动脉壁增厚,很多研究表明,糖代谢异常与动脉IMT,呈正相关,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产生影响;⑤性别差异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65岁以前的发生率女性明显低于男性。性别差异可能由于绝经前雌激素水平对早期冠心病的发生是很强的保护因素,绝经后激素改变增加了对粥样硬化病变的敏感性[5];⑥目前研究认为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其潜在机制包括尼古丁对神经系统的刺激,一氧化碳替代氧分子,诱发血管壁的损伤,增加血小板的聚集度和血栓形成[6]。
观察组患者的IMT、斑块总积分及斑块总面积分别为(0.94±0.13)mm、(5.72±3.89)mm及(1.82±0.18)mm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0.79±0.11)mm、(1.66±2.31)mm及(0.32±0.12)mm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超声诊断技术在检测心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有着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便于更加准确的了解病程及预后,能够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邸海燕,刘巍,胡文宇.超声评价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关系[J].中国卫生产业,2012,( 4):115.
[2]杨雪华.超声评价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关系[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5(2):19-20.
[3]刘兰,黄岚.心血管危险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超声评价的意义[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5,28(1):139-142.
篇12
2.1 消费主义思潮造成大学生享乐主义的盛行
消费主义思潮一味地宣传个人主义,过分地崇尚消费和享乐,与崇尚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很容易养成提前消费、透支消费、攀比消费的不良习惯,再加上大学生普遍由于年龄比较小,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对一些消费陷阱的警惕性,国家相关网络金融法律制度不健全,给了很多网贷公司以可乘之机深入校园。这些“校园贷”平台除了收取利息之外,巧立名目收取服务费、罚息、滞纳金,但是学生身为弱势群体无法识别其中的陷阱,最终上当受骗。全国高校近一两年来出现了多起“校园贷”案件最根本的原因是消费主义思潮所催生的享乐主义在大学校园的盛行。
2.2 消费主义思潮造成大学生拜金主义的盛行
大学生一旦形成享乐主义的消费观,就会把消费各种商品当成自己大学生活的主要目标。有一部分学生为了赚钱满足自己的购物欲,走出校园做各类兼职。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有一些大学生占据大量校园时间甚至是上课时间运营淘宝网店或者做微商来挣钱,虽然在校大学生做兼职开网店有利于锻炼能力,增加收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但是,大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花费大量精力在做兼职赚钱上,荒废自己的学业,是本末倒置的行为。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唯金钱至上,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金钱物质方面的享受,个体的人生价值是用物质财富的多寡来衡量的,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过程中重利轻义,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金钱至上,个人利益至上,损人利己,把纯洁、友好、充满梦想的大学校园当成了世俗、充满利益争斗的名利场。
2.3 消费主义思潮造成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异化
法兰克福学派的弗洛姆认为消费主义下消费成为控制人的力量是被异化的消费,现代西方社会可以称作是“现代富裕社会”,但这种物质生活的富裕是以精神生活为代价的。“人的需求遭致歪曲”,“人成了商品的奴隶,消费的机器”。移动互联网购物是在技术的进步下带来的人类消费形式的革新,给我们的消费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但是一部分大学生沉迷网购,他们没有成为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主人反而成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奴隶。消费主义让人们抛弃了精神生活,人只活在物质中成为“单向度的人”,一部分大学生把大部分大学时光花在移动互联网消费上,对周边同学、老师、亲人的冷漠,对民族、社会和国家的命运缺乏关切,对人生价值缺乏终极思考成了迷恋移动互联网消费的大学生的显著特征。
3 抵制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途径
3.1 对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本质进行深入研究
探究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新机制,从而引导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认清消费主义思潮对自身的不利影响,规避消费陷阱,同时养成消费文化自觉意识、建立消费文化的中国身份和构建移动互联网消费文明。通过了解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消费主义思潮怎样影响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高校低年级开设如“移动互联网消费主义思潮辨析”的专家讲座等方式让大学生全面认识消费主义的危害,消除其负面影响,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为高校消费观教育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持。
3.2 加强大学生移动互联网消费观教育
要抑制消费主义思潮造成的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异化现象,必须唤醒大学生消费主体意识。既然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可以通过最新的移动互联网这一媒介快速渗入大学生的价值观,改变其消费观念,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消费观的培育同样离不可移动互联网这一新的媒介。借助学院网站,通过QQ群互动、微信群、公众号等方式,将一些和西方消费主义理论有关的资料放到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可以让大学生更深入了解消费主义思潮的本质。同时对近年来某些典型大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超前消费”、“炫耀消费”、 “过度消费”、“攀比消费”等消费现象进行专项分析和调查研究,从而实践中引导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构建理性科学的消费观。
3.3 营造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培育高质量、高层次的校园文化,应加强学生会和社团组织的建设与指导,丰富校园活动的内涵和形式,例如,多组织一些学术讲座、学科竞赛、公寓社区文化节、运动会等,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同时借助移动互联网媒体,大力宣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社会主义消费观,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科学、健康和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自觉抵制西方消费主义思潮,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3] 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4] 弗洛姆.人的呼唤——弗洛姆人道主义文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5] 尚·布希亚. 物体系[M]. 林志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M]. 刘成富,全志钢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篇13
早期的大众文化主要指Mass Culture而言,译为大量的、多数的、群众的、聚成一体的文化,含有无知、庸俗、偏见等含义,是正处于上升期的西方资产阶级对下层工人阶级粗俗文化状态的贬称。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研究正是基于这一认知基础。霍克海默(Horkheimer)和阿多诺(Adorno)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认为大众文化是“文化工业”的产物,是欺骗群众的统治工具,目的就是制造大众的虚假需求,剥夺工人阶级的政治和反抗意识,使其盲目追求,甘心忍受资本主义的奴役。20世纪50年代以后,英国伯明翰文化研究中心开始涉足大众文化研究,其代表人物威廉姆斯(Williams)在《【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一书中不赞同将工人阶级的文化与上层社会的文化对立起来,开始用“Popular Culture”代替“Mass Culture”。
20世纪6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思潮迅速兴起,为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之后随着电视,尤其是网络等媒体的出现与广泛使用,大众文化逐渐成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大众文化研究也出现了不同的流派,对大众文化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以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为代表的思想家开始给后现代大众文化赋予了一种肯定的色彩,这在大众文化研究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在《理解大众文化》一书中公开宣称,大众文化不是文化工业生产的,而是人民创造的。他不同意法兰克福学派把矛头完全指向文化工业对大众意识的控制的观点,不同意把大众只看做被动受控的客体,而认为大众文化中隐含着一种积极能动的自主性。他提出重新理解大众文化,重新审视大众传媒,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了大众文化的启蒙性和独创性。他认为,民间文化是从下面长出来的,是人们自发的土生土长的表达,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来的。大众文化是地地道道的人民文化,是为人民服务的文化,表明大众文化可以制造积极的快乐。
二、中国后现代主义思潮下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中国的市场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信息传媒技术的全球同步传递,后现代主义思潮不失时机地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后现代大众文化也随之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笔者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大众文化研究,本文则主要着眼于中国后现代大众文化的发展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影响。笔者最近阅读了多篇中国当代研究学者所著相关文章,诸如刘建佳的《论当代青年大学生文化的现状与重塑》,徐景一、王迎春的《浅谈流行文化和世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刘红林的《论当前高校大学生时尚风潮的文化表征和引导策略》及肖尚君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及其塑造》等,发现中国学者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大多基于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对中国大众文化或流行文化的影响给予消极的批判,认为其模式化、平面性、世俗性等特点极大地抑制了大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削弱了大学生对于道德、价值以及信仰的追求,使他们精神匮乏、信仰迷茫、追求享受,甚至走上消沉与堕落的道路。对此问题笔者认同约翰・费斯克的观点,认为后现代背景下大众文化的受众,尤其是当代中国大学生不只是被动受控的客体,他们在接受大众文化的过程中具有积极能动性及判断力。因此我们要看到后现代背景下中国大众文化对当代青年大学生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影响。
三、中国大众文化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一)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有着彰显自我、张扬个性、追求自身价值的需求,后现代中国大众文化为其提供了宽松的文化环境。
在后现代思潮的推动下,大众文化中交互性成分被无限放大,进入一个大众参与表演的时代。进入21世纪之后的短短10余年间,由于电视这一流行文化的核心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选秀活动,受到了大学生群体前所未有的关注。究其原因,正是因为选秀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表演的舞台。他们可以报名成为比赛选手,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艺,尽情地展现压抑在心中的张扬自我的愿望。他们也可以以观众的身份参与演出,因为观众同样可以成为场内及场外的大众评审,场内大众评审手中有决定哪位选手继续留在场上的权力,场外观众也可以用发短信或网上投票的方式参与到活动中。无论是选手还是观众实际上都成为了活动的参与者与表现者,感受到自我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另外一个吸引大学生眼球的大众文化形式就是流行音乐与卡拉OK。流行音乐的主要受众是青年一代的大学生,他们在享受流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美的享受的同时,同样也想要像他们心目中的流行偶像一样一展自己的歌喉,并展现自己对于音乐的独特理解,卡拉OK的盛行便满足了大学生的这种表现自我的欲望。此外,对于休闲运动的选择,如瑜伽、跆拳道、街舞、户外旅游也受到大学生的偏爱,成为他们张扬个性和释放压力的主要方式。
(二)后现代中国大众文化有利于培养青年大学生的挫折感及辨析力,引导其塑造健康人格。
“超女”、“快男”等选秀节目在选拔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的环节“PK”。选手们在每一轮的晋级中都有可能被淘汰。虽然每一位参赛选手都希望自己能走到最后成为冠军,但一旦被淘汰,他们没有抱怨、没有叹息,用微笑鼓励继续留在舞台上的同伴。面对这样的挫折,他们表现出了超出实际年龄的心理承受力。同样,许多备受大学生喜爱的偶像剧中的主人公往往都生活在社会底层,生活窘迫。但他们拥有美丽的心灵和超强的意志力,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绝不低头,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理想奋斗。他们这种承受挫折和失败的勇气正是年轻一代大学生所缺失的,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素质。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大众文化表现形式从正面培养大学生的挫折感,磨练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强意志。同时我们也看到,选秀活动是不少大学生误认为进入娱乐圈是一条成功的捷径,使许多人的成才观、价值观、爱情观或多或少刻上了明星的印记。因此我们要利用选秀等活动从反面培养大学生的辨析力,引导他们在五花八门的大众文化潮流中去除盲从、虚荣的形式主义和享乐主义。
(三)网络媒体与网络文化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文本形态,为大学生提供了了一个公共、公平的表达与交流的平台。
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大学生网络逐步普及开来。例如在人人网或校园BBS的论坛中,往往只有一个话题,每个注册的大学生都可以针对此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交流心得。他们可以简单的赞成、反对,也可以进行专业的评论或分析,对于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甚至频频抡起“板砖”或“斧头”。跟帖也同样地被阅读或评论,大学生往往能够从这些充满生命活力和个性色彩的表达中找到共鸣。这样,大众的文化感受不再是私人性的,而是使大学生获得了公共、公平的表达和交流的途径。
(四)大众文化走进大学校园为大学生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交流搭建了文化通道,有利于大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前熟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对即将面临的社会压力有太多的恐惧和陌生。
大学生生活在相对单纯的校园中,往往有些自命清高、唯美、浪漫的情怀,对当下的社会生活或多或少地存在情感上、认识上和行为上的隔膜。而带有浓重的市场化、商业化气息的大众文化进入大学校园,使种种新鲜而又复杂的社会现象进入校园,从而为相对单纯的校园增添了新的社会元素,是大学生在不经意间产生了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习得了一定的社会观念与行为模式。不难发现,大学生“愤青”的数量在逐渐减少,自我期望与评价也趋于客观。虽然他们不乏对社会不公和就业压力有所抱怨,但总的来看他们的心态还比较务实和理性,对即将步入的社会具有了更加包容的心态和平和的意识。
四、结语
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涌入中国,各种后现代大众文化形式随之铺天盖地地进入大学校园,值得肯定的是它们对当代青年大学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同时我们又要居安思危,有意识地避免其消极因素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不良诱导。我们应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方面入手,引导大学生清楚自己该去追求什么,坚持什么,倡导什么,认清自己的努力方向,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高素质带动未来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霍克海默,阿多诺. 启蒙辩证法[M]. 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2]费斯克. 理解大众文化[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3]姜华. 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威廉姆斯. 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M]. 北京:三联书店,2005.
[5]陆扬,. 大众文化研究[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6]黄群英,张春芳.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文化品位提升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2),95-97
[7]刘红林. 论当前高校大学生时尚风潮的文化表征和引导策略[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3),136-140
[8]刘建佳. 论当代青年大学生文化的现状与重塑[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