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流程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流程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流程

篇1

    2、教师强调预习的要求:如保持安静,集中注意力,快速、高效、及时地完成自学

    二、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上“课前预习导学”题,并思考自主探究题、师生互动题。

    2、学生找出阅读中疑难问题,并写在导学案“我的疑问”处。

    三、分组合作,讨论释疑。

    1、课前准备:把教学目标规范地书写在黑板的右上角,工整、醒目,不能擦去,要贯穿于课堂始终,每个步骤都要围绕目标展开。在黑板的左部边缘列出各组序号及评价标准,以备教师课堂对学生做具体评价用。

    2、教师导入新课学习。教师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并对学习目标做简要解读,强调突出某些关键字词。

    3、、教师明确将要讨论的问题(导学案上),并分派各组任务(哪组负责讨论哪一题,哪组负责点评),并明确讨论和点评的要求。

    4、小组长带领全组同学讨论释疑,并归纳答案,明确汇报人,教师也应该深入小组参与学生讨论,并及时发现问题,了解学生讨论进度,并对学生的参与情状(积极或懈怠)作出适时评价。

    四、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各小组依据要求展示本组内讨论成果。展示内容可以分为四点(重点、难点、易错点、联想点)和四类(规律、方法、小窍门、跟踪练习)。(选派代表一般为b层或c层学生)

    2、针对疑难问题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并明确规律方法。

    3、教师适时对各小组评价。(如:参与积极性,展示、评价效果等)。

    五、总结反刍,当堂检测。(5分钟)

    1 要求学生对本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2、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强化记忆。

    <!--[if !supportLists]-->1、<!--[endif]-->布置学生当堂完成针对性习题。(一至二题)

篇2

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少年儿童配置的文学作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发挥儿童文学价值,必须从小学语文教学价值方面进行取向,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理念转变,帮助儿童全面健康成长。

1.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是每一个小学生的必修课,它在小学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而儿童文学对语文教育有着关键的作用。儿童文学是属于儿童的文学, 它决定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它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儿童文学是针对少年儿童的作品, 是伴随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孩子在听家长、教师讲故事的过程中, 渐渐地把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道理记在心里;在课堂内外的读物中,通过对故事的理解,开始慢慢地接受人生的启蒙,慢慢地认识社会, 使一些简单而基本的知识和道理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并伴随着他们的成长。

刚进入小学教育的儿童,他们开始对童话、寓言、生活中的故事产生兴趣。到了小学高年级的少年儿童,他们对文学爱好更加感兴趣,科幻小说、斗智斗勇的故事成为他们爱不释手的读物。

2.小学语文中儿童文学教学现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的儿童文、学应该用作品抓住儿童心理,没有过多的描述; 在人物角色分配上,应该有鲜明的故事梗概,并且富含教育意义。这些内容不仅能调和单调的课程内容,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特征,也能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格。把儿童文学渗透在小学语文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儿童文学教材问题。从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使用的儿童教材来看,儿童文学已经渗透到教材,并且很多教材已经暴露出问题。例如,教材与儿童生活相背离,不符合学生年龄发展和心理特征,缺乏经典作品,文章选材过于单一,过分强调教育理念,教材内容缺乏情感等现象,让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作品严重偏离儿童,不仅抽象,甚至缺少童趣,这种文学作品既不能传承经典文化,更不能渗透语文素养。

2.2在教学中不够重视儿童文学。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学老师只是习惯性地按照教材编订授课内容,将基础知识作为最关键、最重要的部分,认为儿童文学在教学中没有太大的作用,从而也就认识不到儿童文学对提高学生阅读感受以及阅读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能正确认识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老师缺乏牢靠的文学知识,对儿童文学的认识不够,不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以及阅读感受。同时,这也是制约老师引导学生的因素。

2.3学生阅读时间有限。在现代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儿童文学作品都是经过专业人士评定、选择录入的,并且受到很多家长或者学生喜爱[2]。对于一般的儿童文学作品则需要学生通过课余时间,从课外读物中获得,由于很多学生课程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在大量的特长班训练中,占用了很多时间,从而也让学生没有时间安排自我阅读。长此以往,学生只能通过课堂了解到少量的文章作品,更没有时间与精力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

3.改善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3.1强化儿童文学教材入选过程。在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材入选中,教育部门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通过了解儿童心理与年龄特点,做好审核工作。从学生发展过程来看,对于教材的选择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将提高文学作品可读性放在语文教学的第一位。在提高文学阅读兴趣的同时,从儿童爱好出发,根据儿童发展与时代要求,不断提高教育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工作。

3.2提高老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从小学语文老师师资力量来看,虽然大部分老师都是示范毕业生,但是很少接触专业知识培训,所以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工作[3]。因此,在现代教学中,语文老师必须不断提高儿童文学素养,在注重儿童文学教学意义的同时,进行系统、完善的儿童文学学习。通过了解儿童文学发展情况,在不断健全教育流程的同时,掌握儿童文学特征以及相关知识情况,进而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的学习和阅读。

3.3重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必须加入儿童文学内容。但是从加入的内容来看,很多内容都没有考虑到学生兴趣以及想法,所以在教学工作中,老师应该主动与学生交流,关注学生阅读感受,鼓励课外阅读。同时,也可以推荐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品读课外读物,从而扩大学生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3.4抓住儿童文学文体特征与美学特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审美特征是指基本的审美特质以及艺术品行。和比较,儿童文学作品最独特的美学特质是儿童带有的情趣[4]。所以,对于处在思想与人格萌芽的儿童,生命会呈现出自然的状态,此时的他们拥有单纯、独特的思想与情感,儿童情趣则是思想、想象、感情等心理特征,并且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反应。所以,对儿童文学作品选择时,应该选择能够激发儿童感情的作品,从而帮助其身心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挖掘儿童情趣,老师应该主动从课文中发掘学生情趣,从而将儿童情趣更好地渗透到教材内容中。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儿童心理、神态、语言、处事方式表现,也可以通过生活细节、故事情节表现,有的则通过蕴涵到纯真的情感中。例如,长春版语文教材中的《我是男子汉》,浓郁的情趣通过描写儿童纯真的感情表述出来,不仅能激发儿童情趣,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总而言之,儿童文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塑造学生情感,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抓住不同体裁的作品蕴藏的精神以及底蕴,明确教学突破口,从而让审美功能得到充分展现。

参考文献:

[1]张四平.浅谈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教育的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07):35-37

篇3

1.合作教学方式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采用合作教学的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合作教学成为了众多语文老师探究的重要内容。合作教学在小学语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教学方式的改变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通过合作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积极互赖的关系有利于团队成员更好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时这种积极的关系会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

2.合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变革也逐渐走向成熟,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小学语文课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我国小学语文课独具特色,教学方式上都取得较大成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1)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我们发现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学生对语文课堂毫无兴趣,甚至有的学生从心底里害怕语文,尤其是背诵课文。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师也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流程式的教学方式。

3.加强合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对策

将合作教学方式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符合了学生的发展规律,改变魍辰萄Ч程中缺乏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尴尬,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还树立了学生的信心。

3.1合理分组。小组合作式基本的合作组织形式,科学合理的分组方式能够将资源效益最大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分组要考虑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等因素。语文教学分组和其他教学不同,我们要更加不同情况采用最合适的分组。我们可以更根据小组成员特质来分组,不同学生在语文知识的掌握上都有所不同,那么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性格来划分小组是一个比较实用的方法。将水平近似的学生分配在一起能够增加小组的活跃度,避免学生产生挫败感。我们也可以将互补类型的学生分配在一起,这种划分方式可以形成小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团队氛围。根据学生的兴趣喜好划分小组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根据小学语文课的需要,尽可能照顾学生们个人的喜好,这种分组方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情谊,营造一种轻松学习的状态。分组的方式还有随机自由划分、根据任务性质划分等等,不管哪种方法都不是绝对的,语文老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来灵活选择小组划分方法,让科学分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2引入合作教学,培养合作技能。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意识引进合作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技能,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质疑,学会反思。合作技能的培养是顺利展开合作教学的重要前提。学生们要具备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展现、自我表达的能力。只有这样,小学语文教学才能实现合作教学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3.3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课改的实施,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和新的教学观念出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例如创新教学、合作教学、激励教学等。本论文着重分析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育的对象就是学生,老师是传授知识者,想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就应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我们如何理解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它是指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一心为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着想,在掌握熟练的、专业的语文教学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过关心学生,经常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做到因材施教,适时地从小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分析如何制定出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文教学计划。另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当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想法,对于学生做得好的地方老师适当地进行鼓励,对于学习态度较差的学生,老师不应当忽视学生的感受而当着其他学生的面严厉的批评,而是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在私底下教育学生,这样既尊重了小学生,又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改正错误。

4.结束语

总之,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开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新的小学语文合作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因此,要想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教师必须把握每个教学环节,与学生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篇4

一、崇尚“解读”,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

1.崇尚学科“解读”的清晰认知

崇尚学科解读是指对小学语文学科要有清晰的认知,语文学科的“语”字,诠释着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功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夯实学生文化和精神发展的基石;小学语文学科的“小”字,诠释着小学语文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实施的着力点集中于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等,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可以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小学语文学科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要明确小学语文学科的价值导向与学科独有的特征,遵循学科标准的基本要求与学科定位,深入探知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清醒地认知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的任务,以崇尚学科解读的清晰认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

2.崇尚学生“解读”的清楚认知

奥苏伯尔曾经指出:“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莫过于深入的了解学生现在都学到了什么,并据此去开展自己的教学。”崇尚学生的解读必须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智力发展状况有准确的把握与清楚的认知,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的优劣了然于胸,这是解读学生的重要方面。因此,崇尚学生解读的清楚认知是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实施的必由之路。

3.崇尚本我“解读”的清醒认识

崇尚本我的解读,最重要的是教师对自我学科的清醒认识,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语文基础知识的积淀厚薄,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语文学科能力的高低,以对本我的清醒认知为基础,不断增加语文学科知识的储备,不断提高自身语文学科素养,促进语文学科能力的有效提高。崇尚本我的解读还要深深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与才艺优势,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选择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

二、崇尚“预设”,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

预则立,不预则废,看似平常的道理却蕴含深刻的内涵,崇尚预设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实施的必由之路。预设既是计划,就要在教学的开展中,对教学的目标制定、教学的内容优化、教学的流程设计、学生的活动安排等教学问题,都要制订出较为翔实的计划,开展与教学的实际需要相适应的预设安排。教师要在预设过程中追问四个问题:其一,追问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怎样的,以此解决因何而教的问题;其二,追问学生应该学什么,以此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其三,追问我该怎么教,以此解决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的问题;其四,追问教的效果怎样,以此解决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在以上预设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思考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实践问题:其一,教学目标的简明扼要,教学目标的简约是教学高效实施的关键,目标的简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落实;其二,教学内容要简单明了,教学内容求多求繁,教学中就必然会囫囵吞枣、顾此失彼,教学实效不高,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力求简单明了,以此促进教学的高实施;其三,教学环节的凝练,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环节不用过多,要力求凝练,以凝练实效的教学环节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其四,教学方法的简便易行,教学方法的选择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是越难越好,要力求简便易行,只有简便易行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容易应用,易于应用的教学方法必然是高效的。

三、崇尚“真实”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

真实的教、真实的学,是高效课堂的灵魂,反映的是一种符合教的规律,遵循学的规律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的实施是高效课堂实施的真实展现。崇尚真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学的情感要真实,教学情感的真实,是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实施的重要因素,教师的真情实感是学生真情投入的前提和催化剂,是教学高效实施的动力之源;其二,教学的角色要真实,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教学定位准确,教师的主导定位要真实,学生主体定位要真实,在教学中落实不同的角色,教师要做到充分落实自身的角色定位,做到教学不超位,教学少越位,角色不错位,教学不缺位,以教学角色的落实有效到位,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

篇5

一 小学语文教学回归儿童本位的意义

对于部分教师而言,小学语文就是一门教导学生识字的学科。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看书、学会正确的书写与表达,并理解到一定的文章意思,也就完成了其教学任务。对于儿童而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量的抄生字练习贯穿其中,主题式作文基本上也是围绕“最……的事情”来写,对儿童的性情并没有充分重视。

而回归儿童本位的语文教学意义中人文素养是其最终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是为学生后期的学习生活而作铺垫的。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得以掌握识字这一最基本的技能,并得以去阅读不同的文章,体会字词的意思,明了段落与篇章组合后所代表的含义与内容。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活跃思维,为其今后领悟文章深意、表达内心感想打下重要基础。然而纵观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基本上被训练得学会用定式的句子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天一定是蓝的,形容词一定是万里无云,或者是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好人好事里一定有扶老人过马路,问叫什么,一定回答是红领巾等等。学生不是去学着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在不断地找到如何得高分的途径,去揣测教师的评价标准。这也就造成了,一个比喻句从小学教到高考前,一共教了12年,高考时还是没有灵气,只有复制。教师一方面骄傲于学生的应试能力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却又着急于学生的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而这一切,在学生看来,从小学阶段开始,教师一味强调对于课文与知识量等技巧的掌握,对于学生自己的思想却不加以鼓励。一味要求标准答案,一味强调必须用到几个形容词等等,这些都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也就让学生在人文表达等方面不再有发挥空间,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能力自然不断弱化。立足于现有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一方面应看到小学是学生想象力最丰富、思维最天马行空的时候,这时学生缺少的只是如何去恰当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另一方面也应看到,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生字,学会阅读,学会修辞手法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是舍本逐末,重点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把学生的灵性与语文课所蕴涵的美感全部扼杀掉。

二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回归儿童本位

如在进行小学语文课文《詹天佑》的教学中,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对于文章整体性的把握,把整个课堂控制在一个讲故事的氛围中。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是基于对学生年龄的考虑,讲故事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情,更好地去听去想。而讲故事的语言也比教学所用的语言更有吸引力,更“抓人”。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很多学习勤奋的学生会在上课前就把课文预习一次,传统教学中,教师上课时所做的工作就是把教学内容进行细分再细分,把一个整篇分成若干段落,再分析其题意,最后再把各段落里的句子进行分析,让学生去记生字,背句子。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收体。学生所做的事就是把教师所讲的内容记好笔记,然后背下来。

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活泼爱动的时候,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感到乏味,甚至有的小学生觉得小学语文课就是背课文。而立足于儿童心理出发,教师在准备讲这个故事之前,可以事先声明让学生仔细听,待会儿让学生找找故事里的小细节。接下来,教师在绘声绘色讲完这个故事后,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让学生比较教师讲的与课文写的有什么不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复述仿写的过程。并引用“找不同”这个游戏让学生分组后发言,找一找看有哪些地方不同。学生发言积极,把课文内容自动自觉再找一次,并相互交流,互相提醒,争取找到尽量多的不同的地方。然后教师又提出一个问题,想象自己是一个艺术家,现在有一个城市为了纪念詹天佑,准备给他雕刻一个铜像,你会怎样去设计这个铜像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了起来,甚至还有开始画草图的。不论是画人字形铁路,还是把其与铁路机车头放在一起设计,都体现了学生的丰富创造力。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一再阅读短文,并深入思考与表达,无形中也就提高了其自身的语文能力。妙趣横生的想象力也让课堂活力四射,语文课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中。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快乐学习,共同成长。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实现,而不应一味按老模式、老流程把语文课上成一堂“填鸭课”。立足于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符合儿童心理的小学语文课堂,才能真正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篇6

就目前情况来看,读图时代展示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形象直观。图像可以以丰富多彩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摆脱文字的抽象性,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第二,信息量比较大,而且有较强的概括性。相比文字,图像在信息传播和信息量层面更具有优势。第三,方便快捷。相比文字语言,图像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为读者呈现更多的内容,符合现代人快速的生活节奏。

二、读图时代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读图时代具有自身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语文既有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而相比于完全排斥读图时代,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利用读图的优势来服务读文,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利用读图时代,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加强对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力度

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是确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提高的关键。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画,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判断所给出的图画是不是与文字相符,还可以根据自己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对图像做适当的补充;其次,教师可以在充分讲解教材的文字内容之后,让学生将教材中提供的几幅静态的画面,通过自己的想象连接成动态的效果,以使得学生想象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有效的锻炼;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和联想画面之外的东西,让画面在小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利用图像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生涯的启蒙阶段,对其一生对语文的认识和态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此阶段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在做好基本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思维的锻炼和培养,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思维。所以,利用图像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显得尤为重要。而这就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教师应该意识到在此阶段的思维培养,主要任务是确保学生能够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二是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所配的插图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填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以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更多的事物和事件;三是教师在利用插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时候需要注意,插图的作用是用来吸引学生积极性和兴趣的,是用来辅助文字教学的,而不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

3.加强对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力度

对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力度的提高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的关键。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插图为基准,用自己的话将插图叙述出来,之后再比较自己所叙述的与文章有哪些不同,哪些地方比较好、哪些地方需要再进一步规范、哪些内容需要增加、需要采用哪些修辞和表达手法等,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解决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大脑内存储的语言信息比较少,造成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强等问题,而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也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和社交能力的提高。

4.规范学生的读图流程

身处读图时代,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就需要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规范学生读图的流程。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传授学生一些读图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在更多的时间内更深入地认识和读懂插图。例如,这个读图的流程可以是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等,但是具体采用何种流程需要根据课文的内容来具体制定,但一定要坚持“读图”与“读文”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读图过程更加规范和严谨,才能确保其从图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总之,读图时代的到恚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在读图时代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是需要广大一线小学语文教师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新课程理念的新标准,确保“读图”与“读文”的相互补充,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当代小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稳步的提高。

篇7

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把握学生的发展脉搏,根据学生的情感爱好、认知能力,创设灵活多变的语文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让学生喜欢语文,乐于学习知识,提高教学成效。

一、课前精心准备

1、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想要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结果或者标准,以语文课标所限定的范围和语文相应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是教学目标的确立的依据。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首要的是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一栏里把知识与能力目标写出来即可,我们应该把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自始至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我们要静下心来,从多个预期的教学目标中意义选取,大胆舍取,选择出最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目标。追求高效课堂最本质的含义,为每一堂课,确定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是每一个优秀老师必备的能力。

2、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确保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个的环节,它是教学活动的运动,变化、发展在时间连续性上展示所需要经历的基本阶段。常教学目标的达成是至关重要的,任何成功的教学流程都要体现这一点。教师应在学生之前诵读课文,诵读课文就是为了透彻理解教材。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对课文中许多不起眼的词句中蕴含的微妙常常忽然领悟,教学设计的灵感也常常会不期而至。教蛹读懂是为了引导、指导学生读懂,这是教师钻研教材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以教师钻研教材是要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

二、创设宽松氛围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宽松愉快的环境能够让人感觉到一种安全和自由。在这样的氛围中,有利于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以及知识的生成。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运用课件、语青、音乐以及视频等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氛围,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能够让学生自觉地进入到放松的学习状态。小学语文是学生对于语言理解的入门阶段,小学语文教育面临的第一任务就是要帮助儿童做好学习语文知识的准备,让他们能够适应语文教学的环境。因此,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地寻找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注重语言细节

优质课堂备课要细致,教师的课堂连贯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师富有磁性、蕴含感情、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生始终处于思维积极发展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语文教学语言的情感是指语文教师在深刻体会语文教材的思想内容后发自内心的饱含热情的真情实感。语文教师蕴含真挚情感的极具表现力的语言能激发小学生情感的共鸣,促使小学生紧跟教师的思维引导,情感认识不断变化,起到提高学习效果的良好作用。教学语言控制着课堂教学的节奏,在语文教师富有情感变化的节奏中,时而激动、时而慷慨、时而婉转、时而忧伤、时而平静等等,语文教师在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影响下,达到熏陶小学生情感的最佳效果。同时通过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恰当运用,能有效调控小学生的课堂情绪和转变课堂学习状态,快慢得当、轻重有度、张弛适宜的节奏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达到为高效课堂增添色彩的目的。

四、凸显学生主体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指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引路者,教会学生思考,凸显学生主体,这是高效课堂的深化。首先,教师要做好引路者。在语文文本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审美情趣去感悟文本,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导规律、导知识、导注意点、导能力。同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朗读的方法、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现代文理解的方法等。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境中,从而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五、注重培养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农村初级中学学生语文素养不高,除与认知水平和生活环境有关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习惯差。那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哪些习惯,才能促进语文成绩的提高呢?

一是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工具书的习惯。运用工具书的习惯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促进学生字词句运用能力的提高。字音、字形、字义需要查字典解决,词义、成语需要查词典解决,巩同查字典、查词典的方法,养成运用工具书的习惯。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二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习惯的养成能促进学生课前独自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预习习惯的培养要有针对性、实效性,预习的问题是学生能运用工具书、已有知识、文中注释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在预习的收获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学习,增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未知问题的有效注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习惯,朗读习惯的养成能促进学生对字音的正确朗读和语言的正确理解。教师要通过范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在学生试读过程中矫正学生朗读的错误,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

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要与实际紧密结合,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育工作者应该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素质,提高了小学语文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篇8

一、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重要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信息技术及其设备的引入不仅可以优化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能够多方面地促进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使学生在现代化的教学基础上享受愉悦的知识接受过程。相比于传统的黑板教学,现代的信息技术教学更加灵活,能够科学地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枯燥的课本内容立体化地展示出来,具有较强的灵动性,而且能够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内容迅速调整多媒体展示内容,便于进行整体教学的衔接。同时,信息技术可以通过PPT或者多媒体影像将课本的知识点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并能够通过网络查找到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够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适当培育他们的语文学习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语文教学知识的融合,将教材之外的知识广泛地吸收和筛选进来,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教师也可以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创设多种趣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切实地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力。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创新运用

1.以灵动的教学画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具有较强的想象力,他们会根据语文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进行大胆的想象,进而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所学的语文知识,但是往往由于认知的缺少,只能对部分内容进行理解,而且当下的小学语文课本虽然在课文中夹杂了一小部分图片,但还是缺乏全面的灵动性,无法对学生的理解产生深切的画面感,其教学效用就会大打折扣。为了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运用信息技术设备找到相关联的图片及影像内容,直接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语文课文学习的热衷度,也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高效的学习氛围。比如,在对三年级下册课文《女娲补天》进行讲解时,由于这节课文的故事性十分强,教师可以实时找一些相关的影视作品,在课堂上播放,带领学生共同观看和探讨整个故事发生的起因及结果,并在播放后适度提问一些相关的教学问题,以加深学生对课文故事的整体印象,产生较高的教学效益。

2.运用信息技术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不仅要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要逐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小学生本身具有较的模仿心理,喜欢对大人的语言进行学习模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能够使他们耳濡目染地形成独特的学习兴趣和思想素质,并且由于小学生刚刚达到基本的认知水平,在各方面还有许多的欠缺,对于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其主要的心灵及各方面能力的成长就孕育于语文等科目的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设备进行现代化的教学,不仅能够使课文变得生动形象,而且能够间接地给予学生心灵的艺术气息,他们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逐步发展和培养自己的情感,逐步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3.信息技术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创新融合

虽然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强大的教学优势,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氛围和活力,但是,仅仅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还需要运用科学的语文阅读教学,在健全学生思想的过程中同步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促进他们各方面才能的发展。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本已经进行了深度的改革和优化,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如果仅仅依赖于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容易出现教学内容的不全面,实际的教学效率并不会得到太大的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教师应当以课本内容为基础,进行多方面的教学,进而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七律・》时,教师可以优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背景介绍,接着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的阅读理解,从而全面地优化教学质量。

总之,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也应该紧追时代的潮流,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全面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而逐步产生较高的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篇9

一、基于脑科学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1.汉字认知2008年,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博士生导师张学新带领其研究小组使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发现,中国人阅读汉字时会出现一个特殊的脑电波N200,而西方人在阅读字母文字时则没有。N200的存在,证实了大脑对中文、英文词汇识别有着本质不同的加工方式,尤其是对中文词汇在其识别的早期阶段,存在一个极强的视觉加工过程,而这个过程在英文阅读中完全没有。[1]汉字的识记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整个小学阶段,学生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第一学段(1~2年级)就高达1600个。汉字具有“音形义”统一的特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线教师更多地关注“正音”“析义”,往往忽视“辨形”。尤其到了中高年级,汉字的“辨形”更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脑电波N200的发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启示在于,要充分引导学生感知汉字的“视觉形态”,如果能带领学生像欣赏一幅画一样地欣赏一个字,这个字往往更容易识记和理解。在执教《鲜花和星星》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遇到了生字“朵”。它是一个象形字,于是笔者将一朵“玫瑰”放在了“朵”字旁边,请学生比较:图和字,有什么地方像呢?学生很快发现,“木”像玫瑰的枝干,“几”像玫瑰的花朵。在视觉上进行强调,学生轻松自然地掌握了“朵”字。借助脑科学研究新技术,香港大学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谭力海等人发现,儿童的中文认知能力与写字能力密切相关。他们认为,写字对于中文认知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书写过程中,大脑对汉字的音、形和义进一步熟悉,从而促进了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二是大脑因为反复书写练习而形成了自动化程序,也就是建立了相应的写字动作程序,并最终内化为这一汉字的长时记忆。[2]这项研究成果与中国古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以写促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有与此相应的规定:小学阶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写字。然而对于此项要求,一线教师并没有严格执行。需要指出的是,没有指导的机械抄写(大量生字抄写作业)对于汉字的识记作用不大。基于写字促进汉字识记的认知,笔者在指导学生完成《习字册》时,有一个基本的模式。首先分析字形,根据不同的部件引导编儿歌、说字理、找联系进行记忆;其次范写生字,引导学生在书空中,掌握基本的笔顺和间架结构;再次描红,要求学生边描边回想记字的方法;最后集中精力,一笔一画把生字写美观。采用这样的写字指导模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汉字识记水平和汉字书写的质量。2.海量阅读脑在处理语言行为时候主要有四个区域:布洛卡区(编制发音程序)、威尔尼克区(分辨语音、接受语义)、角回区(文字和语音的转换)和第二额回区(语言的书面表达)。在阅读拼音文字的时候,学习者只有一条神经通路,即“视区——角回——听区——运动区”,符号信息通过视觉进入大脑,直接反应为语音,大脑对文字的形音义进行综合的处理。而在汉字阅读的过程中,还有另外一条神经通路:“视觉——角回——运动区”。因为汉字具有表意功能,所以汉字符号进入人脑后,即使不能反应为语音,也不会妨碍理解。比如“饕餮”这个词,很多人并不能正确发音,但是他们却能够基本理解词义。[3]“视觉——角回——运动区”这一阅读神经通道的发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低年级开始就可以进行“默读”的训练,在“囫囵吞枣”式的默读中,让学生与更多的汉字有一个“初见的美好”;其次,应尽早地向学生揭示“形旁”的表意功能,并介绍诸多“构字部件”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开启更有价值的阅读之旅。笔者在教学“歌”时,告诉学生“欠”在古时候指一个人张大嘴巴的样子,“欠”放在“歌”字中就是描摹一个人唱歌时候张大嘴巴的样子。后来在学习古诗《登鹳雀楼》时,学生又遇到了“欲穷千里目”的“欲”,他们就自然联想到“人张大嘴巴的样子想吃旁边的谷子”,进而理解到“欲”表示“想”的意思。台湾阳明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洪兰,其所在的实验室用脑电图仪测量人在阅读时大脑的相关电位时发现,受试阅读者在极短的时间内,大脑中所有与这个字有关的讯息都会被激发活化。[4]洪兰认为,阅读是主动的信息处理过程,这种主动处理过程会促使神经连接得更加绵密,也就越能触类旁通,并因此形成了创造力。洪兰教授不仅是脑科学研究的专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和阅读推广人。她的基于脑科学解释下的阅读推广获得高度的肯定和广泛的认同。同样,对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最大的启示就在于重视课内外阅读生活的实践建构,用海量阅读畅通学生神经通讯系统。首先要建立阅读启动机制,通过激趣、链接生活、示范影响、任务驱动等方式让学生开始主动阅读。其次要建立阅读推进机制,包括书籍的分龄分类推荐、阅读方法指导、阅读交流平台、阅读写作路径等。最后要建立阅读评价机制,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师长评价,同时设立特色评价体系,如“阅读银行”等。

二、基于脑科学的小学语文教学流程设计

1.巴洛克音乐对α波的激发:课前、课后一分钟脑科学的研究表明,课堂上学生的脑电波调整到α波段时,就会表现出情绪稳定、注意集中、思维敏捷、灵感常现、记忆最佳的学习状态。研究人员还发现,符合50~70拍/分的巴洛克音乐可以激发α波的产生,原因是这种音乐的节奏与α脑电波频率状态一致。[5]巴洛克音乐是指1600~1750年期间产生的音乐作品,那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尔第和亨德尔,维瓦尔第的《四季》是代表曲目。小学生对注意的调控能力相对较弱,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充分运用“巴洛克音乐”来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了避免破坏原有的课堂教学节奏,建议教师充分把握课前、课后一分钟,来创设“巴洛克音乐”情境。课前一分钟播放与心跳节奏相当的巴洛克音乐,让学生伏案静听,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从课间兴奋的游戏状态中回归。课后一分钟播放适宜的巴洛克音乐,让学生伏案冥想,可以帮助学生在“放松性警觉”的状态下,把本节课获取的相关信息轻松“输入”长期记忆之中。关于“巴洛克音乐”资源库的建立,可通过“百度音乐”,在其下的“古典音乐”中下载。2.学习的四个象限:设计适宜的教学流程“自然学习设计”是当代美国中小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模式,它是由伯尼斯•麦卡锡等人自1979年开始试验并逐步总结提炼的。麦卡锡在自己的代表性著作《论学习》中指出,学习包括四个象限,教学中的每个象限各有侧重点(见下表)。当这四个象限结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循环圈,一个从主观认知到客观认知,再到“融会贯通”的过程。[6]小学语文教学的流程设计也可以建立在学习的四个象限上展开,从而更好地实现全脑的语文学习。笔者基于此在实践研究中总结出一套特色语文教学流程,简称“友学语文课堂流程”,具体如下图:首先,教师通过设计学生课前完成的“自学导航”,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课始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然体会到所学内容的价值,从而激发其参与此次语文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通过学习目标的具体呈现和核心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清晰了解所学内容,并在深入学习理解前就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合理的知识体系的建构。然后,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汇报”等方式,深度理解所学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最后,安排恰当的“延展性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从关注文本内容到关注文本表达,在尝试运用中实现从读到写的跨越。

三、基于脑科学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开发

1.言语与手部运动的关系:语文教学中注重“手势”的开发与运用脑科学研究表明,伴随言语发生的手势运动对言语交流存在促进作用,既有利于听话者的理解。又有利于说话者的言语产生。研究者还发现,由于手势加工利用的是空间位置信息,与言语加工占用的认知资源不同,因此在手势与言语内容不一致时,两者结合可以表征更多的信息。由此可以认为,手势通过促进听话者的理解和说话者的言语加工来促进言语交流。[7]好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总是声情并茂,除了口头语言,还配以大量的肢体语言。这样普遍的认知,我们可以在上述脑科学的研究中找到理论依据。既然“手势”在促进表达和理解中具有如此大的作用,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就应该在实践层面展开系统研究,如“手势在朗读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手势对不同词类教学的影响”“低年级语文课堂组织中手势语的开发与运用”“手势在词语理解中的作用”“演讲中常用手势语及作用分析”。以上研究话题,通过知网检索,很多领域还是空白,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笔者在实践中将手势与手指操整合在一起,重点研究了“手势及手指操在低年级写字指导中的作用”。如遇到横画较多的字“真、具、直”,就让学生张开五指,感受指与指之间空隙分布均匀才好看;又如通过拳头和手掌的组合,让学生感受到左窄右宽、上紧下松、内收外放等不同的间架结构;还比如通过写字前做一做手指操来巩固学生对于字形的认知。2.思维波谷:教学形式的多感官转换脑的工作有点像人的脉搏,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以一节40分钟的课为例,学生的注意力状态分大致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波峰——波谷——波峰——波谷的起伏发展规律,40分钟内学生的注意力呈现三个思维波谷区。在波谷状态下,学生的大脑比较疲惫,思维敏度下降,不愿意思考,甚至容易瞌睡。结合脑认知规律,适时地转换教学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越过思维波谷区。[8]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学就不能以“口授耳听”作为主要的教学策略。重点知识的讲解可以安排在课始和课中的10~15分钟,而在学生学习的波谷阶段可以安排“看一看、读一读、动一动、说一说、演一演、写一写”不同的感官教学方式。如生字词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双色笔”教学法,重点读音或笔画上用不同颜色加以突出;还可以通过看图片、看实物进行比照,调动学生的视觉参与学习。又如课文精读时,教室往往会陷入一片死寂,这个时候如果安排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一种更为放松的状态下畅说,学习效果就会有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学新.拼义符号:中文特有的概念表达方式[J].科学中国人,2012(23).

[2]王晶颖李辉.脑科学研究最新进展及其对幼儿写字教育的启示[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5(12).

[3]肖潇.脑科学研究背景下的汉字认知[J].语文学刊,2010(8).

[4]洪兰.阅读,让你更有创造力[J].生命世界,2006(4).

[5]顾榕.课堂最佳学习状态的探讨[J].基础教育,2014(3).

[6]盛群力陈彩红.依据学习循环圈的性质施教[J].课程教学研究,2013(1).

篇10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化,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也在发生变化。小学语文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以及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充分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促进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一、《小学语文教学论》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其明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论而言,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对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础理论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确保学生能够具备实践能力,有效地实现教学理论的构建。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必须对课程教学目标加以明确,将其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同时要对教学案例进行合理选择,保证其含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与教学目标一致,有效地突出教学的原则与理论,合理安排和设计教学流程,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而言,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辅导和引导作用,促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进行探究。当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必须要具备判断能力,可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案例进行讨论和评析。这样能够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分析案例,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对话的机会,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二)合理选择教学案例

案例的选择和搜集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对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其可以选择原生态案例、音像案例以及文字案例等,但是必须对学生的知识背景以及课程的整体内容进行综合考虑,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在讲解字词句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搜集字、词、句,合理选择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指导学生学习自然类课文时,教师可以一边感受课文中描述的美景,一边学习作者在字、词、句方面的写作特点,要求学生对“是……也是……”“既……又……”“因为……所以……”等词句进行仿写。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这些词句的内涵,增加学生的词汇储备,还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些美景,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有效研读评析教学案例

研读和评析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重要环节。教师向学生展示教学案例时,应认真指导学生阅读和研究案例材料,并对其具体内容和有价值的命题进行深入分析。1.对对案例中揭示的情况和事实进行了解和掌握,并对案例中教师的地位加以明确,考虑教师的对策和行为是否合理。2.要案例的因果关系加以重视,全面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3.对案例中即时性问题和基本性问题加以区分,有效掌握问题与事实背后的规则和原理加以了解,并归纳、总结、推理、演绎以及解释案例中的信息。同时利用已学知识和经验综合评判案例中的内外部因素和背景材料,并提供有效的方案和解决对策。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和研究案例,并将相关的问题加以综合,借助集体的力量加以解决,这样能够有效地保证课堂教学的活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案例的背景、观点以及事实等加以熟悉,并对案例蕴涵的规则和原理等加以明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归纳和总结。

(四)创设有效的案例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并结合这个时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用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反映出来,为他们营造出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从而触发他们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思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案例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逐步加深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些常识性文章的教学,案例教学情境的创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完全可以带学生实地观察生活中的常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能够融入到大自然中去亲身体验,这样在课堂学习中就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想象力和积极性。

二、“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重视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对实践的重要性加以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践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案例教学法加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能够通过换位思考正确地看待问题,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有效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技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一般案例教学多是由师生共同合作加以完善,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并与学生相互协商和尊重,促使学生积极发表见解,从而加强师生的交流,增强合作能力,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此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重点就是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应用,能够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全面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在深入探究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思考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体现,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够促使学生积累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教学案例,通过丰富的教训和经验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优化知识结构,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巧文.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2]王本火.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4).

篇11

通常意义上,创新能力主要包含了行动与思维两大方面,知识丰富能为创新提供必要的基础,但不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新课标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创新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本文以生动的教学案例论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注入创新活力的方法。

一、让小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其创新意识

现如今,小学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教师“灌输式”地交给学生基本知识,学生们只能是被动地学习生字、生词、阅读课文、背诵课文和完成书面作业,如此一套语文教学流程走下来,大家普遍缺乏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这也严重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利用巧妙的问题带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主动提出疑问,进而自己独立解决、思考,唯有如此才算让小学生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比如,在《刻舟求剑》这篇文章实际上是古代的一个成语典故,因为课文是用白话文来描述的,因而学生都能读懂大体意思。因此在学这一课时,教师把课堂探索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读完课文后,有学生会问:“那个人在剑掉下水后没有直接去捞,而是剑掉下去的位置上做了一个标记,那剑掉进水里,不知道会漂向哪里,那个人能在船靠岸的时候沿着记号顺利找到剑吗?”学生们已经学会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思考问题了,并形成了敢于怀疑的学习态度,这会更加激发大家的创造思维。大家听到这个疑问后,也会有所感想,有的学生会说:“宝剑既然掉在水里了,是无法移动的,怎么可能会随着船行驶的方向移动呢?”还有的学生会说:“那个人太死板了,他应该立刻下水找寻宝剑,时间越长,就越难找了”。大家这些奇思妙想其实都是可行的,学生们在发问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深入思考,这明显增强了大家的创新意识,并训练了大家的思维能力。

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儿童时期,他们好奇心相当强、智力得到了初步的开发,总能想出一些别出心裁的方法。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阶段至少掌握2500个

常用的汉字,那么怎样让孩子们又好又快地会认、会说、会写、会用这些生字生词已经成为语文教学面临的重大任务呢?细心的教师都能发现一个规律:打破陈旧的死记硬背式的记忆方法会更有效地提高小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效率。教师就要把字词拿出来,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不断地使大家都能学会动脑、动口和动手,实际上也在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比如,在学习一节课的生字时,教师可将这些字串成若干句话,把要填写的字用汉语拼音标注,让学生们以填空的形式学会认、写这些字。“今天是星qī天,同学们在cāo场上玩yóu xì,场面相当热nào,有的同学丢沙包,有的跳皮jīn,有的踢jiàn子,大家玩得非常带jìn”。学生们一看就不觉得生字难记、难写了,因为大家已经熟练地学会了拼音,一拼写就知道要填的是哪个字,这句话当然也与个人亲身经历有关,既用文字复习了拼音,也用拼音带动了生字的学习,对于学生们创新思维的培养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和创新观念

新课标要求学生们经由语文教学,逐步培养起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具备创新意识与合作观念。基于此,教师需采用先进的多媒体辅助技术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依据小学生好奇心重、对新事物求知欲强的心理特征,借助于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首先让大家对语文教学充满兴趣,然后再逐步培养其创新意识。

比如,在学习《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因要用到插图,教师可打破原有的教学程序,先让大家看多媒体上演示的课件插图:上面有一只在井底的青蛙,终日坐在井旁观看井水中倒映的天空;另一幅图是海鳖与青蛙的对话:“你见过大海吗,知道它的广阔吗”?可青蛙仍然对其秀“优越感”:“我在这儿非常惬意,随时可以跳跃玩耍、休息静养,你看螃蟹,哪能比得上我?”,学生们就好像看卡通故事一样注视着屏幕,教师让大家先不要看教材,把看到的情景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有的学生说:“青蛙终日在井下,当然只能看到井底周边的景物。”有的学生说:“青蛙应该出来才能看到大海是什么样,看到天空有多么无边无际,否则它会认为井底下倒影的那一部分就是天空的全貌”。学生们发挥想象力,把这一个寓言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教师又提了一个问题:“青蛙怎样才能看到整个蓝天?”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青蛙从井底里出来,才会看到外面的世界。”还有的说:“青蛙根本无法看到蓝天的全部,因为天空本身就是广阔无垠的,任何生物都只会看到眼界以内的部分。”总之,虽然大家有不同看法,但已养成了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好习惯,大家的回答都站在新颖、独特的视角上,昭示了一个道理——我们看问题和做事情绝对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而要“跳”出井外,观赏浩瀚星河。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要顺应新课标要求改进教学方式,在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学习的基础上,逐步把创新活力注入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方法和途径进行创新,以便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恩尧.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探[J].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03) .

篇12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对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认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夯实基础,让小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字、词、句子,让小学生背诵大量的成语、诗词、文章,才能够为下一步开展教学奠定基础。但是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让小学生透彻掌握知识,反而会让小学生对语文教学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去记忆、背诵语文知识,从而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阻碍了小学生在语文道路上的发展。

(二)教学方法不够科学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针对教师教学方法提出了建议和目标,但是在很多小学中尚未得到落实,教师依然占据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没有采用辅助教学的道具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没有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持续地下。同时,很多小学都是一个教师教导一个班的全部学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难以发挥出最佳的教学水平。

(三)教师备课过程中存在问题

很多教师不够重视备课工作,往往存在着抄袭现象,忽略了备课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从根本上来说,备课的存在是为了教师能够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把握,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很多教师将备课当做可有可无的任务来对待,使得备课失去了其意义。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对教学内容充满期待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对于新奇的事物总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学习和了解。教师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丰富的兴趣,应在教学中激起小学生的强烈愿望,使其能够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为此,教师应对小学生的内在需求进行了解,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动态,从小学生的兴趣入手,找出语文学科中吸引小学生兴趣的特点。例如,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很多小学生喜欢课本上颜色艳丽、形象可爱的插图,教师就可以以此作为切入点,采用图画的方式进行教学,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从而调动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用几幅图片作为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图片中对应的故事,如《小马过河》等,让小学生能够对语文知识充满期待。

(二)通过预习课文的方法帮助小学生找到自学方法

有的小学生虽然也很想自学,但是却没有找到正确的、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从日常教学中出发,使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预习课文,经过反复的练习,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学之路。首先,教师可以采用书面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习,教师将教学重点罗列出来,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教师对应的答案,完成教师的要求,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查字典、同学互相询问、小组学习等方式来对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一些问题比较大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可以通过个别辅导的方式来使学生突破自学中的难题。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检查,在上课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提问,检查学生是否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了解,并进行了思考。通过预习课文的方法,能够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流程和步骤,在需要自学的情况下,能够按照教师的方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加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将课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使学生取得良好的语文成绩,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实际上,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作业习惯、记笔记习惯、阅读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即教育学生在做作业之前先复习所学知识,然后再做作业;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即反复告诫学生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因此不可抄袭别人的作业,不能不懂就问,不能知难就退;同时,学会作笔记是一种重要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运用不同的符合记笔记的方法如批注、圈点、划线,并定期检查批阅。最后,应养成阅读的习惯,并认真记课外阅读笔记,教师应教会学生摘抄、剪辑、读书卡片等方法积累课外知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教学理论和实践不断成熟,新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应用,使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得到了提升。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重视对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到发挥,成为学习上的主人,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保忠.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5,09:2.

[2]吴浩才.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有效尝试[J].科技资讯,2014,01:193-194.

篇13

由于受到地域环境,经济条件,基础设施以及社区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孩子不可能像城里面的孩子那样有充分的接受先进文化的渠道和机会;大部分农村学校由于经费紧张,优质师资短缺等方面的原因,办学条件远远落后于城市学校,学校教育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载体等都远没有城市学校那样丰富和先进。因此,农村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目前还只能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进行,语文教材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素养的主要依托。其实,语文新课程重视人文性的这一理念,不只体现在经过两次修订的官方纲领性文件《语文课程标准》中,更具体的则是体现在经知名专家,一线特、高级教师精心挑选,精雕细琢编写而成的各个版本的语文教科书中。秉承课程改革的精神,新编小学语文教材无论是人教版、北师大版还是语文版,选文的人文性都大大增强了。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这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绝佳资源。语文教师不能仅仅是个文学爱好者,他还应该是个钻研者、引导者,要深刻认识选文人文性的美,并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小学语文教材人文性被强化的现实意义,从而找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源头活水。

三、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已经从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监控者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转变,课堂已经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信息交流,情感互动,资源生成,生命焕发,和谐共生的场所。尤其是小学的语文课堂,语文学科固有的浓厚的情感性和小学生单纯幼稚,活泼好动的天性决定了它的活动性,开放性和丰富性,只知道提高成绩,只懂得照本宣科的教师是不能驾驭这样的课堂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熟谙并能灵活运用丰富多样,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的乐园。人文素养作为人成其为人的底色和根本,作为一种“德性”和“精神”,不是单凭认识多少字,能写几段话,会做多少题就可以具备的,这必须通过教学活动的激发,教学情境的感染,美好情感的陶冶和崇高精神的感召内化到学生的生命意识当中去,成为学生一生的精神营养,也就是爱因斯坦在谈到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时所说的走出学校忘掉一切剩下的那部分东西。这就要求农村语文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小学语文就是识字教育”的落后观念,努力革除陈旧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能够真正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而不至于扼杀学生天性的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