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雕刻技术入门知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温习已学刀工知识,触类旁通引导入门
在教学食品雕刻之前,同学们已初步掌握了一些烹饪技术,基本刀法,原料知识和制作的基本技能,这给食品雕刻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又征得校领导的同意,在单一的食品雕刻教学基础上加进了美学知识,变为“烹饪美学”。要求学生不要生搬硬套,能够自行设计形象造型,所教学生的技能、技巧与审美能力有很大进步。在刀法训练教学中,要求学生运用的刀法既准确又灵活,将已学的热菜刀工有机的融汇在食品雕刻教学的全过程中,因为食品雕刻所运用的刀法是在热菜刀工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的,但也有自己的特色,这是不能忽视的。
三、分析现成设计作品,联系实际进行教学
在刀法、手法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接下来就是构思塑造的问题,这是关键,也最困难,因为烹饪专业的学生的文化基础、美术基础比较薄弱,为达到教学目的,在观摩演示作品时应重点讲解构思制作过程。如制作“喜上眉梢”这件雕品,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考虑:
(一)命题
即确定雕品的题目。给所雕之物起个名字,这是雕刻制作中首先做的一步,为使命题恰当,做到名物相符,应注意以下三点:
1. 要根据雕品的用途,确定富有意义和艺术性的题目。如“喜上眉梢”的本意是抑制不住的高兴流露在面部的表情。为点缀宴席的喜庆气氛,我就在“喜”和“眉梢”上做文章,运用谐音双关的表现手法,构思成“喜上梅梢”(喜鹊登上梅花枝头)
2. 要使雕品的题目适合所应用的场合,如分别用于节日招待会和婚庆宴会的雕品,就应采用不同的命题。同是喜鹊雕品,在春节招待会上可起名“喜鹊报春”;而在婚庆宴会上可以起“喜上眉(梅)梢”定名。
3. 要结合季节进行命题,特别是花卉雕件,其命题不可违背时令,才能以假乱真。如梅花就不能在盛夏时节开放。
(二)定型
即根据题意确定雕品的类型,同时考虑好雕品的大小高低,这一步是雕品能否达到形象生动和确切地表现主题的关键。如“喜上眉梢”主要采取零雕整装的类型。
(三)选料
原料要根据题目和雕品类型选择,并且对哪些原料适宜雕刻,哪些雕品或整个雕品的哪些部件,心中有数,做到大料大用,小料小用,并使雕品在色彩和质量上都达到理想的程度。如利用胡萝卜的自然色泽来雕刻梅花等。
(四)布局
对于雕品的整个布局,要全面设计安排好。首先要安排主体,再安排陪衬,不能喧宾夺主。如先将枝干与梅花组装好,后将刻好的喜鹊按在梅枝上。
(五)雕刻
这是实现雕品设计要求的决定性一步。雕刻的方法很多,因雕品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的内容而异。如梅花要运用戳刀从里向外刻,而喜鹊则要从头开始颈躯干翅膀尾结束。
此外,为达到食用与观赏的统一,还要考虑与烹调技术的结合,进行特殊的工艺处理。如“鲤鱼跳龙门”以传统的民间故事为题材,先取净鱼茸泥,加鸡蛋调味后蒸熟,雕刻出18厘米高的“龙门”楼阁,然后挖去中心余料,空隙中瓤进干贝、虾仁,再稍加热后改刀,并原样放入鱼盘中心。另取两条活鲤鱼,改小翻刀,挂硬糊放油中炸透,昂头翘尾地放置在“龙门”两侧,最后爆炒糖醋汁趁热浇在鲤鱼上。高热的糖汁在焦酥的鱼身上翻滚,鲤鱼昂首向上,龙门金黄高耸,形成一幅“鲤鱼跳龙门”的热烈画面。通过以上作品的解析,使学生在构思制作这个问题上有了些思路。
四、分析总结内部规律,努力培养动手能力
为便于学生学习与操作,教学中我给学生归纳了几种一般常见的造型形式;
1. 简易的刀法+原料
2. 刀法+植物原料+形象
3. 刀法+熟食原料+形象
4. 刀法+原料+烹调技术
5. 刀法+原料+图案造型
6.雕品+器皿+装饰点缀
在学生动手之前,还要给他们讲讲食品雕刻规律,原料选择和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1. 食品雕刻的应用要注意讲卫生,防止对食品的污染;
2. 食品雕刻的原料必须重视食用兼顾观赏,不能本末倒置,而应该味、形俱佳;
3. 食品雕刻的作品使用时尽量少用或不用色素,巧用原料的自然色彩,方为上乘之作;
4. 食品雕刻的应用切忌大红大绿,滥肆渲染,使人望而生厌,影响食欲;
篇2
一、高校游戏设计课程与Zbrush软件的联系
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面临的难题一方面是软件操作不熟练,另一方面是设计学基础知识转换到实际操作中无从下手的困惑。以往游戏设计教学大纲中提出游戏本题设计和游戏视觉设计两项课题,通常是指在规定的课时指导学生制作一款可以实现操作的小游戏。游戏视觉设计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款制作游戏模型的软件。由于目前人才市场需要更多能够在游戏项目上制作独立次时代游戏模型的高校毕业生,但实际上游戏产业是一项分工细致,劳动附加值极高的产业,市场不需要入门级的游戏设计者。所以,需要调整教学大纲中不适应的部分,面对学生和市场的两难境地,学生需要在课程中得到更加专业的游戏设计能力的提升。
ZB软件可以在一般系统环境中顺畅运行,非常适合学校教学普及硬件标准,同时也是一款业界相当认可的三维游戏模型制作软件,在无纸化教学环境中,这款软件支持手写板操作,也能在软件界面上直接书写。高校游戏设计教学过多使用 AutoDesk Maya,软件本身并不妨碍游戏设计的表现与创作,但在游戏模型的结构修改和精细度表现上,教师无法用软件指导学生。例如,在Maya游戏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在完成全部游戏模型的制作后,教师才能给予评讲和评分。因为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很难发现学生制作模型的问题,不能及时叫停学生的错误操作,只能通过学生无数次试错操作后,让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而ZB软件则可以通过快速增减面数,得到简单的模型和精细化后的模型,让教师在简单模型的阶段指出学生出现的结构性错误,避免了此类问题的发生。另外,ZB卓越的细节雕刻功能,模型表面绘画着色和贴图转化的功能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并转化设计学基础知识。
二、循序渐进的形象化教学思路
新课程教学大纲设计思路满足以下几个层次的需求,合乎从简到繁的适应性训练过程,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从构建模型框架结构到雕刻微小局部细节的错误操作。最重要的是使得学生掌握以多款软件联合工作来完成创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了学生的学习思路。
1.数字浮雕课程设计思路
学习使用ZB软件与其他三维软件不同的是节省了大量熟悉软件界面的时间,例如,学生学会使用三维软件制作一个水杯,水杯设计不能与设计学基础知识和游戏设计的实质内容进行任何关联,但为了使学生掌握三维软件能实现从线到面,从面转换为体积物体的道理,必须设置这项课程训练。新的ZB课程训练增添了2.5维块面浮雕训练,要求学生在首节课学会安装使用手写板,对指定的经典浮雕作品进行临摹,手写操作直接避免软件界面操作,学生在屏幕上、数码泥板上以数码笔为刻刀直接雕刻,所以在基础知识中设计学的点线面转换规律可以直观感受到,而不通过第三方操作进行转接性理解,由此节约了学生学习游戏模型制作的时间。
游戏设计课必须重点讲解块面构建与点线雕凿之间的关系。看起来一样的游戏高精度模型,为何水准有巨大差别?2002年,美国艺电(EA)游戏公司外包给印尼公司“极品飞车10”项目的建模工程,完工后飞车外观俊朗,贴图华丽,但不符合EA要求,模型全部返工。唯一致命失误在于建模师躲避构建飞车复杂的结构,试图用贴图来表现车体表面,导致飞车模型在转面测试中,发现车体多处构件没有光影变化。众所周知,浮雕必须是从大块雕刻入手到细部刻画的一门雕刻艺术,如果没有良好的块面结构意识,浮雕雕刻必然失误不断。所以,学生通过练习必然会强化从模型整体结构入手雕刻的能力。
2.数字人体雕塑课程设计思路
数字雕塑课程以人体雕塑为主要内容,学生能快速理解游戏人物角色制作的要点。其中关键在于适当讲解如何划分人体各体块之间的结构,肌肉和骨骼之间正确的比例关系,以此让学生通过课程理解三维角度观察和制作游戏角色的必要性,杜绝在雕塑过程中试图通过小笔触堆砌大体块与用笔刷涂抹的方式来建立结构关系的错误做法,并在训练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各种笔刷和剪切工具综合应用的能力。
数字浮雕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从三维角度进行设计的兴趣,在第二阶段的人体雕刻练习课程中将着眼于培养学生以科学严谨的方法制作模型,“学习人体形体雕刻将为成为雕刻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人体既是复杂的体块组合,同时也是最常见的形体。之所以挑选人体形体成为雕刻课程主要内容,是为了方便学生观察参照物,也能快速发现模型外形上的不足。教师为学生提供一整套的人体各部分比例数据和真人模特参考图片,客观上用以修正学生的主观表现效果,通过这阶段的训练,学生形成以参考资料来辅助设计的艺术创作观念,防止学生以天马行空、无知者无畏的心态从事游戏模型设计。此外,在软件操作训练中,适度增加快捷键匹配手写板操作的训练,让学生逐步熟练操控移动、缩放、旋转等制作手段,更好地引领学生从2.5维向三维角度建模进阶。
游戏角色模型设计仅仅能完成大致的模型形体制作,与课程目的有相当大距离,下一阶段课程让学生对已有模型展开精修。与其他三维软件相似的是,ZB软件同样要求拓扑面片的合理性,即模型不仅结构和细节精准,而且避免产生多余的不规则多边形。计算机图形学知识说明不规则多边形纳入内存计算后,无法进行持续细分,在高细分光滑模型表面会出现破损面、挤出面等问题。所以提醒学生不时注意拓扑面合理性,必须保证四边面片或三角面片。
3.Alpha工具及相关课程设计思路
服饰、道具、纹理精雕课程训练细节刻画能力是这一阶段课程的目的。学生经过前期训练,笔刷应用更为流畅细腻,然而细节雕刻需要更多耐心,同时也要细致观察比较模型整体。重点在于学会Alpha笔刷与贴图的应用,不但可以加快流程进度,增加学生的创作欲望,也为学生理解贴图原理和贴图制作的技巧提供训练机会。课程目的要求学生提交游戏角色模型表面着色效果图与贴图原文件,看似简单的作业却需要学生用更多的时间来完成。
篇3
卢忠新是从雕刻印章着手,逐渐转向收藏中这类略显“小众”的印章门类。他自2000年入行,最早从杂件玩起。“我早在1975年就学习刻字,那时用木头、石头和牙刷的截面练习,无师指点,自己摸索。当时对刻印很是痴迷,左手指都留下各种冲刀后的伤痕。”出于对书法和篆刻的爱好,卢忠新于2003年着手转向印章的专项收藏。“我对印章的要求很考究,眼光犀利,追求真与美。”和大部分仅在地摊和店面淘宝转悠的传统藏家不同,卢忠新于2004年在淘宝网开了自己的古玩网店,近几年他以“梦古楼”网名在雅昌、盛世等专业网站上与全国印友互动、“晒”自己的藏品,取长补短,提升很快。他认为这样可扩大视野、增加触角、接轨市场,将自己的藏品分阶段性地淘汰,以藏养藏以备置换更好的藏品,也是双赢的举措。
在印章收藏中,卢忠新异常偏好闲章。他称自己的收藏“以明清闲章为主,可藏可用”。所谓闲章,是指姓名印、官印之外的印章。闲章乃远继秦汉玺印之后的一种吉语印演化而来的印章,其印形、章法布局、文字结构方面与姓名私印基本相同,只是多了很多文化情趣和闲情雅致。“闲章的出现使以往的单纯的实用艺术的官印、姓名印,发展成为独立的具有文学含义的一门欣赏艺术,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力和奇妙的艺术功能。”卢忠新说,“闲章,可藏可玩,因为文人的钟情而异彩纷呈。闲章入印的印文内容非常丰富,记事、言志、抒情、咏景、咏物,充满了哲学、美学、文学色彩,诙谐可爱,耐人玩味。”著名画家张大千的闲章,印文取材多样,如“乞食人间尚未归”、“万里写入胸怀间”、“不负古人告后人”、“东西南北之人”、“风儿又起雨儿又急”等,意蕴生动,美不胜收。曾以木匠为业的齐白石,成名后,刻“甑屋”、“鲁班门下”、“画吾自画”、“我自做我家画”等闲章流传于世。
继秦汉玺印之后,明清两代的流派印章是中国篆刻史上又一高峰,产生了许多开宗立派、风格迥异的篆刻大家,印章面目多样,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明清时期文人画得到蓬勃发展,中国书画中所谓“四绝”——即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模式愈益兴盛,闲章所刻的内容和题画诗跋起了相互呼应补充。印章本身的篆刻工夫和文字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性和文学性仍有极丰富的美学价值,值得玩味。
卢忠新介绍,类似此种民间收藏,每一件都为独特的藏品,无范本可言。印章收藏也许入门较低,但难度较高,仅就印文而言,需对繁体、篆书、异体等古文有较高认知度,学养绝非一夜之间即可造就。过去篆刻之人大批为工匠,明清后随着各种石材入印,降低了雕刻的难度,文人也加入篆刻行列。印学文化源远流长,印章寄托古人的情趣,方寸之间的气象万千和文化底蕴,在把玩思索中收获颇丰其乐趣和缘分的喜悦难以言喻。
卢忠新的印章收藏之道
卢忠新在收藏的道路上专攻印章,一路走来,对收藏的感受也颇为深刻。“现在收藏被大众所熟知,因为其本身的价值,更多和经济利益挂钩。但是收藏是种投资,不是投机。“他说,“所谓投资的是自己的闲钱、闲暇时间和精神寄托。产出的是愉悦的心情、保值增值的物品和日益提高的收藏知识和理念。”当然,他也提到,其中的副产品是“走眼”后交的学费、与宝贝失之交臂的懊悔和对收藏品朝思暮想的牵挂。
主攻金石的卢忠新认为,收藏门类繁多,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收藏类别和目标。具体可根据个人爱好、经济实力来确定收藏的对象——定好位,藏出自己的特色、品出自己的水平。在心态上,保持平常心,藏品多如牛毛,不可能尽收囊中,有的能有一瞥之缘就足矣。老印收藏,方寸之间,包涵了几千年文化积淀,以现在的高仿技术、电脑摹刻水平造几方名家名印是很容易的事,在捡“大漏”之前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收藏印章特别是闲章,一定要有较高的文化、文学、文字修养,对各种印材、篆体、印风、流派有所了解,对历史条件下的自然磨损、包浆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要确定一个闲章的收藏主题或系列,在玉印、石印、铜印等系列方面潜心研究,在流派印、闲章、花押等方面系列收藏,假以时日,必有所获。
1明清和田白玉龟钮图案印章 直径1.8CM
此款印章以小巧精致,构思精巧见长;材质为和田白玉,寿龟造型,其雕工简练,姿态生动,四周满工。图案为人乘瑞兽,造型古拙,形制少见。
2寿山芙蓉石荷花钮闲章 “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高6CM
芙蓉石为叶腊石类,粘土矿物。其硬度较低,为常用印石一种,以色深为佳。此款印章由前几年在上海的文物展销会购回,五面满工,雕工精湛。印石上雕刻荷花莲叶图样,象征“清净廉洁”;印面文字为白文秀美灵动,“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出自《后汉书·仲长统传》,尽显愤世嫉俗之文人胸怀于自然的豁达与自如。
3祝孝美:“封侯(蜂猴)”象牙印章,
微刻“严先生祠堂记”辛已(1941年)燕京任雨厂刻
篇4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化生产逐步代替了手工业,面塑作为传统手工艺术在国内的市场的空间越来越小,以前面塑的传承与很多其他民间艺术一样,一般采取口传身授传承,祖辈相传,师徒相传,各地的民间艺人在技艺的传承上严格保密,这对面塑技艺的传承也有着很大的阻碍。目前面塑技艺还没有被列入烹饪专业必修的课程,全国开设面塑课程的职业学校也不多。
2 面塑在烹饪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面塑受到了时展的限制,但面塑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仍然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虽然面塑在传统的民俗活动或街头、公园已很少见,但面塑在烹饪教学中地位却越来越高,通过烹饪教师的技术传承和创新发展,目前面塑在烹饪中的运用主要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在面点制作中的运用。运用面塑制作中的捏、剪、割、搓、拼、挤、夹、压、盘、叠、镶嵌、组合、压纹、压花等技艺,我们可以制作出各式各样的点心,如水调面团中的花式蒸饺;膨松面团中的花式包子;澄粉面团中的象形点心等。运用面塑的成型技法来制作这些点心,可以使点心的造型更精致,品种更丰富,为点心品种的创新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2.2 在菜点围边点缀中的运用。面塑是最近几年发展较快的食品雕刻新形式。面塑面团色彩丰富,可以模仿出任何一种颜色,制作的作品可以做到惟妙惟肖、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而且作品可以长期保存,反复使用,这是面塑相对于传统果蔬雕刻的优势。面塑作品以其栩栩如生的造型,丰富多变的色彩可以美化宴席、陪衬菜肴、烘托气氛、增进友谊,一盘精美的菜点如果陪衬着一件贴切菜肴的面塑作品,会使菜点更加光彩夺目,使人不忍下箸。不论是国宴,还是家庭喜庆宴席,都能显示出面塑艺术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使人们在得到物质享受的同时,也能得到艺术和精神的享受。
2.3 在学校的一些重大活动中表演展示。面塑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性与表演性,非常适合在一些学校的活动中进行教学成果的展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配以适当的包装,可以让参观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再有现场制作表演助兴,这样可以为学校的一些活动增添亮色。
2.4 开设专门的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社团活动越来越受到各类学校的重视,学生也希望通过加入各种各样的社团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能力等综合素质,面塑社团作为一个特色社团,可以让学生多一个选择。有人说烹饪是科学、是文化、是艺术,面塑更是这一思想的体现,面塑社团不仅烹饪专业的学生可以参与,学校里非烹饪专业的学生也能参与进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3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面塑课程的优势
篇5
古法的墨是有灵魂的
走进展示厅,各具特色的墨制品流转出岁月的颜色,墨是有灵魂的,墨模也是有灵魂的,而赋予它们灵魂的,正是在它们身上付出了一辈子心血的制墨工人。依循古法流程,一块墨从原料采购到成型需耗费一年时间。首先要将墨料进行捶打、揉搓,然后称重,用模具定型,再用几个月时间阴干,之后还要打蜡、描金,最后才能出产一块合格的微墨。
据历史记载,“中国徽墨之乡”歙县的制墨历史悠久,从南唐墨家李廷硅开始,已有一千多年制墨历史。宋代,微墨业即已“流派纷呈,名工辈出”,明清时期,歙县微墨达到鼎盛。歙县是微墨的发源地和盛产地,一干多年来素有“墨都”“墨乡”之称,如曹素功、汪节庵、胡开文、詹云鹏、查森山、程君房等均系古徽州制墨名家。历史上,徽墨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周美洪介绍,微墨生产可追溯到唐代末期,由于安史之乱,大量北方墨工纷纷南迁,导致制墨中心南移。其中,墨工奚超父子逃到歙州(徽州六县之一),见这里松林茂密、溪水清澈,便定居下来,重操制墨旧业。他造出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南唐时后主李煜得奚氏墨,视为珍宝,赐国姓李作为奖赏,奚氏一家从此更为李姓。从此,歙州李墨遂名扬天下,世有“黄金易得,李墨难获”之誉,全国制墨中心也南移到了歙州。
此后,制墨高手纷纷涌现,历代徽墨的品种也开始繁多起来,有漆烟、油烟、松烟、全烟、净烟等。高级徽墨的制作配方和工艺非常讲究,加入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名贵材料。周美洪介绍说:“用油烟、松烟手工制成的徽墨耐腐蚀,抗氧化,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舔笔不胶,古代字画能传承几百上千年,与所用好墨息息相关。微墨配方中加入冰片、麝香等十几种名贵中药,能稍微消解胶味,但其真正的作用是防腐、防蛀。此外,麝香能起到穿透作用,过去文人在牌匾上题诗写字,‘入木三分’,是麝香把墨带进木当中。”对于优秀艺术作品的传承、传世,微墨一直做着自己的贡献。周美洪告诉记者,他现在做的仿古墨,仍然遵循这些古老的配方,以古法手工制作,这是对“墨质”的保证。“古人讲‘惜墨如金’,好的徽墨金不换。街头十几元、几十元的所谓微墨,是假的,很多是用现代墨汁做的。制作徽墨的成本在那里,一锭墨,两个打火机那么大,就要上千元的成本。”确实,过去叫“一两微墨一两黄金”,“古人真正能用得起好微墨的也不多,如果是普通人用,不加麝香,不搁金箔,简单加些冰片,也能做到防虫防蛀。仿古墨这部分,因为要把前人的精华保留,让真正的书画家可以用上好墨,让作品流芳百世,只能做少部分。做市场,还是要靠那些千姿百态的工艺徽墨。”
千年徽墨的工序与传承
历史悠久,制作精美,相应的,其制作技艺也相当复杂,有二十多道工序,炼烟、洗烟、熬胶、拌料、成坯、烘烤、锤打、定型、晾晒、打磨、描金、雕刻……每道工序都需静心凝神,再加上时间的等待,周美洪说,单晾墨阴干就需要6个月,制墨的过程也是历练人生的过程。而从十多岁进墨厂至今五十载,谈起往日经历,周美洪忘不了与墨结缘的每个阶段。
周美洪坦言,制墨工作时间久、体力消耗大、车间环境差,还要求工人态度认真、心灵手巧,这让年轻人普遍觉得“吃不消”。学起来枯燥、缓慢,光入门知识就要学八个月,出师起码要三到五年,所以现在仍靠老职工支撑着。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相对于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墨厂职工的收入其实并不算高。
不过周美洪也有苦恼,厂里磨墨雕刻车间仅有一位五十多岁的师傅,多年来无人补充。“磨墨雕刻是核心环节之一,技术要求非常高。我们这位师傅的技术拔尖,但是年轻人的思维更活跃、观念更新潮,也更敢于创新。如果我们的墨上能出现卡通人物或者时尚流行语等元素,一定更受欢迎!”周美洪说。2006年,微墨被列为第―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但人才困境依然是最大的问题。如今厂里的老工人都做了多年的微墨,没有其他手艺,一辈子就只能做墨。这一代人之后,可能就没人会这门手艺了。
周美洪认为,把制作工艺传授给不同年代的人,才是让其得以世代传承的最好_,力法。
篇6
目前,高职语文教育陷入了困窘的局面,而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学院办学所确立的宗旨和理念、教务处制订的教学方案以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方面的问题,不是教职工可以决定的。但是,作为肩负传道授业使命的老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绝对不能抱着消极、无为的态度。毕竟,教师可以具有教育创新意识,可以自主改革教学课堂,做到在有限的课时中达到实际的教学成果。
(一)突破传统模式。我国的中学语文教育深受应试的制约,束缚在模式化的教学中。但是在高职院校,语文教育完全可以摆脱传统语文教育中不科学不合理的教法。“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理念,已经使得语文教育跳不出“少、慢、差、费”的泥沼。虽然曾经也有过一些改进,从早先的“满堂读”,到后来的“满堂灌”,再到后来的“满堂问”,但这并没有真正突破传统的模式化教育。要创新,就必须冲破“封闭”的局限、抛开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大胆发表意见,尤其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既有听说读写能力的目标激励,又有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强化激励,更有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演讲和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榜样激励。
(二)丰富课堂内容。中文的教学本就是枯燥的,但是要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要丰富课堂内容。曾经就有过不按常理教学却收到好效果的先例:民国大学者刘文典曾在西南联大做教授,他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时,充满教学智慧,不拘常规,别开生面。上课前,先由校工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原来,那天是阴历五月十五,刘文典教授要在月光下讲《月赋》。有学生追忆:“斯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特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这种上课方式在当时深受学生的欢迎,有很多后来的人只能站着听课。如果把每一节课当成是一件艺术品,那么教师就是雕刻艺术品的大师,如果雕刻大师在雕刻艺术品时受到这样那样的制约,就如同让雕刻大师戴着镣铐跳舞。叶圣陶先生早在其《语文教育论集》中强调过,语文教学的关键“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诱导”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三、语文创新教育探索中的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高校的语文教育必须在兼具基础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础上进行语文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侧重点:
(一)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课堂是教育目的的落实点,也是教育方案的实施点,高职的语文课堂有着其独有的特殊性。语文课堂不仅要学会利用语言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还要通过学习母语,传承民族精神和人类文化遗产,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道德,这就特别需要在其中融入情感教育,即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亲”是一种亲和力,给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产生“自我实践”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主地去探索,形成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要在课堂里营造出愉悦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二)注重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传统教育中,老师总是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威严,师生关系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学习,完全是被动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主动探求真理的欲望。而引发学生主动性的关键,在于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而教师只是学生探索过程中的引导者,帮助学生调整思维方式,了解到语文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在需要时为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料,同时必须维持某种滋养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由简单的重结果转变成既重结果更注重过程、方法和程序的教学理念。
(三)注重语文教育的实用性。高职院校在注重“职业人”的培养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绝不能使人文教育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要使教学达到促进人类精神文化的传承、促进人文素质培养的效果。牢牢把握实用性这一特点,真正把语文教育落到实处。高职语文教材内容要注重人文教育和语言训练并重,在学生需要看、愿意看的基础上,训练其阅读能力,引导其领悟人生哲理与职业道德。在毕业后尽快找到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是高职学生的直接理想,和其就业有关的内容自然会引起学生的重视。因此,教材内容要多选用和今后工作、学习、生活有直接关系的实用性的内容。比如,让学生学会写通知、会议纪要等实用文体,对学生进行日常语言交际训练,提高沟通交流技巧等。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到终身受用的知识,这应该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篇7
据笔者观察,目前的农村初中生物课教学中普遍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对生物学科的师资配置不合理,有的任课教师根本没有学习过系统专业的生物学知识,面对图文并茂的教材也只能照本宣科,无法灵活地驾驭教材,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兴趣更是无从谈起。二是初中生物课程作为等级科考试科目,教师让学生在考前做模拟卷,死记硬背考点以应付考试。笔者曾对考生做过的模拟试卷和近几年的初中生物学业会考试卷进行分析,发现内容大同小异,学生完全为考而学。基于这两点,学生对生物学科只是停留于表面上的识记,无法领略生物学特有的学科魅力。农村初中毕业生中学业成绩偏差的学生是中职学校的主要生源,因此,升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不仅生物学基础知识极度欠缺,对生物学的学习也失去信心和兴趣。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是导致中职学生学习力弱的根本原因。基于此,需结合中职学校的学生特点,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探索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心理效应,增强学生自信以提升学习力。
1.心理暗示效应,肯定学生。
暗示心理学理论认为利用暗示手段可以使人的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高度协调,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动机,从而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暗示,是无声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创造让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实施暗示教学,当然恰到好处的赞许性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年岁末笔者组织学生雕刻水培漳州水仙花球,首先组织观看《漳州水仙花雕刻技术》录像,沉浸于《漳州女》曼妙的音乐中,了解水仙栽培历史及水养方法,观摩名家雕刻技法,欣赏各种水仙造型,领略省花的魅力。教师现场示范雕刻方法,强调雕刻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细节及注意事项。因种球形状各异,学生的雕刻无奇不有。经过近一个月的浸养水培、细心呵护,最后用千姿百态的学生作品在教室走廊上办个水仙花展。雕工虽笨拙,造型虽简单,但无一不是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创作,吸引了很多老师、同学的眼球。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肯定,很多学生表示来年还要再尝试雕刻水培水仙球。“一定会比今年漂亮。”学生的自信溢于言表。在整个实践体验过程中,没有简单的说教,只有学生对“美”的期待、教师的赞许和同学的欣赏等无声的暗示。
2.皮格玛利翁效应,赏识学生。
“皮格玛利翁效应”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我们对学生充满期待,肯定他们的每一个进步,对他们进行鼓舞、启迪,学生自然情绪高涨,学习劲头足,兴趣也更加浓厚。例如,在教学《植物的激素调节》这样一个抽象的课题时,引导学生从网站上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的广泛应用。因它在我们的生活中俯拾皆是,学生交流起来没有难度且展示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笔者向学生展示近几年从事漳州水仙矮化研究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再组织一个探究实验《不同浓度多效唑对漳州水仙的矮化效果测定》,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客观评价,指出学生的进步,逐步引导学生解决困难,得出结论。虽然教材中并没有这部分内容,但因结论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严谨探究获得的,这种成就感,加上老师的充分肯定,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无比快乐和喜悦。
古人常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教学中我们常常要对学生进行言语评价。对学生抱有期待,经常鼓励,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中职学生因学业不良,很少受到公正的评价。很多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没有拿过一张奖状,他们特别渴望能得到肯定和认可。生物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对于基础的要求不是非常高。只要学生有所进步,教师就应多多表扬,不要以为学生不需要。
二、培养学生兴趣,增强求知欲望以提升学习力。
学生学习力弱,好比庄稼不自主吸收水肥,必须根据作物生长习性测土施肥,科学管理。我们要改变现状,首先必须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不过多地强调学生的原因,摒弃对这些学生的错误认知,明白学习力弱不等于弱智。事实上,很多学生在中职学校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开发潜能,最终成为社会生活中出色的一员。因为兴趣是学习力中最充沛、最快乐、最轻松、最美好、最活泼的品质,兴趣是学习必备的条件,它能让枯燥乏味的课程内容变成活泼有趣的东西。
笔者根据中职学生学情,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1.降低学习门槛,学有所得。
教材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内容的主要来源。教师如何将这些知识传递到学生的手中呢?心理学中有种说法,称为“登门槛效应”,当一个人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往往愿意接受一个更大的要求,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更容易顺利地登到高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中职学生的接受水平,使授课内容难度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相适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重组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层层递进地教学,降低学生学习的门槛,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学生学有所得,自然有兴趣去学。例如,《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这样一个极其简单的入门实验,对一个初中阶段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讲,没什么难度,无非是利用初中阶段所学的基本实验技能探索新知识。很多中职学生根本不懂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更不懂如何规范制作临时装片。我们应分化难度,先利用一节课时间手把手地“补课”,先复习巩固显微镜的用法,学会制作装片,然后组织学生完成当前的教学内容。又如,《生态工程》这一章有两节:《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细研教材,发现内容过于冗杂,学生难以接受。反复推敲整合,选定一个专题《我国的生态农业》。但是“生态农业”有关内容在教材中仅有零星分散的两句文字,只谈到“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也是生态工程最早和最生动的一种模式”。经过大量收集资料,结合个人实践经验,我专门印发了题为《我国的生态农业》的参考资料,供学生学习,拓宽知识面。在课堂教学中,就当前被热切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展开讨论,共同探讨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在我国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引发了学生的极大热情。继而,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研读有关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领悟其用于指导我国的生态农业的重大意义。事例源于生活,原理引自教材,经重组的教学内容充满生机活力,适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
2.教学内容生活化,学有所用。
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和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职学习更是为就业做准备的,对技能素质的要求更高,忙着传授脱离实践、纯粹理论的知识是无意义的,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善于选用有实践意义的教学内容更好地充实课堂,让授课内容与社会实际需要相适应。如《生物技术实践》这样的选修教材,绝大多数普高学校忙于应对高考,没时间也没条件开设,但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这样的课程却大有裨益。《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酶的研究与应用》、《DNA和蛋白质技术》、《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等无不彰显生物科学在生产实践中的非凡魅力。哪怕教材中个别专题设备要求较高,没办法开展实际操作,可是不能忽略它“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中职学校的学生不少来自乡镇,有一定的生产生活经验。《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节教材中谈及中国荷斯坦牛的选育,结合地方保护品种白眉山羊的生长现状及民间的消费习惯,与学生一同探讨既适应本地环境、生长速度快又能迎合消费需求的优良品种该如何选育。让教材理论真正应用于生活,缩小教材与生活的距离。
3.创新教学方法,生动新颖。
新课程理念已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提倡紧跟时代潮流,创新教学方法。各类电视节目、教学录像、多媒体网络等给教学带来了极大便利,单靠一根粉笔、一本教科书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求。如在谈到“远离白色瘟疫,将戒毒进行到底”的知识时,“”是十分敏感的话题。虽然课文只用一个版面简单介绍,学生却显得兴趣盎然,提了很多问题。这时就可以通过观看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探索与发现》系列片扩展知识,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宜采用小组合作、发现探究的方法来教学,条件允许时,还可以安排社会实践、实地考察,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促进学生学习。例如,学习生长素的作用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水果想办法催熟,并让他们把催熟的过程记录下来到班上分享。结果学生不但分享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还搜集了各种农业知识,长了一番见识。带学生参观笔者的实验鸽场和中蜂基地,通过实地观察观赏鸽的家系性状变化及良种蜂王的选育过程,真切体会遗传与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一大早备好枸橼酸钠及相关仪器,让学生亲自去家禽屠宰场索要鸡血或鸽血,既节省了经费,又体验到了知识探究过程的艰辛和乐趣。
学生通过适当努力获取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倍感兴趣,从而萌生了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学习也就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
总之,笔者通过一系列有效教学途径的尝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如果人精彩的一生是一株枝繁叶茂的树,那么学习力就是它发达的根系。只有拥有较高的学习力,才能实现终身学习,在残酷的“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
参考文献:
[1]柳斌主编.学校心理教育全书(上).人民日报出版社九州图书出版社,1998.6,1:1193-1200.
篇8
从2004年开始,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烹饪专业首次对全省中职烹饪专业学生实施对口招生。12年来,烹饪专业在单独对口招生的课程设计方面不断积累经验,对传统课程的改革做了很多的探索,并与2011年出版了高职烹饪专业系列校本教材5部和相关教材4部,在省内乃至全国起到了引领作用。2014年,省教育厅进一步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立项研究,学院在与省内4所中职学校的多次调研和研讨中,对中高职烹饪专业实训课程作了深入细致的探索。经过多方考察和交流,结合烹饪专业手脑并举的特点,提出了构建以“4J1S”为主体的中职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一、中职阶段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4J1S”中职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提出
中高职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均是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并按照核心岗位的需求来构建课程体系。[1]中高职烹饪专业由于办学层次不同,学生就业市场的定位不同,课程体系的定位也就必须不同。
在全省单招班级学生的调研中,各地的中职学校在烹饪实践课程的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学校专业实践课程就是为了单招考试,考什么内容就教什么内容,其他实践课程没有,完全是为了单招升学率;有的学校考虑到烹饪原材料的成本,适当教几个菜品就没有了,许多菜只是老师演示教学,学生不操作;有的学校实践课程有一个学期,以基础操作为主,多刀工切配,少烹调熟制;也有的学校利用一年的时间,每周有6-8节课,学习较为全面,学生的烹饪基础较好。由于各学校的教学情况不同,学生的差异较大,操作技能参差不齐,这就给高职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还要花大量的时间用于基础训练。对于基本功较好的学生,就认为这种教学没有新意。
从中高职烹饪专业的课程安排来看,传统的中职课程有《烹饪原料知识》、《食品营养与卫生》《中餐烹调技术》,高职课程有《烹饪原料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烹调工艺学》,二者重复内容多达40%以上。在实践课程方面也出现大量重叠和炒冷饭的现象。如何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是衔接的关键点,也是研究的重点。这就很有必要将中职和高职的课程内容进行侧重点划分和有机衔接。“4J1S”中职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就是从中职的实际出发,与高职阶段的项目课程形成一定的梯度,可以很好地避免雷同重复的现象,有利于中高职不同阶段的学习与提高。
(二)“4J1S”中职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内涵
“4J1S”中职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4J”是指四个基本课程的组合,一是烹饪基本功训练,二是国内流行的基础菜品制作,三是本地区特色的基础菜肴制作,四是烹饪技术等级考核内容对接;“1S”是指大赛赛项作品的对接,应把省教育厅中等职业学校烹饪技能大赛纳入课程教学之中。以此构成了中等职业学校烹饪实践课程的主体。
“4J1S”中职烹饪实践课程内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以基础的工艺为主,不管是国家初级、中级技术等级考核的内容,还是省烹饪技能大赛的赛项,都是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强化烹饪基本功训练、基础菜肴的考核和基本技术的比拼。
通过“4J1S”课程内容的组合学习,可以全方位地培养中职学生的烹饪技能,在多层面的不同视觉的实践技能培养下,最终完成预定的中职阶段学习任务,为进入高职阶段的学习或直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中职阶段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目标
“4J1S”中职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精心地设计了一套明确的操作任务,对于每个课程项目均设计一个操作指标,每个指标包含优秀、良好、达标、未达标四等次。在课程的考核中,每个学生对各项目课程内容达标即为及格,未达标者即为不及格。对于未达标者,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强化训练,否则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其目的是让班级的所有同学都能在基本技能方面符合专业要求,无论是进入高职学习还是到企业就业,都能顺利地适应高职学习和企业的工作。
学生在精心设计的各项课程任务的驱动下,就会主动地对各课程进行实践训练,掌握各课程的达标要求,只要进行适当的操作训练,各项目的达标就会顺利完成。这不仅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的学习找到了目标和方向,这样,学生技能的整体水平提高就很容易做到。
二、中职阶段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
(一)1J―基本功训练
进入中职阶段学习,最主要的烹饪实践就是打好基础,夯实烹饪基本功。为下一阶段高职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烹饪基本功,就是在烹饪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操作者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烹饪知识、烹饪技能和技巧运用等的综合能力。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才能为下一阶段熟练地制作色、香、味、形俱佳的菜点做好各方面的准备。[2]具体基本功训练项目列表如下:
“刀工刀法”项目是烹饪专业最基础的训练,首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烹饪基本功的重要性,了解刀具、磨刀石的种类和用途,掌握常用刀法的运用。“翻锅”项目是烹饪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术,菜肴制作中离不开炒勺和炒锅的配合使用,学好翻锅技术,可以使菜肴成熟均匀,而且可降低劳动强度,使烹饪操作更加协调和规范。“原料初加工训练”要让学生了解常用原料的初加工技法的种类、加工的基本要求和步骤,对普通的干货原料能够进行涨发,学会涨发的方法和技巧。“火候技能训练”是菜肴烹制质量的决定因素之一。这是初学者最感到生疏、紧张也是最有兴趣的操作训练,老师要详细讲解临灶的安全,描述火候、火力的变化情况。“调味技能训练”是烹调菜肴的基本技能,掌握调味的原则和方法,会合理运用调味品对菜肴进行调味。“面点基础操作”的重点是掌握面点操作的基本功,基础操作技术熟练与否,会直接影响制品的质量和效率。“果蔬花卉雕刻”项目需掌握常见品种的雕刻要领,主要学习雕刻一些花卉和基础小物品,掌握基本运刀的方法。
(二)2J―入门基础菜品
经过前三项刀工、翻锅和原料初加工的基本功训练以后,学生将进入临灶阶段,与基本功训练的后两项训练同时进行。对于基础菜品的训练操作,主要是强化刀工训练、临灶的翻锅和基础烹炒与调味。在此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菜肴,这里以四大菜系为例,如表3所示。
上面所选的菜品都是国内较有代表性的基础菜肴,可供初学者操作训练,重点是训练刀工、翻锅、火候、调味等多项技术。在刀工菜肴的选择方面,重点是切片、丝、丁、粒的形状,有肉丝、鸡丝、鱼丝、干丝;有肉片、牛肉片、鱼片、鸡片、猪肝片;有鸡米、鸡丁、鸡球,更有剞花的腰花、青鱼等。
在体现翻锅和火候方面,其中有12个需要翻锅爆炒的菜肴,对火候的要求也很高,无论是生炒、滑炒和熟炒,都是学生练习翻锅的较好的菜品,对上浆技术要求高,对火候掌控要求也较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焦糊、粘锅或生熟不均等。这也是强化原料初加工的训练。
在调味方面,不仅有常用的咸鲜味,还有许多代表性的复合味,如鱼香味、甜酸味、麻辣味、蚝油味、甜咸味。烹调方法有炒、爆、熘、煮、煎、蒸、炸、烹、烧等常用技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菜品操作都熟练了,烹饪基本功就较为扎实了,也为下一步进入高职阶段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3J―本地风味基础菜
为了突出我省烹饪专业特点,在中职学习阶段,应了解一些江苏本地菜肴的制作特点,选取的地方菜肴。一要有代表性,二要简单,不脱离“基础”二字。
较有技术难度的菜肴,由老师选取作示范菜演示:如松鼠鳜鱼、炒软兜、清炖狮子头、锅贴干贝、大烧马鞍桥、荷包鲫鱼、樱桃肉、沙锅鱼头。老师演示的目的主要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其眼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了解本地菜肴的基本特色。具体制作放到高职阶段学习。
如一般的原料,成本不高,老师演示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如:文思豆腐、松子鱼米、鸡粥菜心、蝴蝶鱼片、虾仁锅巴、扬州蛋炒饭等。
(四)4J―技术等级考核菜品
中职烹饪专业的教学要与学生的职业技能考核内容相对接,因为,学生中职毕业前要参加中级中式烹调师的考核,获取中级技能等级证书。对此,在教学中要增加或穿插国家初级和中级中式烹调师技术等级考核的相关内容。在实践课程的训练中,要注重把初级、中级烹饪技术等级考核的内容贯穿到平时的实践教学中。具体内容见表4:
(五)1S―省大赛项目菜品
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烹饪技能大赛已连续进行了9年,并在全国中职技能大赛中连续6年获得全国金牌第一的名次。作者作为省烹饪大赛的专家组成员和评委,9年来一直参与省大赛方案的制定和大赛执裁的裁判。江苏省烹饪大赛的方案,始终把学生的基本能力放在第一位,在四个项目中,突出的是基本功和基本能力。连续多年的热菜项目是“炒青椒土豆丝”,原料成本低,刀工要求高,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各学校原材料准备比较方便,把控火候的要求高,也与国赛的项目对接,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面点、冷菜、果蔬雕的项目都是重视学生的基本功和基本能力。鸡蓉类菜、炒腰花、鱼圆汤、芙蓉炒鸡片都是考查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情况。在近几年的国赛中,江苏省赛项目基本也成为了全国大赛的参照方案,在国内也具有先进性和引领性。见表3所示。
结语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烹饪专业经过12年对口单招的教学与实践,经过近2年与“3+3”衔接的4所学校密切的交流和研讨,中职烹饪专业实施的“4J1S”课程学习体系比较切合国家职业教育要求和中高职衔接以及未来就业的需要。从两者的关系来讲,中职阶段的技能训练是基础的、基本的,重基础知识和通识技能、基本功训练;而高职阶段是提高的、综合的,在中职的基础上增加应变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课程的教学中要有原理的分析,强调技术的关键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行业动态知识、拓展技能和创新能力,对接企业和社会的要求,增加基层管理知识等。我省中高职烹饪专业“3+3”一体化衔接课程体系即将初步构建完成,可为全省乃至全国中高职烹饪专业的衔接提供一个建设性方案,使学生的学习不再重复老课程和已学的内容,把很多时间节省下来学习新知识,并进行有益的活动,为烹饪专业教学与衔接走向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通道。
参考文献:
篇9
2 理论基础
我们考虑从机器人的一个板块出发,利用学生对机器人机械结构的认识和研究开始逐步破解学生对机器人的神秘感,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引导学生从设计出发,自己动手设计并制作机器人。从而让学生能够从中体验较为完整的科研过程,使他们学到科学有效的思维方式,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规划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程及活动中穿插结合专家讲座以及实践探索等一系列方式来了解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状况,并在组装机器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最终的目的是能为同学们开设一门能充分发挥创造力的创新课程,或者说向这个目标做一些有益尝试。
我们知道了一般机器人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机械部分、电路部分和程序部分,而其中最为基础的便是机械部分。高中最常见的机器人活动竞赛就是单马达的简易机器人搭建了,通过不同的结构可实现跑步、爬杆、爬梯(图1)等不同的动作。类似的比赛中经常有一条规则是一定要使用曲柄连杆机构,不得使用轮式,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基本的机构学概念——机械传动,具体的搭建方式虽然可以参照机器人的说明书,但如果能真正掌握其原理必然让学生对机器人有更深一层次的认识。
有了这些理论基础和想法,我们咨询了上海大学机械工程系的专家,从可行性角度对本课题进行了论证,在肯定我们想法的同时专家还从技术角度解答了我们的一些疑问,提供了我们一些新的思路和手段。我们打算第一步就从机械板块进行教学的深入探究,让学生重新认识机械设计这一可能会被忽略的机器人最基础的部分。
3课程设计
遵循这样一个切入点我们针对机械结构部分为学生设计了以下的一系列学习课程,大致分为了这样几个阶段:
3.1 观察分析阶段
一开始通过对机器人的搭建及观察,学生接触简易单马达机器人,从实际出发认识一个机器人完成整个运动过程的基本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并使其掌握读图纸、零件装配等一些基本工程技术素养。
3.2 理论学习阶段
本环节通过对四杆机构这样一种常用的传动方式的介绍,带领同学从单纯照搬图纸过度到进行简易机构分析的层面。机器人制作课程实际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课程,须灵活运用各种学科的知识。现在的高中课程中,学生们学了很多数学、物理、计算机方面知识和解题方法,但遇到实际问题往往就不会运用了。如本环节用到了很多他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既让他们觉得设计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从而失去信心和兴趣,又让他们在真实的情景中体验学以致用的快乐,更好的提升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
3.3 技术实践阶段
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以后我们可以利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让学生的所学得到巩固提高,来一次理论联系实际。受到了《神奇的仿真技术》课程的启发,我们考虑借助计算机仿真这一手段。一方面机械结构的实物的设计制作存在一定成本,另外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也已经登陆到了高中课堂(一些学校已经开设了AUTOCAD、CAXA等课程)。经过我们的几次尝试这一环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实现,比如可结合数学计算利用VB的绘图功能进行二维机构仿真(图2),再比如有一些现成的软件(如working model 2D)可以实现类似真实模拟环境下的机构仿真。最新的探究中我利用了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的培训,掌握了工程设计领域的权威软件ProE,其中即可实现三维模型的建模,又可模拟真实的三维运动(图3),很好地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的一种手段。
3.4 创新实践阶段
在经过了上述各阶段的学习以后,学生对于机械结构的认识可以说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为其以后参与到各项机器人的活动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至少在机器人的机械部分,我们总结出了即使在是看似再简单的机械结构,也要经历结构设计、运动模拟、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等环节。而且这个流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必将经过反复的修改和测试,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成功的例子。
4具体案例
以下为第24届英特尔上海市创新大赛我校机器人创意设计一等奖作品的论文节选,该论文中的学生就是在经过了上述过程的学习后改进了一个步行机器人结构,虽然在参赛过程中专家对于其在实用性方面还存在一定争议,但评委们一致认为在机械结构设计这一部分,其科学性和新颖性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
论文改进了一个容易跌倒的双足步行机器人结构,通过模拟人行走的膝关节和踝关节从结构上进行了一定创新,基本达到了课题制定的目标,下面是文章的部分节选,其分别对应了我们上述提到的机器人机构设计的几个步骤。
4.1 有机构的分析
我们仔细观察暑假中制作的那个会“摔跤”的步行机器人,发现从机器人的结构上看,有曲柄还有连杆,是一个四杆机构。紧接着我们用直尺量出了模型的各部件尺寸并在运动模拟软件——WORKING MODEL中对其运动过程进行了模拟,从而进一步分析其运动。
而在WORKING MODEL的运动模拟中(如图4),我们发现原机器人的机械装置并没有人那样的关节。从图中能观察到,由于没有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屈伸活动,因此在行走过程中,当从机械足跟着地到机械全足放平这一阶段,前后的重心没能很好地调整,系统重心会突然前倾,影响行走的平稳性。机器人行走过程中前后重心不稳的问题就出在这里。
4.2 结构创新设计
根据分析,要是能设计一个能活动的且最好与地面始终保持水平的足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我们询问了老师也在网络和相关机构学书籍中查找了资料,了解到了有一种叫做平行四杆机构的方式,如资料显示,双曲柄平行四杆机构有四类,从外观判断其中a类应该就是我们需要的方式。有了这个关键的机构原理作支撑,我们开始了对原有机构的改进。
从运动转换角度分析,该装置是单自由度的曲柄摇杆机构,构造和控制均相当简单。从支撑的角度分析,该装置叠加了两个平行四杆机构,因而具备活动的膝关节和活动的踝关节,在行走过程中,装置的机架部分始终与地面保持平行, 能较平稳地移动系统的重心位置,避免突然前倾的现象出现。这些都符合了我们之前机构设计的需要。
4.3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接下来,我们在仿真软件里测量了各个部件的尺寸,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缩放后得到实际的部件的尺寸。
在设计时发现了各铰接点的连接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简易机器人里都是利用插销来实现的,其优点是成本低,但缺点很多如:容易磨损和脱落等。询问了老师后,他建议我们使用轴承,并告知了我们轴承的一般装配方式。
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大足的制作、马达乃至以后传感器等的安装位置的预留、如何使整个机架的重心尽量降低以保证其稳定性等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终于在CAD中完成了各个零件的设计,并将它们组装成了模型(如图6)。我们联系了加工的地方利用雕刻机将基本的部件制作了出来,一些较为关键的部件老师帮我进行了挑选,比如马达和齿轮,挑选了内部应用蜗杆的齿轮箱增大了扭矩,而且降低了噪音,齿轮的外挂设计也有效地防止了齿轮卡死。
4.4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在雕刻机的帮助下,一个个由我们设计的机构零件终于由电子文件变成了实物(如图8)。经过最后的拼装搭建,我们自己设计的第一台机器人终于出世(如图9)。
5思考与小结
上述活动过程我们考虑可设计成一个系列的短课程,包含机器人制作、机构学入门、计算机机械仿真、CAD模型设计等环节,涵盖了当前用于机械部分设计的比较主流的设计思路和手段方法。结合了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多门学科的综合知识,可以让学生在运用自己的所学中不断有新的发现,认识到各学科之间其实是相通的,很多我们学习的理论是为技术服务的。而在最后的模型制造环节之前的操作是将可行性较高的设计送去外部加工,以后学校如有条件可考虑采购一台小型雕刻机,一些简单设计可以直接完成CAM,学生的认识会更加直观也可作为活动的一个和小结部分。
我们的初衷是想通过对机器人机械部分的研究与设计,学生能不再局限于使用各公司的机器人套材,而更多地考虑自己设计或改进。从机器人学习研究的角度,学生从简单拼装搭建的装配层面上升到了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层面,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让我们欢欣鼓舞的自主研创新成果。当然在课程的进一步深入的过程中,机构设计还有许多新的知识,每一个知识点都能用于不同功能机器人的设计,我想在以后的机器人课程或者活动中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机器人学会编.机器人ABC.上海市科学教育推广项目资料包
[2] 王中杰等.神奇的仿真技术. 上海市科学教育推广项目资料包
[3] 杨可桢等.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陈国华.机械机构及应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 尹居中.机械设计实作计划—投球机构模拟分析.
篇10
1 处理好专业入门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1.1 感性的建筑认知
什么是建筑,它的范畴又是什么?对于这一个问题即使是高年级的学生也未必能正确的回答出来,而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难点。由于初学者的知识的局限性,我们不能像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通过老师对建筑的本质、范畴、技术性、经济性、艺术性以及人文历史等知识去进行理论的、口头的阐述,往往作为有一定基础的专业人士能够很容易理解,以提高认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这些抽象的概念与文字,确实很难理解,并且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针对这种状况,“建筑构筑生活”,我们首先将建筑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因为建筑是人的社会行为的场所,并且每时每刻都影响人的社会行为。基于这一点,我们分门别类的将理论型的概念转换为实际的建筑形象,通过搜集专业资料、专题报道等媒体,对大家所熟知的建筑如身边的商场、学校、城市广场、道路桥梁、雕刻艺术,以及闻名于世的北京故宫、巴黎凯旋门、奥运场馆鸟巢、悉尼歌剧院等进行专业的说明。让学生带有兴趣的对建筑的范畴有了形象的认识,对建筑的概念认识也由模糊到清晰,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正确的理解建筑学专业特征
自从人类社会开始,建筑就一直为人们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一个时代的经济状况、科技水平、文化背景等有密切的关系,而这些关系恰恰代表了建筑的三要素。然而,由于历史上众多的学派对建筑的侧重点不尽相同,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强调“建筑是居住的机器”,沙利文(Louis H.Sullivan)则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特别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即功能主义;而另一位现代主义大师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则认为“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科学性的艺术”,把建筑的艺术性放在首位,即形式主义;同样还有结构主义等等。建筑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决定了建筑学这门学科的观点本身就是多派别的,也决定了建筑学教师的立足点是多选择的。在教学之中,教师立足点不同往往左右学生对建筑设计的理解,以至学生对建筑学的认识出现出现两种极端的认识。这两种错误观点,一是建筑就是艺术,将建筑设计混同于美术;二是建筑就是功能,就是结构,没有任何的艺术修饰,将建筑设计等同于土木工程。而且这两种认识对于初学者来说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事实上,建筑学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它不仅包含了功能、空间、形象的设计,还包括结构、材料、设备、建筑物理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等等,对此,我们通过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形象、建筑空间等课程从下列四种方面来端正初学者对建筑设计的认识:1)建筑的目的首先是要满足人们的需要,也就是建筑的空间性,空间设计的好与否,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质量,这是任何建筑的共同点,即满足功能需求;2)不同的建筑类型对艺术性的要求程度是不同的,公共性强、规模大、影响度广对城市景观起到标志性作用的建筑则艺术性要求更高,而普通的住宅对艺术性要求较低,外表相对平淡;3)任何建筑无论功能性、艺术性如何,建筑空间都需要结构支撑,依靠建筑技术来实现;4)对设计院实践工作的分工与设计流程进行演示、解说,并展示完整工程图纸。当然,对建筑学的认识,也是随着课程深入的展开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不断完善和深化的。
2 侧重各项能力的培养,提高技术素质与人文修养,全面深刻的理解建筑,顺利完成建筑学专业入门
建筑学不仅是一门工程学科,更是一门涉及自然、社会诸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它要求设计者既要有艺术气质,又要有扎实的工程技术知识,在知识结构上具有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人文素质的合理组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随时能吸取新思想,创造新事物”。这是对新一代建筑设计工作者提出的具体要求。
2.1 教学要重视各专业学科知识整合
大学一年级作为主干专业课程主要就是《建筑设计基础》系列,而其它的专业课程如《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结构选型》等则尚未开设。导致在教学中往往发现这样的情况:一是初学者由于刚刚接触建筑学而专业知识不够宽广,同时兴奋而好问,往往将现实中所见的庞大、多样、复杂的建筑方面诸多问题求助于基础课老师;二是在高年级的教学当中,虽然已经学习过上述的专业基础课程,但仍然不会将它们应用在建筑设计中,甚至在某些高校毕业设计之中也有与此类似的尴尬。这两种现象经过笔者调查,在一部分学校中经常存在,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整合能力不够导致设计方案有致命缺陷,这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此我们要求教师在以课本为依托,讲授科目所规范的内容的同时,必须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科内其它科目知识的“整合”。同时在专业授课当中,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无论是建筑设计课程还是专业基础课,授课老师都要积极的将其它专业基础知识有机的与建筑设计课程进行时间结合,以提高同学们多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耐心的帮助同学弥合各门专业课之间的裂缝和填平现有开课目录以外的知识缺陷,这也是学科知识体系中有些开课目录中所未涉及的,这些知识的增长除了依赖学生课后阅读大量资料以外,教师的引导起着不可替待的作用。
2.2 重视建筑艺术修养,提高手头表达能力
一项完美的建筑作品,离不开设计者创造性的构思,更离不开将设计构思顺利的用图纸表达出来的能力。比如,朗香教堂、流水别墅、央视办公大楼新址、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国内外著名的建筑能够深深的打动人,都凝聚着建筑师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较深的人文底蕴。特别是在当今大力批判方盒子幕墙玻璃的“国际式”风格而强调建筑的地域化、创新性、人文性时期,在“建筑设计基础”阶段塑造学生的建筑设计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
2.2.1“意在笔先”,在建筑设计中突破常规,实现新意,就需要广泛的融合历史、艺术、文化等人文因素,为创造性思维提供素材,使学生有可能把建筑方案的物质形式与社会背景、文脉环境、风尚习俗、生态环境等多要素有机的地结合起来,创造出立意深远的作品,为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特别重视文化、艺术、意识等的人文课程的比重,具体开设了人体尺度测绘、西方古典柱式、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特征、建筑画临摹等理论课与辅导课,同时涉及建筑环境行为学、中外美术史、中国古典民居、现代主义大师系列、美学原理、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古典园林等其它课程,而全面提高和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和创造力。
篇11
栏目闲语: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玩”过了5期、速度、刺激、暴力、运动以及模拟驾驶这五个元素构成了这个栏目的主要风格,“要玩就要动起来”似乎主导着我们玩的方向。“玩”这个栏目其实真正要宣扬的是在影音娱乐之外,生活中其他能给我们带来乐趣的事或物。比如我们今天要给你介绍的静态车模,虽然只是一件什么都不能做的摆设,但它给我们所带来的乐趣和女化却是非常丰富的。当然,如果你的生活中还有什么好玩的事情或东西,也可以和我们一起来分享,因为越多人玩才会越有乐趣!
车模的文化
任何事物的起源都会有多种不一的说法,车模同样也不例外。在欧洲刚刚兴起赛车运动的时候,每次赛事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纪念章出售。这时,有个赛车手突发奇想,用一块铁皮手工敲打了一个1:43的仿真赛车模型出来,结果大受欢迎。从此车模就在欧洲流行起来,当然1:43也成欧美车模的主流尺寸。另一种说法是,在1914年,福特汽车公司为了推销刚刚研制出来的T型车,特别定制了一批T型车的模型,展开了买一送一的促销活动。然而本意是纯粹为了和通用汽车公司竞争的福特,却无心插柳柳成荫,这种赠送的车模一经问世,便受到了汽车爱好者的青睐,一时间车模便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并成为所有玩具厂商的宠儿。
从车模的起源就可以看出其与真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时至今天,一些世界著名的汽车厂商,如奔驰、宝马其车模的推出甚至和新车同步面世,并且车模所用的图纸往往就是真车的设计图。车模本身就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它不仅能陶冶性情、增长见,识用作家居饰品将别具魅力和观赏价值。车模都采用合金为主要材料严格按照原车的比例设计,每一个零部件,如车灯、底盘、发动机、方向盘及至厂商的标志等都与真车别无二致。
车模大多以那些在历史上充满传奇色彩或代表当时最新科技的经典车型为蓝本,如奔驰、保时捷、法拉利、红旗等车型。不过随着车模爱好者的越来越多,爱好范围的越来越广,如今的车模型号异常的丰富,只要稍有名气的汽车,都能找到相应的车模。几乎每一款车模都有一段传奇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和文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款车模就是一本立体汽车百科全书里精彩的一页,是汽车文化的一个载体。如果说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实现了爱车、玩车―族的梦想,那么作为精美工艺品的车模无疑圆了汽车文化崇拜者的美梦。
车模的玩法
玩车模当然不是过干瘾,事实上玩车模和是否玩真车或者拥有真车并无太大关系,比如国内有的知名车模收藏家却只用一辆破旧的两轮摩托代步。车模玩家因不同文化修养、兴趣爱好和审美角度大致可分为四类型:
历史进化型:按汽车的发展、生产时间分类,着重研究汽车的进化、发展过程。从不同时期的造型潮流及当时的历史背景中体会近代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流。
唯美主义型:根据自己的审美观,从100多年的汽车历史中找出适合自己品位的车型和风格,从而实现自我的个性。
制造工艺型:按车模的制造厂家分类收藏,旨在追求车模的仿真程度、质感、工艺及结构的完善。
动手改造型:将车模加以改造,如重新喷、漆贴装饰纸、甚至将轿车加长、开篷等改头换面寻,求制造的乐趣。
除了以上四种类型的玩家外还有一种就是看中车模的增值效应,进行有目的投资的玩家。车模的玩法主要分为三个等级:收、藏、玩。
“收”是玩车模的入门阶段。面对琳琅满目的车模,你开始的兴趣或者是觉得放在家里当摆设不错,千奇百怪的购买欲望促使你买了第一台车模,而且还让你感觉不错,开始认识到这个产品的魅力和价值所在,逐渐注意产品更新,并有意识地开始增加自己的车模藏品。也许从这个时候开始,你开始意识到车模不是让小孩子在地上推着跑的玩具,你愿意隔段时间去欣赏和保养自己的模型,愿意向你的亲朋好友介绍自己新增加的兴趣爱好。这段时间可能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在这个时期,你会不断的发现更新更好的车模开始了解自己的第一台模型有哪些不足或者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它的做工原来不是很好比如它的功能还不够多,比如它原来还有其他的版本……,这些问题的解决让你慢慢形成自己的收藏风格和路线。
第二阶段就是“藏”了。这时候估计你已经从车模购买者变成车模爱好者了,你清楚同样的一个车型有几个模型品牌的产品,而且产品质量有很大区别,你清楚自己去查阅模型产品的最新信息,并且已经有了和你相熟的模型供应商了,你也开始在家里辟出一个空间或者是新买一个柜子,让你的藏品成为家居摆设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你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收藏风格,你很明确知道你下一部要收藏的车模是哪一款,这是个很重要的标志,说明你已经告别菜鸟时代了。有的爱好者在这个时候,会把自己之前收回来的部分模型转赠、交换、二手买卖,因为这些模型种种的原因不在他将来的计划之列。
至于收藏风格,是依赖于你通过车模对汽车文化的了解和挖掘的程度,同你个人喜好相结合而逐步形成的,让你很快地成为一个对汽车文化认知能力较强的车模爱好者。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愉悦,知识的丰富还有见识的增长等都是很有成就感的,潜移默化中,也增加了你的个人内涵再加上个人在产品和品牌认同过程中的喜好,你的收藏风格也就形成了。模型的价值,是存在于懂得欣赏的你。
“玩”应该是车模最高的境界了。经过了前面两个阶段,你对车模的认识已经称得上专家级了你开始对你的车模蠢蠢欲动,希望能像真车一样,为你的车模进行改装,让它成为你真正的宠物。在国内,也只有少数车模发烧友能把车模进行二次开发,让它成为自己的艺术品,他们可以在车模上发挥自己的艺术细胞,或者搭建场景、或者在车模上挥洒自己的涂鸦艺术。
车模的品牌
和真车一样,车模同样有品牌之分。对车模品牌的深入了解,能在以后的车模收藏过程中获得更加准确的目标。
目前最值得我们考虑的车模品牌当属源自德国的AUTOart(奥图亚)。AUTOart拥有型号最为齐全的车模,产品文化背景深厚具有鲜明的品牌特色。只要是小有名气的汽车都能在AUTOart那里找到,并且产品的油漆喷涂技术明显领先于同级产品,发动机、轮胎、内饰等细节的处理十分仔细严谨,加上比较容易 接受的500~1000元的售价,AUTOart当之无愧是车模收藏的最佳品牌。
除了AUTOart,其他车模品牌也有各自的特色。
车模的制造流程
为了获得最新的汽车资讯,AUTOart每年都会去参加各地的车展,然后评估每台车的人气和价值,然后再决定是否开模具。如果觉得某款新车型的市场接受度较高,AUTOart就会和汽车生产商去谈判,一般是10万美元到20万美元买断一个车型的版权或者汽车生产商从每卖出一台车模中抽多少利润。当条件达成后汽车生产商就会让AUTOart去拍照并测量外形尺寸,但不会给任何车型的数据,一台车大概里里外外拍摄五六百张照片。拍完之后,就把所有照片输入电脑,然后通过专门的软件,进行平面到3D模型的转换,并且和原车进行精密的校对,直到和原车的外观没有什么差异后就可以开模具了。
通过最新的电熔铸技术,用数控机床在钢合金的模具原料上慢慢的雕刻出车模的外壳,但车模的内设是不能这样雕刻的必须用手工按照拍摄的原图雕刻。因此开一个车模的模具顺利的话,在8个月左右的时间,否则很可能造成模具精度不高,这样,一台1:18的车模放大回去是回不了原型的。当模具完成后,把一块锌合金放入800摄氏度的模具中,用积压技术成型,最后用水刀割掉多余的部分,冷却后推出来,这就完成了车模的雏形,不过还要进行毛口的打磨才能得到光滑的车壳。对于车壳上的花纹,AUTOart则采用了先进的移印技术,为了保证印刷质量,每次移印的距离不能超过5cm,如果是多色花纹,则要重复来回多次印刷。因此在AUTOart车模上再小的标志或花纹都清晰可见,非常逼真。由于车模外壳运用了无尘阳极烤漆技术,通常的擦拭是很难使其掉色的,保证了车模能永久收藏。除了以上的工艺外,真正的金属纱网绒毛的内饰等高档车模的典型特征,在AUTOart的车模上都能一一找到。
到目前AUTOart的车模已经推出了2000多款,并以每年四五十款的数量增加。对于限量版的车模AUTOart将严格按照定制数量生产,而普通款的车模则根据市场的消耗量,以及模具、版权的费用来制定生产数量。通常来说,AUTOart的一款车模不会重复生产,也就是卖完即至,所以这也无形中提高了AUTOart车模的收藏价值。
AUTOart的车模主要有1:12、1:18、1:43、1:64这几种尺寸,对于大多数车模爱好者来说,建议选择1:8(10英寸左右)的车模。因为这个尺寸的车模在仿真度,观赏性都非常不错,虽然没有1:12(15英寸左右)的车模精细,但1:12的车模在车型的数量、价格方面都无法与1:18的车模相比。对于1:43和1:64的车模,由于尺寸太小,很多细节无法做得更好,可以作为车模收藏中的一些点缀。
AUTOart的赛车
篇12
林依轮第一次买表,不是为了收藏,而是为了摆谱。
那时候他已经比较有名了,也算有钱,于是就有了买表的念头,不过他那时对表完全不了解,只知道最好的表是瑞士表,最大牌的是劳力士。有朋友给他推荐劳力士的369,经典的蚝式设计,恒动机械表,黑色表盘,黑色不锈钢表带,能满足林依轮的所有要求。在随后一次去欧洲时,林依轮在劳力士的专卖店里,按照自己印象中的款式,买下了这块劳力士。
但回国之后才知道买错了,虽然一样是黑表盘、同属369系列,但他买回来的不是蚝式恒动,而是一款吉祥数字机械表,乍看区别不大,但机芯却有区别。
出于好奇,他在朋友的带领下开始真正接触钟表业,了解越多,越觉得这是个博大精深的领域……
原来自己心目中最好的劳力士其实只能算是钟表界的一等表,在它之上还有十几个被称为特级表的品牌,包括百达翡丽、爱彼、江诗丹顿、宝玑、豪爵、雅典……
随后,为了给太太西华的文化艺术公司筹备办公地点,林依轮在北京CBD核心区域的华贸中心购买了一套200平方米的写字楼。这套房子最终没用上,就搁在那里了。
没想到这倒让他赚了一笔,短短两年间,华贸中心的房价就涨了9000元/平方米,算下来林依轮歪打正着地赚了接近200万。有了这么一笔天降横财,林依轮于是开始琢磨,是不是可以拿出一部分收益买一块真正的特级表呢?
他去问朋友该买哪个牌子,朋友只说了一句话―――永远的百达翡丽。这个世界排名第一的手表品牌,是瑞士仅存的真正独立制表商,也是全球唯一采用手工精制、坚守钟表传统工艺的品牌。
众多的唯一、第一、最好头衔使得林依轮从此认定了这个品牌。但他没想到的是,百达翡丽是个卖方市场―――不是你拍出一笔钱就能拿到你想要的表,必须先填写百达翡丽购买申请表,上面需要填写购买者的姓名、国籍、年龄、联系方式及购买百达翡丽的原因,所需要购买手表的款式和出厂日期。
根据朋友的建议,如果想拥有第一块百达翡丽,最好购买入门款的3919。但林依轮觉得3919并不适合自己,那是一款设计轻薄的表款,表盘灵动但缺乏厚重,表链也是他不欣赏的金色。最后,他决定跳过这个入门阶段,修改订单成为了5980的客户。
这是一块计时码表,深蓝色表盘,全钢表带,宽厚的表身可归入大型腕表的范畴,非圆非方、仿效自轮船舷窗的八角型表壳造型,使得它看起来不同设计常规,还加入了计时功能,充满运动特性。这块表,售价33万。
收集到收藏,享受等待的过程
林依轮一方面在股市、房产、黄金、艺术品等投资领域利用自己的特长赚钱,一方面开始对自己进行系统的名表知识的充电。当资本与专业知识都准备齐备后,林依轮正式踏入名表收藏的领域……
所谓的名表,指的是有上百年历史,在国外能载入世界名表目录的。名表收藏,首要讲品牌,一个具有保值与升值潜力的品牌,就决定了这只表90%的价值。其次是数量,限量版腕表独一无二的编号,会使其升值几率大增。名表的市场流通价值,即拍卖和交易的行情也是判断价值的重要依据。此外,名表的艺术价值也至关重要,好的名表应该具备艺术的表达能力,也就是能凸显某家表厂在某个年代的原创性、独特性与代表性,或者有足够的故事及很高的收藏名声。
经过仔细甄选,林依轮最后确定了自己收藏的名表品牌―――百达翡丽。他专程前往瑞士日内瓦的百达翡丽旗舰店,打算在那里精心挑选自己的收藏对象。
百达翡丽旗舰店位于日内瓦湖畔,门牌号是41,rueduRhone,1204Geneva,Switzerland,说法语的日内瓦人更喜欢沙龙这个称呼,所以,这里又被称为百达翡丽沙龙。
不明就里的人,即使找到这个地址,也只能透过橱窗大玻璃看看里面没有任何标价的百达翡丽。沙龙内陈设和装饰简单、朴素,毫无废笔。销售人员一律上了岁数,动作平缓,语调沉稳,言语很少涉及价钱。
在这里,经常能看到工人在显微镜下打磨一些肉眼近乎看不到的细小零件,待完成后,那个小家伙已被处理得光洁可人。也许仅仅是一个罗盘上的小螺丝钉,头发花白的老师傅就需要戴着高倍的放大镜忙碌上好几周。一个仅有三毫米的侧机芯就需要12位工人经过3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而且,这一切不能借助任何先进的科技。
林依轮最后定下的是Nautilus金鹰系列复刻版的两块表,他原本计划挑一对对表,但百达翡丽不出对表,他只能在所有的表款里去搭配,挑表花了他两周时间。随后,收表又等了两年。
而在等待的日子里,他将自己深造成了一个可与百达翡丽讲解员媲美的专业人士―――做百达翡丽的讲解员,必须至少掌握六种技能:要热爱设计;会打磨并不怎么周正的金块;要懂得钟表的基本原理;还应该了解一些雕刻技术,在三天的时间内,要能雕出一幅宫廷盛宴图;骨瓷也要多少明白一点;还得懂得鉴定宝石的真伪……
当他终于把心仪的百达翡丽握在手里时,他忽然觉得这个等待的过程其实非常享受。如果喜欢什么就能直接买到手,那还有什么意思呢?恰恰是在这个等待、研究、琢磨的过程中,激发并锻炼了他去主动学习的能力。
做个时间收藏者
随着收藏表的名声慢慢传出去,越来越多圈内的朋友在购买手表前,就会来向林依轮征求意见。
他告诉身边收藏表的朋友,按照升值潜力排序,首先就是已经不再生产的绝版手表,这些表只能在拍卖会上看到,之后是限量版,实在不行,也一定要选择功能多、特点鲜明的手表―――万年历、秒表记时、月像、跳字、特殊响铃、陀飞轮、潜水……
因为“简单就是美”这个概念在收藏表的领域里不流行,“越复杂,越高贵”才是王道,尤其是在功能上。百达翡丽曾经有过一块表,拥有900多个部件、24种功能,且能精确走时至2100年,堪称世界上最复杂的手表,所以,它也成了世界上最贵的手表,拍卖价高达1100万美元。
其次,表的外型也是它能否升值的关键。越异型,越值钱―――方壳的比圆壳的贵,长方壳的比方壳的贵,三角形的又比长方壳的贵。
篇13
一 冰雪雕塑艺术在国内的发展
1 冰雕的发展
冰雕活动来源于民众的日常活动,民众起初用冰块来塑造冰球、冰灯等构造简单的冰雕。在1949年之前,经常看到有民众使用松花江冬天结成的冰为信教徒制作十字架以及耶稣冰雕像,用在祭祀等方面。国内真正意义上的冰雕作品是在1964年举办第二届冰灯游园会的时候,在场的艺术家们突发奇想的决定用松花江冬天结成的冰来制作成艺术品。经过艺术家们的辛苦制作之后,一座眉清目秀、棱角分明的三米多高工农兵的雕塑拔地而起。在这个冰雕举国文明之后,这种新起的冰雕艺术品就成了冰雕展里的最璀璨的一部分。1987年,哈尔滨在举办了三次国际冰雕表演的前提下举办了第一届哈尔滨国际冰雕比赛,这一比赛是哈尔滨各类冰雕比赛中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冰雕比赛。各式各样冰雕比赛传播了冰雕知识,增强了冰雕人员的冰雕技术,为国家培养大量的冰雕艺术人才。历经几十年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历经数代冰雕艺术家的踊跃探索和持续创新,呕心沥血,冰雪雕塑艺术已经日渐成熟。
2 雪雕的起源
哈尔滨的雪雕一开始叫雪塑,主要是由以前的堆雪人发展而来,雪雕的发展历经了很长一段时期的孕育。哈尔滨第一个可以让民众欣赏的雪雕造型是1963年初哈尔滨市第一届冰灯游园会上用自然界的大雪雕塑成的雪象。雪象使用了雕塑的技巧,在雪中加入少部分的水慢慢往上拍打,最终只做了半冰半雪、外表颜色不是很雪白的雪象。雪象长度达4米,高度约为2米作用,又长又尖的象牙没有办法用雪制作,只能使用冰来替代。这个雪象虽然是用古代的堆积雪人的办法雕塑而成,而且加了一些冰作为替代,艺术水平虽然很低,但是客观来说毕竟有了一定的艺术性。冰雪雕塑艺术在国内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却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层次,冰雪雕塑艺术的发展离不开黑龙江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也离不开所有的冰雪雕塑专业人员以及兴趣爱好者的不断创新,离不开省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支持,冰雪雕塑艺术的发展使冰雪文化更具内涵,成为了冰雪文化的标志性代表。
二 黑龙江省高校冰雪雕塑艺术课程教育现状
在黑龙江省,冰雪雕塑艺术的课程教育情况还处于刚刚入门的阶段,各个高校都没有形成全面的培养方案。就哈尔滨来说,在冰雪雕塑艺术制作队伍的组成当中,冰雪雕塑艺术家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占大部分人数的是很多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的冰雪雕塑技工,还有一些冰雪雕塑艺术爱好者。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发现,大部分冰雪雕塑人员虽然在冰雪行业从事很长时间,但是始终没有接受过全面的冰雪雕塑专业培养,因为技工的文化基础不高以及艺术基础匮乏,这部分人员的艺术作品还保持在单单对冰雪雕塑技巧的追求上,作品的艺术性和内涵性都比较匮乏,这严重显示出黑龙江省在冰雪雕塑艺术行业课程教育的不足。而作为北方冰雪雕塑艺术起源地的哈尔滨,其本地的高校冰雪雕塑艺术课程教育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首先,课程教育没有办法满足社会需求。虽然哈尔滨市内的各个高校对冰雪雕塑艺术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兴趣并给予很高的重视,大部分的高校也开设了冰雪雕塑艺术训练课程,但这些高校大部分都是把冰雪雕塑艺术课程设成课外选修课或者是业余课程,这种教育模式显然没有办法达到训练高素质冰雪雕塑艺术人员的目标。
其次,客观条件不允许。通过有关人员的调查发现,冰雪雕塑在制作环节上对人工雪坯、天然冰坯的需求很大,而且特制的冰雪雕塑工具价格也很高,这都在客观上导致了冰雪雕塑艺术教育发展缓慢的问题。所以,如何加大力度培养学生对冰雪雕塑的兴趣、传播冰雪的专业知识,并通过增加对冰雪课程的资金投入,增强冰雪雕塑人员的创造力是黑龙江省,尤其是冰雪雕塑艺术重要的发源地哈尔滨市内高等院校冰雪雕塑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此外,北方冬季有雄厚的冰雪资源,但每年各种大型的冰雪景观、艺术雕塑的施工和各类冰雪雕塑赛事,都是由一些专业施工队伍和省内名家参与,每年太阳岛雪博会、哈尔滨冰灯游园会、都会举办各种冰雪雕塑比赛,但由于比赛名额的限制以及入园门票费用等问题,能进入实践环节的学生每年都比较有限,这些冰雪试练场给学校开展冰雪雕塑艺术课程的实践环节还是相对有限。如何让学生参与实战,如何让实践环节与教学相结合这些都有待于解决。
三 冰雪雕塑艺术人才的培养
冰雪雕塑艺术雕塑教育是一种时尚前卫的艺术教育课程,对于冰雪雕塑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力,对课程教育的不断改革能够在发展艺术教育的同时达到我国冰雪雕塑行业对于专业人员需求。对于冰雪雕塑艺术人才的培育与我国冰雪雕塑艺术发展相适应,高等院校的冰雪雕塑艺术教育工作者应当把冰雪雕塑艺术教育工作当成是促进冰雪雕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面来进行分析,同时梳理哈尔滨冰雪雕塑艺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其未来发展的方向,避免我国冰雪雕塑艺术行业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促进专业人员的培训。
另一方面,从教学效果来看冰雪雕塑艺术是黑龙江省独具特色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鉴于全部的制作过程是在零下20几度的极度寒冷情况下完成的,因此,学生在具有扎实的制作功底的同时,更要拥有强健的身体还有顽强的意志,与此同时,学生也需要懂得团队合作。冰雪雕塑艺术创作是培养高校学生丰富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强身健体的极佳方式之一、是增强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意识以及团队意识很好的方式、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与社会实践完美结合的有效方式。
四 冰雪雕塑艺术课程教法改革
1 合作式教学方法
合作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把课题研究型的学习过程迁移到教学过程中。依照具体的状况将学生分成诸多个冰雪雕塑艺术创造小组,各个小组均以制作冰雕为小组的目标,学生共同完成由老师规定的冰雪雕塑艺术设计项目。这种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在对冰雪雕塑项目设计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索之外,同时可以通过合理的分工,让学生完成比较复杂专业的冰雪雕塑项目,通过各个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研究出的成果。除此之外,合作使得教学方法也可以从侧面有效锻炼学生的协调素养和合作素养。
2 实例式教学方法
雕塑艺术比赛获得奖项的具有代表性的具体事例,尤其是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的冰雕作品,进行讲解分析。学校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学生对优秀的冰雪雕塑艺术作品的想法创意、雕刻方法、表现形式等各个方面进行有组织的讨论分析、交流等。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冰雪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实际操作之间关系的理解。
3 讲座式教学方法
在冰雪雕塑艺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依据同学们的兴趣和建议,选取一些冰雪雕塑设计制造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问题,邀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冰雪雕塑设计师或者冰雪雕塑行业的专家给学生做几场针对性的讲座,加深学生对这一课程的了解。这种讲座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快捷的把冰雪雕塑设计的观点还有冰雪雕塑行业最新的行业动态信息传递给学生,直截了当的弥补了教学体系滞后于行业的问题,在有效的增大了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了学生对冰雪雕塑设计的兴趣。
4 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学校的冰雪雕塑艺术授课老师应当考虑到当前的社会与市场需求认真讨论分析如何培养高素质冰雪雕塑艺术人员,同时编写全面的学生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在课程安排上一定要避免学生出现纸上谈兵、只会说不会做的问题,应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附近的冰雕场实际操作练习。通过冰雪雕塑艺术作品向冰雪雕塑设计专业的学生传播艺术创造力的开发,增强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在博学的基础上精通,在精通的基础上专一。这是学校应该研究还有不断改革的课程教育之一。
总之,随着现代社会对于冰雪雕塑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都不断增加,冰雪雕塑艺术设计的课程设计应该进一步改革,大胆的探索教学改革方法,优化完善现有课程模式,加强冰雪雕塑的实践过程,摸索出一条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随着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不断深入理解冰雪雕塑创作的规律和方法,冰雪雕塑艺术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成为黑龙江省甚至国内艺术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冰雪雕塑课程教法的不断改革,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还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强身健体,锻炼意志,为冰雪雕塑行业输送越来越多的专业冰雪雕塑工作人员。
参考文献
[1]姜宇琼, 张艳. 冰雪雕塑艺术课程教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09(8):162-163.
[2]姜字琼, 王立荣. 应用型高校冰雪雕塑艺术课程两种教学方法的探究[J].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