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5)09-0092-02
[本刊网址] http://hbxb.net
环境艺术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例如关于环境美化设计的艺术品,建筑界的景观艺术、地景艺术、偶发艺术等等。换句话说,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所看到、听到的所有事物、景观、环境艺术等,从广义来讲其涵括自然界中所有的事物,例如山水树木,人文建筑、市政设施等等,此外还涵括我们穿着的服装、休闲运动所用的设施等。目前,在人类社会快速进步的推动下,人们不仅仅注重物质方面的追求,更加关注精神层次上的审美需求。基于此,以下文章围绕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内容展开了分析,并探讨了其现实意义。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介绍
(一)就环境艺术设计定义实施简要阐述
二十世纪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工艺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并带动了环境艺术设计更好的发展,这也凸显了经济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效果,环境艺术设计开展是基于人类改善生存环境所实施的活动,此种行为带有极强的目的性、意识性。但是环境艺术设计为人们所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可以协助人类把生存环境改善的愿望得以实现。现实生活中,我们所提及的环境艺术,主要是指可以促进生存与生活环境得以改善的艺术,主要是使用艺术的形式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自古以来,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对于人和自然间的关系人们一直在努力协调,以实现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是以,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力求为人们高品质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其主要特点是有较强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打造的环境会给人以精神层面上的满足。
(二)简要阐述中国近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经济越来越繁荣,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经济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已严重的威胁到了全球的生存环境,致使能源问题越来越严峻,在此种形势下,人们越来越重视资源和环境问题,环境设计也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由此环境设计要以人为本,以环境意识为主。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之间,中国环境设计领域的设计师对环境设计定义和其发展开始深入研究,在这个过程之中,世界上的所有国家几乎都制定了一些基本国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以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世界人类的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此种形势下,中国很多环境艺术设计师为满足时展的需求,在专业环境设计的时候融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并把其当作基本指导思想。
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丰硕的成绩,推动了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也越来越多。在这个时期下,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开始慢慢起步,最初是传统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之后发展到外部空间设计上并且逐步转移到公共环境的开发与设计
二、环境艺术设计目前形势分析
(一)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目前形势。中国最初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丁一比较模糊,其真正得以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其起步比较晚,与发达国家而言其发展比较缓慢,但是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对于环境有了深层次的认知,由此环境艺术设计也得到了重视。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正处于机遇与有挑战并存的形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乏问题存在,但是其潜力还是比较大。
(二)西方设计思想影响下中国环境艺术的分析。中国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其设计风格、形式缺乏创新,雷同现象比较频繁,中国城市设计上缺乏艺术性与特色性,并且对于设计理念只是套用,这也所设计的城市环境更缺乏特色。纵观发达国家的环境艺术设计,结合国外成功的环境艺术设计案例来看,他们在设计的时候很好的融人历史文化、人文气息、将现代科技与理念熟练地使用,这也正是其环境艺术设计得以成功的主要原因。
(三)新技术融入下环境艺术设计的形势。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环境艺术设计之中融人了许多新科技,例如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化时代之中计算机的使用比较普遍,并且在环境艺术设计之中的使用也比较广泛。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效果展示上,中国所使用的手段是手工绘制,一直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计算机融人到建筑业之后开始参与环境艺术设计。计算机的辅助设计方法在建筑设计之中得到了迅猛发展,突出体现在上世纪末.已成为建筑设计效果展示的主要途径。截止到现在,在计算机相关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环境艺术设计下的辅助设计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突出体现在许多绘图软件和、相关的教学课程都相继的出现了。
三、中国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一)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的时候公众参与性不强。目前,中国的环境设计,包含市政设施设计、建筑设计,广告、绿化设计等等,以上这些设计大都是由私有单位或个人设计,对于城市公众的看法与建议融入的很少,这样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就有失公众性,只是体现设计者的个性,不完全符合公众的审美需求。
(二)环境艺术设计与自然因素之间的协调关系处理不好。纵观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一直都奉行环境与自然的和谐,然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时候在与自然因素关系的处理上不是很关注,这样就致使建设功能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能协调发展。一般情况,中国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对于高新技术和高科技材料的应用比较多,但是对于自然资源的应用却比较少,不能充分的发挥其自然功能,这样就造成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够协调。
(三)环境艺术设计方法简单,没有时代性,缺乏地方性风格。最近几年,中国城市环境之中对于广场设计时使用的大草坪设计方法得到了人们的大力推崇,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现代艺术特色缺失,对于一些成就的设计思想,人们依旧采取模仿的形式,出现了设计克隆的局面,这样使得设计的地方性和时代性风格急剧缺失。
(四)城市环境监督管理的模式不注重创新。环境艺术设计和城市环境管理紧密相连。从当前的形势来分析,中国城市环境管理突出体现在:建部门对建筑设计实施管理,市政部门对道路交通实施管理、林业部门对城市绿化实施管理,环卫部门对环境场所的日常维护实施管理。这种纵向的管理模式要想实现公共环境设计与日常管理协调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会抑制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质量的提升,会造成城市环境设计的艺术水平偏低,无系统性等现象发生。
四、未来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前景分析
(一)以生态化为其设计核心。生态和谐是我们一直倡导,人类的生活与自然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由此对自然实施有效的保护是我们一直以来的重任。我们要清楚的认知,自然环境遭受破坏,人类也必将面临巨大的损失,所以,在环境设计的时候以生态化为核心是很有必要性的。目前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的提高,人们对于自然有了深层次的追求,不仅要求饮食方面要实现自然,更期望生活的环境更加的自然。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障,在人类生存环境恶化、资源损耗等方面环境艺术设计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环境艺术设计对自然的重新创造是不可能做到的,然而把现有的环境实施改变,促进环境朝着人们所预想的方向发展。
(二)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其便捷化。设计的实质是为人服务,环境艺术设计也是如此。在当下城市人口愈来愈多,人们更需要便捷式的生活。对于服务性设施的设计之中要融人科学技术,比方说车站的自动购票系统自动检票系统、自动存取款系统、自动贩售设备、自动问询系统等等,这些设计成果的出现使得人们的生活实现了便捷化。
篇2
二、城市建设中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当今我国进入社会发展高速期,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对环境与人的关系越来越重视,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设计也向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建筑、体现城市的地域人文特征,民族化风格,时代的个性化和和生态化设计的发展趋势。生态城市的规划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策略,把人与自然看做一个整体,打破了以人为中心的狭隘思想,以自然生态因素为优先考虑对象,协调统一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城市形态的有机性,丰富性和完整性。使城市系统向一个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目前环境设计中,设计尽可能简洁,避免大量消耗能源,同时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已成为共识。在物质要求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生存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以人为本,体现居住环境的精神内涵和时代特色。每个城市在历史的沉淀下都会形成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符号,只有将城市的特点融入当地文化之中,激发人们内心的认同感,才能将艺术与生活相统一,提升居民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三、城市建设中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地域人文体现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城市建设环境艺术设计表现出来的却是传统文化和地域特征的消逝。正如吴良镛先生指出的“技术和生产式的全球化,带来了人与传统地域空间的分离,地域文化的特色渐趋衰微标准化的商品生产,致使建筑环境趋同、设计平庸、建筑文化的多样性至扼杀。”目前,如何在中国城市环境中体现其地域人文特征成为城市建设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任务。城市的建设应尊重和充分阅读当地传统,周边自然和人文环境,汲取精华,设计植根于现代生活,才能体现出本城市居民文化特征的空间环境。地域性的存在促使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地域性的主要差别体现在客观的地形地貌上,不同地域的生活习态,习惯和方式上和生活于本地域的居民社会意识形态,群体的价值观上。
环境艺术设计的地域人文体现应该注意一下三个重点:一是本土文化元素的应用,城市化和全球化为本土元素进行的创作发展做了良好的依托,本土元素是实现和谐现代城市建设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现在越重视地域性的作品,越被世人所认同,因为这代表了在地域文化的熏陶下,与人们文化语境相和谐。城市的历史建筑和景观根植与特定的文化土壤,其材料,色彩和视觉符号的选择以某种特定的式样呈现,反应了特定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习俗等。一个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通常意义上讲都具有高度的时代特色和文化底蕴,设计师们充分阅读和感悟其本土元素,就可以在创作中创新,大胆,灵活自由的使用本土因素,构建出自己的城市风貌。二是注意文化元素与整体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做城市建设的环境设计前,设计师们应该明确设计目标,对设计目标进行全方位分析,这既是设计的基础,也是体现地域特色的前提。第三是灵活的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人类文化能够进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互相交流,设计师可以多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因素,取长补短,对本土的文化因素进行优化。就环境艺术设计的技术而言,西方领先我们许多年,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其先进的知识,结构与重组,融入到自身文化特色中,中西合璧,努力需找中西的平衡点,从而形成新的地域文化特征。
篇3
一、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起源
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使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计算机辅助设计源于计算机图形技术的产生,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研究构想发端于1950年,但使用计算机绘图的最早记录是在196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伊凡·苏泽兰在美国计算机联合会会议上发表了名为《画板》的博士论文,从而开始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历程。他从1950年开始着手开发通过图形技术来处理人与电脑交互对话的操作系统。1963年,这套以电脑主机、显示屏、光电笔和键盘为工具的图形画线系统得到实现。这套图形画线系统开发和引进了许多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思想和技术,使用户可以运用电脑画出直线、复杂曲线以及简单的标准部件。
最初CAD被解释为“计算机辅助绘图”,由于当时计算机在设计上的作用是替代传统手工绘图的一种新工具,但随着后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CAD的含义也在不断变化扩展,随着20世纪70年代像素的产生、80年代三维曲面造型系统的开发等,使电脑绘图从只能用“线”这一基本绘制元素发展到可以用点、面、体进行绘制计算机图形,从而使CAD的含义也发展成现在人们比较熟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这个概念了。1970年的威尼斯双年展首次接纳了计算机绘画作品,这也标志着新的视觉艺术形式的诞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我国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与国外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的轨迹相似,国内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研究与应用基本上是从各高等院校发展起来的。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的进一步普及,在环境艺术设计和创作领域,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
二、我国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重要的技术工具,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得到普遍应用。在20世纪90年代前,国内对环境艺术设计效果的表现是使用手工绘制的方法,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开始在我国建筑业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建筑设计表现领域以不可逆转的潮流迅速发展。尤其是到了20世纪末,计算机辅助设计逐渐成为建筑效果表现的主流。起初,设计师主要运用Auto CAD软件进行施工图的绘制,在方案阶段还以手绘为主。但随着相关专业软硬件的更新和进步,它自身的强大优势得以显示,同时对传统手绘表现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
随着近十几年来我国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计算机建筑效果表现的类型己经有了很细致的划分,可以分为:计算机建筑效果图、计算机建筑漫游动画和计算机建筑效果虚拟现实。计算机建筑效果图主要是通过3DSMAX,Lightscape,Photoshop等计算机软件制作的静态的效果图。通过计算机三维软件从平面、立面数据中得到透视图,透视点位置及视点角度均可变换,然后再渲染出二维图像,这种方式是目前社会上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漫游动画是利用3DSMAX软件的三维动画功能,在建筑物的室内或室外的设计阶段就能以可视的、动态的方式全方位展示建筑物所处的地理环境、建筑物外貌和各种附属设施以及建筑物内部空间的效果,使人们能够在未来的建筑物中漫游,因而成为建筑设计方案及装修效果展示、建筑方案投标、论证、评审的有力工具。
三、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当前,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比如各种方案的汇报、投标以及招商广告中随处可见,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绘图软件的教程以及在教学上更加重视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教学课程。人们更多的关注计算机技术,想方设法掌握各种绘图软件,在模型、材质、灯光以及各种渲染技法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忽略了最终的效果图的艺术性。计算机辅助设计是科学与艺术以及计算机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边缘学科。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视觉艺术创造规律、形式法则和审美方法与传统的艺术设计是相同的。所谓视觉艺术,是通过人的视觉感受而将客观内容纳入主观心灵并予以对象化呈现的艺术形态。一些美学研究者认为,从审美主体的角度来看,艺术离不开创造者和欣赏者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都要通过一定的感官和相应的感性物质媒介,前者创造出审美对象,后者达到审美愉悦。所以说,作为视觉艺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作品既要真实的描绘场景,又要使欣赏者达到审美偷悦。不可否认,人们的欣赏水平在不断提高,求新、求异的视觉口味也越来越高。这源于技术的发展、审美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和艺术创造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在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初级阶段,设计师的目标是使效果图具有真实感,能够模拟未来场景的真实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目前的计算机建筑效果图的风格单一,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不断提高的视觉口味。计算机建筑效果图既是表现的技术同时它又是视觉艺术。设计师创造出审美对象,筑物内部空间的效果,使人们能够在未来的建筑物中漫游,因而成为建筑设计方案及装修效果展示、建筑方案投标、论证、评审的有力工具。使用的软件有Creator系列三维建模工具及Vega场景管理软件。计算机建筑效果虚拟现实技术强调的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采用的是人与人之间自然的交互方式。它可以实现逼真的、纯三维的场景,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完全由用户自由控制在场景中漫游。作为建筑师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建筑方案,所以说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可以使用于建筑表现,而且也是一种推敲方案的有利手段。VR技术在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将给环境艺术设计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设计师创造出审美对象,要使欣赏者达到审美愉悦而不是审美疲劳。为此,根据目前我国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的发展情况,未来计算机建筑效果图应呈现艺术化、人情化和多样化趋势。
参考文献:
[1]邓庆尧.环境艺术设计[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2]张绮曼.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室内设计的风格样式与流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4
Key word: indoor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interior design styl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多以室内设计为主体,它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知识性广、综合性强、涉及相关学科较多从事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工作者需要了解建筑学、人机工程学、力学、心理学、材料学等等;室内设计者借助设计原理依托建筑原始空间格局进行二次加工创作达到使用者物质和精神需求。
二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风格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多以室内装修设计为主体,而室内装修设计的风格又分为:传统风格、现代风格、欧式田园风格。“传统风格”一般指来源于传统的积淀,室内空间布局、室内颜色运用、陈列摆设等等保持原有的文化内涵。“现代风格”起源于包豪斯设计学院,强调采用新材料、改变原有结构创造新的使用功能、注重室内设计遵循自然法则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新理念。“欧式田园风格”主要体现在使用者对高品位生活向往的同时又对复古思潮有所怀念,让使用者感受到舒适自然,体现悠闲自在的感觉,表现出一种充满浪漫的向往,就好比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这就是室内设计师为使用者所追求的一种安逸、舒适的生活氛围。
在社会发展中对室内设计师的能力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总体经济实力增长较快,国力渐强,社会高度发展,人们对室内设计的认识有所不同要求室内设计师具有好的空间想象力;思维敏捷;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强;富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较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环境整体意识和综合的审美素质,掌握系统设计的方法与技能,具有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表达的能力。对传统、 现代风格 的设计典型融会贯通,掌握室内空间造型、界面装修设计、 陈设艺术设计 的基本方法。
在现阶段情况下,为完成一个好的项目规划要求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师需要能熟练使用以下几种软件工具:
1、 PHOTOSHOP :世界顶尖级的图像设计与制作工具软件.无论你是从事 平面艺术设计 ,摄影,多媒体,影像制作,还是网页,都可以用它进行艺术创作.
2、3DMAX效果图以室内外效果图为主,掌握 3DMAX 各项基础知识。三维效果设计与制作;三维图的建模、材质、灯光、场景、渲染、后期处理技巧。
3、AutoCAD学习AutoCAD,掌握 施工图 的识别、创建技能。
相应的学习科目: 素描 、色彩、 建筑速写 、构成学、测量学、室内制图、效果图技法、摄影、装饰结构与材料、风格流派、家居 空间设计 、办公室空间设计、 商业空间设计 、模型制作、 景观 建筑设计、环境 景观设计 、植物配置、模型制作、 园林规划 与设计、景观设计 表现技法 、 计算机辅助设计 、景观工程技术、经济学概论,管理学概论、工程估价,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色彩构成 、立体构成、平面构成等
三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前景展望:
首先,室内环境设计需体现“自然”感。现代化建设与设计,对自然界进行改造,使得人们生活在现代城市,而逐渐远离自然界。人们如今对自然界有着强烈的渴望与向往。所以在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必须充分融入自然界的因素,即现代与传统相结合。
其次,室内环境设计需体现出艺术性。人们对于现代室内的建设并不是单纯生活,而是要求室内的物件能够“相处”融洽,体现室内的艺术性,展现整体、统一之美。
第三,室内环境设需体现高度现代化。设计师在对室内进行设计时,应该采取一切现代先进、科学的技术手段,使室内的声、光、色、形能够完美结合,体现出室内环境的高效率、高速度、高功能化的发展。
第四,室内环境设计需高技术与情理化的结合。现代室内建设,必须重视高技术与情理化的结合,让室内既有着高技术的水平,又能让人们在室内感受到人情味。
第五,个性化发展室内设计。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室内环境设计出现跟风十分严重的现象,效仿和追大潮成为时尚,室内环境正在走向雷同。所以我们必须打破雷同性,追求个性化发展。
第六,服务型、方便型的室内环境。室内环境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室内环境主要是方便于“人”,服务于“人”。
第七,室内设计采用新材料。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在对建筑材料、装饰材料进行不断的创新。所以在室内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最先进、最现代的新型材料。
第八,室内环境设计面积大型化。由于人们的空间精神的不断上升,不会满足于居住在小空间的环境里,所以原有的小空间会不断的得到装修和改造。
从上述的发展前景展望中表明,现代室内设计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现代室内设计给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在未来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如何对能力、空间环境的把握,体现人性化的空间,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成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必须不断摸索和思考的课题。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室内环境艺术感是人们理想化的追求,也是设计师在未来的责任与要求。所以,室内设计师在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创造力,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们的心灵元素、以人为本,未来的环境设计必然会更有艺术感。
篇5
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环境艺术有着宽广的内涵,其是艺术设计的一个集成系统。在狭义上,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主要指建筑物的空间与环境,其中包括建筑物的室外环境,如绿地、人行道、景观等一切为了美化环境而设计的“艺术品”,还应包括“偶发艺术”“地景艺术”等。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还包括家具、照明、软装饰等一切为美化室内环境而存在的物品。[ZW(]黄刚,王炳华,陈玉发浅析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8(29):50[ZW)]文章所指的环境艺术设计既包括室外环境又包括室内环境的组织规划、物品布置?c配置等。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巧妙地将室内外建筑烘托出个性、创新、与众不同的、使人喜爱的氛围。
简单来说,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需要花费工夫的实用艺术学科。
2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
我国开始注重环境艺术设计时间比较短暂,有二十年左右。随着我国大力发展经济,人们才开始从能够生活的观念转变为享受生活的观念,开始从住房问题注重住房环境问题。目前,虽然有大规模的人员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但可惜的是,并未出现太多的经典设计作品出来。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我国城市监管机制限制了环境设计的充分发挥,城市环境的规划和建设主要由相关主管部门完成;另一方面,环境设计缺乏公众的广泛参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公共雕塑设计等未能征求公众的意见和想法。此外,我国在环境设计人才的培养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现阶段,我国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内容仍很陈旧,未能跟随社会发展进行改变,很多学校的设计专业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设计经验和设计思路,这导致有很多设计师在艺术设计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过于遵循国外的设计方式,设计作品并不具有实际应用性,也不能体现本土文化特征。
此外,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设计领域中必定存在的一门实用艺术学科,设计师除注重实用外,还应注意环境艺术设计与社会、自然的融合性,创作出和谐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来。
3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社会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人类生存环境具有一定的发展危机。我们不应一味模仿西方设计风格,而是应当在积极地学习国外先进设计师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公众生活品质的提升,结合本土历史背景、区域特点等自身环境因素,创作出人文与生态和谐的作品。
31人与自然统一,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人类大量开发土地,开采资源,加上人口剧增,能源消耗,导致环境不断恶化,目前已经影响到人类生存环境。如何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其实跟环境艺术设计也是息息相关的。设计师有责任在到处都是建筑环境的问题上,解决好人与自然的相处问题。这就需要设计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把控好每处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既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又不浪费资源。
这一持续性发展设计发展趋势,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未来发展必须遵守的原则。
32以人为本,设计更多体现人性化
环境艺术设计包含两个重要的因素:视觉服务性和实用服务性。视觉服务性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宗旨,实用服务性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人是环境艺术的最终享受者,环境艺术设计其实就是为了人类自身。设计师应当广泛了解大众对于环境艺术的需求与心声,创作出符合人的生理与心理上的、符合物质与精神需求的艺术作品来。这样的设计发展趋势也正代表着人类在环境艺术设计上的不断进步,也代表着人类开始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深入了解人的本质,最终给人带来视觉上的艺术美感受,让人们感受到更人性化的环境服务。例如沈阳师范大学的道路上的小桥,可以让学生们直接从小河流的一边穿到另一边,缩短了步行距离。小桥不仅赏心悦目,更为学生们带来便利的交通。
这以人为本设计的发展趋势,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未来发展的光明大道。
33追求无害化生态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基于自然、人文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其中自然环境是最大的基础因素。资源是有限的,很难循环再生,甚至无法再生。我们在使用自然资源时,应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创造生态环境艺术作品。同时还要注重防止资源利用带来的污染,应当选择绿色无害化资源,避免有害资源造成环境污染,对环境和人类产生巨大的危害。
所以,环境艺术设计应当追求无害化生态设计,使环境艺术作品在走进自然的同时,还能改善环境,给人类带来健康绿色、环保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这也是环境艺术设计努力追寻的目标,是现在必不可少的发展趋势之一。
34设计趋于时代化、科技化,体现先进性
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水平目前也达到了一定的设计发展高度,人们转变思维,学会享受这一发展成果。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不能只是简单的建筑设计,而是应当学会将高科技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才能创造出符合当今艺术发展趋势的环境作品来。其中3D影像、投影、LED显示屏都可以加入到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里。只有让这些新技术不断涌现,才能推动环境艺术走向更高的层次,丰富环境艺术作品。
因此,设计趋于时代化、科技化,体现先进性,这是环境艺术设计必然发展趋势之一。
35个体与整体的合理把握
环境艺术是整体,由人文环境与自然生态两个个体构成,在马克思的哲学观点上,既互相结合,又互相矛盾。我们先从环境艺术的个体分析,自然生态要素上,地势、气候、地理位置我们无法从设计上改变,但是人文上的风土人情、民族习俗,甚至是深层次说,设计美学、设计观念与宗旨,我们可以加以利用和改变。再将两个个体找到共同之处,做出一个结合点,从而构成环境艺术整体。这样既有个体的个性美,也有整体的完整美。
篇6
2.环境艺术设计表现形式分类
2.1手绘表现
环境艺术设计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即可以用语言、文字来描述、传达,也可以以绘图的形式展现。设计往往要超越时间、空间的界限,语言和文字是有国界和界限的,而绘图这种无界限的人类共同语言,是设计者必须具备且不可缺少的技能。绘图的意义就像音乐家手中的五线谱一样,对思维的表现能做到一目了然,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为所有人理解。
手绘表现是将设计内容用徒手绘图的方式,应用透视原理让画面以较为接近真实的三维效果展现出来。传统的手绘表现是从绘画中发展出来的,利用透视原理将三维世界展现在二维的平面上。使用的工具主要是铅笔、钢笔、马克笔、喷笔以及水性颜料等。
手绘表现分为快速表现和完整表现。快速表现主要用于表现设计师的思路,是设计师思维发展过程的体现。在设计师设计灵感突现和设计临时变更时是很有效的表现形式,能够快速的表现其设计意图,但真实性较差。而完整的手绘表现能准确、清晰、简洁的表现设计的未来效果,准确的同时又能展现出一定的绘画艺术效果。手绘效果图对透视的要求非常高,然而在实际中对透视的要求以不以肉眼观察出透视错误即可。但是,这样的手绘效果图制作时间比较长,而且出现错误时不容易修改,资料的保存也比较困难。通常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也只是一个单一二维的图画。
2.2微缩模型表现
微缩模型作为环境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将设计师图纸上的二维图象,通过创意、材料组合成具有三维的立体形态。容手绘表现之长、补其之短,有机的将形式与内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其独特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更为接近真实的立体视觉形象。能更为直观的表达手绘表现中不能充分表达和无法表达的地方,如建筑的空间问题、细部与整体的协调关系、外观形态与内部结构的关系等。通过按比例微缩的模型,还可以不断纠正图纸与实物之间的视觉差异,合理的调整、检验设计方案。但是,微缩模型制作时间较长,而且通过比例尺缩小的模型只能获得鸟瞰形象,无法以人的正常视角来感受空间,无法获得人在未来环境中的真实感受。
2.3计算机辅助设计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飞速提高。在设计中设计师通常用草图开始设计,将草图变为工作图的繁重工作可以交给计算机完成;由计算机自动产生的设计结果,可以快速使图形显示出来,使设计人员及时对设计作出判断和修改;利用计算机可以自由方便的进行图形的编辑、放大、缩小、平移和旋转等有关的图形数据加工工作。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够减轻设计人员的劳动,缩短设计周期和提高设计质量。CAD、3D MAX、MAYA、LIGHTCAPE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层出不穷,为设计师提供了便利的设计工具。缩短表现时间的同时,更为准确的将设计作品真实的表现出来,也可以更方便的对设计进行修改,设计资料也能更系统的进行管理和使用,很多建筑的规划设计和结构形式都可以很方便的加以展现。
虽然计算机辅助设计有如此多的优点,但是也并非完美。首先它的艺术感染力不如传统手绘表现,在概念性草图的绘制方面也不够灵活、方便,工具不是随处可取。其次对于大场景的展现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对计算机硬件配置的要求较苛刻,要做到精确完美的展现真实的效果通常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进行渲染、输出。
2.4虚拟现实表现
虽然手绘表现、微缩模型表现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表现都很流行,但是他们各自都存在明显的不足。手绘方法很难表现出真实的质感和效果,微缩模型只能获得鸟瞰效果,无法获得人在未来环境中的真实感受,常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也只能提供静态局部的视觉效果。这些手段都无法让人们完全真实的感受设计师所设计的未来环境,直到虚拟现实技术进入到环境艺术设计领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人们开始能够完整的感受到设计师所设计的不存在于真实的客观世界之中的未来环境。
在环境艺术设计表现形式中,虚拟现实技术改变了过去仅靠静态图象观察到的建筑室内外效果的局限性。不仅可以以动态巡游的方式观察设计的最终效果,还可以通过动态交互式的方式对环境进行全方位身临其境的审视。能够感受都和真实世界中一样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刺激,还能在巡游的工程中任意选择体验角度、距离和观看方式等。而且,还能在其中实现多种方案设计、多种环境效果的实时切换比较。真实性、参与性、互动性都更强,这些都是前期环境艺术设计表现形式所无法达到的。
3.环境艺术设计表现形式的发展趋势
虚拟现实是多种技术的综合,其关键技术和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时三维环境建模技术、立体声合成和立体显示技术、传感交互技术、系统集成技术。计算机技术用于环境艺术设计设计已有多年,主要是帮助设计者把设计、计算、画图、数据存储和处理等繁重工作交给计算机完成,而设计者把主要精力用于创造性构思。计算机产生的设计结果,可通过图形设备向设计者展示,并可模拟,允许设计者作出修改。然而现阶段的二维、三维的表达方式,只能传递建筑环境的部分属性的信息,并且只能提供单一尺度的建筑环境信息,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则可展示一栋活生生的虚拟建筑环境,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设计不仅仅是设计者的事,住户、管理部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感受体验设计出的环境,对最终设计都可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作为一种可视化形式,虚拟现实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特别是数字化城市和虚拟建筑领域,以更方便、直观、快捷等特点,成为城市规划管理和建筑设计师们展现理念的有利工具。作为一个能让大众及时、准确地了解设计师设计意图,并及时让大众参与到设计中来从而最大程度的避免设计的失败,合理的利用资源减少资金浪费的先进的技术交流平台,虚拟现实技术势必会成为环境艺术设计表现形式的主流表现形式。
21世纪将是信息革命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必将日趋成熟,其操作性也会变得越来越简单,人与虚拟现实的互动性也会更丰富。科技为虚拟现实技术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使其成为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综合利用众多技术和优势的虚拟现实技术,不仅给予设计者全新的设计表现形式,同时带给感受者全新的观察视野。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其优势不言而喻,在设计领域必将得到广泛的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也将与其他的先进技术实现更加紧密的结合,相互促进,更方便的展现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更便捷真实的展现设计者的思想。
参考文献:
[1]刘祥.虚拟现实技术辅助建筑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02版
篇7
最近阶段,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全面加快,同步状况下民众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理念得以全面强化,无形之中令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人员面临愈加深刻的挑战危机。尽管说在该类领域之中已然存在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始终缺乏系统化的理论总结,特别是关于环保和生态理念的融合。尽快理想化处理这部分问题,将直接决定今后城市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前景。因此,针对当前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现状,并做出富有针对性的改革适应工作,显得尤为必要。
1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
现代室内设计工作的存在意义,就是不断满足人们日渐严格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包括起居环境的舒适美观、使用功能和经济效益等需求。基于设计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相关法律法规、设备和原材料性能等因素,因此如今室内建筑呈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尤其是在环境设计层面上,该类设计活动将细化出工程技术、视觉环境等因素。可偏偏因为设计人员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素养低下,往往忽视以上诸多元素,使得设计过程中出现诸多弊端。具体细节将表现为:
1.1室内装修设计合理性重视程度不高
须知现代室内环境设计工作,不单单关注室内设计整体性的合理把控结果,同时还要注意维持室内和室内环境的协调状态,最为理想的设计效果,就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以人的实际需求为基础,而不是一味地进行奢华和尊贵气息追求,可经过社会持续改革发展之后,现代居民对于室内设计的追求已然逐渐偏离室内设计的宗旨,即透过传统的实用理念开始过渡转接到雍容华贵方向,而广大设计工作人员为了迎合这类风尚,在设计环节中会一味地进行高端技术、原材料堆积,营造出绚丽奢华的气息,使得室内环境设计步入一类完全错误被动的深渊。
1.2盲目地进行抄袭和模仿,创新意识过度缺乏
现阶段我国室内设计工作中,涉及抄袭和模仿状况已然是泛滥成群,主要透过设计风格、装修原材料、结构造型等层面予以呈现。当一类区域衍生出一类新生代设计风格、原材料,或是室内造型模式之后,其余行业人员便会纷纷予以效用。整体表现出当前我国室内设计工作人员创新能力的匮乏状况,如若此类消极状况无法尽快予以遏制,相信不久之后我国室内设计行业就会丧失原有的生命活力。
2日后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科学化发展趋势
2.1尽量满足使用者一切精神功能需求
室内环境设计的精神功能,能够直接影响使用主体的情感、意志和行动,因此在开展设计工作前期,需要针对相关使用主体的认知习惯、情感意志特征,以及其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加以深入性研究,之后配合不同理论和模式,进行使用主体情感适当程度地冲击和影响。如若室内环境可以愈加突出地进行特定构思或是意境表现,便会衍生出愈加强劲的艺术渲染能效,进一步在精神功能层面上发挥出合理的推动功效。
2.2室内设计要尽量遵循自然化的艺术控制理念
经过民众环境保护理念持续强化之后,室内环境开始被要求塑造地愈加天然和绿色。主要是因为在全面推崇高度现代化设计理念之后,尽管人们起居生活质量得以有机改善,但是却发现失去了以往传统的民族气息。因此日后室内环境设计要同步贯彻现代、自然和传统化规范要求。特别是经过社会物质财富日渐完善之后,民众开始主张透过屋的堆积弊端之中挣脱出来,进一步想方设法激发出各类物件之间的统一整体美感效应。具体来讲,作为现代专业化室内环境设计人员,要持续研习掌握最新高端科技,令室内环境彰显出声、光、色、形绝佳的匹配效果,最终过渡成为高速率、多功能且值得人们称赞的环境。如今国际诸多高端的室内设计,已经开始朝着高技术、高情感化等方向过渡延展,所以我国室内设计人员应该不断加大对科学技术的重视态度基础上,注重凸显人情味。相信长此以往,势必能够设计出高端技术和情感交互式融合的室内空间作品,进一步满足人们多元化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3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确保建筑室内空间同步彰显出合理的美观、环保和舒适特性,就必须要求设计人员预先进行科学合理的艺术设计。最近阶段,我国艺术设计领域获得持续性地改革发展成就,并且一一地贯穿融入至最新的建筑室内设计项目之中。为了进一步改善建筑室内环境的舒适程度,作为现代化室内设计人员,要不断创新艺术设计形式和理念,科学研究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趋势,进一步竭尽全力促进建筑设计工作的长远与科学性发展结果。
参考文献
篇8
2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环境艺术该门专业的综合性较强,重点是规划环境艺术工程空间上的内容,在整合所有创造性的设计构想的基础上,规划设计造型设计、环境设置、空间装饰设计和选择材料颜色等,大大提高综合性设计方案的功能性和审美性。其范围包括自然、人文等各种环境。该专业密切关系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弘扬地域乃至国家民族的文化,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在设计中必须保持强烈的情感,和人类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提供具有创造性的生活服务给人类,有利于帮助人类创造具有视觉审美功能的生活环境。
3环境艺术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基于人和自然的关系的视角,概括环境艺术设计和建筑的基本概念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即为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在人类居住的环境中始终贯穿居住环境的绿色概念,唯有在建立人、建筑和生态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系统中,建立环境艺术的可持续发展体系结构,由此可见,建立健康系统和自然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最近一些年来,生态建设广泛应用呼吸式幕墙、覆土种植、太阳能集热发电板等手段,人们将来的生活必将朝着生态建筑形式发展,并且人们就此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二十一世纪的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加深了人类生活的文化内涵,因此,必须结合保护和发展文化传统,显示其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点。逐渐发展功能和情感并和自然保持一致,能有效平衡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这是设计者必须承担的历史重任。现代生活追求的是生态城市、绿色生活,也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环保是现阶段各个领域关注的核心,和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必须重视节约能源,促进社会和自然可持续发展,当前亟待纷纷改善的问题包括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和绿色节能建筑等。
4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4.1培养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设计理念
由于社会进步和发展,极大提高了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更加丰富了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和内涵,并且日益增强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提高了人们对环境恶化的预警。在此形势下,也逐渐深化了环境艺术设计内容的丰富和范围的拓展,进而进一步关注借助技术的优势对环境进行改造,保证生态可持续发展和平衡。在环境设计师看来,环境艺术设计即为寻找人和环境和谐相处,形成良性循环的本质,并探究如何实现二者的和谐共存,提出环境艺术设计的宗旨即为利用和居住者展开积极交流,建立和自然良性互动的生态体系。由此可见,当前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理念即为可持续发展思想,并且培养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受教者的核心理念之一即为可持续发展思想。树立受教者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设计理念,即为将这一理念深深根植于受教者的心中,并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应当让受教者对可持续的生态化审计理念进行确定,景观设计不单单是绘画简单的平面图案,或者堆积景观元素,而必须全面考虑“社会”、“历史”、“人文”、“生态”等方面的内容。让受教者深刻领会到人工设计及建设对其所在的生态环境系统产生的各种影响,充分增强受教者的环境保护意识,保证资源消耗的最小化,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破话,达到最佳生态效益,才显示其设计的合理性。
4.2对传统的工程技术类课程进行整合
虽然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复杂的交叉性学科,包含科学、艺术、工程和技术各个方面的内容,然而环境艺术设计对形式过于重视,而忽视技术的现象较为严重。尽管近些年已经开始积极探究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课程体系,然而依然不够重视包括农学、生态学、植物学在内的环境科学和材料学、构造学、结构施工在内的工程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就算建立相关的课程,主要也是开展课堂理论讲授,仅有一两次现场参观,使学生拥有感性认识,但是很少涉及如何结合这些工程技术知识和设计方面的研究。该类技术类课程教学和设计课教学对学生探索和创新可持续环境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亟待从课程体系改革着手,在生态可持续设计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效整合传统工程技术类课程。首先,必须构建全方位的生态素质教育,传授普通的生态知识,提高环保思想,传授生态伦理学相关的知识,积极建立良好的生态观念;其次,和建筑构造、建筑环境、装饰材料和构造等工程技术类课程,在各种类型和各种深度的课程设计题目,将生态思想及其相关设计知识和理念传输给学生,对生态建筑、生态城市设计案例进行正确分析,促进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案例深刻地内涵,并灵活应用在实践当中。
篇9
当下,越来越多事实证明了手绘表现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愈来愈多的专业人士肯定了手绘表现的综合功能(比如提升设计师艺术修养、帮助思考推敲构思、准确体现设计意图便于交流等),乃至环艺手绘表现已发展成一项成熟的产业,由此可见对手绘表现及手绘表现图的发展历史进行系统研究亟需开展并意义重大。
环境艺术设计手绘表现对象环境中的所有景致,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写生草图,也可以是设计思维火花的瞬间闪现的记录,更多的是设计效果的完整体现的形式展现。绘图这种无界限的人类共同语言,是设计者必须具备且不可缺少的技能。绘图的意义就像音乐家手中的五线谱一样,对思维的表现能做到一目了然,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为所有人理解。一般来说传统手绘表现是从绘画中发展出来的,它将设计内容用徒手绘图的方式,应用透视原理让画面以较为接近真实的三维效果展现在二维的平面上。使用的工具主要是铅笔、钢笔、马克笔、喷笔以及水性颜料等。手绘表现发展是手绘表现发展历史的梳理,其按一般史学研究惯例,以时间的纵向发展为序展开研究,将国内外艺术设计手绘表现的起始阶段到20世纪中叶的设计师的设计图的手绘表现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述,分析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特点,明确其在设计表现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手绘表现自身研究的价值
手绘表现是用来记录、表达眼睛看到或头脑中设想到的事物的一门语言,是极需要想象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的非常智能性的工作。手绘表现图既快捷又成本相对低廉制作出非凡的思想景象,具有无可比拟的信息传达效果。综观设计艺术的发展,我们都清楚的看到在研究过程借助于绘画形式的设计表现图,相对于文字、语言等表达方式,无论是信息传达的有效性、直接性方面,还是在对不同群体、不同地域的传达跨越性与兼容性方面,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信息传达效果。
1.手绘表现图的实用价值及美学价值。手绘表现是一种语言或通讯传输方式,它不应仅仅是“描述”或渲染某种已设计好的作品,而且也应该是表达思想和在其中进行思考的语言方式。语言既是表达思想的手段,又是形成思想的先决条件,思维依语言的规则进行,语言限定了思维方式。设计语言是非常严格规定的语言。手绘表现图的实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提升设计师艺术修养、帮助思考推敲构思、准确体现设计意图、便于设计交流和提升美化设计方案等。手绘表现图的美学价值在于图的本身就是一幅艺术作品,它如绘画作品一样,有其内在的精神价值和美学品味,体现着作者个人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倾向。手绘的价值就是通过绘画的技巧把环境对象简单化,使抽象的艺术外形化、形象化。手绘将空间想象的意境以及设计的色彩理念充分的表现出来。
2.传统手绘表现的思路及方法的继承和发展。研究手绘表现,不仅是系统全面地整理各个时期设计师手绘表现图,了解不同的风格特点、不同的创意、不同的表现思路和方法,还要密切关注各种影响手绘表现的综合因素——表现对象的基本功能、艺术审美、时空观、工具媒介、几何学和光学等科学技术知识等。比如建筑手绘表现图,它作为表现建筑的重要载体,必然受到当时建筑本身的风格特征(譬如中世纪的建筑表现图和建筑本身风格特征的关系)的影响,受到当时哲学思想、审美意识、乃至艺术观念和风格流派(譬如20世纪初诸多艺术流派及观念和手绘表现的关系)的影响。
3.倡导环保绿色设计及设计表现手法。绿色设计(Green Design)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绿色设计在现代化的今天,不仅仅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而且也是切切实实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的事。这对子孙后代,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都将是不可估量的。绿色设计不仅仅体现在设计产品、设计对象、设计概念上,也应该体现在设计过程及表达过程中。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传统手绘表现比当下“时髦”的电脑数码表现更绿色,更符合“低碳”的时代需求。
二、手绘表现发展研究的意义
1.梳理历史、研究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废”。历史是先辈们创造的,反映了先辈们在生活之中的宝贵的经验,是后人的精神财富。梳理并探究设计手绘表现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了解设计和设计手绘表现及其之间的渊源关系,明确设计手绘表现在历史不同时期学术上的意义和历史价值。
2.完善设计理论,推动设计教育。当前国内外设计理论的书籍很多,可对于设计表现则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理论的匮乏、观念的滞后,将会影响设计的均衡发展,此类研究不仅将有助于提升我国设计水平,而且会推动我国设计教育。科学下的专门史分支,当然得服从历史科学的学术原则与方法。历史不是各个地区发展过程的总和,而是“世界各地相互的关系”。所以,手绘表现艺术历史固然由各个手绘表现现象所组成,但不是各个手绘图现象的堆砌和罗列,而是人类手绘表现活动全部内容的有机的统一体,它讲述的应当是历史上各个手绘图现象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述时,应力避孤立地按风格、或按朝代而论的倾向,而注重它们前后乃至上下左右的关系,也就是各种手绘表现风格在嬗变、更迭中的前后传承和同一时代不同手绘现象之间、同一手绘表现图各内部的综合关系。研究表明环境艺术设计表现的历史是久远的,特别自从文艺复兴期间发明透视绘图法后有了更大的发展,正是由于布鲁内莱斯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先哲的努力寻求,发现以科学的方法能够利用图示充分的定义表达事物或结构。再后来的设计师们充分利用并发展了图示的综合功能,使现代设计知识不再被看做是只有在行业协会才能创造出来的“神秘事物”,19 世纪更是发展了用钢笔、铅笔、水彩等工具绘制设计表现图的技法,设计表现的工具和技法最大限度的扩大了,这一点在建筑表现画上得到充分体现,但一般认为正统的建筑渲染图还是学院派的水墨渲染画“ 柱式”。19 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产业革命以及西方现代艺术运动,以功能主义的纯净一扫学院派的浮华装饰,揭开了人类艺术设计的新纪元。随着一批现代设计大师和设计表现大师的出现,设计表现也被推向一个全新的天地。到了20 世纪中叶,在建筑表现方面又有了新的变化。一是建筑表现上恢复装饰风格,提倡历史主义和人情味,这在后现代建筑师文丘里、格雷夫斯等人的建筑画中得到体现;二是建筑画向艺术性、欣赏性方向发展,建筑画展在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地很受欢迎,除了设计和表现功能外,收藏价值不菲;三是朝多元化发展,各种主义也进入建筑画领域,出现了各流派的建筑画,比如夸大、歪曲建筑的形体和环境,或折衷地将媒体混在一起建筑表现的探索。
篇10
1.2可持续发展观解读
可持续发展从字面上的理解是指促进发展并保证其具有可持续性,它包括两个概念:可持续性和发展。所谓的可持续性,在生物方面的解释为维持或提高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完整性,为了当代和后代的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应当为将来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包括提供:一是足够的措施以保持生物多样性。二是保护和合理使用生物圈的大气、水和土地资源,并保持其完整性。另一种对可持续性定义的基础是保持生态系统的潜力,即为了使生态系统可以提供同过去一样数量和质量的商品和服务。发展意义之传统狭义的发展,指的只是经济领域的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成长、物质财富的增加。当然,为了实现经济成长,还必须进行一定的社会改革,然而,这种改革也只是实现经济成长的手段。随着认知的提高,人们注意到发展并非是纯经济性的,发展是超脱于经济、技术和行政管理的现象。另外,在现在的观念中,保护也是发展的一部分。正如《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所定义的,是人类对生物圈的利用、管理,以便它能对当代人产生最大的持续效益,同时维持其潜力以满足后代的需求和追求。因此,保护是积极的,包括保护、保存、持续利用、恢复和自然环境的改善。所以,目前发展的涵义包括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及保护的观点,不但有量的成长,而且有质的提高。
2.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
2.1环境艺术设计概念
“环境艺术”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解释道: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影响环境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上秩序的能力,以及提高、装饰人存在领域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2.2环境艺术设计解读
环境艺术设计对外部空间环境进行规划、整理及再创造,对建筑提供的内部室内空间进行再创造,专业内容涵括了城规建筑设计、园林广场设计、景观艺术、壁画、雕塑艺术品的配置、室内设计,以及各类公共设施的设计。设计的对象涉及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是一个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专业,也是与一个国家、民族、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专业。
3.可持续发展观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3.1环境艺术设计三原则
环境艺术设计的开发、建设与人的生存、生活息息相关,从世界范围看,专业和行业的发展进度很快,大规模的环境艺术设计开发成果引人注目,各国设计师都在积极探讨摸索,运用已经掌握的高新科技探求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已被国际社会承认的设计原则可归纳为三条:(1)有利于保护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2)有利于使用者身体健康;(3)有利于使用者的精神和谐,身心愉悦。这三条被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的设计原则都是有利于“人”这一主体的从使用功能到精神需求的最根本的人性要求和生存要求。因此环境设计中的人性化主题——“人文关怀”必然是今天广大设计师面对的最重要的课题。
3.2环境艺术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从人与自然关系看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型建筑的基本理念可概括为: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真正意义的生态住宅,应该是从设计、建设、使用到废弃整个过程都做到无害化。把这种绿色理念贯穿到人居环境中去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只有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系统,才能真正实现环境艺术的可持续发展。例如,福斯特设计的德国国会大厦就是典型的高技术生态建筑。其自然采光通风联合发电及热回收系统的广泛使用,不仅使新的大厦能耗和运转费用降到了最低,而且能作为地区的发电装置向邻近建筑供电。被视为柏林新象征的玻璃穹顶不仅有助于采光,还是电能和热能的主要来源,自然通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技术的使用使整个大厦设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94%。近年来,覆土种植、庭院化中庭、呼吸型幕墙、太阳能集热发电板日益成为生态建筑常用的手段。生态型的建筑形式将是越来越多的人的必然选择,也将是越来越多的人为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以“可持续发展”观点为指导的21世纪的人居环境不仅是更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而且应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应保护和发扬已有的文化传统,具有独特的地区性、民族性。在建筑的功能与情感,在自然的保护与人类的发展之间找到一种美妙的平衡是当代环境设计者的使命。
建造生态城市,营造绿色生活,是人们追求的现代生活方式。环境保护是21世纪永恒的主题,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节约能源的重视,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决定了各类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环保节能建筑将更加受到大众青睐。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在人类利用自然的同时,请记住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环境设计这一最重要的人类与自然沟通的方式将在21世纪找到它新的出路,为了自然,也为了人类自身。
4.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现状
4.1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缺乏
我国环境建设已经有了20多年的发展历史,20多年的教育已经培养了十几万学生,但环境艺术设计人才依旧缺乏,尤其是业内优秀人才更是奇缺。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国内室内设计师存在20—30万的缺口。在广州、上海、深圳等城市,相应的供需矛盾更显突出。
4.2环境艺术设计水平不高
深圳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虽然已经有2万余人,但设计水平不高,多数设计水准尚不能满足需求,“垃圾工程”随处可见,既浪费了国家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4.3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素质不高
城市环境建设与高素质设计人才的积累密切相关。在我国,由于高素质的环境艺术设计师还很缺乏,使得一些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只能是一些摆设,缺乏艺术性和美感,而成为失败的设计。有一些城市进行改造建设时,仅仅是把国外的作品直接拿来,而没有考虑到中华民族自身的民族特色,没有考虑到当地的风土民情。结果只能是生搬硬套,失去了作品本身的韵味。这也使得很多城市“越长越像”。
4.4与国际环境艺术设计水准差距较大
国际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很高的水平,对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师也向其学习,但是很多设计师并不是掌握真正的学习要领,只是一味地简单模仿,使得国内的环境艺术设计不仅不能体现国外建筑的精彩,反而失去了本民族的特色。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国内环境艺术界在文化和哲学的领域里进行深刻的研究和反思。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有归属的需要的,它的发展与完善离不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历史文明,如果割断传统,割断与历史的联系,则环境艺术设计只能给人们提供一个陌生的环境,而无法带给人心灵上的美感。
4.5环境艺术作品将现代与传统割裂
从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传统与现代并不是断裂的,当然更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继承、发展、互动的过程。一方面,传统文化必然受对现代文明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现代文明必然是由传统发展演变而来的。现代文明来自对传统文化的扬弃,通过与传统文化的相互整合和融合,使得现代文明得到更加趋于完美的发展。同理,我国环境艺术的发展一样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只有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创造出符合本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同样是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应该峰持的真理。
5.可持续发展观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5.1立足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维持全面的生活质量,维持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避免持续的环境损害。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创作时,要创造舒适健康又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就必须立足于可持续发展观,将可持续发展观的理念贯穿于环境艺术设计创作的始终。在设计时,必须考虑自然资源的稀缺性、考虑未来、考虑生态平衡及子孙后代的利益。
5.2以人为本
环境艺术设计必须按人的理想和需求,按人的特点、按人的模式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照也应从过去多注意对人的生理的需要发展到对人的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方面。从过去的设计的重心在建筑或环境转向人,从对环境的单相思考转向对人与环境的整体和全方位的思考。
5.3人与自然和谐
环境艺术设计的最高原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是自然之子”这句话,揭示了人与自然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一切建筑都是以使人与自然相对分离和隔绝来保护人,避免人“风餐露宿”、“披星戴月”。但凡人造环境,都意味着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破坏。环境艺术设计正是要在这种改善与破坏中,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5.4融入中国文化元素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随着社会的发展,科研工作者更需要不断地发现,并且找到它们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平衡点。设计时,充分考虑文化的渐进性、指导性、差异性、创造性、历史性及大众性特点,做到现代与传统的有机结合。
6.结语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单单靠技术并不能造就一个更好的社会。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的问题,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也越来越以“绿色”为重点。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必须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对设计作品和所处的环境做深层次的思索,使人们的生活条件变得更加健康、便利,使我们的建筑不仅利于当世,还要造福子孙后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朝着更高级的方向前进,中国的环境艺术也将随着文化的发展而趋于成熟、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篇11
环境意识的觉醒,很大程度取决于生态危机向人们发出的警示。然而地球是人类所共有的,必须通过对环境艺术的基本概念分析,对公众进行普及性教育,才能有效的控制对环境的破坏行为,建立起共同维护人类共有的空间,科学地、自觉地与自然相处,并使其为人类更大限度地服务。
1.1 客观性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人类创造的,反过来它又影响、规范着人的生活行为和质量,这是主、客体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基本关系。既然环境空间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必然会时时影响着作为主体的人。就是说客观环境对人有一定影响,而且是客观的经常性的影响。它们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条件。人为的空间环境好比是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艺术家一旦创造出艺术品,其审美心理过程已消融,凝聚于“结果”,却又由欣赏者承续于欣赏心理过程之中。社会美、自然美较之艺术美,各有其自身的特殊现象与特殊本质,但既然社会、自然艺术均为认识的客观对象,或作为审美主体的感受对象,这些客体之间也具有一般本质。种种艺术现象、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当然包括空间环境,他们的美与不美,不以审美者的主观感受为转移。因此,这种客观的空间环境,每时每刻地、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人们。
1.2 历史性
世界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城市化历程,有不少是艰难甚至是痛苦的过程,诸如人口问题、交通问题、居住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等都要在一定的生存环境中解决,我们应尽量避免他们所走的弯路,在研究创造出新的生存空间的过程中,探求量和质的尺度和标准,建立新的环境意识。人居环境体现时代风貌,也反映一个时代的科技进步水平。设计观念的更新代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价值取向。一个时代的建筑、雕塑等所有艺术门类的审美情趣、材料及加工工艺不可能超越自身的历史背景。城市是载体,这个客观存在是人类聚居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形式,是物质和精神因素的反映。这种物态的空间标志着自身的时代所能解释的物质和精神的躯壳。这种有文化价值和科技价值的深层含义使人们得到了人类活动的印记。人类共同的文化情感将先辈们经过创造性劳动获得的时代科技发展的标志凝结成某个城市的永恒标志。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罗马的斗兽场和水渠、北京的紫禁皇城等无一不是当时时代物质和精神的最高凝结。
1.3 参与性
环境艺术之所以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其特点之一就是公众的参与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自身的发展必将建立在文化价值的取向上。要建立一种环境设计的价值观,就要求我们确立文化的价值观。这是维系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类生存条件的提高,除了物质条件外,还需要有精神文化的不断融汇,而人的精神文化的素质直接或间接关系着环境的艺术化处理,关系到物质环境的管理和使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形成了地域性的民俗、习惯以及社会伦理。行为和价值观,这种地域的文化特点具有某种历史的延续性,它积淀到一个时期的社会观念文化上,于是“观念的环境艺术设计”便打上观念的印记。更因为人类的聚集、社会、形态、经济、技术具有层次性,是由具体的人来把握,并由此产生行为作用,使得公众参与环境艺术构架已成为定式。
2 环境艺术对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城市的空间环境改善和建设的实施是一种意志和决策的结果,同时也是群众参与的结果。现在,每个城市的执政者每年都提出为市民做几件实事,达到几项目标,都是社会群众参与,产生共同意志和计划的结果。应该看到,对人类所共有的空间环境的改造,有群体的参与、公众的参与,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群众文化的影响下进行的,离开这个群众共同的文化约定,个体就不能有所作为。群体的参与最重要的是创造文化。群体参与是个人不断接受经验和价值意识的过程。当一个新的群体共同价值意识开始形成,任何个人都希望了解别人,了解社会,了解新的文化意义,这些因素反映在环境设计的过程中,正是孕育新的规定与规范的过程。在新的环境中,群体会根据社会经济物化的形态― 生存环境,按照新的群体关系和新的生存方式修正自己。人们在新的群体关系中,在群体参与中,不断创造新的文化。由群体共同构建的共同社会价值意识,体现了社会群体共同的经验、知识、情感和意识,它既是价值的共同认知,又是价值的取向。作为群体文化和积累的价值心理倾向和观念倾向,是一种历史价值意识。如社会共同认可的建筑模式,反映出群体对这种模式的价值态度和价值标准,也是群体一个时期共同参与和文化积累的结果。由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任何群体参与,不论是自觉的或非自觉的,都具有共同认可的一个价值系统。当今之时代,人们对空间的改善和提高会产生许多不同的价值认可,但当我们面对新的建筑物、新的环境艺术的时候,应该意识到,我就是参与者。这种参与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这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全民素质的提高有密切关系。因此,群众和个体的参与,其程度愈深,其内涵的凝聚力和价值也愈显突出。城市规划和环境空间的改善,在一个地区来说,越是开放,全社会参与程度也愈高,其渗透作用也愈大,城市规划的层次就愈高。这也正是目前普及环境艺术教育之根本所在。城市人群对居住环境的认可,反映了该城市的市文化品味的提升,而城市文化品味的提升,对居住在该城市的民众和谐生存至关重要。因此对我国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创造高尚、和谐、舒适的生存环境也是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3 总结
环境艺术是由多种艺术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种贯穿于整个环境艺术设计始终的广义的艺术观念。不是人为物质环境诸如建筑、室内空间、室外空地等的补充设计。环境艺术在对象、空间、时间上的广泛性,决定了它具有许多其他艺术门类不具备的特点,它不同于某种单一艺术,也不是单纯的建筑艺术、园林艺术、雕塑、绘画等的机械合成,具有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循环特征,受到环境的限定和制约。
参考文献:
篇12
一、城镇环境艺术概述
(一)城镇形象
从概念上来讲,所谓的城镇形象,其实指的就是城镇内在属性的一种外观表现形式,通过不同的元素,将城镇的内涵凸显出来。设计人员将会把城镇独有的特色,体现到城镇景观之中,让前来居住或者是旅游的人群,在看到的第一眼,就感受到城镇的独有内涵。同时,设计人员还会将城镇的本质表现到具体的现象之中,不断的延伸内涵。例如,我国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当步入这些城市的时候,第一眼就会觉得人流攒动,生活节奏快等等。再加上高大的建筑、密集的交通、广泛的商铺,都会给人一种现代的都市气息。城镇形象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一线城市即便到了现在,依然是商业气息浓重,竞争压力较大,各种开发区都在不断的建立,地价和房价的增长,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二)城镇环境艺术
除了城镇形象之外,城镇环境艺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从概念上来分析,城镇环境艺术主要指的是,通过利用艺术手法,设计出理想的城镇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城镇环境对每一个居民的影响都非常大。例如,在大雨天气,排水问题将会困扰所有的小区;在干燥天气,如何保证自来水的正常供应,都将与城镇环境艺术息息相关。综合而言,城镇环境艺术,主要是为了和谐人-城市-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促进城市的更好发展。
二、城镇形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目标
城镇形象与环境艺术设计是未来城镇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城镇规划建设的主流趋势。该设计理念重视生态人文的统一、现代与历史的统一、艺术与科学的统一,既继承了城镇历史文明,又引入了现代科学,实现了设计创新。城镇环境艺术设计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系统,注重生态平衡,促进城镇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对城镇形象以及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从整体目标来看,在今后的理论研究工作中,必须考虑到城镇形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最佳效果,提高我国的城镇和谐程度。
三、城镇形象与环境艺术可持续发展设计的理论
(一)对设计原则和范围的研究分析
由于城镇形象与环境艺术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理论,需结合客观上的条件限制以及主观上的大众诉求,因此必须对设计原则和范围进行研究。本文认为,人本身以外的人文要素、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可以说是都处于城镇当中,从较大方面来说是整个城镇形态,从较小方面来说就是每一片砖的形、质、花饰和色都包含在环境艺术和城镇形象设计的范畴当中。城镇环境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建筑设计,更是一种深化设计或者观念设计,在建筑设计和城镇规划的策划初期都有参与,并且不断强化环境艺术意识。所以,在设计原则方面,城镇形象与环境艺术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理论,应不超过城市的承受限度,考虑到时代的需要,不可操之过急,应考虑到国家的整体发展,而不是仅仅在单独的某一个城镇上努力。在设计范围上,应包括整个城镇,仅仅在中心区域设计,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设计的要求,对整体的设计,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环境艺术和城镇形象设计
现阶段的人口众多,一个城市的环境艺术和形象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来进行。在我国,南北方的差异较大,无论是在环境艺术还是在城镇形象方面,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南方温暖湿润,水乡气息独特;北方寒冷干燥,大山大河一览无余。这些都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环境艺术和城镇形象设计为基础的。本文认为,在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理论当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在环境艺术方面,应通过投票、大面积调查等方式来决定。例如,长春市将假绿化带钉到真松树上,并未得到市民的广泛认同。长春市西南湖大路自工农广场到南湖广场沿线绿化带灌木丛外侧都用假绿化带挡住了,可是为了支撑起这假绿化带,有一部分竟用木头钉在了路旁的松树上。这种行为在今后应通过调查研究决定,而不是直接实施。第二,具体的设计工作,应通过多个领域的人员共同研究决定,走路线,单凭当地人员并没有办法看清事物的本质,应结合多方观点,力求最大的发展空间。
(三)对设计要素和设计结构的研究分析
城镇形象与环境艺术可持续发展设计的理论,除了上述的两个方面以外,还需要在设计要素和设计结构上进行研究。以淮南市为例,近年来,淮南市委、市政府按照“五彩淮南”的形象定位、“两型城市”的目标定位、“一主两翼”的战略定位、“四煤”发展的转型定位、“四宜”城市的功能定位,闯出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把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区域规划、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全部纳入环境管理范畴,使所有建设项目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着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矿区发展规划、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规合一”,努力建设淮河明珠。目前,淮南市的设计已经得到了国家的广泛支持,充分说明了设计要素和设计结构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当中,需进一步提升设计要素的有效融合以及设计结构的充分更新。第一,城镇形象与环境艺术的设计要素,必须符合该城市的具体定位,应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来设计,不要盲目的借鉴其他城市的案例,应着眼于自身的发展方向。第二,城镇形象与环境艺术的设计结构,必须符合和谐的标准。类似于长春假绿化带的情况,基本上不要再次出现。绿化带本身的积极意义较大,但假绿化带不仅没有达到较好的效果,而且影响到了真松树的正常绿化功能,所以并不提倡。
总结:本文讨论了城镇形象与环境艺术可持续发展设计的理论思考。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目前的城镇形象与环境艺术可持续发展设计的理论正在不断的健全,理论的可行性较高,逐步告别了纯理论研究,而且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可持续化的设计理论会更加健全,在结合客观实际后,能够得到更大的成果,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文剑钢,张晓乐,王立新.新型城镇化中的老城形象优化策略[J].城市观察,2014,05:134-143.
[2]肖亮.环境艺术设计在整个设计学中的作用和意义[J].大众文艺,2014,18:66-68.
篇13
一、当代儒家思想的变化和意义
“儒道同源”是我们对儒家思想比较广泛的认识,然而,儒家思想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比道家思想要深刻和广泛得多。在中国,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社会统治思想的主导地位,而在新加坡、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儒家思想在其社会思想体系中也有不可磨灭的地位。我国在追求变革的途中,也曾经打出“打倒孔家店”的旗号,但随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进而使儒家思想得以再度兴起。而目前,受到西方文化等的冲击,我国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也面临着适应当代社会的境况,而经过一定阶段的探索和发展,现在的儒家思想已经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取得了广泛的认可。
(一)儒家思想的要义
无论时代如何改变,一种思想的主流要义是应该保持其独立性的。而儒家思想的要义中,贯彻始终的是“仁”,其次是“义”、“礼”、“智”、“信”。这“五常”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之中。而儒家思想的道德制高点则在于“中庸”。尽管随着时代的变化,其内涵和解释方式呈现出多样化、阶梯性的发展,但是其核心内容仍然在社会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二)当代儒家思想的意义
1.当代儒家思想仍是人们道德体系的基石。尽管受到西方文化一定程度的冲击,当代的儒家思想仍然在大多数人的思想中占据基础而又重要的地位,进而形成人们的思想道德体系和价值体系。而“仁”、“义”始终处于大众道德体系的顶端,经过其自身的理解和演变,形成独特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对其精神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2.当代儒家思想仍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儒家思想所设立的行为标准并非遥不可及,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其在保持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已经产生多重衍生意义,并且在保持其现实性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因此,即使是普通的百姓,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或者遵循。例如,“诚实守信”的到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成为大多数人的行为准则。
3.当代儒家思想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儒家思想一直保持着“兼容并包”的特征,面对异质文化的冲击,其更加能够“独善其身”。但是,儒家思想并不拒绝承认个文化主体之间的矛盾,而是使其能够并行,进而和谐相处。站在较高格局而言,这对解决民族文化的冲突,构建和谐中国以及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中原地区主要的传统艺术形态及其特征
从五帝时代开始,中原地区的文明就一直带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并且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笔笔浓墨重彩,期间发展起来的广泛艺术形式,至今仍旧受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民的追捧和探索,并且已经成为了中原地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原地区主要的传统艺术种类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在我们的祖先努力与自然环境做斗争的同时,将自身朴素的审美观念与实际的生活需要相结合,并且就地取材,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产物,甚至有的艺术种类直到如今,仍旧让人叹为观止。
1.中原地区的工艺美术资源。审美情趣的发展使依靠人民的实际生活体验为基础,并且使之与相应的技术结合,进一步产生精美的成果,继而陶冶人们的情操。中原地区资源丰富,文化发展繁荣,自然风光秀丽,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祖先制造了许多的工艺美术产品。例如在瓷器方面,有洛阳的唐三彩、宇宙的钧瓷;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朱仙镇的版画,将传统的工艺设计与中国的丰富文化结合在一起,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和欣赏价值,更具有较高的文化研究价值。此外,南阳的玉雕也是一门精美的艺术,并繁荣发展至今,据多方考证,开国玉玺“和氏璧”即出于南阳。中原地区也是青铜器的故乡,青铜器的历史比唐三彩更悠久,价值也更高,因而也越来越受到瞩目。作为四大名砚之一的澄泥砚,其精品也出于中原,加之其上所雕刻的精美图案,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除此之外,仍旧值得一提的还有淮阳的泥泥狗以及中原某些地区发展成熟的剪纸艺术、以及洛阳宫灯即彩灯艺术等。
2.中原地区的其它艺术形态。除了传统的手工艺品等艺术资源之外,中原地区还有较多的其它艺术形态。例如从夏朝开始即形成一门艺术的舞蹈形态,从仅具祭祀性的舞蹈逐渐发展成为兼具娱乐欣赏功能的舞蹈,不仅受到了宫廷的重视和支持,也引发了出儒家之外的道家、法家等各个学派对乐舞的关注和评价,促进了中原乃至全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如今已经自成体系。另外,中原的音乐发展也时刻与文化和政治历史等深刻结合在一起,具有是跟重要的地位。除此之外,中原地区在服装的装饰方面,也发展了良好的艺术审美形态,例如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中的洛绣和汴绣等技术,其款式和图案都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另外,服装的饰品诸如“荷包”等,不仅体现了古代女红的高超水平,更变大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以及人们之间美好的祝福。
(二)中原地区传统艺术的主要特征
1.传递情感、折射民俗。无论是荷包还是剪纸,都传递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至今看来,仍旧充满了弄弄的“人情味”。同时,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也承载着传播民俗的重要使命。其中的内同与神话传说、时令节气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其表达出来的形式则涵盖了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人物山水等方方面面。无论是传递人与人之间美好而纯粹的情感,还是表达对自然和信仰的敬畏和折服之情,这些传统的工艺品无不向我们展示着曾在这篇土地上生活的祖先以及他们的勤劳品性、智慧以及朴素的审美。
2.结合了各个时期的文化特征。中原民间艺术的形式种类繁杂,内容丰富多样,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主流文化都在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上得以深刻的体现。仅仅以一个小荷包而言,就能体现出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重要缩影。例如,荷包的形制千姿百态,颜色千差万别,皆因使用者的性别、等级不同而严格分类,这是传统儒家文化“礼”制中的尊卑、等级等的直观体现。再者,以中原地区的传统民间服饰而言,其中的装饰图案和款式设计都极力依照对称和均衡的形式美法则进行相应的设计,体现了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而具有美好寓意的各种装饰图案,则体现了中华文化中以善唯美的纯粹思想。
三、儒家思想对中原地区艺术设计发展的新影响
即使是在传统的中原艺术表达形式中,其所在时代对其艺术表达的方式、效果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其文化特征、情感、民俗等都直接作用于艺术表达的过程和结果之中,继而展现出独特而又别致的审美情趣,为后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范本和线索。而在当代,随着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儒家思想再次成为影响着大多数人的主流思想,尤其是对于中原地区而言,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儒家思想发展和传播的重要地区。新时代赋予传统儒家思想的新意义势必会对中原地区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产生新的影响。
(一)对艺术设计理念的影响
设计理念是设计师对产品的概念等进行的构思,它直接体现在产品的设计成果中,并直接作用于产品的风格形成等。而设计理念的形成与设计师所处时代和社会的文化都具有重要的联系。设计师灵感的来源需要丰富的文化熏陶作为沃土,而儒学思想中的美学观念运用到如今的社会当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庸”对设计理念的影响。“中庸”亦称“中和”,是儒家道德体系中的重要标准,运用在艺术设计中,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要求产品的设计效果与其周围环境等具有较高的切合度,尽管设计需要一定程度的创新,但是其产品不至于太过标新立异,从而导致与其应用环境格格不入。同时,产品的设计理念应当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当中,每个细节的考量都应该收到足够的重视,不偏不倚,从而达到完美的效果。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外来的先进理念保持平和的态度。在面对外来的优秀技术时,既不盲目追求其新意而导致忘本,又不过分拘泥于中国传统设计理念的限制进而使产品设计理念落伍,而是取两者之精华,并经过自身的感受进行一定的融合,使二者之间形成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有利状态,进而呈现出极致、完美的效果。
2.儒家“仁”学思想对设计理念的影响。“仁”的思想,其本意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但是运用在艺术设计中,它主要体现于对设计理念的考量过程中人文思想方面的运用。一方面是“爱人”。无论是传统艺术还是现代艺术,都是为人类服务的,其设计目的在于增加人类生活的方便程度,或者提高大众的审美情趣。因此,在有关的艺术设计中,理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各个因素所能影响到的人文情怀,与细枝末节中展现“爱人”的良好品德,使其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另一方面,是爱自然万物,以现代的理论而言,即为艺术设计中的环保理念,这是对自然界中生命的珍视和爱护,也是对其保持怜悯情怀。
(二)对艺术设计效果的影响
设计效果直接体现在产品的运用过程当中,这不仅包括对产品的实用效果的影响,也包括对产品的审美效果的影响,体现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其直接衡量标准就是大众的购买度和认可度。
1.“中庸”对设计效果的影响。大多数艺术设计面对的消费者人群是具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中层消费阶级,其对产品的接受度和认可度直接展示了设计效果。中原的消费者深受“中庸”思想的影响,并且,由于自身购买力的限制,大多数群众会选择价格适中、质量适中的产品,既不愿承受更大的经济压力购买价格高昂的产品,又不愿降低自身的需求选择质量较差的产品,这就是儒家“中庸思想”的间接体现。
2.儒家美学对设计效果的影响。儒家美学包含的方面极广,传统的儒家美学,以“仁”为本,将文化的智慧与艺术的审美充分结合,大气而不标新立异,并于微小细节之处体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高度和谐。而中原地区的群众深受这一影响,对产品的审美需求既不停留在较为陈旧的审美观念中,又不盲目追求标新立异的方式,而是将智慧之美与产品的设计效果相结合,进而选择既适于自身又落落大方的产品。
(三)对现代设计师的影响
对中原地区的艺术设计师而言,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植根的这篇土地,其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历史可以借鉴和引用,同时其艺术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的主导思想在这里兴盛和传播,每一件传统艺术品都充分体现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压力也是十分重大的,资源的利用似乎已近极致,这对他们的创新性要求更高。
1.儒学思想帮助设计师保持平和心境。面对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层出不穷的艺术设计产品及其飞快的更迭和淘汰速度,如何抵抗这样纷乱的干扰,而是关注于产品设计的本身,同时,保持自身特有的审美观念,对设计师而言是一种重要的考验。在这样的大环境中,面对压力和诱惑,设计师保持自身的平和心境,专注于对设计的精确考量,不断积淀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修养,继而拿出优秀的艺术产品,才能取得最深层次的广泛认可,这也是儒学思想的积极作用真实的体现。
2.儒学思想帮助设计师形成自身的独特风格。一个成熟的艺术设计师,必然有自己引以为傲,同时广受他人认可的设计风格,这也是将自己及自己的成果与他人进行区分的重要途径。而自身风格的形成,必然需要不断的积累和创新。在保持自身风格稳定性的同时,追求其细节等方面的动态变化,并吸收相应时代和地域的特点,加以借鉴,进而使自己的成果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更久远的流传。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变化,而中原地区的多种传统艺术形式深受其影响,二者的结合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封德平.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及其现代性转化[J].理论导刊,2014,(12):37-41.
〔2〕王晓予.中原民间艺术的地域表征与社会意蕴[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