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有关口腔健康的知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有关口腔健康的知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有关口腔健康的知识

篇1

龋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患病率高,并有逐年上升趋势[1],流行面广,危害性大。WHO将龋病列为需要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2]。为了解我区小学一年级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探讨适合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笔者于2009年9~11月对5所小学,685名一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铁西区5所小学,以每所学校的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调查685名学生,年龄6~7岁,教育前获得有效问卷629份,有效应答率为91.82%。其中,男生307名,女生322名;教育后获得有效问卷646份,有效应答率为94.31%。其中,男生317名,女生329名。

1.2 方法

由口腔专业人员对这5所小学的5名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为期3 d的口腔专业卫生知识培训,然后由这些教师对一年级学生进行6课时(隔周1课时)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及其他干预措施。教育课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包括:介绍乳牙和恒牙、牙齿的结构、种类及功能;了解牙菌斑和龋齿。第二部分内容包括:刷牙时间及正确的方法;多吃健康的食品,少吃甜食;提倡使用保健牙刷、含氟牙膏;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发现牙病及早治疗。其他干预措施,①如“9.20爱牙日”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活动(出刊口腔健康教育专题宣传栏及班报等)。②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并给家长印发口腔健康教育系列资料。③召开口腔健康教育主题班队会等。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自行设计了有关口腔卫生知识及行为的调查问卷,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部分选项配以图画,由学生圈出正确的编号。在教育前后分别发放同一种问卷,以无记名方式在班级集中填写。调查时,先由班主任阅读问卷中的调查问题及其选项内容,对调查问题及选项内容中的部分字、词进行解释,再由儿童独自圈出所选编号。对问题和选项内容中学生不认识的文字,要求学生举手示意,由教师个别指导。

1.3 统计学分析

资料收集后,去除填写不完整和有逻辑错误的问卷。数据资料利用计算机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相关指标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教育前后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由表1可知,学生受教育前基本知道为什么刷牙、经常吃甜食对牙齿不好,但对怎样刷牙,刷多长时间好等问题正确回答率却较低。教育后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各题回答正确率均显著高于教育前。教育前答题平均正确率为49.20%,教育后为90.49%,教育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表 1 教育前后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n(%)]

2.2 教育前后学生相关口腔卫生行为情况

由表2可知,教育后各项卫生行为正确率均高于教育前,特别是教育后大部分同学中午饭后知道漱口。教育前口腔卫生行为形成总项为1 210项,形成率为48.09%;教育后卫生行为形成总项为1 972项,形成率为76.32%,教育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表2 教育前后学生相关口腔卫生行为比较[n(%)]

3 讨论

龋齿、牙周病是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3],因此要积极重视儿童的口腔健康教育保健。本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口腔卫生知识的知晓率教育后比教育前显著提高,通过对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从而在行为上均有所改进。说明口腔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了一年级学生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促进了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形成。但调查结果也表明,教育后学生口腔卫生行为形成率还是较低,这可能与教育时间短,内容深度浅或者家长与老师的指导监督有关。所以我们的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并与家长密切配合,只有当口腔卫生知识和健康意识不断累积增加时,健康行为才能逐渐地形成。

低年级学生还处在儿童期,所以从一年级学生开始进行良好的口腔卫生健康知识教育,有利于使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的口腔行为习惯,由于儿童个人卫生习惯及嗜好不同,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对不健康的行为进行早期干预和纠正。另外家长本身的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习惯对学生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利用家长会,对家长也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并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带动自己的子女共同形成并保持自我保健习惯[4]。

笔者已将学校健康教育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教材、有教案、有考核、常抓不懈。但各校校医或健康教育教师口腔卫生保健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还有待加强,建议设立专项培训与集体备课,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及能力。对于低年级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教学应以寓教于乐形式为主,并与家长密切沟通配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树立对牙病预防的正确概念,降低学生牙病的发病率,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袁欣芝,李志本.7376例儿童乳牙龋齿健康调查及其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6,4(2):75.

[2]邢海林,陈莲芬,王绍萍.三亚市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J].中国热带医学,2005,5(7):23-24.

篇2

我国老龄人口人数逐年上升,随着老年人年龄的逐渐增长缺失牙齿的人数逐渐增多。为了解老年人牙齿缺失及修复的情况笔者对2008年1月~2008年12月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老年人缺牙及修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1 一般资料

1.1 对象:抽取2008年1月~2008年12月来我院体检的离退休职工、干部等458例,男300例,女158例,年龄55~70岁,其中缺牙者396例,占总数的86.5%。

1.2 方法:进行问诊及口腔检查:①缺牙情况;②原因;③修复情况。

2 结果

2.1 缺牙情况(见表1)

3 讨论

本调查458例老年人中,缺牙率为86.5%,与蔡玉惠等[1]的调查结果接近,表明牙齿缺失是危害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本调查病例按肯氏分类法统计,肯氏Ⅱ类最多,占统计人数的49.24%。失牙原因以龋齿为主,牙周病次之。通过调查结果分析:老年人缺牙情况较为复杂,这与老年人的全身特点及口腔特征有关,老年人全身疾病多,尤其是糖尿病可加重龋齿、牙周病的症状,牙周萎缩、龈退缩、牙槽嵴吸收等导致牙齿松动脱落。牙齿缺失导致咀嚼能力下降,进而影响食物的摄入[2]。本组病例统计分析,修复人数296人,修复率达74.75% 。且55~60、60~65岁年龄组修复率较高,说明进入老年初期的患者要求义齿修复的心情更迫切些,尤其是一些文化层次较高,平时社交活动较多的老年人美观要求更高些,大部分以烤瓷固定修复为主。但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有关口腔组织退形性变口腔修复和防御能力下降,牙体牙周组织容易受到损害而导致缺牙增多,加上部分老年患者认为年事以高,行动和语言存在一定的障碍,害怕不能适应义齿,故对义齿修复缺乏信心。所以高龄患者的修复人数相对较少。从表3可看出未修复数随着年龄的增加明显增多。针对老年患者的缺牙情况、心理特点在修复时应注意:[1]医生要有足够的耐心与老年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这样可增强老年人对修复的信心[2]在修复设计上,尽可能从修复的角度考虑,口腔内余留牙的去留,能治疗恢复的尽量保留作为基牙能进行固定修复且经济条件允许的老年人可进行烤瓷或金属类固定修复,尽可能减轻老年人的不适感[3]对于缺牙数较多有残根的可进行必要的根管治疗及根面银汞充,做活动覆盖义齿。活动义齿的设计应以粘膜支持为主,基托设计尽可能稍大,义齿颊舌径稍小等都有利于减小对基牙的损伤及避免因力过大而增加牙槽骨的吸收。

综上所述,牙列缺损及缺失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口腔疾患。广大口腔医务人员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口腔卫生及口腔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老年人应积极防治龋病和牙周病,认识及时修复和治疗口腔疾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我们应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等特点设计合理的修复方法,使老年患者能生活得更加美好。

篇3

嘱患者按时复诊,复诊时查看口腔卫生状况,及时加强教育。示范教育护士在模型上演示刷牙方法,嘱患者使用含氟牙膏,每天刷牙至少2次,每次5min,每次饭后5min内刷牙,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刷牙时,应漱口,以保持口腔卫生。一般备两把牙刷,普通的牙刷和中间刷毛短的正畸专用牙刷。普通牙刷用于对牙齿的纵刷,正畸专用牙刷可以顺着弓丝托槽横刷。刷牙时2把牙刷交替使用,采用改良BASS法刷牙,可以将牙刷的刷毛伸进托槽与弓丝之间的部位彻底清除牙面上的菌斑及食物残渣。刷不到的地方,可用探针对着镜子将脏物剔干净,确保口腔清洁[1]。发放文字宣传资料将印制的“固定矫治器注意事项”以及有关口腔保健的宣传资料发给患者及家属,让其带回阅读,加深印象,使患者从中获得更具体、更详细的知识,强化其健康意识,从而增强顺利矫治的信心。宣传栏教育对患者提出的的普遍问题,利用健康宣传栏作解答,患者可以自己阅读解除疑问。视频教育组织等候患者观看刷牙方法及口腔疾病预防及正畸配合治疗视频,强化保护口腔卫生的意识。及时咨询和随访为患者留下科室电话,方便患者及家属发现问题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同时护理人员通过电话随访,发现口腔卫生不良者或不按时复诊者督促其复诊,配合治疗。评价指标两组患者戴矫治器后第6、12个月时,由同一护士检查并记录其牙龈炎、牙釉质脱矿发生情况。牙龈炎诊断标准按牙龈指数(GI)分级:0为正常牙龈;l为牙龈略有水肿,探针探之不出血;2为探针探之出血;3为牙龈有自发出血倾向或溃疡形成。凡GI大于1即可诊断为牙龈炎。牙釉质脱矿诊断标准:观察时清洁并吹干牙面,在牙科工作灯下肉眼观察牙齿的唇颊面,如牙面出现不透明的白垩状或染色斑点、斑块,用探针探之,牙齿表面较松软、粗糙者记录为“脱矿”。

两组患者牙龈炎、牙釉质脱矿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正畸治疗。两组治疗前牙周检查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治疗中各阶段临床牙周指标比较。教育组牙周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果显示6个月时教育组较对照组牙龈炎及牙轴质脱矿发生率低。说明矫治初期的健康教育尤其重要。在佩戴矫治器初期,由于其对患者黏膜的刺激,且有一定程度的酸痛感,使刷牙难度增加。戴入矫治器后,牙龈炎症指数明显增高,同时代表革兰阴性菌的细菌内毒素指标也显著升高。治疗12个月时教育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只有强化其健康意识,减少不良反应,当患者掌握了健康教育的实质后,能增强患者矫治的信心。未成年患者一般是在父母的督促下进行矫正,而不是患儿主动提出矫正,故多数患儿有父母要我矫治的心理,缺乏自觉性。口腔矫正治疗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代环境下未成年患者往往很难凭自己的毅力克服正畸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及不适。而且未成年患者的口腔卫生意识较差,课业负担重,刷牙草草了事,更容易产生牙周疾病,所以在沟通交流时重视这部分患者的健康指导,使其理解正畸治疗的价值,患者认同你,联合家长一起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而成年人因矫治动机出于自愿,口腔卫生知识较全面。

出现菌斑滞留,唾液分泌量小,口内戴矫治器,改变了菌斑的生存环境,牙齿的位置等多因素引起。口腔正畸治疗并不是导致釉质脱矿和牙周组织损害的直接原因。倘若我们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遵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就能在最大程度上缓解这些不良问题,提高整体矫治效果。健康教育是现代护理新模式的职业要求,要求护士要有扎实的、全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科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及文字书写能力,要求护士与患者交流时语言要清晰、准确,说话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只有取得患者的高度信任,才能在治疗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指导。但是健康教育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牙龈炎和牙釉质脱矿的发生。使用改良矫治器、适当控制正畸力、患者自身健康素质等对牙周健康的意义均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孟令俏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篇4

1.2.1孕期口腔就医情况:在回收的234份有效问卷中,本调查项目有效应答233例,应答率为99.57%。调查中能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妊娠期女性有43例,占18.38%;仅在不舒服(如牙疼)时进行口腔检查者57例,占24.36%;怀孕后从未进行口腔检查者133例,占56.84%。可见,孕期从未进行口腔检查的女性占大多数,妊娠期女性的口腔就医情况尚有待提高。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妊娠期女性孕期口腔就医情况的主要因素为职业稳定情况与医疗保障情况。

1.2.2孕期刷牙次数:在回收的234份有效问卷中,本调查项目有效应答234例,应答率为100%。本次受调查的孕妇中,每天刷牙1次或以下者36例,占15.38%;每天刷牙两次者167例,占71.37%;每天3次或以上者31例,占13.25%。能够达到每天刷牙3次或以上的优秀者很少。在本次调查中所涉及的因素中,没有对妊娠期女性刷牙次数产生明显影响的因素。

1.2.3漱口水使用情况:在回收的234份有效问卷中,本调查项目有效应答228例,应答率为97.44%。本次调查中孕妇漱口水使用情况结果如下:从不使用漱口水者144例,占61.54%;每天使用1次或以下者34例,占14.53%;每天使用2次者36例,占15.38%;每天3次或以上者14例,占5.98%。以每天使用2次及以上者为优秀,则所调查妊娠期女性使用漱口水的优秀率为21.37%。在本次调查所涉及的五种因素中,孕妇年龄、家庭平均月收入情况、职业、学历均对妊娠期女性漱口水使用情况产生影响,医疗保障因素对此没有明显影响。

1.2.4牙线使用情况:在回收的234份有效问卷中,本调查项目有效应答233例,应答率为99.57%。本次受访者中,每天使用1次及以下者188例,占80.34%;每天使用2次及以上者45例,占19.23%。以每天牙线使用2次及以上为优秀,则本次调查中妊娠期女性牙线使用优秀率为19.23%。牙线使用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在本次调查涉及的五种因素中,孕妇年龄、职业稳定情况、家庭平均月收入、医疗保障因素对妊娠期女性的牙线使用情况产生正影响,学历因素对此影响不大。

1.3妊娠期女性的口腔保健相关知识及其影响因素

本次调查以龋病和牙周病为例,重点探讨妊娠期女性对于预防龋病和牙周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妊娠期女性对该两种疾病的了解情况尚可。

1.3.1对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在问卷中一项意在了解孕期女性对于预防龋齿方法的题目中,答对四项及以上的妊娠期女性共106例,占45.30%。约有半数的受访者可以大致了解龋病相关知识,调查结果尚可。是否具有不同方式的医疗保障对于妊娠期女性龋病相关知识的获取有重要影响。

1.3.2对牙周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在问卷中一项意在了解孕期女性对于预防牙周病方法的题目中,答对四项及以上的妊娠期女性共107例,占45.73%。约有半数的受访者可以大致了解龋病相关知识,调查结果尚可。对妊娠期女性牙周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学历、职业稳定情况、家庭收入以及医疗保障因素。

2讨论

篇5

1.1一般资料

选择74例于本医院2017年2月~2019年1月在本医院接受治疗的牙周炎患者进行观察,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37)与实验组(n=37)。对照组: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16例;年龄为20~73岁,平均年龄为(36.04±4.47)岁。实验组: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17例;年龄为20~72岁,平均年龄为(35.89±4.5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以上数据,其比较结果表明,两组之间没有较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口腔正畸进行治疗,将患者的牙齿整齐排列后,使用滑动法关闭患者的牙齿间隙,保留部分间隙以作修复操作。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口腔正畸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技术进行治疗,清洁牙龈并刮除化脓组织,平整牙根,修复骨缺损区域,对粘骨膜瓣进行缝合,并对出现受损的牙龈组织进行彻底清除。手术结束三个月后,对患者进行检查,若其全口出血指数与位点数低于15%且牙周探诊深度超过4毫米,则对患者进行口腔正畸。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指导患者有关口腔健康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每三天进行一次牙齿清洁,每周进行一次检查。

1.3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案后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有:痊愈(相关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牙周检查表明正常)、有效(相关的症状改善,牙周检查表明缓解)和无效(相关的症状与牙周检查表明加重或没有明显变化)[1]。除无效标准外,其余两项标准均为有效,达到两项标准的患者总数占总患者数的比值为总有效率,统计后相互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负责对数据进行运算与分析,本次研究为SPSS19.0。计数资料的描述方式为[n(%)],选择x2检验,计量资料的描述方式为(x±s),选择t检验。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篇6

1.2数据采集

在牙周病基础治疗前,通过临床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采集相关数据。临床口腔检查:在采集完整病史后即行牙周检查,在每颗牙的6个位点记录下列牙周参数:

①PD:检查时用Williams探针,精确到毫米(mm);

②牙龈出血记分:记录为上述探针检查后有无出血。排除以下几个牙齿的检查:阻生牙、残根及残冠。

③菌斑记分:采用“菌斑控制记录”(plaquecontrolrecord,PCR)方法记录有无龈上菌斑,以百分率(%)表示菌斑控制率。问卷设计与调查:根据文献和理论来设计问卷内容。通过文献回顾确认口腔卫生和自我照料的几项关键行为(后述),基于“自我照料”和“口腔健康促进”两个理论引入口腔健康态度和信念。经过预测试并征求口腔医师的修改意见后,本问卷最终版本由14个问题组成,其中前12个为“选择回答”,后2个为“自由回答”。调查时由护士督促患者现场完成问卷,以确保所有问题能够被正确理解。

1.3统计方法

数据录入Excel电子表格,并进行校正和检错。对于问卷调查数据,因不能确立变量的定性界值,故将应答频次二分化(转换为二分类变量)。应用Fisher精确检验来评估应答频次变量与口腔卫生状况的关系。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AS9.1统计软件,P值经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一般情况共有72名患者参加本次调查,其中男性27人,女性45人,平均年龄(53±16)岁,年龄范围24~76岁,受试者平均每人完成问卷调查的时间为5~11min。调查人群的临床特征:平均牙齿数为(25±3)颗,PD为(3.47±0.84)mm,探诊后出血的位点占(27.1±21.5)%,PD≥4mm的位点占(32.3±20.8)%,PCR为(48.5±21.6)%。

2口腔卫生

在口腔卫生(行为)方面,1/2受试者表示1天刷牙3次或以上,17%的人表示1天仅刷牙1次;绝大多数受试者使用牙膏;近2/3的人表示定期用牙间隙刷或牙线清洁牙间隙;35%的人使用漱口液或其它辅助洁牙产品。为便于分析与菌斑的关系,将每个PCR值二分化,界值设为40%(考虑到PCR均值、受试者处在起始治疗阶段,这个界值设定是合理的),PCR成为分类变量。分析发现,刷牙次数和牙间隙清洁与菌斑有统计学显著关联性(P<0.05):每天刷牙3次以上的习惯与PCR改善有关,清洁牙间隙的习惯同样与PCR改善有关。

3口腔健康观点

关于自我口腔检查的次数,45%患者表示每周至少有1次自我检查;大多数患者强烈希望自己的牙齿能尽可能长久地保留;61%的患者表示他们愿意做一切事情来改善口腔情况;不到1/3的人定期去牙科接受检查(1年内至少有1次);虽然知道预防的重要性,但仍有17%的人表示从不听从或接受口腔护理的专业建议;27%患者不愿意接受挑战和(或)改变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未列入表);66%的人相信他们的行动能够影响口腔卫生。至于最后两个“自由回答”的问题,对“你对自己口腔健康的期望”的讨论在牙周病领域应强调口腔问题的多维性以及考虑患者的行为和口腔健康观点,这将有利于牙周病的综合治疗。用一种完善的调查工具来进行综合评估固然好,但可能由于医生们工作繁忙、时间有限而难以实施。因此,有必要探寻一个简易问卷,既能很快完成、同时又能提供制定牙周治疗计划所需要的信息。本研究设计的这份问卷简短(打印仅需1页纸)、容易回最多回答可归纳为“享受吃东西”和“没有口腔异味”,对“你可能采取什么行动来改善自己的口腔健康”的最多回答可归纳为“执行医护人员建议的口腔护理计划”和“接受必要的牙科护理”。

分析发现,“定期做牙科检查”和“接受专业建议”与菌斑有明显的关联,即定期进行牙科检查和接受牙科医师(护士)有关口腔卫生照料建议的患者PCR记录更佳。答,患者可以不费力地完成。由于研究证实饮食习惯对口腔卫生的影响较小,故本问卷省略这一项调查内容,以突出重点。我们认为,在本研究范围内这份问卷揭示了牙周炎患者口腔健康行为和观念的主要信息。为防止龋齿和牙龈炎进展,一般建议患者每天刷牙2次、至少清洁牙间隙1次。在本研究中,83%的患者报告他们每天至少刷牙2次,61%的患者清洁牙间隙。但是,这些似乎良好的行为并没有带来令人满意的菌斑控制效果,受试者初始检查时PCR平均仅为48.5%。尽管如此,在这些人群中,“每天刷牙3次以上”和“有牙间隙清洁习惯”还是与较好的口腔卫生状态关联。因此,在牙周病的口腔卫生指导中必须把牙齿邻面区域的清洁放在重要位置。本研究中只有28%的患者近1年内去牙科接受定期检查,而17%的患者表示他们从来不遵从或接受关于口腔照料的专业建议。

我们发现,那些坚持定期牙科检查者、更准确地理解并依从牙科医护人员建议者,他们的牙科卫生状况明显更好。这些结果也体现了自我照料过程中患者承担义务的重要性。我们选择了两个理论来研究口腔自我照料的决定因素,这些理论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并包含单一健康行为模型忽略的方面。自我照料理论提示:口腔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对话交流来加强激励作用,这种交流产生的结果是承担义务即患者要对自己负责,设定目标。口腔健康促进理论可概括为:口腔健康促进是与口腔健康相关的情感、行为、认知、时间等因素的函数,这个理论在国外已被应用于成年糖尿病患者口腔自我照料的分析。口腔健康理论的临床应用也具有教育意义:通过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来理解口腔疾病预防的意义和口腔健康促进的基本要素,它们应成为口腔科护理学的内容。国外研究者一直尝试引入关于自我照料的行为认知途径,这些尝试在牙周炎患者的口腔健康预后中已显示出良好的结果。

研究表明,针对行为管理的心理学方法能改善口腔卫生相关行为。用对比研究来考察与健康行为相关的心理学特点,研究人员发现“自我效能”与口腔健康习惯及治疗依从性有关。通过这些文献回顾,我们汇集了各个口腔健康理论的精华,使本问卷中口腔自我照料的几个关键行为得以确定。但是,所有健康行为理论在解释人类健康行为的复杂性时都存在局限性,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形成有效对策,改善患者对健康促进方案的长期顺应性,特别是面对那些需要改变生活方式的慢性疾病(如牙周病)。本研究的局限性是人口的偏倚,样本量较小,不一定代表整个慢性牙周炎患者人群。此外,我们没有按性别匹配受试者,而有文献报道年龄和性别差异可能是口腔自我照料的一个影响因子。我们下一步计划在更大的患者人群中开展对健康照料行为与牙周参数关系的研究,评估年龄和性别差异的影响,进一步检验问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篇7

勐腊地处西南边陲,人口约22万的多民族县,为了解本县幼儿园儿童生长发育情况,搞好集体儿童的保健工作,妇幼保健院组织儿童保健专业人员于2010年5月对勐腊县幼儿园(公立)在校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勐腊县幼儿园所有在校3-6岁儿童共495人,其中男童247人,女童248人。

1.2 方法 由专人负责测身高体重,儿童身高体重的发育评价按WHO推荐的体格发育评价标准、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分别是指导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低于参考值的中位数减去2个标准差,体重大于同性别身高体重中位数的20%,诊断为肥胖,贫血为Hb<110g/L。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儿童体格发育情况 见表1。

表1儿童体格发育情况

儿童体重正常占94.95%,其中男童占47.88%,女童占47.07%,(X2=1.0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身长正常占94.55%,男童占47.07%,女童占47.47%(X2=0.0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营养性疾病和常见疾病的患病率(%) 见表2。

表2 儿童常见疾病的检出率分布(例%)

儿童龋齿患病率为60.61%,男童占28.69%,女童31.92%(X2=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常见疾病分析 勐腊县为少数民族地区,公立幼儿园集体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为4.85%,肥胖患病率为2.02%,贫血患病率为3.03%,明显低于少数民族地区湖南湘西吉首市,公立幼儿园营养不良7.8%,肥胖6.4%,贫血7.4%[1]。营养不良肥胖患病率略高于省内思茅市公立幼儿园:营养不良3.9%,肥胖1.58%[2]。本组资料显示集体儿童龋齿患病率达60.61%,明显高于桂林市学龄前儿童龄齿患病率38.23%[3]及威海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率41.81%[4]。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县幼儿园儿童为半托,早晨父母忙于上班,往往将孩子急忙送往幼儿园,刷牙与否,不被重视。②通过体检询问得知,多数儿童没有刷牙习惯,或刷牙方法不当。③时下儿童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娇惯,孩子身上都有相当的零花钱,喜购含糖的饮料、零食等甜品。④家长没有起到早晚刷牙的表率作用,营养不良的发病除了膳食不合理,肠道寄生虫感染不容忽视。营养不良,肠道寄生虫感染又导致儿童营养性贫血的发病。感染患病率6.06%,明显高于各省市感冒患病率4%[1]。⑤当今的独生子女,都被家长保护得很好,衣服穿得严实,以至没有抵制寒冷的能力。肥胖患病率处以中上水平,肥胖症不仅成为儿童严重的健康问题,而且将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引起社会尤其是儿童保健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3.2 干预措施 ①开展体格锻炼,增强儿童体质。②每年常规驱虫,预防肠道寄生虫病。③提高家长对肥胖症危害性的认识及对儿童健康成长的正确引导,早期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④龋齿是儿童青少年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并可引起全身疾病,应加大对家长及儿童有关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儿童保健部门应设口腔保健门诊,开展一年2次的氟化泡沫防龋工作。⑤儿童包茎可引起尿道炎症、狭窄,严重者可引起尿道感染,应建议尽早到综合医院治疗。

参考文献

[1] 秦汉尧,李小敏.少数民族地区私办和公办幼儿园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01).

篇8

A:这是很多父母都会犯的错误。乳齿虽然会更换,但其仍然会在幼儿的口腔中生长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正常儿童从7岁开始换第一颗牙,到最后一颗乳牙换完一般14岁左右,这段期间正是小朋友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时刻,作为食物进入人体的第一道关口,乳牙的病变会直接影响食物的咀嚼,降低食欲、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

Q:坚持母乳喂养,乳牙就不会坏?

A:现在越来越多的母亲倾向于母乳喂养以保证孩子营养摄入的均衡,而母乳喂养的确有助于孩子的健康。但母乳喂养对于乳牙的发育并不是越久越好,超过正常断奶期的喂养,也会引起儿童龋齿的发生。

Q:抗生素会导致龋齿?

A:抗生素摄入过多会导致牙齿矿化,但其本身并不是导致孩子龋齿发生的原因,抗生素所针对的疾病往往才是导致孩子发生龋齿的祸首。

Q:长牙会发烧拉肚子?

A:长牙的时候,会导致牙床发痒,但婴儿无法告诉父母,有的父母即便是知道了,也不知道怎样解决。发痒会导致婴儿“急火攻心”,引起抵抗力下降,外界病毒就容易侵入,导致感冒发烧。所以在孩子长牙的阶段,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有异常反应,说明可能是痒了,这时,将手洗净,用手指给孩子按摩牙龈部位,里外都要按摩到,按摩后如果孩子安静下来了,说明找到原因了。

这些习惯能让乳牙更健康:

1.多让儿童吃含有木糖醇的食物,能有效预防龋齿。

2.鼓励孩子自己啃水果,而不是把食物削成小块喂孩子。

3.准备带孩子上儿童牙科就诊之前,建议记录最近3天的宝宝“饮食日记”,有助于牙科医生初诊了解宝宝的牙齿环境。

对于牙齿的要求,除了健康,当然还有美丽,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在微笑时露出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就得从乳牙保养做起。

Q:孩子从什么时候刷牙比较好

A:有牙就开始刷。专家认为,应从孩子的第一颗乳牙萌出就开始进行牙齿的清洁工作。婴儿时期父母可以在手指缠上湿润的纱布轻轻按摩孩子的牙龈组织,之后可以购买指套型牙刷帮助孩子清洁牙齿,乳牙萌齐后便可指导孩子使用儿童牙刷坚持正确刷牙。

Q:乳牙刷牙牙膏挤多少合适?

A:以牙刷宽度为标准。有些家长以为牙膏使用得越多越能预防龋齿,专家说这是误区,按儿童牙刷的宽度来挤牙膏,而不是按长度,这样的用量就刚刚好。

Q:孩子不小心吃下牙膏怎么办?

A:可选择购买可吞服的儿童牙膏。大多数的儿童牙膏为保持牙齿健康均含有氟,幼儿由于不善于使用牙膏和牙刷,偶尔吞服牙膏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太多的氟对骨骼健康也会造成影响,专家介绍现在市面有一种可以吞服的儿童牙膏,不放心的家长可以选择这种牙膏。

Q:孩子牙齿不整齐、不白怎么办?

A:通常情况下,乳牙的萌出都是较为整齐,也比较白的。但如果是因为喂养孩子姿势不正确、长期含奶瓶、咬被子造成的牙列不齐甚至“地包天”等情形,专家建议孩子可在4岁左右进行牙齿的阻断型矫正。4岁是进行乳牙修复的最佳时间,一般不建议过早进行牙齿的美白等保养。

这些习惯能让乳牙更漂亮:

1.不要长期含奶瓶睡觉。

2.不要过长时间使用安慰奶嘴。

3.保持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

4.多吃含纤维的食物。

尽管前面说了这么多家长对乳牙的疑问,但仍然有很多超出日常生活知识范围的内容可能被忽略,下面这些,就是你也许不知道的乳牙知识。

1.乳牙牙列不齐会妨碍孩子学说话。

乳牙不整齐会影响孩子学习发音,造成以后说话时发音不标准,甚至还会影响面部发育的匀称。

2.盲目补钙对于乳牙成长并非一定有益。

乳牙烂得多不一定是缺钙,判断孩子是否需要补钙应到医院为其做营养检测,根据医嘱补钙。

3.长乳牙时流口水不用紧张。

咬东西、流口水都是乳牙萌出时正常的反应,一般流口水现象随年龄增长会自然消失。宝宝爱咬东西是因为长牙的时候牙龈痒,可给宝宝买个磨牙棒,让孩子咬玩具以便刺激牙龈,使牙齿穿透龈黏膜顺利萌出。

4.不是吃无糖制剂就能保证没有龋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