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呼吸道完全阻塞的表现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呼吸道完全阻塞的表现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呼吸道完全阻塞的表现

篇1

Surgical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adenoidal hypertrophy combined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E Zhizhou LUO Tianfei LI Weihong LI Jinqi LI Xiaojiao XIE Zhixiong

Department of ENT,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Zhaoqing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Zhaoqing 52604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reatment method and clinical effect of adenoidal hypertrophy in children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 Methods 36 cases of children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by interview 6 -12 months after surgery,from April 2011 to September 2012 in ENT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Results 36 cases of patients were cured,12 cases of postoperative sleep snoring disappeared,no mouth breathing,arousal and apnea. 24 cases had arousal,mouth breathing,and sleep apnea and snoring and other symptoms disappeared completely. There was no case of complication and recurrence. Conclusion Endoscopic adenoidectomy treatment for the adenoidal hypertrophy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and the effect is exact.

[Key words]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Etiology;Endoscopic adenoidectomy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即小儿鼾症,和神经系统,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等疾病密切相关,治疗不及时会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1-2]。引起OSAS的病因很多,其中腺样体肥大与扁桃体肥大最为常见,致使患儿上呼吸道狭窄。体形肥胖儿极易发生OSAS。这是因为肥胖儿上呼吸道周围软组织脂肪也较厚,导致上呼吸道狭窄,气流阻塞发生率高,同时还可能并发扁桃体或腺样体肥大[3]。越来越引起耳鼻咽喉科医生重视。目前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采取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或扁桃体切除术。本组通过对我院儿科耳鼻喉科收治的36例腺样体肥大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OSAS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入选的36例OSAS患儿,均为2011年4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患儿。其中女15例,男21例,年龄3~12岁,平均5.9岁。其中9例为单纯腺样体肥大,27例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扁桃体肿大。临床表现特症:(1)体形多瘦小或过度肥胖。(2)腺样体肥大。(3)多乏力,头痛,嗜睡,学龄患儿上课注意力分散。(4)睡眠时打鼾且鼾声粗响,伴哭闹,遗尿,夜惊,呼吸不畅或呼吸暂停。(5)多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

1.2 方法

9例单纯腺样体肥大患儿行全麻下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患儿取平卧仰头位。经含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棉片收缩鼻腔黏膜,鼻内镜直视下,仔细察看鼻咽内部情况。用动力切割器切除腺样体,术中注意不伤及咽鼓管圆枕,予棉片压迫止血,观察5 min如术腔无渗血,拔除棉片,如有渗血,予止血海绵填塞压迫止血。27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扁桃体肥大行全麻下扁桃体剥离术+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

全麻下扁桃体剥离术:患儿取平卧后仰位,静脉复合吸入全麻,经口置入钢丝以加强气管导管,并置入开口器以暴露两侧扁桃体。常规切口,找到扁桃体被膜与上极并暴露扁桃体间隙,紧贴扁桃体剥离,粘连组织边电凝边剥离,圈套器摘除扁桃体。术后电凝止血。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同单纯腺样体肥大患儿术式。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3~5 d,以防感染,单纯腺样体肥大患儿,并给予朵贝液漱口,以保持口腔卫生。术后回访6~12个月。

2 结果

36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均治愈,其中12例术后睡眠鼾声基本消失,无张口呼吸,憋醒及呼吸暂停等表现,24例憋醒,张口呼吸,呼吸暂停及睡眠打鼾等症状完全消失。术后回访6~12个月,无一例并发症且无一例复发。

3 讨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耳鼻喉科较为多见的一种疾病,近几年来,其发病率越来越高,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引起心脏、肺部及脑部等器官病变,严重者还可影响小儿的智力与身心发育。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多腺样体肥大,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睡眠时打鼾且鼾声粗响,伴哭闹,遗尿,夜惊,呼吸不畅或呼吸暂停,乏力,头痛或嗜睡,卧位时症状更明显[4-5]。患儿张口呼吸引发口咽部干燥,口咽部干燥使得局部抵抗力减弱,这时极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后使得腺样体肿大,加重呼吸不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症状也随之加重,时间越长临床治疗越棘手。

木尼兰等[6]文献中报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血压增高程度与血氧饱和度无关,但与其肥胖程度及睡眠呼吸暂停程度密切相关。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血压虽暂时表现为轻度升高,但是如不及时治疗,随着时间推移以后可能会更加严重。体形肥胖儿极易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是因为肥胖儿上呼吸道周围软组织脂肪也较厚,导致上呼吸道狭窄,气流阻塞发生率高,同时还可能并发扁桃体或腺样体肥大。本组研究中,肥胖儿15例(39.4%)。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是诱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咽部扩张肌群张力降低也是诱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原因[7]。咽部扩张肌群张力降低导致咽壁内陷、上呼吸道阻塞,从而发生腺样体肥大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或扁桃体切除术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较好的方法。本组研究结果,36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均治愈,其中12例术后睡眠鼾声基本消失,无张口呼吸,憋醒及呼吸暂停等表现,24例憋醒,张口呼吸,呼吸暂停及睡眠打鼾等症状完全消失。术后回访6~12个月,无一例并发症且无一例复发。和文献报道一致。庞冲等[8]文献中论述腺样体肥大可使患儿气道阻力升高,手术切除肥大的腺样体后其鼻气道阻力均可恢复至正常水平,这说明扁桃体或腺样体肥大与OSAS发病密切相关。因而,对腺样体或扁桃体肥大引起的睡眠呼吸暂停或类似OSAS的患儿,应及时行腺样体或扁桃体切除术,以改善患儿上呼吸道阻塞情况。对于不能手术和因其他原因发生的OSAS患儿,可持续正压通气治疗,以缓解睡眠时的缺氧,达到治疗目的。此外,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提高患儿免疫功能,促使肥胖儿减肥,调整患儿睡姿等方法也可起到辅助治疗OSAS作用。综上所述,对于儿童腺样体肥大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应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永新,李增清,李文仲.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12):1080-1083.

[2] 滕清毅,滕清晓,王梅英.扁桃体肥大与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手术治疗[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2):108-109.

[3] 陶应国,李雪松,王实,等.手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87例分析[J].淮海医药,2010(1):18-19.

[4] 陈建强,龚梁.扁桃体切除联合腺样体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J].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2):1369-1370.

[5] 何江.儿童腺样体肥大3种手术切除方式疗效分析[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4):629-630.

[6] 木尼兰,周昕科,王建梅.等.CRP与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分析研究[J].新疆医学,2011,41(8):65-69.

篇2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44例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中,包括男26例,女18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3±1.2)岁。其中包括13例气管支气管异物、12例急性喉炎、10例急性喉水肿、9例喉气管支气管痉挛,患儿的临床表现均为喉鸣、声音嘶哑、呛咳以及吸气性呼吸困难,同时伴有心动过塑以及痉挛。本次研究中所有患儿均通过胸部X线以及内镜影响学检查确诊为呼吸道阻塞。

1.2方法

1.2.1院前急救

抵达现场后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评估分析,观察患儿瞳孔、意识、血压、脉搏以及呼吸系统体征等情况评估患儿病情。患儿若是呼吸困难,需要持续进行心电监护,观察呼吸节律、血氧饱和度、面色等,建立静脉通道,使用急救药物。同时应当使患儿保持镇静,避免惊动患儿。若是由于异物阻塞则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采用镊子将其夹出,若是异物难以取出,则应当在支气管镜或喉镜下摘除异物,患儿阻塞若在咽喉较深处则应当立即送往医院处理,患儿若是发生了心跳停止的情况则应当立即给予心脏复苏。

使用面罩或鼻导管给氧,同时对患儿吸氧后的情况进行观察。若是呼吸出现停止则应当在第一时间为患儿采取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帮助患儿解开衣领确保呼吸的畅通,以实际情况为患儿选择舒适的,并且建立静脉通道,采用静脉留置针为患儿给药,保证患儿电解质、酸碱度的平衡。当发生呼吸道阻塞后患儿极有可能出现恐惧、焦虑等心理,此时医护人员需要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同时给予患儿心理安慰,加强患儿自信心更好的配合救治。

1.2.2护理方法

术前应当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同时对患儿家属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准备好各种手术用品,术前告知患儿进食8h,针对于支气管异物患儿需及时了解吸入时间、异物位置以及大小等,并且观察异物是否在活动。术后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观察,尽可能使患儿头部偏向一侧,同时做好必要的吸痰工作,避免呕吐物误吸,确保患儿呼吸通畅,对患儿进行心电监测以及持续吸氧,根据病情调整好输液速度。

1.3疗效评定

治疗3w后对患儿的抢救情况、血氧饱和度、呼吸困难改善情况等指标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

两组数据录入到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在经过我院及时抢救后,44例患儿治愈率为93.18%(41/44),3例患儿自动出院,未发现死亡病例。

3.讨论

在儿科中呼吸道阻塞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针对于病情较为危重的患儿往往由于发病原因的不同从而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如咽喉壁脓肿起病急骤,会伴有喘鸣音、咽痛以及呼吸困难等异物进入支气管后会发生刺激性咳嗽,从而出现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喉炎的表现则多为呼吸困难以及声音嘶哑等[2]。患儿治疗前的诊断显得极其重要,通过X线检查发现异物存在的位置后,应当在第一时间内通过内窥镜检查将异物取出,排除气道阻塞,针对于有活动性佝偻病的患儿容易出现急性喉痉挛,如未能得到及时救治便会直接导致死亡。药物以及食物变态反应等均可导致发生急性喉水肿,临床表现为咳嗽、喉鸣,通过检查会有浆液渗出,可见水肿[3]。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认为,对于呼吸道阻塞患儿来讲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措施显得极其重要,由于小儿组织方面有自身特点,当受到外来因素刺激或炎症时容易出现肿胀以及充血从而造成呼吸道阻塞。在抢救时除了给氧和镇静之外应当对症治疗,气管或支气管异物应当在支气管镜检查下将异物取出[4]。同时在对患儿进行必要的急救过程中应当取半坐卧位,从而减少对患儿气管壁的刺激,根据患儿病情的不同选择有预见性的护理措施,保证手术能够顺利进行。医护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同时做好对家属的心理干预以及做好手术准备,术后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提升患儿治疗成功率[5]。

经过本次研究在经过我院及时抢救后,44例患儿治愈率为93.18%(41/44),3例患儿自动出院,未发现死亡病例。因此我们认为,对呼吸道阻塞患儿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并经过精心护理能够提升患儿的生存率,对患儿病情的改善起到帮助作用,最终保证了患儿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谢静芳,王双乐,黄映芳,刘锦玲,许佩珍.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急救与护理[J]. 现代临床护理,2014,05(2):38-40.

[2]顾莉.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急救体会[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2(3):156-157.

篇3

1 常见引起呼吸道阻塞的原因及预防护理。

1.1 舌后坠:由于物的作用,使下颌骨和舌的肌肉松弛,在重力的作用下,当患者处于仰卧位时,舌体坠向咽部而引起上呼吸道阻塞。轻者表现为打鼾,重时鼾声消失,只见呼吸动作而无呼吸效果,SpO2 呈进行性下降。预防及护理原则:将患者头置于侧位,或放置口咽通气道,或用双手托住下颌体向前向上托起下颌,均可缓解舌后坠造成的气道阻塞。

1.2 由于术区渗血渗液,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而且患者的咳嗽,吞咽反射功能未完全恢复,可造成呼吸道阻塞,表现为咽喉部出现痰鸣音。预防及护理原则:立即畅通呼吸道,吸出过多的呼吸道内分泌物。吸引分泌物时应注意避免损伤口腔黏膜,避免吸引时间过长而导致缺氧。

1.3 误吸和窒息:在苏醒期,患者较常出现呕吐和反流。 由于物的作用,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未完全恢复,如不及时吸引,患者可将呕吐物和反流物误吸到下呼吸道,引起窒息。表现为吸气用力、阻力增大,听诊肺部有啰音甚至哮鸣音。SpO2 呈进行性下降。预防及护理原则:及时吸清上呼吸道内分泌物、血液和异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术,以恢复气道通畅。

1.4 喉痉挛:喉痉挛是声门闭合反射过度亢进的表现,是咽部应激性增高、支配喉头的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所致。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可伴有干咳及高调的吸气性哮鸣音。重度喉痉挛时,咽喉部肌肉全部挛缩,声门紧闭,气道完全梗阻,听不到呼吸音,患者很快呈发绀状态。预防及护理原则:轻度喉痉挛在解除局部刺激后会自行缓解,中度及重度喉痉挛者须面罩加压给氧,或遵医嘱给与静脉注射氯琥珀胆碱50mg,可迅速解除痉挛,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1]或行气管切开术 。

2 . 术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口腔颌面部血管丰富,易出血,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是否被血液浸湿,吸出的分泌物或引流物的颜色是否鲜红,以判断出血的量及性质,及时做好护理措施。一旦确认为术后出血,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止血措施,压迫止血或应用止血药物,完善术前准备,必要时再次手术止血[2]

3 . 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切口感染常发生于术后 3~4 d,患者主诉切口疼痛加重或减轻后又加重。常伴体温升高、脉搏加速、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切口有红、肿、热、痛和波动感等典型体征。

3.1 预防

3.1.1 术前完善术区皮肤准备:一般在术前1d 剃除手术区毛发,范围不可少于手术切口周围 15~20 cm,绷紧皮肤勿剃破,备皮完成后嘱患者沐浴,保持局部清洁。

3.1.2 加强手术前、手术后处理:术前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手术耐受力;提供给患者良好的环境,保证良好的睡眠,给予其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强抗感染能力。术后给予补液,尽 快恢复饮食。

3.1.3 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无污染:手术后定时观察切口情况,敷料是否脱落、有无被渗血、渗液湿透,如有上述情况要及时更换,注意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同时正确合理应用抗生素。

3.1.4 严格无菌制度: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执行洗手制度,更换敷料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防止医源叉感染。

3.1.5 加强口腔护理:口腔护理的目的:保持口腔与牙齿的清洁、湿润,消除口臭,增进食欲;预防口腔感染,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观察口腔黏膜、 舌苔的变化及口内转移组织皮瓣的情况,利于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每天用生理盐水棉球做口腔护理 2~3 次,饭后用复方氯己定漱口液含漱。

3.2 处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如更换敷料,局部理疗、有效应用抗生素等;已形成脓肿者,及时切开引流,争取二期愈合。必要时可拆除部分缝线或置引流条引流脓液,并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量。

4. 疼痛的评估及护理: 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可出现疼痛。凡增加切口张力的动作,如咳嗽、翻身等都会加剧疼痛。一般术后24 h 疼痛最为剧烈,2~3 d 后逐渐缓解。

预防及护理措施:护士通过对疼痛的性质、时间和程度,患者的面部表情、活动等,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的原因并给予处理,如敷料包扎过紧且情况允许时,可松开过紧的绷带,缓解疼痛。适时改变患者的姿势,给予局部按摩,增加舒适 感。手术后 24~48 h 通常给予麻醉性止痛剂,如吗啡、杜冷丁肌内或皮下注射。48 h 后改用非麻醉性止痛剂来减轻患者的疼痛。应用止痛剂之前,应注意以下事项:①首先检查呼吸和血压:如呼吸深慢或血压偏低应减少止痛剂的剂量。 ②其次 要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强度:一般术后患者的疼痛为伤口引起,可立即给止痛剂。如为臂疼、胸疼、或腿疼须小心评估是否可能产生并发症,因为这些部位固定太紧会影响其血液循环,导致组织缺氧、坏死。此时患者表现的主要症状之一就是疼痛,如对他们使用止痛剂,可能会延误对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指导患者利用非药物止痛法,如听音乐、数数等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减轻疼痛。

篇4

选择2007年5月—2008年5月施行全麻手术的患儿127 例,男87 例,平均年龄8 岁,体重(23.7±8.1) kg,女49 例,平均年龄8 岁,体重(23.5±4.8) kg。其中术后发生呼吸道梗阻6 例。发生原因:4 例为呼吸道分泌物过多,2 例为舌后坠;低血压1 例,发生原因为手术中出血多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体温不升2 例,发生原因为低温麻醉;呕吐4 例,发生原因:2 例为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未达到要求,1 例为麻醉用药后反应,1 例提前进食。

手术后发生相关护理问题的患儿,经过积极的对症处理和相关护理干预后,均安全度过术后恢复期。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家属及患儿交待手术的重要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他们做好思想准备。对于婴幼儿为了防止术后躁动引起液体渗出,常规给与静脉留置针。对于择期手术者,手术前1 d进食不宜过饱,防止术中发生呕吐和误吸。同时向患儿及家属解释术前6 h禁饮食的重要性。

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02 mg/kg,抑制唾液腺和消化道分泌物的分泌,减少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的发生。

2.2 术后护理

备好身旁抢救盘:内放开口器、舌钳、牙垫、吸引器、氧气管、手电、固定带等。患儿回病房后,立即摆好:未带气管插管的患儿平卧,肩下垫一软垫,头部后仰,下颌抬高,保证气道开放,防止因舌后坠引起窒息的发生。必要时可放置口咽通气道,患儿麻醉清醒后去除肩垫,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加强术后监护,全麻患儿当手术完成时,大多数意识尚未醒,应采取去枕头低位并偏向一侧,床旁配吸引器,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提供充足的氧,小儿舌大、颈短,呼吸道管径较小,呼吸腺体分泌旺盛,分泌物多,很容易发生舌后坠,引起急性呼吸道阻塞。同时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恶心、呕吐的发生。对于呕吐的患者,首先给与患儿及家属以精神上的安慰和科学合理的解释,必要时肌肉注射甲氧氯普胺或其他止吐药物。

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手术后床旁持续监测血压、脉搏、心率6~12 h,注意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及黏膜和皮肤的颜色,定期测量尿量。持续静脉输液,并根据血压变化调整输液速度,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输液速度每分钟不超过40滴,以防止因输液速度过快而引起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对循环不稳定的患儿,应根据医生意见,及时调整点滴速度,或用输液泵维持循环的稳定。

注意安全:患儿由于麻醉药物的作用下在苏醒过程中,易出现兴奋,烦躁不安。应加床栏,四肢约束制动,或遵医嘱予少剂量的镇静剂[1]。

注意保暖:由于术中暴露过久,低温麻醉可使患儿术后有寒战、体温不升、末稍循环差的表现,应注意保暖,同时注意体温的变化,避免高热的发生。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也有一些患儿麻醉后受药物的影响出现高热的表现,应及时给予降温。在麻醉未完全清醒前应用物理降温,尤其注意头部降温,以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

饮食护理:严格掌握患儿术后饮食时间,禁食时间的长短应依据患儿病情适宜掌握。对胃肠道手术的患儿,一定要等胃肠道功能恢复即排便、排气后方可进食,对非胃肠道手术患儿一般禁食6~8 h,待患儿神志完全清醒后才可进食。

3 讨论

3.1 呼吸道分泌物潴留

本组发生率较高,有4 例发生。原因为氯胺酮可以使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出现痰鸣音,严重时可发生窒息。给予患儿合适,拍背,并及时吸痰。

3.2 舌后坠与喉痉挛

舌后坠是拔除气管导管后最常见的上呼吸道阻塞,常见原因为镇静药或肌松药残余作用、气道本身和外部肌肉张力降低和不协调。此外,小儿舌大、颈短、呼吸道较小也是发生舌后坠原因。其临床特征是不完全气道阻塞时,随呼吸发生强弱不等的鼾声;当气道完全阻塞时,鼾声反而消失,SpO2监测呈进行性下降。本组发生2 例,均经及时正确托起下颌后缓解。

3.3 呕吐

本组中2 例因急诊手术禁食时间短,而发生呕吐。因此术前要严格掌握禁食时间(4~6 h)。一旦发生呕吐,立即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鼻腔,咽喉部分泌物,防止发生误吸。

3.4 体温不升

本组中有2 例患儿发生,主要是手术室内温度低,输入的液体量大没有加温,伤口暴露时间长引起。发生后使用电热毯,加温液体等保暖措施后恢复。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65岁,ASAI Ⅳ级,其中扁桃体摘除术20例,先天性唇、腭裂修补术18例,鼻腔肿瘤摘除术5例,舌下腺囊肿切除术3例,舌癌下颁骨切除、颈部淋巴清扫术2例,鼻腔纤维血管瘤手术2例。术前患者高血压史13例,冠心病史1例,心电图异常5例。

1.2 麻醉方法

术前用药:麻醉前30 min肌内注射鲁米钠2 mg/kg,阿托品0.01 mg/kg,入手术室后采用Dash 3000型监护仪常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开放静脉通道。麻醉诱导:瑞芬太尼0.5~1 μg/kg、异丙酚1.0~2.5 mg/kg静脉滴注或推注,维库溴铵0.1 mg/kg静脉注射。根据手术需要行经口腔或鼻腔气管插管,成功后接北美Drager麻醉机行间歇正压通气,潮气量(Vt)为10 ml/kg,呼吸频率(RR)12~14次/min,吸呼比(I∶E)1∶2。麻醉维持:以0.0006%或0.0008%瑞芬太尼、0.1%异丙酚连续静脉滴注,滴注速度瑞芬太尼0.2~0.3 μg/(kg•min)、异丙酚50~150 μg/(kg•min)。术中根据患者对手术刺激的反应酌情调整滴注速度,每30分钟左右静脉注射维库溴铵2 mg,术毕前30 min停止追加。术中根据手术失血情况进行输血和输液,术毕常规用新斯的明1 mg、阿托品0.5 mg静脉注射拮抗维库溴铵的残余肌松作用。

1.3 术中监测

(1)ASAI Ⅱ级、无需控制性降压患者行MAP、ECG、HR、SpO2监测;(2)ASAⅢ IV级患者或术中控制性降压患者除上述监测外,另行桡动脉穿刺直接监测动脉血压、颈内静脉穿刺监测中心静脉压并指导输液;(3)记录麻醉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后3 min、气管拔管前1 min、气管拔管后3 min所有患者MAP、HR、SpO2。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评价

采用瑞芬太尼、异丙酚静脉诱导迅速、患者舒适,辅以肌松药维库溴铵可获得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术中生命体征较平稳,镇静、镇痛效果好,肌肉松驰满意,术毕停药后5 min内所有患者完全清醒。充分吸痰后均可顺利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所有患者均能将口、鼻咽部分泌物及切口渗血经口腔排出,无1例发生呼吸道阻塞。

2.2 对循环、呼吸功能影响

静脉诱导后,13例患者心率明显减慢,最慢者48次/min。血压轻、中度下降,最低者70/30 mm Hg,与诱导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开始后,气管拔管前1 min,气管拔管后3 min所有患者MAP、HR、SpO2无显著改变(P>0.05)。术中1例冠心患者心电图示偶发性室早,未经任何处理。

3 讨论

口、鼻咽部手术,手术医生与麻醉医生共同处理患者同一呼吸道,需根据病情和手术操作的要求进行协调,以选择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既有利于患者的安全又不干扰视野和手术操作。麻醉医生应酌情选择经口腔或鼻腔气管插管。口、鼻咽部血供丰富,手术后易发生创面渗血甚至出血,而导致患者发生急性呼吸道阻塞,因此麻醉后患者要求完全清醒、肌张力良好,特别是咳嗽、吞咽反射活跃,颈部无压迫、无出血十分必要[1],这也是麻醉的重点和难点。

瑞芬太尼主要与μ受体结合,静脉注射后起效迅速,药效消失快,无蓄积作用,是理想的短效阿片类药物。虽然瑞芬太尼对呼吸有抑制作用,但停止输注后3~5 min自主呼吸便可恢复[2]。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的快速、短效静脉,苏醒迅速而完全,持续输注后无蓄积,为其他静脉所无法比拟。文献报道异丙酚还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3]。因此,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可以达到非常理想的镇静、镇痛作用,可不使用安定类催眠药,为术后患者及时完全苏醒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静脉复合中效非去极化肌松药维库滨铵完全可以满足手术要求。

异丙酚对交感神经有一定抑制作用,使心率减慢,血压降低[3]。瑞芬太尼也可引起心率减慢,因此,诱导后常出现心率缓慢、血压显著下降,但随后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多能使心率和血压迅速恢复至诱导前水平,从而保证循环的稳定。文献报道瑞芬太尼能较好的抑制气管插管反应[4],这对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十分有利。

采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持续静脉滴注维持麻醉,具有经济实用、调节简便、可控性良好、术中生命体征平稳等优点,间断给予维库溴铵有利术后患者肌松作用及时消除。术毕停药后患者苏醒迅速而完全,无须使用佳苏仑等呼吸兴奋剂,患者耐受气管导管强度好,能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进行气管拔管,减少了气管拔管引起的并发症。拔管后麻醉医师随即可与患者进行正确的言语交流,能指导患者将口、鼻咽部分泌物和切口渗出物经口腔排出,无一例发生呼吸道阻塞。

采用传统的静脉麻醉方法,尤其大剂量使用芬太尼,回病房后患者看似清醒,但清醒不彻底,芬太尼二次入血后可产生迟发性呼吸抑制作用。口、鼻咽部手术后切口常发生渗血甚至出血,口、鼻咽部黏膜因手术操作及易发生水肿而引起呼吸道的阻塞。护士往往因为护理工作繁忙,不能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发生的变化,患者家属又不知如何观察切口出血情况,一旦发生切口渗血或口、鼻咽部分泌物过多将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发生死亡。瑞芬太尼、异丙酚的复合应用,患者苏醒彻底而完全,能主动将呼吸道分泌物和口、鼻腔渗出物排出体外,从而保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全身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瑞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复合全凭静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应用于口、鼻咽部手术麻醉可以产生理想的镇静、镇痛和良好的肌松作用。其麻醉过程较平稳,术毕苏醒迅速而完全,气管拔管反应轻,拔管后无后顾之忧,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麻醉方法,具有独特的优点。

参考文献

[1] 沈七襄.危重疑难病患者的麻醉.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90 93.

篇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有一些明显的肺外效应,可加重一些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加重,多与肺部对有害的颗粒和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COPD 的特征性病变气流受限,是小气道病变(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和肺实质破坏(肺气肿)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患者中这两种原因所占的比例不同。

资料与方法

2006年5月~2008年4月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2例,均有典型病史、体征及X线表现,年龄在55~79岁,平均年龄67岁,男性占65.6%,女性占34.4%。所有病人的诊断和分期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确诊为COPD[1]。

干预前测定FVC、FEW1、PEF。护理干预期间每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的自觉症状、发作次数减少与否。干预后再测定FVC、FEV1、PEF。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S表示,用U检验作干预前后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差异的显著性测定。

护理干预措施:①详细的入院评估:于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进行详细的入院评估,其中包括呼吸道、气体交换,有无潜在并发症,重点了解病人的生活环境、习惯、不良嗜好、营养状况、文化程度等;②控制不良因素对呼吸道的刺激,不吸烟,做好呼吸锻炼,坚持有效排痰,凉水洗脸增加上呼吸道抵抗力,增加饮食营养,减少负氮平衡,降低睡眠型态紊乱,改善生存质量,提高肺通气;③对吸烟患者的行为干预:向患者提供有效的戒烟措施,由有丰富经验的护士反复指导,所有护士都有机会通过短暂地劝告或小小地干预协助患者戒烟;④指导正确吸入糖皮质激素等吸入剂;⑤随访:长期与患者保持联系,制定随访计划,关心病人治疗效果及巩固评价健康教育成果,动员患者参与我们组织的“健康向上”学习班,患者之间可以相互介绍接受健康教育的受益情况,反映存在问题,并及时解决。

结果

92例哮喘患者护理干预前FVC基本属正常,进行护理干预后FVC同干预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护理干预后FVC增加(P

讨论

近年来,有研究提示气道高反应性与COPD发生显著相关[2],气道高反应性(AHR)是指气道对外界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刺激的过早或(和)过强烈的反应,表现为气道平滑肌收缩、管腔分泌物增加、管腔变窄、气道阻力增加和气体流速受限。几项前瞻性研究提示,AHR显著影响肺功能下降速度和COPD的发病[3~5],通过对我院住院COPD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COPD患者AHR。

AHR的因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多种原因均可导致AHR。AHR时气管支气管树处于一种异常敏感状态,因而对于各种刺激表现出一种非特异性的超常反应,气管口径变小,阻力增大。吸烟和空气质量下降,长期以来认为是导致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

COP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AHR,引起AHR的机制主要由于管腔狭窄及气道平滑肌增生肥厚,且常合并感染引起气道黏膜上皮破坏,对非特异性刺激增强,因此通过对上呼吸道免疫功能的综合干预,有效降低了上呼吸道对冷刺激及其他不良刺激的敏感性,使炎症介质释放减少,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上呼吸道感染率下降,避免了诱发支气管痉挛及其他诱发气短的因素。

小剂量激素通过吸气过程给药,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而且所需剂量较小。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血液后药物大部分被肝脏灭活,因此全身性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可以长期使用。可以有效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控制气道炎症。

因此,应重视吸人装置和吸入技术对疗效的影响,尽量选择那些对吸气压力要求较低、对患者吸人技术要求较为简单的吸人装置。临床医护人员应通过反复演示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吸入装置。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2谢高强,程显声,等.6年间气道高反应性对重度吸烟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的影响.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5,10:713-716.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OSAHS患者24例,男16例,女8例,ASAI级,年龄4~12岁,体重12-48kg,其中扁桃体摘除6例、扁桃体及增殖体切除16例、腭咽侧壁成型术2例。

1.2 术前准备 全部患儿均住院验血、尿常规、胸片和心电图检查,其中9例患儿伴有心动过速,3例心律不齐。术前禁食6-8小时,禁水4小时。术前不给抗胆碱药和镇静药。

1.3 麻醉方法 不合作患儿入室前肌注氯胺酮3-4 mg/kg及东莨菪碱0.01mg/kg,入睡后进入手术间,吸氧,开放静脉通道,连接心电检测仪。静脉注射地塞米松3~5mg,丙泊酚2-2.5mg/kg,阿曲库铵0.3-0.5mg/kg,瑞芬太尼0.5-1ug/kg,诱导插管一般一次成功,不用管芯,插管后确定导管位置正确后,妥善固定,连接麻醉机,VT8-10ml/kg,RRl4-20次/分,术中持续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25-1.5ug/kg/min,丙泊酚75-125ug/kg/min维持麻醉,手术中定时追加肌松药。术中输含糖液10-20ml/kg/h。术中监护仪监测ECG、BP、HR、SpO2、PETCO2维持在35-45mmHg。手术结束停静脉。自主呼吸未恢复者静脉注射阿托品0.02mg/kg、新斯的明0.04~0.045mg/kg拮抗肌松药残余作用,待自主呼吸完全恢复。呼吸次数20~24次/分,吸空气SpO2>98%,清理呼吸道及口咽分泌物。苏醒后右侧卧位拔除气管导管,继续吸氧待患儿哭声响亮,呼吸正常,停吸氧5分钟SpO2仍大于98%,即护送回病房。

2 结果

手术时间30~55分钟,术中BP、HR、SpO2平稳,术毕患儿哭闹BP、HR、变化大,未做特殊处理。24例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患儿术后5-15分钟清醒。多数患儿拔管后无麻醉并发症。其中1例患儿拔管后表现为屏气、轻度喉痉挛伴有SpO2轻度下降,经面罩加压给氧缓解。

3 讨论

小儿OSAHS的特征:睡眠中吸气时咽壁肌群张力不是以维持咽喉部气道开放,使咽腔负压超出了咽壁抵制塌陷的能力,从而出现上呼吸道塌陷、阻塞甚至呼吸暂停。OSAHS患儿潜在的上呼吸道梗阻,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国内也有围术期死亡的报道。小儿OSAHS的麻醉处理较难,本组患儿按文中药物配伍很好的完成了手术。我们的体会:①要求患儿术前不流涕、不咳嗽、不发热,降低呼吸道应激,减少在诱导期和术后拔管时诱发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的机会。②术前患儿不肌注抗胆碱药(在诱导时静注或入室前肌注),以免加重患儿不适感;术前患儿不肌注镇静药,以防睡眠中呼吸道的梗阻。③患儿入室前备齐各种急救药品、品及气管插管器材。④不合作患儿入室前肌注氯胺酮3-4mg/kg及东莨菪碱0.01 mg/kg,使患儿安静入睡,一般不引起呼吸抑制,为防意外应有麻醉医生陪伴。⑤丙泊酚是一种短效、速效的全麻药,麻醉深浅易于调控,苏醒迅速,无肌肉不自主运动、咳嗽、呃逆等不良反应;阿曲库胺是一种中效非去极化肌松药,半衰期基本符合手术时间,特有的霍夫曼效应也适用于小儿;瑞芬太尼容易被血液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脂酶迅速分解,不经肝脏代谢,是一种新型超短镇痛药,起效迅速,作用持续时间短,消除快,不影响术后苏醒。三种药物复合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麻醉维持适宜。⑥侧卧位拔除气管导管,防误吸。

篇8

慢性阻塞性肺炎的主要特征是气道炎症,其临床表现包括慢性咳嗽、咳痰以及肺功能的受损。就目前来说,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炎的主要治疗包括了让患者戒烟、给患者进行氧疗、控制患者的感染以及支气管扩张剂的使用等等,支气管扩张剂能够扩张患者的支气管平滑肌,并且使患者呼吸道的过渡反应有所降低,对于改善换证的临床症状以及血气指标有着明显的作用。除此之外,多索茶碱能够通过抑制炎性细胞的活性以及在炎性细胞在炎症局部的数目来起到抑制呼吸道炎症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均为我院自2008年7月――2010年6月收治住院的患者,根据诊断78例患者符合197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所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炎诊断标准。78例患者中,男44例,女34例,年龄在43――76岁之间。

1.2治疗方法

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采用将多索茶碱300mg加入到5%的葡萄糖液250mL当中,每天进行1次静脉点滴,疗程为10――14d,对于有发热、血常规增高的患者加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另外,每天都详细的记录患者的呼吸、气喘以及肺部哮鸣音变化。

1.3疗效评价标准

无效:患者的咳嗽、喘息等等临床症状没有得到缓解甚至是加重,而肺部的哮鸣音没有减少或者是更加严重;好转:患者的咳嗽、喘息等等临床症状以及患者的肺部哮鸣音都有所减轻、减少,但是又没有完全的消失;显效:患者的咳嗽、喘息等等临床症状明显的减轻甚至是消失,并且不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而肺部哮鸣音明切的减少甚至是完全的消失。

2.结果

78例患者在接受治疗以后,无效:2例;好转:33例;显效:43例。

3.讨论

3.1综合探讨

多索茶碱是甲基黄嘌呤的衍生物,是在氨茶碱的分子结构的N-7位增加了3-二氧戊环结构,它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达到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解除呼吸道痉挛的临床疗效。多索茶碱抑制支气管平滑肌作用比氨茶碱强10――15倍,并且起效比较快,仅仅只需要30min,而且药效的持续时间可以长达12h。另外,多索茶碱能更强的抑制各种炎性介质,细胞因子的释放,控制气道慢性炎性反应及降低气道张力。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患者主要表现为通气受到限制,这是因为气道变得狭窄而造成的,气道狭窄往往有可逆性的平滑肌痉挛成分的存在,而这种痉挛的存在通常是由于冷空气、细菌以及病毒等等感染因素刺激引起的。所以说,有效的解除气道痉挛才是改善患者自觉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虽然茶碱类的药物常常被应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但茶碱药物的治疗窗比较狭窄,而且静脉使用茶碱类药物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多索茶碱与一般茶碱的结构不同,虽然都属于甲基黄嘌呤衍生物,但是为具有抗炎作用以及支气管扩张作用的新一代甲基黄嘌呤衍生物,能够有效的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降低患者呼吸道高反应性以及解除患者呼吸道痉挛的临床疗效,并且还能够有效的抑制多种炎症递质、细胞因子的释放以及控制呼吸道慢性炎性反应等等。患者的通气功能得到了缓解以及改善,将直接的有利于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氧的摄取以及二氧化碳的排除,从而降低了心脑并发症的发生率。除此之外,因为多索茶碱对肺外其他系统如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的腺苷受体亲和力比较小,所以对这些系统的作用比较轻微,而且临床上的不良反应也比较少,所以多索茶碱的安全范围比较大。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患者使用多索茶碱来进行治疗工作,是一个非常安全、有效的绝佳选择,并且是值得临床界推广应用的。

3.2饮食指导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患者往往会因为长期低氧以及二氧化碳的潴留,使得胃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而表现出来则是患者的食欲减退以及消化不良等等。正是因为这样,大多数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患者都存在着营养不良的现象,其身体逐渐消瘦,机体抵抗能力也日益下降,并且不容易康复。所以医院的相关护理人员必须正确的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进食,比如说多选择食用一些高蛋白质、高热量以及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品。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患者多年的饮食习惯以及饮食口味来进行相关的调整,这样才能够刺激患者的食欲,但食物一定要柔软、细嫩以及新鲜,并且提醒患者多饮水,以帮助稀释痰液。

3.3心理指导

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往往会表现出精神抑郁、多虑以及抗拒与陌生人进行沟通、交流等等,甚至会持有消极的态度来对待疾病、对待人生,进而直接的导致患者不积极的配合医生展开治疗以及护理工作,使得病情难以控制。正是因为这样,相关的护理人员必须细致的观察、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够清楚的知道每一个患者的心理变化,才能够做好心理指导的工作:包括了主动的与患者展开沟通、交流活动,指导患者将负面情绪宣泄出来,并给予及时的、适时的心理疏导以及安慰,除此之外,还要多关心、体贴患者,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帮助患者建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以及鼓励病人恢复生活自理的基本能力。

3.4服药指导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炎的多位老年人,所以慢性阻塞性肺炎也是一种老年慢性病。而且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患者不仅仅要独自承受病痛折磨,还必须忍受长时间服药所带来的经济心理负担。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的患者会主观的、单方面的根据自我感觉、自我意识来进行相关的减药、停药,有的患者甚至会自己更换药物。这种行为是非常不正确的,对于患者的治疗也是非常有害的,所以必须对患者进行服药指导,而在进行相关指导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要耐心的向患者讲解病情以及其所服用药物的作用、剂量以及用法,对于药物的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项也是必须告知患者的,其目的就是要正确的指导患者正确的遵医嘱服药。

参考文献:

[1]曹春强,郭鹏,张晓菊.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80例疗效对比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

篇9

2005~2011年护理全麻老年患者40例,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做好心电监护

术后将患者安置于重症监护室内,手术>48小时者连续心电监护并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和药物。如氧气、气管插管用物,心电通气管开口器,舌钳、吸引器、氨茶碱等,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监测血氧饱和度,以便及时发现麻醉恢复期所道阻塞所致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同时要了解患者的术中情况,麻醉程度,失血情况等,以便正确掌握病情变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

老年患者由于肺组织纤维化致呼吸代偿能力差,支气管内黏膜纤维毛系统清除机制减少[2],尤其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全麻术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加之全麻引起的呕吐,如不及时排出,患者呼气时可将呕吐物和反流物误吸入呼吸道引到窒息或引起肺部感染、肺不张。患者常表现为呼吸不平顺,通气量减低。因此,要将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并随时吸出并清除口腔和气管内的分泌物,以防引起误吸、呼吸道梗阻和肺不张。误吸窒息处理的要点在于预防,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以保证胃彻底排空,妥善固定松动的牙齿,取下活动性假牙,以防脱落入管内。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肺活量减少,肺顺应降低[3],加之、肌松药残留,肌力未完全恢复,易发生舌后坠,影响正常通气。其临床特征是当造成不完全气道阻塞时,随呼吸出强弱等不等的鼾声,当气道完全阻塞时鼾声反而消失,只见呼吸动作而无呼吸效果,监测血氧饱和度呈进行性下降,此时用面罩行人工呼吸挤压,呼吸囊时阻力很大。放置口咽通气道或正确托起下颌可缓解舌后坠造成的气道阻塞。

要注意观察呼吸状态、频率和幅度的变化。临床上可用干绵纤置于患者鼻部,直观监测呼吸的强弱。

保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老年患者同时患有其它疾病,如肺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等,手术时由于创伤面积大,出血多及麻醉的影响诱发式加重老年人心功能不全、心源性水肿[4]。因此,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心律1次,并检查周围毛细血管床的反应,皮肤的温度和湿度,直至血压、呼吸、脉搏平稳为止,并做好重症记录。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休克症状或心律失常时,要立即报告医生,针对原因进行处理。

帮助患者清醒

老年患者苏醒期延长,为了使其尽快清醒,可对其进行间断呼吸或刺激。

疼痛的处理

全麻苏醒期的患者均会感到切口疼痛难忍,老年患者常会出现脉搏增快。血压增高,出汗等。此时可用神经阻滞或使用镇痛泵,缓解疼痛。

一般护理

注意保暖,防止损伤,老年全麻术后常发生体温过低,因此要注意保暖,冬季可将室温调到22~24℃或用热水袋,因反应迟钝,热水袋温度不得>50℃,且应隔着毛巾,不可直接接触皮肤,以免烫伤。

当患者出现兴奋、躁动时,应适当给予约束并加床档保护,以防止坠床,拔出引流管,拉扯敷料等情况发生。

老年人由于对失血、失液的耐受力及循环代偿能力差,因此要根据其体液调节平稳有限的特点,尽量做到等量输血、输液,既要补足,又不能使心脏负荷过重,因此要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老年患者由于牙齿脱落、松动成为病菌存留的条件,因此要加强口腔护理,每天用口灵清洗口腔2~3次,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

压疮护理:老年患者皮下脂肪少、皮肤松弛,弹性降低,易发生压疮,故要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铺平整、干燥、清洁,最好用气垫床,翻身按摩1次/4小时,加强大小便护理及营养和水份的供给。

取得家属的配合:及时做好家属的工作,告诉他们老年患者全麻术后常见并发症多,需要他们配合治疗,取得家属的信任与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梅婷.小儿全麻插管恢复期气道阻塞102例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2,9(34).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年2月至2007年4月本院收治的88例OSAHS患儿,男58例,女30例,年龄1岁8个月~14岁,平均(5.9±2)岁,高峰年龄4~7岁。

1.2 诊断标准 阻塞性呼吸紊乱事件以睡眠过程中口鼻气流较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2个呼吸周期,伴血氧饱和度下降≥3%,为低通气;口鼻气流停止≥2个呼吸周期而胸腹运动存在为阻塞性呼吸暂停,以呼吸暂停指数(AI)≥1次/h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 h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20,LSaO2≤74%。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进行问卷调查及详细体格检查,涉及患儿既往病史。

1.3.1 睡眠多导仪监测(PSG)采用德国耶格公司的26导多导睡眠仪对88例患儿夜间睡眠持续至少7 h记录,检查前禁止使用镇静剂或睡眠剥夺。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该88例患儿皆有腺样体肥大,其中A/N 0.6~0.7有56例,0.7~0.8有58例,>0.8有14例。合并扁桃体肥大62例,合并鼻窦炎、过敏性鼻炎32例,合并哮喘2例,合并胃食管反流1例,88例患儿皆进行临床问卷调查,其临床表现见表1。

2.2 根据AHI和LSaO2进行分度,其中轻度48例,中度35例,重度5例,中重度40例患者中,有25例合并鼻炎、鼻窦炎,1例合并哮喘(哮喘分级为中度持续)。

2.3 88例OSAHS患儿PSG监测结果见表2。

3 讨论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睡眠期间以持续的部分上呼吸道阻塞和(或)间断的完全阻塞为特征的睡眠紊乱性疾病,是儿童时期常见和严重的疾病。OSAS是以睡眠时反复发作咽部堵塞为特征,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3]。从本研究可以看出儿童OSAS的主要病因为腺样体增生和(或)扁桃体肥大,因腺样体增生导致气道主力增加,软腭和舌根向咽后壁贴近。本研究中腺样体增生88例(100%),扁桃体肥大62例(70.4%),说明腺样体增生、扁桃体肥大是引起儿童OSAS的主要病因,分析可能在2~6岁年龄段,扁桃体和腺样体生长最为迅速,鼻咽部淋巴组织增生活跃,而颌面骨发育40%尚未完成,另一方面由于入睡后咽壁肌和舌肌紧张性下降,造成咽壁肌失张力及舌后坠,使气道塌陷,气道狭窄又引起气流压力坡度增加和上呼吸道内负压增加,阻塞因而更加严重[4]。本研究病例中32例合并有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占36%,这些患儿由于大量脓性分泌物积聚在中、下鼻道及水肿鼻甲,就更加重上呼吸道狭窄。所以40例中重度OSAS患儿有25例合并鼻窦炎、过敏性鼻炎,这也是导致症状加重的原因之一,此外哮喘及胃食管返流也可以导致OSAS。

由于上述原因,气流通过狭窄的上气道时冲击鼻咽、口咽部的黏膜和黏膜表面的分泌物引起震颤导致粗大鼾声占100%,鼻腔堵塞而导致张口呼吸占86.3%,由于缺氧,代谢水平高,而使睡眠不安(54.4%),多汗(45.4%),易惊醒(40.9%),憋气等症状,白天患儿多表现为激惹、暴力行为12例(13.6%),注意力不集中35例(39.8%),晨起头痛、咽干10例(11.4%),反复呼吸道感染48例(54.5%),而儿童相对于成人白天嗜睡较少见,只有5例,可能与儿童OSAS患儿无明显睡眠结构紊乱,深睡眠(3、4期)和REM期比例较高有关,有研究表明OSAS患儿存在睡眠不安,但不像成年患者存在明显睡眠结构紊乱[5],本研究对88例患儿睡眠结构分析表明,S1占(9.1±6.5)%,S2占(42.4±12.3)%,SWS占(30.6±13.3)%,REM占(18.6±8.2)%,睡眠效率为(91.7±7.2)%,与正常儿童睡眠结构相似,显示OSAS患儿睡眠的连续无受损,睡眠片断不明显,慢波睡眠与正常儿童相似,无明显睡眠结构紊乱。目前诊断OSAS主要依靠病史及多导睡眠仪监测,由于大多数患儿致病原因为腺样体增生和扁桃体肥大,所以手术效果好,对同时并发鼻窦炎、鼻炎的患儿应积极治疗鼻窦炎、鼻炎可达到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 Bower CM,Gungor A.Pediatric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2000,33:49-75.

[2] WatersKA,Everett F,Sillence DO,et al.Treatment of obstructive apnea in achondroplasia:evaluation of sleep,breathing,and somatosensory-evoked potentials.Am J Med Gen,1995,59:460-466.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我院耳鼻喉手术患儿220例,其中,男119例,女101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年龄4.02岁。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麻醉ASA分级Ⅰ—Ⅱ,其中唇腭裂修补术19例,气管内异物取出术24例,扁桃体切除术31例,腺样体刮除术54例,扁桃体切除加腺样体刮除术65例,其他手术共27例。将22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对照组110例,其年龄、性别、病情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实验组手术结束后,先将未清醒的患儿置于>90°的侧卧位(耳部手术取健侧卧位),双上肢呈自由位或肘关节屈曲,置于胸前,下面的下肢伸直,上面的下肢屈曲,在胸前垫一软枕,加强稳定性。及时清除口腔、咽部分泌物,给予氧气面罩(5L/min)。待意识清醒后,监测血压、呼吸、脉搏30分钟,无异常给予半坐卧位或低坐卧位[1]。 

对照组手术结束后,未清醒患儿保持去枕卧,头偏一侧,及时吸引呼吸道分泌物,给予面罩吸氧(5L/min),6小时后改半坐卧位。观察2种卧位患儿的呼吸情况,记录2小时内脉搏、氧饱和度,<95%为缺氧;有无舌后坠、喉痉挛、误吸等上呼吸道阻塞症状;自出手术室至完全清醒的吸痰次数。观察2种患儿的烦躁情况,分为安静,轻度烦躁,烦躁。实验结果采取x2检验(P<0.01)。

    2  结果

        2组患儿均未因不同而出现病情变化,表明2组患儿术后采取改良卧位及常规卧位均未发生严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改良卧位用于术后患儿是安全的。2组患儿呼吸道缺氧、呼吸道阻塞、吸痰情况、烦躁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实验组患儿有呼吸道缺氧、呼吸道阻塞、吸痰症状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烦躁情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2组数据经过x2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改良卧位优于常规去枕卧位,既保证了患儿的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患儿的舒适度。

        3  讨论

篇12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临床常见型疾病,有一些明显的肺外效应,可加重一些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并呈进行性进展,同时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等症,从而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1]。传统上常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IMV)治疗,但患者创伤性大,并发症多,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设备的进一步完善,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被广泛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2]。因此,为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治愈率,特对我院2008年8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了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8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6例,其中,男46例,女40例;年龄38~82岁,平均(52.43±4.87)岁;病程5~22年,平均(8.62±2.23)年,全部患者均经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确立诊断。治疗前全部患者均经病史调查、常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排除昏迷、休克、严重心脏疾病、中重度肺大疱及未控制的胃肠道出血等其他全身性疾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均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剂、抗生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呼吸机进行治疗,设定参数选用同步/时间模式(S/T),备用的呼吸频率为10~15次/min;吸气压(IPAP)从6 cm H2O(1 cm H2O=0.098 kPa)开始逐渐增加,在15~20 min内逐渐增加至8~10 cm H2O;呼气压(EPAP)设定为4 cm H2O,吸氧浓度为35%;通气时间为每日6~10 h,并在持续低流量吸氧状态下完成。对照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呼吸兴奋剂。

1.3 评价指标

详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命体征,包括意识、呼吸频率(RR)、心率(HR)及血压(BP)等变化,以及动脉血气分析pH、PaO2及PaCO2等的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72 h后血气分析情况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72 h后pH值无明显变化,而PaO2明显提高,而PaCO2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72 h后血气分析情况的比较(x±s)

与对照组相比,*P

2.2 两组患者治疗72 h后心率和呼吸频率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72 h后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治疗72 h后心率和呼吸频率的比较(x±s)

与对照组相比,*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临床上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急性发作期常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特别是出现肺性脑病时,如不积极改善通气,往往预后极差[3]。Ⅱ型呼吸衰竭是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呼吸肌疲劳和营养状况低下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4]。近年来,其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数不断增加,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研究中,呼吸肌疲劳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因此,使得呼吸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呼吸机与传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相比,具有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等优点[5]。其作用机制是在吸气时以吸气压作为压力支持通气,可以克服气道阻力,减轻呼吸肌疲劳,增加肺泡通气量;而呼气时则给予呼气压,相当于呼气末正压的作用,可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减少呼吸功耗,防止细支气管陷闭,使患者轻松呼出气体,降低肺泡残气量,促进肺泡内气体均匀分布,改善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本研究结果表明,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疗效确切,效果显著,且创伤性小,并发症少,可使心率和呼吸频率明显降低,同时还能提高PaO2,降低PaCO2水平,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采用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且创伤性小,并发症少,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首选疗法。

[参考文献]

[1]陈建丽,曹婷婷.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J].河南医学研究,2007,16(2):130-131.

[2]郑有光.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120例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05, 34(5):581-583.

[3]杨日焰.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07, 45(12):37-38.

[4]杨玲.Bi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J].蚌埠医学院学,2009,34(4): 352-354.

篇1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7月~201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自发性气胸的患者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61~83岁,中位年龄为(65.8±3.2)岁;按照病症类型进行分类:17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支气管哮喘、4例肺结核;其中11例伴有肺心病,7例伴有胸膜粘连。

1.2致病因素与临床表现 致病因素:16例呼吸道感染并伴有咳嗽、6例用力活动、4例没有明显诱因。临床表现:17例发病较为缓慢,临床表现主要为:紫绀、呼吸困难、咳嗽、胸闷,在此基础上病情逐渐加重;9例发病较急,临床表现主要为:烦躁不安、紫绀、呼吸困难、休克、胸痛等症状突然加重。26例患者双肺叩诊均呈过清音,其中6例有哮鸣音,12例有湿鸣音,8例侧呼吸音比对侧弱。

1.3气胸发生部位和类型 26例病患中,12例右侧气胸、8例左侧气胸、6例双侧气胸;14例闭合性气胸、4例交通性气胸、8例张力性气胸。本次研究的患者肺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受压程度为10%~80%,平均受压程度为48.2%。血气分析:18例为呼吸性酸中毒、6例为代谢性酸中毒并呼吸性酸中毒,2例为代谢性碱中毒并呼吸性酸中毒。

1.4方法 按照患者的肺部受压情况与病症的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为病患提供治疗:①对于没有明显呼吸急促,且肺部受压不超过20%的病患,应严密监视病患的病情变化,为病患提供低流量吸氧、祛痰、止咳、抗感染、卧床休息等治疗;②对于胸闷、气促等病症较为明显,且肺部受压不超过20%的患者,应为其提供胸穿与反复抽气治疗;③对于胸闷、气促等病症极为明显,且肺部受压不超过20%的患者,应为其提供导管水封并引流治疗。同时,为所有患者的基础性疾病给予治疗。

2 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自发性气胸的主要诱导因素为呼吸道感染,且病患的气胸体征不明显,症状和肺压缩不想对应。因此,为所有患者提供抗感染、调解体内电解质平衡,吸氧、改善心肺功能、顺畅呼吸通道,提高对症治疗。26例患者中,21例患者因肺完全复张而治愈,治愈率为80.8%,3例患者因合并呼吸衰竭及肺部感染死亡,死亡率为11.5%,剩余2例患者因脓气胸及血气胸转入外科治疗。

3 讨论

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疾病中,自发性气胸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生代偿性肺大泡时,会导致气道发生炎性狭窄,引发肺泡内压急剧升高,造成肺泡破裂,引发气胸[2]。本次研究的患者临床特征主要为:①伴有明显的基础疾病;②致病因素主要为呼吸道感染、用力活动等,并且和基础疾病的临床表现区分不清,受到肺气肿的影响,导致气管移位、呼吸音减弱等缺少特异性体征,造成漏诊和误诊,通常和这些因素有一定关联;③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主要为张力性气胸与交通性气胸[3]。老年慢性阻塞性气胸伴自发性气胸通常具有发病急、进展快、易危急生命的特点,所以要有针对性地提供治疗,不仅要给予化痰、镇咳、维持酸碱平衡、解痉、加强体外营养支持、抗感染等治疗外,还应为病患提供封闭式引流和胸穿抽气等治疗方案。对于肺部受压不超过20%且无明显急症的病患可以让其卧床休息,自行恢复,如若无效再进行胸穿抽泣;对于张力差,多次抽气无效的闭合性气胸,应为其提供取水封瓶引流;对于心肺功能严重不全的病患,可以为其胸膜腔注入50%葡萄糖液,或20%无菌滑石粉、红霉素、利多卡因等,防止发生黏膜炎;对于身体素质较好且耐受能力较强的病患,在复发时最好进行手术治疗,以便提高生活质量[4]。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6例患者中,21例患者因肺完全复张而治愈,治愈率为80.8%,3例患者因合并呼吸衰竭及肺部感染死亡,死亡率为11.5%,剩余2例患者因脓气胸及血气胸转入外科治疗,说明对症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并且手术治疗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本次研究中,很多患者因突发性呼吸困难、紫绀、胸闷等症状就诊,因诊断及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5]。所以,对阻塞性肺气肿,急性肺心病及患有以上症状的患者,应仔细检查身体,必要时进行胸穿确诊,并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减压、排气等相应治疗,以便促进肺组织快速复张,从而使心功能得到改善,防止使病情被延误。肺气肿病患因肺功能降低,所以在气胸发生时,心肺功能严重衰竭,容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应立即做出正确诊断。确诊后,应立即进行相应治疗。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患者体征不明显,因病情重、易复发导致死亡率较高,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北暾,唐晓燕.自发性气胸117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学,2009,18(13):227-230.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25(18):45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