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医学影像技术重点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医学影像技术重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医学影像技术重点

篇1

一、在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中进行项目教学的必要性

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分离,不能达到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打破了理论和实践界限,使二者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上紧密衔接,在教学内容上有机融合,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整合、利用。

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的方法,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与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将一体化教学与项目教学相结合,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开发,师资、教材、设备得以充分利用。同时,项目教学法对一体化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更细致的一体化教学计划、更专业的一体化师资、更实用的一体化教材、更先进的一体化教室。

二、课题项目是教学的关键

项目是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工作,且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作为电子技术教学的课题项目,一是要明确,以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既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发挥创造能力;二是项目要有一定的难度,可促使学生学习和运用新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三是要精心设计切入点,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笔者在讲授晶闸管电路的课题时,就精心选择了“调光台灯电路”的项目。该项目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时,其电路又具备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内容。笔者在教学课题的导入环节,先发放给学生调光台灯实物,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拆卸、记录、研究,一步步总结和明确课题项目,学生们的学习目标非常清晰,学习欲望也一步步增强。

三、把握和引导好“问题学生”

“问题”是教师进行项目教学的着力点。教师要想通过“问题”来推动教学的进行,关键在于培养和鼓励“问题学生”。学生提不出问题比问题多、问题偏更可怕,提不出问题的学生是没有思考、没有进入到教学过程中的

学生。

一方面,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景,维持开放活跃的课堂气氛。另一方面,教师要珍惜学生的每一次提问,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例如在学习电路中新的元器件时,笔者没有按照传统套路进行先讲后练,而是要求学生首先对电路板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引出问题“电路板上那个不认识的元器件是什么?”碰到学生提出比较偏的问题,比如“在这个电路里,少了这个元件或换个参数行不行?”笔者并不贸然否定,而是首先赞扬学生的问题提得好,并在接下来的计算机电路仿真过程中让其尝试更改电路元件或参数,并把实验结果与同学们分享。这样,学生在加深印象的同时,也对电路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四、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并形成能力。所以,采用何种评价方法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在注重评价结果的同时更要注重评价过程,用多种评价方式代替传统的评价模式,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发挥积极作用。

篇2

在VI设计课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对象能够成为Ⅵ设计对象,这是项目教学的第一步。而项目的确定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获得大量的真实项目,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虽然这是一个难题,但教师也不急着给学生定题,只要指导学生利用现有的资源搜集相关的资料,然后再根据相关的资料来确定一个项目。

在刚开始做项目设计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比较迷惑,他们可能只会关注到一些企业。这主要因为VI设计有几十年的发展史,现在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在企业方面。比如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跨国企业,像荷兰壳牌、美国通用、可口可乐、日本佳能等,无一例外都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他们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与科学有效的视觉传播不无关系。而看看中国,近20年来,国内一些企业也逐渐引进了形象识别系统,最早的太阳神、健力宝,到后来的康佳、创维,也都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当学生只看到VI设计在企业发展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时,教师应该提醒学生,除了企业本身之外,凡需要与人、消费、市场沟通的对象都可以成为VI设计的对象。社会的日新月异,品牌的概念也随之扩展,VI设计也不能止于企业、商品,还可以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一种文化、一个人等等。在这样的导向下,学生的思路就会被拓宽,于是他们会自己去寻找一些创意项目。有意思的是,学生在进行项目设计的时候,把自己对未来的规划也融入了项目之中,创立以自己名字为命名的品牌或者公司。虽然这样的项目在当前是子虚乌有的,但是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他们的人生目标,是值得鼓励的。

二、小组合作,完成项目调查

项目调查分析是完成VI项目的重要过程,项目调查分析做不好就会影响项目定位的准确性,甚至导致Ⅵ设计的失败。因此,教师在项目设计教学法的应用中,一定要注意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精神,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调查,对本组的项目对象进行有效、准确的调查与分析。不单单是前期调查,在整个项目设计的过程中都不能忽视小组调查分析和再调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品尝到了合作学习所带给他们的好处,感受到了集体力量的强大,使他们更加团结,享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比如,有一个小组他们毛遂自荐为一家小企业进行VI设计。在前期的调查和项目设计的调查中,他们这个小组就做得非常的充分。他们用书信广告的形式向该公司推销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使得该公司接受了他们的设想,也接受了他们对该公司的调查分析。这个小组虽然没有向该公司索要报酬,但是该公司主动提出要负责他们在整个VI设计中所需要的一切费用。这一切都保证了这个小组调查的有效、高效,使得整个VI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在整个调查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放任自由,应该适时给予指导,让学生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确保其VI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后期制作。圆满完工

在对项目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就要对项目进行准确的定位,要塑造一个怎样的对象,如何突出其特点、优势,能够在观众中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是非常重要的。接着,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草图分析,这也是不能忽略的一个步骤。在做标志设计的时候,要把概念化为视觉符号。最后要进行VI手册的制作。

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VI设计不同于一般的美术设计。VI视觉要素是综合反映组织整体特色的重要载体,是组织形象外在的符号化的表现形式,必须能使人感悟到组织精神的个性与内涵,传达组织的经营理念。VI若缺乏美的艺术表现力,则不能唤起公众的美感愉悦。因此,VI设计是一项艺术,必须遵循一些美学原则,比如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调,和与对比,比例与尺寸,色彩与联想,情感与心理等等,通过一些独创性的符号立意来凸显个性,在公众中产生强烈的视觉美感。

总之,项目教学法在学生的职业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全面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提高他们的职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电针;镇痛;关节炎,实验性;生长抑素;β内啡肽

effects of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antisomatostatin serum on electric acupuncture analgesia and βendorphins in rats with 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 zhang hao, wang jian, chen xinyong, et al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0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antisomatostatin serum (asss) on electric acupuncture (ea) analgesia and βep in rats with 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 (aa), and explore potential mechanism of analgesia. methods aa rats were taken as a model of pain caused by inflammation, and pain threshold as the index, the effect of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asss on pain threshold and ea was observed; the levels of βep in spinal cord and hypothalamus were detected byusing radioimmunoassay. results intrathecal asss remarkably reduced the threshold of pain, lower the analgesic effects of ea. ea increased the βep level in spinal cord and hypothalamus, which further raised the levels of βep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onclusion endogenous somatostat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nalgesic modulation with notable effect of pain relief and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enhancement of ea, the mechanism of analgesia might be related to βep level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key words] electroacupuncture; analgesia; arthritis, experimental; somatostatin; betaendorphin

生长抑素(ss)是在体内广泛分布的一种神经肽,文献报道ss有减轻癌痛作用,与痛觉调制关系密切[1]。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鞘内注射外源性ss有镇痛和增强电针(ea)镇痛的作用[2]。为进一步探讨内源性ss对镇痛的作用,本实验以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为炎症痛模型,观察鞘内注射抗ss血清(asss)对aa大鼠痛阈和ea镇痛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与分组 健康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40只,体质量(200±20)g,2~3月龄,购自山东大学实验动物部,许可证号为scxk鲁20090001,动物处理符合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准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4组:aa模型加正常兔血清(nrs)组(aa+nrs组)、aa模型加asss组(aa+asss组)、aa模型加ea镇痛加nrs组(aa+ea+nrs组)、aa模型加ea镇痛加asss组(aa+ea+asss组),每组10只大鼠。实验过程中筛除不符合实验条件及死亡的大鼠9只。

1.1.2 主要试剂和药品 完全弗氏佐剂(cfa),sigma公司产品; asss为sigma公司产品,购自北京博奥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atalog number: bs1132),效价为1∶13 000;β内啡肽(βep)放免试剂盒购自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生理学教研室;100 g/l水合氯醛溶液购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1.1.3 主要仪器及来源 针灸针(规格为15 mm×0.30 mm,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hans疼痛治疗仪(hans100a型,南京联创济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bwe410a型热痛刺激仪(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光源为12v/35w卤素灯,刺激温度为45~60 ℃,可调);jy 1002型电子分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聚乙烯pe10导管(美国parsippany公司);微量进样器(上海光正医疗仪器有限公司);ddl5冷冻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生产;sn695b型免疫计数器:上海核所日环光电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1.2 方法

1.2.1 鞘内埋管与处理 100 g/l水合氯醛溶液腹腔注射(3 ml/kg)麻醉后,暴露大鼠髂前上棘对应l3~l4腰椎间的棘突间隙,刺破黄韧带后将聚乙烯pe10导管缓慢植入蛛网膜下隙,到达腰膨大。有黄色脑脊液流出后封住外口,缝合并将管固定于皮下。筛除术后运动障碍的大鼠。鞘内埋管后3 d造模,造模后第1~7天在相同时间捆绑、电针。第7天处理完毕后测痛阈,鞘内注射血清后测定即刻及15、30、45、60 min痛阈。鞘内注射时先吸取5 μl生理盐水(ns),再吸取5 μl nrs或asss,将10 μl液体于3 min内注射入鞘内。aa+nrs组:捆绑7 d后鞘内注射5 μl nrs+5 μl ns;aa+asss组:捆绑7 d后鞘内注射5 μl ns+5 μl asss;aa+ea+nrs组:电针7 d后鞘内注射5 μl nrs+5 μl ns;aa+ea+asss组:电针7 d后鞘内注射5 μl ns+5 μl asss。测完痛阈后处死大鼠,迅速分离下丘脑和脊髓组织。分离脊髓腰段时检查鞘内注射位置,筛除定位不准大鼠的实验数据。

1.2.2 模型建立 无菌条件下,在大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射cfa 0.1 ml(内含1 g/l灭活结核杆菌),用指腹轻按注射点片刻松开。造模后大鼠关节活动受限,活动减少并跛行或抬腿不能着地,踝关节红肿,痛阈降低,形成aa大鼠模型。造模前、造模后1 d分别测定大鼠右后足的基础痛阈和造模后1 d痛阈。

1.2.3 针刺方法 取大鼠右侧腰3、5夹脊穴(脊柱正中旁开0.3 cm),用15 mm×0.30 mm华佗牌针灸针直刺至肌层,觉沉紧后接hans疼痛治疗仪,电针为疏密波(疏波2 hz,密波100 hz),强度为1 ma,持续30 min。每天1次,连续7 d。

1.2.4 观察指标 ①痛阈:大鼠稳定后,用bwe410a型热痛刺激仪强光照射其右侧足垫部,测定缩爪反射潜伏期(pwl)作为痛阈。每隔3 min测1次,取3次平均值。注射血清前及注射血清后即刻、15 min、30 min、45 min、60 min各测痛阈1次。测试要求环境安静,室温(22±2)℃,均在上午8∶00~12∶00进行。②βep水平:处死大鼠,迅速取下丘脑和腰段脊髓,在ns中煮沸5 min,称质量,置于1 mol/l冰醋酸中匀浆,放置100 min后,再加入1 mol/l的naoh,低温离心,上清置于-80 ℃冰箱保存待测。βep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在山东省中医院核放射科检测。

1.2.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s表示,采用spss 17.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一般线性模型的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及调用多元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

2 结 果

2.1 各组大鼠基础痛阈和造模后1 d痛阈比较

各组大鼠造模后1 d痛阈均显著高于基础痛阈(t=29.17~122.51,p<0.01),说明造模成功。基础痛阈和造模后1 d痛阈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基础痛阈和造模后1 d痛阈(t/s,±s)组别 n基础痛阈造模后1 d痛阈

2.2 鞘内注射asss对aa大鼠痛阈及ea镇痛的影响

aa+asss组鞘内注射asss 15 min后痛阈开始降低,aa+nrs组痛阈则无明显变化,aa+asss组注射后15、30、45、60 min与aa+nrs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f=2.88~14.04,p<0.05、0.01)。aa+ea+nrs组大鼠痛阈稳定且高于aa+nrs组,注射后30、45 min时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f=4.35、14.04,p<0.05)。aa+ea+asss组注射asss后痛阈降低,注射后30、45 min与aa+ea+nr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4.35、14.04,p<0.05);aa+ea+asss组大鼠与aa+asss组比较,注射前及注射后即刻、30 min两组痛阈差异有显著性,aa+ea+asss组痛阈明显高于aa+asss组(f=2.88~4.35,p<0.05)。见表2。

2.3 鞘内注射asss对aa大鼠中枢βep水平的影响

aa+asss组与aa+nrs组相比较,下丘脑和脊髓βep水平显著升高(f=9.93、49.55,p<0.01)。aa+ea+nrs组大鼠下丘脑和脊髓βep含量显著高于aa+nrs组,aa+ea+asss组下丘脑和脊髓βep含量也明显高于aa+asss组(f=9.93、49.55,p<0.01)。见表3。表2 鞘内注射asss对aa大鼠痛阈的影响表3 鞘内注射asss及ea对aa大鼠中枢βep水平的影响

3 讨 论

ss的镇痛作用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均有报道。放射免疫测定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ss在脑和脊髓参与ea镇痛的部位非常广泛[3]。以往的研究表明,鞘内注射外源性ss可显著提高痛阈和ea镇痛作用。本实验观察到,鞘内注射asss中和其中的ss后,大鼠的痛阈明显降低,这表明当内源性的ss被免疫中和时,痛阈明显下降,提示内源性的ss在痛觉调制中起重要作用。齐鲁医学杂志2010年10月第25卷第5期 med j qilu, october 2010, vol.25, no.5

针刺镇痛是一种理想的镇痛方法,在临床广泛使用[4]。针刺时使用电针仪可加强镇痛效果,我们称为ea镇痛,其作用已被国际学术界公认。ea镇痛效应的电针参数涉及单次电针时间、频度等。研究结果表明,每天1次的ea频度和低强度的刺激是适宜的,其镇痛效应较佳,而不同频率ea镇痛可选择性地影响相关的神经递质的释放[56]。在本实验中,我们选用2100 hz的ea频率,电流强度1 ma,每次30 min的单次ea时间,每天1次、连续7 d的ea频度。结果表明,这种ea镇痛参数能很好地兼顾ea镇痛的即时效应、后效应及累加效应,同时能最大程度地激活中枢内与痛觉调制相关的各个部位并促进与实验相关的多数神经肽的释放,利于本研究的顺利完成。

本实验观察到,ea夹脊穴可显著提高大鼠痛阈,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鞘内注射nrs并ea镇痛组和非ea镇痛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当鞘内注射asss中和其中的ss后,ea镇痛的效果明显减弱,可见内源性的ss在ea镇痛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实验结果还表明,ea镇痛可使大鼠下丘脑和脊髓组织βep水平显著提高,当鞘内注射asss中和其中的ss后,可进一步升高其水平,说明内源性ss镇痛及ea镇痛的机制可能与中枢βep释放密切相关。

我们以往的研究证实,鞘内注射ss的镇痛作用可被纳络酮阻断,提示鞘内注射外源性ss可能通过激活阿片系统而实现。经典阿片肽家族包括脑啡肽、强啡肽和内啡肽,各种阿片肽都有镇痛作用。然而,纳洛酮并非某一种阿片肽的专一受体阻断剂,且纳络酮具有一定药理作用,如影响细胞膜ca2+流动、环磷腺苷酸代谢和潜在的抗γ氨基丁酸活力等,因此使用专一性更强的拮抗剂即抗血清,进一步研究内源性ss在镇痛和ea镇痛中与各种阿片肽之间的关系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madrazo i, francobourland r e, leonmeza v m, et al. intraventricular somatostatin14, arginine vasopressin and oxytocin: analgesic effect in a patient with intractabale cancer pain[j]. appl neurophysiol, 1987,50(1/6):427431.

[2]吴富东,张永臣,单秋华,等. 鞘内注射生长抑素对炎症痛大鼠痛阈和电针镇痛的影响[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31(6):485487.

[3]刘玲爱,宋朝佑,王静明,等. 电针大鼠“足三里”时脑内12个核团生长抑素含量的变化[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1998,4(2):102105.

[4]刘传圣,张维,徐凤和,等. 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椎管外软组织疼痛的效果[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9,45(6):527531.

篇4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诊疗技术,已是医学诊疗的核心[1]。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影像设备日新月异,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大大提高。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方案也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加大人了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技能的比重。因此,如何建设一个体系完备、高水平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是医学院校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自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招生以来,已经为川渝地方培养了上千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得到用人单位和地方政府的一致好评。2014年被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财政厅确定为“四川省高职院校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该项目启动后,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组建建设小组,应对该重点专业规划建设方案,根据现代用人单位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需求,改革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大纲,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重点强调实验室对高职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2-3]。按照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方案及任务书要求,本着适用、美观和适度超前的建设原则,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影像检验系大力推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软硬件环境的建设,以良好的实验室教学环境为人才人培养服务。

1实验室现状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自2003年招生以来,由于资金短缺加场地有限,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存在以下不足[4]:

1.1各自为阵,管理混乱

学院共有临床医学系、护理系、医学影像检验系3个系部,医学类实验室由三个系共同使用,且由3个系的各个教研室共同管理。然而,对于实验室建设,各个系有各自建设目标和要求,因此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各自为阵,管理分散。

1.2设备陈旧,功能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学院建设经费的不足,实验室资金投入有限,各实验室仪器设备陈旧、功能单一、性能落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仪器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先进,但由于经费的严重不足,致使实验设备不能跟上教学的需求,严重阻碍着教学。

1.3人员不足,共同承担

学院共有专职实验人员5人,分别指导着学院3个系5个教研室的所有实验课程,因此导致实验人员人手严重不足和短缺。为了缓解这一现状,多年来,3个医学系的专业课老师肩负起所授课程的实验课,同实验人员共同完成着所有实验课程,使得专职实验人员和专职教师都非常累,最终的教学效果当然很不理想。

2实验室新建

2013年学院全面着手于学院新区建设,并在2014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被批准为四川省高职院校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有了很好的契机和平台,在这种大好的形势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得到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广泛关注。学院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专门商讨,并多次论证,最终提出了新建方案和改革措施,取得了显出的效果。

2.1实验室硬件建设

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情况,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设置为10个,分别是暗室、DR/CR实训室、X线读片室、X光机模拟实训室、CT检查室、电子电工实训室、心电图检查室、B超检查室、彩超检查室、影像技术模拟操作实训室,总占地700平方米,预计投入250余万元,具体如表1所示。其中已投入53万与达县人民医院共建校外影像教学实训中心,安装和调试运行良好,已顺利通过国资处验收。并积极寻求企业、行业捐赠,与成都众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公司向学校捐赠和资助仪器设备,该公司已向我校捐赠CT机一台,目前正力争引进企业进入校园,拓宽合作领域,共建校内实训中心。

参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现有学生人数和未来的发展需求,并考虑对校外开放等情况,将实验室建设规模设计为:实验学时800学时/年,同时接纳学生人数为300人。如此,便能保障实验教学的需求。

表1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规模

2.2实验室师资建设

篇5

医学影像技术的提升主要有两个要素:一是设备,二是人员,下面着重对这两点进行分析。

1.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医学影像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逐渐向智能化、数字化以及精细化转变。在医院的应用中,CT、DSA以及PET等设备有了大范围的应用。这对于提升我国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设备的应用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由于人才的缺乏,使得各个大型医院的医疗影像设备不能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医学影像设备的质量也很难得到控制;其次,现在我国各个大型医院的医疗影像设备主要靠进口,每年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设备,而我国自己开发研制的设备与国外技术相比,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2.任何科技含量高的医疗设备的应用,都需要相应的人才。人才是根本,没有人才的支撑,技术水平就无法得到提升。然而,当前我国医学影像人才的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还比较严重。首先,自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末期,进行医学影像技术培养主要是以中等教育为主,这就使得目前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中从事医学影像技术工作的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极大的阻碍了我国医学影像技术的提升。其次,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问题,国外的医学影像高等教育主要是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为主,而我国却将重点放在了诊断人才的培养上,这使得我国培养的高学历医学影像诊断博士以及博士后比较多,而影像诊断技术人才却相当的贫乏。

二、我国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鉴于我国在医学影像技术培养中存在的不足,需要从理论以及实践上对其进行反思,从而构建起符合时展与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笔者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病查阅了相关资料,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不断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十分的迅速,尤其是在当前信息技术时代,医学影像技术早已进入了数字化、智能化以及精细化的发展阶段,这就给课程教学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理念以及新的技术不断出现,传统的教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以及今后教学的需要。因此,需要对教材进行补充和完善。在教学中,不但需要使用主教材,还必须配备相应的辅助教材。教学内容应该从单纯的X线教学向多种医学影像教学发展。与此同时,要在教学课件中及时的补充新的内容,以便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符合时代的发展。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将课堂充分的让给学生,并安排影像事例分析,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2.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方式也有了很大变化。当前,多媒体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已经被多数人所接受。因此,在进行医学影像技术教学的时候,要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理论课程的教授可以使用幻灯片或者问题式解答的方式进行,同时对于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转变原来的单向教学方式,向师生互动方向发展。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3.重视学生影像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进行医学影像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提高学生影像分析思维能力。对于教学中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可以先设置疑问,之后再进行解答。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最大程度的鼓励学生、启发学生,使学生能够自主的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另外,还要不断提升学生影像诊断思维水平,这就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临床基础知识。对于教师来说,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进行学习,掌握最新的知识,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法,重点关注如何从思维上提升学生发现问题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当前我国在这方面人才培养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水平。在本文的分析中,笔者对当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期待这些建议有助于我国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篇6

随着医学基础理论、信息科学、医用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医学影像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并向广深发展。我国地域辽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同医院的医学影像技术设备和水平有较大差异,即使在同一医院也可能使用多种型号的检查设备。同时影像设备使用是各自为政、相互否定、互相对立,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是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根源之一。而医学影像技术与临床学科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应不断完善规范化建设,达到诊断治疗的要求。要真正做好医学影像技术规范化建设工作,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首先必须使规范化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认同,使各级领导认识到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性及严肃性,对该项工作给予充分重视和支持,使工作顺利地开展起来。同时做到责任到人,在具体工作中认真做到定人定岗定责任,这样只要出现问题就可由相关人员具体负责解决处理。

2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抓好落实

首先按照国家《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法》、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要求各级各类从事影像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对于新进人员要求具备一定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及时申报重点培训各类专业许可证,参加有关国家级考试考核,持证后方可正式上岗。各影像科都应有完备的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制度、监督机制、故障应急预案、维修档案等质量管理制度,使影像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科学化、有章可循。设备保养制度、设备维修申请制度、限期修理制度上墙,并抓好落实。对各项检查的原则、步骤、方法、程序、结果、照片质量、报告书写规范、发放报告流程、复查流程等等影像检查进行质量控制,量化管理,以便达到改善影像人员的专业水平,规范各影像检查的标准化流程以

及影像科的科学化管理之目的[1]。

3 加强技术人才的素质建设

众所周知,医学的发展是以医学设备的发展为前提的。站在现代医学影像学知识及技术飞速发展的高度,深刻理解医学、工程学和技术学的多元结合是当今医学影像学迅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现代医学影像学科应以医师为主,高素质的专业群体,加上各专业合理的梯队建设是未来科室发达兴旺的根本。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参加各种在职培训学习、进修深造、远程医学教育网络、专业学术活动等,重点学习与普遍性学习相结合,必要时外派技术骨干到国内外强势学科进行重点学习,视情况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授课,进行普遍性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去适应,才能进一步进行应用和开发,合理、高效地使用新设备。加强培训,持证上岗。通过学习提高全体医、技、护人员对影像工作的认识,从科学角度来看待该项工作。坚持人才是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培养与引进并重,加速培养年轻的后备力量,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不同等级医师、工程师、技师的规范化培养,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不断优化影像系统的人才队伍结构,增大硕士和博士比重,使人才结构合理。如本系统无合适人选,宁可从国内外公开招聘,千万不可迁就某个人或局部利益,否则定会阻碍学科发展,甚至对学科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2]。当然还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为核心,不断探索和拓展医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努力实现医师思想政治素质的不断提高。

4 合理使用设备

要以最小的、合理化的费用达到快而准确地诊断疾病为目的,为患者尽量减少负担,充分利用先进设备。在影像学领域内各项检查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借鉴性,要在应用上尽量做到删繁就简,互相补充,这样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诊断水平。同时医生应如何合理使用这些高科技设备,既能准确及时地诊断病情,又能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这就必须依据实际情况,掌握各种设备的优缺点,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地使用各项影像设备,提高图像质量。

5 明确工作流程

扣紧从接诊到发报告的每个环节,尽量缩短各环节的耗时,利用信息的传递,使每个环节运作流畅。同时对当日工作量、各机房工作量等进行统计,使各影像设备得到更好的发挥。

6 完善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格式是一种形式,它反映的内容必须要符合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纵观目前国内外的诊断报告书,形式各种各样,大小与繁简程度也不一致。这就要求医学影像科室人员要通过审阅病历,了解病情,全面观察,系统分析,结合临床进行鉴别、对照、综合,按照规范化的基本格式写出报告做出结论。

7 加强规范化防护

首先应健全防护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防护档案,在劳保、休假上给予照顾,落实责任、常抓不懈[3]。要熟悉设备的性能,掌握设备操作规程和防护知识,坚持使用最优化的原则[4],购置铅围脖、铅围裙,添置铅帽、铅眼镜及各种必备的防护用品,对于工作间无铅门的及时给予安装,各检查门前增加电离辐射标志,各机房门外增添有文字注释的工作指示灯,并和设备联动。尽量减少患者和自己不必要地照射。对每一患者的治疗总剂量、治疗次数和重要器官的剂量进行监控;摄片时,对受照部位的面积应严格控制在仅大于胶片(或电子暗盒)面积的10%范围内,并使用滤板[5]。对同位素室核医学科放射源实行严格进货,严格保管,严格登记,对放射废弃物严格按规定处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8 讨论

医学影像学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及临床工作的开展都是举足重轻的,重视其建设与发展,必将对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本着“以患者为本”的原则,重视各个环节的工作,尽快把医学影像技术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上来,使医院的资源合理利用、接近并达到国际标准,必将对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为让更多的百姓受益创造条件,为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戴建平,祁吉. 医院管理学(医学影像管理分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67-108.

[2] 刘玉清,医学影像学发展方向和学科探讨[J]. 医学文选,2002,2(1):2-3.

[3] 段闵江,张寿清,王咨士. 加强医院放射卫生防护规范化管理的做法[J]. 预防医学杂志,2006,2(24):53.

篇7

虽然学生在学习医学影像设备学之前,已经学过医用电子学和医学影像物理学等课程,对理工类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医学影像设备学打下基础,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还是遇到如下一些问题。

1.1 教材内容多,授课学时少 医学影像设备学涉及到不同的医学影像设备,如X线机、CT、MRI、超声诊断仪等等。在30学时内,传统教学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这些内容全部概括进来。教材内容多,授课学时少,如何提高课堂授课信息量成为理论授课时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1.2 概念抽象,线路图复杂,学生不易理解 由于医学影像设备学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线路图,学生从未接触过,很陌生,而且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与思维习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欠缺。若按照教材编写的思路来开展教学,学生会由于自己太过薄弱的理工基础而听得满头雾水,无所适从。如何将抽象、复杂的知识通俗易懂地传授给学生是必须解决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2 多媒体在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中的优势

2.1 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节约课时,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和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板书和挂图上花费了不少时间,而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节省了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的时间,而且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凑、形象、直观,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解决教学学时少的问题。

2.2 多媒体教学能够较好地模拟动态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4] 教材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很难用简洁的语言解释清楚,学生也不易理解和掌握。多媒体动画模拟动态过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比如X线发生装置的教学,笔者利用Flash软件制作多媒体动画生动的再现“飞焦点技术”、“X线管阳极旋转”、“X线产生”的过程,既形象、直观,又可反复播放,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3 多媒体教学,便于教学设计,突出重点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靠板书和教师的语言来让学生体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紧张的授课中,板书不能过多,有时难以规范。教师边写边讲,还要看学生的反应,常常会顾此失彼。应用多媒体教学,幻灯片上的内容可以合理设计,规范处理,并可用一定的方式突出重点,如用不同颜色、不同字形、不同字号,使学生明白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熟悉掌握内容,哪些是只需要了解的内容。

2.4 多媒体教学,学生不受忙于记笔记之苦 传统教学中,教师边讲边板书、绘图,学生忙于记笔记而无暇听老师讲解。多媒体教学可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课堂上学生可以不必忙于记笔记,用更多的时间跟随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课后再拷贝该课件在电脑上自行复习,不受记笔记之苦。

3 多媒体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1 重视多媒体课件质量 教学效果优劣与教学课件的质量关系重大。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课件时应遵循认知规律。课件中引入的图表要经Photoshop处理变得清晰后才可使用,同时图表颜色的搭配应协调,色彩不宜过于刺激。文字的色调应较统一,不过于华丽,以3种以内不同文字颜色为佳。文字内容宜简不宜繁,重点要突出。课件中不添加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以免分散学生课堂注意力。总之,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质量至关重要,课件制作时应尽可能地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授课内容上,而不应该被其它的内容所分心。

3.2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有许多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其始终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无论如何也代替不了教师的作用。在多媒体教学中应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不仅要充分备课,优化教学过程,精心设问,增加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而且还要适当控制教学进度和换片翻页的节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3.3 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 虽然多媒体教学具有诸多优势,但是它不能够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诊断用X线机的教学,学生从课件中的文字、图片、动画和教师的讲述等认识电磁继电器从电磁线圈得电到各触点动作的过程。但是,笔者发现学生对电磁继电器整体的认识没有亲眼看实物演示那么具体、深刻,当学生观看了实物的动作过程时有种“百闻不如一见”的感觉。

3.4 课外时间应设辅导答疑 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学生在课堂上来不及消化,而且课外自学也会遇到许多疑惑之处,因此,每周至少安排2小时的课外辅导答疑时间,以便及时指导学生学习,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在少学时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时间利用率,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解决了授课学时少、内容多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教学有利也有弊,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之成为教学腾飞的翅膀,更好地为本门课程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玉子.多媒体技术在循环循环内科学教学中应用的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07(3):101-102.

篇8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影像学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医学影像学是利用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疾病诊断和在影像监视下进行疾病治疗的一门新型科学。这门学科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CT、MRI、ECT、USG等新技术、新设备的出现和发展,这门学科成为现代医学领域发展最快、涉及范围最广的学科之一。从这门学科的出现,广大医学相关专业教师就对这门学科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教好医学影像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从宏观上把握教学内容,确定好教学重点

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大纲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掌握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骨骼与肌肉系统、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介入放射学、超声影像学(心超、腹部)等方面的知识。要求掌握各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和常见病的基本病变影像学变化;了解影像学诊断的成像原理、诊断价值及其限度,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和发展概况;了解影像学中各种检查方法,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及应用范围,并能在临床工作中正确使用;学会观察、分析各种影像的表现、方法和诊断原则。

这么多的知识要求在短时间教授完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在这种情况,采取的教学方法就应该是总揽全局,确定重点,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养成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例如:在讲到第二章《食管与胃肠道》时,食管与胃肠道检查首选硫酸钡造影,对硫酸钡造影就应当作为重点来讲解。而USG和MRI在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中价值较小,就应当简略带过,或者采用自学的形式。

二、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及时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

医学影像学包涵了多种影像检查、治疗手段,已成为临床最大的证源。因此,医学影像学发展的趋势是多种影像检查手段的融合和优化选择。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表现为几个方面,图像数字化是影像发展的基本需要;设备网络化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及保障效率;诊断综合化能优化多种影像检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分组系统化能更紧密地与临床结合。

根据医学影像学的这个特点,在教学中,我们首先选择最新的教材。其次,教师应该了解最新的动态,跟上时代的节拍,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到最新的知识,以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例如:数字化影像是把过去的模拟图像变成了可再用的数据。过去,医院给病人的是一张X光片,它只能记录病人在当前条件下的影像,不能通过它看到新的东西。而数字化把影像变成一种活的数据,能把过去二维的平面图像变成多维的立体图像,从过去的只有一个平面和长宽变成了一个长、宽、高或者前后、左右、上下的立体图像。由于引入的功能不同,医学影像学本身不仅反映三维立体结构,同时还包括诸如时间、分辨率等元素。在功能变化中,我们称其为四维图像。过去我们只能进行定性判定,没有确切的数据对患者的片子做定量判定。现在,借助数字化影像,我们可以对这些做出准确测量。这样的变化,必须及时给在校生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最新的学科动态。

三、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在学习医学影像学时,既要学好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解剖、病理、生理、生化等专业知识,又要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为学生时代再长、学生再用功,掌握的内容仍然是有限的,这就使得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只有医学基础扎实,自学与终生学习能力较强者,才能最终成为医学影像学科的佼佼者,才能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要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应当建立计算机辅助见习教学的影像诊断实验室。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读片能力,为今后更好地胜任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传统的分小组观察一套典型病例教学片的方法虽然比较直观,但信息量有限且教学片难以长期保存,难以保证教学质量。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当把典型影像学表现的病例的X线片经数字化处理,将DICOM格式的CT、MRI图像转换成JPEG格式的图像文件,并分系统、分病种进行编辑,制作基于IE浏览器的网页式影像见习系统,学生见习由以往观察胶片改变为使用电脑多媒体观察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在同一病种下可观察多个病例,接受的信息量明显增多,且直观而不失真,操作方便,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也会明显提高,学生临床技能和影像诊断思维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四、把讲授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结合起来

讲授式就是把一些概念、原理、定义以图像、文字的形式讲授给学生。例如:什么是分子影像学?告诉学生分子影像学是用影像技术在活体内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物过程的描述和测量。学生对这样的概念感觉到很困惑,如果在讲授这个概念时,用上启发式教学会更好些。在讲授这个概念前,提问学生:分子生物学是研究什么的?进而讲解分子影像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关系,这样学生能理解得更透彻些。

【参考文献】

篇9

现如今,如何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影像的独立分析与判断能力,为今后更好地胜任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以影像为主的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从形态学到功能、分子影像学,从静态到动态,从二维到三维,从定性诊断到定量诊断,从单纯诊断到诊断治疗并重,现代医学影像与传统医学影像学相比,有许多新特点、新领域。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医学影像学成为临床医学中发展较快的一门学科,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近20年来,从传统X线诊断学到现代医学影像诊断学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该课程的教学不再是一本教材一支笔就可以完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21世纪教学的需要。因此,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高质量地完成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

学习现代医学影像学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内容,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计算机知识,有扎实的解剖、病理、生理、生化甚至分子生物学基础,同时也要了解和掌握内、外、妇、儿等临床相关学科知识与技能。现代医学影像学借助普通放射、CT、MRI、DSA、USG和ECT等不同的成像原理与方法,使人体内部解剖和器官成像,以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在影像监视下采集标本或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达到活体诊断和介入治疗的目的。其获取影像、处理影像、分析与利用影像的深度和广度都是传统放射学科无法比较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广泛应用,医学影像诊断已从显示宏观结构发展到反应分子、生化水平的变化;从显示形态改变到反映功能变化;从单纯诊断向治疗方面发展。尤其超声医学在现代医学四大影像诊断技术(CT、MRI、同位素扫描和超声医学)中发展更为迅速,在各种影像诊断学中,以其仪器体积小、便于移动、价格相对便宜、对人体无创伤以及可以重复检查等优点,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仅靠四五年系统学习与实习很难系统掌握全部内容。在现有学制的情况下,强调专业知识的培养,必然影响基础理论和相关临床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知识面过窄,影响学生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反之,会造成学生专业知识少,一时难以适应影像科工作,又会影响学校和学生的声誉,甚至影响学生就业。因此,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临床相关学科知识,及专业本身各内容如何合理安排和突出重点,需要组织医学影像学专家、老师、有相当工作经验的影像毕业生及在校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改变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的学制与培养方法。随着影像诊断技术不断提高,目前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且临床地位日趋重要,专职从事医学影像学诊断的医务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队伍也日益壮大。

二、医学影像学发展与教学内容更新

自伦琴1895年发现X线,放射学形成到现在,影像专业虽然只有百年历史,但其发展着实令人惊叹。不仅CT、MRI软硬件的更新令人目不暇接,数字影像给普放、介入崭新的发展机遇,现在几乎人体每个系统都与影像有着密切的关系;DSA、CT、MRI、USG等导向下的治疗更使介入治疗“无孔不如、无孔也入”,各种微创治疗在国内外开展得如火如荼;现代影像学已不再单纯是反映人体解剖和病理改变的经验学科。它不单可提供质的诊断,还可区分量的差别,已深入到活体功能研究(脑、心、肝、肾等功能成像)、反映活体生化代谢及分子生物学改变等领域,分子影像学已经悄然兴起。现在世界上每年都会涌现许多新的影像成果和专著。而我们的影像学教材,尽管不断改版与更新内容,仍然明显落后于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一些内容没掌握已经过时,一些内容学了临床已不再应用,一些临床常用的内容反而没学的现象经常遇到。因此,医学影像学教师加强学习与交流十分重要,这样既利于及时补充学术界公认的重要内容、删除过时内容,也利于启发学生探索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三、基础理论学习与学习能力培养

现代医学影像学横跨诸多学科,在知识时代不仅本身随影像设备和检查技术不断发展,相关学科的进步也在有力地推动着影像学学科的发展。学生时代再长、学生再用功,掌握的内容仍然是有限的。这就使得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尤为重要;这就使解剖、病理、生理、生化等专业基础学科显得尤为重要,它们不仅是影像的基石,而且知识更新相对较慢。只有医学基础扎实,自学与终生学习能力较强者,才能最终成为医学影像学科的佼佼者。

四、讲授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逐渐为各大院校采纳。教学模式概括起来可分为讲授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两种,前者教师先讲授基本原理、概念、定义,如龛影、充盈缺损的定义及影像征象,附以图像、文字说明加深基本知识的理解,以使学生有效地学习。后者教师先提出问题,由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影像教学系统及手头资料,进行检索、学习,教师可及时回答个别问题,也可通过投影仪呈现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讲授式教学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学时易控制,适合基本原理、概念和定义等内容的学习。启发式教学应学生主动、教师引导,注重学习过程,利于提高学生对影像知识的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及运用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哪些内容适合讲授式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启发式教学,两种方法如何相互结合,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尚需在影像多媒体教学中不断探索提高。

五、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

传统的考核多注重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而不是学习知识能力的大小;注重考核学生技能掌握的多少,而不是学习技能能力的高低。学校以此判定教师工作的好坏,医院以此评价学生的优劣。这种考核只能反映一定时期的教、学结果,不能反映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本领,难以适应医学影像快速发展的需要,这不仅使教师的教学方法陷于陈旧古板,而且使一些再学习能力、发展潜力大、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长期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因此,如何将传统的考核知识与技能与考核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本领相结合,也已成为学校和医院教学中关注的问题之一。总之,现代医学影像学涵盖学科领域广、知识更新速度快、学生学习任务重,目前确实有必要站在发展的角度,从学校培养学生的近期和远期效果综合审视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目的与考核机制。

六、加强医学影像学学科建设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促使优化课程群的形成

21世纪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修订必然涉及到教学内容的更新。为了适应我国目前各影像学科或从事这些学科的技术人员专业独立性的特点,应该加强医学影像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以满足培养新世纪高级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的需要。通过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在放射诊断学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形成医学影像学课程群,并形成以放射诊断学为核心、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医学影像学课程体系。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顺应现代教学发展潮流的有效的教学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经验的进一步的积累,多媒体教学必将更好地促进医学各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加速医学教育现代化进程。

总之,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教育也面临更大的挑战,旧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面对21世纪医学影像的发展,我们要顺应时代,推陈出新,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一些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用新的内容与知识充实学生,以培养更多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吕发金,谢鹏,罗天友.分子影像学及其对医学影像学的影响[J].重庆医学,2005,34(5):775.

篇10

1 突出影像学技术专业学科特点

医学影像学具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是物理学、工程学、医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结果,是理、工、医结合的产物。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核心是为临床提供含有最大信息量的图像,协助临床医生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1]。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精通专业知识,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转,全面发挥设备的功能。

对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来说,影像学技术是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教学大纲要求占一定比例,这体现了医学影像学多学科交叉和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诊断课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并对后期的临床实习有直接的影响。

2 影像学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存在主要问题为教材滞后、内容陈旧,临床上普遍应用的新技术教材未涉及,淘汰和没有使用价值的技术教材未删减。从教材内容看,仍以介绍常规X线摄影和中小型X线设备为主,数字化设备和技术所占比例很少,很难适应医学影像学技术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要求,教学效率很难提高。

教学手段单一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影像学技术教师多为兼职,大多缺乏教学经验和基本素质,而且很多教学医院中,掌握先进影像设备和技术的专业教师为数不多,这就影响了影像学技术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 教学思路

3.1 专业课内容的扩充与删减

医学影像学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模型、挂图、幻灯等教具,并结合多媒体教学,使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加强对所学知识理解和记忆教学过程中应强调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与有关学科的联系,如工程学、解剖学、诊断学等,但要尽量减少重复。课堂讲授把教材内容分为详细讲解、重点讲解和一般介绍3部分,实验和见习课要紧跟课堂进度,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培养,使其真正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给学生讲解分析图像、评价图像的顺序和方法。针对上节课讲授的内容,准备几份典型照片,利用课堂前几分钟,让学生独立阅片、分析讲解,老师进行总结。学生会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很快进入角色,求知欲望增强。接下来的课堂效果会非常好,学生收获会更大。这就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判断能力,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认识到该学科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培养其认真、踏实、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 转贴于

随着专业技术的进展,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如多媒体软件的开发,为医学影像学技术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手段。由于专业特点的需要,教学计划中需增加断层面的解剖、X线解剖等内容。

如今计算机在医学影像学领域广泛应用,各类高新技术产品不断更新,特别是医学影像学技术数字化进程迅速,教材严重滞后,这就要求我们专业人员有前瞻性,知识面要宽,制定教学计划时有一定的超前意识[2]。教学过程中随时增加一些相关的新技术内容,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接受新技术,适应影像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高新技术在影像学技术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医学影像学技术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由普通X线摄影技术逐步进入影像学数字化时代,如CT、MR、CR、DR、PACS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流程和格局。有些技术已失去了使用价值,如荧光摄影、体层摄影、记波摄影、气管造影、传统的血管造影技术等,在教学中将这些知识只作为一般性了解即可。

3.2 强化“三基”训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需要有扎实的理工基础和广泛的医学基础。按大纲要求,加强“三基”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大见习课的比重,毕业实习也应兼顾临床医学和专业课的比例,通过内、外、妇、儿等科室的临床实习,丰富学生的临床医学知识,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为今后结合病史、症状、实验室检查等做出正确的影像学诊断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专业课的实习,一方面要熟练操作使用现代化影像学设备,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能学到更多的临床知识,为将来踏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注重学生医德医风的培养,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求实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应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影像学技术教学学时少、内容多,一直是困扰教学的难题。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是影像学技术界思考的问题。以往的教学多采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指导、学生看的模式,这样教出的学生理论课考分可能比较高,但实际操作和图像分析成绩不理想,尤其是进入临床后,学生在较长时间内不能独立操作设备和分析评价照片,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3]。为改变这种状况,应从多方面努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挂图等,结合理论讲解,并通过见习、阅片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

采取诱导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老师讲、学生想,不时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和学生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使课堂变得轻松活泼,所讲内容易被接受。

充分利用图片教学。医学影像学技术离不开图片,但真实图像又比较复杂,初学者较难理解,因此可以利用具有简洁清晰特点的简图,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此基础上,再对实际照片或多媒体进行分析,教学效果会很好。

医学影像学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学影像学诊断水平的提高,特别在医学影像学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如何发挥设备的最大功能,发挥最大效益,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关键的。通过以上教学方法改进与实施,收到明显教学效果,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总之,数字化时代的影像学技术教学对我们是一项新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大纲的内容,使其更适应时代的要求,比如增加数字化成像技术、影像学存储与传输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相关技术的教学课时比例,增加见习、实习教学的课时数量,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出适应医学影像学学数字化时代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篇11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50-01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内容及其涉及的领域和深度不断扩大[1],医学影像学对临床诊治的帮助越来越大,尤其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医学影像学从简单阅片诊断,已经发展到利用学科知识独立对疾病进行诊治并取得良好医疗效果的阶段,但这也对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课程建设,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知识,学会正确运用各种医学影像诊断学诊疗技术,是当前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2]。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以学生为中心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授课只能造就高分低能的学生。为此,必须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要坚持在教学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性教学,以加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上要实行“少而精”的授课原则,注重精选讲授内容,突出重点,主要是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教给学生,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内容,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进行病例分析,最后由老师针对不足进行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我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 重视影像解剖等基础学科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医学基础、临床实践与影像图像三者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它以人体解剖知识为基础,通过不同方式的人体成像技术发现病变,并对疾病的临床过程、转归预后和治疗效果进行互相印证、互相补充及综合评价[3]。影像都是以人体不同部位各种器官的系统解剖和断面解剖的结构形态为依据,解剖基础知识贯穿在医学影像学的始终。只有熟悉人体组织结构的正常形态,才能真正读懂影像所表现出的信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典型的病例影像与正常的组织结构图像做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授课,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讲授医学影像学时需以影像解剖学为基础,将二者有效结合来可以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过程中要以提高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强调影像、病理、临床以及各种影像学技术的优势互补

医学影像征象既是组织病理变化的反映,也与患者的临床病程和表现有关,三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单纯依靠一种或几种有限的影像知识在临床应用中很难提高疾病的正确诊断率[4]。因此,在指导学生分析诊断病例时应特别要强调联系病理学基础,结合临床表现对影像征象进行系统分析、判断,最后得出结论。在教学中向学生强调临床与影像的联系,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利用放射诊断的检查手段有的放矢地解决临床问题,同时要提示同学们注重病理学与医学影像学的相互印证、对照,才能不断促进医学影像诊疗水平的提高。各种影像技术都有其优缺点,不能相互替代,应有机结合,则可优势互补,有效反映病变的特征,提高诊断的正确率,作为1名全面发展的放射科医生对它们都应掌握,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各种影像诊断方法的互相渗透和融合,让学生学会根据各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必要的优化组合,从而有效解决各种临床问题。

四、双语教学是医学影像学发展趋势

总的说来,各医学院校对双语教学的重视不够,没有制定长期、系统和全面的双语教学规划,各院校、各学科自行其事,各自为政,根本没有相应的课程建设计划,但是医学影像学作为生命科学中的一门重要交叉科学,其理论基础、较多的的科研成果及大部分机器设备基本由西方国家最先掌握,为了深入掌握医学影像,必须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从更高的层面来讲,我国的医学影像学要发展、要充实,要提高我们的学术地位,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就要与国际接轨,就得培养大批掌握双语的专业人才。所以必须重视双语教学在医学影像专业中的重要作用,双语教学在今后的医学影像乃至很多相关教学中都会占据很重要的作用。

医学影像学课程建设一直都在不断发展总结中,上述教学方法在地方医学院校医学影像学教学中都发挥着很重要作用。只有充分发挥这些教学方法的优势,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医学影像学的课程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在教学中还要面临诸多问题,因此还需要不断努力,进一步提高医学影像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小平,李坤成,许卫.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6,22(9):62-621.

篇12

医学影像处理技术是指对已获得的图像作进一步的处理,如对其进行分析、识别、分割、分类等,从而得到我们临床研究所需的感兴趣信息,确定哪些部分应增强或某些特征需要特殊提取进行处理,其目的是使得原来不够清晰的图像变的清晰,易于分析,或者是为了提取图像中某些特征信息,对于特定的器官的分析,涉及到医学诊断的内容[2],重点是要对器官的切片图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如对于胃部切片图,我们在诊断胃癌的时候是要判断是否有淋巴结发生转移,这就需要首先对胃部切片图进行有效的分割,尤其是我们需要的胃壁周围的感兴趣区域,在正确分割的基础上,对于切片图中的目标进行分析,通过特定的方法识别切片图中的目标,从而可以实现辅助诊断的目的[3]。

1.2医学影像中多目标跟踪研究的现状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传统目标跟踪中,研究人员多采用基于分割的跟踪,即运动目标的跟踪被分为两大步:第一步,目标分割;第二步,目标跟踪。在医学图像多标跟踪问题中,要对图像上的目标进行精确的跟踪,首先是需要正确的图像分割结果,然后运用相应的跟踪方法得到我们所需要的跟踪结果。

1.2.1医学图像分割概述

图像分割就是把图像分成若干个特定的、具有独特性质的区域并提出感兴趣目标的技术和过程。它是由图像处理到图像分析的关键步骤。现有的图像分割法主要分以下几类:基于阈值的分割方法、基于区域的分割方法、基于边缘的分割方法以及基于特定理论的分割方法等。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改进原有的图像分割方法并把其它学科的一些新理论和新方法用于图像分割,提出了不少新的分

第二章医学影像中的多目标跟踪

目前,大多数对于医学影像中多目标跟踪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医学图像分割的结果之上的,所以医学影像中的目标跟踪主要分为图像分割、图像跟踪两部分。图像分割主要是为了提取感兴趣区域,通过相关的图像分割方法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待跟踪的图像,得到分割图像后采用跟踪的相关方法对研究的目标进行跟踪、识别,得到医学影像中目标的一些关键信息,如其面积变化、位置变化、轨迹信息等。

2.1医学影像中的图像分割

图像分割就是运用特定的方法把图像分成若干个特定的区域并提取感兴趣区域的技术和过程。它是由图像处理到图像分析的关键步骤。现有的图像分割方法主要分以下几类:基于阈值的分割方法、基于区域的分割方法、基于边缘的分割方法以及基于特定理论的分割方法等。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改进原有的图像分割方法并把其它学科的一些新理论和新方法用于图像分割,提出了不少新的分割方法。

2.2医学影像中的多目标跟踪

在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中,运动目标跟踪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重点。所谓序列图像中的运动目标跟踪,简单来说即是确定目标在巾贞与顿之间的联系。同样,作为多医学图像显微图像中的医学图像跟踪,即是要在帧与顿之间,多医学图像混合中,找到相同医学图像的一一对应关系。从第一巾贞图像直至最后一帧图像,完成整个图像序列中医学图像的匹配,实现整个医学图像跟踪。从本质上来说,医学图像跟踪方法与传统的目标跟踪方法没有太大的区别。是在医学图像序列这个特定环境下,算法需要做一些相应的变化和改进,去适应医学图像运动的一些特性,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跟踪效果。由于目标跟踪技术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发展良久,优秀的目标跟踪技术门类众多,目标跟踪算法的分类没有明确的标准。根据视频序列中被跟踪目标的数目,跟踪方法可以分为单目标跟踪和多目标跟踪。根据目标跟踪前,是否使用分割,跟踪方法可以分为基于分割的跟踪和基于视窗的跟踪:基于分割的跟踪是在分割后的结果中提取目标信息再进行跟踪;而基于视窗的跟踪不需要对图像进行分害只要指定目标的区域,不过因为医学图像中目标运动多样性,医学图像大都采用基于分割的跟踪方法,跟踪方法有几类基本的框架:先检测后跟踪,先跟踪后检测,边跟踪变检测,检测利用跟踪来提供处理的对象区域,跟踪利用检测来提供需要的目标状态的观测数据,医学图像当中主要是先跟踪后检测。此外,根据跟踪目标提取的不同特征,目标跟踪方法可以分为基于颜色、基于形状、基于区域和基于点特征等跟踪

第一章绪论……………………1

1.1医学影像中多目标跟踪的背景和意义…………………1

1.2医学影像中多目标跟踪研究的现状……………………3

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安排…………………… 5

第二章医学影像中的多目标跟踪……………………7

2.1医学影像中的图像分割……………………7

2.2医学影像中的多目标跟踪……………………11

2.3本文中采用的方法……………………14

篇13

二、结果

1、本文完成了各个系统医学影像多媒体教学课件220个,共11000多张文字和4000多张插图的和2小时的影像文件的多媒体演示图像。2、每个多媒体课件全面地包括了脚本的内容,遵循规定的格式:“教学目的与要求一基本原理一病理一病理与影像学联系一影像学检查方法一影像学表现一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一小结”。3、图像或影像文件插入快捷,恰当、生动、并能顺利播放;4、演示稿播放简单、方便;5、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成为包含图、文、声、色并茂,动、静态结合的演示稿。

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