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程设计管理措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人防工程按照战时使用功能可分为: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和配套工程五大类。其中,除指挥工程以外,其他人防工程战时均不考虑消防设计。除了指挥工程需要遵循专门的设计规范和防火规范,医疗救护工程需要遵循《人民防空医疗救护工程设计标准》RFJ005-2001以外,其他人防工程通风设计的主要依据是《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 50225-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和《人民防空工程防化设计规范》RFJ013-2010,如果涉及到平时功能的消防设计,还应遵循《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2009。
根据9规范总则,《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 50225-2005适用于新建、扩建的坑道、地道和单建掘开式人防工程以及地下空间兼顾人防需要的工程;《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则适用于新建或改建的抗力级别为常5级、核4级及以下的甲、乙类防空地下室和居住小区内的结合民用建筑易地修建的甲、乙类单建掘开式人防工程设计。由此可见,两本设计规范具有以下几点不同:(1)《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只适用于抗力级别为常5级、核4级及以下的人防工程,而《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 50225-2005对抗力级别未作要求,即适用于各种抗力等级。(2)根据施工方法、结构受力形式,人防工程可分为:单建掘开式、附建掘开式、成层式、坑道式、地(隧)道式等结构类型。其中,《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主要适用于附建掘开式人防工程,而《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 50225-2005则适用于除附建掘开式以外的其他各种结构类型。例如:地下商业街人防工程和水利工程设计应以《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 50225-2005为依据;附建式地下室兼顾人防设计宜以《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为依据,单建式地下室兼顾人防设计以《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25-2005为依据比较合适。
人防工程在和平时期为了充分发挥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除了战时使用功能以外,还具有一定的平时使用功能,其主要用途为:(1)商场、医院、旅馆、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健身体育场所和其他适用的民用场所等;(2)按火灾危险性分类属于丙、丁、戊类的生产车间和物品库房等;(3)车库。针对人防工程平时功能的消防设计,其主要依据是《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2009。但是,根据《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2009 3.1.14条和条文说明1.0.4条,当人防工程的平时使用功能为车库时,应以《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为设计依据。
二、人防工程战时通风方式之间的转换原则
人防通风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满足战时使用功能而进行的战时通风方式间的相互转换运行,其转换原则为:(1)当工程未遭到核生化武器袭击之前进行清洁式通风。(2)当工程处在下述任一情况时,应转入隔绝式防护或隔绝防护时的内循环通风:1)敌人对该地实施核生化武器袭击警报拉响时;2)工程周围受到核生化武器袭击初期;3)外界空气受到污染而滤毒设备失效时;4)通风孔口被堵塞或通风设备遭到破坏时;5)工程外部发生大面积火灾时。(3)当查明工程外部放射性沾染程度、化学毒剂和生物战剂的性质和浓度,并验证所设除尘滤毒设备能过滤吸收时,方可转入滤毒式通风。(4)在滤毒式通风过程中,当发现通过除尘滤毒设备后空气中的放射性灰尘、化学毒剂和生物战剂的量超过允许标准或除尘滤毒设备的通风阻力出现过大或过小时,要立即转回到隔绝防护时的内循环通风,并迅速查明原因进行处理。更换除尘滤毒设备后,要进行检查,确认性能可靠后,才允许再次转入滤毒式通风。(5)当查明工程外部的放射性灰尘、化学毒剂和生物战剂已经消失,对染毒的通风管道、密闭阀门、扩散室、滤毒室及油网除尘器等进行彻底洗消,经检查合格后,可以转为清洁式通风。只有严格遵循战时通风方式的转换原则,才能够满足人防工程的战时使用要求。
三、医疗救护工程分类厅的换气次数
医疗救护工程作为战时对伤员独立进行早期救治工作的重要场所,其通风设计应遵循《人民防空医疗救护工程设计标准》RFJ005-2001。根据此标准第4.2.4条规定“滤毒通风时,第一密闭区分类厅的通风换气次数不宜小于40次/h”。然而在实际设计中,此条规定非常难以满足,因为按此要求进行设计,所需滤毒通风量会很大,这不但增加了过滤吸收器、超压排气活门的个数,而且增大了滤毒通风管道的截面积,从而增加了设备投资。例如,根据标准要求,不同等级的分类厅最小使用面积为40m2~60m2,层高最小为2.6m,则满足此要求的最小滤毒通风量为(40~60)2.640=4160~6240 m3/h,此值比按照防毒通道换气次数要求计算得到的滤毒通风量至少大1~2倍。所以笔者个人认为,按人员主要出入口最小防毒通道换气次数不小于50次/h确定滤毒通风量较为合适。
篇2
1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1.1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相差悬殊
就目前情况来看,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很多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人才到国外进行发展深造,导致该专业的人才流失,而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很多并不具备专业素质的人涌入,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在设计中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如果一个不够科学合理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应用到实践当中,不但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还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1.2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人员缺少合作意识
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需要团队的合作与交流,单单凭借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完成的,不仅效率低而且达不到质量要求,设计人员的合作与交流是提升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前提。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过程中会运用到很多不同专业的科学知识,要想科学合理地完成设计工作,需要不同专业的设计人才共同努力。
1.3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缺少质量安全意识
就目前情况来看,在社会利益的驱动下,虽然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但水利水电工程质量问题易被忽视。如果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将设计的方案付诸于实践,不但容易产生质量问题,还会导致实施过程中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为了有效提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工作人员应该在保证效率的同时,增强责任意识和设计的质量安全意识,加强对设计方案的核查工作,对于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在施工前核对纠正,这样可以减少因错误的施工而导致的浪费,而且科学合理的设计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进而达到理想的建设效果。
1.4施工质量监管力度不够
在实际的过程施工质量监控管理工作中,由于水利水电项目的特殊性,其涉及到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工作环节众多,其质量监控管理工作的难度是巨大的,特别是当质量监控管理工作触及到多方面的利益时,很多工作根本无法进行。施工质量监管力度不够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那就是施工单位和监督管理人员对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很多监督管理人员并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深入的了解,而仅仅是听取施工人员的施工汇报,这种管理方式是相当不可靠的。
1.5施工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
施工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并不是一朝一日造成的问题,而是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管理中日积月累形成的一个重大问题。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首先就是在整个水利水电行业中并没有建立一套通用的质量标准体系,这使得很多质量监控工作都无法进行,有时甚至是监管人员发现了相应的问题也无能为力,因为他们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很难让相关的施工人员信服。施工标准的不完善增加了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管理难度,特别在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上,往往会由于要照顾到施工方的利益而蒙混过关,这让水利水电工程存在着巨大的质量隐患。只有对现有的施工过程质量监管体系不断进行完善,才能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才能将质量监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有效提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时应遵循的原则
提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是水利水电工程发展的重要目标,但与此同时,也应符合国家的规范要求,需要遵循以下的原则。首先,建设工程的设计过程应该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运用有效的、法律范围内的手段进行设计和工程的实施。其次,应该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行业要求,对于人才的分配、材料的配置、机器的使用都应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以不断优化水利水电工程的各个环节,在遵循设计原则基础上,有效提升工程的设计质量。
3有效提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的措施
3.1加大监督力度,规范工作流程
目前,在市场体制经济化和利益化的驱动下,很多并不具有该专业设计资质的公司也加入到了工程的设计行业中,极易导致工程设计不专业,出现质量问题。因此,政府监督部门应加强管理,加大市场的监督力度,整顿水利水电工程内部结构中不合理的地方,严格审查与处理并不具有设计资质能力且非法垄断的公司,改变设计行业中鱼龙混杂的情况,从而促进市场的自由公平竞争,让公司在合作中成长,在竞争中提高。
3.2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和设计创新意识
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是否过关,设计人员的工作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人员作为水利工程设计的主体,应不断提高专业素质水平与设计创新能力。因此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在选拔设计人才时,应全面考核,考验面试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3.3有效提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应增强服务意识
在水利水电工程实施过程中,为了使施工单位与业主达成共识,有效提高工程的质量,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增强服务意识,加强与业主的合作交流。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施工单位与业主的观点态度不同,双方利益发生冲突,施工单位应该积极主动地与业主进行沟通,了解业主对工程的要求,从而改进工程中的不足,并使业主进一步了解本工程的设计,最终双方达成共识,共同获益,同时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
3.4施工实施阶段质量监控措施
施工实施阶段质量监控主要是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要保证制定的各种技术标准能够得到严格的执行,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发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绝对不能拖延。施工阶段质量管理人员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对是对施工过程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和记录,并且一定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有利于在后期万一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更好的分析,有利于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如此一来还能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更加认真尽责的工作。施工阶段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应该增加到施工现场的巡视次数,为施工人员提供更多的技术指导,特别是在一些容易遭到忽视的细节上一定要提醒施工人员多加重视。
3.5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设计管理
水利水电设计管理包括计划、组织形式和技能几个方面,为了对项目实行综合性的管理。主要有文件的编写、设计、设计方案、施工进度、资源和安全措施等。在管理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设计的时候,尽可能地使用先进管理方法,。总之,在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提高工程施工进度,从而降低了成本,使施工任务能够保质保量完成。
4结语
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事业在不断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有效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成为该工程发展的重要任务。虽然目前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只要设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不断努力,提高责任意识与设计创新能力,政府加强管理与监督,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的有效提升便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篇3
首先,设计人员的本身的知识结构与设计素质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设计质量的优劣,因为设计本身就是将业主的意愿与设计者的知识结合起来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工程,并达到其使用功能。而设计者的素质与其理论知识、综合能力,甚至是艺术修养都有直接的关系。要提高设计的工程设计的质量就必须提高设计者本身的经验与知识素养,从而才能达到提高设计质量的目的。
其次,设计与施工之间的矛盾解决,设计与施工是不同的专业,工作的重点也不相同,虽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两种必须紧密合作,但是设计者与工程实施者之间毕竟受到了专业的限制而产生矛盾。尤其是设计者有时对施工方法不够了解而缺乏对现场施工能力的正确评价,从而导致施工困难。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设计的缺陷。
最后,工程艺术效果与工程结构与设备、材料之间也存在配套问题,工程设计首先是一种技术,因此设计必须依托当前的技术,并利用技术完成设计的目标。如果在设计中一味的追求工程的形式为不注重项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其设计的质量将无从谈起。
2 目前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投资成本失控
在设计中容易出现成本控制问题,原因主要是:第一,设计概算不够深入,在项目投资申报时没有发现,从而导致施工图的设计超出预算,使项目在审批与执行中遇到困难,整个项目在设计阶段就被延误并造成成本追加;第二,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够,导致在施工中出现不断修改的情况,最终项目实际成本超出到了预算。这些费用的增加不是因为不可控的因素,而是因为设计质量缺陷造成,最终的结果是成本远远超出预算。
2.2 设计不足或者过分设计
所谓的设计不足或者过分设计就是指在工程设计是其局部的功能不合乎规范要求或者建设单位的要求,或者材料和构件、设备等选择不够合理,和工程的使用寿命要求不相符等。过分设计是在设计中因为保守或者结构不合理,造成基础过大或者梁柱尺寸不合理,钢筋数量过多等,直接的后果就是成本不合理增加。而设计不足则是在设计中对隐患预估不足,造成工程项目后期维护费用增加,甚至会造成工程结构出现质量问题。
2.3 设计缺陷导致施工管理困难
设计阶段形成的施工图如果出现质量问题,会表现在各个专业的图纸不协调、图纸出现错漏等情况,达不到国家规范或者建设单位的要求。如果施工单位按照施工图进行施工就会发生质量问题,导致出现返工的情况,尤其会引发的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工期或者造价的索赔,这种情况会加大施工管理阶段的难度。
3 建设单位加强工程设计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分析
3.1 根据不同的设计阶段制定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为了让工程设计符合建设单位的需求,符合规范与标准,尤其是有效的控制设计缺陷,建设单位应针对不同的设计阶段(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项目的造价控制计划、功能需求、建筑标准、设计内容、设计目标等,使得每个设计阶段都有明确的控制要点,从而提高设计质量。
3.2 实行限额设计
在设计质量控制中突出对投资成本的合理控制,即按照批准的投资估算制定初步设计,按照初步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将审核通过的投资预算和施工量分解到各个不同的专业中,即对投资进行细化,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设定成本目标。
3.3 在设计阶段委托监理
设计的专业性较强,如果仅仅建设单位对其进行经济性与技术性控制并不能完全实现目标管理,因此在设计阶段就应当引入监理机制,利用第三方的专业与经验低设计阶段进行控制,保证其设计的质量。为设计提供技术与经济性指标,平衡经济与技术之间的利害关系,使之到达双赢,力求在技术先进与合理的情况达到经济性优化,而这个目标需要借助监理结构的专业性评价。
3.4 设计验收把关
设计验收是对设计管理关键环节,一旦通过了设计验收就以为这设计文件进入到实施阶段,因此应对验收过程重点监控,保证进入到施工环节的设计文件符合要求。
首先,对设计的总体方案进行验收,因为这是控制投资的关键环节,此时应由建设单位、设计、监理和专家组共同对设计总体方案进行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由设计单位进行完善。方案设计审核时应注意其使用功能、标准评价、估算指标评价等,重点是对估算与可行性报告之间是否相符,保证估算的各项指标具备科学性。
其次,审核初步设计文件,对设计文件的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设计单位进行,审核初步设计的目标是检查是否符合审核通过的设计方案的要求;设计文件的项目是否完整;结构布局和结构选型是否合理;装饰标准、加工工艺等专业设计是否满足了建设单位的要求等,同时还应对概算进行审核,主要是对设计的造价进行审核,保证概算的编制合理与规范,并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计算、适用范围、价格选择等满足建筑单位的要求。
最后,对施工图设计进行全程控制,施工图是项目施工的指导性文件,因此在审核中应组织资质较高的设计单位或者监理机构对与相关的图纸资料等进行审核,具体的项目包括:设计依据应与设计任务、设计合同、初步设计意向一致;设计深度、设计内容应与施工、规范、合同等向一致;结构计算、材料清单、尺寸标注等必须准确;专业图纸之间应保持高度一致,避免相互之间产生矛盾影响施工;同时对预算书进行审核,建设单位可委托专业造价公司对其进行分析与审查,要求施工图预算中工程量计量准确,定额套用或者单价套用符合相关计费标准并计算准确等,并满足总体成本低于概算。
3.5 对设计变更进行控制
在设计质量管理中,为了保证投资成本的在施工中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在设计阶段就应对设计变更进行控制,主要目标就是施工阶段产生的设计变更不是设计中因为人原因所造成,保证施工中出现的设计变更不影响项目的质量与使用功能,且因为变更所产生的成本改变不会造成造价与进度的严重失控。如果出现工程造价的重大变更应由建设单位组织多方技术人员进行经济与技术性比较,选择最为合理的技术方案加以解决,如造价超出幅度较大则应上报主管部门进行审批,通过后方可执行。
4 结束语
在对工程设计质量的管理中,不能完全依靠设计单位自身的控制,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也应参与到对设计质量管理的中,通过对整个设计过程的全面监控与关键环节的重点审核来达到控制设计质量的目的。尤其应将设计的经济性与技术性的平衡作为合理设计质量的重要标准,即保证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支出与技术措施达到合理的统一,这样才能使得设计质量管理具备针对性。
参考文献
篇4
1、 建设生态水利工程需要遵循的原则与意义
1.1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原则
在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要遵循安全性、系统恢复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原则。在生态系统安全性方面,水利工程必须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建设,要确保工程抵抗灾害的能力;在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方面,由于生态系统具备自我恢复的能力,因此,水利部门在建设水利工程时,需要考虑到地形和生物的种类变化;在整体性方面,设计人员要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了解,在设计时,要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在生物群落多样性方面,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不要仅仅依靠自然界的物种,同时需要人工引进相应的物种来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1.2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水利工程已经难以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随着生态系统的不断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巨大的隐患。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平衡水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农田水利的建设中,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可以保证资源的合理运用。
2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
在新疆地区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致使水利工程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并且影响了农业产量的提升。例如,由于工程管理部门管理不当引起的设备老化、错误操作而引起的工程事故和由于素质较低引起的管理紊乱等[1]。
2.2缺乏较高的定位标准
生态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和修订管理章程。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态水利工程的管理规范也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新疆地区的部分管理规范依然延续传统的管理标准,致使诸多大坝难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不利于生态水利工程的合理建设,并且难以满足生态农业的用水需求[2]。
2.3缺乏明确的管理目标
在生态水利工程的管理中,明确管理目标可以提升水利部门的管理效率。但是在水利部门的实际管理中,缺乏对生态水利工程周边环境的考虑,对周边的地质和地貌缺乏明确的调研,难以保证生态水利工程的合理运行[3]。
2.4缺乏经费
在新疆地区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由于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占据了大量的经费,致使生态水利工程日后的维修和更换投入不足,进而导致生态水利工程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
3 解决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的对策
3.1加强体制改革
在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中,由于缺乏健全的体制,致使生态水利工程管理紊乱,不利于生态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种现象,水利部门要加强对现状的调查,并且要加强对体制的改革,以便完善管理体制。在健全管理体制的过程中,水利部门首先需要明确工程的产权,以便发生利益纠纷。其次,水利部门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以便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最后,水利部门需要加强对项目的管理,以便可以更好的促进生态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5]。
3.2制定工程标准
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水利工程要不断制定新的标准,因此,水利工程部门要定期的对生态水利工程进行调查,并且要根据生态水利工程存在的缺陷而不断的制定新的标准。只有在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中,不断的制定建设标准,使生态水利设施的使用水平始终能够保证农田的使用需求,才可以最大程度的完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3.3制定生态和谐的管理目标
在生态水利工程的管理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目标,致使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不合理,难以促进生态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水利部门应该明确管理目标,要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同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以免破坏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对于不符合发展目标的项目,要严禁修建。只有建设符合生态平衡的水利工程,才可以更好的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3.4加强经费的投入
在生态水利工程的管理中,由于经费的投入不足,致使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不合理,难以促进生态平衡的发展。因此,水利工程部门应该加强对成本的控制,以便可以合理的节约资金。同时,可以成立相应的监督部门,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经费的使用。另外,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经费的投入,以便可以促进生态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4 生态水利工程管理措施
4.1规划阶段管理措施
在项目规划阶段,加强对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可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行。在设计阶段,要在施工前对建设地区进行精确的调研和测绘,调研是设计图纸合理性的重要保障,测绘可以帮助设计师精确的掌握实际情况,通过调研和测绘,可以更好的保障生态水利工程的顺利完成。另外,水利工程部门应该加强民利的运用,以便可以充分采纳施工人员的意见,进而可以更好的完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4.2施工阶段管理措施
在施工阶段对生态水利工程进行管理,可以保证工程实施的标准化和专业化。在施工阶段的管理中,采购人员要加强对材料的监督和检查。同时管理人员要加强对设备的管理,以便保证设备的合理运行。另外,监理人员要努力提升专业水平,要严格依照合同进行监管,并且对于施工中的违法现象要严加惩处。
4.3竣工阶段管理措施
在竣工阶段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可以找出项目的中的缺陷,继而可以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在竣工阶段应该依据设计加强对工程的验收,一旦发现建筑项目中存在问题,要及时上报,并且制定合理的措施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结语:在农田水利的发展中,建立完善的生态平衡水利工程,可以促进农业事业的发展,并且可以促进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中,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明确的目标、缺乏经费和缺乏合理的定位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生态农业的建设。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新疆水利部门可以对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调查,并且可以将二者的理念有机的融合起来,以便可以在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可以保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水利部门要加强对生态水利工程设施的保护、维修和管理,以便保证资源的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余泽斌.浅议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及工程管理措施[J].科技展望,2014,01(13):162-163.
[2]孙凤博.浅议水利工程中的生态因素以及生态水利工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5(13):161-162.
篇5
1 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
1.1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现场质量管理是指以施工现场为对象,以对施工现场影响产品质量的有关因素和质量行为为控制和管理中心,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点,制定严格的现场监督、检验和评价制度、以及现场信息反馈制度,进而形成强化的现场质量保证体系,使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工序、质量处在严格的控制状态,从而确保施工现场能够稳定地生产出合格品和优质品。
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质量指标体系,从工程经济技术指标到岗位责任制,从统计方法、考核内容到奖惩制度都必须体现“质量第一”的思想;加强原材料和工序质量管理,杜绝不合格品和不合格工序延续到下一工序中;根据现场的实际需要设置管理点,依靠施工人员对工序关键部位或关键质量特征值影响因素进行重点控制,保证施工工序处于稳定的受控状态;做好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测工作,落实“三检制”;加强现场信息管理,随时掌握现场质量现状,并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提出改进措施,防患于未然。
1.2 施工现场进度管理
施工现场进度管理是现场施工管理控制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主要是通过完善项目控制性阶段进度计划,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做好各项动态控制工作,协调各单位关系,预防并处理好工期索赔,以求实际施工进度达到计划施工进度的要求。通过对控制性进度计划的分解、细化、优化调整,加强对施工单位申报的年、季、月施工进度计划的审查,跟踪工程施工进展,对工程进度存在动态控制,并开展内部业务讨论,有分管领导组织每周一次进度分析会,对进度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办法,不仅对工程关键路线,而且对整体工程进展进行分析、评价,并落实解决问题的负责人。
1.3 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配合设计方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面对品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品牌、规格、产地等分别标识清楚,尺寸、材质、模板等必须一次到位,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进而影响工程进度;根据实际现场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抽检抽样,并报检于甲方、设计单位,整理分类。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对于到场材料,清验造册登记,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且需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避免材料丢失或者浪费;对于材料的库存量,库管员务必及时整理盘点,并注意对各材料分类堆放,易燃品、防潮品均需采取相应的材料保护措施。
1.4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主要是关于防火、禁止乱搭接电线、戴安全帽,脚手架搭设,安全带等相应的问题,需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进行控制,多培训学习,防患于未然。随着工程各种防护设备逐步拆除,安全隐患有增无减,尤其是安全用电、现场防护更须引起重视。做安全工作务必善始善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必须把好培训关,提高自身安全素质和安全防范技能是关键。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是每一个人的健康线、保命线;惟有严守操作规程,按章办事,一丝不苟,才能时时、处处、事事保证安全;必须加大安全监督力度,对违规违纪行为实施经济处罚,对造成事故者,严惩不贷。
2 如何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2.1 提高全员现场管理的文明施工意识
不断提升本企业职工的施工现场管理意识,对全面推进施工现场管理非常重要,意识产生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这是现代心理学揭示的基本内容。实践表明,只有重视施工现场管理,才能促进文明施工,才能全面提高全企业职工现场管理意识。众多的建筑施工企业对抓好施工现场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及紧迫性形成了共识,要把企业的最高管理者重视施工现场管理意识,转化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施工生产过程的群体施工现场管理意识,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群体导向行为,对抓好施工现场管理是最为重要的。
2.2 遵循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原则
一是经济效益原则,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和市场,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项目部应在精品奉献、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工夫,并同时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人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二是标准化、规范化原则,为了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克服主观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和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三是科学合理原则,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3 健全和贯彻各项现场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包括上级颁布的和施工单位自身制订的规范、办法,是现场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有较强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全面落实现场管理的各项制度,是项目经理抓好现场管理的基本方法。首先,对进场人员进行规章制度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全体职工的法规意识,熟悉和掌握现场管理的要求和方法;其次,结合项目实际完善现场管理细则,让员工在工作中严格按管理细则办事,在实际工作中,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必须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行业规章制度为依据,制订本单位、本项目的具体实施细则,增强可操作性;第三,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必须制订可行的奖惩制度和措施,并认真落实,从而提高按规章办事的自觉性,保证施工现场管理的有序化。
2.4 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监控
第一,工程部在招投标过程中就要参与项目有关工作,一旦中标,在施工前要熟悉和参与设计图纸会审,不仅要找出图纸设计的差错,还要查看是否有利施工。凡发现不符施工规范或与施工条件不利时,应及时与设计、建设等有关部门沟通,求得合理解决。
第二,搞好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监控,检查进场实物和质保书,看其型号、规格、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易碎品、易潮、易变形、易污染的物品在运输、堆放、安装等环节,亦要进行监控,对进场材料还必须按规定进行物理和化学性能测试。
第三,分部分项工程是单位工程质量的基础,其优劣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评定,质量监控中要把它作为主要环节来抓。在按图施工和使用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前提下,分部分项的监控工作重点应放在按规范、规定施工,出现问题立即纠正。
第四,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也是质量监控的重点。要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督促,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加以处理和补救。
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各项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整个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搞好施工现场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在施工现场改善人、材料、机械以及场所的结合状态,减少或消除施工现场的无效劳动,能减少施工材料的消耗,为施工企业节支增收。因此,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合同履行率,确立企业信誉及保证企业的效益。
篇6
1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结合现阶段我国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的有效落实和推进而言,其虽然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相应化工机械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也能够较好满足于相应化工生产的基本需求,但是从基本落实过程中来看,其存在的问题依然是比较多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质量的威胁和影响是比较突出的,相关质量缺陷问题的表现主要如下:
1.1违规现象比较常见
对于化工机械设备的有效安装处理而言,其最为基本的要求就是需要促使其能够较好符合于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而最为基本的质量缺陷问题也正是表现在这一方面,各类违规问题的出现必然会影响到最终的落实流畅性,给化工机械设备的运行价值带来影响。从这种违规现象的发生中来看,其一方面是因为相关规范和标准自身确实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和故障,其尚未健全,难以紧随现阶段发展中的化工行业进行完善,如此也就可能形成一些冲突矛盾。此外,相应设计施工人员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没有能够较好选择较为合理的规范,利用错误的标准进行执行,必然也会出现较多的缺陷矛盾。
1.2化工机械设备自身存在质量缺陷
对于化工机械设备的有效安装处理而言,如果其自身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质量缺陷问题,必然也会表现在最终整个化工生产流程中,形成一定的质量障碍。这种化工机械设备自身方面的质量缺陷在当前同样也是比较明显的,尤其是随着相应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其涉及到的化工机械设备种类越来越多,选择和应用的难度也正在不断加大,如果在选择过程中没有能够进行全方位分析,导致其相应匹配性出现问题,或者是后续审查不严格,导致其具体化工机械设备自身存在一些缺损问题,都会最终影响到化工机械设备安装的质量效果。
1.3安装人员技能存在问题
化工机械设备安装质量缺陷问题的出现还和具体安装人员存在密切联系,因为当前各个化工机械设备的安装复杂性正在不断提升,相应安装难度也不断加大,标准也越来越严格,进而也就很容易导致安装施工人员因为一些不当行为而带来质量隐患。从我国目前化工行业中机械设备安装人才的配备上来看,其人才数量的缺口比较大,并且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人才流失问题,如此也就必然不利于安装工作的规范化落实。
1.4监管检查不全面
对于化工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缺陷来看,其同样还和相关监管检查工作的不理想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这种监管检查工作的落实不当主要就是因为缺乏较为严格的全方位监管,如此也就难以发现相应化工机械设备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导致其质量隐患出现遗留。当然,相关质量检查技术手段的选择不合理,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一些偏差缺陷,同样也会影响到验收的有效性,对于最终化工机械设备的安装同样也会形成较大威胁,导致其质量缺陷频发。
2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落实中质量影响因素可以说是多个方面的,而相应质量管理和控制措施同样也应该是多角度,其中比较核心的问题解决以及优化措施有以下几点:
2.1促使标准规范能够发挥出最大约束效果
对于现阶段化工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存在的各类违规问题,必须要进行有效控制,促使其能够形成较为理想的规避效果,保障各个标准规范的应用目标和具体环节能够得到较好体现,如此也就能够最终保障整个化工机械设备的安装较为合理,避免了自身处理的盲目性。当然,该目的的达成还需要促使其相关标准和规范应该具备理想的可参考价值,促使其具体标准以及规范能够和最新化工机械设备安装状况相一致,如此才能够切实提升整体落实推进效果,避免出现无规可循的问题。
2.2加大化工机械设备审查工作
对于化工机械设备自身进行详细严格审查同样也是较好提升其后续应用价值,并且有效规避可能出现各类质量缺陷的重要条件,这种化工机械设备审查工作的落实需要保障其能够首先针对相应选择合理性进行分析,结合具体设计方案进行研究,了解其所选择的化工机械设备是否能够达到应有的运行需求,并且针对相应化工机械设备与其它系统组成部分之间运行的协调性进行分析,避免出现型号方面的缺陷。此外,还需要重点加强对于具体化工机械设备的现场检验,从外观到内在运行效果进行全方位分析,对于劣质机械设备必须要予以处理,避免其应用到化工生产中来。
2.3提升安装施工人员综合素质
在化工机械设备的有效安装处理中,为了较好避免后续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和缺陷,还需要重点加强对于相应安装施工人员的有效把关和控制,这种安装施工人员方面的管理主要就是为了提升其综合素质,结合最新化工机械设备的安装需求以及最新安装技术手段进行培训指导,如此也就能够最大程度上保障相应安装操作的流畅进行。基于此,加强培训和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于施工现场的有效指导而言,更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逐步提升安装人员的落实效能。
2.4加强质量检查和监管
对于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有效落实而言,重点加强质量检查和监管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最后验收环节中,更是需要采用较为合理的检验技术手段进行全面处理,审查其运行是否能够较为流畅高效,试运行操作的落实同样也需要较为合理,保障相应试运行过程中发现的异常问题能够得到有效清除,把好最后一道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化工生产操作的有效发展和进步而言,重点加强对于化工机械设备的研究可以说是比较核心的一个要点内容,这种化工机械设备的安装需要切实把握好质量控制效果,促使相应化工机械设备的安装较为标准可靠,各个质量影响因素能够得到有效解决,最终促使其为化工生产做出最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林仁华.浅析如何提高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J].化工管理,2016,20:1-3.
[2]王颖.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12:94-95.
[3]闫象葵.探讨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4,11:75-77.
[4]闫象葵.探讨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J].化工管理,2014,(29):206-207.
篇7
随着现在电网结构改扩建的不断进行,电力工程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施工单位也逐渐对安全施工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电力工程建设在新形势的要求下,充分发挥了工程建设中安全生产的核心作用,时刻把安全生产放在重要位置,才能使项目的整体利益得到了最大化的实现。在施工企业中,要建立以技术保障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加强群众的监督作用,以安全管理为目的,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机制,以人为本,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激励机制,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生产环境。
1 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一直是电力企业长期以来实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电力企业进行系统化管理活动的目标,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是为了保证人的健康和生命不受到损害,这也是电力企业长期以来最根本的利益保障,同时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也有利的保护了社会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快速发展,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2 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2.1 安全意识薄弱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同时也是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保证。 目前部分电力企业的管理者还认识不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只是从主观上判断项目的安全性,对安全工作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工作片面化,许多时候存在着侥幸的心理,在安全生产方面盲目的乐观性致使对安全管理的力度不够,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到位
现在电力项目施工中由于管理者对安全的意识缺乏,从而导致在工作中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方法落后,只单纯的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实现,而在安全防范上却存在着侥幸心理,具体的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
2.3 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机制
在施工过程中只片面的强调施工的进度,事前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没有相应的预防机制,所以导致在事故发生时不能采取及时的控制措施,即使事故发生后态度也认识不到位,不能及时的进行有效的总结,因此导致事故的频繁发生。
3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3.1加强人为因素的控制
加强人为因素的控制主要表现在:1)要求施工人员服从指挥,杜绝一切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健康的行为;2)重点要求操作人员要按规程操作、正确使用机械设备;3)施工中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或危险状态;4)安全人员及时巡视检查;5)各类操作人员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熟悉避险方法;安全管理人员准确、及时、全面地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资料,不弄虚作假。
3.2 加强机械设备安全检查与维护
首先要控制机械设备的操作安全。任何电力机械设备都有寿命,设备的故障都有其规律性,施工过程中只要掌握其规律,加强检查、维护、保养,就能有效避免其不安全状态。在电力生产中尽量使用自动保护装置,做到即使发生误操作也保证不发生事故、在设备有缺陷的情况下也要保证避免事故的发生。
3.3 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
任何先进的施工技术都有其特殊的安全要求,选择先进技术的首要条件是安全可靠,要考虑作业的环境、作业的时间等因素对人心理的影响,保证操作者能够安全有效的劳动。
4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措施
(1)在国家和部门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指导下,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公司有完善的三级安全监督网络,对安全监督实行标准化管理,按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改进三个环节的要求,完善各级安监人员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项目部加大对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督,严格监督执行“两票”作业,督促现场施工人员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不断完善和规范安全防护设施,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到事故的事前控制。
(2)对工程项目进行危险源分析、公示与预控,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做到防患于未然,加强施工危险点分析,开展危险源调查,制定危险点清单。在此基础上制定危险点预控措施,通过消除、隔离、疏导等方法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发生;并加大重大危险整改消除力度,对重点项目、重点部位进行重点监控,做到隐患不消除、问题不解决决不放过等“四不放过”原则;制定重大事故应急处理、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反事故演习,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
(3)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参建人员的安全意识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要提高安全素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对项目管理人员的教育可使其获得科学的、稳定的安全生产决策能力,施工中能自觉依法管理、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在紧急、危险、关键时刻具有正确处置应变的能力;在施工过程中对危险源、环境因素能预先进行辨识并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控制措施;在无明确的规章制度情况下能正确做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对项目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所有人员通过安全教育及技能教育获得长期、稳定的安全操作技能,做到按安全操作规程施工,不违章作业。并把安全教育培训同思想教育、技术教育、岗位专业培训相结合,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工作中时刻关注安全,相互督促提醒,将保障安全生产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
(4)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杜绝安全管理漏洞。施工过程中每个分项和工序完成后都要进行安全检查,每道工序交下一工序施工前必须得到有关安全人员检查验收后才能交下一工序施工。如:深基坑、脚手架、大模板、高处作业、安全围护、机械性能、个人劳动安全防护用品等项目以及施工中的习惯性违章作业。检查的目的是看方案中的设施是否落实到位或实施过程中有没有违反规定,这是有效地防止在安全生产中发生事故的重要关卡,项目管理人员尤其是专职安全员必须把好这一关。
(5)工程实施过程中现场施工人员及安全员必须对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指导,要善于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对所做的安全措施进行安全性评价,查找安全薄弱环节,并及时补充完善措施中的漏洞,对事先分析的重大危险源要进行重点监控,务必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能够对高风险的机械、设施、过程和人员进行详细的控制和管理。
5 结束语
总之,在电力工程建设施工中,其安全管理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所以项目安全管理应进行全过程管理。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真正将源头管理、过程控制、应急救援和事故反思有机的结合起来,电力施工企业应当建立积极有效的安全文化,使安全目标同其他管理目标一样得到全员的认可,通过管理者的自身行为和管理实践而逐步实现。只有重视了安全生产,才能保证企业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使企业得以长足的发展。
篇8
由于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社会用电量突飞猛进的增长,电力工程建设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投资浪费。电力工程建设造价的管理控制是电力基础建设投资管理的主要内容。这些年来电力工程建设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电力建设工程造价较大幅度的上涨,决定了电力企业必须要从预测、计划、实行等各个阶段入手,严格管理控制电力建设工程造价。合理控制电力工程建设造价是指在建设的每一个阶段中,依据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实地的工程测算,合理的决定投资、策划、建造、完工和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控制电力工程建设的成本是指项目招投标、策划、决定、建造阶段,用科学方法把电力工程建设造价控制在其规定的费用限额内,并及时改正各种偏差,促进电力工程建设能够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管理下顺利进行,并确保企业获得良好的社会信誉和投资效益。
2、提高电力工程建设造价的管理
2.1科学地进行工程造价的确定
一要认真分析投标书,合理确定工程造价。企业应该了解比较准确的价格资料,并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符合实际的承包总价,做到了如指掌。二要制定投标思想战略。在进行某项工程投标活动前做好调研,调查分析当地电力工程建设市场的竞争形势,掌握竞争对手的状况,了解业主的发包工程,而后确定本公司投标计划和战略,如果本公司对某项工程在资格、技术、装备等方面有承担能力,而发包的条件在利益或业绩上都利大于弊,就应下定决心夺标并想办法中标。
2.2按要求签订施工合同
首先,确定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其次,细心分析合同条款,进行合同研究。同时,明确工期、造价标准和质量。
2.3对工程施工成本加以严格控制
第一,加强电力工程建设成本管理,建立项目管理体系。加强电力工程建设成本管理是施工单位积蓄财力,加强竞争力的必要条件。第二,控制好工程材料的价格。材料费用是施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的合理性会对工程造价造成很大的影响。做好工程材料这一方面,一方面要遵守优质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优质合格品。另一方面要明智的选择供货渠道。不同种类的材料有不同的生产厂家和销售市场,大量材料的选购最好从主渠道直接买进。因为大规模的材料生产厂家,技术设备出众,产品质量卓越,并且材料齐全,定价合理,既可以保障价格,也能够大量进货从而节省运输成本。再者,在购买材料时,要严格按照施工预算价和审核材料数量,尽量进行大批量采购。
3、加强电力工程建设造价的控制
控制电力工程建设造价就是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造价管理控制工作。它使建造单位、策划单位、施工单位对工程造价具有自我管理和互相管理的能力,达到工程建设少投资,多回报和节约建设资金的目的。
3.1改革电力工程建设造价管理体制,确定业主负责制
我国原有的电力工程建设造价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基础建设由国家拨款,计划、建造方由国家分配任务,策划单位提出工程概算,主审机构审查、定案,主管单位下达概算投资,作为控制投资的根据。这种定价方法,有较多的人为因素,从批钱到用钱,没有一个真正关注电力工程建设造价本身,并对其负责的相关单位,这样就导致出现有意降低或抬高升高造价的现象。日前,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必须构建新的动态管理体制。要有一个真正关注投资效益本身的业主,他负责筹集资金、选择计划单位、设备和材料的购买、建造招标、还本付息,并确定业主负责制,集中权、责、利在一身的方法。
3.2搞好可行性研究和优化设计
前期可行性研究是关联到基本建设工程投资,给宏观决定提供根据的关键阶段,规划好可行性研究首先可以避免工程建设项目的盲目性,也对工程建设项目造价起到了某些方面的控制作用。所以必须把可行性研究工作当做重点,工作人员认真做好工程造价估算。设计工作连接了科学技术与生产,无论是对工程建设造价还是对现代化水平,甚至于投产后的经济收益,它都起了决定性作用。所以,不但要改善设计、限额设计,还要经过技术经济的比较,挑选出最佳的施工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投资效果。
3.3搞好设备订货工作
设备订货要按照基础建设程序进行,不能随便提前。要通过招、议标选择供货厂商,并严格遵守设备订货合同,合同签订后不能随便调价。购买主材要“货比三家”择优订购,尽可能直接买进,减少运输环节,掌握千变万化的价格信息。要降低造价,多收回报,就必须选择好的设备、材料。
3.4择优选择策划、建造单位
每个策划和建造单位的业务水平都不一样,为了更好地管理控制造价,就要择优选择策划和建造单位。只有甄别好的策划、调试、建造单位才能对造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策划单位的设计人员,要培养职业心和事业道德,按照国家规定的安全、经济的原则和已批准的策划规模等级规则进行策划,充分保证设计质量,并向工作人员提交建设、安装工程的设备材料。设计人员要改变只考虑技术,不管经济效益的思想,建立分析、钻研如何压低工程造价的理念。此外,凭借市场进行施工招,择优筛选技术力量雄厚、信誉好、实力强的建造单位和设备材料提供等承包单位。加强策划单位、建造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素质,做到既能优化工程造价,又能保证工期和质量。
4、总结
总之,作为电力企业投资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力工程建设造价,在未来会是影响电价的重要性因素,只有实实在在管理好电力工程建设造价,才能节约投资,增加企业经济收益,进一步使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谐有序。因此,电力企业要想追赶时展的脚步,就必须主动地对电力工程建设进行现代化的管理控制。电力工程成功建设的基本前提是有效的电力工程建设造价管理,它不仅能够更好地降低潜在的安全经济风险,更能加强对工程建设全部过程的管理,促进资源科学化设置,充分合理地利用资金和能源,以获得更大的经济、社会双效益。所以,电力企业一定要做好电力工程建设的造价管理以及相关的控制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促进和保障电力企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所谓的建筑施工监理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受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依照相关行业标准、法律、法规,以及设计方案和施工合同,对于施工单位的建设时间、施工质量与各项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从而保障工程项目参与各方的权利与义务。但是在建筑施工监理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以促进国内建筑及监理行业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1、目前影响监理工作的主要问题
1.1、监理单位的体制问题
目前,我国监理单位的性质,基本上都是股份制的民营企业。内部人员的组成,是股东与雇员的关系,除了股东和在该公司注册的监理工程师能相对稳定在一个单位里执业外,其他监理人员的流动性很大,有的工程一个施工周期,会调换多个监理人员。
1.2、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实行监理行业准入制度以来,我国监理队伍的相应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部分监理工程师,从全国执业考试中获得;近年,部分省、市,经过主管部门考核,很多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员,获得监理工程师的职业资格。但是,从整体素质而言,仍然还不能适应监理市场的需要。
2、加强管理,提高综合素质,树立良好形象
2.1、制定合理的监理取费标准,制止不正当竞争
建筑产品是承包商生产出来的,监理业绩和信誉是靠规范操作建立起来的。监理操作的内容很多,当前特别要重视规范监理取费标准。市场竞争激烈,每一项工程都会有七八家甚至更多的单位竞相投标,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有的单位为了达到承揽工程的目的,采用一些不规范不正当的手段来提高竞争力,排挤别人,当前最突出的方式是主动压低取费标准。这种行为,虽能揽到监理业务,但却给工程监理的实际操作留下隐患。要知道,没有良好的成果最终是得不到业主的认同的。低价的代价基本上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给所在单位的长远发展设下了绊脚石。所以,合理取费标准是规范监理的基础,它能为项目实际监理创造必要的物质基础。
2.2、加强对执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是提高监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2.2.1、及时、适时及做好施工图的熟悉、审阅工作
监理单位在收到全套施工图纸后,监理公司要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认真审阅图纸,领会设计意图,熟悉图纸细节,明确工程监理的关键部位,对控制目标进行分解,编制分项工程、关键部位监理旁站规划及实施细则。在施工图审阅和监理时,要克服和消除“施工图是经过审查的”、只要“按图监理就可以”的思想。要领会、理解设计说明中“未尽事宜按有关规范、标准施工”的深层含义,要善于在“纸上谈兵”时,事前发现诸如楼梯梯段净高不足、楼梯平台净宽不足等违反强制性标准、不符合规范规定且影响使用功能等设计疏忽,并在工程施工、隐蔽前发现、协调处理。
2.2.2、适时做好从业人员的不定期培训
当今是新知识、新材料、新技术在各行业应用速度极快的时代,不断更新思想,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技术是各行各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不更新就意味着倒退,就意味着等待淘汰。当国家对建筑业有新的法规、政策出台时,当某种现象已经成为行业的通病或顽疾时,当某工程质量事故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影响极大时,当国家对建筑新材料的使用、推广应用新操作技术,对规范、图集作较大调整时,监理企业要适时对从业人员进行短期的强化培训,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从业人员要克服通过行业准入关就可万事大吉的思想,要及时、主动、尽快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拓宽知识面,掌握从业的基本技能。
2.3、落实旁站制度,保证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工程质量
监理工作的重点要放在事前控制,这是监理职能的要求。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隐蔽、施工,监理人员要实行旁站、巡视或平行检查,不能等到即成事实,待施工质检报验后,才“秋后算帐”。因为关键部位、关键工序一旦形成,轻则做返工处理影响工期,重则违反强制性条文,留下工程质量隐患或永久缺陷。一旦出现需要采取事后补救的情况,虽然主要责任在施工方,但也从侧面反映了监理的业务水平、监理的深度、事前控制等方面能力的不足。所以,制定针对性强、符合所监工程特点的监理旁站计划,并在实际监理活动中予以落实,更好地体现监理企业综合水平和现场监理人员管理良好素质。
2.4、加强管理,严格验收程序
篇10
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档案,是水利工程设计单位的核心档案,是基本建设和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凭证,是水利建设事业中的一项巨大资源。认识并掌握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档案的特点,对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档案进行科学地管理,主动、多形式、多方位、多层次地向水利部门和有关部门提供利用,是实现档案自身价值的体现。因此,做好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档案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档案的形成过程是多学科、多专业联合集体创作的过程,能够真实地反映设计人员的科技思想、科技方法,它的形成是设计单位智力劳动的结晶,其中蕴涵诸多科技配套成果以及多学科、多专业联合集体创作的智慧,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设计单位集体的设计能力。可见,管理好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档案,是发挥工程设计档案社会使用价值、让工程设计档案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性工作。笔者结合江苏省太湖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实际工作,将管理工作与自主创新相结合,进行如下思考。
2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档案的特点
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档案有文书档案、工程档案、会计档案的共性,但也有水利工程项目独特的自身属性。水利工程项目设计不是一般的土建工程项目设计,与土建工程相比较,其除了工程量多,投入资金多,工期时间跨度大之外,还要考虑工作条件的复杂程度,施工难度多大且会受到哪些自然条件制约,有多少社会效益,对环境有多大影响,如果出现事故会产生那些严重后果,以及对国民经济影响程度。可想而知,水利工程项目设计形成的档案资料是多么重要和宝贵,充分认识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档案的特点完全有必要。
(1)复杂性。每个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档案的内容都包括计划立项、勘察、设计全过程中所形成的全部技术文件、设计图纸和有关工程文件材料。比如: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是《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确定的六项调水引流工程之一,也是《太湖流域防洪规划》确定的流域洪水北排长江重点工程,工程北起长江,沿老河道拓浚至石堰,分成东、西两支,东支沿着漕河、五牧河拓浚,西支沿着三山港拓浚至京杭运河,利用武进港入太湖。主要工程内容有:河道工程、主要建筑物工程、跨河桥梁、口门控制建筑物、水系调整及影响处理工程、征地拆迁等。仅这项水利工程内容就如此之多,故伴随每个工程的进展,将逐步形成繁杂的档案资料。设计档案的内容主要是设计过程中的报告、方案、各专业的计算书等文件材料和底图、蓝图、白图等图纸。不仅有设计形成的材料和载体的多样,同时还有大量的专业计算书等电子文件,这些都是设计过程中形成的,是施工的重要依据,应加以长期保存,作为其他设计和施工工作的重要参考。另外,项目设计周期长、专业多、产生的文件材料种类多、数量大、整编量大等特点充分表现了水利工程项目档案的复杂性,其给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带来的困难和工作量也是不能忽视的。
(2)系统性。每个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档案的内容都必须完整、齐全、系统。比如:常州市采菱港枢纽工程,工程包括20m3/s排涝泵站(竖井式灌流泵)一座,共设两台机组,单机流量10m3/s,12m净宽节制闸(升卧式平面钢闸门)一座。由于在收集档案资料时,采菱港枢纽防洪、排涝、改善城市水环境档案资料做到了齐全完整,因此,在常州市水利局于2015年2月6日主持召开的常州市运北片防洪控制节点工程—采菱港枢纽工程完工验收会议上,工程相关资料顺利通过验收专家组查阅,为采菱港枢纽完成全部设计内容、工程施工质量优良、工程完工验收做出了应有的努力。实践证明,每个水利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招标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四个阶段的勘察设计工作,设计文件审查、施工招标、施工、竣工验收等各阶段的服务工作,及相应的勘察设计文件及有关技术资料等,必须是一个齐全完整的系统,具有系统性。
(3)独立性。每个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档案的内容都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比如:太仓市十八港南枢纽工程,其由净宽28m橡胶坝和20m3/s双向泵站组成。工程选址于十八港大桥以北的老套闸区段,距浏河河口约200m,需拆除报废的老套闸,新建十八港南枢纽工程。在收集整理档案时,十八港南枢纽清晰地独立于太仓市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之中,为后期工程查档利用打下了基础。每个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独立性还表现在其具有专业方面的特点,设计中需要测量、地质、钻探、规划、水工、施工、机电、建筑、科研、试验等许多专业和学科共同承担完成,形成的档案体现出较强的专业性。如:设计中需要的工程地质、水文勘察报告,地质图,勘察记录,试验报告、选址报告、重要土岩样品说明,地形、地貌、建筑物、构筑物的定位、测试记录等,这些资料均需要外部系统提供。
(4)时序性。每个工程项目设计都有时序。如:走马塘拓浚延伸江边枢纽工程位于张家港市七干河入江口门处,江边枢纽工程是走马塘与长江交汇口的重要口门控制建筑物,由节制闸、船闸和鱼道三部分组成,这些工程都是按时序进行设计完成的。一个较大的、周期性长的水利工程项目设计可分为一期、二期甚至多期,一般水利工程都会有初步设计、招投标、施工图设计三大阶段。各个时序点的工作内容都会有所不同,产生的文件资料也会不一样,甚至收集归档的载体也会千差万别,故档案的管理也要体现出时序性的特点。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有时需要分成多次设计,有的还会出现长达数年时间跨度,周期长、工程设计量大,形成的归档材料既多又杂,档案室要收集归档的不仅是纸质资料文件、电子文件,还有样品实物类的特殊载体材料,最终整理收集材料,成为档案员需要做的难度最大的工程。要弄清楚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档案的特点,找到其中规律性,以形成管理工作的对策,档案员一定要根据设计工作的实践,在一线与设计人员沟通,最终实现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档案完整、准确、系统的目的。
3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档案的管理
面对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档案种类复杂、数量大的实际情况,如何搞好档案的管理,保证其完整、系统、准确、安全,是摆在档案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也是整个工程项目设计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故做好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档案的管理工作,规范管理流程就显得意义重大。
3.1重视档案的源头
抓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档案源头就是抓档案最初的形成。档案形成的过程必须有一个标准,要明确归档要求,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拟定出清晰的可操作的归档范围。要让每个人都明白,在每个设计项目中,哪些文件材料应该归档。水利设计项目档案资料一般有依据性资料、基础性资料、设计资料、施工资料、竣工使用资料、财务管理资料等。
(1)依据性资料。主要是设计项目申请报告及批复、可行性报告、设计任务书等;选址意见、定点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征地批准文件、国家征用土地申请表、征地协议书、拆迁协议书等;工程概算及资金来源资料等,这些资料有的是本单位产生的,也有的则需要外部提供原件。
(2)基础性资料。主要是工程地质、水文勘察报告,地质图,勘察记录,试验报告、选址报告、重要土岩样说明等;地形、地貌、建筑物、构筑物的定位、测试记录等。这些资料专业性较强,在形成时要对载体和格式提出要求。
(3)设计资料。主要是设计任务书、合同、协议;工程设计的全套图纸;设计计算书、工程预算、说明书;设计评价、鉴定及评审材料,图纸会审记录;工程变更联系单,设计修改通知单,设计鉴定及审批文件等。
(4)施工资料。虽然不是设计单位主要的档案资料,但设计时作为参考,施工资料在设计单位也经常会出现。主要是工程承发包合同、招标投标文件、施工任务书;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执照、施工单位资质证明;开工报告、施工计划、安全措施等;工程测量定位记录、建筑物沉降观察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地基、基础、打桩、钢筋、结构、水电等记录)、建材质保书及试验报告(钢材、电焊条、水泥、砖、防水材料、电器、管道等)。
(5)招投标资料。主要是设计单位的中标人的业绩和资信;勘察总工程师、设计总工程师的经历;人力资源配备;技术方案和技术创新;质量标准及质量管理措施;技术支持与保障;投标价格和评标价格;财务状况;组织实施方案及进度安排。
(6)财务管理资料。主要是设计过程中发生的财务凭证、报表、账簿、其他类会计资料。
3.2保障渠道畅通
要保障收集档案的渠道畅通,凡是对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有参考利用价值的各类原始材料都属于档案收集范围。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向档案室归档移交有价值的档案资料。档案资料收集应该形成定期送交制度和联系催要制度。
(1)定期送交制度。形成档案资料的各科室,应在文件资料办理完毕后,及时归档移交。档案工作人员要经常了解和掌握形成档案资料的信息,及时向形成资料的各科室催收应归档的资料。收集进档案室的资料必须是办理完毕的原始资料(原件),要完整齐全、真实、文字清楚。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档案资料,应责成档案材料形成的相关科室按要求完成。载体纸张应统一规格用纸,载体字迹要求用碳素墨水、蓝黑、黑色墨水书写,禁止使用纯蓝、红色墨水、圆珠笔、铅笔书写。现代化设备形成的材料要求:禁止色带打印、墨水打印材料归档;禁止像传真纸热敏材料类资料归档;每个项目设计形成的成套材料必须配齐,以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
(2)联系催要制度。根据工程设计进度表,有计划地对各科室项目及时开展专业跟踪管理。档案人员要主动到各科室查询和了解工程的设计进展情况,摸清各专业档案材料的形成和变更情况,解决档案材料形成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各科室项目做好文件材料的收集和预立卷工作。实行分阶段跟踪管理。档案人员要保持与各科室项目负责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工程设计进展情况,按照归档工作时间要求,加强催收,实行各科室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分管人对归档清单签名负责制度,通过实施填写设计产品文件、资料归档清单等一系列手段,最大限度地避免原始资料的散失,保证归档文件资料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及时归档。对归档资料的质量实施监控。各科室负责对本科室的归档文件、资料进行核查,项目分管人对该项目归档的文件、资料进行总审查,确保归档文件、资料的完整、准确、系统。档案人员在接收归档资料后,必须及时检查核实,对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文件资料,迅速退回返工,以保证归档资料的质量。
3.3规范整理流程
档案整理涵盖了档案实体整理和档案内容整理,一方面要对档案文件内容的真伪进行鉴别,对档案内容的客观性进行考证;另一方面还要将零散的和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文件或档案进行基本的分类、组合、排列、编目。在工作实践中归纳总结并采用如下工作流程:收集分类案卷组合卷内文件排列案卷编目案卷排列编制案卷目录。
(1)收集。每年12月由公司档案室通知各科室做好前阶段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档案室做好接收文件材料的登记汇总工作,对各科室移交文件材料的种类、数量、时间、存在问题进行登记;档案室依据归档范围,检查各科室移交的文件材料是否齐全,并办理交接手续。
(2)分类。根据公司档案整编规则拟定分类方案,将一个设计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大类和小类。
(3)案卷组合。将分类后的资料装入卷盒。装盒前一般应去掉文件上原有的易生锈的金属物;将文件的订口对齐,并在文件的左上角或左侧用不锈钢钉或线装订。装订方法应尽量不破坏档案原貌,以有利于保管利用。
(4)卷内文件排列。按重要程度、时间或类别等对卷内文件进行有序排列。
(5)案卷编目。编件、页号,填写卷内文件目录、备考表,录入专用的档案管理系统,形成卷内文件目录数据库。
(6)案卷排列。按每个设计项目的保管期限、案卷流水号从小到大排列。
(7)编制案卷目录,制作检索工具。录入专用的档案管理系统,形成案卷目录数据库。打印目录,装订成册,形成检索工具。
3.4明确档案的方向
水利工程项目档案的收集、编目、检索、利用、统计全过程,如果能够融入计算机技术,必将大大加快档案信息的存储、处理能力,迅速实现水利设计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自动化,有效地提高档案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这是今后档案工作的方向。要充分认识到工程设计是动态的,设计形成的图纸文件是设计人员用科学技术构思出来的精神产品,其仅仅是对拟建工程的技术上和经济方面的规划,而不是实体在图纸上的反映,存在主、客观之间不完全一致的现象,如设计变更、设计文件补充、设计文件修改等,都是客观现象。对于频繁的设计变更,如果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后,档案工作必将进入一个全新境界。比如:太仓市十八港南枢纽工程在2015年2月5日顺利通过通水验收,期间形成的设计图纸就有480张,档案有25卷,有的修改、补充,甚至作废、推倒重来,在应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设计档案管理后,档案人员可以及时了解设计变更情况,避免了对外提供已经作废的或已经修改过的错误图纸,为工程设计发挥出了重要作用,较好地解决了设计变更资料与工程设计技术文件资料的配套整理,使工程设计档案做到了准确、完整。
篇11
1.1工程决策失误
水利水电工程是极为庞大且复杂的项目工程,在开始建设之前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案,这样才能顺利开展项目建设。决策方案的制定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制定决策方案。但是某些部门规划工程项目时,并没有对当地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等因素进行实地考察和细致分析,致使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出现破坏生态环境,大量土地被占用,对水资源没有起到有效的使用等现象出现,不仅浪费了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还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另外,水利水电工程工期要求较为严格,且工作量非常庞大,某些承建企业为了能够在工程要求期限内完成,没有进行详细的计划、规划就开始盲目施工,致使工程决策性较差,对企业造成严重影响,且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1]。
1.2工程管理力度较差
水利水电工程的投资方一般是相关的政府部门,而由于政府在管理过程中涉及的项目数量庞大,有的时候可能会无暇顾及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使得一些企业违反规定,使用较差的材料,或者是工艺价位单一,致使项目工程的质量达不到预期的标准,产生安全问题等。
1.3对施工安全管理不够重视
安全管理是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若是对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如某些工程的施工单位过于重视施工工期的追赶,并且对成本进行不合理的控制,对安全管理不重视;部分监理工作人员监督的力度较差,导致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没有被发现[2]。1.4工程监管力度较差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质量和效率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要想有效的保证质量效率达到标准,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必须要进行严格的工程监督管理。但是在现阶段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大部分施工企业没有对工程监管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相关的监理人员认识度也不足,在监管的过程中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对有效开展项目工程的建设产生严重的阻碍[3]。
2应对措施
2.1提升工程的决策性
为了能够顺利开展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并确保后续工程不因决策失误而延误施工,相关施工企业应在施工前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结合企业自身以及建设所在地的实际环境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案,并在建设过程中遵守相应的建设制度[4]。
2.2明确建设责任制
建设责任制可以有效确保工程的建设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明确每位建设人员身上的责任,将权利与相关的管理责任进行紧密结合,并贯彻落实建设过程中每个环节的主体责任,再将每个环节中的每个施工具体细节的责任落实到个人,进而有效提升项目工程的质量和效率。此外,需要选用具有高技术、高水准、多经验的责任人,使得项目工程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2.3合理制定施工工期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施工工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及意义,它能激发施工企业的紧迫感,让施工企业重视对项目的建设。但是相关部门在制定施工工期时,需要考虑到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切不可制定不符合实际的工期,否则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所以,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施工工期。在实际制定工期时,需要在考虑到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基础上,以整个项目工程的质量为根基,细致分析其中每个环节和每个关键点所需要的时间,然后加上通过科学分析因天气、环境、人为等因素所造成施工延误的时间,制定出合理的施工工期,既可以让施工单位具有一定的紧迫感,还能确保其工程质量[5]。
2.4加强工程监管力度
在一般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起到主要监管责任和工作的是相关的监理人员。监理人员如若做好本职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监管工作中,可以有效提升项目工程的建设质量。因此,需要对相关的监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使其认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培养监理人员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在日常工作中能够约束自己,秉承廉洁的基本原则,进而提升监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以及管理能力,使得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2.5加大项目工程的资金监管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资金源自于政府,而政府这笔庞大的资金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而且政府投入的资金并不是越多就越好。如果不考虑当地的实际经济情况,选择大量投入资金,有可能会造成其他建设项目无法进行有效的集资,或者是到了后期需要追加投入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保持项目的正常建设[6]。
2.6提升建设人员的专业素质
篇12
一、 工程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的原则
1、 全员管理、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各部门在肩负成本管理责任的同时,应享有成本管理的权利。并且对成本管理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并实行奖惩制度,以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三者有机结合的成本管理,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全员管理是要发动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建立成本意识,参与成本的管理,制定相应的责任书,责任落实到人,层层落实,层层把关,并且严格实行节约成本有奖励、浪费经费要惩罚的管理策略。
2、 成本最低化原则
成本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来降低施工项目的成本。成本最低化是要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要从实际出发,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最低成本方案。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
3、 项目成本的全过程管理
对项目成本的管理要求在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成本管理工作,将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在预定的目标范围之内,并且各方面成本管理应协调统一,不能单打独斗,以期尽可能地压缩成本。
4、 动态管理原则
所谓动态管理是指对项目总体的成本管理应该注重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由于施工项目需要一次性完成,在施工准备期进行的成本管理预算只能根据施工单位设想的大概情况制定出笼统的成本预算、编制计划、制定方案,为给以后的成本管理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而在即将竣工时的成本管理,即便发现疏漏也为时已晚,难以纠正。
5、经济效益原则
提高经济效益,不单是依靠降低成本的绝对数,更重要的是实现相对的节约,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以较少的消耗,取得更多的成果。
二、工程建设项目成本管理方法及其管理措施
1、保证项目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想要保证成本管理可以正常和有序的开展,保证项目可以正常进行施工,首先要保证建筑工程项目人员有着足够高的素养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只有这样,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才可以在建筑经济管理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方面,首先要引导项目管理人员深刻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且培养项目管理人员在原本的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对管理的理念和模式进行更新;与此同时,还要对项目管理人员采取持证上岗的方式,注重对项目管人员的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将管理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与培养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方面同时进行。在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人员原有基础水平的前提下,逐渐对他们进行完善,引导项目管理人员学习国外的科学管理模式,注重项目管理人员与建筑企业的管理层的沟通和交流,从整体提高项目经理的工作能力。
2、通过科学手段对经济经本进行预测控制,从而为经济合同的顺利履行提供保障
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全方位的清算核查施工项目的工程成本,并且建筑施工企业还需要与施工单位建立一个完善的承包合同,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应该对所签订的合同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保证全完领会其中的隐藏含义,从而保证不会留下什么漏洞被施工单位所利用。确保完成以上的所有步骤,才可以对项目进行正式的工程施工。在进行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权力与责任的分离,而且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更应该注重这一问题,从而保证工程可以顺利的实施。
3、注重对项目成本的核算管理工作
项目成本管理是基于建筑项目成本核算而建立,也就是说,建筑项目成本核算是项目成本管理方面的依据和基础。如果没有足够的成本核算,那么在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成本计划方面的工作很难有进展可言。所以,想要实现对项目成本管理的根本上的强化,就需要首先建立一个较为完善得监督制度,然后对项目成本管理的整个过程都进行严格的监管,在此过程中,要有专门的核算人员对数据进行记录和认真地校对,然后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尽可能保证没有问题。
4、全面管理和控制项目内的各个环节的成本
实际的工程项目从投标开始直到最终的工程项目的完工,都是要依赖于成本的管理。所以,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在管理理念的基础上进行,这同时也促进了建筑企业内部的所有的员工对于成本控制的意识。对工程项目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全方位的成本管理控制,以确保企业的利润可以实现最大化。在工程的投标阶段,工程项目的投标预算可以由企业的管理人员按照企业的实际控制状况进行,采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以项目预算作为基础,由项目的投标部门进行投标,这种投标的方式可以对投标过程中的各种开销进行限制,并且可以使得项目的投标部门全方位的对被投标项目进行考察,并且以企业的预算为标准分配资源,论证考察被投标项目的所有事项,从根本上保证投标的正确性和成功率。这种方式比传统的投标方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所以间接地提高建筑企业的利润。
5、 对安全质量的把关
安全包括人身安全和工程安全。无论是工程人员还是工程本身,安全都是和工程成本有最直接的利害关系。工程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了施工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工程进度和质量直接影响工程成本的多少。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出现了人员和质量安全事故,必然要层层追究责任,但是从管理的角度,更应该投入主要精力的是真正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的意义,真正在施工中把安全生产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6、提高成本管理信息化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先进的手段,再好的想法也落实不了,为此,需要进一步实行成本管理的信息化。建筑企业应购入或委托专业人员建立符合单位实际的ERP 信息管理系统,将项目管理、成本控制、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模块作为主要工作重点,落实到具体施工项目,细化成本管理内容,实现成本的全过程和全员管理,同时,研究设立成本控制预警机制,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总之,工程项目管理目标是在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项目的同时取得盈利,而工程项目的盈利多是取决于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需要将质量、成本和进度三者有机结合,尽可能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竞争力,最终使企业走上质量效益双丰收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谢丽萍,叶婷婷.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J]. 城市建筑. 2013(10)
篇13
一、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的现状问题
(一)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现状。目前,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已经由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开展工作的指导,能够使档案管理做到有章可循。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建设单位基本能够履行自身职责,能够在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开展规范的档案管理工作。近年来,随着档案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参与工程建设单位都能依法开展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现阶段,各单位已经完成了档案管理体制、机构和网络体系的建设,能够使工程建设档案的管理与工程建设保持同步。从总体上来看,有关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的规范和标准大多已经能够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得到落实。(二)工程建设档案管理问题。尽管工程建设档案工作已经取得了规范化发展,但是目前仍然有一些单位不重视工程建设档案的管理工作,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将绝大多数精力放在施工管理上,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目前工程参建单位用于进行档案制作的材料不相同,违背了档案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其次,由于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足够重视,一些参建单位建设的档案材料缺乏真实性和完整性,以至于档案的使用价值大打折扣,为后续档案的利用留下了较大隐患。最后,在档案收集和归档方面,存在签章不完备、材料缺损和突击补制档案等问题,以至于档案归档时常出现不及时的情况。
二、工程建设档案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落实参建单位档案管理责任。针对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要通过落实各项档案管理制度来解决问题。为达成这一目标,应落实工程参建单位的档案管理责任。具体来讲,就是在参建单位进行工程规划许可办理的过程中,行政主管部门应与其签订工程建设档案管理责任书,从而使各单位明确自身在档案管理中的责任,并且严格履行职责。在实际施工之前,主管部门还应检查参建单位是否按照标准和要求开展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并且要求参建单位将档案管理标准和要求下发到各部门,进而使档案管理工作切实得到落实。再者,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还应加强参建单位的监督管理,确保其能够按照工程进度要求完成档案管理计划的制定,并严格按照计划落实档案管理工作。最后,在工程结束后,相关单位要及时完成档案资料收集、归档情况的调查,并确认参建单位提供的档案是否准确和完整。针对未达标准要求的单位,则要给予一定的惩处,进而使参建单位的档案管理意识得到提高。(二)实现档案建设的全过程管理。为使档案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得到提高,还要加强对档案建设全过程的管理。首先,应结合合同条款进行档案管理计划的制定,以便对工程建设档案进行全过程管理,进而使档案的编写质量得到提高。为达成这一目标,建设单位在与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签订合同时,还应进行档案工作条款的制定,然后在工程结束后按照条款内容进行档案的验收。其次,为使档案质量得到保证,还应将档案建立与经济效益挂钩,以确保负责人员能够认真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移交。再者,为使档案管理工作得以有序开展,并且能够与工程建设保持同步,建设单位应联合设计单位完成档案管理协议的编制,并结合工程实际建设情况完成管理流程图的绘制。最后,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建设单位还应加强对档案建立情况的经常性监督和检查,以确保档案各项管理工作能够得到落实。(三)严格规范档案管理各个环节。为确保档案管理质量,还应加强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得以规范开展。首先,在档案收集环节,还应从档案完整性角度进行工作的开展,加强对档案装订规格、纸张大小和材料字迹等内容的管理,从而使案卷的质量得到保证。针对不符合要求的档案材料,则要退回要求相关单位整改。其次,在档案鉴定工作中,还应加强档案内容的检查,确保其内容齐全。为提高档案鉴定水平,还应加快新技术的引进,并要求档案管理人才加强新技术的学习,进而使档案鉴定工作能够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最后,参建单位还应完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加快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研究,并利用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开展相关工作。而利用该系统,则能为多方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并加强对各单位档案管理情况的监督管理,进而使档案管理质量得到保证。
三、结论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和参建单位还应联合进行管理责任的落实,并加强档案建立的全过程管理,同时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以确保档案管理规范和要求能够得到落实,进而使参建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马进江.浅谈我国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无线互联科技,2014(04):198.
[2]米晓霞.浅谈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现状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2(3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