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的表现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亚健康的表现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亚健康的表现

篇1

1.3 人际关系亚健康。由于年龄、阅历及个性因素的差别,同学之间常为一些小事发生冲突,人际关系不够和谐。心理素质差者感到压抑、烦躁、焦虑不安;有些学生不能把握自己,采用自私、冷漠的态度对待他人和集体,导致同学和周围人的人际关系紧张。

1.4 社会因素亚健康。社会的激烈竞争,生活频率的加快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引起多虑、失眠、多梦、头痛,所有这一切均是导致学生亚健康状态产生的主要原因。

1.5 家庭环境亚健康。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父母离异或家庭出现突发事故,学生精神受到严重刺激,产生心理问题。

1.6 个人因素亚健康。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固有的生命运动规律――即“生物钟”,维持着生命运动过程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的规律。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热衷于“上网”、经常不顾正常的学习和休息,影响学业完成和身体健康。也有不少同学学习“开夜车”,违背了正常作息时间和个人的生物规律。

2、造成“亚健康”的因素

导致学生亚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因素,也有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压力大,引起睡眠不足,影响人体的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进而影响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不良卫生习惯,一些学生不吃早餐和不按时吃早餐,有些同学利用课余时间随便吃一点,从而影响上午的学习,造成营养摄取不足,久而久之,养成饮食无规律,对身体的伤害较大。

作者从2007年调查的一组数据得知:许多学生由于课程多,学习任务繁重,每天参加体育活动时间少,并显示,每天女生参加活动只有37.6%的人在15min以下,男生只有68.3%的人在30min以下,男女生达到1h或超过1h的人数很少,而且没有组织课外体育活动,自觉锻炼的意识不强,所以,平时自觉锻炼就很少。每天参加lh体育活动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3、教育与对策

篇2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

6、体重适当,体态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9、头发光洁,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弹性,走路轻松。

亚健康的概念、标准和表现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动态变化的中间状态,即健康一亚健康一疾病。亚健康既与上面的健康状态之间有重叠交叉状态,又与下面的疾病之间存在重叠交叉,因此,亚健康既可以向健康的好的方向发展,又可以向不健康的坏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变化是双向的。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许多说不明道不清的身体或精神上的不舒服,这种似病非病的状态就是亚健康。注意力难以集中、精神不振、多梦、疲劳、情绪不稳定、用脑后疲劳、缺乏耐心等症状,

而且亚健康还有其他一些常见表现,例如,易感冒、嗜睡、四肢乏力、不愉、头晕、目眩、抑郁、头痛、腰膝酸痛、脱发。同时还有胃肠胀气、筋疲力尽感、消化不良、便秘、减退、面部褐斑等。

篇3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了如下的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人体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我国学者称之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应该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表现出不适应,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免费论文。世界卫生组织(WH0)的一项全球性预测调查显示,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则处于亚健康。处于亚健康疾病状态的人口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呈上升趋势。疲劳是亚健康最为常见的典型临床表现,也是多种疾病的重要潜前征兆,疲劳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人体为保证健康,提示需要劳逸结合的保护性一种反应。当代大学生处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来自社会、家庭、学业、就业等各种压力过早地困扰着他们。长期的紧张和压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都对会对他们的健康受到威胁,目前评判大学生是否健康却是以身体素质来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根据体质测量的结果来判断体质的健康或不健康。体质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速度、力量以及中长跑等及各项目,是从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心肺功能及各方面来评定人体体质的好或差,这些只是体质的一些方面,只包括了生理方面的某些特征,而对心理方面却没有涉及,因此,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1.相关概念

亚健康的概念:人体存在着既不是健康,也不算是患病,非病非健康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思想中一直存在着这样的一种思维定势:对于一个人来说,他所处的状态是“非疾病即健康”要么是健康,要么是疾病,二者必居其一。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各种功能和适应能力不同程度的减退,但不符合西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和亚临床诊断标准。亚健康的成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包括人际交往、生存压力与家庭类型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主要有吸烟、酗酒、营养不平衡以及缺乏运动等;环境污染的影响等。亚健康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表现为躯体疲劳乏力,易累,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出汗,常易感冒,食欲不振,肌肉关节酸痛,头昏头痛,失眠等。心理方面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紧张,易怒,焦虑,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社会交往方面表现为不能较好的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工作、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家庭不和谐,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等。

疲劳及疲劳性亚健康:《现代汉语词典》中认为,与人体相关的疲劳包括两个方面:“因体力或脑力消耗而需要休息;因运动过度或刺激过强,细胞或器官的机能或反应能力减弱。”社会学家认为,疲劳是因体力、脑力消耗过多、运动过度、刺激过强等非病理原因引起的反应能力减弱、工作效率下降时的机体状态,也是长时间负荷过重而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免费论文。具体表现为对工作、学习产生厌倦和抵触的情绪,对人对事冷漠无兴趣,感觉疲惫乏力等等。医学科学家认为,疲劳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或者说是因为过度活动而造成暂时性机能降低时生理和心理状态的综合性变化。所谓疲劳是指持久或过度劳动后引起机体不适和工作效率降低。无论从事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都可出现疲劳。疲劳是亚健康的最常见表现,可以通过测量疲劳程度来评价亚健康状况。

2.研究对象与方法

盐城市区五所在校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状况。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3.结果与分析

3.1 结果

3.1.1 盐城在校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的发生率及性别

篇4

亚健康状态的表现错综复杂,主诉症状多种多样且不固定,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主要为“一多三少”,“一多”指疲劳多。“三少”即三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各种仪器和生化检查较难确诊,并可能发展成为多种疾病。其有以下几个特点: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具有不被个人所意识、不被社会所承认、不为医学所确认的隐匿性和潜伏性;具有既可向疾病发展,又可向健康逆转的双向性和可逆性的特点。

1.1 躯体亚健康的主要表现 疲劳、疲倦、乏力,休息后不能缓解,头晕、头痛、眼睛干涩、眼睛酸胀、咽干、容易感冒、腰背酸痛、怕热、记忆力差、失眠多梦、容易出汗、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适应能力减退、睡眠不好、胃肠不适等,其中以疲劳为最常见症状。女性特有症状中以痛经最多,胀痛也很多见。英国的一项前瞻性调查研究表明,30.3%的英国成年人感到疲劳,其中约1.1%为慢性疲劳,0.5%为慢性疲劳综合征。荷兰有学者随机在5家综合医院抽取4741名成年人,在参与调查的2447名成年人中有57%的人感觉到疲劳,40%的人感到头痛,39%的人感到背疼。

1.2 心理亚健康的主要表现 情绪低落、时常叹气、急躁易怒、注意力差、焦虑、抑郁等为核心症状,情绪不稳、精神不振、精神紧张、孤独、空虚寂寞、焦虑等出现频率亦较高。

1.3 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主要表现 工作效率低下、交往频率低下、人际关系紧张、难以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社会适应能力差和人际关系不稳定等较常见;逃避现实、意志脆弱、苦闷、压抑、交往困难也很常见。

1.4 道德亚健康的主要表现 在世界观、价值观上存在着不利于自己和社会的偏差,导致行为的偏差、失范和越轨,从而使人产生一种内心深处的不安、沮丧和自我评价降低,影响人的正确判断和决策,影响人的创造性的有效发挥,损害人的生存质量。

2 亚健康的评估方法

亚健康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其内涵十分复杂,不仅包括躯体的不适,而且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及道德方面的不良等,因此应从躯体、心理、社会及道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目前有关亚健康状态的评估方法较多,但还没有形成一种公认的评估方法。

2.1 症状标准诊断法 1988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对亚健康状态中普遍存在的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制定了诊断标准,1994年CDC又对CFS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英国于1991年制订出了诊断标准,并在多个地区进行动态跟踪研究。

2.2 问卷评定量表调查法

2.2.1 采用现有的问卷或量表评价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多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康奈尔医学指数(CM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EPQ)个性问卷、WHO生存质量测量表(WHOQOL―BREF)、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MBI工作耗竭问卷、中华预防医学会制定的第三状态量化表等。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以一量表为主,辅以其他量表进行测评的多量表的组合测评,这样能较全面地反映被测人群的亚健康状况。

2.2.2 通过自制的问卷进行亚健康的评定 何丽云等、于春泉等分别自制用的亚健康调查问卷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亚健康临床流行病学调研,亚健康状态的患病率分别为50.44%、98.1%。研究表明,调查问卷对评判亚健康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可以对亚健康的躯体症状、心理和社会特征及严重程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这些调查问卷或量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的侧重心理方面的评定,有的侧重躯体症状,也有的是从整体状况来评价亚健康。由于采用的诊断标准不统一,使得文献报道亚健康的患病率差别过大,在20%~90%。

2.3 其他检测方法 有学者认为可以用血液流变学对亚健康状态进行检测。研究证明,血液粘滞性的升高常常发生在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的早期,是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一个显著特点;同时标志着无症状的疾病病程已经开始,已由一个健康人发展为亚健康人。HLB血检是应用超高倍显微分析仪(MDI),根据血中氧化自由基的分布来诊断和检测人体功能障碍和病理状态的方法。魏会珍等认为,中医诊法与HLB血检法有效结合可为亚健康脏器早期诊断提供一种较方便、客观、准确的快速检测方法。

3 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措施

健康和疾病是生命过程中对立的两极,亚健康就是它们之间的过渡状态,如果对亚健康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进行调适,就可能导致各种疾病。西方国家对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较多地从现代医学领域查找原因,对细菌感染、免疫系统抑制、内分泌代谢失调等方面考虑过多,过于局限,轻视了亚健康问题形成的社会、心理、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在制订干预对策上西方国家也是强调单纯医学手段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理想。国内对于亚健康的干预防治措施尚属于探索阶段,其中非药物治疗、对症治疗占大多数。

3.1 健康教育 通过在全社会广泛地开展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提倡规律的生活节奏、全面均衡的营养膳食、适当的体育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促使有效地避免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由娟对教师中亚健康人群进行了健康行为干预,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自我保健基础知识教育,对消除亚健康状态、恢复健康有显著效果。

3.2 音乐疗法 研究发现,音乐疗法能有效改善亚健康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症状。刘伟等使用体感音乐疗法对162例亚健康病人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体感音乐疗法可同时缓解和改善身心两方面症状,应用简便,无损伤性,易被患者接受。2008年有人对音乐疗法5个随机对照研究(RCT)进行系统分析,认为音乐疗法改善抑郁症状是可行的、有效的且易被患者接受。目前有关音乐疗法的研究存在样本含量过少,所用研究方法质量过低等问题。

3.3 中医中药治疗 亚健康常表现为心身异常的特点,而中医强调形神合一、重视七情对人体的影响作用等理论有着丰富内涵,尤其对心身疾病的综合干预治疗,是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理论宝库。研究证明,耳穴贴压、音乐放松、

足穴和中药足浴疗法4种亚健康状态非药物干预措施,可改善亚健康身心症状。

3.4 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的有效手段。从生理学角度来看,长期坚持适当强度的体育锻炼不但能提高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而且能增强自信心,锻炼意志,消除不良情绪,使人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是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的一种有效手段。研究证明,健身操锻炼对改善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整体效果显著,并对改善不良情绪有显著效果。Wang对大学生进行为期2周每周2次每次两小时的太极拳训练中,发现其简明健康量化表中疼痛、健康总体评价、情绪对角色功能的影响、心理功能的得分在干预后有显著提高,提示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躯体健康有积极影响。

篇5

按照2006年10月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的规定,亚健康状态指人体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状态。亚健康的干预包括亚健康状态的预防与康复治疗两层含义,中医从病因病机到辨证施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状态,总的原则是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在此原则指导下,采用中药调理和非药物手段等中医方法对亚健康状态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整体观对亚健康干预的指导作用

    中医学重视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情志活动对人体脏腑的影响,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中医药擅长调节人体机能状态以维护内外环境及身心的平衡,从而达到有效干预亚健康的目的。以往中医证的许多研究都证实,中医药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而起作用。

    2  辨证论治对亚健康干预的指导作用

    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中医治病,既着眼于“病”的异同,更着眼于“证”的区别。“证”是一种状态,有轻度心身失调的亚健康状态、疾病前的潜临床亚健康状态,又有疾病恢复期的后临床亚健康状态[1]。亚健康状态可以是许多种证候的表现,其在西医学虽然缺乏诊断标准及有效调治,但中医辨证却取得了很大进展。《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将亚健康的中医常见证型概括为肝气郁结、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肺脾气虚、脾虚湿阻、肝郁化火及痰热内扰8种。

    3  中药调理法

    关于中药调理亚健康的临床报导很多,且疗效都很明显。如叶子[2]用补益汤治疗亚健康人群386例,所有病例均有亚健康状态的典型表现,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毒副反应,治疗后理化检查均有明显改善。温茂兴[3]用补中益气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具有亚健康疲劳典型表现的66名患者。服药平均40d后疲乏无力、精神不振、虚烦失眠、胃纳不佳等典型症状明显改善。

    4  非药物干预措施

    4.1  病理性体质的筛检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病理性体质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不同体质的人对病邪的反映性亦不一样,王琦[4]主持的“中医痰湿(肥胖)体质的基础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表明:肥胖人痰湿体质患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的机会远大于非痰湿型体质。因此,积极改善特殊体质,阻止致病因子对人体的侵袭,就成为亚健康病因预防措施的核心。通过筛检,可以从人群中找出病理性体质之人进行病因预防。

    4.2  情志疗法  中医的情志疗法在医史上不乏记载。中医认为情志不调能导致气机紊乱,而“百病皆生于气”,所以情志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黄帝内经》有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句话不但说明了保持良好心态对健康的重要性,还明确指出了心理调整的关键是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中医治疗亚健康的心理疗法主要包括移情疗法、易性疗法、以情胜情疗法和情境疗法等[5]。 4.3  针灸疗法  关于针灸调理亚健康行之有效的报导也较多。如安丽萍等[6]采用毫针、七星针及耳穴压丸的组合针法应用于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的人群200例,并与自我保健按摩组102例和服用保健品组80例进行同期对比观察。其患者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性功能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头晕、耳鸣、失眠等症状,其毫针针刺主穴为腹三针(中脘、天枢、气海)、体三针(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头三针(本神、百会、安眠穴),梅花针取华佗夹脊自第1胸椎至第2腰椎两侧叩刺,耳穴取神门、交感、肾上腺、皮质下双侧穴位,以王不留行籽贴附按压。结果在规定疗程中,200例症状完全消失,总有效率达100%。赵?珏等[7]针刺治疗亚健康42例,患者各表现为肝脾不调、脾胃气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5种证型之一,设立针刺组,耳压组,针刺配合耳压组。针刺组主穴:百会、四神聪、足三里(双)、三阴交(双)。耳压组主穴: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配穴:肝、脾、胃、心、肾等穴加减。结果表明:针刺及耳压能调节亚健康人体的阴阳失衡状态。周震等[8]应用贺氏“强通法”于膏肓、四花穴(膈俞、胆俞)治疗亚健康状态6例,以达祛瘀生新,补虚泻实的作用,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4.4  推拿疗法  推拿是疗效确切的亚健康中医干预方法 ,其在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的康复治疗中效果尤为明显。推拿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调整经络系统和扶正祛邪、防病保健,从而消除亚健康患者的种种不适症状[9]。如黄铁银等[10]运用一指禅推法、揉、抹、按、捏、擦、滚、拿、搓等9种手法,分别在卧位、俯卧位、正坐位对以容易疲乏、食少、纳呆和睡眠欠佳为主要表现的亚健康患者60例进行全身推拿调理,收到良好疗效。谢慧君等[11]则提出了应该采用辨证论治的推拿方法和自我保健按摩来调治亚健康状态。

    4.5  其他  树立文明的生活方式是保持健康、预防亚健康的根本方法。中医自古就强调食疗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千金要方》提出:“凡欲治病,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李爽姿等[12]认为中医“寓治于食”的食疗养生营养方法对保健强身、促进亚健康态向健康态转化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此外,临床报导的亚健康中医干预措施还有五音疗法、刮痧、走罐及导引等。综上所述,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措施形式多样、疗效显著,且随着实践的深入,其疗效标准将更加客观化、其辨证体系将更加完整规范。可以预知,中医在亚健康状态的研究领域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王艳君,胡朝阳.从亚健康看中医诊疗现代化发展趋向[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21(4):1-4.

[2]叶 子.补益汤治疗亚健康人群386例[J].新中医,2004,36(7):62.

篇6

1亚健康人群的具体表现与形成原因

1.1亚健康人群的具体表现心理亚健康的具体表现主要为思绪紊乱、情感障碍、悲观与过度的自我克制等;躯体亚健康的具体表现主要为抵抗力差、无原因的身体虚弱、睡眠质量差、易疲劳、容易感冒、无食欲、胸闷、烦躁,易头痛、头晕,便秘或是口腔溃疡等;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具体表现一般为对生活、学习与工作等环境的临床高底值状态无法适应,常见的表现为血糖、血压偏高,血脂异常,血钾、血钙偏低等高致病的危险状态,如过度紧张、吸烟或是超重等。

1.2亚健康形成的主要因素亚健康形成的常见因素主要为营养缺乏或是摄入过量导致人的肌体失调;还有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睡眠不足、酗酒、吸烟、体力透支过大、缺乏运动、机械化的学习与工作,适应社会的能力低下,身体处于超负荷状态,过度疲劳导致的精力不足,以及生存环境污染,例如放射线、燥音、不良的精神状态、心理因素的刺激,以及空气污染等都会导致人体进入亚健康状态。

2体检在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体检是实现健康管理的基础,在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模式中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利用体检加强对人体健康的筛查,并且在体检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言行进行观察,以获取更多的关于个体的健康信息。然后,根据体检的数据对其进行评估。针对体检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传播,杜绝不科学的保健信息,同时优化管理方法,转变管理实施工作人员的传统观念,使体检在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中发挥作用[2]。

2.1根据体检数据对体检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分析体检者的体检数据,并对各项数据进行评估,对体检者的健康等级做出准确的划分。这是确定体检者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最有价值的依据与手段。管理部门可以将体检者的体检数据,以及所提供的相关肌体信息做出专项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就可以把体检者的健康状态确定为差、中、良、优等具体的级别。如果体检者为亚健康状态,还可以将其划分为重、中、轻几个级别。

根据体检者的这些检测数据与信息,我们就可以对体检者的健康进行评估。这不仅可以对其当前所处的健康状况进行评定,而且可以对其以后健康状况的发展进行评估。

2.2对体检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传播根据体检结果,对体检者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传播。亚健康的管理首先要从其生活方式上进行改变,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健康知识的传播对于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此外,管理部门还可以通过开展系列的讲座,对其进行过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在进行讲座的同时还可以为其发放一些保健资料。同时还可以开通专门的服务热线,邀请专家来坐诊,为人们解答疑惑。利用这些方法可以提高亚健康人群对于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为亚健康人群提供更多、更权威、更新的保健知识,能更好地为亚健康人群进行服务。并且把医疗模式从单位扩展到家庭,把医院扩展到各个单位,把单纯的治疗扩大到预防保健。

2.3减少不科学保健信息的传播,为健康管理提供保障人群的亚健康大多属于身心性的。这组要是由于普通人对于健康知识缺乏鉴别力导致的。对此,管理部门要对亚健康人群传播科学的保健信息,杜绝任何不科学的保健信息传递给亚健康人群[3]。同时,要根据亚健康人群的身体条件与爱好,经济条件和时间条件等,调动亚健康人群的积极性,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亚健康人群对影响健康的相关因素提高认识,指导其利用正确的卫生保健技能与知识来解决自身存在的一些健康问题,这是完善亚健康人群中健康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手段。

2.4优化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管理者要根据亚健康人群的不同需求,分成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对其进行指导与管理,把循症理论作为其健康管理的主要依据,提高服务对象的参与性与科学性,从而提高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2.5转变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观念亚健康人群的管理工作者要把体检作为管理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切实做好预防工作。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熟练的技能还要具有扎实的保健知识基础,同时,必须具备其他方面的一些相关知识,例如,传播学、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方面的知识,加强对自身优良素质与品质的培养,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感,积极开展与亚健康人群管理模式相关的研究与实践[4]。

综上可知,体检在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体检可以对服务对象进行评估,并对亚健康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有利于亚健康人群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史惠云.健康体检中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的实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1(18):65-66.

[2]邓枢丽,陈润钿,卓金璇.体检中心对亚健康人群实施健康管理的模式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04):907-908.

篇7

身体健康是全人类为之追求的目标。在神医学-工业化医学-生物医学-生物、社会、心理医学等医学模式[1]的发展过程中无处不体现着:促进健康、保持健康状态这样一个永恒的命题。

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善状态;并且在后来又加入了道德健康的内容,这就给了健康一个更为丰富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前苏联学者Berkman又指出:人体生命过程中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状态:即第三状态,他处于疾病和健康之间。我国学者大多将其称为亚健康状态。随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定期参加体检是一种既经济又实惠,并能获得更好的健康指导最有效的方法。因此不同规模的体检中心应运而生,但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以被动体检为主,而体检项目也非自主选择。经过对既往一年被动体检人员的资料总结和有效问卷调查,我们对其身体健康状况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全年我体检中心因工作调动、招工、招聘、毕业分配及商业保险参保等被动体检人员进行有效问卷调查,共计8 910人次,年龄17~60岁,男占60%,女占40%,年龄分组:17~30岁2 494人次占27.99%,31~40岁1 783人次占20.01%,41~50岁1 961人次占22.01%,51~60岁2 672占29.99%。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利用他们来我中心体检的机会向其发放调查问卷,问卷设计依据《亚健康筛选方法研究》、《亚健康筛选表信度评价》[2,3]中的“亚健康筛选表”内容制表。

1.3评分标准

健康:身体无任何不适,心情愉快,社会适应能力良好,拥有健康的道德观。亚健康: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记分,共38项内容:(1)神疲乏力,(2)困倦,(3)精神不振,(4)少气懒言,(5)闷闷不乐,(6)急躁易怒,(7)头昏和眩晕,(8)头痛,(9)胸闷不舒,(10)心慌心悸,(11)失眠,(12)多梦,(13)注意力不集中,(14)记忆力减退,(15)关节肌肉疼痛,(16)腰腿酸痛,(17)气短,(18)盗汗或多汗,(19)易受惊吓,(20)反应减慢,(21)工作效率低,(22)头发早白,(23)牙齿松动,(24)手足发冷,(25)手足心热,(26)手足麻木,(27)口干咽痛,(28)脘腹痞满,(29)食欲不振,(30)面色萎黄或白光白,(31)担心自己的健康,(32)减退,(33)月经先后不定,(34)月经量时多时少,(35)易感冒,(36)大便稀溏,(37)大便秘结,(38)小便增多或清长。每条以“是”“否”分级,“是”记2分,“否”记0分,积分达22分以上,并且其中有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者为亚健康状态。疾病状态:依据相关疾病诊断标准,经过临床医师诊断,并且正在进行治疗或即将开始治疗者。

2结果

见表1。

调查结果还显示,亚健康状态人群在本年龄组中分别占:17~30岁占35.73%,主要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思想的亚健康;31~40岁占74.99%,主要表现为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亚健康;41~50岁占59.1%,主要表现为心理和躯体状态的亚健康;51~60岁占73.35%,主要表现为躯体状态的亚健康[4]。40岁以下大多属于轻度的身心失调状态。41岁以上大多属于潜临床状态和前临床状态,对于这些人群应当开始医疗介入,尤其是前临床状态者,预防其亚健康状态向疾病状态转化,以便提高生活质量[5]。

3讨论

亚健康状态的提出,使人们对生命状况有了新的认识,但是亚健康的具体内容还需要广大医务科技工作者进一步探讨:(1)关于亚健康的认识:对于亚健康的认识不能脱离生活实际,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生活质量的良莠,决定着对亚健康认知程度,也与亚健康的发生率有着密切关系。健康概念中提出的人们应当适应环境,但绝不是说生存环境所受威胁就不受重视,这应当辨证的看。(2)亚健康的概念:究竟什么状态属于亚健康?亚健康范畴都包括那些内容等?虽然1996年全国第一届亚健康学术研讨会确定了一个广义的概念,但随着时间的发展,社会的变化,迫切需要将其进一步完善,以改变以往许多学者只是依据健康概念结合各自认识来确定的状况。(3)关于亚健康的诊断标准:目前我国对于亚健康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对于亚健康的诊断主要是研究者参考一些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自己的经验总结来确定,如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确定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或者采取各种评估调查记分的方法等。这些方法所取得数据因受一些主观因素影响,差异性相对来说不稳定,影响我们对亚健康的流行病学判断。本文调查结果就与有的文献亚健康占75%的数据就有较大差异[6]。(4)关于亚健康的临床干预时机:亚健康状态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亚健康状态的不同时期,如何进行临床干预?临床干预的途径有哪些?临床干预的时机如何掌握?都是我们以后面临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陈叶坪.论医学模式转变下的体质理论与人类健康[J].医学与社会,2007,20(10):14-15.

[2]王琦,高京宏,李英帅,等.亚健康筛选方法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11):725-728.

[3]李英帅,王琦,高京宏.亚健康筛选表信度评价[J].中医药学刊,2006,24(10):1859-1861.

[4]胡先明,白丽霞,赵杰,等.亚健康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2):144-146.

[5]陈国元,刘卫东,杨磊,等.教师亚健康现状及预防对策的研究[J].职业卫生与防病,2000,15(2):101-102.

篇8

1 亚健康状态的概念

我国古代医家早在两千多年前,提出了“未病”的概念。 “未病”是机体开始已有或无病理信息,未有任何临床表现的状态或不能明确诊断的一种状态,是病象未充分显露的隐潜阶段。与现在亚健康状态所指的非疾病、非健康状态基本相似。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74年给健康下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与虚弱现象,还包括心理与社会上的完满适应。根据这一定义,WHO的章程序言中提到:全世界属于健康状态者仅占5%,找医生诊病者约占20%,剩下的75%就属于亚健康状态。赵瑞芹等[1]提出,亚健康又称第三状态,也称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包括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但已有潜在病理信息。何裕民等[2]则认为:亚健康包括三条:首先,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疾病及可明确的精神心理障碍;其次,它可以涉及躯体上的不适(如虚弱、疲劳等)虽够不上疾病,却又偏离了健康的症状;再次它可涉及到精神心理上的不适以及社会生存意义上的适应不良。董玉整[3]认为:所谓亚健康,是指人们表现在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这一概念在国内的有关亚健康网站上被普遍采用。

综合上述观点,总的来说目前达成共识的一点是: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一种中间状态,持续3个月以上,经系统检查未发病,而自己确实感觉到躯体和心理上的不适,从而呈现出活力、反应能力和对外界适应能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是人体多种疾病的重要起源和基础。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即轻度心身失调阶段、潜临床阶段、前临床阶段。

2 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

有资料表明,美国每年有600万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成年人占25%~48%。目前国内学者十分热衷于本课题,做了许多相关的研究和调研,对不同区域,不同职业,不同阶层都有所涉及,在较发达的城市从事脑力劳动人群发病率较高,在曹露[4]的十堰市119名脑力劳动者的亚健康问卷调查中亚健康的发生率达到了80.1%。而在不同的职业中,知识分子高达70%处于亚健康状态。在部队中,由于军人职业特殊,体力负荷及心理负荷远远超出普通人水平。长期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突发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及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压力,官兵中心理亚健康状态较多,边强[5]对某军队疗养院接待的疗养员322名进行问卷调查,亚健康的发生率为67.7%,而王俊[6]采用对照亚健康状态诊断标准对军队在职干部1325名进行调查,共有892名处于亚健康状态,占67.32%。

3 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方法

3.1 症状标准诊断法

1988年美国CDC对亚健康状态中普遍存在的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制定了诊断标准[7]。1994进行了修订[8]。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日本分别于1992年也制定了自己的关于CFS诊断标准。依据病人的自觉症状,出现种种还不能确诊为具体疾病的症状以及自己感觉不到或被忽略的状态,对照上述标准诊断。

3.2 MDI健康评估法

是WHO用于对人类死亡危害最大的疾病所提示的各项指标进行测量,依据被测者的实际检测状况逐项打分(采取百分制,满分100分),进行综合评价。其标准是:85分以上为健康状态,70分以下为疾病状态,70~85分为亚健康状态。

3.3 问卷评定量表调查法

目前亚健康状态的确定主要依据量表测量,有SCL-90(症状自评量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Delphi法评价。

4 亚健康状态的检测技术

近10年来,我国可评估人体多种状态的检测技术有了一定进展,有热断层扫描仪、超高倍显微诊断仪(MDI)亚健康检测法、人体功能代谢分析仪及清华多媒体显微诊断仪(THMMDI)、量子亚健康检测仪、福贝斯远程健康监测系统(TDS)。

5 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形式

亚健康由于其年龄、适应能力、文化背景的不同而表现各异,但一般均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改变,这三方面互为因果。就身体要素而言,首先为疲劳,其次涉及虚弱,免疫失调,消化不良、头昏,性功能低下的综合状态,再次仅表现为睡眠困难、肌肉酸痛、便秘等单一症状。心理方面表现为情绪低落、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焦虑烦躁、神经质等。社会适应方面表现为冷漠、无助、无望、孤独、空虚,在家庭生活、情感交流、人际沟通、知识学习和创造性劳动等方面感到困惑、压抑和郁闷。

6 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原因

关于亚健康原因与机制,学者们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有研究认为,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工作的压力,职业的竞争以及繁多的信息刺激都是应激原(应激是一种非特异相当泛化的反应,其基本的反应是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轴的兴奋为代表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应激原使人的交感神经系统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功能失调,从而引起亚健康。如交感-肾上腺髓质的激活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轴的激活都参与升高血压,糖皮质激素的持续升高还引起代谢的改变,使血胆固醇升高,血管平滑肌细胞钠水潴留,导致动脉硬化[9]。总之,人们认为导致亚健康状态原因是多方面的:(1)过度的疲劳造成精力体力透支(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熬夜、酗酒等)。(2)社会的压力环境以及人性的欲望和需求产生的压力。(3)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期导致维持生命的器官运行和新陈代谢等生物节律的紊乱。(4)环境污染的影响。这既有心理、生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失调而导致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整体协调失衡,又有生活条件、环境污染和工作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所致。

7 亚健康状态的防治

健康与疾病之间存在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即健康亚健康潜临床前临床疾病,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果给予适当的干预和防治,就可以促使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其措施有:(1)保持心理健康,正确对待压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克服不良性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保持心理平衡。(2)健康的生活方式:①饮食结构造就健康:有研究证明,冠心病、某些类型的癌症、三高症、糖尿病都可以通过进食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得到缓解。多吃蔬菜水果,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合理摄入蛋白质,限制脂肪的摄入量。②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睡眠充足,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合理安排每日活动。(3)治疗: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不固定,因此治疗上缺乏针对性,将向多样化、专业化方向发展。①心理治疗如认知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②中西医结合治疗。③生物-物理治疗: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音乐不仅仅是人类一种古老的表达方式,还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因为他能平衡植物神经系统,使人平静放松,强化人的免疫系统,提高抗病能力,缓解失眠,从而有益于患者恢复健康。

8 展望

亚健康的研究虽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亚健康的诊断标准不统一,亚健康的发生机制未得到确证,对于某些特殊领域的人群亚健康研究较少,如特殊兵种部队的官兵的亚健康状态,特别是核潜艇部队,出海时间长,一次潜航时间长,艇内空间狭小,环境密闭,噪声大,高温高湿,生活环境恶劣,加之海上形势复杂多变,对艇员的生理及心理承受能力有极高的要求,航行中一旦出现生理、心理不健康问题,对核潜艇执行重大任务将有极大的威胁性。因此制定统一的诊断标准,深化亚健康病因和机理的研究,以及采取有效地预防和确立科学的治疗,完善特殊领域亚健康人群的研究都是下一步亚健康研究的重点。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挑战》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该以人类和人群的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因此正确认识健康的内涵,干预亚健康状态,降低发病率将成为全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赵瑞芹,宋振峰. 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9(1):10-13.

2 何裕民,沈红艺,倪红梅,等. 亚健康的范畴研究. 医学与哲学,2008,29(1):2-4.

3 董玉整. 亚健康初探. 广州医学院学报,1998,26(3):77-78.

4 曹露. 十堰市部分人群亚健康状况问卷调查. 中国误诊医学杂志,2008,8(14):3526-3527.

5 边强. 军队疗养员亚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4):2514-2515.

6 王俊. 在职干部亚健康状态海滨综合疗养的疗效观察. 医技与临床,2008,24(14):151-152.

篇9

1 亚健康的病因病机和表现形式

亚健康可见于中医学的虚劳、郁证、失眠等病证中。中医认为,亚健康主要的病因病机是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不遂、劳逸无度、年老体衰等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或内生五邪,或耗伤正气[2]。其具体病机为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脾失健运、痰饮中生;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肝肾阴虚、阴虚火旺;脾肾阳虚、下焦虚寒等。

亚健康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慢性疲劳综合征(包括体力疲劳和心理疲劳)、时差综合征、信息过剩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焦虑抑郁、肥胖、骨质疏松等多种心身障碍[3]。广义上“七高三低”,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高血糖、高血酶、高体重、高负荷及免疫力低、活动量低、生活情绪低等,实际上都是人体基础能量过度消耗、器官活动异常的一种状态,是生理状态向病理状态转变的一种中间形式,是可以逆转的一种机能混乱和低迷状态。

2 亚健康的中医预防与调治

2.1 中医学倡导未雨绸缪,“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思想

“治未病”理论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也涵盖治疗非显性疾病,即注重疾病的临床前期、先兆症状的干预[4]。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说“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起已成”。《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对于亚健康,中医强调应仔细检查,及早发现,及早采取措施,先按未受邪之地,防止传变。古代医家张仲景倡导“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2.2 调节体质类型改善亚健康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不同体质类型的人,体内阴阳气血盛衰不同,对致病因素的反应及发病的阈值也各不相同[5]。《灵枢・百病始生》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可见注重体质状况、及时调整体质偏颇、积极改善特殊体质、阻止致病因子对人体的侵袭就成为一级预防(针对致病因素预防)的核心。

2.3 亚健康的中医辨证论治

《内经》把“阴平阳秘”的“阴阳和平之人”作为心身和谐的健康标准。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进行全方位的辨证施治,克服了许多有症状而无疾病的困惑,使中医对许多病与未病的症状认识更深入、更具体,组方用药更有针对性,大大提高了亚健康的调治效果。主要方法有,针对肝郁气滞型,治则疏肝理气解郁,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痰湿内生型,治则健脾祛湿,代表方二陈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心脾两虚型,治则补养心脾,代表方归脾丸加减;肝肾阴虚型,治则滋补肝肾,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减;脾肾阳虚型,治则温肾健脾,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合理中汤加减[6]。通过辨证论治,使气血通畅,邪去正复,脏腑阴阳复归健康平衡。

2.4 中医养生预防亚健康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灵枢・本神》亦云“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现代张庆祥教授[7]强调内养正气,增强体质;外避邪气,防止邪侵;应用药物,防病发生。预防亚健康的发生具体应做到顺应自然,注意锻炼,劳逸结合;合理膳食,营养平衡,饮食规律,勿暴饮暴食;节欲保精,防止过劳,调畅精神,淡泊名利,保持心情愉快。此外,中医独具特色的非药物疗法如针灸、拔罐、刮痧、推拿、食疗、洗浴、导引、吐纳等的使用,“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也是中医干预亚健康的理论宝库。

3 结语

目前,中医对亚健康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医亚健康理论,如何系统化中医诊治亚健康的规范,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今后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中医对亚健康的研究:①完善中医关于亚健康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②中医药要跨上基因平台;③坚持中西医结合探讨亚健康,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挖掘中医学的潜能,促进整个医学的调整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玉整.亚健康及其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58.

[2]佟欣.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调治原则和方法[J].中医药学报,2005,33(5):13.

[3]陈以国,成泽东.甘温除热法在发热症和亚健康治疗中的意义[J].新中医,2006,38(2):6.

[4]钱会南.从亚健康状态的特征探析中医药防治对策[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0):590.

[5]高京宏,盖海山,李英帅.浅论调节体质改善亚健康[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4):225-227.

篇10

心理健康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家斯惠特提出的。它是指人的内部心理和外部行为和谐、协调,体现在理想境界、智能发展、情绪、情操、意志、性格、人际关系等方面。

“亚健康”是近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指身心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等称谓,是机体在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但尚未达到明显病理性反应的程度的一种状态。

据一项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人生目标茫然,学习目标不明确,生活目标随波逐流,自卑与自负两极振荡,恐惧失败,对自我发展的心理预期也会变得不确定,内在潜能不能够充分发掘。

二、高职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表现

(一)在环境变化后产生心理焦虑。主要表现为在生活的环境发生变化后不能很快地适应,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外界接触,产生焦虑的心理现象.在大学生中容易出现这种心理状态的是大一新生,他们完成了从中学到大学的人生转折,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周围的生活场景也变得完全陌生,和同学都要从新朋友做起,因此心理会发生很多的变化, 也就导致了大学生对于环境的变化不能适应。

(二)在人际交往中偏执易怒。大学生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和与人交往的阅历, 因为自小到大受到的教育都是与陌生人保持距离,因此难免经常对一些事无端生疑、猜忌;或无中生有的把一些无关联的事联系在一起怀疑;或者经常不顾事实和现状,凭自己情感任性行事,一旦没有达到自己目标或一再受挫,表现为极易生气发火,情绪非常不稳定,自控力差,并且严重者出现一些不计后果的行为。

(三)缺乏学习的激情。大学生完成了从中学到大学的人生转变,中学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大学的主动学习, 许多大学生不能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感觉人生目标茫然,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因而,在学校中无所适从,像无头苍蝇一样,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自律性比较差,不能进行自主地学习,因此在学习内容、学习难度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变化都会引起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 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无目标感是指缺乏成就意识,因而导致人生缺乏导航系统、无方向感。许多女大学生生活随波逐流,常有无意义感、无力感伴随。

三、高职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 紧张的就业环境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大学生一边在努力的学好专业知识,完善自身的技能,一边积极寻求工作机会,使大学生遭受严重的心理负担。而普遍存在就业时 “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更容易产生自卑等心理亚健康的现象。

(二)学校原因。大学生来到新的校园环境,远离熟悉的父母、师生和朋友,开始独立自主的生活, 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只能自己解决。稍遇困难就会引发失眠、食欲不振、焦躁等亚健康的症状。

(三)家庭因素。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现在的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父母的宠爱,生活条件也比较优越,因此心理成熟时间会相对较晚,容易产生孤僻的性格。另外,我国部分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对于子女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用提供存在一定的难度,有的家庭贫困的学生心理自卑,怕别人讥讽,因此会造成不良的心理反应,出现心理亚健康的问题。

(四)个人原因。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导致考试出现“红灯”,于是产生较强的失落感、挫折感。另一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和集体生活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于是采用自私、冷漠的态度对待别人和集体,其智力上的成熟与心理上的幼稚形成很大的反差,内心又经常处于矛盾心理之中,常常是在内心焦虑中度过。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对心理亚健康最有效的办法是调动个体自身的积极性。提高其心理免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把握自己的心理状态,激发其自我调控的潜能,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基本方法。

(二)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互助机制。同学和朋友是大学生首选的倾诉对象,他们也可以起到心理疏导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自发的、随意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在大学牛群体中建立心理健康互助机制,以此来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的状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鼓励学生通过正常方式宣泄情绪。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常常通过不良情绪表现出来,宣泄是在大学牛调控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之一。健康的宣泄方式可以使不良情绪得到宣泄,而不健康的方式则可能引发更深层次的不良情绪。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各种健康的活动。让学生的情绪通过健康的方式得到宣泄。

(四)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心理危机是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极端表现,表现为个体应对问题时感到无能为力,心理失去平衡等。出现心理危机的大学生若不能得到及时地干预,就可能出现自杀、伤害他人等极端反应。因此要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心理危机向心理疾病转化的风险。

参考文献:

篇11

1 治未病

“医学不仅是关于治病的科学,更应是关于健康的科学”;“好的医生应是使人不生病的医生,而不仅是把病治好医生”。上述观点是当今国际医学界的共识也是医学的最终目的。这种先进的医学观就是中国两千多年前提出的“上工治未病”思想。“上工治未病”既是高度概括又有具体内容。“上工”当指智慧高超之士或高明的医生。中国古代的先哲如无聪颖的智慧,超前的观念及对医学观的深刻理解,是提不出这一不朽的学术思想的。“治未病”的渊源为先秦诸子的防患于未然的哲学思想。经典的未病思想源自于《黄帝内经》及《难经》。《素问・四气调神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此经典中的“未病”指健康状态。《素问・刺热》:“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日治未病”。

此处的“未病”应指先兆,属亚健康状态。《素问・序》中有“消患于未兆”、“济赢劣以获安”。此处的“未兆”应指未有明显的疾病征兆,“赢劣”当指虚弱或不太健康,可认为是亚健康状态。《难经・七十七难》:“所谓治未病者,见肝知病,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日治未病焉。”此处的“未病”指未病的脏腑等,但对整体来说已处于疾病状态,是已病防渐,防止疾病继续发展,保护其他未受邪的脏腑。后世许多著名医家都对《黄帝内经》及《难经》中“治未病”思想进行了继承并有诸多发挥,如张仲景、孙思邈、朱丹溪、叶天士等。《内经》中的“未病”涵义有二,其一指健康,治未病即无病时养生、防病于先。其二指先兆。

治未病思想可概括为无病早防、已病防变。“治未病”中的“治”既有“防”又有“治”的涵义,“防”高于“治”。“防”指无病早防,养生保健的高层次预防观;“治”既指调治疾病的“先兆”、“萌芽”、“欲病”、“微病”也指防止已病脏腑向未病脏腑的转变。也是先进的预防观。“未病”包括健康、先兆、萌芽、微病、欲病、未传之脏腑。而先兆、萌芽、微病、欲病相当于亚健康状态。

2 亚健康

疲劳是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大敌、隐形杀手,以疲劳为主并伴生系列症状的亚健康状态,亦越来越困扰着人们。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目前有60%的人程度不同地生活在亚健康状态之中,我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超过了7亿。防治亚健康已成为当务之急。亚健康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一种动态过程,虽有症状甚或体征但未达到疾病的诊断标准。主要表现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功能的低质状态。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已隐含着亚健康的涵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其中的“虚弱现象”就属于亚健康状态。中医应把亚健康概括为:机体在病因的作用下,虽呈现出阴阳失调,但尚未达到已病的标准,是处于健康与已病之间的阴阳失调临界态。相当于“微病”、“欲病”、“萌芽”、未病中的“先兆”等状态。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症状有:疲劳、虚弱、失眠、多梦、头晕、头痛、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脑力与体力活动效率降低、情绪易于波动、易怒、抑郁、低落、焦虑等一系列身体、心理的不适症状。疲劳是亚健康状态最典型、最常见的症状,是因劳力、劳神、房劳等过劳而导致的身体疲劳、脑力疲劳、心理疲劳、性疲劳等。《亚健康――21世纪健康新概念》一书中列出了103项亚健康的表现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前10项属典型疲劳表现,在亚健康状态中出现频率较高,其他也有多项为疲劳伴随症状。亚健康状态的成因主要由于心理、生理、社会三方面因素导致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整体协调失衡,功能紊乱而致。

篇12

【正文】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性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指以下情况:(1)单纯的功能性改变,而不是器质性病变。(2)体征改变,但是现有医学技术无法发现病理改变。(3)长期健康处于不低水平。据调查显示处于亚健康的人群大多集中在18――45岁,其中女性占绝大多数。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定义不再是身体没有疾病,躯体功能健全,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加要求精神心理上的健康。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人的健康都不能达标,也就是处在“亚健康”状态。而这群人中,大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与大学生所处的独特环境和所担任的社会、家庭角色密切相关。

1大学生出现亚健康的原因

1.1 生活无规律。许多高中生在中学已经养成了良好而又有规律的作息,而进入大学后,学习不再那么紧张,生活变得散漫,作息变得尤其不规律,身心都越发的懒惰,再加上缺乏运动,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身体得不到锻炼,久而久之身体健康便不断消耗透支。

1.2精神压力大。俗话说的好:大学就是半个社会,自然压力也随之而来,许多专业的大学生学习任务繁重,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不得不透支自己的精力奋发学习;当今社会,许多大学生有着极高的求知欲,不会满足于现状,升学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另外,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就业又是压在当今大学生肩上的一大重担。

1.3饮食不健康。大学生活比较自由,主要还是学生自己掌握,而许多学生不注重自己的饮食,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总是纵容自己的懒惰,吃一些泡面,零食等垃圾食品代替主食。更有许多女大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受到了歪曲,一味的减肥,刻意控制食欲,消耗身体。

1.4沉迷网络。随着信息网络的日益发展,它所带来的方便快捷已为我们所熟知,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所带来的危害也越发显现出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能合理的利用网络,沉迷网络不能自拔。游戏。网购成为当今危害学生健康的又一因素。

2大学生亚健康的主要表现

2.1心理亚健康:由于躯体上的消耗导致的心理情绪上的倦怠,表现为无精打采、脑力疲劳、情感淡漠低落、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思维迟钝等。

2.2躯体亚健康。长期的低健康水平,使得精力不足,主要表现为经常莫名的容易疲劳。身体虚弱、失眠多梦,食欲不振。

2.3社会功能亚健康。许多大学生由于日积月累的亚健康状态,躯体及心理上的不适使得他们无法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到社会活动中,不愿与人接触,甚至害怕与人交往,与人关系难以协调,学习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3如何预防及应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

要把亚健康状态转归到健康状态,大学生应做好以下方面:

3.1平日里早餐一定要吃,不挑食,不偏食。任何一种单一的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因此,合理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达到平衡膳食之目的。平时还可以食用一些缓慢释放能量的碳水化合物,它们能提供持久的能量;食用含有蛋白质食物时,

搭配一些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能起到很好的抗压效果。尽量不要食用精白面包、糖果、麦片以及其他添加糖分的东西,因为快速释放能量也会在体内刺激皮质醇的产生,制造压力。

3.2注重微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对人体的作用。维生素对于细胞的新陈代谢、身体成长和维持健康是必不可少的;维生素有助于其他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平时可以根据本身的状况补充自身所需要的维生素或微量元素来调理自己。

3.3保持心理健康。长期的精神刺激和压力以及长期的压抑愤怒等负性情绪,也是导致亚健康的一个方面的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豁达、奋发进取的精神,是防治亚健康的精神基础。大学生可适当培养业余爱好,如读书、听音乐、练字画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3.4适度体育锻炼对减少或消除青春期大学生的连续性焦虑是十分有效的。有一项研究表明长期的有氧练习可有效地降低焦虑状态。这是因为通过体育锻炼,锻炼者的身体得到锻炼,

篇13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目前约70%的人不同程度地生活在亚健康状态中,或有着亚健康的体验;在我国,亚健康状态人群比例也在不断增大。这与社会高速发展、竞争日益加剧的大环境有关,人们在家庭、事业方面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负担较重,耗气伤神,精气神一旦失衡,就会出现亚健康的种种表现,如疲劳、精力不足、面色无华、目光暗淡、行动不敏捷、失眠、记忆力减退、精神抑郁等,有些还会出现腰痛、背痛、口干、胸闷等躯体症状。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表现为生理功能低下的一种状态,也就是西医所谓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在理化检查中,亚健康状态的人往往无阳性指标,或在生化检查中有轻微反应,但尚未达到病态。这种状态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日久必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对于亚健康状态,中医自古就有着深刻的认识。古代“疾”与“病”含义不同。“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病”。这种患疾的状态,现代科学叫“亚健康”,在中医学中称“未病”。

“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按中医观点而论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黄帝内经》有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由此可看出对于疾病“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重要性。

亚健康,用中医理论来解释,是阴阳失衡的表现,只是失衡的程度尚未达到疾病状态。阳气不舒,则背部不适、背痛;阴液不足,则口干;神不守舍,则失眠、睡眠障碍;耗气伤神,气血不足,则见疲劳、面色无华、精力不足等。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调理,中医在临床上主要采用调理阴阳、舒肝解郁、宁心安神的方法。因为亚健康毕竟不是病态,因此调理要采用综合的手段,以心理调节、运动调节、饮食调节为主。合理的营养摄入、健全的脾胃功能、清洁空气的吸入可以调精,心态调节、心理调整可以调神,适当运动可以调气,通过精气神的调理,可以达到治理亚健康的目的。

亚健康状态是人体经络不通、气血不足、运行不畅的表现。主要原因是人们忽视养生,生活习惯违背自然规律,体表及脏腑气血濡养不利,从而出现一系列精神萎靡、身体疲劳的状态。生理上多查不出问题,但反应在体表肌肉骨骼上,则会产生酸痛劳乏等感觉。邓院长说,骨骼是经络和神经中枢传递的载体和屏障,当身体出现疾病时,骨骼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此时若能寻找到身体骨骼穴位上的病点,运用五行生克的原理,打通经络,使气血通畅归源,让人体的躯干骨骼和五脏六腑系统互相联络,让各组织器官进行有效的养料和气体的交换,就能排除人体内的毒素,提高自身免疫力,达到身体平衡健康的状态。这在祖国传统医学上称之为“循经摸骨”。许多人之所以得病,就是因为在亚健康状态时未加重视,进而发展到疾病状态的,所以大家要“未病先防”,多掌握一些有利于健骨行气活血的养生术,如按摩、气功、瑜伽、食养等,必要时也可以找专业医师加以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