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162-0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审计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审计这一职业的责任也越来越大。而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审计的难度,由此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加强对审计风险的研究并找出相应防范措施,是当前审计理论和审计工作实践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形成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
1.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的局限性。由于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加上近年来人们对审计意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审计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在审计过程中,很多方面需要由审计人员作出专业判断,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判断能力。然而经验和能力总是有限的,由于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和能力不足,致使审计难以达到社会全部期望,这就无可避免地会在审计过程中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产生审计风险。
2.审计人员没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进行合理的专业判断。然而由于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如果审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审计中没有保持应该持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势必导致不必要的差错或者应当执行的必要的审计程序没有得到执行,进而形成审计风险。
3.审计人员的工作失误。如果审计人员能够保证在审计过程中采取恰当的程序和方法,那么风险就会大大降低。然而审计人员的经验有高有低,驾驭审计方法的能力有强有弱,审计人员的差错和失误有时很难避免,它们可能来自于对审计事项的错误判断,也可能来自于对审计程序的错误理解等,这些都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4.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现代审计是建立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基础之上的抽样审计,所遵循的是成本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而这两者本身就是允许一定审计风险存在的。其一,它有些过分依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测试,虽然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可以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一些错弊,但因为内部控制系统本身固有的一些局限性,使其无法避免所有的错弊。例如审计单位发生未预料的经营状况,或者出现了比较特殊的业务,原有的控制措施无法适用;工作程序上本应相互牵制制约的工作人员串通作弊;管理人员或责任心差致使控制系统失效等。所有这些都会使控制系统失灵,产生控制风险。其二,在抽样审计中,审计人员常常为了用有限的成本达到较高预期的效益,放弃了相当一部分的样本资料,这就更加大了给出正确审计结论的难度。以上情况均会造成审计结果出现误差。
二、形成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
1.审计责任的客观存在。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审计意见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人们的经济决策对审计意见和结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如果审计意见有所不适当,与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有所不符,则对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影响将会很大,使得审计风险也随之加大。
2.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及审计内容的广泛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过程越来越复杂,与此相应的会计信息系统也日益复杂,财务报表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此外,审计范围也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审计范围扩大到今天,已远远超过了传统审计,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审计的对象越复杂,审计的内容越广泛,审计的难度就越大,审计风险也就越大。
3.被审计单位外部和内部经营背景。经济环境、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技术发展趋势、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度、管理人员的品质和素质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经营风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审计风险。这也是审计风险模型中首先要考虑固有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现代审计首先要对企业内外环境全盘评估的理由。被审单位内外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可以从审计费用充分表现出来,西方审计职业界确定审计费用时,都考虑了审计风险,特别是固有风险和经营风险。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审计风险呈现出扩大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在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有效地防范和规避风险。
1.建立健全审计法律环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审计也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新任务。为此,必须有健全有效的法律制度和审计准则,才有利于合理地界定审计人员的责任。应继续制定和不断完善审计法律规范。通过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审计法律法规强化审计质量控制、规范审计操作、避免审计中的随意性、约束审计行为、规避审计风险,切实做到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风险意识。由于人们对审计期望的越来越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审计部门将会更加关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审计成本的同时,高质量的完成审计任务,同时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及其损失。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重视审计风险,冲破传统审计思路的束缚。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控制审计风险。
3.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应对审计风险的实际能力。审计是一种技术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职业,且是一种综合性、高层次的经济监督,其工作不但需要一套系统的职业标准指导、规范和约束,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责任心。各级审计机关均应建立责任过错追究制,坚持谁违法违纪违规谁负责承担其责任,包括一定的连带责任。其目的就是要增强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责任心,努力把审计风险降至希望值之内。不论是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还是社会审计组织,都要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教育他们严格遵守审计法、审计准则和审计规范,坚持实事求是、廉洁奉公、客观公正,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分析、判断、预测经济活动的能力,成为一支具有一定思想素质、业务技能和文化水平的审计干部队伍,从而达到主动控制风险的目的。
4.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这是有效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重要保障。各级审计机关和相关审计主体都要在独立、客观、公正、廉洁、严谨、保密的原则下建立自律性的运行机制,倡导敬业精神,公正执法,不徇私情,同时还应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建立自己的质量控制制度,以期为遵循专业标准提供合理的保证。这包括合理运用全面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以保证所有的审计工作均遵照独立审计准则执行和合理运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程序,确保审计项目工作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等。
5.搞好审计风险预测,引入对客户的评价制度,慎重选择审计对象。首先,应树立只与正直客户打交道的原则。客户如果没有正直的品格,则出现差错和舞弊行为的可能性就大,固有风险就比较高。即使扩大审计测试的规模,审计人员也难以使总体审计风险的水平降低到社会可接受的程度内,出现法律纠纷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此审计人员在接受委托之前应当采取措施,如与前任审计人员联系,评价客户管理高层的品格,一旦发现委托单位缺乏正直品格就应尽量拒绝接受。
6.采用风险导向审计,降低审计风险。现代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均衡,抽样审计方法和分析性复核方法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审计的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误差。所谓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从审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的结果,推断审计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在抽样审计过程中,决策者是否具备设计和使用抽样方案的能力,离不开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而在审计时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要由审计人员正确的判断加以解决。但审计人员对抽样结果很难进行质量和数量上的评价,很难达到一定的精确程度。风险导向审计是将审计风险概念全面应用于审计过程的一种审计模式,它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来确定审计风险是否控制在可以容忍的范围内。它主要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不仅对客户的控制风险进行评价,同时更要对产生风险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这样就使审计风险与整个审计过程密切联系起来,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近年来,风险导向审计在世界其他国家已广泛使用,其原因就在于从审计准备阶段开始就考虑审计风险,并把它控制在最低水平,从而减轻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降低审计风险。
7.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规避和降低审计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八条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把握这种反向关系可使审计人员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在接受审计任务时,一方面要考虑审计工作量及成本的大小,另一方面考虑审计风险及影响的高低,合理地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以期达到规避和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
8.在对审计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中加强审计风险管理,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主体在基本的规范要求下,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提高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中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从本质上说,审计作为两权分离的产物,是所有权对经营权的一种监督,审计方法是由审计目的和对象决定。在审计方法环节中,审计效率与审计风险的矛盾十分突出,但面对现在复杂而大量的审计工作,客观上是对审计效率的一种挑战。从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两方面来看,对审计效率有共同的要求,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审计风险,准确地说是审计检查风险就更加明显地凸显出来了,审计实践的矛盾在运动中达到平衡,既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又可以避免或降低审计风险。
总之,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最关键的是增强审计机关领导和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及时建立相关机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要能正视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风险,就一定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
参考文献:
1.张新华.论财务造假与审计风险的对应性.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2.王春.试论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5)
3.庄启龙.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发展研究,2005(11)
4.禹阿平.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7)
5.邹建军.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措施.现代商业,2009(5)
篇2
一、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审计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
1.审计活动所处的不断变化的环境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审计活动作为经济生活中一个重要组织部分,也毫无例外地接受法律的规范与调整。法律赋予审计部门权利的同时,也让其承担相应的责任。审计责任的扩展是产生审计风险的重要原因。市场经济越发展,国家、社会对审计的要求就越高,审计对象从受托的财务责任扩展到经营责任、管理责任;审计范围从会计记录扩展到经营活动;审计职能从经济监督演变为以监督为基础的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从检查帐表的正确性扩展到证明被审查的经营活动是否有重大舞弊行为,是否有重大损失浪费问题等。审计承担的责任越多,审计风险就越大。
2.审计对象的复杂多变增加了审计风险
我国国民经济呈现较快增长,关键领域的改革有所突破,大量外资引入,民营、联营、个体等各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经济组织的经济业务类型繁杂、交易工具多变,承包、租赁、收购、兼并、破产、重组、关联方交易等新问题不断出现,纷繁复杂的审计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全部或部分的经济活动及载体。而经济活动的载体主要是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内容庞杂广泛。社会公众要求审计人员揭示出重大的差错与舞弊,并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评价,对企业在财务方面是否遵纪守法做出报告。然而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不确定性很大,信息的风险也很高,审计人员得出结论的正确性难度增加,风险在所难免。另外,企业自身在核算中出现的错误也成为审计结果发生偏差的原因。
3.实行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审计风险。
目前采用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在被审计对象中占有很大比例,一旦出现人为地蓄意篡改机程序的情况,将使得审计人员依据的会计信息失真,从而给审计监督带来了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
1.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差异
审计人员应该具有《审计准则》所要求具备的业务能力和职业技能。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分析判断能力、工作经验如何,是否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认真负责、清正廉洁并保持应有职业关注,对审计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工作中,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审计人员能力的相对有限,使审计所能完成任务的能力难以达到社会的全部期望,因此审计能满足社会需求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另外,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关注状况也不尽相同,审计活动是一种服务性质的工作,审计人员有责任周密计划审查工作,以查出可能对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差错行为,同时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应运用专门技术和职业关注。可见,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关注对审计的结论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审计人员并不是人人能达到要求,这也不可避免地会限制审计工作的开展,影响审计工作质量。
2.审计本身隐含审计风险
首先,它过分依赖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虽然可以减少活动中的错弊,但因内部控制系统本身固有的局限性,使其不能避免所有的错弊。比如发生未预料的经营情况,或出现特殊的经济业务,原有的控制措施不适用;本应相互牵制的工作人员串通作弊;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或责任心差异致使控制系统失效;受成本费用的制约控制措施所需费用太高,被管理当局废弃等等。这些都会使控制系统失灵,产生控制风险。面对大量的资料往往采用的是统计抽样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提高审计效率,但由于取证方法不同,加之样本与总体之间存在差异,使得审计结果与客观事实产生一定的差错,由此也会带来审计风险。且审计方法采用重要性审计,强调审计成本与审计风险的均衡,所采用的审计程序以允许存在一定审计风险为必要前提。但是具体到审计事务中来,审计人员还是没有十分把握所抽取的样本就能代表整体,主观的结论与客观的事实之间的偏差总是存在的。因此也必然产生审计风险。
二、有效的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的途径
(一)建立健全审计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新、新情况不断涌现,审计也面临着许多新任务,新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健全有效的审计准则和法律制度,才有利于合理地界定审计人员的责任。要继续制定和不断完善审计法律规范。以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审计法律法规强化审计质量控制,约束审计行为,规范审计操作,避免审计中的随意性,规避审计风险,切实使审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加强审计机构内部管理、实施全面质量控制
提高审计质量是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的关键。质量与风险成反比关系,质量越高,风险越小;反之,质量越低,风险就越大。
1.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审计组织要加强审计质量管理工作,执行合格审计,必须坚持四个原则:一是规范化原则,即审计工作严格按照审计管辖范围和审计程序的要求进行操作;二是真实性原则,即审计人员在审核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损益的基础上,形成的审计证据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三是合法性原则,即对审计查证的问题,必须依据问题发生时有效的法律法规做出处理和评价。要注意引用审计事实发生时适用的法律法规,四是谨慎性原则,即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应坚持、严谨、公正、真实的工作作风和态度,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始终树立风险意识。
2.坚持独立审计原则。独立审计原则是指审计机关依照法律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独立开展审计活动,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三)采用风险导向审计降低审计风险
篇3
一、财务审计风险含义
审计工作在企业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必要的,国际上对审计中误报的情况对于实际审计工作产生的影响就称为是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不当的操作也是造成风险的重要方面。我国审计准则中对审计风险的理解主要是在会计报表中存在严重错误和漏报的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发表不恰当的财务审计报告。虽然财务审计误报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审计风险可以定义为:审计人员对存在与事实不符的重大失误或者误报财务报表在审计后认为该错误或者漏报是不存在的,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风险。
二、审计风险具体形式
(一)固有风险
这种风险和财务管理工作相关联,财务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错误,这是财务工作中固有的状态,不会独立于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之外而存在,是进行财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法杜绝,因此固有风险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造成财务数据出错误,这是财务工作存在的必然。
(二)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往往是在审计过程中对数据和审计单位控制的过程,在进行财务审计控制中,审计人员对单位与财务数据的掌握不能达到尽善尽美,造成控制中存在一定的风险,财务数据不能保证准确性。
(三)现场风险
财务审计中对于会计师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进行现场检查的过程中,对于数据的准确性掌握不够彻底,一些不合理数据和错报指标仍然存在,审计单位的报表数据不真实,但是现场审计人员没有发现数据问题,造成设计风险。而且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工作状况不了解,获取信息准确性受到影响。
三、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
(一)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可以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防止发生财务的行为,被审计单位如果自身内部控制建立不足,很有可能造成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存在偏差,但是这些现象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很难察觉到,增加了审计风险。而且内部控制主要是对部门内部财务工作进行监督,部门之间联系较为密切,不能完全公正的实现监督和管理。
(二)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养
财务管理人员自身拥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和全面的财务知识,在进行财务会计报表编制的过程中就会更加谨慎,防止出现错误,对于财务工作考虑的更加全面,财务数据的可信度就高。反之,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缺乏专业知识和素养,并存心对财务数据进行隐瞒,可能造成对审计工作缺乏正确的判断。
(三)会计核算的复杂性
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复杂程度也相应提升,导致会计科目的增加,一些会计核算经常出现科目错误的情况,造成会计核算的错误,会计报表出现问题。例如在会计核算中经常出现预提费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串号的情况造成会计核算的失误。而且在一些需要估算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跌价准备等科目的核算时,毕竟不能真实计算其价格,只能按照会计经验人员进行估算,准确性难以保证。
四、财务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一)审计程序不规范,审计方法不合理
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实际审计过程中经常出现操作流程不规范的情况,导致审计问题层出不穷。例如,进行财务审计取证,许多的审计单位并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对于资产抵押或者票据贴现的一些取证,管理存在不足,造成项目审核不合理,对于审计达不到规范的要求,审计中容易出现纰漏,审计报告真实性和严谨性受到影响,最终审计质量受到质疑。
(二)审计手段缺乏科学性
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审计方法作为指导,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存在不足,为了避免工作的复杂性往往忽视一些细节操作,对法律法规的把握也存在不足,造成实际审计中出现不符合规范的行为,不合理审计现象的出现。同时,审计人员对于科学审计手段认识不足,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缺乏组织纪律性,职业素养不高,造成审计中责任心的缺乏,对于数据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忽视,导致审计过程中出现各种数据失误的问题,给审计工作带来严重的隐患。
(三)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缺乏
审计人员需要在审计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对数据准确性做出判断。但是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技术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审计人员在面对审计环境时并没有良好的应对手段,也没有对数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专业素养存在严重的不足,造成工作中畏首畏尾,不能果断地进行判断,工作中出现责任心匮乏的情况,使得检查的准确性受到严重的影响,不能为被审计单位提供真实有效的审计资料,造成审计出现风险,影响审计的初衷。
五、规避财务审计风险措施
(一)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技能培训
审计人员需要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因此可以定期地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将一些新的理论和审计方法进行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技术能力。同时,审计人员需要对自身的职业素养进行提升,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认真进行审计工作,对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注重细节的操作,保证操作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杜绝在审计中不健全和不到位的情况,保证审计质量。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审计程序
在进行审计工作中,需要关注审计的规范化操作,对审计各项步骤进行明确的规定,并根据规定的步骤完成设计工作,将审计工作落到实处,做好规划和取证工作,合理的安排各个细节和程序,出现问题积极进行解决,并对不合理的程序进行积极的改进。同时,在制定科学规范的审计流程时需要运用科学化的手段,借鉴西方的经验,并和中国实际审计工作相结合,制定出适合我国审计的工作方法,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
(三)健全法律监管体制,建立专项基金
为了保证审计任务的顺利展开,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按照一定的比例对风险进行防范,设置专门的账户,对于审计出现的损失进行专项资金的赔偿,减少审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危害,利用资金对风险进行一定的防范,提升企业对审计的信任度。同时,审计相关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利用国家强制力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约束,通过国家法律的强制规范,改善现阶段审计工作中出现的不足,一旦出现审计中的重大问题,国家法律介入其中进行调查,增加了对审计工作的合理规范,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约束,提升法律规范的作用,增加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尽量规避可能出现的审计风险。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企业为了适应日渐复杂的市场环境,在财务管理方面进行改革,对财务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财务审计风险的出现。因此,在进行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对新的市场环境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掌握新型的会计核算手段,坚持职业操守,提升职业素养,在审计工作中严谨科学的展开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合理规避财务审计风险。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通过法律手段合理规范审计各项行为,进一步保证审计工作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叶翠蔚.财务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研究[J].商,2015,43:154.
[2]尚德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探讨[A].《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1.
篇4
财务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深入,经济水平不断攀升的大环境下,财务审计已越来越成为财务审计中的重要环节。鉴于财政状况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财务审计业务中所出现的问题所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在国家出台政策部署审计工作的大背景下,尽管我国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随之有了不少改进,但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财务审计中出现了不少新风险和新挑战,对此我们必须做好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把握审计风险的出现原因,采取积极的措施规避这些风险。
1、财务审计风险定义
审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国际审计标准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分中认为审计的实质是对误报财务资料可能造成的不适当影响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中对重要的错报财务报表没有进行适当的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性因素。我国审计准则中认为审计风险是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误和漏报等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尽管误报的情况也在考虑范围中,但是从审计风险的角度来说在基本的涵义表述上是一致的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对存在重大错误或者误报的财务报表在审计后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与事实不符合的审计意见风险。
2、财务审计风险的外在表现
一般来说,审计风险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的组成部分为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以及再检查风险的组合,这是美国的注册会计师协会所提出的看法。不可否认其对我国的财务审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其中就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方面内容的揭示。
2.1固有中风险。顾名思义,固有中的风险指的就是财务审计工作无法回避的实际风险,往往会独立于会计报表审计而存在,也会依附于会计报表的偏差错误而出现,是内部控制失效的体现。
2.2控制中风险。控制中风险往往不能为审计人所清晰掌握,而财务审计单位往往也不能及时有效地将其识别控制,其在一定程度上与固有风险类似,多会存在于财务报表中的漏洞。
2.3检查中风险。财务审计在注册会计师采取控制和管理中依然会存在风险,这就是所谓的检查中风险,而其也经常表现在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的不合理数据和错报指标。
3、财务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
在企业的财务经营管理中,导致审计风险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下文对此作出简单概述:
3.1审计程序不规范,审计方法不合理。财务审计的实际操作流程中经常伴随着不规范,这就导致相应的审计问题的出现。以财务审计取证环节为例,许多时候相关人员并没有安装国家法规进行操作,对于资产抵押、票据贴现等重要环节也往往疏于管理。不但不重视报表的项目合理性审核,更谈不上妥善审计,具体到审计方法上由于成本与指标的制约而极易出现纰漏,挂一漏十的情况常常出现,这对审计的最终质量有十分不利影响。
3.2财务审计缺乏科学手段,审计风险意识淡薄。财务审计工作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其科学性与严肃权威性并重,是相关工作人员在具体操作中所不能回避的,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做出相应的把握。但在我国不少企业的实际操作中,不合理的审计现象依然时有发生,这之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未能使用科学严谨的手段进行审计工作。另一方面,人为原因也是财务审计中的重要因素,许多审计工作人员缺乏组织纪律,没有责任心和行业素养,甚者缺乏最基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正是这种风险审计意识的缺少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财务审计风险的破坏和影响,给相关工作留下隐患。
3.3审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较弱,被审单位不主动配合。同上文所述,审计从业人员的人为原因是审计风险评估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许多相应的工作人员根本不具备必要的业务能力,他们不但不能驾驭审计风险,更无法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许多时候这些缺乏扎实专业知识的人员在面对多变的审计环境时没有对应的应对手段,由于并没有适当的洞察和判断力,所以就无法完成高质量的审计任务。具体到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是否主动配合也影响着最终结果,如果相关单位存在瞻前顾后,不认真开展就会使工作中的阻碍或抵触增加,给正常的检查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审计人员不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下,被审单位不提供有效的审计资料,有意隐匿其经济活动内容,如此种种,都直接制约着审计质量的提升。
4、财务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4.1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审计人员业务修养。在面对时展和市场环境变更等情况时,对于新问题、新理论和新状况,都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培养新型人才。而具体到培训实践中,加强技能培训,着力提升有关人员的修养。克服财务审计中的不良心理。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应重视自我道德的养成,重视修养和思想境界的提高。让智慧、真实、勤奋、诚恳等美德体现在审计人员身上。做一名有益于人民、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人。肩负起新时期财务审计赋予的光荣使命,不但做一名合格的工作者,而且更要做一名出色的工作者。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审计质量内控制度也是十分关键的,要保障设计工作对审计业务质量的合理管控,杜绝不健全和不到位的情况,着重保证审计质量。
4.2审计程序规范化,审计方法科学化。审计程序规范化是保证现代财务审计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没有程序规范化,审计将一盘散沙,不能体现财务审计的实质性作用。落实到具体的财务审计工作中就需要相关人员做好计划和取证工作,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工作侧重点,积极遵守相关的法律条文。当出现不合理情况时要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逐一进行、逐一解决;再者是在方法上做到科学化、现代化、合理化,积极运用先进的以风险为导向和国外先进的基础审计模式,尽可能采取必要的收集审计工序,紧密联系实际,通过综合分析真实合法的采集资料,尽最大可能降低审计风险。
4.3建立财务风险防范基金,健全审计法律法规。为保证审计业务顺利开展,设置符合比例的风险防范基金就是十分必要的手段,建立风险防范基金,实行专户专储,专门用于因审计风险造成的损失,也可向保险公司投责任保险,这样便可从资金利用的角度防范风险,弥补一些因风险造成的损失。加强对审计人员应对能力和执法选择的培养是增强约束力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要通过相关机制推动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者自觉地依据相应法规完成相关工作,并在专门机关审查时做好配合工作。发挥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就是要突出审计机关和有关人员中成的表率楷模作用。
5、结语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入,市场环境正向着日益复杂的趋势迈进,这给财务审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为此,如何做好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审计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课题,加强企业财务审计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无疑是推动风险审计不断完善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梁婷.企业财务审计及决策支持信息化的应用分析[J].中国商贸.2014(36)
[2]臧芝红,董立友,王晓,毕春梅,许树强.大型公立医院财务审计探索———基于内部审计发展的视角[J].中国医院.2015(01)
[3]夏宁,邱飞飞.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财务审计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4(04)
篇5
具有本身的独立性才能够合法合理的开展审计工作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必备条件,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会计师事务所在展开任何一项审计任务之前,都应当充分、客观地对独立性进行评估与确认,思考能否该当承受该客户的委托进行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必须是实实在在的毫无利害关系,其承担的是对整个社会大众的责任,这就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必须与委托单位和其他组织之间保持超然的独立关系。因为在审计客户和审计机构之间存在着审计委员会,审计机构可以更好地保持独立性而不会受审计客户的直接影响,能够独立地开展审计业务,确保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同时,必需严格按照审计准则要求对独立性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在审计过程中对审计工作各程序进行严格控制,做到审计程序合法合规、内容完整、方法恰当,以此确保事务所及其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以防范审计风险。
(二)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
审计质量关系到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和长期发展,加强事务所质量控制的建设,也是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关键方法。关于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建设,首先事务所应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质量控制制度,把对质量的控制贯彻到事务所的方方面面,例如审计人员的薪酬不应与其完成的业务量相联系,而应把审计质量放在考核员工业绩的第一位。同时事务所应在内部形成重视质量的文化氛围,并通过信息传达和行动示范使质量控制制度在事务所内得到很好的落实。其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底稿应实行三级复核制度,以对审计质量做最后的把关。三级复核制度是保证业务质量和控制审计风险的重要工作,因此事务所应全面认真地执行该项制度,不可流于形式,仅仅以签字代替审核[1]。审计人员在具体审计过程中要处理审计风险和审计重要性、审计证据的关系,保持职业怀疑态度,执行严密完善的审计程序和办法,提升审计质量。
(三)完善审计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目前实务中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忽视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要求,有必要予以纠正和规范,以更好的控制审计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在审计的每个阶段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不能只凭经验或者只是老客户就省略掉该程序;二是要做审计计划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审计计划有助于审计人员关注重点审计领域,对审计项目组成员进行恰当的分工和指导监督,这对于控制审计风险和顺利完成审计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三是不可因为审计成本、时间和其它困难而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或省略掉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不是照搬模式和版本,做表面功夫,而是要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重视审计风险的存在,通过完善审计程序和方法,把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四)加强对客户的甄别和判断
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不仅要从审计人员出发,而且在客户方面,也要加以甄别和判断。从现实的案例上来看,因错误的选择审计客户所造成的损失,特别是名誉受损,会对事务所陷入诉讼甚至是破产的境地。事务所应该选择诚实守信、正直的被审计单位,重点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盈利能力较好而存在财务支付困难的问题。另外,会计师事务所应该主动与前任注册会计师进行沟通,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变换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因,看是否有购买审计意见的情况存在,谨慎考虑是否应该接受业务委托,以保护自身和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利益。对接受客户委托前的甄别和判断不仅只针对新客户,对于老客户如果存在重大变化和异常现象,应该从新评估其审计风险,并考虑是否还可以接受业务委托。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
高审计质量和低审计风险都是在审计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实现的,因而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审计工作的好坏。执行审计业务的项目组成员应该不仅要拥有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而且在职业道德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不可违反独立性原则和客观、公正原则。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当前的审计业务涉及到很多技术性知识,不光要求审计人员精通审计、会计、税务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而且还要具有较强职业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在风险评估、计划和实施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和形成恰当的审计结论时,都会涉及到职业判断,因此具备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也意味着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能够保持职业怀疑的态度和较高的风险意识。现代会计、审计等知识的快速更新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要求审计人员要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自觉地养成更新专业知识、扩宽视野范围的习惯,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和监管机构也要对事务所的资质和注册会计师的能力进行严格的审查,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和后续教育,以应对形势发展的需要,有效地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
(二)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篇6
1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外部影响因素
1.1 内部审计缺乏完整的法规、准则体系
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构成了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然而,我国内部审计在工作中不像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那样有较为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去遵循,缺乏完整的内部审计法律保障。
1.2 内部审计对象的日益复杂化和审计范围的多样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金融市场、衍生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应运而生,证券期货交易、债务重组、非货币易等相继出现,伴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增资扩股、改组改制、破产兼并、重组联合等经济事项越来越普遍。经济业务的日趋复杂,使内部审计的业务己不再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而是更多地向管理领域渗透。审计对象从财务责任扩展到经营责任、管理责任;审计范围从会计记录扩展到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会计核算业务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的财务会计的内容。内部审计职业界有一句名言:总经理关注的问题均可成为内部审计的对象。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使审计范围自然扩大,为内部审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不仅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也使审计风险相应增加。
2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内部影响因素
2.1 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隶属于总经理。这种设置使内部审计接近经营管理层,有利于为经营决策服务,同时这种设置还保持了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的独立。但这种设置不利于对总经理的责任、业绩等进行独立的评价和监督。总经理下属部门的很多活动是在其授意下进行的,内审机构对这些部门的检查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碍。(2)隶属于董事会。这种设置有利于保持内部审计较强的独立性和较高的地位,同时也使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既便于为委托人服务,又便于与经营管理层联系;既便于对管理层进行独立的评价与监督,又便于为管理层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效益。(3)隶属于监事会。这种设置使内部审计完全以监督者身份出现,与管理层脱钩,不便于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不利于其评价、服务职能的发挥。
现在我国企业中只有上市公司依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在董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其他很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情况无法保持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2.2 企业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本身隐含着较大的审计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1)大量的内部审计工作仍以手工审计为主。这一现状已严重滞后于财务部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导致审计成本较高,制约了内审效能的发挥;(2)审计时主要采用抽样审计,必然与实际情况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使审计结论产生偏差。
2.3 内部审计缺乏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
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对审计质量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是保证审计项目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制度保障。它明确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每个环节应该作些什么、应该用哪些基本审计技术和方法、为支持审计结论应该用哪些审计证据。目前,内审部门尚未建立科学、完备的自身内审质量监督、检查、评价体系,对内审项目从实践到程序还缺乏具体、详细的管理监督、评价措施。虽有要求但缺乏监督机制,不能保证审计活动各个环节准确无误,同时由于一部分审计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只求快速完成一项审计任务,不深入仔细地开展检查,从而使得相关审计准则的运用流于形式或根本没有得到运用,导致相关环节的失误,而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
3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3.1 加快内部审计的法制建设
完善和健全审计法规体系是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的基础措施。审计规范是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和工作准则,不仅可以控制和减少审计风险,而且也是衡量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标准。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与西方国家相比,在相关制度建设上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为了适应现代内部审计不断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加强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尽量减少审计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2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并且是一项高层次、综合性的经济监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内部审计技术从传统的手工操作转向计算机审计,这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的运用离不开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这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最有效措施。内部审计人员要提高素质:
(1)要吸收高学历,年轻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审计队伍,完成内审队伍的吐故纳新。
(2)要改变观念,不要只从财务人员中挑选审计人员,造成知识结构单一,还应包括税务、法律、工程、计算机领域,做到多渠道、多专业的选拔审计人员,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3.3 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建设,有效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为了确保内部审计监督活动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因此,在设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独立性原则。独立性可以使内部审计师提出公正的和不偏不倚的专业判断,这对审计工作的恰当开展是必不可少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内涵应主要表现为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两方面。形式上的独立要求内部审计在组织内具有较高的组织地位,内部审计师的工作应能够获得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支持。实质上的独立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精神上必须保持必要的独立性,应以公正的态度,避免利益冲突,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保持诚实的信念,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不做出重大的妥协。
(2)效率性原则。内部审计机构应是精练和高效的,能够满足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所提出的有关要求。
(3)灵活性原则。根据委托理论,内部审计能够约束委托人和人之间的契约关系,而且内部审计可以帮助委托人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监督人的行为。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突出,规模大小不同的企业,内部环境差别很大。从一般意义上说,大规模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程度具有强烈的要求,需要内部审计部门监督各部门和直属机构的经营活动。相对而言,较小规模的家族制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程度较小,管理层可以直接监督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所以,内部审计组织是否存在,以何种方式存在等一系列问题,都要根据企业的需要和规模而定。
参考文献
[1]姜海鹰. 英国审计署的绩效审计工作概览[J]. 中国审计, 2003,(13).
篇7
1.关联方的界定
在会计上认为: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者对另一方能够产生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者两方以上都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者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构成了关联方。关联方的关系包括了关联的各方之间的关系,关联关系存在的前提是以控制、共同控制或者能够产生重大影响。从某一个公司的角度来看,关联关系要包括:该企业的母公司,包括直接或者间接地控制此企业的其他企业和能够对此企业实施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单位等;与该企业的子公司,包括直接或者间接控制被此公司控制的其他企业和直接或者间接被企业控制的企业、单位等;与该企业受同一目公司控制的其他企业;与对该企业实施直接或者间接共同控制的其他企业;对该企业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投资方等。
2.关联交易的定义
关联交易是指关联方直接把资源、劳务或者义务的行为无论是否已经收取价款转移的行为。在一个公司的经营活动别是在公司的并购中,这些涉及到财务监督、信息披露、少数股东权益等一系列问题,会产生严重的审计风险。
二、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以及成因
上市公司进行关联交易会对财务报表中的相关信息披露产生重大错误或者漏报,从而影响注册会计师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关联交易审计是财务报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联交易审计属于审计风险,关联交易对审计风险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固有风险是指不考虑内部控制结果,只考虑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企业的交易类别和财务发展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关联交易的发生,使交易的主体育经济地位不平等,不能进行公平交易,关缺乏公允性,另外,很多上市公司敢进行关联交易就是因为即便被发现,公司弥补违规的成本也相对比较低,监管部门对其的惩罚力度不高,形成了审计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的单位内部控制在没有及时防止或者发现此财务报表信息错报或者漏报的可能性,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股权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董事会的相关决策由一方控制,很容易进行违规的关联交易,加上独立董事的机制到目前为止还不健全,存在很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造成独立性欠缺,造成了审计的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程序时没有发现财务报表中存在重大信息错报或者漏报的可能性。由于关联方的界定问题没有得到统一,在会计准则和上市规则的界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增加了审计难度,很多上市公司为了少交税而虚报利润,这些在审计中很难被发现查出,审计工作中的检查风险的产生。
三、防范措施
1.完善上市公司监管的指标
目前我国在财务报表分析中主要依据会计利润、会计收益的指标,而对先进流量比率、净资产收益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每股收益等指标进行考核相对匮乏,对会计收益的指标过于重视,应当改变以收益为核心的指标体系,而应当更多关注先进流量的相关指标,这样,关联交易虽然能带来利润和收益的增加但是不能增加先进流量,从而有效遏制关联交易的发生;其次要剔除非经常易带来的净利润的增加,以剔除后的比率作为指标进行利润计算,这样能够遏制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增加非经常性收益来增加利润的目的。
2.加强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力度
相关监督部门首先应该加强对关联交易的披露,把是否及时进行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程度作为合法交易的必要条件,不仅要披露各关联方,还应该找出最终控制方,对关联交易的定价以及产生的利润以及税收的变化都进行充分的披露;其次应该加大堆进行违规关联交易的惩罚力度,正是由于相关部门对上市公司进行关联交易的惩罚力度不够才纵容了关联方大胆进行违规的关联交易,因此要加大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对不合法披露关联交易的行为不仅要给与经济处罚,还有给与严厉的民事、刑事惩罚,增强监管部门的威慑力。
3.审计部门要应用专门的审计程序识别各种关联交易
近年来,随着上市公司的增加,出现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各种层级关系十分复杂,关联交易甚至呈现非关联化的方向发展,这样就加大了审计的难度,审计人员要了解公司会计处理中各个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查明是否存在违规的关联交易,是否存在没有及时纰漏的重大信息;审计人员要加强对关联交易中定价的审计,关联交易的定价不同给企业的会计利润以及财务报表会产生重大影响,一般而言,交易价格不能超过商品账面价值的百分之一百二十,如果价差非常大,那么在审计中出具报告的时候就要说明详细情况;审计人员必须要熟悉非公允管理交易的常用手法,容易查处违规的关联交易,在出具审计报告时要详细说明,保障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将审计风险降低到最低。
参考文献:
篇8
在实践中,审计风险是一种可能性,具有客观存在性、普遍性、可控性。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构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际公允的被注册会计师认为是错误,二是注册会计师认为是公允的,但实际是错误。
一旦审计风险发生,必然造成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不恰当的审计报告成为投资者决策的错误依据,错误信息导致作为信息重要使用者之一的投资人经济利益受到损害,投资人丧失投资信心。二是不恰当的审计报告为被审计对象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上市公司,在不利信息的广泛传播下,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形象,导致股票价格发生剧烈震荡。三是如果是注册会计师自身能力造成的错误,必然使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形象和声誉受到质疑,甚至发生法律纠纷。
二、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责任裁定的不合理
审计风险发生的成因是多样的,一是注册会计师本身过失必然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二是在审计工作中存在一些固有限制,造成注册会计师不能保证做到提示出将所有的错报事项,从而造成审计报告与实际情况不符,导致审计风险发生。因此,并不能要求注册会计师对所有未查出的错报事项都负责任。然而当审计风险实际发生时,不论是通过法律途径还是社会公众评判,则普遍认为只要审计报告意见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不符,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注册会计师就应承担法律责任,完全有理由从其丰厚的收入中拿出一小部分来稳定受损方的情绪。责任界定的不合理,往往会造成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摆脱不了由此而产生的审计风险困扰。
(二)被审计对象的经营背景及其不良动机
经济环境、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度、技术发展趋势、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品质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经营风险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审计风险,这也是审计风险模型中首先要考虑固有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现代审计首先要对企业内外环境全盘评估的理由。此外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投机心理,许多企业存在粉饰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意图与行为,有些企业的管理者缺乏诚信,通过向注册会计师行贿,使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失去应有的审计独立性,从而达到隐瞒、欺骗投资人、债权人,激增审计风险。
(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能力及从业道德
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是审计质量好坏的直接决定因素之一,都对审计工作质量有重要影响。但目前通过考试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者有相当部分缺乏实践经验,很难真正掌握审计的精髓。当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难以达到完成审计任务所需的理想期望,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失误,由此产生审计风险。
(四)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
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建立了完善、系统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直接影响审计报告的质量,目前社会上还是存在些没有建立内部质量控制制度的会计师事务所。这些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出现不遵守职业准则的行为就难以得到有力的约束和及时的纠正,从而形成审计风险。
(五)审计环境的变化及方法固有的缺陷
在电算化会计的大环境下,与财务软件配套的审计软件很少,不能适应计算机审计的需要。同时在电算化会计的环境下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更加难以满足审计工作的要求,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审计风险。
此外,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的过程复杂、判断标准的模糊和判断内容的广泛都会对审计风险产生影响。
三、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分析
(一)规范审计程序及审计行为
审计风险防范以提高经济效率和审计效果为目的,是对一个系统全面、连续地控制过程。因此会计师事务所要建立规范的审计工作程序和审计操作规程,并切实严格执行,力求从审计取证到审计决定的全过程,实行规范化操作。在规划和实施审计的过程中,规范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
(二)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风险控制管理模式
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风险控制管理模式,事前对评估审计风险,制定与审计对象自身实际情况相匹配的审计方案,使审计方案更有实际操控性,从而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事中要建立减轻风险的程序,选择减轻风险的技术和方法,以达到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的目标;事后对审计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建立审计风险进行总结制度,从而达到降低审计风险,并为今后审计风险控制提供数据依据。
(三)建立客户风险调查与评估机制
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业务状况、内控制度及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方式等都会带来审计风险,因此会计师事务所要建立客户风险调查与评估机制。风险评估部门应将所了解到的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风险类别的判断依据,需要在审计中重点予以关注的事项,会计科目等基本情况提供给审计业务部门,审计业务部门根据风险类别制订审计计划。从而避免了风险判断的失误,减少了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四)提高审计人员职业素质
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是控制审计风险的关键,一支专业技术精湛、职业素质突出的审计人员队伍则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源泉,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建立规范的人才引入制度,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教育监督制度,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在制度中要凸显强化审计风险意识,明确审计风险的危害,教育审计人员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审计风险。
(五)重视并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业务质量内控制度作用
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是会计师事务所控制审计风险的重要保障。会计师事务所应按照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的要求,建立健全业务质量内部控制制度,对审计质量管理实行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坚持项目审计质量责任制、审计复核制、业务审定制、质量考评制、审计执法检查等制度,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保证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黄俪.审计风险控制问题浅析[J].财会之窗,2008,(3 ).
篇9
一、现阶段政府投资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随着《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政府投资审计工作得到了规范和提高,审计绩效大有凸显。但是与社会需求、公众期望及审计机关要求相比还没有达到完美的效果。特别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审计事项认识的偏差以及业务和技术水平、工作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政府投资审计可能出现的错误或做出的审计结果与事实有了偏差,同时也产生了风险。主要表现在:
从政府投资工程的资料审计层面来看,一些审计人员自身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不够高,对于被审查单位所提供的图纸、文件以及合同等相关资料的完整性和科学合理性不够了解,所以在审计的过程中也不能做到全面和细致,进而容易产生降低审计工作质量、影响政府投资审计绩效。
从政府投资立项审计层面来看,立项审计的开展是为了保证政府投资工程的科学性和合法性,但是一些工作人员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与其他相关工作人员的合作和沟通,存在独立性,进而容易由于自己意见的不全面或者失误和错误,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后期运行造成威胁。
从项目资金流转情况审计来看,资金是政府投资项目运行的关键和基础,项目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管理是政府投资项目的重点。由于利益的诱惑或者其他主客观因素容易造成预算不合理、工程随意变更、施工现场签证手续不完整、资金筹集与计划进度出现大量资金闲置或资金不到位造成停工停料等风险的存在,不利于项目的正常运行。
现场侦查也是政府投资审计的重要审计内容之一,主要包括现场管理、质量监督、进度实施等内容,但是审计人员受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限制,以及综合素质的不够高或者相关制度规范的不严谨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上述工作不能高效的运行,也容易给项目工程的运行带来潜在的风险。
工程效益审计主要是为了控制政府投资工程的造价、验收工程质量、使得工程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工程建设程序的合法性,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政府投资审计工作中并没有做好上述工作,进而不仅不能使得绩效审计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不能为上级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资料,不利于工程的高效运行。
二、防范政府投资审计风险的必要性
通过上述对现阶段政府投资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来看,在投资工程的资料审计、立项审计、财务审计、现场侦查审计以及工程效益审计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且不仅降低了政府投资审计工作的绩效,而且不利于政府投资项目的高效运行和发展,而加强防范政府投资审计风险的力度不仅能够使得上述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而且还能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对于投资工程的高效运行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根据我国的宏观环境和相关的制度规范及时的发现政府投资审计工作中的风险和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也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三、政府投资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坚持量力而行原则
国家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逐年增加,政府和社会公众对这些建设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地方都要求审计机关全过程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对此,审计机关应该保持清醒头脑,坚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的原则,在开展政府投资审计,要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做到不缺位、不错位;要保持审计的独立监督者地位,不参与项目决策与管理,在法定职权内开展工作,做到到位不越位。
2.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政府投资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和运行离不开专业素质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比较强的审计人员,所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这就要求首先要鼓励审计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仅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避免知识不够,而在图纸审计、质量审计以及现场审计等方面造成失误和风险;其次,可以引进具有较多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来参与审计工作,加大与审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力度,实现互相学习,互相监督,进而使得审计风险得以规避。
3.加强审计工作的规范性
加强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对于政府投资审计风险的防范也是十分有效的,这就要求政府投资审计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要求,要有充足的法律依据作为审计的基础;其次,审计工作中要确保实事求是,站在现实的角度以实际出发,对于突发实现,要采取公正客观的应对措施;此外,要确保审计结论的准确性,不受外部环境的诱惑、不屈从外界的压力,廉洁自律,在确保审计价值实现的同时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4.加强审计工作监管的力度
加强审计工作的监管力度,是保证政府投资审计工作高效开展的关键,同时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举措之一,这就需要在开展审计工作时要对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把关,当审计工作组提供的数据资料和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数据资料不一致时要及时的核对和调查,提高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构建专门的监管部门,做到人人肩上有责任,这样一来,能够有效的防范政府投资审计工作中的风险,使得审计质量得到稳步的提高。
四、结语
总之,政府投资审计工作的开展和运行对于政府资金的保值增值,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风险和压力,所以及时的提出防范风险的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同样也是一项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本文愿意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对政府投资审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篇10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风险的内涵
计算机辅助审计即审计人员以计算机为其审计工具或者对象,审查经济信息系统。计算机审计方面的风险,即相关人员并未恰当应用审计技术,致使审计结果有悖于事实,由此得出不合理的审计意见,最后为审计主体造成损害的潜在可能。
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固有风险,即忽视会计信息系统是否规范时,系统在处理数据过程中出错的可能性。涵盖计算机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信息完整性、保密性、系统运行过程中非人为干扰等方面。二是控制风险,即因为被审计单位自身的计算机硬件在管理规范、操作、应用等方面的安全控制体制尚未完善,因此无法合理发现、防止并且第一时间纠正信息系统潜在的错误风险。三是检查风险,即被审计单位自身拥有的计算机对应的软件以及硬件系统所设置的安全措施并没有及时发现及纠正系统中的错误,而审计人员也没有掌握相应的技术,去进行检测并且及时发现这些错误风险。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审计线索难以把握
手工会计操作系统里,会计处理每个过程都有经手人签名以及详细的文字记录,审计线索十分清晰。然而,以会计电算化实施以来,由于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水平以及网络技术以及通讯技术逐渐提高,原有的纸质信息转变为了相应的代码,数据处理过程由计算机取而代之。这就使传统意义上的审计线索不再存在,审计时难以把握有利线索。同时,因为储存于磁盘中的一系列数据易于转移、删除、修改、隐匿,而且不留痕迹,这给审计过程中及时发现错误造成了更大的难度。
(二)审计内容改变很大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逐步落实,审计工作仍然起着其监督作用,可是审计内容却有了很大改变。相应的信息系统里,原有的会计很多事项都交给计算机处理,计算机在一定的程序设置下自动完成处理,若应用程序被非法篡改或者出错,计算机仍然依照既定的程序用错误的方式来处理一切会计事项,也许在不知不觉中,系统已经被嵌入了非法程序,那些不法之徒趁机通过舞弊程序来占有企业财务。电算化模式下的会计对应的信息系统自身固有的风险以及特点,都使审计风险更加严重。
(三)接受审计的单位内控机制不健全
手工系统里,单位内部控制相应的测试清晰可见,而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系统中,内控方法以及技术都有着很大变化。传统的手工系统里以往的控制措施无法凑效,大多数控制措施都与计算机系统中某些程序相对应,并且仅凭肉眼觉察不到,往往都依靠计算机进行处理。
(四)审计方式以及技术日益复杂
电算化以来,审计方式以及技术有着很大改变。被审计单位对应的应用软件各不相同,有自行研发的,也有商品化软件,所以在程序处理以及功能上也有差别,同时针对审计对象以及审计要素的不同,对应的审计方式、方法也相应的有所差别,使审计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如果审计人员不熟悉软件或者运用了不合理的审计方式,就非常容易得出和事实不相符合的审计结论,造成审计风险。
(五)审计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电算化实施并且普及之后,网络审计也成为必然,同时审计方法以及对象更复杂,更多,这就对计算机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目前审计人员大多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得出的审计结论可能会与被审计方电算化相脱离,引起审计风险。
■三、防范措施
(一)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养
各级审计部门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计算机在辅助审计中可能会引起的风险方面的宣传教育,让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防范风险意识,提升其应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能力。首先,审计人员可以自学从而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以及基本理论;其次,强化在职审计人员应用计算机的水平,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再次,学习并且掌握自己所在地区常见的电算化软件。
(二)努力研发实用的审计软件
为了使计算机辅助审计更好的服务于会计事务,研发实用的会计审计软件至关重要。采集数据方面,急需一种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高效采集,这种软件应当易于对被审计单位各种类型、编码、介质的数据库进行访问,采集审计中有用的第一手数据。分析数据方面,需要在目前审计软件已有的功能之上,再研发出针对特定领域的分析工具。
(三)强化电算化系统审计
强化电算化对应的信息系统中的审计,在电算化相应的规章制度里,职能部门应当对审计作出明确要求,相关审计人员必须参加系统验收、审评以及设计。介于计算机环境使原有的审计线索变得难以把握,所以在处理数据过程中,最好设计审计接口,让计算机将审计线索自动记录下来,为人们提供比较标准以及待测数据。应当授权审计人员对信息化系统中所有技术参数、文档资料进行审查,并且评价以及测试其系统。事前审计以及事中审计,主要对系统可靠性、可维护性、合法性、可审计性进行审查,并且及时审查系统里对应的核心程序有没有在功能上达到预定要求,对系统抗干扰以及纠错能力进行测试。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内控机制是审计的前提,为了判断内控机制是否有效、健全,审计人员十分有必要审查被审计单位的内控机制。在评价以及分析被审计方具有的电算化系统对应的内控机制时,应当做到:一,对系统潜在的非法行为以及错误类型进行分析与调查;二,对发现或者预防错误的内控机制予以明确规定;三,对被审计方已有的内控机制是否健全进行分析;四,对被审计方现行的内控措施是否合理、有效进行分析。在充分审查,确保内控机制有效、完善的情况下,才可以尽量降低审计风险。
(五)健全审计标准
传统的标准在电算化系统中已经无法适用,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审计造成了风险,相关部门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努力研究计算机审计中的相关问题,尽快制定行之有效的电算化系统的新标准,减少计算机审计时存在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曾平. 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J]. 会计师, 2010,(01)
[2] 翁红霞. 计算机辅助审计风险及其对策研究[J]. 经营管理者, 2010,(01)
[3] 卜荣欣. 计算机辅助审计风险的特征及防范[J]. 商业会计, 2009,(14)
[4] 杨桦. 计算机审计风险控制研究[J]. 现代商业, 2010,(05)
[5] 周彬.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特点和应用[J]. 冶金财会, 2009,(08)
篇11
国有企业;审计;财务
2004年国家资源委员会对现有的181家中央企业的财务审计报告进行了一次审查,结果发现120家中央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很大一部分没有纳入公司的财务审计报告之内。13家企业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中存在相当多的技术问题;其次还有很多企业的财务审计报告与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相反,或者是出现了财务审计报告不深入、不全面的问题。国有企业的财务审计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1)国有企业的财务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的态度,并不按照规定的程序实施具体的审计过程以及出相应的审计检查报告;2)国有企业对年报的合法性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等是会计事务所对国有企业年报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国有企业审计的风险的防范与内部控制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1 国有企业财务审计目前存在的风险
目前国有企业的审计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有企业长期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由国家统一领导并进行企业财务的核算,因此 会计处理起来比较规范;2)相对于私营企业而言,国有企业的股东相对较少,除了目前的上市公司以外,大部分企业股东只有一个,所有者的收益核算相对比较简单。3)虽然我们国家名义上是要求政企分开,但是我们国家对国有企业仍然保持一定的监控,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讲国有企业的欺诈行为会相对少一点,因此国有企业的审计风险是相对较低的。
但是目前国有企业财务的审查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国有企业会计薄弱,不少企业管理混乱,核算并不规范。有很多企业存在原始凭证、记账不真实、不合规格等问题;2)存在人为操纵会计信息:很多企业违反会计处理原则,通过违规调整会计核算方法、变更折旧年限,随意选择合并范围等操作会计信息。3)目前社会上大部分社会审计机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基础工作的不规范问题;由于部分社会审计机构未严格执行审计专业标准,加之一些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合法性缺乏应有的职业关注,从而导致审计结论出现一定的偏差,审计结果与实际并不符合。另外个别事务所还存在一些严重违纪的行为。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可知,可以看出社会审计在国有企业的审计方面还有更为艰巨的路程要走,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现阶段的国有企业审计存在较高的风险。
2 基于内部控制的国有企业审计风险防范的措施
2.1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目前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十年来在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和大力推动下,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并不是很严格,内部控制因素不足。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着内容上的缺陷、制度上的不完善、设计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很多企业在内部控制上还处在内部牵制的初级阶段上。2)国有企业内部缺乏良好的内部审计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的建设及有效运行,各种规范和制度的具体实施都要完全依赖于企业内部的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3)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还不够,缺乏一定的重视。很多国有企业的领导对内部控制的一些认识还存在比较原始的阶段,简单的认为所谓的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只是针对一般的员工,并没有针对整个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氛围。
2.2 降低国有企业审计风险的具体措施
笔者通过调研大量的参考文献,总结出目前降低国有企业审计风险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审计前的财务调查:首先财务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档案、文件等书面材料的查阅以及被审计公司人会员的交流来收集相关的信息。其次对企业内部比较重要的比率和趋势进行复核,确定所要审计的重点对象。目前国有企业经济财务审计的主要包括财务收支审计常用方法、账户基础审计方法、专门审计方法以及审计调查方法。在定量的指标评价方面,笔者认为可以根据财务数据以及企业的实际经营数据得出具体的数值,并选取不同的比较对象。2)要对国有企业充分评估管理层营私舞弊的风险:首先就要查阅当年国资委批复的该企业的各项经营考核指标并结合该企业今年具体的经济财务状况,评估管理层的财务舞弊风险;其次通过与董事长办公室以及财务部和资产机构应不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任进行走访和焦炭,进一步了解企业法人的具体职责,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和相关的控制制度以及运营情况等。3)严格履行现有的企业审计程序以及关注重要指标的审计。
3 小结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国有企业审计的风险的防范与内部控制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国有企业财务审计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风险以及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目前财务审计所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主要包括:首先国有企业审计人员要重视审计前的财务调查;其次审计人员要对国有企业充分评估管理层营私舞弊的风险;最后要严格履行现有的企业审计程序以及关注重要指标的审计。
篇12
结论:重视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职业责任感,能够有效的避免护理危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保障患者的医疗效果。
关键词:神经外科护理风险分析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68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56-02
护理风险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有可能会发生的不安全事件,神经外科收治的病人大都是病情变化快,意识障碍明显,意外事件较多,病残率较高,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因而,神经外科的护理工作具有复杂性、未知性、风险性等特点,造成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更增加了护理的风险,这对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护理工作的正常展开都是不利的,因而,如何掌握神经外科的护理风险并降低风险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安全的护理,有效降低护理风险,防止医患纠纷的出现,这项工作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针对神经外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潜在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并对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200例神经外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对其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类,同时又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风范防范措施,其临床效果显著,现做出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了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25例,女性75例,年龄在22~70岁,平均年龄为46岁,其病情类型包括:脑出血64例,脑挫裂伤36例,头部外伤44例,硬膜外血肿56例,所有的患者在入院前没有感染疾病。
1.2神经外科常见的护理风险。
(1)坠床和跌倒。神经外科的患者其临床的常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这使得他们的定向能力异常,而肢体运动障碍和视力视野的受损容易导致坠床和跌倒事件的发生。
(2)皮肤的损伤。神经外科的患者会因昏迷偏瘫等因素导致肢体直觉能力下降,感觉减退,这容易造成烫伤事件的发生;在临床医疗中使用的约束带由于使用不当而发生了磨损皮肤,头部由于在使用冰枕时容易发生耳廓冻伤;在医疗期间长期的卧床不起局部皮肤长期被压或者受潮等引起的压疮。
(3)突发性窒息的发生。在手术之后患者的吞咽,神经功能的障碍而使得患者发生吞咽困难,无法正常进食、饮水,术后或重症脑外伤的患者由于不能及时清理呼吸道,误吸颅内高压呕吐引起的呕吐物等,这些都可能造成窒息的发生。
(4)非计划性的拔管。神经外科患者大都病情较重,头部的引流管,尿管,鼻饲管等体内插入的管道多,手术之后的生命检测仪器多,在做翻身动作或者正常医疗时管道可能会出现意外的脱落,这些都能够形成新的治疗风险。
(5)在住院期间的感染。重症神经外科的患者在手术之后全身的免疫力明显下降,侵入性的医疗操作比较多,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不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并未严格落实或者其消毒方案的不合理,消毒隔离设施、用品的不完善等,这些都会造成患者的院内感染,这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6)患者病情的变化快。神经外科患者的病情较重,而且进展较快,而部分医护人员的临床经验、专业技能等不够扎实与娴熟,对重症患者的风险评估能力较低,在患者病情发生变化的时候也未能及时找出威胁患者生命的因素,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1.3护理风范防范措施。根据对神经外科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风险分析,我科室制定了科学规范的护理管理措施,防止潜在风险因素的发生,其具体操作如下:
(1)重视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管理。要重视对护理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风险教育工作,特别是针对从业时间短的人员,注重对综合素质的培养,扎实临床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提高对风险的预知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最大限度的从临床角度杜绝安全隐患。
(2)制定科学的护理规章制度,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进行督导,要对每位住院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详细评估,分析其可能出现的不安全事件,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在临床护理中,对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正确的采取防范措施,排除风险。
(3)要防止非计划性的拔管事件的发生。人工气道会让患者产生强烈的不适性,所以医护人员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对于神志尚清的患者要耐心讲解人工气道的重要性,让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对于精神恍惚、烦躁的患者应该进行适当的约束,必要的时候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镇定剂;另外,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完成翻身动作,防止管道的脱落,治疗完毕后要仔细检查各导管是否定位,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4)减少窒息的发生率。手术之后,护理人员要和患者家属共同配合,严格禁食禁饮,采取鼻饲供给营养;等到吞咽功能恢复之后逐渐进取适当的流食,保障其病情的稳定。
(5)对感染的预防。护理人员要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导管,对病房的物品表面也要进行常规消毒,协助患者清洁皮肤,杜绝感染事件的发生。另外,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获取患者家属的支持,让家属能够真正理解限制探望的原因,消除患者家属的不安情绪。
2结果
我院在开展神经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工作后,其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由实验前的70%降低到20%,其患者的满意度从之前的80%上升到98%,其医疗效果尤为显著。
3讨论
综上所述,充分认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保障患者的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而且更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增强其职业自豪感,赢得社会的肯定,值得去深入推广。
篇13
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和人们法制观念的日益增强,社会上对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审计风险已成为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所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准确把握其特征,努力适应复杂多变的审计环境,提高审计质量,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
一、独立审计风险的特征
(一)可控性
审计要为其报告的正确性承担责任风险早已为人们所熟悉,然而现代审计的指导思想从制度基础审计进一步发展到风险审计表明,审计职业界并未被越来越多的审计风险捆住手脚而失去其活力,而是逐步向主动控制审计风险的方向发展。我们可以通过识别风险领域,通过努力,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避免。
(二)潜在性
审计责任的存在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一个基本因素,如果审计人员在执业上不受任何约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就不会形成审计风险,这就决定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里具有潜在性。如果审计人员虽然发生了偏离客观事实的行为,但没有造成不良后果,没有引起相应的审计责任,那么这种风险只停留在潜在阶段,而没有转化为实在的风险,所以说独立审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的风险。
(三)偶然性
审计风险,是因为一些客观的原因才存在的,也有可能是因为审计工作人员的主观意识所造成的,但是由审计工作人员所造成的审计风险并不是有意识的,换句话来说,审计工作人员在偶然中造成了、接受了审计风险,并且在偶然中承担了审计风险所造成的后果。由此可以看出,审计风险具有偶然性。
(四)客观性
对于审计来说,无论是进行统计的抽样还是判断的抽样,如果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就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而相关的审计人员就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也就是说,审计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只能够尽可能的控制、防范,并不能够完全的消除。
(五)普遍性
审计存在着多个环节,而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造成一定的审计风险,而且有什么样的审计活动,就会存在与之相应的审计风险,这个审计风险最终会影响到总的审计风险,可以说审计风险存在于每一个环节,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我国独立审计风险的有效防范措施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虽然说审计风险也会来自于其他的环节,但仍有不少原因与审计人员自身有关,而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则会直接的影响到审计的风险。正是因为这样,要想有效的防范独立审计风险,就必须先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控制审计风险、降低审计风险。具体的实施内容包括以下两点:第一,在进行招聘工作的时候,必须严格的把好人才质量的关,对于不能够符合条件的人坚决不采用;第二,重视对已有人才的培养,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周围的环境在不断的变化,如果审计人员的相应素质不能够及时的提高,就难以适应行业的需求,所以说必须加强对已有人才的培养,使之能够不断的获得提高,从而防范独立审计风险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制度,是展开一切工作的必然前提,而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关键要做好以下三点:第一,必须建立起综合的考核评价体系,而这个体系包括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的质量以及工作的能力等等,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应该秉持公正、科学、合理;第二,将具体的考核工作与工作人员的利益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工作人员所获得的薪资报酬、晋升机会等等,都将与切实的考核相关,不仅如此,还应该有相应的惩罚;第三,按照职责分离、交叉监控的原则,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独立的第二合伙人或主任会计师复核与签发报告制度,以保证业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三)改善审计环境
审计的环境直接的影响到审计业的发展,而一个良好的环境,则是降低审计职业、防止审计风险的必要条件,正是因为这样,必须更进一步的、不断的改善审计环境,具体内容包括了以下三点:第一,完善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审计的司法力度;第二,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人的行为会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而改变,而只有不断的规范、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才能够形成一定的模式,从而才能够有效的防范审计风险;第三,加强审计宣传工作。通过大力的宣传,能够有效的提高公众对于审计的客观认识、正确认识,既能够帮助公众更加的了解独立审计工作的特点,合理的利用审计报告服务于自己,又能够杜绝因为过分信赖已审会计报表而受到损失,从而保护自己的利益。
三、总结
总而言之,独立审计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是普遍的,更是不可能完全杜绝、消除的,但是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及控制措施却是可行的。所以说必须正确的认识到独立审计风险,通过有效的、可操作的途径来尽可能的防范、降低、缓解甚至是转移这些独立审计风险,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