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养老保险的管理方式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养老保险的管理方式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养老保险的管理方式

篇1

德国养老保险的目标在于养老金应是以保障退休者(及其配偶)的生计,维持其购买力。德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三大支柱是法定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法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较广,既包括一般的年老养老金,也包括职业康复待遇、职业能力或就业能力丧失养老金及遗嘱养老金。原则上讲,所有雇员都是法定养老保险的义务参保人。法定养老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雇主和雇员缴费,费率采取根据实际需要一年一定的办法,1997年缴费比例为工资的20.3%,由雇主和雇员各负担一半,当雇员月收入低于某一限额时,由雇主单独支付。此外,法定养老保险每年还获得国家补贴,约占当年养老保险总支出的五分之一。

德国曾对养老保险基金采取部分积累模式,但是由于这种资金运转方式难以承受经济波动期尤其是大规模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巨大贬值压力,同时,对于人口众多、经济持续发展亟需资金的国家来说,储备大量资金是难以承受的。因此,德国于1957年改变了资金运转方式,由部分积累式改为现收现付式。另外,德国的公务员不参加养老保险,实行退休制度,养老金由财政预算安排。养老金根据退休者退休时的工资和工龄长短计算,但最高不超过退休前最后一个月工资的75%(徐瑞娥,2002)。

(二)美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美国的社会养老保险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1935年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后来,经过数次补充和修改,扩展成了一个包括老年和残障者在内的综合性社会保障制度。美国社会保障法规定,凡交纳社会保险税的年满65岁的公民都可享受养老退休金,62-65岁退休者只能享受部分养老退休金。此外,对于参加保险的因伤残退休者和其未成年的子女、配偶也给予一定的保险费。美国的养老保险费是强制性的,每月在投保者工薪中(雇主与雇员分担)扣除。每人都有一张个人社会保险卡,保险卡上注明应缴纳款项,一般为工薪的7%,全美90%以上的公民都参加了这一保险。对于未投保的老人,在1974年前,由联邦政府按全国统一标准发放。

由于美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一种现收现付制的,缴费者投入的社保税中大部分被发放给现在已经退休的工人,而剩下的部分则被用于购买特种国债,因此该基金是一种非累积型的。其良好的运转需要依靠两个条件,一个是实际工资的不断增长,另一个是劳动人口的增长。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如果时间是无限的,在自由变化的缴费率下(设定一个上限),除非人口增长率和实际工资增长率之和永远小于利率,此即所谓“艾伦条件”(Aaroncondition),现收现付制才能够在代际之间进行帕累托有效配置,否则,基金制一般都不是帕累托有效的改进。然而,由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比较缓慢(从而实际工资增长也变得非常缓慢),现收现付制的运转基础发生了变化。

(三)英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英国的养老金包括基本养老金和附加养老金两部分。凡是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公民都可得到基本养老金,而附加养老金只有平时按规定金额交纳社会保险金的公民退休后方可得到。附加养老金的多寡由公民交纳的社会保险金时间的长短决定。交纳保险金的时间越长,附加养老金就越多。对于延期退休者(男性65—70岁,女性60—65岁),本人不再交纳保险金,雇主代他交纳。如果丈夫已经退休,而依赖其收人生活的妻子还不到退休年龄,丈夫可以领取较多的养老金。在英国,年满65岁的男性,年满60岁的女性即可退休并有资格享受养老金待遇。公务员年满60岁即可退休,年满65岁的,强制其退休。

(四)日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日本的养老金制度具有多层次、多部门、多基础的特点,比较复杂。日本的养老保险属于公共年金范畴,是一种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实行的社会保险。日本养老金的经费由雇主、雇员、国家三方负担。在企业中,劳资双方每月各交工资的一定比例,如女性职工交纳5.65%,男性职工交纳6.2%,矿工交纳6.8%,企业主按工资总额的17%交纳,国家每年补贴实际开支的70%;政府公务员的共济年金保险,由公务员和单位每月各交纳工资的7.12%,国家每年补贴实际开支数的15.85%;非受雇者的国民年金保险,个人每月交纳6740日元,国家补贴实际开支数的33%。

除了养老金制度外,日本还有老年福利年金,领取这种年金者不需要交纳保险费,年金额为18万日元,月金额为1.5万日元。这种福利金的费用全部由国家负担,所以,有严格的收入限制,如6口之家年收入不超过876万日元。

(五)瑞士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瑞士的养老保险由“三个支柱”构成,包括强制性的基本养老保险、补充性的职业养老保险和个人自愿的商业养老保险。

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用于保障基本生活水平,由政府强制执行。其范围为:保险对象为所有在瑞士定居或从事有薪工作的人,以及在瑞士联邦驻外机构工作的瑞士公民。养老金的标准根据工资和物价的变化每两年调整一次。其资金筹集方式为“现收现付制”:基金80%来源于雇主和雇员的缴费。一般缴费率为工资收入的8.4%,其中雇主和雇员各负担4.2%。对于自雇者,缴费率为7.8%。非工资收入者根据其资产缴费,每人每月缴费从324-8400瑞士法郎不等。除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外,基金年支出的52.76%来源于联邦及州政府,其中16.36%来自联邦政府,36.4%来自州政府。基金由联邦政府管理。另外,联邦财政部还为所有联邦雇员缴费。

第二支柱:职业补充养老保险。目的在于保证投保人的生活水平和以往的生活水平相当,也是强制性执行。其范围为:年收入在24120-72360瑞士法郎之间者,必须参加保险。其支付方式为:男性年满65周岁、女性年满62周岁,即可领取养老金。年领取养老金为其帐户积累的7.2%。目前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养老金合起来的替代率为60%。其资金筹集实行“完全积累制”:基金来源全部为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其管理由分散的保险基金会管理基金并负责基金的运作,联邦社会保险局负责监督。

第三支柱:各种形式的个人储蓄和商业保险。作为对第一和第二支柱的补充,以满足个人的特殊需要,特别适应于不工作和中高收入者。第三支柱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雇员的最高免税额为5789瑞士法郎,自雇者最高为28944瑞士法郎。由各私人保险公司管理,受联邦私营保险业监督局监督。

(六)北欧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瑞典、丹麦和挪威等北欧国家是世界上福利最好的国家,北欧国家的社会保障原则是“社会保险,人人受益”。在瑞典,养老退休金包括基本年金和附加年金,约为退休前工资的70%。1976年前社会福利和保险的经费主要来自各级政府,1976年后,虽然政府补助部分大为减少,但法律规定由雇主代雇员交纳全员保险金和保险费中的40%,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补贴分别占24%和28%,基金利润占8%。在北欧国家“人们在国营里出生,然后进国营的幼儿园,由国家资助上大学,如果失业,可参加国家安排的培训班,最后在国家的养老院安度晚年”。这就是典型意义上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

二、国外养老保险政策与管理方式的比较分析

(一)国外养老保险政策分析

由于各国政治、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各国政府所奉行的社会保障政策也是不同的,其中的养老保险政策自然就存在着差异。

(1)北欧国家把为每个社会成员谋福利看作是社会集体的责任。由于北欧各国强调以公民平等为基础,养老保险计划设立的出发点是平等地给居民分配福利。所以,在社会福利分配中,政府的作用大于市场的作用,政府通过对各种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普遍化、法律化,实际上包揽了全体公民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部福利。因此,这种福利制度已经变成北欧国家的基本社会制度,而不是某种边际性或补的政策。然而,这种福利制度一方面在给社会带来稳定的前提下,另一方面,它已经成为国家的沉重包袱,一旦经济发展放慢,财政危机就显得十分突出。

(2)美国政府注重自由竞争,对经济和社会各方面都更注重强调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美国人心目中,过多的社会福利会鼓励懒惰。因此,其社会保险业落后于西欧和北欧国家,分配领域中的贫富悬殊问题长期存在。即使是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美国政府主要还是将费用承担责任置于雇主和雇员身上。

(3)日本政府虽然基于东亚文化传统,比较注重发展“单位”福利事业,但与欧美国家相比,其在养老保险方面仍然落后于欧美国家。

(4)德国和英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介于北欧体系和美国体系之间,尤其是德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反应灵敏,总是处于变革之中。

总的来说,西方养老保险是一个三位一体的体系,即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责任。各国通行的做法是,社会保障开支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雇主和雇员,双方根据政府规定和法律,按在职时工资的一定比例,向国家社会保险机构交纳保险税,以作投保;社会保障开支的一部分,特别是支出大于收入的部分,由政府从国家税收中给予弥补。因此,西方国家养老保险的实质是,投保中的个人义务大一些,要享受社会保障收益,就必须依法投保(或交纳保险税)。同时,西方国家在制订其养老保险的政策时,其依据或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如北欧国家强调以公民权平等为基础;而英国则强调养老保险的出发点是保障居民有一个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条件;德国和日本则强调受益人为社会贡献的大小,将福利与个人的贡献挂钩;而美国则属于混合型。

(二)养老保险的管理方式分析

西方国家养老保险管理方式的共同点是:养老保险开支分别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管理,而不是单纯由中央政府一个层次管理,因此,在管理的负担和风险上具有一定的分散性。英国的社会福利和保障由健康与社会保障部负责,该部又由六个重要机构组成;美国的社会福利事业总体上由政府主办,但具体项目主要是由各州、地方和基层机构管理,一来可以减少经费发放中的贪污、浪费和,有利于节约开支,提高工作效率;二来可以减少联邦政府在福利事业中的巨大开支。日本的养老保险管理有三个层次:政府集中管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检查,专业机构负责管理日常具体业务工作,社会团体协助办理养老保险的有关事务工作。具体分工为:属于法定强制实行的养老保险,由政府负责管理;属于强制性的企业年金补充保险,由企业自行管理或委托信托银行、人寿保险公司办理;属于自愿性的个人年金储备保险,一般由人寿保险公司办理。德国的养老保险管理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由德国联邦劳动和社会秩序部负责,下设社会养老保险专家咨询委员会,每年提交书面报告,预测今后15年法定养老保险的收支发展状况,并就保险费率、养老金和政府补贴的调整提出建议;微观层面由各州的各行业组织的联合养老保险机构实行自治管理,是德国养老保险管理的主干。

三、国外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由于养老保险是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各国根据本国的情况分别制订了适合本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笔者认为,从上述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养老保险理念是构建一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宗旨

西方国家在构建养老保险制度时,各国的依据或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如北欧国家强调以公民权平等为基础;而英国则强调养老保险的出发点是保障居民有一个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条件;德国和日本则强调受益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将福利与个人的贡献挂钩;而美国则属于混合型。因此,这种依据或出发点就是一种养老保险理念,它是构建一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宗旨。笔者认为,我国在构建自己养老保险制度时可以借鉴德国和日本的做法,应将受益人的福利与个人的贡献挂钩。

(二)构建适应本国国情的养老保险体系是一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关键

各国政府根据不同职业或不同阶层的劳动者设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公务员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自由职业者养老保险、其他职业者养老保险等具体项目,虽然各国政府不一定一次性地构建上述所有的养老保险,但在构建过程中,先后不同程度地构建了适应本国国情的完整的养老保险体系。因此,我们认为,不管各国政府构建养老保险制度的宗旨如何,但构建适应本国国情的养老保险体系则是一国养老保险制度构建的关键。

(三)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选择是一国养老保险制度构建的核心

从上述各国政府的做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不同的国家筹集养老保险资金的渠道各有千秋,但不外乎有社会保险税、单位交费、个人交费、政府补贴等形式。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确立适合本国的养老保险需要的筹资模式,这种筹资模式是否能够体现公平与效率的标准,是各国政府在构建本国养老保险制度过程中所追求的一种目标。笔者认为,这也正是我们从别国做法中需要借鉴的内容之一,因为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选择往往是一国养老保险制度构建的核心,养老保险筹资模式选择错误将会导致受益人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如现收现付模式)、或者会导致代际间不公平(如社会保险税率过高)、或者会导致政府负担过重(如财政补贴过大),等等问题。

(四)养老保险管理方式是一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实现手段和保障

养老保险管理方式的选择包括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方面,即政府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介入养老保险。通过比较,我们知道各国的做法不太相同,北欧国家政府介入的比例很高,但长期积累下来容易导致政府包袱沉重;美国注重引入市场机制,政府介入的程度较低,但容易导致养老保险供给不足;日本和德国注重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强调政府介入养老保险的责任同时,注意引入市场机制,可以说,两国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较北欧国家和美国做得好。另一层含义是指各级政府在介入养老保险时如何明确各自的责任范围。欧美国家大都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范围,尤其是日本政府的三层次管理方式,各级机构的责任非常明确,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一国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手段——养老保险管理方式的恰当选择与运用,是一国养老保险制度实现的保障。欧美国家的做法,尤其是日本政府的做法非常值得我国借鉴。

参考文献

篇2

一、加强养老保险标准化管理的目意义

社保工作直接影响着职工的生活利益,其服务的对象是庞大的个人信息,对个人压力的降低和安全意义重大。在新的形式之下,养老保险标准化可以有效的优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还可以确保公司创造五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因此,电力公司需要以原有的政策为基础,健全统筹计划,确保养老保险流程化、专业化、标准化,才能降低业务经办风险、提高公司服务水平。

二、目前电力公司养老保险遇到的问题

(一)缺少科学性管理

养老保险具备政策性强,且涉及期限长特征。养老保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在这段时间之内产生了大量的养老保险机制,或者实际运用的资料文档,且这些资料文件都直接影响即将退休或者未来五年之内退休的职工。然而,正是由于信息量的庞大,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导致信息散乱,长此以往下去非常不利于养老保险工作者全方面的掌握社保政策的变化过程,这样的话在遇到特殊状况的时候,就无从入手。电力公司养老保险具备一定的行业特征。原电力公司员工1990年开始设置个人账号,湖北省为了满足国家制定的政策要求进行省级统筹工作,个人账户于2007年开始执行。这样的话,造成在养老金发放、财务管理等方面电力公司遇到一些特殊性事情,尤其是最近几年员工流失度比较高,造成不管你是哪个行业、什么时间、什么工种都需要面对员工的流动性,增加了经办工作难度不说还带来一定的风险。电力公司经办缺少规章制度。电力公司养老保险的经办是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的,比如,湖北省城镇员工养老保险中心颁布的行业统筹指南,或者行业内部的养老保险计划书等,但是这些规章制度都缺少针对性的详细规则。

(二)养老保险经办和实际运用产生矛盾

首先,参保员工的管理方式比较松散,但是养老保险工作需要集中管理,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湖北省电力单位实施的是基本养老险省级统筹,全省预计有六十家,在职员工缴纳保险的员工预计两万,距离退休的员工长不多占到一半,且参保员工分布在省内各个地区,尤其是一些离退休很近的员工全国各地都有,少部分的员工可能移居到国外,这无疑给养老保险管理和服务增加了难度。其次,养老保险业务比较繁琐、冗长,但是经办工作者具备主动性,两者之间产生一定的矛盾。养老保险工作具有一定的繁琐性,因此要求经办人花费很长的时间和耐心,且高精确度的处理。但是社保业务付出的多少,并不能会提升个人业绩,长时间下去,很容易影响工作者主动性。

三、实现标准化养老保险管理方式

(一)加强对养老保险的认识

从电力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上来说,社会保险具备一定的困难度和不可缺少性,尤其是在养老保险上面。所以,养老保险不仅仅当作职工退休后的福利,还应当结合当地政府的监管情况,提高对养老保险的积极主动性;保险的经办政策比较独特,尤其是养老保险,直接跟随职工的一身,所以应该做好梳理工作,确保所有的政策的系统性。

(二)注重科学化的管理

首先,全面了解所有与之有关的养老保险政策机制,参照业务的种类匹配相应的政策。此外,对于一些无用的、已经废除的文件或者资料,一定要留有底单。其次,依据湖北省城镇员工养老保险中心颁布的行业统筹工作说明、行业养老险申办流程等,结合本公司实际发展需要制定出养老保险计划,此方式不仅仅可以让经办工作快速了解电力公司内部养老保险涉及到的内容,还可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还可以确保所有业务办理都有理可依;再次,加强养老保险工作的档案管理,确保所有的业务记录可以查询,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定不仅仅可以方便信息的查询,还可以当某一个员工离职的时候快速掌握公司状况;最后,加强电力公司养老保险经办人工作能力,确保其可以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三)注重经办和实际运用的协调

为了解决养老保险经办和实际运用之间的矛盾,就需要保证其统一的管理、有制度可依、人性化发展、高质量的服务,还需要加强经办业务的岗位职责、规章机制、操作步骤、参考标准和考核需求等,以此提升养老保险专业化管理水平和高质量服务。其具体方式为:第一,注重行业统筹公司的申报工作,确保所有的参考公司的申报不厚,提升养老保险工作的效率,以此降低经办工作的奉献;第二,注重机制的设立,加强基础性工作管理,提升公司养老保险管、支柱和服务水平;第三,将所有的操作流程细分出来,并将其复印装订出来;第四,注重人才培养工作,确保职工工作在良好的氛围之中,以此才能激发职工积极性。

四、结语

随着养老保险影响力度的不断增加,社会保险经办业务越来越趋于标准化管理,而电力公司为了确保养老保险的标准化管理,就需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改革。本文选取湖北省某电力公司,从实际运用中阐述了养老保险管理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为电力公司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聪,常安萍.浅谈电力企业社保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性[J].大众用电,2015(S1):11-13.

[2]王景兵,刘希,黄永聪.电力企业养老保险标准化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7(6):362-363.

篇3

一、中国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必要性

1、现行政策无法实现养老基金价值增值

养老基金是职工的“养命钱”,代表职工特别是老年职工的权益,因此,保证基金的安全性理当成为其首选目标。为了确保我国养老基金的安全,按国家政策规定,养老金只能用于购买国债或存人银行,而不允许将资金投向风险大、获利市制项目上。1996年,我国578。56亿养老保险基金累计节余额,存人银行专户380。72亿元。虽然仅从获得利息的角度来看,现行政策能使养老金在数量上增值。但如果将银行利率、社会商品零售物价上涨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等三个指标进行比较,在我国银行利率一降再降,物价总体水平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不难看出养老基金价值上增值已十分困难了。尽管近几年物价上涨有所减弱,但在利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其负利率还是相当高。因此,单靠银行储蓄或投资国债已不可能确保养老金增值,唯一的出路在于实行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

2、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加剧了养老金支付的需求量

我国15一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现在到2020年将呈增长趋势。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2020年后将出现逆转,预测劳动年龄人口将由2020年的9。345亿递减为2030年的8。879亿、2040年的8。654亿和2050年的8。357亿。从1970年起,由于儿童人口比重下降的幅度大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幅度。使劳动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由1970年的53。5%依次提高到2以城)年的65。1%,预计2010年达到67。9%。从此以后将逐年下降,2020年、2030年、2040年和2050年将分别为研。5%、592%、57。0%和55。1%。我国早期进人老年型社会的上海1993年开始出现户籍人口自然负增长和“青年人赤字”,北京到2010年也将出现劳动年龄人口出大于进的局面,这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递减的趋势将会在全国出现。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就意味着老年蟾养系数的上升。因此,即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必然面临着养老费用增加的局面,如果不通过基金储存并采取适当的形式进行养老金的投资运营,使其价值增值,社会保险制度就无法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进而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3、现行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组织已不能适应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需要

现行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组织日常从事的只是基金的收缴、存取和养老费用的发放等简单的重复劳动,不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力争养老基金增值,履行其社会职能,也起不到减轻国家、企业、单位的养老压力的作用。因此,建立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机构,保证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势在必行。

二、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国际经验

金融投资有其一般的原则,即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作为资本市场上的养老基金进行投资固然需要遵循投资的一般原则,但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考察世界各国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历史及现状,下面三条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安全性原则

养老保险基金是由在职职工和企业交纳的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专门用于支付职工年老退休后的养老金。以保证其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是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来源。是职工的养命钱。这些基金最终都要返还给被保险人,具有负债性质。投资是利用其收人和支出时间差和数量差。对闲置的资金作充分的运用。以实现基金的保值和增值,同时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如果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投资失误。则退休职工的收人来源就可能面临威胁。所以,基金的完整、安全关系到养老保险目标的实现,从而关系到社会的安定、这就决定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必须高度重视安全性。即必须保证投资本金能全部收回。并能取得预期的收益。安全性原则是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2、盈利性原则

从投资的动机来看。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利,以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和增值。如果投资不能盈利,还要承担这种或那种风险。那就是得不偿失。然而,盈利与风险是相伴随的,盈利越多。风险就越大。为此。公共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与私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应有所区别。

公共养老保险金是老年人最基本的生活来源。它向老年人提供保命钱,所以一旦投资出现问题,要么会影响老年人基本生活,要么会增加政府其他渠道的投资压力。所以,在安全性与盈利性何者为重的天平上,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都把安全性作为首要原则。正因如此。公共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比较低,例如:在80年代,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公共养老基金分别只取得了3%、4。6%的实际收益率,而同期荷兰、美国、英国和智利的私人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分别为6。7%、8%、8。8%和9。2%。秘鲁、土耳其、委内瑞拉、埃及、厄瓜多尔等国家的公共养老保险基金在此期间投资甚至出现了负收益。因此,公共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更倾重于安全性。以保证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免受投资风险的影响,而私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则应适当注重盈利性。因为,一是私人养老金计划是政府公共养老金计划的补充(实行养老社会保障全部私有化的国家除外),它提供的养老金属于“锦上添花”,所以对投资风险具有较大的承受力;二是企业养老金计划如果通过参加养老基金的方式举力,则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养老基金(基金法人)与养老金计划的受保人(企业职工)之间的关系一如同公司和股东的关系一样,养老基金的股东就是参加养老金计划的企业职工,养老基金及其雇佣的基金管理人所从事的投资活动都要以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既要保证职工养老金资产的安全性,同时又要确保养老基金的投资更倾向于取得较高的收益率。正因为如此。各国的私人养老保险基金都十分重视投资的收益问题。

3、流动性原则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不是为了拥有大量的难以流动的资产。应当能够迅速地融通、变现和周转,以保证支付的需要。要随时准备一定数量的现金或活期存款,以保证及时、迅速地给付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如果资金因投资而冻结于某心固定项目而难以变现,将无法应付基金支付的需要,也违反设立基金的宗粉齐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都侧重于灵活性比较强的股票、政府债券、企业债券、银行存款等项目,并注意投资周期与负债(给付)周期的相对平衡,根据负债周期、变现程度强弱与收益情况等,确定投资于短期项目还是中长期项目及投资类别。投资流动性的另一要求是保证劳动力的流动与投资的选择性。雇员能够将其享有的法定的养老金权利在没有损失的情况下在不同雇主之间进行转移,投保个人或投保企业上具有选择基金投资公司的权利,以保证基金投资公司内部资产的流动性。

三、我国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方式选择

在养老基金管理运营的整个业务流程中,基金投资是重要业务环节之一。不论提供什么样的养老金计划方案,最终的收益都要落实在可实现的投资收益上。较好投资收益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投资管理方式和具体投资管理机构的选择。

1、国外养老塞金投资管理主要有理事会内部直接管理和委托专业机构外部管理两种模式

养老基金的投资管理不外乎两种模式:一是由养老金理事会直接投资管理(即内部投资管理);二是由养老金理事会委托专门投资机构间接投资管理(即委托外部投资管理),它又可再细分为部分委托和全部委托两种模式。

内部投资管理(指由养老金理事会直接管理养老基金投资组合。实施这种模式的条件是理事会必须具备相当强的投资管理经验,同时需要相应的人员配置、投资管理系统等。优点在于可以减少直接委托管理成本,缺点在于理事会职责过大、过宽。承担风险过大,不符合专业化发展潮流。不利于提高投资效率。

部分委托管理。指由养老金理事会直接进行固定收益部分投资,风险收益部分委托专业投资机构运作。实施的条件是理事会需具备一定的投资管理能力,优点是理事会职责范围、承担的风险均部分被转嫁给专业投资机构。

全部委托管理。指由养老金理事会在监管机构已确认资格的范围内。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专业投资机构,专业投资机构根据养老基金投资立法规定比例进行投资组合。实施的条件是需加快专业投资机构的培育和加强监管力度。优点是有利于提高基金运营效率,分散投资风险,增加服务竞争。降低管理费用,增加管理透明度和外部监督约束。

2、我国现行的养老基金非市场化内部直接投资管理方式带来的系列后果

我国现行的养老基金管理中,企业年金的保费收缴、会计核算、个人账户的登记、基金账务管理等业务工作基本上依附于企业的劳资、财务职能科室,汇集的基金由企业直接投资。有的将基金并于企业生产资金投资营运。也有上缴社会保险机构或上级工会“互助会”投资营运。这种非市场化投资管理方式带来了如下结果:

(1)不利于基金保值增值。企业自行管理基金投资,企业资金与养老基金没有分开,生产职能与社会职能混为一体。基金安全和增值没有保证。

(2)不利于公平竞争和降低管理成本。政府的行政事仲机构利用行政手段从事养老基金投资营运,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缺少市场公平竞争机制政府行政部门的直接管理与投资,理论上讲,可能会节省委托管理中专业投资机构为竞争获胜而花费的“促销”开支,降低管理成本。但这种低成本必须依托于政府的高效廉洁和完善的监督机制。实践的结果往往是管理费用不降反升。如目前就有提取的年金管理费高于专业投资机构基金管理费用标准情况,影响了年金收益。

(3)不利于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无论是企业自行直接投资,还是由企业自办经办机构进行基金投资管理,以及由地方社保经办机构代为投资运营,都会因缺乏相互制约、相互制衡、高度透明的投资运行机制,缺乏投资专家和投资经验,无法分散投资风险,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4)投资收益率较低。由于经办机构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如果进行风险收益部分投资,可能会危及基金资产本金安全;如果只把基金资产投资于国债和银行存款,投资收益率必然较低。如20以)年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收益率仅为2。79%。

3、委托专业投资机构间接管理是规范管理下我国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方式的合理选择

中国社会保险基金具有两种性质不同成分,即具有现收现付性质的社会统筹保险基金和具有完全积累性质的个人帐户和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对于前者的投资运营应由现有的社会保险机构统一管理,管理的重点是保证基金及时、足额的收付。而对于后者的投资运营采用何种投资管理方式,主要是根据理事会自身需求而定。在国外养老金投资管理中,委托外部专业投资机构独立运作已成发展主流,我国的实践也证明基金内部投资管理存在弊端,因此,在养老金投资管理规范运作需求下,将由外部专业投资机构负责基金投资管理应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政府在养老基金投资运营中的角色是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举办企业和参保人委托理事会管理养老基金,再由理事会通过一定的法律协议将基金资产全部或部分委托给其选择的专业投资机构。理事会只需采用严格监管以及更换专业投资机构的方式给予其经营压力,基金受益人便可通过专业投资机构的竞争,投资专家的科学论证和精心运作,得到较高的回报和良好的服务。政府的参与和有关机构的监督使专业投资机构独立运作的管理方式得到了行政上的保证,具备了合法性,也使其投资管理的基金资产在运作中具备了广泛的市场性。同时,由于举办企业和参保人、理事会等有关利益集团的直接管理和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保证了基金资产在整个运作过程中的安全、透明和公开,而不会被人以任何借口挪用。

在部分委托和全部委托两种投资管理方式中,究竟选择何种,则是由基金理事会根据具体的基金投资目标需要而定。如果受托机构拥有专业的投资人士以及与此配套的组织结构和运作体系,完全可以胜任部分固定收益投资或指数化投资,只需将不能胜任部分的投资委托出去管理;如果基金理事会自我感觉能力有限,则不妨全部委托投资管理。总的原则就是在降低管理成本与提高运营效率之间取得平衡。

四、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策略

受政策、法规和投资环境的制约,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手段单一,贬值严重。目前,根据国家规定,我国养老基金绝大部分是以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的方式以保值增值的。除此以外,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自行决定基金的其他用途。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由保险公司承办,而1995年10月l日颁布的《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由于政府对养老基金投资的严格管制,使得养老保险基金难以进行有效投资,表面上保证了基金的安全,实际上使基金遭受通货膨胀的侵蚀,为此,改变其投资运营策略是保证基金保值增值不可或缺的方面。

1、进行组合投资是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年收益性的重要手段

组合投资是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基本策略。它能够有效地分散投资风险。在通常情况下,一些投资项目的收益率降低,另一些投资项目的收益率就有可能上升。通过分散投资,实施恰当的投资组合,社会保险投资基金就可以取得一个较稳定的平均收益率。世界各国社会保险基金都非常重视组合投资,尤其是金融资产的组合投资。不仅投资于政府债券,而且涉及到国内股票、国际股票、国际债券、不动产等方面。在股票市场及全球资本市场投资风险虽然高些,但收益率也比较高。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养老基金投资于股票市场的比重较高,收益率也名列前茅(见表l)。

养老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应当以安全性为首要原则,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很不完善的情况下让各地的养老社会保险基金贸然人市渊洲双险是不容低估的。事实上,就连国外私人养老保险基金“人市”也是非常慎重的。例如,美国的私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股票的比重就是随着股票市场的不断完善而逐渐增加的。1986年,美国私人养老保险基金的资产结构中,股票占46。8%,1996年提高到62。2%。为此,笔者认为,国债仍是中国养老基金投资最佳选择。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法制司、社会保险研究所和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日前在京共同的《中国养老保险稚金测算与管理研究成果报告》表示:通过对中国目前投资方式、投资风险、投资收益的综合评估,国债仍是目前中叫养老基金投资的最佳选择。报告分析认为,近年来。中川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债发行规模逐年递增。交投愈趋活跃。到2000年底国债规模已占GDP的14。55%。兼顾安全性、流动性而言,国债仍是养老基金投资的最佳品种。

2、中国养老基金可适当的投资证券

近期我国养老基金继续大比例投放于国债和银行存款,墓于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成长,养老基金目前可考虑适度介人,以分享增长收益。允许一定比例投资于国内证券(包括股票和投资基金),市场人市比例应由少到多,现阶段的比例可定在10%至巧%之间以后逐步提高,这是世界各国养老基金投资的惯例。事实上,各国养老基金的投资也不仅仅局限于国债,而是充分利用其成熟的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来进行投资,以实现保值增值的目帅(见表2)。

尽管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的使用和投资渠道进行了严格限定,但违规运用、挤占、娜用社会保险基金的现象仍很严重。被挤占娜用的基金,大都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委托金融机构贷款或自行放贷、投资扩股和经商办企业。河北省借出52311万养老保险基金用于重点建设项目和技改项目。1993年至1995年,广东省投资于房地产的基金达657印万元,设立帐外基金4488万元,存人非银行金融机构34750万元。1992一1994年间,深圳社保局动用养老基金3798万元购买“深发展”股票,并向自办的社会保险投资公司投资6350万元。大连劳动保险公司动用养老基金5050万元,投资于酒楼等项目。这些“违规投资”项目的存在说明很多社会保险机构包括地方政府对国家规定不能做到令行禁止,同时反映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的狭窄和营运监管手段的落后。

篇4

北欧国家保障每个公民的社会福利。北欧的文化根基是建立在充分尊重公民权利,注重公民平等基础上的,由于北欧各国强调以公民平等为基础,养老保险政策是保证每个居民平等地享受社会福利。因此,在包括养老保险政策在内的社会福利分配中,北欧政府的作用大于市场的作用。政府以立法的形式,承担了每个公民一生的全部福利。当然这种社会福利制度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背景之下的,有利有弊。一方面在这种福利制度的保障下,社会稳定,利于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这种全覆盖的社会福利制度,无形中成为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一旦经济发展速度下滑,政府的财政压力加大,也会造成社会危机。前一段时间希腊的财政危机就是典型的例子,希腊地理位置上虽未处北欧,但是也采用与北欧类似的福利模式,财政危机与全覆盖的社会保障模式存在矛盾,解决起来相当棘手。

(二)注重自由竞争的美国模式

美国是崇尚自由竞争的国度,在经济、社会政策方面,强调市场调节。美国人认为全覆盖的社会福利政策会导致懒惰。这种福利措施利于刺激经济发展,但是也容易导致贫富差距加大。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美国的养老保险形成了特殊的体系。其养老保险分为三个部分,即联邦退休金制度、私人年金计划、个人退休金计划。美国的社会保险由联邦政府的社会安全(保障)部署集中管理,统一而集中。这种养老保险模式是值得借鉴的,优点是社会保障体制健全完备,统一管理,强有力约束;使用法律和经济双重手段调控退休年龄,力度大,效果好;基本养老待遇替代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有利于多层次保障的发展;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社会化程度高。

(三)介于北欧与美国模式之间的德国和英国

这两个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介于北欧体系和美国体系之间,尤其是德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严谨而灵活,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适时改革与调整。总体而言,西方养老保险制度是三位一体的,即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责任。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自于企业的雇主和雇员,双方根据法律规定向国家社会保险机构交纳保险税;社会保障开支的一部分,特别是支出大于收入的部分,由政府财政买单,从国家税收中支出以弥补不足的部分。因为国情、文化基础等差异,各国采取的养老保险措施出发点不同,政策执行方式不同。

二、养老保险的管理方式分析

篇5

1 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加强了对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推行,但是在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上不能充分的保证管理的规范化,主要体现在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不能对档案的分类标准进行确定,会出现档案归纳错误的情况,甚至会出现重要档案意识的情况。在档案编制的格式上不够规范,不能保C档案材料纸张在形式和装订等方面的统一,无论是档案的归类还是档案的查阅都较为麻烦。不能对档案的保存和调阅进行规范,不能充分的保证社会保险工作的顺利进行,会造成错误疏漏甚至舞弊的情况。

1.2 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不少单位不会进行专门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室的配备,还有一些档案室名存实亡,在设备配置上简陋,不能充分的进行防潮、防蛀和防盗等方面的设备,不能对档案管理安全性进行保证,更不用说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了。当前有很多的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没有进行信息化的管理,不能保证快速高效的档案查阅。当前办理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单位和个人越来越多,面对众多的保险业务量,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就不能很好的保证参保单位和个人对档案的查阅和核对,会降低投保人员对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办理的满意度,会影响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发展。

1.3 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当前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等方面有所不足,面对大量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会受到能力的限制而不能很好的完成自身的工作,造成了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人员的较差的稳定性,不少档案管理人员开始转行做其他工作。为了对这种情况进行弥补,通常会招聘一些兼职人员来进行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而这些人员在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上更加薄弱,以为属于兼职工作,所以兼职人员不会有时间来对养老保险档案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学习和补充,所以不能保证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材料在收集、整理和归纳等操作过程中的准确性。总体上来说,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缺少充足的高素质专业人员,所以不能对社会养老保险业务质量进行保证。

2 提高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2.1 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主要是依靠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和相关档案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确定文件资料的来源形式和查考价值之后,对档案的管理办法、分类方案和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制定。在法律法规方面,需要加强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以及一些与档案相关的法律的参考,保证对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内涵进行正确性的认识,对档案的归档、库房管理、档案保密、档案统计以及档案的移交等方面进行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保证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确保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在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过程中应该保证各类的档案资料能够集中和统一的管理,保证档案管理的任何过程都能够规范的进行,切实有效的保证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2.2 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建设

要想加强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建设,加强单位领导对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重视和支持是必要的,这样才能保证充足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对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人员、资金和设备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通过对财力的投入能够建立完善的档案室、阅档室和办公室,能够进行档案管理工作中材料的收集、记录等方面设备的购置,能够完善档案的保护设备,切实保证档案保护的“八防”标准。下文中会提高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虽然利用信息化管理能够对档案进行扫描记录,但是不少的档案还是需要进行实体档案和数据的保管。

2.3 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

应该加强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的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实现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正在不断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纸质材料和证明不断的出现在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工作中,这些保单合同和证件复印件等资料如果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会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纸质材料会受到众多方面的影响而不能充分的保证其质量,会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对此需要加强对档案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将纸质资料利用扫描设备来转化成数字档案,这些数字档案不但能够方便保存和分类,而且能够利用电子检索目录的制定能够方面管理人员和参保人员的检索和查阅,能够方便及时的对参保人员的账户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使得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服务更具有可视化。

2.4 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

篇6

1.档案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具有社会性。我国的养老保险已经广泛涵盖了个体工商户、企业事业单位以及自谋职业等人群,社会养老保险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作为养老保险的重中之重,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化性质,最终其服务的对象同样也就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2.档案来源具有广泛性,内容具有复杂性。社会养老保险的服务对象以及管理对象的社会性最终决定了养老保险档案内容的复杂性以及来源广泛性。之前的养老保险档案只是针对我国的集体企业或者国有企业的退休人员,在以往的档案管理流程中其档案的来源比较单一,档案的内容上也比较简单。然而随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化,其档案来源也随之变得更加广泛,此外,参保人员的身份不同,最终又导致了其内容上的复杂化。目前为止,我国的社会保障档案依然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格式,养老保险档案内容混乱。因此,对养老保险档案进行规范化非常必要。

3.档案具有流动性。目前,我国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员的流动性极大,辞职、调动、退休或者脱离原单位的人员众多。然而流动人群通常没有一个固定的单位,工作的地点变动极大,最终导致了养老保险档案的流动性也非常大。因此,对于流动性的社保档案管理要更加的重视。

二、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流动性易使档案丢失、受损。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目前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地得到普及,最终出现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流动性及其活跃,一部分人或由于自身原因、或者由于工作需要,往往会出现人员调动,有些参保人员或辞职到其他公司、企业单位,这就需要对参保人员的参保档案进行调动。这些没有固定工作地点的人群在进行档案调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档案丢失、受损的情况发生。

2.档案与环境设施问题。我国居民养老保险部门尽管已经设置了退管股来对居民的保险业务档案进行集中管理,然而由于养老保险相关部门其办公的地点以及经费受到一定的制约,相关部门依然还没有专门的大干室来管理参保人员的个人档案。其档案室内的环境设施也没有达到正规标准,缺乏灭火器、空调、去湿机、温度、湿度计等基本设施。

3.档案管理与管理水平问题。随着居民参保人数的不断增多,我国目前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制度,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参保人员的后顾之忧。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流程以及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问题就是没有一个健全的法律依据。因此,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在个别地区甚至没有被认真地对待,最终导致了居民保险档案管理的政策环境极差,有些甚至把参保人员的基本信息填写错误,最终导致了一部分人不能参保或者失去基本信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不规范严重地影响了居民的参保积极性,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政府的信誉度。

三、搞好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措施

1.规范化档案管理,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标准。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往往包含了参保人员的基本资料及其相关业务的原始材料。相关的管理部门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分类管理,做到标准化管理,最终实现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严要求以及高指标,建立一个健全的档案管理标准以及制度。在对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工作原则。

2.信息化档案管理,提高质量,科学归档。采用完全人工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目前我国社会参保人群,此外,完全人工往往会大大地增加管理成本,同时也无法达到满意的工作结果。传统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往往采用纸质版记录,最终进行统一存放,这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同时还要占据极大的储存空间。此外,纸质材料往往在管理上要求极高,必须保持一定的干燥。因此,信息化管理方式可以极大地增加工作效率,降低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成本。

3.实用化档案管理,提升素质,服务社会。养老保险的档案储存与创建就是为了保证参保人群以及相关部门在进行查询时可以快速准确地查找、审核,一些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进行绘制示意图就是为了方便日后的查询。因此,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例如提供社会养老保险查询与检索工具、专题形式的索引建立等等。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中,相关部门要积极地更新适应性强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系统以及软件,最终使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

参考文献

篇7

国外公职人员范围可分为宽口径和窄口径两大类。

第一种为宽口径国家。如:加拿大公务员养老保险的实施范围,是全国具有联邦公务员或地方公务员身份的各类工作人员。含在国营公司工作的人员,即在对国家的安全、文化与经济有重大关系的公有的独立机构。法国、瑞典、比利时等国还将国有企业雇员、邮局雇员、公用事业人员都纳入公职人员养老保障范围。

第二种为窄口径国家。美国属联邦自治国体,公务员分为联邦和地方公务员,联邦公务员的范围包括在美国联邦行政机构中执行公务的人员。而美国司法部门的法官等人员则不包括在公务员的。美国的联邦政府雇员称为文官,按职务性质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美国的职业文官约有280万人,美国的公职人员显然属于窄口径国家。 法国、加拿大、美国、瑞典、德国、韩国、日本、比利时八国, 同是国会,及司法部门雇员,在大部分国家都包括在公务员中,而在美国则不包括在其中。从联邦德国看,对于那些在公共服务机构中工作,但本人又不是公务员、法官或军人的人员,基本上是参加了法定养老保险。所以,这些人员的社会保险属法定养老保险的范畴。他们养老金的最高额略低于公务员的养老金水平。

二、国外公务员退休养老保险的筹资办法

关于退休金的来源,各国的做法大体有四种:一是政府和公务员联合筹措制,即个人缴纳一部分养老保险基金,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贴,大部分国家都采用这种办法,如法国公务员每月扣缴工资的6%,不足的款项由国家预算支付;二是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如英国、瑞典的公务员退休金,都由政府筹措款项列入国家预算,以现金拨付;三是由用人单位和公务员共同筹集,如美国公务员的基本退休金,由公务员每月按其工资的7%缴纳保险费,另由单位缴纳相同的数额;四是退休金由个人、单位和政府共同筹集,挪威的国家保险体制的资金即由雇员、雇用单位和政府共同筹集。

大部分国家实行个人缴费制度。各国公务员个人缴费比例有高有低,但由个人缴费形成的养老金占全部支出的比例,一般在30%-50%之间。少数国家的公务员没有个人缴费的义务,所需退休费用均由政府财政负担。如德国就规定:公务员的养老金全部由国家负担,公务员离开公务员队伍,其个人缴费由接收单位补交。

财政资金是公务员养老保险费的主要来源。公务员按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后,由国家负担的养老保险费部分,财政一般有两种支付方式:一是当年养老金支付总额与公务员个人缴费收入的差额,全部由财政预算直接安排;另外一种办法是财政部门将养老保险费与其他经费一起拨给公务员所在单位,由单位按确定的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但财政仍承担兜底责任。费用筹集一般采取现收现付办法。

三、国外公务员退休养老待遇

国外公务员退休待遇的计发办法,也与公务员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有关。少数实行个人账户式养老保险制度的一般有两种办法:一是由养老金管理机构设计养老金计划提款办法;二是采取商业性年金的办法发放,由个人自由选择,给付标准最终取决于公务员纳费多少、投资运营及精算结果等多种因素。实行全体国民共同制度的,养老金计发办法完全统一,且相对比较简单,一般按一个固定的数额发放,平均替代率水平在20%-40%之间,根据消费价格指数定期进行调整。实行单独的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包括有共同制度的国家),在养老保险待遇的计发上,几乎都遵循了一个基本相同的规律,即养老保险给付标准与退休前的收入基数、工作年限及调节因素相互关联。用公式可以表述为:养老金=退休前工资基数×工作时间×调节系数。但在决定养老金数额的上述因素上,各国也作出了一些特殊的规定:在工资基数上,有的以退休前一个月或一年的工资为基数,有的则以退休前一段时间的平均工资或指数化平均工资为基数,而采取不同的工资基数,必然对公务员退休待遇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计算退休金的工作年限上,有的按国家认可的实际工龄计算,有的则以缴费年限计算,大部分国家对按月享受养老金规定了最低工龄(或缴费年限),而对计算养老金的最高工龄加以限制,目的是防止工龄较短的人得到过高的待遇或工龄较长者的退休待遇超过在职时的工资;在调节系数上,一般按每年工龄的一个百分比(1%-2%)计算。

大部分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与私人企业同类人员保持着基本平衡,而退休待遇则略高于上述人员。以确定待遇水平的基本指标——替代率看,根据美国《工业化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一文的统计,美、英、加等10多个国家国民的平均替代率水平为40%-60%,而按上述国家公务员退休金计算公式测算,正常退休公务员的替代率水平一般在60%-80%之间,菲律宾、泰国、奥地利、巴西、墨西哥公务员的最高替代率甚至可以超过90%。美国没有统一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联邦、州、地方政府实行各自独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内容和水平上有时彼此差别很大。公务员退休制度方面,有的州公务员参加了联邦社会保险项目,有的州则没有参加。由于美国公务员系统总体工资水平不高,其社会保障方面的待遇与私人部门雇员相比,非常优厚。

篇8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已进入了一个需要将基金投资管理作为制度建设重要任务的新阶段。因此需要在研究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以投资国债为主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政策和办法,促进资本的形成和政府责任的延伸,促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保障基金的长期平衡。可以说是彻底改写了我国几千年农民养老的历史传统,普惠式新农保的推出是继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与老农保相比,新农保的创新主要体现在:

首先,与传统农保倡导的”社会养老保险与家庭养老相结合”理念不同,新农保试点提出了”社会养老保险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的配套衔接”。这意味着新农保制度与时俱进,充分考虑到了当前中国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对家庭保障方式的负面影响。

其次,中央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的基础养老金,强调国家对农民”老有所养”的重要责任,这是新农保最大的亮点。尽管目前农民基础养老金的标准还比较低,但在很多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农村,这笔养老金对一个老年人来讲无疑是雪中送炭。同时,这笔支出也在中央财政承受范围内,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再次,新农保筹资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办法,通过政府补助来形成利益激励机制,提高农民对于养老保险的支付意愿与支付能力,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民收入水平高低差异较大相适应,新农保坚持自愿原则,农民根据家庭条件、个人判断来决定是否参加:缴费数额、支付标准都有弹性,缴费标准划分为多个档次,农民可以自主选择:同时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向上或向下增设缴费标准,充分体现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效率与公平相统一。”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要求,应以城郊为重点,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各地可选择城镇化进程较快、地方财政状况较好、政府和集体经济有能力对农民参保给予一定财政支持的大中城市率先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具备条件的其他地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积累经验,也为完善城镇养老保险、促进城乡养老保险关系的接续、转换、融合提供实践经验。

最后,与传统农保基金集权管理方式不同,新农保试点吸收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模式,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农保基金管理中的制度性缺陷。

篇9

(二)管理问题

1.内控制度管理松懈,造成个人账户基础工作混乱。养老保险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与核算中,由于内控制度执行力不强,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从而造成参保人员个人账户的基本信息记录不准确,缴费了却无个人账户、一人记多账、账户记账不及时、记录不完整、个人账户空账运行无法转移等诸多问题,成为个人账户管理中的重大隐患。

2.计算机管理方式下计算机数据与会计账面数据不符,造成个人账户账目不清,不能真实反映参保人员的缴费情况。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手工操作方式向计算机管理方式过渡时,人手不够或是某种历史原因手工数据输入到电子计算机时出现差错,没有及时更正,二是由于日常计算机管理不善,不及时进行数据备份造成数据丢失,使参保人员基本信息、缴费台账、个人账户三者缺乏连续性。

3.个人账户管理难度大,养老保险经办员频繁更换严重影响个人账户的维护管理。统筹经办机构在个人账户中记录的项目繁多,少则几十条,多则上百条,难于管理,又由于各地保险经办机构没有统一的规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相互之间个人账户的正常转移。并且由一名统筹人员记录一位参保人员的一次缴费记录很容易,但由多名记账人员记录成千上万名参保人每月的缴费记录,难度会大些。而几万名账务管理员定时和不定时记录所有参保人员的缴费记录,且可以相互转移、跟踪服务,一生都不出错,难度可想而知。而由于客观原因经办人员频繁更换更严重影响了个人账户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4.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不能就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与参保人员及时对账。在养老保险运行过程中,统筹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与参保人员及时进行对账,按时发放对账单,使参保人员对本人的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的多少不能及时清楚的知道,个人账户的管理上是否会出现问题或是个人账户的账目不对该怎么办,使参保人员对于三四十年之后才能支取养老金的个人账户管理充满忧虑。

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对策探究

(一)做实做细个人账户

取消混账管理办法,不允许统账基金相互调剂使用,单位缴费部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全部纳入社会统筹基金,只将职工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通过适当方式的财政补贴分担机制,来逐步实现账户的“做实”。做实个人账户,对于已存在的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在基本养老保险结余地区无须财政负担、可以直接动用基本养老保险结余基金弥补个人账户空账,而在基本养老保险无结余地区,养老基金结余不足以弥补空账,可以依法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全面做实个人账户,确实保证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只有做实个人账户,才能积极鼓励广大参保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积极性,才能转化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时潜在的重大财务风险(财政风险),从而增强养老保险制度的公信力及可持续发展。个人账户就应该做实,再也不能留下“空账”的隐患。

(二)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信息管理模式

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的先进手段,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管好个人账户。制定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信息管理模式,为日后的信息调取提供方便,同时也为个人账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流动转移创造先决条件。

(三)实行个人账户对账单制度

即每年按照一定的频度,由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向参保职工和个人,直接发放个人账户对账单,同时公布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本年记账额、本年记账月级数的计算方法,通过这样公开透明的方式,可以有效防范个人账户的造假行为,让参保职工和个人更加清晰地了解和监督个人账户基金积累、缴交或欠费情况,同时还能对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形成社会化监督。

(四)培养专业的精通养老保险业务的一线人才

要严把保险统筹人员素质关,保险从业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同时根据养老保险政策需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减少错误的发生,及时准确为参保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记录个人账户信息,按规定计算并记录利息,使参保人员对于三四十年之后才能支取养老金的个人账户管理无后顾之忧。

篇10

(一)武汉市每年养老保险基金的预算情况

本文主要以2007年为例。从2007年测算表中可以看出,预测2007年养老保险费收入为5179417万元,支出为6799304万元,平均参保职工人数为1464549人平均领取养老保险金人数为607690人 。

(二)参加养老保险人员基本情况

武汉地区养老保险基本实现了国有、集体企业全覆盖,非公有企业扩面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截至2007年末,全市在职参保193.02万人,比上年同期净增10.03万人,增长率为5.48%,实际缴费人数为177.52万人,净增长12.21万人。其中企职参保缴费103.22万人,灵活就业参保74.29万人。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74.82万人,比上年同期净增长4.23万人,全市离退休人员负担系数为42.15%。2007年中心城区在职参保162.78万人,比2006年同期净增7.5万人,实际缴费人数为150.21万人,净增长10.25万人,增长率为6.72%。其中在职参保缴费85.23万人,灵活就业参保64.96万人。离退休人员62.68万人,离退休人员负担系数42.58%。

(三)武汉市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与总支出情况

2007年武汉地区应收养老保险费642053万元,实际征收595798万元(含补收历年欠费45302万元),实际征收额比上年同期增长29.09%,当年基金征集率(不含补收)为85.74%。2007年度武汉地区应支付养老金750888万元,实际支付75088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73%,支付率100%。实收要大于预收、实支也大于预支。

二、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养老保险预算编制准确性和科学性不够

首先,以前的预算编制只是按照往年的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经济发展水平等依据来编制,预算编制准确性不够,而且没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模型预测机制,预算部门也没有高度重视经验方法和预测系统,对未来的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其次,现在武汉市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是根据省政府、市政府下发的各种编制说明、口径来编制,地方编制就在此基础上编制,以此为最低标准,实际个别情况深入也不足,而且各个地方的经济水平和经济变动性不同,省政府、市政府不可能很具体地了解地区的真正情况,同时各个地方的工作进度也有不确定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不是很高。再次,由于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的执行约束性不强

在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的执行过程中,随意性很大,常常会出现追加预算、调整和变更预算的现象发生。在资金上,最大可能就是会在预算编制表上增加预算,而且有可能增加政府的财政补贴;在程序上,已经报给上级的预算有可能会进行修改,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现在财政部门的工作量,不仅损害了预算的严肃性和法定约束力,也容易形成社会保障事业对财政的过分依赖。

(三)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的预算管理方式单一

养老保险基金预算采用的仍然是政府预算中的一般预算的管理方式。但是在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安排上,为了应付不确定的事件发生,需要有部分资金结余积累。除扩面征缴和依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及地方财政补助外,还需要进行养老保险资金结余下来的部分资金进行投资,但是在现有的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模式中,这一部分投资支出和投资收益的取得并没有得到反映。

三、优化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第一,积极推进财政绩效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的有效性。除了要加强个人及整体的责任以外,同时要认识到自身担负的责任。财政绩效管理是财政管理方法的一种创新,也是政府管理理念的一次革命,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加强公共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有效性的客观选择。

第二,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促进建立全过程的财政监督机制。首先,在适当时候,可以探索让人大每年审议通过的政府预算报告以法律形式出现,要求社会保险部门必须依法执行当年预算,减少权利部门对预算执行的随意干预。其次,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规范预算账户管理,建立健全资金拨付的法定核对和签名制度,强化预算执行的监督,基金的收入及支出,逐步实现运行过程的动态监控,尤其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养老保险预算部门的银行账户实施重点动态监控,密切关注基金的流向,增强基金支出监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通过建立基金预算收支全过程的财政监督机制,确保基金预算按要求得到有效的执行。

第三,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养老保险基金的预算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保障部门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当前社会保障部门可以借鉴国外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模式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财政管理信息化水平。同时还应注意中央和地方、主管部门和下属部门之案件的沟通合作,要全国一盘棋,共同研究开发,信息共建,建立起高度发达的财政管理网络系统。

参考文献:

篇11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内容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是根据国发〔2009〕32号《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规定,为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其主要内容整理如表1。

二、影响新农保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篇12

2011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城保”)试点。经过努力,我国养老保险的最后一个“缺项”得以解决,这标志着我国养老保险城乡全覆盖的制度体系最终形成。

随着“新农保”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化,“新农保”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开始凸显,诸如:制度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基金投资渠道不畅、保值增值难度大、保障水平过低等。在“新农保”试点工作呈现出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开始试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并谋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统筹发展则可能会使上述问题的解决更加迫切。

当前,在很多省市,城乡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分别实施,或者简单地将二者合并实施,这样做既不能有效解决两种制度各自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不能从根本上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尤其是实现农村与城镇的同步提升。如何有效解决“新农保”试点工作已经呈现出的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及二者统筹发展中将会出现的问题,是当前摆在政府面前十分重大的课题攻关。

2“新农保”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农保”试点吸纳和借鉴了“旧农保”及“地方新农保”制度的优点及经验,应该说“新农保”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险和福利的双重特征,能够调动农村居民的参保积极性。但是从制度的科学性、完善程度和试点效果看,各地区“新农保”试点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制度设计不完善。这主要体现在:试点制度总体上无法律保障,缺乏稳定性,百姓存在观望政策变动心理;各地方试点制度严重雷同,未体现“试点”制度的特点,更像是简单地片面追求扩大覆盖面和提高参保率;参保政策中的“捆绑式条款”被个别地方政府当做强制性政策执行,使得新农保受欢迎的程度下降;全国层面的制度衔接转换机制缺失,如城乡间不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间衔接政策不明朗,新、老农保及与其它社会保险之间缺少衔接政策。

二是管理体制不完善。这主要体现在:机构设置不健全,缺乏专业人才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基础数据严重失真;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资金的管理与运营模式缺乏创新,保值增值难。

三是政府责任缺位。这主要体现在:部分政府职能部门政策理解不到位,把引导群众积极参保当做政绩工作抓,偏离了中央试点的初衷;政策宣传不到位。一些地区对政策宣传工作不重视,宣传形式单一,部分参保群众对政策了解不够,甚至将养老保险与大街上拉保险的混为一谈,降低了参保积极性;养老资金监管缺位,参保户对政府资金监管能力存疑。

3“新城保”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农保”与“新城保”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和城镇居民不同的群体,两个群体的差异和不同诉求,就使得“老问题”仍然存在的局面下,“新问题”又开始凸显出来,“新问题”主要表现在:基础信息采集难度大;养老待遇偏低,使得参保政策缺乏吸引力,对参保抱犹豫和观望态度,参保积极性不高;不同年龄段参保对象对政策诉求差异较大;信息联查机制不健全,身份甄别存在困难;险种衔接不畅,保险转移难度大。

4统筹发展可能面临的困境

一是外部运行环境不配套,主要表现为:户籍制度导致城乡分离,财税体制不利于地方财政专项补贴增长,金融机制不利于养老保障多样化等。

二是现有政策设计存在“制度空白”,主要表现为:激励性政策的缺失,无法充分调动参保人员积极性;制度衔接机制的缺失,使得统筹无从谈起;财政补贴增长机制的缺失,将使地方政府财政压力逐年增大;资金筹集保障机制的缺失,无法保障养老资金来源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三是管理体制混乱,主要表现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跨区域协调困难;经办机构临时设置,工作效率低下;管理方式遵循经验,水平参差不齐;日常管理沿用旧模式,基础信息失真;资金管理与运营水平低,保值增值难。

5政策建议

第一、实施配套政策改革,努力营造良好运行环境。有效保障在二者统筹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与城镇职工养老的统筹,进而实现全国养老保障统。这些配套政策改革主要包括户籍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机制改革等。

第二,继续完善制度。结合各地在试点和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着重完善以下几方面:一是按照管理规范化、服务社会化的总体要求,制定和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程序。二是制定激励性政策,主要用于鼓励民间社会团体和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投资运营和调动参保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制定并细化现有政策间的衔接机制,尤其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被征地农民、社会优抚、农民工进城等政策制度的配套衔接。

第三、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险立法工作。针对养老保险工作,目前在法律依据方面仅有《社会保险法》,地方性法规存在“空白”。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应根据制度完善情况,适时的出台法规,以增强制度的稳定性,同时也能解决目前很多参保对象的观望问题,提高参保积极性。

第四、深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管理体制改革,改变目前管理体制中存在的混乱局面。通过改革,真正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体系的地区协调同步化,机构设置常态化,管理方式制度化,日常管理信息化,资金运营多样化。

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养老保险的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然而实现统筹不仅要符合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规律,形成长效机制,更要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倩.城乡养老保险统筹发展的文献综述[J].劳动保障世界,2010(10)

篇13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2日

2014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为2.12亿,占总人口的15.5%,是世界老年人口数第一大国。老龄化带来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导致养老金、医疗及福利等社保支出不断增加。而我国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低又是不争的事实。数据表明:2001~2010年10年间,基本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不足2%。在扣除通货膨胀后,年收益率可为负数。可见,我国养老金投资存在严重贬值问题,而我国目前可用于实际投资的养老金数额大约2万亿元,如何将如此之多的养老金做好资产组合投资,实现保值增值是我们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下面我们就我国养老金投资管理现状与困境、对比国外成熟的养老金管理方式、寻找优化我国养老金投资管理方式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我国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现状剖析

(一)我国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从1997年至今,我国实行的是社会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在该模式下,来自企业和职工个人的当年缴费收入一部分计入社会统筹,另一部分计入职工个人账户。社会统筹资金由政府统一管理运用,个人账户基金作为个人养老储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一部分来源于社会统筹,一部分来源于本人个人账户的积累。

(二)我国养老保险规模。由于政府的推广,以及在参保单位和人员逐渐增多的推动下,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不断增加且增速较快。截至2014年底,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约为34,124万人,较上年增长了1,906万人,增长5.9%。其中,参保职工25,47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8,648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299万人和607万人。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25,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基金总支出21,755亿元,比上年增加3,285亿元,增长17.8%,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18万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0.38万亿元,合计约3.5万亿元。考虑到这些资金一部分需要用于当期待遇支付或支付准备,不可能全部用于投资,所以初步估计,目前可用于投资的资金数目大约为2万亿元。

(三)我国养老基金投资面临的困境

1、投资途径狭窄。在2015年8月17日国务院颁发新的《基本养老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之前,中国基本养老基金的投资途径受到严格的限制,根据1997年文件《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规定:“加强对基本养老基金的管理,基金的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两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债和存入银行专户,严禁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新办法后,明确了养老金可以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投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虽然增加了投资股市这一新的途径,但是办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养老金仅限于境内投资”。

2、养老金收益低。养老基金投资效益低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养老基金管理部门很头疼的问题,拿近几年的养老金收益率与银行存款利率相对比,如表1所示。(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除最近的2014年外,养老金每年收益率都低于同期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而银行存款利率已经是众多理财产品中年收益率最低的。倘若考虑到近年我国约4%的通货膨胀率的话,那么我国养老基金不仅每年不能实现保值增值,而且还在不断的缩水,由此可见我国养老基金收益令人担忧的现状。

3、养老金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据人社部统计,2012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已经达到2.5万亿元,较2011年增加约3,000亿元。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达到29,543亿元,比2011年增加了18.84%。同时,试点了许多年的个人账户做实工作推进艰难,2012年13个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省份中,基金收入共计722亿元,累计做实个人账户基金收入为3,499亿元。以此计算,即使减去做实的个人账户基金,个人账户空账依然超过2.6万亿元。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额为23,941亿元。这就是说,即使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积累的所有资金都用于填补个人账户,仍然会有缺口。可见,我国养老金在管理方面也存在严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