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趣味教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浅谈高中地理趣味教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浅谈高中地理趣味教学

篇1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觉得有趣就学得积极、主动,反之,就消极、被动。所以,作为一名素质教育新形势下的初中地理教师,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趣味,实现寓教于乐。

一 精心设置导语,先声夺人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语是一个章节每一节课的开启,好的导语可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使课堂一开始就如一块无形的磁铁将学生吸引住。导语导得好,可以先声夺人,抓住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灵活采用。

1.结合众所周知的形势背景引出导言

如在学习“世界人口”时,以学生对世界人口数量及我国人口数量增长情况的了解结合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多数在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这一情况导入,以学生熟悉的事例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联系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出要学习的知识

在日常教学中,可针对各章节的教学难点,在导言中联系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举一些生动的例子,让学生了解要学习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地球自转意义中的时差时,可举例成龙主演的电影《环游地球八十天》,剧中成龙一行环绕地球一周,当再次回到出发地时,实际上比预期提前一天到达,只用了79天,但为什么要说是80天呢?由此引导学生进入“国际日界线”这一概念的学习。

二 提高互动性,激发求知欲

课堂中,提高师生互动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互动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使他们以轻松愉快的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这样,学习的主动性及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1.精心设置课堂问题

设计问题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方面找一些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易中设难,做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他们回答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选择合适的资料和案例。

2.开展小组讨论

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可以开展课堂讨论,师生充分互动,相互学习。例如,在学习“长江黄河”时通过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合作学习,从流域面积、长度、流经城市、流域等方面对比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及不同点,然后开展大比拼,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将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

三 采取技巧,将问题简单化、具象化

教育是一门艺术。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素质及能力,将复杂的地理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问题具象化。具体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主要介绍两种。

1.运用比喻,将问题简单化

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比喻,常起到“调味品”的作用,将知识趣味化,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记忆速度。例如,可把足球强国意大利的主体轮廓图形比作一只长筒靴,而西西里岛比作一个足球,将非洲的轮廓比作一把火炬。再如,总结等温线的分布规律时,可指着“一月、七月世界等温线分布图”因势利导:这弯弯的等温线是否更像一个贪图享受的人呢?

2.运用实物,将知识具象化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课堂上可以通过图片、实物标本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较低,将地理事物形象化、直观化更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例如,讲到“陆地地形”时,可以用幻灯片将各种典型地形的图片投影出来,学生们在观察归纳后便都明白了。又如,讲到“矿产资源”这一节时,学生对石英、方解石、硫铁矿等矿物比较陌生,笔者便将相应的一系列矿物标本呈现在大家面前。

四 增强课堂故事性,提高学生兴趣

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放弃传统的说教、灌输方式,把学生乐于接受的故事融入教学。这样使得课堂知识更容易理解,而且学生兴趣更高,印象更深刻。例如,在“地球运动”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他爸爸说:“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20圈了。”爸爸笑着回答:“我比你更了不起,已经绕太阳转50圈了,还准备再转二三十圈呢!”你能不能判断出爸爸的年龄?或者“一对双胞胎姐妹,先出生的反而叫后出生的为姐姐”,你能不能解释呢?这种方法既使课堂教学生动、风趣,又能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 教学手段多样化,提高学生注意力

篇2

一、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新课标教学标准对如今的地理教学作出了规定,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束缚了高中地理的教学水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教师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2)师生之间缺乏信任,处于相互对抗状态,严重影响了地理教学的质量;(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喜欢同成绩优秀的学生交流,而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存有偏见。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使得当前高中地理的教学工作并不乐观。

二、怎样提升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1.转变传统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课程标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新课标要求下,课堂教学比以往更灵活、更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地理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进行理解吸收,形成自己的疑问,再由教师讲解,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2.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要理解、关心和帮助学生,充分尊重不同性格的学生,多与学生交流,避免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让学生喜欢上教师的课,乐于同教师多做交流。只有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相互理解、信任,教学效果才能显著提高。

3.提高教师的语言技巧,使课堂多姿多彩

高中地理课知识丰富,涉及面广,同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教师可以用带有技巧性、趣味性的语言,使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变得鲜活、有魅力。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从教师生动的语言里了解地理知识,产生学习兴趣,既提高了趣味性,又增强了教学效果。

新课标所阐述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同传统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变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应墨守成规,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将地理学科的特点同自身条件相结合,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将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体验学习地理课程的价值,在欢乐中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文婷.浅谈新课标下如何营造高中地理高效课堂[J].试题与研究,2012(71).

篇3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现在提倡的是师生互动,实现双向沟通,而不是传统的教师教的过程。高中地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思想,主动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爱心和照顾,这样他们在课堂上才会展示自我,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只有在比较宽松的课堂才会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才会有可能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们都喜欢亦严亦松的教师。当学生感到老师的关爱时才会吐露心声,自觉尊敬老师,理解和信任老师,这样就会师生互通,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活化高中地理的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二、热爱高中地理课程

有教师曾经这样说过:教师的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愉悦的情感体验,是一种精神享受。所以说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高中地理爱好者,同时热爱自己所教学科。而这种爱好可以帮助教师抵御许多外界的诱惑,真正投身与教育事业,而不是仅仅把教育当作挣饭吃的职业,而是把教育当作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在教学中创造有魅力的教育教学特色,形成自己成熟而清晰的教育教学理念,创造令自己感到欣慰和满足的高中地理教学艺术。

三、提升专业素养,告别重复

每一位优秀的高中地理教师,一定是具有健康的教育精神和较高的专业素养的人。这样的教师善于改变自己,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的提炼自己的教育思想,具有自己的教育行为品质。改变自己,告别重复,这就意味着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自己的专业教学方式。通常我们有太多的高中地理教师习惯于重复,重复过去的教育教学方法,重复过去所运用的内容,这样的教师往往依赖于其过去的经验进行教学,没有创新。所以,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坚决杜绝机械重复的教育人生,告别平凡和守旧,形成自己的专业习惯,培养自己对学生的文化影响力。

四、针对教材内容,活化其教学

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活化教学,必须活化高中地理课的教学内容,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材,高中地理教师必须严格按照高中地理教学新大纲的要求进行上课,同时,高中地理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再组合和排列,重新编排,形成高中生乐于接受和易于学习的教学内容,这样就会活化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思想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对于枯燥的高中地理授课内容,可以改善教学方法,采用体验式教学等方式达到优质的课堂效果,如采用小品、游戏等新颖的讲授方式来诠释课堂内容,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克服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恐惧感,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

五、勤奋学习,提升自身素养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离开了书籍,人类就不会进步。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如果不读书,还能去教书吗?课堂是老师和同学的对话场,中国有句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古代黄金和宝玉,分别代表的是尊和贵。这就说明在书籍中可以获得尊贵。一个不经常读书,没有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教师,就好比胎儿失去了与母体连接的脐带,汽车没有了燃料一样,没有营养的注入,缺乏生命的动力,这样的教学不仅是对学生,更是对自己的懈怠。有句话说得好“一年不读书,自己知道;两年不读书,同事知道;三年不读书,学生知道”,可见作为一名教师阅读是多么的重要。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都要坚持阅读,让 “教书人”和“读书人”融为一体,并让自己在读与教的过程中“始于读,发于思,成于行”。

篇4

一、中学地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对地理教育的重视程度依然不足。

地理学科让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时期的中学生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科学认识世界,缺乏地理环境科学意识,很难适应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人类要在地理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要掌握环境本身的发展规律,按科学规律办事,而这些是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

无论是社会、校方、教师抑或学生,在升学压力下,都很难对以上问题给予重视,受到地理是“副科”这种思想的影响,目前各初中地理课往往遭受排挤。

(二)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历史原因,地理教师师资问题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地理师资问题分两种情况:一是初中地理教师多为非专业教师,他们中多为语、数、英、政、体等老师兼任,这些老师的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教材不熟悉,基础知识把握不准。二是高中地理教师普遍年轻化。由于地理从2000年后才恢复为高考科目,中间有断代,各高中地理教师青黄不接,普遍年轻化,缺少带头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

(三)初、高中地理教学脱节。

初中毕业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初、高中地理知识联系十分密切,各高中地理教师不得不花一年左右时间给学生补充区域地理知识。

二、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只能以高中地理教师的身份思考如何在新课改契机下提高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何在高中阶段弥补初中地理知识的不足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一)推进新课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提高业务水平。

1.认真研读和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各版本教材无一不是围绕课程标准编写的。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针对正文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地理教师应坚持集体备课,统一要求,利用教材理解掌握它想说明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及规律。

2.营造探究式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平时地理教学中,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强化其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学过程中可以做以下尝试:

(1)充分利用模型、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等创设新奇的环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直观表象,激发兴趣。

(2)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趣味知识加以渲染,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探索、领悟、学习。

3.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被激发。为此,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1.学习态度与方法的转变。

各初中地理教学情况不一,因此要了解学生初中地理知识掌握程度,寻找学生地理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新课讲解让学生看到高中知识是怎样在初中知识基础上发展获得的。特别是高一学生对地理的学习还处于摸索阶段,如果及时引导,将加快学生适应高中知识学习。

篇5

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传递的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的组合。多媒体技术具有综合处理文本、图像、音频、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媒体的能力。[1]由于多媒体具有以上多种信息美体的能力,它能够通过加工处理的方式展现人们在生活中难以观察到的东西,化抽象为形象,而正是这一点对于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它可以让老师在教学过程遇到无法用言语或图片解释的事物或现象时借助多媒体来展现这些事物或现象,从而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所以说多媒体对于教学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二、高中地理的特点

高中地理课本主要分为四个必修内容,概况起来说主要就是研究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高中地理涵盖自然、经济、社会三个部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课本中所包含的很多地理事物及现象是大家没有见过或者是根本看不到的,如何理解这些事物成为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些事物和现象光靠教师的描述以及图片的展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直观的将这些事物和现象展现到学生面前,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而多媒体就是具有这样独特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便于学生理解和观察这些抽象的事物,对地理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便于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

三、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就等于是让学生乐于学习,将被动化为主动,让学生自己爱上学习。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单调、呆板,这种课堂氛围犹如催眠,让学生很容易感到疲劳和枯燥。也就是说以往的教学模式忽视了课堂趣味性,以往不是学生学不好,而是教学模式害的学生不好学。为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生动形象的环节。比如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2]为什么在生活中学生们很爱看电视不爱学习,就是因为电视所展现的比老师嘴巴展现的事物更加丰富多彩,抓住这一关键要素通过文本、图像、音频、动画和视频这些多媒体手段来的辅助来让教师嘴巴说出来的事物更加丰富多彩,从而让学生感觉听老师上课就像看电视一样的精彩,让学生感觉上课就像看电视一样的轻松愉悦,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愉快接受知识的心态。例如在学习《旅游景观欣赏》这两节时,世界上如此众多的旅游景点学生都去游玩过,同时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教师也不可能带着学生去实地观察,这时候仅仅依靠语言来描述景观在那一观察点欣赏最好、那一季节观赏最佳,就显得苍白无力,学生容易疲劳。[3]相反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赏景观图片,发表自己的评价,通过这种观看的方式与学生自己的想象一比较,显然直接观看的方式的效果更加明显,犹如带着学生到实地进行考察,更具有吸引力。

2、化抽象为形象

由于地理学科的内容多、范围广,很多地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大家看不到的,例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仅仅凭借人的肉眼是无法观察到的,这些现象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就比较困难,难以讲清楚讲透彻,导致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这些抽象的知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大障碍物,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师讲不透,学生也就更无法理解。为了克服这一大难点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化抽象为具体,将具体的事例展现在学生面前,再配合教师的语言讲解,即可突破难点,让学生理解这些事物。例如在讲述地球运动可使,如果把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变化等内容用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形成正确的表象,理解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为什么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则更便于学生理解。[4]

3、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通过语言传授知识,还要在课堂完成大量的板书以及制图,这些往往会占据课堂上很多宝贵的时间,同时这些时间的使用还不一定对于提高课堂效果有多大的帮助。一般说来,我们中学课是每节课45分钟,课堂上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应当想方设法的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将这些时间充分的用于讲清本节课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从板书入手,借助多媒体课件减少板书时间,这样就可以将这些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多媒体课件还可以让教师讲解的内容既生动、形象,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中去,理解起来也更透彻。

参考文献:

[1]戴仁俊,网络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9,(02)

篇6

1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有问题分析

1.1 教学理念陈旧

目前,许多高中地理教师尚未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真正目的与意义,习惯于“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过分关注学生考试分数,而忽略了对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尝试,导致新课程改革不能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并未得到有效提升。与此同时,许多教师仍形成正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仍存在“一言堂”的情况,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课堂教学效率也就难以显著提高。

1.2 教学方法陈旧

一方面,许多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仍然依靠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不足,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许多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一味进行知识灌输,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严重影响教学效率。

1.3 教学内容滞后

高中地理课本在知识更新方面有着一定的滞后性,很难紧跟地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尤其是对一些高尖端科技的介绍不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接触的大多是一些固有的基础理论和陈旧的知识信息,且课本中一些陈旧的信息甚至与互联网、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新资讯相悖,导致学生质疑地理教材的权威性,进而影响教学成效。

2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进策略

2.1 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地理课堂氛围

过于严肃的教学氛围和死板单调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充满趣味,气氛活跃而和谐的课堂却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因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强化和谐民主课堂氛围的建设,对此应注意以下几点: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有真正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掌握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对策,教师应强化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强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制定可行的学习进度,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并采取相应的学习策略;2)强化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观点和看法,强化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正确看待学生的质疑,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进而使师生之间距离缩短,造就和谐民主的地理课堂。

2.2 创新教学方法

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禁锢,是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对此,高中地理教师可采取以下对策:1)强化启发性教学方法的运用。通过合理的情境、问题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基于学生适当的知识或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重视教学的启发性,帮助学生打开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进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2)强化研究性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因而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环节为学生创造独立思维和探究的条件,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发掘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2.3 强化实践教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因而贯彻落实实践性原则,是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理论知识仅通过理论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而在实践教学中却往往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因而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拿出部分课堂时间开展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可定期组织气相观测、天文观测、地质水文调查、生态环境勘探等观测或考察性实践活动,在实践教学中贯穿理论知识教学,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外自行组织地理实践活动,并写出活动感想或小论文等,进而使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3 总结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强化对高中地理教学现有问题的剖析,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对于全面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策,各位教师应认真回顾和反思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采取优化课堂氛围,创新教学方法和强化实践教学等改进对策。

参考文献:

[1]王永波.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0):119

篇7

一、地理微课的概述

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活动可以发现,高中地理课程学习的重点,主要是地理事物的规律以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地理教师需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地理知识形成的规律及人类相对应的发展策略。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应用,则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记录地理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重点开展的一系列教学过程。通常情况下,微课的时间大约五分钟至十分钟左右,讲课的内容比较少,更多的是具有针对性的问题点拨。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呈现出的特点包括:趣味性、生活性以及综合性等特点。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应用

(一)导入预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导入预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是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应用的主要内容之一。地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微课的方式,将本节的教学内容导入预习,引导学生首先对将要学习的地理知识,形成一定的认识。学生在课前通过教材的预习,在观看微课视频后,可以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衔接。导入预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便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因此,导入预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解疑答难,帮助学生理解相对复杂的地理知识

不断的教学实践活动表明,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应用,促使学生可以观看微课视频,发现并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并在微课视频及地理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到正确的答案。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应用,可以帮助学生解疑答难,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对复杂的地理知识。解疑答难,帮助学生理解相对复杂的地理知识,更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地理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地理教学活动中,重视微课在解疑答难,帮助学生理解相对复杂的地理知识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教学问题之一。

(三)延伸拓展,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需求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延伸拓展,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需求,也是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应用的主要内容。地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延伸拓展,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需求。其次,学生还可以在观看微课视频的环节中,及时发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的向教师求助,逐渐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应在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重视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应用,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地理这门课程。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地理课程作为一门实用学科的课程,重视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完善,对于提升学生地理知识应用实践能力与素质,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开展地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究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实现全面培养学生地理课程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应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重视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郭晶晶,刘艳丽.浅谈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旬,2014,(12):75-75.

[2]杨中意.试论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12).

篇8

二、运用生活常识,联系身边实际

笔者认为,地理教学应该是与我们的生活实际不可分割的。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有很多常识是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的,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可以有效地结合生活常识进行教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也有利于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激发。

三、运用趣闻轶事,关注时事新闻

如果细心留意就不难发现,关于地理知识的趣闻轶事是不胜枚举的。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适当地引用一些趣闻轶事来活跃我们的课堂。例如,据说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土隆加贡地区,每天下午的5时30分左右和下午3时左右都会下雨。基于此种情况,当地学校大多不用时钟进行报时,而是根据两次下雨的时间来作为上课和放学的时间。根据土隆加贡地区这种特殊的天气状况,教师可以让学生集体探究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原因和特点,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地理教师还应该时刻关注媒体上的新闻时事,其原因是新闻时事更具有时效性以及新颖性的特征,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比如,几年前笔者在组织学生复习世界地理时,恰巧是我国第26次南极科考队出发的时刻,北京时间为2009年10月12日。于是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出发呢?”经过学生的探究和教师的引导,学生会自然地联想到南极的气候,探究的兴趣也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四、设置趣味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果适时、科学地设置一些趣味问题,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比如,笔者在讲“国际日期变更线”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就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双胞胎弟弟的生日为什么会比哥哥大呢?”此问题一抛出,在学生中间立刻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结果却是无疾而终。看到此种情况,笔者适时给出了问题的答案,原来这个双胞胎兄弟是出生在日界线的两侧,在生他们的时候母亲正在一艘轮船上。这艘轮船是由西向东航行的,哥哥出生在日界线以西、弟弟是出生在日界线以东,这样就巧妙地告诉了学生“日界线西要加一天,日界线东要减一天”这个道理。

五、结语

最后,教师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上述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时候,还应该配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不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一个独立的环节,而是应该贯穿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范敦泉. 浅谈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 成功(教育), 2008(5).

[2] 陈耀珍. 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 新教育, 2011(1).

篇9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任何一种兴趣都是因为获得了某方面的知识, 或者参与了某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在教学中, 可组织学生到社会的大课堂去学习地理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水资源及环境保护时,可带领学生参观固原市的山山水水和城市用水。同学们可以发现近年来, 随着人口的增加, 用水的无节制, 以及人们素质的问题,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昔日的清水河, 如今变成了季节性排污河。根据现场情景, 可启发学生要注意保护环境。另外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展课外活动, 开阔学生视野, 增强能力, 看到自己的成果, 体验到知识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 以增强自信心, 培养学习兴趣。这种步入社会、走进自然, 现场考察的教学方法, 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使学生感到地理课贴近了他们, 学习兴趣也就油然而生。爱因斯坦说的好“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了, 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

二、教师应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情感

地理教师具有渊博的地理文化知识,不仅是教学成功的需求,更是赢得学生崇拜的资本。教师不仅要有本学科知识,更要有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知识,并不断进行继续教育,从报纸、杂志上学习最新的地理信息以及当前最新的地理学研究动态,以便使教学生动、充实,比如向学生展示我国的领海基线,以及所处的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我国的领海主张,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钦佩感,使学生更愿意主动地学习地理学科知识,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同时,地理教师更应增加情感投入,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把书本知识简单地搬移到脑袋里的过程,而是师生知识、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就可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力量。教师的情感的投入往往能获得比知识教授更极大的力量,只要师生之间产生了共鸣、信任,就能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强烈动机,并使其产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

三、应联系现实生活实际

地理学科既具有人口、物产、习俗等人文方面的地理知识,又有抽象的气候、地质、水文方面的自然地理知识,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并且与人类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着。世界各地的生活习惯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相适应,人们的服饰打扮、建筑风格、饮食起居都与地理密不可分,地理知识可以用来解释各地特有的生活习惯。比如,阿拉伯人喜欢穿白色的长袍,是为适应其所居的炎热的热带沙漠气候;爱斯基摩人穿毛皮衣服,是为了适应极地严寒的气候;东南亚国家的房屋多顶子尖,还有很多高脚屋,主要是适应多雨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陕北地区人们住的窑洞,与所处的黄土高原的土质也有直接关系……在自然地理教学方面,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现象进行地理教学。如在教授“锋面雨”时,教师可以直接通过提问“为什么一场秋雨一场寒”来导入新课,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中,之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这种冷锋过境的所产生的天气现象,学生由于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求知欲强,因此会对知识点印象深刻。教师把所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增加问题的趣味性和探索性,从而可以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定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应课改的要求,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精心备课,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来搞活课堂。教师一定要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来进行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魏玉珠. 浅谈影响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问题和对策[J]. 中学课程资源 , 2008,(12).

[2] 李立峰.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感悟与反思[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 2008,(07).

篇10

一、 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和重点教学

想要得到高效率的高中地理课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是重点,也是先决条件。学生注意力的吸引,需要课堂上足够的趣味性来提供保障。能够对教学媒介进行巧妙地应用,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授知识的途径,能够将学生注意力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实现高中的高效率地理课堂。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实现重难点教学中的突出。高中地理知识于学生来说,都不是能够轻易掌握和理解的,尤其是高中地理中那些重点和难点,它们的抽象性、复杂性等内容和题目对于学生来说是较难掌握的部分。多媒体的巧妙应用能够将高中地理教学中这一障碍轻松克服,其声音、文字和图片等其生动、直观的优势,能够将需要学习和掌握的高中地理知识以相关图像或视频等形式予以呈现,超越了传统教学一大步。

如,等高线的学习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同时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它也是一个重点。教学中,可以将等高线绘制的动画在大屏幕上予以展现,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来品味和观察等高线的特点,分析其稀疏和坡度的关系。然后自制地形模型,让学生在新奇的同时,产生学习的欲望。对实物等高线的绘制进行演示,同时对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强调。将学生分组,尽量四人一组,每人都有不同的分工,

二、巧用多媒体教学,促进体验式教学发展

传统教学的黑板和粉笔的教学媒介,无法实现知识形象地再现,尤其是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更加难以实现体验式教学的发展。另外,传统教学中,讲述式和填鸭式不仅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还会引起学生一定程度上的腻烦。单纯的黑板式讲解,无法将高中地理中那些图形、布局以及一些空间感要求较强的知识给学生展示出来,学生往往听不懂、学不会,时间长了,问题也就越积越多,对地理也没有了兴趣。多媒体的巧妙应用,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解决了以上那些难题,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重新转移到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上,实现高效课堂。

三、巧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总结

高效率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往往不单纯地依靠传授知识点,也不能单靠教师苦口婆心的讲授就能实现。要能够将整节的知识进行优化整合,实现知识前后的有效连接,体现出知识的紧密型和知识的层次。若能够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就能够达到地理教学的这些目的。课堂教学完成之后,用PPT来进行前后知识的整合和优化,通过教师灵活地引导,来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强调出知识重点,加深学生印象,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有对多媒体进行巧妙地利用,既能够将教学中需要突出的重点进行强调,还能够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实现知识的整合,联系前后知识点,将学生的地理知识形成有机整体,凸显出其在教学中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四、巧用多媒体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中,其重要的一个理念是课堂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导。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是此理念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教学实践中,学生遇到困难,若不及时获得有效的帮助,时间长了其思维也会受到一定的阻碍。不得不说,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非常大,思维比较分散,对学过的知识也会很容易就忘掉。这个时候,多媒体的巧妙利用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丰富地理的各种知识表象,对教材进行最充分地挖掘,启迪学生思维的全方位发展,突破思维障碍。另外,多媒体的巧妙应用,能够建立起较和谐的氛围,促使学生在动脑的同时还能动手,调动思维,激发想象。

五、总结

综上所述,教学是由多种因素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有教师、学生,也有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这些因素中,媒介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所具备的优势,促使高中地理的教学能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开展,促使知识的直观和生动,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探索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巧妙地将多媒体引入到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之中,为课堂注入更多地生命力和活力,凸显出教学独特的魅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洪龙.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01期

篇11

一、影响高中地理教学的因素

(一)环境、心理的变化:对于高一新生来讲,面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教材、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延安市第一中学),必然使一些学生产生了“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对高中地理不重视;还有些学生对自然地理学习有畏惧心理。

(二)从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情感道德要求)来看。

1、初高中地理在知识教学上存在差异:初高中地理教学都是从人地关系的主线出发,强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关系,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初中地理强调知识的基础性,主要从区域角度出发用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事实材料,使学生认识世界上(包括中国)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居民怎样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发展生产,及其所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高中地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按地理学科系统的形式,使学生获得有关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及其有关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了解不同地区怎样合理利用自然和保护环境,协调好人地关系。

2、初高中地理在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上不同:初中阶段把地图和地理图表方面的技能训练放在首位,主要是围绕运用地图能力(读图、填图、绘制简单地图和图表、读图分析能力)进行,基本训练要求为“初步学会”和“学会”两个层次,侧重于地理观察、记忆、想象能力的培养;高中阶段更侧重运用地图、图表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侧重于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初高中地理在情感道德要求的深度和侧重点不同:初高中地理情感道德教育的内容基本一致,但初高中两个学段的学生和心理特征有很大差异,情感教育的深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初中阶段突出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及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高中阶段重视科学世界观教育及思想道德观的基本形成教育。

二、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对策

1、掌握初高中地理特点,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调整学习方法。

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主要侧重知识的记忆和积累,一般注重简单的观察、记忆、想像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而高中地理不是初中地理的简单延续,而是深化,高中地理更侧重运用地理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般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因此帮助学生转变观念,调整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2、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

高一学生刚入校,师生间很陌生,地理教师应首先与学生多接触、常沟通,加强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及时了解教学信息发聩,调整教学计划和教法,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增加自己的知识面、修养以及魅力,除了地理知识以外,还涉及文学、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学好这门课,不仅在地理常识方面有收获,还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探究、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还能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去学习研究地理知识。

3、教学中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在高一学年尤其上半年,应从实际出发,先解决好初中地理教学所遗留下来的“尾巴”问题,使高中学生尽早摆脱被动的局面,防止恶性循环发生,为弥补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缺漏,结合高一新课教学的需要,将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复习旧知进入新课,如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先回顾初中地理所学的内容,然后再进一步学习新知;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先加一节课复习关于地球仪经纬网的基础知识(地轴、经纬线、经纬度、高中低纬的划分)等内容后,再学习本节知识就相对轻松;再次为“全球性大气性环流”学习涉及到的高中低纬环流时,学生就会明白。

4、上联下挂,二者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高中系统地理知识与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联系和结合,系统地理是建立在区域地理基础上的,而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任何系统地理知识都需要落实到一定的地理区域才能得到分析和解决,没有区域地理,系统地理只能是海市蜃楼;那么在教学时要注意高中系统地理知识与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联系和结合,学习系统地理知识时需要下挂区域地理;渗透初中区域地理知识要适时上联高中系统知识,实现教学中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的有机结合,如高中地理必修一“锋面系统与天气”中对“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的理解,就要把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相结合,学生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此项知识。

5、创设情境,形成愉悦的学习氛围。

高一学生正处在智商、心理和生理成长发育的多变时期,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了教育者要采取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为一体的教学策略,因势导利。如:趣味导课(在学习“热力环流”时,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火烧葫芦屿”的故事引入,这样不由自主的会引起学生地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像编顺口溜(顺口溜记忆自然带的分布:热雨雨林是湿热,赤道南北十度分;热季热草分两季,西岸热沙荒漠在;东岸又是亚热带,阔叶年年为常绿;温季温海类型同,温带大陆荒草林;高纬亚寒针叶林,北半球内才分布;苔原冰原属寒带,冰雪世界居民少。)这样以期达到“余音绕梁三日未绝”的境地;再次通过其它学科知识渗透与交流(以语文学科为例:王冕的“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反映了我国南方地区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春暖雪消,山色翠美的情景。岑参《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塞北冬天寒风凛冽的时节,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柳宗元的“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宋人赵师秀题为《约客》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诗句,都反映了我国江淮地区在准静止锋的影响下,出现的梅雨天气,学生在辨读的过程中下意识的表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这样采取的方法效果会更好些。

总之,高一阶段的地理学习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顺利完成高二、高三的地理教学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顺利完成初高中地理学习的衔接。

参考文献

篇12

1.情景创设,体验引导

在高中地理的情景体验式教学中,合理的情景创设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生动有趣的教学体验活动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其思维,引导其主动地参与到地理学习中,促使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具体情景创设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以实际的事件为根据,充分考虑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以及相关的课程内容,从教材入手,增强情景创设的趣味性。如在进行《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航天飞行或卫星发射的模型展示地球的位置,同时用视频动画资料展示太阳系行星的位置和相关卫星的位置,引导学生逐个指认,接着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练习本上默写行星分别所处位置的排序,如此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强化了太阳系行星和相关恒星、卫星、星云的位置和概念知识。

课堂情景创设的素材可以是视频、图片和调查报告等,而其来源则可以通过网络和相关教案分析,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和完善才是情景创设的最终目的。当然,高中地理的情景创设还应注意时代性和生活性,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料和游戏活动,立足于当下生活中常见和广为人知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地理知识的调用。如在进行《中国的地质灾害》一章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西南干旱和泥石流等灾害的相关图片,接着让学生试着分析相关成因,利用实际情况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和分析思路的印象。

2.善用图表,丰富内容

除了图片素材和视频素材之外,地理学习还离不开图表资料的利用,地理图表的合理利用能够推动地理情景体验式教学的展开,从而丰富体验式教学的引用内容。图表信息以直观性和综合性相较于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更具优势,在信息传递效果上,地理图表的信息综合性作为地理知识综合的核心媒介为广大高中地理老师所青睐。在实际地理课堂中,地理图表能够直接以教学工具的作用使用于情景体验式教学无疑更直观有效。如在进行《人口的变化》一章教学时,合理利用人口相关图表,能够引导学生培养图形的分析思维和综合知识运用的能力,教师可以教会学生通过相关数字和树状图、柱状图、折线、点状图的观察分析获得有用的信息,从而为相关问题的分析提供依据和参考。人口数量折线图、城镇人口密度统计图等都是可供参考的图表资料,观察图表的过程本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它能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拓展能力,促使学生通过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地理信息认知,从而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范畴,在无形之中深化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3.关注学生,确保效果

新课标改革之后的课堂教学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出发,通过课堂互动教学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情景体验式教学提供情感基础和组织基础。情景体验式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讨论和辨析,教师需要在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之前加强同学生之间的交流,包括在地理知识基础的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的了解等,从而加深学生的基本理解,这对情景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实施是有利的。教师要以自身的行为规范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共同打造现代化的高中地理课堂。如在进行《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一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随机提问和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了解的交通方式和相关的信息,并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考查学生对于这些交通运输方式分布的了解,这就涉及课本知识的事先预习情况。这一环节可以从侧面促使学生加大课前预习的强度,接着进行相关知识的展示和分析,整个过程的相关环节可以根据实际进行的顺利程度进行调整,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重新树立学习地理的信心,体会地理知识的生活性。

篇13

一.地理信息技术介绍

地理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将全球地理相关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一项新型科技成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空间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遥感系统(简称RS)[1],其中跟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是全球定位系统,跟地理教学相关的后两种。

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是指地面导航系统,能实时定位物置,方便人们生活,主要由用户设备(如手机、电脑)、空间星座(如卫星)、地面监控三部分组成,比如学生手机都配备有GPS,当学生丢失或者迷路时,老师跟家长可以通过GPS搜索,由空间星座对学生进行定位,通过地面监控系统破译信号发送路线信息给老师家长;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跟地理学科有着密切关系,带动了信息地理的发展,它能帮助地理学构建空间平台,方便教师教学[2];遥感系统(简称RS)是一门新兴地理技术,主要用于空间监测,比如人造卫星等。

二.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应用信息技术,能提升课堂有效性,有利于贯彻“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从地理教师的角度来说,信息化技术能更新教学方式,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地球仪、纸质地图等抽象型教具,不能很好地解释相关地理现象,让学生对获取的知识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而信息化技术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提供多种动态直观型教具,让学生全身心感受地理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自然地理是地理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比如黄赤交角的公式、时区时间计算等,信息技术能将这些抽象型知识点转化为图形、画面,帮助学生构建空间地理知识网络,方便学生记忆。

三.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发展个性,引进相应地理教学技术,用信心化、智能化提升课堂效率,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

(一)创设实际地理教学情境,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用最简单的实例来说: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就属于地理范畴,所以地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贴近生活实际,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地理教学情境,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比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以下地理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推迟”一分钟进入教室,学生肯定会好奇为什么一直准时的老师也会迟到呢?在这个过程中,引起学生注意,然后教师利用信息化设备可以播放一段其他区域或者国家的天气预报,这一段天气预报要涵盖常见的天气,比如晴天、雨天和多云天气,让学生形成“天气系统”的大概印象,播放完视频之后,教师再解释自己今天“迟到”的原因:天气造成路上堵车,让学生了解“天气系统”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这个地理情境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化技术能够渲染地理学习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让学生全身心参与教学过程,引进“互动型”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堂中消化抽象地理知识,教师要不断创新地理教学情境,多与学生交流,全面掌握学生情况,用信息化技术加强与学生课后联系,及时解决学生地理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3]。

(二)提供直观教具,构建学生地理知识网络

信息化技术能给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提供直观形象教具,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依靠最简单的三角尺等教具,在课程中不能直接展示地理知识原理,随着信息化技术进入课堂,多媒体等设备改变了教学现状,教师能够制作“动态”地理知识,比如“洋流”形成过程、“地震”发生原因等,让学生利用图形记忆,构建地理空间知识网络。

在学习《日界线》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上展示两条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和子午线,然后可以布置相关课堂练习,比如:当北京时间为10月2号9时,全世界还有()

A.少于一半的地方是10月2号 B.少于一半的地方是10月1号

C.恰好一半地方是10月2号 D.多于一半的地方是10月1号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思考方向:北京处于东8区,根据中时区定义判断0时位置,从而得出答案C。

(三)提供地理实践途径,培养学生空间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老师要利用信息化技术给学生提供地理实践途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比如在学习“黄赤交角”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利用多媒体设备模拟“黄赤交角”的形成,在这种实践过程中,加强学生识记能力。

(四)因材施教,用信息化改变学生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学生是独立发展的个体[4],每个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不同,教师要利用信息化技术了解学生差异,因材施教,用信息化改变学生,比如在确定房屋选址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得出最佳方案,同时在信息化设备中展示学生成果,根据学生不同想法开展针对性指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显著提升课堂有效性。高中学校要加大信息化技术投资,提高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培养一批高素质信息化地理老师,让老师接受最新信息技术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改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同时,高中地理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统筹地理学科和信息化技术之间的关系,提供多种地理实践活动,创设良好地理信息情境,用智能化技术培养全能型学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旋晓伟,王林,王晓青.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