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财务核算与预算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财务核算与预算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财务核算与预算管理

篇1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高校经费由原来的国家统一拨款转变为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种渠道筹资的多元化经费来源模式。我国高校财务运行和管理工作主要包含了预算、核算和结算三个环节。简单来说,财务预算指的就是财务收支计划,财务核算指的就是实现财务预算的过程,而财务结算指的就是财务运行的结果。我们把这三个环节很好的融为一体,就形成了“预算、核算、结算一体化”的财务管理模式。这是适应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种种漏洞而要努力采取的一种模式。那种只重视预算或者只重视核算或者只重视结算的方法和行为都是不科学的,不完善的。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果不处理妥当,将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从而影响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尽快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化、科学化和高效化,从而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的效率不断提升,质量不断攀升。

二、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涉及的内容较多,岗位和人员也涉及的较多,然而,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信息传递工作仍然主要依靠人工来完成。此外,我国目前很多高校都有几个校区,导致了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较大的传输困难,信息流转往往是不能及时和准确的到达信息需求端。(2)虽然说当前我国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预算管理制度,但是由于没有配套的技术手段进行实施和强化,导致了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不够到位,制度不能落实到位,预算实际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较大,导致了高校财务核算过程控制不够严谨科学。(3)我国高校的财务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整体上不够高,基本上都采取的是分环节管理模式,其预算指标的执行方面还不够健全,大部分仍然依赖于财务人员的人力工作,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从而就导致了财务工作效率低下。(4)我国高校的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预算的过程中,往往采用的仍然是手工方式,这就造成了信息的不完整、不准确和不及时,无法真正体现财务预算的核心管理工作,使得财务监督变得日益艰难,一旦有管理盲点,也无法及时准确的反馈出财务信息,这就造成了财务监管工作的失效。总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许多问题在现阶段都是无法快速消除的。究其原因,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有这几个方面:预算管理约束的力度不够,尤其是其中的传统管理模式下的预算管理存在很多认识误区,造成资金利用效率低,部门之间矛盾加剧;财务管理体制还存在很多问题,高校的经济决策往往没有财务管理部门的积极参与,各自为政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了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人为障碍;此外,高校的经济决策缺乏科学性,经济决策机制不够完善等都是重要原因。

三、高校财务管理应该实行“预算、核算与结算一体化”模式

既然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内部控制意识淡薄,专门针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检查相对缺少等问题普遍存在。我们就应该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需求的管理模式来积极应对各种问题和困难。这就是要求我们高校财务管理建立一个“预算、核算与结算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应该来说,首先我们要从宏观上来切实加强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建立并逐步完善各项财务制度,规范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合理编制预算,强化预算控制和管理,加强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完善高校资产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学校的一切经济业务,加强监督,推行高校经济责任制,提高高校会计及财务管理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切实加强财务分析能力等,尽可能的规避各种财务风险,保障高校各项资产的完整和安全。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不断铺开,其财务预算工作难以跟上时展的需求,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就是观念方面的问题:对部门预算制度的认识不清,无法维护预算编制的严肃性。操作程序方面的问题:财务会计重核算,轻管理,缺分析,财务分析工作薄弱,存在潜在的赤字预算。编制方法与配套程序方面存在的问题:缺乏对资金使用效益的考查和评价,执行力差,难以切实实施,缺乏预算差异分析等。我们必须尽快加强预算管理工作,调整高校财务预算工作的整体思路,引入零基预算法,完善财务预算制度,建立一套畅通的预算执行信息传递与反馈网络,执行积极的监控预算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高校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当前高校会计核算与结算等与预算之间的不协调表现和原因所在,努力构建一个适应财务预算要求的会计核算体系,推进“预算、核算与结算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实现。具体来说,高校要想实现这种“一体化”管理模式,从而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和尝试:

(1)高校应该努力建立一套“一体化”的管理系统,设定初始化的工作。当前,我国已经全面推行了预算管理精细化模式,很多软件公司已经开发出了较为成熟的市场化的管理系统,这种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系统为我们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化的一体化管理,创新了财务管理方式,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具体实施起来,应该是要实现对预算编制的指标进行分项设置和管理,然后按需设置并分配岗位,对会计基础工作实现一体化管理。然后再根据权责分离和内部牵制原则来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性;(2)高校在建立了一套“一体化”的管理系统之后,应该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做好做足工作。具体来说,在运行管理方面,遵行“责任到人、两条线管理、定期核对”的管理原则,确保预算经费使用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在会计核算方面,按照高校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将财务预算核算进行细化。预算执行情况方面,实时了解和掌握每项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3)高校在实施了“一体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之后,就是实现了相关会计准则制度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做到了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实现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会计核算、账簿登记、财务报告的一体化管理。有效地实现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真正实现做实、做细、做精和做准。此外,高校还要对“一体化”管理模式加强预算监督工作,使高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成效充分体现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上来。

总之,高校要创新财务管理工作,就要实行“预算、核算与结算”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积极应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冲击和各种问题,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不仅要实现技术方面的更新,更要不断完善体制方面的政策性支撑。

参 考 文 献

[1]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EB/OL].2009-10-12

[2]李淑霞.论新时期大学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J].事业财会.2005(2):33~35

[3]王庆东,张艳辉,王秀兰.高校财务管理改革的困境及破解路径[J].企业导报.2010(12)

篇2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入推进的情况下,质量竞争和价格竞争愈演愈烈,特别是在产品质量日益趋同的格局下,能否控制成本、降低产品成本成为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而推行财务预算管理是降低产品成本和实现企业资源有效配置的一种管理工具,也是一种需要不断进行探索、修正及改进的管理方法。目前,很多企业对预算的管理职能认识还不到位,依然停留在为了编制预算而编制预算,没有将预算与其企业管理很好的结合起来,导致预算独立于企业管理之外,成为了一个封闭的系统,没有充分发挥预算的管理职能。预算的重点往往只停留在具体的数字计划以及目标任务和口号上,起不到预算管理工具的作用,使预算的编制流于形式。因此,有必要对预算管理的实施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并对近年来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作一个分析论述。

一、实施预算管理的基础

实施财务预算管理,需要有预算管理机构、单位负责人的管理决心、刚性约束机制、配套的管理制度、全员参与的意识、财务核算数据与预算考核数据的衔接以及以资金支付控制和完善的绩效考核作为基础。

(一)设立预算管理机构

企业法定代表人应对企业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负总责,要把预算管理作为加强内部基础管理,特别是成本费用管理的首要工作内容,成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并赋予其相应的管理职能权限。

(二)单位负责人要有加强管理的坚定决心

预算管理是一项需要长期推进和不断改进且很容易流于形式的管理工作,因此,只有单位负责人具有加强预算管理的坚定决心,才能使预算管理工作得以推广成功,发挥作用。

(三)要有刚性的预算约束机制

预算的执行是刚性的,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调整也必须经过规定的程序,既要允许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又不能随意调整。同时,强调预算调整更多的是对发生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变动做出的调整。

(四)要有相关的配套管理制度作支撑

预算管理不是孤立的行为,离不开企业的预算管理办法、投资管理决策、资金支付管理办法等。

(五)要有全员参与的意识

预算管理是一项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和全程跟踪、控制的系统工程。

(六)财务核算数据与预算考核数据的衔接

财务预算必须要与财务核算的数据相衔接,才能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和考核,实现数据取数的统一。云南省某上市公司的财务预算、财务核算以及预算的执行分析就在同一套软件系统上实现了无缝对接,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和对应,减少了大量的手工取数工作,大大提高了预算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七)预算控制与日常资金支付及核算系统的结合

预算控制与日常资金支付相结合,实现了每项费用在发生或支付以前都必须先录入预算控制系统,与预算系统里的相应数据相比较,只有在预算限额以内的资金支出才能被确认和支付,完成支付后就同时生成财务核算的半张凭证,超过预算的支付须重新进行预算报批、调整。同时在预算系统中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将预算数据分配到月度、季度、年度的不同控制方式,并可设置相应的预算预警。云南省某投资控股集团公司就采用了这种运行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实现了预算管理工作由事后分析的被动控制向事前控制的主动控制转变。

二、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

企业财务预算是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对一定时期内企业所拥有和能取得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协调统筹以最能产生效益和效率的方式进行使用和投放,以及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源运用所作的事前筹划,其编制也形成了一定的程序和方法。

(一)企业编制预算,一般按照“上下结合、横向协调、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

1.预算启动会。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主导机构,一般于每年十月上旬召开预算启动会,向各下属单位或部门传达公司战略目标和导向以及宏观经济形势和外部情况,说明预算编制和审核原则。并向各下属单位或部门下发收入、费用等历史实际数据、各种预算表格、各科目的编制说明等。

2.预算一稿上报。各下属单位或部门依据公司战略目标和导向以及宏观经济形势和外部情况所作的总体分析,结合自身资源情况,挖掘潜力,参考历史数据编制完成一稿预算并上报。

3.逐级汇总,横向协调,下达预算指标。各下属单位或部门逐级汇总形成公司或集团一稿预算,公司或集团与战略目标和导向对比,并综合融资、投资、生产、销售等各职能部门对资源的配置和运用情况的协调,向各下属单位或部门再次下达主要预算指标。

预算通过上述2、3两个主要工作环节的循环,形成预算(草案),最后经过公司董事会或股东会批准后下达至各下属单位或部门执行,并签订相应的目标责任书,作为次年度经营目标分析、考核的依据。

(二)企业财务预算可以根据不同的预算项目,分别采用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等方法进行编制

篇3

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民营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截止到2013年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要占到企业总数的80%,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有效地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因此积极发展民营企业、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是当前乃至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不健全导致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出现了很多问题。

2.1民营企业财务核算不规范

由于民营企业的经营模式主要采取家族式管理模式,因此民营企业的财务核算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其主要表现为:一是财务核算不规范,存在违规现象。很多民营企业由于缺乏监管,导致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他们就会采取人为操纵利润的手段对企业的财务进行造假,或者通过虚开财务支出项目等实现偷税漏税的目的;二是民营企业的资产与权益之间存在相互混淆的问题。由于民营企业多数实行的家族经营管理模式,民营企业的资产主要是有企业的管理者所有,因此民营企业管理者就会将企业的资产与个人资产相互混淆,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家庭资产之间缺乏明确的区别,导致会计核算主体的不清晰;三是不重视全面预算工作。在民用企业管理中,民营企业很少有全面预算意识的,民营企业在使用与规划财务资金时更多的体现为随意性,缺乏对财务资金的全面分配考虑。

2.2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

虽然民营企业的数量要占据我国企业总数的80%,但是在具体的经济总量方面民营企业所占据的地位仍然不高,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非常的单一,虽然近些年我国政府部门加强了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但是筹资困难、流动资金短缺仍然是影响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据有关机构的调查发现:民营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的积累,民营企业主要是通过向亲朋好友 进行借贷或者通过民间信贷部门进行融资。只有不到20%的民营企业可以通过金融机构筹集到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可以说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单一性严重影响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2.3民营企业的投资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虽然我国民营企业数量众多,但是具有品牌效应的企业则非常少,造成此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就是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在我国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民生工程领域的环境背景下,我国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出现了一种盲目的冲动性,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过分强调多元化经营,导致民营企业将精力放在了无限扩大经营范围的虚荣成就感中,而忽视了企业盲目扩张所给企业带来的资金、技术以及市场的矛盾;二是民营企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密集型产业。当前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主要体现在传统的低利润的密集型产业,而缺乏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三是民营企业在进行投资时缺乏对企业财务的准确判断。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决策主要由企业管理者单独决策,即对外投资的决策主要是依靠管理者的个人意愿,导致企业的对外投资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2.4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一是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不高,缺乏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由于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相对不完善,再加上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属于家族式管理,因此其对于财务人员的要求相对不高,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多是由企业管理者的亲属所担任,这样就会导致民营企业不会看重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等;二是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由于民营企业的管理权主要集中在管理者手中,而财务人员的薪酬待遇等又直接受管理者的影响,因此财务人员为了获得自己的私利或者出于某方面的压力,财务人员不得不听从管理者的意愿,进行一些违背真实性的会计核算行为;三是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缺乏财务管理理念。民营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过分约束,导致财务人员不能根据相应的会计管理准则严格执行,因此其在某些方面影响到财务人员理念的创新。

3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建议与对策

3.1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

首先,要建立以财会控制为核心的内控机制。民营企业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是要明确会计人员的权责。明确规范会计人员的权利与义务,保证企业的各项财务行为都要符合相应的规范程序。二是要保证会计凭证的完整正确。按照会计制度对会计凭证的内容与格式等进行规范。三是严格执行会计制度。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严格执行财产清查盘点制度,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其次,建立全面预算内部控制机制。民营企业要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通过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实施对民营企业的预算编制与管理工作,将企业的发展战略纳入到预算中。同时还要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与手段审批制度控制。

3.2我国政府部门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

提高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离不开我国公共服务部门的支持:一是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为民营企业发展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政府部门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融资的金融环境,提高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通过上市进行融资;二是政府部门要加大对财税金融的支持。政府部门要通过财务手段提高对民营企业的支持,降低民营企业的经济负担,比如政府部门要开展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业务等。

3.3强化财务审查机制

由于受到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限制,民营企业的财务审查机制一直不完善,也正是由于财务审查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民营企业的投资决策出现失误,因此民营企业要建立科学的财务审查机制:一是要建立独立的财务监督审查机构,保证财务审查机构的独立性,以便其实施对民营企业财务决策的监管,及时地发现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意见;二是要加强对企业日常财务的管理。通过强化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提升企业的资金运作效率,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3.4优化民营企业投资活动,防止企业财务危机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的即全面掌控企业财务风险根源,积极检测企业财务风险机制,开展合理的防治措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发展。对此,企业应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第一,加强企业财务的分析与探测,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预测,以便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足够的资金;第二,建立财务分析指标,创设稳定的财务预警机制;第三,依据企业运作情况,采用适合企业发展的投资模式,防止企业投资风险的产生。

篇4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关系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既具有关联性,同时存在差异性。在会计学科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手段之一。在企业预算管理中,只有依照财务会计的信息才能实行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工作的是否到位,严重影响财务会计的质量,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密切联系。在现代会计系统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重要部分,但这个部门之间有所差异。首先,会计人员的工作要点不同。财务会计人员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反馈财务信息,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对于财务会计人员务必具有专业的财务知识,财务会计操作水平,并且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依照会计制度来实行财务核算;而管理会计要求具有丰富的会计管理水平,达到管理会计的工作要求,熟悉统计学和信息技术学。其次,信息质量特点不同。在财务核算中,必须依据会计规范来进行财务核算,力求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准确,务必按照正常的秩序来展开会计工作,确保信息的高质量。在管理会计中,对于信息的处理工作具有灵活性,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不大,可以对信息进行选择、调整以及加工,最后将信息传输给企业管理者。

二、企业预算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一)财务会计管理方式滞后

我国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对于企业财务会计有一定的要求。在企业的预算管理中,不仅要求企业收集大量的信息,还要对信息进行研究。传统的会计管理工作,财务会计人员处理的信息量不多,仅是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统的财务会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要求。目前,仍然有些企业的会计处理系统滞后,仅仅对财务信息进行浅层处理,往往忽视了企业总体价值的每项环节信息。这就要求企业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对深层次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

(二)难以发现隐性成本企业的显性

成本包含财务会计的记录、核算以及分析。财务核算工程十分繁忙,在财务核算中难免会存在疏漏,由于工作失误导致额外消耗的资源属于企业的隐性成本。还有,业务部分与财务部门数据核对存在差距,这两者之间的差额也是企业的隐性成本。在财务核算中,难以发现企业的隐性成本。但是,管理会计可以弥补财务核算中存在的不足,找到企业的隐性成本及风险,并且对隐性成本进行控制。所以说,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可以为企业争取更多的经济利润。

(三)缺乏健全的会计制度

在过去的会计管理方式中,企业设置成两个不同的部门,即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企业预算管理中,发现这两个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信息呈现独立闭塞的状态。在财务会计给会计管理提供相关企业财务数据过程中,难以发现信息是否重复的问题。由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来源相同,一旦在这两个部门之间进行界限分明,容易导致信息出现重复交叉的状况,使得核算效率低下,不利于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严重影响企业的统一协调管理工作。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对策

(一)更新会计思想意识

先进的会计思想理念是保证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融合的基础。因此,企业要深刻认识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的重要性,将会计职能不能只停留在经济业务方面,充分意识到管理职能的必要性,促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机整合。这就要求企业学习科学的会计思想理念,全面了解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明确这两者结合的目标,从而正常有序地开展会计工作,改善会计工作质量,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二)完善会计制度

制度是所有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对于企业预算管理来说,缺乏完善的会计制度,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将会无法有效结合。因此,企业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会计制度。首先,明确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合理分工,给予会计工作人员相应的权限,结合企业的发展要求,来选出优秀、科学、合理的决策信息。其次,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企业预算管理人员应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严格监督,保证监督的全面性。通过对这两个部分进行监督,可以保证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使得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准确。例如:针对企业的合同管理方面,财会人员要通过合同管理制度,来对订单、货物以及货款的回笼进行计算,及时反馈合同的执行状况,追踪逾期未回的资金等,进而降低费用回收的风险,有助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会计理论的研究

在具体实际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通常是依照会计理论展开工作,会计理论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的基础。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的会计职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通过加强会计理论的研究,可以推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效融合,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目前,在企业的预算管理中,增值方式得到普遍的运用,该方式给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创造了融合条件。企业通过应用增值方式,使得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工作目标更加清晰,这两者服务的对象更加明确,并且实现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除此之外,在会计理论中,现金流动会计法广泛运用于企业预算管理中。通过采取现金流动会计法,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工作中,有科学的方法可循,使得企业的业绩评级与投资决策能够密切的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推动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机整合。同时,通过加强会计理论研究,来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提供了技术支持。例如:信息技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管理会计系统与财务会计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共享,有效推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四)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在企业的预算管理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各自为政的问题突出。由于该问题,导致会计信息无法共享,增加了会计工作的难度,非常不利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机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为信息交流创造了便利的同时,加快了信息传播的步伐。在企业的预算管理中,可以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来构建一个信息化网络会计系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会计效率,确保会计工作的质量,而且还可以统一协调管理各个部门,实现企业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推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四、总结

在企业预算管理中,通过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要想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目标,这就要求企业充分意识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整合的重要性,采取一定的融合对策,提升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宋伟宸.“互联网+”背景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分析[J].西部财会,2016.

篇5

一、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实施集中核算的具体措施

由于集团公司的一般构成比较复杂,且集团公司的空间较大,集团公司本部需要对其所属的人、物、事进行处理与调配,因此集团所承担的责任与风险也较大。在其管理的过程中,一旦子公司出现问题与困难,对集团公司的运营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近年来的管理实践中,集团公司逐渐探索和应用了一种现代财务管理方法,即集中核算。在集团公司中应用集中核算,对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采取资金集中管理的措施

在集团公司内部积极的应用资金集中核算的方法,构建起集中的财务核算制度,通过财务分析汇总、分析数据,及时的反映公司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支出、收入、债权等信息,并能使集团公司掌握其发展中资金流动变化,及时为集团公司的领导提供财务信息,为集团公司制定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同时,也能使财务部门对集团发展中的资金与成本等进行统一的调度与控制,使资金能够灵活应用于集团公司发展,有利于资金的合理调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在现代市场激烈的竞争中,集团公司要想在市场中立足,就要加强对其财务管理的全面预算管理,对其进行集中的会计核算管理,在本公司就通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来加强财务管理。这样就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市场的发展情况,来制定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并在预算范围内积极的研发新技术、开发新项目,替代老旧产品与制度。在集团公司中构建起集中核算的会计与财务管理模型,可以将各个子公司经营发展中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进行技术研发,这为实现公司集团发展的科学化与集中化提供了经济基础,能够有效的提高集团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三)加强内部监督控制管理

集团公司中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是为促进企业经营生产服务的,为了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就必须要对其进行财务内部监督,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在分公司内部开展全面审计和专项审计,并向董事会报告,从而能够及时了解集团公司的实际财务状况。如果不能对集团公司中的财务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控制,很容易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贪污与浪费现象,这对集团公司的发展有较大的阻碍。在公司实施集中核算,可以通过集中型的财务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就可以从经济活动的源头上对其进行监督,有效的避免集团公司资金挪用、截留、浪费等现象的发生。

(四)加强全面集中管理

在集团公司会计与财务管理中实现集中核算后,有效的简化了集团公司的财务报告的流程,将传统的会计与财务管理中的中间环节剔除,将对集团公司的全面管理、集团公司的内部核算与资金内部流动程序进行高度的简化。本公司就是通过建立业务数据平台,对各公司及分类业务的经营数据进行汇总。这不仅改变了会计数据信息的采集方式,能够通过对集团经营管理中的各个方面都进行集中核算管理,可以控制和减少会计与财务报表虚假信息的可能,有效的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可以为集团公司的领导制定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从而提高决策的质量与效率。

二、集团公司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的问题

在集团公司中实施集中核算,虽然会有效的提高集团公司的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但是其在实施初期会对集团公司的会计组织设置和会计核算模式都形成较大的冲击,并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一)欠缺对会计集中核算的正确认识

集团公司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集中核算的正确认识,不能认识到在集团公司管理中集中核算的具体流程,以及其具体的作用,在实践中也不能应用集中核算进行会计与财务管理,这对未来集团公司的发展有不利的影响,需要公司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总结经验,对集中核算的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改进,从而使企业能够正确认识集中核算,对集团公司的租金支出等,进行合理的调控,同时还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二)集团公司内监督控制机制缺乏约束力

因为集团公司对集中核算的认识不足,因此,就导致在集团公司的内部尚未建立起与集中核算相匹配的监督控制机制,很多情况下往往将所有的财务管理工作集中在报账员身上,不能对其进行监督与控制,这就使得集团公司内部的监督控制机制不能实现其约束作用,内部监督控制机制不具备实际意义。

(三)管理幅度的扩展加大管理层的管理困难

随着在集团公司中应用集中核算,使得其管理幅度不断扩展,这就明显增加了集团公司的领导层的工作强度与管理压力。这就要求领导能够从子公司、公司本部的各类数据信息中提取重要信息,找出重点与难点,但是这存在较大的难度。要求集团公司能够建立其会计与财务管理的预警机制,将企业发展中的财务信息都纳入其中,公司的领导能够通过对该信息进行监管,可以及时的了解企业在发展中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公司在发展中的整体竞争力以及市场占有率等因素进行统筹与决策,就能较好的把握集团公司在发展中的重点。

三、完善集团公司财务集中核算的建议与措施

(一)构建远程报账和远程查账系统模型

要在集团公司中应用集中核算,需要对大量的会计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因此,就要求集团公司能够积极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处理大量的会计核算工作。通过开发和构建远程报账模型,可以有效的减少集团会计与财务处理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在传统的会计与财务管理系统中,需要工作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处理和输入会计凭证的整理和摘要,这就导致在报账的过程中,有可能因为人为因素导致报账存在误差。在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系统中实现远程报账后,会计与财务管理人员就可以将精力集中在对报账信息的审核与修改上,可以有效的减少财务系统中的误差,有效的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对于集团公司的子公司来说,不用集中在同一时间处理报账与凭证工作,可以减少等候的时间。且由于在集团公司内部建立了远程报账和远程查账系统,基于信息技术进行集中核算,可以使会计与财务管理数据处理的流程实现自动化,并能使会计信息与数据资源实现高度集中,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能够有效地提高会计与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本公司就是通过利用会计核算平台,将全面预算和财务分析纳入平台模块,有效地提高了数据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二)健全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开支标准

首先,要明确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根据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需求不同以及其可能的需求,制定和确立科学性强、可行性高的集团公司开支标准。因为在当前的集团公司内部的经费开支执行标准的执行力较低,且没有形成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对其进行管理就存在较大的问题;同时由于各个部门都制定了本部门的经济开支标准,容易出现集团公司开支不平衡的现象。此外,因为集团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经费是不断增长的,但是其可用于开支的资金却是有限的,因此就有必要建立起企业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并能将公司的经济基础和财力保障等因素都考虑在内。对各个部门的一些开支涉及面积广、数额较大的项目要进行充分的研究与讨论。对该项目开支的可行性、合理性等进行探究与验证,要保证开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三)有效解决集中管控与经营自由度的矛盾

在集团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往往由于对集中管控与经营自由度的控制的掌握能力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在经营管理中集团内部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而使得集团公司的集中管理与分散经营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集团企业在早期对子公司往往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但是随着子公司的迅速发展,集中管理已经不能适应集团公司的发展需要。集团企业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经营需要与市场需要,在其管理中就要将部分决策权下放到各个公司,及时的对其管理机制进行调整,从而能够有效地促进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这也需要集团企业的管理层能够探索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与管理途径,能够解决集中管控与经营自由度之间的矛盾。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应用和实施集中核算对促进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积极的作用。且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大批管理型财务软件,为在集团公司中开展集中核算工作,创造了数据基础和技术基础。集团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要同政府的相关政策结合起来,能够配合并支持政府的管理工作,并能在允许的范围内,对集团公司的集中核算进行改进与改革,加快落实集团公司的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为了能够保证实施集核算的质量与效率,集团公司需要根据在集中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积极的应对措施和途径,加强对企业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郑丽霞.浅析企业集团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的优势[J].财会研究,2010(12).

[2]王刚.集团公司会计集中核算初探[J].会计之友,2011(36).

[3]苗雪梅.企业集团公司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探讨[J].商,2011(20).

[4]罗延海.浅析集团公司会计集中核算模式[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7).

篇6

一、公路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及管理

1、首先要明确各施工企业部门成本管理的职责,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的记录、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对于不同阶段的成本费用应当适当处理,对不同费用进行合并归集。成本核算对象主要是根据整个工程的合同规定以及实际施工过程中各种费用的使用和管理的要求进行核算的。常规分类中大致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分包工程支出费用、其他各种直接费和间接费等等。所有这些诸多费用要采取细化成本和费用核算,从实际出发,制定出严格的间接费用计划表、项目成本计划表,作为对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对不同阶段的成本费用进行分类合并。

2、工程分包在施工企业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也应有着正规、合法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账务处理的程序。因此分包工程的成本管理工作极为重要。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来执行,即以会计核算准则为主导。

3、由于公路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固定资产一般都是价值高,特别是一些大型的机械设备,在高强度的使用频率下,它的价值迅速降低转移到了工程成本当中。从而使得正确进行固定资产折旧就成为了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一个重心,直接涉及到成本、设备更新、税收等许多问题,施工企业要着重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对于工程所需的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根据实际需要申请购买,合理进行摊销。项目完工后,尚可使用的,由公司财务总部负责变价处理收回残值,也可估价收回周转使用,取得的收入冲减项目成本。对固定资产应设立台账,做好实物管理、调入、调出、盘点、对账等基础工作。

公路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对各工程项目实行项目管理、独立核算、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二、做好公路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工作

公路工程项目一般都要采取独立核算财务管理体制。每个项目的成本、费用要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以内,同时注意规避工程风险,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贯彻执行各项会计制度 ,建立健全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健全可以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进行控制,在此基础上才能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相关项目部门要设置材料实物账,建立计量、验收、入库、出库、盘点、对账制度,账、卡、物必须相符,盘盈、盘亏要按规定处理。存货计入成本要以出库单和存货费用分配表为原始凭证。项目完工后,项目部库存的存货由公司统一处理收回价款或转入下一个项目使用,无法使用和处理的部分,其价值全部计入项目成本之中。

2、严格控制工程项目中的暂列费用和工程结算费用,有效防范不可预见费用风险

对工程项目中的暂列费用认真执行严进严出,“严进”主要是指两个方面:其一,暂列费用不能随意列示在工程造价中;其二,尽量降低暂列费用在总造价中所占比重。通过这样两个措施。“严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暂列费用在后期实施中实行公开招标方式,特殊情况时也可采用邀请招标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后期“暗箱操作”的隐患;其二,暂列费用实际发生时必须以总承包方名义签定补充合同,并且补充合同值不可以超过相对应的暂列费用值。这样可有效避免造成成本增加的因素,并防范不可预见费用风险。

3、对投资核算要事前控制在合同的基础上建立基建核算台账,为财务核算和后期竣工财务决算打基础。把总包合同值、分项工程进度值、单笔付款值、分包合同值等数据录入数据库中,做到及时掌握有关工程投资单项和整体财务状况。

4、创新融资思路,拓展融资空间

要实现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做为保障。目前公路工程建设还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公路工程建设任务繁重与资金不足的矛盾突显。这就要求我们财务部门必须围绕大局,突出重点,以各项融资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思路,努力提高生财聚财能力,千方百计抓好筹融资工作,切实发挥好资金保障职能。

一是制定出台高速公路通行费结余资金用于新建公路政策,以现有高速公路通行费结余未来收益为资本,采取搭桥贷款和信托投资等方式。

二是积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路建设领域,鼓励地方投资建设高速公路项目。

三是支持交通企业在债券市场融资。

三、总结

公路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切实做到财务机构统一,财务人员统一,资金运营统一和经济核算分离的新型管理模式。对工程潜在的债务必须牢牢掌握和控制,努力防止财务报表失实所可能引起的潜亏发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公路工程已全部面向市场,公路施工企业不再享受行业保护,财务工作在强化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针对公路工程项目特点,我们要在认真贯彻实施已有制度的基础上,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升人员素质、强化成本核算与资金优化配置管理,努力达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

篇7

近年来,基层的管理工作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工会的管理工作不断被细分,也正是在重视度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开始发现基层工会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较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日常工作中不仅没有被妥善解决,反而会引起其他一系列问题,进而产生蝴蝶效应,影响工会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讲,基层工会财务管理会计预算与核算存在的问题也是有一定必然性的,毕竟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与组织机构内部的裙带关系现象还很普遍。因此,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从内部的制度上入手,同时也要加强外部的监管力度。

二、基层工会财务管理会计预算与核算存在的问题

1.预算功能无法发挥

工会的财务预算不仅发挥着控制工会财务收支计划的作用,同时也对工会的工作产生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就是说,工会管理者可以根据财务预算来掌握工会过去的工作状态,同时对未来的工作状态进行管理与控制。但是在实际的财务预算工作进行中,会计人员往往对这一项工作并不重视,更不会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工会财务预算工作,预算工作往往都是为了敷衍管理者而进行的,不仅照抄照搬现象频发,同时也经常出现预算与实际不符的现象,这导致工会的会计预算功能无法有效发挥。

2.核算制度不够严谨

基层工会的会计核算工作也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实际工作中,基层工会的财务管理制度中对核算工作的要求并不高,虽然有一定的专门针对基层工会内部财务核算的专门制度,但是核算制度并不严谨,尤其是在责任制度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这导致财务核算过程中经常出现假账、烂账,而且很难找到问题的根源。

3.资金管理制度缺乏安全性

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保证资金与资产安全,但是基层工会在资金管理方面的安全性却非常欠缺,现金支付形式仍然是财务支付的主要形式,实报实销的过程中,也仍然有许多人员出具的发票与报销内容不符,不仅导致会计审查工作困难重重,非法骗取资金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4.会计信息与事实不符

会计信息真实有效是会计工作的基本原则,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基层工会的财务管理工作,但事实上,由于基层工会的财务工作人员一般都是由其他部门的财务人员兼职。因此,实际记账与走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有时甚至会出现帮助他人刷卡套现的现象,这又为工会的财务会计预算与核算过程中出现问题埋下了隐患。

三、解决基层工会财务管理会计预算与核算问题的措施

1.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监管

提升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首先要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监督,从而保证财务预算功能的有效发挥。财务工作者在对基层工会的财务预算进行估算的过程中,不仅要参考前几年工会财务账务的数据,还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未来一年甚至几年基层工会的财务状况。其次要借鉴整个企业或组织机构的发展战略目标,财务管理者更要加强监督,杜绝敷衍、抄袭现象的发生。

2.完善财务核算机制

首先要确立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基层工会财务核算机制,该机制不仅要遵循基本的会计准则与原则。其次要符合整体财务目标,尤其是在责任机制上要进行进一步完善,真正的做到有奖有罚、奖惩分明,从而在出现问题时也能够迅速找到问题根源,进而从根本上杜绝类似问题的再度发生。

3.提高资金管理制度安全性

在安全性方面,不仅要提升基层工会的资金管理制度的安全性,对于整个工会的财务管理体系,包括预算与核算等多个方面,都要提升其安全性,尽量减少现金支付方式的使用,在财务核算过程中,如果出现报销内容与发票内容不符的现象,要及时的追根溯源,对相关财务人员工作的疏忽进行惩戒,如果有存在欺诈或以非法途径骗取工会资金或资产的情况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进而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保证资金与资产安全。

4.建立会计信息监管制度

保证基层工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就要建立有针对性的会计信息监管制度,除了工会的财务管理者要定期对会计信息进行核实以外,其他相关的财务部门也有权对基层工会的会计信息进行审查。另外,还可以设置专门的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而负责人员可以民主选举工会内部人员,这样负责人员不仅了解工会工作内容与财务关系,同时也能够最直观的发现会计信息中出现的问题。在人员配置上,也应该减少会计人员兼职的现象,从而将很多会计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

四、总结

事实上,基层工会的财务管理会计预算与审核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包括本文中所阐述的几点,而且财务预算与审核制度执行力度低、费用支付依据不合理等问题也是主要问题。因此,基层工会的财务管理工作者同样也应该注意提升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会计人员的任命更不能任人唯亲,为解决工会财务问题奠定人力基础。

参考文献:

[1]姚玉婷.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问题和措施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10) .

[2]张锋.浅议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体系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3(24) .

篇8

3.成本核算进一步促进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科学。医院的成本核算最初是从科室核算起步的,所以无论是从最小核算单元开始,还是向病种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核算拓展,都要把成本管理意识贯穿于工作的始终,从源头控制费用,使全员成本意识得到加强,实现低耗、优质、高效的管理目的,这对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有着重要的意义。成本核算能够真实地反应全院各科室的收支结余情况,医院管理者将通过对成本结构的分析、评价,找到成本控制关键点,有利于医院经营管理手段的实施和调整,使管理者正确把握资金的投向,真正达到降耗增效的目的。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是医院管理的一个系统工程,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基础,不能把成本核算工作仅简单地理解为一个核算过程,它是医院加强经营管理和成本控制有效的手段。

二、目前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影响成本核算工作

多年来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与医疗工作相比一直属于从属地位,仅仅是传统的记账员角色,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核算、报账及其事后分析,这样的财务管理明显滞后于医院改革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工作与医院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较多。如上层管理者不精通财务专业,管理不科学。医院的主要领导大部分是医学方面的专家,不擅长财务管理,阻碍了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成本核算工作不到位;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影响财务管理质量。目前医院财务人员现状是高精尖人才进不来,现有人员又不培训,理论基础偏低,业务能力不强,工作质量效率不高;财务管理岗位与流程设置不合理,影响管理效率;没有真正建立科学规范的成本核算体系。大多数医院没有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的范围、方法不规范,没有实行全成本核算。特别是没有严格执行收入与支出配比原则;财务电算化设施及管理软件落后,成本核算需要的财务信息归集不科学。成本管理网络滞后,成本核算管理软件与医院会计核算软件衔接不到位,不符合成本会计的程序和方法,不方便接收和输出相关财务数据,不能自动进行成本计算,生成各种成本信息,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目的。

三、财务管理创新有利于推动成本核算更加深入开展

财务管理创新方式方法很多,但主要有财务管理制度创新、岗位设置与流程创新、财务管理手段创新。

1.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现代医院财务管理特别需要有开拓创新意识,不断地改进旧的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的、有创新意义的财务管理制度。要更新观念,确立财务管理新思路,尽快地建立起既适合本国国情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创新现代医院的管理制度。

篇9

项目支出,是指人民银行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所必需的费用支出,按项目进行管理。下设固定资产购建支出、特殊支出、其他项目支出3个科目、12个账户。

篇10

新疆高校财务基本上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而电算化非信息化工作主要是以传统的核算型会计模式为主导,围绕着日常的业务工作开展,缺乏一个系统的、规范的、多重访问级别的财务信息网。

财务管理软件存在多样性,各系统相互独立,不能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大系统。如高校教育经费的核算、工资、扣税系统用、学费收入系统等不能有效衔接;财务与外部资产、人事、科研、教务、学生等其他部门的信息也不能对接,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出现资产和财务对账人工完成,薪资发放及扣税无法实现网上查询,财务项目资金管理网上查询功能缺失,会计报表体系不完善,决策数据难以快速响应等情况。

二、新疆高校财务管理与核算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与核算信息化认识不到位

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一个财务核算工程,它涉及到财务的管理理念、模式、资金运行、动态的管理的系统。原来的传统式见面报销模式,因受人员、场所限制,已成为制约财务部门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瓶颈。新疆多数高校未能充分了解实现高校财务管理与核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与方法已明显滞后于高校快速发展需求。

(二)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和知识更新不够

高等办学规模逐渐扩大,高校会计人员工作量增大,但是忽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财务人员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大部分高校财务人员学历普遍偏低,专业知识单一陈旧,只能掌握简单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对现代财务管理与核算信息化了解相当少,能够熟悉财务综合管理人员相当紧缺。近年来财务制度更新,特别是财务软件不断更新,财务人员知识更新不够,同时相关培训不到位,导致部分人员对财务的认识还停留在核算认识,没有上升为管理者的高度,对财务制度颁布的本质没有彻底领悟。

(三)财务管理软件滞后

随着高校财务管理行业改革的深化,现有的财务电算化系统已逐渐落伍,分散的会计核算信息已无法满足财务管理和发展的新要求。新疆高校大多还停留在直接购买商品化软件的阶段,对于个性化需求的开发甚少,主要是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够,不能透彻地看清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不能领悟财务管理与核算信息化建设的真正需求。

(四)所处地域局限性,基础设施落后

新疆一个地域宽旷,占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的多民族群聚居地,由于历史、地理环境、气候等原因,特别是南疆民族地区,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民族文化差异较大,不能积极响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对信息化技术的了解也相当缺乏。

三、高校财务管理与核算信息化改进对策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以建立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为基础,以建立计算机网络为支撑,以高校内部财务人员的集中管理为前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财务的集中管理与资金监控。为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对现行的管理方式和财务制度进行规范和改革创新。

(一)实现资金预算、核算、决算环节一体化

在构建财务信息系统中将“预算、核算、决算”三个环节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预算系统对预算执行进行全过程管理,核算系统增强对预算执行环节的控制,决算系统为绩效评价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持。将高校财务系统与校园网挂接,实现高校财务各项目之间的交叉核算,数据对外公布及查询,全面反映财务工作情况,促进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详见图1)。

(二)实现会计日常核算工作一体化

根据日常实际工作需要,新整合设计了高度集成的综合管理财务信息系统,实现了对“财”的标准化、可追溯、可视化的全过程管理。网上报销是改革创新的亮点,可实现报账人员无需等候,提高服务效率,同时财务部门通过实现报销管理、出纳管理、会计处理、项目管理、支出预算管理、往来款管理等系统联动功能,实现了财务数据的高度集成、无缝衔接,保证数据的安全(详见图2)。

(三)实现项目管理与经费核算一体化

建立一个集经费管理、实际到位数管理、预算执行查看及项目统计查询与分析为一体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实现科研项目经费资金的预算、执行全过程监督管理,提高科研项目的流程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任务的快速完成,辅助推进科研项目事业的有序发展(详见图3)。

(四)实现财务核算与合同管理一体化

合同管理实现各类合同进度款在进行支付时,可自动关联合同的付款计划,每一笔支付均可受合同付款计划与该项目的财务指标联合控制。可根据每个合同的编号实时查询合同支付情况,并能实现合同跨年账务查询(详见图4)。

(五)实现薪酬分配与个税管理一体化

根据高校职工收入多样化的特点,将薪资、个税管理纳入财务信息化建设当中。设立工资管理系统、其他薪金收入系统、工资报表系统、工资查询系统,实现了收入的编辑、上报、审核、个人所得税计算及扣除功能,收入数据的统计分析功能等。财务数据与人事处、校园网对接,职工可在校园网上收入实时查询,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详见图5)。

四、结语

虽然新高会计制度在实施过程存在问题,仍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来更好地应对高等办学的激烈竞争。因此,加快高校会计核算管理能够有效反映高校财务运转情况,把财务管理从收支平衡型逐步转向成本核算型财,充分体现财务信息的统一性、精确性和透明性,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和效率,为高校的长期稳定发展战略奠定经济基础,从而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媛媛.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6).

[2]周正旭,王红艳.构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0(2).

[3]黄克宇,叶靖.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大众科技,2012(8).

[4]余文琰.浅谈强化高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J].科技视界,2014(7).

[5]邹轶君.以信息化为实现手段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变革研究――以某高校为例[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

篇11

一、财务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不重视,甚至故意套取科研资金

有的企业由于领导重视不够,缺少一套严谨、完备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财务核算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更未发挥其应有的审核监督作用。有的企业从立项申报课题开始,便意图以科研课题名义尽可能多地获取国家项目拨款,出现了弄虚作假、挤占挪用课题经费的问题。

(二)部门间沟通不足,配合不够

科研项目的完成需要多个部门共同配合,互相协助,这其中可能涉及到研发部门、财务部门、人事部门、生产部门、物业或房管部门。各个部门之间沟通不足,配合不好,将直接影响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比如,研发部门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编制项目支出预算,而当项目实际实施时才发现,预算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研发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沟通,致使双方在经费开支范围、项目开展时间等方面出现差异。

(三)生产成本与科研成本易混淆

很多企业既从事生产活动,同时又承担了涉及相关产品的科研课题并在研发过程中存在中试生产活动,这就使得生产成本与科研成本不易划分。特别是产品耗用的原材料、折旧、燃料动力费用等,由于在生产活动和科研活动中同时发生,很可能因为分配不当而造成两项成本不准确。此外,很多国家或省市级项目都要求企业配有一定比例的自筹经费,为了达到充分列支自筹经费的验收要求,企业可能蓄意将本属于正常生产成本及费用的支出列入科研成本,结果导致成本费用不实,利润虚增。

(四)多个项目费用之间易混淆

企业中专职的科研部门及科研人员承担的课题项目往往不止一个,在同时承担多个科研项目时,很多成本费用可能因为分配不合理而被不当划分,比如原料成本、能源费、人员费以及一些间接管理费用。另外,也存在为通过课题验收而人为在项目之间调节费用的情况。

(五)对子课题承担单位缺乏管理

一些重点科研项目是由课题承担单位总体负责,同时有若干家子课题承担单位参与研发的。对于子课题承担单位的经费支出,课题承担单位往往由于人手不足、精力有限等原因,不予监督和管理,最终影响整个课题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财务核算与管理的改进建议

(一)改变自身认识,加强外部监督

主观意识决定了活动的目的,是不正当行为能否发生的关键。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申请科研课题的目的是为了进行研究开发、创造科研成果,而非套取国家资金以谋他用。当然,这只依靠企业自觉自律是不现实的,必须加强外部审计监督。课题验收部门不应允许企业自行选择审计机构,而应根据课题重要程度,在特定范围内选择或指派审计机构。审计时,不但要重点审核课题承担单位,还要重视子课题承担单位;不但要重点审核专项经费支出情况,还要重视自筹经费支出情况。

(二)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

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是企业科研项目准确、高效完成的重要保证,应贯穿于科研项目的全过程。项目预算阶段,科研部门应在与相关部门充分沟通后制定项目预算。项目实施阶段,科研部门应保持相应的沟通并与相关部门协作:与人事部门配合确定分摊的人员费用;与物业或房管部门配合确定分摊的房屋使用费、物业水电等费用;与生产或库管部门配合确定用于项目的原料成本、燃料动力等费用;与财务部门更要充分沟通,将课题任务书交予财务部门,使其了解课题的性质、内容、期限、负责人、经费支出预算等基础信息,并通过口头沟通、报销费用时注明等方式,协助财务人员将各种经费支出正确计入相应的类别,同时,财务部门也应保持与科研部门的主动沟通,审查、监督并控制项目经费支出。项目验收阶段,科研部门同样要与相应部门沟通合作,准备验收决算所需的各种资料。

(三)加强科研项目内部控制

加强内部控制是企业科研项目准确、高效完成的重要手段,同样要贯穿于科研项目的始终,主要内控措施包括:

1.加强制度管理。企业应依据国家及省市有关科研管理的规定,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完整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如组织管理制度、经费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相关部门与相关人员依据制度,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并依据制度接受奖励或处罚。

2.加强预算管理。在申报课题前,企业应尽可能对项目作出准确预算。国拨科研项目均有相关部门制定的统一格式的课题任务书,企业应根据要求认真填写,其中,真实、准确地预计经费支出内容及数额,是科学、合理使用科研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基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如确需改变支出内容或金额,应具备充分的依据,并向相关部门报备。

3.加强审批管理。涉及科研经费支出的各种事项均应经过严格的审批,按照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规定的审批权限和审批顺序办理相关事项。财务部门应在确认审批完整后付款,签字人员至少应包括经办人、项目负责人、主管领导。由于科研课题专业性较强,项目负责人在审批中的作用显得格外重要,项目负责人应认真审批,确保经费支出的合理性。

4.加强合同管理。合同是确保缔约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约定,在研发活动中同样重要。科研项目中会涉及购买原料、购买设备、购买服务等事项,企业必须按规定签订合同,并按合同约定的时间、方式等支付款项。科研部门负责签订并执行合同,财务部门履行监督职责并按照合同付款。

5.加强财务核算。财务核算在科研项目活动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合规、准确的财务核算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科研经费的支出状况,因此,企业应建立、健全科研项目财务核算体系,财务人员也应该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及单位内部管理制度,认真履行财务部门的核算与监督职能。

6.加强内部监督。企业应建立健全有关科研经费的监督约束机制,内审部门应采用重点项目必审和定期抽查等方式,对科研项目进行内部审计。对于没有条件设立内审机构的企业,也应由财务负责人或未参与项目核算的财务人员对科研项目进行自查、自审。对于审查出来的违规行为,应按制度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四)科研项目核算方法建议

1.账务处理方法

对于国拨科研项目经费,相关经费管理办法均规定“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财务部门可以利用财务软件的项目附注核算功能来划分不同的科研项目,采用设立下级科目的方式,按照课题任务书规定的经费支出预算,来设立支出明细科目。

收到经费拨款时,计入递延收益;科研项目开支各项费用时,计入研发支出;定期将研发支出转入管理费用(费用化支出)、无形资产或固定资产(资本化支出);定期按照项目进度将递延收益结转到营业外收入。

2.自筹经费记账

对于国拨科研项目自筹经费部分,一般均要求及时到位、单独记账,并接受课题验收审计。为了统计各项经费支出的来源是拨入经费还是自筹经费,可以将拨入经费和自筹经费单设为研发支出的下级科目,但这样可能导致下级科目级数过多,繁琐重复。

可以不在研发支出科目下专门设立自筹经费科目,而是直接计入各个支出明细项下,但要在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上作出标注;有的企业做法更简单:不进行标注,凡超过拨入经费的支出部分即作为自筹经费支出,但这种做法不被所有审计机构认可。

3.生产成本与科研成本的分配

篇12

一、中职院校财务管理的现状

随着教育体质不断改革深化,中职院校财务管理的水平也在不断的进步和提高;但是,各中职院校财务管理水平却参差不齐,与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1.缺乏教育办学成本理念

(1)较高的办学成本

在大多数中职院校内没有树立起教育成本的理念。对何为教育成本、教育成本如何计算、哪些项目应该计入教育成本等没有明确的认识。

较高的培养成本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我国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等,需要开展实训教学,那么就必须要配备相关的设备,投入一定的资金。以我国某职业技术学院的机床培训中心为例,一台数控机床就需要700多万元的投资。

(2)资源浪费与资金短缺

在资金使用方面,缺乏高效益,没有精确的预算,乱花钱现象难以控制。在日常公用经费中,跑、冒、滴、漏现象严重,长明灯、长流水比比皆是;在设备采购中,急需的教学设备因得不到充分重视而无钱购买,而行政用设备则可以比较顺畅地予以添置;新校区建设规模庞大、设施豪华;维修装饰方案缺乏论证,年年改样,投入不断,等等,造成了资金使用上的浪费。

国家在职业教育投入方面,比较薄弱,为了增加经费,往往利用招生来实现学校的稳定发展,但是又提高了办学成本。现阶段我国招生市场还需要进一步规范,招生费用在学费收入中占据了越来越高的比例,这些学费本来用途是对教学设备进行改善,促使办学条件得到提升,但是却用到其他非必要地方,无法正常顺利的实施中职院校软硬件正常建设,降低了学校的收益水平。

2.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中职院校在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等各项财务管理方面明显存在着制度不健全、不合理的问题。同时,还有许多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空白,缺乏有效的执行依据等各种问题。如学生活动经费、实习经费、课程建设费等项目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列支内容,这样容易导致各种报销,费用项目混乱不清,难以有效的查证。

二、中职院校财务管理核算的作用

中职院校通过财务管理核算工作的开展,能够对财务信息有效获取,促使内部管理工作得到切实开展与强化;能够帮助中职院校将核算意识树立起来,提高工作效率,对不必要的开支严格控制与节约,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借助于财务核算数据,也能对拨款标准合理确定,对收费标准科学制定。同时,通过财务管理核算,还可以将其作为学生收费的依据,学生购买教育服务,比较关注教育服务价格,那么对于收费标准确定依据的教育成本必然也会十分关注。中职院校将财务核算信息充分利用起来,能够横向对比其他同类院校,将自身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给及时找出来,对节约支出的潜力充分挖掘,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将现有资金优势充分利用起来,优化配置资源,避免出现过大的浪费问题。同时,财务管理也可以得到强化,将财务分析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三、中职院校财务管理核算原则

具体来讲,中职院校除了要严格依据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学校会计制度开展财务核算之外,还需要将这些会计原则充分贯彻落实下去:

1.权责发生制原则

人们通常所讲的应收应付制、应计基础等都为权责发生制的别名,具体指的是结合权利的形成及责任的发生来确认收入与费用。在本原则指导作用下,不管是否收到收入款项,在对其归属期进行确定时,充分依据权利形成日期;而在费用支出方面,不管是否支出,其归属期的确定,需要严格依据责任的发生日期来进行。实践研究表明,在对收入、费用归属期进行确定时,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能够避免成本核算信息受到现金收付时间的不利影响,成本核算的精确性得到提升。现阶段,部分院校要求将收付实现制运用过来,与财务管理核算分期假设要求不相吻合。针对这种状况,需要结合中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将权责发生制贯穿到涉及到财务核算方面的支出项目,将收付实现制运用到其他项目中。

2.配比原则

本原则指的是在某一个会计期间内的收入,需要配比于相应的成本费用;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进行理解,首先是成本费用需要配比于相应的会计期间,其次是成本费用需要配比于相应的对象。在期间配比要求指导下,成本核算过程中,费用的计入期间需要依据权责发生制来开展;而在对象配比理念下,要依据费用受益对象的差异,在成本计算对象中计入各项费用,以便对各个对象成本准确的核算。

3.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本原则指的是如果支出效益关系到本会计年度,需要将其归纳为收益性支出,在本会计年度中计入;而如果支出效益关系到几个会计年度,需要将其归纳为资本性支出,合理分摊于几个会计年度内,在相关的各个会计年度内分别计入。如中职院校为了改善教学条件,对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大量购买,那么其就属于资本性支出的范畴,采取折旧方式,在各个会计年度中分别计入。

四、院校财务管理核算的程序流程

在企业成本核算中,需要严格依据相应的程序和流程来进行,院校财务核算也是如此。只有严格依据相关的流程来开展工作,方可以对成本准确合理的计算,将更加真实的成本信息提供出来,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一般情况下,依据这些流程来开展:

1.对成本计算对象合理确定

各种资源的归集和分配,需要依托于成本计算对象方可以开展。具体到中职学校角度来讲,其教育资源的花费,主要目的是将教育产品生产出来,也就是将一定的教育服务提供给各级各类学生,因此,教育产品计量单位可以选取一学年的教育服务,一般期限为每学期的9月份-下一年的8月份。在产本核算实践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学生专业的差异,合理划分,不同专业耗费不等的资源,因此,通过对教育成本分类核算,可以降低管理难度,提高管理精确性。

2.对成本计算期科学确定

现阶段,学校采取与企业单位会计相同的会计年度,也就是公历年度制;本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中职院校所开展的事业活动不同于企业单位开展的经营活动,其依据学年来培养学生,因此,不能够采取公历年度。要结合产品培养周期开展教育成本核算工作,也就是说,选择的核算周期为一届学生入学日到毕业日,每一学年对教育成本进行一次核算。

3.对成本项目合理确定

教育成本构成费用的类别即为教育成本项目。在教育成本核算实践中,需要对教育成本项目合理设置,主要目的是将相应的信息提供出来,促使教育成本分析与控制工作得到顺利开展,进而实现教育资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目的。设置过程中,需要将应计入教育成本的费用及其与现行会计制度下教育经费支出项目之间的联系充分纳入考虑范围。现行学校会计制度下,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离休费、住房补贴等都项目都被列入到事业支出项目中。根据这些规定,笔者认为,不应该计入到教育成本中的项目有这些:首先为助学金,本支出实质上是转移了学校收入,不属于培养学生支出;其次,可以用人员成本、业务成本、公务成本及资源使用成本等进一步划分离退休人员费用,分别属于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可以结合相应标准,来在各个成本对象中计入。

4.对各项费用科学记录、归集与分配

要严格审核所发生的费用,保证其与规定开支范围所符合,科学划分之后,在教育成本费用中加入进来。同时,要对成本归属期间合理确定,按照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进行划分。通过归集与分配这些费用,向教育成本项目和教育成本计算单上归集本期教育产品负担的费用,且对各种教育产品总成本和生均成本汇总计算,控制成本,提高资金使用率。

参考文献:

[1]孙红涛.浅谈卫生类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成本分析及对策[J].经营者,2014,5(10):123-125.

[2]于佳.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校企深度融合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4,6(19):66-68.

[3]王红香.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J].商,2014,7(19):55-57.

篇13

1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1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过程整理、分析企业财务相关数据后将该财务信息提交给企业管理层,从而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运营控制的重要手段,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前期决策资金回报率对投资者的行为决策有着直接影响。财务管理能将企业资金流动、规划、利用等情况反映出来,能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决策,以促进企业发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财务管理存在多种问题。部分企业缺乏完善是财务管理体制,存在多种财务管理漏洞和隐患,如财务管理控制薄弱、缺乏完善财务资金管理制度、资金使用不合理等,容易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使得企业运营状况受到严重影响。部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缺乏完善财务账目管理规范,无法准确预测企业经营中产品仓储、营销、材料耗费、项目成本投入等方面的财务风险,使得企业资金运转不畅。企业控制财务力度较弱,缺乏财务管理责任制度,无法有效追责财务管理中存在过错的行为,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无法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1.2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企业成本的预测、分析、规划等工作,会直接影响企业经营决策。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存在多种问题。部分企业管理层对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成本核算的认识不足,认为财务部门做好企业账目即可,且企业财务部门设置简单,部分企业甚至直接采用兼职会计来算账,无暇顾及成本核算工作,使得成本核算管理水平低下。部分企业缺乏完善财务核算体系,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成本核算制度,即便制定相关成本核算制度,其实际应用效果差,无法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且企业对成本核算的监督力度不强,部分企业无法确定产品生产中采购、领料、分配等相关环节责任人,使得产品质量缺乏保障。除此之外,部分企业通常采用品种法、分批法进行成本核算,这种核算方式无法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发展趋势,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下降。由此可见,企业需要强化企业成本核算,提高企业成本核算控制力度,完善企业成本核算制度和监督,从而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的措施

2.1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措施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是查看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对企业投资项目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预测,帮助公司管理层制定科学经营决策,并对执行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为企业发展、运营、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供改进方案。企业应不断强化财务管理,以改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对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2.1.1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根据自身运营实际情况、管理目标以及财务活动规律,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从管理方面、资金角度、业务环节、项目投资方面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从而有效规范财务管理程序,明确财务管理内容,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2.1.2建立完善企业监督制度

相关管理部门建立完善企业监督制度,以保证经济业务的审批、办理、审核以及后期会计稽核工作合理,保证该经济业务中无违法、违规情况。在经济业务相关手续办理的过程中,查看各项手续、凭证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具体工作要求,相关业务手续能否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办理等。如果相关经济业务已经办理完毕,则需要加强事后核查工作,保证凭证完善、合法,且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且企业应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度,以加强对企业内部的控制,从而完善企业监督机制。

2.1.3加强企业财务预算执行和控制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预算执行和控制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应财务预算和控制,企业应从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控制方面进行管理,企业应严格按照财务预算管理重点控制财务预算,并严格根据相关制度执行财务预算,如果某支出项目的预算审批程序不符合规范,则一律拒绝付款,从而达到财务预算执行的事前控制。财务预算执行相关责任人严格根据财务管理制度实施财务预算,加强对财务预算的检查,第一时间掌握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对财务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市场变化、价格变动等因素进行分析,根据规范程序来对财务预算进行调整。财务预算执行后,相关工作人员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调查超预算、偏离预算项目的原因,从而及时改进相关工作。

2.2强化企业成本核算措施

在企业成本管理中,成本核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精准的成本核算能有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资金消耗,能为企业改进管理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强化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强化企业成本核算意识

企业加强对资金管理的认识,让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企业加强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组织企业管理层学习成本核算的相关知识,并将成本核算列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中,让企业管理层认识到成本核算对维持企业优势、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不仅如此,企业加强所有员工成本管理意识培养,让企业全体员工均参与企业管理管理,对企业运营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控制企业成本投入,并强化对员工成本控制方面的培训,在企业中营造自觉进行成本管理的氛围,从而有效减少企业成本支出,扩大企业经济效益。

2.2.2建立完善成本核算制度

企业建立责任成本制度,即按照责任归属原则归集成本资料,对责任者成本进行计算,从而获得成本控制的相关信息,如成本耗费状况等,进而将经济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组织和个人。责任成本制度的建立有助于规范企业成本管理,可促使企业加强对成本消耗、传递以及考核等环节的控制,从而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2.2.3应用合理成本核算方法

企业根据自身运营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成本核算方法,由企业自身产品生产特点来选择成本核算方式,如果企业产品数量较多,数量通常存在较大的变化,且需要投入较多的材料费用时,企业可在月末成本核算中单独列出材料成本项;如果企业产品数量少,产品成本核算对生产成本无较大影响时,则月末无需进行成本核算;如果企业各项消耗额度较稳定,则可在月末产品成本核算中采用定额比例法或定额成本法。除此之外,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应通过企业生产技术、组织的特点来进行成本管理,如果企业同时生产多个品种,则应采用品种法进行成本核算;如果企业主要生产某种产品,而少量生产其他副产品,则应将少量其他副产品归为一类进行计算,但是如果每种副产品数量均较大,则对各项副产品进行单独计算。

2.2.4加强成本核算监督

企业成本核算不实是影响企业决策的重要因素,对此,相关管理机构应加强对成本核算的监督,根据相关政策、规范对成本核算过程进行控制,并成立专检查,门监督检查部门,由监督检查人员对企业成本核算的真实性进行检查,利用费用验算法、核对耗材法等方法发现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以减少虚假降低成本的行为发生。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对财务监督管理予以重视,并建立科学的会计制度,明确各个财务岗位的责任,并对会计账簿、报表等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误差的地方,及时补办审批手续,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

3结束语

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合理分配、管理企业现金流,科学利用企业资金,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且企业加强对成本核算的重视,根据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成本核算方式来及时、正确地对产品总成本、单位成本进行核算,从而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