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成人本科英语教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大学英语课程是成人高等教育各个专业的必修课。成人英语教育的难点在于成人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和适应性。目前,高校成人教育学院英语教学普遍套用的是相关层次全日制本科教育课程制定的教学课程目标和结构模式,造成了英语教学上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的重叠和浪费。
目前已有许多教师就面对成人本科生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结合我院成人本科生的特点,谈谈大学英语在面向成人本科生教学时的课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应对措施,为成人本科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研究奠定基础。
一、成人本科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成人英语培养目标
成人英语教学以培养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实用能力为教学主攻方向,抓基础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实际的语言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日常工作业务的能力。而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的方向是培养能够在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范围内使用英语的人才。在应用性这一目标上,ESP教学与成人英语教学是一致的。对几所我市成人高校开设专门用途英语的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开设情况不同,有的学校面对成人学生开设专业英语,有的学校则没有开设专业英语或对工科生开设科技英语;专业英语课时分配情况不同;任课教师也有差异,有的是专业教师,有的是公共英语授课教师。总之,大部分学校成人英语教学模式和ESP 模式相差较大,没有考虑成人学生的特点,不能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配套教材缺失,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
全日制大学英语课程主要是综合英语课程,教材所选的课文侧重于文史题材,强调趣味性、情节性,词汇基本是共核通用词。显然,全日制本科的课程设置是为了使大学生英语学得扎实,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样的培养目标和配套教材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考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而且在毕业走入社会后,还能在参加对他们职业发展甚至人生规划来说的重大考试,例如在研究生英语考试、职称英语考试、出国考试中也能取得理想的分数。但是在对成人本科的学生调研中显示,成人本科的学生已经专科毕业,大部分进入了自己的专业,工作时,普遍发现应试英语在实践中并不十分管用。道理非常简单,全日制大学英语和成人本科英语还是有区别的。但是,根据成人本科学生的不同的需求,向他们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教材或学习材料很难,配套教材的缺失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设计的不合理。
(三)成人本科英语教师队伍水平欠缺
成人本科英语教学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又要懂成人英语教学规律。调研中显示,我校教授大学英语的都是英语教师,但ESP教师既有专业课教师,也有英语教师。现实是专业课教师不懂语言学习规律且英语能力欠缺,英语教师则专业知识欠缺。学生反映,专业课教师能把原理、图等讲解得很明白,但讲课文就是翻译,教师并不在意语音面貌。而英语教师讲解行业术语时也很勉强,对教学产生了负面影响。再者,我校成人本科的公共英语教师是兼职的,他们不能够全身心投入成教的英语教学工作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沿用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欣慰的是,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些英语教师已经发现,如果不考虑成教的学科特点,即将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学生的学科相关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相结合,教学效果一定达不到教育部的要求。
(四)成人学生在时间、态度、能力及方法等方面差异性大
调研中发现成人英语学习存在很多特殊问题,首先,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不好,不能接受教师用英文授课,听说挫折感强,而少部分学生却希望在课堂上有听说训练。其次,经历过传统英语考试洗礼的成人学生也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学生依赖教师上课讲解和演示,对“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并不理解,他们不愿参与课堂互动,没能很好的主动学习。再次,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可支配学习时间少,无法对课上所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复习,影响学习效果。除此之外,部分学生看似学习英语动机明显,但主要是工作需要导致的外部动机,学习英语主要是因为毕业条件、学士学位考试和工作需要,并不是真正喜欢这个学科。并且,学生整体年龄偏大,错过了英语学习的最佳时间,对英语学习有畏难情绪,自我效能感较差。最重要的是,学生英语基础、可支配时间、学习目的等方面各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进行细化。
二、课程建设探索及对策
(一)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育的应用性得到重视,ESP作为实用教学法,应用到成人英语教学中的研究工作已有开展。但我们一线教师仍然需要开展相关基础科研工作,力求尽早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和学习领域中。成人学生希望学到实用专业英语,这与ESP实用价值高、针对性强的教学目标一致。目前,ESP课程正在我国全日制高校中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得到推广,但由于成人本科授课的特殊性,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此门课程。我校为有效地完成工作的成人学生开设了此课。开设的结果显示尽管教师为了满足学习者的差异性需求花费了大量心血,但教学效果都不大。在理论和阶段性成绩的指导下,成人本科大学英语课程首先要做的事就是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模式。我国高校全日制大学英语课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对英语这门课程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都系统而完整,适合学生全面培养。如果将这种体系不加调整地应用于成人学生,就会导致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内容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因此,结合成人教育培养模式的特点和专业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首先,全日制大学英语的教材多,教学方法多,而适合成人学生的教材却很少,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结合实际。其次,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明确,成人英语教学的重心仍是学习英语语言,而不是专业知识。专业英语就成人学生学习目的而言,是学习相关学科及工作领域的英语。但在实际教学中,专业英语可以更多地理解为把专业作为载体的一种教学理念,教师从语言教学法角度设计教学,目的是帮助成人学生掌握他们所选专业领域的语言特征。虽然专业英语兼有专业课的特点,但仍是学习语言的课程。
(三)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继续教育能不能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满足社会对成人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的需要,关键在于教师。通常,任课的教师尽管也意识到成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各不相同,但却很少有教师采用需求分析的方法主动改进教学的方式。成人本科英语教师应当做到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者相辅相成。这就要求教师思想上有转变,还要花时间研究专业英语教材进行教学内容的准备,多看成人本科类教学论文,甚至与专业课教师共同研讨,修改自己的教案、教学活动的安排。
(四)成人学生的特殊需要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来说是个新的课题
教师在成人大学英语课程的授课中面向的是成人本科生,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另一方面,英语本身知识的连贯性强,易混淆,这使得许多学生认为该课程难学,不易掌握,随之放松对自己的学习要求,造成对后续课程学习的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应该如何去组织课堂至关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英语和其他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要帮学生转变学习思路,具备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专业知识交流的能力,增强其在工作岗位上运用英语的能力。所以,成人学生的“学”在成人英语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
成人学生的学多都采取面授、函授和业余自学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在课堂之外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并在集中面授时进行反馈。辅导答疑、作业对成人本科学生来说与宝贵的课堂学习同样重要。通过反复在课堂外训练学生的基础语言技能,帮助学生通过作业掌握英语语言的普遍性,通过测试及时为学生反馈掌握程度也是相当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
三、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
笔者在教学过程和前期调研中深深体会到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成人本科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需要从方方面面去研究、去改进。配套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师资队伍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成人本科英语课程的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顺应实际,转变全日制本科的课堂教学观念,尝试易使成人学生掌握、理解英语知识的方法,用心对待每一名成人学生,让成人本科生不荒废他们学习英语的机会,更能胜任他们的工作岗位。
[ 参 考 文 献 ]
[1] 阳玲英.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英语教学模式刍议[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5):223.
[2] 于风军.论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优越性[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
篇2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工程教育改革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工程教育正面临制造业全球化和工程教育全球化的双重挑战,国内工程人才需求和国际工程教育形势需要加快推进工程教育改革。解决上述问题的共同方法就是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制度化的手段保证并不断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工程教育认证是工程师注册制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与专业认证倡导的“产出导向”有一定的差别[1]。当前,国际上对工程教育专业评估与认证的标准把产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等认证基本理念贯穿其中,已从“专业结果”(ProgramOutcome)向着“学生学习结果”(StudentsLearningOutcome)转变。以往的评估与鉴定,其所选择的要素指标,往往是注重其投入,唯独缺乏学生的培养成果。我国施行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华盛顿协议》等效)也是以基于“结果导向”的[2]。而这个结果导向是以“毕业生素质”的展开为主要检测对象的。它要求工程专业根据自身办学的定位,制订出本专业可度量、可测评的具体的毕业生素质要求。本文从领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反向设计培养方案、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课程与毕业要求达成度等方面探讨了工程教育认证的关键问题,为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打下基础。
1领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核心理念
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已开展80多年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形成和发展了独特的认证理念和认证标准,开展了大量的认证活动,为推动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工程教育的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ABET代表美国与英国等6国于1989年发起签署《华盛顿协议》。2016年6月成为第18个《华盛顿协议》正式会员[4]。OBE模式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将OBE定义为“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获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5-6]。OBE实现了教育范式的转换,在OBE教育模式中,学生学到了什么和是否成功远比怎样学习和什么时候学习重要。OBE是以预期学习产出为中心来组织、实施和评价教育的结构模式。实施OBE教育模式主要有四个步骤:定义学习产出(Defining)、实现学习产出(Realizing)、评估学习产出(Assessing)和使用学习产出(Using),涵盖了戴明环(PDCA)各要素[7]。实施OBE模式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工程教育认证下人才培养观的核心理念是以产出作为导向(OBE),就是要从“教师能教什么”转变成“学生应达到什么”,大学阶段受到的工程教育作为未来相关职业工作的准备,以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内涵来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明确支撑培养目标的毕业要求,以产出的产品“学生”为中心设计、实施教学活动,从工程技术知识传授转变到职业所需能力培养,是目前高等工程教育培养观的重要转变[8]。教育思想转变很大挑战,认证强调专业人才培养结果导向,要求教师将毕业设计出口要求分解对应到课程上去,并在课程教学中有效实施。而我国高等教育长期是学科导向、投入导向,这个观点贯穿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设施、考核评价等方方面面。理念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
2“反向设计课程体系”、“正向组织教学活动”
做好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制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并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以及正向组织相应教学活动。符合学校定位和行业发展需求,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2015版的毕业要求有12条),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本专业毕业要求,制定毕业要求指标点,引导教师有针对性教学、学生有目的学习;制定课程(体系)与指标点的关联矩阵,教师在教学中可考核、可评价,学生在考试等学习成果中可表达。制定体现指标点的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大纲,教师在试卷、报告、论文及相应评分标准中得以体现。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培养目标:以装备、工具、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培养数字化、智能化设计制造方向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毕业要求:①自然科学基础、工程基础与专业知识:系统运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装备、工具、汽车零部件等复杂工程问题;②工程经济与管理:掌握一定的经济与管理知识,并能将经济管理方法用于解决装备、工具、汽车零部件等复杂工程问题;③工程问题分析与表达:具备文献检索和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及知识对装备、工具、汽车零部件等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表达与论证的能力;④工程设计与开发:具备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知识进行装备、工具、汽车零部件设计、工艺分析与制造的能力及创新意识;⑤实验设计与分析:针对装备、工具、汽车零部件复杂工程问题,具备实验设计、方案实施、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⑥现代工程方法与手段应用:使用现代设计、测试、制造和仿真分析等软硬件工具,解决装备、工具、汽车零部件复杂工程问题;⑦团队合作与协调: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能够在合作过程中根据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⑧交流与表达:能够结合装备、工具、汽车零部件问题,进行书面与口头的表达与交流,并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⑨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具有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⑩工程职业道德:熟悉法律法规、相关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理解工程对社会的影响,具备工程职业道德,履行社会责任;輥輯訛人文素养: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在解决装备、工具、汽车零部件复杂工程问题时能够考虑对社会、健康、安全等因素的影响;輥輰訛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意识:在解决装备、工具、汽车零部件工程问题时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并考虑可持续发展因素。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基于OBE)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综合实践课,进一步可分类为:通识课程模块、工程基础模块、设计模块、工艺模块、制造模块、综合实践模块等,培养解决产品数字化设计制造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教学大纲是达到认证毕业要求最根本、最基础性的工作,是任课教师与管理者理解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水平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课程教学大纲制定要求:①对毕业要求指标点形成支撑;②对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的教学设计;③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估方法;④对教学管理要求;⑤专业负责人、责任教授、执笔人、核准院长。
3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对复杂工程问题的理解:任务具备复杂工程问题的特征,学生需解决的问题包含有多种利益冲突要素在内的机械工程问题。涵盖任务表达、理论分析、求解等多个相互关联的子问题,需要综合应用任务表达、理论分析、求解等多个相互关联的子问题,需要综合应用任务表达、数学模型建立、多种现代建模及分析软件、专业基础知识、自主创新设计、参数性能优化分析等环节来完成任务,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在专业基础课、实践课程中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撰写报告、汇报,交流与表达能力。
4课程与毕业要求达成度
毕业要求达成度分为课程目标达成度和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指对支撑毕业要求相应指标点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要求对每学年开设的所有课程依据教学大纲进行达成性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指对每届学生12个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要求对每届4年的所有课程进行整体性达成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周期为4年。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办法:①毕业要求分指标点的达成度根据每一届学生毕业时所学课程达成度评价值及其所占权重进行计算。②由分指标点达成度确定对应1-12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③由12项毕业要求达成度得出专业整体达成情况。④对达成结果进行分析并应用于持续改进。
5应用型本科专业工程教育认证
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工程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相当的工程实践能力。应用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在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大纲、实践环节、教学过程、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课程与毕业要求达成度等方面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实现“本科水平、技术特长”人才培养目标,与研究型人才培养有差异,形成应用型鲜明特色。
6结束语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等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以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6个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均提出通过工程教育国内或国际专业认证,通过第三方科学评判专业办学水平,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校在参照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制定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华盛顿协议》等效)的要求,研究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工程教育认证,结合学校定位,明确毕业生要求,建立以学生“学习产出”为中心,并通过反向设计建立课程体系,以及以“学习产出”为目标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实现毕业要求,并进行“学习产出”评估,推进专业国际化水平。
参考文献:
[1]余寿文.对工程教育质量保证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5-8,14.
[2]王玲雷环.《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的工程教育认证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9(5):88-92.
[3]WhichABETCompetenciesDoEngineeringGraduatesFindMostImportantintheirWork?JournalofEngineeringEducation,2012,101(1):95-118.
[4]方峥.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国际化之路-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之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72-76.
[5]SpadyWG.Outcome-basededucation:Criticalissuesandanswers.Virginia:AmericanAssociationofSchoolAdministrators,1994:1-10.
[6]姜波.OBE: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外国教育研究[J].2003,30(3):35-37.
篇3
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模块的设置。这种设置为教师和学生经验的介入开拓了空间,为教师和学生体验新课程、创造性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可能。开发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资源,教师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语言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的过程”。
二、倡导自主学习,创新教学模式
主体性和主动性是英语语言学习的核心。传统的英语教学重结果、而轻知识获得的过程,尤其忽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改造和重组的过程,学生是积极意义建构的主体。学生始终是知识、能力、情操等的主动获取者。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这是衡量英语活动课效果的重要标志。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力,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教学模式。
倡导自主学习是以人为本教育活动中学生主体性的主要表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是成功教育的主要动力。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四卷)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关键在于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记忆、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才能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当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内化为一种能力时,就能释放出无限的能量。
三、满足自我需要,拓宽学习渠道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差异,他们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也各不相同。单一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更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以人为本开发课程资源,多方拓宽学习渠道,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的运用,这对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规划师――英语教师,应多观察学生的特点,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兴趣广泛,对新鲜事物接受快,网络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等,大胆放手地让
学生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中,让他们成为课程资源这块阵地的“主力军”!只要你把学生视为不断发展的个体,大胆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建设中,“只有你想不到,没用学生做不到的”。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地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能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渠道进行选择性学习,自觉地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中,这样甚至会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中,可以积累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而且做到“与时俱进”就能更多接触时事英语,了解当前国内外形势,把英语学“活”了,而这一点是我们教材无法做到的,这对英语的全面提高起关键的作用。
总之,我们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开发多层次和多类型的课程资源,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但不能一味追求课程资源的多样性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辅助教学的时候,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思想性
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做人。在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时,应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对学生良好美育和德育的培养。英语内容丰富,选材广泛:有的反映中外文化习俗、人际关系;有的反映环境保护、名人生平等,为人文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在教模块六“Helen Keller”这一课时,我推荐学生去看英语版的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激励学生要满怀信心、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2.选择性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为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媒体资源。但在面对这知识浩如烟海的网络时代,如果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懂得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人必将被社会所淘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与认知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相信学生、鼓励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自主选择适合自己身心发展的资源,为自己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适时性
篇4
一、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重构新的师生关系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认为健康的人格是学生积极学习、自我实现的前提。诸如马斯洛所说:“健康的学生是乐于发展、前进,乐于提高技术与能力,乐于增强力量的。”充分树立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顺利和有效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反之,如果在教学中把学生视为“较大的白鼠”(行为主义)或“较慢的计算机”(认知心理学),学生的人格将得不到尊重,其潜能也不会得到应有的发掘。在我国长期的语文课程目标设置中,往往最终的指向是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在这种目标的指导下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权利和人格,夸大了教师的职能,认为教师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质疑的“权威”的地位,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过于强调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过于偏重结果性目标而忽视过程体验性目标,致使语文教育教学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没有权利去质疑、去追问。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大胆扬弃,重塑自我,强调语文学习应重视过程与方法,关心情感与态度。语文教育应使学生在以语文知识掌握为主线的过程中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形成丰富的情感,养成良好的态度。它突出强调树立学生的主体性,认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课堂的主体也是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性情,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可以看出,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渗透的这种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着重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倡导一种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建立保证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前提下,能动地发展学生个性潜能。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再是由教师外部压制、灌输、塑造而进行的,而是主动地自我建构、自我创造。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所说:“头脑不是一个等待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育的艺术在于引导激发,而不在于硬性的知识灌输。
基于学生主体性的树立,在语文新课程中,重构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显得更加重要。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之中,师生之间往往是压制与屈从的对立关系。“权威统治是被接受的政策,最明显的是教师不信任,不尊重学生。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更加广泛―不信任教师的动机、诚意和能力。师生之间可以有真正的关心,也可能存在对教师的钦佩。但是,相互信任并不是一种引人注目的成分,钦佩仅仅是针对教师的学识”。[1]实际上,师生间的不信任即是暴露出师生关系的不平等。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有效的教育教学必须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把师生关系视为教学的先决条件。新课程改革中展现了这一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和学生平等的交互主体,是学生学习中的促进者和对话者。这种互相尊重、互相促进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被置于人际交往的大背景中来对待,不再拘泥于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一种彰显彼此意义的新型教学关系,“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人能够不断学习,不断使自己成为人,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人能够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从而活出生命的意义”。[2]很显然,在语文课程中倡导一种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充满意义情感的融洽师生关系,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自发、愉快、积极学习,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也将得到充发发挥。
二、激发学生潜能,注重提升语文能力
重视潜能和自我实现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特色。关于人类潜能的认识,西方心理学界已得出一些研究成果,诸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一个正常人的潜能只在后天被利用了10%。人本主义教育家吸取了此类认识,将开发潜能,注重人的自我实现视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如“马斯洛博士关于人类动机的普遍理论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相信人类具有大量尚未加以利用的潜力。……通过对全人类中不足百分之一的精英进行研究,我们知道了人的潜力究竟为何物。马斯洛相信,大多数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倾向。然而,尽管事实上好象所有的人都有这种潜力,却只有极少数的人达到自我实现。部分的原因是:人们对他们的潜力全然无知,他们既不知道什么是有可能做到的,也没有理解自我实现会给人带来什么好处”。[3]人的潜能通过自我可以实现,强调“自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本主义对当代教育的重要贡献。展现在学校教育中,注重对学生自我主动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自我才是个人发展的根源,一切靠自己,做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人。而传统的教育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特征,以学科知识的学习为中心,对学生的主动性重视不足,往往导致学生一味地追求对概念、原理等的机械记忆和生搬硬套的简单运用,无法展开创造性的活动。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纠补以上弊病。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说:“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就是说,在语文课程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将传统教育中单纯注重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激发自己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充分发展自己的语文潜能,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实现,最终把学生培养具备高质人文素养的人材。
三、注重知情结合,真正体现语文课程功能
传统教育深受近代以来的科学主义的影响,在教学的考察评估上,往往以学习成绩作为评判评估标准,很少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内心感受、审美能力、社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渗透和统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人格的完整性,强调每个人与他自身内部和独特性之间的整体性,进而竭力主张教学应该介入学习者的身心、情感、认识等各方面的成长,即通过教学将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加以沟通。对传统教育过度关注知识世界,漠视学生的生活世界,漠视学生的情感世界这一弊病,人本主义教育家给予严厉的批评。诸如罗杰斯说:“今天的个体可能比以往的人更多地意识到他们内心的孤独。当一个人为生活挣扎,吃了上顿,没有下顿,那么就没有时间或者无意去发现人与人之间某种意义上的疏远。但是随着财富的敛聚,随着流动性和暂时性的人际关系系统与日俱增地发展,并取代了古老家园的拓荒生活,人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他们的孤独。”[4]虽然罗杰斯这一批评是针对西方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社会中精神文明匮乏的现状而言的,但是也适应于当前各国的教育现状。同时,他还指出了人本主义教育是从人的本性出发,注重学生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的塑造,在教学中将知情结合,从身心、智力、审美意识、精神价值等方面培养学生。
在以往的语文教育尤其是应试教育中,对语文课程功能的认识上存在严重的实用主义倾向,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效应。诸如过于注重语用的学习,在读写技巧上下功夫,忽视对语感、对语言的审美等方面的要求。这种与学生个人情意、学生生活世界相脱离的教学显然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地学习,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语文课程改革中,就特别注重引导语文教学中的知情结合,转变课程功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时代呼唤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的回归,语言教育受到批评的大背景正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缺失。《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正式确认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文教育应充分尊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创造语文课堂良好的人文环境,提高学生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以及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使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地协调起来。这种对课程功能的新认识和理解改变了以往基础教育的诸多弊病,有利于营造生活化、生命化课堂。
综上所述,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广泛地吸收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以人为本,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和自我实现,注重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统一,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重筑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一个自由平等的教学生态,有助于当前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深化,更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明书.教师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56.
篇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286-03
一、改革的背景与基本思路
(一)CDIO工程教育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专业。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4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4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二)背景与基本思路
新时期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产业结构战略升级,要求高等教育迅速做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性变革,要求工程技术人才既要掌握应有的知识,还必须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必须具有良好的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具备对本专业、本行业乃至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大系统的理解与掌控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好的从事职业工作的工程能力和深厚的技术基础知识,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鉴于我国现行的工程教育模式与现代工业发展对高级工程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针对制约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中的问题,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在此背景下,按照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创新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对培养具有良好工程能力和现代工程意识的应用型本科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大意义。对此,我们决定积极主动地应对新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要求,以国际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引,以科学界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为龙头,以团队建设和项目运作为着力点,以实践教学软、硬件平台建设为支撑,以激励机制与管理制度创新为保障,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系统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对CDIO工程教育理念内涵的科学分析
(一)能力本位
CDIO工程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育学生能够领导新产品开发、实施过程控制和指导系统的创造与运行。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必须以能力本位为出发点,来确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其次,CDIO的目标强调的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其教学模式就是通过真实的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工作和交流能力,社会实际环境下的系统构思和工程设计实施运行的能力。
(二)“做中学”与“一体化”
CDIO工程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将工程产品、生产流程或生产系统的生命周期抽象为“构思、设计、实施、操作”4个阶段。其教学方法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完整的项目来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计划、建立学科和课程之间的关联,以使学生通过“做中学”得到真才实学。这实际上就是“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个人能力、交往能力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的建造能力。这就要求正确处理课程的功能定位与课程体系架构之间的关系,以全面落实由职场需求和学科专业要求确定的能力和态度目标,以反映职场典型工作和任务的综合性项目为载体,科学设计与学科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三)工程教育环境与产学合作
“工程”是科学的某种应用,通过这一应用,使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的特性能够通过各种结构、机器、产品、系统和过程,以最短的时间和精少的人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对人类有用的产品。CDIO第一条标准就是关于环境的定义:产品、流程、系统的生命周期发展的构思、设计、实施和操作是工程教育的环境。所以,对工程教育而言,就应该将职业的实践环境引入大学作为教育的环境,首先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把产业界做过的项目来训练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把课堂学的知识和技能付诸于实践。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校内实训基地不能替代现代产业环境,只有经过真正产业环境训练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工程的需要。因此,必须引入产业合作,让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顶岗实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实用的技术,更且在成本、质量、团队合作、劳动安全、班级管理、沟通交流等各方面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与提高。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念
基于对CDIO内涵的分析,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导向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规格要求和课程设置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来进行,正确处理学科知识体系与市场需求的关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社会,将企业生产的实际引到基于项目的课程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二)全人教育
篇6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1-0093-03
1 引言
近年来,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能级的提升,劳动力市场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旺盛。为了适应社会新的需求,实现与传统本科院校的错位竞争,很多新升本科院校将学校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实施“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1-2]。上海电机学院提出“培养本科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并确立了“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指导方针[3]。
工业机器人技术是近年来新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是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先进制造等领域技术集成的典型代表。这一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医疗卫生、办公自动化及生活服务等众多领域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4-5]。社会对掌握机器人技术的人才需求旺盛。作为技术应用型院校,为努力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上海电机学院开设了“工业机器人”这门课程。机器人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课程的开设与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本文对工业机器人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课程性质与特点
“工业机器人”安排在本科的第七学期,是唯一一门系统介绍某一设备的课程,主要内容与学时分布如表1(包括4学时实验)所示。根据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理念,课程内容侧重实践和应用,注重理论和应用技术紧密结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掌握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掌握典型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运动分析,理解动力学原理和机器人控制技术并能进行简单的机器人编程。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生产现场最需要的工业机器人的实际应用技术,为今后从事工业机器人使用和相关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3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课程内容综合性强,各章节知识点较独立
本课程主要讲述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机械结构、运动学、环境感觉技术、控制系统、机器人编程等,包括机械学、自动控制、传感技术、计算机等相关内容。学习这门课程需要较多知识储备以及一定的数学基础,学习时需要将各种知识综合运用。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内容广、涉及知识面宽、综合性强,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机器人课程各章节之间内容相对比较独立,由结构到运动学,由运动学到控制,没有一个贯穿的主线,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分不清前因后果。
3.2 重讲授,学生独立思考少
授课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方式。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在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时显得更加不合理。采用幻灯片授课,虽然能让教师从繁重的书写任务中解放出来,提高教学效率,但是一掠而过不留痕迹的做法让学生根本无暇进行独立思考,有时一堂课下来学生对授课内容都没有印象,致使授课效果变差。
3.3 重理论轻实践
本课程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然而目前的课程设置中比较侧重理论部分,实践环节相对薄弱。在总课时32学时中,实验只占4学时,这对掌握机器人应用技术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且均为验证性实验,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 改革措施与实践
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上海电机学院的办学方针,结合课程本身特点和现实情况,总结课题组多年教学经验,提出改革措施,并在课程教学中进行一系列尝试。
4.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步递进
针对课程内容综合性强,各章节知识点较独立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找到贯穿各章节的主线,理清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先从机械专业学生比较熟悉的机械结构入手,通过对机器人三大组成部分(机械部分、控制部分、传感部分)之间关系的讲解,进入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和环境感觉技术的学习。机器人运动学的部分理论性较强,学习起来相对吃力。遵循由浅入深、逐步递进的原则,先介绍齐次坐标和位姿描述等基本概念,在对机器人的位姿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机器人运动学方程建立的方法和步骤,既要使学生掌握关键知识,又不过多纠缠于繁琐的公式推导。最后讲解机器人编程,使学生对机器人控制的认识提高到实际操作的层面上来。
另外,在讲每个章节时,适当引入相关知识的前沿进展、最新的成就成果,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4.2 采用案例教学,改进教学方式
1)丰富实例激发兴趣。在进行新的知识点讲解前,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将收集的教学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实验室现有的FANUC机器人为一基础案例,并将该案例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机器人各章节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如图1所示。在讲解案例过程中指出相关知识在该机器人上的应用并提出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将课堂理论与应用实际有机结合在一起。由于这个实际案例就在学生身边,拉近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距离,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增加学习兴趣,同时又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授课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注重课堂互动。在课堂教学中,一改传统填鸭式教学,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例如,机器人机械结构部分内容相对枯燥乏味,教师在讲解时将各部分结构设计的要点以及常用的运动形式指出;然后让学生利用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中学过的知识,设想和讨论可以实现相应运动的机构有哪些,可以采用什么样的驱动方式;最后鼓励学生自己做一套完整的机器人机械结构方案,由教师对相应方案做出评估。
在机器人应用现状和未来前景等较活跃的领域开设课堂互动内容,鼓励学生从最新的科技文献、新闻甚至与相关专家的交流中去了解获得,搜集整理第一手资料。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活跃了学生的专业思路。
3)增加现场教学环节。机器人中有些内容和概念比较抽象,比如机器人的自由度、精度、坐标系和机构简图等,学生理解起来会有困难。采用现场教学法,先由教师提出思考题,让学生通过对实际机器人的观察进行思考。然后教师结合机器人的运动对每个概念进行讲解,最后集体讨论。
坐标系在机器人学习和使用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常用的有全局参考坐标系、关节参考坐标系和工具坐标系。机器人可以相对于不同的坐标系运动,在每一个坐标系中的运动都不相同,学生很容易产生混淆。利用现场教学法,讲到每一个坐标系时,可以操作机器人让其在相应坐标系下运动。设定同样的参数,最终到达的位置不同,形象直观地展示出不同坐标系下的运动。
现场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想象和思考空间,加深了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效果比较显著。
4.3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课题组结合实验室现有条件,在机器人认知和机器人编程两个实验的基础上,自主开发FANUC机器人故障诊断实验。实验时,教师预先设置机器人常见故障,要求学生对工业机器人运行过程中故障进行诊断,能根据系统报错代码判断故障含义及原因,并通过实验排除故障。故障排除后,能重新校准初始位置,并在新坐标系内实现系统正常运行。该实验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能够锻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在实验过程中,不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可能会找不到原因,但学生学习兴致很高,小组里每一名学生都会积极查找故障原因。学生反映这个实验虽然难度较高,但能让他们体会到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4.4 注重师资培训,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工业机器人涉及许多专业领域,对任课教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要保持知识技能的不断更新。上海电机学院采取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派遣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青年教师“导师制”等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
5 结束语
本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探讨应用型本科“工业机器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改革措施。课题组将其应用于平时教学中,授课效果有了一定的增强。但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并在实践中继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夏建国.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80-83.
[2]王洪,高林,杨冰.应用型大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J].教育与职业,2006(12):5-7.
篇7
一 英语专业成人学生的学习特点
从英语专业成人学生的学习动机来看,90%的学生选择英语专业是出于对英语的兴趣或目前工作的需要,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愿望,但由于工学矛盾,部分学生无法按时参加面授,出勤率通常低于50%。因为英语课程的连续性较强,一段时间以后,这部分学生发现自己不能完全跟上教师的步伐,而且已经落后于班上的其他同学,他们的学习热情受到很大打击,不能出勤的原因也由客观转变为主观,即因为长期不能参加面授而感到学习吃力,即使有时间也不敢来上课。这部分学生逐渐成为流失生源,或即使坚持到毕业,也不过是拿到一纸文凭。对于这些急待拯救的学员来说,合理的过程学习模式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
二 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
近几年的英语专业课教学中,教师都在尝试增加形成性考核内容,也就是设置过程学习任务,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任务设置随意性强、不够科学合理、奖惩措施不明确、不能完成任务的学生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因此对这些任务视而不见,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较差,一是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二是因为不按时完成影响不大,只要在考试前一次完成整个学期的任务,就会有考试机会;三是因为题目多为重复内容,只要抄袭他人的就能完成任务。这样的形成性考核任务的设置缺乏合理性,且没有科学的监督机制。教师各自为战,学习内容具有随机性,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缺乏规范性。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实践建立针对每门课程的较为合理的过程学习内容和监控措施。
三 加强过程学习理念
美国教育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过程学习”的理论,其理论要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工作者对于加强过程学习做了诸多相关研究,但内容多是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没有针对课后学习过程的研究。李春霞老师在《如何提高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初探》一文中提出“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加强过程管理意味着什么呢?薛翠丽老师在《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一文中指出,加强过程管理就是设计适合学生的学习任务、具有实用性的学习任务,以调动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同时又加强监督和督促,以保证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基于以上分析,要建立合理的强化过程学习模式,学习内容的合理性以及对学习过程的监督和督促手段是关键。
四 创建过程学习模式的基本方案
创建科学、合理、规范的过程学习模式,包括设置数量合理、难度适中的学习内容和实施有效的监管和督促手段。
第一,设置数量合理、难度适中的学习内容,使不能出勤的学生也能通过有效可行的手段跟进学习内容。(1)随堂录音。这种Lily思维英语的使用方法就是教师录制随堂录音,并在课后2~3小时内将随堂录音以及对本堂课内容的中文概括和相关录音问题上传到网站或其他网络平台,学生必须在录音上传后的一周内下载录音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这样,学生能在课下再现课上学习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课上所学。实践证明,Lily思维英语教学是成功的,通过Lily思维英语教学,学生综合英语水平都会有较高水平的提高。那么Lily的成功经验能否用于成人学生呢?答案是肯定的。长期无法出勤的学生和偶尔不能出勤的学生可以通过听录音和完成录音作业跟上课业进度,同时取得形成性考核成绩。出勤的学生也可以把录音当成巩固学习内容的有效方法。(2)形成性考核作业。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设置不同的作业,原则是内容与所学内容相关,但有较强的实践性,内容量不要太大,难度适中。(3)每学期两次课堂展示。(4)实践作业。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不同任务,学期末提交。
第二,实施有效的监管和督促手段。(1)班主任逐一向学生说明该模式的测评机制以及意义,尤其是长期不出勤的学生。(2)通过测评机制加以监督,即学生必须完成一定量的学习任务才能得到形考成绩。(3)在学生中建立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学习机制,即将经常出勤的学生与长期不出勤的学生进行绑定,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和督促。
五 创建过程学习模式的基本预期
第一,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需要录制课堂录音,因此需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这样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听课。
第二,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因为工作等客观原因不能出勤的学生可以通过听课堂录音及完成录音作业、形考作业来补充形考成绩,同时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每位教师形成自己课程的过程学习模式,并逐渐在英语专业课教学中形成统一的过程学习模式。
六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第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惰性选择不出勤。这就要求老师要向学生说明只听随堂录音是不能取代面授的,录音只是不得已的替代手段。
第二,部分学生可能会不及时完成任务。这就要求老师积极与学生沟通,向学生说明考核情况,鼓励学生通过课后学习基本同步完成学习任务,以顺利通过考试,顺利毕业。
第三,部分经常出勤的学生会感到心理不平衡。教师应该努力使课堂教学更有吸引力,让出勤的学生感到面授的魅力。
通过对比出勤率、考试通过率、毕业率以及教师评价水平提高,我们可以确定这一方案的可行性。在下一步的教学改革中,成人教师应彻底转变观念,从把学生吸引到课堂,到把教育放出课堂。而想要科学、合理、有效地实现课堂外教学,建立合理的过程学习模式就成为一种必须。
参考文献
篇8
我国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院校都开设了旅游英语的课程,旨在培养掌握高水平英语能力的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但是从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远没有达到相应要求。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强调“以人性为本位”,以“完整的人”的发展作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培养充满活力、和谐发展地人为最基本的教育目的。为了更好地促进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发展,可以从人本主义的视角下探讨旅游专业的英语课程教学。
一、目前高职旅游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
旅游英语课程是旅游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培养高素质的旅游行业的英语人才。根据专门用途英语理论,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学必须达到旅游这个特定职业的目的和要求,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交流性强的特点。但是目前的课程与教学并没有体现出以上特点。
(一)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都开设了专门的英语课程,但是在课程设置方面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一般院校都会开设一门叫作“旅游英语”的综合课程,局部较好的院校会开设旅游英语口语、旅游英语听力和旅游英语阅读这三门课程。我们都知道英语的学习涉及听、说、读、写、译,而现状是单独开设其中的某一些课程,或是开设这几门课程,但是相互分开独立,这对旅游专业英语人才的培养是不利的。
(二)教学内容
旅游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还是以理论为主,教师对理论掌握较为充足。但是实践性的教学还是很少。教学主要以提供的教材为主,扩充与实际相关的知识过少。
(三)教材建设
旅游专业英语教材总体呈现出内容陈旧、体系性差、参差不齐的状况。在教材方面,首先各级高校由于培养方式和培养目的的不同,选择的有关旅游专业英语的教材各不相同,这也体现了关于旅游专业英语教材在数量上还是很多的。但是在这么多可供选择的范围之类,还没有出现权威性的教材。其次旅游专业英语教材内容陈旧,有的教材虽然经过多次出版和修订,但是正文内容改动很少,与日新月异的旅游业的发展速度相比还是比较缓慢的,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潮流。
(四)师资水平
目前,各旅游院校讲授旅游英语课程的师资队伍主要是由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组成。他们经历过专业化的外语学习和训练,掌握了扎实的英语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能力。但是这些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对旅游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旅游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状态了解得不够,他们只能就英语来教旅游英语,而不能使旅游和英语两个方面相结合。有的高校高薪聘请了外教师资,但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背景知识,使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吸收减少。
(五)教学方法
目前各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互动教学等,但是并不是使用了这些方法就能达到相应的效果,因为教学方法的主体一直都在教师身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是课堂的主要控制者,学生只是配合完成教学任务。情景教学方法和互动教学虽有体现,但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内容上都受到控制,它们的有效性得到限制。教学上教师一直都是按照自己的一套程序进行,很少关注学生。
(六)学生学习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支配下进行的,教师掌握了主动权,学生按照教师的规定进行学习。旅游专业的毕业生以后的就业主要是酒店、旅行社、景区景点和外资企业等单位,这些单位都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学生当然也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相应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旅游英语教学还是侧重于字词句和文章的讲解,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人本主义的相关教育理论
(一)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确立明确的教育目标。马斯洛的教育目标论是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的核心,由性善论、潜在论和内在价值论所决定。性善论认为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潜能,而这种积极向善的潜能又是人的内在价值的内核;潜在论把自我实现视为教育的潜在目标;内在价值论提出避免对自我实现的三种误区。罗杰斯也把自我实现视为教育的根本目标。
(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内在学习和意义学习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两种学习理论。马斯洛认为所谓的内在学习就是依靠学生内在驱动、充分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这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这种内在教育的模式会促使学生学习,自由地学他想学的任何课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人本主义的课程理论
人本主义课程又称人性中心课程,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它肯定人的情感、情绪和感情的重要性,坚持课程从“面向完整的学生”这一立场出发,主张统一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情感和理智、情绪和行为,强调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开设知识课程、情感课程和综合课程三种类型的课程。
(四)人本主义的教学模式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中心教育实质上是重视人、尊重人、强调教学中人的因素。以学生为中心的典型教学形式包括:以主题为中心的互助作用方法、学习自由模式、询问法。教师是学习者进行有意义学习和学会学习等的促进者,不是教学中的权威人士和决定者。
三、人本主义视角下对旅游专业英语课程与教学的探讨
(一)人本主义在教育目标方面的运用
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教育目标理论主张明确的教育目标,自我实现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运用在高校旅游专业英语课程中就是使学生得到自我实现。现阶段的教育目标主要是体现学校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英语人才,我们要转变这种以学校为主的教育目标论,加强学生的专业意识,明确学生的专业定位。在初学旅游英语这门课程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定位,告诉学生这门课程的定位和作用,让学生自己思考怎样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来实现自我能力的提高。
(二)人本主义在课程方面的运用
人本主义的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尊重学习者的本性和要求;强调认知与情感的整合发展;课程必须要与生活和现实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在旅游专业的英语课程之中,就是要求课程中既要体现出对英语和旅游两方面的知识,也要注重这两方面知识的情感运用。在旅游英语课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本性发展,提高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并且要与当前旅游行业的现实联系起来。这也要求在旅游英语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既要注重课堂上的学与练,也要增加校内和校外的实践课程,更好地发挥人本主义课程的思想。
(三)人本主义在教学方面的运用
1.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
对传统的旅游英语教学进行抨击,传统的旅游英语教学磨灭了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反对传统的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不支持学生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旅游英语的课程,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人的个性的发挥,要弱化记忆和训练,强化理解和创造。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
2.情境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情境教学法是目前在旅游英语课堂中最常使用的方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没有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因是现在旅游英语课堂上的情境教学都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也就是说教师是情境的主体,情境完全是由教师创造出来的。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要求在现有的旅游英语课堂上,情境应该是由学生提出的。那怎么样让学生创设出情境呢?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了解目前旅游行业的现状和可能使用到旅游英语相关知识方面的时机,让学生通过自身经验和自身的知识结构,来创设情境并一步步地完善情境,使得学生的心理机制得到发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了解旅游英语使用过程中的情境,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包括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3.关注师生的关系,创造促进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在旅游英语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投入真诚的感情,尊重学生的情感和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和谐的师生氛围和真诚、关怀、理解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向上的学习,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梁文慧,李玺.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旅游学刊,2011,(26).
[2]刘畅.互动教学在旅游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旅游教育管理,2011,(3).
[3]邓利霞.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主义思想反映中国现代教育[J].济宁学院学报,2008,(3).
篇9
在这种情况下,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把办学目标定位在“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坚定不移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人才培养道路”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宗旨是立足广东,面向华南,为区域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服务,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富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混凝土结构课程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两大部分内容,是土木工程专业中最重要专业课程之一。与很多相关专业课程有密切联系如高层建筑结构、砌体结构、建筑结构抗震等等。因此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整个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那么如何在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中体现实践教学、产学结合,达到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成为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教师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实践。
2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知识结构
目前,绝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都存在“老的老,少的少”现象,即由两三个退休的老教授和大部分年轻的硕士毕业生所组成。教师的年龄结构很不合理,教师的梯队很难建设,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也不合理。这样的师资队伍很难满足我们要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尤其是土木工程专业要体现实践教学、产学结合的需要。因此加快引进实践经验丰富,高水平的教师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同时,注重培养年轻的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大部分年轻的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到高校教书,缺乏实践经验。而土木工程专业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水平,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满足教学需要。因此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要利用寒暑假期等相对较长时间到一些企业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进行实习,积累实践经验,同时更好把理论知识如何应用到实际的情况教授给学生。另外,建议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积极报考相关的注册师考试,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和学习掌握国家的最新规范内容,一方面可以满足学院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3整合教学内容
由于每门课程教材的编写都是在本课程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下进行的,所以从整个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上,混凝土结构课程教材内容难免会有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地方。这就非常有必要对教学内容整合,把在其他课程已经讲授过的内容罗列出来,在教学过程对这部分内容仅进行简单回顾,甚至不讲。节省的课时用在实践教学及其他内容上。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在《材料力学》、《土木工程材料》等课程已进行了详细介绍;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已经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开设;多高层框架结构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课程有详细讲解。
4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从“满堂灌”、“填鸭式”、“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转变到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上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1应用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结合实际工程例子,讲解课本的理论知识。比如在讲梁的分类时,结合一些实际工程图片,告诉学生那些是悬臂梁、简支梁、外伸梁、两端固定梁、过梁、圈梁等等。再如讲解受弯构件受力三个阶段、三种破坏形态,可以考虑应用一些商业软件,把整个过程在形象再给学生看,加深学生的理解。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更好把课本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联系,增加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2重视实践教学,坚持产学结合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实践性较强。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践、走产学结合的路子。而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是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主要环节。本课程有“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两个课程设计。本课程与毕业设计也有紧密联系,学生毕业设计的计算书内容大部分要运用混凝土结构的知识进行计算。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是训练学生掌握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查找和使用设计规范、设计手册、建筑图集等专业资料的能力的关键一课。
5改革考核学生的方式
目前大多数科目考试采用闭卷的形式。但是由于混凝土结构课程包括很多基本理论、公式、图表和构造要求等等.如果仍采用闭卷的形式会学生只会死机硬背一些公式,而没有真正理论公式的内容和含义。因此笔者建议可以尝试闭卷和开卷相结合进行考核:对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部分可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对于图表、公式的应用和构造要求部分可以采用开卷的形式,开卷时可以参考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只许带教材或相关规范。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理解并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加强了学生学习和查找规范的意识。
6结论
本文基于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对本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沈蒲生,梁兴文.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篇10
现代汉语课程是高职高专教师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汉语言文学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在语言习得的基础上。将认识理性化、系统化,提高理解、分析、运用汉语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汉语言文字应用、教学工作打好基础,同时也使学生培养良好的语言素养,从而使综合素质得到更加全面的提高。目前,此课程教学的问题有二:一是教师教育学校转轨和提升。由师范性向综合性发展,从而使此专业课程的地位明显下降。二是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它的开设和教学的价值一度受到教学界、学术界部分人的怀疑。有人认为接受过良好母语基础教育的大学生已经具备较高的现代汉语的语言素养.无须在大学重新开设一门学习母语的课程。也有人认为现代汉语作为母语,已为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和运用,教学必然因教学内容没有新鲜感,缺乏新的刺激,难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同时,与文学课相比,现代汉语课似乎更枯燥、单调,既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又没有感人的艺术形象,课程的教学又往往重理论而轻实践,对学生语言状况的改善又难以在短期内见到实效,因而常常使课程处于难教、难学,又难听(枯燥乏味)的尴尬局面,不受学生欢迎。因此该课程在目前各科教学中处于弱势地位。我作为本课程的专业教师,清楚地知道该课程的重要性.坚信只要师范教育、汉语言文学这阵营地存在.就不能少了这样的专业课;而且在提高全民综合素养的过程中,作为人文素养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理论指导实际是非常有必要的。再者,2001年7月,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试行,中小学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改革之中,力度、规模之大,可谓空前。作为与一线教学联系紧密的理论运用学科——汉语言课程,也面临着重大改革和调整,以便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所以自本课程从2006年申报获准为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校级重点课程伊始。我们就特别注重课程建设,在原教学基础上.以教师素质为导向、以教育教学能力为本位.积极开展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的建设,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众多的肯定,2008年通过校重点课程建设的评估验收,并通过2008年江苏省高校精品课程遴选。在课程教学改革与应用型人才素质能力培养方面,我们作了以下尝试。
一、明确教师培养目标和目的
根据我校“高素质、强技能、善创新、可持续”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有‘高尚人格、扎实基础、较强技能、鲜明特长’的合格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师”培养目标,本课程安排三个学年完成:第一、二学年以教师的职业语言——普通话为入口,让学生在语言习得的基础上。将认识理性化、系统化。提高理解、分析、运用汉语的能力:第三学年在一般口语训练的基础上,以教师口语为归宿,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最终形成个人在教学中的口语表达风格。这样做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的知识和理论基础、能够初步掌握教学的技能、具备较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高素质的教师人才。
二、多方面切实展开课程改革
(一)教学内容:紧扣目标,不断完善。
根据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师素质要求,我们特别注重该课程和后续课程的衔接,我们整合了现代汉语和教师口语的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如普通话语音教学。我们在现代汉语中重点讲解理论知识,实践多放在课前活动——推普中解决,教师口语则以普通话为基础,从一般口语人手.以教学口语为归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最终形成个人在教学中的口语表达风格。如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有文字、词汇内容,我们梳理有关知识内容,尽量避免重复现象。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学生语言感知为基础,结合语言研究新成果,注重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精选教学内容,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教育属于职业教育,我们加强了和中小学教学的联系,如讲授语音、语法、修辞时都重点探讨其在教学中的运用和教学方法,引领学生感知新课程对教师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要求,形成能力训练的自觉性和韧性。
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通过优化选择的方式使用了不同类型的教材。教材《现代汉语知识》属于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职业技能培训类教材,比较实用,我们将它作为普通专业第一、二学年的主要教材,根据语文教师语言素养的特点我们为语文教育专业选用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提升了教学的层次。教师口语教材原先采用《教师口语训练教程》,目前改用《新编教师口语》,这是新课标下的教师口语教材,它既充分反映课程教学方面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又贴近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师范生的专业学习提供了崭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语言表达的策略。另外,为适应现代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新要求。我们还选择了大量的参考教材和资料,用于充实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教学大纲、教学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教学资源的建设及数字化工作。我们试图通过网络逐步建立起本门课程的教材建设档案,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辅助资料。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1.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学科本身的性质、学生能力形成的发展规律决定了这门课程有着明显的技能性,所以在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同时,我们形成了自身的基本方法——训练学习法.采用“举例子一发掘问题一引导解决一总结并上升到理论一实践训练”的引导式教学方法。通过司空见惯的表层的言语实例的分析,挖掘出深层的一般性的语言规律。并通过实践训练达到培养学生研究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一最终目的。我们针对学生基础比较差的实际,不强求知识全面性和体系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加强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同时本着吸收借鉴、推陈出新的精神改革现用的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1)参与式教学。一改传统的填鸭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动、平等地参与学习活动,以及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问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保留教师讲解的主要模式的同时.尽量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之中,变被动听讲为主动思索。互动的模式包括:①进行短语结构类型的教学时.学生在课堂上根据事前收集的专题资料来进行小组讨论,推选记录人,负责将本组讨论或活动结果记录在纸上;推选报告人,负责向全班报告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在听取之后自由点评,而后由教师点评、总结。②发放案例材料,让学生就不同的立场展开辩论,由教师进行总结与点评。③公布教师的电子信箱、博客,学生在课后有任何疑难问题。可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2)探究式教学。如多义短语歧义的消除的方法,我们根据新的教育理念和国家新课改的要求,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授课时有意识地多鼓励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质疑、互相质疑,达到最终解疑之目的。(3)自主式教学。建立《现代汉语》专题学习网站,把讲义、课件、理论考试和技能训练题库、相关网络资源、学生优秀作品整合优化后放在学习网站上,逐步建立完善现代汉语资料库、音像资料库.宣传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追踪报道热点.展示研究成果,为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范本,为学生创建展示训练成果的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他们认为有用的或者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需要的内容学习。(4)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借助多媒体教学,如选择经典的九年义务制教学案例进行教师口语的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无法获得感性认识的状况.提高了教学效果。
2.规范考核制度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在考核制度上力求科学规范,我们主要采用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学习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采用三种方式和三种方法的考核办法。三种方式,即试卷方式、口试方式和撰写小论文方式。其中:试卷方式主要采用开卷和闭卷形式考核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口试方式主要考核实际教学的操作能力(百分制计分),在学习过程中考核;小论文主要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研究语言现象能力和进行教学实践探讨。三种方法,即统一命题综合考试的方法。完成小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的方法;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鉴定的方法(等第制和百分制结合)。另外,本课程建设完成了一套“试题库”,试题选题合理,分布平衡。另外还建立了专门的技能测试考试。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正确引导学生将学习的重心转移至教学能力的培养。重视社会实践,组织社会调查、见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讲教师都能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电子教案、课件、理论和技能题库、名家示范、学生实践展示平台等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初具规模,在教学中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实践教学:科学规范,注重实效。
1.积极创造符合实践教学要求的教学条件。教师每人配有笔记本电脑,每个班级教室配有有线电视、影碟机,系部有2个多媒体教室,1个音赏室,共享学校的机房、语音室.可以充分使用学校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及《现代汉语》专题网上的学习资料,校外建立了稳定的紧密型实习基地14个。
2.用实践教学理念指导教学,重视学以致用。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通过加强和中小学教学研究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如进行语音教学时,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强化学生训练,以测促练;进行一般口语教学时我们和丹阳电视台合作制作学生优秀作品,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表达能力。通过对普通话、书写技lf~,tJll练、考核的制度化规范,教师技lf~,tJll练落到实处。我校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职业技能训练考核文件.还建立了技能考核题库.规范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3.充分运用网络。建立专题学习网站,把资源整合优化后,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利用互联网,提供给学生交流的电子信箱、教育博客、师生交流论坛相关网址,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渠道,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建立专题网站,为学生创建展示训练成果的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整体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一部分。
4.多元化的活动拓展了课堂。根据现代汉语明显的技能性,我们采用了“以赛促练”、“以练促学”的方式,组织了各种语言文字类技能比赛如讲故事、朗诵、演讲、说课、书法、主持人比赛等,以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为依托,充分运用课前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学生社团、课内外专题研讨、学科讲座拓展课堂,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保障“素质为魂、能力为本”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强调了示范性、师范性。
(一)体现示范性。
要提高学生的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课程团队结构必须合理、素质优良、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有较强的示范能力。现代汉语课程主讲教师中有镇江市科技骨干、校级专业带头人、校级骨干教师,副高职称比例近60%,具有研究生学位的青年教师比例达到50%。拥有3位原镇江市中青年教学骨干,5位省级以上普通话水平测试员。2oo4~F以来参与了三个有关教学模式课程方案改革的省级以上研究课题,目前均已结题。青年教师锐意进取,学历提升、职称晋级、教学科研佳绩频频.教科研成果不断见诸刊物。王春香老师开设的公开课《我为什么而活着》获2007年校教学比赛二等奖。同时通过对外汉语教学,促进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效明显。
篇1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我国与国际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加密切。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在国际中应用非常广泛,同样也是我国语言教育中的重要科目。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的责任。因此,高职教育必须要加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构建以就业为向导的职场英语教学模式,保障人才培养的时效性c时代性,提高学生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笔者认为,构建以就业为向导的职场英语教学模式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准确定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想要构建以就业为向导的职场英语教学模式的首要条件就是精准定位高校英语教育,要保障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时效性,以培养学生职场英语能力为主要教育目标,保障高校人才培养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对于商务英语来说,商务英语与传统英语有一定的出入,不仅涉及英语基础知识,同时也涉及很多职场英语思维与专业性语言。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需要增添一些职场英语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职场英语思维,让学生掌握职场英语学习方法。职场英语教育必须要做到“实用为主、基础为辅”,实现英语知识与英语应用相结合。职场英语要求学生能够流畅表达职场英语内容,并实现商务沟通,在实际工作中能够通过英语实现交流。
二、构建以就业为向导的职场英语教学模式
构建以就业为向导的职场英语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就是完善课程主体。对于传统英语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置、改革,重新界定职场英语范围人,以培养学生职场英语观念,提高学生的职场英语应用能力。职场英语作为特定范围英语,因此,加强学生基础英语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以就业为向导的职场英语教学模式,需要立足于企业,根据学生所学专业适当调整职场英语教学内容,保障职场英语教育的针对性与实用性,避免英语教育与专业不对口。
在职场英语教育体系中,要保障职场英语教育的阶梯性,即先展开基础英语教学与应用、再展开专业英语教学与应用、最后在实施职场英语教学与应用。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职场英语能力,保障学生具有一个良好的英语基础。此外,高息职场英语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职场英语,并能够充分利用职场英语实现交流,符合岗位英语标准。
由于职场英语具备“说大于写”的特点,因此,高校必须要合理控制基础知识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课时比例。并构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在知识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基于此,在职场英语英语教学中,可以采用“1:2:1”的形式展开英语教育,即英语应用教育要占据总课时的一半时间,基础知识学习和写作学和占据一半总课时时间。课堂教学之初要以基础知识讲解为主,进而趁热打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最后通过随堂写作提高巩固知识(也可以将随堂写作改为职场英语课堂活动,例如情景演练等。)
三、创新高校职场英语教学模式
构建以就业为向导的职场英语教学模式,必须要针对性的创新教学模式,进而提高职场英语教学质量与学生接收程度。首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大学英语教学思想,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理念”,将多种教学模式应用到职场英语课堂中。如想要提高习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模式,通过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学生展开讨论学习。小组学习模式下,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推动学生个性发展。
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职场英语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就业中,即职场英语教育的应用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根据岗位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高校必须要根据学生专业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应变能力,灵活运用职场英语,进而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五、结束语
高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基地,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是当今社会人才的必备技能,因此,高校必须要构建以就业为向导的职场英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慈.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英语实践教学体系[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27(5):80.
篇12
3.本科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方略探讨
4.专科英语、本科英语及成人专科英语的定位和相互关系
5.大学本科英语专业口语教学法探析
6.本科英语专业应用翻译教学调查与研究
7.网络环境下的形成性考核实践与探索——中央电大开放本科英语专业“高级英语写作”课程形成性考核改革实验
8.高校本科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9.浅谈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
10.释意理论关照下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模式探析
11.基于需求分析的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调查研究
12.地方高校本科英语专业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13.翻译测试对翻译教学的反拨作用——在本科英语专业中的应用
14.ESP应用于高职本科英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15.我国本科英语教学的改革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16.试论本科英语专业教师加强修辞意识的必要性
17.应用性本科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18.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建设研究
19.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本科英语专业(中医方向)课程体系优化建设之探讨
21.师资培养模式与教师素质——我国师范大学/学院本科英语专业教学现状反思
22.加强本科英语专业“学科”的建设——兼评《北大英语精读》
23.本科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调查分析
24.本科英语专业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中学习动机与需求调查研究
25.护理本科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26.创新教育视野下的本科英语专业课程建设
27.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与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28.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中综合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9.远程英语学习的现状与思考——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英语专业问卷调查
30.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31.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
32.美剧在本科英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33.ESP理论视角下护理本科英语教学改革探讨
34.大数据时代的本科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
35.《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
36.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改革探讨——供需均衡原理引发的启示
37.本科英语专业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38.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改革
39.本科英语专业文学论文的选题
40.大数据时代网络教育学习成绩预测的研究与实现——以本科公共课程统考英语为例
41.案例教学法在本科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42.护理专业学生本科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3.人本主义教育观指导下的应用本科英语写作教学——兼论过程教学法与成果教学法融合的必要性
44.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建设的思考
45.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对接实践——本科英语专业师范生培养改革探究
46.地市本科院校大学生英语词汇水平研究
47.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初探(英文)
48.本科英语专业笔译课程设计及其应用探析
49.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
50.如何实现大学预科英语教学和本科英语教学的衔接
51.基于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活动探究
52.提升本科英语专业教学目标的必要性
53.本科英语技能化口译教学实践探索
54.浅析专科英语和本科英语教学的异同点
55.对本科英语学科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反思
56.农林院校本科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57.本科英语专业教材选用综合评价研究
58.元认知策略在本科英语专业蒙授生英语学习中的训练研究
59.本科英语专业泛读教学模式探讨
60.应注重提高本科英语师范生的英语综合素质——从综合英语课堂实习凸现的问题入手
61.对本科英语专业精英人才培养的探讨
62.论应用型本科英语翻译教学非文学性转向
63.试论应用型本科英语教学当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应用
64.论本科英语专业显性课程改革
65.普通本科英语专业建设的探索实践
66.翻转课堂与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基于翻译技巧教学的运用
67.地(市)级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之思考
68.高等学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定位
69.艺术类本科英语课程评估与建设——以浙江科技学院为例
70.关于本科英语专业汉译英教学的几点思考
71.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点解读
72.刍议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人才思辨能力的培养
73.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有效性探析——以本科英语专业为例
74.合作学习法在现代远程教育英语本科教学中的作用
75.建设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课堂实践教学
76.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以西华师范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77.二外日语考研题型分析及对策探讨——针对本科英语专业学生
78.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初探
79.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80.宏观视角下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框架构建的思考
81.初等—高等合作教育模式在本科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82.三表本科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析
83.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订的几点思考
84.民办高校本科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及其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85.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学生人文教育认知倾向调查——以沈阳工程学院为例
86.应用技术型本科英语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
87.面向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88.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英语类专业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89.本科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改革初探
90.语码转换与外语教学——基于应用型高校本科英语专业课堂教学的调查
91.本科英语专业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92.浅谈民办高校艺术类本科英语教学
93.基于“1+N+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本科英语专业任选课设置探究
94.应用型本科英语自主学习网络系统的构建研究
95.英语师资教育课程发展——师范院校本科英语教育专业课改革思考
96.语料库在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以新建本科英语专业为例
97.英语文学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谈本科英语文学教学与批评的关系
98.浅析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估对教师的要求
99.图式理论在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听力课教学中的应用
100.本科英语专业交互式翻译教学模式探索
101.本科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102.师范生教育实习过程中师德养成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成都师范学院2012级本科英语专业教育实习生为例
103.后殖民文学在本科英语专业的教学探索
104.对本科英语专业二外语种选择的思考
105.本科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效果初探——一项基于偏误分析的实证研究
106.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本科英语专业课程建设改革
107.士官本科英语教学方法探究
108.市属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方案设计
109.民族预科英语与大学本科英语衔接初探
110.从社会需求看本科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
111.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
112.从翻译教学和外语教学的异同看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课堂策略
113.贵州省本科英语专业笔译教学研究
114.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115.高职升本科英语考试词形转换题型的应对策略
116.“1+2+3+X”学生活动参与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学生为例
117.浅析“双导师制”在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的应用原则
118.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现存问题分析
119.网络指导毕业论文模式初探——以开放教育本科英语专业为例
120.提高中医药本科英语教学质量之我见——多伦多大学暑期英语学习体会
121.从怀特海人本教育理念看本科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122.刍议本科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改革
123.航海类院校航海技术专业本科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124.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国际商务函电”课程教学探索
125.本科英语专业学习自主性与策略动态研究——以三本院校大一学生为例
126.研究性学习在本科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127.浅析交际过程法在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写作课教学中的运用
篇13
成人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系列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成人高等教育中除了函授、自考、夜大等业余形式外,还有一种形式就是成人脱产班,脱产班学生既不同于普招全日制高校学生,也不同于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函授自考夜大生。他们在高校学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日常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日常管理中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只有全面的深入的认识成教脱产生的现状,深刻的分析其成因,才能在今后有针对性的改革成教生的教育与管理,才能实实在地提高成人教育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以完成成人高等教育的光荣使命。
一、成人教育脱产生的现状分析
1.思想教育方面
成教脱产生大都来自工作岗位,“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充电”“加油”、业务上再提高的思想在他们中间比较普遍。他们往往只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较积极,肯下功夫,希望尽快拿到毕业文凭,但对政治不够关心,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唱高调、讲空话,远水不解近渴,因此不愿意上政治理论课,每逢政治学习或德育必修课时,精力就不集中,在课堂中看自己的专业书籍,甚至根本不参加。
在组织发展方面,很多成教生没有追求或不敢追求,从来没有想过要写入党申请书,有些成教生在入党指标受限制的情况下觉得入党只是活跃在校内的学生干部和成绩优秀同学的事,高不可攀,自己“没希望”。在递交申请书的学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往往是为了考研或找工作时可以加分,以此作为将来追逐名利的一项“资本。”
2.教学管理方面
有些成教生在社会上已经工作多年,如今重回校园,很难再以学生身份度过校园生活,依然我行我素,带来许多往日的习惯动作。有些成教生来学校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专业知识或为了考研,因此他们只选择对自己学习有帮助的课程,而对于提高综合素质的课程和政治理论必修课就不愿参加。有些成教生已结婚成家或在单位还担任着某些工作或出于经济原因课余还继续打工,当学习与家庭、工作出现矛盾时,他们往往会首先处理家庭和工作中的问题。因此,成教生上课出勤率较低,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比较普遍。与普招生相比,成教生请假问题也比较严重。
由于平时学习中的放松与散漫,大部分成教生平时很不扎实,考试时只得临时抱佛脚,在觉得复习不充分无法过关时,就报侥幸心理,考前打小抄,考场上传纸条、对答案、交头接耳,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绝。
3.生活管理方面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常常组织各种集体活动,比如运动会、文艺汇演、知识竞赛等,但这些活动中一般看不到成教生的身影,他们大多数参与的热情不高,认为这些活动是浪费时间,宁愿把时间用在休息、打工、上网上,有些则认为自己能力不够,不可能和普招生比。有些则因为已经成家有了孩子,还想借此机会办些私事。因此成教生在这些活动中常常成绩不佳。
在寝室管理中,成教生的管理难度也很大。他们大多数学生已经成了家,或在工作后已经独立生活过一段时间,很难再适应集体生活。有些成教生认为校园生活条件艰苦,食堂饭菜不可口,生活受约束,常常出现违规使用电器或晚归甚至夜不归宿的情况。由于成教生的年龄跨度大,生活经历差别大,同寝室的学生生活习惯与作息都有很大的区别,在寝室内往往比普招生更容易产生隔阂和矛盾。这些都给寝室管理带来很大的难题。
二、成因分析
1.成人教育面向社会的“开放性”特点决定的
成人教育面向社会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决定了成教脱产生的生源结构的复杂性。在现有成教体系下,成教招收的对象广泛,既有高中起点的本科,又有高中起点的专科及大专升本科层次。学生来自应往届初中、高中、中专毕业生的落榜学生、专科毕业考入成人本科的大专生或者已拥有本科学历的二学历者,还有一部分是为了提高学历或获得知识的在职进修人员。他们所受的教育不同,社会影响不同,来校学习的目的不同,加之年龄差别大,导致思想多样化,共性少,个性多。学校往往没有很好地把握成教生生源结构、心理特点、社会环境影响以及工学矛盾等具体情况,以管代教、以罚代教,出现问题以堵代导。使得成教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真正进入头脑,不能内化为学生自觉行为。
2.成人教育的门槛越来越低造成的
随着普通高等院校的扩招,进入普通高校的门槛比前些年降低了许多,随之成人高等教育的录取分数线也一直在下降。以河南教育学院外语系为例,2004年专升本英语教育专业录取分数线210分(满分450分),同专业2008年录取分数为150分(满分450分)。分数线的降低,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重新走进校园的机会,但学生在基础理论方面更加薄弱,而且这些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往往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课堂教学很难开展。学生学习容易形成两极分化,教师在教学中很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