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现代生活与化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现代生活与化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现代生活与化学

篇1

    生活离不开化学,遍观周围,几乎每件事物都与化学有关,

    化学与现代生活论文。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自有人类以来就开始了对化学的探索,因为有了人类就有了对化学的需求。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国着名滑雪前辈杨石先生说:“农、轻、重、吃、穿、用,样样都离不开化学。”没有化学创造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人类的现代生活。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因此可以从人与化学的关系去探讨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化学作为一门庞大的知识体系,能用来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满足社的需要,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它的成就已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发展,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人的生存,而人的生存离不开化学。社会的一切发展,生命是基础。一切生命的起源离不开化学变化,一切生命的延续同样离不开化学变化。恩格斯说:“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没有化学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也就更不会有人类。是化学创造了人类,创造了美丽的地球。      就化学对人类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来说,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首先,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用到化学制品。      “民以食为天”,我们吃的粮食离不开化肥、农药这些化学制品。1909年哈伯发明的合成氨技术使世界粮食翻倍,如果没有他发明的这个化学技术,那么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得不到温饱,那么世界上就多了一半的人的生命面临危机了。加工制造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就更离不开各种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防腐剂、香料、味精、色素等等,多是用化学合成方法或化学分离方法制成的。      如果没有合成纤维的化学技术,那世界上大多数人就要挨冻了,因为有限的天然纤维根本就不够用。我国1995年的化学纤维产量为330万吨,其中90%是合成纤维。 何况纯棉纯毛等天然纤维也是棉花、羊毛经化学处理制成的。再有就是合成橡胶,少了合成橡胶,世界上60亿人口又有多少亿人要穿草鞋过冬啊?合成染料更使世界多了一道多彩缤纷的亮丽风景线。所谓“丰衣足食”,是生命得以延续的保证。没有了化学,就没了保证。      再看我们住的房子,石灰、水泥、钢筋,窗户上的铝合金、玻璃、塑料等材料,哪件不是化学制品?离得了铝合金的木制的窗户,也离不开化学制品油漆;就算不用玻璃吧,像一些贫穷人家用的尼龙布甚或用的报纸,不是化学制品又是什么?还有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牙刷、牙膏、香皂、化妆品、清洁用品等等无一不跟化学沾边,都是化学制剂。 出了门,我们踏在水泥铺成的街道上,看到的是钢筋水泥做的高楼大厦,用以代步的是各种塑料、橡胶、玻璃以及各种合金做的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还离不开汽油、柴油,各种汽油添加剂、防冻剂和各种油。如此种种,都是化学制品。现代人类根本无法离开人造化学品,我们每天24小时都被人造化学品所包围着。      其次,我们的健康长寿也与化学息息相关。体内某些化学元素平衡失调时,就会导致某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1965年和1981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蛋白质和核糖的形成是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转折点。自此我们人类对自身的了解有了新的突破,为我们人类对生命和健康

    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正是有了合成各种抗生素和大量新药物的技术,人类才能控制传染病,才能缓解心脑血管病,使人类的寿命延长25年。人类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各种营养品和药品。如果没有这些化学药品,世上不知有多少人要受病魔的折磨,不知有多少人会被病魔夺去生命。· 生命体中支撑着生命的是无数的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有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肽键、酶、核酸等。      糖是自然界存在的一大类具有生物功能的有机化合物。它主要是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它由C、H、O所组成,化学式为Cn(H2O)n,又叫碳水化合物。糖类包括单糖、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生物界对能量的需要和利用均离不开糖类。糖类物质的主要生物功能就是通过生物氧化而提供能量,以满足生命活动的能量需要。生物界对太阳能的利用归根到底始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CO2的固定,与这两种现象密切相关的都是糖类的合成。光合作用是自然界将光能转化变为化学能的主要途径。糖类不仅是生物体的能量来源,而且在生物体内发挥其它作用,它对各类生物体的结构也起着支持和保护的作用,有时还起到解毒的作用等。总之,糖类是生命体维持生命所不可或缺的。· 蛋白质亦然。所有蛋白质都含C,N,O,H元素,大多含S或P,有的还含其它元素。蛋白质是氨基酸聚合物,水解时产生的单体叫氨基酸。蛋白质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它的广泛而多变的功能决定了它们在生理上的重要性。有的蛋白质起运输作用,有的起调节或防御作用。酶也是蛋白质,起催化作用,对生命体的新陈代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核酸是由核苷酸组成。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大类。DNA是生物遗传物质,它们都是控制遗传的关键,其中DNA的重组技术是遗传工程研究的主导技术。遗传工程的研究的发展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食品与营养、健康与环境、资源与能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新途径,也具有极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如果采用DN重组及细胞融合等技术改造苏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的生产菌,氨基酸的含量就能提高几十倍,生产成本就大大降低。这些氨基酸产品广泛用于营养食品、助鲜及饲料添加剂等生,从而部分代替了粮食产品。如果生物固氮的遗传工程能培养出自行供氮的作物,使一切植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都像豆科植物一样能自行固定分子态氮并转化成能被植物吸收的状态,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增加作物的蛋白质含量,还能大大节省化肥,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      总之,现代生活与化学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不管是生命本身作为一个过程,还是生命得以维持所必须依赖的外在物质条件,都离不开化学。没有生命还有化学,没有了化学就绝对不会再有生命存在。化学是生命存在的支柱,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篇2

化学作为一门庞大的知识体系,能用来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满足社会的需要,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它的成就已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发展,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人的生存,而人的生存离不开化学。社会的一切发展,生命是基础。一切生命的起源离不开化学变化,一切生命的延续同样离不开化学变化。恩格斯说:“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没有化学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也就更不会有人类。是化学创造了人类,创造了美丽的地球。在大学化学学习中,有很多内容都联系着我们的生活,渗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中,可以说化学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我们要运用好这些知识,真正做到“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让化学服务人类生活,为当今社会造福!

一、化学与居住健康

在房子装修时,应尽量选择无毒、清洁的涂料。刚装修完毕的房子应打开门窗通风至少3个月,方可入住。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长时间的与涂料接触。同时,科研机构要积极研发各种无毒涂料,在绿色化学思想的指导下制定环境产品认证体系及环境友好涂料标准,引导世界涂料工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化学与使用健康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洗涤剂,它是当今社会人们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不管是在公共场所、豪华饭店,还是在每个家庭、大众小吃摊,我们都可以看到化学洗涤剂的踪迹。在这些被包装得多彩多姿的化学洗涤剂的使用过程中,人们正在不知不觉地依赖着它。在使用着化学洗涤剂的同时,化学污染便通过各种渠道对人类的健康进行着危害。

三、化学与饮食健康

据研究,人从食物中摄取的硝酸盐在胃和肠道内可被硝酸还原菌还原为亚硝酸,生成的亚硝酸对人体主要危害包括:①进入血液,亚硝酸盐具有较强氧化性,能将亚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导致输送氧气的功能下降,造成缺氧,出现高铁血红蛋白症。②胃中形成的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转化为亚硝酸,它与人体蛋白质代谢生成的仲胺或酰胺发生亚硝化反应,生成N-亚硝基化合物亚硝胺或亚硝酰胺。它们在体内的积累会诱发消化系统癌症。因此,控制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及人体对硝酸盐的摄入量,对保护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学等学科共同成为当代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人口控制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环境污染,全球变暖这些世界性的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有机化学,如何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研制合适高效的催化剂将汽车尾气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是有机化学中的难题。面对世界能源危机,如何高效的利用H能源也是有机化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煤、石油、天然气这些不可再生的能源必须得到高效综合的利用,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使合成纤维的利用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化学家可望在未來几年里创制和开发出多种新型催化剂,使我国的煤、天然气和煤层气的综合优化利用取得优异成绩,从而减缓我国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的压力。此外,化学家在大规模、大功率的光电转换材料方面的探索研究将导致太阳能的开发利用。而化学家从事的新燃料电池及催化剂的研究可在21世纪初出现突破,电动汽车将向实用化迈出一大步,这将改变人类能源消费的方式,同时提高人类生态环境的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化学与我们日常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它对指导人类健康的生活有重要的意义。化学工业将成为一种对人类对环境友善的绿色工业。化学是无限的,化学是至关重要的,它将帮助我们解决21世纪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用化学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和更清洁的环境,化学将迎来她的黄金时代!

作者:许慧

参考文献: 

[1]荣国斌主编.有机化学基础[M]].上海: 2006 

[2]傅献彩,姚天扬.编物理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篇3

一、希望我们的天是蓝的――将环境化学融于教学

在学生必修的课程中,《氧族元素环境保护》、《氮族元素》、《几种重要的金属》、《烃》、《烃的衍生物》几章的知识中都有环境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从学生入学,就有计划,有目的的展开环保知识的教学。从大气污染、水污染讲到固体废弃物污染;从介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含磷化合物、有毒的重金属离子铅镉等无机物到苯、甲苯、甲醛、卤代烃等有机物的性质;从他们的危害谈到治理;从他们的合理产生、使用到无毒物的替代。既使学生在两年的高中化学学习中逐步了解“绿色化学”中对污染处理的核心内容:“由减少污染至无污染”的理念。

二、让我们的后代还有能使用的――将能源知识融于化学教学

在学生学习了燃烧和热化学方程式后,我就会将能源问题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对能源的划分,自然界的来源,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知识的了解。也意识到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能源问题的发展方向。在教学中,此部分不但让学生掌握了充分燃烧的条件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研究创新问题的能力,更增强了学生探索自然,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很多同学上网通过查询资料设计了有关新能源开发的板报:涉及了“可燃冰”,“植物能源”等热门问题。因此,我在教学中讲解“可燃冰”习题时,没有学生感到陌生而不敢下笔做答。

三、怎样喝到干净水――将水的处理问题融入化学教学

当学生从学习完高一的《氯气》和高二的《盐类的水解》之后,就对我们怎样喝到干净的自来水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因材施教,给大家讲解了自来水的处理过程,并带领大家参观了本地的自来水厂。这样,学生不但有兴趣去学习氯气,漂白粉,明矾的性质,还有些同学查找到了二氧化氯是新一代净水好产品的资料,既在做练习题时能得心应手,也增加了野外生存能力(会简单净化水)。

四、我们要健康饮食――将食物能源和微量元素知识融于化学教学

当学生学习完铁的知识后,我把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进行了总结。学生不但知道了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还简单了解了他们的来源,能对现在电视上的广告正确的科学的辨析,不被蒙蔽。

在讲解完《糖类油脂蛋白质》后,学生进一步知道了应正确而合理的摄入这三种能源物质,不偏食,健康成长。特别是在本章,教材上还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清楚了食品的保鲜剂,鲜味剂,防腐剂等等,知道了在食品中应正确和适量添加一些东西,防止我们的健康受到威胁。

篇4

一、现代儿童学习理论简析

现代儿童学习理论作为一项成熟理论,包括诸多内容,下面从理论发展过程、心理结构重要性、理论运用模式等方面出发,对现代儿童学习理论进行分析。

1.理论发展过程

现代儿童学习理论的发展过程有着自身的独特性。相关研究表明,儿童学习理论作为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进一步论述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因此,该理论重点探讨儿童学习的本质、过程、踊、方法和策略。其次,在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应用这一理论能够让学生在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以及具体运算阶段都有着更加显著的成长,现今得到了许多小学教师的青睐与实践。

2.心理结构的重要性

现代儿童学习理论对于儿童的心理结构有着很高的重视程度。通常来说,心理结构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教学中体现得最为明显。例如,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构成更应充分反映学生的心理结构。在第二阶段和初级阶段组成的第三个阶段被称为“练习”,在总结过程中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在这两个阶段应充实并完善习作教学内容,将内容生活化、多样化,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实现飞跃式提升。教师可以把习作内容与学生的实践生活相联系,更加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3.理论运用模式

现代儿童学习理论的运用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是利用自己的经验,积极建构一种有意义的自我认识。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中和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能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现代儿童学习理论的学习模式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好奇心会得到满足,也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的习作内容更加丰富。

二、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中现代儿童学习理论的应用

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中,现代儿童学习理论的应用应当具有灵活性,下面将从开发学生智能、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形成学生自我认知等方面出发,对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中现代儿童学习理论的应用进行分析。

1.开发学生智能

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中,现代儿童学习理论的应用可以起到开发学生智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发学生智能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深刻认识到不同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智力有八种类型,每一种类型在习作教学中起到的效果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会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方向和程度产生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要找到一种合适的教学方法,将生活中不同的内容与片段作为习作主题,才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的写作素材更加充实。

2.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中,现代儿童学习理论的应用对于创设更加良好的教学情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合理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自我表现机会,引导每个学生进行自我塑造。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情境,以便更有效地激发或支持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最终取得良好的写作能力和学习效果。

3.形成学生自我认知

在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中,现代儿童学习理论的应用可以进一步形成自我认知。小学语文教师在让学生自我认知的过程中首先应当着眼于采用有利于学生发展自知的方法,可以根据内部和外部的经验建构自我认知。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维,最终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模式。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语言综合素质发展,因此通过应用现代儿童学习理论,让更多的学生获得良好的习作学习体验有着极高的教学意义与教学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5

        2  结果

        1.各型血液病分布情况见表1。

        2.各型血液病的发病率见表2。

        表1     血液病分布情况

         

        表1(续)    血液病分布情

         

        表2    各型血液病的发病率 

         

        3  讨论

        在我国解放前,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发病率高于急性白血病(al),解放后,al持续增长,超越慢性白血病(cl)的发病率。但慢粒发病的绝对数仍较解放前大大增加,且有持续增长的势头。进入80年代以来,人均寿命年龄有所增长,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长,cl发病绝对值大于解放前,但与al之比则明显下降。

篇6

既然现代生活使人不愁温饱,完全可以获得充分的营养,那为什么部分人群中的缺铁性贫血反而会增加呢?一是现代生活使很多家庭用上了铝锅、不锈钢锅,不再用铁锅炒菜了。如果一个家庭长期不用铁锅炒菜,他们就只能从食物中获取铁,而少了从铁锅中获取脱落铁的途径,一旦铁的需要量增加(如小孩生长期或妇女怀孕)或丢失过多(如妇女月经等)就会发生缺铁性贫血。二是现代生活中某些人因工作太忙需要熬夜,养成了喝浓茶的习惯,有的人一天要换好几次茶叶,每次加小半杯茶叶。他们不知道茶叶中的鞣酸会与铁离子形成难以吸收的化合物,长此以往,发生了贫血还不知道病因。三是现代生活使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富贵病高发,使某些已患病或害怕患这些疾病的人吃饭战战兢兢。他们这也不敢吃,那也害怕碰,久而久之,不恰当的饮食种类限制导致了营养性贫血的产生。

装修引起的血液病

以前分到新房子,打扫打扫就搬进去了。现在大多数有了新房的人都要美美地装修一番才搬进新居。他们不知道装修涂料中多含有甲苯或二甲苯,如果装修涂料质量欠佳,会含有相当量的分子苯。这些分子苯经皮肤或呼吸进入人体后,在体内代谢成为酚类物质。酚须经骨髓进行再解毒,解毒过程一方面可直接造成骨髓细胞损伤,另一方面可造成造血细胞核酸结构变化,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或一些恶性血液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白血病等。当然不是每一个接触苯的人都会发生这些疾病,发生不发生、病情轻与重,与个人对苯的敏感程度有关,就像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者并不是个个都发生风湿热一样。但是接触苯的人群增加了,血液病的发生率也就增加了。预防此类疾病的最好办法就是:采用绿色环保不含苯的涂料,选择质量好的含苯少的涂料,以及在装修完成后让房间充分通风1―2个月再入住。

染发引起的血液病

篇7

1. 石油沥青。石油原油经一系列提炼过程分离出汽油、煤油、柴油、油等产物后的残留部分再加工而成,常温下呈固体、半固体和液体状态。现代建筑中作为防水材料的建筑石油沥青就属于半固体状态的沥青。

2. 煤沥青是炼焦或生产煤气过程的副产品。过去煤沥青是用于地下室外防水和防腐涂料的主要原材料,但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毒性,污染环境,因此采用煤沥青生产的防水材料正被国家限制使用和淘汰。

3. 改性沥青是指在沥青中加入改性剂使其化学性质改良后的产品。原来在沥青中存在小分子碳氢化合物,如石蜡等,使沥青对温度敏感性大,温度低沥青变脆,温度高沥青易变形、流淌;过多的小分子碳氢化合物,使沥青容易老化。化学性质改良后,提高耐热和耐冷性能,提高了沥青分子抗降解裂变能力。

4. 高聚物改性沥青。是用SBS橡胶、APP树脂、氯丁橡胶、丁基橡胶、三元乙丙橡胶等作为改性剂对沥青的化学性质进行改良后的产品。这些高聚物改性沥青,对高温、低温适应能力强、具有耐老化性能好的优点。

二、化学课堂与生产实践的链接

与时代相“链接”,让同学们把所见所闻、电视网络图片等有关沥青在公路建设、建筑防水工程中应用的资料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看沥青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激发和强化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

1. 国外公路工程中改性沥青的应用。奥地利使用了一种称之为Novophalt的改性沥青,其后意、捷、美也引进使用。在沥青中加入聚乙稀(PE)或再掺苯乙烯共聚物热塑性弹性体(SBS)料铺就的路面,称之为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路面(SMA)。PE能改善高温稳定性,SBS能改善低温稳定性,二者的作用使SMA具有足够的竖向与侧向约束,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不产生或只产生微小的永久性变形。

2. 我国公路工程中改性沥青的应用。1994年首都机场高速公路的修筑,是我国首次使用改性沥青,当时使用的是奥地利技术OVOPHALT。1996年首都机场东跑道路面和1996年夏季在北京至八达岭高速公路中第二次使用了改性沥青,这次我国的筑路工程技术工程师改进了奥地利技术。在沥青砼上面层中加入4%PE+2%SBS,中面层中加入5%PE,经胶体磨六次循环研磨,达到混匀效果,其软化点可达60~70℃,马氏稳定度均在10KN以上,号称“80度不软,-30度不脆”,但因租用奥地利设备,价格昂贵。

改性沥青的施工工艺条件要改变,因为其“固化”温度明显高于普通沥青,辗压温度宜控制130~140℃,因此压路机必须紧随摊铺机之后不得拖延。

篇8

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人才并不只是那些门门平均发展的全优生。学生某方面缺乏天赋,而另一方面却可能极具潜能。正如魏书生所说:“一名好的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都埋藏着无穷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的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缺乏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

二、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也是教师工作动力的源泉。教师只有尊重、关心、理解和宽容他们,方能化解学困生们那颗偏执、自卑的心。师爱不仅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也是人格健康发展的条件。罗素说:“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是的,情感需要靠情感去陶冶,爱心需要靠爱心来熏陶。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影响到他们对人情冷暖的感受体验,他们会把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他人的信任、尊敬和热爱上。教师要用对自己学科的爱、对学生的爱,唤起学生对知识的爱、对学习的爱。

三、帮助学困生正确认识自我

(1)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潜能,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创造成功的预感。学困生由于反复的失败,看不到自己的潜能,一味的贬损自己。可以利用积极的暗示,改变学生对自我的错误认识。

(2)把强化提高学生优势潜能的有关内容作为突破口。任何人都有其闪光点,有些可能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但是劳动认真,体育有特长,或有其它特长,我们要充分利用其潜能或特长,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优势,使之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获得心理平衡,激发出学习的自信和勇气。

四、给学困生创造机会

高强度的情感体验,它能使一个失望者重新看到自己身上潜在的能量。马斯洛说过:“积极的体验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他周围世界的看法,它可以把一个人解放出来,使他具有更大的自发性和创造性。”

五、正确评价学困生

(1)实施鼓励性评价。后进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和肯定。我们一方面要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而又不伤其自尊、自信的批评,另一方面又要挖掘其闪光点,实施鼓励性评价。

篇9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化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化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化学。在采用手持技术为主的中学化学实验中,定量实验相对很成熟。比如: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氧化还原滴定实验,可以控制滴定速度,在电脑上显示数据,克服了肉眼观察的误差。中学课本中,采用手持技术的定性实验相对不成熟。因此,开发定性实验是手持技术发展的前景和方向。

电池是现代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用到的化学科技产品。手机中的锂电池、可充电电池,汽车中的铅蓄电池、手表中的氧化银纽扣电池、电脑中的拆卸式两用电池,可以说在现代生活中,一刻也离不开电池。电池,是新型的能源,开发没有污染的高效电池,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由此,笔者在2016年春季的研究性学习中,经过认真思考,联系现代生活的实际情况和本校已有的手持技术传感器,与学生讨论后确定选题――开发新型原电池,并约定在此基础上,再开发出其他原电池的研究性学习。选择这个课题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市场上的电池大多含有汞、铅等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对土壤和人体的危害较大。开发新型电池,是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方向之一。作为中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学习科技探究的方法,科技探究的成果不一定出彩,让学生有科技探究的过程体验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

首先,笔者开发的原电池实验,以产生的电流大小判断原电池产生的电流,并且显示出电流的实时数据。传统实验中产生的电流很小,用电流表几乎测不出来,且安装的二极管或者小灯泡的显示效果也不好。而采用了电流传感器,电流数据直接显示在电脑上,并且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效果直观。

其次,受原电池容易产生污染物的影响,学生决定采用“手持技术设备”开发水果电池。为了开发有意义的水果电池,学生查找资料,首先测出常见水果的电解质浓度与pH值的关系,然后根据水果的pH值,测出水果电池产生的电流(电量)大小与水果的品种、水果的温度(手持技术可以给水果加热)、水果实体或果汁之间的关系。

最后,通过学生1个月的努力探究,得出的结论虽然不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但是给现代电池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科学数据。师生在此次研究性学习中,最大的收获是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之美,科学探究带给了师生心灵的震撼,让师生对自然科学探究的兴趣更加浓厚。

2依据实验产生的主要数据开发研究性学习实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感器的种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精密。如今,不仅有测量物质物理性质的传感器,也开发出了一些常见化学物质的传感器。例如,H2传感器可以用于测定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在固定容器中测定氢气的ppm浓度。最后,随着反应的进行,ppm浓度变化是一条能够在纵坐标上读出数据的曲线,从而测得氢气的生成量。通过软件处理器中的斜率或者导数等数据处理,得出所需分析处理图像的具体函数值,进而得出H2在不同时段的反应速率。其实,这类实验探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意义不大,它真正的意义在于寻找开发氢气最佳的方法,为人类日益枯竭的能源和资源寻找最佳代替品。由此,开发氢能源是现代很多科研机构的科研方向。笔者带领学生探究化学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分析数据规律,从而得出结论,让学生为以后更深层次的科研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为此,依据我校的探究仪器和实验条件,笔者开发了水质测量的研究性学习。

我校有SO2、CO2、O2、NH3等气体的传感器,O2传感器分为2种,一种为溶解氧传感器,另一种为氧气气体传感器,还有Na+传感器等常见金属离子传感器,pH值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为了充分利用我校已有的传感器,探究我校的水质,笔者带领学生做了探究我校水质的研究性学习。测量我校不同地方的水中的溶解氧、pH值、电导率,实验数据见表1。

3合理地应用手持技术进行实验改进探究,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

化学实验探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通过模拟化学学科研究的方式去获取化学信息,应用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其因果联系,并提出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与建议。课外实验探究活动更多地是强调学生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和创新精神,着力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而不是要求学生一定要得出探究结果。探究活动课题需要中学生以知识背景为出发点,使其动手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进步和提升。

化学科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生活中常见的塑料、燃料、生活垃圾的处理,自来水的供应等都和学生的生活相关。从这方面中研究选题,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开展化学课外实验探究活动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从生活中开始学习化学,把化学带进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其实就在身边。让学生做一个在生活中求知,在探究中学习知识的人。

改进实验方法,让定性实验定量化,充分利用资源是重要的探究目标。此外,正当、合理地应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实验废物的产生是另一个目标。由此,2016年秋,笔者再次带领学生开展了水果电池的研究性学习。水果电池的开发和利用,就是为了改进先前的实验探究,达到化学实验绿色化和零排放的目的。

当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有必要改进成以手持技术为主的探究实验,进而将定性实验改进为定量实验以增加反应物的转化率和减少生成物的排放量。比如O2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该实验最主要的目的是尽可能制取最大量的氧气,而不是测定O2的反应速率,因而不必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改进。实验室制取氧气的3种方法,是非常成熟的方法,是初中化学的经典实验,再次应用手持技术的价值反而不大。

4充分利用传感器的显示功能,让户外科学探究更加方便

篇10

一、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

中国古代文学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历史的学科。它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所占课时比重较大。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目的是知识与能力兼顾,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提高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能力与审美感受能力,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成为知识基础雄厚、能力素养良好的新型人才。

2.授课侧重点各有不同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知识覆盖面广、内容难度大,涉及文献学、文化学、哲学、美学、史学等诸多学科,在高校教学实践中,如何具体操作该课程的讲授过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教者强调与文字、音韵、训诂学的近缘整合,认为对打牢基础、充实底气、克服浮躁学风是必须的;有的强调与中国古代史、文化史、哲学史等近邻学科进行整合,目的是为古代文学教学提供多维视角和众多参照系;有的强调与中国古代文献学的整合,认为这是古典文学研究和教学自身的需要;还有的强调与文艺学、现当代文学乃至音乐、美术等学科进行整合,对“古典文学”进行真正的“文学”还原,对她的艺术魅力进行深入分析探索。

3.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发展方向需要新的定位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历来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是一个研究队伍庞大,研究领域广阔的成熟学科。然而,与学术研究的红火相反,课程的教学研究一直相当冷清,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观念僵化、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等问题十分突出,加上社会上急功近利观念的影响,以及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本身固有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等特点,应该说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目前存在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重新把握古代文学的教学实质,总结古代文学的教学特点,探索适合古代文学的教学方法,已成了学界同仁面临的共同课题。

二、如何在教学中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现代阐释

1.教学内容的阐释要与时俱进

教师要在遵循传统讲授原则基础上,提出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的新的认知,即如果仅只是以古代佐证古代,或者所研究和讲授的东西限制在古代范围内论古代,那么这种教学毫无意义。教者必须在研究和教学过程中从古代通向现代,也就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要对当代大学生的现代生活、情感、审美、价值观念产生作用,产生现代的新意识,为现实服务。要真正使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当下所用,增强古代文学的现代意识,用现代意识观照古代文学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拉近古代作品与现代生活的距离,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育化学生心灵的效果。这应该是目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所追求的一个重要问题。

2.教学中要深度挖掘古代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应难易适当,教学重点放在作品的深度挖掘上,力求让文学作品感染人,文学形象鼓舞人,文学事件教育人,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上下工夫。采用点面结合,点线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彰显古代文学作品内涵所蕴涵的魅力,课堂上要最大限度的融入作品,做到一般作家一人一作品,主要作家一人多作品。从教学大纲所选的精读篇目中确定课堂精讲内容,由浅入深,选取人物形象丰满、富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内容,以名家名篇为主。开展以作品赏析为主的课堂讨论活动,培养学生通过古代文学作品透视现实人生的能力。引导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对问题进行理论总结,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写作能力等实际能力。

3.采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目前高校的古代文学课程,都是以教师课堂讲授,并且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对教学资源实现共享,但是其范围是有限的,而且经研究发现,目前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古代文学的积极性比较低。“慕课”平台可以有效的解决这样的问题,它可以使全球范围内有关古代文学教学的资源实现共享,“慕课”平台的使用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完善了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发展了古代文学的教学方式方法,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慕课”与原有的只提供课程资源的名校视频公开课不同,“慕课”实现了教学课程的全参与。在这个平台上,学习者可以完成上课、分享观点、做作业、参加考试、得到分数的全过程。

当前,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在社会行为上显得孤独、冷漠,对社会、对集体、甚至对亲人朋友,他们缺乏基本的友爱之情,表现出狭隘和自私。因情感缺失而引发的生命悲剧日益增多,这些悲剧提醒我们在高校开展情感教育刻不容缓。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师要努力发掘古代文学作品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所具的人文价值,启发学生思辨能力,拓展其他们人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他们达到理想人格的塑造,人性境界的提升,使学生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体味中国文学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汪国林.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原则新探―以批评史元典与现代阐释及文化背景为考察中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04).

[2]曹顺庆,王庆.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当代文论的对话[J].当代文坛,2010(03).

篇11

一、列举生活化的教学实例

新课程背景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模式有很多.教师可以透过生活化的教学实例的列举来为知识教学提供良好的辅助功效.课本中的很多知识都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不仅如此,很多知识点单一的教师口头讲述,学生往往体会不深.如果能够以一些生活实例作为教学辅助,学生不仅能够立刻领会到其中的含义,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因此,教师要善于透过生活化的教学实例的列举来辅助知识教学,这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还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对于铁元素易和血红蛋白结合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普及一下铁元素的实质存在的物体.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补铁的方式中食补最为简单易行,而很多食物,如动物的肝脏、各种豆制品、芝麻、木耳、海带等都含有丰富且易吸收的铁质.可以通过这些生活化的常识的介绍来进行一个课前预热,用贴近生活的实例加强学生对元素的实体认识.如果只是单纯地介绍元素铁,学生会觉得十分生疏,对于这些知识的感受也不深.透过这些生活常识的介绍,不仅给课本知识教学形成了铺垫,也拉近了学生和知识点间的距离,能够深化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生活资源,进行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做好化学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化学学习效率.因此,善于利用生活中一切可利用的生活资源作为化学实验的原材料,可有效帮助学生将化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消除了学生对化学的陌生感,并很快融入到化学的学习中.同时,在学生进入实验或学习状态后,教师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独立探究,尽量发觉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在应用生活资源作为实验主体来完成化学实验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也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学会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供有利条件.而创新实验的成功,为学生带来了远期有效的影响力,可保持其对科学和真理的探索精神.

例如,在做粗盐提纯的化学实验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实验材料,并提示若找不到可用其他物品代替,并用自己找到的实验材料试着进行实验.这个实验的大多数材料如酒精灯、滤纸、玻璃棒等均为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但有一些材料如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坩埚钳等并不容易得到,因此学生便努力想办法找到其它的实验材料代替,在此过程中养成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精神.用自己找到的材料进行实验,可有效发挥学生创新能力.实验成功则会使学生的信心大增,有利于培养其热爱化学的情操;而在实验中有些不成功,有利于激起学生探求真理的决心,为探求正确的实验方法而不断进行实验,形成学生不断探索的精神.

三、在课堂中训练生活化,解决实际问题

篇12

一、高中政治与时事政治的区别及联系

时事政治与高中政治在现代生活中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教学理念,两者之间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高中政治是以理论为核心的教学,其侧重高中生分析事物能力的培养。然而时事政治却与之相反,其注重学生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事件,振兴中华。然而两者的结合能够丰富教学资源,补充教材空缺,适应现代高考的趋势,并培养高中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时事政治与高中政治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在新时期教学背景下,时事政治以势不可挡的趋势走入课堂,并受到高考的重视。所以,高中政治教师要把时事政治与高中政治相结合,适应现代社会的高考,从而强化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

1.举办时事政治专项讲座

在校内适当举办时事政治的专项讲座,帮助学生及时了解最近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如,“小悦悦”事件,通过这个事件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丰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例如,某校为了强化学生的人生观,在“小悦悦”事件结束后,专门开展了一个主题专项讲座,为的就是强化学生的人生观。

篇13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新技术、新学科不断涌现,知识更新的周期也越来越短。与此同时,化学领域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也越来越深入,化学将成为影响人类继续生存的关键学科,它对于今后几十年内人类解决材料、能源、环境、食物、健康问题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很多学生甚至家长都觉得化学知识和技能不是一项专业技术,认为学了没有多大用处,不需要也没必要学,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农业职业中专化学课只开设一个学期,且教材内容也比较粗浅,但联系了生活实际,是初中化学知识的深化和延伸,也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相应的化学基础知识,为今后投身社会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进行农业生产,参与社会决策奠定知识基础。因此,从个人要求、职业要求或社会需求的角度考虑,农业职业中专学生都应加强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

一 化学是人类生存和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保证

在现代生活中,化学渗透于每个人接触到的营养和食物、环境保护、水资源和能源、材料和其他资源等衣食住行之中。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来自于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普遍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因此,农业职业中专的学生作为未来农业生产的生力军应掌握必要的化学知识,了解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怎样选择合适的化肥农药,既能增加产量又能保障人体健康。

我们不仅要生存,还要不断地提高生活质量。牛奶被人们认为是营养较全面,最容易被人体吸收的食品,因此,牛奶的人均占有量也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生活质量和人民的健康水平。近年来,我国开始大力提倡喝牛奶,但是,当人们喝下一杯牛奶时,也喝了牛奶中的抗生素。一个畜牧师告诉我一个饲养业内人人皆知的现状,我国养牛和家禽饲养大多采取圈养方式,为了不造成瘟疫死亡,长期喂食过量的抗生素。这些长期摄入“抗菌药物”的禽畜最后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细菌耐药性的食物链变成了恶性循环。人一旦真的患上耐药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时,常用的抗菌药由于细菌耐药性而无法发挥作用,使感染难以控制,危及病人的生命。作为农业职业中专的学生,如果掌握了必要的化学知识就能熟悉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对人体的功能作用,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知道哪些元素对人体健康有利,哪些有害人体健康,合理地利用化学激素、饲料添加剂等化学物质,就能够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小危害,保障人体健康。

二 掌握必要的化学知识,合理地使用农用化学物质,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所长、研究员高吉喜在2006年的“可持续农业:全球的挑战”论坛上指出:“中国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育着占世界22%的人口,基本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但中国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大量的农业生产使化肥成为农业化学物质的污染源。”

农药和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的广泛应用,虽对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满足人口快速增长对农产品数量的要求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农副产品有害物质的超标、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农药的大量使用,破坏了农田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出现了抗药性害虫;化学农药残留在农作物体内形成一定的累积,造成人畜中毒;许多农产品也因农药残留超标而不能出口或被退货。生产中使用的农膜不易分解,不但破坏了土壤结构,阻碍了作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和生长发育,降低了土壤肥力,造成地下水难以下渗,而且残膜在分解过程中会析出铅、锡、酞酸酯类化合物等有毒物质,造成新的土壤污染。过量施用化肥就会引起河川、湖泊、内海的富营养化;土壤受到污染,土壤物理性质恶化;食品、饲料和饮用水中有毒成分增加;大气中氮氧化物含量增加。

农业职业中专的学生作为未来农业生产的生力军,若掌握了相关的化学知识,就会了解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的危害性,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他们也就会认识到自己是环保的主人,增强环保意识,并懂得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通过减少化肥使用,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使用配方施肥,促进养分平衡;改变农业生产方式,使用生物降解膜等手段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三 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不断进取、发现、探索、好奇的心理,发展智能和培养良好的道德作风

化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化学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了解知识和实践的关系――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