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新闻传播的特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第二,新闻传播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同时实现了多点互动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形式主要包括网络传播无线数字移动传播以及大众媒体等方式,多元化的传播开i式可以实现互相补充,告别单一的传统传播模式,弥补不同传播方式的不足,从而真正有效实现新闻的无缝传播,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各种媒体来获取新闻其中尤以网络传播在社会中影响最大。
第三,新闻信息传播的主体由传统的新闻媒体人扩展至社会化的个体传统的新闻信息制作和都是由专业的新闻媒体人来做,对于客观的新闻信息在制作时多少会加入个人的情感成分在内,使得新闻信息会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网络化影响着各行各业形形的社会个体,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信仰不同教育背景的社会群体都可以通过网络'这一个开放型h平台自己对于新闻信息的观点和看法,同时还可以就某一新闻信息展开谈话交流和讨论用户通过移动网络数字终端等公众关注的社会舆论生活热点问题,进而引起人们对社会现象和人生态度的深k思考,这将是新闻媒体人采集信息的重要素材可以说,新媒体实现了社会公众真正参与新闻消息的。
第四,新媒体实现了新闻信息与受众之间关系的多层次性新媒体在向受众提供海量新闻信息的同时,也使得新闻受众出现分散,没有了固定的新闻群体关系新闻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受众达成一定的关系,新媒体的网络数字技术对于这种关系的建立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
新闻的发展离不开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数字网络技术,新媒体时代下将会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传播技术方面,科技的发展会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将会为人们呈现更多的新闻传播媒介,通过具备更高科技含量的传播媒介,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接受新闻信息和传播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技糸将会向更深层次更具科技含量的方向发展。
其次,从新闻传播的内容古看,不断发展的新媒体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多更先进的新闻资讯同时网络方式传播新闻还可以实现新&信息的及时更新,保持新闻信息处于涌动的更新状态,广大的用户群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对信息发表自己的独到看法,实现新闻信息的实时交流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新闻信息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和多元化,信息通过网络媒体无线数字移动终端构建新的节点和链接信息,可以真正推'动新闻信息话题向不断深入的方向延展这种不断延展的信息扩展模式在诸多用户的深度交流下实现累积的信息沉淀,进一步推动新闻信息的社会性扩大化传播。
篇2
新媒体主要以互联网信息网络等多样化的信息渠道为主要载体传播信息。无论是新闻传播内容还是新媒体的传播方式,都在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信息传播方式多元化、大众化,新闻传播渠道更加广阔和多样,同时因为新媒体能够及时快速地更新新闻内容,也保证了新闻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我们正处于信息化时代,新媒体兼具传统媒体的发展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升自身实力,真正服务于民众,满足民众与社会所需。
2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2.1新闻传播的快速性
随着科技手段的加入,新闻传播方式主要以互联网为平台,智能手机、移动电脑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几乎人人一部手机,家家一台电脑,所以人们实现了足不出户也能知晓天下事,全世界的大事小事都可以被人们获知。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速度快,传递信息及时高效[1],打破了传统新闻传播方式和时间固定的局限性,能够随时随地传递消息。同时,信息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网络媒体的推动,扩大了传播范围。
2.2新闻传播的互动性更强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的互动性更强。新闻后,人人都可以通过发表弹幕或者是留言、评论、转发等方式参与到新闻信息中,而新闻媒体后台在接收消息后也能够及时回复、反馈和改进,保证国民参与度和互动性。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中,人们只是新闻的接收者,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也是参与者和生产者,拉近了新闻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在增强国民参与度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新闻的内容。
2.3新闻传播的方式更加多元化、灵活化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方式依托于互联网等网络媒体,多元化逐渐成为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特点使得现阶段的新闻传播方式更加丰富,更加立体,丰富了新闻信息内容,创新了新闻传播方式。同时,多元化这一优势也帮助人们更加方便快捷地接收新闻消息,获取新闻信息,及时了解社会发展动向[2]。而且,在当下的信息化时代,各大社交网络平台也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有效途径,在接收新闻信息后,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见解,通过文字、视频等方式表达和传播,使得新闻传播的方式更加灵活、便捷,在丰富新闻传播内容的同时,促进了新闻传播方式向多元化和灵活化的方向发展。
2.4新闻传播的丰富性
传统的新闻传播以及表现形式较为单一,纸质新闻材料是人们获取以及传递新闻内容的主要媒介,广播电视等途径也因为人们思想与科学技术的限制,没有得到创新和发展。与之对比,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的优势使得新闻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新颖,人们更愿意主动获取新闻内容。同时,各大新闻企业也在不断改进,丰富自身内容,增加自身种类,完善自身形式,在突破中求发展,发展中求创新,满足社会大众对于新闻的需求,更加贴近国民审美偏好,使得受众与新闻传播媒体有一个良好的互动循环。
2.5新媒体时代受众参与度和主动性更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信息时代的脚步,互联网的进步也带来了深刻的时代变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智能手机以及移动电脑的推广及普及,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同时也更加希望能够参与到新闻传播中。在大众接收到新闻内容后,在相应的新闻下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论,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提高了国民在新闻传播中的参与度,同时也提升了国民参与新闻传播的主动性,扩大了信息传播范围,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当下实事。
3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
3.1新闻传播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在新闻传播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媒体的媒介形式逐渐被淘汰和革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发展新媒体,创新新闻传播的灵活性和多样化。现阶段,新闻传播除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传播内容上也不再局限于较为单一枯燥的文字内容,短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的加入都极大地丰富了新闻内容和新闻形式。而我们获取新闻内容的渠道也不再局限于电视报道,更多的是应用手机和电脑,这也促进了网络的发展,丰富了新闻传播的多样化。
3.2新闻传播全球化
科学技术进步使得整个世界逐步连成一个整体。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媒介也不断融合,不断创新,加快了新闻传播速度,丰富了新闻传播媒介,信息依托于网络媒体更加快捷地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发展,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因为新闻传播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3]。政治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新闻传播也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而且前景广阔,发展良好,体现了新闻传播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3.3新闻传播更加大众化和娱乐化
传统媒体将新闻内容传递给人们,人们被动地接收信息。然而,在当今社会,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新闻传播向大众化方向发展,传递不同侧重点的信息,满足不同民众的需求。同时,人们也会及时分享转发自己喜爱的内容给自己的亲朋好友,逐渐实现信息传播大众化。新媒体背景下,各大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某些情况下,原有的新闻内容不足以吸人眼球。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一些媒体平台开始转变方式,使得新闻传播逐渐向娱乐化方向发展。除传统的政治经济类新闻内容外,更加关注娱乐化的信息内容,注重国民喜爱的方向和兴趣,在此基础上再整理报道,传递信息。
3.4新闻传播与国民间的理性互动逐渐成为主流
篇3
新闻图片在新闻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与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是分不开的。新闻图片的传播特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视觉冲击力强
视觉冲击力是指利用摄影手段使人们通过视觉到思维这一过程所产生的震撼效果的作用力,它是图片对人的视觉冲击力和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同时,也是人对图片的主观感觉和认识。报纸和其他媒体比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平面化,报纸想要单单靠文字产生穿透力是力不所逮的,文字的纵深不可能达到视觉的立体感。报纸想要解决这个瓶颈,新闻图片便呼之欲出。新闻图片的内容是立体的,画面内容通过不同的色彩、对比度、灰度、明暗度,构架出不同层次的现实感和立体感,从而拉近读者和新闻事件的距离。
用梅洛·庞蒂的话来说,“我的视觉就是一种看的思维”。①加拿大《公民报》摄影部主任斯蒂夫也说过:“任何一家报纸如果不能满足读者对直观图像越来越高的需要,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新闻图片的冲击力,可以抓住受众的眼球,从而进一步将新闻图片的新闻性、思想性、真实性、时效性和形象性以简洁、震撼的效果传递给受众,达到以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二、善于捕捉象征性瞬间
面对“读图时代”的到来,图像的静止性和瞬间性,真的可以代表整个新闻事件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巴拉兹看来,好的瞬间可以在逼视那些隐蔽的事物时,给人一种体察入微的感觉,他们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宣的渴望,对生活中一切的细枝末节的亲切关怀和火热的感情。新闻图片的瞬间是对现实世界的复制和表现。一幅好的新闻图片既是对时间的延续,又是对空间的拓展,时间在空间范围内延续,空间在时间范围内拓展,两者密不可分。瞬间的魅力就在于对整体的把握,通过对整体中处于顶端瞬间的模仿。我们可以看到山花烂漫前植物花开的漫长过程,同时,我们也可以预演事件在大众内心深处千差万别的结果。这正是瞬间的魔力。将新闻事件、作者、读者的感情组成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其中流露出的若明若暗的寓意,最终由读者自己研判。新闻图片的瞬间,既形神兼备,内涵丰富,可读性强,又有思想感情寄托于其中,思想的内涵和外延,不是单独对读者的审美愉悦和信息,而需要直达读者心灵的深处。这也是优秀新闻图片可以成为经典的原因。
三、以图“说话”,生动形象,具有美学价值
罗兰·巴特曾经讲到:如果我们的阅读令人满意,经过分析的图片为我们提供了三个信息:一个是语言信息,一个是编码的图像信息,一个是未编码的信息。美学的形象修辞也讲到人们阅读提升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视觉元素的指示,第二层是在辨证手段后的诠释,第三层是可见的不可见。新闻图片既具有形式美的一面,又具有美学价值。一幅经典的新闻图片,首先要有的基本条件便是新闻方面的价值、阅读的价值,并且要求它的表现形式要具有美学价值。在可以完全表现新闻事件的真实、客观以及典型的条件下,新闻图片如果将自己内涵的个性杂糅其中,新闻图片的生命力就会显得更加顽强,而且社会影响力也会空前巨大。总而言之,优秀的新闻图片是集合了新闻价值,审美价值,以及阅读价值于一体,通过完美的结合,使得新闻图片成为以图代言的工具。
新闻图片要有形象美,这就要求新闻图片的构图要美,光影要美,这是创造新闻图片形象美的基础;其次就是新闻图片的色调要美,这是构成新闻图片形象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将形象价值要素放在首位,应当更有利于新闻图片报道,更有利于新闻摄像报道的创新,也给你感觉契合读者对新闻摄像的要求”。②
四、体现人文关怀
所谓人文关怀,即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它的核心是强调对人的尊重和对人价值的肯定。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最基本的需求首先是自己生存状况和自己安全,其次便是自我实现。人文关怀体现在新闻的摄影中,就是用自觉的关怀来体现人类对本质生活的认识和回归,表现的是对生活最底层的需求。自从19世纪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以人学批判黑格尔思辨理性哲学,以人学取代基督教神学开始,“人本学”或“人本主义”思想就被各个领域广泛应用。
新闻图片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和反映,是现实生活的影子,新闻图片具有强大的纪实功能,可以还原新闻事件发展的过程,将一个整体的新闻事件呈现在公众面前。“既然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人,那么我们在面对新闻事件时,相机的镜头要始终以人为主体,发掘人在新闻事件中的喜怒哀乐,新闻事件对人及人类社会的影响。”③尤其在对诸如洪水、火灾、疾病等自然灾害以及危及生命惨痛、悲情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应以人为关怀为出发点,来精选表现新闻真实的角度和方式,使灾难、悲情报道更具有艺术性。体现人文关怀内涵,既有利于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的实现,有利于整个社会心理的健康,使得广大受众形成良性的认知结构,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五、图文互相烘托
语言文化和视觉文化属于不同的文化范式,他们平行构成了世界的图像。新闻报道的完成同样也包括了两个部分,一是图片,二是文字,图片主导情节,文字用来补充和说明。“新闻图片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新闻图片,对于新闻的强化、版面的调度和激活,包括政治意图的体现,都是至关重要的”。④对于一个优秀的编辑来说,搞清楚新闻图片和文字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图片可以很好的地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发展,文字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我们将它称之为文配图;有些则是以文字的叙述为主,图片只是深化和辅助的作用,我们称之为图配文。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有些是图文并茂的报道,图片和文字相互配合,这样的报道是强强联合。所以在选用新闻图片时,必须要考虑到文字部分的对等,才能构成统一的整体。
新闻图片的传播特点决定了传播过程中的方法和路径,只有选取有说服力的新闻图片,才能获得丰盈的收获。新闻图片日益成为一种无阶层、无国籍的世界通用“语言”,它打破了文字的垄断,减少了文化的隔阂,使人类沟通的桥梁更加畅通无阻。
参考文献
①莫里斯 著,姜志辉 译:《知觉现象学》,商务印刷馆,2011
②郭丽,《论新闻摄影中的人文关怀》,《新闻爱好者》,2009(9)
③陈飞,《论新闻摄影的形象价值》,《湖南社会科学》,2009(2)
篇4
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将当下媒介分为旧媒介、新媒介和新新媒介等三种。旧媒介指互联网诞生之前的一切媒介,它们是空间和时间定位不变的媒介,比如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新媒介指互联网上的第一代媒介,滥觞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使用者在方便的时间去使用,想用就用,新媒介的例子有电子邮件、报刊的网络版。新新媒介指互联网上第二代媒介,滥觞于20世纪末,兴盛于21世纪,例子有博客网、维基网、脸谱网等。[3]今天正处在旧媒介、新媒介和新新媒介融合的时代。
媒介是一种传播介质,是媒体的一部分。在媒体融合的时代,媒体作为一个单位,它不仅拥有多种媒介,还有多种客户端传播信息。从报刊纸媒、广播、电视到互联网平台再到手机移动客户端的传播,电影新闻形成多个平台全媒体全网矩阵推送,让用户在第一时间接受到最新的电影资讯、电影评论等等。媒体融合让电影新闻的传播实现实时传递,多中心圈层扩散。[4]新新媒介的技术开发促进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改变人们接收电影新闻的时间和空间,改变人们的接收信息的方式。
(二)中国新媒体的发展
近几年,随着中国新媒体快速的发展,通过技术的更新,媒体不断融合,建立信息者和用户之间的桥梁。
“自媒体”(WeMedia)[5]的定义,由美国的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学者提出,认为“We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化程度的提高,BBS(BulletinBoardSystem电子布告栏系统),podcasting(播客),Blog(博客)和microblog/weibo(微博),SNS(socialnetworkingserv-ices社会性网络服务),groupmessage(手机群发)等普通大众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的“自媒体”平台大量涌现,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们通过这些平台,随时随地用文字、声音或图像在互联网上传播信息,信息被自由的传播者随意地传播,影响力迅速攀升。在中国自媒体发展过程中,微博和微信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发展最快的自媒体。如被称为“2016年中国第一网红”的Papi酱,便是通过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发表原创短视频而备受关注,仅用4个月就累积千万粉丝的Papi酱,已完成由真格基金、罗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的联合注资,总投资额1200万元人民币,据说此前papi酱在见投资人时估值高达3亿人民币。[6]同年获得超级红人节“微博十大视频红人”奖并被授予“中国互联网推广大使”等荣誉,2017年,以主角身份参演由吴君如首次执导的喜剧电影《妖铃铃》也定档于12月上映。Papi酱的走红离不开多平台的化学反应。可以说,多平台化的特定内容推广,为Papi酱的IP化奠定了基础。[7]
微博[8],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以140字(包括标点符号)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的关注机制分为单向和双向两种。微博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拥有6亿注册用户,1.98亿月活跃用户,8900万日活跃用户,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传播平台之一。多维度、多属性地精准定位目标人群,支持年龄、性别、地域、兴趣等多种方式组合,以及高级数据功能,精准识别目标用户。利用微博强大的社交属性,让受众通过转发扩大传播范围及影响力,形成二次原生推广。将精彩创意推送到目标用户显著位置,大幅提升博文的互动量。目前,众多电影新闻信息是从微博客户端上发表出来,不仅有电影人的微博,也有普通大众的微博在传递实时电影资讯。微博也可进行电影或者电影拍摄进行实时直播。微博已经成为电影新闻转发的一个重要传播阵地。
微信[9]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目前拥有超过9亿人使用的手机应用,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群聊,适合大部分智能手机。微信开发订阅号和服务号,通过订阅号、服务号推送信息,朋友圈可以进行转发相关信息和评论。用户通过观影在朋友圈感受,可以通过服务号订阅号浏览到好的电影资讯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在朋友圈中获得电影新闻信息。随着微信用户群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电影新闻的一个重要平台。
近几年,中国媒体的发展到了一个最佳的时期,不仅有纸媒、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传播,还形成互联网、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传播矩阵。中国新媒体的传播正在影响世界人对信息的接收和掌控,同時影响着电影新闻的传播。
二、电影新闻传播的时代特点
由于新新媒介的出现,智能手机的使用,让受众在屏幕之间就可以触摸到电影新闻的信息。电影新闻在媒体融合时代呈现出便捷性、互动性和自发性等特点。
(一)便捷性
媒体融合时代的电影新闻的传播在互联网和手机上同步进行,改变了原先的单向传播。在互联网和手机还没兴起的时代,电影新闻的传播主要依靠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等传统媒体,需要特定的时间和载体才能够看到相关的电影新闻信息。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兴起后,电影新闻的传播也呈现出新的特点。纸媒等媒介进行升级换代,建立“中央厨房”,推进媒体融合,让电影新闻信息迅速方便地传递到每一位用户手中,随时随地进行浏览和选择相关信息。
互联网上重要的新闻网站,在其平台上,电影新闻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通此可以浏览到相关的电影资讯,如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新浪网、凤凰网等。在互联网上也建立了相关的专业电影网站,传递专业电影新闻信息,如时光网、电影网、豆瓣电影、中国电影报等。
通过微信订阅相关的电影新闻,如豆瓣电影、青年电影手册、中国电影报道、电影评价等电影资讯的公众号。通过订阅相关的影星、影评家、专门的电影微博,关注喜欢的电影推介。技术的发展,也可以通过下载相关的电影APP查看电影新闻、电影评论,如《电影评介》杂志的公众微信和APP等。[10]通过指尖就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相关的电影报道和业界动态。
(二)互动性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电影新闻传播的新媒体都有互动的功能。读者可以通过互动进行留言评论,有的电影新闻的互动性可以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并推动改革。这是电影新闻传播的第二大特点。
观众可以通过留言区、互动区和电影新闻者进行对话,这就让原有的静态新闻“动”起来。无论是电影新闻记者的采访还是导演、演员等的相关电影信息,会得到观众的及时反馈,这就可以让电影人在第一时间知道什么是观众最关注的,最需要的。互动性让电影新闻的传播越来有力量,这也是新媒体快速发展的魅力所在。
(三)自发性
电影新闻传播新时代的第三个特点是具有自发性。这与传播媒介的技术息息相關。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每一位受众都是电影新闻的原创者,可以自己的观影影评,可以电影台前幕后的故事等等。每一位受众都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在互联网上电影信息。如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在上映前,打着“赴你十二年之约”的口号宣布,将12年前脱胎于一部flash短片的二维动画制作成电影,引来网友的广泛关注,集结了一批“自来水”粉丝,为影片宣传打下良好基础。
在未来的电影新闻中,具有原创性,能够讲好电影新闻故事的信息将会得到快速传播。这是媒体融合时代电影新闻传播的特点,作为电影人在如何做好电影故事的同时,也要掌握电影新闻传播的规律。
三、电影新闻传播的影响
随着电影排片量的逐年增加,世界各地举办多样性电影节,世界电影交流越来越多,电影宣传不仅迅速而且具有文化性。电影特殊的形式,互联网的便捷,新媒体的刊发,电影新闻的传播影响了世界人心灵的交流。
电影新闻的传播为观众提供主要的观影参考,好的电影新闻报道将会引起观众对电影的极大观看兴趣。电影新闻传播呈现一种圈层结构,第一层是在电影尚未公映之前进行采写,相关电影新闻讯息。第二层是通过观影记者、影评人、观影群众相关电影评论、电影记录等新闻讯息,通过人际进行传播。观众通过观影来写影评,这是观影后的一种亲身体验,在互联网及新媒体平台上进行互动,传播观影感受,形成第二波电影新闻传播。通过观众的互动,让电影新闻传播的速度更快,形成圈层传播,口碑好坏将直接影响电影票房的业绩。
篇5
1互联网背景下新闻传播语言的特点
网络新闻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传播者利用互联网这个虚拟工具来或转发相关信息,而受传者则通过互联网接受这一信息的过程。通常有如下基本特征:互联网作为网络新闻的传播媒介,而新闻信息则是传播的具体内容。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文化语言具有抽象和概括的特性,它代表的是大众在平常生活中交流、工作等的一种抽象形式。在语境方面,与传统新闻相比,网络新闻具有如下特点。1.1网络新闻时效性更强。传统的新闻媒体在制作时需要耗费一定时间,而且有截稿期限,但网络新闻的传播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网络新闻的稿件可以随时随地发送,使新闻处于24小时可报道状态,这在突发事件和具有连续性的事件报道别突出。网络状态下可以随时随地“刷新”已有信息,时效性强,又可以全过程跟踪事件,只要处于网络状态下就能实现全天不间断报道,在时效性上远远优于传统方式。1.2传播者身份模糊化使网络语言具有个性化特点。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新闻传播形式多样,计算机的普及使网络新闻的者既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个人。并且,在互联网环境下,传播者可以虚拟身份,使新闻语言的使用具有个性化特点。1.3互联网环境下的新闻传播语言具有超链接特性。网络传播中结构特点是超文本性。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报纸用的是文字和图片,广播用的是声音,电视用的是视频形式,而网络新闻则是文字、图片和视频三者的结合体。这就使网络新闻的传播更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而且,网络环境中的新闻媒体传播采用链接的方法,将人物的活动、事件和相关内容与网络地址链接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新闻报道更完整。同时,为保证报道的完整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地址和时间都要完整,这样使观众更清楚地了解新闻的前因后果,更全面地了解整个事件。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新闻报道中的“5W”元素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受众更想了解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该事件对自身是否有切实影响。这就导致具有解释性作用的新闻业的兴起——即“新闻事件化、事件故事化和故事人物化”。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超链接性使网络新闻报道更受大众欢迎。
2互联网环境下的新闻传播语言与传统新闻传播语言的区别
2.1互联网环境下的新闻传播语言具有更鲜明的特性。在传统报纸发表的新闻中,语言是静态的,而网络新闻文本被设计成多种动态文字,使视觉效果更加突出。为吸引公众注意,提高新闻点击率,网络新闻一般会选择较醒目的题目作为标题,并使用一些较个性化的语言。此外,网络编辑还非常注重页面布局和色彩,使网络新闻更生动、丰富、清晰。2.2网络媒体新闻传播语言更具有前卫性。传统媒体除传播新闻信息外,还承担着政治宣传的作用。所以,其新闻语言政治性术语较多,书面语现象比较普遍。而网络新闻语言则不同,受网络环境的影响,网络新闻语言生动活泼且口语化,在语言用法上更注重新鲜感和随意性,在排版上会经常使用一些缩略的词汇和网络词汇。2.3网络新闻传播具有即时性的特点。与生产发行的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显然已成为当今信息快速沟通的重要平台。该环境下的新闻制作与传播的速度要远远快于传统方式,信息更新速度也十分迅速,具有即时性的特点。2.4网络新闻传统具有海量性的特点。互联网将全球的计算机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以容纳全球所有的信息。而传统的新闻传播语言信息量小,数据范围与网络新闻传播相比,范围更狭窄。
3新闻传播语言发展的前景
在多媒体行业互相借鉴和融合的背景下,新闻传播语言作为新闻中的主体也面临着自身的适应和革新。在互联网大环境下,未来的网络新闻传播会有如下几方面发展。3.1新闻传播语言更倾向于通俗化和大众化。语言是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在新闻传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受众是通过新闻语言来了解新闻中的要义。新闻信息要被受众接收,就必须通过新闻传播语言来实现,普通市民是现代大众化和都市化报纸、杂志和电视节目的主要受众主体,电视、报纸和杂志主要以休闲娱乐为主,因此,在新闻传播语言的使用上越来越少看到朴素、端正和典雅的书卷气息,语言的通俗化和大众化越来越凸显,并以此方式来接近广大受众,使受众更容易接受。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大众主要通过传媒来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和动态。大众在增加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把新闻看作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娱乐性成为传播媒介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在网络新闻中使用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3.2网络新闻语言艺术气息更浓。网络新闻传播语言用词讲究新颖,可以给受众带来强大冲击力,这与现代人追求的阅读爱好相符。但过分追求用词的惹眼产生冲击力的同时会削弱新闻报道对受众的吸引力。用词过火反而会使得读者觉得不真实,与新闻的内容出现脱节现象。因此,在网络新闻语言的用语中既要起到冲击力效果也要避免过犹不及这一现象。3.3新闻媒体所用的语言比较简练。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更喜欢简练易懂的语言,而新闻传播语言担负着传播新闻事实的作用。用简练的语言描述事件的真实情况并表达准确,使读者花费较短时间理解整个事件。这样的新闻传播语言在现代的快速生活中受到了读者极大欢迎。
篇6
新闻采写写的出现是新闻传播行业的创新之举,在社会发展迅速,信息传播飞快的今天,多种多样的新闻传播方式让受众应接不暇,新闻特写衍生于消息和通讯,却又有创新的特点,主要以其渲染主流情感,传播社会正能量而受到受众追捧,同时,新闻人物的榜样作用也被发挥到极致。新闻特写对新闻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洪流中,俨然成为一种立于不败之地的创新新闻形式。
1 问题的提出
新闻传播起到通达社情民意、传递人文关怀、凝聚百姓意愿的作用。新闻传播信息,沟通情况,宣传教育、舆论引导,提供文化娱乐、解答疑难问题。新闻作品密切党群关系,倾听群众呼声,体察国情民意,反映现实生活。新闻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激发出来的社会创新需要的能量。新闻采写写就是应社会需要而出现的创新新闻形式,是新闻信息、社会主流情感和正能量的载体。
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文字的形式制作成各种体裁的新闻作品,向受众传播新闻事实。新闻特写是一种新闻采写的体裁,区别于消息、通讯、评论类新闻体裁,借用电影写镜头手法,将新闻人物和事件赋有特征的片段、镜头和瞬间定格放大,通过一些文学的表现手法组织起来,使新闻更生动,感情传播效果极佳。新闻特写的特点是将新闻中心和主题集中且突出,具有强烈的现场感、立体感。
新闻特写具有很多创新的特性,在记者巧妙合理的安排下,结构精巧,语言生动,文字优美,人物形象突出,故事曲折、传奇而有吸引力。新闻采写过程中,记者深入了解一些人物、事件,挖掘新闻故事。写作时着力渲染主流情感,传播社会正能量,突出新闻人物,给社会树立起学习的榜样。新闻采写中的特写依循新闻的各种原则,新闻故事真实、有时代意义。记者尽可能将文章制作的精美得体,生动形象,有韵味、有意境,发人深思,让读者回味无穷。特写的使用已经是信息洪流中突出新闻、吸引受众注意的重要手段。
2 新闻采写写的作用
新闻采写是新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也是新闻工作者实际工作的重要环节。新闻特写是一种特殊的新闻采法,辅助新闻作品成型,有利于新闻作品的制作和新闻的传播。新闻采写的质量决定了新闻能否吸引读者注意、能否传播新闻信息,还影响了新闻的传播能否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新闻采写离不开新闻特写这种特殊形式,而新闻特写也时常出现在新闻作品中。新闻特写在写作时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某个镜头新闻特写用于与新闻主题材料的烘托与凸显,新闻内容情景交融,新闻场景活灵活现。新闻特写取材十分广泛和灵活,在记者眼中有新闻的地方就可以有新闻特写。
新闻采写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记者需要渊博的知识底蕴。新闻采写是新闻特写重要体裁之一,对记者的要求更加严格。在时展进步迅速的今天,不进步就是退步。记者在新闻传播领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时时刻刻都会对他们有新的要求,新闻特写体裁的出现就是其中之一。受众不满足于守旧的新闻形式,需要更多更快,更有价值的新闻。作为新闻工作者,记者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想要在信息发展迅速的趋势中延伸屹立,记者就要更严格的要求自己。记者平时要加强自身专业技能和修养的提高,培养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锻炼新闻辨识能力和敏锐能力。
同时,新闻具有一定的思想性,给人以启发、教育和引导。新闻传播的是时代精神,是社会正能量。通过新闻特写的重点烘托,创新精神,高尚道德品质,与时俱进,这也是新闻价值的体现。新闻特写的重点之一就是渲染主流情感。新闻特写所带来的情感渲染就是要突出人物、事件的中心意义,让读者感受到有血有肉的人物,酸甜苦辣的社会百态,通过文字的艺术,将真挚的社会正能量传播出去,传神又传情。故事大部分是人为的,就会有主人翁,对人物的突出可以有效的树立榜样作用,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效仿。即便是反面角色,也有警示作用。新闻特写用事件烘托人物、用人物带出事件,彰显各种正能量情感。
3 新闻采写中的特写写作策略和建议
新闻特写以描写为主,是从消息和通讯中衍生来的,但又区别于他们。特写保留消息的简明,高时效的特点,同时描绘新闻事实中有代表的镜头。特写也保留了通讯报道事实的特点,但是却重视事实的某一方面,是事实中某一特定时间、空间的描绘。新闻采写中的特写是新闻性与文学的有机结合,具有很多特点,记者在把握特写写作方法时要注意这些特点。较为重要的特点是特写要有镜头感和现场感。特写具有类似电影的镜头感,记者通过巧妙的截取,适当的放大,增加内容的立体感。同时特写还有现场感,通过记者的文学功底,将新闻内容写的活灵活现,使读者身临其中,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冲击和感染。
新闻特写在写作时有着灵活但严谨的方法,记者选取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一个“镜头”,可以是一个时间、空间的片段,也可是是一个情景,然后对这个“镜头”进行放大,使用文学方面的创作技巧,将事件或人物的特点凸现出来,生动又具体。新闻特写仍属于新闻的范畴,所以新闻特写必须保持新闻的特点,以真实有效的传播新闻信息为目的。新闻特写所写的内容必须具有时效性,就是要新近发生的新闻,即使是回忆形式,也要有时代意义,不能让读者感到旧事重提、算旧账。另外,新闻特写在写作上 有独到的特点,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闻创新文体形式。所以在写作时,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不辜负新体裁的存在价值。
新闻特写的内容大多是故事形式,由于新闻的要求,这新闻故事必须是真实的。新闻拒绝杜撰、虚构,新闻特写也是如此。虽然在新闻采写的特写实现过程中,需要记者的文学功底和文艺创作,但是这都是基于真实的新闻而进行的。这种故事写作要求到了绝对真实,新闻特写的人物、时间、事件、场景等都是真实的,绝对不能有任何虚假。如此一来,新闻特写对记者的要求就更加严格,采写过程中,记者要找准故事的自然背景、历史背景等,严格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例如新闻特写所截取的“片段”中人物的具体动作、表情、神态,事件发生的自然环境、天气情况、附近景物等。特写既然来源于影视手法,就要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像电视特写镜头那样,有形、有景、有声、有色,而记者要注意决不能简单概括,要尽可能地详细,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能够身临其境。
参考文献
篇7
1 对微博的认识
微博是微博客的简称,是互联网中的一个特殊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用户之间可以信息,交流分享信息,传播评价信息等等,在微博平台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建立自己的个人社区,构成一个独立的个人空间,在空间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认识,发表一些新鲜事物,发表分享信息的,一些新闻,一般字数要控制在140字左右。微博信息具有双向互动型的特点,以真实信息为主,具有很强的新鲜度,很受网民的关注。
2 利用微博手段进行新闻传播具有的优势有劣势分析
2.1 传播的普通性特点
利用微博手段进行新闻传播具有普通性的特点,所谓的普通性一方面针对新闻传播者而言,每一个平凡的个人都可以把自己身边发生新闻通过微博手段,言简意赅的进行陈述,利用微博手段进行新闻传播的每一个人都是是普通的民众。利用微博,所传播的新闻只要事实清楚即可,不需要有华丽的文采,典雅的修饰,只需要用最普通的语言表达事情的原貌就可以了。另外,利用微博手段进行新闻传播的不需要所谓的门槛,每个博客都很容易进行微博,单独的个体即是新闻接受者也是小范围内新闻的传播者,只要自己的微博新闻能够引起广发的关注,使博客不断的浏览转发,新闻的传播过程就算是完成了。
2.2 传播的便捷性特点
与传统新闻传播方式相比,利用微博手段进行新闻传播具有很强的便捷性特点,每个人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短短的140字符把身边刚刚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传播,据了解,正视这种微博的便捷性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随时随地都有新的新闻通过微博手段出来,网民关注某一个新闻后,就可在第一时间进行转发,这样,传播新闻时效性更强,传播方式更为便捷。这是传统新闻传播手段所不能比拟的。
2.3 利用微博进行新闻传播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利用微博手段进行新闻传播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诸多便利之处,但同样,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主要是,微博新闻传播者身份不受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微博一些新闻信息,如果这些新闻事件是假的,容易造成以讹传讹的情况,误导民众。另外,有一些不法之徒,或者是一些人带有个人情绪进行微博新闻传播,这些被恶意操作的新闻,很容易在民众中传播,引起一些不好的社会反映,阻碍社会的核和谐稳定发展。另外,微博方式进行新闻传播只是短短的一百多字,很难对新闻事件的细节,焦点问题进行展示,同时也不能保障新闻的连续性,容易使受众根据只言片语进行新闻解读,导致新闻事件的误读误信。
3 微博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的影响
与传统新闻传播方式相比,利用微博手段进行新闻传播具有明显的优势。传统新闻传播方式需要经历收集新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对新闻信息进行审定,最终确定。这些环节需要耗时耗力,远不及微博手段来的便捷。另外,传统新闻来源不丰富,渠道较窄,导致新闻面不是很广。而微博却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微博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具有极大的影响。
3.1 微博正在成为人关注的新闻来源
据统计,在网络信息传播中,在bbs时代,传统新闻媒体手机新闻都是从bbs上收集来的,但在微博时代,传统新闻媒体获得新闻信息很多都是从微博上获取了。可以说,在微博时代,传统新闻媒体获得新闻的渠道已经发生转移,大部分新闻都是从微博上而,媒体和普通民众获得新闻的方式更为便捷,微博成为了人们关注新闻,获得新闻的重要途径。
3.2 能够在第一时间对重大突发新闻进行
微博与传统新闻传播方式 最大区别是新闻的时效性更强。在意见突发事件发生后,网民可以借助自己手机,利用微博平台子在第一时间把新闻出去,而如果利用传统新闻媒体手段进行,需要经过信息的采集、编辑过程,这种形势下制作的新闻还没有出来,微博上已经出来了。因此,微博手段对传统新闻传播方式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3.3 微博在特殊情况下超过了传统传媒的作用
由于微博短小灵活,传播信息非常快捷,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甚至超越了传统新闻传播手段的作用。比如,遇到了重大的自然灾害,遇到了突发的恶性事件,微博可以及时对重大消息进行传播,这远远超越了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效能。
4 结语
总之,在微博时代,利用微博手段进行新闻传播具有很多优势,比如,微博信息传播者具有普遍性,微博新闻资讯来源广泛,微博进行新闻传播时效性极强,不受时空限制,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微博新闻等等,正因为其优势明显,微博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有着重大影响。新闻传播要重视微博手段的应用,能够创新新闻传播途径,利用微博第一时间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新闻资讯。这对于新闻传播途径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革,新闻传播更是如此。自媒体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新闻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使得新闻传播更加方便、快捷。另外,借助网络平台,自媒体新闻的传播范围更广,这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分析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利害关系,目的就是要改变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方式,从而提高新闻传播的水平和技术。
二、自媒体新闻传播的特性
自媒体亦可称之为“个人媒体”抑或是“公民媒体”,所有人均可借助网络平台随时新闻信息或者个人观点。目前,生活中常用的自媒体有微博、微信、论坛以及QQ等。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新闻传播逐步向平民化与个性化方向发展,利用先进的科技,所有人均能新闻,亦可随时随地对新闻予以评论,从而使得人们可以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二是新闻传播的交互性进一步加强,利用信息化技术,所有人均有可能成为新闻的传播者,亦能随时转变成受众,传播者和受众可以进行零距离接触,使得新闻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同时也加强了传播者与受众的互动交流;三是这个时代,新闻传播的速度以及效率都得以大幅提高,同时新闻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加快了新闻的传播;四是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变得很不容易控制,正是因为新闻传播更加方便快捷,成本更低廉,言论也更为自由,导致自媒体时代的新闻真实性很难掌控,新闻的可信度明显降低,自然也很难保障其质量;五是这个时代新闻传播中出现的纠纷增多,如版权及侵权纠纷等,但是相关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使得出现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从而出现一些不良的新闻传播现象。总而言之,不难看出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尚不成熟,故而研究当前新的新闻传播途径对以往的传播方式造成的影响,将是健全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深刻剖析自媒体新闻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
(一)对受众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影响
传统新闻传播过程专业且复杂,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会将新闻采集人员和编辑人员的一些价值观、人生观汇聚其中。当受众接收到相关新闻信息时,就必须接受这些观点,而无法表达个人的观点,这导致受众的思想会受到约束和抑制,其传播效果也还不够深刻。但是,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可以在接收新闻信息的同时,自由阐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传受双方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受众可以和新闻媒体一起表达观点,能体现真正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另外,由于受众可以自由发表自己对新闻的看法,这就使得新闻传播变得相对感性,新闻内容会根据大众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更加符合大众的口味,拉近了新闻和受众的距离,让新闻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二)对传播者和受众的角色产生一定的影响
自媒体新闻与传统新闻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传播者和受众角色可以相互转换,即传播者同时也是受众,受众也可以成为新闻传播者,二者可以相互融合。而传统的新闻媒体传播则不同,从某种角度来说,新闻传播者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受众,存在局限性。但是,自媒体依托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方式,从而提高了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另外,自媒体新闻传播使得传播者和受众角色相互融合,让新闻传播具有双向性,改变了以往的新闻传播方式,变得更加亲民,更加贴近大众。
(三)对社会舆论存在一定的影响
在传统新闻传播中,受众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声音,只能当被动的信息接收者。新闻传播垄断了大众表达自己观点的渠道,尤其是当遇到一些具有负面影响的事情时,如果当地媒体闭口不言,将会侵害受众的知情权。新闻传播更偏向于播放有正面影响的事件,也就是报喜不报忧。但是随着自媒体的发展,社会舆论将新闻信息传播带入一个新时期。首先,人们对新闻传播的监督意识以及能力大幅提高,受众在关注新闻的同时也在不停地思考;其次,新闻信息源逐步扩展,使得不论小事、大事均可能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构建的社会舆论氛围充分体现出新闻的大众化、平民化以及普遍化特点。社会大众对大至国际、小至社区中出现的新闻都可知晓,从而真正实现了“家事国事天下事”无事不晓的效果,有效提升了大众的新闻参与度,从而使得新闻传播逐步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而诞生的自媒体迎合了时代变革的需求,对传统新闻的传播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且利大于弊。总的来说,自媒体新闻传播能促进新闻行业快速发展,并且由于融合了传统媒体的技术和经验,其传播方式多样、传播途径丰富,使得自媒体新闻传播有更高的技术水平,从而能够创作出精彩、生动的新闻作品。
参考文献:
[1]刘长海.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合作[J].青年记者,2015(08):52-53.
[2]李璐彤.试论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J].西部广播电视,2015(05):58.
[3]张美玲,罗忆.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传播特点和优势分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45-49.
篇9
1 新闻媒体作为现代教育者的特殊性
新闻媒体作为现代教育者所具有的特殊教育功能,在传统的新闻传播理论领域,都没有明确的阐述与说明。在传统社会文化传播中所起到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出,新闻媒体实际上还具有教育的功能,特别是伴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更新与新闻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媒体作为现代教育者的身份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
首先,新闻媒体作为现代教育的主体,不仅包括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还包括现代的如互联网、手机终端等。在引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还具有监督社会生态体系、服务大众文化娱乐等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新闻媒体在日常的传播活动过程中,由于受自身特点的限制,以及传播客体所处的社会即时背景与客观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完全的呈现所有事件。而且新闻媒体本身作为社会文化舆论的引导者,代表的是公众的主流意识,因此在对信息的选择、信息的加工报道方面,必然会以社会文化舆论为导向。
其次,新闻媒体作为现代教育者针对的教育客体更加广泛。这也就无形中提升了新闻媒体发挥好教育功能的难度,一方面新闻媒体要在现代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下,抓住所有机遇与挑战,充分发挥其原有的新闻传播功能,另一方面又要尽可能多的争取受众,最大化的发挥其教育功能。根据信息传播的然率公式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信息的接受通常是由一定的选择性的,与需要浪费更多时间获取的信息相比,更喜欢接受花费时间较少,更容易被理解的信息资源。因此,在现有的社会生活语境中,新闻媒体要想获取更多的受众,即现代教育对象,就必须最大可能的降低教育客体媒介接触的时间及物质成本,同时提高教育客体对新闻媒体传播教育内容的满意度。
除此之外,新闻媒体作为现代教育主体,其教育内容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与传统教育主体为学生传授单一的理论知识或特定的技能水平不同,新闻媒体作为现代信息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特殊的教育者,无形中就会对人们的思想言行、价值取向等起到一定的影响。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说,新闻媒体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本身就具有教育和引导人们的思想价值、社会理念的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看,新闻媒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原本已经具有特定的教育功能。
2 新闻媒体在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中发挥教育功能的特点
新闻媒体发挥现代教育功能的实质就是通过对社会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传播力与社会公众影响力,从而达到引导和宣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文化的目的。新闻媒体在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中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本质上是其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所具备的一种特有的功能。而且由于新闻媒体传播信息来源的权威性,传播过程的专业性,以及媒体受众的广泛性等特点,使新闻媒体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媒介比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具有影响力。新闻媒体对某一事件的关注报道,促使受众对事件本身以及事件相关事件进行广泛讨论,从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促进事件本身的解决或相似事件的规避。
与传统教育形式不同,新闻媒体教育功能特点的发挥是建立在新闻媒体本身所特有的作用机制与作用方式之上的,主要具有非线性、隐含性、两面性的特点。
新闻媒体教育功能的非线性特点主要是指新闻媒体作为现代教育者对公众的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教育途径与教育方式,它在教育方式上并不是对公众直接单纯说教,在教育内容上也不是从低到高的系统线性教材,它对受众的教育具有曲折性的特点。但是另一面,新闻媒体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者,其教育功能的发挥,并不像传统的教育主体那样有着明确的教育目标、严密的教育体系、固定的教育模式等等,它是通过信息传播来实现的,但是信息传播过程的本身又具有发散性、复合性等特点,这也就决定了新闻媒体教育功能的非线性特点。
篇10
一、中国新闻传播学发展趋势。
随着新闻装备、人们思想观念、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新闻传播学得以飞速发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与特点。
(一)、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相互交叉融合。传统的新闻学研究突出实用性质,淡化理论性。传播学被引入新闻学界以后,新闻学研究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研究领域,它包括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多种传播媒体或形态,而且涉及了大量的非新闻类的媒体传播的内容。这种融合不仅是原来两个学科的融合,而且与传媒活动相关的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中。这就要求必须创新现有的课程设置以及教材内容的划分方式,重新构建一种适合新的环境条件的新闻传播理论。
(二)、新闻传播学的研究领域正在不断扩张。近年来,中国的传媒处于大整合的时期,传播业急速膨胀,传媒每日每时与社会发生互动,矛盾冲突的频率上升,新闻官司增加,社会对传媒职业道德不规范的指责增多。因此,传媒业自身的法治建设和职业行为的规范化,越来越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传媒经营、新闻法治与职业道德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新领域。
(三)、新闻传播学的内涵不断拓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广播电视特别是电视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空前。从行政、综合市场、专业市场三个角度看中国电视产业的市场格局,中国电视产业呈现三大发展趋势:政府导向让位于市场导向;民营电视业将成为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电视资源要素的流通和集中同时进行,形成区域性传播中心。
二、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发展历史渊源。
英国作为主要的西方发达国家之一,在近现代新闻传媒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新闻传播学教育源远流长。
(一)、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起步较早。
英国最早的日报《每日新闻》创办于1702年,是世界上较早采用双面印刷并分栏、较早形成近代日报形式的报纸;1851年出现在伦敦的路透社,是世界上首批诞生的新闻通讯社之一;1922年以民营形式组建的英国广播公司于1927年改组为公立(BBC)以来,已成为西方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1936英国广播公司(BBC)建立的电视台是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英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也伴随着新闻媒介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英国人的观念中,掌握实际本领的最好办法就是实践,从实际接触中学习其中的技巧,新闻传播教育也不例外。这种理念影响着早期的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奠定了英国新闻传播学的地位。
(二)、传播学发展先于新闻学。英国的传播学出现在新闻学之前。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一些社会科学家便开始对媒体效果研究产生兴趣,传播研究与传媒研究院系应运而生。西方新闻学的研究领域很早就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传播学,范围更加宽泛,设计大量的非新闻类的媒体传播内容,以及广告研究,公共关系研究,媒体经营研究等。在英国传媒教育领域颇具盛名的城市大学新闻系被规划入该校的艺术学院,而另一所著名的维斯敏斯特大学新闻和大众传播却在同一个学院,还有一些院校的传播学被划入英语学院和商学院。
(三)、新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起始较晚。在新闻与传播学教育方面,伦敦大学曾率先开设新闻学专业本科教育(非学位教育);最早开设新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是卡迪夫(Cardiff)大学,于1971年开始进行新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伦敦城市大学于1976年开始辨新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但本科学位教育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英国的新闻与(大众)传播学教育、媒介教育起始较晚,但英国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具有自己特色的大学教育传统和发达的传媒业等基础,在新闻与传播教育/媒介教育与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
三、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现状。
英国高校的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尤其是研究生层面的教育,新闻学教育与传播学教育区别较明显,而且整个学科领域的教育总体上也形成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学位点,而各校又自有其特色。
(一)、新闻传播学强调专业实践性。从新闻学与传播学教育的区别角度来讲,英国新闻学教育领域的学位点,虽然提供宽厚的理论框架,但更加突出的是强化专业新闻实践。无论是伦敦大学戈德斯密斯学院媒介与传播系研究生教育中按媒介及其实务细分的专业方向设置,还是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介、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教育中划分较宽的专业方向设置,均要求学生深入某种媒介领域进行大量练习。而传播学领域的研究生课程设置,则侧重于传播学、文化学和相关学科的理论视角、争议点、研究方法等,以便为研究生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奠定宽广的理论基础。
(二)、新闻传播学教学要求严格。关于整个学科领域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位点,英国高校的新闻与传播学科的研究生教育,不仅有欧美较为常见的研究型、课程(教学)型之分,而且还有研究与课程(教学)型,而且对课程学习的数量要求非常高。就“ResearchDegrees”来说,不但该专业的博士学位点在时间分配上以研究为主,并对开题报告、研究项目和博士学位论文有严格的要求,要求博士论文达到8~10万,并强调博士论文对于专业的独创性贡献,而且该专业的哲学硕士点(A型)也要求学生聚焦于选定的研究领域并撰写4万词的学位论文。而该专业属于教学型(“TaughtProgrammes”)的硕士学位点,则要求研究生修满4门课,撰写1万词的学位论文。
(三)、社会科学特征明显。英国站在社会科学的视点上研究新闻和传播活动的规律,表现出较强的社会科学特点。从理论课授课内容也可以看出其较强的社会科学特点,比如《新闻理论》,涉及战争与新闻、新闻业市场结构与新闻实践、新闻从业者为谁而工作、新闻与政治、国际新闻流与通讯社等专题。与英国相比,中国的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尤其是新闻学教育表现出较强的人文学科特点,新闻学更多地“体现出政治与文学杂揉的特点”,“更具人文学科的特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新闻学教育视角与社会对新闻人才的需要基本合拍。超级秘书网
但是,“当新闻活动越来越表现为一种文化消费活动时,以社会科学的态度对待新闻学已是一种必然选择。”站在社会科学的视点上把握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律,可以让新闻学教育更贴近现实操作。
(四)、学校教育国际化特色突出。此类学校师资构成较为国际化,不少教师来自国外;其学生结构更呈现出国际化特征,约50%的研究生是外国留学生。这种师、生构成的国际化特点带来的文化间的相互融合,一方面增加了彼此间了解不同文化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以及对于新闻与传播学领域的重要概念的多元文化理解;但同时也因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带着其对一些重要概念的不同理解在一起学习而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社会传播现象和传播学科的跨学科性质,在当今时代传媒的传播活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这种跨学科、个性特色突出的专业方向,有利于培养宽口径、复合型的传媒人才,也有利于对于传媒实践的深刻理解。
四、结束语。
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新闻传播学强调专业实践性、新闻传播学教学要求严格、社会科学特征明显、学校教育国际化特色突出等,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特点,抓住了新闻传播学教育的精髓,对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篇11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新闻的传播形式也由平面新闻向数字化新闻转变、据调查显示,自二十一世纪以来,读者对报纸的浏览量在逐年递减,而网络和电视等数字媒体的使用量却在不断上升。与传统的平面媒体相比,数字化的新闻浏览起来更加的方便,且新闻的更新速度也大大加快。除此之外,读者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和其他读者进行在线讨论和交流。
(二)动新闻的出现
所谓“动新闻”就是在文字和图片的基础上,向新闻中加入一些视频或音频来给读者提供一种与众不同的阅读感受。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动态新闻属于整合性的媒体,即集多种形式的媒体于一体。动新闻的出现也饱受争议。部分政府认为动新闻很可能会对读者带来二度伤害,并要求媒体在使用动新闻的形式报道时,要对暴力、等敏感内容加以标识,以防止未成年人阅读。而一些国外的学者认为,政府不应该对其约束过多,媒体应自行把关所报道的新闻尺度。虽然动新闻的出现饱受争议,但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新闻会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未来一定会得到传媒受众的广泛认同。动新闻一旦得到普遍认同,其发展空间将是不可估量的,甚至可以影响和改变以后新闻媒体的发展方向。
(三)微信和微博等新媒体在新闻的传播中占主导地位
在众多的新媒体中,微博和微信在新闻的传播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几乎所有的公众人物、公司、机构和政府都有属于自己的微博和微信。并且他们在微博和微信上会及时自己的动态信息。其他一些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很多都是通过截取微博和微信截图来进行报道的。微信和微博之所以在新媒体的新闻传播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是因为其可以通过手机来和浏览新闻,给新闻工作者和读者都带来了较大的便利;另一方面是因为其更加的平民化,所有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账号来和转发各种信息;还有就是微博可以将所有的时事热点很清楚地展现在读者的视野中,并且热点会二十四小时不断更新,有利于读者时刻关注社会的热点信息。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形式的特点
(一)新闻传播量大,传播速度快
于传统媒体下新闻的传播形式相比,新媒体下的新闻传播形式具有着其特的优势和特点。首先,其新闻传播的信息量巨大,这是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而且媒体可以随时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信息,将最准确的信息传递给读者。其次,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速度十分迅速。读者可以随时在线转载,其传播速度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成百倍甚至是上千倍的。
(二)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使得新闻内容更加的全面
上文已经提到过,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每个读者在浏览完新闻之后可以在线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新闻的编辑工作只是通过几个人甚至是一个人来完成的,所以,新闻中的一些观点和看法都只代表了参与者的态度。读者浏览完之后,不仅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可以浏览其他读者的评论。有了读者的评论和看法,整篇新闻就更加的全面和具有代表性。
(三)对新闻编辑人员的能力要求高
篇12
现阶段我们国家社会持续进步,信息技术获得了显著的发展,我国开始进入新媒体时代,而且新闻传播形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要想满足持续增长的人们需求,就需要充分分析新媒体背景中新闻传播形式。本文特意研究了新闻传播方法在新媒体时代中的主要特点,而且对于新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形式的创新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希望能够使得我国的新闻传播获得更加显著的发展。
1.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形式的特点
1.1时效性较强,全时性比较显著
对于新闻而言,时效性属于主要的特点以及特征。通过对于传统新闻传播方法的研究能够看出,大部分都是借助报纸的形式来完成传播,报纸的信息收集、编排和印刷都会消耗比较多的时间,如此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很难得到保证。现阶段我国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平台开始取代传统的新闻媒体形式,人们可以借助这些全新的方法来获取新闻事件,而且可以做到对于新闻事件的跟踪,如此新闻传播时效性能够显著提升,而且新闻传播也会增加全时性的特点。
1.2数字化趋势比较明显
传统的新闻传播内容,大多数都是文字比较多,图片比较少,能够满足人们在这个时期的有关需求。不过由于时代的持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传统的新闻内容很难满足人们对于新闻资讯的需求。在新媒体时代中,给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形式和内容,其中增加了声音和音频等内容。不仅如此,新闻传播的媒介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今出现了计算机和手机等即时通信设施,如此在新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的数字化趋势也变得更加显著。
1.3互动性比较强
通过对于传统新闻传播形式的分析能够看出,虽然可以做到互动,不过大多数都是选择信件以及电话等方法,效果比较差,并且周期比较长。在新媒体时代,出现了比较多的即时通信设备和互联网平台,人们可以借助这些全新的形式来获取新闻事件,并且可以进行评论以及转发,这样可以保障人们的知情权,而且可以使得人们能够及时地收取新闻资讯,当然也会保障人们的言论自由权,之后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可以根据人们对于新闻事件的评论,来掌握民意,这样可以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4新闻传播主体的多样化趋势
传统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的主体都是新闻编辑以及记者,不过在进入新媒体时代之后,全体公民都能够借助手机和电脑这些设施来记录、传播以及评论有关的新闻事件,这样能够看出,新媒体时代中的新闻传播主体变成了全体人员。如此能够显著降低新闻制造以及传播的成本,而且可以显著提升新闻的真实性,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能够显著降低新闻记者以及编辑工作的复杂性,对于那些有价值的新闻,能够进行更加深入地跟踪和报道,如此也可以显著提升我国新闻的整体质量。
1.5全媒体趋势比较显著
新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媒体的全媒体化主要包括这样几点:第一点就是新闻传播形式变得全媒体化,新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不再只是文字较多、图片较少的方式,开始朝着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料进行联系的方法变化,如此新闻趣味性会显著提升,而且会变得更加有吸引力。使得新闻传播获得更加显著的发展。第二点就是新闻传播介质的全媒体化,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介主要就是报纸和电视的方法,在进入新媒体时代之后,我们国家新闻传播媒介越来越多,手机和电脑都能够实现对于新闻的传播和阅读,如此人们新闻阅读的方法也会发生变化。
2.新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创新形式的研究
2.1把自媒体增加到新闻传播中,增加新闻传播的途径
在传统的媒体时代中,新闻的传播方法比较单调,主要就是借助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的方法,人们在获取新闻以及各种资讯的时候方法比较少,并且不太方便,很难及时地获取。不过由于现阶段开始进入新媒体时代,产生了自媒体这种全新的形式,人们都能够借助自媒体这种全新的方式传播新闻、获取新闻和评论新闻,如此时效性也会显著提升,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传播以及读取。不过自媒体传播的新闻大多数都没有被确认,通过和传统媒体进行比较能够看出,自媒体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所以现阶段借助自媒体来阅读以及传播新闻的人员数量持续增加,不过还是会有一部分人员选择报纸广播这些传统的方法来获取新闻信息。对于我们来说,需要以传统新闻传播方式为基础,增加自媒体传播方法,增加新闻传播的途径。由于网络和新媒体的持续进步,把自媒体增加到新闻传播中属于一种必然趋势。因此需要充分联系传统的新闻传播和自媒体新闻传播,使得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和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优势能够被充分利用,给人们提供质量更高的新闻信息。
2.2新闻传播形式需要满足新闻受众的阅读习惯
新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是比较便捷的,不过需要充分分析人们的阅读习惯。由于经济的持续进步,人们生活节奏也在持续增快,工作压力也在持续增加,由于新闻信息比较多,所以比较容易产生阅读疲劳,很难在这些新闻信息里面获取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所以对于新闻工作人员来说,在处理新闻的时候,需要分析大众的阅读习惯,正确分类以及管理新闻信息,把相同话题的新闻放到相同的栏目里,而且最好是在首页,如此能够使得大众及时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来阅读,这样能够显著提升阅读效率以及阅读兴趣。在这个时期,需要划分好阅读群体,由于群体存在差异,所以他们的阅读习惯也存在差异,其中对于青少年来说,新闻传播的内容需要比较简单,方便理解,确保读者能够掌握获取的信息。对于那些中年的人员来说,这些人员的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显著强于青少年,对于这部分人群,需要做好信息的精炼,而且需要突出重点。
2.3增强新闻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篇13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也得到了相应发展,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媒介行业也发生了彼此相互融合的局面。因为媒介的融合,数字技术的加入,导致了信息处理、传播等技术和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人们对新闻传播的形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所以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出现了融合新闻的现象。在本文中,会针对媒介融合,融合新闻以及融合新闻的传播进行简单的分析。
1媒介融合的相关内容
1.1媒介融合的概念
媒介融合的相关定义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都是一些学者对其进行相关的论述,一般存在两种说法,即广义说和狭义说。从广义方面来说,媒介融合就是将所有相关的媒介进行融合,并且将相关的运行要素也一并进行融合。从狭义方面来说,媒介融合就是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媒介彼此结合在一块,呈现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无论是广义中的概念还是狭义中的概念,媒介融合都指出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合作,彼此渗透的特点,这种结合,不仅仅是指传播技术,传播形式,传播工具的相互融合,更是指彼此之间的运行机制,信息生产理念等相关的规定也要进行相应的融合。
1.2媒介融合呈现出的特点
首先,媒介融合后的媒介内容呈多媒体化。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以及广播技术等相关技术的相互融合,为信息的生产提供了高科技的保障,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相互融合下,信息的内容就呈现了新的姿态,在对信息生产的过程中,利用技术对信息进行图片,声音,文字,视频等多种呈现和传播方式进行创造。然后,经过上一条的简单分析,就会很容易的发现,媒介融合后无论是生产信息还是传播信息,都利用了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数字技术,这就说明媒介融合后呈现出了技术化的特点。最后,媒介融合后的媒介世界呈现出更加系统化的特点。因为各种媒介进行相互融合,融合后的结果肯定是彼此之间取长补短,进行优势互补,所以说融合后的媒体会更加的具有系统性。
2融合新闻的相关内容
2.1融合新闻的概念
融合新闻与媒介一样也没有具体的概念或者定义,只是存在形象化的概念。对于融合新闻,有时候也会被人们称为多样化新闻,它主要是指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从事新闻职业的工作者,他们利用多媒体进行相关新闻信息的传播活动。它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相互融合的产物,它是由各种不同的媒体利用各自的优势和特点针对新闻的搜集,生成,传播等程序进行操作的结果。
2.2融合新闻具有的特点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信息的相关工作都是利用多种特色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且在此基础上,观众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对自己所关心的新闻信息内容进行相关的设定。综上所述,融合新闻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融合新闻是一份具有多样化特点的产品;其次,因为多种媒介的参与,所以融合新闻会进行全介质的传播;最后,因为个人可以进行新闻内容的相关设置,所以它又具有私人化需求的特点。
3融合新闻的传播效应
3.1融合新闻内容的传播效应
在融合新闻内容方面的传播效应具有两个:一是,长尾效应,它是指融合新闻的内容涉及的方面或者领域比较的全面或者多,所以它容易为新闻行业带来可观的效益;二是,叠加效应,它是指融合新闻内容由于各种媒介的相互融合,导致融合新闻所传播出的新闻内容具有更加功效的特点,绝对是大于各个媒介独自产出的效果的简单的相加。
3.2融合新闻报道方式的相关传播效应
首先,面对着多种媒介的传播,融合新闻的报道方式也就变得各式各样,由于新闻都是由某个窗口弹出来的,所以说融合新闻报道方式具有“窗口效应”。其次,因为媒介融合后,新闻的内容也将是相互参考的内容所以,只要某一个媒介生产出某个信息,其他的媒介也将会得到相应的相关内容,根据物理现象中的水波能产生共振的特点,所以就将融合新闻的这种现象称为“波纹效应”。
4促进融合新闻传播的相关策略
由于各个媒介都会存在着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以要想将融合新闻的内容进行完美地生产,就要进行以下的策略。首先,利用各个媒介的特点进行分工合作,将不同的工作分给不同的媒体,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也就是要将单一化的内容生产模式演变成利用全媒体进行生产的模式。其次,融合新闻相关的内容制作工作和工作等,也都要利用彼此合作的方式进行。
5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各个媒介就在时代背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进行了相互融合,同时又促进了新闻行业的发展,推出了融合新闻这一新产物,为了能够保证融合新闻的健康发展,对融合新闻进行详细的了解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