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

篇1

吸痰是呼吸道护理的关键,特别是上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新生儿,合理正确的吸痰对机械通气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我院新生儿科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抢救56例各种原因所引起的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理想。现就机械通气气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6例均为新生儿,其中男性34例,女性22例;早产儿38例,足月儿18例。其原发病为: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23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22例,新生儿窒息6例,合并肺出血5例。

2 结果

在使用机械通气治疗56例新生儿呼吸衰竭过程中,吸痰得当,及时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解除呼吸道分泌物梗阻所致的通气功能障碍,52例经抢救成功,4例死亡,最短通气时间为12小时,最长通气时间为126小时。

3 气道护理

3.1 机械通气前的气道准备。患儿置于辐射抢救台,仰卧位,清理口鼻咽部分泌物,插胃管抽空胃内容物,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引起吸入性肺炎。肩下略垫高,使颈伸展气道平直,利于气管插管,避免损伤气管内壁。配备好气管插管、口腔吸痰用物、常用急救药品,调节呼吸机处于准备状态,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

3.2 保持气管插管位置正确。以头部固定架支撑。气管插管固定后,进行胸片检查确定位置,同时记录气管插管深度,每班检查并登记。湿、松动的胶布及时更换,防止新生儿头部活动时气管导管脱出。

3.3 拍背排痰。以勺状手掌或叩击器轻柔而迅速地从下至上,由外向内拍打前胸、后背、双侧腋下,共拍5min-10min,拍打力度为皮肤轻度发红为宜。通过拍背,使痰液脱落排入气道有利于吸出。因拍打可加重出血,故肺出血、颅内出血、肺透明膜病高峰期不宜拍背。

3.4 吸痰方法。

3.4.1 适时吸痰。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应立即给吸痰:患儿有呼吸窘迫时;听到痰鸣音时;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有报警时;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时。改进吸痰操作方法:当指征出现时用吸痰管先抽吸口鼻腔内分泌物,再抽吸气管内分泌物。口鼻吸痰时患儿取仰卧位,先吸净口腔内痰液再吸净鼻腔痰液。每次吸痰前、后用复苏囊加压给氧数次,或提高氧浓度(FiO2)10%-20%,以保证储氧和纠正低氧血症。监测血氧饱和度保持在85%-90%。

3.4.2 气道吸痰。两人配合操作,助手协助拍背及气道湿化,吸痰时,助手分离气管导管与呼吸机的接口,取5ml注射器向气道内滴入生理盐水0.5-1.0ml,肺出血者则用生理盐水100ml加肾上腺素1mg,在吸气时滴入,再接上复苏囊加压给氧3-5次,使湿化液充分弥散在气管内,稀释痰液,有利于痰液吸出。并注意固定气管导管以防脱管。操作者戴无菌手套,把一次性气管内吸痰管送入气道深部遇到阻力后退出0.5cm,边吸引边上提,吸痰管完全退出后,助手迅速连接呼吸囊加压通气,待血氧饱和度回升至90%-95%后再次吸痰。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0s,连续吸痰不超过3次。若吸痰时间过长可致缺氧或低氧血症;吸痰频繁可致气管痉挛。吸痰压力为负压8kPa-13kPa[1]。

4 体会

呼吸道的护理直接影响机械通气的成功与否,掌握吸痰时机及规范的吸痰操作是呼吸道护理的关键,新生儿机械通气时,过多地反复吸痰会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物增多[2],造成和加重低氧血症。注意气道温湿化,湿度保持在60%-70%,温度在32℃-35℃,对痰液黏稠者用0.9%生理盐水每2h冲洗气道1次,并吸引痰液。拔管后用注射用水+塞米松雾化吸入每日6次,防止喉水肿。

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更换呼吸机管道,用一次性吸痰管。监护室空气消毒机持续消毒空气。此外,纠正酸中毒、抗感染、静脉营养支持均是使机械通气成功的重要保障。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极其精细,护士应有爱心、耐心和细心,不但要具备娴熟的技术,还要有一丝不苟的责任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分析判断能力可使气道护理及时,确保机械通气有效。

篇2

1.1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研究对象是我院自2013年4月-2-014年3月所收治的54例新生儿HMD患者,患者胎龄在28-37周之间,其中有30例患者为女性,有24例患者为男性,全部患者均在出生后的6小时先后出现了、进行性呼吸困难以及发绀等症状,所有患者均满足新生儿学中关于HMD诊断标准[3]。患者体重为1819±559g;在Apgar评分上,1分钟内评分高于8分有14例,评分在4-7分的有25例,评分低于3分的有15例。全部患者均在出生后的6小时候来我院进行就诊。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全部患者通过口气管插管成功后,借助于SLE5000呼吸机予以机械通气,根据患者病情和血气分析结果进行呼吸机参数的设定,且遵照医嘱予以保暖、营养支持以及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1.2.2护理方法:1)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地观察,每两个小时进行双肺呼吸音的听诊,查看是否对称,且观察患者双侧胸廓起伏的一致性,对患者指甲颜色以及口唇颜色进行观察,并记录每分钟通气量、峰压以及潮气量等,若发现异常,因及时告知医师并查找原因,予以处理。在上尽量选择仰卧位,可于后颈部放置一小方枕,让头、肩以及颈处于同水平上,以免呼吸道压迫,使气流通过受到影响,且每两小时进行一次的更换,防止局部位置的皮肤受损。2)在机械通气护理过程中,气道湿化必须要良好,可借助于呼吸机上湿化装置,把注射用水添加在湿化器中,让吸入气体温度可保持为35摄氏度-37摄氏度之间,且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同时每天还应对湿化瓶内中蒸馏水进行更换,及时进行添加,要注意的是集液小瓶应比螺纹管低,若集液小瓶与螺纹管中所聚集的液体过多时,则会使呼吸机通气功能受到影响。3)在选用吸痰管时,应结合气管导管内径具体大小来选择,通常情况下选择5F吸痰管,不过过硬以免使气道黏膜受到影响,而过软则会插不至导管末端,使吸引效果受到影响。在吸痰时应由两人一同操作,由一人来进行导管的固定,另外一人则吸痰,利用无菌镊子或者戴上无菌手套实施吸痰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来执行,先吸气道,接着再吸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在吸痰前后应予以1-2分钟左右的高浓度吸氧,其吸引压力应尽量控制于13.33kP范围内[4]。气管中吸痰管插入深度应在气管导管长度的基础再延长0.5-1厘米。把吸痰管插入至气管导管时应边旋转且边吸引,在吸痰时动作应轻柔,吸痰时间不可超过15秒,若时间过长,很容易引起缺氧现象;若痰液过于黏稠不容易被吸出,则可事先于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接着再进行吸引。完成吸痰后需吸入1-2分钟纯氧,接着把吸氧浓度调节到吸痰之前的水平。4)在撤机之前,遵照医嘱应用地塞米松,以免喉头出现水肿,在拔管之前的4小时内不可进食,且将胃内容物抽出。同时在插管之前,还应做好再次插管准备工作,准备好所需的各种应抢救物资。在拔管以后需立即进行吸氧,结合患者自身病情实际情况禁食大约8-12小时,且加强监护,对患者尿量、生命体征、神志和血氧饱和度等进行严密地监测,于1-2小时后进行血气的复查。

2.结果

4例新生儿HMD患者中有4例患者由于经济原因或者家属而放弃治疗,其余患者均顺利撤机且痊愈出院,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8.9%(48/54)。

篇3

本文通过研究20例机械通气鼻饲喂养的患儿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了不错疗效,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4月~2013年10月进行治疗的36例机械通气的患儿,并进行鼻饲喂养,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其中男12 例, 女8 例, 胎龄为32~35周,平均胎龄为33.5±1.2岁,早产儿12例,足月儿6例,患儿中有15例肺透明膜病, 2例胎粪吸入,1 例重症肺炎;对照组20例,其中男13 例, 女7 例, 胎龄为31~35周,平均胎龄为33.6±1.5岁,早产儿13例,足月儿7例,患儿中有18例肺透明膜病,1例胎粪吸入,1 例重症肺炎。所研究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面色紫给、呼吸急促、不安、反复呼吸暂停及H 型呼吸衰竭等症状。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机械通气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分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方法:40例患儿采用机械通气方式为经口或鼻气管插管。针对性给予患儿不同的通气方式和呼吸参数指标。两组研究对象均在每日早晨空腹测量体重及记录经皮测胆红素。对照组治疗方法为静脉营养与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治疗方法为静脉营养、早期鼻饲喂养与针对性护理方法相结合。

1.3统计学方法处理:所有数据均运用SPSS ( 版本13.5 ) 统计软件进行计算,以P0.05表现为有显著性差异,以P0.01表现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两组体重增加分析比较:通过对两组患儿体重增加情况分析比较可知,观察组机械通气患儿出生后5及10天后体重明显比对照组重,且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体重增加分析比较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机械通气护理:正确掌握机械通气对患儿维持正常的生命体征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机器通气的同时对于病情允许的患儿应当给予适当的鼻饲喂养[1]。机械通气护理方法主要护理要点是对患儿进行翻身拍背,目的是使附着在支气管的粘液松动易于排出,重点拍两侧前胸、腋下、肩胛间和肺底部,用手腕力量迅速和轻柔地拍打,共拍5-10分钟。于拍背后吸痰,根据呼吸道分泌物多少,每隔2-4小时吸一次,选择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2/3的吸痰管进行,由两人同时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技术,避免微生物进入呼吸道[2]。

3.2 鼻饲喂养护理:患儿尤其是患儿中早产儿由于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全,免疫功能低,在进行插管及喂养等各个环节中动作尽量要轻,确保不要对患儿造成伤害。护理人员对进行记录的数据要细心准确,并按照制度严格交班。患儿在每次喂奶前要及时准确的了解胃排空情况及胃滞留物的情况[3]。根据残留奶量来决定注入新鲜奶液的量。鼻饲喂养注入速度尽量缓慢, 在回抽及注入奶液时速度也要慢。鼻饲喂养要用温开水冲净胃管, 避免积于在管腔中食物变质, 造成管腔堵塞。护理的整个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发生感染。

4 讨论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在抢救过程中其成功率与机械通气(CMV)的应用关系密切。本实验研究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明显增加, 黄疸持续时间缩短, 未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鼻饲喂养对胃肠道损害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没有影响。因此,对患儿机械通气治疗非常重要。通过对患儿有效的护理,明显提高患儿治疗效果,这对医护人员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方向提供了新的方向。值得护理相关人员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4

DengJunXiaoXiaoMei

【Abstract】 Objective: Discus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a successful respirator-withdrawal in new arrivals'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provide the nursing programs pointedly. Methods: Observe the 59 new arrivals' body symptom,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having complication disease or not before withdrawing respirators when i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fter withdrawing respirators, observe for 48 hours continually, if there is no need to use respirators once more, the respirator-withdrawal is successful, if they need to use the respirators again, the respirator- withdrawal is failure. Result: There are altogether 68 respirator-withdrawals in these 59 sick new arrivals. Among them, 49 respirator-withdrawals are successful, while 19 respirator-withdrawals are not; the failure rate is 27.9%. The factors to influence the successful respirator-withdrawals or not are: the lower body weight in premature birth, lung infection, septicemia, and the Apgar scores at birth. When comparing the respirator-withdrawal failure group with the successful group, the body weight, Apgar scores, lung infection, and the difference of septicemia incidence are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words】Mechanical ventilation respirator-withdrawals;New arrivals;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006-02

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是救治有呼吸衰竭新生儿重要的生命支持手段,能使新生儿的病死率大幅下降。但呼吸机应用的相关并发症却不容忽视。患儿撤机时机的正确把握是临床医生护士面临的较大难题。本研究旨在对本院NICU病房2009年8月-2010 年2月行机械通气危重新生儿59例MV撤机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撤机成功的有利及不利因素,改善护理措施提高早期撤机的成功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0 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并进行MV支持的59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体重

1.2 观察指标:所有患儿机械通气方式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和间歇正压通气(IPP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根据原发病及血气分析结果调节呼吸机参数,病情好转后改为同步问歇指令通气(SIMV)过渡。一般观察指标包括患儿年龄、性别、体重、有无产伤及Apgar评分等;临床指标包括体温、呼吸频率、心率、体重变化、临床生化血气等,带机过程中有无肺部感染、败血症等;MV治疗情况包括撤机方式、MV的时间、撤机前后潮气量、血气分析等变化。

1.3 撤机方法:所有应用机械通气患儿均采用程序化脱机策略,脱机前均由主管医生评估患儿,有脱机指征者则先行撤机筛查试验,符合筛查标准的患儿采用自主呼吸试验[1],试验过程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行血气分析检查,如病情无需再次应用呼吸机定为撤机成功,病情反复48h内需要再次应用呼吸机定为撤机失败,家属放弃治疗,患儿未达到撤机标准的定为撤机失败。

1.4 转归59例机械通气的患儿中存活54例, 存活率91.5%;死亡5例,其中3例死于原发病, 2例死于并发症,死于并发症的均为早产低体重儿。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包。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 结果

59例患儿共完成68次撤机,其中19次撤机失败,失败率27.9%。两组患儿的临床观察指标见表1。结果显示撤机失败组体重低、Apgar评分高、肺部感染、败血症等发生率高,与撤机成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护理

3.1 防止肺部感染的护理:

3.1.1 肺部感染是影响撤机成功与否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组研究显示撤机失败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84.2%(16/19),撤机成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2.3%(21/4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机械通气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和呼吸机相关肺炎,造成病情反复,呼吸机依赖和撤机困难。本组病例入院后即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严格落实NICU的病房隔离消毒制度、无菌操作制度,有相对固定的人员进行专人特护。在机械通气期间必须通过观察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呼吸幅度、节律、口唇、面色、四肢末端有无发绀等来判断通气是否适度以及低氧血症是否纠正,并根据血气分析监测来调整呼吸机参数。

3.1.2 有效地预防及控制感染与适时吸痰能够使肺部感染在短期内得到控制。重症监护室使用呼吸机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操作前认真洗手,吸痰管一次性使用;呼吸机管道一次性使用,每周更换;病室每日用紫外线循环风消毒,患儿所住保温箱每日消毒液擦拭,水槽内的水每日更换,暖箱每周大消毒1次,进行终末消毒等均为常规护理。患儿口腔清洁护理可减少分泌物淤积和微生物寄生、繁殖,规范地拍背、吸痰及其他胸部物理治疗[2]。及时进行血培养后合理应用抗生素抗炎治疗可显著减少吸痰次数,降低对气管黏膜的机械性刺激,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3.1.3 吸痰的护理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成功撤机中显得尤为重要。适时吸痰即患儿出现咳嗽有痰,手掌触及胸壁可感到痰液堵塞的震动感,患儿有呼吸不畅表现,听诊有肺部罗音,通气压力升高或潮气量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时再进行吸引[3]。护理人员必须及时、准确地对病情作出评估,患儿突然发绀、呼吸急促、躁动不安时,考虑为痰液堵塞气道所致,应及时吸痰。先吸气管内的痰,再吸口鼻腔内的痰液。气管内吸痰均由两名护士分工协作,一名护士先用简易复苏气囊按压,按压时要求幅度适宜,力度均匀,另一名护士迅速用吸痰管自下而上边退边左右旋转吸痰管,吸尽气道分泌物。由于新生儿呼吸道内插管的刺激,可使分泌物的产生增加保持持续气道湿化有助于痰液的吸出。但无论怎样熟练操作,吸痰过程都是对气管黏膜的机械性刺激,为了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必须减少吸痰次数。

3.2 防止败血症的护理: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差,皮肤黏膜薄,屏障机能差,如护理不当而致皮肤黏膜感染而致败血症。本组研究显示撤机失败组败血症发生率为57.9%(11/19),撤机成功组败血症发生率为20.4%(10/4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在护理新生儿时,应特别注意保护好皮肤、黏膜、脐部免受感染或损伤,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协助医师及早查血培养以协助确诊,且早期、足量、足疗程使用敏感抗生素[4]。保持体温稳定、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合理喂养、做好脐部和硬肿症的护理及加强宣教等,才能促进败血症的治愈有利于机械通气撤机成功。

3.3 撤机前的观察与护理:撤机前做好气道通畅程度的评价可增加撤机的成功率,在机械通气时,将气管插管的气囊放气以检查有无气体泄漏,可以用来评估上气道的开放程度(气囊漏气试验)。出现拔管后喘鸣的患者可以使用类固醇和(或)肾上腺素治疗,而不需重新插管[1]。如果患者漏气量较低,也可在拔管前24 h使用类固醇和(或)肾上腺素预防拔管后喘鸣。Meta分析显示,新生儿呼吸机撤离前应用皮质激素可降低撤机后上呼吸道水肿的发生,降低再插管率[5],可以对撤机后喘鸣发生的高危人群即MV时间长、频繁进行呼吸道操作护理的患者预防性应用皮质激素。还应注意,漏气量变低可能是由于分泌物在气管插管周围结痂形成外皮所致,而非上气道水肿狭窄。当漏气量低的患者拔管时,应将再插管的设备(包括气管切开设备)准备好。

本组患儿研究显示撤机失败组撤机前体温较撤机成功组偏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所以撤机前必须做好患儿一般情况的评价: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意识情况、自主呼吸有力或无力,有无心肺等重要脏器并发症;血氧饱和度需维持在98%-100% ,血气分析结果是否正常。撤机时先撤呼吸机,保留气管插管,带管吸氧1h,期间密切生命体征、呼吸频率及节律、有无紫绀和血氧饱和度有无异常等,确认病情平稳后方可拔出气管插管。

3.4 撤机的观察与护理:

3.4.1 新生儿声门下呼吸道狭小,黏膜柔嫩,呼吸道插管后易发生炎性水肿,胸廓支撑软骨发育差及呼吸道自洁能力弱易进展成呼吸衰竭。此还有伴发呼吸道先天畸形的可能。临床症状常有反复呼吸道感染、顽固性喘呜、难治性肺不张等患儿撤机应掌握指征,及早进行影像学、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及判断预后,避免不成熟撤机。尤其是出生时体重

3.4.2 拔管前要彻底吸痰,先吸净气管导管内分泌物,并用复苏囊给予纯氧正压通气5~10分钟,再吸净口咽部及鼻腔的分泌物。拔管后定期变换,按医嘱进行胸部物理治疗,防止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由于气管插管的原因,拔管后短时间内声门关闭功能及气道反射功能尚未完全恢复,过早进食易发生呛咳及误吸,故6~8小时内不经口腔喂养,但可经胃管喂养,并做好口腔、咽部和鼻腔的护理。撤机拔管后必须随时巡视病房,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注意呼吸频率、节律,以及有无出汗、紫绀、呼吸窘迫等。随时做好再次上机的准备。

4 讨论

4.1 机械通气治疗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我院新生儿监护室护士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动作轻柔稳健,插管等操作导致的气道损伤等并发症较少发生。但在机械通气患儿的上机、使用和撤机的整个护理过程中,患儿的病情观察、口腔护理、气道湿化,正确有效及时的吸痰、保持气道通畅等护理策略以及对新生儿病情发展的预见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作为重症患儿抢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提高重症新生儿抢救成功率有积极的意义。

4.2 撤机是机械通气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一个恢复患儿的自主呼吸逐步减少呼吸支持时间直至完全脱离机械辅助通气的一个过程,影响撤机成功与否的因素较多。本组研究显示出生时体重、Apgar评分及肺部感染、败血症等以及撤机前患儿的生理指标、生命体征、营养状况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心理因素和疾病变化等诸多因素都可影响撤机效果。在撤机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注意这些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高护理质量,消除不利因素,对于提高撤机成功率,提高机械通气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06)[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65-72

[2] 徐瑞琴,冯喜英,汪海燕.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菌分析及预防对策.临床医学,2009,29:111

[3] 卢艳春.30例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分析.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51-53

[4] 江方辉,冯利平,江丹红.86例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茵分析及护理体会.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28-29

[5] Markovitz BP,Randolph AG.Corticosteroids for the prevention of reintubationand postextubation stridor in pediatric patients:A meta-analysis [J].Pediatr CritCare Med,2002,3(3):223-226

篇5

急性呼吸衰竭是新生儿常见的急重症,病死率很高,及时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手段,而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正确处理报警状态,加强呼吸道管理和消毒隔离工作,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是提高机械通气成功率的关键。现将我2003年10月-2009年7月共43例新生儿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3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7例,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13例,新生儿窒息14例,胎粪吸入综合征9例。

2方法

2.1备齐用物:美国威萨ivent201呼吸机、电源、氧气插头、消毒好的管路、模拟肺、简易呼吸气囊、气管插管、喉镜等。将无菌蒸馏水加入湿化器中,设定温度为34-36℃。

2.2操作:呼吸道分泌物较多者先清理呼吸道,加压给氧,患儿取仰卧,肩部垫高,头低位,协助医生插管,插管后,一边固定插管位置一边加压给氧,观察胸廓起伏情况,协助医生听两肺呼吸音是否相同,然后协助医生用蝶形胶布固定好气管插管,打开呼吸机,由医生调好压力、氧浓度、频率、吸呼比等参数后接于患儿。

3护理

3.1专人护理:

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面色、皮肤、体温、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血气分析、胸片等,做到五及时:巡视、观察、报告、处置、抢救及时。床旁备简易呼吸气囊、吸氧、吸痰装置并且性能良好。

3.2应用呼吸机时的观察

3.2.1观察胸廓起伏大小是否对称,监测呼吸机的运行情况,观察参数的变化,及时正确处理呼吸机报警。几种常见的报警情况如下:⑴高压报警:a痰液阻塞;b管道折叠;c人机对抗;d报警设置不当。⑵低压报警:a管道漏气;b管道、接头连接不紧;c报警调置不当。⑶低容量报警:a管道脱落或漏气;b患儿憋气(吸气时间延长);c湿化器漏气;⑷高容量报警:a参见高压报警;b潮气量过高;c呼吸机设置不当/调节不当。

3.2.2观察患儿有无自主呼吸,是否与呼吸机同步,否则应设法调整。

3.2.3观察有无脱管、堵管及气胸的发生,调节呼吸机支架或给病人翻身时,应妥善固定好人工气道,躁动者应及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3.3保持呼吸道通畅

3.3.1翻身拍背:每2-4小时翻身拍背一次,必要时每半小时―1小时翻身拍背一次,每次5-10分钟,用小号橡胶面罩代替拍击器或五指并拢成构状手掌自外向内,自下而上轻轻叩拍,叩拍前后应加压给氧,安抚患儿至安静,健侧卧行引流10-15分钟后再吸痰,肺出血、颅内出血、肺透明膜病高峰期不宜叩背。

3.3.2气道湿化:临床上最常用的湿化液是蒸馏水或0.45%盐水250ml,另加氟米松5mg,糜蛋白酶5mg,庆大霉素8万u或根据痰的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换相应抗生素。传统的湿化液是将药物加入生理盐水中,而实验证明,生理盐水进入支气管水分蒸发后,钠离子沉积在肺泡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易引起支气管水肿,不利于气体交换[1]。气道湿化的方法有4种:①气管套管外口敷料的湿化;②超声雾化吸入或湿化器加温湿化,根据患儿的肺部体征和痰液粘稠度调节湿化器的温湿度,一般温度设定在34-36℃,湿度设定在60%-70%,及时添加湿化液至所需刻度。③正确气管内滴药,如果痰液粘稠,先提高氧浓度10%-20%吸氧3分钟,取患侧卧位,在呼气末吸气初沿气管套管壁向气管内滴入湿化液0.5-1ml,用复苏气囊加压6-8次,引流后吸痰。根据痰液的粘稠度和痰量选择滴药和吸痰的次数。肺出血者则用湿化液5-10ml加肾上腺素1mg,每次0.5-1ml[2]。④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液湿化呼吸道。将50ml注射器用延长管连接静脉头皮针(剪去针头),然后将头皮针软管直接插入气管套管内2-4cm,并用胶布固定其外周。再将注射器装载于注射泵,调整好速度持续推注,并每隔1-2小时变动软管固定位置,以利于气道湿化均匀。可根据室内温湿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的粘稠度及量随时调整速度,一般每小时4ml左右[3]。

3.3.3正确有效吸痰

取仰卧位,垫高颈肩部2-2.5cm,使头部稍微后倾,以保持气道通畅。选择质地光滑、管壁挺直、硬度合度、富有弹性的吸痰管,吸痰管的外经不超过气管导管内经的1/2,并开有侧孔。两人配合操作,吸痰前2-3分钟提高氧浓度10%-20%,吸痰动作轻、稳、快无菌、无损伤,吸痰管插入深度长于气管导管端,碰到阻力后往上提0.5-1cm,再提供负压,将吸痰管边旋转边退边吸引,慢慢向外提出。气管内吸痰完毕后,再吸口鼻腔,在行气管内吸引时应先吸净浅部的,再吸深部痰液,口鼻腔内吸痰应先吸口腔再吸鼻腔,每次吸引持续时间不超过10秒,每次抽吸不超过3次,总时间不超过10分钟,取平卧、左侧、右侧卧位吸痰,吸引负压不超过60-100mmHg(8-13.3RPa)过小,效果差,使操作时间延长;过大,则易损伤气管粘膜引起出血或缺氧。吸痰后,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并听诊肺部,评价吸痰效果,确定两侧呼吸音对称,气管导管未脱落,待血氧饱和度回升后将吸氧浓度逐步调回吸痰前浓度,吸痰同时应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血氧饱和度,如发现血氧饱和度大幅度下降,心率增快或减慢明显时,应立即停止吸痰,连接呼吸机或复苏囊通气,待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0-95%或者恢复到吸痰前水平,方可再次吸痰。

4预防感染

接触患儿需要洗手或用75%的酒精棉球擦手,谢绝探视,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应尽量不接触患儿,医护人员应戴帽子、口罩、换专用的衣服和拖鞋进入监护室,外来人员应穿上隔离衣,套上鞋套。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2次,地面、桌椅等每日用消毒液擦拭。用物严格消毒灭菌,气管内滴药现配现用,不超过24小时,无密闭式吸痰装置时在吸痰后将气管插管与呼吸机接头处用碘伏消毒后再连接,及时倾倒呼吸机管路内积水,使用中的呼吸机管路应每周更换一次,管道定期采样做细菌培养,过滤网每天清洗,机表面每日用75%酒精擦拭。

5其他

5.1登记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性能,整机功能每年测试一次。

5.2监护病房温度24-26℃,湿度55%-65%,定时开窗通风。

5.3加强基础护理,特别是口腔护理、皮肤护理。

篇6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入院治疗的70例机械通气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33例男性,37例女性,年龄30min-15d。所有新生儿均持续性通气超过48小时,气管内出现分泌物需进行吸痰。随机将选取的新生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方法吸痰前,连接密闭式吸痰系统,同时分别连接呼吸机、负压吸引器与新生儿气管插管连接口,根据新生儿痰液粘稠度适当调节负压吸引器压力。将密闭式吸痰仪器吸痰控制旋钮打开,在气管插管前端0.5-1cm处插入密闭式吸痰管,按压负压控制旋钮的同时将痰液从吸痰管中吸出。若采用湿化液对粘稠痰液进行稀释,可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湿化液,重复操作上述吸痰步骤至干净,即可用生理盐水将吸痰管中痰液冲净,结束吸痰操作。最后关闭吸痰控制旋钮,退出吸痰管至无菌薄膜,关闭吸引器。

1.3护理措施

1.3.1一般护理吸痰过程中,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与病情变化,若出现烦躁不安、心率和血压变化明显等情况,必须停止吸痰,并将供氧浓度提高,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进行吸痰。密切观察患儿胸廓起伏情况,以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与呼吸机送气不一致情况。固定气管导管,以免导管扭曲、打折,影响管路通畅。

1.3.2密闭式吸痰系统管理为免引起肺不张,必须选择适当的密闭式吸痰管型号。每24h换一次密闭式吸痰管,防止细菌感染,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吸痰前,用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保证其通畅性,并湿润吸痰管,便于插入;吸痰后,及时冲洗吸痰管,以免被痰液阻塞。为保证通气效果,每次用完后应将吸痰管推到黑线处,减少气道阻力。

1.3.3预防感染新生儿身体各器官正处于发育时期,抵抗力比较低,极易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感染各种细菌。所以,必须加强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如:①每天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用消毒液拖地,并保持干净、整洁、空气流通。②为免交叉感染,护理人员接触新生儿前后必须洗手,并进行消毒。③每天用棉球沾生理盐水擦拭患儿口腔、舌面与牙龈。④每隔2h变换患儿,并轻拍其背部,以免产生压疮、坠积性肺炎。

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量数据以(χ±s)表示,P

2结果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NRDS患儿25例中男14例,女11例,其中足月儿5例,早产儿20例,平均胎龄(34±2.9)周 ,平均年龄(4.9±5.7)h,平均出生体重(2.3±0.7)kg,平均住院天数(11.5±2.03)天。全部治愈出院。根据第6版实用儿科学NRDS的诊断标准, 25例患儿均符合NRDS的诊断。

1.2 方法

1.2.1 PS制剂 采用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生产的猪肺的肺泡表面物质(商品名“固尔苏”),主要含有卵磷脂酰胆碱和表面活性蛋白。

1.2.2 给药方法 患儿入院后一经确诊为 HMD即给予 PS治疗,通常于出生后24h内给药。冰箱内取出固尔苏置手心内加温至37℃, 转动药液使其均匀混合,将患儿置于远红外辐射床上,取仰卧位,行气管插管,吸净气道内分泌物,将已预热好的药液用注射器缓慢抽取,然后用连接注射器至带侧口的气管插管接头,将固尔苏按 100mg/kg 的剂量均速注入气道内,复苏囊加压通气2min,后接呼吸机,整个操作过程15~20min。给药后6h内尽量不吸痰、翻身、拍背。整个操作前后各摄胸正位片。

1.3 结果 25例患儿用药后30min~2h呼吸困难均得以改善,血氧饱和度(SpO2 )升高达90%以上,用药后胸片示肺野透亮度明显改善。25例患儿应用固尔苏机械通气时间为20h~6天。

2 护理

2.1 给药前护理 用药前准备好呼吸机,调好呼吸机参数。将患儿置于辐射床,取仰卧位,头稍后仰,肩下垫一小枕,接上监护仪,监测患儿心率、呼吸、SpO2的变化,根据患儿胎龄及体重,选择气管插管。插管后彻底清除口鼻腔及气道内的分泌物,固定好气管插管,接上呼吸机。并准确记录呼吸机的各项参数及备好抢救物品。冰箱内取出固尔苏置手心内加温至37℃, 转动药液使其均匀混合,避免用力摇晃,以免泡沫形成而造成剂量误差。

2.2 给药时护理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监测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呼吸和血压变化;给药时双人配合,一人将已预热好的药液缓慢注入气道,另一人立即用呼吸皮囊加压通气2min左右,使药液在肺内均匀分布,然后接上呼吸机。给药过程中SpO2或心率下降时,应暂停注药,给予复苏皮囊加压给氧,SpO2上升至95%以上,直到恢复稳定状态。重新注药时须确定气管插管位置正确后再操作。

2.3 给药后护理

2.3.1 呼吸机管理 给药后20例保留气管插管接上呼吸机继续进行机械通气,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特别注意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与呼吸机是否同步,保持呼吸机管道通畅,防止打折或脱开,以保证良好的送气效果。

2.3.2 保持呼吸道通畅 PS 滴入肺后吸收需要一定时间,停留时间过短则发挥不了治疗效果。用药6h内尽量不吸痰,但必须注意避免痰液堵塞气道。密切观察患儿的皮肤颜色、安静状态、经皮SpO2变化、血气分析变化、有无气道阻塞等。患儿出现明显烦躁、SpO2下降、呼吸机高压持续报警、气管导管内可见明显痰液时,适当吸痰。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吸痰管粗细以能够顺利插入的最大外径为宜,一般小于气管导管内径的1/2。操作轻柔,吸痰管由深部向外旋转提出,吸痰管插入深度不超过气管导管末端,时间不超过10~15s,负压以50~80mmHg为宜,最大不超过100mmHg,防止造成气管损伤或把PS吸出;每次吸痰后均予复苏囊加压给氧,迅速提高SpO2,待SpO2升至90%以上再做第2次吸痰。使SpO2保持在85%~95%左右。我们采取“鸟巢”式护理,即用柔软的棉布做成鸟巢状,使患儿犹如置身于“子宫内”,使其身体有所依托及包裹,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减少患儿的不安情绪,同时利于患儿身体处于蜷曲敛收状,减少不显性失水及散热,患儿颈下置小棉卷,使气道伸直,利于呼吸通畅[2]。

2.3.3 预防感染 护理过程中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HMD患儿由于先天不足,抵抗力低下,给患儿进行治疗及护理时遵守无菌原则;呼吸机管道及复苏囊须专人专用,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检查或护理患儿前用消毒液擦手,防止交叉感染。加强口腔护理,新生儿吞咽功能较差,其口腔分泌物易积滞在口腔中,可成为感染来源,加之由于气管插管的刺激,使分泌物增多,易造成感染。所以应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每天用5%碳酸氢钠擦拭口腔2次,定期做气管吸引物的细菌培养。使用呼吸机时可出现腹胀,可能与腹腔内脏器血管阻力增加,血流减少,缺氧等有关;也可能与吞入由气管插管漏出的气体有关。因此,机械通气者常规插8号胃管以胃肠减压,4h抽胃液1次。3天未解大便者应给予开塞露灌肠。

2.3.4 营养支持 由于HMD患儿全身各器官发育不完善,输液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使用微量泵24h维持补液。记录24h进出量,病情允许即给予早期微量喂养。气管插管患儿没有吞咽和吸吮能力,可选择5号胃管正确插入,注入的奶温度应在 38℃~40℃,注入时头部应抬高 30°~45°,胃管每 5~7天更换1次,并注意无菌操作;注意有无喂养不耐受情况。肠外静脉营养应每日根据血生化结果调整各成分的配制,静脉营养液24h均匀输入,定时监测微量血糖,防止低血糖发生。每日更换输液器,5~7天更换1次静脉留置针,严格无菌操作,密切注意静脉留置针有无渗液、漏液,及时更换[4]。

综上所述, HMD 是早产儿严重的并发症, 也是造成早产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笔者认为HMD患儿机械通气治疗加用PS能快速、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 减少肺出血及颅内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 可明显改善其转归, 提高存活率。

参考文献

1 李彤,佘绍逸.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运用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转归.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2):1342-1344.

篇8

(1)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2) 严重的先天性器官疾病或器官衰竭。(3) 非呼吸机引起的肺炎。(4) 通风时间超过48小时。

。(1) 心理护理:由于孩子的家庭成员担心孩子的状况,因此普遍存在焦虑。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儿家属沟通,说明配合护理的重要性,取得家属的信任,使家属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2) 环境护理:将病房的室内温度和湿度调节到适当的范围,避免室内温度或湿度过低,导致儿童感冒,加重病情。(3) 密切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记录儿童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和体温。护理人员应勤拍拍儿童背部,保持呼吸道通畅,加速排痰,帮助儿童定期翻身,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的发生。(4) 口腔护理:监测儿童的口腔。当pH值为碱性时,应使用硼酸水溶液清洁口腔。当pH值呈酸性时,应清洁碳酸氢钠。当pH值为中性时,应提供双氧水溶液进行清洗。(5) 呼吸护理:定期清洁呼吸机管路中的空气,更换呼吸机通风管应符合规定。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1) 无菌操作:在接触新生儿时,要实施六步洗手技术进行手部消毒,并定期进行消毒灭菌处理。(2) 保持病房温度适宜,严格控制病房就诊次数和频率。比较两组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记录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次数和住院时间。

17.0SPSS统计软件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测量数据(症状改善时间等)以平均标准偏差(x?S)表示,各组之间的比较以t检验为单位。P

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次数少于对照组(所有P

表1两组临床观察指标比较(x?S)

是指儿童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或停止机械通气并拔出人工气道后48小时内发生的肺实质感染性炎症反应。在医院获得性肺炎是一种重要类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不仅增加了儿童的痛苦,而且还增加了儿童的痛苦t也延长了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增加了儿童家庭的经济负担[3].研究指出,非标准无菌操作是新生儿使用呼吸器时传播病原体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医院护士的管理和护理规范非常重要[4,5]。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体温检测和预防感染[6].加强护理干预,开展儿童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定期清洁呼吸机管路,帮助儿童排痰,保证儿童呼吸道通畅,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次数少于对照组。总之,

说,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用改进的护理干预可以缩短儿童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改善儿童的咳嗽和哮鸣音等症状。

[1]武海燕,郝青,张秀敏,等.针对性护理在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3):1593-1594。

[2]潘云,余加林。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31(2):109-113.

[3]胡海燕,吴恩。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综合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16,20(10):131-134.

篇9

目前,护理学科有了新的发展,其中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也被称之实证护理,是经过反复验证后,以最具价值也最为可信的研究数据为基础的,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护理的一种方法。机械通气病人常伴有呼吸机相关在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并发症,这种并发症一般是指一些原来并未出现肺部感染的病人,在进行机械通气治疗48 h之后而发生了肺部感染,或者病人原本就患有肺部感染,在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又有了新感染发生。VAP是NICU中一种比较多见的医院感染。一些国内权威性报道中指出,VAP其发病率可达43.1%,而病死率更高达51.6%[3]。VAP发病率在国外文献的报道中是为15%,病死率为38%[4]。因此预防和控制VAP是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水平的重要环节。为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该研究收集2009年7月—2012年5月该院收治的新生儿86例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收集该院应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的新生儿86例,按收住院的次序进行编号分组,单号为干预组(43例),双号为对照组(43例)。86例研究对象中,男44例,女42例;足月儿47例,早产儿39例;日龄1~23 d,体重1.02~3.8 kg,使用机械通气时间在48 h~11 d,平均住院为25 d。新生儿基础疾病为:呼吸窘迫综合症34例,感染性肺炎16例,重度窒息8例,肺出血6例,胎粪吸入综合症16例,反复呼吸暂停2例,硬肿症4例。

1.2 方法

通过干预组的循证护理和对照组的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规护理同时进行,来观察两组中新生儿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判断新生儿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其标准是由Medufi提出的VAP临床诊断标准:①新生儿接受机械通气≥48 h后,肺部炎症发生;②新生儿体温高于37.5 ℃,肺部伴有湿啰音,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出现,肺部外周血象白细胞明显增多至>10×109/L;③新生儿照胸部X光,肺部可见浸润性阴影;④从患者支气管分泌物中被分离出了病原菌;⑤对疑似肺部已经被感染的患者,分别类上机前和上机后的48 h进行痰培养,如果病原菌有所不同可以考虑诊断为VAP。

1.3 循证护理的方法

首先要组成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应由责任护士、病区护士长和护理部副主任组成,护理小组中的各个成员都应参加循证护理的相关培训,对循证护理的方法都能做到熟练掌握和有效操作;护理小组负责对本组护理过程中会出现和发生的情况,查找循证护理问题并及时探寻有效的循证支持,借助网络信息资源以及期刊等渠道来查找国内外与新生儿VAP护理和预防有关的文献。及时给予数据可靠性和真实性以及临床实用性的客观评价,同时将以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表现出的个性差异以及相关护理理论,为患者制订一个最佳方案。

1.3.1 循证问题1 关于引起交叉性感染的途径问题 ①循证支持:从相关文献中可以看出,一些新生儿发生VAP与新生儿所在病房的环境(空气、水等)、相关医疗装置相关。经研究[5]表明,参与护理或者对重症感染者进行检查过的医务人员,如果在没有进行洗手消毒措施后而直接接触其他患者,会使病原菌在各个患者之间进行传播。

②采取措施:加强对医务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并要求医护人员在各项检查、操作前后认真洗手,同时把正确洗手技巧图解贴于洗手台位置,禁止戴手套进行手消毒,进行气管插管时,必须戴无菌手套,所使用的喉镜必须经消毒后方可使用;重视病房的管理工作,患儿所用的物品均专人专用,一用一消毒,让感染与非感染患儿分开,特殊感染患儿应单独放置,同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定时通风,室内禁止摆放鲜花,室温保持在22~24 ℃,相对湿度50%~60%,每2周做1次空气培养,进入NICU人员应更衣换鞋,戴口罩盖住口鼻,密闭性好,戴圆帽可罩住所有头发;呼吸机是患者最常接触的医疗器械,而呼吸机管道环路是最容易寄生细菌的部位,因此应加强对呼吸机管理和呼吸机冷凝水的清洁管理,呼吸机管道每周至少要更换1次,遇到污染后要马上更换,集水杯应保持在呼吸机管理环路的最低位置,以防止患者在发生变化时冷凝水可能会流入患者的气道而导致感染发生,冷凝水要按照处理感染性废物的规定严格操作。

1.3.2 循证问题2 吸痰的问题 ①循证支持:为保证患者在机械通气中呼吸道畅通,一般会采取吸痰这种较为重要的护理技术操作,但如果对患者进行频繁吸痰,则无形中会使肺部感染的机率增加,而在过程中如果压力不适当,还有可能会导致气管粘膜受损、肺不张和低氧血症等这些没有必要的器官损伤;而如果吸痰不及时还会使呼吸道不通畅、通气量降低、窒息或者是心律失常[6],针对上述情况,高岩等[7]提出建议用“必要时吸痰”来代替“定时吸痰”规程,目前,适时吸痰已经代替了传统的隔1 h或2 h对患者进行1次吸痰的操作。

②干预措施:选择恰当的吸痰时机。一是在患者出现咳嗽、憋气或者频繁呛咳现象时;二是听到患者胸部有痰鸣音时,具体的方法:将听诊器放在患者胸骨上窝或者是床边听其声音,如果患者上气道淤积有大量糊状痰液时,会发出“呼噜”声,这时要立刻安排给患者吸痰。将听诊器放在患者的第3~4胸椎旁边,如果下呼吸道存留有痰液的话,那会有低调节器较远的“呋丝”声夹杂在支气管肺泡呼吸音中,这时可以考虑采取雾化或者叩击患者背病使痰液排入大气道内再进行吸痰;三是当患者的血氧饷度或者是氧分压突然降低时;四是可以根据患者最近一次吸痰的时间和痰液量来进行判断。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是目前比较主要的吸痰方式,比之清痰效果略低的是密闭式吸痰,这种方式有增高气管内出血发生率可能性。

1.3.3 循证问题3 定植菌传播的问题 ①循证支持:查阅文献获知,引起新生儿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口腔定植菌,它在VAP发病机制中作用关键[11]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再对其进行营养支持和缓解胃扩张时要对胃部插管,这容易引起患者食管下端的括约肌收缩与关闭失常,会造成胃食道返流现象,为病原菌进入患儿体内提供了机会。对胃食管反流和误吸有很大的影响,平卧位及保持平卧位时间的延长是引起误吸的最危险因素。

②护理干预:加强对患儿的口咽部的护理工作,为保证患儿口腔内的分泌物能够得到及时和彻底的清除,可采用擦拭法,在擦拭结束后必要时可用制霉菌素液涂抹口腔,防止口腔感染;重视的护理,机械通气的患者取半卧位可防止部分胃内容物的吸入,在患儿无禁忌症的情况下,为防止患者胃内容物返流误码吸到气道,应该患者每次鼻饲后将床抬高每30~45°并保持这个高度大约30 min,同时在帮助患者进行改变时,要轻轻得使患者的头、颈以及身体始终保持在同一轴线上,防止气管套管因动作幅度过大而牵拉到患儿的鼻腔粘膜引起患儿不适造成误吸。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情况。

1.5 统计方法

用SPSS13.0软件来进行统计,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2 结果

对对照组和干预组的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干预组新生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例,发生率为9.3%,对照组新生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0例,发生率为2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该文运用循证护理,结合该院的临床经验及患儿的具体情况制订最佳的护理方案,并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实施,结果显示新生儿呼吸机性肺炎在干预组有4例,发生率为9.3%,对照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0例,发生率为23.2%,循证护理工作的开展解决了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和护理方面的问题,使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因此,该院认为实施循证护理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能有效地控制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最新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住院期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众多,可因肺功能障碍、误吸反流、抗菌药使用、气管切开等原因而促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上升,若新生儿长时间接受机械通气,相应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就会不断上升,而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及制酸剂等物质,则会大大增加爱患者胃内、口咽等部位致病菌寄生及繁殖数量,若患者同时有气管切开的现象,就更易发生局部感染及误吸、反流,进而引发相关病症。

规范的护理干预是有效防控新生儿机械通气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途径,循证护理对于提高科研水平、更新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它还是针对目前护理工作不足的必要的、有益的完善和补充,用循证护理来指导临床治疗是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的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工作应当向循证护理模式发展,注重对高危因素的重点防控,全面开展优质护理工作,提升新生儿诊疗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张旭媛,Naomi Morick.策略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循证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2):1238-1240.

[2] 许勤,王婷,宋燕波,等.以科室为单位强化ICU护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护理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317-320.

[3] 朱庆捷.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4):2970-2973.

[4] 赵瑜.机械通气在新生儿气道管理中的循证护理策略[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115-116,118.

[5] 彭沪,张翔宇,刘煜昊,等.层流ICU病房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17):80-81.

[6] 王霞,徐敏,陈淑君,等.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循证护理实践[J].医学信息,2013,26(4):326-327.

[7] 周玉华,宋义英,刘奕彬,等.循证护理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13(13):34-36.

[8] 邵红艳,林兴凤.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797-798.

[9] 单君,吴娟,顾艳荭,等.多准则决策分析构建呼吸机相关肺炎集束干预策略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0):883-885.

篇10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多见于早产儿,多于生后6小时内发病,病情进行性加重,可伴有呼吸困难,严重的会出现呼吸暂停窒息而死亡。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强护理意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07年1月至2011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4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其中135例为早产儿,男性患儿97例,女性患儿47例,体重0.98-2.5kg。137例患儿好转治愈出院,7例患儿死亡。

1.2 治疗方法

患儿经过准确的诊断之后,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适当的药物(肺表面活性物质)等,必要时采取机械通气,一般采用经鼻塞气道正压通气(NCPAP)。

2 护理

2.1 常规护理

保暖、保持呼吸道的畅通、记录患儿的出入量、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等[1]是患儿的基本护理内容,护理人员应做到正确、规范有序。①保暖护理:因患儿绝大多数为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还未发育完全,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外界环境温度与湿度,所以置于保温箱中保暖,且保持适宜的湿度。保温箱的温度要根据早产儿的胎龄和出生后的日龄等进行相应的调节,符合新生儿的生理需求。②呼吸护理: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患儿对缺氧非常敏感,时刻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就尤为重要。定时清理口、鼻、咽喉部的分泌物,有利于保持呼吸通畅。在应用机械通气时,需注意定时湿化气道、吸痰及检查各种管线联机是否完好,避免因气道堵塞、管线扭曲松脱而导致缺氧,呼吸不畅。③出入量的护理:由于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应用药物,要严格控制输液量,避免水电解质的紊乱;合理喂养,尽量以母乳喂养为佳,必要时鼻饲,观察患儿的吸吮力、消化力、排泄情况,并做好记录。准确计算能量的输入,保证患儿的正常的生长发育。④生命体征的监护:早产儿的生理机能发育不完全,胎龄越小,生命体征的稳定性越差,因此要对患儿实施24小时的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基本监测,使医护人员对病情有全面的掌握,及时发现处理病情的变化。 转贴于

2.2 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护理

肺表面活性物质已经较广泛的应用于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也有相关研究者对其做了用药护理观察[2]~[3]。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需要低温保存才能保证其活性,使用时现用现配,温化温度为37度,保证用药的安全与疗效。在用药前后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如心电监护、氧气面罩呼吸球囊、吸引器等,监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做好各项预防措施,防治并发症。护理人员要密切配合医生做好准确用药治疗的职责,用药后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各项呼吸指标,明确治疗效果。需注意在用药后6~8小时内尽可能的避免翻身拍背吸痰等动作。

2.3 机械通气的护理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多有不同程度的缺氧与呼吸困难,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同时采取机械通气,常采用鼻塞气道正压通气。这种通气方式的创伤小,而且便于护理。在护理时首先要注意鼻塞管是否脱出,有没有达到给氧的目的;再次是要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定时清理口鼻分泌物,检查并保持通气管道的畅通;最后且最重要的是根据患儿情况选择适合的呼吸机参数,以SaO2保持在88%-93%为宜,避免高浓度的氧易对患儿造成其他的伤害,特别是早产儿对氧的耐受度较低。采取机械通气易导致口唇干燥,护理人员需定时的给患儿湿润口唇,防止发生皲裂;重症患儿在进行气管插管后,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避免出现人机对抗,增加患儿的呼吸做功。定时无菌操作吸痰,保持呼吸道顺畅。

2.4 并发症的护理

①电解质紊乱: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导致患儿在出生后缺氧,再加上早产儿的生理调节机能发育不完善,易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失调和水电解质紊乱,因此应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避免水肿,酸碱失调等发生。严格记录24小时水的出入量,计算每天的补水量,使用输液泵24小时不间断的准确输液。监测尿量和尿比重,适当抽取血气分析。②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护理[4]:呼吸机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胸、肺不张等。护理人员在看护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的变化,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严格控制氧浓度,因高浓度氧能够引发早产儿视网膜毛细血管病变而影响视力的发育。还有其他的一些并发症,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专业处理。

2.5 无菌操作

无菌观念是医护工作者所应时刻谨记的。在新生儿科中,规范严格的无菌操作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的院内感染率。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患儿的肺部感染率要明显高于其他新生儿,这是因为在治疗过程中针对于肺部的操作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医护工作者要保证在机械通气与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时的无菌操作。对于器械的严格消毒也显得格外重要。无菌操作是防治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

3 小结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早产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随着科学的进步,治疗技术的发展,患儿的治愈率大大的提高了,但是护理因素在治疗中的作用也占重要地位,所以我们应该提高护理技巧,加强护理知识与相关医学理论。保暖、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出入量的记录、生命体征的监测等基本护理是采取进一步治疗的基础。合理喂养,提供充足的营养能够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帮助患儿尽快的康复。鼻塞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已经取得长远的进展,二者联合应用有效的缓解患儿缺氧的表现,降低病死率,而且容易护理。严格的无菌操作,减少感染。积极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控制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廖颖芳,林冰纯,熊小云,张谦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医护对策和护理技巧[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7,14(4):322-323.

篇11

本组新生儿25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早产儿16例,足月儿9例,均经口气管内插管控制或辅助呼吸,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最短48小时,最长7天。

2 适时吸痰的依据

2.1 依据听诊患儿胸部痰鸣音适时吸痰

呼吸道痰液滞留达一定程度胸部听诊到痰阻声或痰鸣,提示需要吸痰。通过听诊来确定痰液在呼吸道的位置,从而采取不同的吸痰方法。如患儿口角有稀薄痰液涌出,表示大量痰液淤积在上气道,应立即吸痰。

2.2 根据患儿的状态适时吸痰

在机械通气有效时,患儿表现为状态良好,处于安静状态,生命体征平稳,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当痰液量较多,阻塞呼吸道时,则患儿表现为烦躁不安,四肢不规则运动,此时应给予及时的吸痰,当患儿上述症状消失表示吸痰有效。

2.3 改变后应适时吸痰

机械通气的患儿由于意识改变,长期处于被动,容易发生压疮和坠积性肺炎,因此应经常给予变换。随着的改变,大气管内的痰液容易流入对侧支气管。造成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可明显下降,应及时给予拍背吸痰

2.4 依据血氧饱和度监测值适时吸痰

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可持续测定血氧饱和度变化,反映机体氧合情况。当发现患儿血氧饱和度逐渐下降到70%~80%或患儿的血氧饱和度不稳定,维持在80%~90%之间波动,要注意患儿气管内痰液的影响,即应吸痰,血氧饱和度可在15分钟内恢复正常。

2.5 依据呼吸机气道压力变化适时吸痰

呼吸道被痰液覆盖时管腔变细,进出呼吸道气体阻力增大,在定容控制呼吸时,可能会导致呼吸机气道压力超高报警;在定压控制呼吸时,可能出现潮气量的下降,因此,在以上情况出现时应注意痰液阻塞,及时予以吸除。

3 体会

由于新生儿的气管与支气管相对狭窄,软骨柔软,弹性及肌肉发育不完善,管壁易变形,且粘膜柔嫩纤细,血管丰富,纤毛运动差,排痰能力差[2],同时气管内插入导管也影响了分泌物的排出,并且增加了分泌物的生成,因此及时的将呼吸道的分泌物排出,是机械通气治疗的关键,而吸痰是维持呼吸道畅通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我科25例机械通气新生儿适时吸痰护理我们体会到,护理人员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做好呼吸道护理的前提,只有将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分析、判断能力有机结合,保证吸痰护理更加及时有效。避免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确保机械通气的效果。我科通过使用适时吸痰的护理方法使25例机械通气的患儿无一例脱管,均顺利撤机。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产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新生儿936例,根据是否发生感染进行分组。其中,感染组新生儿92例,住院时间超过36h,日龄小于25d,全部符合感染标准并已进行确诊。非感染组844人,住院时间

1.2观察指标

对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新生儿的日龄和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和分析,并进行入院诊断。观察两组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重、窒息情况、肠外营养、机械通气和羊水污染情况,进而分析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

1.3细菌培养方法

新生儿进入重症监护室后,对所有新生儿进行细菌培养。具体应做到四点:第一,采集呼吸道分泌物并进行细菌培养。第二,采集股静脉血液进行培养。第三,利用无菌棉签沾取皮肤黏膜分泌物进行培养。第四,初次尿检异常则进行尿液标本培养。

1.4判断标准

1.4.1感染判断标准

在明显的感染临床症状。如新生儿存在上述指标任意一项,并同时伴有第四项,则可判断为感染。

1.4.2新生儿体重和胎龄分类

在体重方面,低体重新生儿的体重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2 结果

对产科重症监护室内两组新生儿的感染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新生儿的小于胎龄率、较低出生体重率、胎龄≤37周率、羊水污染率、窒息率、肠外营养率和机械通气率分别为15.22%、45.65%、45.65%、10.87%、27.17%、59.78%和15.22%。非感染组的比率分别为9.48%,3.67%,3.67%,18.36%,10.43%,31.16%和1.78%。两组的出生体重较低新生儿数量、较低胎龄数量、新生儿窒息数量、肠外营养数量和机械通气数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总结

由于新生儿刚刚出生,机体发育不够成熟,脏器功能性较弱,容易遭受细菌和病毒的侵袭,尤其是产科重症监护室内的新生儿,体质较正常新生儿更弱,因此极易遭到感染[3]。新生儿感染的发病速度较快,病死率较高,所以如何预防新生儿感染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

以往研究显示,重症监护室内新生儿感染革

兰阴性菌较多。随着抗生素使用率的提高,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率也有所提高[4]。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主要途径为呼吸道感染、血液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皮肤黏膜感染。肺部是主要的感染部位,原因在于对新生儿进行急救时需要气管插管并借助呼吸机进行呼吸,同时新生儿无法自主咳嗽,呼吸道内分泌物难以排出,因此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进而影响肺部[5]。

在本研究中,对产科重症监护室内两组新生儿的感染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新生儿小于胎龄率、较低出生体重率、胎龄≤37周率、羊水污染率、窒息率、肠外营养率和机械通气率分别为15.22%、45.65%、45.65%、10.87%、27.17%、59.78%和15.22%。高于非感染组的各项因素比率。而两组的出生体重较低新生儿数量、较低胎龄新生儿数量、新生儿窒息数量、肠外营养新生儿数量和机械通气新生儿数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新生儿重量、胎龄、窒息、肠外营养和机械通气都是导致产科重症监护室内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医护工作者应对这几项情况提高重视,预防新生儿感染。

参考文献:

[1]王辉.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5(42):3498-3499.

[2]黄新香.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6(09):32-33.

篇1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均为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儿。50例患儿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女患儿比例为14:11,出生时间0.2~1.4h,平均(0.9±0.1)h。观察组中男女患儿比例为13:12,出生时间0.3~1.4h,平均(0.9±0.2)h。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纳入标准:均符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3],且患儿均经X线或胸部CT确诊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家属均同意本次研究开展。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重大器官疾病;先天性疾病;中途退出患儿。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配合机械通气治疗开展、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观察患儿病情等。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具体如下:①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需要立即给予机械通气治疗,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护理人员需要默契配合医生开展治疗。在患儿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实时需要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如观察患儿面色、神志、痰液、体温等。如有异常需要立即报告医生。另外,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对呼吸机运行状态进行观察,如保证管道正常疏通,并根据患儿血气指标合理调整呼吸机参数,保证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②心理护理。新生儿刚刚出生,在面对陌生环境及侵袭性操作时,很容易出现负性情绪,为了缓解患儿负性情绪,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儿的心理护理,比如可以通过抚触来给予患儿安全感。另外,患儿家属由于患儿疾病的影响,也容易产生恐惧、紧张、担忧的情绪,对此,护理人员要耐心疏导患儿家属,指导患儿家属正确认识疾病,并协同患儿家属共同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③环境护理。为了更好的促进患儿康复,护理人员还需要做好病房环境护理,比如可以采用紫外线循环风对病房进行消毒,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对病房内进行通风,做好病房内清洁、整理工作。在良好的环境下,更有利于患儿恢复。护理人员还可以给予患儿鸟巢式护理,及采用柔软的棉布做成鸟巢状,这样患儿在保温箱中也能够有安全感。④拔管撤机后护理。患儿病情稳定后可以拔管撤机,在拔管撤机后,护理人员还需要实时关注患儿生命体征变化,以免发生异常。拔管后,护理人员要每隔1h对患儿进行一次翻身,促进血液流通,避免发生并发症。另外,为了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护理人员可以轻拍患儿背部,气道内有痰液,还需要做好吸痰工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血气指标,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采用注射器抽取6250U/mL肝素钠0.2mL,抽2mL桡动脉血后使用血气分析仪(厂家:丹麦雷度ABL800)分析。观察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满意:>80分,一般:60~80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满意率+一般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x±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血气指标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气指标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组间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数据结果显示(80.0%vs96.0%),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的特点,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导致患儿死亡[4]。因此,给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及时有效的机械通气治疗十分重要。而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 还需要给予患儿相应的护理干预,以此来提高治疗效果。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常规护理由于缺乏全面性、针对性,越来越无法满足患者护理需求。尤其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而言,其病情严重,更需要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在此背景下,就提出优质护理这一模式。优质护理作为一种更加全面、优质的护理模式,在提高患儿护理水平、治疗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血气指标比较,护理前,两组血气指标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气指标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这是因为相比常规护理而言,优质护理注重以患儿为中心,为患儿提供所需的方方面面的护理服务,包括心理护理、环境护理、病情观察、撤机后护理等。在全面有效的护理服务下,患儿的护理质量可以得到显著提高。组间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数据结果显示(80.0%vs96.0%),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这是因为相比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更加全面、细致,其可以有效提高患儿护理质量,进而促进患儿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的提高。而当患儿治疗及预后效果得到了提高,那么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自然也能够得到提高。综上所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并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尹长芹.机械通气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优质护理[J].全科护理,2019,17(5):593-595.

[2]贾贵兰,郭虹.优质护理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6):780-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