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企业会计核算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企业会计核算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企业会计核算

篇1

1 正确理解《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任何法律规范都有其适用范围问题,《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报告行为的会计核算规范,有其严格的适用范围。《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二条规定: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但下列小企业除外:①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②金融机构或其他金融性质的小企业。③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因为《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对于小型企业有明确的划型标准,所以,凡事符合标准的小型企业应从2013年1月1日起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组织会计核算,提供会计信息。

但是,企业在确定是否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时,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按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小型企业划型标准,企业尽管属于小企业,但是否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有自行决定权,企业可以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也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因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较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形成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与可靠;二是企业会计基础较好,现在正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而不是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应该继续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不能再改为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三是将来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如果经批准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应当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四是已经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如果企业情况发生了变化,不再符合小企业标准或者实质上已经转化为金融企业时,应转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核算,但转换的时间是从次年的1月1日起转换。且转换时,必须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2 准确把握小企业有关核算方法

针对小企业经济业务,《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核算方法。有些方法既有别于《企业会计准则》,又不同于现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需要准确把握,正确运用。

2.1 有关会计科目问题

财务会计是以其特有的会计语言通过会计核算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的管理活动,会计核算离不开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分类核算的项目,是会计要素的具体化,是最基本的会计语言单位。新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不同点之一就是有关会计科目的变化,有些会计科目不再使用,如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销产品、待摊费用、存货跌价准备、预提费用、其他应交款、待转资产价值等。有些科目名称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如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被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取代,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科目被应交税费科目取代,现金科目改为库存现金、材料科目改为原材料,同时还增设了部分新的会计科目,如预付账款、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累计摊销、周转材料、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应付利息、递延收益、研发支出、工程施工、机械作业、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益。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核算时,应使用新的会计科目,以确保会计信息的一致性。

2.2 几个会计要素项目的核算问题

篇2

收录日期:2014年3月19日

我国400多万户企业中,小企业占97.11%、从业人员占52.95%、主营业务收入占39.34%、资产总额占41.97%。针对小企业的实际情况,2009年9月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4年4月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制度》,2011年10月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此举标志着我国适用于大中型企业的《企业会计准则》和适用于小微型企业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建成。

我国小企业规模较小、业务较为简单、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相对单一等实际情况,《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了简化处理,减少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内容与空间。

一、统一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或公允价值等会计计量属性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仅要求小企业采用历史成本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

对小企业的资产要求按照成本计量,不再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实际损失的确定参照《企业所得税法》中的有关认定标准。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如果资产存在发生减值的迹象,应当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减值准备并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依据《小企业会计准则》,资产不再计提减值准备,当小企业资产确实发生损失时,要确定参照《企业所得税法》中的有关认定标准,标准如下:

小企业发生下列资产损失,以清单申报的方式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扣除: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公允价格销售、转让、变卖非货币资产的损失;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等等。

以固定资产损失为例:(1)固定资产盘亏、丢失、被盗损失时,报经批准前,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非流动资产损溢、累计折旧;贷记固定资产。已经批准后,借记原材料等科目(残料价值)、其他应收款(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营业外支出;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非流动资产损溢;(2)固定资产报废、毁损、出售、对外投资损失时,报经批准前,按固定资产清理会计处理方法处理。已经批准后,借记营业外支出;贷记固定资产清理。

小企业法则下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固定资产不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确实发生亏损等损失时,直接做亏损的账务处理。因此,少了一道账务处理程序,简化了会计核算工作。

二、统一采用直线法摊销债券的折价或者溢价

在长期债券投资(或持有至到期投资)中的债券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方面,《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债券的折价或者溢价在债券存续期间内于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时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债券的折价或者溢价在债券存续期间内于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时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债券摊销的实际利率法是指各期的利息费用以实际利率乘以期初应付债券账面价值而得。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逐期不同,因而计算出来的利息费用也就逐期不同。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债券账面价值逐期减少,利息费用也就随之逐期减少;反之,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债券账面价值逐期增加,利息费用因而也逐期增加。当期入账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的差额,即为该期应摊销的债券溢价或折价。而直线法是指将债券的溢价或折价平均分摊于各期的一种摊销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方便,又便于理解。

三、统一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及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否可靠取得等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会计处理。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则要求小企业统一采用成本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会计处理。

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时,就要判断是否调整初始投资成本,具体方法是: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这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贷记银行存款、营业外收入(差额)。持有期时,被投资单位实现盈利或亏损,投资单位都要作长期股权投资损益的调整。盈利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记投资收益;亏损时做相反的会计分录,长期股权股资科目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如还需承担的投资损失,应将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应收款等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时,也要作账务处理,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相反的分录)。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时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应收股利(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贷记银行存款。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借记应收股利,贷记投资收益。

从以上账务处理可以看出,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比权益法的会计核算简单得多。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时,就要根据初始投资成本和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来判断分别做不同的账务处理;而成本法下,账务处理单一。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的权益变动,投资单位都要做账务处理;而成本法下,被投资单位的权益变动,不需做账务处理。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小企业统一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简化了账务处理,简化了会计核算。

综上,小企业会计准则更立足于我国小企业发展的实际,简化了会计核算要求,又与我国税法保持协调,体现了极其鲜明的特色,是一部为我国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企业会计标准。

主要参考文献:

篇3

1.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1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如今,在小企业的会计队伍中,无证上岗无人过问,有的虽有会计证,但业务技能不高。如在提交税金的会计核算上,将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综合基金混为一谈,一起列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内,提取时借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贷记“应交税金”;交纳时借记“应交税金”;贷记“银行存款”。结果,将这笔会计业务应分别在“应交税金—城建税”“其他应交款”、“营业外支出”核算的内容,都在“应交税金”中核算。

1.2乱提折旧。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有的只有几万元,有的超过百万元,企业与企业之间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也不一样。固定资产在短期提完折旧后,账面上的固定资产原值就等于了“累计折旧”的余额。对此,有的会计认为,这两个账户的余额相同,在资产负债表上,其固定资产部分的列示己没有意义,即“固定资产原值”减“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为零。将固定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的余额填上去或不填上去,固定资产净值都为零,为了省事,会计人品干脆在资产负债表的固定资产部分,什么也不填,既不影响此表的平衡,又能节约编表时间,可谓一举两得。更有甚者,在下年度换新账时,总账上的“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也被取消。实际上,固定资产折旧虽已提完,或已提足,但企业实物形态的固定资产仍然存在,有的依然能正常使用多年,而将总账和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抹去,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1.3费用开支无标准。小企业,一般是老板当家,在费用开支上,一切由老板说了算,哪些费用能开支,哪些不能开支,乃至用多用少,会计人员在核算上不好监督,也无法监督,老板们也理直气壮,反正是花的我自己的钱,会计管不了。企业内部如此,企业与企业间也是这样,没有统一的费用开支标准,最明显的表现在企业的出差费、业务费和广告费上。1.4利润不分配。只要我们看一看小企业的会计报表,便能知道大多数小企业实现的利润,年复一年的在“未分配利润”账户内,而“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之类的会计科目,其余额永远为零。我们说除了亏损企业,凡是有利润的企业,在交纳企业所得税之后,会计人员都应当按照制度规定,将企业的税后利润进行合理、规范的分配,不但能反映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情况,而且也是会计核算完整性的需要,更是一项非做不可的工作。

2.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途径

2.1建立小企业会计核算模式。依据《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可以建立其相应的会计核算模式。只有建立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的小企业会计核算模式后,小企业的会计人员才有可能按要求、门类记账;按会计制度中设置好的会计科目对业务进行分类、整理,才能提高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录,防止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另外,会计核算模式建立后还能够健全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监督。

2.2整顿小企业会计核算和财会人员。首先,从账簿、凭证管理入手,严格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小企业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会计制度》的及有关会计核算办法的出台,从而使我国会计核算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2.3促进小企业会计人员索质的提高。提高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索质,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强化小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认真学习《小企业会计制度》,促进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

其具体操作主要有:一是各地财政部门要配合小企业业务主管部门和工商联等有关部门制定有效措施,积极组织“小企业会计制度)培训工作,将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二是从小企业自身做起,完善用人机制,敢于推陈出新、摒弃陋习,积极为年轻的、业务素质高的会计人员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待遇应予倾斜,吸引会计本科生、研究生到中小企业去工作,逐步改善其会计人员结构。

篇4

一、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1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如今,在小企业的会计队伍中,无证上岗无人过问,有的虽有会计证,但业务技能不高。如在提交税金的会计核算上,将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综合基金混为一谈,一起列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内,提取时借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贷记“应交税金”;交纳时借记“应交税金”;贷记“银行存款”。结果,将这笔会计业务应分别在“应交税金—城建税”“其他应交款”、“营业外支出”核算的内容,都在“应交税金”中核算。

1.2乱提折旧。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有的只有几万元,有的超过百万元,企业与企业之间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也不一样。固定资产在短期提完折旧后,账面上的固定资产原值就等于了“累计折旧”的余额。对此,有的会计认为,这两个账户的余额相同,在资产负债表上,其固定资产部分的列示己没有意义,即“固定资产原值”减“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为零。将固定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的余额填上去或不填上去,固定资产净值都为零,为了省事,会计人品干脆在资产负债表的固定资产部分,什么也不填,既不影响此表的平衡,又能节约编表时间,可谓一举两得。更有甚者,在下年度换新账时,总账上的“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也被取消。实际上,固定资产折旧虽已提完,或已提足,但企业实物形态的固定资产仍然存在,有的依然能正常使用多年,而将总账和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抹去,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1.3费用开支无标准。小企业,一般是老板当家,在费用开支上,一切由老板说了算,哪些费用能开支,哪些不能开支,乃至用多用少,会计人员在核算上不好监督,也无法监督,老板们也理直气壮,反正是花的我自己的钱,会计管不了。企业内部如此,企业与企业间也是这样,没有统一的费用开支标准,最明显的表现在企业的出差费、业务费和广告费上。

1.4利润不分配。只要我们看一看小企业的会计报表,便能知道大多数小企业实现的利润,年复一年的在“未分配利润”账户内,而“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之类的会计科目,其余额永远为零。我们说除了亏损企业,凡是有利润的企业,在交纳企业所得税之后,会计人员都应当按照制度规定,将企业的税后利润进行合理、规范的分配,不但能反映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情况,而且也是会计核算完整性的需要,更是一项非做不可的工作。

二、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途径

2.1建立小企业会计核算模式。依据《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可以建立其相应的会计核算模式。只有建立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的小企业会计核算模式后,小企业的会计人员才有可能按要求、门类记账;按会计制度中设置好的会计科目对业务进行分类、整理,才能提高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录,防止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另外,会计核算模式建立后还能够健全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监督。

2.2整顿小企业会计核算和财会人员。首先,从账簿、凭证管理入手,严格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小企业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会计制度》的及有关会计核算办法的出台,从而使我国会计核算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2.3促进小企业会计人员索质的提高。提高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索质,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强化小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认真学习《小企业会计制度》,促进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

其具体操作主要有:一是各地财政部门要配合小企业业务主管部门和工商联等有关部门制定有效措施,积极组织“小企业会计制度)培训工作,将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二是从小企业自身做起,完善用人机制,敢于推陈出新、摒弃陋习,积极为年轻的、业务素质高的会计人员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待遇应予倾斜,吸引会计本科生、研究生到中小企业去工作,逐步改善其会计人员结构。

篇5

1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1中小企业配备兼职会计现象突出

中小企业会计往往一个人身兼数家企业的会计职务,由于他们不参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凭据完全由雇主提供,报表不能完整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缺少对企业经营行为应有的监督,失去了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同时,由于这些兼职会计身兼数家,对他们缺少束缚,一旦在利益上和业主发生利害冲突,不辞而别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将带来交接不及时等问题,从而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的连续性,违反有关会计法规和财务准则。

1.2中小企业业主雇佣亲属做企业会计

由于中小企业大多属私营企业,所有经营管理行为都是自己说了算。他们不希望外人知道企业经营管理的秘密,都用亲属和有裙带关系的人从事比较敏感的会计工作,而这些人因和业主存在密不可分的利害关系,往往在账务处理上完全听从业主,不能放开手脚核算,会计监督作用完全失去,从而导致会计核算混乱,造假行为时有发生。

1.3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知识老化现象严重

一些改制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大量使用原企业临近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老会计,这些企业会计年龄较大,虽然经验丰富,但是对新会计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知识更新慢,无法适应新的会计核算要求,他们中有许多人不具备应有的计算机知识。

1.4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许多中小企业几乎没有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有的企业虽然各项规章制度齐全,但未能有效执行。制度不健全造成内部管理混乱,造成企业资产流失,人员流失,会计失真,无法为经营者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损害了企业的根本利益。

2解决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充实会计力量,提高工作水平

企业经营者要重视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完备的会计机构,充实会计力量。不但要聘用专职会计,还要遵守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制度,同时配备必要的其他职能财务人员,让财务人员有精力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帮助。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吸引会计长期为企业服务。作为激励机制的一种手段,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让他们及时掌握新的会计制度的实质和特点,掌握新的核算方法,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水平。

2.2提高会计现代水平,增强工作效率

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竞争极为激烈,这要求公司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管理现代化。企业领导要认清会计现代化的重要性,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等现代化方式的实施和完善。首先从会计电算化入手,利用计算机逐步代替手工做账,对财务软件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必须选择成熟的财务软件,才能保证系统性能稳定、数据安全、功能强大、兼容性好以及与本企业会计流程的匹配。

要利用实施好会计电算化,使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与之配套的电算化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必须要建立并严格遵守。内容包括:从基层做起,严格把关,各负其责,层层设卡,检查核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加大对电算化资金的投入以及人员的技能培训,加强会计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教育,强化会计人员使用和维护计算机安全意识。建立完整的财务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其分析数据的作用,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预算决策依据,加快改革进程。同时,企业内部要建立会计信息网络,充分利用好财务软件系统,使会计信息在企业内部相关管理部门间共享,充分地把会计信息应用到各职能部门工作中,合理、充分和高效的利用企业现有资源,为企业服务。

2.3加强内外部监督管理,完善企业各项制度

针对中小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不断加强企业外部监管,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会计核算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从内部管理出发,要强化会计管理制度,充分做好“管账不管钱,管钱不管账”,财务人员之间保持相互牵制的机制。对现有制度要进行严格监督考核,保证相关制度的严格有效实施。

当然仅仅靠企业自身约束、内部监督来规范会计工作是不现实的,还应借助于外部监管,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会计规范化。要进一步抓好会计秩序的整顿工作,坚决打击企业造假行为,对粉饰业绩、操纵利润、骗取利益的现象要进行坚决披露和处罚,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财政部门应指导督促中小企业依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建立健全账簿体系,督促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会计事务所要认知做好企业账务审计工作,帮助企业规范做账。

总之,中小企业要切实提高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全局着眼,从基础起步,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使中小企业财务逐渐走向正规化、制度化,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和动力。

参考文献

篇6

一般来讲,中小企业是指那些规模较小,刚刚成立或者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这是对比大企业而得出的结论,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定义。现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主要有以下特征:中小企业的基础较差,所以它一般会模仿大企业的发现路线,但是由于自身规模等的局限性,它不可能像大企业一样发展顺利,更不可能与大企业竞争市场,因此,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必然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中小企业一般都是地方企业。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性,也会限制中小企业的发展;发展不平衡。中小企业一般会集中一些相对占优势的区域;劳动密集度比较高,两极分化比较突出。在中小型企业,一般呈现劳动密集性的特点,如今,这也成为中小企业的不利因素,致力于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含量,是当前中小企业非常紧急的任务;所有制结构和投资主题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一般非国有企业会有较快的发展速度,所以目前中小企业的重要任务是发展。

二、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种种问题

(1)保管会计资料方面做的不到位。考虑到成本问题,很多中小企业一般不会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的要求来保管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凭证等重要的档案资料。由于一些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甚至可能没有专门存放会计资料的地方,也没有专人来保存这些东西,导致很多资料随意摆放,致使账簿,报表等等丢失,甚至损坏,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有可能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企业相关人员应该引起重视。

(2)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中小企业发展初期会制定一些制度,但是由于没有实践经验,很多制度可能并不符合公司的发展,也有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限制,虽然制定了制度,但是并不能顺利执行,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既会危害公司的根本利益,又会致使企业的监管面临困难。企业会计监管应该是会计专业人员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情况来监管,但在中小型企业,一些管理层人员会插手会计方面的事物,专业人员在一些管理者的管制下,往往没有办法正常进行会计工作,使会计的监管职能无法正常发挥。有些企业的相关会计人员,甚至是管理层的人员会,谋求公司的非法财富,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来占有公司的资产,致使企业内部的监管根本发挥不出来。

(3)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分明。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个人财产和产权区分不明显,所有权与经营权区分也不明显,很多投资者同时又是经营者,个人财产与企业财产存在互相占用的情况,这会给会计工作造成很大的负担。一些中小企业为了个人私利或者简化程序,使会计核算工作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的问题。很多中小企业,根本不设帐,人为地操纵利润,想尽各种方法来逃税漏税,由于实际操作中,中小企业一般不会严格按照会计制度来执行,所以造成了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不真实性。很多企业基于成本的考虑,不会获取原始单据,而是以较低的价格获取不合格的收据,甚至不入帐,这样做是其实是违法的,当然也违背会计制度。

(4)会计机构的设置不符合规范。很多中小企业的会计机构分工一般不明确,设置层次也不清晰,办公条件也比较差。考虑到成本问题,中小企业可能根本不设会计机构。有些中小企业,会雇佣一些成本低廉的兼职会计人员,有些甚至直接用自己的亲信,中小企业也想雇佣一些优秀的,素质好的会计专业人员,但由于福利待遇,发展前景等各方面的因素,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会计人员,而且会计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易跳槽的行业。很多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专业性都不够,很多甚至无证上岗,这些现象使会计方法和技术无法正常实施或者实施不到位。会计知识更新太慢的会计人员难以适应现代社会中会计核算的要求,而且由于这些人员缺乏专业化的职业培训,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水平。

三、解决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相关对策

(1)加强会计档案的保存,严格档案相关的销毁程序。会计档案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是记录和反映企业经济形式的重要证据,企业应该非常谨慎装订与保管相关资料。当保存期满时,应该按规定销毁。

(2)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并加强外部监管。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一般会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有效监管机制的缺乏,内部企业不能实现内部的控制目标。这些目标没实现,会导致企业会计控制不好,以及会计核算薄弱,严重的会造成企业的经济困难。所以,中小企业应该注重简历和完善内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会计核算方面的管理,保证核算信息的准确无误。企业外部监管对于中小企业的核算也有很大的影响,根据形式分析,仅仅靠内部的管理机制来约束会计核算是不现实的,中小企业也应学会通过外部监管来约束会计工作。

(3)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相关人员工作水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更加明确会计核算的范围,主体以及相关的质量要求。由于会计信息非常重要,它需要满足企业,个人以及国家的相关需求,关系到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因此,企业更需要协调员工与管理者的利益关系,坚决抵制各种可能的市场风险,使信息核算能全面地反映公司的经济运转情况和企业的发展前景。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应遵循相关的会计制度和法律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长久的生存和发展。

(4)健全会计机构,提高相关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企业应重视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的考察,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企业招聘时,应注重员工的学历和从业资格,录取后要安排全面的培训工作,应注意给员工灌输相关的法律意识,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精确。另外,相关的会计人员也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学习,打好基础,掌握必要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水平,才能适应如今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我国小企业不仅数量多,而且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财政部制定并《小企业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小企业提前执行。2004年4月27日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4)2号同时废止。

一、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一般小企业的规模不是很大,组织结构也简单,管理水平不高,财务制度也不是很健全,以致于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有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会计确认计量不真实、不准确,原因是企业的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其次,会计人员与会计机构不符合会计规范,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其原因是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会计资料乱、漏的现象。第三,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其并未严格按规定设置会计机构,造成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第四,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由于账簿设立不规范,或者根本不设账,即使设账也是账目混乱,还有相当一部分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人为操纵利润,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相关性,不利于企业财务工作的持久健康发展。第五,原始凭证不规范、不合法,或者难以获得原始凭证,小企业的原始凭证不规范现象较为严重,甚至业务发生而不能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另找发票冲抵不同的经济业务。最后在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职能上也没有发挥出来,使财务信息的披露失真,主要原因是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得会计的监督职能几乎无法进行。

影响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缺乏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制度,由于小企业的所有者与管理者往往合而为一,在很大程度上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完整性重视不够。其次是会计机构设置不合理,我国相当一部分小企业为了减少费用支出,不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甚至没有专职会计。再次是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使得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与复杂的会计技术无法实施,或在实施时大打折扣。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考虑到小企业规模小、人数少、经济业务简单、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相对单一等实际,《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借鉴了《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简化处理的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对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

(一)简化核算,减少一级会计科目设置

《小企业会计准则》比《企业会计准则》少设了60个一级科目。就资产类而言,除少了《企业会计准则》中银行、保险、证券以及开采行业专用科目外,还少设置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等科目,但保留了原《小企业会计制度》下的长期债券投资科目,去掉了原《小企业会计制度》下的待摊费用科目,增加了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总共虽然只有66个科目,但其科目名称与《企业会计准则》完全一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与一致性,符合与国际准则趋同的背景。

(二)会计要素计量方面

1.资产方面

(1)重大改革:《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二章资产第六条规定:小企业的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实际损失的确定参照了企业所得税法中有关认定标准。如第一章流动资产第十条中规定: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坏账损失应当于实际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同时冲减应收及预付款项;(2)对会计核算的影响:此举,一方面,减少了会计和税法的差异,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问题,另一方面,降低了企业利用应收款项和存货减值准备的计提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也可能导致小企业资产不实,需要通过附注披露的方式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注意。

2.负债方面

(1)重大改革:《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十八条规定:短期借款应当按照借款本金和借款合同利率在应付利息日计提利息费用,计入财务费用。第四十九条规定:应付职工薪酬,是指小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应付给职工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2)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利息计算统一采用票面利率或合同利率,不同于《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实际利率法。由于小企业负债融资的规模一般较小、时间较短,不考虑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的差异,并不会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造成太大问题。规范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该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保持一致,有利于真实核算小企业成本,增强大企业与小企业成本信息的可比性。

3.所有者权益方面

(1)重大改革:《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五十五条规定:资本公积,是指小企业收到的投资者出资额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小企业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应当冲减资本公积。小企业的资本公积不得用于弥补亏损。(2)对会计核算的影响: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基本仅为资本溢价部分,并不像考虑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者损失影响资本公积的变化等。

4.收入方面

(1)重大改革:《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五十九条规定:通常,小企业应当在发出商品且收到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2)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减少了关于风险报酬转移的职业判断,此外,无论是销售商品收入还是提供劳务收入,收入确认时点更为明确,更具可操作性,符合小企业生产经营特点。

5.会计核算方法方面

(1)重大改革:《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三条规定:小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计价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2)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取消发出存货后进先出法,与《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核算方法保持一致,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简化了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同时也规定了与所得税法相一致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最低年限以及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

6.外币业务单列

(1)重大改革:为适应我国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对外出口大幅增加的现实需要,《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七十三条规定:小企业的外币业务由外币交易和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构成。第七十八条规定: 小企业对外币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时,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对外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所有项目进行折算。(2)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外币资本投资不再产生折算差额,从而与《企业会计准则》趋同。 相对于《企业会计准则》,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大大简化,外币业务是许多小企业的重要经济业务,有必要单独规范小企业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但又没有必要像《企业会计准则》那样复杂,而《小企业会计准则》符合我国小企业实际情况。

(三)财务报表方面

(1)重大改革:《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七十九条规定:财务报表,是指对小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小企业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附注。(2)对会计核算的影响:考虑到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小准则对现金流量表进行了适当简化,在附注中增加了纳税调整的说明。第八十六条,附注中增加了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表、应交税费用明细表和利润分配的说明,不再单独披露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综上所述,《小企业会计准则》贯彻执行简化处理的核心理念,对小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了简化处理,减少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更适合于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相协调,既降低小企业的财务调整成本又提高了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相互协调,承前启后,更好的满足小企业财务信息使用者的报表需求。《小企业会计准则》能有效抑制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不愧是一部为我国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企业会计标准。

三、贯彻落实《小企业会计准则》,提高小企业会计核算质量对策

(一)各有关单位提高认识,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

各地财政部门要配合小企业业务主管部门和工商联等有关部门制定有效措施,积极组织小企业会计准则培训工作,将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培训效果反馈机制,如参加网上抽题考试,既可以减少集中组织参加实地考试的成本,还可以降低学员作弊概率。通过对小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可以使会计人员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不仅能正确、完整、及时地记录和反映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系统的经济信息,提高单位经济效益。

(二)财政部门精心部署,做好新准则实施配套工作

各地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管理,主动会同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指导、监督本地区小企业执行好《小企业会计准则》。抓好宣传培训;做好实施部署;使用财务报表,积极引导小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核算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积极探索建立小企业财务报表报备系统和小企业会计数据库,为财政支持小企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强化会计服务;加强监督检查。

(三)完善企业外部监管系统,防范会计人员造假

外部监管主要是指财政、税务、工商等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对小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的监管。各监督部门不仅要对税收情况监督,还要对一些违纪违规问题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税务、工商等国家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对小企业进行检查和审计时,要以《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税收征管法》、《公司法》等法规作为衡量会计工作的基本标准和依据,对会计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要进一步规范小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对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私设会计账簿和设有“账外账”的企业,依照财政会计法规的有关规定从严从重进行处罚。

(四)务求实效,深入扎实有序推进《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

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应结合工作进展情况制定、完善相关政策的配套措施,建立全市监督机制和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培训、指导、调研、检查等专项活动。各相关部门应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树立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意识,做好长期深化工作的思想准备,坚持统筹安排、分类指导、逐步推进、全面实施的原则,高效务实地推进《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工作。

(五)小企业自身应把握机遇,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小企业应当以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为契机,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尽快做到账制健全,争取享受税收优惠,降低税收成本。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能够从根本上重视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同时能够结合着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出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此外,企业负责人还应适时的组织会计人员参加培训,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核算模式,同时能够及时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出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性,才能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

综上所述,我国小企业不仅数量多,而且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市场繁荣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在同大企业的激烈竞争中,小企业暴露出明显的弱势。推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既符合国际会计趋同与健全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的需要,也是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和加强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制度基础,对于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全面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众多小企业在大企业的激烈竞争中暴露出明显的弱势,突出表现为面临的市场压力较大、融资渠道不畅、财务管理能力偏弱,而且《小企业会计制度》(2004年4月27日财会[2004]2号)本身的不统一、不完善、不规范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小企业会计制度》思想和原则的局限性。《小企业会计准则》以原则为基础,按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披露为顺序,层层深入;而《小企业会计制度》以规则为基础,以会计科目使用和报表的填列为主线,不利于从本质上掌握。《小企业会计制度》内容上的局限性。《小企业会计制度》没有涉及企业合并、租赁、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辞退福利等业务,小企业发生以上业务时无以参照。《小企业会计制度》使用上的局限性。《小企业会计制度》会计信息主要满足政府的需求,无法兼顾其他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新规范

(一)适用范围和会计科目使用方面的新规范

《准则》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随着2011年新的中小型企业划型标准的出台,《准则》的适用范围也有所不同。由于小企业经济业务相对简单,相对于《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少设了60个一级会计科目,总共有66个会计科目,但其科目名称与《企业会计准则》完全一致,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一致性,符合与国际准则趋同的要求。

(二)资产确认、计量方面的新规范

对小企业资产要求按照成本计量,不再要求计提任何资产减值准备,待实际发生资产损失时计入“营业外支出”。存货的核算增加了农业类小企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规定;明确规定了小企业的存货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对于存货发出时的核算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对于不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低值易耗品,单设“周转材料”科目进行核算。在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面,一是取消了权益法,所有长期股权投资均采用成本法进行会计处理;二是增加了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长期股权投的核算,并规定应当按照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评估价值和相关税费作为成本进行计量。固定资产核算方面,一是规定取得固定资产应当按成本进行计量,还特别规定“小企业在建工程在试运转过程中形成的产品、副产品或试车收入冲减在建工程成本”;二是明确规定小企业应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如确需加速折旧的,也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同时还规定小企业应考虑税法的规定,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三是未使用“后续支出”的概念,而是分别明确了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费、大修理支出和改建支出的相关规定;四是增加了生产性生物资产,即农业类小企业的“有生命的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无形资产核算的方面,一是增加了“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与建筑物应当分别进行处理”的规定;二是增加了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并增加了“研发支出”科目进行相关核算;三是增设了“累计摊销”科目核算无形资产的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核算方面,《准则》规定“本准则所界定的小企业长期待摊费用包括: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和其他长期待摊费用等”。

(三)负债确认、计量方面的新规范

增加了“应付职工薪酬”的概念,明确指出小企业的“应付职工薪酬,是指小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应付给职工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简化了长期借款资本化的会计处理。

(四)收入、费用和利润方面的新规范

在收入核算方面,一是删除了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相关内容;二是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是根据结算方式和销售方式规定了七种情况,不再强调风险和报酬转移等原则性规定。在费用核算方面,只是修改了有些项目的名称,如营业费用改为“销售费用”。在利润核算方面,主要是将利润计算的四个层次调整为三个层次(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五)所在者权益方面的新规范

明确提出资本公积是“小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超过其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接受捐赠和外币折算差额不再形成资本公积,小企业收到的外币投资应当采用交易发生时即期汇率折算,不再采用合同约定汇率和交易当期平均汇率折算,并且规定小企业的资本公积不得用于弥补亏损。对于盈余公积的核算取消了法定公益金,增加了外商投资小企业按规定提取企业发展基金、储量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的核算。

(六)财务报表列报和披露方面的新规范

《准则》规定,小企业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4个组成部分,不必编制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准则》对现金流量表也进行了适当简化,无需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当期取得或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等信息;丰富、扩展和修改了附注的内容,如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应付职工薪酬、利润分配等内容都以表格的形式体现在附注中;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变更统一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也有相应的调整。

参考文献:

篇9

一、谨慎性原则概述

谨慎性原则,又称为稳健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即“宁可预计可能的损失,不可预计可能的收益”。

它源于会计事务的不确定性,表明了会计人员在会计事物处理的过程中的责任态度,通过合理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与会计核算估计风险损失,使公司尽量少出现虚计资产和虚增利润这方面的现象,向公司外界提供更为真实客观的会计信息,从而避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盲目决策。这种核算措施有利于实现利益最大化,是会计核算原则中的一项重要原则。

二、谨慎性原则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适度运用

(一)在资产方面。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方面应用很多。第一,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上,充分体现谨慎性原则。实际工作中,小企业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例如当物价上涨时,企业若采用先进先出法,会使当期成本降低,期末存货价值升高,利润虚增,不符合谨慎性原则。第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上,充分体现谨慎性原则。第三,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上,充分体现谨慎性原则。小企业按照法律程序自主研发并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实际成本为其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而企业研发过程中所产生的材料费、开发人员薪酬等费用看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否自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二)在收入方面。按照谨慎性原则,企业销售商品的收入确认必须满足五个相关条件: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对已售商品没有保留继续管理权或实施有效控制;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相关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如果有任何一个条件没有满足,即使收到货款或已发出商品,也不能确认收入。

该准则根据小企业自身的特点规范了小企业特有的会计准则,但新生的事物总有不足之处。比如该准则不要求小企业提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这样就会使利润增加,如此以来,小企业会计就没有充分遵循谨慎性原则,致使小企业会计不是“生存之会计”而是“利润之会计”。

三、谨慎原则在会计实务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一)谨慎过度。由于谨慎原则仅仅是在进行会计实务过程中所要遵循的某项原则,即不是某项具体的规定,更多的还是靠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觉,成为在实际处理会计实务中的一项自我要求和心理标杆。

(二)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在进行真正的会计实务时,需要会计专业的人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从业经验对各种指标进行判断分析,以及对各种风险进行分析。然而目前从整个就业群体来看,虽然每年从各高校毕业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层出不穷,除了应届的本科生,还有各专科、成人教育学院毕业的各类学生。

(三)谨慎原则受企业经营者主观意愿的影响较大。由于谨慎原则仅仅是从事会计实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项原则,一个心理标杆,并没有具体的明文规定,和具体的指标定义,因此它的定义和应用会因人而异。而在具体的公司实务中,由于公司的具体经营者会对谨慎原则有着不同的理解,并且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和个人对公司的愿景进行一个主观的调整。

(四)审计的不确定性使谨慎原则被无穷扩展。出于每个会计从业者的普遍的心理,人们都将工作仅归于工作,不希望承担过多的责任,尤其是在从事会计行业中,由于会计是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发展,掌握着企业赖以生存的现金流,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地位相当重要。

四、会计实务中利用谨慎原则的意见和建议

(一)注意谨慎原则的运用范围。在进行会计实务的处理中,既不能过分的使用谨慎原则,即处处小心,畏惧风险,使得整个企业止步不前,不能很好地把握市场环境和机遇,进而失去了企业成长发展的先机,过犹不及。也不能忽略谨慎原则的使用,好大喜功,对于风险盲目的估计,过于乐观,使得整个企业根基不牢,一旦市场环境稍微有所变化,或政策改革,就面临倒闭的局面。

(二)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实务时,需要对相关指标进行准确度判断。这种判断能力是从事会计行业的人员必须具有的素质,可以对相关的最新的法律法规对本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等进行预估。从这个角度来说,在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相关事务处理时,需要合理应用谨慎原则,主要根据实际以及往年的数据进行切实合理的判断,不能掺杂太多的个人主观因素,判断结果需要合理客观,充分发挥个人的会计职业能力。

(三)在会计报表中充分批露与谨慎原则有关的信息。由于在真正进行会计实务的处理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想象不到的额外因素的影响,很多指标的处理都需要会计人员自主根据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以及对整个行业的了解进行估计和判断。因此在进行会计报表的制定过程中,谨慎原则应该贯穿始终,对需要谨慎判断的地方进行充分的提醒和披露。在整个会计报表中,尤其是对有关谨慎原则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充分的披露和处理。

(四)加大外部审计的监测力度。为了使整个会计实务的处理过程中更加注重合理应用谨慎原则,因此除了内部的激励和管理之外,还需要从外部施加压力,加大整个会计审计的监督力度,使得谨慎原则能够贯穿整个会计实务的处理过程。就此,加大外部审计力度时,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例如加大审计范围和审计深度,对发现的会计实务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彻底核对,一旦落实,需要辅以严厉的处理手段;而对于较为合理完善的会计实务,则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和鼓励。

在如今多变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每一个企业能够扎实稳定地进行会计实务的处理,是每个企业发展成长的关键。使会计实务不仅能够真实的反映上一会计年度的公司运营状况,以及今后公司的发展方向,各类费用的调整,以及相应风险的合理预测,都离不开在处理整个会计实务时的谨慎。谨慎原则应贯穿整个会计实务的整个过程,不能忽视谨慎原则,否则会使整个公司处于风险之中;另一方面,也不能过分使用谨慎原则,否则会使整个公司止步不前,错失发展的市场先机,使得整个公司不能很好的发展运行。在今后的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视会计实务的同时,也要重视谨慎原则在其中的应用,使会计财务真正能够为公司发展提供可靠合理的战略制定依据。

参考文献:

篇10

一、中小企业的含义及其特征分析

从字面意思来讲,中小企业指的就是规模较小或者是正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一般包括了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自然人企业。当然,中小企业不是一个绝对性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它只是针对大企业而言的。事实上,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期首先提出来,然后又过了一段时间,直到90年代后期,才正式提出了中小企业的说法。到了21世纪,我国由四部门联合下发了《中小型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废除了原先对于工业企业的规模划分标准,建立了新的企业划分标准。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特征具体表现为: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化趋势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为重点所在;我国企业的劳动密集型和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使得中小企业不得不进行二次创业;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小企业的发展要进行具体对象具体对待,难易程度区别对待,点面有重点的发展;中小企业主要为地方型企业;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基础不够强劲,因此,不得不为大企业的发展表现出辅助和配套的角色。虽然说当前中小企业已经开始摆出了要和大企业进行竞争的态势,但是,中小企业毕竟自身实力有限,与大型企业相比,仍然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些致命的弱点,这也是导致其会计核算中存在种种问题的原因之一。

二、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会计机构设置不够合理,会计人员素质有待加强。当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会计机构设置层次不够明晰,会计人员的分工不够明确,办公条件不够,这些就使得中小企业的会计质量不具备提高的可能性。此外,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学历层次也不够高,他们有些甚至是兼职会计人员,一些优秀的会计人员往往不会选择中小企业,热衷于大型企业,使得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队伍非常不稳定。(2)会计核算主体不够清晰,会计核算操作不够规范化。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其产权和个人财产都有着不太明确的界限,导致了会计核算主体的界限不够明晰,很多投资者本身就是经营者,很难进行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工作。还有些中小企业为了简化程序,往往采用不规范的操作方式来进行会计核算,从而导致了会计核算中违规操作的大量存在,很多会计账目混乱不清,甚至有人为操作痕迹,这些都使得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严重失真,违背了有关的会计制度和法律要求。(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会计监督力度不够。中小企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其内部控制制度等基本制度在制定初始的时候,就不是很全面,即使制定了也没有进行认真的执行。有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也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应该来说,不够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给中小企业造成了较多的负面影响,导致了中小企业资产的流失和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同时,外部会计监督力度又不太够,主要是由于一些会计行为遭遇到人为的因素影响,无法真正发挥出会计监督的职能。(4)会计档案的保存度不是很到位。当前,很多中小企业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往往不会按照会计档案的管理要求来妥善保管会计相关的凭证等会计档案资料。同时,一些中小企业出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其会计资料也没有进行专门的保管,导致了很多会计资料无法进行适当的保存,有些会计资料丢失、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显然对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三、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们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企业会计核算力量薄弱,建账不规范,核算主体不清,管理模式僵化,财务控制薄弱,对现金管理不严,资金闲置或不足,资金回收困难,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原始凭证不规范,制度混乱等,牵制制度、财务清查等制度极度匮乏等,这些问题都引发了中小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不全,人员配备薄弱,财务报告编制率低,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会计制度不完备,缺乏有效的会计核算监督机制等现状。那么,我们应该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积极应对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具体措施如下:(1)政府应该积极发挥作用。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符合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特点的会计制度,从法律上规范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特点,科学合理,简便易行,使得会计核算符合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政府应该加强对于中小企业的外部监管工作,这是规范其会计核算的重要力量,尽快健全和完善以行业自律监管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强化政府外部监督,加强法制建设,制止和防范会计人员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以及会计职业之便,主观蓄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现象发生。切实提高对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上岗资格的严格审查和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学历和会计从业资格,重视对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2)企业自身也应该加强各项工作的效果。企业应该首先充分认识到依法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制度的重要性,以科学合法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企业的会计行为,自觉守法,健全财务会计制度。针对中小企业内部的控制机制问题,企业应该加强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根据成本效益原则、相互牵制原则、时效性原则等来加强对于会计信息、企业资产及经营活动的控制力度,从而不断完善对于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对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力度和效果,使得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够做到及时、有效和准确。(3)中小企业应该加强法制建设工作,不断完善和健全国家制定的会计法规制度,尤其是会计核算等方面的法规更需要完善和提高,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从而使得中小企业的各项会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完整的企业组织机构,健全企业组织机构,加强对会计凭证的控制与监督,加强对会计报表的控制和监督,加强定期盘存和账实核对工作,从而更进一步的做好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此外,中小企业还应该切实加强对于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他们的会计人员素质,这是保证企业核算制度正常进行的关键。企业应该让会计人员从思想上意识到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努力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促进会计工作人员综合职业素养的快速提高。

总之,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我们不能对其会计核算问题避而不见,而是要积极采取措施,建立健全会计机构,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外部监管,加强会计档案保管,严格档案销毁手续等,使得市场竞争中的重要参与力量,即中小企业能够赢得生存和发展。

参 考 文 献

篇11

一、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首先,会计核算制度缺失。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性疏忽一些管理制度的建设,特别是会计核算制度的建设很少,即使建立了相关的制度也是散落在其他的规定之中,缺乏独立性。同时一些监督制度的建设也形同虚设,许多监督管理制度没有形成相应的作用。总之,各项制度缺乏完善性和系统性,而且制度执行的保障性机制不够健全。中小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方式有所欠缺,从管理方式来看,中小企业的核心管理人员普遍没有经过科学化管理的熏陶,管理水平不高且有相当一部分管理者即为企业的所有者。其次是会计监督缺乏力度。会计监督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实际中,会计监督会对整个会计活动产生规范的作用。会计监督就是以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单位的所有资金活动进行监督,以此来实现对整个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功能,监督的职能分为事前监督、事后监督、事中监督,监督的程序和方式由于监督过程的差异会有所不同。第三是会计基础薄弱。中小企业的由于自身的限制导致企业的员工素质和执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许多会计人员在会计基础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会计的职业道德比较低下,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始凭证缺乏正确性、真实性和合法性,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由于自身能力的制约,在一些原始凭证的处理上随意性很强,不符合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的规定。二是建账过程存在造假行为,出现虚报利润或是不合法入账的行为,许多会计账簿都不能如实的反映企业实际的经营活动和收支情况,人为操作的嫌疑比较大。第四就是会计核算的手段和方式比较落后,特别是会计的电算化水平低,许多企业依然停留在原始的核算手段上,效率低而且出错率高。第五就是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低,缺乏完善的培训和进修体系。许多会计人员素质差,业务能力不强,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不能满足现阶段会计核算的要求。其次是职业道德水平差,责任意识和守法意识比较淡薄,缺乏对会计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二、提高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水平的建议

第一,建立健全相关的管制制度,以制度规范整个会计核算过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现有的法律规定以及最新的会计管理理念,设计一套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制度的建设应该涵盖各个方面,包括一些会计凭证的处理以及具体的操作程序。加强责任追究制度和会计监督制度的建设,根据具体的需要设计一套监督制度,确保各项制度都能被贯彻落实。一旦出现问题就要依据制度的规定给予处罚。这样才能保障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杜绝盲目随意情况的发生。其次,重视会计核算监督职能的实现。一要以岗位和职责为出发点,确立每个相关人员的责任,实行明确的责任制,一旦出现问题能够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这样来看可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性。二要建立日常的监督机制,对于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地反馈和处理,这样可以促使会计人员恪尽职守,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从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来看,单纯靠企业自身约束来规范会计工作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更多地借助于外部监管,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会计规范化。第三,加强会计基础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是分离的,这样为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设。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会计活动,对会计凭证和一些账簿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建设,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建立健全会计核算的程序。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账务处理,核算和对账工作要规范有序。第四,建立全面完善的会计核算手段和方式,加强会计电算化建设。高科技技术和先进设备的使用已经加速了信息的全球化发展,因此会计工作也面临着和信息化接轨和国际接轨的趋势。企业应该顺应这一趋势,加强自身核算手段和方式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提高核算的水平和效率。最后,采取多方面措施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在会计人员的聘用上,企业应该转变以往的“唯亲是用”的观念,并且为了实现会计核算的监督职能加强对会计人员任用回避制度的实施。同时培训和进修也是促进中小企业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冯军.基于会计电算化角度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学习,2016(07).

篇12

    1.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1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如今,在小企业的会计队伍中,无证上岗无人过问,有的虽有会计证,但业务技能不高。如在提交税金的会计核算上,将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综合基金混为一谈,一起列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内,提取时借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贷记“应交税金”;交纳时借记“应交税金”;贷记“银行存款”。结果,将这笔会计业务应分别在“应交税金—城建税”“其他应交款”、“营业外支出”核算的内容,都在“应交税金”中核算。

    1.2乱提折旧。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有的只有几万元,有的超过百万元,企业与企业之间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也不一样。固定资产在短期提完折旧后,账面上的固定资产原值就等于了“累计折旧”的余额。对此,有的会计认为,这两个账户的余额相同,在资产负债表上,其固定资产部分的列示己没有意义,即“固定资产原值”减“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为零。将固定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的余额填上去或不填上去,固定资产净值都为零,为了省事,会计人品干脆在资产负债表的固定资产部分,什么也不填,既不影响此表的平衡,又能节约编表时间,可谓一举两得。更有甚者,在下年度换新账时,总账上的“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也被取消。实际上,固定资产折旧虽已提完,或已提足,但企业实物形态的固定资产仍然存在,有的依然能正常使用多年,而将总账和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抹去,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1.3费用开支无标准。小企业,一般是老板当家,在费用开支上,一切由老板说了算,哪些费用能开支,哪些不能开支,乃至用多用少,会计人员在核算上不好监督,也无法监督,老板们也理直气壮,反正是花的我自己的钱,会计管不了。企业内部如此,企业与企业间也是这样,没有统一的费用开支标准,最明显的表现在企业的出差费、业务费和广告费上。

    1.4利润不分配。只要我们看一看小企业的会计报表,便能知道大多数小企业实现的利润,年复一年的在“未分配利润”账户内,而“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之类的会计科目,其余额永远为零。我们说除了亏损企业,凡是有利润的企业,在交纳企业所得税之后,会计人员都应当按照制度规定,将企业的税后利润进行合理、规范的分配,不但能反映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情况,而且也是会计核算完整性的需要,更是一项非做不可的工作。

    2.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途径

    2.1建立小企业会计核算模式。依据《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可以建立其相应的会计核算模式。只有建立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的小企业会计核算模式后,小企业的会计人员才有可能按要求、门类记账;按会计制度中设置好的会计科目对业务进行分类、整理,才能提高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录,防止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另外,会计核算模式建立后还能够健全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监督。

    2.2整顿小企业会计核算和财会人员。首先,从账簿、凭证管理入手,严格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小企业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会计制度》的及有关会计核算办法的出台,从而使我国会计核算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2.3促进小企业会计人员索质的提高。提高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索质,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强化小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认真学习《小企业会计制度》,促进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

    其具体操作主要有:一是各地财政部门要配合小企业业务主管部门和工商联等有关部门制定有效措施,积极组织“小企业会计制度)培训工作,将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二是从小企业自身做起,完善用人机制,敢于推陈出新、摒弃陋习,积极为年轻的、业务素质高的会计人员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待遇应予倾斜,吸引会计本科生、研究生到中小企业去工作,逐步改善其会计人员结构。

篇13

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会计核算工作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目前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策略方法。最后得出,要想更好的提升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不断的解决会计核算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更多更有效的策略方法,以便使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合理有序的进行。

二、目前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遇到的问题

作者通过多年的会计核算工作经验,并查阅相关的资料,总结出如下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基础资料不全,会计核算弱化现象严重,会计目标缺乏明确的定位,会计制度不完善。

1、基础资料不全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中,会计资料的信息不全是制约会计核算工作的最重要因素。会计资料信息不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原始凭证不完整不真实;第二,记账凭证过于简单,不规范,不能及时的处理业务;第三,账簿设置不够合理;第四,会计核算中内控制度不健全;第五,电算会计资料管理不完善。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管理工作。因此,必须针对这些问题,来找出合适有效的解决办法,才能真正解决会计核算的这些问题。

2、会计核算弱化现象严重

会计核算弱化现在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小企业较少配备专职会计,使用兼职会计现象比较严重。这些兼职的会计在进行工作中就缺乏相应的责任心,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有的时候看到问题也会装作不知道,这就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第二,中小企业业主与会计存在裙带亲属关系。存在裙带关系的会计,对业主存在畏惧心理,不能放开手脚,对于很多问题也是遮遮掩掩,就不能很好的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第三,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知识老化现象严重。很多中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忽略了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致使他们的知识老化,不利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进行。

3、会计目标缺乏明确的定位

会计目标缺乏明确的定位也是影响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目前,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缺乏对会计目标的明确定位,与那些大型的正规的企业相比,其规模,组织结构,资金来源等都有一定的差距,为此,要想缩短这些差距,必须重视会计目标的明确定位问题。

4、会计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都存在会计制度不完善的现象,其主要体现主要包括:第一,相关法制不够完善与健全;第二,对会计人员管理方式欠缺,内部监督不力。 这样制度不完善,会计核算中遇到问题,就没法做到有法可依,也就无法解决遇到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

三、解决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问题的策略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作者提出了如下有利于解决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策略方法:明确会计核算主体;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积极地推进会计电算化实施。

1、明确会计核算主体

明确会计核算主体就是要求中小企业内部必须有明确的界定标准,对于制定的制度有个使用的范围。这样有利会计核算主体就不会出现混淆现象。另外,必须正确划分中小企业的标准,做到其一要看它是否从资本市场筹资,其二要看它的注册资本的大小。

2、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为了有效的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必须从以下三点做起,第一,要建立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制度;第二,建立票据与印章的管理制度;第三,、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会计人员具有了法律意识,综合素质也提高了,同时各项制度也相对明确了,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才能有序的进行,才能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中小企业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可以让会计人员了解更多的更新的会计知识,有利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进行;第二,多让会计人员和相关单位进行交流沟通,这样通过交流和沟通才能各取所长,共同发展;第三,对会计人员建立惩罚制度,惩罚不是目的,而是通过惩罚制度可以对会计人员进行约束,让他们对会计工作更加有责任感。

4、积极地推进会计电算化实施

快速有效的实施会计电算化对于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意义重大。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内部必须选择成熟的财务软件,建立电算化财务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加快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步伐,才能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四、结论

总之,在以后的发展中,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管理也将变得更加完善,相应的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也会不断的进步。作为中小企业自身,更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有针对性,合理的进行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制定,为企业的发展制定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定,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经济继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