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网络信息资源分类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分类对象和内容分布特点的差异化
根据对目前网络资源分类情况来看,网络资源类型多种多样,如微博、论坛、多媒体、多学科网站和新闻期刊等,这些资源相对传统文献资源是一种时代创新,在内容分布上网商、科技、娱乐和时事新闻较多,在搜索中,将其作为搜索一级类目,而学科性的内容相对落后,只是作为其下级类目。相对的传统分类法,主要是在某个灵活范围类展开一系列的检索类目,概括性、交叉性较为明显。
2.两者之间的任务与作用差异化
网络资源分类主要是根据其资源特征和类型进行资源整合和分类管理而形成的可供用户检索引擎的体系,这是与传统图书分类的差异之处。同时,网络资源的分类是针对所有的用户,用户无需进入文献深入阅读再行查找,只需通过其检索的类目,一目了然,体系分明,直接在来目中就可搜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这样更为便捷、省时省力,直枪直入,一矢中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二、我国高校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
1.分类组织法
分类组织法主要是根据使用者的关键词检索在限定范围类搜索到查询的信息资源结果,减少在繁多的学科类目查询的麻烦,直接检索到使用者所需的相关资源的信息,这样不但可以让使用户快速准确的检索相关信息,还能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将信息资源共享。此外,多媒体作为网络资源检索手段,所占比例也逐渐扩大。因多媒体检索无法识别文字也难以表达出来,分类法中的号码标识和类聚为此打开了一条检索之道,不过,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较为复杂,分类法也在与时俱进,进一步创新和调整,在检索内容中进一步完善检索词、类目等等。相对而言,这些是传统的图书分类还未具备和提升之处。
2.主题分类法
主题标引是一种利用自然或规范语言对检索内容进行标引的方法。主要分为叙词法、关键词法以及两者相结合的组织网络信息的类型。
利用叙词法作为受控语言切按照文字的先后顺序标识进行排列,来反映使用者的检索与主题相关的资源信息,不过这类方法也存在弊端,在使用之前,需要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文字按照先后顺序进行编排,且对资源进行分类管理。
利用关键词法是根据搜索主题的关键性来决定的,在信息资源体系中能够将使用者输入的关键信息不作规范的文字处理自动检索出来,来方便广大用户使用,提供有效的检索方法,更快、更便捷、更准确。它是一种自然语言,包含了资源库的所有信息,使用者不必按照分类表苦苦寻求,也不必向标引人员寻求帮助,直接输入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即可。如今,这种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方法已经在全国各地的数字图书馆、数据库、百度、谷歌、淘宝等引擎中广泛使用,涵盖了多个网络领域,也是互联网引擎使用的方法。
利用关键词法与叙词法相结合更能充分弥补两者之间的不足之处,发挥两者之间的优势,省时省力省成本、快速准确无误地进行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组织检索。
三、我国高校的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组织的展望
1.我国高校的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与主题法一体化
篇2
网络信息交流打破了时空限制,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伴随着信息大爆炸的问题,如何合理有效组织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是互联网行业良性发展的必要基础。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众多,将择其代表性成果概括如下:
一、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
由于网络信息随意,自由度大,新旧信息变换交替周期短,欠缺必要的质量审核、监督、过滤和质量控制,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分布无序性、分布不均衡性、分布非对称性、分布动态性几个主要特点①。基于此,学界尝试过很多分类方法去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如尚克聪认为信息组织的基本方法有信息的序化方法和信息的优化方法,可根据网络信息资源的特征划分为不同层次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和管理②。张俊认为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网络信息组织方式有四种: 文件方式、数据库方式、主题树方式和超媒体方式③。
由于划分角度导致划分结果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可划分为两种方法,即传统文献分类法的延续使用和新型网络分类法。目前国际上已有不少传统文献分类法应用于浏览器机构基础的例子, 如Traugott、UDC 、LCC 、NLM、DOC等④。李宏轩指出传统文献信息组织方法把信息片段视为一个孤立的计量单位,属于微观层面,而网络信息是自组织的,属于宏观范畴;信息组织与信息自组织对于信息有序化都是必要的,两者之间应具有功能的互补⑤。在具体的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中,有学者提出了自动方式和人工方式的区分,杨丹指出目前大多数搜索引擎采是采用自动方式进行网络信息资源分类,即由计算机专家设计开发的搜索软件自动对网络信息进行搜索、加工;但缺点是未经人工编排,信息质量不高。而人工方式则是搜索引擎数据库的建立依靠人工编辑加工数据,缺点是费时费力,建议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处理网络信息,能充分利用自动分类的高速度,又可发挥人工处理的专指性⑥。
二、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体系
当前网络信息基本根据自身用途和特点进行信息分类,可按照关注点不同进行检索,查准率高,适合不确定检索,基本符合网络信息特征进行分类,但其中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如知识领域不全和知识体系不严密、覆盖面太广,专指性差、类目划分逻辑混乱、类目设置随意、类目划分缺少规范、类名概念选用不科学等⑦。因此,在选用合理信息组织方法基础上,编制科学合理的网络信息类目,是此方面研究的又一重点,我国学者也对此做了大量相关研究。
(一)传统文献信息分类法的适应性和可行性。
以《中图法》为代表的传统文献分类法在网络信息分类中的适应性和可行性是目前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如贺定安认为由于《中图法》是我国目前图书情报界使用最广泛、最有效的综合性分类法,为了保持一致,应当在《中图法》的基础上,编制《中图法・网络信息分类表》⑧。王忠红认为应当以传统文献分类法为基础,进行适当改造以适应网络信息环境,其认为传统文献分类法不适应网络信息环境,应当重建信息分类体系。并提出除采用目前在《中图法》中广泛使用的“硬分类”方法之外,还应采用交叉学科单独列类的“软分类”方法来重建网络信息分类体系⑨。郑庆胜等认为传统文献信息分类法的分类对象与网络信息分类体系的分类对象不同,但两者都是对知识、信息的组织,这一共性决定了网络信息分类能借鉴文献信息分类法的原理和方法来建立分类体系⑩。邓香莲则从网络信息自身及需求特点角度分析了传统文献分类法在网络信息分类中的不适应性,提出应当编制一部网络信息分类法 。史学斌认为传统文献分类法无法适应网络信息分类,建立有别于传统文献分类法的网络信息分类体系非常有必要性 。
综合而言,争论主要集中于传统文献分类法在网络信息分类中的适应程度上,归纳为两种基本观点,一是认为传统文献分类法能基本适应网络信息分类,可做适当修改加以延用。二是认为传统文献分类法无法适应网络信息分类,应当完全摒弃,制定全新的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
(二)中文网络信息分类目录是否应当建立统一标准。
当前各主流中文网络信息分类体系大都有类目设置逻辑性差,类名概念不科学、措词随意、分类体系各不相同、无统一标准的弊病。基于此,学界也提出了应对办法,如周淑云指出现有网络信息分类类目不统一,造成资源浪费,应当集中力量由情报语言学家、计算机专家和标准化专家共同研究建立统一的中文网络信息分类体系 。李曙光等认为应当借鉴传统分类法,规范现有网络信息分类体系,构建制定统一的网络信息分类体系和分类法 。刘颖认为应该遵循“面向网络信息资源、面向网络技术环境、面向网络用户”的原则,构建统一的网络信息分类法 。陈树年指出有必要建立统一的中文网络信息分类体系,认为在大陆地区建立统一网络信息分类体系是可行的。一旦大陆主体中文网络信息采取统一的分类类目,港台及国外的其它中文搜索引擎也必然会采用相同的规范 。
但也有反对的观点,如侯汉清等认为,现有的所有搜索引擎应抛弃自己原有的分类体系,统一这条路对于个性化强烈的网络信息分类是走不通的。但可以设计一个具有元搜索引擎功能的对各类搜索引擎能兼容互换的工具进行信息组织 。
虽然传统文献分类法的利弊各有体现,但在没有能完全适应网络信息资源特点的分类体系出现之前,传统文献分类法必然是网络信息分类法的重要基础,强自立统计了目前应用于网络信息分类的传统文献信息分类法,大致有如下8种:主题分类法、学科分类法、分面组配法、体系分类法、杜威十进制分类法 (DDC)、国际十进分类法 (UDC)、国会图书馆分类法(LCC)、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主流网站Yahoo和sohu的网络类目设置中,也大量应用了传统文献分类法的思想,如Yahoo共分 14个一级类目、403个二级类目,采用的重复反映符号共98 个;利用宽泛的主题领域,建立结构化的分类目录体系,Sohu也采用相同方法,并将每个网址做一个摘要信息,作为对该网站的概括介绍,同时支持关键词检索方式 。
总的来说,目前传统文献分类法已经在网络信息分类中得到应用,且体现了传统文献分类法完整性、科学性、逻辑性等优点,目前网络信息分类法的主要不足体现在分类标准不统一、类目排列缺乏系统性、类名缺乏科学性、编制方法成本较高、效率受到限制几个方面;因此,基于网路信息资源特点,研究制定统一、完整、科学、高效的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是当前领域研究的重点。
三、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新趋势
网络信息组织分类方法该往什么方向发展,是该领域又一重点关注焦点,王平认为知识网格技术可以很好的适应网络信息动态性强的特点,知识网格将分散在网络各个独立自治站点上的“信息孤岛”集成起来,对用户提供统一访问接口,屏蔽底层信息分布、异构带来的技术复杂性。利用知识网进行信息资源组织,可以使用户透明地使用整个网络上的所有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知识网格将是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管理的新趋势 。另外,强自立介绍了采用自动分类技术进行网络信息分类,分为两种方法:一是以抽词标引、词频统计、自动聚类为基础的方式;二是以赋词标引为基础,事先确定分类体系,确定各类目的关键词,并用这些词标引网页内容,进行自动归类 。陈旭认为可将传统分类法和主题法中的复分技术、仿分技术、组配技术、分面技术等应用到网络信息分类系统中。在综合性的搜索引擎分类体系中,可采用部分分面分类的思想,而在专业性强的搜索引擎中,可采用分面分类的用户界面,提高检索可视化水平 。邓均华指出有必要编制一部能被计算机识别的适于对各种信息进行自动标引的数字化分类法,从而将信息管理纳入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系统中去,将是网络信息分类工具发展的趋势 。苏广利比较系统的阐述了网络分类方法的趋势,认为内容范围专业化、编制机构协作化、内容范围专业化、类目体系多维化、类目显示直观化、类目层次缩简化、同位类排列规范化,类名语言自然化、标引技术自动化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趋势 。
由于网络信息资源复杂、动态的特点,不能盲目的从某一个侧面去制定和衡量网络信息分类方法,除上述有突出代表性的观点,学界还有“分类主题一体化、分类工具标准化、搜索规则智能化 等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趋势观点,网络信息分类到底何去何从,我们将期待它的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涛,云南大学2010级情报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于高乐,云南大学2010级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宋晓娅,云南大学2010级档案学专业硕士)
注释:
①罗庭芝.网络信息分类法研究.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7/ 12 第27 卷第6 期.
②尚克聪.信息组织论要.图书情报工作.1998.11.
③张俊.网络计算环境及其信息组织技术研究.图书情报工作.1999(10).
④胡冰.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综述. 情报科学.2003/4 第23卷第4期.
⑤李宏轩.混乱中的秩序:Internet信息自组织.图书情报工作.2000年第11期.
⑥杨丹.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分类.江西社会科学.2004/7.
⑦刘鹏飞.近年来中文网络信息分类研究综述.图书馆学研究.2004/10.
⑧贺定安.关于编制《中图法・网络信息分类表》的构想.国家图书馆学刊.2002(3).
⑨王忠红.网络信息环境下的传统分类法.图书情报工作.1999(2):37~39.
⑩郑庆胜,易晓阳.从新浪等网站看网络信息分类体系的建立.图书馆建设.2003 (1).
邓香莲.文献信息分类与网络信息分类之比较研究.情报资料工作.2002(6).
史学斌.网络信息分类体系.图书馆.2002(2).
周淑云.分类主题一体化构建网络信息分类体系.现代情报.2003(4).
李曙光,尹爱蓝.浅谈文献信息分类与网络信息分类.图书情报论坛.2003(2).
刘颖.试论网络信息分类的现状与未来.晋图学刊.2003(1).
陈树年.搜索引擎及网络信息的分类组织.图书情报工作;2000(4).
侯汉清,薛春香.中文搜索引擎分类体系兼容互换工具的设计.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 (1):85~89.
强自立.网络分类目录及其分类法.大学图书馆学报.1999年第4期.,
杨丹.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分类.江西社会科学.2004/7.
王平.知识网格技术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织开发.现代情报 .2006(7).
强自立.网络分类目录及其分类法.大学图书馆学报.1999年第4期,
陈旭.分面分类在网络资源组织中的应用.图书情报工作,2002(1).
篇3
Survey of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Organization and Study
LIU Qia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Qingdao 266510, China)
Abstract: The arrival of cyber times makes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organization to face the challenge, this paper studies correlative Chinese journals and thesis in resent years, summarizes some leading method of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as well as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Key words: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 method of organization; summary; development trend
网络信息的无序化、高度动态性以及信息的自由随意性和缺乏控制,为用户选择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带来很大不便,大大影响了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如何对网络信息进行组织管理,提高其有序化程度,已成为当前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界、实践部门以及广大用户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对现有的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管理方法将国内诸位学者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并进行简要的分析。
1 网络信息组织管理研究论文分布调查分析
1.1 期刊论文的时间分布
表1为论文的时间分布(1998-2007);图1为论文时间分布走势图。
1.2 论文分布分析
从论文时间分布的统计图表中可以明显看出,有关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面的研究经历了发展、繁荣和成熟三个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论文增长速度相当快,这和网络在我国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因特网逐步应用过程中,如何使网上海量而又无序的信息能够更加有效的分类组织,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检索服务,成为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由于有这样的实践的推动作用,理论研究也就活跃地开展起来,出现了“网络信息资源组织”这个新的研究热点。至2003年,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研究达到了顶峰,这个阶段的研究不仅在大方向上超越了发展阶段,而且在内容上也更加细化,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此后的几年,学者们更加注重外延的发展,开始研究如何将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应用到图书馆、档案管理等领域。最近,有关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新方法的研究正开始起步,如何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起来慢慢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
2 网络信息组织方法研究现状及分析
目前网络信息组织方法种类多,划分途径也多。尚克聪把信息组织的基本方法分为序化方法和优化方法。马费成根据因特网上信息资源的特征和构成把网络信息划分为不同层次[1]。张俊把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划分为文件方式、数据库方式、主题树方式和超媒体方式[2]四种。总结各位学者对网络信息组织方法的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一方面,分类法、主题组织法等传统的文献信息组织方法仍被沿用并得到发展;另一方面,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符合网络信息存取特点的组织方法。
2.1 分类法
传统的分类组织法是一种按照事先规定好的学科或体系范畴,并且依据一定的属性将信息分门别类组织成系统便于查检的方法[3],主要用于学术性信息资源的组织查询。目前有些传统文献分类法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被直接采用。
1)杜威十进分类法(DDC)。利用DDC比较成功的综合性网络目录有加拿大国家图书馆的Canadian Information by subject;加拿大多伦多参考图书馆的Expanding universe [4-5]。
2)国际十进分类法(UDC)。使用UDC的网络目录有:BUBL Subject Tree,覆盖了英国国内综合性网上资源;GERHARD,这个项目于1996年在德国Olden-Burg大学图书馆开始研究,它利用了自动分类技术,网页由机器人程序自动采集并自动生成目录树;NISS,综合性网络目录;SOSIG,有关社会科学的网络目录。
3)国会图书馆分类法(LCC)。使用LCC的网络目录如:CYBER-STACKS,由依阿华大学开发;The WWW Virtual Library采用了LCC体系组织信息,但信息量少,只有一层类目[6]。
由于传统分类法的局限性,导致在网络环境下利用分类法组织网络信息资源产生了一些问题。因此,一些学者提出了对传统分类法进行改造的措施和思路:建立良好的用户界面将分类法的体系结构展示给用户,同时提供各种分类法之间号码的转化;提供对于主题词表的连接;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多维揭示;对分类法本身进行分面组配改造等等[7]。
2.1.2 分类法组织网络信息的优势
在网络环境下分类法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主要原因是他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需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康桂英认为它按照学科范畴组织信息,具有很好的层次性与系统性,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逻辑思维方式[8]。王忠红指出它的知识系统性和标识语言的通用性以及族性检索能力和扩检缩检功能,是其它情报检索语言所不具备的[9]。
2)对非文本信息的组织。洪漪认为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值、图像、图形和空间对象等非文献性信息在网络信息资源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分类法独有的类聚功能和代码标识,为组织和揭示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10]。
2.1.3 分类法组织网络信息的缺陷
1)分类体系不严密。一些搜索引擎在划分类目时仅仅从商业角度考虑,因而漏掉了许多重要的知识领域[4]。如雅虎中国(Yahoo)将工业类、农业类等基础性类目作为二级类目、三级类目,或是分散到其它类目中,导致了资源的重复划分和歧义。
2)类目之间缺乏逻辑性。许多网站为了用户查找方便,直接将查找频率高的信息归为一类,导致不符合基本逻辑规则的现象发生。
3)类目名称不规范。陈树年认为Internet中类名用语不准确,难以判断其外延。如中文雅虎的“另类科学”等。
2.2 主题法
传统的主题法是以主体语言为基础来描述和表达信息内容的一种信息组织方法。主题法在网络信息组织中的运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使用词表,包括叙词表、标题表等。二是已被广泛采用的关键词法[5]。目前,关键词检索在网络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大部分搜索引擎的索引数据库几乎都采用关键词法进行信息组织,如AltaVista是关键词型搜索引擎的典型代表。
2.2.1 主题法组织网络信息的优势
1)能直接、直观地组织与揭示信息。康桂英认为,主题法用于组织信息不仅具有“直呼其名、依名查检”的直接性,而且其标识基本上是独立完整的事物概念,可以比较准确地满足特定检索的需要,在网络中的应用相当广泛[8]。
2)便于特性检索。刘晓敏认为,主题组织法是建立在自然语言基础之上的,另外一种形式的语义信息与语法信息组织的综合,它从事物角度集约信息,便于特性检索[11]。
3)提供可浏览式等级主题索引,方便用户检索。张莉扬认为,一旦数字图书馆运行在互联网上,访问使用的将是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层次的用户,用户成分将逐渐多样化、复杂化。由于大量用户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对信息组织的手段和方式不熟悉,信息检索的技能和水平也不一样,如果让这些用户构建严格的布尔逻辑检索式及制订检索策略,确实有点勉为其难。因此,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测览检索来确定其不清晰的情报需求,以便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检索范围[12]。
2.2.2 主题法组织网络信息的缺陷
1)检索内容易分散,检索效率偏低。康桂英认为使用关键词时,由于选词不规范常给数据交换和网络检索带来困难。许多学者一致认为,使用后控词表是改善关键词法性能的有效措施之一。
2)通用性较差。曹树金认为主题法采用受控制(规范化)的自然语言词语作标识,其含义直观,但是不易通用。
3)邱君瑞认为主题词表结构复杂、专业性强,一般用户难以理解,而且编制和维护主题词表的成本较高[13]。
3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新趋势
陈树年认为网络信息内容形式化方面,语义网、知识本体、元数据、置标语言的应用研究等将是重点,特别是把这些理论或技术发展到实用阶段。此外,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和发展,信息孤岛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知识网格技术应运而生。
知识网格(Knowledge Grid)是利用网格、数据挖掘、推理等技术从大量在线数据集中抽取和合成知识,使搜索引擎能够智能地进行推理和回答问题,并从大量数据中得出结论[10]。知识网格将将分散在网络各个独立自治站点上的“信息孤岛”集成起来,对用户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屏蔽底层信息分布、异构带来的技术复杂性。利用知识网进行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可以使用户透明地使用整个网络上的所有信息资源,而不必关系这些资源的存放位置和存储形式,从而减少用户盲目浏览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可以说,知识网格将是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管理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 胡兵.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综述[J].情报科学,2003(4):435-437.
[2] 张琪玉.网络信息检索工具增强关键词检索功能的措施[J].图书馆杂志,2001(1):7-10.
[3] 杨涛.主题法在网络信息组织中的应用[J].图书馆建设,2002(1):50-52.
[4] 魏丽敏.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创新研究述评[J].现代情报,2005(4):76-78.
[5] 严海帆,王聪聪.浅谈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J].现代情报,2004(5):162-163.
[6] 马张华.文献分类法在网络资源组织中的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1999(12):24-29.
[7] 陈树年.搜索引擎级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0(4):31-37.
[8] 陈树年.网络信息分类法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2(3):54-57.
[9] 安新颖.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研究[J].现代情报,2003(2):47-50.
[10] 王平.知识网格技术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织开发[J].现代情报,2006(7):82-84.
篇4
网络环境下,评估高校图书馆水平不再局限于馆舍规模和馆藏数量,而取决于信息服务手段的自动化、信息服务形式的多样化、信息服务效率的高效化,以及信息服务资源的网络化等。高校图书馆能否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好,主要取决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
2.1可以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当今社会对信息需求13益复杂,互联网的首要目标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信息的价值是难以确定的。高校图书馆在参与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过程中。将网上无序的、不均衡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排列整理,使其有序化,并对其进行选择和判断。使分散无序的信息转化成有利用价值的资源。
2.2可以提高用户使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效率网络信息爆炸式增长使知识存贮无序化。进而加剧了信息泛滥;知识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信息的增长速度,导致了人们获取知识受阻。高校最主要的任务是教学和科研。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和管理,将杂乱零散的、不便于用户检索查询的、在线利用率低的信息资源经过科学的重组,实现信息资源结构由“信息资源”向“知识体系”转化.成为分类科学、层次明显的知识体系。就能为教师、学生、科研人员的学习和研究活动提供参考信息。提高用户使用信息资源的效率。
2.3可以减少信息污染与传统文献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具有数量巨大、内容庞杂、传播面广、非控制性等特点。高校图书馆按照统一的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过滤,从而达到减少信息污染、净化网络空间的作用,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_2]。
3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的优势
与其他社会机构、团体相比,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和管理具有以下优势:(1)服务优势。高校图书馆在提供知识服务、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强于其他信息机构。(2)人才优势。高校图书馆具有一大批懂图书馆学、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3)经费保障优势。各高校几乎都把图书馆列为其重点建设对象,高校图书馆成为衡量一所高校建设发展状况乃至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经费上给予保障。
4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图书馆在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和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未能建立适合本校教学特点的网上检索工具和组建学科导航库,甚至还有不少图书馆未购电子图书库、电子期刊网,没有建立与CALIS等的链接,网络信息资源的存储位置受到控制,使多数读者感到检索、利用网络资源困难。(2)高校图书馆大多使用商用网络资源目录和搜索引擎组织信息,这使得用户在利用这些工具猎取信息时.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分类体系和标引方式,获得的信息缺乏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信息质量参差不齐。(3)许多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规模庞大,但使用者却始终不多,电脑闲置现象普遍。即使有学生使用,但大多也是为了上网漫游,很少与获取学术信息有关[。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图书馆缺乏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是一个重要原因。(4)网络环境下馆员应具备“专家型”素质,应能够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馆藏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以健康有序的信息资源全方位满足用户需求。但目前我国高校能达到这样素质要求的馆员数量仍是少数。
5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的原则及方式
5.1组织与管理原则
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海量增长且良莠不齐.高校图书馆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组织信息资源,以满足读者需求(1)针对性原则。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以及本馆的特点、软硬件条件、发展目标等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和管理。在充分做好用户信息需求咨询和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有重点、有目的收集利用价值较大的信息,建立起有自身特色的数据库馆藏与合理的馆藏资源体系.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最大效益。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相关业务素质和技能,创建友好的界面,提供安全有效的主页链接,为师生用户服务。(2)选择性原则。图书馆应采取多种渠道和方法选择信誉好、可信度高、专业的权威网站,按制定的标准系统地进行选择和鉴别,下载对本校学科建设有用的高水平、连续性信息。在不违背版权的前提下,将最准确、最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师生用户。(3)时效性原则。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活动时要注重时效,跟踪网络信息的动态变化。第一时间为师生用户提供最新的有学术价值、能反映本学科前沿发展水平的网上学术信息。(4)系统性原则。高校信息用户多从事系统的研究和学习,出现对循序渐进阅读的需求和对参考咨询不断深入的需求。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要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从自身实际发展状况出发,协调处理现有馆藏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之间的关系。在网络信息资源收集组织过程中做好总体规划,有所比较、有所分析,逐步确立各类信息资源的合理比例关系,避免重复建设。做到资源互补.强化馆藏的系统性[4],使信息资源结构的合理性、科学性同用户需求的系统性相一致。
5.2组织与管理方式
目前高校图书馆组织和管理网络信息资源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件方式。以文件系统来组织和管理网络信息资源,主要用于存贮图形、图像、图表、音频、视频等非结构化信息,补充其他信息组织方式。但它难以平衡网络负载与文件数量的关系。对结构化信息的组织显得软弱无力。
(2)超媒体方式。这是超文本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用超媒体方式来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将网上所获得的各种媒体(文字、音频、图像、视频等)的信息资源利用超文本技术有机地编织在一起。使人们可以通过高度链接的网络结构在各种信息库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它符合人们跳跃性思维习惯和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式,具有良好的包容性和可扩充性。但是当超媒体网络过于庞大时,很难准确迅速地定位到需要的信息。
(3)数据库组织方式。利用数据库组织技术将要处理的网络信息资源经合理分类和规范化处理之后,按照固定的记录格式存储于计算机中。用户通过关键词和组配查询就可以找到所需的信息线索.再通过信息线索找到相应的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技术组织信息资源可极大地提高信息的有序性、完整性、可理解性和安全性。但其处理的对象通常是结构型、数值型的,对于事实型数据、离散型数据。尚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4)主题目录组织技术。就是将信息资源按照某种事先确定的概念体系结构建立等级式主题目录.然后以超文本链接的方式将同学科、同专业、同行业或同区域的信息按照主题目录的分类要求逐级组织起来。这种方式提供了一种较为友好的界面.用户在主题目录的指引下。通过逐层浏览,可找到与自己需求有关的网络信息资源。具有简单易用、目的性强、查准率高、可扩充性良好和系统严密的特点。但这种主题目录究竟分多少层.每层分多少类,并无统一规定。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网络信息分类体系成为该技术的难点。
(5)搜索引擎方式。这种方式是Internet上揭示和查找各网站主题信息资源的一种索引工具.是目前网上二次信息组织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根据网络数据协议在网上漫游,发现新的网址、网页信息.经过抽取、排序、归并建立网络索引数据库:数据库按一定方式、结构存储,提供特定处理系统需要的相关信息(包括网址及相关描述性信息、计算机可识别的字段标识符等)。这种方式自动化程度高.更新速度快,并可提供位置检索、概念检索、截词检索、嵌套检索等[530
(6)指引库方式。指引库常用于组织网络上专题性强的二次信息。它是一个由语义信息、文献信息、链接信息组成的语义一文献双层数据结构。其中语义信息与语义链接集合构成双层结构的第一层:文献信息与结构链构成第二层。链接信息由不同语义节点的语义链、不同文献节点的结构链和链接于语义节点和文献节点之间的链构成,穿行于第一、第二层之间。
6提高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的策略
6.1改造传统分类法以适应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需要
传统分类法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是很有限的。现有利用《中图法》的网站只有Cernet的“网络指南针”和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少数几家。而几乎所有书目数据库检索系统都采用主题语言。因此了解现有网络分类检索工具存在的问题.对网络环境下传统分类法从分类主题一体化和分面组配化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造。结合传统分类法的优势,建立网上信息的知识分类系统,以适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揭示和组织。
6.2采用元数据对网络信息进行规范处理
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率高低,信息的描述和标引是关键。元数据是专门用来描述数据特征和属性的数据,类似于图书馆的编目记录。它可以促进信息的组织和发展.可以帮助识别、描述和定位网络信息资源【6_。目前,世界上功能较全面的元数据标准有DublinCore(都柏林核心)、RDF(信息资源描述结构)等。都柏林核心可以从3个方面对资源进行描述,即资源内容描述类包含题名、主题、关键词等元素;知识产权描述类包含作者、出版者、其他责任者和权限管理等元素:外部属性描述类包含日期、格式、语言等元素。由于其简单实用、易于理解、可扩展、能与其他元数据形式进行连接等优点,在揭示网络资源方面非常有效。
6.3建立后控词表.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虽然在网络信息组织中主题法的自然语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其自然语言检索词是不规范的.故即使数据库中相关字段的词受到控制。其对同义词(组)、近义词(组)的查找仍相当困难,不能满足对查准率和查全率的要求。后控词表的建立类似于入口词表,是一种罗列自然语言的转换工具。后控词表的控制词并非直接用于标引.而是作为文献检索标识的自然语言词进行控制。建立等同、等级、相关关系。用户可通过输人某一概念的任意同义词作为检索词,经过后控制词表找出其标识词,然后再通过对所有同义词的匹配查找,检出符合条件的记录。后控制词表的建立.将使自由标引显得更加现实,使自由标引所建数据库更具实用价值。后控制词表是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的高效控制工具,也是实现自由标引的基础。
6.4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应逐渐向信息挖掘转变
篇5
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要求是,将多媒体信息的多样性、多元化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全社会可在庞大信息资源的支撑下,高速运转,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大放异彩。为此,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更好地完善信息资源配置,是当下最热的社会话题之一。
1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概念和发展目标
1.1简述
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以电子数据形式把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储存在光、磁等非纸介质的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资源。
1.2发展目标
由于配置信息资源需要花费大量成本,耗费人力、物力,将资源按照重点、范围、类型和时间分类。所以,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控制存在极大难度。未来几年,网络信息资源的覆盖面会逐步扩大,成为全世界赖以生存的强大“数据库”,为此,要想均衡信息资源,使相关配置工作更为合理,网络信息资源必须依靠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行业,完成静态向动态的转变。
2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有效融合数字、文字、图像等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配置需在内容、形式上做足功夫,以信息单元为节点,通过URL地址链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管理。然而,在不具备网状逻辑特征的资源配置中,信息很难按顺序、类别和内容划分,实现实时检索。笔者将这些技术问题,划分为以下几个内容:
2.1信息功能有限
在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中,信息是被动的,它不能主动沟通、交流、翻译、变化,所以,网络不但不会为信息提供更广阔的共享平台,还会限制网络赋予信息特有的检索和获取功能,使信息资源失去原有的功能价值。
2.2信息资源配置效率低
受社会体制限制,我国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经常会设置多道屏障,无论是行政机构,还是企业或个人,它们始终认为信息的资源共享是需要限定的。如此,不同地区、机构、时间,网络同一时间需要处理庞大的信息资源,以完成它们的“配置计划”,一旦资源结构被打破,则网络数据库的局限性、重复性、不完整性特征会被扩大,造成信息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降低。
2.3信息资源质量参差不一
在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中,即便结构完整的系统机制,也会出现信息资源质量良莠不齐、节点信息不全面等问题。受这一条件、环境影响,信息资源根本无法在第一时间按照用户要求,发送合理、匹配的信息资源。尤其在信息经济环境下,信息的及时性价值越来越高,如网络信息资源配置质量低下,则会给社会经济带来沉重打击和影响。
3完善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对策和建议
上文提到,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存在诸多技术问题,无论是条件环境影响,还是运行机制、结构问题,都需进行大幅度的技术改革。为此,笔者将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从信息技术改革、管理技术升级、资源优化等三方面入手,探究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发展趋向。
3.1信息技术改革
网络系统技术包括提高网络吞吐量和可靠性的技术、网络故障的早期诊断和快速处理技术、加快网络传输速度的技术、网络信息存取和组织技术、防火墙技术、密钥技术、病毒清除技术等等。为此,在技术改革的过程中,工程师们特别关注信息资源在编辑、传输、管理、处理、储存过程中的能否拥有配置自。如:智能机器人技术,它能够根据信息需求,自动检索网络中的信息,一方面保证信息能够及时传输给资源配置中枢;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国家对信息资源的占有范围及信息辐射的空间范围。因此,信息技术改革是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升级、更新的必经之路,其技术改革步骤包括:首先,设立网络公共区域,把可以共享的信息资源放置其中,并创建相应的标题和内容组织,使信息可以成为独立、分类的资源结构;其次,确认各网页、网址链接的合法性,对于政府机构、企业、个人要特殊保护的信息资源,给予充分的保护。
3.2管理技术升级
管理技术升级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基于元数据的网络信息资源整体管理技术,另一方面是基于语义网络的信息资源整体管理技术。元数据是一组描述数据本身基本特征和属性的数据,它能为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结构提供一个完善的框架结构,用户可以按照自身的管理需要,将信息资源填充进去。如此,每个“元数据”就成为了用户特有的信息资源配置,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用户高质量要求、高效率要求的访问请求。相比之下,语义网络的创建难度更大,因为它需要引入人工系统,设立主体、客体两部分信息体系,并将信息资源按照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等指标分类,所以,信息系统每次要处理的信息量会逐步增大。管理技术升级是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技术改革的一个重点项目,它不但是技术改革,还拥有理念改革价值,它首次将信息资源转变成“仿照模式”,利用人体学、语言学、资源学等学科知识,创建拥有交互性特征、管理优势的技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用户的信息访问请求将更具针对性、更有实践价值。
3.3信息资源优化
信息资源不是积累得来的,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优化,一些垃圾信息、错误信息需要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及时的消耗掉。为此,在设计网络信息系统时,工程师们不仅要专注于数据库的建设和发展,还要关心如何组织、管理和维护海量信息并为用户提供有效的服务。首先,需按照信息资源更新、升级的重要程度,编辑、储备、管理、删除信息资源,让资源始终保持及时性、有效性特征;其次,引进国内外先进信息处理技术,如:知识工程、数字图书馆、软件复用、信息检索和网络上异构信息的处理、语义网络等技术,有机结合它们的技术优势和特点,让信息处理更加高效、具有针对性;最后,基于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本体的技术方法集中致力于知识管理,对于用户的信息访问请求,设计密码、密钥等识别装置,以保证信息资源时刻处在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当中。
4结论
通过上文对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系统分析可知,网络信息的优势和劣势是显而易见的,在复杂的经济社会,如何正确选择信息资源,获取信息资源,成为了效益竞争、市场竞争的关键。总而言之,技术的发展是必然的,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技术改革是必要的,在未来几年,社会的发展已离不开网络信息资源,所以,信息技术更应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合理利用、有效促进、针对性改革网络信息资源,使其向更合理的方向配置。
参考文献:
篇6
1 网络环境下信息组织的背景
信息组织指的是在科学方法的帮助下使信息有序化和优质化。一般信息通过外在和内在特征的排序,实现无序信息流向有序信息流的转换,从而使信息达到科学组合,实现信息的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有很多种类,比如说,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信息量大但是分布不均,类型多样无序,多变不稳定,且组织工作难度大。与传统信息组织的手工编制形式不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组织不再受限于信息数量。随着互联网数据库的发展,信息量在与日俱增,传统的信息组织显得有些捉衿见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信息组织方式以人工为主,工作环节较为繁琐,工作流程线比较长,效率低,而现有的网络环境下,在数据库和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撑下,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全部数字化,信息组织方式的效率成倍提高,也更加便捷有效,实现了手段上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2)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组织具有透明性、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特点。由于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进程,信息资源的载体正由传统的印刷材料转变成为电子等非纸类截至为载体。由于信息资源的爆炸式发展,种类增多,数据的种类也越来越复杂,以往的信息组织方法以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用户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信息组织方式透明化。随着信息资源在网络上的流转和分享,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更是刻不容缓,也需要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化的管理,这样才能达到流转顺畅,方便交流。(3)信息组织工作难度加大。相对于传统信息组织结构,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组织工作不仅仅是由于信息资源数量巨大、非结构化和动态性强,还有相对比较开放,更新速度快,在整个网络环境下的标准制定也比较难。信息网络是对信息资源的存储、利用和再加工的过程,这就需要各个系统之间的配合。(4)用户对于信息资源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网络信息资源方便了用户对信息资源的获得,扩大了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范围,提高了用户利用信息的频率。随着信息资源类别越来越多,可供人们参考和利用的信息资源种类也就越来越多,这就形成了信息资源的多样化。信息组织的方式和方法也发生一定变化,这为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订制信息资源。
2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组织
信息组织要做的就是把无序的信息用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使其有序排列起来,使信息有大致的分类,便于人们的检索和利用。一般的信息组织要经过信息收集和信息筛选等环节。信息组织遵循如下原则:一是用户第一位原则,信息组织是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通过用户需求调查等手段获取需求意向,在信息组织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把用户的需求设计进去,同时也可以通过邀请用户参与的方式来信息组织的实效。二是信息收集的选择性原则,信息选择可以帮助确保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完整性,也能发挥信息组织的作用,提升信息的有效性。三是信息的安全性原则,网络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边带来机遇,另一边网络病毒、互联网垃圾泛滥、黑客、网络诈骗愈演愈烈,严重危害着公共和个人的网络信息安全,也对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所以,这些年我们加强了互联网安全建设,采取了一些措施保障网络安全运转,确保了信息安全。信息组织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四是信息标志的准确性原则。每个人都是有差别的,这就是有个辨识度的问题,网络信息资源也是如此。信息标志就是网络信息资源的辨识标志,试想以下如何在浩瀚如渺的网络资源中发现一个细小的信息资源,这就需要信息组织在编排的是设置能够体现其特征的标志,从而才能让用户方便检索出该信息,也可以跨越几个系统之间,实现网络资源的真正共享,发挥出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信息组织方式。传统的信息组织方式主要是机编化,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关键词、主题词等检索体系组织成的网络检索信息方式。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组织方式有自由文本方式、超文本方式和主题树方式。自由文本方式主要用于全文数据库的组织,通过用自然语言揭示文献中的知识单元,它是对非结构化的信息进行处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超文本方式打破了线性编排模式,用非线性组织方式,满足了人们思维跳跃的习惯,这种方式把文本信息的节点连接起来,形成巨大的网状结构,更加具体和细致,方便了用户的精确检索的需求。主题树方式是现将信息按照一定的概念结构排列起来,再按照具体的类别来编排,像个树状图一样的结构,需要层层连接的方式才能找到需要的信息资源,这种方式系统性强,检索效果好。除此之外,当前比较常见的有数据库方式、分类法方式、书目控制方式等。数据库是以当前的数据资源的储存为基础的,通过给出的检索方式来完成的;这个工作量比较大,但是随着云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的发展可以得到进一步发挥。分类法方式是以知识的基本属性分类为基础的,可以按照学科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也可以面向不同的用户对象进行分类,在分类的选择上可以比较灵活,但是一旦分类结束就很难在更改,也受更新速度和表达关系的能力有限的制约。分类发方式在信息组织中有两种实现途径,一是传统的机读化办法;二是创建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如指南型分类体系。书目控制方式是采用机读目录格式和新兴的元数据格式组织信息资源,但是代价大,发展速度缓慢。
3 网络环境下信息组织发展的新特点
传统的信息组织技术比较单一,各种信息进入关系型数据库中,并以二维表的方式进行管理,这就限制了数据库内容的变化。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组织发展有了一些新进展,呈现出如下特点:(1)关系数据库技术进一步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利用,多媒体应运而生,出现了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传统的信息组织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就对关系数据库进行了扩充,建立了各种新的复杂的数据类型。(2)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这种技术主要是对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实体为对象,描述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存在关系,并以一种比较直接的映射方式实现了信息组织。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它拓宽了数据库系统的边沿,解决了实际中部分信息不能装进数据库的难题。(3)数据仓库技术。数据仓库是集成的面向主题的数据库集合,它是用来支持决策支持功能的,其中每个数据单位都与时间有关。(4)网络环境下对信息组织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了。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图书馆学、情报学等专业的理论发展迅速,相应的信息组织工作的技术和方法等需要改进,要朝着展业化、技术化的方向,做好网络信息资源的编目,建立网上藏书馆,完善检索方式,方便检索。同时,还要广泛涉猎其他专业书籍,比如说信息技术和图书管学相关知识,并很好地将其结合。
参考文献
[1]宋彩萍,霍国庆.信息组织论纲[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1).
篇7
Research on Net Resource Manage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ZHOU Qing-liu
(DongG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Dongguan 523016,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at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net resource management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and analyses the necessity and availability of co-construction and share of net resource management platform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Meanwhile,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and dealing measure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net resource management
网络信息资源因其总量大、传播和信息转移的效率高、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方便、易获取最新动态的信息和知识,而成为网络时代信息资源管理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好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将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助推器。实现网络资源管理平台的共建、共享,将极大满足广大师生的交流信息要求。
1 中职学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现状
当前,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已经实现计算机管理,在信息资源方面,一方面电子备课已经变的非常普及,各学校老师积累了大量的电子教案、课件、多媒体教学素材、教学心得文章以及各种论文;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图书馆因受到经费,馆藏等各个因素的影响,各个学校的图书馆在图书、杂志订购上只能以重点满足本校师生的需求为目的。在资源管理方面,各个学校内部也许有部分网络资源共享,但是学校与学校之间基本是各自为政,未参加任何网络信息资源平台的共建。而一方面很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相似,老师要做大量重复的工作;另一方面学校购买的图书、期刊也大部分是重复的;造成资源的大量重复与浪费。而且多数职业学校不重视网管员以及图书管理员的培训、培养,导致网管员和图书管理员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造成了信息资源管理缺失,不能为师生提供较高水平的网络资源服务。因此中职学校亟需建立共享、开放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突破单位之间的界限,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确保信息资源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最大限度的共享。
2 中职学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共建、共享的目标和模式
2.1 中职学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共建、共享的目标
由于政府对各个中职学校的重视程度及专业规划的不同,导致各个学校的网络设备水平参差不齐,各个图书馆采用的管理信息系统不同,各校的信息资源是分散、独立的。所以在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时要根据广大师生的实际使用需要,对数据按照不同的需求进行多样化显示、实现个性化、智能化服务;要对不同平台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方便师生进行资源的检索和使用。要实现以上目标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中职学校信息资源的结构化和有序化,按专业、按课程、按国图法对信息资源进行自动处理。二是做到信息资源真正意义上的整合,不是简单的搜索引擎的建立和使用,在整合过程中,使用XML语言,按照指定的资源分类标准,对信息内容和标志进行重新排列和定义,并统一。经过整合的信息资源,不再是关键字简单链接,而是按标准进行分类的资源或资源列表,各个学校的资源平台仍然作为独立站点存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共建、共享的目标还应包括制定信息资源的分类标准、资源描述的标准;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和技术,整合各个学校的网络信息资源;建立统一、高效的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各校的信息资源整合不要搞成混合或者兼并,而是各校开发、改造相应的功能模块,形成真正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
2.2 中职学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共建、共享模式分析
中职学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共建、共享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是一定区域内的职业学校往往因其地理位置相近,网络联通方便,障碍小,成本低,容易协调等特点,可以考虑对中职学校进行区域规划,分片包干,这样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交易实现。
二是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相似度较高的学校进行分类,因其具有较多的共同点,容易建立较好的合作基础,易于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平台的共建、共享。比如可先分为理工类、财经类、艺术类、卫生类,然后在实现各类学校信息资源平台的共建、共享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中职学校大的平台共建、共享。
三是一些政府重点投入,重点扶持的学校,要勇于承担责任,其它职业学校要积极参与。这样就形成了“核心学校为中心”的局面。发挥重点学校的优势,辐射和带动一批学校参与平台共享、共建。
中职学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不要人为的划出一些条条框框,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的采用不同的共建、共享模式,但是最终目的是为实现中职学校的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各个中职学校共同发展。
3 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3.1 网络拓扑
从我国目前各个中等职业学校信息资源分布来看,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分割较为严重,各地区之间缺乏联系,各自为政,各个地区的局域网、广域网无法互联,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经费,极大的影响了中职学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进程。应建立一个统一协调、布局合理、资源分配公平的机制,规划好网络拓扑结构,推进中职学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共建、共享。
3.2 网络建设
各个中职学校应该大力普及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以及虚拟等技术。大力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以及掌握技术的人才,为学校的网络建设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还要加强网络建设完成以下工作:一、完成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建立分类正确,条目清晰、表述统一规范的资源库。二、加强网络建设,各校的局域网应尽快联入广域网,且要保证网络安全有效运行。三、建立信息资源库的目录并提供公共检索。
3.3 法律保障
法律是中职学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健康有序运行的前提,建立有效的法律保障体系,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规范各方的行为,保障各方权益不受侵害都是有必要的。现代社会应该是一个尊重知识产权的社会,保护教师的各种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的知识产权,图书馆的各类图书的版权,用户的合理使用权利,这些都是在建立平台时应该考虑的问题,我们要建立适用的法律体系,更要相关的技术手段来保证法律的实施,从而保护各方的权益。
3.4 资金问题
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也许是在中职学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无论建立数据库,还是建立通畅安全的网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资金短缺,一切都将是空谈。要实现中职学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共建、共享,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甚至要调动社会各方的力量来建设图书馆,来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在建设过程中还应注意节约,切实体现出共建共享,重复的建设,重复的图书购买应尽量避免,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
4 结论
总之,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原来各个中职学校自我封闭,自我发展的状态。中职学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共建、共享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职学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共建共享是时展的必然。各个职业学校应努力提高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解决平台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利用现代技术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加大投入,使中职学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共建、共享能够顺利进行,保证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仲英.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何蕾.Web信息资源整合系统的技术研究及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2):139-142.
篇8
1 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1.档案信息源扩大化。
信息源,顾名思义是指信息的来源,人们在生产活动和文化活动中所产生的原始数据的记录,并且对这些初始数据进行加工整理而成的可以被利用的成品。对于传统的档案信息源,主要是局限于档案馆的馆藏,但是在网络环境下,档案馆藏的信息资源来源更加广泛,从数量到内容都获得极大地丰富。根据档案信息资源的分布,可以将现在的档案信息分为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现实馆藏主要是传统的档案馆的藏书,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服务,主要包括档案文献、馆藏目录等等。而虚拟馆藏与现实馆藏相对应,主要是指利用网络系统可以共享的信息资源。从载体来看,传统的档案资源多为纸质版和实物,而如今,网络的使用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档案除了传统的纸质,实物等常见种类,又增加了电子档案。网络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档案的信息服务,将档案信息源从有限扩大到无限,极大的丰富了档案信息的来源,同时也使得档案信息资源整合迫在眉睫。
2.档案信息资源内容多样化。
网络的大量普及使得档案信息资源的来源方式多种多样,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不仅有多种语言,而且形式也多种多样。网络信息数量大但同时存留时间较短,更新速度快。由于种类不仅有电子文件,还有很多软件信息。非文本信息如图像、音频、数据库等以多种形式共存,呈现出多类型、非规范、跨语种等特点。网络信息资源的多样化超越了传统的组织方式,能以不同方式进行表达。
3.档案信息服务对象广泛化化。
信息源的增多,内容的多样化也必然导致服务对象发生变化。因为网络环境下,档案馆是个共享的体系,必须保证所有能够上网的网络利用者能够享受信息。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者并没有任何限制,受教育程度也不同,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不同人群对网络的利用目的也不同。为了保证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到信息的服务,网络环境下对档案的服务对象呈现出广泛性,从空间、时间都进行了跨越。而网络环境为信息服务提供了一种比较便捷的服务方式,网络利用者可以通过网络检索自己的信息需求,档案馆通过网络检索,然后经过信息组织和整合形成信息服务产品,然后快速的传递给利用者,实现对利用者的全方位服务。因此,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有很重要的意义。
网络环境不仅改变了传统档案信息服务的环境,而且由于网络信息资源数量大,种类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且使用非常方便,其优越性是传统文献信息资源无可比拟的。通过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存储,和网络化的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档案文献在存储和传播方面的限制,使资源共享更加方便。但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缺乏统一的控制,会使得网络信息管理混乱,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分散无序的状态。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信息资源分布不均,流通不畅等都会成为网络共享实现的障碍。因此,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整合,实现资源的有序化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
2 信息资源整合的方法、步骤和措施
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可以使得多渠道不同载体的信息进行组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更好地为网络信息利用者更好地服务。经过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可以强化信息资源,更好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给利用者带来极大方便。
2.1 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的方法
1.分类法。分类法是根据概念或者种类不同进行分类,建立等级体系结构,然后通过综合分析进行组配。在网络环境下,分类法是采用规范化的树状结构,按照学科专业或领域进行信息检索,方便有效。这种方法能够适用多种方式的信息检索,包括文本信息和非文本信息等,因此是数字化信息资源整合的基本方法。
2.主题法。主题法是以语言为基础表达各种概念,并通过标识来间接表达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方法是网络信息进行整合的主要方法,在检索中主要表现为关键字检索。
3.数据库法。这种方式是通过获得的网络信息资源的记录格式化存储,让用户通过若干检索路径,找到检索入口,从而享受到信息资源的服务。通过长期实践表明,数据库方法优点突出,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是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最佳方法。同时,这种方法方便利用者能够快速的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并且可以利用搜索引擎,集中网址,将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提供给利用者,更便捷。
2.2 信息资源整合的内容和步骤
1.档案信息资源的集成化组织与整合。通过将信息进行初步整合可以实现资源的跨类型、跨载体以及跨时空的利用。由于信息资源的载体和信息形态都多种多样,形成互补共存的新格局。逐步实现资源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检索模式。
2.档案信息资源的整体化组织与建设。在初始化组织和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进行整体化建设,形成资源的分布式管理、集成化的检索格局。并且通过网络软件,组成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档案信息服务的网络化。
3.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进一步的开发和挖掘,完成档案信息资源从形式组织向内容组织方向的转换。让信息向自动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便于人们利用程序化的知识解决问题。
2.3 信息资源整合的措施
1.强化馆内资源整合与集成意识。在网络大量普及的今天,档案馆应该具有独特的整体效应,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进一步分工,使每一馆都有自己特定的作用,并承担一定的责任与义务。档案馆必须加大内部机构设置,并进行人员调整,突出工作重点,找准自己的特定分工融合点,利用优势来发展自己。
2.树立档案馆整体化理念。网络环境强化资源整体建设效应,整体化的服务理念逐步得到认可。在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部门之间应该协调为一个整体,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树立整体化理念,要求各机构树立全局意识与合作精神,强化分工协作。
3 结语
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才能更好的满足利用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l]孙艳丽.网络环境卜.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对策分析[J].兰台世界,2012,5(14):123―124.
[2]李淑艳.例络环境卜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J].经济研究导刊,2011,34(16):l5一16.
篇9
传统自动化图书馆是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基础,伴随着数字图书馆所用的手段的变化,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开始产生,也就是说,当数字图书馆的研究进入到网络资源开发利用时,它便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变化。
1 网络信息资源来源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获取渠道出现了由传统图书馆馆藏的数字化到网络信息资源主的转变,伴随着采集信息资源的方式也出现了向网络信息资源的变化。表现在:
(1)数字图书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不同于传统的出版发行模式,它具有着自身的广泛性与多样性,能够让人们了解到到全球各地区的分布式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是开放公开的,任何在在能够进入网络的前提下都可以创建与信息资源,这都是数量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可见这具有着特有的分布式特点,由于它的种类形态多样,其组织与处理方式与传统图书馆有着很大的不同,是数字图书馆资源的重要内容。
(2)各个国家地区的数字图书馆在建立自我特色的网络资’源,如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数字人体项目就是在创建数字人体信息资源的基础上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传统的图书馆开发原则相比,由于信息来源的改变使得动态数字图书馆有了一些新的原则:1)数字图书馆对资源的选择、确定不受传统的时空、文献类别等的制约,而是仅仅依靠一些如学科分类等的标准就可以对资源本身的内容加以区别使用;2)在查询质量上,数字图书馆在查询路径选择、预处理与后处理等资源寻找上更具有优势:3)图书馆的收藏服务与分布式的元数据库很类似,对与分布式收藏对象有关的数据进行存储、传播与处理,收藏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组件基础上多种服务的一种,除此,还有索引服务、命名服务与存储服务。
2 描述与组织网络信息资源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在数量与种类上的增多,使用用户也在不断扩大且多集中于科技、专业与商业用户。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出现了以下特点:用户有权访问的各种信息资源逐步增加:网络信息资源通过超媒体技术最大程度地影响到用户的使用;用户在简单直观的界面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网络资源信息。正是有了这些特点,网络使用的范围才迅速的增加。同时,互联网在可靠性与使用效率上也存在这问题,当下不少用户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寻找正确的信息,却常常事与愿违。因此,目前互联网还缺少满足用户的类似于传统图书馆的高价值的信息管理服务:目录与分类、订阅管理可靠的信息产品广告等。如雅虎、百度等搜索引擎一直在寻求通过大量非结构化与未被规范的互联网信息的索引提供一些服务项目。但是,这些服务有时也缺少些正确的信息,在应对快速变化的信息技术与政策适应上表现的很欠缺。
在这种现状下,当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主体是网络信息资源时,它便面临着众多的技术挑战,尤其是资源的描述组织、信息的发现检索、数据存储管理等关键技术。要对数字图书馆进行成功有效的研究开发首先要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的描述与组织问题加以解决。其中网络信息资源描述是所有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前提与基础。但网络信息资源本身具有着极大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不同的资源有不同的组织、机构或者个人等,这就为网络资源的开发共享带来了障碍。当下对网络信息资源所采取的基本手段是元数据描述,但现有元数据标准在描述内容与主题上相对较少,揭示的也不够全面准确和深入,在有效的控制手段表现的明显不足等,这些都给网络信息资源的发现、组织与描述带来了困难,使得网络信息资源在开发程度上较低。因此,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在元数据拓展、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进行尝试便具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努力改变目前网络信息资源杂乱无章的状态,对各种网络信息资源描述与组织,使它们变得有序合理,以便为用户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提供方便。
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描述方面影响比较广泛的研究与实践模式是:(1)创建通用元数据标准,这个标准由15个元素组成,目的是用于改善电子信息资源发现的,这可以为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提供一个统一正式的描述;(2)基于包括自动创建和简单的文本翻译和转换的SGML文本处理:(3)已经在多个研究项目中被用于提供资源采集和元数据抽取的资源采集工具,此工具包括全文数据库和元数据库;(4)研究开发应用于分类系统、控制词典和其它主题访问系统的有效的信息组织技术;(5)开发组织与访问电子资源系统,此系统集成了RDF、XML、MARC等;(6)为在互联网上运动的资源提供有效的持续和统一的命名管理并可应用于目录和普通的HTML文档;(7)开发一个详细的通讯流程协议和环境来支撑图书馆用户和参考图书馆员,同时对电子信息资源和印刷载体的信息资源进行处理;(8)探索电子信息资源的索引和编目并构建一种有力而灵活的结构;(9)对Web信息资源的特性进行识别与评价;(10)开发一些有效的识别与组织揭示文档内容的重要线索,以达到改善用户对电子文本资源的访问和利用:(11)研究在目录组织体系中浏览和导航的方法。
虽然目前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的描述与组织的研究比较突出,但是与增长迅速、数量巨大、质量差异大的网络信息资源相比,研究开发力度表现的明显欠缺,因此,利用人工智能来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描述与组织进行开发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前景。此研究开发可以从以下问题出发:能够帮助改善数字信息访问和管理的技术、信息发现和检索、用户接口设计、分类和索引、结构设计和问题等。
3 检索与过滤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的查询与检索以网络信息资源的描述与组织为基础,这是数字图书馆重要信息服务模式之一。面向增长迅速、数量巨大、质量差异大的网络信息资源,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搜索引擎在功能上表现出不足,正如上文中所说当下搜索引擎在结果的质量上难以满足用户的要求,且此缺点随着网络的发展表现的逾突出。因此开发研究出先进的索引检索系统与质量控制方案对于数字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便显得尤为突出。研究开发活动可以集中于以下两点:
篇10
一、网络信息资源的融合利用研究现状
1.1 国内研究情况分析
我们国内对于信息资源的融合的研究开始于21世纪初。我们课题组用“信息资源整合”、“数字资源整合”为检索词,利用清华同方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2004-2014年作为时间限定进行检索发现:2004-2006年间的相关文献非常少,每年大概有几十篇,这就说明当时我们对于信息资源的融合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从2007-2014年间对于信息资源的融合的研究论文逐渐多起来,特别是近几年年平均达到300篇,从文章的研究内容来看,从理论到实践,从简单到复杂,从宏观到微观,研究越来越深入具体。
1.2国内外研究情况分析比较
综合国内外研究情况来看,一方面国内外专家对于信息资源的称谓没有统一的、权威的、明确的界定;一方面国内外的专家对于融合(Integration)也有不同的理解和阐述;另一方面国外专家学者对于信息资源融合某一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而国内的研究还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和深度。
二、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和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2.1 网络信息资源的多样化促使信息资源的进行融合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但让信息资源的载体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改变了读者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途径和习惯。网络信息资源杂乱无序的分散在各个类别当中,读者想要获取所需信息,必须要有丰富的查找经验和检索技巧,而且要对一些信息分布的网站相对熟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非常希望出现一种能够把所有相关大类的信息资源融合在一起的技术,以方便读者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维护、检索、查询,那么加快信息资源的融合就显得非常迫切了。
2.2 读者对信息资源多元化的需求要求信息资源进行融合
随着学科的飞速发展,学科分类越来越细化,各个学科的交流也更加频繁,交叉学科越来越多,人们对学术的研究也呈现出更加深入和深化,这时对信息资源的的掌握与利用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目前情况下信息资源的查询检索对普通读者来说想要获取大量丰富的、形式多样齐备的信息资源是非常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必然推动着信息资源的融合步伐的加快,从而能够更好更快的为读者提供系统化和多元化的信息资源。
三、网络信息资源融合的大致程序
3.1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
1、对检索到的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和归类,它包括识别数据对象和检验数据类型两个方面。识别数据对象主要是对于检索到的信息资源进行详细的分析,利用专业知识和图书情报的区分方法针对检索课题的要求,把符合检索要求的信息资源整理出来的过程。对数据类型进行检验主要是在识别了数据对象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学的原理和文献信息学中的分类方法进行的。
2、对检索结果进行评价和规范。首先依照经济学的二八法则,检索结果的查全率要到达覆盖了80%的资源,查准率要达到在20%的网络资源中查到80%的资源,这就是说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的融合后要求我们的查全率和查准率要达到在20%的资源中查到80%的资源的目标。其次就是按照规范化、标准化、便捷化的要求把检索到的信息资源进行规范化处理,从而达到方便读者利用的目的。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网络信息资源的融合和质量保障问题的研究维普,我们可以从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权威性、完整性以及独特性等方面的优劣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从而帮助读者了解信息资源的深度和广度,进而提升读者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效率。
参 考 文 献
[1]张 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研究现状[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3):28-31.
篇11
1 因特网的信息资源
1.1 网络信息资源的含义
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下面简称网络信息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信息资源包括用于网络信息组织、管理和传播的软硬件设备、人员以及网络信息内容,狭义的网络信息资源则指网络信息内容。本文所论述的网络信息资源仅指狭义的概念。
从字面上讲,网络信息资源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具体地说就是指经数字格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放在光、磁等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加以利用的信息资源。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信息资源主要指放置在因特网上的信息内容集合。
1.2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与传统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呈现出许多新的类型和特点,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复杂等。这给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下面从5个方面来分析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特点。
1.2.1 内容丰富,数量大
网络住处资源内容十分广泛,包罗万象,几乎涵盖了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数量巨大,增长迅速。上至宇宙,下至地理,只要你想得到的内容,都能在网络上找到,其中大多数是免费提供的。每天网络上的各种语言的信息不计其数,没有人可以全部浏览。
1.2.2 多媒体、多类型、多语种,传播范围广泛
网络信息丰富多彩:文本、数据、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声音等,应有尽有。宽带技术广泛使用后,从网络中下载音乐、找网络游戏、下载电影都轻而易举,人们能通过不同类型的载体来认识这个世界。此外,各种语种的信息都可以在网上获得,一条信息到网上只需数分钟便可以传到地球的其他地方,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
1.2.3 信息构成复杂,缺乏管理
因特网提供信息的机构数不胜数,信息的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随意性,信息格式不统一,质量上良莠不齐,没有“把关人”,缺乏必要的管理。网络上不仅有所需要的有用的信息,也有许多垃圾信息、违法信息,缺乏必要的管理,对未成年人十分不利。所以,需要过滤、甄别、筛选,对未成人上网给予积极的引导。
1.2.4 交互性强
与传统的媒介相比,交互性是网络信息传播的一大特点。传统的媒介的信息的流动是单向的,而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过程却是双向的、互动的。人们有了查询的意愿后,可以主动上网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还可以向网络输送信息或通过网络与别人合作一项工作。网络信息资源使不同国家的人真正凝聚在一起。
1.2.5 分散性和动态性
信息分散存放,纷繁无序,可随时修改,动态性和时效性强,尤其是新闻类的信息,可能过了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分钟,这条信息就经过时了,网络中信息更新或淘汰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传统的媒体。
2 网络信息资源的宏观管理
网络信息资源赖于存在的因特网是一个松散、没有专门机构进行集中管理的网络, 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自由发展模式: 自由连接, 自由信息, 自由扩展, 自由增加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等。是自由发展造就了因特网, 从而也最终形成了网络信息资源, 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问题(有关内容已被广为讨论, 在此不再赘述)。为解决这些问题, 将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展导向更合理的未来, 采取一定措施对网络参与者的行为进行规范、约束与控制并辅于相关的技术手段势在必行。
2.1 网络法规的建立
利用法律的力量解决网络信息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调整信息活动中的各种社会关系, 规范和约束人们的信息行为已成为全球呼声。信息法律通过规范网络活动来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 解决矛盾, 达到疏通信息渠道、保护信息产权、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交流的目的。以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为例, 由于网络的高度开放性和极大的自由度, 给网上知识产权保护带来困难, 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网络信息的正常交流。因此, 完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受到各国关注。美国在《N II:行动计划》这一纲领性文件中十分强调网上知识产权和隐私权的保护, 英国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委员会知识产权工作组的最终报告以及台湾资策会制定的《多媒体节目著作权法修法建议》都是有代表性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法规。这些法规明确了网络信息产权保护的范围及信息利用者的义务和规范, 促进了网络信息交流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2.2 建立健康的网络伦理
网络伦理指在网络信息活动中被普遍认同的道德观念和应遵守的道德标准。由于网络信息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网络伦理问题已引起普遍关注。一些专门的研究组织纷纷成立,并开展各种学术研讨活动。有的机构或组织还制定了约束网络行为的“网络守则”。健康的网络伦理有助于人们正确回答诸如“应在网上何种信息”、“如何复制网上信息才是正当的”、“可否在网上窥探他人的隐私”等类的问题, 从而推动网络信息资源的健康发展。
2.3 技术手段
技术手段的使用是控制网络信息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如开发特殊的网络软件用于过滤或删除含有黄色、暴力、种族歧视等不健康内容的网络信息, 利用防火墙、电子密钥等技术保护信息安全等。因特网在技术方面存有的缺陷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安全、利用及其它方面都是一种巨大的威胁, 但它本身是现代高技术的产物, 许多问题还得靠技术的手段加于解决。
3 网络信息资源的微观管理
网络信息资源的微观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把握需求,合理组织、协调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般由具体的政府部门、网络信息机构、公益性机构或企业等组织负责实施。
3.1 基层组织
网络信息资源整体上的混乱与无序并不说明它缺乏任何形式的组织, 而是说它已有的组织程度对满足各种信息需求还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Internet 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了许多信息查询工具(或服务功能) , 它们对网络信息资源构成了一定程度的组织手段。如A rch ie 可自动地查询FTP 服务器, 将其中的文件索引创建到单一的、可搜索的数据库中。该数据库就是A rch ie所能查到的所有服务器中文件目录数据的索引。用户只要给出希望查找的文件类型及文件名,A rch ie 服务器就会指出在那些FTP 服务器上存放着这样的文件。然而最神奇的还是WWW 系统, 它是一种基于超文本方式的信息查询工具, 能够将位于全世界Internet 上不同地点的相关数据信息有机地编织在一起, 使用户能够在Internet 上查找已经建立的WWW 服务器站点(Site)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WWW 把各种类型的信息(静止图像、文本、声音和影像) 天衣无缝地集成起来, 并提供图形界面下的快速查找, 使用同样的图形用户界面可与Internet上的其它服务器对接。但是, 上述工具所提供的主要是方便地浏览网上信息的手段, 并不能提供从茫茫的网络信息资源中迅速找到特定信息的方法。搜索引擎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信息查询工具, 它对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二次组织的作用。
3.2 搜索引擎的二次组织作用
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 是一种在互联网产生后伴随着网上用户快速查询信息的需求而产生的能提供网上信息查询服务的系统, 即提供信息检索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其工作原理是以自动或人工的方式收集Internet 中的信息资源并提供一条检索途径。概言之就是将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做一完整的集合、整理、分类, 从而便于用户能轻易地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不同的搜索引擎可能会有不同的检索界面, 不同的侧重内容,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就是它们都有一个庞大的索引数据库。这个索引库是向用户提供检索结果的依据, 其中收集了因特网上数百万甚至数千万主页信息(网站和网页信息) , 包括该主页的主题、地址、包含于其中的被链文档的主题, 以及每个文档中出现的单词的频率、位置等等。为了获得这些索引信息, 每个检索工具都配备有自动检索程序(Robo ts 或Sp iders) , 随时都会顺着超文本之间的链接跟踪网上新加入的主页、节点, 为其建立索引, 并送回集中管理的索引数据库。可见, 搜索引擎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作用十分明显,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网上信息的控制, 在逻辑上序化和优化了网络信息资源, 为充分开发利用这种资源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可能。
3.3 更高级的组织形式
目前的搜索引擎还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是在建立资源索引时针对性不强, 面向大众的资源覆盖面广, 而面向科学技术的则相对非常少; 另外, 检索结果中包含大量相关性很小的内容, 用户必须花大量时间进行剔除, 检准率很低。搜索引擎所能达到的组织程度还远远不能满足针对学术性资源的专业性较强的深度信息需求。而且, 网络中的各种检索系统虽然功能十分强大而易于使用, 但它们对资源不具有选择和价值判断的能力, 对网络信息资源更高级别的组织仍然需要图书情报机构在信息分类编目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美国图书馆界的许多单位已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努力, 典型的做法是用机读编目格(MARC Fo rmat) 来组织和整理网络信息资源。
在我国, 一些图书馆和情报单位利用搜索引擎筛选网上信息资源, 在交通、军事、医学等领域建立了专业性的网络信息资源主题指南。
因此, 根据条件和需要, 对因特网上某领域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组织、整理和有序化的资源重组, 建立为特定用户群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指南系统, 是提高管理网络信息资源能力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曹树金,罗春荣.信息组织的分类法与主题法[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篇12
网络信息资源是由数字化技术、信息存诸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与超文本、超媒体技术所支撑的信息资源。它使图书馆的资源基础突破了传统的馆藏文献资源的局限,成为重要的虚拟馆藏,使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多彩。但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并非易事。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和流通都是不均衡的,其价值的实现也是有条件的;它不会必然地、无条件地、自动地变成“资源”和“财富”。因此,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积极有效的整合,才能真正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有序化,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效用的最大化。
1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网络信息资源又名网上信息资源,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是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网络信息资源包括超文本信息和超媒体信息。它们按非线性文本组织模式,将信息单元储存于节点,通过含URLdizhi地址的链接体现各节点之间的概念逻辑关系,从而形成网状结构。既可按线性顺序查阅,又可跳跃式浏览。与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
(1)无序性。网络信息以超文本方式而构成立体网状的联系,缺乏统一的控制,质量参差不齐,呈分散无序状态,可以根据节点任意跳动。而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自成体系,呈线性方式。
(2)开放性。网络信息是开放、相关联的,可以通过链接任意检索信息。而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则相对处于封闭状态。
(3)动态性。网络信息资源跨地区分布,高速度传输,更新淘汰周期短,变化快,不稳定,呈高度动态性,因而呈现很强的时效性。由于网络信息资源从本质上改变了信息的创造交流和获取的方式,完全抛弃了传统的出版概念,实现了无纸化的出版,其时效性是过去的传统信息资源不可比拟的。而且在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版的过程当中,读者和编者可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进行交流,从而使内容更加新颖和及时,并以最快的速度传播新成果。而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则处于静态。
(4)多样性。网络信息资源既包括网上出版物(电子报刊、电子书籍等)、书目数据库、连机数据库软件资源、动态信息(新闻、会议、股市行情、交通、天气、广告等)及其他信息。它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图文并貌。这些信息保留了传统文献的文字、图画等信息,又增加了声音、立体动画等多媒体信息,集视、听、用于一体,既可欣赏动态影象,又可观看静态的文字图画,欣赏乐曲,游戏娱乐,反复进行,更直观形象,更有吸引力。而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则类型单一,只有一般的出版物。
(5)容量大。网络信息资源载体的基本物理单元是计算机,计算机记录、存储与物理处理的载体主要是磁盘、光盘和半导体芯片等,这些载体与传统文献载体相比,具有存储量大、存取方便、记录和输出的格式转换容易等优点。信息量大的优势,可以使网络信息资源不受版面限制,最大限度地报道信息内容。
(6)用户广。网络信息资源的用户相当广泛,受教育程度的差别也极大。网络信息资源用户从科学家到工程技术人员,从企业家到股民,从政府工作人员到艺术家,从电脑爱好者到球迷,从中小学学生到家庭主妇、老人等,几乎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目的和类型有很大的差异,如:进行科学研究、收集经济信息、了解国内外新闻动态、参加专题学术讨论、下载各类软件、学习课程、了解知识、查询特定事实数据、交友、娱乐消遣等。而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的用户一般是本单位、本地区、本系统的读者。
(7)互动强。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强大的互动功能,可以形成广泛的论坛氛围,有关专家可以就某一专题开设电子论坛,网上直接反馈读者信息,参与交流讨论。作者、出版者和读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沟通。而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则不具有这个优势。
由此可见,网络信息资源较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更难以把握。网络信息资源数量巨大,类型多样,形式丰富,且内容广泛,使用方便,非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可比拟。这也意味着前者有较大的灵活性。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并非易事。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和流通都是不均衡的,信息价值的实现也是有条件的;信息不会必然地、无条件地、自动地变成“资源”和“财富”。网络信息资源优势在于:它赋予了用户以强大的信息检索和获取能力。但在实际生活中,网络信息资源并不能将这个威力显示出来。人们在许多场合中并未感觉到使用它有很大便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整合性,从而使网络信息资源难以发挥强大作用。因此,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积极有效的整合,才能带来真正有序的信息空间,实现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2 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
在现实中,由于缺乏理想的整合技术或者甚至未考虑过整合问题,许多开发出来的网络信息资源尽管独立使用效果好,但在整合使用时就会大打折扣。相反,经过整合的信息资源可以使往来信息的强大功能能够得以充分发挥,给用户带来极大方便。因而实现理想的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尤为必要。
2.1 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
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是指在庞大的因特网信息群中根据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要求,搜集相关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加以组织,使用户浏览或查询。在进行上述的工作中,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人工采集。主要通过浏览因特网、查阅书目、报刊等相关工具或通过与他人交流获得。其优点在于链接站点由人工筛选,相关度较高。其缺点在于效率低,难以采集到相关的URL。转贴于
自动化采集。一是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指能在数据库中查找信息的工具,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服务手段,它将因特网的网站或网页进行收集、组织、整理,然后再以超文本的形式,通过因特网,向网络用户提供网络信息资源的服务。其优点是其数据的产生简单、方便,能找到大量的信息。但其产生的数据有可能比网上资源本身还大,而且目前还没有任何搜索引擎解决了非文本、图书、压缩文件、音响、动画文件等的索引和编制问题。采用这种方式,查准率不高,用户难以找到实际有用的相关文献。二是由专门的采集软件来完成。其工作原理是,从一个或一组URL开始,访问该URL并进行本地检索,同时记录该URL,然后再以这些新的URL为起点,继续进行本地索引,直到没有满足条件的URL为止。在记录新的URL时,可以进行分析判断,去掉不需要的URL。其优点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采集比较完整。在网络信息资源采集的实际操作中,可结合人工采集和采用专门的软件来完成。
篇13
1 虚拟馆藏资源的组织与揭示
所谓虚拟馆藏资源,就是借助计算机系统、通信网络等搜集获取、经组织整理可供利用的保存在馆外的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亦称电子信息资源、虚拟信息资源等,也可理解为“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搜集来的信息没有经过技术处理,需要对其进行梳理、筛选,改变其无序的状态。要让用户更加快速准确地查找到所需的信息,就要对虚拟馆藏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与揭示。
1.1 热门站点或重点学科导航库建设
站点导航是因特网上最常用、最简单、最直接的信息组织方式,这种方法被各馆广泛采用。而重点学科导航库则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国际动态导航库,让重点学科领域的师生能快速地了解本领域科技前沿研究动向和发展趋势。导航库建设主要包括链接与重点学科直接相关的国内外主要网站,并达到一定的数量。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就建设了“重点学科导航库”。该导航库为CALIS计划中的一个特色子项目,涵盖400多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各高校图书馆分别研制本校重点学科的导航库,全面而又系统地开发和组织某一个或多个专业的网络资源作为特色虚拟馆藏挂在图书馆主页上,供校内外用户共享。
1.2 专业信息资源指引库建设
所谓专业信息资源指引库,是指从物理上讲并不存储各种实际的信息资源,但却可以指引用户到特定的地址获取所需的信息。即把互联网上大量分散的原始信息资源进行合理整理和组织,使之从逻辑上联系起来,集中主题相关的节点,按照方便用户检索的原则,向用户提供这些资源的分布情况,引导用户查找。信息资源指引库是动态的,主要由3部分组成:一是反映信息资源的网址,二是原始信息,包括访司频度较高的原始信息资源的镜像等,三是具备方便信息组织和读者查询的检索软件。
1.3 各类联机检索数据库建设
联机检索数据库是图书馆通过签约付费,可以远程登录、在线利用的电子信息资源。相对于网上众多无序的免费资源来说,联机检索数据库按学科组织和排序,针对性和检索功能强,更适合科研、教学、商务、政府等用户的需要。因此,通过签约付费获得联机检索数据库的使用权,是图书馆虚拟馆藏建设的重要方式。目前,这类数据库类目繁多,各高校图书馆大多是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创建本馆的虚拟馆藏资源。
2 虚拟馆藏资源搜集手段
网络信息资源数量极大,但并不是所有的网络信息资源都是有用的,在搜集网络信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性,即对任何形式的信息资源都应有所选择地搜集。要根据学校的重点学科设置,确定学科范围,选取有学术价值、有一定深度、能反映本学科前沿发展水平和发展动态的网上学术资源。
(2)系统性,即选取网络信息资源时应考虑馆藏结构体系,应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选取纳入馆藏文献信息保障体系中加以系统考虑,从而使所选取的网络信息资源成为整个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时效性,即搜集时应考虑到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动态性、随机性等特点,这也是高校图书馆选取网络信息资源时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2.1 利用各种搜索引擎搜集
搜索引擎是搜集网络信息资源最方便的工具,搜索引擎分为分类式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搜索引擎,而这两类搜索引擎的功能是互相借鉴和渗透的。
(1)通过分类式搜索引擎进行查找,可选择符合建库所涉及的主题,通过主题目录的指引,以超文本链接方式,逐层浏览,查检所需信息。这种搜索引擎具有分类清晰和准确的优点,能不断克服由于搜索软件自动完成分类而造成的缺陷,增强了分类的条理性。
(2)通过关键词搜索引擎进行查找,按照建库的专业和主题范围,用户选取相应的关键词,搜索引擎会返回一组指向相关站点的超链接,从中获取所需的信息。这种搜索引擎不仅可以快速收集分布于世界各地网站的信息,及时更新
2.2 利用各种专业网站搜集
由于因特网资源数量庞大且站点无以计数,搜索引擎只能提供一部分站点,而相当数量的站点通过搜索引擎无法得到。因此,平时要注意积累较熟悉、重要的专业站点,以便更好地选取相关内容的信息资源。如,图书馆相关网站有“图书馆学、情报学网络资源导航网”、“图书馆学之窗”、“e线图情”等;文学方面的专门网站有“榕树下”、“黄金书屋”、“白鹿书院”、“潇湘书院”、“小说阅读网”等。此外,专利、医学、建筑等各个学科都有各自的网站供大家选取。
2.3 利用各图书馆主页搜集
目前,各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都建有自己的主页,通过对这些站点的访问,可以收集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各馆都购入了大量数据库,用户可在允许的范围内查询各种网络信息资源。许多图书馆还允许用户检索自建库,如报纸剪辑数据库,有的图书馆还允许用户拷贝其电子书籍。
2.4 利用商业数据库搜集
一些大型的信息研发机构会定期地出版信息库光盘,同时还提供大量的试用库、免费库供大家使用。如,中国期刊网向用户提供“中国期刊题录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题录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题录库”、“中国重要报纸题录库”、“中国图书题录库”、“中国年鉴题录库”的免费检索服务。
2.5 利用搜索软件自动搜集
自动搜集是指因特网上相关信息的搜集工作由“网络机器人”搜索软件完成。其能够定期到指定的网站自动搜集网上WWW站点和fTp站点上的各种相关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存于本站点上,然后再对其进行加工、组织并提供服务。这种搜集方式面向整个因特网进行搜索,有较强的全面性,且节省了大量时间。但其含有很高的人工智能成分,对软件编写的要求较高。目前,我国已研发出此种软件,如南京大学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开发的“基于WWW的信息搜集系统IDGS”,就可以在WWW上自动进行中英文技术资料的搜集。
3 虚拟馆藏资源的更新与维护
因特网信息的 个显著特点就是变化快,新的内容不断出现,旧的东西不断被淘汰。搜集到的一些信息,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因此,虚拟馆藏资源要适应这种变化,须加强日常维护,确保虚拟馆藏资源的生命力和活力,为信息的有效利用创造前提条件。
3.1 加快更新速度,确保资源质量
内容的实时更新能吸引用户随时光顾,网络信息维护者应每天更新虚拟馆藏上的信息,删除过时信息及无效链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新颖性。同时,利用网络机器人实时更新虚拟馆藏,这些网络机器人定期在因特网上漫游,对某类信息资源进行搜寻,并对搜寻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数据库进行相应的修改,将网络的变化及时反映到虚拟馆藏资源中。
3.2 精心制作网页,提高界面友好性
界面的可视性会使访问者产生浓厚的兴趣。维护者应提供个可随时激活且能真正起指导作用的系统“帮助”文件,确保网页结构清晰明了,栏目详尽且检索方便,文本易于阅读,页面背景及颜色舒适,页面中加入的图片信息含量高。
3.3 较强的网页安全防范措施
为了防止黑客对虚拟馆藏资源信息进行攻击破坏,维护者应采取各种安全防范措施,设置相应防火墙,即在系统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建立一个保护层,内部网络的访问根据原有的协议进行,内部网络对外部网络的访问在事先约定的协议授权约束下进行,而外部网络对本地内部网络的访问则受防火墙的隔离,以保护本地的内部网络资源免受外部的非法入侵。质量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