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化学元素的作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常规化学热处理时,处理温度较高、时间较长,能耗高,工件处理后变形大,渗层性能不理想,如齿轮表面存在黑色组织,外表层残余奥氏体过多,硬度偏低,齿面常出现麻点剥落等。相关研究表明,稀土元素的添加可使化学热处理过程明显加快,改善渗层组织性能。我国稀土矿藏储量丰富,稀土催渗剂在化学热处理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探讨其在化学热处理中的活化催渗机理,是一项颇具意义的工作。为此,本文就稀土在化学热处理中的机理进行总结探讨。
1 稀土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
稀土化学热处理就是将零件放在含有稀土的介质中加热,使其吸收某些化学元素的离子或原子,并由表向里扩散,通过改变零件表面化学成分、组织结构,达到改变其性能的热处理工艺。一般由5个分过程构成[1]:(1)渗剂中的活化反应,(2)外扩散,(3)表面吸附和界面反应,(4)内扩散,(5)相内反应。
2 稀土可渗入特性
稀土化学热处理所采用的渗剂主要有供稀土剂和活化剂(或还原剂),若需要,可加入填充剂等[2]。供稀土剂常见的有稀土合金、混合稀土化合物等。通常将供稀土剂按一定比例加入其它相应渗剂中进行复合渗,也可根据欲渗元素配制相应的渗剂进行单渗稀土。当前常用稀土渗剂有固体渗剂和液体渗剂两大类。
刘志儒[3]教授认为,由于铁原子半径要比稀土的原子半径小40%左右,稀土只能沿晶界、相界面、错位线等缺陷渗入,且受到微区弹性应力场限制,多以双原子或单原子方式存在。稀土原子的渗入会引起铁点阵的畸变,它会产生新的更多的缺陷,即缺陷密度增殖。
3 稀土的影响机理
3.1 裂解催化
某些稀土化合物在还原性气氛中对有机物会显示强烈的裂解催化作用,化学热处理正处在还原性气氛中,稀土对渗剂也具有催化裂解作用。普遍认为,稀土对渗碳剂如煤油、丙酮等有机物有着较强的催化裂解作用,可促进渗碳剂的裂解。煤油是有机化合物,在高温下裂解,必须首先使键链破坏,或者先裂解为一氧化碳,之后分解出活性碳原子。加入催化剂可以使动力学过程加速。稀土元素有很低的电负性,很容易与氧、氢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特别是与氧的亲和力非常强。因此,当含有稀土时,将有利于丙烷等的高分子键断裂,炉气便可得到活化。
3.2 对电子结构的影响
稀土元素活化催渗作用受其与反应物原子或分子间的电子交互作用的影响。稀土的高活性加强其对吸附分子间的原子轨道交互作用,而稀土元素与反应物之间原子结构性质相差很大,可能会形成类似“反键”轨道状态,其中电子的占据使轨道能量增大,破坏了二者间的结合,也削弱了反应物分子的结合,从而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速了[C]、[N]等原子的产生,起到了活化催渗作用。
3.3 界面反应
稀土元素的电负性较低的,活性较高,在特定条件下能够还原电负性相对高的元素。渗碳或渗氮,都要经过吸附、反应、渗入过程。在此过程中,零件都会进行预热处理,此时钢的表面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预氧化。稀土催渗剂可加速还原氧化层,零件表面得到净化活化,产生新生态Fe和更多的[C],加速渗入过程。
稀土在炉气中与被渗元素作用所形成的大分子在炉气中流动,可在被渗零件表面吸附,还可以破坏被渗零件表面的层流层,增加了原子与零件表面的接触碰撞机会,从而提高界面反应速度[4]。当稀土元素渗入到表层,可以使基体内部的缺陷密度增殖,这种增殖伴随着稀土原子的渗人量而增加,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以及深度的增加而减弱。稀土元素多存在于表面大尺寸缺陷处,如点、线、面缺陷等,其畸变能较高。稀土元素原子半径较大,一旦嵌入就较难迁移,稳定性较好,同时其周围的点阵也受到畸变影响,为活性原子提供了较多的扩散通道。由于渗入的稀土原子以单原子或双原子方式存在,所以稀土的渗入量尽管很少,产生的作用却很大。同时,稀土原子的渗入增大了表层铁原子畸变,增高了表面能,零件表面更容易被吸附和固溶这些原子。
3.4 畸变区的影响
根据金属学中刚性球模型理论,稀土的原子半径比铁约大40%,但从电子论和结构物理化学的来看,原子半径与原子存在的温度、压力、配位数、结合键的形式等有关。高温高压渗碳时,稀土原子的存在会引起铁原子点阵的畸变。一方面,间隙碳原子在畸变区的偏聚可能导致钢的表面碳浓度增高,有助于形成碳化物核心,促使工件表面碳化物的出现,且分布弥散化。另一方面,畸变区可作为间隙原子扩散的通道,有利于加速扩散过程。稀土若固溶于零件的表面,因其原子半径差引起的畸变区将促进碳原子扩散,但由于扩散困难,使其扩散距离有限,对扩散初期的作用可能较大,时间延长会减弱。
4 结论
稀土可通过改善渗剂的裂解、界面反应、扩散过程及内部原子结构,从而提高催渗效果,起到微合金化作用,改变渗层组织结构并细化组织,在提高渗层强度和硬度的同时,韧性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可达到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性能的目的。稀土化学热处理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强韧化手段应用于现代生产制造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钟华仁.钢的稀土化学热处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
篇2
1.元素化合物知识在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元素化合物知识属于化学事实性知识,是中学化学知识构成的基础,是认识化学物质、解决化学问题的必备知识。这部分知识内容与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丰富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就会变得空洞、抽象而难以理解,化学用语、化学技能的学习就会变得枯燥乏味。事实性知识被人们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化学”。由此可见,元素化合物知识在中学化学知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个中学化学知识的学习。
但是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教师上课只是罗列化学反应实事,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化学方程式,为了追求课堂容量,没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获得的过程,体验探究知识的乐趣,从而也不能使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科学方法和策略。这就直接导致元素化合物学习的效果差。通过多年的教学,笔者根据教学的亲身体会,发现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如果采取适当的学习策略,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精加工学习策略的分类
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要想提高元素化合物学习的效率,针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策略是关键。
根据学习策略在信息加工中的作用,可将其分为认知策略和调控策略,其中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是指对要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它观念形成联想,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
3.精加工策略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作用
精加工策略能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存贮到长时记忆中去,它是通过在所学各项信息之间建立联系来实现的。根据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内容涉及面广,实用性强,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从本质到规律,从反应本质到符号表征,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精加工在元素化合物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效率地获得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本策略之一。
3.1 类比。类比是一种比较,这种比较在本无相似之处的事物之间创造出相似之处,以进行比较。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多,但知识间总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找出不同知识的相似处是关键。
通过类比加强物质的理解记忆。例如以物质的作用相同,可把很多物质联系起来,常做氧化剂的物质有非金属单质(如Cl2、O2、N2、S等)、酸(如H2SO4、HNO3、HCl)、金属阳离子(如Fe3+、Cu2+等)、盐(如KMnO4、NaClO等)、H2O2、Na2O2、O3等。常做还原剂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如Na、Mg、Al、Fe、Cu等)、几种非金属单质(如H2、C等)、非金属阴离子(如S2-、I-、Br-等)、金属阳离子(如Fe2+)、含氧酸根离子(如亚硫酸根离子)、SO2等。常做干燥剂的物质有酸性干燥剂(如浓H2SO4、P2O5、硅胶)、碱性干燥剂(如碱石灰、固体NaOH、CaO)、中性干燥剂(如CaCl2)。常作催化剂的物质有MnO2、浓H2SO4、Ni等。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有氯水、SO2、Na2O2、H2O2、O3和活性炭都具有漂白性等。
3.2 记忆术。
3.2.1 有意义材料的记忆。信息论认为,信息加工水平越深,理解越透,记忆效果越好。常用方法有:
图表记忆法:图形和表格具有整齐、简明、易于比较分析的特点,将化学知识归纳、整理成一定的图表,有利于增强记忆效果。如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代表物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保存等汇集在一个表内,形成知识的精华图。
系统记忆法:经过精心加工而得出的系统化、简约化和有效化的化学知识网络,能帮助学生把零乱孤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点线贯通,形成纵横联系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例如:《氧族元素》一章单质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图:见图1-3
①直线型关系:见图-2
②三角关系:见图-3
③综合关系:见图-4系转化图
规律记忆法:规律是任何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学习时抓住了规律,就能事半功倍。如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应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同主族、同周期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应用氧化-还原规律分析化学反应、应用强弱电解质理论推测不同盐的水溶液的酸碱性等。
比较记忆法:比较异同,一是“同中求异”即在共同点或相似性的基础上找出不同点;二是“异中求同”即在不同点的基础上找出共同点或相似性。如C和Si属于同主族元素,比较C和Si的性质、CO2和SO2性质的异同。再如比较同属于钠盐的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异同。
情节记忆:指利用有关生活情节的实况记忆,或实验现象的真实记忆。如铁锈―三氧化二铁―金属的腐蚀,酸雨―二氧化硫―环境污染及防治,焊接钢轨―铝热反应―铁的冶炼,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氯气―氯气的制备,泡沫灭火器―铝盐和碳酸氢盐的性质―水解规律,清洁能源―氢气―反应热等。
3.2.2 无意义材料的记忆。无意义材料的记忆是对要记忆的内容进行人为联想,寻找合适的联系点,使之产生联系或意义,便于记忆。
类似联想法:根据生活经验或常识,以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建立联系,记住一些零散的材料的方法,在元素化合物内容中化学反应方程式太多且难记,可采用此方法来加强记忆。如以反应条件建立联系点:需要高温的反应、需要催化剂的反应、需要光照的反应等;以反应类型建立联系点:分解反应(受热分解产生2种或3种气体的反应)、置换反应(金属金属、金属非金属、非金属非金属、非金属金属等);以重要工业生产建立联系点:煅烧石灰石、硫酸的工业制法、工业合成氨、氯碱工业、工业制取漂粉精、工业制水煤气、硅酸盐工业等 ;以重要物质建立联系点:如通过我们最熟悉的物质NaCI(俗名食盐),学生知道它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和医用生理盐水;NaCI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原料之一; 饱和的NaCI溶液可除去氯气中的杂质氯化氢气体, 这样可减少氯气的溶解;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为了使高级脂肪酸钠从混合物中析出,往混合物中加入食盐细粒,这个过程叫盐析;学习晶体结构中,以NaCI为离子晶体的典型代表物,学习了NaCI晶体的空间结构,学生从结构角度更深层次的知道了氯化钠的化学式为什么是NaCI,也知道了规则的NaCI晶体是立方体,及钠离子和氯离子在空间的相对位置;氯碱工业――电解饱和的食盐水,而食盐的来源从海水中得到,首先是粗盐的提纯得到纯的NaCI,再电解它的溶液。就简单的一个物质NaCI,经过高中三年对于NaCI的循环学习,学生不断把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形成了思维的螺旋上升,对NaCI的认识更加丰富,更加全面地掌握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物质,同时把很多不相关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增强了记忆。
形象记忆法:将枯燥的一些知识转化为熟悉易记的直观形象,来增强记忆效果。例如碘固体为紫黑色,易升华,碘蒸气为紫红色。借助学生很熟悉的“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唐诗来记忆,学生就很容易记住了。
篇3
校园文化活动是以校园为活动中心,以营造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为手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目的、由广大师生直接参与的一系列活动,其实质是一种对学生的内在的文化熏陶和外在的素质培养,其主要内容是以文化熏陶为主的人文艺术活动和以培养青年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主的学术科技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中,必须要突出教育者的目的性、受教育者的能动性、教育影响的规律性,让大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参与中学到知识、增长才干、拓展素质,充分体现出校园文化活动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多年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己经深入人心,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校园文化活动正朝着时代化、品牌化,特色化等方向大步跨进。但不可否认,校园文化活动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大部分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有力的引导和合理的规划,仅仅只是流于形式,或者是迫于压力应付式的开展,未能真正注重活动的开展质量以及活动的本身意义,从而导致校园文化活动无法对学生产生吸引力。随着活动吸引力影响力和吸引力的降低,学生干部组织活动的难度将会逐渐增加,工作积极性自然也会不断降低,活动的开展也就将越来越趋于形式化,最终导致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违背了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真正意图,未能充分发挥文化活动在培养大学生文化素质和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应有的作用。
三、对于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建议
(1)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园文化管理制度,一方面可以充分依靠和发挥学生和学生社团组织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强调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参与。另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者要对学生的文化活动进行引导,紧紧把握住校园文化活动育人的正确方向,保证活动真正起到拓展素质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注重活动开展的效益,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尽可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文化精神生活需求。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系统,认真总结每次活动的开展情况和经验教训,坚持不断地进行收集和整理工作,从而使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健康发展。(2)打造校园文化活动精品,着眼学生实际需求。打造校园文化活动精品,是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影响力、增强对学生吸引和凝聚的重要途径。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要着力扩大校园文化活动在青年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满足学生不同方面的需要,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以此形成良性循环。(3)凸显专业优势,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校园文化活动主要内容是以文化熏陶为主的人文艺术活动和以培养青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主的学术科技活动,这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指明了方向,即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是以学生的娱乐为目的,还要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和科学教育,把握住学生的兴趣所在,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要紧紧依托社会舞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各项活动,通过引导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社会,从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调适自己的健康心态和不断调整自己的成才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佳.论工科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21(1):65~69
[2]张岂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15年的两点感受[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0(2):75~77
篇4
一、舞蹈编创的关键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主舞台协调为辅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创作舞蹈不仅对表演者有着严格的需求,对舞蹈本身的表现形式和主题思想也有着严格的要求。舞蹈的编创既要有着灵活熟练的舞蹈语言,还要通过其它文化与艺术手段,去为舞蹈作品的主题、情节发展等方面创造发展条件,在舞蹈的舞台表现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情感表达是舞蹈艺术的关键所在,也是舞台艺术重要审美特征之一。舞蹈就是用过不同的动作去表现不一样的情感主题,最终通过动作表现情感,做到艺术中蕴含着情感,让舞蹈真正具备灵魂的动感,因此,舞蹈编创就要牢牢抓住舞蹈情感表达的的神髓,通过各种手段和动作,抒发人类的各种丰富复杂的情感。
二、文化元素在舞蹈编创中的价值
舞蹈编创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行为,决定一个舞蹈作品质量的好坏的关键就是舞蹈编创人员创作水平,而创作水准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作人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作人员本身的文学文化素养。在舞蹈的编创中,创作人员的文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舞蹈的发展方向与主题表现。舞蹈编创人员应该通过不同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元素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舞蹈思维能力,提高舞蹈的编创能力和作品的艺术质量。舞蹈是一门靠肢体语言表现人的情感的艺术,而舞蹈创作是一种对生活感受与文学艺术加以提炼加工进而升华的创造过程。舞蹈创作是编创者对生活与文学的认识与总结,舞蹈的素材大多来源于对生活方方面面的体验以及对文学作品中故事情节发展的感受。舞蹈是用肢体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表现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它的创作决定了舞蹈的最终方向。
三、文化元素在舞蹈编创中的运用
现代舞蹈的创编中,融入各中文学文化与民族元素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不同类型的舞蹈的创编过程中融入中华文化元素,对于提高我国舞蹈在国际舞蹈届的地位以及促进世界舞蹈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舞蹈中展现出了文学作品独有的文话元素体现出舞蹈的内涵,是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新舞蹈在设计与表演中应从内容的来源、节奏的表现、舞蹈的编排、风格的展现等方面借鉴文学作品中的故事线索与情节发展。舞蹈中运用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元素更能够用精彩的技术动作去深情地演绎出故事情景与音乐感受,使音乐舞台的表达与剧情节奏良好协调的配合,用文学与舞蹈的完美融合征服每一位观众。
四、如何加强舞蹈创造中文化元素
如何在舞蹈创作中融入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呢,如何做到在吸取文学文化元素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同时,并将舞蹈艺术表现的淋漓尽致呢,如何能够将文学文化不着痕迹地融入到舞蹈创作中呢,这都是舞蹈创造这所要面对的问题。对于如何将文学文化融入舞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走进文学文化,学习文学文化,了解文学文化的背景,用敏锐的洞察力捕捉文学文化的情感艺术,寻找舞蹈素材,只有有了良好好的文学素材作为舞蹈创造的主题,再经过反复深入的挖掘、推敲,才能创造出具有灵魂的舞蹈作品。其实,不管是传统的舞蹈艺术还是现代的舞蹈艺术,虽然好多没有刻意去融入文学文化元素,可是他们都有着文学文化元素的影子。文学作品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遗产,通过对这些民族舞蹈与传统文学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可以吸取其中的优秀文化,并加以继承和发展,能够创作出更具有艺术气息反应人类精神文化的舞蹈。舞蹈作品中融入文化元素,不仅对于我们继承发扬文学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增强舞蹈的艺术性与生活性,提高艺术欣赏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舞蹈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在现代艺术气息浓厚的历史大舞台上,各种完美的舞蹈作品如百花争芳,各自异彩纷呈。回顾舞蹈创作历史,舞蹈是以人体为表现工具,通过音乐的节奏与动感表达情怀与艺术。它是一种灵活的灵魂艺术,是艺术舞台上最容易融合与发展的艺术。
五、结语
舞蹈作为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它有着其它艺术没有的大众性和生活性,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舞蹈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舞蹈创作由于创造思维的不断改善呈现出了多元文化格局。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如果能够感受到浓郁的文学气息,不仅为舞蹈增加了文学色彩,更是赋予了舞蹈灵魂与更多的动感。
参考文献:
篇5
1、学生职业素质的内涵
对于职业素质,没有明确的定义概念。不过结合众多关于职业素质的论述,在本文认为职业素质其实就是劳动者对社会经济环境中,职业的认识了解程度,以及自身的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性体现。职业素质高,通常就是指的劳动者的就业能力、职业技能水平以及职业道德水平等较高。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其职业素质主要就是包含其在校期间掌握的相关专业技能知识、对未来职业的认识程度、就业能力等,这些因素关系着学生未来是否能够顺利就业。
2、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方面的重要作用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陶冶学生的情操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其次,引导学生精神、心灵和性格的塑造;最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塑造学生职业精神。具体表现为以下内容:2.1陶冶学生的情操和规范学生的行为。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可以与之相对应的如社会文化、家庭文化等,校园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学校的育人价值文化,也包含在培养现代高职人才方面的教学功能性文化。教师的授课、学生活动的开展,专业课程的实践等,不同的校园活动中,沉淀着不同类别的校园文化。这些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并规范学生的行为。校园的各项管理制度,也形成了一种特定的约束管理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们的整体素质。2.2引导学生精神、心灵和性格的塑造。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核心内容的校园精神文化,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并且是学生和教师员工共同认同的,融合了学校自身的整体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的较高层次文化。建设符合学生自身的精神文化,能够发挥其引导学生精神,心灵塑造与性格修养重塑的作用。学校的校训文化,校风、学风等,无疑不在学生们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例如,校训文化是很多高职院校立校、发展、持续不懈追求的精神价值,是学校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的核心文化基础,这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们心灵的塑造,人格的培养,以及职业素质的养成,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3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塑造学生职业精神。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方面,对教育、教学方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考试制度等,鼓励学生们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为今后就业打好理论基础。在高职院校各项课程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学习文化、实践文化,对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学习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岗位,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让学生们在校期间,建立起对未来工作的信心和兴趣。这样有助于学生们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也更加愿意主动探索学习,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养成起基于专业兴趣的职业技能素质,同时提升学生们的就业能力。
3、建设高职校园文化,发挥其作用的措施建议
在上面的论述中探讨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在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该如何建设高职校园文化呢?以下是本文对如何建设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的一些措施建议。3.1构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校园文化。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学校文化的建设,归根结底在于服务人才的成长。因此,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文化观念,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观,就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独立性基础上,从学生的知识发展需求出发,按照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和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服务和成就学生的育人体系,提高服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实现成就学生的目标。这既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又反映了高职教育供给端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同时,高职院校要结合教学安排和当前时事,推行一个月一个文化主题,学生发展处还围绕“十大文化”拟定学生主题教育提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教育全过程,把人文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寓于优良的校风、学风建设之中,大力倡导“阳光、自信、奋进”的校园文化,形成“立德强能”,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为其构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进行量化。只有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第一课堂和以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二课堂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才能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系统性。3.2丰富的学生社团实践,开展素质教育主题活动。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吗,要重视素质教育,通过丰富的学生社团实践,和素质教育主题活动,不断提升学生们的职业文化素质水平,全面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高职院校要讲素质教育主题活动,作为建设校园文化的的重要手段,传播与发挥校园文化功能,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讲座活动,讲座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关注心理素质,重视人文素质,突出专业素质,培养科学思维为目的,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为主要内容,达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服务于学生”,实现以人为本,文化共享。3.3重塑学生自信,矫正学生品格。提升自我认同是提供“有效性”供给的基础和条件。《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有91%的2014届高职毕业生是家庭第一代大学生,52%来自“农民与农民工”家庭,这些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经历坎坷、自我认同度低、自信缺乏等问题。提高职业教育供给的有效性,一是搭建学生与校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使学校充分了解并尊重学生的需求;二是构建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荣誉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三是抓住新学期升旗仪式和重大节日等关键节点,强化仪式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通过搭平台、建体系、抓节点,实现为学生做主向由学生做主的转变,提升学生自我认同。3.4厚植文化底蕴,为学生提文化素养教育服务。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对文化底蕴的开发,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为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打好基础,也才能在高水平文化的引领下,实现为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服务。学生们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能够不断发现个人的不足,并受到优秀校园文化的影响,无论是在学习、生活、工作实践方面,还是做人处事过程中,都会自觉展示出良好的职业文化素养,能够为学校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高职院校很多锻炼自我,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职业教育文化精神,已经成了不少学生的职业价值理念,支撑他们在今后职业生涯中勇于进取,不断开拓,用自己的专业努力和执着追求的精神,奉献社会,回报社会。3.5锻造“工匠精神”是提供“引领性”供给的目标和归宿。工匠精神是一种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执着、对产品和服务追求完美与极致的价值取向,是精益求精。虽然短短3年的高职教育无法培养出大国工匠,但可以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将敬畏写入人生信条,将专注刻进理想信念,将执着融入师生血液,持续强化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要求,不断提升服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将锻造学生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参考文献】
[1]唐静.刍议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职业素质养成中的重要作用[J].教育现代化,2016(12)
[2]张志强.刍议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职业素质养成中的重要作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06)
篇6
1.校园文化
(1)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对一所学校而言,没有文化的存在,便没有学校的存在,没有优秀文化,就没有卓越的学校。学校里可以没有漂亮的建筑、先进的设备,但是不可以没有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校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学校通过其特有的文化来影响学生,一所好的学校是可以让学生拥有精神归宿的地方。
(2)校园文化的功能。 第一,导向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会于潜移默化中影响每个人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促进校园优秀和谐风气的形成。
第二,规范约束功能。每所学校都有独特的校训、校风以及校规,规范着每个人的道德追求与行为方式, 使校园里每个人必须遵守规范,努力学习。
第三,激励功能。每所学校的校园文化都是经过传承学校优良文化传统和创新文化新内容所形成的。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提高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形成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的工作和学习的氛围。
2.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人文精神,包括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其中学校教育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人文素质强调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性的教育,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二、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1.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内涵
第一,医学生应具有以人为本的高尚医德观念,正确处理医患关系,不仅为患者提供治疗和照顾,帮助和安慰患者,而且还尊重和理解患者。
第二,医学生应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医学生不仅要对患者负责,更要对自己、对社会负责。
2.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内容
(1)文化知识素质的教育包括众多具体学科知识的教育,是人文素质培养的基础,有助于医学生本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2)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是人文素质培养的关键,作为合格的医学生,应以严谨的职业作风为患者提供服务。
(3)沟通教育。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沟通教育能使医学生更好地提高语言沟通技巧,加强语言修养。使学生面对患者时,能精确地、清晰地、生动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掌握与患者交谈的技巧,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3.校园文化在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1)促进医学生职业道德观形成,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医学院校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丰富医学生的人文知识,还能培养了医学生的人文情感,为医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素材,从而培养医学生的高尚情操,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2)榜样引导作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医学院校,常常把能力及资历高的老师们和已经毕业的优秀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标准、职业道德以及人生价值观等在学校内以各种形式进行介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可引导学生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努力学习。
(3)规范约束医学生的行为。校园文化以校训、校风以及校规校制等形式存在,渗透在学校内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及学习中,对学生形成特有的约束和规范作用。
(4)适应作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充实学生思想,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定位。而对于医学生来说,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使医学生提前适应自己的角色,从而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医学为保护人类生命健康而生,充满着仁爱的光芒,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优良的医德、精湛的技术和渊博的人文知识的专业医学生,对医学事业有着重要意义。
篇7
Key words: mathematics teaching;mathematical culture;mathematical quality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8-0232-02
0 引言
大学数学是大学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学习其它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通过学习数学,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更对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产生深刻、持久的影响。但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强调基础教育和应试教育,没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目前我校大学数学的教学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①教学方式问题。大学数学包括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几门课,每门课都是知识点多,而课时相对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授课教师绝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而大学数学教育的重点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就迫切需要调整教学方式,更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备好每一堂课。而我校数学教师承担全校的数学类基础课程,教学任务相当繁重,现行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学生学习数学文化的迫切需要。
②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发现不少学生对数学不够重视,不能从思想上认识到数学对他们能力的锻炼以及后续课程的作用。原因之一是他们没有找到数学和本专业课程的结合点,很多学生为了拿到学分,抱着不得不学的态度学习数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就机械模仿例题,不能掌握基本的知识,更谈不上进一步思考所用的思想方法。不管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多少,大多数学生仍然对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了解得很肤浅,对数学的宏观认识和总体把握较差,数学素质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更体会不到数学文化的丰富底蕴。
③教材问题。现在的大学数学教材,多数重理论和计算而轻应用,只有很少一部分附加经济、物理方面的简单应用。目前我校结合专业的特点分类设置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比如工程类学高数I,经管类的学高数III等,专业不同,难易程度也不一样,但针对性还不够强。有些专业的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学起来较困难。
1 数学文化的作用
开设数学文化选修课的目的是改变目前数学教育体系中重视理论推导,忽视数学文化的介绍的现状。国家教学名师顾沛教授指出,开设数学文化课程意在“让学生了解数学思想,引起对数学的兴趣,学会以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观察世界的方法”。开设数学文化课程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可以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 数学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数学文化素养,才能将数学文化很好的传授给学生。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还要熟悉数学史、数学哲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自己所教授课程产生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前景以及应用价值,并能将这些知识与本课程知识相融合。这对教师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提高。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我校数学教师查资料学习的时间较少,所以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重视。
1.2 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上融入数学文化的知识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比如向学生介绍与知识点相关的数学史料、应用前景和数学家的生平与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发展历程,对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大有好处。此外,数学文化注重从日常活动中引出数学内容,同时增加了统计、数据分析、图论等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1.3 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数学文化的教学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多阅读相关的文化书籍和论文,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这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使其掌握了自学的方法。还可以多开展探讨课和活动课,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鼓励自主探索与他人合作交流,认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积累研究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篇8
2 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辅相成
校园文化建设包罗万象内容丰富,涵盖文学书法、政治科技、艺术体育、人际交流等。当我们徜徉在多彩而有活力的校园,会发现优质的语文教学是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的先决条件。语文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听、说、读、写才华的平台,营造出富有感染力和渗透力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又能促进语文教学活动。从课堂教学到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都可成为语文教学积极利用的资源,我们应引导学生从书本学习走向课外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外现有的资源,结合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建设,以达到德智教育两相裨益的效果。
3 如何让语文教学为校园文化建设增光添彩
3.1 文化主流 美化环境: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启迪智慧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教学楼内开辟学生作品栏、特长展示窗等,为他们提供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如张挂科学家和学者画像,治学和教育的名言警句,书写催人向上的标语等,体现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各班可创设班牌、格言及墙报,宣扬班级特色,增强凝聚力。黑板上留出专栏,由学生轮流写出对班级建设有针对性的句子,激励学生进步。体育场,塑造和展示以运动为主题的雕像、形象语等。食堂、水房、厕所等的提示语,树木花草的介绍都可以通过文字和学生心灵交流。每块绿地能说话,每面墙壁都育人。注重校园的净化、美化、绿化和亮化,使学生在校园内时时处处都感受着文化的熏陶和美的的享受。
3.2 经典诵读 国旗演讲:经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积淀了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的灵魂。诵读经典对于提升境界,丰富内涵、净化灵魂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组织学生有选择性的在每周一升旗仪式上进行经典诗文诵读。国旗下的讲话可变教师讲为学生讲。内容结合时事、学校大事或节庆活动等。他们自己查阅、写作,再经老师修改、筛选定稿。此类文章不受文体、题材限制,再加上场合的隆重,使学生富有一定的挑战性与成就感。这也是语文的另一种学习和运用。
3.3 专题培训 文学讲座:为丰富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新闻采访、写作以及普通话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定期开展小记者和小主持人培训活动。选拔相关特长生进行,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并适时开展一些校内外的采访,文艺演出,会议主持等实践活动,让他们参与锻炼。这样既丰富了知识,又提高了了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文学即人学,欣赏好作品的同时,更学会了做人。适时安排文学创作、欣赏等专题讲座,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培养高雅的情趣和健康做人有着积极的作用。活动吸引了大批文学爱好者参与并能积极创作。既使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又增强了自信、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素养。
篇9
校园文化是在特定的校园区域内所形成的一种社会亚文化形态,各个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迥异的概念内涵。山东师范大学史洁教授认为:“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以及其它教工群体为参与主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样式。”[1]而吴修艺先生则从微观的角度提出:“校园文化是指开展学校教学活动所短缺的艺术教育以及各种文化活动,由此提升学生文艺修养,包括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等等。”[2]
因此,校园文化的呈现方式主要表现为:
首先,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最直观的呈现方式,包括学校内的建筑布局、自然环境以及学习与生活设施等等。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实体,折射和蕴含着学校的精神追求、审美思想以及独特的品味等等。物质文化是学校主体改造的成果,是学生进一步活动和发展的基础。
其次,制度文化是由学校主体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及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方式等等。它不仅体现了学校主体的意志,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的实施特征;而且也是高校内顺利实施各项活动的重要保障。各个学校所处环境以及人才培养理念的不同,由此形成了迥异的制度文化,从而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最后,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各个层次校园文化主体在长期的继承与创造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理想追求等等,体现在学生人际关系、舆论氛围、生活态度、学习目标以及各种校园活动之中。它从根本上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层次和水平。
二、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方向
当前,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带了来一系列的弊端,比如重私利轻公德、重功利轻气节、重索取轻奉献等等,从而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方向,使之朝着主流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成为诸多高校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而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方面,从整体的校园环境、集体生活到具体的文化活动、人际交往模式等等,都给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参考标准,比如名人肖像、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诸多社团活动等等;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通过各项规章制度来约束和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方向,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由此端正生活理念和学习态度,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情感素质快速成熟的阶段。良好的校园文化既可以通过校风、学风、人际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等等,创造一个陶冶学生心灵的精神环境,使其在潜移默化之中塑造自身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逐渐提高自己的修养;同时还可以建构起一种与学生观念体系相适应的优美和谐的物质环境,在静谧、舒适并且具有强烈的文化感染力的校园环境之中,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学习的热情,尤其是增强个人的自尊心和思想情操,规范自身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逐渐养成高尚的品格,提高个人的修养。
3.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各种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在高校内开展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运动会、文化艺术节、演讲比赛、书画展、大学生辩论会以及各种讲座等等,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加文体活动的热情,极大地增强其各项才艺能力。其次,这些社团组织和各项活动大都是由学生自发组织起来并进行管理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不仅很好地培养学生组织与管理能力;而且也增强了其创新意识和自信心,从而为高质量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4.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性格特征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一方面激励学生或者是采用严格的制度措施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积极、乐观的性格;另一方面也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演讲比赛、才艺表演等等,使学生积极参与群体生活,由此加强自身的沟通能力。
5.提升学生专业学习能力
当前,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主要是围绕人才培养进行的,因此,很多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渗透着浓厚的专业教育内容,积极开展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比赛活动,或者是进行相关的讲座和学术报告会等等,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让学生及时了解学术动态及学科前沿知识,最终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和效率。
三、优秀校园文化的建构措施
从核心内涵与表现形式的角度来说,校园文化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因此,构建优秀校园文化也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物质文化建设要坚持科学合理的规划、历史与现代的结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统一、美观与实用的统一等各方面原则,从而建构起既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蕴和历史厚重感;同时又具有美观效果的校园文化环境,大到图书馆、教学楼、学生宿舍、运动场,小到一石一木、一花一草,都要呈现出文化性、艺术性的特征以及协调一致的秩序感。
其次,制度文化建设方面要体现出个性化与人性化色彩相结合的特征。
最后,精神文化建设要以营造和谐校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才艺能力为核心目的,在秉承丰富学生多样化生活、提高专业知识学习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帮助学生组建各种社团以及开展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等等,由此将社会主流思想、道德观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实现其思想上的升华。
总体来说,良好的校园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呈现出重要的功能价值。它的建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的规划、全面的积累和长期的坚持,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上协调一致地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的。在当前我国高校文化教育事业大发展的环境下,只要学校重视,措施得当,就必然能够早就高格调、高品味、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尤其是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注释:
[1]史洁.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结构[J].中国高教研究,2005(5):85.
[2]吴修艺.中国文化热[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89.
参考文献:
[1]杨叔子.校园文化与时代精神[J].中国高教研究,2007(3):21-22.
篇10
一、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民俗文化教育的意义
民俗文化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文明成果,是本民族共同体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它既是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的体现,又是本民族时代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凝结。民俗文化教育以能激发人们的情感、情绪为最大特色,它具有多功能的审美、认识、娱乐价值,能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构想,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关注蒙古族民俗文化的发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蒙古族特有的文化资源,来传承、弘扬蒙古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与蒙古族民俗文化的完美结合下,不断扩充艺术领域的教育内容,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
蒙古族民俗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我们选取蒙古族民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幼儿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将这些内容渗透到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之中,采取幼儿喜爱的方式,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蒙古族民俗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在教学中对幼儿进行启发、引导,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蒙古族民俗文化知识,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
二、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做为幼儿教师,有责任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了解蒙古族的民俗文化,但复杂难懂的理论观点,让幼儿难以理解和接受,更不符合幼儿的年龄、认知特点,幼儿掌握起来十分困难,其中哪些活动内容、哪些活动方式更适合幼儿的发展,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答案。教师必须主动进行研究,认真阅读相关理论书籍,并进行大量的资料整理和创编工作,把这些深奥的理论改编或创编成浅显易懂,易于幼儿接受的内容,便于幼儿理解、学习和掌握。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对教案的设计、过程实录、活动反思都进行了具体的培训学习,各年龄班教师都能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定出详细、具体的教研计划,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并在教学活动中认真组织实施。这既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又探索出一条适合民族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发展之路,使蒙古族民俗文化发扬光大。
三、整合教育资源,丰富幼儿艺术教育内容,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1.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深幼儿对蒙古族民俗文化的了解。在艺术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教学是重要手段之一,它对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感受力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生动活泼、色彩鲜艳的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化无形为有形,给幼儿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情境,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加深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开展艺术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力、创造力。培养幼儿艺术感受力、表现力,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光靠课堂内的教学实践是不够的,还必须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去。对幼儿来说,开展趣味性地艺术区域活动更为重要。
3.丰富多种艺术活动形式,加强艺术欣赏,培养幼儿的审美素质。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孩子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我们将蒙古族民俗文化教育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艺术教育内容相结合。首先将蒙古族民俗文化教育活动内容按一定的方式整合在一起,或把蒙古族民俗文化教育活动内容与正常的教育活动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其次将蒙古族民俗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形式进行整合,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上课活动、游戏、休息、日常活动的安排加以整合,二是将主题活动、集体活动、分组活动、区域活动、个别活动加以整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因此我们充分挖掘利用环境中有利的教育资源,充实教育内容,拓宽教育途径。
篇11
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首先,在节的引言中,明确指出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接着,讲述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三方面内容。
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内容,一开始就指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紧接着以玉米和人体为例,将含量较多的化学元素以及这些元素的含量列成表。通过对表中内容的分析,概括出两点:一是组成玉米和人体的基本元素是C、O、H、N;二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含量相差很大,由此进一步提出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和种类。
关于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的内容,首先强调指出,在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C、H、O、N、P、S这6种元素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接着,说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进一步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关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内容,主要是从组成生物体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的相同和不同,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一点是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的事实,来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另一点是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与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比,两者相差很大的事实,来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首先,明确提出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主要包括无机化合物的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物的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然后,依次讲述构成细胞的这6种化合物。,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关于无机化合物的水,着重说明它在细胞中含量最多;水在不同的生物体中和不同的组织、器官中含量不同;水在细胞中以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存在;水在细胞内的重要作用。最后强调指出,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关于无机盐,强调指出它在细胞中虽然含量很少,且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状态存在于细胞中,但是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无机盐既是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又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关于糖类,主要说明它由C、H、O3种化学元素组成,它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糖类大致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其中的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淀粉、糖元等是重要种类),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重要作用。
关于脂质,主要说明它由C、H、O3种元素组成,一般包括脂肪、类,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脂和固醇等;这几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重要作用,并强调指出,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的膜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关于蛋白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教材中比较详细地讲述了有关内容。首先,强调蛋白质在细胞中只比水的含量少,大致占细胞干重的50%以上,它是细胞中各种结构的重要化学成分。接着,说明蛋白质主要由C、H、O、N4种化学元素组成;它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是由许多氨基酸分子互相连接而成;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在生物体内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关于核酸,首先明确指出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对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的作用。然后,说明核酸由C、H、O、N、P等化学元素组成,也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酸可以分为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两大类。
本节教材的最后一段指出,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这里也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在本章中,为了配合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内容,安排了学生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主要是根据某些化学试剂,能够分别使生物组织中上述三种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来鉴定生物组织中有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
二本章与其他章的联系
1.本章是绪论后的开篇章,所讲内容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与后面的各章都有密切关系,是学习好其他各章的基础,教学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是讲述第二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重要基础。例如,讲述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会用到磷脂、蛋白质等知识。
3.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与本章联系十分紧密。例如,讲述植物的物质代谢时,要用到酶、水、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等知识;在讲到人和动物的物质代谢时,要用到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知识。
4.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在讲到激素的调节作用时,要用到蛋白质等知识。
篇12
1、最恐怖的化学元素就是氟,在初中学化学时都会接触很多的化学元素,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有118个化学元素,每个化学元素的作用都是不同的。
2、氟元素的毒素被称作是最强的,他可以和很多的元素产生反应,是很可怕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3
能力提升:(1)基本元素与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二者的区别。基本元素是指构成任何生物体都必须的元素,包括结构最简单的朊病毒也不例外,也包含C、H、O、N四种元素;主要元素则是指细胞中作用重要而相对含量又较高的元素,如C、H、O、N、P、S等,它们大约占细胞总量的97%,所以主要元素中包含了基本元素,但二者又不完全等同;细胞的化学元素中又以O含量最多。
(2)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区别是以各种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而定的。含量占生物体总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就称为大量元素,以下的就称为微量元素。
典例1.下列哪一实例能说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是( )。
A.Mg是叶绿素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
B.油菜缺少B时只开花不结果
C.哺乳动物血液中Ca2+盐含量太低会抽搐
D.人体内Mn的含量过高会导致运动失调
点拨:本题考查微量元素的定义。题中提到微量元素只有“B”、“Mn”符合,而D项不能说明该微量元素是否为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
答案:B
总结:对生物体内的元素种类及构成,不仅考虑其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而且还要考虑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称之为微量元素的标准是在生物体内含量少,但作用重要的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按照该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来确定的。主要元素、基本元素等是按照该元素对生物体的作用区分的。自然界组成元素与生物体组成元素的关系可以用右图表示。
考点二:细胞中的元素及其重要作用
(一)组成化合物
(二)影响生命活动
①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②K+可维持人体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心肌舒张和保持心肌正常的兴奋性。K在植物体内可促进光合作用中糖类的合成和运输。
③B+可促进植物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植物缺少B会造成“花而不实”。
④K+在动物细胞中多分布在细胞质里,对神经的兴奋传导和肌肉收缩有重要作用。在植物中以无机盐溶液的离子状态存在,与光合作用过程中糖类的运输有关。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一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
⑤Zn2+有助于人体细胞的分裂,促进生长发育、大脑发育和性成熟。
典例2.下列对化学元素硼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硼属于微量元素B.柱头和花柱中积累大量硼时,有利于受精作用
C.缺硼时花粉发育不良,花药和花丝萎缩D.能够促进雄蕊的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