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新生儿肺炎的主要护理措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43-01
新生儿肺部组织尚未发育成熟,易受外界感染,其呼吸道分泌物无法及时排除,易导致通气受阻,从而引发严重的肺炎疾病。新生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严重影响了新生儿的良好成长[1]。为此我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旨在更好的帮助新生儿患者恢复健康,就临床疗效判定来看,护理干预措施效果良好。
1新生儿肺炎概述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时期常发生的一种呼吸道感染疾病,按照其病因状况可将其分为产前感染与出生后感染,这源于新生儿肺脏十分娇嫩,尚未发育成熟,极易受到空气中的细菌感染,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及咳嗽等症状,若不对新生儿肺炎患者进行及时诊断治疗,极有可能会引发新生儿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败血症等多种严重的并发症[3],为了有效避免新生儿肺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对新生儿患者在常规新生儿肺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又采取了多种护理干预措施,并取得了让人十分满意的效果。其中我院在新生儿肺炎患者治疗期间所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有引流、雾化吸入、胸背叩击震动排痰及吸痰。这些护理干预措施对新生儿肺炎患者尽快痊愈具有重要作用,其详细分析如下所述。
2护理干预
2.1引流。对新生儿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引流的护理措施,促使新生儿肺部的分泌物由小支气管往大支气管的方向引流,分泌物较多,应据患者病情每隔2~4h翻身一次,右侧分泌物较多应对其进行左侧卧位,左侧分泌物较多应对其进行右侧卧位,从而改善患者肺部通气状态,确保患者支气管的畅通。
2.2雾化吸入。对新生儿肺炎患者可以采取雾化吸入的护理干预措施,应每隔8~12h进行雾化吸入一次,每次时间15~20min[1]。在雾化液中可加入地塞米松及氨溴索药剂,这些药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患者的肺炎症状反映,将低痰黏度,有效改善肺部通气状况,对治疗新生儿肺炎患者具有辅助作用。同时对于呼吸无力的新生儿患者应采取垫高床头的方式,垫高程度一般控制在30度左右。此做法可以增大患者肺部气体的交换量,增强患者呼吸深度。
2.3胸背叩击震动排痰。新生儿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在采取引流的同时还可对患者特殊采取胸背叩击震动排痰的护理措施,利用患者胸壁震动能够使患者小气道分泌物松动脱落,有利于分泌物顺畅进入较大的气道。护理人员在胸背叩击时一般都是用手掌、手指或者叩击器对新生儿肺炎患者进行轻叩,叩击频率为10/min,叩击时间为1~2min,每个部位的叩击反复次数应控制在6次或者7次,叩击总共时间应小于10min[2]。护理人员在叩击时要时刻观察新生儿肺炎患者的反应,注意其心率、呼吸及皮肤等因素变化。但这种护理干预措施对新生儿本身的身体素质有一定要求,对于一些呼吸十分困难、肺出血或者是体重在1000g以下的早产儿不适合采取这种护理干预措施[4],相关工作人员采取胸背叩击震动排痰护理干预措施之前,要了解新生儿的病情状况及身体状况,从而选择适宜的护理干预措施,确保新生儿肺炎护理干预措施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2.4吸痰。护理人员对新生儿患者采取引流、雾化吸入及胸背叩击等护理干预措施后,应及时对其进行吸痰。首先将新生儿患者鼻内分泌物全部清理出去,而后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器官预设部位,稍退0.5~1.0cm,以免导管尖部位置损害患者气道黏膜。然后再将吸痰管在深部位置轻轻旋转,并向上提拉。每次吸痰压力应控制在100mmHg。吸痰时间小于15s[2],另外相关护理人员在吸痰护理干预过程中应保证护理干预的无菌操作[4],并且吸痰的动作要轻巧,因为新生儿肺部器官十分脆弱,稍不注意就极有可能伤害到新生儿,因此为了保证新生儿肺炎的生命安全,应严格按照护理干预相关规范进行吸痰护理操作。
3结论
新生儿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支气管道相对较为狭窄,软骨柔软,且黏膜丰富,同时新生儿黏液分泌物较少,排痰功能较差,出现呼吸道不畅等状况无法有效咳嗽,因此呼吸道感染易引发肺炎[2]。本次研究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引流、雾化吸入、胸背叩击震动排痰以及吸痰等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快速改善新生儿肺炎患者的通气道,使患者大小气道的分泌物得以及时清除,减少新生儿呼吸道阻力,有效改善了新生儿肺炎患者缺氧等状况,降低了新生儿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对新生儿肺炎患者尽快痊愈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肺炎患者治疗中采取引流、雾化吸入、胸背叩击震动排痰以及吸痰等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显著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翠花.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肺炎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3,7(17):65-66
篇2
引言: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由于新生儿各方面发育均不健全,因此,一旦感染该病,极易出现窒息、呼吸功能不全和循环衰竭等,危险性极大,也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新生儿肺炎按其感染方式不同分为二种,一种是感染性肺炎,另一种是吸入性肺炎。由于是新生儿发病,在治疗过程中,对护理的要求更高,病情及患儿各种体征的变化均要通过护理人员的密切观察才能掌握,因此,恰当的护理和细致观察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通过对本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46例新生儿肺炎的病例护理观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就新生儿肺炎的观察及护理要点进行探讨,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46例新生儿肺炎的病例,男31例,女15例;最小1天,最大25天;其中早产儿13例;本组病例中感染性肺炎41例,吸入性肺炎5例。
1.2 病情观察方法:我院对新生儿肺炎的患儿要求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首先进行生命体征及状态的观察,由于新生儿各方面发育都不成熟,因此不仅要根据体温、脉搏、呼吸心率等进行症状判断,还需对新生儿意识状态,哭声微弱、眼睛等进行观察,有时体温未升高,但患儿表现意识状态差、呼吸心率减慢、哭声微弱或不哭以及刺激时无反应等,均显示病情严重;其次对患儿呼吸频率的观察,重点是呼吸频率、呼吸深浅、双肺有无呼吸音改变等,另观察患儿面部、唇、指、趾有无青紫,若出现呼吸异常如张口呼吸、点头样呼吸、吸气、呼吸暂停等,即表示病情严重,应立即抢救。第三,观察新生儿哺乳情况和呼吸道分泌物性状,多数患儿因肺炎会拒奶、呛奶、吐奶,一旦观察到患儿呈喷射状吐奶显示疑似颅内压增高,应即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对呼吸道分泌物的观察主要检查是否有呕吐物、羊水、血液、或胎粪的吸入以及分泌物的颜色、量、黏稠度等;第四,注意观察患儿情况,注意并发症的发生,新生儿肺炎常见并发症是呼吸衰竭、败血症、心力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脏器功能衰竭[3]。
1.3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
1.3.1 一般护理:室内最好保持适宜的温度22~24℃,湿度控制在65%以下,保持病室安静,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根据患儿病情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方式进行体温检测,对于体温不升的患儿,应放置暖箱内,高热患儿,可先采取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保持患儿体温在36.5~37.5℃;对感染性肺炎患儿分感染种类分室,传染性较强的尽可能隔离;本组46例患儿均每日定时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拭口腔2次以上,患儿便后用温水洗净,脐带未脱落的患儿要注意观察脐部有无渗出情况等,以预防口腔、脐部及皮肤炎症;对患儿的检查、治疗等尽可能集中进行,以防止因患儿哭闹挣扎而加重心脏负担;呼吸困难及缺氧的患儿在给氧时注意浓度和流量[4]。
1.3.2 保证呼吸通畅:由于新生儿发育不健全,呼吸中枢尚未发育成熟,不能自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痰液等可导致呼吸道阻塞而引起窒息、呼吸暂停,从而加重肺部感染。因此,出现痰液应及时吸出,以保持患儿保证呼吸通畅。
1.3.3 合理喂养,预防和控制感染:在对患儿进行喂养时应采取多次少量的喂养方式,以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对不能进食的患儿可鼻饲喂养,每次鼻饲后冲洗鼻饲管,保持管内清洁;对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护理中要特别注意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及交叉感染极易造成患儿死亡,因此,在护理时必须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加强消毒和隔离措施。
1.3.4 用药方面的护理:保持输液速度稳定,做好心电监护及观察用药后患儿的反映;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情况,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的症状。
2 结果
通过仔细观察及精心护理,本组46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无一例感染及并发症发生,治愈率100%。
3 结束语
新生儿肺炎发病急,死亡率高,由于新生儿身体各方面发育均不健全,因此,所有症状均需通过护理观察才能发现并及时处理,密切的观察和有效恰当的护理是提高新生儿肺炎救治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 李培英.新生儿肺炎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6,8(13):87.
[2] 薛春香. 新生儿肺炎炎32例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3):1013-1014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收治新生儿肺炎合并胃出血患儿88例,所有患儿均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结果、细菌培养等确诊为肺炎合并胃出血;其中男50例,女38例,出生至发病时间为0.5-2d,平均(1.1±0.2)d;主要临床症状为吐奶、呼吸窘迫、精神较差及咳喘等。将8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两组患儿在出生时间、性别、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1.2 护理方法
在给予两组患儿相同治疗措施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监护室常规清洁、对患儿病情变化予以密切观察、避免交叉感染等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精心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和护理、心理护理、胃部止血护理、超声雾化吸入护理、吸痰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措施。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计数数据进行X2检验。当结果满足P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两组患儿治疗后对照组痊愈27例,好转12例,无效5例,治愈率为61.36%(27/44);观察组痊愈36例,好转6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81.82%(36/44);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患儿家属非常满意21例,满意10例,不满意13例,满意度为70.45%(31/44);观察组患儿家属非常满意30例,满意12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5.45%(42/44)。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我院在为新生儿肺炎合并胃出血患儿展开护理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心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抗感染治疗和护理:按照医嘱合理给予患儿抗生素治疗,根据患儿用药反应对输液速度予以合理调节,对患儿大小便量、颜色与形状予以密切观察并加以记录。在给予抗生素治疗时尽早展开药敏试验,按照药敏试验结果对敏感性抗生素予以合理选择,展开有效抗感染治疗。
(2)心理护理:耐心倾听患儿家属的倾诉与担忧,对其表示理解,对患儿家属加以安抚,给予及时、针对性心理疏导,促使家属协助患儿对治疗与护理予以积极配合。同时可为患儿家属列举成功治疗案例,增强其接受治疗、战胜疾病的信念与信心;如条件允许可允许患儿家属进行适度探视,促使家属与患儿间加强情感交流。
(3)胃部止血护理:协助患儿将头偏向一侧,将头部适当抬高,对口咽中分泌物予以及时清除;若患儿为活动性出血,应给予禁食处理,利用冰盐水对患儿胃部进行适当清洗,给予降温处理促使血管收缩,从而发挥止血目的。
(4)超声雾化吸入护理:在给予患儿雾化吸入治疗时,促使患儿呼吸道保持畅通,对雾化吸入治疗时所用器具及面罩予以定期清洁并消毒,防止造成交叉感染现象。洗胃时对患儿呼吸、面色与心率等改变情况加以密切观察,防止在冷刺激下造成呼吸暂停现象。为患儿做好保暖工作,在停止出血6h时给予少许冷母乳,完成喂食后对胃排空情况予以密切观察,防止过度进食引发腹胀现象。
(5)吸痰护理:在为患儿行拍背及引流后,均给予吸痰操作,在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原则,保持动作轻柔,先对口腔中分泌物予以吸取,之后再清理鼻腔中分泌物;在吸痰时设定压力100mmHg,将吸痰时间控制在15s以内,并对分泌物黏稠、颜色及分泌物量进行观察,对吸痰前、后患儿呼吸音改变情况进行观察。
(6)所有操作应该集中进行,尽量保持患儿安静。
(7)出院指导:在患儿出院时,护理人员应为患儿家属展开出院指导,主要内容包括新生儿肺炎发病、进展知识、预防及处理的相关技巧,肺炎及胃出血治疗中常用药物,确保家长熟练掌握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有效处理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愈率与患儿家属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篇4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elf back percussion device in the application and efficacy of neonatal pneumonia.Method:From October 2013 to January 2016,160 cases of neonatal pneumonia were admitted to the Affiliated Ningde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8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used the traditional artificial hand back method,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used simple respirator mask knocking back to back.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symptoms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compared.Result:The total effect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wo groups(P
【Key words】 Neonatal pneumonia; Self back percussion device; Back percussion
新生儿期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肺部炎症统称为新生儿肺炎[1]。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科常见疾病,占新生儿发病率最高疾病的前三位[2]。由于新生儿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且不能进行有效咳嗽,对于痰液的清除能力弱使肺部痰液堆积,影响气体交换,易出现呼吸困难[3]。除药物治疗外,气道护理是新生儿肺炎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而拍背则是气道护理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护理干预措施,能缓解新生儿肺炎的主要症状和体征,预防或改善肺部并发症[4]。传统的叩背方法是徒手操作,操作者拱手形成空腔,用一定的力度、频率及方向拍击患儿后背。由于操作者叩击频率低,拍击力度难以把握,且新生儿的背部面积相对成人手掌窄小,不能达到良好的物理治疗效果。近年来本科在临床实践中采用自制的新生儿简易呼吸器面罩叩背器拍背的方法进行治疗新生儿肺炎,取得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收治的160例新生儿肺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排除出生体重在1000 g以下、心力衰竭、颅内出血等的新生儿,排除自动出院的患儿。出院标准为:肺炎症状消失,胸片肺炎病灶基本吸收。
1.2 自制叩背器的制作
参考文献[5]研究对自制麻醉面罩叩背器的制作方法。观察组应用的自制叩背器为医用新生儿简易呼吸器面罩进行改装,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目前用的是两种型号面罩,A型面罩直径6 cm,适用于体重>3.0 kg患儿。B型面罩直径5 cm,适用于体重
1.3 方法
除基本治疗外,对照组应用传统的人工徒手拍背方式,观察组应用自制简易呼吸器面罩叩背器拍背,具体如下:拍背时将患儿取侧卧位,背朝向操作者,拇指与中指固定于面罩两侧,示指压于面罩顶端球囊接口处,固定并防止漏气,适当用力。根据患儿病情和耐受程度,在新生儿喂奶后30 min或吸痰前30 min在患儿呼气时,轮流有节奏地叩拍患儿背部(避开脊椎、肩胛部位),由下至上、由外至内、由轻到重、由快到慢进行背部拍打,此侧叩完,亦可换叩对侧,叩击频率100~120次/min,每次叩击1~2 min,总时间不超过10 min,4~6次/d。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每日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肺部听诊音等体征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并在治疗后的第7天对两组患儿进行胸部X线片检查,检查患儿肺炎治疗效果。患儿各项临床体征消失,无气促、咳嗽,未闻及肺部湿音,且X线片提示肺炎病灶基本吸收,则为显效;患儿各项临床体征有所减轻,气促不明显、咳嗽次数减少,听诊肺部湿音有所减轻,且X线片提示肺炎病灶稍吸收,则为有效;患儿各项临床体征没有改善,且X线片显示仍为渗出性病变,则为无效[6]。总有效=显效+有效。同时对比两组患儿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采用自制简易呼吸器面罩叩背器肺炎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达到92.5%,而对照组肺炎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仅有80.0%。且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对于改善肺炎症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短,说明自制简易呼吸器面罩叩背器相对传统徒手叩背方法有一定优势,原因可能基于以下几点:新生儿气管和支气管官腔相对狭小,软骨较为柔弱,肌肉及弹力纤维尚未发育完善,支撑作用小,黏膜血管丰富,黏液分泌少,气道干燥,纤毛运动差,清除能力弱[7]。当肺部有炎症时易发生呼吸道狭窄甚至阻塞,同时由于新生儿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支气管平滑肌功能差以及咳嗽反射弱,使气道分泌物不易排出而加重气道阻塞,影响通气和换气功能而加重病情。因此,肺炎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极为重要,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拍背。
拍击胸背是通过胸壁的震动,使小气道的分泌物松动易于进入较大的气道,这对有效的排痰,改善肺功能有重要的作用[8]。而自制简易呼吸器面罩叩背器就是利用中空叩击的震动原理,它的叩击是垂直于身体表面的力,可提供叩击作用力,具有松弛、击碎、脱落黏性分泌物的作用,同时水平力可推动分泌物定向移动。通过叩背器有节律地叩击,对呼吸道、肺部产生直接震动,使肌肉松弛,增强咳嗽反射,刺激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促使浆液细胞分泌,稀释痰液,使附着于呼吸道管壁的痰液松动并脱落,细小支气管内的分泌物上移至大支气管,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达到清洁气道的作用,从而改善通气功能,促进肺循环,防止肺不张,减轻肺部感染。
新生儿简易呼吸器面罩为硅胶材质,边缘光滑,质地较为柔软,有一定的弹性,且呼吸器面罩比成人手掌小,接触皮肤表面均匀,拍背力度容易控制,不会对新生儿造成疼痛感,有助于保护新生儿。同时叩拍面积更广泛,避免了手掌拍背的局限性,能够触及整个肺部,也可以固定在病变部位持续拍背叩击,适用于新生儿。
传统的徒手叩背是由护士握成空心掌,直接叩在患儿背部,不同护理人员有不同的用力方式和力度,节律不容易控制又不持久,要达到拍背效果,往往费时费力。而自制的简易呼吸器面罩叩背器可保证一定的节律、频率,力量平稳,操作简单省力。用后用含氯500 mg/L消毒液擦拭即可,便于消毒及保管,可重复使用,是传统徒手拍背最好的替代品。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新生儿危重症越来越多,新生儿肺炎不仅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也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维持患儿良好的呼吸功能是学科未来关注的重点,选择正确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方法,快速有效改善患儿的通气功能,是新生儿肺炎治疗和护理的关键。
综上所述,笔者所在科对新生儿肺炎患儿使用自制简易呼吸器面罩叩背器拍背,能有效的改善肺炎症状以及缩短住院时间,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有效减轻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而且自制叩背器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值得在新生儿科普遍推广。
参考文献
[1]龚洪梅.对新生儿肺炎的临床分析及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7):473-474.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住院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15-20.
[3]农利平.拍背吸痰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的护理[J].医学文选,2000,19(3):425.
[4]王凤玲.振动排痰法在新生儿气道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3):83-85.
[5]仝海霞,周毅先,张玉,等.麻醉面罩在新生儿拍背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1):151.
篇5
新生儿是指自母体娩出至生后28天内的小儿,这个阶段是人类生长和发育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生命体征最为脆弱的阶段,婴儿出生后开始适应外界环境,内外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还不够成熟,各器官形体和功能不够完善,从母体获得的抗体不足及本身合成免疫功能低下,易受病原体侵犯,若护理不当,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将会有直接影响。因此,对于此阶段的新生儿,医护人员应当进行适当的护理,并针对其可能出现的疾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保证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维持在稳定状态,从而保证其后续的健康成长和发育。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3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分娩出生的186例新生儿,所有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均处于正常状态,未出现残疾。其中,男95例,年龄4―22 d,女91例,年龄5~25 d。新生儿的年龄、性别等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2 保暖护理:
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较快,同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皮肤薄,血管多,肌肉活动能力小等原因,易导致散热大于产热,从而出现体温低下,因此,自母体分娩出生后应立即采取保温措施:将患儿置于温暖柔软的棉被中包裹,室温>24℃,湿度50%-60% ;早产儿室温24℃-26 ℃,医护人员要尽量减少其暴露在外面的面积,以免丢失热量。新生儿由于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保温护理措施,容易导致新生儿伤寒综合征,同时,气温过低,也会导致新生儿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甚至发展为肺炎,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因此,医护人员在新生儿娩出母体后就要采取相应的保温护理,以保证新生儿有足够的热量。
3 抚触护理
新生儿抚触是经过科学指导,有技巧地对新生儿进行抚触,通过抚触者对新生儿皮肤各部位进行有次序的、有手法技巧的按摩,让大量温和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的操作方法抚触是对婴儿皮肤进行科学的、温和的刺激,可促进婴儿健康发育。室温在26℃~ 28℃下抚触,婴儿疲劳、烦躁时,不宜抚触。
4 脐部护理
新生儿脐带残端是和血管相通的,是一个开放性的伤口,该处有丰富的血管供给,是病原菌轻易滋生的部位。若护理不当则引起致病菌侵入,轻者引起脐炎,重则致新生儿败血症,危及患儿生命。其护理主要是保持脐部干燥、清洁,避免排泄物污染。每日用消毒棉签蘸 2%的碘伏消毒 1-3 次,从脐根部呈螺旋状向四周擦拭,不可来回乱擦,以免将周围皮肤上的细菌带回根部,若脐部有脓性分泌物、或周围皮肤发红、渗血,发现有肉芽组织、红肿、臭味,应加强脐部护理,可用双氧水、龙胆子、2%的碘酊外涂,若渗血量多时,应从新消毒结扎。
5 皮肤护理
刚出生的新生儿,在身体表面,尤其在皮肤皱褶处有一层油性的胎脂,胎脂有保温和防止感染的作用,清除时可用消毒的植物油轻轻擦去,再用煮沸过的温水(36~37℃)为婴儿洗浴,在脐带脱落后体温稳定的新生儿可全身浸入浴盆中洗浴,每日1 次,减少皮肤菌群聚集,保持皮肤清洁。新生儿脐带在生后第1 天都是无菌的,以后逐渐有各种细菌集落生长,由於污染、护理不当,可出现脓性物质,脐周软组织发红而发生脐炎 (omphalitis),脐带残端应保持干燥、清洁,脱落后可用碘伏涂抹、暴露、干燥、防止感染。每次更换尿布时都应用温水清洗臀部,擦干后,涂摸少量油膏,防止出现臀红和尿布疹。对已发生皮肤湿烂、尿布疹者应加强护理,局部保持干燥、洁净,并用氧气吹患处或红外线灯照射,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6 喂养护理
足月新生儿在出生后约半个小时就可以吸吮母乳,吞咽和吸吮功能良好者可给予配方奶喂养,奶量根据所需热量和新生儿耐受情况计算,由小量逐渐递增,因母乳是婴儿最好、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营养丰富、容易被婴儿消化吸收,而且含有多种免疫成分,母乳喂养的婴儿患病率低,母乳是最经济、方便、温度适宜、不易过敏,是任何乳类、食品不能取代的,母乳喂养还可加快母亲子宫复原,因此提倡母乳喂养。如果对新生儿的喂养不当,则可能导致其出现不良反应,如呕吐等,从而不利于新生儿的健康发育。因此,当新生儿出现频繁的呕吐现象时,临床医生要考虑其是否出现咽下综合征或者是消化道畸形症等,并对新生儿进行及时治疗,以保证其生命体征的稳定性。喂养完毕将婴儿抱直,轻拍其背,减少溢乳。两次喂奶之间,可喂点温开水。有些婴儿奶后常有溢奶现象,这时应将婴儿抱起头高位片刻,卧位时应侧卧,以防发生新生儿吸人性肺炎。
7 疾病预防
由于新生儿自身的机体免疫力较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如肺炎、破伤风、细菌性败血症等,对于这些疾病,临床医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降低新生儿出现疾病的概率。新生儿由于自身的机体免疫力较差,容易感染,从而致细菌侵入血液中,引起细菌性败血症,因此,医护人员要指导新生儿家属对新生儿的居室进行严格的消毒,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新生儿发生此种疾病的概率对于肺炎,医护人员要保证新生儿的居住室保持经常通风,减少探视,与婴儿接触时,应先洗手,以避免将细菌带给新生儿,导致其出现感染。对于破伤风,在接生的过程中,医生要严格按照操作规定实行无菌操作,将新生儿发生破伤风的概率降到最低。
8 总结
经过精心的护理照顾,除3例新生儿出现新生儿肺炎,需要转新生儿科治疗外,其他新生儿都正常出院。结果提示,我们医护人员如果能对新生儿实行有效的护理和疾病预防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新生儿发生疾病的概率。
参考文献:
[1] 陈琳华. 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35): 68-68.
[2] 实用新生儿护理[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篇6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严重呼吸道疾病,以弥散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特征,占新生儿死亡原因的10%~20%[1],按病因可分为产前感染和出生后感染两种,新生儿肺脏娇嫩,发育不成熟,极易引起细菌感染,出现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为主的临床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可诱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2]。为了提高治愈率,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对收住入院的新生儿肺炎患儿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70例,其中男38例,女32例,足月儿60例,早产儿10例,平均体重(2.40±0.45)kg,所有患儿均诊断明确,根据《儿科手册》诊断标准确诊,其中产前感染者28例,产后感染者42例,日龄在7 d以内30例,7~14 d 25例,
14 d以上15例。
1.2 方法
1.2.1 在温度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 在新生儿肺炎患儿的病房设有温度计,定期监测并调节,使病房室温度保持在24~26 ℃,相对湿度在55%~60%。病房配备有空调,在气温过高或过低时使用,使用过程上注意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使患儿处于一种舒适的温度之中,对于体温相对过低的早产儿,可将患儿置于预热好的暖箱中,待体温恒定后再将其置于合适的室温中。
1.2.2 在改善症状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当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偶有暂停,颜面出现青紫或苍白,立即给氧气吸入,随时观察缺氧改善情况,如呼吸、面色及口唇,如缺氧已纠正,应改为间断吸氧,持续缺氧可导致肺组织充血、水肿,肺泡毛细血管增生及肺不张,氧中毒的病理改变。日龄较小者用面罩吸氧,2~4 l/min,日龄较大者可用鼻导管吸氧,氧气流量0.5 l/min左右。但早产儿吸氧必须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一般将tcso2维持在88%~93%左右即可[3]。
1.2.3 在保持呼吸道通畅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 有如下几种方法:(1)防止分泌物阻塞: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观察有无干鼻痂,如有要及时用细小棉签浸湿清除。(2)物理方法排痰:可以通过叩击胸部震动排痰,让患儿采取俯卧位,护理人员利用自己的手掌或手指的指端,力度根据患儿大小灵活掌握,或者使用叩击器,在患儿的左右前胸、腋下、肩胛间、肩胛下做轻轻叩击.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10 min,以免给患儿带来不适,在叩击过程中同时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及痰液排出情况。(3)吸痰:吸痰时负压不能过大,一般为0.02~0.03 mpa,吸管要细,柔软,吸痰时间不能过长,持续时间不超过15 s,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吸痰时如果患儿痰液黏稠,不易吸出,可轻轻叩背,通过振动,促进痰液被排出。(4)翻身及引流:根据患儿肺部分泌物量及部位制定适宜的方案,若肺部分泌物较多时,可给予2~4 h翻身1次,若分泌物主要集中在左侧则以右侧卧位为主进行排痰,若在右侧则采取左侧卧位。(5)雾化吸入:若患儿痰液较为黏稠,不易咳出,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每8~12小时1次,每次20 min左右。可在雾化液中加入适量氨溴索和α-糜蛋白酶等化痰药物稀释痰液,促进痰液咳出。雾化稀释后,虽痰液可进入大支气管,但由于患儿咳嗽反射较弱或不知咳嗽[4],仍需护理人员协助给予患儿胸背部叩击,更有利于痰液的排出。
1.2.4 在喂养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 应尽可能的给予母乳喂养,向患儿家属宣传母乳的优点,让其母亲按需给患儿哺乳,并指导正确的喂养方法,防止发生呛咳和溢奶,如病情严重,吞咽反射差,拒乳或食时呛咳严重,应给予鼻饲,每次10~30 ml,每2小时一次,到恢复期,每次喂奶可30~50 ml,
每3小时一次。同时做好患儿母亲的思想工作,介绍一些疾病的相关知识和
护理措施,解除其担忧和顾虑,防止患儿母亲过于焦虑影响乳汁的分泌。
1.2.5 在预防并发症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 为预防患儿并发症的发生,定期给患儿做好以下几种护理工作,如脐护、臀护、口腔及皮肤护理,常用温水洗臀部及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嘱患儿家属使用棉织品尿布,尿布要柔软,不用带色的尿布;每日洗澡后,用酒精棉球擦洗脐部,预防感染;长期输抗生素,患者易出现鹅口疮,需用制霉菌素液擦口腔,4~6次/d,直至愈合。
1.2.6 在控制感染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 严格限制患儿亲属的探视次数,对于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亲属禁止其进入患儿病房,并做好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做好病房的消毒隔离工作,减少患儿感染的机会.病房每日采用动态空气消毒机2次/d,每次1~2小时空气消毒,室内物品定期更换消毒[5],严格遵守消毒隔离隔度,限制亲人的探视次数,护理人员进行治疗护理前应洗手或手消毒,戴好口罩、帽子,穿清洁工作衣和工作鞋方可进入。接触患儿的监护仪、雾化器、吸痰器、暖箱等要严格消毒,减少一切感染机会。新生儿病室床位按比例每床净使用面积应该不少3 m2,间距不少于1 m[6]。保证空气流通。
1.2.7 评价疗效 分别于治疗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第7天、第14天对患儿进行肺部呼吸音听诊及行胸部x线片检查患儿肺炎痊愈情况,若患儿双肺呼吸音正常,痰鸣音消失,且胸片示渗出转为吸收,为患儿病情痊愈,若患儿症状减轻,痰鸣音较前减轻,胸片渗出较前减少,为病情好转,若双肺呼吸音增粗或减弱,仍有痰鸣音,且胸片仍为渗出性病变,则为病情未好转[7]。
70例患儿中患者中62例痊愈,占88.6%,8例好转,占11.4%,无一例发生临床并发症,总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新生儿时期,由于新生儿肺脏娇嫩,发育不成熟,气管及支气管腔相对成人较为狭窄,气管部黏膜血管极为丰富,而黏膜屏障功能却不健全[8],因此,极易受细菌感染,导致局部分泌物增多,加之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咳嗽反射较弱,无法将分泌物及时排出,造成气道内分泌物阻塞,严重者可引起患儿呼吸困难、窒息,甚至诱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儿生命。通过给予患儿清除呼吸道异物、吸痰、引流、震动排痰、变化等护理干预措施使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排出,防止分泌物堆积和阻塞支气管,保证了气管通畅,改善了肺通气功能,有利于肺扩张。同时,操作时护理人员应动作轻柔也是防止了气管的损伤,为进一步康复创造了条件,但胃管喂养30 min内、使用呼吸机及有肺出血的危重病患儿,及体重<1 kg的早产儿不宜采用本法护理。雾化吸入主要是通过超声雾化使化痰及抗生素类药物直接随气流进入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起到直接稀释痰液粘度、抑制局部炎症反应、缓解气管痉挛、利于痰液排出的目的。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及时给予吸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因为低氧血症使新生儿肺血管阻力增加,机体组织缺氧,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特别是心、肺、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9]。
新生儿热量储备低,在病理情况下,反射及反应低下,食欲及胃纳功能低下,进乳少,同时,病理情况下的机体热量很快消耗,易造成患者低血糖及低蛋白血症,使患儿抵抗力下降,通过对其喂养方面的干预,对患儿实现了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诸多优点已被共识,再加上对其母亲的健康教育,使患儿母亲能改善焦虑状态,相应地使乳汁的供给增多,再加上家属也掌握了一些护理知识,能协助更好地护理患儿,使患儿的进乳相对改善,保证了足量营养和水分的供给,增强了机体抵抗力。
新生儿出生后环境温度比母亲子宫内温度要低,因而出生后,新生儿的体温明显下降。1 h内可降低2.5 ℃,如果环境温度适中,新生儿的体温可逐渐回升,达到36~37 ℃,这种最适宜的环境温度,通常称为“适中温度”或“中性温度”[10],在这种环境温度下,可保持新生儿的正常体温,消耗的氧气也最少,新陈代谢率最低,热量消耗也少,使营养素核热能均以最大限度地用于身体的生长发育。因为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发育不完善,尚不能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进行调节,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新生儿的体温也会升高,因此,将患儿房间的温度控制在一个恒定值,会使患儿比较舒适,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新生儿病室有合理的布局、适宜的温度
、湿度及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使患儿吸入的空气新鲜,减少细菌的入侵,降低了交叉感染的发生;而且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进行病情观察、治疗及护理,利于新生儿疾病恢复,同时降低了呛奶发生率,缩短患儿住院日数,减轻患儿痛苦,经过这些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患儿的治愈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翠芬.72例新生儿肺炎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1):76.
[2]王静.499例晚期早产儿临床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0):3109-3110.
[3]刘桂青.新生儿肺炎60例观察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7):529.
[4]倪红连.新生儿肺炎护理问题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60.
[5]郭莲屈,亚珍.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和控制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1):257-258.
[6]彭刚艺,陈伟菊.医院科室布局设置与管理[j].护理管理工作规范,2011,11(4):165.
[7]戴年春,罗旭文.纵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新生儿肺炎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69.
篇7
【中图分类号】R722.1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76-01新生儿肺炎为儿科比较常见的病症,此疾病在治疗之外给予其进行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对患儿的疾病有很大帮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1年8月治疗新生儿肺炎患儿共80例,所有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对比两组患儿的各项情况,现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1年8月治疗新生儿肺炎患儿共80例,患儿的年龄为5-26d,所有患儿的诊断标准均符合新生儿肺炎的诊断标准,均进行了x线检查,确诊为此疾病。所有患儿均排除心力、呼吸衰竭等疾病。按入院双单日分为两组,各40例,双日为观察组,单日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和观察组患儿各项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其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给予其止咳、化痰、抗炎等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之上给予其进行吸痰、叩背、引流、引流、雾化吸入等干预措施。给予患儿进行雾化吸入应用生理盐水2ml加布地奈德混悬液0.5mg,20min,2次/d。雾化吸入使用面罩吸入法进行操作,此方法可保证治疗的疗效。对患儿进行引流处理可促进分泌物排出,如对患儿进行听诊显示其痰鸣音比较重,2h-4h对其进行的改变。对患儿进行叩背操作可应用呼吸囊软面罩进行操作,对患儿的肩胛骨下、肩胛间、腋下、前胸进行叩击,100-120次/分的频率。如出现哭闹,呕吐等应及时停止。上述措施进行后给予患儿进行吸痰操作,应用电动吸痰器进行吸痰操作。治疗中应注意应掌握好时机,以彻底吸出痰液,操作中吸痰不能过深,避免刺激患儿咽部。在对鼻腔进行吸引时不能强制执行,要按照鼻腔的正常生理结构进行操作。在进行吸痰时应注意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对患儿进行密切的观察,如果患儿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给予其及时的对症处理。
1.3观察项目:对所有患儿的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等进行观察和记录。
1.4疗效标准:①治愈:患儿各项临床表现消失,没有痰鸣音、气促等表现。②好转:患儿各项临床表现有所改善,听诊痰鸣音有所减少,气促表现不明显。③无效:患者各项情况没有改善或出现恶化。
1.5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1.0进行统计学处理,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2.结果
照组住院时间为(10.25±4.86)d,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96±3.55)d,两组对比差异明显,t=2.77,P<0.01。对照组患儿有4例患儿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患儿有1例出现并发症。经治疗,对照组患儿的各项情况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3.讨论
3.1新生儿由于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气管、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黏膜血管丰富,软骨柔软,纤毛运动差,清除能力弱,粘液分泌少,排痰功能差,且不能做到有效地咳嗽,呼吸道感染时易导致呼吸道阻塞,而造成肺不张,从而使肺容量下降,肺顺应性降低,导致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以至危及生命[1]。因此,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是治疗新生儿肺炎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
3.2雾化吸入可使药物随吸气吸入到较深的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能保护气管、支气管黏膜,减轻黏膜充血,并能消炎、止咳、稀释痰液,同时也可减轻气道感染[2]。
篇8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一2012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肺炎,其中男婴儿47例,女婴儿33例。胎龄(39.1±1.7),出生体重(3160±340)G。在80例新生儿肺炎的患者中,感染性肺炎51例,其他29例是吸入性肺炎。
1.2方法对80例新生儿肺炎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包括体温、面色苍白、呼吸、心率和其他指标。与此同时,对儿童的家庭进行教育和宣传,使他们认识到新生儿肺炎发生、发展、保健、预防的相关知识,从而能够给予医疗工作积极的合作。除了一般的护理,还需要针对不同的孩子给予人性化的特殊照顾,包括:
1.2.1保温患儿体温不升、四肢冰冷,需要用装满水温50℃左右热水的热水袋放置在腋下,并且随时检查,防止烫伤,3-4小时更换水,同时保持在室温22℃-24℃,相对湿度为55%-60%的条件下[2]。
1.2.2吸氧儿童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偶尔暂停、面色青紫或苍白,应该立即吸氧,使用鼻导管吸入鼻前庭面法,病情如果严重的话,就采用罩吸氧法,前者一般氧流量为0-5毫升/分钟氧气湿化,温度达到31℃-34℃为宜,随时观察缺氧改善情况,如呼吸、肤色和嘴唇,如果缺氧问题已得到纠正,应改为间断吸氧,如果持续缺氧可导致肺组织充血、水肿、肺泡毛细血管增殖和肺不张,从而造成氧中毒的病理变化。
1.2.3保持呼吸道通畅首先,孩子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由于肺炎呼吸道黏膜充血、渗出,再加上新生儿气管狭窄,血管丰富分泌物可以很容易被阻塞,从而引起窒息,所以需要勤吸痰,吸痰时负压不要太大,一般为0.02-0.03MPa适宜,吸管应细、软,吸痰时间不宜过长,持续时间不超过15秒,动作应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如果孩子吸痰不容易,需要轻轻地叩背,通过振动,促进痰液排出[3]。
1.2.4雾化吸入医院需要每天对肺炎的患儿进行雾化吸入Q4H,而且每次的时间不得超过15-20分钟,雾化溶液中加入α-胰凝乳蛋白酶、地塞米松及相应的抗生素,使药物吸到支气管和肺泡从而达到消炎、止咳、呼吸化痰、湿润气道的作用,并能解决支气管痉挛,对于改善呼吸,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还能够帮助新生儿吸痰。
1.2.5建立静脉通道按照新生儿肺炎的治疗方案,需要有顺序地依次进行液体输入,并且液体的总量必须是精确的。每小时每公斤体重3-5ML为合适,适当的将输液速度变慢,约5-8滴/分钟,否则容易造成儿童肺炎,导致心脏衰竭和肺水肿,使循环血量突然扩张。
1.2.6合理喂养新生儿热量储备非常低,在病理之中,反射和反应都会低下,从而导致了胃口和食欲出现障碍,进入的乳汁较少,而病理条件下的身体热量消耗快,容易引发新生儿出现低血糖和低蛋白血症。为了提供足够的养分和水分,增强机体抵抗力,应尽可能地进行母乳喂养,每2h一次,注意窒息和溢出,如病情严重,吞咽反射差、拒奶或严重窒息进食时,应给予喂食,每次10-30毫升,每2h一次,直到恢复正常位置,开始每次喂奶30-50毫升,每3H一次喂奶后,轻轻敲背,使得胃里的空气排出,避免发生溢奶的现象。
1.2.7对症护理需要做好所有的护理准备,如脐护臀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新生儿肺炎反应低,应该经常给患儿更换,避免长期睡眠易致肺不张的副作用。常见的髋关节和受压部位需要经常使用温水进行清理,以保持皮肤清洁。每天洗澡后,用酒精棉球清洗脐部感染,从而预防感染,长时期的传输抗生素,患者容易发生鹅口疮,需要口服制霉菌素液,每日4-6次,直至痊愈。2结果
76例患者成功治疗,一例死亡,治愈率达95%以上,而由于种种原因,转院治疗3例。3讨论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死亡原因的主要原因,除常规内科治疗以外,医护人员在孩子住院期间也应该更多地关心和照顾孩子。随着社会的进步,护理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人性化的护理模式、特殊护理模式和其他护理对于治疗新生儿肺炎有着重大的帮助,在近几年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对于50例感染肺炎的患儿进行检测身体温度、面色苍白、呼吸、心脏率和其他等指标,进行特殊、个性化的护理,通过对80例患儿的密切检测,也对他们的父母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最终80例患者中有50例患儿童最终出院,治愈率高达95%。此外,如果孩子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脓液、气胸等并发症的时候,应直接使用镇静剂和氧气,以缓解症状。
总之,通过新生儿肺炎患儿的全面护理、特别护理、人文关怀可以有效地提高患儿肺炎的治愈率,以减少孩子的病痛,从而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降低死亡率。参考文献
篇9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具体指的是新生儿将羊水,胎粪或乳汁吸入后在肺内发生的一种炎症反应,是目前临床常见的一种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吸入所导致的实际后果与吸入具体量的多少,吸入物的具体性质及污染程度等因素有非常密切关系[1]。本次研究中选取90例患有有吸入性肺炎的新生儿病例,对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对其在接受常规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篇10
优质护理;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0引言
优质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及针对性,现阶段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工作中得到有效运用,且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1-2]。本研究对2014年8月至20巧年8月期间行机械通气治疗的64例新生儿采取了优质护理后,取得了满意成绩,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观察对象为2014年8月至20巧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64例新生儿,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2例,20例男患儿、12例女患儿;胎龄范围在32田9w之间,平均胎龄(3.502士1.02)ow研究组32例,21例男患儿、11例女患儿;胎龄范围在33即w之间,平均胎龄(3.508士1.08)ow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经对比后无明显差异,且无统计学意义(尸>0.05),存在可比性。
1.2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密切注意患儿呼吸状态、更换呼吸机管路、体征检查等,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方法,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2.1环境护理”新生儿住院环境质量与患儿受到外侵式感染存在很大关系,再加上新生儿机体免疫力较低,因而加强环境护理尤为重要。第一,规范探视制度,强化环境管理内容,即由专门的护理人员注意室内通风状态,调整合适的湿度和温度值,同时每日使用空气消毒机定时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处理。第二,加强室内地面、床栏等位置的消毒处理,每日至少1次,并且对每一位进入病房内的人员着装进行严格要求,即戴口罩、换鞋等。
1.2.2护理“将床头抬高30“至45“,一方面确保患儿呼吸顺畅,促进食物吸收,另一方面有助于患儿得到良好消化,进而避免误吸情况的发生,为降低VAp发生率提供有力的保障。
1.2.3呼吸道护理”如何确保患儿呼吸道通畅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首先,由专业护理人员密切监测呼吸道通畅状态,期间若患儿出现呼吸受阻等异常情况,需及时采取吸痰措施,即行一吸、二打、三吸这一排舫法。其次,需要注意的是护理人员需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实施吸痰措施,以此造成患儿呼吸道损伤。
1.2.4呼吸机气囊管理`加强呼吸机气囊管理在预防VAp发生、降低接触性感染率等方面发挥着较大的积极作用。因此,如何完善气囊充气,调整气囊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护理人员应遵循医生的指示严格操作气囊充气,即实施最小漏气技术充气模式,以此保证患儿呼吸道粘膜不受气囊压迫,从而确保气囊内足够的压力,有效提升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
1.2.5呼吸机管路护理”护理人员需对呼吸机接头、管路等内容进行有效清洁,同时详细观察呼吸机使用情况。另一方面,定期换掉呼吸机管道,并对管道中内凝水进行妥善处理。除此之外,根据医生指示给予患儿一定的抗生素,以此预防感染事件的发生。1.3评价标准。VA:P发热度数大于38.30;伴有脓性呼吸道分泌物;经实验室相关检查显示原有浸润影呈发展状态或者有新浸润影出现。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1.50软件,用`牙士s)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用了检验计数资料,用尸<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VAp发生率为.9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38%,且尸<0.05,如表1所示。3讨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大多因病毒侵袭、细菌感染等方面所致,因此对于提高机械通气治疗采取何种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3-4]。随着护理水平的提升,优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护理模式主要以患儿为中心展开护理工作,并通过加强环境护理、患儿呼吸道护理、呼吸机护理等护理措施来改善患儿的住院环境,提高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从而积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行优质护理方法后,VAp发生率(.938%)与对照组(34.38%)形成明显差异且尸<0.05,这与国内一些研究结果形成一致[5]总之,优质护理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保障患儿的健康成长,值得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袁飞霞.优质护理服务在预防MCU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探讨[U].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06):124一125.
[2]胡寒竹,柯育敏.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U].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08);1237.
[3]段秀丽,王群,楚楚,等.新生儿ICU呼吸机致呼吸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对策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12);97.
篇11
1.2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
1.3 资料来源 资料源自本院病案统计室。
2 观察及护理
2.1 为防止交叉感染,复苏儿应放在清洁消毒隔离婴儿室内,温度32℃~36℃,湿度60%~80%的环境中,出生后3天不宜沐浴。
2.2 保持呼吸道畅通,用吸痰器吸净口鼻腔、气管内粘液,将患儿侧卧,以免胃内分泌物填塞气管再度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复苏后根据患儿的情况给予氧气吸入3~6h,以后可以间断给氧至青紫消失或呼吸平稳为止,氧气浓度为1~2L/h。保持安静,尽量少搬动,以免引起或加重颅内出血[1]。摆好,肩部以布卷垫高2-2.5cm,使颈部轻微伸仰可使头肩略垫高,使腹部内脏下降,增加胸腔扩大的机会,同时也减轻了心脏负担和颅内高压。
2.3 根据医嘱给予补液、抗感染、止血、纠酸等处理。补液速度不可过快,以8~12滴/min为宜,以免在短时间内输液过量使心脏负担加重,引起心衰及肺水肿。根据情况,可维持输液,以备静脉给药及抢救之用。不宜过早哺乳,开始喂奶时间为24~48h以后。吃奶后避免多动,喂后宜向右侧睡,防止呕吐。不会吸吮者用滴饲法或鼻饲法。
2.4 一般情况的观察
2.4.1 对啼哭的观察 生理性哭闹的声音响亮而连贯,并有一定的节奏,这是机体的本能性反应,而病理性哭闹则因病因不同而异,常合并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颅内出血为阵发性尖叫,可伴有抽搐和瞌睡;急腹症的哭闹常为阵发性的大叫嚎叫,并有面色苍白等表现,另外对不哭不吃的新生儿更须注意,常为重症的表现。
2.4.2 对呕吐的观察 出生后24h呕吐羊水及粘液均属正常现象。若出现喷射状呕吐则应警惕颅内压升高。若出现呕吐咖啡色物,应区分是否在分娩时吸进血性羊水及母奶皲裂吸入胃内。排除后应警惕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因此应仔细观察,注意呕吐物的量、颜色及性质。
2.4.3 对面色的观察 正常皮肤颜色红润,具有光泽,若面色青紫,苍白或灰暗,表示患者缺氧,病情危重。
2.4.4 对神志的观察 要注意病儿的神志是否清醒,反应是否灵敏,有无双眼凝视,眼球有无震颤,肌张力是否紧张,若患儿出现面部及四肢频繁抽搐应考虑新生儿颅内出血,窒息引起的脑缺氧。
2.5 对生命体征的观察
2.5.1 体温 由于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常因环境改变而受影响,因此要定时检查,随时调整。
2.5.2 心率、血压 要注意心率的快慢、强度及血压的变化,防止心衰的发生。
2.5.3 呼吸 正常新生儿特别是未成熟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够成熟,呼吸肌力量较弱,常可表现为呼吸不规则,甚至可出现青紫但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恢复正常,因此要仔细观察,严格区分前者和呼吸困难。若患儿出现颜面,唇边青紫,点头呼吸,甚至出现呼吸暂停时,首先应考虑有无神经系统疾病如新生儿颅内出血及新生儿肺炎。
2.5.4 瞳孔 要注意瞳孔是否等圆等大,对光反射是否存在。
3 结果
我院自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3年期间共分娩活产新生儿4526人,发生新生儿重度窒息36例,发生率7.95/千,合并有并发症的8例,其中羊水吸入性肺炎4例,胎粪吸入性肺炎2例,颅内出血2例,经及时、正确的抢救治疗及细心观察和护理后,急救新生儿窒息成功34人,成功率94.4%。有2人死亡,1人是因为合并胎粪吸入性肺炎,1人是因为合并颅内出血。其余均治愈出院。
4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围产期死亡的重要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孕妇要定期作产前检查,发现不正常现象及时处理,另一方面,发生新生儿窒息后,需严密观察,精心护理,提高治愈率。
本人认为新生儿窒息往往是胎儿宫内窒息的延续,掌握宫内窒息的临床指征和处理,及时解除胎儿宫内窒息是成功地抢救新生儿窒息的重要因素[2]。密切观察新生儿窒息的病情变化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或几种抢救方法(其中吸痰和人工呼吸是最主要的抢救措施),并注意配合其他措施。复苏的新生儿要严防窒息的再次出现。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做好护理工作。
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虽然不断改进,但由于窒息程度不同,复苏后有部分新生儿仍有一段时间持续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及时掌握症状的变化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会大大减少窒息后合并症的发生,提高新生儿成活率。
篇12
新生儿时期,新生儿肺炎是多发病、常见病,临床没有典型的表现,且呈多样性的X线表现,其病死率高。因此,对新生儿肺炎的诊断要越早越好,同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才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肺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探讨新生儿肺炎临床影像学特点及X线平片影像诊断,为今后的新生儿肺炎早期有效诊断提供参考,为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至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新生儿肺炎患儿100例,按照日龄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早期组患儿日龄为0~7d,晚期组患儿日龄为8~28d。早期组70例患儿,其中男性患儿42例,女性患儿28例;48例为足月儿,22例为早产儿;22例为巨大儿,31例为正常出生体重儿,17例为低出生体重儿;胎儿宫内窘迫史22例,有窒息史28例,羊水吸入性史20例;晚期组30例患儿,其中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10例,其中1例有吸入性史,29例有感染表现。
1.2方法
每天记录患儿的呼吸节律、呼吸频率、三凹征、肺部音、口吐白沫、青紫等症状和体征。所有患儿在入院的时候取仰卧位拍摄胸部X线片,或取正侧位拍摄X线,然后在出院之前再次拍摄X线片,用以了解肺部表现。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及X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临床结果
早期组患儿进食减少59例,反应低下56例,呼吸困难38例,口吐白沫22例,咳嗽1例,口周青紫26例,发热2例,体温不升24例,吸气三凹征1例,肺部湿音29例;晚期组患儿进食减少25例,反应低下10例,呼吸困难12例,口吐白沫21例,咳嗽4例,口周青紫17例,发热5例,体温不升1例,吸气三凹征5例,肺部湿音17例。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异常情况见下表1。
2.2 X线表现
早期组患儿肺纹理异常32例,点状密度增高影29例,片状密度增高影3例,肺充气征5例,支气管充气征2例,局部肺不张1例;晚期组患儿肺纹理异常7例,点状密度增高影6例,片状密度增高影12例,肺充气征9例,支气管充气征7例,局部肺不张0例。两组患儿X线异常表现情况见下表2。
2.3病因与日龄的关系
在早期组患儿70例中,吸入性肺炎61例,占早期组的87%,感染性肺炎9例,占13%;而晚期组患儿30例患儿中,吸入性肺炎3例,占晚期组的10%,感染性肺炎27例,占晚期组的90%。可见0~7d患儿主要以吸入性肺炎为主,而8~28d患儿主要以感染性肺炎为主,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4转归
早期组患儿70例中,61例治愈,5例好转,4例死亡,病死率为5.7%;而晚期组患儿30例中,27例治愈,3例好转,0例死亡,病死率为0。两组患儿相比较,早期组患儿病死率高。
3 讨论
新生儿具有独特的生理、解剖、病理学特点,肺脏含血量多、含气少,易患肺炎。呼吸中枢在早产儿中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再加之宫内发育迟缓、出生体重低等使早产儿更易罹患肺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体温不升、口吐白沫、反应差、气促、吃奶少、吸气三凹征、、活动少、呼吸表浅等[1]。但是临床表现中个体差异比较大,尤其是胎龄、日龄的影响比较明显,如发热、咳嗽、肺部闻及湿音等,在新生儿肺炎早期中比较少见,而随着日龄的逐渐增长而增多。
新生儿肺炎X线影像变化较快,且具有多样性,其影像学特点有:第一,两肺野纹理增密、增多,两肺下野显著。其原因与肺间质浸润、肺充血、支气管炎有关;第二,两肺下野肺纹理增粗,最为显著的是肺野内带增粗,并且其肺纹理边缘模糊;第三,两肺下野肺纹理增粗,颗粒状小病灶影分布在增粗的肺纹理,同时病灶边缘模糊,主要为肺下野和肺中野内带;第四,一侧肺野的局部透光性减低,这是由于局部炎性渗出造成的;第五,一侧肺野局部透光性增强,这是由于局部小气道痰液阻塞造成的,是局部肺气肿征象[2];第六,沿肺纹理出现模糊斑片状或小点片状浸润影,这是由于局部炎性渗出物浸润造成的;第七,肺野内大小不同的斑片状影,肺的一个肺叶甚至呈密度增高的致密影;第八,肺野内或肺叶的局限性不张,多见于右上肺,可为整个肺叶不张和节段性肺不张。
早期新生儿肺炎,呼吸快、发病急、逐渐出现肺部湿音、反应低下等是其临床特点,常常有异常分娩史。而异常产科原因中,所占比例比较大是的胎儿宫内窘迫、窒息、剖宫产等,这些原因直接造成了各类吸入性肺炎[3]。晚期新生儿肺炎主要由于不注意保暖、不适当的淋浴等护理不当引起,或不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引起,发病之初常常表现的为上呼吸道感染,但其病情进展迅速,最终成为肺炎。
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肺炎比较可靠的一种方法,早期新生儿肺炎比较典型的X线表现有片状密度增高阴影、点状密度增高阴影,而晚期新生儿肺炎比较典型的X线表现为支气管充气征、片状阴影。加强新生儿的护理,密切观察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及早诊断新生儿肺炎,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方能够有效控制和预防新生儿肺炎的发生,才能够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小旦.新生儿肺炎临床影像学特点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9,05(7):111~112
[2] 樊恩.郭怀清.新生儿肺炎X线平片影像诊断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9,18(4):10
篇13
1.3资料来源资料源自本院病案统计室。
2观察及护理
2.1为防止交叉感染,复苏儿应放在清洁消毒隔离婴儿室内,温度32℃~36℃,湿度60%~80%的环境中,出生后3天不宜沐浴。
2.2保持呼吸道畅通,用吸痰器吸净口鼻腔、气管内粘液,将患儿侧卧,以免胃内分泌物填塞气管再度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复苏后根据患儿的情况给予氧气吸入3~6h,以后可以间断给氧至青紫消失或呼吸平稳为止,氧气浓度为1~2L/h。保持安静,尽量少搬动,以免引起或加重颅内出血[1]。摆好,肩部以布卷垫高2-2.5cm,使颈部轻微伸仰可使头肩略垫高,使腹部内脏下降,增加胸腔扩大的机会,同时也减轻了心脏负担和颅内高压。
2.3根据医嘱给予补液、抗感染、止血、纠酸等处理。补液速度不可过快,以8~12滴/min为宜,以免在短时间内输液过量使心脏负担加重,引起心衰及肺水肿。根据情况,可维持输液,以备静脉给药及抢救之用。不宜过早哺乳,开始喂奶时间为24~48h以后。吃奶后避免多动,喂后宜向右侧睡,防止呕吐。不会吸吮者用滴饲法或鼻饲法。
2.4一般情况的观察
2.4.1对啼哭的观察生理性哭闹的声音响亮而连贯,并有一定的节奏,这是机体的本能性反应,而病理性哭闹则因病因不同而异,常合并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颅内出血为阵发性尖叫,可伴有抽搐和瞌睡;急腹症的哭闹常为阵发性的大叫嚎叫,并有面色苍白等表现,另外对不哭不吃的新生儿更须注意,常为重症的表现。
2.4.2对呕吐的观察出生后24h呕吐羊水及粘液均属正常现象。若出现喷射状呕吐则应警惕颅内压升高。若出现呕吐咖啡色物,应区分是否在分娩时吸进血性羊水及母奶皲裂吸入胃内。排除后应警惕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因此应仔细观察,注意呕吐物的量、颜色及性质。
2.4.3对面色的观察正常皮肤颜色红润,具有光泽,若面色青紫,苍白或灰暗,表示患者缺氧,病情危重。
2.4.4对神志的观察要注意病儿的神志是否清醒,反应是否灵敏,有无双眼凝视,眼球有无震颤,肌张力是否紧张,若患儿出现面部及四肢频繁抽搐应考虑新生儿颅内出血,窒息引起的脑缺氧。
2.5对生命体征的观察
2.5.1体温由于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常因环境改变而受影响,因此要定时检查,随时调整。
2.5.2心率、血压要注意心率的快慢、强度及血压的变化,防止心衰的发生。
2.5.3呼吸正常新生儿特别是未成熟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够成熟,呼吸肌力量较弱,常可表现为呼吸不规则,甚至可出现青紫但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恢复正常,因此要仔细观察,严格区分前者和呼吸困难。若患儿出现颜面,唇边青紫,点头呼吸,甚至出现呼吸暂停时,首先应考虑有无神经系统疾病如新生儿颅内出血及新生儿肺炎。
2.5.4瞳孔要注意瞳孔是否等圆等大,对光反射是否存在。
3结果
我院自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3年期间共分娩活产新生儿4526人,发生新生儿重度窒息36例,发生率7.95/千,合并有并发症的8例,其中羊水吸入性肺炎4例,胎粪吸入性肺炎2例,颅内出血2例,经及时、正确的抢救治疗及细心观察和护理后,急救新生儿窒息成功34人,成功率94.4%。有2人死亡,1人是因为合并胎粪吸入性肺炎,1人是因为合并颅内出血。其余均治愈出院。
4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围产期死亡的重要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孕妇要定期作产前检查,发现不正常现象及时处理,另一方面,发生新生儿窒息后,需严密观察,精心护理,提高治愈率。
本人认为新生儿窒息往往是胎儿宫内窒息的延续,掌握宫内窒息的临床指征和处理,及时解除胎儿宫内窒息是成功地抢救新生儿窒息的重要因素[2]。密切观察新生儿窒息的病情变化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或几种抢救方法(其中吸痰和人工呼吸是最主要的抢救措施),并注意配合其他措施。复苏的新生儿要严防窒息的再次出现。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做好护理工作。
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虽然不断改进,但由于窒息程度不同,复苏后有部分新生儿仍有一段时间持续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及时掌握症状的变化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会大大减少窒息后合并症的发生,提高新生儿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