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现代德育的核心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现代德育的核心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现代德育的核心

篇1

道德是生活中的道德,道德离不开生活;生活是道德的沃土,道德源于斯、长于斯,与生活“同呼吸、共命运”,没有生活,也就无所谓道德,生活的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生活的教育包括道德的教育。正是在生活的过程中,人们习得作为品德历史积累的规范,即“拥有德性”。同时,人的德性又必须以德行加以确证,即通过生活过程展现自己的德性。也就是说,“德性之知”不同于“见闻之知”,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并通过生活过程加以确证的实践之知,是一种“亲知”,而不是“闻知”或“说知”。所以,从道德与生活的关系看,德育必须回归生活,重情感体验。德育曾经是庄严神圣的“道德高标”和抽象虚无的“宏大叙事”,近年来,德育开始回归它本来的面目――将德育工作落实到具体的活动和细节中,把生活化的德育交还给学生,通过活动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催生内化体验,激发崇高追求,实现德育与生活的沟通,课内与课外的打通,德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爱因斯坦说过:“当一个人忘掉了她在学校接受的每一样东西,剩下来的才是教育。”现代教育是越来越注重挖掘“剩下的东西”。“剩下来的东西”就包括“个性思维、道德养成、人格感染”等非智力因素,让孩子具有远景发展、潜能发展、创造能力、服务于社会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无论怎么放大升学率崇拜,教师和教育也不能将孩子的剩下来的东西扔到一边。这是教育和教师不可或缺的独立信仰,也是教育的底线。

三、抓好三个“主”字,为学生发展奠基

篇2

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像、视频等于一身,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引入体育课堂,改变了传统教育过程模式及分析问题的思路,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它的运用改变不了体育课是“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育教学实质。因此,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

1 体育课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大势所趋,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体育课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是时展的需要。当今社会,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和学校课堂的结合已经是“至今已觉不新鲜”,很多学科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似乎还停留在原来的传统教学方法上,所以,体育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有效地走近信息技术,来一次勇敢的教学探索。其次,体育课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原先许多的实际教学困难。体育教师会因为自身专业的限制,有些示范动作的处理或许会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在这个时候,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很好地弥补这方面的缺憾。再次,教师年龄、身体等各方面的因素,也有可能会影响到一些教学细节的实施,这也同样要求有相应的教学手段的补充。所以,体育教学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已经是水到渠成,甚至说已经迫在眉睫了。

2 体育课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与效用

2.1 激发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要

新课程要求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对力与美都有一种心理上的崇拜,利用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体育运动给他们心灵的震撼,感受到运动员顽强拼搏的作风。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在三步上篮教学中,我通过网络搜索了一些NBA运动员三步上篮的精彩视频,处理后组织学生观看,当他们看到有节奏的上步、自然优美上篮动作、漂亮地打板入网,产生一种强烈的愉悦感和美感,激发了学生对三步上篮技术学习的欲望,精彩的视频剪辑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篮球运动给他们带来的美感,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更多的起到“导”的作用,这样以来,就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拓宽其思维,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2 信息技术是师生互动性充分发挥的最佳操作平台

教师和学生间的双向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体育教师做某个示范动作往往能引起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直接兴趣。但是个别学生怕吃苦、不愿活动,想通过正常的课堂教学是很难达到激发他们兴趣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对实心球课很不感兴趣,再加上对教师讲解的技术要领不理解,在练习中不能按照技术动作要求认真练习,直接影响课堂练习效果。于是,我把课上要讲解的动作要领、分解动作、完整动作制作成课件,存放到教师机共享盘中,让学生参照老师教授的“网上邻居”共享文件操作方法,复制到学生各自的计算机中,然后运行该课件,认真阅读。结果很多学生主动向我请教“超越器械”的意义,用手指拨球的效果等。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实践课探究时,多数人都能按照技术动作要领认真投掷,他们了解了投掷技术的原理,也了解了如何欣赏投掷项目的比赛,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此外,学生通过教师课堂的讲授、自己的实践,掌握了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技能。我校自从建立校园网以来,我指导学生登陆相关网站,查找学习体育知识。课余时间学生利用网络观看一些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收集体育知识等,大大丰富了学校课余活动的内容,出现了大批的“球迷”“田径迷”“体操迷”,如此,培养了学生自觉地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且能有序地进行科学锻炼身体,并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基础。

2.3 掌握信息技术,解决了教师的实际困难,让教师、学生受益匪浅

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功,当学生具有这种能力以后,我们体育教师让学生观察什么呢?教师正确、优美的示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视动表象。体育教师往往存在着在进行自己擅长的内容教学时,会讲解精练,动作示范规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也很快,反之,则出现不尽如人意的现象,若运用信息技术则会使这样的问题变得较简单。掌握信息技术将超越习惯和经验的束缚,走出课堂,吸取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这些仅靠教材和教辅用书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因专业所限,我对体操的了解、掌握有限,在纵箱分腿腾越的教学中,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对网上所收集到的文字、声像素材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画处理,再运用相关软件Flash或Powerpoint做成教学课件,让学生观看,让学生在慢动作当中中清晰看到助跑、踏跳、推手、腾空、展体、落地等一系列动作。当学生看到专业运动员完美的技术动作时,激起了学习热情,也初步建立了正确的动作概念。

3 体育课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注意事项

最近几年来,各门学科信息技术的教学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获取许多成功的同时,也走了不少的弯路,也产生了一些为人所诟病的问题,前车之鉴,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到一些问题,避免矫枉过正。

第一,教师平时应多注意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搜集体育信息资源。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除了需要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基本功,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拥有广博的和前沿性的知识。

第二,体育教学应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信息技术应该服务于体育教学,而不是完全占有体育课,占用了学生锻炼身体的时间。课程整合≠体育课程+信息技术,不是体育教师加上电脑就是一节整合的体育课,而是强调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的整体协调,使各个要素发挥出最大效益,以便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并养成正确合理的锻炼习惯。

第三,教学课件、幻灯片的制作不可简单地替代教科书或者教学大纲,如果上课只是演示一遍、读一遍,学生根本提不起兴趣,达不到教学互动的目的。所有的信息技术的手段都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不能搞形式主义。

体育课和信息技术有机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从而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掌握信息技术,能够不断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开阔了知识面,了解学科前沿的动态,弥补专业的不足,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促成了教学改革的深化。

篇3

信息技术,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现代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教材中的基本观点,并运用它们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使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应用,我在七年级教材《走近法律》这一框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教学中,我首先向学生展示电影《少年犯》的片段资料,给学生情感上、视觉上以强大的冲击,然后引导学生思索:影片中的少年们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青少年不懂法是导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而激起了他们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师提供的一些相关网站或教师提前搜集到的信息中去查询相关的资料,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我提前把在互联网上搜集到的资料放到学校的资源库中,按道德、纪律规章、法律,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引导学生从产生方式、保障措施、适用范围三个方面,自己选择相关资料、进行分组讨论、整理归纳、合作探究。讨论结束,先让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再请一位同学总结发言,概括出法律的特征。教学中教师既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三、轻松愉悦地进行练习和检测,为学生心理减负

新课教学结束后,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制作带有动画效果的习题,插入一些声音。当学生答对时就给予表扬“你真行”“真棒”,当学生答错时就给予鼓励“继续努力吧”,通过人机对话,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快乐地获取知识。我还通过多媒体展示文本、漫画和简单动画,请学生出金点子。对于学生来说,出主意、想办法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要比把这个困难假设在自己身上更易于接受,而事实上帮别人就等于帮自己,但是帮别人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成就感,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为学生的标新立异提供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通过对教学的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动画及视频、图片的处理,形成图、文、声三位一体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以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课堂上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强化记忆,增强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学生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新思维,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有利于学生发挥创新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必须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该用则用,用得适度,用得合理,用得巧妙,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教师在选择和使用各种教学媒体时,要根据教学需要,遵循媒体选择和使用的一般原则,要本着有利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理念,走出媒体使用的误区,发挥各种媒体的最佳效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不能用信息技术取代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要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每一个学生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具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世界。因此,教育必须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并给予满足,才能达到最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与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的求知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媒体发挥的是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动作、面部表情、教学基本功、对学生的感情等富有生命力的因素是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时刻坚持教学手段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原则。现代教育技术只不过是辅助教学工具,课堂教学的主体和主导都是人,应注意教学手段运用的适度。

第二,不要全盘否定传统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善于继承和发展优秀的经验。

传统的东西虽然有落后的成分,但也包含着经典的内容。对传统的教学经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我们要本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不断创新。网络中的资源再丰富、技术再先进,那也是人创造出来的,他也不会自动进入人的脑袋,他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去创新,电脑永远无法取代人脑。

第三,不要脱离实际,要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制作课件。

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应是为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而服务的。选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要明确主辅,切忌本末倒置,要服从实际教学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实际和自身教学风格,恰当地选择多媒体运用的数量、时机等。

过分注重图片的设计、声音的选配、动画的设置等,就难免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变成多媒体展示教学,虽然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无益于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实现。所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原则,应围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设计课件,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为切入口。

全新的21世纪,要求竞争者提高自身素质,也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的优势,良好的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但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在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生成教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路标。不过,我们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术,用它来取代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要不断探索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方法,客观合理的将现代信息技术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篇4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正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高中生来说,其重要性毋庸赘述,但只靠单纯的、课程化式的理论说教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符合学习主体的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去。情境的创设和再现,在心理健康教学中至关重要。只有体现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心理活动的体验,从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自觉进行心理素质的锤炼。情境创设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多媒体在这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运用多媒体手段,把大量生动的、丰富多彩的文字、图表、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片和录像片等,以电子化和形声化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视听并举,加深、加知和理解,从而更直观地体验心理活动,提高心理适应能力。这对启迪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深远意义。

例如,围绕“如何应对挫折”的话题,可以把学生在生活中常遇到的一些挫折以一组小品的形式制成计算机教学课件,在大屏幕上播放,使学生明白,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实际生活中,总要面对成功和失败。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系列挫折、失败,我们应如何对待呢?可以请同学们选择屏幕上任何一种情况谈谈自己将如何面对及解决挫折。这种通过创设情境进行设问的方式使学生们有真切的体验,因此发言十分踊跃。学生们在情境中体验心理活动,认识和印证理论知识;在活动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并显示出一定的创造力,不仅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也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边倾听,边点评,并进行鼓励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都得到较好的训练。

二、发挥网络优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网络虚拟现场,解答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也就千差万别,要解决这些复杂多样的、具体特殊的心理问题,必须通过个别的谈心与疏导,让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以渲泄,减轻他们的心理负荷,然后再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逐渐提高其心理素质。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国人对心理咨询讳莫如深,使许多有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很难鼓足勇气走进心理咨询室,而通过网上聊天的方式,可以利用语音技术虚拟现场,直接与来访者进行对话,不仅可以克服面对面谈话的缺点,同时还可以避免“移情现象”的发生。另外,心理咨询网站的建立也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及时矫治学生的心理障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利用网站可以及时向同学们传播心理知识,使他们逐渐了解并认同心理咨询,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自我疏导技巧,使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优势,定期对学生进行网上心理测试,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及时进行矫治,将一些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

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

篇5

    (二)游戏学习法

    游戏学习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达到寓教于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活动开始的,在活动中,孩子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游戏学习法,让学生在玩中思,玩中学,使认知与情感融为一体。如:在教学“ zh ch sh r ”时,我设计以一个学习小伙伴的形象进行贯穿,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配以生动的画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拼读音节、与人交流的愿望。在复习时,并用有趣的“带帽子”游戏请学生上来操作电脑,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这样紧密结合课文,针对儿童年龄特征安排一些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会到学中有趣、趣中有知,使认知活动与师生情感交织在一起。

篇6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地在高中美术教学课堂中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其为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的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具有灵活性。[3]在当前高中实际美术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课堂中,它可以根据教师要讲解的教材内容进行实际的效果展示,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在大脑中的记忆力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而提高美术学习的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例如,在实际的高中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前制订好本节课要讲解的教材方案,积极地在教学课堂中引入教学环节,在课程开始之前的导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教师提前准备好的视频题材或者图片,让学生观看,在学生进行观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如:“学生们可以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思考一些问题,同学们认为这个播放的视频中,表达的是什么意境,并且大家可以构思一下,如果让同学们通过绘画的方式,你们可以将视频中的意境用什么方式变现出来呢?”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一边观看视频培养视觉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和养成及时思考的习惯。然后在播放视频完毕以后,教师可以针对之前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由的回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或者看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然后教师可以让大家于问题进行集体思考讨论一下,这样可以活跃美术课堂的教学氛围,在学生集体思考讨论的同时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情,增进之间的交流。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观点,讲解出最后正确的方式,供同学们参考和对比之前自己的观点不同之处,以便及时做出纠正。另外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们充分自主的学习,在课堂中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的教学思想,教师对教学的内容还可以相应地进一步拓展和帮助学生查阅更多世界各类优秀的美术作品以及视频资料讲解,供学生观看,进而充分地提升学生的借鉴能力和对事物的审美能力。积极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与高中美术课堂的有效整合,不仅可以丰富实际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方便教师大量教学资料的查阅,提升学生的借鉴能力的同时增加学生的审美能力,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增加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基于学科融合的有效整合策略

信息技术作为高中学科教育中一门基础但又是十分重要的学科。[4]为了将其与高中美术更好地有效结合、有效互动,教师可以考虑从建设自身的角度出发,充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功能在美术教学课堂中去,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比,引入现代化技术的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能力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中的信息技术中突出其基本的教学应用,比如:办公软件、表格软件、曹组系统等,并没有涉及深入的理论编程和程序开发,所以,从整体上来讲,课业负担相对比较小,教师可以根据高中美术教学的需求性进行相应的开发一些全新的课程,如:如PS软件应用、Fash动画制作等。利用这些与美术教学结合较为紧密的软件,教师可以有效地实现信息化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有效整合。比如:教师可以展开一些联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自己查阅到的经典美术作品扫描然后发送给班级内部的学生,可以让学生通过PS软件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展开创新,由于每个学生之间对问题思考的观点和方式不同,所以每个同学和每个同学对作品的创作也是不同的。这样可以根据学生自己观点和看法,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独立自主完成作品的能力,又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脱离固定传统的绘画方式,进而满足美术基础理论的实践需求和增进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三、重视写生,基于任务驱动的有效策略整合

艺术的创作本身就源自生活之中,所以学生学习美术绘画创作同样也需要回到生活中熟悉生活,从中获取创作的灵感。高中时期的能够进行美术创作的学生,大多数还是表现在教师为其提供的‘文本’上的东西,很少数学生可以从课本回归到生活中去寻找创作的灵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面向生活、面向自己。在写生过程中可以基于任务驱动展开整合策略,以美术教师为主体,结合外出写生的美术教学任务,为学生策划相关的美术任务。例如,每年的暑假时期是学习和创作美术很好的一个时期,由于课程没有像在学校时期那么紧张,所以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去练习绘画技能、去思考,去创作,去认知大自然,回归生活。美术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假期,安排学生们去山水景区等地方去学习创作。学生可以自愿选择,教书一路随从,而且教师可以在报名去写生的学生中选出一个负责人,负责平时学生们的纪律问题、安全问题等。教师提前订好学生的住宿地方,安排好一切所需。到写生景区以后,教师要管理好学生的安全问题的同时,带领学生去创作、去学习。在此同时,写生期间教学内容大致可分三部分进行:第一步,素描绘画技能的温故而知新,查漏补缺,加强技能训练。第二步,教授学生创作方法、如何去创作,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第三步,根据前面的绘画写生练习,总结心得,让学生总结自身的学习感受和收获。这样可以很好的将课堂上仅能用言语表达的事物,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触摸到。从而增加创作灵感。其次,还可以查漏补缺,在之前学生不懂的绘画技巧可以重新加深学习,例如素描中几何结构、比例结构、有主有次、松紧有度和素描步骤讲解(观察、起稿、深入刻画)等方面的技巧。而且,写生也是绘画创作中最重要的训练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造型能力、表现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美的感知能力。学生可以结合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按照教师要求从互联网平台上下载对应资源,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对比、分析,自己创作的见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积极的利用信息化技术与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整合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美术教学成果,充分发挥美术学科育人的教学功能,还可以顺利实现美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并且,美术创作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高级艺术院校培养人才,更重要的而是在于进行全方位的细化美化教育,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考虑,注重美术创作技能与学习文化课技能共同进步和培养,合理应用现代化技术丰富美术教学课堂的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同时在加强活动的探究性和综合性的同时,还丰富了学生们的文化艺术课、陶冶学生的审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生活中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美,感知自然。使之以崇高的、积极的、上进的、将康的审美态度来认知事物和未来。从而也缓解了学习带来的压力,积极迎接学习带来的新挑战,完成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以此实现美术教育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海波.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的有效整合研究[C]//《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4.

篇7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的“十五”课题“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及其规律”的研究,与全体语文组教师一起,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本文就我们前阶段的探索实践作一个小结。

1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情操的培养,高分低能、缺乏创新精神的学生比比皆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也正进行着,新课程所推崇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起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具有全新的教学理念,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

另外,教育家奥苏贝尔指出,要想实现有意义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前者主要是依靠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并通过“传递――接受”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后者则主要是依靠学生发挥认识主体作用,并通过“自主发现”学习方式来实现,据此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往往以“接受学习”的方式为主,而忽视了“发现学习”这种方式。

上述两种理论相结合就成为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效整合的理论基础。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资源的海量化、形式的多样化、活动的交互性、学习的主动性等特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扩大认知空间,增大信息量,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可感真实的教学情境,提供更多更有效更迅速的交流方式,从而实现“生与生”、“师与生”以及学生与校外专家、学习伙伴之间的广泛交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顺利实现知识意义的建构,实现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为课改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这是我们全体语文教师达成的共识。

2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现状

2.1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两种偏向。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教师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容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课题刚开始时,我们老师制作了大量多媒体教学课件,它在提高教学效率,创设生动情景,增大课堂容量等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渐渐地,我们发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存在着两大偏向。

首先,片面追求教学媒体的高档化,夸大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万能的教学手段,是否使用了多媒体成为评价课堂教学水平高低的最重要的标准。教师在准备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并非花在钻研教材教法上,而是用来解决多媒体制作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如画面追求漂亮精致,文字出现富于变化等,从而忽略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我们的学习主体――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大量多媒体课件就是把传统教学中该说的、该板书的信息材料变成电声光教育媒体,到必要时放出来给学生看、听。我们的课堂看起来是丰富多彩、热闹纷呈,但教师仍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仍是知识的接受者。

其实,这以上两种偏向是对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的一种狭隘的认识,它仅仅看到了多媒体教学的外在的“形”,而没有真正看到它的内在“本质”。如果在实践中延用传统的教学理论,必然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更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不能仅仅是教学手段的更新,更应该是教学观念上的变革。有了以上的认识,我们开始思考摸索既能吸纳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又能体现教学观念变革的课堂教学。

2.2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偏重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教材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探究学习。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开放的网络环境作为探究学习的一个平台,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情境的创设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其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出来。可以用图示来表现:

整合的语文教学有以下特点:①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把它作为学生在课内外探究性学习的起点。②教学过程的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教师制作的资源、网上的相关资料或其他网络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相关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协作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加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③教学活动的网络化。一改过去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④教学结果的创新化。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改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需要指出的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是动态变化的,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安排的,并不意味着每一节语文课都适用,并不意味着某一节课必须具备所有环节。

3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实例

3.1 课堂教学。余光中、席慕蓉的《乡愁》是新诗中的精品,均把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教学内容则围绕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采用朗读、品味、迁移的方法来以理解促诵读,以诵读促理解,读而有感,感而能发。我们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A、导入:以二胡曲《江河水》为背景音乐,学生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创设符合情境的学习环境。B、诵读:首先欣赏Flash制作的课文朗读课件,以及著名歌唱家佟铁鑫演唱的余光中的《乡愁》,其中画面、配乐、朗诵、动态文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激发了学习动机:其次学生进行分组诵读竞赛,体悟了诗歌情感。C、品味语言特色:三人一个小组讨论你最喜欢的诗句及其原因,在论坛上以简洁的文字陈述出来。这个过程中鼓励学习小组互相协作、互相交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去。网络在这里提供了一个生与生、师与生直接对话的环境。D、迁移训练:仿照两首诗作中“乡愁是……”的句式也来写写乡愁,可以是一句或者多句,可将学生写的诗句在论坛里发表,互相交流。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还可以继续写。

在整个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网络教学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主动探究、创新的意识增强,使语文学习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3.2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我们尝试着建立了一个语文研究性学习之窗的网页,帮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研究性学习。这个网页包括方法指南、网站推荐、计划方案、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等,起到了方法指导、制作示范、提供资料交流平台的作用。

教师与学生一起选取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选题,作为课题式的“长期作业”。如“从胡同文化看中国人的性格特点”、“从成语等材料看对狼的认识差异”、“狼仇恨和狼崇拜”等。学生组成研究学习小组,选取课题,分工合作,利用“十一”长假及寒暑假,在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在社会上走访调查,积极收集材料,然后对获取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结论,最后以Word文稿、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形式在课堂上展示成果。

经过两三个月的研究学习,在成果展示会上,学生们大胆言辞,有理有据,演示着自己的结论。教师们明显地感受到,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通过研究学习,他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和评价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信息能力与素养得到了提高,做事、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探究意识、合作精神、勇气毅力都得到了加强。

4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实践中引发的思考

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冲击,技术方面的阻碍,在我们体验着探索艰辛的同时,也深感着创造的快乐。学生兴趣的高昂、思维的活跃、能力的创新都让我们感到意外和惊喜,并引发了许多思考。

4.1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应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教师应对教材的处理、学生的特性和个性、教法的变革等都能有很好的把握,在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方面均有不俗的修养。要热心关注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积极探索如何应用教育技术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篇8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1)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求。从教育角度看,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体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等技术特点。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利用网络体育教学资源平台,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身体素质情况和自身的体育兴趣选择相应的学习和锻炼内容,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也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从而达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目的。从教师角度看,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充实自我,才能站在信息时展的前沿,迎接网络信息新时代的挑战,真正成为实现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力军。因此,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校体育教学的有机整合,不仅是对贯彻落实学校教育科学发展观和学校体育教育质量工程的高度诠释和集中体现,更是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2)利于多种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是让学生明确要求,按照老师的讲解、示范逐一完成练习。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必须打破,要建构开放式,发展型的现代体育教学观,要利用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实施以图像、影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来直观逼真地反映运动技术动作的动态变化过程,构建各种高质量地体育教学模式。计算机、对媒体、网络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跨越时空限制的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库,为传统的体育教材赋予了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内涵。(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现代信息技术与学校体育教学的整合,教师可以科学地设置学生练习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所喜爱的体育项目,通过网络的即时反馈,获得多方面专家的指导。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多方面地取得相关体育信息,使有价值的体育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可以得到体育教师的适当引导和启发。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及各种优秀的体育教学软件可以把教学画面进行切换,声音效果叠加,动画效果处理,把体育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以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以慢动作、重放、停镜等手段结合讲解演示给学生,这样就能帮助学生看清每个技术细节更快、更全面、更准确的建立起动作表象,加深对动作的理解,进而抓住动作的关键部分,提高认知阶段动作学习的效率,缩短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二、影响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整合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1)教育观念比较落后。由于受传统体育教育观念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学校体育教学观念已经形成,没有真正体现当代体育教学所要求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实际的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所持的教育观念还是比较落后的,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的全面理解,仅把现代信息技术视为工具而不能与体育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等融为一体。没有理解整合是教育技术与体育教学“融合”,是作为体育教育资源、环境、内容等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2)体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欠缺。计算机、网络、对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出现,对学校体育教师信息意识、态度层面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体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很低,信息技术基本素养缺失,缺乏对多媒体制作软件的使用、制作、的技能。网络信息技术教学形式下,教师对学生的启发、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以及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解、掌握直接决定了现代化体育教学的效果。部分体育教师不能有意识地将自己的信息应用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去。单纯的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体育教学简单叠加。目前,国内学校体育教师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学校体育在现代信息环境下的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这些条件都极大制约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3)硬件设施和体育教学软件建设滞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各类学校已不同程度地建有校园网并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但对于学校体育网络信息技术教学而言,硬件设施的利用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信息高速公路拥挤,网络传输速度太慢,宽带多媒体电信网等传输信息的质量和稳定性有待提高。与体育课程教学上所需要的教学交互平台、体育信息资源平台比较少,数字化体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不力,各类体育教学的网络课件的设计是不合理、内容也不恰当,很难满足体育教学需要和学生自学的需要。

三、加快现代教育技术与体育教学整合的措施

(1)树立信息环境下的现代教育观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明确信息化发展任务与管理职责,改革调整现行管理体制,建立与学校体育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的管理体制和高效实用的运行机制。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先进科学的现代教育理念,把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素养,摆在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高度来认识。同时,作为学校体育教师,要树立现代信息技术意识,转变相应的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经常参加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经验交流会、学术研讨会,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基本理论,信息化体育教学手段、以及信息化体育教学软件制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充分认识新技术对教育教学所产生的作用,以体育课堂教学信息化为目标,更好得满足学生学习锻炼的需求以及终身体育的需要。(2)加大学校的硬件建设力度。计算机硬件环境是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物质基础,要改善体育教学的计算机硬件环境,就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体育学科于其他学科不同,室外术科教学较多,所以最好给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配备较好的便携式计算机,以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要搞好校园网的建设,努力提高这些硬件设备的使用率,改革硬件设施的管理方式、合理布局、提高教师和学生课内外使用计算机的方便程度,为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整合创造良好的硬件境。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快开发适合信息化体育教学的各种软件的开发,构建一个适合各级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的学校体育教育信息资源数据库,所建成的体育信息教育资源库的内容和范围要囊括所有的体育内容和知识,不仅有最新体育新闻和赛事报道。以满足现代信息化境下学校体育的教学。(3)开发适合体育教学的应用平台。体育教学数字信息应用平台,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信息化的辅助教学、自学、自练和体育教学管理及资源共享的网络体育教育开放式应用平台。根据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在体育、教育、信息主管部门的协调下,在软件开发专家和体育学科专家的指导下,建立大型或小型的区域数字化体育教育交互式教学平台,保证辖区内各级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目前,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己比较成熟,所以,根据平台开发设计遵循的需求,体育网络教学平台在系统使用基于ASP的B/S模结构体系与Web数据库体系相结合的三层B/S体系结构。并对该平台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体育教师和学生都能从中找到所需要的体育学习资源,为教师的体育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锻炼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 考 文 献

篇9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前导入时融合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人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好的导人能生疑、激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现代信息技术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各种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视听效果和表现力,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如《安塞腰鼓》课前导入环节,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上,一群头扎毛巾的汉子打起腰鼓的视频。腰鼓方阵喊出震天的号子,身后腾起一片沙雾,伴随着强劲的音乐,学生被眼前壮观的安塞腰鼓所震撼、感染,顺势朗读课文,走进文本。多媒体资源的恰当运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问题情境中融合

学生主体性作用体现如何,取决于教师主导地位发挥的如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和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形成良好的表达的目的。在教授《沁园春・雪》时,我启发学生“为什么能发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言?”学生通过在线网络平台,搜索相关资料,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解决了疑难。教学《故乡》一文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图片放在一起作比较,人物的变化更具体更直观。学生对人物的命运、作者对闰土的情感以及作品的主题理解更深刻了。再如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巧设问题情境,“斑羚们是怎么驾起彩虹桥成功飞渡的?”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设想,为了渲染更加悲壮的场面,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观看斑羚飞渡的动画视频,学生为斑羚的团结奉献精神所震撼。多媒体的融合远比直白的文字表述更生动形象、更富有画面感,起到了激趣的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拓展提升时融合

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语文素养,而且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如我在处理《背影》一文时,让学生通过QQ平台,来表达对父爱的感激和赞美。学生有的讲述了与父亲有关的一件小事、有的表达了对父爱不理解的懊恼和悔意、有的用诗歌的形式直抒胸臆、有的上传一张照片引发思念之情……。学生们的情感找到了表达和宣泄的最佳方式,同时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家长的回应。再如教学《我的母亲》一文后,加入读写结合环节,让学生通过家校微信群写一段最想对妈妈说的话……通过QQ平台、微信等让亲情对话,丰富了教学形式,让学生、家长、教师三线合一,形成合力,沟通更高效,进而实现课堂的高效。

拓展提升环节时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如《送东阳马生序》授后,学生观看宋濂勤学苦读、虚心求教的动画视频,提升了学生的感悟理解能力;教学《皇帝的新装》后,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再现愚昧皇帝的动漫,让学生联想皇帝游行后会怎么样;读完《喂!出来》,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环保的图画并附上有创意的广告语……这些环节的设计和手段的使用,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的宽度,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篇10

“现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这种集多种信息功能为一体的教学,以全方位、多层次吸引学生,增加信息获取量,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趣味盎然,让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开拓了获取信息的途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语言的训练和实践,突出教学重点,提高语言信息的活动强度,扩大知识面,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新识,丰富了语言的文化内涵。

一、整合的概念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载体,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现代教育向前发展。

二、整合的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过程有机整合,使我们以前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很容易的把40分钟课堂轻松驾驭,让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强烈的兴趣,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处于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通过视频,声音,画面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有效提高了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同学们由“迫学”变为“乐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还可以扩大学生的课堂容量,通过语言难以表达的知识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展现出来。互联网上有着丰富详实的声像图文资料,是我们语文教师教学取之不竭的源泉。在进行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很快进入问题的思考,加快了课堂教学进程,增加了练习容量;通过网络引入一些补充材料,加大语文课堂的信息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探究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用途

信息技术的运用毕竟是一种手段,巧妙合理起到画龙点睛,生搬硬套就成画蛇添足,粗制滥用就是哗众取宠,使整合误入歧途。

1.借助声音和图像,美化文本。在现在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要让学生品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给文本配上适当的声音和图像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在惬意的诗化的教学境界之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就会日渐提高。

2.集合各种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研读文本。学生可以随时从网上获取一些相关的资料,如作家作品介绍,时代背景、写作情况等。不仅便利学生知人论世,加宽加深对作家的认识、对作品的理解,而且便利学生搞研究性的学习,还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3.通过多种艺术的联想和转换,激活学生的思维。语文的主要凭借是文字,而文字是实际生活的反映,所以注意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将文字与具体的事物进行转换,更能显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多媒体可用一支乐曲、一幅图画等来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语言行动,多种的艺术联想与转换增设了教学情景,增添了教学效果。如六年级课文《詹天佑》,我在上课时,为同学们制作了动画课件,出示两种凿井法和“人”字形铁路。这样我把抽象的东西用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他们很容易的理解了课文内容,达到了预期学习的效果。

4.多向互联互动,加强合作交流。多媒体和网络的使用大大地拓展了学生讨论与交流的渠道,使小组活动、班级活动更易组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广泛和便捷,尤其是可以不受课堂时空的限制,通过网络与外班、与外校交流。这样,相互间的信息反馈也更为及时,便于教学的调控,便于互相促进,真正能够做到在交流中增进合作、在合作中加强交流。

四、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篇11

2 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整合,能否取得更好的收益,现代信息技术的实施是关键,是核心。教师应该为学生主动学习英语、探究英语问题,提供更多的英语资源,更好的网络平台,更多的交流协作机会,更优的反馈途径,这一切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教育教学技术。

3 应以相互交互为生命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整合的生命在交互、在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探究英语问题的欲望,才能使学生自主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英语问题。

3.1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教师将英语教学的知识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力求图、声、文并茂,特别是一些直观形体知识或一些教学重难点,能够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以动画等形式动态地呈现知识点,突破难点,同时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化解教学难点和直观教学的演示工具,目前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不过,现代信息技术如果仅作为演示工具,也存在很大的弊病,就是学生参与性不强,往往跟着多媒体课件转,仍然是被动型的学习,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最低层次。

3.2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资源工具

如教学“Star signs”,可以让学生到因特网上去了解星座,然后主动地探究各星座代表什么性格等。通过因特网或教师提供的资源,学生培养了筛选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3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反馈工具

英语教学注重及时反馈,以检查教学效果是否良好,学生的学习情感是否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反馈形式更丰富,反馈时机更恰当,反馈结果更真实。因此,教师在新授知识结束后,可以安排一些巩固性的人机对话练习或模拟测试练习,学生当堂练习,当堂反馈;也可以应用网络技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交互,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练习进程、掌握情况,同时可随时了解其他学生的状况。如教学“Wild animals”时,在学生认识各种动物的特征后,笔者让学生用一些绘画软件(如画笔等)绘制各种动物,学生反馈积极性很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英语问题的能力得以培养。

3.4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如在教学“Films”时,笔者首先在论坛中发起投票:“你最喜爱的电影是什么?”学生在论坛中愉快地投票,投票结束,数据马上反映出来。经过一番讨论,导入新授内容,同时笔者留给学生的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在Word中制作各种影星图案,并截取屏幕保存为图片,上传至英语论坛中,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发表看法。

3.5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

如教学“Travelling”,笔者安排基于网络的竞争性练习,学生在练习前先选择竞争对手,在线抢答,看谁先说出游玩的方式最多和游玩的地方最多。角色扮演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虚拟情景,由学生扮演其中的某一角色的协作学习的过程。虽然实施起来技术难度比较高,但英语互动性强,学生积极性特别高,效果也最佳。如中学英语活动课“Going Shopping”,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虚拟2个商场,每个商场有不同的促销手段。由学生扮演不同的顾客,虚拟购物篮,根据不同的购物要求设计最佳的购物方案。

3.6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探究工具

篇12

2.放弃主动性,追求主体“被动”与创作“内动”

西方 现代 主义追求创作过程的“忘我”甚至是“无”状态,在主体的“被动”中求得创作“自动”,超越限度地敞开自己、裸露自己。弗洛伊德认为,作为创作主体的“我”只是“本我”与“自我”而非“超我”。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所强调的“我”是上述三者的有机统一,同时在具体的创作构思过程中抹去被社会文化理性化、 历史 化的“超我”,甚至也抹去在主客体关系中形成的“自我”,一味追求自在的、本能的“本我”。因此,在创作构思过程中,主体只是“被动”存在,创作只是一种“自动”创作,像是在似睡非睡中完全凭无意识自发构作诗句、塑造形象。

新时期现代主义创新者们 自然 还不至于把创作主体的心理进程降低到“本我”状态,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一他们一般都不特别强调主体对对象的人为干预.他们不愿意或不能够控制描述对象__-正是在这一点上,主观的意识流(不破坏心灵的自然状态)与客观的“生活流”(不破坏对象的自然状态)走到了一起。他们不追求一种人造的“文学性”和“戏剧化”,对于生活世界,创作主体只是被动的“目击者”。即使象公认的抒情性和意念性都相当浓厚的电影《黄土地》,为了实现一种客观化的淡漠情态,在媒婆为翠巧提亲这种灾难性的打击面前,我们竞看不出内心怀着巨大痛苦的她有丝毫的情绪波动。《小鲍庄》的作者那种冷静而不动情的答观主义描述,同样使作品忠宴地记载了通过日常生活的缓慢流动而体现出来的文化潜意识内容,取得了还其本来面目的效果。

先锋文艺家们还不能完全放弃对作品最终形态的渴望与设计,但这种先定性在创作构思过程中的支配作用明显减弱却是事实。莫言把他的创作过程定名为“天马行宅”就是这个意思。《春之声》、《你别无选择》、《苍老的浮云》等作品大致都有完整的情绪过程,但其细:、场面、心理、自然环境乃至人物特征,却是那样的琐碎、飘忽不定。一方面为了“寻找自我”甚至不惜观念先行,另一方面又在创作过程中“抹去自我”追求冷漠自然。两个极端奇妙地统一在这群现代主义创新者身上,令人困惑。作为主观感觉化的典型代表…莫言…~一在《透明的红萝》中描写小黑孩拎着烧得发烫的铁走着的时候,在《红高粱》中描写罗汉大爷被千刀万剐的时候,是那样的无动于衷,的精雕细刻。这种统一在荒诞派戏剧代表尤奈斯库那坠有自觉的表现,他一方面表示“我只谈我的梦”,同时又说“我竭力以….种客观而合理的方式描写我的梦”。“总之,这是尽量用客观的手段显现和保持创作主体的主观内容。

三、从实际写作的角度看——抛弃再现性,专注“向内转”

实际写作是创作过程的最后环节。它是内在于创作思维中的 艺术 意象与构思玄想外化为客观实在的艺术形象的过程。新时期先锋文艺在实际写作中的探索主要体现在抛弃“再现性”、追求向内转的趋向。

叙事视角的角色化各种创作方法和思潮对叙述视角的设置,从来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现代主义仍有它的特殊之处。如果说传统的叙述方式一般都使叙述视角超越作品的内在关系,处于类似“导演”的地位,那么,现代主义无论是采用哪种人称来叙述,大都倾向于叙述视角对事件、关系、氛围、情绪的介八,甚至使叙述者实实在在地在其中扮演一个角色。整作品的延续过程都由这个特殊角色来牵针搭线。弗洛伊德把这个意思说得很明确,他说作品中“只有一个人物——主人公一…是从内部来描写的。作者仿佛是坐在主人公的大脑罩,而对其余人物都是从外部来观察的”。这种特殊的叙述性质“无疑由现代作家的一种倾向所造成:作家用自我观察的方法将他的‘自我’分裂成许多‘部分的自我’,结果就使他自己精神生活中冲突的思想在几个主角身上得到体现。¨3新小说派作家布托尔也认为,“作者在作品中引进一他本人的代表,即用‘我’向我们讲其本身故事的叙述膏。显而易见,这对作者十分有利”因为“他,把我们弃在外面,‘我’却把我们带进内部”。我们可以把这种倾向慨括为叙述者的主观化、角色化和内向化。这也是我国新时期先锋文艺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特征。王蒙大部分探索性小说几乎都有一个把各种人生、自然、社会的碎片、感觉连缀起来的主人公,作者的情感理想、困惑以及生活态度都物化在钟亦诚、张思远、曹千里、佳原、素素等人物身上。在莫言那里,叙述视角的主观化甚至消融了物与我、主体与客俸、叙述者与叙述对象的界限。叙述者的主观化安排,使叙述的内容大都控制在角色人物的直接经历与见闻中,成为个性化、相对性的不可重复的产物。它还进一步使叙述的进程时断时续、无规可循,看起来无始无终,便于随意安排时空顺序,不受外在生活逻辑和故事框架的限制,从而充分调动创作主体的自由联想。就象王蒙谈及《春之声》的创作所说的那样,“从这一点伸出去很多的放射线,……伸出去,拉回来,又伸出去,瞬息万变,充分发挥联想的自由,扫瞄似的,一秒钟就可以使多少画面闪过。”如果设计的是客观化的叙述者,创作主体很难获得这种天马行空的自由。

篇13

二、巧妙安排,激发求知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必须是相对强烈对比显明,不断变化,富于新奇性的事物,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会主动涌现,它取决于老师所创设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合理巧妙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不断创设富有变化且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研究问题。为此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教材,根据数学本身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逻辑性,分析教材中的创新意识内容,使学生手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比如在教学9加几的计算方法,接着在教学8加几、7加几的进位加法时,运用9加几的经验,探讨8加几、7加几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运用直观,激起创新愿望

课堂上直观手段有两点:一是教师的体态语言,二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生动、活泼、形象的教学体态、语言或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手段会让学生赏心悦目,易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尤其注意运用“三童”(童心、童话、童趣)组织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愿望。

四、指导学法,培养创新思维

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动力。在学法指导上鼓励学生提问题,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会使学生提问题,提有问题,提有价值的问题呢?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答”为“学问”。通过“自思提问验证的方式启发学生多提问,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一旦学生提问了,无论对错及质量如何,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作出合理的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自尊自信,长此以往,便可养成提问题的好习惯。教师要把学生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视作珍贵的礼物,当作教学的来临。教师要关于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之处,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及时表扬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引导扶正有错误的意见,补充不完善的意见,无论对否,加以鼓励和表扬,使他们始终处于信心十足、情绪高涨的心理中,有得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