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护理诊断意义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护理诊断意义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护理诊断意义

篇1

1.2突出了辨证护理及整体护理的原则中医护理诊断揭示了病人产生该问题的病因病机。其病因常涉及到生理、心理、社会、家庭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分析病机则能把握机体整体的反应状态,从而增强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观念。

1.3有利于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中医护理诊断的概念,指出了护理诊断包括对病人潜在的健康问题的提出,这有利于护理人员针对潜在的问题采取主动性护理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促使病情向好的方向转化。

1.4有利于护理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护理诊断的规范化、系统化,既有利于教员有条理、按系统的教授课程,又便于学员从中医护理学理、法、方、术的系统理论结构来全面理解和掌握中医护理学知识。中医护理诊断标准化、规范化的开展,将有利于临床科技资料和信息的储存、整理、分析、提取和交流,有利于中医护理科研工作的开展。

1.5促进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的完善中医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分支,应有其独特的服务范畴,知识体系,科研内容和理论基础。中医护理诊断的规范化,将促进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以便与现代科学接轨、渗透和移植。

2中医护理诊断的内容

每个具有诊断意义的命题都应具有4个内容或组成部分,即名称、定义、诊断依据及原因和证候类型。

2.1名称是对病人护理问题的概括性描述,这

些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2.1.1现有的,或称存在的,是指病人当时所呈现的行为反应。

2.1.2潜在的,是指有促发因素存在的,若不加以预防和处理,护理问题就一定会发生。

2.1.3可能性,是指护理问题是否存在还不能肯定,尚须进一步收集资料予以证实或排除。

2.2定义是对名称的一种清晰的、正确的表达,并以此与其他诊断相鉴别。如焦虑、恐惧都属情志的改变,但焦虑的定义为模糊的不适感,其来源对个人来说通常是非特异的和不可知的。而恐惧的定义则为由于一种被认为是危险的明确来源所引起的惧怕感。

2.3诊断依据是指有此诊断的病人所具有的一组证候,有关病史和检查结论是作出诊断的依据。这些有关资料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的,并且各种根据对诊断的意义也不同,按其重要性,临床常分为主要依据和次要依据。前者证实一个特定诊断所必须存在的证候及资料,后者是指可能出现的证候或资料。

2.4原因及证型原因是指引发护理问题的诸多因素,包括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因素等。证型是指疾病引起的,决定护理问题性质的病变反应状态,这些证型都具有一定的判断标准。

3中医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

护理诊断和医疗诊断无论在概念的内涵和内容实质上都是不同的。医疗诊断表示疾病的病理变化,包括与其病理变化相应的症状、体征和实验检查,它是通过医疗手段来解决问题。护理诊断表示病人由于疾病影响所存在的或潜在的行为反应。这些常表现为病人的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及应付环境的能力不佳或丧失,这些问题是需要用护理手段来解决的,它们的区别在以下4个方面。

3.1护理诊断是在病人日常活动及生活中的反映和影响而产生的健康问题,而医疗是用一个确切的名称来说明其症状及病理变化。

3.2一种病常有数个护理诊断,它可以随病情变化而变化;而医疗诊断是一种病理变化,一旦确诊不会改变。

篇2

1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80例,年龄20-46岁,平均31岁。其中流产和破裂共计66例,保守治疗14例。本组患者经手术及保守治疗,无1例并发症和死亡,5-10天痊愈出院。

对异位妊娠做出早诊断,要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1.1病史应仔细询问停经史,以准确推断停经时间,注意不要将不规则阴道流血误认为末次月经,或由于月经仅过期几天,不认为是停经。对不孕、放置宫内节育器、绝育术、输卵管复通术、盆腔炎等与发病相关的高危因素予以高度重视[3]。其次腹痛时间、性质,一般患者呈现持续性下腹坠痛;再次详细询问阴道流血情况,一般患者都有不规则阴道流血病史,量少,淋漓不尽。

1.2身心状况输卵管妊娠未发生流产或破裂前,症状及体征不明显。当患者腹腔内出血较多时呈贫血貌,严重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快、弱、细,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体温一般正常,出现休克时体温略低,内出血吸收时体温略升高。下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不明显,叩诊有移动性浊音。血凝后下腹可触及包块。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者,腹腔内急性大量出血及剧烈腹痛,以及妊娠终止的现实都将使孕妇出现较为激烈的情绪反应,可表现为哭泣、自责、无助、抑郁和恐惧。

1.3腹部检查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者,下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尤以患侧为著,但腹肌紧张轻微,出血多时,叩诊有移动性浊音。有些患者下腹可触及包块,如反复出血并积聚,包块可不断增大变硬。

1.4盆腔检查输卵管妊娠发生流产或破裂者,阴道后穹隆饱满,有触痛,宫颈举痛或摇摆痛明显。内出血多时子宫有漂浮感。子宫一侧或后方可触及边界不清、大小不一、压痛明显的包块。

1.5阴道后穹隆穿刺适用于疑有内出血的孕妇,是一种简单可靠的诊断方法。由于腹腔内出血易积聚于子宫直肠陷凹,即使血量不多,也能经阴道后穹隆穿刺抽出。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后,用宫颈钳钳夹宫颈后唇向前上方牵拉,暴露后穹窿,消毒后穹窿,于后穹窿中央或稍偏患侧,距离阴道宫颈交界处下方约1cm处、用18号长针平行宫颈刺入子宫直肠陷凹,刺入深度2-3cm[4],如抽出暗红色、不凝固血液,即可明确诊断腹腔内出血。如腹部有移动性浊音,可做腹腔穿刺。

1.6妊娠实验放射免疫法测血中β-HCG有助诊断。如测尿妊娠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阴性不能排除宫外孕。

1.7超声检查B超有助于诊断异位妊娠。阴道B超较腹部B超准确性高。B超可见宫腔内无妊娠产物,宫旁可见轮廓不清的液性或实性包块,如包块内见有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即可确诊。诊断早期异位妊娠,单凭B超有时可能误诊。若能结合临床表现及血β-HCG测定等,对诊断帮助很大。

1.8腹腔镜检查目前该检查不仅作为异位妊娠诊断的金标准,而且可在确定诊断的情况下起到治疗作用。但是大量腹腔内出血或伴休克者,禁做腹腔镜检查。

1.9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目前很少依靠诊断性刮宫协助诊断,诊刮仅适用于阴道流血较多的患者,目的在于排除宫内妊娠流产。将宫腔排出物或刮出物做病理检查,见到绒毛可诊断为宫内妊娠,仅见到蜕膜未见绒毛者有助于诊断异位妊娠。

2护理

2.1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①在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配合医生积极纠正患者休克症状,做好术前准备。手术治疗是输卵管异位妊娠的主要处理原则。对于严重内出血并发现休克的患者,护士应立即打开静脉通路,交叉配血,做好输血输液的准备,并按急诊手术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对于入院时血压尚在正常范围但是腹痛较剧的患者,血压下降很快,多有腹腔内出血,且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密切监测血压及脉搏,及时发现休克,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分秒必争,积极手术,以减少患者的出血量。可根据失血性休克程度估计失血量(为粗略估计):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指数=0.5,为血容量正常;指数=1,丢失血量10%-30%(500-1500ml血容量);指数=1.5,丢失血量30%-50%(1500-2500ml血容量);指数=2.0,丢失血量50%-70%(2500-3500ml血容量)。②加强心理护理:护士于术前简洁明了地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手术的必要性,保持周围环境安静、有序,减少和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协助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方案。术后,护士应帮助患者以正常的心态接受此次妊娠失败的现实,向她们讲述异位妊娠的有关知识,不仅可以减少因害怕再次发生异位妊娠而抵触妊娠的不良情绪,也可以增加患者的自我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2.2接受非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①需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重视患者的主诉,尤其应注意阴道流血量与腹腔内出血量不成比例,当阴道流血量不多时,不要误以为腹腔内出血量也很少。②应告诉患者病情发展的指征,如出血增多、腹痛加剧、坠胀感明显等,以便当病情发展时,医患均能及时发现,给予相应处理。③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腹部压力增大,从而减少异位妊娠破裂机会。在患者卧床期间,需提供相应的生活护理。④护士应协助留取标本,以监测治疗效果。⑤指导患者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富含铁蛋白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鱼肉、豆类、绿叶蔬菜以及黑木耳等,以促进血红蛋白增加,增强患者的抵抗力。

2.3出院指导输卵管妊娠的预后在于防止输卵管的损伤和感染,因此应做好妇女的健康保健工作,防止发生盆腔感染。教育病人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浴、勤换衣,稳定。发生盆腔炎后须立即彻底治疗,以免延误病情。由于输卵管妊娠中约有10%的再发生率和50%-60%的不孕率,因此需告诫患者,下次妊娠时要及时就医,并且不宜轻易终止妊娠。

3讨论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其病死率占孕妇死亡人数的9%-10%,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每年有11000名妇女发生异位妊娠(占总妊娠的1%-2%),且患者群有年轻化的趋势,异位妊娠一旦破裂常引起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对异位妊娠做出早诊断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注意不要将不规则阴道流血误认为末次月经,或由于月经仅过期几天,不认为是停经;②诊断早期异位妊娠,单凭B超有时可能误诊。若能结合临床表现及血β-HCG测定等,对诊断帮助很大;③腹腔内大出血或伴有休克,禁做腹腔镜检查;④对病人做出全方位的护理指导。由于输卵管妊娠中约有10%的再发生率和50%-60%的不孕率,因此需告诫患者,下次妊娠时要及时就医,并且不宜轻易终止妊娠。

参考文献

[1]岳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篇3

1 一般资料 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以多动症就诊患儿从2003年6月到2011年6月共631例,全部通过儿童保健门诊首页;瑞文标准推力测验;儿童多动症、注意力缺陷家长评定量表;注意力测试;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综合评价进一步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诊断标准具备注意力缺陷、瑞文标准推理中等水平,儿童多动症家长评定量表得分25分以上,结合其他表格进一步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464例。占总数的83.5%;其中男孩464例,占88.04%;女孩63例占总数的11.95%。

2 具体方法

2.1 儿童保健问诊病历首页 包括家庭情况、母亲怀孕时健康状况、母孕期心情、分娩情况、出生情况、8个月内喂养情况、生长发育情况、过去健康状况、儿童性格、家族史、对儿童的教育方式等方面进行评价。

2.2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是一种纯纯的非文字智力测验,是英国心理学家瑞文1938年设计的,测验通过评价被测者思维活动来研究它的智力活动能力。主要用于智力的了解和筛查。

2.3 儿童多动症、注意力缺陷家长评定量表 临床表现分注意力和多动症两项,各项包括9小项,每一项得分:从无0分、偶尔1分、经常2分、严重3分根据家长填表进行加分注意障碍和多动冲动加分大于25分为阳性。

2.4 注意力测试 利用上海浩顺科技有限公司产的注意力分析仪进行测试,输入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测试,通过稳定性、广泛性、分配性、转移性四个方面综合分析判断结果示:注意力正常、注意力轻度异常、注意力重度异常。

2.5 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 根据儿童近6个月的情况养育人填表,供医生参考,辅助诊断。

3 讨论

3.1 就诊患儿中通过儿童保健病历首页填写所见 影响儿童注意力,并突出表现的社会问题是,不稳定的家庭环境(见表1)。

表1 多动症患儿631例中家庭情况分析

如表所见在不稳定家庭中生活的儿童引起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比例较高,其中父母出国比例居高。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本地区大部分家庭到国外打工,把子女托付给祖父母或亲属抚养,因此儿童经常改变生活环境,缺乏安全性,缺乏父母早期环境刺激有缺乏正面增强及鼓励,而造成儿童学习困难、缺乏自信心,注意力不能集中并又缺乏毅力无忍受压力的倾向。母亲怀孕时健康状况、心情好坏、分娩、出生时情况,对年长儿童发生多动症有一定的影响。

3.2 通过对就诊631例进行瑞文推理验结果认为 患儿智商大多为正常,过高或过低可出现假性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症状(见表2)。

表2631例瑞文标准推力测验结果

结果高智商84例,分析认为,利用较短的时间既可以掌握老师讲的内容,所以有更多的时间显得;“无所事事”对课堂纪律和学习的影响较大,因而也就更容易受到老师、家长及周围人的发现和关注更容易表现出注意力缺陷和行为问题;低智商94例,语言理解能力差,表达能力差,无法进行学习,导致上课不认真听课,出现假性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症状。智商处于中等水平453例。结合其他指标进一步诊断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3.3 儿童多动症家庭评定量表 父母或养育人根据儿童的行为进行评定,得分越高症状愈明显。10岁以下阳性率较高,10岁以上儿童多动行为已基本可以控制,总分小于25分。此项为父母主观判断,因此与父母知识水平、生活环境、性格、教育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3.4 注意力测试结果分析 631例多动症患儿进行注意力测试,具体信息统计如下:

2003年6月-2011年6月注意力测试信息统计表

如表所见男孩比例远远超过女孩,男孩464例占总数的88.04%;女孩63例占11.9%;其中7-8岁发病率最高占总数的35.1%;其次9-10岁占总数的23.3%;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3.5 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结果 一般11岁开始出现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得分增高,养育人往往采取常骂或常打形成恶性循环,如得不到及时纠正,不仅学习困难还影响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成为人格障碍、犯罪行为和酒精及麻醉剂滥用的高风险人群。

4 治疗 我院儿童保健门诊采取药物治疗,训练治疗。平常因患儿上学一般采取药物小儿智力糖浆口服;放假期间或刚开学时采取药物治疗及注意力训练结合治疗效果比较好。

5 护理 1)首先给患儿创造宽松、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增强正面鼓励及支持,克服粗暴、冷漠、歧视的态度做到相互协助,耐心而有计划的进行教育,培养患儿的自信心。2)帮助患儿减压的方法,调动患儿的积极性,安排躯体的训练项目如:高声朗读、跳绳、游泳等培养患儿的耐性增强自我控制能力。能做到流畅的高声朗读课文,对增强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3)培养患儿社会适应能力,让患儿多接触具有同情新的儿童,体验正常儿童的情感体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纠正其不良行为。4)对学习困难的患儿应掌握其心理特点,采取特殊训练方法,使其充分挖掘自身潜能,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篇4

    2要求学生规范化书写护理诊断

    书写护理诊断应严格按照PES模式、PE模式、P模式进行,书写现存问题时一定要在护理诊断之后书写出相关因素和临床表现;书写潜在性的问题时在护理诊断之后书写或者不书写相关因素:危俭性的护理诊断要书写相关因素;可能性的护理诊断因相关因素不明确不需写出相关因素,但潜在并发症后面一定要书写相关因素。

    3指导学生正确提出护理诊断

    3.1注意护理诊断的合理性有许多护理诊断是属于某一系列的应区别应用,象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低效型呼吸型态这三个护理诊断在教学时应向学生讲清三者的适用范围:清理呼吸道无效适用于通气功能障碍所表现的呼吸困难;气体交换受损适用于换气功能障碍所表现的呼吸困难。

    个别护理诊断应用范围很广,如排尿异常适用于尿量异常、尿色异常、排尿过程及感觉异常。潜在并发症的应用问题,潜在并发症后面接的是医学诊断,说明的是尚未出现的护理问题,并不是患者目前无临床表现,如潜在并发症:失血性休克,说明患者目前有消化道出血但未出现失血性休克,需对患者作认真细致地病情观察,并执行相应护理措施,以防出现上述并发症。

    3.2注意护理诊断的精准性提出护理诊断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患者的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3.2.1拟定护理诊断应抓主要矛盾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一般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书写出数十条护理诊断,这样既加大T~r作量又没有必要,象相对缓脉如果提护理诊断应为心输出量减少,拟订许多护理措施根本没有必要。一个住院患者只需提6,7个主要护理诊断就足够了。

    3.2.2拟定护理诊断应注意简明扼要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能是由某一原因引起的系列表现,如:畏寒、高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感染中毒症状。根据上述表现可以提出体温过高、疼痛、疲乏、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等护理诊断。只要护理措施得力有效,引起系列表现的原因去除后所有问题均解决了。所以拟定护理诊断时只需选择其中一个就可以了。

    4书写护理诊断时要找准相关因素

篇5

        (2)患者准备:术前各项检查及签署知情同意书等共6项。

        ①完善各项检查,常规化验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等。

        ②b超探查胰腺及囊肿位置,初步确定穿刺径路。

        ③术前禁食8h。

        ④常规建立静脉通道。

        ⑤做普鲁卡因皮试,需造影者做碘过敏试验。

        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3)药品准备: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2支,5%甲硝唑注射液100ml,生理盐水100ml。

        (4)穿刺引导架、穿刺探头及其电缆消毒灭菌。

        2.术中配合及护理

        (1)协助穿刺前b超定位。

        (2)摆好合适的,视病灶所在部位取仰卧位或侧卧位。

        (3)消毒穿刺部位,铺巾。

        (4)更换穿刺探头。

        (5)协助抽吸麻药,双人查对。将各种用物准备齐全,合理摆放。

        (6)观察患者面色、神志,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进针时嘱患者屏气,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7)囊液抽出后及时留取送检。

        (8)穿刺结束后消毒穿刺点,加压包扎。

        3.术后一般护理

        (1)术后需卧床休息6h,经胃穿刺者应禁食12h。

        (2)术后穿刺部位用沙袋压迫6h。

        (3)定时测量血压、脉搏、体温,如出现体温过高、血压降低,脉搏细速,应警惕穿刺部位是否出血,是否有炎症发生,并及时向医生汇报,做好急救工作。

        (4)观察血、尿淀粉酶变化及有无剧烈腹痛情况,如出现血、尿淀粉酶升高应警惕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并做好急救处理。

        (5)饮食指导:疼痛明显者,须禁食、禁水,重症者行胃肠减压,禁食期间,可由静脉补充营养。待症状消失后可进食少油易消化清淡的食物,每天膳食中脂肪含量不宜超过50g。忌暴饮暴食,尤其是高脂肪饱餐,戒烟酒。

        (6)保持病室的清洁,床单位整洁,空气流通。

        (7)观察皮肤穿刺点有无渗液及红肿,保持敷料干燥、清洁,渗液较多时及时更换敷料。

        (8)必要时静脉滴注抗生素等药物。

        4.留置引流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

        (2)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堵塞。

        (3)观察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

       (4)预防引流管引起的逆行感染,一切操作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5)注意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

        5.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胰腺囊肿穿刺若用细针一般无并发症,可能的并发症有出血、感染、胰瘘等,一般不重,对症处理后即可好转。

        (1)出血  穿刺结束后用沙袋压迫穿刺点6h并卧床休息。监测血压、脉搏,观察有无头晕、心慌、面色苍白等休克先兆。如有出血征象,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予补液、输血等处理;评估出血量,按医嘱给予止血药物。

        (2)感染  观察体温变化,根据医嘱应用抗生素,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

        (3)胰漏  观察腹痛的部位、程度,及有无腹膜刺激征,必要时应用解痉止痛药。一旦发生胰漏,应立即禁食、禁水,待症状缓解方能进食、水。术后2h及第2天晨查血、尿淀粉酶。使用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治疗。

        6.健康教育

        (1)初愈后半年内1~2个月复查1次胰腺b超及血、尿淀粉酶。如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回院就诊。

        (2)积极防治可能诱发胰腺炎的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感染、高脂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

        (3)慎用可诱发胰腺炎的药物,如硫唑嘌呤、激素等。

        (4)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焦虑,保持乐观情绪。

        (5)养成良好饮食的习惯,合理锻炼,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

        (6)如有吸烟史的患者,建议戒烟。 

参 考 文 献 

[1]葛春林,郭克建,宋茂民,许元鸿,王晓松,郭仁宣,田雨霖,何三光.生长抑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苗桂玲. 9例胰腺假性囊肿超声内镜下经胃穿刺内引流的护理《护理研究:中旬版》2008年第22卷第9期.

篇6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亦是如科常见急腹症。近年异位妊娠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未婚或已婚,未育女性在异位妊娠中的比例随之增加,发病年龄逐年减小,如何减轻手术创伤,较好的维护生育机能是治疗本病的发展方向,随着微创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取代了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患者痛苦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异位妊娠的首选术式[1],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近些年来,本院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临床疗效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2006年1月―2010年12月因异位妊娠,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10例患者,发病年龄18―45岁,其中18―30岁194例,31―40岁82例,40―45岁34例,临床表现,有停经史185例,不规则阴道出血史210例,有腹痛182例,妇科检查触及包块感132例,后穹隆穿出,出现不凝血168例,腹部B超可见附见区包块183例,血或尿HCG阳性。

1.2 手术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时症状,血清β―HCG及B超检查情况,结合患者对生育的要求,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决定所行手术方式。

1.2.1 输卵管切除术,对无生育要求或有生育要求,但患者侧输卵管病变严重,无法保留者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

1.2.2 输卵管保留手术①输卵管开窗术:对输卵管峡部,壶腹部妊娠者于输卵管妊娠部位系膜对侧面沿输卵管长轴纵行电切2―3cm,钳出其内容物,反复冲洗创面,电凝止血;②挤胚术:输卵管伞端妊娠者,向伞端挤压出妊娠物,保守治疗均需在病变部位输卵管系膜处注射甲氨蝶呤50mg。

1.2.3 宫角切除术,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或宫角部妊娠患者行宫角切除术,从输卵管伞端开始凝切至宫角,电凝切除包块,创面用微乔线缝合止血。

1.2.4 卵巢部分切除术,楔形切除卵巢部位的妊娠组织和部分卵巢组织创面电凝止血,必要时间微乔线缝合止血。

2 结果

2.1 输卵巢妊娠患者的婚育状况:已婚228例,经产妇139例,已婚未育119例,未婚85例,未生育(已婚和未婚)共计204例,重度输卵管妊娠42例,已婚和未婚重复输卵管发生率比较,已婚高于未孕,首孕为输卵管妊娠30例,首孕为输卵管妊娠发生率高于已婚,除30例首孕为异位妊娠患者外,275例患者均有1次以上人工流产或清宫。

2.2 手术情况及疗效:根据病情及患者意愿结合是否有生育要求,采取腹腔镜手术切除输卵管或腹腔镜保守手术或化疗共手术切除输卵管144例,保守手术造口及开窗术152例,7例间质部宫角部妊娠行宫角切除术,5例行卵巢妊娠行卵巢部份切除术,2例术后确诊为宫内孕行人工流产术。手术时间30-90min,输卵管切除时间最短,保留性手术及宫角切除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30-100ml,平均30±15ml,术后预防感染,切除的组织物送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术后复查血β-HCG防止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住院观察,病情稳定,监测β-HCG逐渐下降,术后住院时间3-5天配合有效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近年来异位妊娠有明显攀升的趋势,而且异位妊娠患者中,多数为未婚或已婚,但尚未生育妇女90%以上的患者有流产史,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但人工流产后自然防御功能下降,生殖道感染,宫颈口粘连,输卵管炎症,输卵管阻塞等,是造成输卵管妊娠及不孕症的直接因素,因此加强宣教,减少婚前,普及避孕知识及生殖健康知识,有效避孕,预防意外妊娠,降低意外妊娠坠胎及生殖系统感染是减少异位妊娠的发生的重要预防措施。

目前由于B超的广泛应用,血β-HCG测定及腹腔镜诊断推广应用80%的异位妊娠,可以在流产或胎囊破裂前做出诊断,采取腹腔镜下微创手术即达到确诊并及时治疗的目的,又能提高以后妊娠率,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减少异位妊娠大出血的情况发生。本组资料无大出血情况发生,腹腔镜手术日益成为异位妊娠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

4 护理

大多数患者突然因腹痛,阴道不规则流血,而匆忙到医院就诊,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其周围的环境和患者本人扮演的角色都发生突然的变化,加之由于术前时间紧迫,医护人员与之进行的谈话,签字,术前准备等工作,可使患者的精神过渡紧张,引起焦虑,压抑甚至恐惧的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充分尊重患者隐私,理解患者可能存在羞怯心理,严格为患者保密,对患者施以体贴关心和同情,以亲切耐心的态度对待患者,在交谈中可给患者介绍成功治愈的病例,帮助其独立战胜疾病,取得手术成功信心。从而有助于各种顾虑及术前恐惧心理消除,仔细认真地准备好手术前的各项护理操作,在护理过程中,尽量体现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进而取得患者信任,使其发挥最大限度的主观能动性去配合手术。

总之,本文分析了310例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加强手术前患者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病情变化,预防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手术的成功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16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160例, 其中男性患者为97例, 女性患者为63例;年龄48~68岁, 平均年龄为(53.2±1.7)岁;其中122例患者发病后出现便秘, 47例患者为出血性脑卒中, 75例患者为缺血性脑卒中, 且便秘好发于发病后2周以内。

1. 2 护理方法 甲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乙组患者在甲组护理基础上给与优化护理措施, 具体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观察护理以及药物治疗等。

1. 3 统计学方法 将作者在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输入SPSS16.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 其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若检验结果P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发病后分别进行常规临床护理和优化护理后, 便秘的发生情况具体如下表1。

3 讨论

脑卒中是中医上对急性脑血管病的称呼, 又可以称为脑卒中, 主要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 其中出血性脑卒中最为多见。临床表现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 同时可伴语言不利、口角歪斜以及半身不遂等。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多并发症等特点。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在发病2周以内易发生便秘表现, 作者就本院收治的16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22例患者在2周以内发生便秘, 占总数的76.25%。其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受病情影响, 引起紧张、担心、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2], 均可导致患者出现便秘表现;患者活动受限制, 排便姿势发生改变, 使患者感觉排便不适, 发生便秘;患者在治疗脑卒中中使用大量脱水剂和利尿剂, 导致伤津耗液, 从而导致便秘;患者长期卧床, 缺乏活动, 影响患者的胃肠活动, 使患者盆腔肌肉、膈肌、腹肌等肌力发生减弱, 导致排便动力不足, 从而影响患者排便顺利, 引起便秘;饮食结构的改变也是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

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给予优化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便秘情况, 护理措施如下: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给与患者心理疏导, 缓解患者不稳定情况, 消除患者的心理不良反应, 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鼓励患者适应卧床排便。饮食护理, 在患者发病初期,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给予患者半流食、软食等, 并适当增加患者水果、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少吃辛辣、油腻等食品, 以少食多餐为原则[3], 每日清晨饮用一杯蜂蜜水或温开水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便秘的情况;鼓励患者家属及其本人进行腹部按摩, 增加腹部运动, 从而改善患者胃肠蠕动, 减少患者便秘的发生;对便秘严重的患者可以给与药物治疗, 一般临床给药番泻叶、麻仁润肠丸、通便灵等药物改善排便情况, 通常对老年患者应用小剂量灌肠以免结肠排空引起意外的发生。

总之, 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给予优化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便秘的发生, 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8

1型糖尿病是一种针对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终生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1]。胰岛素泵治疗,是指通过胰岛素泵计算系统设计基础率和餐前剂量, 模拟正常人的胰岛功能和胰岛素分泌模式,使血糖得到满意的控制[2],可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由于胰岛素泵应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的优势是明显的,引起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据在我国使用胰岛素泵患者中的调查显示,1型糖尿病占54%[4]。 我院于2014年9月收治1例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发现胰岛素泵钢针断裂后遗留在臀部软组织内而入院。

1 一般资料

患者男,17岁,1型糖尿病史3年余,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更换胰岛素泵管路时,发现针头丢失,于当地医院行X光检查提示:双侧臀部软组织区多发异物存留,考虑是胰岛素泵用钢针遗留在臀部,入我院进一步检查。入院时患者餐前血糖波动在5~7mmol/L,餐后血糖波动在5~20mmol/L,糖化血红蛋白:13.7%,左侧臀部可见一大小约为3cm×5cm的红肿,质稍硬,伴有脱屑,无出血、流脓,右侧臀部、下腹部两侧均可2~3个约0.5cm×0.5cm瘢痕。

2 原因和护理

2.1 原因分析

2.1.1 胰岛素泵管路的购买途径不安全 患者使用胰岛素泵管路为直插式钢针,自行在网络上购买,质量难以保证。

2.1.2 胰岛素泵管路埋置部位的不合理选择 患者管路的埋置部位选择在臀部,由于患者为男性,臀部的肌肉比较发达,受活动的影响较大,钢针容易受到挤压而发生断裂。而且患者更换管路的时间均在晚餐后或者睡觉前,不利于观察换管路后血糖的情况。

2.1.3 胰岛素泵管路不规范使用 患者7d更换胰岛素泵管路,增加了钢针断裂的风险。每次拔针后,患者都未检查钢针是否完好。

2.2 护理对策

2.2.1 胰岛素泵治疗患者连续性教育模式 患者的胰岛素泵是在确诊患病出院后自行购买的,仅在买泵时接受厂家培训人员的培训,之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为了向胰岛素泵治疗患者提供连续的健康教育,我院采取了贯穿于住院-门诊-院外的教育模式。患者在决定购买胰岛素泵前,让患者在住院期间先行佩带一段时间,对胰岛素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适应过程,医务人员及厂家培训人员,进行操作培训时循序渐进,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文化层次开展个性化的胰岛素泵教育培训,依照患者的接受能力安排进度,内容包括胰岛素泵管路的植入、基础率的设立、大剂量的调节和输注等常见操作及常见报警的处理。患者掌握常见操作和报警后,胰岛素泵不常用的功能和报警信息也应做适当培训,避免患者在日常使用中出现操作失误或出现某项报警后,引发恐惧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出院前,医务人员考核患者胰岛素泵管路埋置等常见操作及报警的处理能力,合格后方能出院。出院后,糖尿病护理咨询门诊负责跟进患者的相关教育,主要通过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两种方式进行,评估患者用泵情况和知识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由于胰岛素泵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所以购置胰岛素泵及配套的管路都需自费,总体价格昂贵。虽然我们在教育时反复强调管理的使用期限不宜超过7日[4]和违规使用的危害,但是患者为了节省费用,依然冒险延长管路的使用期限。

2.2.2 胰岛素泵治疗患者的教育内容

2.2.2.1 管路植入部位的选择和轮换 患者为17岁的男性,主要选择臀部作为管路的埋置部位,容易发生断针的危险。腹部是胰岛素吸收最快且置泵最方便的部位,是常规的首选穿刺部位,旁开肚脐5cm区域,避开腰部束皮带处,建议采用M字形的埋置轮换计划[5]。

2.2.2.2 更换管路的时机和时间 建议使用软针,刚开始安装泵时,要每周换2次软针,若注射部位无异常,可保留3~4d。软针在同一地方保留越久,脂肪硬块和感染的风险越高。一旦血糖升高、穿刺局部出现红肿、瘙痒、渗血等异常,应立即更换。尽量在餐前更换管路,可以顺便用餐前大剂量的液体把管路冲干净,也方便观察胰岛素泵的功能是否正常,避免在睡觉前更换管路。

2.2.2.3 管路埋置部位皮肤的护理 患者左侧臀部有一大小约为3cm×5cm红肿,质稍硬,伴有脱屑,无出血、流脓,右侧臀部、下腹部两侧均可2~3个约0.5cm×0.5cm瘢痕。红肿处用安多福消毒后,百多邦外涂;瘢痕处用喜辽妥外涂,出院时红肿已消退,瘢痕已软化缩小。

①无菌意识的教育。患者自行更换管路,若无菌意识不强,消毒不规范,容易导致注射部位感染,出现红肿、疼痛的情况。因此,需要反复强化患者的无菌观念,门诊随访时检查患者的消毒手法。提醒患者应该使用小瓶装75%酒精,开盖后立即光盖,避免使用时间长导致酒精过度挥发影响消毒效果。消毒用的棉签为一次性使用,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潮湿。植入管路前清洁双手,用75%医用酒精,以注射点为中心,由内至外,环状消毒3次,等待自然干燥后再植入针头。尽量在穿刺前拔去针头的塑料外套,以免针头被污染。

②局部皮肤的观察和异常情况的处理。指导患者若无异常3d更换注射部位和输注管路,在同一部位埋置时间过长会增加感染的危险,还会降低胰岛素的吸收和敏感性,影响治疗效果。每天观察导管针头埋置部位有无红肿、钝痛、防止皮下硬结或脂肪萎缩,若有上述表现必须立即拔出针头,更换注射部位,并暂时停止在该部位埋置针头。提醒患者每次拔针时都要认真检查拔出针头是否完整,以便及时发现是否发生断针的情况。注射部位瘢痕和硬结可以使用芦荟胶或喜辽妥外涂;红肿可以用安多福消毒后百多邦外涂。

3 小结

通过对本案例的护理,笔者认识到带泵前教育是基础,带泵后的随访教育是保证患者安全合理用泵的关键。在为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时,要把泵的使用和管理相关知识作为重要内容,按照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的流程进行。评估患者用泵实际情况,包括购买耗材途径、更换管路频率、注射部位选择和轮换方案、皮肤消毒和异常情况的发生和处理等,发现患者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寻找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再进行教育和提供帮助,这样才能避免患者出现由于不规范操作而导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蒋淑芳,程霞.胰岛素泵治疗全孕期1 型糖尿病11 例临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9):71-72.

[2] 李翠琼.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血糖控制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51-52.

[3] 陈巧风,朱红,蔡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70 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 当代护士,2011,(11):45-46.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患者均来自我院的门诊,共计120例,其中原发性不孕76例,继发性不孕41例,其中宫外孕术后3例,年龄在22-40岁之间,患者月经干净后3-7天,临床检查无明显炎症,排除输卵管通液及治疗禁忌症,,每月连续治疗4次,每日1次,治疗后平卧休息30分钟。

1.2 方法:

用0.9%生理盐水及庆大霉素16万U和地塞米松5mg混合液40ml,注入50ml注射器内,将针管固定在治疗台上,用一次性三通管,一端接在传感器上,一端衔接在注射器的另一端接通一次性子宫导管。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外阴常规消毒,铺巾,阴道检查窥阴器暴露宫颈将双腔子宫导管前端经宫颈口送达宫颈,通过导气管向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3ml,堵住宫颈内口,启动机器调整压力,显示到零,注液速度8ml/分,注液开始后观察宫腔压力变化及病人的自觉的症状,液体注入量以及有无漏液情况,并将速度压力和液量用打印机同步记录下来。如无异常情况注液至25ml即停止。

1.3 结果判断标准:

1.3.1 通畅 压力低于16Kpa,注液速度8ml/分,注液量25ml/分无漏液,病人无明显的自觉症状。

1.3.2 通而不畅(有阻塞) 压力介于16Kpa-25Kpa之间,注液速度4ml/分,注液量可达25ml无漏液,病人有腹部微痛。

1.3.3 不通 压力上升速度快达26Kpa以上,仪器自动停止,病人腹痛蛟明显。

2 结果

120例病人中,输卵管示“通畅”者33例,“通而不畅”者66例“不通”者21例,“通畅”组中,平均压力为10.4Kpa,压力均为注液开始稳步上升,最高未达到12Kpa,注液速度为8ml/分,无改变,25ml液体匀速注入无阻力,无不适感;“通而不畅”组平均压力为19.3Kpa,压力在注入量达6-8ml后持续上升,减慢注射速度为4ml/分后,压力上升缓慢或略有下降。但持续在16-25Kpa之间注液量在25ml以内,“不通”组中病人注入液体2-3ml后,压力迅速上升,减慢速度后压力仍持续上升到26Kpa以上,病人腹痛明显。然后我院对66例“有阻塞”患者进行治疗,第一次治疗后通畅58例,其余8例2次治疗后成功3例,3次治疗后成功者2例,3例获得改善,对21例“不通”患者进行治疗,第一次治疗时6例由“不通”转为“通而不畅”,经过3-7次治疗后通畅10人,有“通而不畅”2人,“不通”仍有9人。

3 护理

3.1 术前心理护理

不孕患者由于长期不孕担心手术能否成功,害怕疼痛等,护士针对患者的心理特殊性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向病人讲解手术的过程,以增强病人对手术的认识消除恐惧心理。

3.2 术中护理

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根据治疗步骤指导患者调整呼吸,避免紧张并轻轻地按摩患者下腹部,以缓解紧张情绪,使病人更好的配合治疗。

3.3 术后护理

术后卧床休息30分钟,并监测Bp、P、面色及其全身反应,注意有无腹痛及阴道流血。本组患者Bp、P均正常,少数有下腹不适感,未出现超过月经量的阴道出血,未出现腹部异常体征等严重不良反应。

3.4 出院指导

子宫输卵管通液诊断治疗的目的是使患者能成功怀孕,护理不能因诊断治疗操作成功而终止,术后仍应加强宣教,预防感染。对于一次性治疗成功的患者嘱其遵医嘱选择最佳时机受孕,对于需要再次治疗者,嘱患者定期随诊及时巩固治疗疗效。

4 结论

子宫输卵管通液术,我们医院过去一直使用手工推术,其压力大小全凭医生的经验及感觉和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来判断输卵管是否通畅,缺乏客观指标,操作具有盲目性[2]。使用LG3000输卵管通液诊断治疗仪后,注液均匀,压力指标安全可靠,不但使医生省力,还有客观指标和诊断结果,对治疗起到了科学的指导性作用,集诊断与治疗于一体,缩短了疗程,提高了疗效,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在对患者的护理中,我们体会到,心理护理贯穿于护理过程的始终,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的密切配合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篇10

引起猪腹泻疾的病因很多,其中猪流行性腹泻(PED)和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引起的经济损失较为严重。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肠道感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厌食、呕吐、腹泻以及脱水等症状,各年龄段的猪对本病均易感染,其中对哺乳仔猪危害最严重,致死率高[2];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现今规模化猪场中多病原体混合感染越发普遍,据李春花等调查研究发现断奶前仔猪感染猪圆环病毒2型能够显著影响PEDV所引起的临床症状[4],因此在诊断猪腹泻疾病的同时应注意诊断其他病原体的感染,才能更好的防治本病。本次检测通过的TGEV和PEDV多重RT-PCR方法对贵阳市某猪场疑似感染TGE或PED的病料进行了病毒核酸检测,并同时用已建立的猪伪狂犬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FSV)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多重PCR方法对其进行检测,确诊该猪场为PEDV、 PCV2和PRRSV的混合感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和临诊症状

贵州省都匀市某猪场有存栏母猪约580头、总存栏猪3800多头。自2013年3月以来,大量仔猪4日龄左右出现水样腹泻,其中个别仔猪有呕吐症状,仔猪死亡率高达60%,常单窝整窝发病;母猪正常。

2 解剖病理变化

解剖后病理变化主见于肺脏、肾脏、肠道。其中肺脏主要呈现不同程度的间质性肺炎,肺表面可见明显的出血斑、部分肺组织发生实变;肾脏可见出血斑或密布点状出血,且失去原有形态而呈凹凸不规则状;胃内有大量未消化的凝乳块,十二指肠及空肠胀气、壁变薄呈透明状,肠系膜充血,肠系膜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出血呈深褐色。

3 实验室PCR诊断

应用建立的TGEV和PEDV多重RT-PCR以及PRV、PCV2、HCV和PRRSV的多重PCR检测技术,对送检病料进行快速检测。在TGEV和PEDV多重RT-PCR扩增出了669bp左右大小的特异性条带。与所预期的PEDV目的条带大小相符,无TGEV的相应条带;在PRV、PCV2、HCV和PRRSV的多重PCR扩增出了353bp和603bp左右大小的特异性条带,与所预期的PCV2和PRRSV的目的条带大小相符,无PRV和HCV的相应条带(见图1)。

4 防治措施

鉴于上述病毒性疫病使用抗生素和化学抗病毒药治疗基本无效,其防治重在饲养管理、疫苗注射、和增强猪自身免疫力等方面。

全场加强隔离和消毒,对外来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污染,对猪群的粪便应加强管理,可进行生物热发酵消毒,减少病毒传播,切断传播途径。同时,应注意加强猪舍的保温措施,保持猪舍干燥,可减少该病的发生。

提供标准的的配合饲料,确保各阶段年龄生长猪的营养需要,从而使猪体免疫系统正常,能够有利于猪体抵抗外来病原体的感染。因此,在该猪场饮水中加入补液盐和电解多维,以防仔猪脱水衰竭;同时,可加入长效土霉素或氟哌酸,以防止继发细菌感染。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是引发猪皮炎与肾炎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1]。

该猪场全场紧急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弱毒苗。母猪应加强PRRSV、PCV2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同时注意监测疫苗免疫效果。

5 小结

结合临床症状、病料剖解及病原学检测结果,综合分析认为送检仔猪可能系因其在母体内已感染PRRSV、PCV2,致使肺脏、肾脏病变,出生后感染PEDV野毒,致使原本亚健康状态的仔猪经2~3d潜伏感染后,在4日龄左右出现严重腹泻,在共病因的作用下导致死亡率极高。

随着规模化猪场的发展,密集型饲养方式及猪群的跨区域流通导致猪群之间接触的几率增大,加快了疾病的传播,导致患病猪群出现混合感染现象。因此,在疫病的核酸诊断领域之中,多重PCR具有广泛深入的研究及应用,它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成本低等优点[2],而且同时能诊断多种病原,不仅减少了检测的经济成本,而且能够缩短检测的时间,为猪场的防控争取宝贵的时间。

篇11

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护理教学查房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检验学生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学生独立的护理病人,并提高自学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的一种形式,而教学查房形式直接会影响到查房的效果[1]。为了探讨和分析提高临床护理教学查房质量,本次研究选择了我院护理科收取的165例实习学生作为研究主体,效果令人满意,做如下总结。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护理科于2014年1月-2016年9月收取的165例实习学生作为研究主体,依据学生入科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学生为84例,乙组学生为81例。学生均是全国普招生,其学制为4年。甲组学生中男性为16例,女性为68例;年龄在20-24岁之间,平均为(22.14±0.57)岁;乙组学生中男性为14例,女性为67例;年龄在21-24岁之间,平均为(22.52±0.38)岁。甲乙两组学生上述资料的差异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2.方法。乙组教学查房方法以教师主讲:具体为教师讲述查房相关的知识。甲组教学查房方法以学生主讲:收集病人的资料,学生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医疗病历以及查询数据等,仔细观察主任查房。确立护理诊断和护理问题,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或者小组讨论,并结合所学的生理、解剖、心理以及行为等知识,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确立护理诊断和护理问题。资料检索,这是寻找理论基础的阶段,资料找寻到之后,以小组形式进行探讨,作出诊断并构建护理措施,之后撰写病历。实施查房,学生主讲查房,由教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并由组长进行评价。

3.观察指标。在学生查房结束之后,带教老师对查房活动以及护理病历做综合评价和打分。在实习结束之后,由带教组长以及教师对成员护理诊断的正确率、护理措施的正确率以及撰写病历的优良率进行总结。

4.疗效评价标准。病历撰写质量优:得分超过85分;良:得分在80-84分之间;中:得分在65-79分之间;差:得分少于64。总优良=优+良[2]。

5.统计学分析。由SPSS19.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做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使用(%)来表示,采用x2检验,以P

二、结果

1.对比甲乙两组学生护理诊断的正确率以及护理措施的正确率。如表1所示,甲组学生护理诊断准确率、护理措施正确率均优于乙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2.两组学生所撰写的病历优良的对比。如表2所示,甲组学生撰写病历的优良率优于乙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临床上传统教学查房的形式是教师准备,病例选择、资料查找,记下所有的内容,之后按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把理论照本宣科的讲解下去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及护理措施,在最后演示。此种模式中心为教师,教学内容比较僵化,不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寻找护理的问题,也无法解决问题,教学效果不佳。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发现和诊断问题的能力,并增加护理措施构建的正确率,撰写优良的病历,培养了学生推理能力以及自我学习能力,充分锻炼了学生。为了探讨和分析提高临床护理教学查房质量,本次研究选择了我院护理科收取的165例实习学生作为研究主体,结果为甲组学生护理诊断准确率优于乙组,甲组学生护理措施正确率优于乙组,甲组学生撰写病历的优良率优于乙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小组讨论为主的临床护理教学形式的应用效果很好,增加了学生护理诊断的正确率以及护理措施的正确率,并提高了学生所撰写的病历优良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篇12

临床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现、诊治重要场所, 诊断或疑似诊断后采取及时有效的隔离措施、治疗措施为降低传染性、提高预防效果关键[1]。护理应急管理系统针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实施, 为探究其应用效果, 作者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4年5月开始实施护理应急管理系统,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50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作为对照组,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中男28例, 女22例;年龄18~72岁, 平均年龄(48.2±8.2)岁;住院时间3~48 d, 平均住院时间(16.9±10.4)d。对照组中男25例, 女25例;年龄18~78岁, 平均年龄(48.9±9.8)岁;住院时间3~53 d, 平均住院时间(16.8±12.1)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未实施护理应急管理系统, 研究组实施护理应急管理系统,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 2. 1 成立应急管理护理小组 由护士长为小组长, 主管护师、责任护士为小组成员, 组成护理应急管理小组。由护士长统筹护理工作, 针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制定详细护理计划。

1. 2. 2 护理应急管理系统启动 临床中一旦确诊或疑似诊断患者, 即针对此患者启动护理应急管理系统, 开始实施相关护理措施。

1. 2. 3 隔离措施 将病区进行分区管理, 分为疑似诊断区和确诊区, 疑似诊断患者应予以单间, 同时在病区中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设置缓冲带, 做好明确标志。

1. 2. 4 防护措施 对出入病房、患者标本接触者、污染物处置者及医疗废物处置者均应接受二级防护措施,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正确穿脱隔离衣和相应防护用品, 加强对手部及全身消毒。

1. 2. 5 消毒措施 感染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 房间内安置紫外线消毒机, 定期开启消毒。感染病房内所有物品及地面均应严格进行消毒, 如需重复使用物品, 应装入双层口袋中封存, 并用含氯消毒液浸润>15 min, 后清洗消毒。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等医疗设备均严格消毒, 并专人专用。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应装入密闭污染盒内, 别严格分类, 由专人进行处理。

1. 3 观察指标 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护理依从、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1. 4 护理满意度评定标准 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于患者出院时进行评估, 包括护理措施、护理计划、护理方法、护理态度等, 总分50分, 40分为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护理依从、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94.00%、护理依从性98.00%均高于对照组52.00%、72.00%, 院内感染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8.0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2.3744、13.2549、5.0051, P

篇13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8月,我院择期行内镜检查患者400例,其中男232例,女168例,年龄22~79岁,平均(53.3±3.9)岁。所有患者均因有胃肠道症状,怀疑有胃肠道病变甚至是癌变,需行胃镜诊断。纳入标准:①符合内镜检查指征,未合并有胃肠道出血、凝血障碍、食道静脉曲张等高风险疾病;②年龄≥18岁;③非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④无相关药物过敏;⑤知情同意,可跟踪随访,最后确诊。应用无痛胃镜检查,具有镜下组织病理学检验功能。据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路径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执行医师、合并症情况、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与项目类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组

应用常规护理,常规宣教,检查前20min,口服20000U糜蛋白酶+1g碳酸氢钠+50ml温水+含祛泡剂和局麻剂胃镜胶10ml。5min后,开放静脉,常规吸氧,常规监护,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1ml麻醉准备,静脉注射丙泊酚1.5~2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麻醉起效后进行胃镜检查,必要时追加丙泊酚,20~30mg/次,维持麻醉。置镜行常规内镜检查,若发现局部病变,以温水冲洗表面粘液,以喷洒管向可疑区域局部喷洒0.2%靛胭脂,明确病变交界处。换聚焦功能,对病变边缘和(或)中心等1-5点,进行聚焦扫描。将焦距定位于目标区域上,以蓝激光引导,移动聚焦镜头抵触粘膜,可适当加负压吸引粘膜与镜头接触,连续拍照留样,以待分析,部分患者镜下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者,留取病灶标本。术后常规监护,全程陪护直至患者苏醒,医嘱卧床休息,待无意识障碍后,观察2h后无异常可出院,1h后方可进食,若伴有消化道出血或进行活检需据检查情况、患者身体状况,适度延长休息、观察、禁食时间。

1.2.2路径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安排护理路径,具体内容如下。 检查前:①详细查体,行相关医学检验,核对有无适应证、禁忌证,安排胃镜检查;②详细宣教,简要介绍医院环境、医疗卫生保健技术水平与人才储备情况,使患者对医院医疗条件有客观的认识,详细减少胃镜检查的适应证、价值、可行性与安全性,答疑解惑,解除患者疑虑;③若有必要带领患者熟悉内镜检查室环境,并约见医师访谈,由后者据自身工作经验,公正、客观、直白的讲述内镜检查的过程、技术方法、在定性诊断中的重要作用;④签署同意书。 检查前的访视与准备工作:①由责任护士与检查医师完成访视工作,再次核对患者基本信息、适应证与禁忌症情况,做好家属安置工作,告知检查前需注意事项,需配合事项,良好心态对检查的作用;②由责任护士完成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指导患者完成禁水食工作,交代糜蛋白酶等口服药剂的作用、安全性;③心理支持,由患者家属配合完成心理支持,讲解麻醉的安全性,重点介绍麻醉流程,药物的安全性,胃镜室抢救条件,采用抚触、呼吸训练等方法促患者镇静;④由器械护士检查相关仪器设备,如麻醉机、心电监护设备、给氧设备、电源、急救设施与药品、导管、氧气等,是否齐全、充足、可靠。 检查时护理配合:①指导协助患者取合适体温,一般取左侧卧位,伸直下肢,避免僵直,头下铺设治疗巾,嘴角留置弯管,口内置咬嘴;②配合医师做好器械递送、体征监护指标通报等工作,发现异常及时通报处置,协助做好幽门螺旋杆菌测定、标本留取工作,将标本装入袋中,仔细标记核对,留置送检;③做好体温护理工作,避免不必要的皮肤暴露;做好检验室环境质量管理工作,保障空气新鲜;检查完毕后,做好器械设备清点工作,进行口腔护理与皮肤清理工作,清理污渍,取下咬嘴与弯管。 检查后:①停用,常规监护,陪伴待患者意识恢复,基本苏醒后,由专职护士陪同送至苏醒室完成交接工作,完成护理文书记录工作;记录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②严密观察患者麻醉苏醒状况,记录患者精神状态,注重获取患者主诉,观察有无头晕、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若有异常及时通报,并采取预处理措施,医嘱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给予适当的补液、给氧;③做好家属陪护指导工作,预防麻醉苏醒时不良反应,短暂性意识障碍可能增加坠床风险;④医嘱患者绝对卧30min,待意识障碍减轻后,可适度下床活动,但需家属陪护,避免剧烈运动,2h内禁止进行驾车等紧密工作,若患者有需要,清醒1h后才可进食,视患者身体条件给予流食、半流食或正常饮食。

1.2.3 检查 确诊:检查后据镜检、活检检查结果,拟定治疗方案。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给予抗肿瘤治疗,针对诊断为良性疾病者,采用药物保守、内镜手术等疗法治疗,部分患者以内镜评估治疗效果,无效者或疗效不显著者行内镜复查。 病理检查过程:①记录异常粘膜位置、大小、形态等基本信息,标准活检钳接触活检,标本统一应用10%福尔马林处理,石蜡包埋,常规切片固定检查,苏木素、伊红染色,诊断依据WHO肿瘤分类标准划分,活检均由一组经验丰富医师双盲完成;②获取的图像信息中疑似恶性病变,由经验丰富的医师队伍共同诊断。

1.3观察指标

一次胃镜检查确诊率。胃镜检查不适与不良护理事件。患者满意率(比想象中的好,舒适感较好,满意,反之为不满意)。麻醉前、检查中、检查完毕时,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

1.4统计学处理

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

2结果

2.1 诊断效用对比

路径组明确诊断率、明确诊断正确率、明确诊断恶性病变检出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常规组与路径组诊断效用[n(%)]

组别(n=200)

明确诊断

明确诊断者诊断符合

明确诊断者定性诊断

明确

不明确

正确

错误

良性

恶性

常规组

168(84.0)

32(16.0)

133(79.17)

35(22.0)

134(79.96)

34(20.04)

路径组

181(90.5)*

19(9.5)

170(94.44)*

11(5.56)

160(76.24)

43(23.76)*

注:与常规组相比,*P

2.2 两组患者恶性病变漏诊情况对比

观察组后期确诊恶性病变47例,漏诊13例,路径组后期确诊恶性病变44例,漏诊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观察组13例漏诊病灶形态与原因分析

类型

病灶形态

原因

溃疡

糜烂

充血

肥厚

粗粒

瘢痕

遗漏

误判

误取

早期

3

1

1

2

1

进展期

3

1

1

1

4

1

淋巴瘤

1

1

高级别瘤变

1

1

2

合计

7

1

1

1

2

1

1

9

2

2.3 全过程不良事件与患者满意率比较

路径组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发生不良事件9、14、37例次,低于常规组35、32、108例,路径组合计发生60例次低于常规175例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常规组路径组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组别(n=200)

检查前

检查中

检查后

合计

滞留

面色苍白

出血

不良应激

补充麻醉

呛咳

恶心

咽喉痛

流泪

常规组

4

31

9

7

16

24

34

33

17

175

路径组

9*

2*

2

10

6*

10*

10*

11

60*

注:与常规组相比,*P

2.4 患者应激指标比较

路径组检查前舒张压、检查中收缩压、检查后心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4 常规组与路径组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应激指标变化(±s)

指标

常规组

路径组

检查前

检查中

检查后

检查前

检查中

检查后

心率(次/min)

75±7

73±10

79±6

74±6

71±7

75±5*

收缩压(mmHg)

128±6

127±4

131±6

125±7

123±5*

130±7

舒张压(mmHg)

77±6

73±3

76±5

74±6*

74±7

76±9

注:与常规组相比,*P

3讨论

胃癌早期常无典型临床症状表现,胃镜检查开展率低,晚期5年存活率不足20%,及早诊断非常关键,初次行胃镜明确确诊有助于争取治疗时机以改善患者预后,这也是胃镜诊断最重要的价值所在[3]。无痛胃镜技术其安全性、有效性已得到医学界肯定,在部分医院已基本取代常规内镜,成为胃癌筛查诊断重要手段[4]。

目前,尚无评价无痛胃镜诊断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本次研究从诊断效用与安全性两个角度研究护理对胃镜诊断质量。结果显示,应用路径护理之路径组,明确诊断率、明确诊断正确率、明确诊断恶性病变检出率高于常规组,提示在相同硬件支持与医技水平下,初次胃镜诊断效用受护理影响,路径护理有助于改善诊断效用。常用的胃镜器械按照功能可分为常规内镜与活检内镜,本次研究所用聚焦式内镜便具有内镜下活检功能,具有无创特性,方便快捷,有助于减少取样对病灶的影响,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取样不会对恶性肿瘤的转移、扩散产生负面影响[5]。但应注意的是,此项技术诊断效用易受医师能力影响,是否采用镜下活检,定性诊断的标准,是否取样,都取决于医师经验水平,本次研究中常规组恶性肿瘤误判9例,相同医师不同条件下所发挥出来的医技水平各不相同。此外,病灶位置、大小、形态,也间接影响诊断效用,对于隐蔽处如胃窦、胃底,细小,分化程度较低病灶,漏检、误诊几率较高,常规组漏诊13例中,溃疡面最多7例,合并溃疡面是致胃癌漏诊的重要原因之一[5]。有研究表明,常规镜检诊断与病理诊断差错率在20%以上[1-3]。笔者认为,医师对整个镜检的把握,如安全性、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诊断效用,对于术中出现不良事件如血压、心率变化超出安全范围,出血或有出血倾向者,医师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为保障患者安全,加快镜检速度,遗漏病灶、取样错误的几率更高[5]。常规组恶性病变漏诊率27.66%(13/47)高于路径组2.23%(1/44),同时常规组检查中发生不良事件16例次,补充麻醉16例次,远高于路径组4例次、10例次。这与常规组患者术前心理支持工作不充分有关,常规组检查前收缩压、检查中舒张压高于路径组。

从不良事件角度来看,路径组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合计发生不良事件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于胃癌筛查诊断中,应用路径护理,有助于降低检查中不良事件、检查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率。

【参考文献】

[1]王寰,施英瑛,张建国,等.胃癌临床特征及内镜、病理学特点分析183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34):3514-3519.

[2]王晓芳.临床消化内科疾病治疗中无痛胃镜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2013,20(9):35-36.

[3]李红.早期胃癌33例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4):551-552.

[4]孙涛,袁媛.早期胃癌非创伤性检查进展与现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4):42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