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武术教学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NO:1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第46页的第例1----------例4(认识人民币)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3:1、2题
教学要求: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CAI课件一套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
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电脑出示第49页的例4,让学生口答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
(1)学生独立操作,订正(学生上台操作)
(2)说凑成的钱数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师: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我们回去吧!
(课件出示第4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第49页的做一做)
师:1元钱能买什么学习用品?10元呢?(学生先在小组里说,然后指名说)
3、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
(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四、全课总结
(略)
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老师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这部分知识。
2、要给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操作和交流中,感知知识,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
1、课前准备必须充分,其中包括课件和钱币的准备及后面游戏的准备工作。
NO:2
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例5、6、7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53:3、4、7、8、9)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例5、例6教学挂图,例7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1、3元=()角50角=()元
2、8元=()角70角=()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
出示例5的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再做说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2、教学例6。
出示例6挂图。
教师试问:谁知道0.50元是几角?2.00元是几角?你是怎么知道?以元为单位小数点左边是几就是几元,右边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右边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1.20元是1元2角。35.90元是35元9角。(这部分知识学生知道它表示几元几角就可以了,至于1.20元是个什么数,怎么读、写不需要学生掌握)
3、教学例7。
(1)课件演示例7第一小题。
教师:0.5元是几角?(5角)0.80元是几角?(8角)学生回答。5角+8角是几角?(5角+8角=13角教师板书)教师问:多少角是1元?13角里面拿出10角还剩多少角?(3角)所以13角等于1元3角。教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
(2)例7第二小题(课件演示,提出问题:我买这两个气球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的情况下,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0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本第51页“做一做”。
3、练习九。
第5题:两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例:一个同学拿7角,另一个同学要拿几角合起来才是1元?你是怎么想的?(1元=10角,7角+3角=10角)在操作过程中,也可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NO:3
教学内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P52:例8)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发挥个性,同时掌握最基本的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指导示范
师:数学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开了一家聪明小超市,你们想去看一看吗?(电脑出示“聪明小超市)
师:小超市里都有些什么呢?
生:超市里有乒乓球、足球、花皮球、飞机、机器人和小熊。
师:哟!这么多玩具,快看一看,它们的价钱是多少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开始同桌交流)
师:谁来给说一说为玩具的价钱。
生:乒乓球拍的价钱是6元,足球的价钱是3元,花皮球的价钱是2元,小熊的价钱是4元5角,飞机的价钱是8元,机器人的价钱是9元。
师:看过这些玩具的价钱后,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口答)
师:快看,小叮当也来了,它在说什么呢?
(屏幕出示小叮当的话)
生读:我买一个足球。
生读:我有5元钱,应找我…………
师:哟!小叮当遇到难题了,谁来帮他算一算?
(学生口答)
二、参与其中、主动探究
师: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小叮当解决了难题。现在你也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了,不过最多只能买两件,在买之前,先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准备准备买玩具?怎么付钱?(同桌开始交流)
(学生汇报)
三、小组购物,实践体会
师: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将你们的商品放在一起建一个小超市,然后选出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为顾客,可以去售货员那里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小顾客?
(学生开展购物活动)
师:哪些同学愿意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
生1:我用3元钱买了一瓶鲜橙多。
生2:我买了一寺钓鱼的东西,它的价钱是8元,给他10元钱,找了我2元钱。
生3:我很喜欢那只音乐盒,可中它人价钱是20元,太贵了,我只有10元钱,还差10元钱,下次再买吧。
生4:我买了一个跳跳盒,它人价钱是6元,可是我只有5元钱,我就请他便宜一点,5元钱就买来了。
(师边笑边夸奖同学们)
生5:我本来想买一个机器人和一本书,共需要14元钱,我只有10元钱,还差4元钱,所以我就只买了一本8元钱的书,找了我2元钱。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1:我学会了买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2:我学会了还价
生3:我学会了买两件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4:我觉得做一名售货员真不容易。
生5:我懂得了根据自己的钱来选商品。
…………………………
师:回家后,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去帮爸爸妈妈购物吧。
实施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如:CAI课件及上课时让学生进行活动时需要的物品及每件物品的价格牌
2、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说明购物过程及思维过程。
3、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经历学习的全过程。
NO:4
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及一步加、减应用,并巩固已学过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地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准备:练习中试试看放大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元8角=()角12角=()元()角
1元3角=()角15角=()元()角
二、新授。
教学例8。
课件演示(小朋友购买皮球)。
教师:看看哪一位小朋友最聪明,能用几句话把你看到的讲一遍。
教师:10元钱习皮球用了6元钱,还剩几元?该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6=4(元)
教师:机器人几元?飞机几元?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
学生:机器人比飞机贵5元。
教师:该如何列式呢?
学生:45—40=5(元)(教师板书)
教师:“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还可以怎么说?
学生:飞机比机器人便宜几元?飞机比机器人少几元?
机器人比飞机多几元?……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课本第52页。
学生独立填,再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1)出5元,要买的东西3元,应找回2元。
(2)出20元,要买的东西10元,应找回10元。
(3)付出2元,要买的东西0.50元,应找回1元5角。
2元=20角0.5元=5角20角—5角=15角=1元5角。
2、练习九
第9题:学生看图填书。
第10题:
(1)买一本练习本和一块橡皮,一共用多少钱?老师指定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3角+2角=5角。
(2)“买上面3种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同一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列式计算?钱该怎么拿?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角+2角+6角=11角=1元1角
(3)抢答比赛:付给售货员2元钱买以上3种物品,应找回多少钱?
2元—1元1角=20角—11角=9角
3、试试看。
(1)可以买()块这样的橡皮。
(2)如果买一把尺子,应找回()角。
篇2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破五减”的方法,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具和学具
教具:大算盘。
学具:每人一把算盘。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可按以下五个层次进行教学。
(一)复习准备
用珠算做下面各题(请一个同学到前面做,其他同学在下面做,做一道订正一道)
①35+6=②41+632=③145-15=④97-21=
⑤43+24=⑥46-21=⑦156-35=⑧555-123=
(二)设疑引入
师说:同学们前7道题,用算盘算得非常快,为什么第8题不会做了?因为减去123,不能直接去下珠,像这样的题到底该怎么做?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也就是继续学习“珠算减法”。(板书课题)
(三)指导探索尝试讨论
1.教学例10:5减去1,该怎样拨珠?师说:5减去1,到底该怎样拨珠?先想5-1=(),再想怎样拨珠?(5减1等于4,因为没有下珠,只能把1个上珠拨去)
师说:如果把上面1个珠拨去,等于去掉了5,符合题意吗?大家再想想,除了把1个上珠拨去还应该怎样办?请同座位同学讨论。
(通过热烈的讨论,同学们明白了,只拔去1个上珠不行,本来只要求减去1,所以除了拔去1个上珠之外,还要把多拨去的4个下珠再拔上来)
让学生初步悟到,当从算盘上不能直接拨去要减的数时,就要从上珠的5里面减去,但要注意把多拨去的再用下珠拨上来。这些内容只是悟一悟,不要求叙述出来。
师问:谁能重新说一说5-1怎么想,怎么拨珠?(先想5减去1得4。再想拔珠方法,因为5减1得4,所以拔去5,拨上4)
教师在5-1=4的后面板书:拨去5,拨上4。
师说:请大家边小声说边计算5-1=()
当学生掌握了5-1=()在算盘上应该怎样拨法后,还要继续教手指是怎样拨珠的。
师说:5-1手指拨珠方法是用中指弹去上珠的5,再用拇指拨上下珠4个。请同学跟着老师练习拨珠。
2.教学例11:5,6各减去2应该怎样拨珠?
师问:5-2=(),怎样从一个上珠里减去2?应该先想什么?再想什么?(先想5减去2得几,再想拨珠的方法)
师说:请同座同学讨论5-2=()的拨珠方法,并互相启发,在算盘上试一试,(5减2得3,拨去1个上珠5,拨上3个下珠)
师: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演示。
师问:为什么拨去上珠后,还要再拨上3个下珠?
(本来是5减去2,但拨去上珠后等于减去了5,要把多拔去的3再拨上来,所以必须要拨上3个下珠)
师说:5-2怎样注意手指拨法呢?
(用中指先拨去上珠5,再用拇指拨上下珠3个)
师说:请大家独立边说边拨5-2=()
(板书:拨去5,拔上3)
师问:6-2=()(边说边板书)该怎样拨珠?请同学们自己在算盘上试一试。
(同学拨珠时,教师要重点地进行行间巡视,发现个别同学不知如何拨珠时,要给予点播)
师说:6-2,下珠不能直接拨去要减的2,怎么办?能不能用刚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经过教师这样一指导,不少同学恍然大悟)
师说:请同学们再自己想一想,实在想不出来,可以同座位同学互相商量一下。
师问:哪位同学到前边来,边拨边说自己拨珠的过程?
通过教师指导点播,同学们尝试讨论,努力探索,最后明白了,6-2=(),拨珠时下珠不够直接拨去减数2,要从一个上珠5里面减去2结果得3,所以拨去一个上珠以后,还要再拨上3个下珠。(在6-2=4的后面板书拔去5拔上3)
3.教学例12:5,6,7各减去3,该怎样拨珠?
师说:同学们已经会拨5减去1,2,又会拨6减去2,利用这些刚学会的知识,自己试着拨5,6,7各减去3,有信心吗?(边说边板书:5-3=(),6-3=(),7-3=())
同学们动手拨珠时,教师要进行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拨后请三位同学分别到前边来,边拨边叙述拨珠过程,并说出手指拨珠方法。
教师重点提问:7-3为什么拨去一个上珠后,还要拨上2个下珠?(因为下珠不够直接拔去减数3,要拨去1个上珠5,这样多拨去了2,所以要把下珠拨上2个)
在小结例12后,板书:拨去5,拨上2。
4.利用知识迁移规律,学生自己学习例13:5,6,7,8各减去4应该怎样拨珠?
师问:同学们,用学会的知识,能不能自己学习5-4,6-4,7-4,8-4?(同学们满怀信心地回答:“能!”)
前两道题,先让同学们自己拨,然后请两个同学各自说说自己拨珠的过程。(板书:拨去5,拨上1)
后两道题,请两个同学直接到前边来,边拨边说。
通过学生独立拨,请个别同学到前边来拨,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根据掌握情况调节课堂设计。
(四)引导归纳总结规律
教师指着例10~例13各题,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拨珠规律。
这时板书是:
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如果下珠不能直接拨去减数时,要拨去1个上珠,还要相应地拨上几个上珠,拨上下珠的个数和减数正好组成5。也就是当减1,2,3,4下珠不够减时,要从1个上珠的5里面去减,它们的规律是:
减1,拨去5,拨上4(1和4组成5)
减2,拨去5,拨上3(2和3组成5)
减3,拨去5,拨上2(3和2组成5)
减4,拨去5,拨上1(4和1组成5)
师说:同学们肯于动脑筋,发现并总结出拨珠规律。今后遇到在减1,2,3,4下珠不够减时,要用“破五减”的拨珠方法。(把课题补充完整)但要想正确熟练地运用这些规律,还应反复多练。
(五)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1.做一做(用珠算做)
555-111=567-333=
566-222=5678-444=
2.回过头来做第一层次复习时最后一题
555-123=(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很快做完)
3.在算盘上拨上下面各数,分别减去12,34
2345,3456,4567,5678。
4.口算下面各题(学新知时也别忘口算)
54÷9=70+180=120-60=
74-59=8+34=660+220=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破五减”的珠算减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突破难点,要精心设计教学层次。本节课共安排五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复习旧知识,将已学过的加、减法珠算进行复习。
第二层次:设疑引入。上一层次复习的最后一题555-123,是本节要学的新知识,由于学生思维上遇到了障碍,引起了学习新知的欲望。
第三层次:指导探索,尝试讨论。要注意渐进层次精心设计。重点放在前两个例题,然后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自己学习后两道例题。
篇3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算定律这一类课的教学一共有以下内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以及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分数。
从教材编排(人教版)可以看出,这一类课教学的思路基本一致,即:情境引出具体算式――计算得出两组算式结果相等――观察算式,初步感知规律――学生自己举例并分别计算――观察所有算式,发现规律――表述规律――应用规律。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计算得出两组算式结果相等”以及“学生自己举例并分别计算”两个环节中出现逻辑错误。下面以乘法分配律(图1)为例具体说明。
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如下:
1. 通过情境,分别引出算式:(4+2)×25、 4×25+2×25
2. 分别计算,发现结果相等,板书(4+2)×25?茔 4×25+2×25
3. 引导学生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及结构。
4. 学生自由举例。
……
进行到此环节,乘法分配律还没有形成,要求学生举例,无非是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及数学结构表达式有更清楚的了解和认识,以便下一环节学生能初步总结出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及正确表达;二是增加更多的实例,让规律的得出更合理、更有说服力(至少对于学生而言更有说服力)。在此,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规律这类课(包括找规律、运算律)的教学,所采用的基本都是不完全归纳法。所谓不完全归纳法,即以某类对象中个别的或特殊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为前提,推出该类事物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的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在乘法分配律这一课中,(4+2)×25 = 4×25+2×25以及学生所举的例子(算式)都是个别对象,一般结论是指(a+b)×c = a×c+b×c。由于不完全归纳法没有穷举考察对象的全体,因此它的结论属于似真推理,严格来说,其结论的正确性需要进一步证明。但是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教材并没有作此要求。只是用不同形式表达了让学生举出更多实例的要求(图2),因为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时,一类对象被考察的个别对象越多,范围越广,结论的可靠性就越大。在乘法分配律一课中,教材没有安排让学生举例,但是《教师教学用书》却特别说明:学生完成“想一想”后,可以让他们再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
回到刚才所说的让学生举例的环节,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明白:让学生举例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具体算式(个别对象),让学生能从较多的算式中找到共同点(某种属性),即乘法分配律。也就是说,在此环节,乘法分配律并没有得出(还只是一个假设),更不能运用。更具体地说,学生举例的时候,思维顺序应该是:分别写出(a+b)×c和a×c+b×c这样结构的两道算式,然后通过计算,得出两个算式结果相等,才能在两道算式中间添上“=”;或者先写上“=”,然后分别计算,确认其结果相等,或者用其他方式说明其结果相等,例如:用乘法的意义。与此同时,教师在听学生汇报并板书学生的例子时,也应该按以上思维顺序进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多次听这节课,多次都发现以下现象。
现象一:学生“用结论证结论”
举例环节,部分学生所写算式通常从左写到右,如:(6+8)×9 = 6×9+8×9 ……。学生之所以这样写,说明他们已经把“(a+b)×c = a×c+b×c”当成正确的结论,即已经默认它是正确的,是可以运用的。也就是说,学生这样做,其实质已不是举例来进一步证明结论,而是在运用结论,已经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笔者每次听这一类课,到此环节,一定会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最真实的思维过程,每次都会发现班上有部分孩子不计算,直接从左写到右。
现象二:教师“默认”“用结论证结论”
如果说,学生犯循环论证的错误是“情有可原”――想偷懒(不计算)、逻辑思维不成熟等。那么,教师会怎样处理呢?部分教师是这样处理的:
1. 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让学生板书在黑板上(或学生说,教师板书);
2. 学生从左至右依次板书(或教师按照学生说的过程从左至右依次板书);
3. 观察所有算式,找相同点;
4. 总结规律,形成结论。
不难看出,以上教学,教师默认了学生的思维错误。课后,本人找执教教师访谈,或者与所有听课教师交流,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师自身根本没有意识到逻辑错误所在,即自身本体性知识的缺失;二是部分教师只重知识的教学,忽略思维方法的引导。部分教师表示,当时感觉似乎有点不妥,但是急于想得出结论,也就没太在意,一带而过了。
也许以上教师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研究态度以及符合逻辑的思维方式,远比得到一个结论、记住一个知识点重要。不说长远,仅就小学数学而言,此类课占有一定课时数和学习量,其学习方式和思路也基本一致,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应该在这一类课的起始课,即加法交换律的教学时,做好充分的研究和设计,注意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渗透和培养,为学生学习这一类课打好基础。
课例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通常都会安排数方格(图3)环节。
数方格计算面积,其作用有以下几点:一是可以直观计量,且基于学生原有认知和经验(学生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已经使用过);二是暗示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两者之间的联系;三是通过数据,可以为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提供依据(或者为证明猜想提供例证)。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数方格的教学,是为探索平行四边面积计算公式所进行的必要的铺垫,但无论如何:此环节没有得出公式,更不可能运用公式。然而,听课中,笔者多次在此环节遇到以下问题:
教师布置数方格任务,学生开始独立或小组合作数方格,完成表格填写。
此时,笔者观察到:学生填写表格时,通常只数“底(长)”和“高(宽)”的数据,面积的数据则通过计算得出。以下是笔者和学生的对话:
笔者:××同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你怎么知道的?
生:算的,6×4=24。
笔者:为什么用6×4呢?
生:6是底,4是高,底乘高。
笔者:你认为用底乘高就可以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生:嗯!
以上是学生在认知上存在的思维逻辑。形成这种认知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学生已经先学,明确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底乘高;二是受前面环节“猜想”的影响,把“猜想”当成了结论;三是受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影响,直接进行迁移!不管是哪种情况,在这里,学生始终没有明白的思维逻辑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需要通过自我探索、证明才能形成结论。对于学生的这一思维逻辑,教师又是如何处理的呢?以下是汇报环节的教学片断(学生数方格之后,教师组织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数的结果?
生: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是24平方厘米。
师:长方形呢?
生: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面积是24平方厘米。
师:同学们,你们数的和他一样吗?
生:一样。
师:对的,非常好!那你们观察一下表格中的数据,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篇4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时,已经借助图形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以及分子是1的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本单元前面的教材里也有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两个同分子分数的大小,还有比较一个分数与一个小数大小的练习。因此,学生对比较分数的大小已经有了一些经验。本节课的重点是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难点是理解不同比较方法并能灵活应用。
设计思想:
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尊重教材,努力挖掘例题的教学价值,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化的习惯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的设计在教材的基础上有所改编,有所突破,让学生在掌握比较分数大小基本方法的同时,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能灵活运用方法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
2、使学生经历探索、交流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感受引用已有知识可以探索、解决问题,体会知识的联系;理解不同的比较方法,体验方法的多样,培养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通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比较方法并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比较分数的大小
指名回答。
提问:前两组分数,你是怎样直接比大小的?后两组呢?
学生回答后指出:同分母分数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都是1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大。
板书:同分母分数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
分子都是1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大。
2、揭题:这是我们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大小比较的知识,今天的数学课继续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
(设计意图:课始,复习同分母分数和分子都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
1、引发比较需求
出示例15:
提问:轻读题目……想一想这里的和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
引导:和单位“1”都是什么,因此要比较谁看的页数多,就只要比较什么?
2、自主探究,组内交流
抛出数学问题:想一想,和怎样比较大小呢?
先把比较的过程在作业纸上表示出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方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收集不同的方法。
3、展示多种方法
谈话:大家的方法多种多样,老师收集了几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学生边指边说。
预设:
方法一——画图比较(圆、直条、数轴等)
点评:画一画的方法比大小虽然费了点时间,但是很直观。
方法二——找一个标准比较
点评:找到一个标准,然后把两个分数分别与这个标准比大小,这种方法很灵活。
方法三——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比较
点评:运用通分的知识,把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就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比出大小了。
板书:通分
谈话: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种方法,先把和化成分母是45的分数=
=,
然后再比大小,
因为>,所以>。
随回顾板书过程。
方法四——先化成同分子分数再比较
点评:你能联系分数的意义,讲一讲比较的具体过程吗?
方法五——先化成小数再比较
点评:可以吗?
结合课件演示小结:刚才有的同学想到了画图,有的同学想到了找一个标准比较、有的同学转化成同分母或者同分子分数再比较等等,方法不同,但都是在联系旧知学习新知。的确,很多新的数学知识都是从学过的知识中延伸出来的。
(设计意图:例题教学首先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要知道谁看的页数多,只要比较和的大小。对学生来说,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虽然是新的问题,却有许多知识经验可以应用,因此鼓励学生独立解决,在交流中体会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独立解决新颖的问题,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多种方法,虽然具体的过程不同,但都是应用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这样开放地安排学习活动,既重视数学知识本身的探究过程,又无痕渗透了“转化”这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4、突出先通分再比较的普适性
出示:
提问:这几组分数你准备怎样比大小?
学生回答第一题后追问:为什么不画图比较?/为什么不找一个标准比较?
指出:这四组分数,大家都想到了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看来,这种方法是比较分数大小的基本方法,所以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掌握它。
下面就请同学们先通分,再比较每一组分数的大小,在作业纸上做一做。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学生练习后交流,关注出错的学生。
5、比较总结
课件出示:
提问:同学们,今天学习的比较分数大小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比较的方法又有什么联系?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
指名回答。
指出:分母不同,我们把它们叫做异分母分数。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小结: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一般可以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当然,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我们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比较方法。比如……
(设计意图:通分是比较分数大小最常用的方法,适合大多数学生使用。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方法的普适性,我把教材练一练第一题稍作改变,学生观察后发现画图太麻烦,找一个中介数这种方法也走不通,于是不约而同想到了通分。此时,抓住时机提出通分后比较是最基本的方法。这样安排,通分比较这种方法不是教师硬生生要求学生去做,而是学生自己体悟,觉得需要这样去做。)
三、巩固深化
1、练一练第2题
(1)出示
提问:先观察,再思考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逐一回答。
追问:大家都发现每组分数的分子相同。分子相同,也可以直接比较大小。谁能举例解释一下道理。
学生任选一二说说。
明确: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越多,一份越小,相应的几份也越小;平均分的份数越少,一份越大,相应的几份也越大。
(2)比较小结
出示:
谈话:同学们,其实课刚开始的复习题中我们已经接触到了同分子的情况,谁能用一句话简洁的概括一下同分子的两个分数怎样直接比较大小。
根据学生回答,改写板书:同分子分数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大。
指出:同分母或者同分子分数都可以直接比较大小。
2、出示:用你喜欢的方法比较每组分数的大小。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交流:第一组你是怎样比较的?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第二组、第三组呢?
第四组又是怎样比较的?有没有不同的方法?第五组呢?
学生回答第四组后指出:这两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再比较,只要比整数部分就行了,十分简便。
小结:看来,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要根据分数的特点选择最简便的方法。
板书:灵活选择
3、补充
用分数表示除法算式的商,再比较每组商的大小。
3÷5和5÷8
11÷12和12÷11
11÷12和10÷11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交流:每组的两个商分别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学生回答第二组时追问:一个商是真分数,一个商是假分数,能
否直接比较,为什么?
明确:所有的真分数都比假分数小。
学生回答第三组时追问:除了用原来的分数通分比较大小外,能
不能换个角度比一比?
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把一
个圆平均分成12份,取其中的11份,还剩下几份,也就是剩下这个圆的十二分之几;如果把这个圆平均分成11份,取其中的10份,剩下几份,也就是剩下这个圆的十一分之几?
因为小于,所以大于
指出:把比较和的大小转化成比较和的大小,也不失
为一种灵活的方法。
4、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
指名读题。
提问:平均步长是什么意思?要知道谁的平均步长长一些,实际上只要比较什么?
学生独立做一做。
交流: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指出:列式计算时通常要把结果化成最简分数。
补充:如果老师走9米用了10步,谁的平均步长长呢?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循着从基本到灵活,从简单到复杂的线索设计,引导学生边练边总结,从而得出比较分数大小的几种常见情况: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较大;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较小;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的分数,一般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比较。这些经验是比较分数大小的基本方法,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
篇5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求教师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促使学生做到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去学习。”新一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点就是彻底改变过去传统教学过程中“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接受学习和机械训练”的学习状况,倡导“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模式,促使学生的学习模式由此产生实质性变化。因此,广大教师把“探究性”学习模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教师却因此出现了偏差,导致课堂教学“探究学习”活动的失败。下面,我就几种常见的无效探究学习活动做出具体分析和反思,以防止我们的探究活动走弯路,便于以后我们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探索活动一:“迁移学习模式”的无效探索
案例:在教完“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基础上,一名教师想由此得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事先并没有布置预习作业)
教师问:大家想想看,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生①答:个位上是3、6、9的数。教师问:大家都同意他的答案吗?生②:我不同意!例如:13、16、19这几个数,它们的个位上虽然是3、6、9,但却不能被3整除。教师问:大家再考虑考虑,能被3整除的数究竟有什么特征呢?
……(没有同学举手回答)
教师再说: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能被3整除的数究竟有什么样的特征?(同学们讨论了好久,但最终得不出正确的答案。没有一个学生能从中总结出:各位上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一定能被3整除)
案例分析与教学反思:
教师在探究活动中应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活动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数学结论并不是要求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掌握,只要我们通过“推理、证明或事实验证”就能感受这一数学结论的确切性。
在上边的案例中,教师要求学生探究“能被3整除的数究竟有什么特征”,一般情况下,学生就会由之前讲的“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与该数的个位有关,这就会对探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有明显的“负迁移”作用。大多数同学会猜想其个位是3、6、9,很难能从中“悟”出“各位上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一定能被3整除”。因此,我们可以对案例后半部分的内容做如下处理:教师问:能被3整除的数究竟有怎样的特征呢?请同学们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教师接着说:同学甲,请你任意举一个能被3整除的数,看看有没有这样的特点。教师继续说:同学乙,请你任意举一个有这种特征的数,看看能不能被3整除。最后,通过学生的举例,使他们在事实验证的基础上亲自感受这一结论的确切性。
探索活动二:“积累经验技能”的无效探究
案例: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片段:
第一种探究操作。教师问:请同学们选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学生开始拼)教师接着说:请同学们把自己拼的图形到实物投影上给大家展示一下看看。(不同拼法的同学都进行了展示。几乎所有的拼法都是学生顺手拿起,随便拼摆而成)教师继续问:观察这些图形,哪些是我们所学过的?学生答:平行四边行。
第二种探究操作。教师问:请同学们选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或钝角三角形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学生拼后,把拼成的各种图形展示出来)教师问:观察这些图形,哪些是我们所学过的?学生答: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教师小结:由此可见,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第三种探究操作。教师:请你任意选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刚才的两次操作,生丙选了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他满怀信心地上展示台拼摆,第一次拼摆发现不是平行四边形,马上又改拼还不是,这时脸已憋得通红。再观察其他同学的拼摆,他们大都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案例分析与教学反思:我们进行探究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其目的为了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以上案例中,第一种探究操作:教师通过让学生用已有的经验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成图形,虽然通过学生观察得到“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结论,但教师并未引导他们探究掌握其他的拼摆技能;接下来的第二种探究操作过程,虽然学生一直在进行探究操作活动,但学生仍以之前的经验积累拼摆图形,实质上是第一种探究操作拼摆的重复,学生并未积累拼摆的经验。因而在第三种探究操作中,学生就出现了上面所说的失败结果。
所以,在第一种探究操作中,既要让学生展示运用已有经验拼摆出的各种图形,也要引导学生掌握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旋转和平移),再通过第二种探究操作,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促使其形成技能。这样,在第三种探究操作中学生就能灵活拼摆了。
篇6
1 前言
学校是传承知识、教化人类的场所。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员,当然离不开传承人类文明知识的场所和阵地。然而,当今社会武术面临的问题表现在:“在体育全球化过程中外来武技的冲击和武术自身发展的原因导致我们的青少年习武的兴趣发生转移,习武的人数日益减少。武术在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中己经到了非常尴尬的境遇了……;” 【1】有很多学者对学校武术教育中师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制定解决对策,但也仅仅停留在理论。这些貌似科学和现代化的理论,只不过是“一经接触到实际应用,顿时分崩离析,最终不得不用经验总结的方法形成一些满足短期功利需要的文字。"【2】在2016年4月期间,河南省确定的40所武术特色学校中,正是从实践方法解决了校园武术传承问题,突出表现为教学制度安排的合理化与特色化。从制度的内、外两方面,向中小学生更深入地普及传统武术文化。
2 研究背景
2.1 武术特色学校的概述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目标要求,为贯彻党的要求,河南省体育局和河南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进一步加强校园武术工作的通知》(豫体〔2014〕22号),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丰富青少年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河南省体育局和河南省教育厅决定对全省中小学进行评定,建立武术特色学校,树立一批优秀典范,满足学生习练武术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2.2建设武术特色学校的必要性
学校(主要指大、中、小学)是国家对青少年一代实施教育、进行文化传递的重要场所。【3】2011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报告中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2.7万所,在校学生为2. 65亿人,在校学生人口在我国人口总数中占有较大比例【4】。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武术文化的发扬光大应该从学校做起,武术就必须像汉字或者汉语那样被人们重视和强调。武术特色学校的建设就是抓住青少年学生这个庞大的传承群体,使不同地域的武术文化特色融入学校中,同时让武术成为整个学校甚至是当地一种文化精神。纵观历史发现:为什么日本能从二战后迅速崛起?背后的原因就是日本这个民族在科学技术全盘西化的基础上,特别重视教育发展,日本人对人才的要求r在德智体协调发展中寻求“真善美”、“宽广的胸怀”和“健康的体魄”。可见,受过这样教育的学生怎么会没有责任感与荣辱感。在学校传播和弘扬中华武术是传承武术文化的首要任务,是增强青少年体质、形成坚忍意志品质的根本大计,是实现传统文化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3 制度内的教学组织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有不少的学者对学校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等问题进行研究,缺乏对教学制度安排的研究,这也正是武术特色学校与众不同之处。但武术从古至今就存在“难学易忘”的习练特点,逐渐成为制约武术向社会普及、发展和传承的重要因素。何况更有拳谚中所云:“练武练在日日功,一日不练百日松”,一旦失去连续性,就要功亏一篑。由此,武术特色学校有针对性的在制度内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
2.3.1课堂教学形式
2014年7月30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中发言讲到:“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把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增至4节,高中每周2节增至3节。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时。”虽然全国范围内学校的体育课数量增加了,但教学内容不曾改变。2016年通过对河南省部分武术特色学校的调查,发现每所特色学校在每周的规定体育课数量内至少有一节武术课以及每周至少两次以上的大课间武术活动,教师完全可以向学生在此期间中传授武术技能,将武术文化传承真正做到实处。
2.3.2 课外武术活动
制度内的课外活动,即课间活动。查阅大量特色学校建设的文献时,发现足球特色学校也存在相同的教学制度安排,在正常的体育课以外,足球特色学校更注重的是对课间操的利用,河南郑州的某所小学就将一套足球操运用在大课间,有效地促进足球运动在学校的传播。因此,此次调查特地观看了武术特色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基本所有的武术特色学校都认真准备了武术课间操内容,无论是根据当地特色创编的武术操还是国家规定武术操,每位学生从上场到退场都表现的激情四射。
2.3.3 校园武术信息平台
每所中小学通过课堂和大课间的变化都可能成为武术特色学校,但这样的特色学校不会长久、持续的发展下去。因为,缺少了核心部分就是校园文化。武术特色学校所搭建的校园武术信息平台就是向学生及每位学校成员展示学校的文化内涵。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经过时间的渗入,武术特色学校的校园文化不仅促使学生得到精神的愉悦、情操的陶冶,还会提高道德修养,正是我们提到的“武德”,慢慢的形成了“尚武”精神。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远离了战争,在校园文化中形成“尚武”精神是对传统武术文化的最根本的弘扬。尚武精神意味着敢于战胜困难、敢于战胜敌人、意味着锄强扶弱。这样的精神在校园中渐渐的消失了。更加凸显建设武术特色学校的重要性。
3 制度外的特色武术活动
《大学》中早有记载:“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其中所说的“正业”就是正常的课堂教学,而“居学”就是我们现在所讲制度外的教育形式,也就是课外的活动。《大学》中,此句话所讲就是,受教育者在课堂学习之外,还要进行与课堂学习有关的课外活动。武术特色学校的建设,正是依据《大学》的教育原理,既丰富了正常的课堂教育,更重要的是把握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上武术课”的普遍心理,在课下开展精彩的活动。
3.1武术段位之内容的渗入
中国武术段位制是中国武术协会制订并实施的一项全面评价习武者武术水平等级的制度。它是在继承历史传统,吸取国外经验的基础之上而出台的武术等级制度,是武术现代化发展的制度保障之一。【5】武术段位制引入武术特色学校建设中,加快了对武术教育的传播,轻松缓解了武术“难学易忘”的特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授不同的段位制内容,循序渐进地增进了学生对武术的喜爱程度。同时,学生通过长时间习练,晋升到一定的段位后,在面临升学问题时,段位制作用就更加显著。武术特色学校的建设,在形成学校自身文化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3.2多形式的武术展演
河南省40家的武术特色学校中,90%的学校都会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班级间或者年级间的武术集体演练活动,有些还会成立专门的武术俱乐部。通过观看学生热情洋溢的展演活动,深深领会到武术特色学校的独特之处,通过不同形式的武术展演,同学们无论是服装的统一度还是技术的规范度,都体现着学生们满满的团队合作精神。如果说,制度内要求的武术课间活动是应付检查,那制度外的武术展演,真真切切感受到学生们热爱武术的程度,上场后动作整齐划一、精神热情饱满。更不是一天两天抱着支差应付的心态能练出来的,没有坚定地信念和坚忍的毅力,相信学生们达不到高标准和严要求。
3.3竞赛活动、比赛的发展
在调查中得知,建设较好的武术特色学校中,一定存在本校自己的武术队,参加各类武术比赛。在当今中小学中,有武术运动队的学校寥寥可数,想让武术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地开展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在学校组织不同级别的武术队。因为,只有竞赛活动,可以提升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心和满足感,他们可以在比赛中充分展现自己所学到的技能,挑战自我、战胜对手,在与他人的竞争中明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收获成绩和大家的鲜花、掌声后,会对武术运动产生另一份感情,并且会持续地坚持下去。这才是实现中华武术文化长足发展的根本,是实现中华文化崛起的有力推动。
4 结束语
对中小学进行武术教育是当代社会向国人传播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青少年群体是民族的未来,同时也成为关乎民族生存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结晶,在中小学生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中被赋予了重要的历史使命。在面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冲击下,首先要加强的就是中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在过去“劳卫制”和“国民”思想的影响中,新时期人们需要文化思想的返潮。“尚武”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培养青少年不畏艰难困苦的必要品质非“武德”教育莫属。也只有中华武术能够实现,在武术特色学校的影响下,希望可以孕育出新一代的青少年。武术特色学校的特色教学制度安排不仅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精神,增强学生的荣辱感与责任感,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青少年学生体质,锻炼其强健的体魄。武术教育的普及逐渐会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长期以往校园武术将会对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发扬、传承起到重要的战略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董新伟,王智慧.体育全球化背景下学校武术发展的影
响因素与应对策略[J].体育与科学,2010,31 (2) :90-93.
[2] 胡小明.一种基于当代现实的体育理论眺望--关于《两
条腿》和后现代意识[J].体育文化导刊,2003, (12):18-20.
[3] 刘文武.传统武术进入我国学校系统的必要性及其途
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97-101.
[4] 李燕丽,张振助.2011年教育事业发展报告[Z].中国
发展报告,2012.
[5] 洪浩.武术段位制引入中小学教学必要性研究[J].北京
体育大学学报,2010,33(7):115-118.
[6] 杨建营,邱丕相.从武德的实质和精神内核探析当代
武术教育改革[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
(3):112-114.
[7] 程大力.武德是一个历史范畴――兼论武德在现代武
术界提倡之不合时宜[J].体育文史,2000(3):39-40.
[8] 张汝伦.大学之道和现代大学教育的缺失[N].文汇报,
2007-12-02(8).
[9] 马文国.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武术教育与学校武术[D].
上海体育学院,2007(6):23.
[10] 王岗,邱不相.重构中国武术教育体系的理论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3):61-66.
[11] 蔡仲林.试论学校武术教育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
篇7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回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够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重点:
1.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小学资源网xj5u.com
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具准备:卡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以及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小学资源网xj5u.com
一、
复习。
说出下面算式表示的意义。
9×3
4×6
12×10
问:整数乘法表示的意义。
计算:+++=?
提问计算结果,并板书。小学资源网xj5u.com
问:这道题每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入新课:分数和整数相乘。
二、自主性学习,教师引导。
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表示的意义。
投影示意图:学生读题。
引导学生分析问:从图上看,1个
占一张彩纸的,3
个
占几分之几,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1.
用加法,应该怎么计算:
2.学生根据以前经验,及乘法的原理,想怎么用乘法计算?
3×表示什么意思?
这道加法算式每个加数有什么特点?
这是求3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算比较简便。想想,可以怎样列式?
如何计算++?根据是什么?
根据上面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3表示什么?既然×3可以是表示3个连加,你能想办法算出它的得数吗?
(学生自己算,不会的可以讨论。)
这道算式还可以怎么列?
这是什么数和整数相乘?
你能联系图上的意思,把分数和整数相乘的算式和上面的加法算式比较一下,说出它表示什么意思吗?
和刚才复习的整数乘法的意义比较一下,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表示与整数乘法相同的意义吗?
三、学生实践活动
涂一涂,算一算。并想一想,你觉得自己能从图中想出什么数学问题?
(1)
(2)
学生提问: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由教师引导其它学生进行针对性分析。
四、试一试:课堂板演,其余学生自行作业。
1.×3
2×
5×
板演后让学生尝试分析出现的问题。
2.拖拉机耕一块地,每小时耕这块地的,一天工作8小时,耕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并提出理由。然后让他们板演计算。
五、课堂讨论活动:
1.你认为这里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的计算过程里,哪些部分可以省略?
试举例说明。如例1中就哪些可以怎样直接相乘?为什么要把分子1和3相乘,而分母不变?
让学生探索发现,并总结法则。
简化算法。
×3
=(由学生补充)
学生观察过程并讨论。并做一做下题。
提问:为什么可以直接约分?你还能从中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六、课堂作业:P3练一练部分。教师巡视辅导,对个别学困生重点解疑。
第2课时
一、回忆复习上堂课所学知识。
二、练一练
先让学生在作业纸上试涂颜色,然后指名说说理由。你还能从图中发现其它的数学问题吗?
三、课堂板演:
学生分析:5时滴水多少桶,表示让我们求的是什么?应该如何列算式?又如何解答?
学生质疑:你有其它的问题吗?
渗透节约意识教育。
四、课堂练习:
×2
3×
×12
10
×
×16
7×
4×
21×
然后指名让学生分析,并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互相提出预防方法。
五、实践性分析:
师:对这个数学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你觉得应该如何帮他们解决?试说明你的理由。
课堂板演,学生分析。
六、课堂作业:P4第5题:计算下面各题。
观察各组题目及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篇8
1.(本题5分)5.1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结果比原数(
)
A.缩小100倍
B.扩大100倍
C.扩大10倍
D.不变
2.(本题5分)0.064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比原小数(
)
A.扩大100倍
B.扩大1000倍
C.不变
3.(本题5分)一个数,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是70,这个数为(
)
A.0.7
B.0.07
C.0.007
4.(本题5分)0.064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比原小数(
)。
A.扩大100倍
B.扩大1000倍
C.不变
5.(本题5分)把10.78的小数点去掉,原数就(
)倍.
A.扩大10倍
B.缩小10倍
C.扩大100倍
6.(本题5分)小红把3.5×(+2)错算成3.5×+2,她得的结果比正确答案(
)
A.多5
B.少5
C.多7
D.少7
7.(本题5分)1里面连续减去(
)个0.01,还剩下0.02.
A.2
B.20
C.8
D.98
8.(本题5分)把一个数缩小为它的百分之一是2.56,原数是(
)
A.256
B.25.6
C.0.0256
二、填空题(总分:2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9.(本题5分)2.64扩大100倍是 ___ ,把82.5的小数点向左移两位是 ___ .
10.(本题5分)5÷10=____.
11.(本题5分)一个小数先缩小100倍后,再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是0.306,这个小数是____.
12.(本题5分)2.5的____倍是20的一半;
9.6的____倍是4.8的4倍.
13.(本题5分)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再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是6.52.原来这个小数是____.
三、解答题(总分:3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14.(本题7分)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①40.5÷0.81×0.18
②4.8×(15÷2.4)③(9.37+9.37+9.37+9.37)×2.5
④3.8×10.1
⑤求未知数x:0.08×x=24.8
⑥求未知数x:x÷0.015=2.04.
15.(本题7分)计算,怎样简便怎样算
4.9×0.25×0.4;
6.3×5.37+53.7×0.37;
44.28÷0.9+4.1×0.2.
16.(本题7分)5与9的积减去一个数的3倍是2.1,求这个数.
17.(本题7分)张军把2.5×(A+4)错算成了2.5×A+4,他的计算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多少?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五
小数乘法和除法》-单元测试4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5.1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结果比原数扩大100倍;
故选:B.
2.【答案】:B;
【解析】:把0.064的小数点去掉是64,即小数点向右移动了3位,表示扩大了原数的1000倍.
故选:B.
3.【答案】:A;
【解析】:解:一个数,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是70,这个数为0.7.
故答案为:A.
4.【答案】:B;
【解析】:根据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表示扩大原数的10倍,向右移动2位表示扩大原数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表示扩大原数的1000倍,0.064去掉小数点是64,即小数点向右移动了3位,扩大了原数的1000倍。
故答案为:B。
5.【答案】:C;
【解析】:把10.78的小数点去掉,10.78就变成了1078,相当于把10.7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两位,原数就扩大100倍.
把10.78的小数点去掉,原数就扩大100倍.
故选:C.
6.【答案】:B;
【解析】:解:3.5×(+2)-(3.5×+2)
=3.5+3.5×2-(3.5+2)
=3.5+7-3.5-2
=5
答:比正确答案少5.
故选:B.
7.【答案】:D;
【解析】:解:(1-0.02)÷0.01,
=0.98÷0.01,
=98;
故选:D.
8.【答案】:A;
【解析】:解:把一个数缩小为它的百分之一是2.56,原数是256;
故选:A.
9.【答案】:264,0.825;
【解析】: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可知,2.64扩大100倍是264,把82.5的小数点向左移两位是0.825。
故答案为:264,0.825.
10.【答案】:0.5;
【解析】:解:5÷10=0.5
故答案为:0.5.
11.【答案】:3.06;
【解析】:解:一个小数先缩小100倍后,再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是0.306,这个小数是3.06;
故答案为:3.06.
12.【答案】:4;2;
【解析】:解:(1)20÷2÷2.5
=10÷2.5
=4;
(2)4.8×4÷9.6
=19.2÷9.6
=2
答:2.5的4倍是20的一半;9.6的2倍是4.8的4倍.
故答案为:4,2.
13.【答案】:65.2;
【解析】:解: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再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是6.52.原来这个小数是
65.2;
故答案为:65.2.
14.【答案】:解:①40.5÷0.81×0.18
=50×0.18
=9
②4.8×(15÷2.4)
=4.8÷2.4×15
=2×15
=30
③(9.37+9.37+9.37+9.37)×2.5
=9.37×4×2.5
=9.37×(4×2.5)
=9.37×10
=93.7
④3.8×10.1
=3.8×(10+0.1)
=3.8×10+3.8×0.1
=38+0.38
=38.38
⑤0.08×x=24.8
0.08×x÷0.08=24.8÷0.08
x=310
⑥x÷0.015=2.04
x÷0.015×0.015=2.04×0.015
x=0.0306;
【解析】:①从左向右依次计算即可;
②根据乘法交换律计算即可;
③根据乘法的意义及乘法结合律简算即可;
④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即可;
⑤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除以0.08即可;
⑥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乘以0.015即可.
15.【答案】:解:(1)4.9×0.25×0.4
=4.9×(0.25×0.4)
=4.9×0.1
=0.49;
(2)6.3×5.37+53.7×0.37
=6.3×5.37+5.37×3.7
=(6.3+3.7)×5.37
=10×5.37
=53.7;
(3)44.28÷0.9+4.1×0.2
=49.2+0.82
=50.02.;
【解析】:(1)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2)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算;
(3)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法.
16.【答案】:解:设这个数为x,
5×9-3x=2.1
45-3x=2.1
45-3x+3x=2.1+3x
45=2.1+3x
45-2.1=2.1+3x-2.1
42.9=3x
42.9÷3=3x÷3
x=14.3;
答:这个数是14.3.;
【解析】:设这个数为x,根据题意可知2.1是差,被减数是5与9的积.即5×9,加数就是x的3倍是3x,根据题意列方程,5×9-3x=2.1.
17.【答案】:解:2.5×(A+4)-(2.5×A+4)
=2.5A+4×2.5-2.5A-4
=2.5A-2.5A+10-4
篇9
一、填一填。
1、根据第一列的积,填出其他列的积。
因数
38
380
3.8
380
380
0.38
3.8
因数
15
15
15
1.5
0.15
15
150
积
570
2、6.9+6.9+6.9+6.9=(
)×(
)=(
)
3、3.15×99+3.15=(
)×(
)=(
)
4、2.5+2.5+2.5+2.5+7.05+7.05=(
)×(
)+(
)×(
)=(
)
5、2.8元×3=(
)角×3=(
)角=(
)元
二、列竖式计算
0.89×9
2.5×14
120×0.5
0.29×50
1.15×60
三、商店运进14筐苹果,每筐35.8kg,卖掉了400kg,还剩下多少千克?
四、
(1)小华买4个包子、2个煎鸡蛋和一杯果汁,一共需要多少钱?
(2)请制作一份科学的早餐食谱,并计算一共需要多少元。
【一课一练】参考答案
一、填一填。
1、根据第一列的积,填出其他列的积。
因数
38
380
3.8
380
380
0.38
3.8
因数
15
15
15
1.5
0.15
15
150
积
570
5700
57
570
57
5.7
570
2、6.9+6.9+6.9+6.9=(
6.9
)×(
4
)=(
27.6
)
3、3.15×99+3.15=(
3.15
)×(
100
)=(
315
)
4、2.5+2.5+2.5+2.5+7.05+7.05=(
2.5
)×(
4
)+(
7.05
)×(
2
)=(
24.1
)
5、2.8元×3=(
28
)角×3=(
84
)角=(
8.4
)元
二、列竖式计算
0.89×9
2.5×14
120×0.5
0.29×50
1.15×60
=8.01
=35
=60
=14.5
=69
三、商店运进14筐苹果,每筐35.8kg,卖掉了400kg,还剩下多少千克?
解:14×35.8-400=101.25千克
答:还剩下101.2千克。
四、
(1)小华买4个包子、2个煎鸡蛋和一杯果汁,一共需要多少钱?
解:0.8×4+2×2.5+2.8=11元
篇10
2、知道秋天里的主要颜色——红、橙、黄。
3、能运用红、橙、黄等颜色表现有疏密关系的秋天景色。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体验运用红、黄、橙等颜色表现秋天景色的过程中,学习用颜色表现景色的方法,感受色彩的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画家对大自然季节色彩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画家的敬仰。
2、体会生活中的秋季色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一年级学生具备对生活对自然界观察能力,部分同学知道一年有四季,对落叶有感悟,喜欢绘画,更多的同学对秋天的美景无动于衷,画树公式化,总是画那种夏季茂盛的绿树叶,棕色树干。学习秋天景色的特点,多彩的颜色有困惑。学生用油画棒均匀涂色的能力有待提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秋季的色彩特点,学习用体现画面疏密关系的技法表现出秋季的树木等自然景物。
教学难点:运用红、黄、橙等秋季色彩,表现出有疏密关系的秋季景物。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多彩的秋天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出示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图片《寻找秋天》引导学生观察、倾听、思考。
同学们,看出来了吗?这幅图是我们语文书上的课文,教师板书:秋天
2、学生倾听,从课文中的图片文字感受秋天的色彩。
3、过渡: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让我们在今天的美术课上找找答案吧!
4、提问:秋季给你什么印象呢?
找学生说一说。倾听视频中的学生是怎样谈感受的。
播放视频,带领学生走进秋天,寻找秋色。提问:看到了什么?记住了什么?
5、学生说一说秋天里树叶的变化和果实的变化。
6、教师出示卡片:漂亮的叶子和成熟的果实图片,贴黑板。学生说说自己在秋天里的的感悟。
7、引入:秋天树叶变得这么好看,果实也都成熟了,颜色多丰富多彩呀!我们称秋天是多彩的季节。板贴课题,补充完整。播放课件: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12课多彩的秋天。
活动2【讲授】多彩的秋天
探究秋色和景物关系:
过渡:多彩的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又是丰收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万物都呈现出红黄橙让我们感觉温暖感觉喜庆的颜色来。
学生观察教师范画,交流感受到的色彩。发现秋色以红色、黄色、橙色为主。
1、多彩的秋天除了红黄橙色外,还有什么颜色的呢?请同学观察教师范画,师生一起分析秋色。
找一找画面中的颜色,在比较一下主要颜色有哪些?同伴说说。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色彩卡片,总结秋天的色彩。红、黄、橙较多,蓝、绿较少。
3、播放课件欣赏:
秋天也是画家们写生和创作的好时节,引导学生欣赏林风眠的彩墨画《秋》和列维坦的油画《金色的秋天》。分析色彩和构图特点。
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画里的枫树有什么不同呢?
提问:画面除了色彩有特色,在构图安排上还有什么特点呢?聆听两幅画吸引人的地方。画面的构图有远有近、有疏有密。
板书:疏密关系
活动3【活动】多彩的秋天
4、出示拼摆范图:
图中的同学在思考四棵树的摆法,疏密怎样安排才好看?
5、游戏摆一摆:组织学生体验有疏密关系的构图。学生动一动。同伴商量如何组织疏密变化,到前边参与摆树木比赛。
教师对同伴互助摆出的结果进行简单指导评价。
一幅画景物的疏密变化对画面美感很关键。如何表现在画纸上呢?看教师示范:由一棵树开始起稿,画满构图后,在着色。教师示范可以一种色平涂叶子,还可以两个色渐变涂树叶,树干可以多个颜色叠加涂。
学生观看老师的示范,了解创作步骤。学生欣赏作品。谈自己的发现问题和建议。
引导学生对比欣赏学生作品:体会疏密变化和表现秋天的色彩。细化哪一幅?
过度:看了他们的作品,你是不是想画了呢!
活动4【练习】多彩的秋天
艺术实践要求:
用能表现秋天的颜色表现多彩的秋天。注意画面的疏密安排,使画面更好看。
学生进行艺术实践。
活动5【作业】多彩的秋天
展览评价:
1、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
2、看看同伴的作品,说一说并评一评。
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是否满意是否成功,是否独特,是否有进步,在相应处自评贴红花。
篇11
“年龄问题”的基本规律是:不管时间如何变化,两人的年龄的差总是不变的,抓住“年龄差”是解答年龄问题的关键。分析时,可借助线段图分析,结合和倍、差倍、和差等问题分析方法,灵活解题。
1、爸爸今年42岁,女儿今年10岁,几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
分析:要求几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首先应求出那时女儿的年龄是多少?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女儿的年龄是1倍,爸爸比女儿多5-1=4
(倍),年龄多42-10=32
(岁),对应,可求出1
倍是多少,即女儿当时的年龄。
解:(
42-10
)÷(
5-1
)=32÷4=8
(岁)
10-8=2
(年)
答:2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
2、父亲今年比儿子大36岁,5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今年儿子几岁?
分析:父亲今年比儿子大36岁,5年后仍然大36岁。父亲年龄是儿子的4倍,说明儿子的年龄是1倍,父亲比儿子大4-1=3
(倍),可求出1倍是多少岁,即5年后儿子的年龄,那么,现在几岁可求出。
解:
36÷(
4-1
)=36÷3=12
(岁)
12-5=7
(岁)
答:今年儿子7岁。
3、今年母女年龄和是45岁,5年后母亲的年龄正好是女儿的4倍,今年妈妈和女儿各多少岁?
分析:今年母女年龄和是45岁,五年后母女年龄和是45+5×2=55
(岁),母亲年龄是女儿的4倍,女儿年龄是1倍,母女年龄和的倍数是4+1=5
(倍),对应,可求出5年后女儿的年龄,今年她们的年龄可求。
解:(
45+5×2
)÷(
4+1
)=55÷5=11
(岁)
11-5=6
(
岁)
45-6=39
(岁)
答:妈妈今年39岁,女儿6岁。
4、今年甲、乙、丙三人的年龄和为60岁,3年后甲比乙大6岁,丙比乙小3岁,三年后甲、乙、丙三人各几岁?
分析:如图:
甲|--------------------------------------------------------|
乙|-----------------------------------------|
6岁
丙|----------------------------------|
3岁
三年后,三人年龄和是60+3×3=69
(岁),但三人的年龄差不变。从图中可以看出,从三人年龄和中减6加3,刚好等于3个乙的年龄。
解:
(
60+3×3
-6+3
)÷3=66÷3=22
(岁)
22+6=28
(岁)
22-3=19
(岁)
答:三年后甲28岁,乙22岁,丙19岁。
求解年龄问题的关键是“年龄差不变”。
几年前的年龄差和几年后的年龄差是相等的,即变化前的年龄差=变化后的年龄差。解题时将年龄的其他关系式代入上述等式即可求解。
例:王某10年前年龄是他女儿的7倍,15年后他的年龄是他女儿的2倍,问女儿现在的年龄是多少岁?
设女儿年龄是X
10年前女儿的年龄是:X-10
10年前王某的年龄是:7(X-10)
10年前他们的年龄差是:7(X-10)
-
(X-10)
=
6(X-10)
15年后女儿的年龄是:X+15
15年后王某的年龄是:2(X+15)
15年后他们的年龄差是:2(X+15)
-
(X+15)
=
(X+15)
带入等式:6(X-10)=(X+15)
即得出X=25,即女儿现在的年龄为25岁。
年龄问题的应用题练习一
1、兄弟两人的年龄相差5岁,哥哥7年后的年龄是弟弟4年前年龄的3倍。兄弟两人今年各多少岁?
2、父亲今年32岁,儿子今年5岁,几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
3、甲、乙两人的年龄和是63岁。当甲是乙现在年龄的一半时,乙那时的年龄正好是甲现在的年龄。那么,甲、乙现在各多少岁?
4、李军5年前的年龄与陈华6年后的年龄相等,李军8年后的年龄与陈华10年后的年龄的和是77岁。李军和陈华今年各多少岁?
5、
有一个四口之家,成员为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今年他们的年龄加在一起,总共75岁。其中父亲比母亲大3岁,儿子比女儿大2岁。又知4年前,家里所有人的年龄之和是60岁。请计算,母亲今年多少岁?年各多少岁?
小学数学奥赛应用题——年龄问题
1、
全家四口人,父亲比母亲大3岁,姐姐比弟弟大2岁。四年前他们的年龄之和是58岁,现在是73岁。问:现在各人年龄分别是多少?
2、哥哥现在的年龄是弟弟当年年龄的3倍,哥哥当年的年龄与弟弟现在的年龄相同,哥哥与弟弟现在的年龄和为30岁。问:哥哥现在多少岁?
3、爸爸、哥哥、妹妹三人现在的年龄和是64岁。当爸爸的年龄是哥哥的年龄的3倍时,妹妹9岁;当哥哥的年龄是妹妹的年龄的2倍时,爸爸的年龄是34岁。现在三人的年龄各是几岁?
年龄问题应用题练
1、小刚说:去年爸爸比妈妈大4岁,我比妈妈小26岁。请你算一算,今年小刚的爸爸比小刚大几岁?
2、老张、阿明和小红三人共91岁,已知阿明22岁,是小红年龄的2倍。问老张几岁?
3、儿子的年龄是爸爸的1/4,三年前父子年龄之和是49岁。求父子现在年龄各是几岁?
4、妈妈今年35岁,恰好是女儿年龄的7倍。多少年后,妈妈的年龄恰好是女儿的3倍?
5、小明今年8岁,他与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81岁,多少年后他们的平均年龄是34岁?这时小明几岁?
6、小冬今年12岁,五年前爷爷的年龄是小冬年龄的9倍,爷爷今年多少岁?
7、妈妈今年40岁,恰好是小红年龄的4倍,多少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2倍?
8、一家三口人,三人的年龄和是72岁。妈妈和爸爸同岁,妈妈的年龄是孩子的4倍,三人各是多少岁?
9、今年,祖父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6倍,几年后,祖父的年龄将是小明年龄的5倍。又过了几年后,祖父的年龄将是小明年龄的4倍,求祖父今年多少岁?
10、三年前爸爸的年龄正好是儿子小刚年龄的6倍,今年父子年龄和是55岁,小刚今年多少岁?
11、爸15年前的年龄相当于儿子12年后的年龄,当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时,爸爸多少岁?
12、甲的年龄数字颠倒过来恰好是乙的年龄,两人年龄和为99岁,甲比乙大9岁,求甲的年龄。
13、祖孙三人的年龄加在一起正好是100岁,祖父过的年数正好等于孙子过的月数,儿子过的星期数正好等于孙子过的天数。问祖父、儿子、孙子各多少岁?
14、祖父和父亲、父亲和孙子的年龄的差是一样的。又知祖父和孙子的年龄之和为84岁,这个岁数再加上孙子的年龄,正好是100岁,问三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15、强两岁时,他的父亲32岁,张强的年龄是父亲年龄的3/5的那一年,父亲去世,问他父亲活了多大岁数?
16、小英一家由小英和她的父母组成。小英的父亲比母亲大3岁。今年全家年龄的总和是71岁,8年前这个家庭成员的年龄总和是49岁。今年小英多少岁?父亲多少岁?母亲多少岁?
17、十几岁的男孩子,把自己的岁数写在父亲岁数之后,组成一个四位数,从这个四位数中减去他们父子两人岁数这差,得4289,求父子的岁数各是多少?
18、10年前田芸的年龄是她女儿的7倍,15年后田芸的年龄是她女儿的2倍,现在母女俩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19、兄弟俩都有点傻,以为自己过一年长一岁而别人不会长大。有一天哥哥对弟弟说:再过5年我的年龄就是你的2倍。弟弟说:不对,再过5年我和你一样大。这时他们俩各几岁?
20、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5年前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今年妈妈是多少岁?女儿是多少岁?
年龄问题应用题练习四
一、填空题
1.兄弟二人的年龄之和是25岁,四年后,哥哥比弟弟大5岁,今年哥哥
岁,弟弟
岁.
2.今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3倍,三年后甲比乙大4岁,今年甲
岁,乙
岁.
3.哥哥与弟弟三年后年龄之和是27岁,弟弟今年的年龄等于两人的年龄差,问兄
岁,弟
岁.
4.小红今年10岁,她爸爸今年36岁,小红
岁,爸爸的年龄正好是小红的3倍.
5.小刚今年12岁,妈妈今年40岁,
年后妈妈的年龄正好是小刚的3倍.
6.父亲今年49岁,儿子今年21岁,
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
7.小明今年14岁,奶奶今年74岁,奶奶
岁时,正好是小明的7倍.
8.奶奶今年66岁,孙女今年10岁,
年后奶奶的年龄是孙女的5倍.
9.小红、小丽2年前年龄和是23岁,小红今年的年龄等于两人的年龄差,今年小红
岁,小丽
岁.
10.小刚5年前的年龄等于小红5年后的年龄,小刚今年是小红年龄的3倍,小刚与小红今年的年龄分别是
岁和
岁.
二、解答题
11.小刚4年前的年龄与小明7年后的年龄之和是39岁,小刚5年后的年龄等于小明3前的年龄,求小刚、小明今年的年龄是多少?
12.哥哥5年前的年龄等于7年后弟弟的年龄,哥哥4年后的年龄与弟弟3年前的年龄和是35岁,求兄弟二人今年的年龄?
13.10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15年后父亲的年龄是他儿子的2倍,问今年父子二人各多少岁?
14.今年小刚的年龄是明明年龄的5倍,25年后,
小刚的年龄比明明的年龄的2倍少16岁,今年小刚、明明各多少岁?
年龄问题应用题练习五
1、
小刚说:去年爸爸比妈妈大4岁,我比妈妈小26岁。请你算一算,今年小刚的爸爸比小刚大几岁
2、老张、阿明和小红三人共91岁,已知阿明22岁,是小红年龄的2倍。问老张几岁?
3、儿子的年龄是爸爸的1/4,三年前父子年龄之和是49岁。求父子现在年龄各是几岁?
4、妈妈今年35岁,恰好是女儿年龄的7倍。多少年后,妈妈的年龄恰好是女儿的3倍?
5、小明今年8岁,他与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81岁,多少年后他们的平均年龄是34岁?这时小明几岁?
6、小冬今年12岁,五年前爷爷的年龄是小冬年龄的9倍,爷爷今年多少岁?
7、妈妈今年40岁,恰好是小红年龄的4倍,多少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2倍?
8、一家三口人,三人的年龄和是72岁。妈妈和爸爸同岁,妈妈的年龄是孩子的4倍,三人各是多少岁?
9、今年,祖父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6倍,几年后,祖父的年龄将是小明年龄的5倍。又过了几年后,祖父的年龄将是小明年龄的4倍,求祖父今年多少岁?
10、三年前爸爸的年龄正好是儿子小刚年龄的6倍,今年父子年龄和是55岁,小刚今年多少岁?
11、爸爸15年前的年龄相当于儿子12年后的年龄,当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时,爸爸多少岁?
12、甲的年龄数字颠倒过来恰好是乙的年龄,两人年龄和为99岁,甲比乙大9岁,求甲的年龄。
13、祖孙三人的年龄加在一起正好是100岁,祖父过的年数正好等于孙子过的月数,儿子过的星期数正好等于孙子过的天数。问祖父、儿子、孙子各多少岁?
14、已知祖父和父亲、父亲和孙子的年龄的差是一样的。又知祖父和孙子的年龄之和为84岁,这个岁数再加上孙子的年龄,正好是100岁,问三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15、张强两岁时,他的父亲32岁,张强的年龄是父亲年龄的3/5的那一年,父亲去世,问他父亲活了多大岁数?
16、英一家由小英和她的父母组成。小英的父亲比母亲大3岁。今年全家年龄的总和是71岁,8年前这个家庭成员的年龄总和是49岁。今年小英多少岁?父亲多少岁?母亲多少岁?
17、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把自己的岁数写在父亲岁数之后,组成一个四位数,从这个四位数中减去他们父子两人岁数这差,得4289,求父子的岁数各是多少?
18、0年前田芸的年龄是她女儿的7倍,15年后田芸的年龄是她女儿的2倍,现在母女俩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19、兄弟俩都有点傻,以为自己过一年长一岁而别人不会长大。有一天哥哥对弟弟说:再过5年我的年龄就是你的2倍。弟弟说:不对,再过5年我和你一样大。这时他们俩各几岁?
20、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5年前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今年妈妈是多少岁?女儿是多少岁?
年龄问题应用题练习六
数量关系:几年后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
几年前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1、妈妈今年35岁,恰好是女儿年龄的7倍。(
)年后,妈妈的年龄恰好是女儿的3倍。
2、小明今年8岁,他与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81岁,(
)年后他们的平均年龄是34岁。这时小明(
)岁。
3、小冬今年12岁,五年前爷爷的年龄是小冬年龄的9倍,爷爷今年(
)岁。
4、妈妈今年40岁,恰好是小红年龄的4倍,(
)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2倍。
5、一家三口人,三人的年龄和是72岁。妈妈和爸爸同岁,妈妈的年龄是孩子的4倍,妈妈和爸爸都是(
)岁,孩子是(
)岁。
6、今年,祖父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6倍,几年后,祖父的年龄将是小明年龄的5倍。又过了几年后,祖父的年龄将是小明年龄的4倍,祖父今年(
)岁。
7、三年前爸爸的年龄正好是儿子小刚年龄的6倍,今年父子年龄和是55岁,小刚今年(
)岁。
8、爸爸15年前的年龄相当于儿子12年后的年龄,当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时,爸爸(
)岁。
9、甲的年龄数字颠倒过来恰好是乙的年龄,两人年龄和为99岁,甲比乙大9岁,甲的年龄是(
)岁。
10、祖孙三人的年龄加在一起正好是100岁,祖父过的年数正好等于孙子过的月数,儿子过的星期数正好等于孙子过的天数。祖父(
)岁、儿子(
)岁、孙子(
)岁。
11、已知祖父和父亲、父亲和孙子的年龄的差是一样的。又知祖父和孙子的年龄之和为84岁,这个岁数再加上孙子的年龄,正好是100岁,祖父(
)岁,父亲(
)岁,孙子(
)岁。
12、小英一家由小英和她的父母组成。小英的父亲比母亲大3岁。今年全家年龄的总和是71岁,8年前这个家庭成员的年龄总和是49岁。今年小英(
)岁,父亲(
)岁,母亲(
)岁。
1、爸爸今年42岁,女儿今年10岁,几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
2、父亲今年比儿子大36岁,5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今年儿子几岁?
3、今年母女年龄和是45岁,5年后母亲的年龄正好是女儿的4倍,今年妈妈和女儿各多少岁?
4、今年甲、乙、丙三人的年龄和为60岁,3年后甲比乙大6岁,丙比乙小3岁,三年后甲、乙、丙三人各几岁?
例:王某10年前年龄是他女儿的7倍,15年后他的年龄是他女儿的2倍,问女儿现在的年龄是多少岁?
年龄问题的应用题练习一
1、兄弟两人的年龄相差5岁,哥哥7年后的年龄是弟弟4年前年龄的3倍。兄弟两人今年各多少岁?
解:设弟弟x岁。则哥哥为(x+5)岁。
x+5+7=(x-4)×3
x=12
12+5=17(岁)
答;
2、父亲今年32岁,儿子今年5岁,几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
解:设x年后父亲年龄是儿子的4倍。
32+x=(5+x)×4
x=4
答:
3、甲、乙两人的年龄和是63岁。当甲是乙现在年龄的一半时,乙那时的年龄正好是甲现在的年龄。那么,甲、乙现在各多少岁?
4、李军5年前的年龄与陈华6年后的年龄相等,李军8年后的年龄与陈华10年后的年龄的和是77岁。李军和陈华今年各多少岁?
5、
有一个四口之家,成员为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今年他们的年龄加在一起,总共75岁。其中父亲比母亲大3岁,儿子比女儿大2岁。又知4年前,家里所有人的年龄之和是60岁。请计算,母亲今年多少岁?年各多少岁?
小学数学奥赛应用题——年龄问题
2、
全家四口人,父亲比母亲大3岁,姐姐比弟弟大2岁。四年前他们的年龄之和是58岁,现在是73岁。问:现在各人年龄分别是多少?
2、哥哥现在的年龄是弟弟当年年龄的3倍,哥哥当年的年龄与弟弟现在的年龄相同,哥哥与弟弟现在的年龄和为30岁。问:哥哥现在多少岁?
3、爸爸、哥哥、妹妹三人现在的年龄和是64岁。当爸爸的年龄是哥哥的年龄的3倍时,妹妹9岁;当哥哥的年龄是妹妹的年龄的2倍时,爸爸的年龄是34岁。现在三人的年龄各是几岁?
年龄问题应用题练
1、小刚说:去年爸爸比妈妈大4岁,我比妈妈小26岁。请你算一算,今年小刚的爸爸比小刚大几岁?
2、老张、阿明和小红三人共91岁,已知阿明22岁,是小红年龄的2倍。问老张几岁?
3、儿子的年龄是爸爸的1/4,三年前父子年龄之和是49岁。求父子现在年龄各是几岁?
4、妈妈今年35岁,恰好是女儿年龄的7倍。多少年后,妈妈的年龄恰好是女儿的3倍?
5、小明今年8岁,他与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81岁,多少年后他们的平均年龄是34岁?这时小明几岁?
6、小冬今年12岁,五年前爷爷的年龄是小冬年龄的9倍,爷爷今年多少岁?
7、妈妈今年40岁,恰好是小红年龄的4倍,多少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2倍?
8、一家三口人,三人的年龄和是72岁。妈妈和爸爸同岁,妈妈的年龄是孩子的4倍,三人各是多少岁?
9、今年,祖父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6倍,几年后,祖父的年龄将是小明年龄的5倍。又过了几年后,祖父的年龄将是小明年龄的4倍,求祖父今年多少岁?
10、三年前爸爸的年龄正好是儿子小刚年龄的6倍,今年父子年龄和是55岁,小刚今年多少岁?
11、爸15年前的年龄相当于儿子12年后的年龄,当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时,爸爸多少岁?
12、甲的年龄数字颠倒过来恰好是乙的年龄,两人年龄和为99岁,甲比乙大9岁,求甲的年龄。
13、祖孙三人的年龄加在一起正好是100岁,祖父过的年数正好等于孙子过的月数,儿子过的星期数正好等于孙子过的天数。问祖父、儿子、孙子各多少岁?
14、祖父和父亲、父亲和孙子的年龄的差是一样的。又知祖父和孙子的年龄之和为84岁,这个岁数再加上孙子的年龄,正好是100岁,问三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15、强两岁时,他的父亲32岁,张强的年龄是父亲年龄的3/5的那一年,父亲去世,问他父亲活了多大岁数?
16、小英一家由小英和她的父母组成。小英的父亲比母亲大3岁。今年全家年龄的总和是71岁,8年前这个家庭成员的年龄总和是49岁。今年小英多少岁?父亲多少岁?母亲多少岁?
17、十几岁的男孩子,把自己的岁数写在父亲岁数之后,组成一个四位数,从这个四位数中减去他们父子两人岁数这差,得4289,求父子的岁数各是多少?
18、10年前田芸的年龄是她女儿的7倍,15年后田芸的年龄是她女儿的2倍,现在母女俩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19、兄弟俩都有点傻,以为自己过一年长一岁而别人不会长大。有一天哥哥对弟弟说:再过5年我的年龄就是你的2倍。弟弟说:不对,再过5年我和你一样大。这时他们俩各几岁?
20、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5年前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今年妈妈是多少岁?女儿是多少岁?
年龄问题应用题练习四
一、填空题
1.兄弟二人的年龄之和是25岁,四年后,哥哥比弟弟大5岁,今年哥哥
岁,弟弟
岁.
(在年龄问题中,两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量,在这道题中,兄弟两人相差5岁是不变的量,如果哥哥小5岁就和弟弟一样大,总数变为25-5=20(岁)相当于弟弟年龄的2倍,可以先求出弟弟的,相应再求哥哥的,或者弟弟大5岁就和哥哥相同,总数变为25+5=30(岁)相当于哥哥年龄的2倍,可以求出哥哥的,再求弟弟的.)
解法一:25-5=20(岁)
20÷2=10(岁)
10+5=15(岁)
答:弟弟10岁,哥哥15岁.
解法二:25+5=30(岁)
30÷2=15(岁)
15-5=10(岁)
答:弟弟10岁,哥哥15岁.
2.今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3倍,三年后甲比乙大4岁,今年甲
岁,乙
岁.
(甲乙的年龄差4岁是不变的量,三年后相差4岁,今年也相差4岁,甲的年龄是乙的3倍,即4岁相当于乙的年龄的2倍,这样可以先求出乙的年龄,使问题得解.)
4÷(3-1)=2(岁)
2×3=6(岁)
答:甲今年6岁,乙今年2岁
3.哥哥与弟弟三年后年龄之和是27岁,弟弟今年的年龄等于两人的年龄差,问兄
岁,弟
岁.
“弟弟今年的年龄等于两人的年龄差”实际上就是哥哥的年龄是弟弟年龄的2倍,又知三年后的年龄和是27岁,每年每人长一岁,三年二人就长2×3=6(岁),所以今年二人的年龄和是27-6=21(岁)知道了年龄和,又知道了倍数关系,题目就可以解答了.
27-2×3=21(岁)
21÷(2+1)=7(岁)
7×2=14(岁)
答:哥哥今年14岁,弟弟今年7岁.
4.小红今年10岁,她爸爸今年36岁,小红
岁,爸爸的年龄正好是小红的3倍.
根据两人的年龄,可以确定出年龄差为36-10=26(岁),当爸爸的年龄是小红的3倍时,多出的26岁相当于小红年龄的2倍,这样可求出当爸爸年龄是小红的3倍时,小红的年龄.
36-10=26(岁)
26÷(3-1)=13(岁)
答:当小红13岁时,爸爸的年龄正好是小红的3倍
5.小刚今年12岁,妈妈今年40岁,
年后妈妈的年龄正好是小刚的3倍.
当妈妈的年龄是小刚的3倍时,妈妈与小刚的年龄差就相当于小刚年龄的2倍.对应关系找到了,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40-12=28(岁)
28÷(3-1)=14(岁)
14-12=2(年)
答:2年后妈妈的年龄正好是小刚的3倍.
6.父亲今年49岁,儿子今年21岁,
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
当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时,两人的年龄差就相当于当时儿子年龄的4倍,这样可以求出当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时儿子的年龄,也就能最后求出所问问题.
49-21=28(岁)
28÷(5-1)=7(岁)
21-7=14(岁)
答:14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
7.小明今年14岁,奶奶今年74岁,奶奶
岁时,正好是小明的7倍.
的年龄是小刚7倍时,两人的年龄差就相当于小刚当时年龄的6倍,可通过这样的关系求出小刚当时的年龄,再求出奶奶当时的年龄.
74-14=60(岁)
60÷(7-1)=10(岁)
10+60=70(岁)
答:当奶奶70岁时,正好是小刚年龄的7倍.
8.奶奶今年66岁,孙女今年10岁,
年后奶奶的年龄是孙女的5倍.
和前几题的思路是完全相同的,你能自己解答吗?
66-10=56(岁)
56÷(5-1)=14(岁)
14-10=4(年)
56÷(15-1)=4(岁)
10-4=6(年)
答:4年后奶奶的年龄是孙女的5倍,6年前奶奶的年龄是孙女的5倍
9.小红、小丽2年前年龄和是23岁,小红今年的年龄等于两人的年龄差,今年小红
岁,小丽
岁.
长1岁,所以小红、小丽两人今年的年龄和应是:23+2×2=27(岁).小红今年的年龄等于年龄差,也就是小丽的年龄是小红年龄的2倍,即27岁相当于小红年龄的3倍,找到这样的对应关系后,就可以求出小红的年龄,使问题得解.
23+2×2=27(岁)
7÷(2+1)=9(岁)
9×2=18(岁)
答:小红今年9岁,小丽今年18岁.
10.小刚5年前的年龄等于小红5年后的年龄,小刚今年是小红年龄的3倍,小刚与小红今年的年龄分别是
岁和
岁.
小红:
5年
今年
5年
小刚:
今年
我们用线段图来表示一下第1个条件:
从图中可以看出小红与小刚的年龄差为:5+5=10(岁)而相差的10岁正好相当于小红年龄的2倍,可以求出小红的年龄,再求出小刚的年龄.
5+5=10(岁)
10÷(3-1)=5(岁)
5×3=15(岁)
答:小红今年5岁,小刚今年15岁.
二、解答题
11.小刚4年前的年龄与小明7年后的年龄之和是39岁,小刚5年后的年龄等于小明3前的年龄,求小刚、小明今年的年龄是多少?
小刚:
5年
今年
3年
小明:
今年
4年
?
岁
?
岁
39岁
7年
根据题意看图,我们可以知道39岁为粗线表示的部分.如果我们以小刚5年后的年龄,也就是小明3年前的年龄为1倍量的话,只要我们能找到2倍对应的数据就可以了.从图中可知,如果小刚4年前的年龄加4加5就是5年后的年龄,如果小明7年后的年龄减7减3就是3年前的年龄,总数变为39+4+5-3-7=38(岁)相当于2倍量,这样,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39+4+5-3-7=38(岁)
38÷2=19(岁)
19-5=14(岁)
19+3=22(岁)
答:小明今年22岁,小刚今年14岁.
12.哥哥5年前的年龄等于7年后弟弟的年龄,哥哥4年后的年龄与弟弟3年前的年龄和是35岁,求兄弟二人今年的年龄?
弟弟:
7年
今年
5年
哥哥:
今年
3年
35岁
4年
根据题意看图,我们可以知道35岁为粗线表示的部分.如果我们把弟弟7年后的年龄作为1倍量,那么哥哥5年前的年龄也是1倍量.只要我们找到这两倍量所对应的数量,就可以先求出1倍量,使问题得解.
35+3+7-5-4=36(岁)
6÷2=18(岁)
18-7=11(岁)
14+5=23(岁)
答:哥哥今年23岁,弟弟今年11岁.
13.10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15年后父亲的年龄是他儿子的2倍,问今年父子二人各多少岁?
父亲:
儿子:
10年
今年
10年
今年
15年
?
岁
?
岁
“1”
15年
(“1”)
7倍
(2倍)
因为15年后父亲的年龄是他儿子年龄的2倍,所以父子当时的年龄差为儿子当时的年龄,即10+15+儿子10年前的年龄.因为10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父子的年龄差为儿子当时年龄的6倍,由于年龄差不变,25+儿子10年前年龄=儿子10年前年龄的6倍.所以25相当于儿子10年前年龄的5倍,可求出儿子10年前的年龄,使问题得解.
7-1-1=5
10+15=25(岁)
25÷5=5(岁)
5+10=15(岁)
5×7=35(岁)
35+10=45(岁)
答:儿子今年15岁,父亲今年45岁.
14.今年小刚的年龄是明明年龄的5倍,25年后,
小刚的年龄比明明的年龄的2倍少16岁,今年小刚、明明各多少岁?
小刚:
明明:
16年
25年
“1”
“1”
25年
(“1”)
5倍
25年
看图,25年后,小刚的年龄是明明的2倍,如果明明的年龄乘2就和小刚的年龄相等,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当两人年龄相等时,明明今年年龄的3倍对应的是:25×2-25-16=9(年),由此可以求出明明今年的年龄,使问题得解.
25×2-25-16=9(年)
5-1×2=3
9÷3=3(岁)
3×5=15(岁)
答:明明今年3岁,小刚今年15岁.
年龄问题应用题练习五
2、
小刚说:去年爸爸比妈妈大4岁,我比妈妈小26岁。请你算一算,今年小刚的爸爸比小刚大几岁
2、老张、阿明和小红三人共91岁,已知阿明22岁,是小红年龄的2倍。问老张几岁?
3、儿子的年龄是爸爸的1/4,三年前父子年龄之和是49岁。求父子现在年龄各是几岁?
4、妈妈今年35岁,恰好是女儿年龄的7倍。多少年后,妈妈的年龄恰好是女儿的3倍?
5、小明今年8岁,他与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81岁,多少年后他们的平均年龄是34岁?这时小明几岁?
6、小冬今年12岁,五年前爷爷的年龄是小冬年龄的9倍,爷爷今年多少岁?
7、妈妈今年40岁,恰好是小红年龄的4倍,多少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2倍?
8、一家三口人,三人的年龄和是72岁。妈妈和爸爸同岁,妈妈的年龄是孩子的4倍,三人各是多少岁?
9、今年,祖父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6倍,几年后,祖父的年龄将是小明年龄的5倍。又过了几年后,祖父的年龄将是小明年龄的4倍,求祖父今年多少岁?
10、三年前爸爸的年龄正好是儿子小刚年龄的6倍,今年父子年龄和是55岁,小刚今年多少岁?
11、爸爸15年前的年龄相当于儿子12年后的年龄,当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时,爸爸多少岁?
12、甲的年龄数字颠倒过来恰好是乙的年龄,两人年龄和为99岁,甲比乙大9岁,求甲的年龄。
13、祖孙三人的年龄加在一起正好是100岁,祖父过的年数正好等于孙子过的月数,儿子过的星期数正好等于孙子过的天数。问祖父、儿子、孙子各多少岁?
14、已知祖父和父亲、父亲和孙子的年龄的差是一样的。又知祖父和孙子的年龄之和为84岁,这个岁数再加上孙子的年龄,正好是100岁,问三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15、张强两岁时,他的父亲32岁,张强的年龄是父亲年龄的3/5的那一年,父亲去世,问他父亲活了多大岁数?
16、英一家由小英和她的父母组成。小英的父亲比母亲大3岁。今年全家年龄的总和是71岁,8年前这个家庭成员的年龄总和是49岁。今年小英多少岁?父亲多少岁?母亲多少岁?
17、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把自己的岁数写在父亲岁数之后,组成一个四位数,从这个四位数中减去他们父子两人岁数这差,得4289,求父子的岁数各是多少?
18、0年前田芸的年龄是她女儿的7倍,15年后田芸的年龄是她女儿的2倍,现在母女俩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19、兄弟俩都有点傻,以为自己过一年长一岁而别人不会长大。有一天哥哥对弟弟说:再过5年我的年龄就是你的2倍。弟弟说:不对,再过5年我和你一样大。这时他们俩各几岁?
20、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5年前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今年妈妈是多少岁?女儿是多少岁?
年龄问题应用题练习六
数量关系:几年后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
几年前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1、妈妈今年35岁,恰好是女儿年龄的7倍。(
)年后,妈妈的年龄恰好是女儿的3倍。
2、小明今年8岁,他与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81岁,(
)年后他们的平均年龄是34岁。这时小明(
)岁。
3、小冬今年12岁,五年前爷爷的年龄是小冬年龄的9倍,爷爷今年(
)岁。
4、妈妈今年40岁,恰好是小红年龄的4倍,(
)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2倍。
5、一家三口人,三人的年龄和是72岁。妈妈和爸爸同岁,妈妈的年龄是孩子的4倍,妈妈和爸爸都是(
)岁,孩子是(
)岁。
6、今年,祖父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6倍,几年后,祖父的年龄将是小明年龄的5倍。又过了几年后,祖父的年龄将是小明年龄的4倍,祖父今年(
)岁。
7、三年前爸爸的年龄正好是儿子小刚年龄的6倍,今年父子年龄和是55岁,小刚今年(
)岁。
8、爸爸15年前的年龄相当于儿子12年后的年龄,当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时,爸爸(
)岁。
9、甲的年龄数字颠倒过来恰好是乙的年龄,两人年龄和为99岁,甲比乙大9岁,甲的年龄是(
)岁。
10、祖孙三人的年龄加在一起正好是100岁,祖父过的年数正好等于孙子过的月数,儿子过的星期数正好等于孙子过的天数。祖父(
)岁、儿子(
)岁、孙子(
)岁。
11、已知祖父和父亲、父亲和孙子的年龄的差是一样的。又知祖父和孙子的年龄之和为84岁,这个岁数再加上孙子的年龄,正好是100岁,祖父(
)岁,父亲(
)岁,孙子(
)岁。
12、小英一家由小英和她的父母组成。小英的父亲比母亲大3岁。今年全家年龄的总和是71岁,8年前这个家庭成员的年龄总和是49岁。今年小英(
)岁,父亲(
)岁,母亲(
)岁。
应用题:
“年龄问题”
解题关键:
“年龄问题”的基本规律是:不管时间如何变化,两人的年龄的差总是不变的,抓住“年龄差”是解答年龄问题的关键。分析时,可借助线段图分析,结合和倍、差倍、和差等问题分析方法,灵活解题。
1、爸爸今年42岁,女儿今年10岁,几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
分析:要求几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首先应求出那时女儿的年龄是多少?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女儿的年龄是1倍,爸爸比女儿多5-1=4
(倍),年龄多42-10=32
(岁),对应,可求出1
倍是多少,即女儿当时的年龄。
解:(
42-10
)÷(
5-1
)=32÷4=8
(岁)
10-8=2
(年)
答:2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
2、父亲今年比儿子大36岁,5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今年儿子几岁?
分析:父亲今年比儿子大36岁,5年后仍然大36岁。父亲年龄是儿子的4倍,说明儿子的年龄是1倍,父亲比儿子大4-1=3
(倍),可求出1倍是多少岁,即5年后儿子的年龄,那么,现在几岁可求出。
解:
36÷(
4-1
)=36÷3=12
(岁)
12-5=7
(岁)
答:今年儿子7岁。
3、今年母女年龄和是45岁,5年后母亲的年龄正好是女儿的4倍,今年妈妈和女儿各多少岁?
分析:今年母女年龄和是45岁,五年后母女年龄和是45+5×2=55
(岁),母亲年龄是女儿的4倍,女儿年龄是1倍,母女年龄和的倍数是4+1=5
(倍),对应,可求出5年后女儿的年龄,今年她们的年龄可求。
解:(
45+5×2
)÷(
4+1
)=55÷5=11
(岁)
11-5=6
(
岁)
45-6=39
(岁)
答:妈妈今年39岁,女儿6岁。
4、今年甲、乙、丙三人的年龄和为60岁,3年后甲比乙大6岁,丙比乙小3岁,三年后甲、乙、丙三人各几岁?
分析:如图:
甲|--------------------------------------------------------|
乙|-----------------------------------------|
6岁
丙|----------------------------------|
3岁
三年后,三人年龄和是60+3×3=69
(岁),但三人的年龄差不变。从图中可以看出,从三人年龄和中减6加3,刚好等于3个乙的年龄。
解:
(
60+3×3
-6+3
)÷3=66÷3=22
(岁)
22+6=28
(岁)
22-3=19
(岁)
答:三年后甲28岁,乙22岁,丙19岁。
求解年龄问题的关键是“年龄差不变”。
几年前的年龄差和几年后的年龄差是相等的,即变化前的年龄差=变化后的年龄差。解题时将年龄的其他关系式代入上述等式即可求解。
例:王某10年前年龄是他女儿的7倍,15年后他的年龄是他女儿的2倍,问女儿现在的年龄是多少岁?
设女儿年龄是X
10年前女儿的年龄是:X-10
10年前王某的年龄是:7(X-10)
10年前他们的年龄差是:7(X-10)
-
(X-10)
=
6(X-10)
15年后女儿的年龄是:X+15
15年后王某的年龄是:2(X+15)
15年后他们的年龄差是:2(X+15)
-
(X+15)
=
篇12
1.(本题5分)下面的数去掉末尾的“0”后,大小没有变的是(
)
A.470
B.4.07
C.4.70
2.(本题5分)下面各数,把0去掉大小不变的是(
)。
A.650
B.6.50
C.6.25
D.6.05
3.(本题5分)在下面数中,末尾的“0”可以去掉的是(
)
A.0.470
B.470
C.4.07
D.0.047
4.(本题5分)把4.950末尾的0去掉,原数(
)。
A.扩大1000倍
B.缩小10倍
C.大小不变
5.(本题5分)2.396保留两位小数是(
)
A.2.39
B.2.4
C.2.40
6.(本题5分)把0.8改写成以百分之一为计数单位的数应是(
)
A.0.08
B.0.80
C.0.800
7.(本题5分)9.95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
A.9.9
B.10
C.10.0
8.(本题5分)在5.24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
)
A.扩大10倍
B.缩小10倍
C.大小不变,计数单位变大
D.大小不变,计数单位变小
二、填空题(总分:2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9.(本题5分)把6写成两位小数是0.06. ___ .
10.(本题5分)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0,这个两位小数最小是 ___ ,最大是 ___ .
11.(本题5分)在.7的方框里填数,使它符合以下的要求:
(1)要使这个数最大,这个数是 ___ .
(2)要使这个数最小,这个数是 ___ .
12.(本题5分)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____.(判断对错)
13.(本题5分)下面树叶上可以填哪些数字?
(1)0. ___ 5>0.46
(2)13. ___ 5>13.75
(3)0.62=0.62 ___
(4)0.7 ___ <0.76.
三、解答题(总分:3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14.(本题7分)因为9.9和9.900相等,所以它们都可以用十分之一或千分之一作单位.____.
15.(本题7分)在学校运动会上,两名同学同时参加了掷铅球和短跑两个项目,情况如下:
掷铅球的距离
跑100
m的用时
王亮
7.65
m
16.8秒
张大宏
7.63
m
16.5秒
(1)两个人谁掷得铅球远?
(2)两个人谁跑得快?
篇13
一是上下联动,夯实组织保障。鹤岗市教育局经多方调研,制订了《鹤岗市职业教育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方案中进一步明确了活动意义和目的、规范了活动内容、落实了活动的组织保障机制。各相关学校也纷纷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明确宣传主题,统筹协调本区域、本校内的各项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