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篇1

(二)创意性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创意是其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创意产品的不断推出,才能吸引消费者眼球。在文化产业中,创意就是其生命力,新颖独特的创意是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命脉。文化资源虽然有限,但是文化创意却可以无限延伸。没有文化的文化产品是无法占据市场的,所以创意性的体现和发挥是其区别于普通文化产业的最大标志。

(三)跨界性创意产业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类型,它的关联度极高,主要表现形式为产业融合。同时,创意产业的整合性较为明显,对周边行业具有一定的渗透性,通过跨界发展,能够在不同行业进行融合重组,进而形成独立的行业特色,成为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在产业的横向发展中,不少传统产业经过创意开发后,具备了一定的增值价值,例如在工业生产中的研发和成果转化以及服务业、文教事业的相关内容等。

二、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近一段时期,国内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新兴产业的一大特色,同时不少创意基地相继建成并开发利用。相关数据显示,在创意产业最为发达的上海地区,截至2013年,区域内创意产业的发展受益已经占据整体GDP的7.7%。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到,国内创意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发展趋势良好。同时,在国内经济环境较为优越的区域,例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文化层面的消费较具活力,而消费水平也在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一线城市对于创意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视,并将其视为整体提升文化产业收益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其外向型发展寄予较大希望。在国内经济环境有待发展的西北地区,同样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文化资源较为丰富,但是文化消费却处于起步阶段,这些区域的文化经济发展应当以当地资源为基础,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以城市为核心市场,不断推出主题特色明显的文化产品,进而形成其独特品牌,以文化产业为发力点,有效缩小区域经济差异。

三、加快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法律是促进文化企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健全的行业制度尤为重要。目前不少国家为了保障本土文化经济的健康发展,已经从法律角度对这一产业的发展进行规范、立法,并逐渐形成完善的法治体系。日本制定出台的《企业安全法则》中规定,外资企业进入日本市场的先决条件是与当地公司进行合作,以此对外来资本进行有效控制。通过上述事例可以看到,国内对于文化产业的立法已经迫在眉睫,对于本国知识产权的合法保护用尽快完善,并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版权审核登记,在国际交流中强化文化资源的保护,使版权保障更为全面。总之,在当前条件下,政府应当以科学论证为前提,尽快出台并实施相关法律监督机制,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二)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体系在文化单位的转制过程中,要明确界定其产业属性,划分出公益性以及盈利性产业范畴,以此为基础进程差异化管理。在文化政策的制定上,要以全面促进其文化发展为前提,在研究理论与实践发展中找到平衡。在实践管理中,要逐步制定创意产业的评价指标,通过更为科学、规范的评价,使其具备政策支持优势,建立更具发展潜力的循环持续模式。在城市的整体规划中,要在土地征用阶段为创意产业发展预留空间,政府应当全力支持厂房、土地等资源整体出租,作为创意园区建设基地,并给与一定的资金支持以及政策倾斜。

篇2

篇3

产品设计专业方向教学体系的实施必须先整合现有课程内容,将相互关联课程内容合并,基础课程压缩在第一和第二个学年中,从而建立本专业方向的基础平台。

2.专业教学大纲的修订

教学大纲作为专业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在教学方面应以实际案例教学与设计竞赛教学贯穿始终,同时将设计竞赛引入教学,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主要以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的实际课题作为产品设计的实践内容。

3.实践工作室教学管理模式

实践工作室教学管理模式以开放型为主,是提高产品设计水平的重要环节,教学与社会实践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将产学研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将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完全对接,建立具有企业运行模式又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环境。

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建设

依据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目标,紧紧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充分利用我省各种文化和经济资源的优势,优化全省各类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布局和配置,试图构建适应吉林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点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保障我省文化创意产业艺术设计人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高设计创意产业对相关行业的聚合关联效应,培养民办高校产品设计人才,使吉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真正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发展和实现文化繁荣的支柱产业。将带有历史性产业建筑更新设计改造成集产、学、研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设计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篇4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产业发展基础日趋稳固。辽宁省创意产业的产业结构相对较完整,有软件、高端装备设计、动漫游戏、工业设计、文化出版等产业。据辽宁省文化厅统计,截至2016年底,辽宁演艺业实现年收入9.92亿元;动漫游戏产业实现产值67.93亿元;文化会展实现收入44.06亿元;工艺美术业实现收入83.09亿元。2016年,辽宁省文化系统四大主导产业共完成经济指标205亿元。文化产业发展的高端形态是创意产业,辽宁省文化系统四大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夯实了发展基础。2.产业发展外部环境不断改善。近年来,辽宁省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和扶持创意产业的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辽宁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和《辽宁省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重大举措,产业框架逐步形成。2017年4月,国家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确定在辽宁中部(沈阳—鞍山—抚顺)等12个城市(经济区)建设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要通过示范区建设推动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3.城市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目前,辽宁城市建设正处在加速转型和全面转型的阶段。辽宁是国家传统的原材料和重型工业基地,随着资源型城市资源的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要求日渐迫切,许多城市由于产业结构单一、资金短缺及就业困难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城市转型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如何加快推进辽宁城市发展的全面转型,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4.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目前,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态势虽然较好,但也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要进一步完善,园区建设有待加强。二是文化创意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严重匮乏,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三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在全省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四是要破除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完善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支持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政策。

篇5

当前,国际上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现象。集聚的类型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四种:①以人为本的集聚区,如美国纽约的soho、北京的798艺术区等;②依市相生的集聚区,如洛杉矶的好莱坞;③划园而治的集聚区,我国多数采取的就是这种园区式的发展模式,如潘家园;④综合型文化集聚区。集聚化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大量出现对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非常有利,它不仅使得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得以实现,而且也使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加脚踏实地。集聚化趋势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义分析如下:

(一)从价值链的视角来看

依据创意产业价值链的活动顺序,创意产业可划分为文化创意设计业,文化产品生产业,文化产品营销业三个互相衔接的部分。创意设计产业集群为创新环境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促进了行业的专业人员,企业家,自由作家设计师和厂商等新和成广泛协作,也促进了相互之间的信任与知识交流,为公司间互相学习,比较竞争与合作提供了基础。

(二)从创意产品生产业来看

产业集群是由具有市场导向与经济灵活性的中心公司组织而成,创意产品生产业聚集区不但为集群企业提供大量具有专业技能的员工,而且有利于企业共享基础设施,节省管理费用,促进企业间的信息流动及企业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创意产品营销业集群是实现创意产业全部环节价值的终端。生产环节内的小厂商形成的当地生产网络能通过嵌入全球的交易网络而把穿衣产品向各地销售,形成了通过当地集群生产向全球消费网络销售的特征和趋势。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集聚化趋势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组建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集团,但这些集团在规模上与发达国家还具有一定的差距,总体上产业集中度仍然较低。生产要素配置过于分散,规模经济的影响力甚微。

(一)认识和定位不清,规划和特色缺乏

有些地方领导认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就是跑马圈地,是硬件建设,没有充分认识到深入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才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根本,没有认识到创意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同时,对于集聚区内的主导产业、创意孵化、商业化开发等问题定位模糊,不能真正把握住当地的文化资源特色及市场的需求特点,急功近利,盲目跟风,不作整体规划,从而导致各集聚区产业趋同现象严重,这不仅加剧了竞争,而且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直接影响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公共服务平台不够完备,辐射与带动能力不强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发展,需要整合、集成各种资源,共享共用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但综观全国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真正能提供信息咨询、人才培训、技术支撑、推广展示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几乎没有,真正具有完备的政府支持体系、技术开发体系和市场服务体系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仍寥寥无几,这使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很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集聚区内很多创意企业多处于离散状态,创意企业规模较小,效益差,缺乏龙头品牌企业,影响力偏弱,辐射能力和带动作用十分有限。

(三)产业链不够完整,大多没有实现有效延伸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其重要特点就在于创意的产品要通过版权授予或技术转让进行衍生开发,通过产业链的不断拉长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但从我国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情况来看,无论是各大集聚区之间还是在区内部企业之间,大部分都没有形成较为清晰的基于某一文化符号的产业链,无论是品牌产业链还是产品的产值还都比较短、比较小,都需要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拉长自己的产业链。

三、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集聚化趋势的措施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各集聚区规划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既要提供运输、电讯、公共服务等一般园区建设所需要的效率基础结构,又要提供包括研发设施、风险投资、知识产权法和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等创意基础结构。比较而言,效率基础结构不完备的集聚区的发展将十分困难的,但是没有创新基础结构的保证,集聚区将没有任何前途。创新基础结构是保证集聚区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是集聚区区别于一般工业园区的重要区别。集聚区的建设,对创新基础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满足这种要求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将决定集聚区的发展速度。

(二)培育育宽容的社会氛围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集聚区不可缺少的就是创意。创意的集聚也是文化创意人才的集聚。宽容的社会氛围,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沟通,吸引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有创造力的人才的集聚。集聚区的规划应体现以人为中心,集聚区不应当是一个冷冰冰的工厂,而是一个推动产生创意的地方,一个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合一的地方,一个享受工作的地方。

(三)突出特色资源优势,通过重大项目带动形成产业集聚

“文化产业园区是一系列与文化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是一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的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西方发达国家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显示,发展城市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是设立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因此,建立文化产业园区是发展区域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建立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应当以文化资源禀赋深厚的地方为依托,积极开发相关文化产品,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拉动相结合,两者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互刺激,政府的推动和市场的拉动构成了两股力量,促使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最大限度地发挥共生优势。

以苏州市为例,苏绣历史悠久,素以“精、细、雅、洁”的艺术风格驰名中外,被誉为我国四大名绣之首。近年来,苏州市政府对苏绣实行生产性方式保护,使其不断发挥着积聚与延伸的双重作用,逐步形成了集生产、销售、展示、研究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保护基地。2006年,在国家文化部命名的第二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苏绣被命名为“苏绣文化产业群”。目前苏绣的年销售额已达到近10亿元,仅镇湖街道一年的产值就有5个亿。有关苏绣的从业人员超过8万人,取得初级资格以上的各类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近300人,生产企业近100家,产品销往世界几十个国家。

(四)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文化产业园的价值在于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构筑全产业链的环境,给企业提供良好的孵化氛围,其发展的核心是产业链。文化产业园只有建立完整、合理的产业链,才能发挥出产业园的价值,否则只能停留于形式,非但对产业的发展没有起到真正的拉动作用,而且很可能造成投资血本无归。产业链的完善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以文化产业园的主题为核心,合理选择产业链的类型,不同的产业链形态会产生不同的集聚效果;其次,适当调整政府角色,发挥企业的能动性,通过市场“无形的手”达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业良性健康发展;最后,培养一些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文化产业园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才能集聚大批关联企业并形成产业链。

篇6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已经残缺,有的已经尘封在某个角落,这就需要文化创意产业依托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进一步丰富中国现有文化。然而,中国在世界文化产业上更多扮演的是制造者的角色,而不是创造者。很多国家将文化产业设在中国境内,掌控着产业的核心价值技术和版权,利用中国国内廉价的劳动力和市场,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例如,迪斯尼主题乐园、麦当劳、肯德基等;还有,很多国外产业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依托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新的文化理念和经济价值。例如,《功夫熊猫》美国影片在国内上映并获得很高的票房收入,而熊猫确实是中国的国宝,国内却没有一家电影公司把“心思”动到这上面。《卧龙藏虎》《花木兰》这一类影片的资源和素材都取自中国,美国利用自家的技术、人才和资金,在原有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编和创造,就成了世界的。中国如果没有关注到本土优良的文化资源,没有对本土文化进行产业化的创新和发展,那么,本土的文化就很有可能受到其他国家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就是创造力,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在原创的基础上体现“差异”和“个性”,在这点上,中国错失了很多创收经济效益的良机。

(二)文化节目和产品雷同,同质化现象严重

纵观国内整个文化行业,雷同的节目和产品数不胜数,同一时段、不同频道上播放的内容相似度很高。这和中国人的从众心理、趋同心理有大关联,看到别家收视率高了,自己也要生产相似的节目类型,以吸引观众的眼球。同样,各产业受到技术和设施的限制,或者是依靠国外的先进技术,制造出的产品难免类似,“拿来主义”的局限性很明显,拿别人已经用完的东西嫁接到自家文化上,带着别人的影子在所难免。“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正在路上,需要具体的实施战略逐步推进。去年热播的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1》创下湖南卫视的高收视率,随后《爸爸2》《爸爸3》的相继出现,同时期,《爸爸回来了》也开始热播,它的节目表现形式和《爸爸去哪儿》类似。此外,《中国好声音》火了之后,《中国好歌曲》《中国好舞蹈》等选秀节目也在不断充斥着电视荧幕。

(三)创新人才稀缺,无法满足产业需求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依靠的就是人,依靠人的创造力,创造出新的文化形式、新的经济价值,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说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而现在,国内还缺少对创意人才的培养,动漫技术、电影文学人才、多媒体创意等方面的人才亟待补充。就国内动漫来说,大部分青少年都喜欢看,尤其是日本动漫,不仅仅是因为内容新颖,更是因为日本动漫的画面流畅性、人物创作技巧独特等。而反观国内的动漫,内容单一,没有创意,国产动漫的播放比重仅占到百分之十左右。而国内的教育体制是决定创意人才培养的关键,与外国创意人才培养相比,我国无论从对学生创意理论的传授和创意实践环境的提供上都比较落后,很大程度上将制约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以上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积极改善,以便为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可行发展路径。

二、我国创意产业的未来发展策略

第一,要培养各个行业的人才,有思想、有创意、有知识的专业型头脑,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需求提供广大的选择空间。创意从业人员主要是创意灵感的设计高手和特殊专才,有人的创造力才能滋养创意产业这棵大树。同样,中国“文化产业”真正发达需要充分释放中国人的创造力,提高人的素质,打开人的视野,让人看得多、知道得多,人的无限创新能力才可能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无论是原创或者是创意,各种形式和内容要成为大众所需的知识、文化产品,必须经过头脑和体力借助先进的技术条件和手段得以实现。通过人才设计和推进的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产业基地的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例如,武汉创意产业的发展就是世界大都市后工业时代的共同道路。国家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科技大学、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等数量繁多的武汉,利用智力资源、人力资源和科技基础,现已建成五个文化创意产业园——东湖高新创意产业园、昙华林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珞珈创意园、光谷创意产业园、汉阳创意园区。第二,文化创业产业间实现互利共赢、联盟合作,通过资源共享、整合投资,形成核心凝聚力,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价值和竞争力。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产业联盟已经成为一种双赢的战略模式,从单一企业链单打独斗到多形式产业融合发展方式,与现代技术、传统文化、新兴发展融合,从而使产业大放异彩。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特性已经使得它不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产业现象,而是一种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新生发展范式。例如,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模式,深圳文化产业的高增长、高附加值成为深圳发展蓝图中最闪亮的风景线之一。文化与旅游资源、创意创造、现代科技和融资投资相融合,文化主题旅游景点、华侨城主题公园、街头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相得益彰,形成强大的创意市场,无不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眼球。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先导产业作用更强化,与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建立,相关产业文化含量显著提升,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融合发展城市、集聚区和新型城镇。第三,需要相关政策优惠和舆论导向吸引消费者。一个消费市场的建立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不可小视。有消费者才有市场,市场有消费者才会发展,整个产业链才算完整,从最初设想产业蓝图、收益估算,到后来得到实际的经济效益,产业盈利了,才算是成功的。“但是如果没有对于需求的满足,这一切都变成子虚乌有,所有以前做的工作都等于零,只能算是一次失败的尝试。这是目前文化产业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必须予以关注。”

篇7

近年来,我国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力度明显加大,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出台覆盖范围较广、操作性较强的政策措施。但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产业,不仅对其理论研究尚不深入,在实践上也缺少较成功的经验,各地的政策也带有一定的探索性质,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财政政策扶持重点不突出

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界定不统一,大都较宽泛,包括了北京、上海、深圳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快的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间文化资源的差异,也体现了各地的不同倾向。但文化创意产业范围界定过宽,使财政政策支持的重点不突出。按照《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标目录》,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相当广泛,甚至一些群众性文化事业、电子信息产业也列入其中。由于范围过大,扶持项目中,个别项目属文化产业,但创意性不足,有些项目创新性较强,但缺少文化内涵。从调查看,融资困难、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房租压力大是文化创意企业面临的三大难题。知识产权保护属于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意产品的核心,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文化创意产业就难以实现大发展。融资困难是中小企业的通病,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由于经营成果难以把握,盈利来源不稳定,融资更是难上加难。文化创意企业对房租异常敏感,北京市几个自发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如798艺术区、宋庄画家村等,其初期集聚的主要原因在于房租成本较低,便于创业者的进入。但大城市往往寸土寸金,办公用房的购买和租用成本往往使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因此,财政资金要发挥引导性和杠杆作用,找准重点,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解决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财政政策支持范围过宽也容易助长产业雷同现象。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各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纷纷制定发展规划,明确主导产业。由于区域间缺乏协调,导致各地区创意产业结构存在趋同现象。以北京市和相邻的天津市、河北省为例,就有9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发展动漫产业。财政政策应支持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如果对所有的文化创意产业都进行扶持,会使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得不到有效提升,而劣势产业本无竞争优势,政策投入也可能是无效的。

(二)财政政策针对性不够

各地区现有支持政策基本上采取“一刀切”模式,即采取一定标准,入围的企业就可以得到支持,这种支持模式更多地起到的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的作用。在一系列的标准之下,入围企业多是规模相对较大、发展相对成熟的企业,而小微企业以及处于发展初期的企业则很难得到扶持。但前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政策扶持要么是锦上添花,要么会使企业形成“等靠要”的思想,不利于其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而后者竞争力薄弱,容易在市场竞争中夭折,应是政策扶持的重点。财政支持政策缺乏针对性也与对文化创意产业内部结构认识不清有关,且现有政策对不同特点的文化创意企业的区分不够。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产业体系,包括若干子产业,它们虽然都具备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特征,即创新性、文化性和产业性,但在市场结构、组织方式、市场绩效、外部性强弱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如,广告策划和电影制作,前者适合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后者则适合规模较大的企业;新闻出版和建筑设计,前者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后者基本上没有外部性。正因为各产业具备不同的特点,所以制定财税支持政策要体现足够的区分度。

(三)对财政补贴风险的认识不深入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失灵,但在市场有效的情况下,政府的干预就有可能干扰市场配置资源的信号,使市场出现人为的失灵。如,原创性环节、技术含量高的行业需要政府资金支持,投资风险大的行业需要政府资金担保。而对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如广告业、印刷业等,依靠市场调节就可良好发展,无需政府作为重点产业来扶持。政府干预的两面性,意味着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政策支持如果不加以选择和优化,容易产生消极后果,如,有的文化创意企业可能更关心如何获得财政支持而不是去吸引客户关注,有些文化创意企业在未能形成有效盈利途径的情况下,过度依赖政府扶持,可能出现层层外包、坐吃财政补贴的问题。

三、完善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的建议

(一)明确财政政策支持的范围与重点

1.明确界定财政政策支持的范围,按特定标准适当缩小政策覆盖面,合理界定文化创意产业范围

应紧扣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性和文化性的属性,剔除不具备这两个基本属性的产业。这并不意味着要抛弃这类产业,而是没有必要对它进行特殊扶持。应遵循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的供求机制来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紧密相关,它源于文化产业,但又超越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与高科技相结合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文化性。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其产品是附加创意的文化产品。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文化创意产业便是无源之水。二是创新性。创新性是文化创意产业区别于传统文化产业的本质特征。如果缺少创新性,即使该产业具有文化特征,也难以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三是产业性。一些应归于“文化事业”甚至不属于“文化产业”的行业不应归入其中。如,文化保护和文化设施服务、群众文化服务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应由财政予以保障,而不应享受产业性政策。产业性要求文化创意产业应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区别开来,同时生产某种物质或精神产品的主体应与其他主体有明确的界限。如,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指导目录中,有些行业具有公益性或半公益性,并不适合进行产业化发展,如博物馆、纪念馆、一般性广播与电视服务、卫星传输服务、文化性社会团体等;有些文化创意产业的类别过于宽泛,如新闻业作为一个小类,其涉及面较宽,报刊、广播、电视等都涉及新闻业。因此,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政策应把范围集中于充分体现文化与创新相整合,同时具有产业化发展潜力的行业。

2.政策支持应突出区域特点,塑造比较优势

在扶持企业选择上要突出区域特色,避免与其他地区的产业雷同。区域间的文化资源禀赋不同,产业发展的侧重点就应有所不同。各区域应适当控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数量与规模,避免“大而全”,不能有利可图就盲目推动。应在对创意产业消费市场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把握大众的文化需求,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做好准确的市场定位和详细的发展规划,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扶持。

3.对原创能力较强的文化创意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财政政策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目标应明确定位为自主创新,将重点放在创意的形成及创意企业的孵化体系支撑方面。一方面,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创意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引导企业的资本投入,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应创造较宽松的政策环境,推动各类创意产业发展平台的孵化能力、创新能力和产业集群聚合能力的提升。如,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特点,将政策优惠延伸到创意研发及市场转化阶段,提高研发加计扣除的比重;对创意企业进口必要生产设备给予相应优惠;允许符合条件的创意企业按其销售收入提取一定比例的创意开发基金,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

(二)增强财政扶持政策的针对性

应从实际出发,在文化创意产业范围内,选择优先发展的重点,并采取多种措施予以重点扶持,力求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优势行业。可按企业成长阶段进行针对性扶持。企业发展初期,资金少、规模小,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得到贷款的可能性小,融资的途径和方式有限,这类企业应是财政资金扶持的重点。随着企业规模和实力的壮大,企业的融资渠道也相应拓宽,尤其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使企业用较少的成本获得大量资金。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应以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为主。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具备在资本市场融资的条件,可考虑上市融资,在短期内迅速扩大资金规模,在合理运用资金的基础上,使企业成长产生质的飞跃。文化创意产业可细分为核心产业、产业和边缘产业,应以此进行分类支持。核心产业中创意主体占据重要地位,主要包括广播电视电影业,广告会展业,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休闲娱乐六大产业。这六大产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五大主体(创意主体、制作主体、传播主体、服务主体和延伸主体)中,最能体现“创意”这一核心特征,充分体现了文化创意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基本特点。这类产业应是财政扶持的重点。产业主要有文化旅游业、新闻出版业。这些产业的规模和产值都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这些产业的“创意性”较弱,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尤其是新闻出版业的管制还较为严格,应将其列入产业。边缘产业主要由传播服务及相关服务业构成,包括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提供辅助服务的各种相关支撑机构及使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各类基础设施和配套机构,文化科技与科研、文化经纪与等。对于边缘产业,当前应以规范为主。

篇8

1 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主要成就

近年来湖北省出台一系列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从资金扶持、机构编制、人员安置、社会保障、税收优惠等多个方面给予有力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创意园区不断增加。全省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已经建成的多达20余家,正在建设的园区更有近30家,这些产业园投资均在亿元以上,总投资超过百亿元。仅正在建设的人信武胜国际文化城一个产业园投资就高达40亿,武汉市几乎每个区都已建立起自己的文化创意产业园,这些园区已成为功能齐全的创意孵化平台和产能平台。

(2)文化创意产业体系日趋成熟。以龙头企业带动,民营企业为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格局已经形成。湖北的工程创意设计以国家级企业为龙头,其中以中铁四院、大桥局桥梁设计院、709所、中南勘设院等行业颇具实力,目前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产值达485亿元,合同总额在全国仅次于北京。报刊业、图书出版则以国有集团为主力,游戏动漫创意设计、软件开发、培训服务与服务广告设计及等领域,则主要以民营资本进入为主导。

(3)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原创能力明显提升。2011年湖北动漫产业异军突起,原创动画产量已达2453分钟,产值近27亿,比2010年增长3倍以上。继《天上掉下个猪八戒》之后,我省又有多部原创动画片《小鼠乒乒》、《阿特的奇幻之旅》等先后在央视、省级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普润传媒制作的《断尾狗》入选国家“原创动漫边疆推广计划”,将被译为藏语在藏区公映。长篇小说《天行者》、京剧《建安轶事》、歌剧《洪湖赤卫队》、电影《人在囧途》、电视剧《国门英雄》等等,屡屡在国际、国内斩获大奖。

(4)创意经济在中部崛起中所起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以设计创意与科技创意领军的主导设计产业优势明显。其中以中铁四院领衔的铁道设计板块,以大桥局桥梁设计院领衔的桥梁设计板块,以武船、709所领衔的船舶设计板块,以中南勘设院领衔的勘设板块等,设计创意水平和产能规模均位于全国前列。2010年,工程设计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全行业综合产值达485亿元,合同总额在全国仅次于北京。在科学发展、改革创新等方面走在中部地区前列,自主创新示范功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功能明显增强,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更大贡献。

2 新航程中尚要解决的新问题

湖北的文化创意产业披荆斩棘,奋力跃上了新台阶,但与湖北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与湖南、四川等省相比,我们还有相当的不足:

(1)产业链发展不键全,集聚度不够,市场化程度不高,以《天上掉下个猪八戒》为例,衍生品开发仅为7%,在影视生产、图书出版、艺术品开发方面,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2)创意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特色不明显,生产较为落后,服务不到位,开拓市场能力还不强;(3)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特别文化产品研发、市场运作类人才一将难求;(4)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尚未形成,主要靠政府扶持,融资渠道比较单一;(5)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够强,知名品牌也不多;(6)发展不均衡,据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1)权威数据显示,武汉创意产业全国排列第4,地级仅宜昌入围,排名第14。

3 当下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

战略目标:提升湖北文化软实力,在中部崛起进程中占领数字技术高地,使湖北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值进入先进行列。

战略措施;促进现代科技与荆楚文化一个融合,打造数学娱乐、创意设计两个高端,扶持八个中心,培育武汉·中国光谷数字创意产业园、江岸区创意产业聚集区、楚天181创意产业园、昙华林艺术村、武汉智谷产业园、江汉文化创意产业等园区,实践人才战略。

战略路径:区域政府+高科技企业共建模式,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战略载体:主要载体是具有创新活力,竞争能力强、成长速度快一批中小型企业。

战略定位:创新型科技与文化创意产业。

(1)游戏、动漫创意产业。提高动画片的生产能力,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以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为载体,通过推进市场化运作,吸引动漫网游、原创及研发生产商、经销商、服务提供商聚集人才、资本,打造完整的动漫创意产业链。(2)手机增值服务。做好手机报、手机彩信、手机铃声、手机游戏、手机漫画、手机电子书、手机音乐、手机电视等增值服务。(3)数字艺术。数字艺术是指电子出版公、音像等电子出版物等绘,要打造网上数字艺术品交易中心,形成数字艺术品产业链,将数字领域的经纪人市场与传统营销市场进行整合,推进名牌战略,打造名人、名品、名企、名市。(4)数字影视。依托长江传媒集团骨干企业,坚持走多媒体、跨媒体经营之路,推动纸质媒体与广播电视媒体合作、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大力发展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型文化业态,推进新型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加快发展影视内容产业,提升电视剧、非新闻类电视节目。

4 湖北文化创意产业总结报告

目前湖北正处于一个以创意产业为导向产业升级、全面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时期。武汉城市圈的创意产业先导是湖北创意产业的中心,中心内的创意产业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尤其是近两年来大量创意企业入驻基地,基地内的行业门类齐全,高科技企业数量居全国同类园区或基地的前列,同时基地内的行业集中度也非常高,具备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高效的企业集群的条件和趋势,这些客观条件都是对基地未来的发展极为有利的。

但也要看到先导基地内的基本情况中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比如基地内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先导基地内的企业没有形成真正的企业集群、先导基地内的企业网络、信息平台、营销平台和知识产权平台也不尽如人意,动漫行业力量薄弱,缺少行之有效的企业间的竞争,缺少动漫的创意源头。同时基地内的企业发展的差异化也较大。这些都是基地未来的发展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围绕着新的创意产业发展形势和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内的基本情况,在未来的几年内,先导基地应该出台各种政策措施和给予多方面的资金支持,进行合理规划,努力促成创意产业先导基地的各种平台的形成,在先导基地内打造出软件设计与服务、互联网与通讯信息服务技术、动漫产业、数字图书与电子出版物等行业的完整、高效的产业链,在基地内部搭建出通畅的营销平台、信息平台、人才引进与交流平台,真正建立起优质的创意企业集群,推动湖北创意产业的积极、蓬勃的发展。

篇9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得益于较为雄厚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是城市开始步入后工业化期的产物。从国内外重要的创意产业城市发展轨迹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往往与城市发达程度密切相关,而创意产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的高端化。宁苏锡常四市作为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核心区域,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科教资源丰富,有利于培养、吸引、聚集创意产业人才,对于促进城市创意阶层形成、稳定与壮大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宁苏锡常四市人均GDP目前已超过10000美元,这远超过根据国际经验形成的人均GDP3000美元创意产品与服务需求开始加速增长的临界值,若据此判断,这些城市对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会日益迫切,一个较为庞大稳定的创意消费阶层将会迅速形成壮大。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同时,宁苏锡常四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以南京为中心的金陵文化和以苏锡常为腹地的吴文化,无论是传统文化资源还是古代及近现代历史文化资源都比较丰富且各具特色,为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坚实而丰富的基础创意资源,另外南京云锦、苏绣、无锡泥人、宜兴紫砂、常州梳篦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创意产业提供了优质基础要素,而这种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与文化资源存量优势同时具备的发展优势在国内并不多见,可以说是宁苏锡常四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优势。

(二)产业集聚优势与地缘优势

互动效应明显得益于雄厚的经济基础,宁苏锡常四市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产业门类较为齐全,特色突出,形成了南京出版传媒与广电影视;苏州动漫游戏与艺术设计;无锡工业设计与动漫影视;常州主题公园与精品原创动画等优势特色领域,并且产业聚集优势明显。根据2016年《江苏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测算,四城市2014年重点文化服务企业,在企业个数、从业人员、资产、营业收入、利润、税收贡献等方面占全省的比重均超过50%,其中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应交增值税等方面占全省比重超过了80%,产业地区集中性显著,具体如表1所示;从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来看,四城市也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同时,四城市入选省级重点文化科技企业的,到目前为止共有79家,占全省的54.48%;入选2015-2016年江苏省民营文化企业30强的共21家,占全省入选总量的70%。因此,四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保持了较高的产业地域集中度,集聚优势明显,这为产业集群优势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从地缘上看,宁苏锡常四市联袂成片,随着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规模的扩大与发展日益成熟,产业间的交流互动将更为频繁,地缘上的接近则为各地之间产业交流互动提供了更大的便利。由于各城市正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产业结构,人才、资本、创意、技术等要素会进行自发的流动与调整,有利于促进各城市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形成各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特色。而且从苏南地区整体视角来看,这些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地缘上的聚集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对创意人才、资本吸引的“马太效应”,增强对创意人才、资本、技术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推动产业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区域经济发展均衡与产业资源相对集中并存

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广阔的辐射腹地作为重要条件。与国内其他经济发达省市相比,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快速且相对均衡,在“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9.6%,在2015达到了70116.3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8644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国平均7573元,快速且均衡的省域经济发展特征为文化创意产业向全省辐射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消费市场基础,为文化创意产业向全国扩散影响力提供了广阔的腹地。在产业腹地广阔的同时,宁苏锡常四市文化创意产业要素资源基础也较为雄厚。首先,科教资源丰富。江苏省科研院所众多,在2015年参与科技统计的高校有142所,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数为73204人,各类研发机构635个,机构人员为19034人,各类文化艺术和文物事业机构20263个,从业人员达167883人,是全国的教育科研高地,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七年位居全国首位。宁苏锡常四市则集中了全省超过半数的科研院所资源,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与科技资源基础。其次,产业基础设施完善。四城市中都建设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与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并拥有国内领先的产业服务技术平台;在入选的江苏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中,四城市共有21家,占全省入选数量的56.76%。

二、宁苏锡常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瓶颈

(一)文化产业与区域文化资源融合度较低

每个城市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潜质,需要持续地潜心挖掘与精心培育,将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区域文化资源存量有机融合。可以说区域内丰富而积淀深厚的文化存量资源是文化创意的源泉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从欧美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其中之一便是在文化产品中植入了本国传统文化元素甚或是以本国传统文化资源为基础进行创意加工。以动画片为例,英国动画片《PeppaPig》中的场景、服饰与行为、交通工具等元素将本国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而美国迪士尼等企业出品的动画片则在通过各种手段乐此不疲地宣扬美国文化。宁苏锡常这些城市均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秦淮文化、运河文化、吴文化、丝绸文化、中华老字号等一大批文化资源交相辉映,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这些文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重焕生机,但是仍处于小众化的阳春白雪阶段,在产业化、大众化方面较为滞后,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融合度较低。首先,尽管四城市的原创动画片产量在国内首屈一指,但是鲜有能体现区域文化特色的优秀动画作品,在动画题材构思上很少能够挖掘地域文化元素。其次,四城市人文历史景点资源丰富,在与文化产业结合程度上,目前基本上仍处于观光、休闲旅游层次,尚未提升到体验旅游的层次,文化消费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各市之间的产业特色有待进一步突出

自然界中物种通过生态错位法则来有效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这样不同物种便能获得比较生存优势,从而保障各物种共同发展。生态错位法则对城市产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近几年宁苏锡常四市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已经开始有意识打造地域特色,但是各市之间文化创意产业低水平重复问题不容忽视,其具体表现为产业门类近似,城市之间、同城各区域文化产业园区行业分布与功能定位趋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跟风、攀比建设园区的情况,尚未形成明显的错位发展局面,区域联动与合作效应尚不明显。如何在存在城市竞争的情况下,推动产业合作,发挥区域整体优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产业发展层次亟待进一步提升

宁苏锡常四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体规模与产出在全国居于前列,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但是在总量规模优势明显的同时,产业层次水平也需要逐步提升。首先,平台级龙头骨干企业偏少。主要表现为在国内具有高知名度、强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企业不多,尽管已经拥有凤凰传媒、江苏广电、江苏演艺等大型文化企业,但尚缺少像深圳腾讯、浙江横店、北京百度等在国内有极强知名度与影响力的平台型文化创意企业。其次,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对行业的影响力有待提高。文化部在2011年和2013年开展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影响力评价,2011年入选十大最具影响力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包括北京3家、广东2家、浙江2家、上海1家、湖南1家、云南1家,宁苏锡常四市则无企业入选;到2013年,入选企业中包括北京3家、广东4家,上海1家,广西1家、安徽1家,宁苏锡常四市仅有常州恐龙园入选,这与四市产业大体量、高产值并不匹配。再次,文化创意产品的知名度偏低。广东、浙江、北京、上海在动漫创作、影视作品制作、创意研发、动漫手游等领域产出了在国内有较强影响力与知名度的作品,如深圳华强出品的《熊出没》系列动画片和浙江东阳的横店影视城等。从目前来看,宁苏锡常四市文化创意产品产量很高,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鲜有在国内具有较大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作品,以动画片为例,通过对百度国产动漫搜索风云榜随机5日搜索排行统计,搜索指数排在当日前20位的国产原创动画片基本上由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地动画制作机构制作,宁苏锡常四市中仅有常州卡米公司的《炮炮兵》动画片上榜。

三、宁苏锡常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进一步推进文化创意与文化资源存量有机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是对存量文化资源通过创意手段进行的加工改造,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能脱离对区域文化的传承、提炼与升华。从宏观上讲,政府在产业政策上应鼓励加快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进程。一方面推进丝绸、刺绣、梳篦等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和需求相结合,利用创意手段发掘传统工艺文化与现代社会文明的结合点,拓展传统工艺的应用领域,推进传统工艺的大众化与商业化。另一方面,讲好故事,提升现有人文历史景点资源的文化创新能力水平,通过创意手段将观光旅游、休闲旅游提升到创意体验旅游的层次,提高旅游景点的附加值。从微观上讲,文化创意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经营实际进行灵活多样的创新。龙头骨干文化企业应发挥引领作用,在技术、产品、理念上对现有文化存量资源的开发利用发挥创新示范作用,中小型文化企业可以在实时把握市场需求变化的前提下,遵循产业规律,改进产品与服务,灵活经营,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满足市场日新月异的需求。

(二)突出产业特色实现错位发展

各城市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基于资源禀赋、产业政策、经济发展基础等因素,形成了自身的产业优势与亮点,经过长期发展选择与产业积累形成的这些优势和亮点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创意经济具有内生增长特点,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驱力,因此各城市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作用的前提下,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产业引导作用,加强地区之间的产业联动,鼓励产业要素自由流动,提高产业自组织性;同时,也要立足现有优势资源,重点围绕优势领域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打造文化创意产业优势产业链,推进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实现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相互补充,错位发展。

篇10

一、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又叫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创意经济等,其概念主要来自英语Creative Industries或Creative Economy。创意产业的定义,是指一些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网络数字技术的介入,以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

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极为相近。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提法是创意产业。1998年,英国最早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影响了欧洲、美洲、亚洲等许多有意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地被全球接受,略作调整后采用。

2004年3月29日,国家统计局出台的《关于文化和相关产业的规定》,反映了我国对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都作了新的调整。大体上是以“新闻服务业、出版版权、电影、电视、网络文化、表演娱乐、旅游休闲、广告汇展”等一些领域为主。

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特征是重视将现代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以增加传统产业的文化附加值;改变传统产业的增长方式,减少经济发展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分依赖。

二、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行业管理体制和市场服务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从我省整个创意产业的行业管理看,我省现有的创意产业的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但各行业主管部门(教育、科技、信息、宣传及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协调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尤其表现在文化管理体制方面,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资机制尚未形成;创意产业发展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服务机制不够健全;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和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创意产业协会、研究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滞后;创意产品的策划、市场推介、经纪、、科研、咨询、投融资担保、知识产权交易等市场中介服务机制有待进一步培育和扶持。目前还没有专门从事各种创意产品策划、展示、推介、交流、交易等活动的综合性创意产业服务中心,产品推介大多以政府推动为主。

文化创意产业依托高校、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协调发展水平较低。河南省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不足,自身的产业链还未能有效地整合和延伸,对特色文化资源挖掘度不高,自主研发创新水平不强。而上海的创意产业园区大多是依托高校、科研机构或政府的支持建立发展起来的,而且自身具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比如说依托同济大学建立的建筑设计园区,年销售额达26亿元;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了游戏软件设计园区;依托东华大学建立了时尚设计园区。从创意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来看,我省创意产业发展规模小,缺少品牌效应,产业链延伸不够,影视、传媒报刊、演艺、娱乐、数字技术、印刷出版、动漫、设计等行业也与深圳、上海等地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深圳的动漫企业达50多家,每年为深圳创造2亿元产值,平面设计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仅平面设计人才就有2万多人。上海涌现了“盛大网络”、“久游网”、“新浪”等著名的互动娱乐企业,成为全国网络游戏产业高地,网络游戏运营的销售收入占全国70%的市场份额。

创意产业发展和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管理缺乏明确的发展规划。虽然河南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从整体上看,创意企业规模不大,布局较为分散,园区集中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知名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现有的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和规划有待进一步明确。

创意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资源缺乏。创意产业是智能化、高知识化的头脑产业,我省要发展创意经济,关键是拥有众多的高质量的创意人才。但目前我省不仅创意人才的储备不够,而且结构也不尽合理,尤其是缺少高级创意人才,缺少能够将创意产品产业化的经营人才。

综上所述,河南文化产业正在起步、差距明显、任务艰巨,发展理念滞后、缺乏创新意识,文化产业发展人才如文化产业策划、规划、设计、市场分析人才等十分匮乏;对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缺少对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缺少一个创意产业统一服务机构,缺少高端的创意人才,创意产业的产业链发展不足,产业集聚能力差等;这些不足和问题导致了河南省动漫产业、网络游戏产业、数字视听等新兴数字产业和设计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强、效益不高。

三、推动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六点建议

找准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切入点。综观全国文化产业做得比较好的地区,大体上都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就是说有自己的特点。河南也应该把握住自己的特色,找准自己发展的切入点。

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河南省应着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要深入研究如何把高科技引入文化艺术领域,开发新产品,从而加大文化产品的高科技含量,使高科技和人文、艺术进行完美的结合,开辟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天地。

河南很多文化资源已经是世界知名的,比如少林寺、龙门石窟等。这些已经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好好地加以利用。例如河南的文物很多,如果对文物的仿制品进行批量开发或把这些文物通过艺术设计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一定能起到推动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其实,这属于文化旅游工艺品的发展范畴。从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来看,文化旅游工艺品是个很大的市场。

另外,我们还应该探索一些更好的开发项目。河南历史悠久,历经那么多朝代,每个朝代都有它自己的文化亮点。把这些亮点归纳整理,结合空间(河南整体布局上的不同的城市和地区)和时间,深入加以研究来推动河南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应规范管理文化创意产业。在政策规范上,对文化创意产业应进行宏观引导。政府通过制定并执行各种规范性文件,在实现对文化产业的管理时要遵循文化产业的运作机制、运行规律,即文化产业既具有认识价值、思想价值、教育功能、审美价值等特点,又要具有商业价值、经济价值、实用价值、娱乐价值等要素。

需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发展。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当今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作为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较强的产业融合性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整合各种资源,集群化发展趋势非常明显。如美国闻名于世的曼哈顿“苏荷(SOHO)艺术聚集地”、好莱坞影视娱乐业集群等,都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范例。

产业集群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方面政府与企业应联手搭建平台,联手开展创意产业项目论证、方案制订和必要的审批手续,成熟一个实施一个;另一方面,分类推进创意产业园区或集聚区建设。加强区域和行业的协调,从完善创意产业链和优化资源配置出发,进行规划和整合,探索建立几个功能定位合理、具有明显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

注重对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目前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还相对缺乏,创意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不能够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今后应调整人才教育结构,加强对创意产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营销人才的培养;积极举办各种大型创意设计展览,打造设计师们相互交流、碰撞的平台,激发创意人才创造原创文化产品的激情和动力。并通过人才引进等方式,会聚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创意人才和既懂文化规律又懂文化经营的管理人才(包括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旅游产业所需要的人才)等。

加大高校艺术类设计人才的培养力度,把河南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的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并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鼓励大学生创业,使好的创意能够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产、学、研”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现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地区在统一执行中央政策的同时,也可以考虑根据自己的地方特色,出台一些地区性的相关优惠政策来扶持自己的文化产业发展。像广州、云南都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政策,河南也应当这样做。

具体来说,一是要做好知识产权保护,营造一个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二是要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以避免某些文化创意产业仅仅是冲着政策的诸多“优惠”而不是产业本身的问题。三是要加大文化执法力度,坚决清除腐朽的、有害的“文化”、“文化垃圾”。同时,对现有的文化产业要加大扶持力度,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做好产业园区周边环境的改造等服务,妥善处理好房屋产权人、开发商和创意产业人群的利益,为创意产业集聚区市场的运作打开通道。

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对接,开拓河南文化发展的视野。创意产业的思维由英国而起,在短短几年间,亚洲国家也纷纷期待以创意产业来提升经济,但是亚洲国家在导入西方思维时,应该进行本土化的嫁接,利用地方特色和优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同时以国际化的思维,融入国际,全方位的国际合作是集聚区成熟的标志之一。

河南的地理位置处于中部地区。应该充分考虑到既可以和周边省市进行交流结合,也可以走出国门和全世界的一些资源、资本和科学技术进行交叉共享,来发展河南的文化创意产业。现在讲究资源的并存、互补和共享,河南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寻求合作、扩大自己的视野。然后,结合自己的资源优势进行整合,这样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也更能体现出河南文化的不同和特色。

篇11

1 以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为突破口,激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活力

传统文化体制是适应计划经济的需要建立起来的“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开放以来,以“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为基本特征的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但迄今为止,“政府办文化”的体制环境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没有用市场机制来整合文化产业资源。行业垄断现象较为突出,非国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经济规模普遍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

江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明确政府主管部门的功能与职责,将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事业完全分离,成立专门管理文化创意产业的部门,形成独立、有效的文化创意产业管理监督体制;加强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协会建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作为政府来讲,应做好以下工作:注重对全民创造力的培养,鼓励文化创新,培养创新民族,创建创意产业园;增强对文化创意产业基础设施、周期性消耗的规划及支持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规划,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建立有效的本地发展模式;加大财政支持,实行税收优惠,政府与融资机构共担风险,设立专门为文化创意产业担保的公司,同时也可建立信用评级机制,为创意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建立自由、开放机制,实行政策扶持,吸引创意人才;金融危机下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重点培养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推进文化创意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2 调整产业结构,打造完整产业链条,重视产业链中附加值较高环节,撇除单利润运行的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价值

从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本身来讲,企业在获得政府优惠政策和社会资金支持的同时,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树立品牌意识;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在保证文化创意产品质量和生产水平的前提下,做大做强,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市场公信度,同时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转变传统的单一产品生产模式,生产多种文化创意产品,突出特色,丰富形式,以市场为导向,借鉴国外企业的发展经验;注重技术创新和文化内涵创意,由劳动集约型向技术集约型转变,这就要求加大研发的资金投入和高级创意人才的聘用。

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链完善方面应加强有效的引导,结合江西自身特点,发挥优势、弥补短缺,重点支持动漫产业、新媒体产业、工业设计等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利用好全运会产业,融入背景的文化特色,精心运筹谋划,做好全运会场馆的赛后利用,为文艺演出、广告会展、文化旅游、文化体育休闲等开辟新的空间,为江西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积累资金和声望。

3 优化文化创意产业法制环境,创新理念,大力培育创意人才

针对产业立法滞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盗版猖獗、创意氛围缺失或者创意不够等一系列问题,一方面,江西省政府首先要加强立法、执法力度,规范企业生产、行业创造和市场流通,此外立法要与国际接轨,为产业走向国家化提供强有力的法制后盾,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增加砝码,然后是对法制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素质培养,依托江西多所品牌高校的教育资源和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乃至个人都要注重创意研发,深入创意理念和创意宣传,政府企业要培养创意人才,个人也要积极上进为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创意人才的产生一方面可以依托高校教育、专业教育和科研机构培养人才,支持高等院校设立文化创意相关专业,建立产、学、研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江西有实力的高校都开设了相关专业,为文化创意产业培养输送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则需要我们营造有利环境,积极引进创意人才。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江西市要努力做到培养和引进并重。注重加强与国外教学机构的合作交流,省委宣传部与美国、英国、德国的多所大学进行合作,相继开办了文化创意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新闻宣传人才等多期培训班,逐步建立起教育培训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机制。

4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流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制改革,应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及海外资本进入,拓宽投融资渠道,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结构的多元化,从而激发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活力。

为探索解决目前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领域存在的投资方与项目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江西市依托产权交易所,构筑面向文化创意企业的股(产) 权融资服务平台,会聚文化创意企业资源和金融资源,为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提供专业化服务。平台的构架以文化创意企业为核心,通过组织专业服务机构,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投入,为企业在债权融资、私募融资、上市融资、增资扩股、并购与重组等方面提供增值服务。

通过组织研讨会、洽谈会、推介会、博览会等多种方式,积极拓展市场营销渠道,培育一批高素质的中介机构,活跃交易市场、推动社会资本流向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措施包括:披露有关文化创意企业资金需求信息,构建项目推广平台、投融资中介服务和电子服务平台,组织专门推介,规范融资服务,以及组建江西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协会。

5 优化文化产业组织内部结构,创新运行机制

合理的组织内部结构和科学的运行机制是产业有序快速发展的基础。霍步刚认为,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机构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传统的文化单位转企改制而来,二是在市场中新生的一部分文化产业组织,这决定了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必须完善这些市场主体。第一,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在文化企业中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家依据出资额来承担有限责任,而文化企业可以依法支配其法人财产,从而改变以往政企不分的情况。第二,建立健全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第三,优化文化产业组织结构,建立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架构,降低成本,提高管理运营效率。第四,培育文化产业集团,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篇12

一、前言

随着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伴随而至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前景一片光明,在其领域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一个国家或地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胜人一筹,就需要考量包括科技、军事等方面的硬实力和以文化、意识形态等展现出来的软实力的综合体――综合实力。在以知识作为主导的经济时代,作为知识的新型表现形式的文化、创意及其相关产品和产业的地位日益凸显。文化是民族之魂,创意是发展之力,“文化”与“创意”的有机融合产生了一种新兴产业形态――文化创意产业。

在全球范围内,一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财富,优秀文化资源、创意阶层的智慧和高科技的创新推动融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新型产业形态,能够带来高附加值的产品创意设计和巨大的就业潜力。 “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2001)提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制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就提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这是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战略目标,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尤其是对我国重点城市和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相关各方面有益因子,加强全方位的扶持和支撑力度,力促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内涵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概念

Atkinson & Court(1998)指出,美国的新经济,实质上是以知识和创意为主的经济,创意经济是新经济的动力,而新经济本质上就是知识经济。开放的美国人大胆的提出“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口号。除此之外,日本提出的文化立国战略,韩国在2001年为了振兴文化产业的发展设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以及澳大利亚、新加坡等都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性国家。中国学者厉无畏在《创意产业导论》中对创意产业的界定是:重点强调创新和创意,把有创意和创新作为核心要素驱动的产业称为创意产业,注重创意的产业化。金元浦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在文化需求,科技支撑,新媒体主导下,把文化、艺术和经济全面结合组建的新型产业集群,更加突出文化精神的力量和创意产业的文化基因。本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通过把文化、创意的理念,个人的智慧和科技与艺术手段的结合,创造出蕴含着文化和艺术气息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特征

第一,具有高附加值。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具有创意设计理念的产品本身不仅仅是包含其本身所具有的使用价值,而更加注重的是产品所衍生出来的观念价值―高附加值。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下,技术的迅速传播致使产品趋于同质化,于是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所带来的,如品味、情趣、感觉、风格等容易产生心灵共鸣与认同的高附加价值。

第二,鲜明的知识产权性。创意产业比传统产业对知识产权具有更高的依赖程度。从创意的构思、生成、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中,伴随着知识产权从产权萌芽、产权生成、产权分解到产权分配,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知识产权是同步实现的。

第三,产业关联度高。文化创意产业几乎囊括了传统行业中的价值链高端部分,创意活动可以和许多的产业联系起来,像广告创意、手工产品的制作与设计、艺术品设计与制作、建筑设计等等。“哈利波特”的成功模式正是从小说出版、电影制作、玩具、卡通读物、游戏、纪念品等一系列产业链条的无缝结合。

第四,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创意产品的观念价值往往高于其使用价值,在不同的产业环境背景下,消费者对创意产品的艺术、文化价值追求的风格迥异。因此,即便是已经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创意之作,如果不符合消费者自我的欣赏风格,则同样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因素还是存在的。

三、中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一)西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态

谈到西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首当其冲要提到英国的创意产业,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保持英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在首相布莱尔的带领下英国最先提出了包括广告、设计、电影、音乐、表演艺术、出版、时装设计、软件等共13个行业的“创意经济”范畴。

美国的迪斯尼动漫设计、硅谷的高新产业、好莱坞的电影创作等都是与创意产业紧密相关,美国人喜欢把文化产业称为“版权产业”。据《2011年美国版权产业报告》提供的数据,从2007―2010年间,美国的核心版权产业从2007年的9043.4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9318.2亿美元,除了核心版权产业之外的其他版权产业的增加额从6793亿美元增加到6950.4亿美元。

基于政府对文化创新战略的共识,韩国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日益显现,“韩流”浪潮的风起云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丰富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类型,强化了“内容产业”的创新支持系统。韩国文化产业就像一股活水,激活了整体经济,随着韩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崛起,注重创意设计的创新文化理念渗透到各个行业。

日本、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各国所拥有的产业优势和竞争实力,作为国家软实力的综合体现,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

全球创意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竞相通过创意产业来提升生产总值和开发就业潜力的时候,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开始进入发展的轨道。起初,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诞生在像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城市中,并且大多出现在城郊废旧的工业厂房里,这里低廉的房租,宽敞的空间吸引着充满个性的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到来,打造出富有创意、激情的创作基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文化产业开始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在国内的一些中心城市相继出现创意产业园区。

从2005年起,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北京市已经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有力举措。北京市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科研、人才、市场、信息、文化的独特优势,创意产业每年都创造出可观的产值增加额。可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比如:产业资金短缺,融资难,市场准入限制多,结构性、复合型人才的短缺,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虚化等等都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营造宽松的市场环境,集聚全方位资源优势促进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对上海来说,充足的空间、丰富的文化积淀以及多样化的人才资源,是上海75家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撑。上海旧城空间优化为创意产业提供了空间支持,海派文化积淀的深厚性提供了文化支撑,移民城市人才的多样性提供了人才资源,这些因素构成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潜在优势。另一方面,上海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辐射和渗透力度还比较有限,还未能形成规模化的产业。

上述可以得知,在近一二十年来,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只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初现成效,相对于国外的英国、美国来讲,国内的文化产业整体发展程度低,地区不均衡,东中部地区发展相对较好,西部地区基本没有大幅发展起来。像、青海、云南这些偏远地区的文化底蕴丰富,带有当地民族色彩的文化基调多种多样,但是拘于地理环境,交通状况,以及缺乏大量资本的支持而没有得到真正的开发和推广。

四、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客观上讲,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与国外相比的确有不小的差距,有学者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程度落后于国外一二十年。在动漫、电影等贴近民生且附加值较高的领域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这样的现实情况,应该把差距作为上升的潜质力量,学习国外的优秀发展模式,洋为中用,活学活用,并且依据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实行区域发展战略,根据地方区位优势,发掘文化创新因子,综合利用全方位的优越条件,争取早日实现我们的文化强国梦。为了实现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发展,梳理和整合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研究角度提出了一些相关政策建议,希望这些对策可以帮助和指导我国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有序发展。

(一)通过立法,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优良的社会环境

知识产权问题几乎涉及到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行各业。随着数字化、电子出版、网络传输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大大推动了以版权产业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成为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有助于激发创作者创新的热情和鼓励文化创意产业有效竞争。首先,加快建设和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完善产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快知识产权信息查询和服务建设,创造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的国际知识产权环境。其次,提高企事业单位与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知识产权知识讲座与培训,提高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再次,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有效维护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经营秩序,保护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

(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成长的经验并与本国文化优势结合起来

众所周知,文化创意产业最早是在英国提出来的,英国政府最先投入强大力度支持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也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推进带来了很多的经验和有效的方法。同样的,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欧美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实力雄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可以让我们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借鉴他们的优秀经验,洋为中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们本土的文化优势,活学活用,扬长避短,促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培育和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成为盈利性产业

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看来文化创意产业是可以盈利的。要实现盈利,就需要在做好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方面措施的同时,建设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营。因此,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应走产业化和市场化道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实施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创意经过生产、运作、流通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满足人们的需求的过程中创造了经济价值;另一方面,为了降低交易成本,文化资源、创意群w、资本、企业等要素可以形成文化产业园区或产业集聚模式,实现产业链条对接,提升产业竞争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整合区域文化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创意产业集群的崛起是创意产业发展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是创意企业为增强核心竞争力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以硅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产业的集聚效应,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创新科技园区的各项资源优势。北京中关村是依托海淀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智力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通过建设创意产业园区,让艺术与社区发展更紧密结合,成为高新技术增长区,成为拉动地区发展的新型经济增长点。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创意产业集群或创意产业园区要在借鉴已有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要特别重视对文化创意产业品牌的培育。可以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品牌发展分为孕育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孕育期,要以政府为主导制定品牌战略规划,政府的工作重点是建设品牌支撑体系,为集群品牌的发展提供条件和保障,包括:制定品牌发展战略规划、设置品牌管理机构、建设科研平台和吸引人才、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拓宽品牌融资渠道、营造特色文化环境和扶持优势龙头企业发展等。在成长期,政府参与监督进行品牌推广与维护工作,政府要积极引导行业协会和商会的建立,提高行业协会参与集群品牌建设的积极性,应明确行业协会与政府的职责关系,以行业的管理为主,政府引导为辅;在成熟期,政府要发挥其主导作用,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品牌形象,增加品牌价值,具体的侧脸包括: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构建集群创新网络体系、制定品牌国际化战略和推进企业自主品牌建设。

(四)重视创意人才的培育和引进

创意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是推进产业成长壮大的动力源泉,是决定产业持久健康发展的核心要素。针对我国创意产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的现状,用人方应在纳才、育才、用才,留才方面实施更加人性化的举措。作为智力密集型产业,人才资源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中国在创意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方面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文化创意企业要积极猎取各类专业人才,同时应加大对人才的培育和发展的投资,做到“人尽其才,才为所用”。另外,由于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程度高,创意人才层次多种多样,国内的文化创意企业可以通过搭建国内国际文化创意人才、文化成果的大型创意设计展览,打造人才交流、碰撞的平台,培育更多兼具文化内涵、创意思维与产业运作模式的复合型人才。

(五)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国内市场的同时,尽力拓展国际市场

政府要在法律、产业体制框架、投融资、税收、出口政策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给文化创意产业大力支持,使中国文化创意企业在全球激烈的竞争中不仅能占领国内市场,还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走出去。“走出去”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大战略,如最有前景的动画产业等。中国庞大的动画产量急需渠道消化,在国内电视发行渠道已大致固定的情况下,海外发行是一个新的渠道。不断扩大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不仅可以让其他国家了解中国的文化产业,增强中国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此同时,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融入国际环境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国际化是检验中国文化产业实力最好的试金石。在与国际化对手的竞争过程中,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只有“走出去”,才能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彰显出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同时海外发行对中国文化创意企业的品牌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 How k in s,J. The Creative Economy: How People Make Money From Ideas[M]. Allen Lane/Penguin Press,2001.

[2] 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新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

[3] 金元浦.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张洁梅.基于产业集群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5] 张京成,王国华.创意城市蓝皮书: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D].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篇13

文化创意产业是近两年新近出现的一个名词。目前人们所认为的文化创意产业很多都是来源于英国的创意产业版本。即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主要包括广告、设计、电视广播、数码娱乐、电影与录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及计算机服务、艺术品、古董及文物等行业。

二、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分析

1.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1)概况

纵观当今发达国家发展历程,经济国际化程度越高,其文化产值所占比重也就越高。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文化“巨无霸”的地位,也再次印证了这一观点。近几年,美国文化产业经营总额已达到几千亿美元,从事文化艺术及其相关产业的人员已超过1700多万人。纽约市每年就有约上百亿美元的资金在文化产业中流通,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仅次于华尔街。

(2)以电影业为例,分析美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

2005年11月18日,《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正式上映,全球票房达到了18820万美元。迄今为止“哈利波特”电影系列的全球票房收入已超过26亿美元,比日本一年的汽车工业、机械制造业的综合效益还多。而这部影片不过是无数成功的好莱坞商业影片中的一例。美国影片产量只占世界的6%-7%,却占据全球影院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

窥一斑而测全貌。从电影业这样一个美国文化产业最著名的部分,我们也不难总结出一些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

①实行积极、精确的营销政策

我们还是以好莱坞的电影业来说明这一点。好莱坞影片的高票房首先应该归功于其前期成功的营销策划。好莱坞电影营销中包含市场调研、媒体广告和效果跟踪三个有机部门,也就是说,好莱坞的电影营销并不仅仅就是简单的广告宣传投入而已。从目标市场的获得、分析、定位,到后期对投入的追踪调查、总结分析,每一个步骤都不曾忽略。相比较而言,在我国的电影营销中,则明显的是片面强调了广告和宣传,几乎忽略了市场调研和效果跟踪,营销的精确性和科学性较为欠缺。

②赢利模式多元化,深度挖掘一切可创造利润的资源

对好莱坞的影视业而言,电影收入并不单单意味着直接票房这一项。在美国,电影素来有着“火车头”的效应。有些影片除了自己本身就是利润大户外,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现代电影产业都在努力扩展、延长市场链条,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盈利模式,努力摆脱单纯依靠国内票房收入的模式。

③文化产业投资主体的多样化

美国政府鼓励多元投资机制和多种经营方式,鼓励非文化企业和境外资金投入文化产业。美国文化艺术团体得到的主要资助则来自于公司、基金会和个人的捐助等,其数额远远高于各级政府的资助。

④先进的文化管理和人才培养机制

拥有丰富的人才是美国能够在文化产业领域领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美国对文化管理学的研究和文化管理人才的培养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文化管理已形成一门专门学科。全美有30所大学开办了艺术管理专业,培养了大量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等高质量文化管理人才,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文化科学管理的水平。美国还从世界各地搜罗了大量的优秀艺术人才,这些国外移民对美国文化艺术各个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启示

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对于提升我国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从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也不难总结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1.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培养

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命在于创意、创新,落实在人才的培养上,就是要注重发掘和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我国一贯的教育体制,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培养,这就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高等教育方面,我国高等学府中涉及文化创意的专业和系别很少,而且高等教育仍然是以老师教导为主学生实践为辅,这对于创意性专业这样一个特殊学科来说,是很不适应的。我们希望把更多的“中国制造”发展为“中国创造”,就应该大力改革我们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尤其是高学历创意人才的培养,以实践为主而以理论介绍为辅才能更多的发挥创意学科的作用。

另外,创意产业人才的开发也不能仅仅着眼于后继人才的培养。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当下在创意产业专业学科还不是很发达的状况下,我们更加应该注重对现有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增强他们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其创造的积极性和潜力。

2.做大做强我国的文化创意企业,建立领军式企业

目前,我国各大中心城市都建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数量很多,但是散滥现象严重。我们应该以做大做强几个中心企业为核心,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优化品种结构,坚持治散治滥。应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资本运营水平,以吸引各种社会资金流向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再以资产为纽带,按照专业分工和规模经营的要求,运用联合、重组、兼并等形式,有序推进集团化建设,组建大型文化创意集团。条件许可的地方可以组建跨地区、多媒体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以推动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军式企业。

3.加大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政策研究力度

创新是通过研究与开发实现的。国家应该从政策上鼓励创新和指导创新。今后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应从战略高度出发,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研究制定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规划,确定未来若干年的政策指导意见。由国家指明创新的方向,根据市场需要列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科技攻关项目,引导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课题进行研究与开发。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鉴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能仅仅看重文化的商业化、市场化、产业化,而必须注重文化创意的社会效益,要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力求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服务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