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篇1

一、与生活相结合

初中音乐教材内收录了很多经典音乐曲目,但是这些乐曲和新时代学生的兴趣爱好不符合,很多中学生对音乐课本中的乐曲内容难以深入的理解,更加不能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意境。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之下,我们必须要科学应用教材,尽量选择那些能够调动学生情感的内容进行教学,从而有效调动其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手拉手》这首歌时,我们将它和2008年奥运会中的开幕式歌曲《我和你》联系起来,学生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这首歌较为熟悉,之后我们慢慢的引导学生了解历年奥运会的主题曲,如此一来不但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当代初中生喜爱流行歌曲的情况我们也应当合理应对,对当下的流行乐曲进行筛选,特别是要去除其中不适合中学生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我们的引导下,有选择性的欣赏流行歌曲。比如说很多中学生都喜欢周杰伦,他的很多歌曲中都蕴含了积极健康的正能量,我们能够从中选择一些如《听妈妈的话》、《蜗牛》等与学生共同讨论曲风特色、演唱方法等,学生们都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同时借助于我们的引导也让他们改变了盲目追求流行歌曲的态度,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1]。

二、让学生动起来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必须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应当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比如说对音乐节奏的学习,要求学生进行节奏模仿。这样做的优势在于能够极大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也想要更准确的模仿教师的节奏来向其他同学“炫耀”自己的反应力,因此大部分学生都能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节奏模仿还能够有效的将过去一些难点知识变得更加简单,若教师能够将乐曲内相对复杂的节奏选择出来让学生进行模仿,则能够有效的减轻演唱难度。又例如画旋律线的学习,学生能够在乐谱下画,或者自己用手在空中画,听范唱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起动手画出旋律线。借助于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接的体会到音乐旋律的起伏节奏,这样学生不但能够动手操作,听课时也更加认真。

三、课后作业拓展

近年来,很多音乐教师也开始尝试着为学生提出一些课后作业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较为有趣的作业帮助其拓展,能够很好的调动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一方面是体验式的学习,能够有效的加深他们对音乐的感悟与体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了一些经典抗战曲目之后可以设置如下作业:下课后几名学生一组合唱《游击队歌》,并共同讨论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又比如说让学生欣赏钢琴曲《保卫黄河》之后,把音乐文件拷贝给学生同时设置下面的作业:大家回家之后利用空余时间继续欣赏这首音乐,体会其中的意境与情感。借助于体验式课后作业,能够有效的丰富其音乐情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另一方面是合作式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比如说可以借助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以及学生和父母之间的合作来完成作业。当我们在某一首乐曲教学结束之后让学生回到家中唱给父母听,或者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分小组合唱比赛等。

四、多媒体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这种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比如说我们在教学《大海啊故乡》这首乐曲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拉近音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借助于PPT课件来展开教学。对这首乐曲的主导节奏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给学生展示海浪起伏的视频,要求他们观察海浪的形象,感受乐曲中海浪的节奏;随后根据这首歌主导节奏XXX.XX丨XXX—丨进行分析,借助于大附点与切分节奏的应用,将之前的强弱规律所打破,充分的体现出波涛起伏的海浪形象,让整个乐曲极具推动力。PPT的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乐曲的意境与内涵,同时还有效的促进了课堂有效性的提升。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给学生呈现出丰富的音乐素材以及图片,不单单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很好的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拉近学生和音乐之间的距离[2]。

五、结语

总之,音乐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课堂教学即是持续创新的过程,唯有不断进取、大胆创新,真正深入的理解新课改的要求,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让新时期的音乐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着力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其学习营造更多的有利条件,从而确保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这也是初中音乐教育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篇2

1、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载体性学习和训练。即以音乐知识为教学载体,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学生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利用音乐的独特魅力,把音乐课堂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包括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具有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促进个性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

3、重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架起情感体验的桥梁。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体验教学内容中的各种音乐情绪,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并激发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及追求真善美等正确的价值观。

二、音乐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音乐教师的适应性、教学理念等直接关系着音乐课教学工作的效果。适应性指音乐教师对新课程的准确理解、诚心接受、热情地投入和有效的运作等。除些之外,打破教材的圣经意识,把握好课程的开放性,学会聆听,建立民主化的师生关系,创设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说;把过程和方法视为生命,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观察、创新的过程,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学理念,作为教师也应该积极地学习、理解,尽快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并在实际的教学中努力运用,以提高音乐课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

三、音乐课教学工作的思考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兴趣是学生持久学习的内驱动力,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实施新课标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在几年 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过以下几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办法:

1)故事激趣——初中生对于传说、故事的兴趣很浓,在上课时用故事导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歌曲内容作好铺垫。如在欣赏歌曲《半屏山》一课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海边住着一对十分恩爱的夫妻,有一天丈夫出海打鱼,在海上遇到了风暴,漂落到一个无名的小岛不能回归。于是夫妻两人隔海相望,期盼团聚,变成了遥遥相望的半屏山。然后学生熟悉歌词,并引导学生充分表述、交流对歌词的理解,挖掘了半屏山所抒发的期盼两岸同胞早日团聚,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思想感情。通过这个故事,激发了学生探索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并在参与中体验了实现祖国统一的积极情感。

2)情境激趣——初中生正处于变声期,在音乐课下他们往往想唱而又怕唱,如何激发他们的歌唱热情呢?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兴趣,是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尝试过的有效方法。如在教学《大海啊故乡》一课时,我先播放视频:在阳光下,微风徐来,海波滚滚,金光闪耀,海浪声声,一望无际,阳光下的海美极了。然后,我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大海博大的情怀,体验歌曲悠扬的旋律,让学生真正陶醉在音乐的海洋之中,并勾勒出大海的形象。由于有直观的想象表象作情境铺垫,学生参与积极,而且描述出了许多我未曾想到的结果……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修养,又为学生准确把握节奏的轻重、缓急,情绪的起伏变化起了极大的作用。此时再因势利导,适时教给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并发进行轻唱训练,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意境美,很好地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

3)游戏激趣——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音乐知识,培养学生合理想象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良好个性品质,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游戏,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音符在五线谱中的音高位置时,我设计了“粘苹果”的小游戏:在五线谱黑板上确定好高音谱表和低音谱表,让学生将带有音符的纸苹果粘在五线谱相应的位置上。学生们兴趣高涨,争先恐后,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扮演好教师教学促进者的角色,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促进者”,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就不应只考虑自己怎么怎么讲和教的问题,而应切实以学生为主体,琢磨学生是怎么学的。如教学《彩色的中国》一课时,我就先挂出中国地图,让学生分别找出首都北京、古城西安、宝岛台湾,让学生分辩碧绿的平原、金黄的沙漠、寻找长江、黄河的位置,并进行启发谈话,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这种强烈的爱国氛围中,教师富有感情地进行范唱,引导学生揣摸歌词、体会演唱风格,在学生有了整体印象后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激发了全班学生的演唱欲望,从而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来,保证了大面积的教学质量。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到底敢不敢想、敢不敢说,这和课堂教学氛围的民主化程度密切相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作为音乐教师更应以学科的优势,努力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始终给学生以信任、期待、鼓励的示意,使学生真正喜欢上音乐课,从而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篇3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要基于多元化教学理念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音乐教师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见解比较片面,音乐课堂教学模式落后,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为了强化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音乐教师要基于多元化的教学理念,结合初中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丰富音乐教学组织形式,采用严谨而诙谐的音乐专业术语,生动地将音乐知识传输给学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内涵[1]。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音乐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通过音乐自身美的力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在学习和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将音乐的审美信息呈现出来,鼓励学生经过丰富的想象,组合并创造出新的音乐形象。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倾听一首音乐作品,例如: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有《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在浪漫、幻想、激情的音乐世界中,倾听和感受这首音乐的内涵,体验和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音乐情绪,了解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内容,学习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征,逐渐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欣赏完这首音乐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使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加深对这首音乐作品的理解,教师要扮演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要丰富教学形式

传统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音乐教师多将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写在黑板上,由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演唱曲目,或者通过录音机学习音乐歌曲,这种音乐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都较低,音乐教师并不是音乐家,其自身综合素质存在较大差异,一些音准或者音高并不十分标准,从而影响音乐教学质量。近年来,计算机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教师可以结合音响、事物、画面等多种资料,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音乐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在视觉和听觉的共同作用下,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其独到的优势能够提高音乐学习的理解能力和感知力,结合音乐历史背景,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音乐作品。

例如:初中音乐教材中的《阿西里西》一课,教师可以开展多媒体教学。由于这是一首贵州彝族的原始民歌,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难度,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展示一些贵州彝族人民生活的片段,了解彝族文化,介绍《阿西里西》这首民歌中运用的音乐表达形式和乐器,让学生了解彝族民歌的音乐特点、演唱形式、音乐题材及风格特征,在此基础上学习这首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更多民歌方面的知识,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贝多芬《月光》片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时创作背景,创设与之相符的教学情境,基于多媒体的试听平台,教师能够自如地进行音乐教学的转变,从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教学模式[2]。

三、通过流行音乐带动音乐的学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初中学生已经具备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音乐播放功能的电子商品,中学生会在课余时间欣赏自己喜欢的歌曲,且一般以娱乐消遣为目的,不懂得基本的音乐知识,很难欣赏到音乐节奏中的美感[3]。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选取的音乐达不到现在学生的欣赏要求,并且教学过程比较随意,音乐教学称为应试教育。

针对中学生对流行音乐感兴趣这一特点,初中音乐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流行音乐,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进入高雅的音乐殿堂,流行音乐之所以受到中学生的广泛喜爱,因为其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明星效应,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很容易感受到流行音乐的独特之处。在学习蒙古民歌时,教师可选用凤凰传奇的《天蓝蓝》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在对视频充满兴趣的同时能够对蒙古民族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增强爱国意识,与其他音乐形式相比,流行音乐更容易受到广大中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四、结语

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进行创新,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流行音乐带动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创新音乐课堂的教学手段,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学还应加大音乐教师和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丰富音乐教学资源,给音乐课堂创新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篇4

1.整合性原则

在开展音乐互动教学时,教师不但要重点介绍音乐作品的思想、背景等内容,还应当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整合性的知识系统,进而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音乐作品。

2.多情景原则

因为音乐教学具有抽象性的特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

3.统一性原则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应当统一协调音乐的思想性与科学性。

4.主导性原则

在师生互动时,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其主观能动性全面调动起来,逐步引导其对音乐进行理解,提高其认知能力。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艺术

1.构建良好的音乐教学课堂环境

结合实践来看,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中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是一项重要举措。这主要是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心理情感处于一个较为特殊的变化时期,这就使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羞怯、紧张等心理,如此一来势必会造成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性不足以及教学质量因此而大大降低,对此,这就需要广大教师构建良好的音乐教学课堂环境。为此,广大初中音乐教师应积极转变自己以往课堂教学态度,以一种包容、开放的心态开展教学。比如,课堂上学生对于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时,教师应先肯定学生的这种学习态度,随后分别对不同答案进行点评,这种包容性的态度不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音乐课堂参与积极性,同时也能使他们学到相应的音乐知识以及在此情况下实现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另外,初中音乐教师还应加强课堂教学引导工作,以此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音乐知识。比如,在《瑶族舞曲》这一音乐内容教学中,教师首先将其手风琴独奏完整地播放给学生听,随后引导他们分别描述出自己所感受到的画面,之后教师再结合教案将《瑶族舞曲》所表现的族音乐文化魅力总结出来,让学生能够对此有更深的理解。

2.提升初中音乐课堂的快乐指数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在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完成的前提下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将初中生的心理需求全面考虑在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时,教师不但要争取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强课堂趣味性,提升音乐课堂的快乐指数,还应当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互动,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每位学生的表情,并对其心理进行分析。其次,教师可以采用活泼、激昂的语气与说话风格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要用饱满的情绪来活跃课堂氛围,和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例如,在对《欢乐颂》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采用欢快的音乐来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高涨的热情下进行初中音乐学习。

3.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在教学前应当对课堂提问进行精心设计,明确课堂提问的目的,并将其灵活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例如,在学习《香格里拉并不遥远》这首歌曲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一边聆听歌曲一边对音乐的特点、场景以及情绪等内容进行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想象在音乐中律动与表演起来,从而能够轻松应对教师的问题。如此一来,不但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的特点。

4.通过开展竞赛实现音乐课堂教学互动

相关研究表明,初中阶段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心理,因此,广大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征,通过开展竞赛来实现音乐课堂教学互动。竞赛作为一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方式,其不但能够使他们勇敢地表现自我,同时也可以在实现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情况下提升教学质量。对此,广大初中音乐教师应结合具体音乐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多开展竞赛活动。比如,教师在完成某一首乐曲基础知识、声乐唱法等教学后,可以将学生分成多组进行现场演唱比赛,由教师担任裁判进行打分,看哪组唱得最好。另外,为了提升学生的竞赛积极性,教师可以给获胜者一些小奖品,这样一来有助于激发他们参与竞赛的积极主动性。

对初中音乐教学来说,提高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同时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上文在基于笔者研究及多年教学工作实践上探究出了一些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策略,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篇5

1.良好的教学开端就是一节课成功的标志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音乐创新教学的基础和源泉,课堂教学中的愉悦,会极大地引发学生学习的冲动,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师适时恰当的开放性评价会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要求为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来获得教学效果的最佳。如:在教唱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时,我一改以往教学风格,不让学生听着音乐进教室。事先带领学生像节日搞活动那样,扎起彩绸,吊起彩花,伴以欢快、热烈的秧歌音乐,要求学生扭着秧歌进教室。学生兴趣盎然,自我表现强烈。

为了营造更为强烈的音乐氛围,可以将传统的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变成“马蹄形”“圆形”的座位形式。这样可以消除了师生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碍,大大地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2.和谐、愉快、合作的氛围构建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发展

音乐即是人生。师生之间沟通也并不仅仅非要说话,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和谐、合作、愉快的氛围,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融洽师生的关系。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导演,引领着学生走进音乐王国的殿堂,学生汲取着音乐的滋养,身心得到了发展。教师是演员,师生合作载歌载舞,欢歌娱乐,在实践中愉悦身心,有效教学得到了很好体现。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就可以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美飘逸在教室,让美走进每个人的心灵。

给学生一个舞台;新课程理念要求师生平等,才能构建“互动式”教学课堂。这也就启发我们,初中音乐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作为合作者,只能通过适当点拨,发挥向导作用,这样才能构建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坚持下去,就可以挖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随着学生不断地的参与,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循环往复,学生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篇6

1激发兴趣为驱动力,活跃音乐教学课堂气氛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中的“乐”指的就是兴趣爱好。初中音乐教学中,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作为内驱动力,可以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爱激情,为教学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活跃了音乐教学课堂的气氛、为音乐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之间可以根据所学音乐合作查找资料、合作表演、根据音乐合作创、编、演短剧。在《大海啊,故乡》音乐欣赏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展开自由的想象,然后把自己脑海中的画面用文字形式写出来,重组成故事,比赛看谁写的好。学生们忽而闭眼冥想、忽而窃窃私语、忽而哑然失笑、忽而奋笔疾书。惊人的想象力展现出不菲的魅力,有的学生描写的是一位少女在海边奔跑嬉戏的场景;有的同学联想起了《海的女儿》的童话故事;有的同学感受到了一首古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有的同学想到海底鱼儿自由自在的游弋……,每个故事的叙述都是那么的真切、感人肺腑,同学们给予阵阵的掌声加以赞美和鼓励。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针对音乐分段创编,请学生上台合作表演或者集体表演等形式。这样以兴趣为出发点的教学过程,赢在了起跑线上。

2背景音乐为暗示力,加快音乐课堂学习进程

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在20世纪60-70年代创立了“暗示教学法”,指的是运用暗示手段,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以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重点强调了背景音乐的阶段性效果适用于任何学科,在初中音乐教学合作学习中,以无意识体验音乐促进有意识体验音乐的学习,更是加快了音乐课堂学习的进程,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多媒体创设高清画面与立体声音效的教学情境,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视觉与听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在激情与陶醉中,加入阶段性暗示音乐背景,歌唱教学中,更容易使学生记住歌词和曲调;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中更容易进行透彻地理解……。既可以使学生的智慧得到有效启迪,为音乐知识的温故而知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更加积极、勇敢、团结、协作,以求共同进步与发展。在学习《歌唱祖国》中,教师指导如何正确演唱部分,背景音乐是以播放节奏活泼、轻快的音乐;学生清唱练习阶段则适宜播放悠扬、舒缓的音乐。在教室指导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受到背景音乐的潜意识指导,对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在短时间内铭记于心,合作学习的模式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学生们在背景音乐的刺激下,在自己的小组内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比赛看谁唱得好。在处理歌曲的感情方面,要求注意的几方面是,第一乐段同时也是第三乐段:雄壮有力,而且平稳流畅、热情奔放、乐观自豪,旨在歌唱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第二乐段:节奏舒展平稳,旋律优美流畅,因而形成一种浩浩荡荡、昂首挺胸、阔步前进的气势。学唱过程中师生之间互相尊重、生生之间团结友爱,歌唱水平迅速提高,缩短了学习时间、加速了音乐课程学习的进程。

3学用结合为导向力,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的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模式。在合作学习模式中的分组中,可以根据创编的音乐剧中的角色表演所需人数,分成几组,每组派出一个代表,所有组员都要帮助他背好台词与表情到位等工作,负责将这个角色表演好,最后由大家来评定成绩。团结、合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深有体会,知识理解起来更深入、更透彻,知识和能力都得到相应提高。例如:《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学习中,这是一首云南民歌的世界回响的优美旋律,曾在1957年的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金奖。歌曲表现的是云南彝族人民在丰收后的节日里,与远方的客人共渡佳节喜悦、快乐的心情,体现出彝族人民的热情好客的习俗与风尚。在为这首歌曲创编的音乐剧中,设计的是四个彝族人和两个客人,所以将班级分成了六组,由每组分派代表上台表演,在经过充分的预热后,拉开了音乐剧表演的帷幕,同学们认真表演不时赢得同学们的掌声。在这种几人主要表演,全班每个人都有参与的表演中,都包含了每一个学生为之付出的心血,以每个学生带动团队的荣誉,以点带面,体验深刻,理论付诸于实践活动中、实践活动证实理论的科学性,有助于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新音乐课标中强调: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与空间。

参考文献

篇7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不足

1.如今的音乐课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唱歌课,而是一门类似于综合课的艺术课。在音乐课上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却很少;听音乐的多,用心聆听、欣赏音乐的少。学生在我们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学生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所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课堂上偷偷摸摸塞耳机的学生,正是在听足以证明他们个性的自己所喜爱的音乐,不是吗?

2.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

3.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4.音乐课堂教学的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手段及模式单一,教学设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现如今,一边是“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法铺天盖地而来,令我们目不暇接;而另一边却为音乐与素质教育有什么联系、音乐教育如何渗透德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到底该用什么谱等“重大问题”争论不休。这令第一线的音乐教师们无所适从,还大有望不到穷尽之态。

一边是高保真立体声音响、钢琴、家庭音乐教育,而另一边是简易的手提录音机加劣质的教学磁带;一边是排练厅、音乐会、MTV尽情享受,而另一边还在我唱一句你跟一句、先认谱再唱歌、剩余时间听录音…… 如此强烈的对比、反差,足以把我们的课堂音乐教学挤进被人遗忘的角落。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及对策

而今音乐教育提倡适应学生个性、扩展创造性经验的音乐欣赏教育。我们要有意识地在音乐欣赏教育中进行主体性的策略研究,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自信心和创造意识,达到整体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提高初中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活动性、创造性。

1.自主性。它与受动性、外在性相对立,表现为学生行为的自主、自信与自律(自控)。自主性对教师的要求是“尊重”,目的在于通过对教师的尊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尊心,创造使教师的“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内部”能动活动的条件。教师的角色应当是顾问、辩论会主席、对话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组织、点拨和概括三方面,在这三个方面之前教师行为应该是倾听,努力的倾听。应该区别“教学”与“教学生学”的不同,认识到从长远上看,少教才能多学。对学生的要求是“反思”(自律、调整)。具有反思的思维方式,是人的重要特征;反思,是自主性最重要的表现。

2.活动性。活动性的核心在于使学生的学习从感觉效应转变为运动效应,不仅指动手、动口之类的操作参与,更指理性思考的投入。活动优劣的主要标志是学生参与和投入的程度。未来社会需要肯于参与、善于活动的人,否则生活和工作质量都不会太高。活动是未来社会的必需,也是学会学习的必需。

活动性对于教师的要求是给学生留下必要的时空,把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而非自己。必须强调指出,这里的活动是自主性的活动,即学生作主人的活动,而非学生是木偶的活动,也非“表演式”的专供参观学习的所谓活动。对学生的要求是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正确,应当允许学生犯错误。学习是试错的过程,不是复制、照相。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理解事物,都只能理解事物的不同方面,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理解。教师应该研究学生的错误,调整自己的教学,矫正或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使学生得到发展。

篇8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那么,如何在我们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实践“互动式”教学模式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努力:

第一,树立音乐教学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观念。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科教学过程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音乐教学之中,教师对于学生而言,不应当是传统教育过程之中知识与能力的权威代表,而应当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与服务者。这是一个历史的转变。传统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是上、下级的关系,音乐教师教什么内容,学生就学习什么内容,教师对于音乐教学内容的组织与教学具有他人不可替代性。而新课程标准则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之中来。笔者认为只有教师首先树立音乐教学之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观念,才能够使“互动式”教学成为可能。

第二,“互动式”教学模式需要具有双向或多向信息流。从“互动式”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来看,“互动式”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之中,音乐知识流不再向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之中单向流动,而是一个双向或多向流动的形式。例如,传统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之中,音乐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对所教课程的教材进行备课,通过音乐教师的第一次知识加工后,转述给学生。由此可见,在此过程之中,学生所被传输的音乐知识与内容,其实并非教材之中所阐释的音乐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而是一种被加工过的知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之中,音乐教师的素质不高,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牢固程度。由此可见,“互动式”教学模式需要具有双向或多向信息流,与传统音乐教学不同的是,新课程改革影响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其信息源可以是任何一个处于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作为初中音乐教育工作者,想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则要保证该信息流的顺畅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成“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

第三,合理构建新奇问题。在初中音乐教学之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需要音乐教师能够构建合理新奇问题。初中学生虽然与小学生相比,无论是其注意力还是意志力方面都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但是,仍然不能够满足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要求。“互动式”教学模式要求身处其中的个体要能够积极主动的整合其他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这就要求初中音乐教学之中学生要能够保持较好的注意力。同时,“互动式”教学模式之中,还涉及对于学生既得知识与经验的总结与复习。通过对已经学习过的内容的回顾,提出一些新奇的问题,引入新的要讲解的内容,是有经验的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在课程开始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带着问题学习,最终找出答案。通过对课程的一些要点精心设计问题,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四,“互动式”教学模式,需要大量的案例分析来充实。与其他学科不同,初中音乐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不间断的训练,才能够达到音乐教学目标。同时,由于初中学生所掌握的音乐知识与音乐基本技能尚未牢固,这使得整个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处于“试误”时期。“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将其他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呈现,进而促成其他成员减少所犯错误的机率。“互动式”教学模式之中大量安全分析的引入在初中音乐教学之中的运用,还可以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统一整体。需要注意的是,“互动式”教学模式运用之中,教师的指导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另外,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要让学生围绕教学内容而互动,避免出现淡化主题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叶澜. 论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与发展主体的动态关系[J]. 中国社会科学,1986(03).

[2]李伟.“互动式案例教学”的做法与体会[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05).

篇9

为此,我们在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互动”的原理,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 师生共同创造良好的教学开端

新课标下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应“面向全体学生”,“音乐课的全部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可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已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客体分离的、对立的模式转移到互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模式。“师生互动”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音乐教学改革的重点。“师生互动"是在轻松、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和自由、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教学、共同发现问题、共同思考问题、共同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表现,它体现了互为对话、互为包容、互为共享的师生关系。但是,目前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只是形式上的互动,音乐课上的提问太低效,不具备实际价值。如:教师在播放完一首歌曲后,常以“这首歌曲好不好听?大 家想不想学?”的问题提问学生,学生也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好听,想学”脱口而出。类似的提问方式在音乐课堂中屡见不鲜,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不是良好的“师生互动”。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会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启发下,为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如:在教唱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时,我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听音乐进教室的作法。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在学生的座位排列上我也有所改变,将传统的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变成“马蹄形”、“圆形”的座位形式。这些作法不仅消除了教学中师生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碍,而且还大大的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二、 师生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 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

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互动式”教学模式启发了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则普通身份加入,通过适当点拨,发挥向导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使学生的更多的参与,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提高。

篇10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语言艺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完整的、健康的、活泼的人。音乐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课,音乐教师应重视美的教学,积极设计美的氛围,用美的语言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的美,用美的语言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

一、培养学生兴趣,在自然中体现学科特点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使孩子从生下来就处于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处于优美的乐声包围之中,才能发展音乐方面的非凡能力。以语言来训练学生的乐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解释、再现音乐。这种方法就是要以极其自然、巧妙的语言将学生引进音乐的殿堂,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对音乐着迷。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前提和动力,音乐教师要用自己的言教,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

(一)提问要有目的性

提问必须立意鲜明,语言简炼,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提一些简单的、带有暗示性的问题。

(二)要考虑问题的难易

提出的问题要注意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适合于不同程度的学生。不要过早地把节奏和音乐知识等问题提出来,提问要选在教授歌曲中间,学生处于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当中。

(三)语言的设计要用“减法”

音乐课与其他任何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它主要是靠听觉来完成的,听觉是音乐感受中的基础条件,这种听觉依赖于音乐本身。音乐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那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学生特别不喜欢教师语言哆嗦,音乐教师要力求做到语言中心明确、条理层次分明、难点重点突出。

二、突出教学语言韵律美

在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型中,歌唱中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等基本要求是应注重的,然而对歌曲的二度创作――挖掘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则更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歌词内容,进入歌词意境。教师采用朗诵的形式,浸润学生的心灵,朗诵歌词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语言的韵律、色彩的明暗、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从而通过阴阳顿挫的韵律美感取悦于人,达到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以歌曲“早晨的歌”为例:甜甜的风,微微的笑,早晨的空气多么好,露珠儿闪,树影儿摇,一扇扇门窗打开了,晨光里书声琅琅起,大路上人们在长跑,树上的鸟儿也在叫,告诉人们要起早,啊,早晨好,早晨好,早晨的歌儿多么美妙,这甜美的音色,轻快的节奏,诗一般的语韵,将学生带人清新的户外世界,在迎接明天的太阳,这将会激励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在这优美的朗诵韵律的激发下进行歌唱,定能收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一)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的形象思维方式

音乐要素是音乐思维的表现方式,音乐教学中教师以启发性的艺术语言引起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注意,使学生的思维集中到音高、节奏、速度、力度等的变化中,捕捉音乐的意境与思想,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方式。但是在用启发性的艺术语言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些细节:老师首先要了解作品,明确欣赏的目标,才能进行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引导,真正发挥教学语言的启发作用,有效激发学生形象思维。

篇11

1初中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1音乐本身对学生的影响不够

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以后,他们的身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他们兴趣广泛,对有兴趣的东西都有很高的要求,思想活跃,积极性很高,精神和心理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初中生情绪不稳定,波动性大,处于叛逆期,有一定的主见,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或者事物很难接受。他们认为像音乐课这类属于兴趣课,没有文化课重要,所以音乐课很难受到他们的重视。而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和播放的用于欣赏的音乐,他们往往不会仔细认真地去听,认为有更好听的流行音乐可以听。还有一些老师教的歌曲,学生也只是当作任务来唱,不是真心喜欢,只是完成任务而已。所以,音乐课堂于他们而言,没有存在的实际意义,老师与他们的互动更是少,无法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1.2教师课前的准备不足,课上缺乏生动激情

由于教育制度的影响,学生学习负担大,任务重,认为文化课是最重要的,本身用来完成文化课的时间就不足,哪里有时间去专心学习音乐呢?学生的这种普遍现象和心理使音乐教师在潜意识里也感觉到音乐课的无关紧要,所以,在课前备课的时候也不够重视,机械地备课,对于课程的设计缺乏创新性和独特性,这些更加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的不重视、敷衍。还有些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缺乏激情、开小差,根本无法调动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音乐课堂上教学生唱《共青团员之歌》,教师缺乏激情和感情,更加不会吸引学生。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对学生影响很大,教师只有把足够的激情和感情投入到授课中,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否则,课堂只能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气。

1.3教材的编制问题

教材的编制是否科学与教师的课堂设计和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关系。部分初中音乐教学十分重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但是,教师的教学和课堂设计会受限于教材内容,不容易设计出生动活泼有趣的互动环节和课堂,效果较差,影响了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2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

2.1激发兴趣,创造和谐的氛围

无论任何事情,都要有兴趣,才会用心尽力地做好,学习更是这样。对于这种观点,很多伟人也有相同的认识。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课堂上会让学生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激情饱满地参与师生互动。而教师适当地评价也会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语言魅力吸引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教学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歌曲演唱练习时,要能够和他们一起参与演唱,如教师在欣赏《瑶族舞曲》课上,可以让学生先欣赏手风琴独奏,展开学生的想象力,然后再让学生表达自己欣赏后的感觉,最后教师总结这首音乐所表达的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这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色时教师要适时适当地给予赞美,表现不好时要给以微笑和鼓励,形成轻松和谐的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2用比赛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初中生在这个年龄阶段,争强好胜的心理很强烈,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方式提供舞台,鼓励学生在课上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演唱教学中。上音乐课前,教师可以为课堂上主动上台表演的学生准备一些奖励,比如一些文具、书籍或者其他,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参与互动,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有时候也可以用抢答的方式进行互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教师也不再是唱独角戏。上乐器课的时候,教师在进行理论辅导的基础上,要和学生一起合奏,必要时要配合伴奏,师生共同参与互动,营造一种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每个人都陶醉在音乐课堂中。

3结束语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本身的素质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有创造性的课堂设计和师生互动更加重要。实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中体验音乐、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这种教学的实现,需要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互动氛围,让他们在这种氛围中高效地学习,同时也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12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原则和内容

(一)初中音乐教学课堂的原则

音乐课堂不同于其他科目的课堂教学,它更注重学生的感受力和欣赏力,现代的音乐课堂要学生“动”起来,“综合式、即兴式”学习音乐,然而,这和传统音乐教学的所谓“综合课”完全是两种概念。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与此同时,音乐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人体各部位可能发出的声音参与演奏,这种通常被称为“人体乐器”。音乐教师都会有这种体验,学生在课堂上一“动”起来,气氛就活跃多了。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音乐性的“动”,如同沉浸在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他们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应该指出,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完全符合我国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方针的,对改变我过教育长期以来以知识传授为主要属性的落后面貌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

初中音乐教学内容总体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识谱等。

首先,从唱歌方面来说:1.学习中外优秀歌曲。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2.学习轮唱和二声部合唱。提高与他人共同歌唱的能力,做到声音和谐、均衡,能够理解指挥的意图。

其次,从欣赏方面来说:1.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重视学习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2.进一步了解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乐器和演奏形式,听辨常见乐器的音色,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和常见的音乐体裁。

再次,从器乐方面来说:1.根据不同条件,可选学简易的乐器。所选乐器,应注意音准和音色。鼓励师生自制简易乐器。

二、音乐老师要注重的音乐学习要点

音乐学习首先是“听”,“听”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因此音乐老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听”的训练,积极的给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内涵和外延,增加他们“听”的兴趣和欣赏音乐的乐趣。

其次,要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把学的音乐“唱”出来,“唱”是音乐学习的基本形式,音乐老师要对学生的“唱”进行积极的引导,对于刚开始“唱”不好的同学要尽量少的批评,多给予鼓励,增强他们学习音乐兴趣。

三、提高初中音乐课堂质量的方法

第一,从音乐老师方面,音乐老师是提高音乐课堂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音乐老师要首先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执业水平,这样才能在音乐教学的课堂上游刃有余。好的音乐老师都会很注重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因为,这样可以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老师也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学习音乐的困难和问题,对他们有疑问和迷惑的地方给以及时解答。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半都会取决于老师,经常会听到学生讨论说:这个老师好,我喜欢,我就喜欢听他上课。那么一旦让学生认为是个好老师,这个老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就会大大的提高。

第二,从学生自身的情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应该在老师的引导和教学下认真的学习音乐基本知识,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去学习。现代社会需要综合素质的人才,文化知识不再是评价一个人素质的唯一手段,所以要树立全面学习的意识,努力做综合性的人才。

第三,学校方面要为音乐课堂的教学创造好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音乐课堂不像其他课堂的教学,它需要有音乐器材和音乐设施。因此,学校要为音乐课堂配备一些日常学习音乐能用到的音乐器材,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他们就会渐渐地培养出兴趣点。现在很多学校的音乐教学都已经采用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欣赏音乐的兴趣,而且还营造了很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融入音乐课堂的学习中。

第三,作为家长一方,不要对孩子的数理化以及英语的学习太苛刻,好多家长往往以中考的压力去要求孩子天天沉在那些试题里,应该给孩子适当放松的时间,音乐的学习虽然不想文化课那样功利性很强,但是,它是培养陶冶学生心智的基础,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健康的心志也有利于其他科目的顺利学习。

参考文献:

篇13

一、教师综合素养是基础

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基石。音乐教师不仅是课程设计和开发的专家,更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指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学习者和评价者。换句话说,能胜任新型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身兼多职、积极学习、勇于探索才能提高自身素养。教师素养的提高,不仅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课堂备课能力的展现,也应当包括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教师顺利备课的前提条件,而备课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必备环节。任何一堂课的成功,总离不开精心的备课过程,备课的充分性又是提高课堂讲授质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音乐教师必须以音乐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遵循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吃透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并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以确定教学重点、分解教学难点。也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上适量增加一些参考资料,包括基础理论、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应考虑从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他们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得不够,没有良好的审美习惯,体验能力、表现能力缺欠等特点来选择课堂内容、制定教学计划,以体现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差异,真正做到“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备课。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通过教材为媒介而进行的一个特殊的双向认识和互动过程,成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通力合作的结果。我们面对的是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备学生也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同时也能反映出备课的充分性。总之,作为教师素养的提高决不能只看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知识,备课也决不能只备教材,还需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这样既能使课堂内容丰富、有趣,又使教师的素养得到全面而有效的提升,进而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技能是核心

通常我们所说的教学技能包括课堂语言、授课技巧以及运用教学手段的能力等多个方面。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备好课不一定能讲好课,备课是正确的思维沉积,而讲课却是知识能力的升华。课堂讲授是传递和延续人类文化知识的主要阵地,教师的语言起着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贯穿“精讲”原则,所谓“精讲”就是将重点、难点、疑点。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好基本知识,这时教师的语言必须讲究艺术性。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不仅仅指语言的抑扬顿挫、眉飞色舞,更重要的在于传授知识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一般地说,教师的课堂用语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来设计和运用,讲求言简意赅,力争科学生动。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及时地集中到知识点上来对其进行准确地把握和领会。也只有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才能使学生直击目标,使他们在明了之中,亲近音乐、接受音乐、体验音乐,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当然,语言简洁、准确生动也只是相对的。课堂上,教师有时为了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意识地插入故事,讲笑话或借助适当的肢体“语言”等,往往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的课堂用语就具有幽默、风趣,而包含感彩。但不能忘记传授知识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身为音乐老师的我们在语言方面就更要生动形象,不仅要善于运用声调的轻重急缓来调动学生的音乐兴趣,还要不断地创造出最优美动听而魅力独具的教学语言,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以增强驾驭课堂语言的能力。同时,也应通过必要的授课技巧来有逻辑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直到全面而透彻地掌握基础知识,进而激发起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

三、课后反馈是关键

课后反馈是检验教学效果最为有效的方式和途径,长期以来,我们常常以布置课后作业、考试等方式来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指标。在这种终极评价方式中,学生也能从教师认真的批阅中得到启示,从而更加严格要求自已,做好习题,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但是,这种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对于检验音乐课堂效果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也未能充分的展现音乐课堂的开放性、有效性。我们认为音乐课堂的课后反馈至少应当包括课外音乐活动、文艺表演等应用范畴以及教师的课后反思等方面。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不能以理论知识的考察为主,而应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做到既能掌握理论,又能培养其音乐实践的能力,而音乐实践能力的养成必将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

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师需要懂得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并以此为科学依据,来制定教学计划,利用音乐资源,考虑教学的组织形式,安排教学时间,采取高效的音乐教学策略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上好音乐课,才能提升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金.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