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保险学教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校保险学教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校保险学教学

篇1

一、引言

加入WTO后.我国保险业将在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下.直接与外国保险机构进行市场化、国际化竞争。这种竞争的实质是保险人才的竞争.是处于核心层次、核心岗位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竞争。这种保险人才不能简单依靠海外人才的回归与引进,必须立足于国内的培养.保险业本来就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广泛联系的产业而且随着保险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保险业现有的运行机制或规则必将发生进一步的变化。由此可见,保险学教学面临着新的保险环境和时代要求只有不断进行保险学教学改革.才能提高保险学教学质量,为我国保险业培养出符合时展要求的高层次、复合型保险人才。近年来,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我国高校顺应保险业发展的要求,纷纷开设了保险学专业,为保险业输送了大量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保险业人才队伍规模的扩大和素质的提高。然而,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保险专业都是相对年轻的一个专业,在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在保险学的教学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加上保险是一个新专业,由于一些传统观念对保险业的偏见,学生对保险专业有消极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目前我国保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保险学是保险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专业课,在保险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这一门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保险专业大学生的素质,因此,搞好保险学的教学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在保险学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对保险在认识上的误差导致的学习动力不强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时间较短,人们对保险的认识较少,而一些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人们对保险行业的存在很多偏见,认为很多保险都是骗人的,保险从业人员就是那些整天挨家挨户、低三下四求人买保险的人。这种认识对保险专业的学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一些新开设保险专业的高校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许多学生在参加高考后,根本就没有填志愿保险专业,而是被学校调剂过来的。由于社会的偏见,学生本人及家长都不愿报考保险专业,认为上一个重点大学将来毕业出来卖保险是很丢人的事情,所以他们心里对学校的调剂存在着很大的抵触情绪,但是为了上一个重点大学也不得不服从学校的调剂。但是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有的学生谈不上好好听课,甚至怨气冲天,把不满情绪发泄到教师身上,虽然这只是一小部分学生,但是对整个保险专业的学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二)教师缺乏保险行业的实践经验从而其教学效果不佳保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在教学环节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当今各大高校保险学的教学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和记”。对于已接受过十几年传统教学的本科生来说,已经厌倦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有效参与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而近来所提倡的教学创新也仅是在教学工具上有所改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一些高科技电子设备,老师的教案也由PPT所代替。不可否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给教学带来了一定便捷,但并未触及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填鸭式教学、应试性教学手段等仍根深蒂固。教师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的经验不足,懂得理论知识的教师很少或根本没有机会去从事保险实践工作,而富有实践经验的保险工作者也进不了保险教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鉴于保险专业的实践性要求,也有不少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然而,由于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所用的都是从书本上或是从网上下载的现成案例,并没有包含自身的感受,所以在讲授过程中难以做到生动形象,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学校对保险专业的投入过少使得教学所获支持不足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来自教师的努力,另一方面与学校对专业的投入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年轻的新专业,保险专业在大部分学校的地位都不如那些老牌专业,尤其是高校近些年热衷于搞名牌专业精品课程,把大部分资金及力量都投入老牌和名牌专业中,而像保险这些新专业,由于其力量薄弱,没有多少话语权,因此很难获得学校的支持,无论从教学的硬件还是从软件,无论从资金还是从资料设施的投入,都处在一个弱势地位。某高校近年虽然引进了几位教师,但是新设立的保险系基本上没有新投入的专项资金,对保险教学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几年之内都没有添过什么新的教学辅导材料及影像光盘。教师也没有机会没有渠道去保险公司从事人身保险的实践工作,个别教师自己联系去了也得不到经费及时间的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在保险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三、保险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要搞好保险学课程的教学,必须从加强对学生专业观的教育、加大对保险专业的投入力度以及着力提高老师队伍的素质等方面出发,努力创造保险学教学的有利环境,真正把高校建设成培养高质量保险专业人才的基地。

(一)加强保险专业本科学生的保险意识的教育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背景的介绍,可以和学生一起畅谈保险业最新动态等,也可以以自身的经历为例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再者,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细分,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设置不同的主攻方向,例如可设置从业资格考试、保险理论研究、保险法学、精算和保险营销等学习小组,这样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并加深对保险专业的认识。此外,在保险专业本科教育中,还应强调挫折教育和诚信教育。保险属于服务性行业,且有其特殊性,尤其是保险营销这一领域,需要从业者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些是需要日积月累而达到的修养,因此,保险专业的本科生应该尽早有意识的培养这方面的品质。

(二)注重加大对保险教学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保险学作为一个新的专业,迫切需要得到各方的支持才能迅速成长,否则就有可能一蹶不振,所以加大投入力度是事关新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在专业投入方面,一是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从保险学科建设的实际出发,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二是要加大人才建设步伐,除积极引进保险专业教师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三是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年要拨出一定资金用于购买书籍影像、举办保险研讨会、送教师去保险实际部门参加实践工作以及请相关人士来为教师和学生讲授保险实践经验等。

(三)创新教学手段,优化师资

要加强保险学教学的实践性,可以在高校成立“保险咨询”等一类实践性教学团体,组织学生到城市社区等地方进行义务咨询活动。这不仅为学生提供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也能服务大众,充分体现了保险的人性化,为保险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再次,要充分发挥业界与学界互动作用优化保险教育师资。一方面,充分利用业界的各种资源培养和提高师资队伍,即建立充分利用和有效培养的互动交流机制。例如,高校和保险公司实行联合办学;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实验基地、课题合作等方式,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保险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完善知识结构,增加感性认识,丰富自身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应该大胆聘用业界专家型人才,吸纳其成为教师队伍中一员。随着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业界出现了一大批懂理论、谙实务、会教学的专家型人才,这些人才是发展我国保险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近几年在我国保险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师弃教经商,而与此同时,业界却有不少热心保险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有意投身保险教育事业。国家和高校应采取优惠政策鼓励这些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人弃商从教,从而完善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保险教育的师资。

【参考文献】

[1]唐红祥.关于保险学历人才供需脱节的思考「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2).

篇2

保险行业在中国起步较晚,开设保险专业的院校较少,关于保险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可借鉴经验较少,保险专业实践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保险专业的建设还不太成熟,没有配套的政策支持;二是保险专业老师缺乏,大多是由金融类的老师兼任,对保险的研究并没有很长时间的积累,这就对保险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三是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资源课时分配也相对较少,学生没有系统的时间全职投入实习,掌握全方位的工作经验;四是对将来的就业方面不明确,学生没有渠道了解将来要从事的工作;五是经费投入不足,学生的前沿创新想法无法通过创业得到实施,会影响实践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对保险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改革探索。

基于“政产学研创”的保险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一)校内设置实训基地,从政策上给予支持

我校大力支持学生的实践教育,设立了商科专业的校内实习基地,初尚保险工作室已加入学校的众创空间,该项目既有校外的指导老师,又有金融与贸易学院院长及保险专业师生的每日运营。郑州商学院于2018年成立了初尚保险工作室,作为保险专业与中国人保健康校企合作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为提升保险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充分践行“政产学研创”融合培养进行了探索,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保险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为社会输送更专业的人才。中国人保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定期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室不断增强其实践能力,工作室在学校和企业的帮助下积极开展相应的保险业务,学习期间已取得了丰硕的业绩成果。保险学专业教师全程高度参与,校外实习实践单位对本团队进行经营与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学生就业辅导、职业生涯规划及保险产品说明等方面的指导。注重实践比赛,专门设立了竞赛支持方案,促进大学生的竞赛,根据比赛规格和获奖等级给学生发放竞赛奖励,通过实践类的比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校外全职实习,在低成本试错中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

在校外全职实习,区别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实习,实习中接触的工作任务越多,越能对职场有清晰地了解,真实上手操作的实习经历,能了解自己的职业偏好和潜质。实习经历在寻找工作时是人力资源最看重的能力点之一,也是提升学生自己个人能力最快的一种方式。在实习中不断地体验工作、与工作磨合,最终确认自己毕业后的求职方向探索自己最想从事的职业。通过实习提前试错,以防毕业后频繁跳槽。在实习中提前体验不同的工作岗位,感受工作氛围,再决定是否从事相关的工作,在毕业后降低换工作的概率。有针对性的实习可以提前感受下专业对口的职业,提前了解目标职业所需的技能,为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提高就业竞争力。实习期是试错成本最低的时候,不喜欢这份工作,可以直接走人,降低毕业后跳槽的成本。熟练地掌握一门技能或者知识,在求职时从众多求职者中胜出,在大学期间能有机会尝试专业相关的实习工作,尝试各类专业公司,减少就业时纠结职业选择问题。

(三)订单式培养,注重专业对口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时征询保险企业的要求,做到课程与就业目标挂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结束后学生可自愿选择去合作企业,同时鼓励学生更积极地寻找其他企业就业机会。订单班课程主要培养保险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核心职业技能。课程设置内容主要包括七个方面:一是保险公司组织与营运,使学生了解保险公司运营管理的内容、职能部门设置、组织架构与营运管理的基本模式。二是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培养,主要做到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职业态度、合理的知识结构、健康的个性心理、娴熟的职业能力。三是展业岗位基本技能训练,训练保险产品解说技能,掌握产品解说要点、原则、步骤、注意事项;进行保险投保实务练习,模拟保险投保操作流程、新契约保单作业流程、保险合同单证填制训练。四是团队建设技能训,甄选技能训练;会报管理技能训练;晨会经营技能训练。五是业务操作技能训练,承保业务操作技能训练;理赔业务操作技能训练。六是售后服务技能训练,包括保单管理技能训练;理赔服务技能训练;保全业务服务技能训练;其他售后服务技巧训练。

(四)共建师资,提升教学理念与方式

目前高校普遍的教育模式大多偏重理论而忽视实践,教师本身没有企业实际经历,很难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人才。保险学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加深校企合作的深度,实现零距离教学,可以聘请校企合作保险公司优秀的员工,作为校外兼职讲师,壮大保险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学校和企业发挥各自的资源特色,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将教学和科研融为一体,一起携手共建同进步。教师与企业优秀员工,在专业方面实现优势互补,节约教育和企业的成本,打造双赢模式。通过开展校企之间师资共享及培训等方式,引领保险专业教师结合实践内容在教学理念和方式上转型,整合学校的办学优势和企业的经营特色,取长补短,增强校企互动,推进学校教师和公司培训部的交流合作,营造更好的授课条件。

篇3

Abstract Insurance Economics is a subject of Applied Economics.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eachers' knowledge structure is not complete, the gap between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the course goal, the teaching method is relatively simple, the theory teaching and the social practice are out of line. It is suggested to be improved from those aspects such as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surance Economic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of insurance economy.

Key words medical colleges; insurance specialty; insurance economics; teaching reform

保险经济学(Insurance Economics)是应用经济学的分支,是将一般的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运用到保险领域进而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一门学科,其核心内容是研究保险市场上各个理性参与主体如何依据其自身资源禀赋而做出有关保险的选择。“保险经济学”课程对于保险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我们须加强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1 “保险经济学”课程的内容及性质

保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保险这个专门领域内客观地存在着的各种经济关系,具体的研究范围主要涵盖有保险经济活动中所蕴含着的数量关系和分配关系以及利益关系和效益关系,因而保险经济学科的任务就是要深刻地阐释这些保险经济关系其发生和发展以及其动态运动所呈现出来的规律性。保险经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期望效用、风险与风险态度、保险需求、保险与资源配置、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市场结构与组织形式、保险定价和保险监管等方面的经济分析。

从学科的定位来看,“保险经济学”属于较为年轻的应用经济学科。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中将“保险经济学”规定为保险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一般在大学本科三年级或四年级开设。在我国医药类高校保险学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的也开设有“保险经济学”课程,但总体上看来,一般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而其教学特色也并不突出。

但从经济发展的实际看来,随着我国保险产业的迅速发展,加强“保险经济学”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将极大地促进我国保险产业后备理论和实践人才的培养。

2 当前“保险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医药类高校保险学专业在“保险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2.1 课程知识的交叉性很强,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备

“保险经济学”课程的内容,不仅仅涉及到保险学专业领域内的保险学原理和保险精算学中的理论问题,还要涉及到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博弈论等众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求非常高。可是,当前医药类高校进行“保险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教师,要么出身于经济学专业背景,对保险学专业的知识结构有欠缺;要么出身于保险学或金融学专业,对产业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等知识结构有欠缺。教师知识结构的欠缺决定着其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深刻分析和深入浅出,因而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2.2 课程实际教学效果与课程培养目标有差距

保险经济学在本质上是归属于应用经济学科,所以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也就着重于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保险经济学所专有的经济理论及其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并最终将其运用于阐释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保险经济关系。然而,这门课程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很多高校的这么课程最后都是流于普通的经济理论的学习和思维的训练,但在运用方面就“欠火候”,没有到位,使得这门课程距离其设想的培养目标尚有不小的差距。

2.3 教学方法陈旧单调,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当前,保险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多数还停留在传统、陈旧、单调而沉闷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也就是所谓的“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从始至终处于客体和被动的地位,主要强调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甚至是从上课到下课所有时间的“满堂灌”,大大打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真正地激发和发挥学生自身学习的主动性。

2.4 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保险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内容偏向于比较抽象的经济理论,使得教学经常容易流于理论本身的逻辑推导,而疏于对现实保险经济关系的深刻对照,从而造成理论与现实的脱节。

主要原因可能有这几个方面:(1)师资的问题。有很多任课教师虽然长于理论的逻辑推理,但缺乏保险活动实践经验和切身感受,因此在联系社会实际方面底气不足;(2)教材问题。我国目前的保险经济学教材编写体例及内容主要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而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所实际面临的保险经济问题及案例的研究却比较缺乏,从而给保险经济学课程教学带来挑战;(3)教学课时分配问题。很多高校只给保险经济学分配32~48个教学课时,无法将保险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完整讲授完毕,更遑论实验和实践教学。

3 医药类高校保险专业“保险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路径选择

在我国医药类高校中,要使“保险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好,教学特色突出,则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创新

想要获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与创新非常关键。国内常见的保险经济学教材有魏华林、朱铭来、田玲主编的《保险经济学》、王国军编著的《保险经济学》、张洪涛编著的《保险经济学》等。在实际教学中,各高校在“保险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和课时安排的差异,可以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和选择。医药类高校的保险学专业,一般都具有医药类的特色,即跟医疗保险或健康保险联系比较紧密,比如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保险学专业,就主要是健康保险方向。为此,在保险经济学课程内容的安排方面,就可以更多地考虑医疗保险或健康保险的内容。

比如,在讲述保险经济活动中的道德风险时,就可以结合中国医疗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与费用控制的实例来进行具体的分析,一方面既讲授保险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同时又加深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理解,教学效果会比较好。

3.2 将案例教学引入“保险经济学”课堂

案例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的内容,选用或者设计一定的场景,引导学生分析该场景所提供的信息及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从而做出判断或者相应的决策,并最终据此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案例教学引入保险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从保险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和分析身边各种保险经济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保险经济学素养和洞察力,从而将课本上的保险经济学理论与我国保险产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并做到举一反三。

比如,在讲授保险市场的市场结构与组织形式有关内容时,在介绍产业组织理论中SCP范式(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基本理论后,可用我国保险产业发展作为案例来进行深度的探讨和研究。首先,在市场结构分析中,除分析保险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产业壁垒外,还要考虑我国保险产业的发展历程;其次,在市场行为分析中,应着重分析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保险产业价格变化规律、保险企业组织调整行为,从而深刻揭示我国保险企业市场行为;最后,在市场绩效分析中,除用定量指标考察我国保险产业的经济效益外,还应考察保险产业对社会福利的改进水平,从而加深学生对我国保险产业发展的整体思考。

3.3 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创新

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创新是保险经济学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当前国际教育界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中有一种是所谓的问题导向型的素质教育型教学方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这种教学方法一反传统的以教师讲课为主的模式,而变成以问题(Problem)为中心,围绕着教师事先设定的某个专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去讨论,去研究,去质疑,去领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最终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比如,在讲述风险态度与保险需求之间关系的内容时,保险人从投保人那里收取的保险费一定不会超过损失的期望值和风险保费之和。由于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存在差异,效用曲线的凹度就不同,所以风险保费就不同,损失的期望值和风险保费之和也就存在差异,这就是为什么面临同样风险的人,有的人会买保险,有的人不买保险的理论根源。这样,问题清晰了,决定保险需求的主要因素是风险态度,那么风险态度又是怎样来衡量或测度呢?带着这样的思考,采用PBL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会有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3.4 加强保险经济理论与保险经济实践的联系

保险经济学本身就属于应用经济学科,应用性和实践性是这门学科的特色和生命。为此,教师进行理论的分析和教学时,要从鲜活的保险经济实践和实际中吸取充分的营养,使保险经济理论能扎根于保险经济实践的土壤当中,做到既能在保险经济理论的学习和推理上“顶天”,又能在保险实践的对照和分析运用上“立地”,进而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比如,从中国保险产业发展实际看,突出的如保险需求与供给问题、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保险市场的垄断结构与垄断行为问题、保险业监管的内容与边界问题等,这些问题在经济理论上都有深刻而复杂的研究及其相应的(下转第184页)(上接第111页)结论和建议,关键是要结合中国的保险发展实际,在现实的环境下去检验和检讨理论推理的结论及其适用性,这样既能让学生反思理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又能使学生对现实保险经济活动有更深刻的认识,提升学习的效果。

4 结语

“保险经济学”课程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于一体的历史不长的新学科,因此,医药类高校“保险经济学”课程要采用新思维去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实现与保险产业实践的紧密衔接,在教学方法方面则要更多地采用探究式和启发式的方法,将课堂教学与发展实践有机地结合,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问题的习惯和科学钻研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龙玉其.基于专业能力提升的《社会保险》课程教学探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

篇4

一、我国保险精算教育现状。

( 一) 对保险精算人才创新性培养不足。

造成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要原因有: 首先,教育者缺乏创新意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在创新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也就不会产生具有创造性的教学和科研成果。目前,不少院校由于教师教学量增加和科研任务的压力,许多教师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去应付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没有精力去探索新的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其次,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力。当前的保险精算教育常常忽视对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激发,许多学生只是习惯于被动地回答现成的问题,缺少主动提出新问题的探索能力。此外,学校缺乏创新教育环境。创新教育其重要性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但目前大多保险院校创新教育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建设均存在不足,更重要的是,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对教育体系进行创新,革除传统教育中阻碍创新的东西。而在这方面,绝大部分院校探索的力度还显不够。

( 二) 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相关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教育。

保险精算是一个应用型专业,它与金融、会计、统计、数学等密切相关。我国的保险院校由于受传统的重专业、轻基础思想以及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忽视了知识的相关性问题,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专业划分过细,相关学科课程不多,学生知识面太窄,知识融通性不够。保险精算技术人才应具有宽厚的金融、投资等大金融背景知识,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就无法应对保险中出现的的复杂问题。二是人才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性不够。由于中学过早实施文理分科,致使学生文化素质训练欠缺,全面素质培养不够。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应注重精神层面,学生是否具备人文素质不能仅仅理解为听过人文学科课程。

( 三) 保险教育中实践能力的缺失。

面向保险实务是保险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保险激烈竞争对人才的迫切需要。这方面恰恰是我国保险精算教育的缺陷所在,主要体现为: 没有足够的保险实践训练; 缺乏现代保险业务操作流程和管理的初步能力与素质; 解决保险实际问题能力不强; 对保险条款设计、产品开发的认识不足; 缺乏对现代保险所必须具备的有关经济、法律、社会道德等方面知识的了解等等。传统保险教学偏向原理性和理论性,缺乏教学的实践性,一味的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了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会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向与实际要求的距离越来越大,正日益制约着我国保险精算教育的发展,切实提高保险精算实践教学水平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二、“大工程”理念及其对保险学科的启示。

( 一) “大工程”教育理念。

“大工程”理念最早于 1994 年由麻省理工学院院长乔尔·莫西斯在该学院名为《大工程观与工程集成教育》的长期规划中提出。所谓大工程就是建立在科学与技术之上的包括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多因素的完整的工程涵义,建立在大工程基础上的工程教育理念即为大工程教育理念。该理念所倡导的工程教育改革方向是要使建立在学科基础上的工程教育更加重视工程实际以及工程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具体来说,大工程的“大”指综合性,即把工程活动所需要各种知识、技术、能力、方法、条件系统地整合到一起; 大工程的“工程”指实践性,即工程活动要直接面向应用,满足社会的具体需要。为培养符合大工程要求的应用人才,就必须使工程教育从模仿科学教育的侧重理论研究回归到重视工程实践。

“大工程”教育理念要求学生知识的复合型和能力的多样性,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具备从事产品的设计、应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较宽领域的适应能力。

( 二) “大工程”理念对保险学科的启示。

我们可以使用类似工程的方法,将工程学的思维引入到保险精算领域,结合金融、统计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采用数学、工程、计算机、以及信息等技术来模拟开发设计保险产品、确定营销计划和管理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是富有保险理论素养、掌握高级数学工具、具有工程思维,同时具备广阔人文关怀,能够进行复杂管理的复合型保险精算人才。

“大工程”教育理念对保险学科的启示,就是要以大工程思想为指导,不仅让学生学习保险精算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围绕经济、技术和社会政治三个方面重新进行调整和综合,强调保险精算教育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一方面,要结合本校实际,在培养学生的“通”与“专”上找平衡点,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系统内的知识,还要注意各门知识间的关联性,做到宽而专。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和实验室建设,构建保险精算实践教学平台。

三、保险精算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大工程”教育思想指导下,保险精算专业教学改革的路径:

( 一) 从“学会”走向“会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学会”强调的是教师的教,“会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学;“学会”强调知识的蓄积,“会学”则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质疑性、操作性和创新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社会进入 21 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的加快,社会的发展日益信息化、智能化,不仅社会生产的主要周期和主要内容不再是重复的,而且每个生产阶段上的生产劳动也不再是完全重复性劳动,加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科技信息成倍激增,层出不穷的新知识不断取代旧知识。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教会学生今后要掌握的所有知识,但一定要培养其再学习的能力。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需要多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是否具有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会学) ,比掌握多少现有的知识( 学会) 更为重要。

( 二) 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建立科学、优化的课程方案。

第一,课程设置上应体现保险精算与相关学科的融合,体现大金融的内在逻辑性。金融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比较严密和完整的基础体系,学生只有掌握了先进的金融问题分析工具和严谨的金融理论功底,才能在保险精算学系列课程中理解金融保险领域中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因此设置一套规范的理论及应用课程十分重要。学生不仅要学习保险精算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围绕经济、技术和社会政治等方面进行调整和综合,强调保险精算教育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创造性。这一系列的课程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金融学、保险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解,拓宽他们专业知识的视野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程的设置要注意知识的连贯和合理性。保险精算专业中每门学科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不同课程之间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和逻辑关系。我们不仅要因为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而将它列入教学体系中,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到这门课程应该放在什么阶段开设,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需要准备哪些专业知识等问题。如果教学的前后顺序安排不当,教学质量和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 三) 建立高水平的保险精算实验平台。

由于我国高校保险专业建设的历史较短,且人才培养与保险实务的发展有较大差距,同时,保险机构对高校保险专业建设又缺乏良好的反哺机制,保险公司不能有效解决在校大学生的实习需求,学生很难完全了解保险实际业务的操作流程,导致缺乏对保险的深刻掌握。鉴于我国高校保险专业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以“模拟保险公司”为基本理念的保险专业实 验室建设模式。保险实验室可以模拟保险公司的所有业务包括寿险业务和财险业务的实际操作,为同学们掌握实践技能,提高动手能力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很好的解决理论教学和社会实际需要的矛盾。具体来说,实验室具有的功能有以下几方面。

1、提供保险公司的日常业务与管理的模拟,提供保险公司的日常事务的常规管理的模拟操作。通过模拟保险公司业务运行环节,提高同学们在各类保险机构一线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2、提供各种类型的保险中介人的所有环节的模拟运作,提供各种类型的保险中介人的日常事务的模拟环境和业务操作,可以提高学生在各类保险中介机构经营管理的执行能力。

3、提供保险监管人对保险公司、保险中介人的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的模拟环境与模拟运作。提高同学们从宏观的角度来对保险市场有更深入的了解。

4、提供再保险公司业务环节与日常管理的模拟操作。为同学们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提供了条件。

5、提供各种资格的考试培训环境,可以对内和对外提供高层次地培训。

6、提供其他专业相关课程模拟实验与保险市场模拟实验的接口环境( 如银行保险、保险产品证券化、金融工程介入保险产品的衍生品、保险市场和资金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的整合; 控股集团、跨国公司的风险管理等) 。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工程教育赴美考察团。“回归工程”和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 中国高等教育,1996,( 3) .

[2]杨琳。 大工程观背景下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工程素质的培养[j]。

江苏高教,2006,( 2) .

篇5

课程实验是指在某些课程的计划教学课时中,安排若干课时进行实验教学,老师通过在实验室引导学生上机操作来完成对某些教学内容的讲授,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课程中的某些专业知识。例如在讲授保险合同时,老师可以边讲授边指导学生模拟保险合同的签订过程;或者将现实中的典型案例,如机动车辆保险的理赔纳入实验教学中,通过实验操作进行课后验证性实验。为了促进教学理论与实际结合、丰富专业知识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各高校非常重视实验教学,陆续开展了模拟实验与课程实验。在江汉大学商学院金融学专业的教学中,我们也对有关保险的课程实验进行了一些探索。目前我们将开设保险学、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为了能够在已引进实验教学软件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保险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寻求合理的实验教学方法,打造高水平的实验师资队伍,构筑一个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实验教学平台,我们选择了江汉大学商学院金融专业的50名学生对保险实验教学软件进行了实验,设计了调查问卷请学生填写,还和一部分学生就课程实验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见表1)。

二、保险课程实验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实验室硬件利用率较低、软件开发滞后

现阶段,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实验室建设,很多高校都配备了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对于本院硬件方面的配置,总体满意的同学占到25%,持反对意见的学生人数比例更高,经调查发现主要是由于实验室的利用率太低。和硬件设备相反,很多高校对保险实验软件的投入非常有限,更新时间更是滞后,而一般高校又不具备自主开发软件的能力。在购买软件的过程中发现教学实验软件的开发非常有限,很难买到适合教学的软件。目前开发出来的软件主要是针对保险公司或是保险中介机构的需要而设计的,如果直接运用到教学还需要进行内容的筛选或更改,这对课程实验特别是实验指导教师是一个挑战。经过调查发现,只有34%的同学对实验软件的操作性作出了满意的评价,其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同学对于计算机操作不甚熟悉,特别是课程实验软件基本采用键盘操作。以财产保险中的机动车辆保险业务为例,因为涉及到的基本险和附加险种类繁多,在进行险别的批量录入时操作上的问题比较集中(见图1)。软件的购置投入、软件的开发和更新不足导致实验中花费大量的时间来介绍软件的基本操作,使得实验室主要用于计算机技能的训练,难以取得好的实验效果。

2、实验教学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相对滞后

调查发现高达68%的学生认为在课程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显然,实验指导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程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尽管实验室配备有专职的实验技术人员,他们也熟悉软硬件操作,但是他们欠缺相关的专业知识,无法将理论讲授融入实验操作过程,达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实验教学只能由专业教师来完成。而专业教师又缺乏专门的技能训练,虽然熟悉专业知识却不能熟练操作软硬件,同样使实验教学效果打折扣。这与高校对实验教学的相关政策不配套有关。教师进行实验教学前,花费在备课上的时间和精力远比纯理论教学多,但是他们的付出与所得是不对称的。激励措施不到位使得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热情不高、主动性与积极性很低。

3、保险课程实验的课时安排不够充足,实验课程没有很好地与课堂教学衔接起来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人反对只安排20%的课时总量作为课程实验课时,他们认为应该更多地安排实验课时。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很多同学经常会面临一些知识性的问题。例如在正常的保险理赔过程中(见图2)涉及到赔款理算时,虽然系统可以直接生成结果,但是仍然有很多同学对于具体计算过程提出疑问。同时,赞成和反对课程实验和课堂讲授内容联系密切的同学人数相当,这说明同学对于课程实验和课堂讲授内容的衔接满意度并不是很高。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课堂实验本身受到实验软件开发滞后的限制,另一方面是不能满足对课程实验和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当然,调查还显示有76%的同学通过体验后认为开设实验课程相当有必要,这说明大家对于实验课程的效果是认可的,需求也是相当强烈的。

4、课程实验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

目前学校对保险实验室主要用作简单的教学使用,课堂上主要以专业提高型和综合训练型实验为主,对学生进行保险实务培训和保险业务流程操作培训。在全面了解和掌握有关保险、保险市场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独立、熟练地完成保险业务的各项操作,并通过系统、丰富的保险活动案例将保险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到保险实践中。调查结果显示,对课程实验应以专业提高型和综合训练型为主的认可度是最高的,赞成的同学分别达到27和36人;但不可忽视的是也有10位同学认为实验教学应以研究创新型实验为主。和国外大学的保险实验室相比,国内目前的课程实验仍然是偏重于业务模拟实验而非研究型实验,没有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实验室软硬件的功能,这是非常可惜的。

三、促进保险课程实验教学发展的对策

1、重视实验教学的软件和硬件配备

第一,要求实验室在硬件配备上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硬件设施应该至少能满足软件不断升级的要求。第二,在实验软件的选择上应该尽量选择在保险公司、保险机构、保险经纪公司和保险公估机构中使用较广的软件,使得学生以后能迅速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第三,在实验软件的更新和开发上应该要求软件开发公司提供和保险公司以及保险中介机构同步的更新服务,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要求软件开发公司根据具体教学工作提供一些个性化的服务,例如针对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来对实验软件进行一些调整,使之更适用于课程实验的教学使用。

2、重视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

构建完善的保险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关键在于扎实的专业技术队伍。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完善和改进。

(1)加强专业人才的配备和引进。应该聘用一批热心于课程实验体系建设,勇于开创的专职与兼职教师,并且通过经常组织各种研讨、交流活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2)重视实验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应针对实验指导教师理论功底扎实、实验软件操作薄弱的特点来开展相关的培训,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强化实验指导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第二,专门开展有关课程实验软件的培训,这项工作最好由实验软件开发公司进行,并且可以为实验教师上岗制定一定的标准或开展专门的考核工作。第三,制定鼓励实验教师积极参与保险社会实践的政策,例如从分配政策上鼓励教师从事社会实践,培养实验指导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制定相应的技术等级考核办法,合理解决实验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及待遇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总之,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保险实验教学队伍,才能确保保险课程实验教学环节真正有成效。

3、加快保险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开发

调查显示课程实验和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上还有待改进。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应紧密结合保险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对课程实验教学进行统筹考虑、合理安排。首先应该分别明确保险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学时数,保证实验学时占课程总学时数的比例。其次还应该加大保险课程实验的开发力度。例如在《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之外,还大力开发有关《机动车辆保险》、《海上保险》等的实验课程,提倡增开综合设计型、专业提高型和研究创新型的大型实验,满足学生进一步掌握保险专业知识的需要。最后还可以考虑对于课程实验学时数比例较高的保险专业课应该尽量独立设置实验课程,这样有利于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

4、充分利用保险实验室的软硬件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功能

对于保险实验室的建设,应该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除了通过一般的业务流程模拟操作进行教学之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利用各种实验资源为师生的保险科研活动提供有力支持,例如我们在保险业经营风险防范、人寿保险经济分析等领域的研究都可以在开放性课程实验中获取一定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可以考虑全面开放实验室,为外界从业人员及科研人员提供咨询等服务。另外,我们还可以考虑采取和保险公司合作或共建实验室的形式,在教学活动中对保险课程实验软件进行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从而使课程实验教学和保险公司经营的具体环节能够更好地接轨。

5、重视课程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课程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在保险实践教学中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清楚掌握保险活动运行的全过程,对保险有一个感性认识。通过深入的实验体会,学生可以了解到保险单的签发、保险合同的基本内容、保险合同的生效和终止等从投保到理赔等一系列的保险活动内容,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而保险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对于如何开展保险营销活动、保险查勘和理赔以及保险防灾防损活动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大地提高。因此,我们还需要同时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在低年级阶段以课程实验教学为主,培养学生对保险经营的兴趣和感性认识,强化理论基础;在高年级阶段以社会实践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双管齐下,使得学生在毕业以后可以迅速适应工作的要求。

四、结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大力开展课程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型保险人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我校保险课程实验教学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同学们对于开展保险实验教学的需求相当强烈。我们应着重改进保险课程实验教学的方法和内容设计,使课程实验教学真正成为保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注:本文系2007年武汉市属高校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地方高校金融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篇6

2.1实验室的初期建设

我校在2010年设立了公共管理实验室,为实验课程的开设提供了硬件条件。公共管理实验室运行的第二年,社会保险学课程就引入了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实验教学环节,初期安装了《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农村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通过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设计了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模拟实验。初期的实验内容主要是以社会保险的参保、征收、待遇核发流程为中心,让学生操作体验社会保险机构的工作内容。在仿真的环境中,学生能够体验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的操作过程,在实验课堂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学习兴趣。

2.2实验教学效果和问题分析

2014年社会保险实验教学已实施3年,我们对现有教学体系和实验效果进行了跟踪分析,就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以及实验成绩等进行分析,并对学生课堂实验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当年社会保险学授课学生为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7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2.9%的学生对于本实验课程的评价为“非常满意”,50.6%的学生对于评价为“比较满意”;84.4%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70.1%的学生对于实验课表示出兴趣。可以说,实验教学相对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更加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关于实验课的难易程度,16.9%的学生回答“简单”,63.6%的学生回答“一般”,19.5%的学生回答“困难”。另一方面,关于实验教学的效果,只有11.7%的学生全部掌握,87%的学生基本掌握,1.3%的学生没有掌握,通过调查发现原因主要是实验步骤说明不足、实验大纲及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部分实验操作步骤繁琐等问题。通过访谈了解了学生对于社会保险实验实践教学的需求,学生们提出了“希望实验操作过程更加详细明了”“想去社会保险机构实地考察”“结合今后工作中遇到的社会保险相关知识进行实践”“了解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应用和国家对于社会保险有关政策的更新”等等,这些需求对下一环节的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以上调查和分析发现我校社会保险实验教学目前存在以下三点问题:第一,目前的实验教学设置受到软件内容的影响和限制,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学生只能按照实验操作手册按部就班地完成,这种教学模式仍比较呆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第二,由于使用的实验软件不是针对教学环节设计和开发的,虽然在仿真性上完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缺乏合理的教学考核标准和关联理论知识的延伸。科学的实验教学考核标准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是保证实验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之一,由于目前的实验操作系统,没有实验操作计分,很难对学生操作结果进行准确考核,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第三,社会保险实验教学在我校还是一个新事物,学生随时会提出各种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和解决此类问题就需要任课教师、实验教师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实验技能。本专业的几位教师缺乏相关教学经验,需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能力,丰富和完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

3对现有社会保险实验教学体系的改进

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实验教学体系,2014年下半年针对我校目前实验教学的问题,实施了四个方面的改革:第一,增加实验教学课时、丰富实验内容,编写实验教学材料。目前我校的社会保险学课程总学时是32学时,其中实验学时为8学时,今后将逐步增加实验学时,3年内达到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为70%以上。编制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任务书、实验指导手册,及时更新实验数据。第二,对实验教学模块的设计进行了调整和优化。设计一个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内容包括七个模块:收缴子系统、养老支付子系统、失业支付子系统、医疗支付子系统、工伤支付子系统、生育支付子系统、大厅前后台。各个子系统之间可分可合,采用组件式管理模式,在数据和功能上采用数据集中管理和功能分布处理的模式,能够完全真实呈现社保机构信息化管理环境。第三,在原有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开发了新的社会保险管理实训平台。这一实训平台既保持了原有的仿真性,同时又导入了配合教学环节的内容设计。教师可以对实验步骤和学生的成绩进行管理,学生可以对实验成绩、实验进度进行查询,并可在线完成实验报告,每个子系统根据业务流程设置相应的得分点,学生在操作完成后得到相应的评价。该实训平台实现了对实验步骤的有效指导、试验进度的在线跟踪、实验成绩的科学评价以及实验数据的及时更新。在新的实训平台上,学生可以作为任何角色的社保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管理和业务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还可根据具体的实验项目进行自主设计、角色分配和自主实验,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

篇7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394-02

1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育现状概述

当前,文化底蕴缺乏现象是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虽然当前素质教育理念已经逐步得到认识,对高职院校素质教育问题的相关关注程度也在不断加强,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很多地区的高职院校也相继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大学语文等课程,其宗旨就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全面提高其个人文化素质。然而受到高职院校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就业环境和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在思想重视程度、师资力量分配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均还不够得力,收效也不够明显。部分高职院校甚至出现了技能强素质差的尴尬境遇。

2 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比较模糊:在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的相应体系中,对于高职大学语文尚缺乏比较明确的定位。各高职院校对于大学语文教学的认识也不够统一,课程的开设的随意性较强,一些高职院校甚至认为,高职学生的根本任务是哟啊不断提高职业技能,而进行大学语文教学完全是可有可无的,再加上高职院校学制短,总课时数少的实际情况,在保证英语等基础课以及专业科的情况下,语文课往往是减之又减,部分高职院校甚至直接将大学语文课砍掉,而一些高职院校虽然也开设了大学语文课,但每周也仅有是象征性的两学时。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在教学形式上,多采用选修课和讲座方式进行处理,大学语文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教学效果往往很难达到。大学语文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基础地位也在逐步丧失。这种现象不仅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中定位缺失的直接反应,也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认识的一些误区。

2.2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时量存在严重不足:课时量可以直接反应对一门课程的重视程度。高职院校中通常也是最能体现办学特色、最具培养目标的课程,在课程安排中占有最多的课时。从某种方面甚至可以说,课时的多少,可以直接反应出一个学校对各学科的重视程度。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均是选修课,课时更是非常少。这种现象似乎可以给学生一个明显的心理暗示,就是大学语文课程已经不再重要。加之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轻文思想,造成选修大学语文课的学生人数很少。压缩大学语文教学课时从短期看,似乎节约了一些教学资源,但从培养人才和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长期角度上看,是不可取的。

2.3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资料相对缺乏:在很多高职院校中,语文教学资料情况十分缺乏。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是的更多空间留给了科学类、技术类的书籍。与大学语文相关的文学类书籍较少,少量的文学书籍在时间上也十分陈旧,往往仅能满足那些文学爱好者业余的消遣的需要。大学语文教材的建设也不容乐观。很多高职院校是完全照搬大学本科的教材,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没有固定的大学语文教材。其他多媒体教学设备更是十分缺乏。

3 大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内在原因为高职大学语文教育目标缺位:第一,大学语文教育目标还是偏重知识的积累,往往忽略自身能力的形成。第二,大学语文教育目标存在自我封闭的问题,没有很好地和其他学科进行有效沟通。第三,大学语文教育应在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之外,进一步提高对学生人格和修养的培养力度。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成才,人格和修养的培养更为重要。因此在在教育目标制定中,对于如何通过大学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人格修养仍应进一步加强

3.2 外在原因在于人才市场的目标短视: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繁荣,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多样化以及产业技术水平的升级换代,社会上对于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存在很多的缺口,这些情况在客观上促进了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而就业率无疑是衡量高职院校的一项关键性指标,学校就业率是学校的生命线。面对现实的就业压力和当前市场的短期需求,很多高职院校为了自身需要,常常只能采取口径更窄的专业设置的方式来进一步增强其针对性和实用性。人才培养的功利导向十分严重,对于大学语文类文化素质教育往往重视不足。

4 进一步改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对策及思考

4.1 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实训、实习活动充分结合:高职院校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均在实训、实习活动中,而学生在实训实习活动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语文问题。例如,撰写写调查报告等,此时语文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同时,语文老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的实践能力,转变角色,真正成为高职院校传统文化的传导者和传播者,成为学生人文素质提高的领路人。

4.2 全面淡化教师传授,积极强化学生参与:在过去传统教学中,往往十分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课堂设计逐句逐段深挖掘、透分析,似乎教师不传授不讲解,就不是在上课,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被动的写,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要改变“一堂言满堂灌”的现状,教师就必须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授课过程中尽量缩短讲析的时间,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教师通过精心策划,有意留白、重点阐述,举一反三、引导启发,鼓励创新、设置情境,集体讨论等形式彻底改变师生之间纯粹控制与被控制,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通过师生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学善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3 面向就业市场,注重教学的职业性:高职的培养目标是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所以高职语文教学应面向市场,针对学生实际,大胆调整教学内容,切实把教学重点放到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上来,将目标瞄准学生将来的就业需要上来,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可以开设写字课,训练学生写一手规范、工整、秀丽的好字;可以开设口语课,纠正发音,锻炼胆识,培养学生能表情自然、清晰流畅地表情达意;加强应用文写作,满足毕业求职甚至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需要。现在的高职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功利”的,一旦他觉得有用,学习兴趣自然高涨,学习气氛随之就活跃起来了。

5 结语

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在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同时,应该通过大学语文给予学生人文素养的滋补和熏陶。但是,现在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遭冷遇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改变这一现状刻不容缓。然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全体大学语文老师共同努力,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认真研究新时代高职教育目标,对大学语文进行深度改革。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步伐,满足市场的需求,为国家培养出既专又博的高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蒋雪艳,付成波.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大学语文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7(3)

[2] 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篇8

基本上都按新的部颁计划开设了科学课及科技活动课程。

(二)教材使用

均使用了教科版科学教材。小学教科版科学教材版式美观,色彩丰富,图文并茂,并考虑了城市与农村学生的一些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教学现状

在课堂教学方面,绝大部分教师均能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以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1.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由以往注重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并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兴趣培养。

2.在选择教学内容方面:绝大部分教师都比较注重这样的一些教育教学意识:注重科学知识的掌握与现实相联系,注重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注重让学生感悟科学的价值和意义。

3.学生学习方式培养方面:多数教师都注重研究教学方法,注重避免单纯的灌输式传授教学,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重视实验能力培养。难而可贵的是,很多教师都能够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以多媒体的形式,更加直观地进行教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使用方面问题

1.教材部分内容与实际有距离,既有农村学生学习理解有难度的内容,也有城市学生一无所知的内容。

2.教材的版式与内容虽然很美观,图文并茂,以图示或表格留空为主,体现了培养学生探究与自学的思想,但一些教师难以把握设计意图,对于知识点的把握更是无从下手,特别是很多农村老教师由于自身的问题,对教材理解与把握存在难度,造成了在教学中理不清思路,抓不住重点,也难以突破教学难点。

3.教材内容偏多,个别内容有些超出了小学生的学习范畴。如,五年级科学中关于“恒星周年视差”的内容,不但明显让学生理解难度大,很多教师自己也必须努力“求索”才能理解。

(二)教师教学方面

1.仍然存在重知识讲授的现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没有落到实处。

2.因教材存在与现实脱节的内容,使教师难以把握教材重难点,教师讲授难度大,学生收效甚微。

3.因资源配备不足,如一些农村学校的实验设备、电教设备的配备远远跟不上要求,与教材内容的需求严重不相称,单凭苍白的讲解难以让学生理解。

4.因现实中过分强调安全等因素,教师极少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对一些与自然环境紧密相关内容的观察和探究难以落到实处。这方面城市显得更为突出。

三、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

一方面,学校或教师对本学科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由于传统因素作怪把科学等学科打入“副科”,不能受到与“主科”同等的重视,没有很好地意识到科学课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

另一方面,基于前面的原因,教学能力较强的中青年教师基本上都从事语数学科的教学,科学等学科往往由老年教师承担,虽然拥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因老教师在知识更新及实验与现代教学手段方面的不足,不太适应现代科学学科的教学需要。

基于以上原因,提出对科学教学教学的思考:

(一)要提高广大学校领导与教师对小学科学课的重视程度

科学课程是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正确地认识周围世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而且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打下基础。

(二)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理论素养

科学课程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呈现在教学面前,对教师提出了极为严峻的挑战,如果只凭经验教学,则很难达成科学课程教学目标,为此,学科教师应加大培训力度,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三)教师树立学习意识,增加知识储备

篇9

2、寻求小学数学教学对策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调查形式

1、听:随机抽听数学教师的数学课及数学公开课。

2、谈:谈访教师。主要谈教师对新课程的看法或体会在实施新课程中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指备课、上课、反思等在新课程中有哪些经验、体会与问题等。

三、调查对象及内容

1、调查对象:特克斯县小学数学教师。

2、调查内容:调查涉及数学工作业绩情况、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及课堂教学情况等内容。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数学教学的变化及存在的问题

1、数学教学的变化

(1)师生关系的变化

通过调查,我发现如今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有了新的认识,知道自己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只有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交流、合作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到目前为止在我听得的课中,没有发现一个教师是板着脸孔、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学生的。

(2)数学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

案例如:三年级“有余数的除法”

在练习中教师设计了去药店买药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开放题:康之源药店的药买一盒送一支,每盒96元(每盒7支)。天地同仁药店的药每盒78元(每盒7支)。问学生那家药店的药比较便宜。题目一出示,学生就颇感兴趣,积极开动脑筋,寻求答案。从而使学生对数学方法的体会更加深切、感悟更加真实,更能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学习方式的变化

学习方式改变了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方式,创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从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这样的观念逐确实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

案例如:二年级“可能性”

本课教者从学生喜爱的、熟悉的抛硬币游戏开始使学生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学生在观察、抛掷、猜测等活动中,初步体会到了硬币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然后小组内玩摸球游戏,再一次经历活动过程,感受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很快理解了“不可能发生”、“一定发生”等现象。达到了预期目标,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

2、存在的问题

(1)情境创设不当,缺少针对性。

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据不完全统计,85%以上的课都是从生活中或创设情景引入,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案例,但有些也有牵强之感。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缺少针对性,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2)合作形式滥用,缺少实质性。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合作欲望,是确实有合作必要的选择,而不是教师认为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几乎每节课上都有小组合作这一环节,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一至六年级都在用。有的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有的学生还不知道干什么,因此看似“热热闹闹”,但结果却是“蜻蜓点水”;有的课合作次数过多,反而削弱了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使教学目标无法在40分钟内完成;有的合作学习教师为急于完成预设活动,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篇10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县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本学年特对各小学英语师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到06年7月,我县小学共有35位英语教师,其中专职小学英语教师24人,英语专业师范类高校毕业生32人、非英语专业师范类高校毕业生3人;按课标规定每周3课时计算,按现有三至六年级学生计算,师资严重不足。

(表略)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县小学英语教师年龄较轻,有95%的教师在35岁以下;职称偏低,小高职称仅占5%;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课堂常规抓不好,教学效果不理想。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大部分能满足教学需要,但仍有个别教师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口语问题尤为严重。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影响较大。另外,英语教师任课班级过多,一般都有6-8个班级,而且部分学校的班额很大,面对300-400名学生,我们的老师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一是教师的精力有限,二是学生的时间有限,学生中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现在有的学校的三年级英语课每周只开两节课。英语学习需要大量重复,课时不足势必制约着教学质量。

二、教学调研

为了检测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质量以及了解三年来学校对小英学科的管理情况,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教研员深入课堂第一线。本学年共下校调研16所小学,进小学课堂听课56节。通过听课的方式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与座谈的方式了解学校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以及任课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建议;通过抽测的形式了解学生在口语、听力以及笔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形成调研报告送有关部门参考。并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教师素质在提升

1、英语教学有起色:一年来,县实验小学和江滨实验小学各举行了英语周系列活动,将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方式搬上舞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再次认识了教材。并在一定程度上向课文延伸,是学生了解到英语国家的语言与文化。

2、英语教师年轻,精力旺盛,课堂中发现大多数教师热情高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课堂气氛良好。

(二)质量检测进一步完善

为了检测我市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根据教育局的要求,本年度对有关学校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诊断性测试并进行了分析。

1、xx年11月对县小和江滨两所学校三年级学生进行口试。本次抽测发现:1)部分学生答非所问;2)许多学生对单词和句子的认读能力低下;3)个别学生不能将图片与单词很好地联系起来。课堂教学中出现低效现象;部分学校教学管理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2、xx年12月和xx年56月分别两次对全县四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测,旨在了解本阶段所教学单元中的关键词的落实情况和26个英语字母的教学情况。

监测方法:在开设英语课的学校中随机抽取一至两个班学生答题,答题结果全部输入电脑进行数据处理,再形成书面材料,发给有关英语教师;再请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对照检查,并采取整改措施。

试卷满分值为100分,总体平均分为70.5分。从数据上看,大部分学生对所学单元的重点词、交际用语及26个英文字母掌握不够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学生对四线格认识与运用不熟练,还未养成良好的英语书写习惯。部分学生书写习惯较差:A. 26个字母顺序不正确;B. 大、小写混用;C. 格线使用不规范;D字母笔画不正确,或者写成印刷体。

2)交际用语:个别考生看到句子不认识,配伍题随意乱选,对交际用语的使用只停留在口头上。3)校与校之间、班与班之间英语学习水平有较大的差异.

三、学科反思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教师都是刚走上小学英语讲台的年轻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出现一些问题是难免的。下面就我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有的教师有意识地组织了一些小组活动,但往往流于形式,学生中存在以下现象:

(1)学生缺乏合作学习习惯。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进行合作学习时,课堂纪律很难维持。老师布置完任务,让学生进行pair work 或 group work,学生有的在说与任务不相关的话题,有的坐着不吭声,有的却拼命喊,老师很难控制场面。

(2)学生的合作学习时间不到位。教师刚刚布置完任务,让学生做pair work或group work,一会儿就匆匆结束任务,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成果展示,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相互交流。

(3)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成绩好的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他们往往表现得很积极,组内自由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展示的次数也多,而成绩差的学生却无动于衷,好像小组活动跟他没关系,反正有人会去汇报展示,他自己就做做小动作,跟同伴说说话。

(二)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缺乏整体性

课堂活动是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的主要途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很多教师为课堂的一些活动,如游戏、单词或句子朗读、对话表演、准交际活动等设计了小组比赛,但在比赛的组织过程中,出现了以下现象:

(1)小组比赛缺乏目标性。学生陷入了一个严重的认识误区:为比赛而比赛。他们觉得比赛的输赢重于学习。从听课中发现,学生往往只注重比赛的结果,而不注重学习的过程。

(2)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缺乏整体性。老师对学生小组比赛没有进行整体设计,经常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一会儿是分男孩与女孩两组比赛,一会儿又是分四大组进行比赛。而且比赛完了就没事了,没有对学生的比赛结果进行登记和汇总,这样的话,没有形成整体的评价,也不能保持学生的持久兴趣。

(3)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缺乏公平性。在小组比赛当中,由于一时的疏忽,有些教师会做得不是很公平。

(四)教学设计欠科学性

(1)课堂结构不合理。往往前松后紧,引课生动,结果潦草,教学目标的落实不够,缺乏对目标的检测,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时常发生。

(2)教学重点不突出,目标设定不准确。有一些老师总是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的内容都练会,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各项目标的完成都不理想。

(3)教学过程不熟悉,教学设计不规范。

(五)教师示范和要求不到位

(1)教师示范不到位。有的教师在布置任务时示范了几次之后,学生还不知道要操练的是什么内容,学生小组活动时,甚至出现只活动无内容的现象。课堂倒是激活了,但却只是课堂表面的繁荣。

(2)教师忽视认读和书写技能的训练。教师们对课程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在教学中有一些教师都只注重了听说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认读和书写技能的培养。教学中没有帮助学生建立起图片和单词的联系,没有通过范写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书写的概念。

(3)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语音、语调及英语表达方面错误的出现率还比较高,这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

2、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任何学习方法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时间的培养,需要老师科学、合理、耐心的引导,采用循序渐进的指导方法。为了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必须培养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习惯。可以采用给小组记分奖励的方法,规范小组各成员的合作学习行为。教师可以先制定一张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的表格,制作一枚五角星的印章(或小动物、小笑脸等),并买一些粘纸,哪个小组若以老师的要求进行合作学习就能得到五角星印章一枚,达到十颗星,小组成员每人可以得到粘纸一张,单个学生表现突出的也可以得到粘纸,集到十张粘纸就可以到老师处领取奖品一份。这样就将小组合作与个性发展,合作和竞争紧密联系起来。

(2)让学生充分拥有合作学习的时间。教师应根据设计的任务的难易程度,充分给学生提供时间,让学生进行拓展思维,并且提供学生展示的空间,培养他们大胆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全体参与合作学习。教学既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又要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所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求每个组员发挥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把任务内容设计成简单和复杂的不同层次,成绩差点的学生完成简单点的任务;成绩好点的学生完成复杂点的任务。这样,就把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也集中了。这样也有利于课堂的组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也就达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教师应把展示的机会多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学好知识,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的。每个学生都希望学好知识,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的。每个学生都有集体荣誉感,都想为集体争光。只是有些学生胆子小,自尊心强,怕学得不好,展示的没有好学生好,不但不能为小组争光,反倒只会拖后腿,因而总是让给好学生展示。这时,老师应适时给予鼓励,不能歧视学困生,要发挥他们每个人的参与积极性。

(二)明确小组比赛的目的,公正评价学生课堂表现

(1)、明确小组比赛的目的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比赛的目的是学好英语,比赛只是一种学习英语的手段,是为了学习英语服务的。所以,教师在开展小组比赛活动的时候,一定不能只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迁就学生,只满足他们的比赛欲望,而是要强调比赛的目的是为了学好英语,而不是为了比赛而学英语。这种本末倒置的态度对学生学习是大有危害的。只有让学生明确了比赛的目的,才能真正发挥小组比赛的作用。

(2)课堂评价要有整体性。 为了使学生每堂课都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一开始就给每个班制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和奖励的记录表,在每堂课前画在黑板上或事先画在纸上,上课时贴在黑板上,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地、全面地、客观地、公正地在图表上用小星星、小红旗、小水果、小动物等简笔画或吸铁石等记录学生比赛结果。课后把比赛结果及时在图表上以学生感兴趣的标志记载并张贴在教室的墙上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以形成同质小组间的竞争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表格中还可以记录表现最好的学生和进步最大的学生的名字,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一直处于相互竞争的状态中,并有效地给予评价和奖励,对于培养学生的持久兴趣非常有效。

(3)课堂评价要公平合理。小组比赛时,教师一定要做到公平合理。如果做不到,会给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带来很大麻烦。因此,老师一定要细心。就算有时没有考虑周全或一时的疏忽而不小心造成了不公正的后果,也一定要及时补救。做到了这一点,对于教师的教学大有益处,避免出现学生认为你偏袒某一方,根本不公正,从而对你产生抵触情绪的现象。

(三) 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在教师所设计的各项任务活动中,学生能不断地获得语言运用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通过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学会主动思考、主动合作、主动探究,以实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1)热身/复习(Warming-up/Revision):教师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如:Lets sing. Lets chant. Lets do. Lets talk.等,让学生全员参与,进行热身和复习有关的教学内容,同时为授新课作好铺垫。

(2)呈现/操练(Presentation/Practice):教师借助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情景,把教学内容设计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生动逼真地呈现给学生。呈现阶段的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主体意识处于启发状态。操练阶段的教学以巩固新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师呈现新知识进行全班教学后,马上转向小组学习(pair work or group work),向以学生为主体过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包括游戏、竞赛、角色表演等,避免机械性的跟读和重复操练。

(3)巩固/拓展(Consolidation/Extension):这个阶段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中心环节,是诸多活动的目的和关键所在。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真实的任务,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完成交流任务。

(四) 建立新型的学习策略,适应新课标对新教师的要求

21世纪是学习化的社会,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只有学会学习,并全方位地提高自己。教师应该做到:

(1)准确把握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

(2)发展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

篇11

所谓“主体”,即第一、主要参与的群体,也是活动中的核心群体。而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可以理解为课堂中最为重要、最为核心,参与度最高且具有较强主动性的教学主体。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一直都把教师置于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积极主动的教学和讲授将知识传递和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讲台下被动的倾听和接受知识,在课堂上教师成为最为活跃的主角,甚至是在唱独角戏,完全决定了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规划实施,并主导了教学效果的高低。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对于高职院校保险学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保险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保险学很多学生都还存在一些误解,尤其是当前保险市场种种不规范业务行为导致大众对其颇有微词,由此也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知。那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让学生将自己的认知和观点充分表达出来,教师有针对性的释疑和解惑,学生的误解就能够及时消除,放下对于该课程的抵触情绪和怀疑态度。(2)有利于提高保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学生由于只是处于从属地位,被动的倾听和接受知识,教学效果无法保证。更重要的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教学效果完全由教师的水平决定,导致不同的学校同一门课程教学效果良莠不齐,学生的学习无法得到保证。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师退居幕后,仅仅起到辅助和引导作用,主要由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讨论、演练和训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就会得到很多的收获以及超出书本的知识,且思维不会完全被教师所限制,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扩散思维。(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高职教学的特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操水平,而保险学课程也应该如此。通过保险学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懂得保险产品设计的技巧、掌握保险核算方法,同时还具备较强的保险产品市场营销能力。这些都是非常实际的工作内容,仅靠倾听教师讲授是达不到很好的效果的,必须要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和训练,掌握今后将要从事的保险工作的流程、方法和技巧,让他们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从业水平。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高职院校保险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议

篇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所以,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阅读教学,并搞好阅读教学。

(二)阅读教学的现状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将造成很大的影响,在阅读教学的认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阅读教学没什么好的方法,带读和要求学生自读就是了,学生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实际上,在读的方法和读的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应对学生进行认真的阅读。通过多方面调查,掌握了一些数据,也发现了如下这些问题。

第一,阅读兴趣不高。多数同学不喜欢看课外书,特别是男同学,即使看的同学也相当马虎,做笔记的同学很少。另外,从同学们的阅读时间上反映出,同学们平时上课期间的阅读较少。说明同学们学习负担过重,这也应该是同学们不很喜欢的原因之一。再次,同学们学习上的交流也很少,传统的背诵朗诵很难实现。

第二,阅读对象单一。

学生不大多喜欢阅读古典小说,据了解,学生大多都是从电视剧中得知的,如,中国的四大古典名着《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第三,阅读数量不够。

从该校的情况来看,留守学生太多,自己买书进行阅读学习的很有限。学习环境较差,学校与家庭,教师和家长共同构成了学生的阅读环境很少。只有极少部分家长有文化素养,爱看书读报,对学生能起到积极而良好的影响。所以,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坏与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文化素养很有关系。在家庭环境中,家庭文化氛围浓,书籍报刊丰富,那么学生有书可读,其课外阅读状况就好,反之,则无书报可看,课外阅读只是纸上谈兵。另外学生家长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爱读书看报,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影响力是很大的,反之,学生家长文化素养低,爱好庸俗,不读书不看报,沉醉与打牌酗酒,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二、阅读教学的策略及措施

(一)改变阅读观念,在对待阅读的问题上,有的老师认为,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特别是读课外书会耽误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和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我认为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要真正搞好学生的阅读学习和教师的阅读教学,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和教师的阅读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对待阅读教学。

篇13

加之,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

2 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缺乏音、体、美、专业老师,工作负担重

在农村中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工作的积极性不如年轻人,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音、体、美专业教师,许多的音、体、美器材有不会用,如上所说,是摆设,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3 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