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安全生产问题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安全生产问题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安全生产问题

篇1

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的建设与使用管理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目前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的冷藏容量据不完全统计已突破700万吨/次,估计冷库的冷藏直接从业人员超过40万。而在我国冷库制冷系统中,有80%以上的冷库采用氨为制冷剂。氨作为冷库制冷系统中的一种工作介质——制冷剂,对人体是有一定危害的。按照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规定,我们冷库氨压缩机间的制冷工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方面属于IV级——轻度危害。

氨为常见的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氨蒸汽在空气中容积浓度达到11-14%时,即可点燃;当空气中氨的含量达16-25%(容积百分比)时,遇明火可引起爆炸。因此,当我们使用氨作为冷库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时,就随时应该加强对制冷系统安全运转的监控。此外,在我们冷库建造与使用过程中,大量使用了易燃或难燃的隔热材料,虽经科学合理的防火设计,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冷库日常经营运转过程中,对冷库建筑物引发火灾危险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作好冷库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对我们冷库的经营管理者来讲,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专项课题。

1.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我们食品冷藏业冷库现阶段安全生产的形势好于国内石油、化工及煤炭这些行业,但是毋庸讳言,这几年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已大不如以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形势依然是严峻的,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目前食品冷藏行业冷库安全生产的专职管理部门不明确

上个世纪,原商业部食品局一直是全国商业系统冷库安全生产最高管理机关,它组织制定的一系列有关冷库安全生产的管理规程,不仅在商业系统,而且在轻工、外贸、水产等行业的冷库中也都纷纷借鉴,参照执行,起到了统领全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作用。但是如今,随着政府体制的改革,商业部已不复存在了,有关我国食品冷藏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部门至今尚不明确,因此这就形成了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放任自流,各行其是的状况。

此外,目前在我国大中型冷库中,特别是在使用氨做制冷剂的冷库,多数没有设置专职的生产安全管理人员。不少食品冷藏企业对安全工程师这种专业技术职称都十分生疏。特别是近几年,国内食品冷藏企业面临着转制及市场激烈竞争的双重压力,生存是第一位的,企业领导顾及不到生产安全,加上企业减员增效等一系列内部改革措施的出台,往往被削减的首先是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及人员。从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来看,应该说现在远不如以前。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在下降,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在,我们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管理的水平,都落于国内石化、冶金、轻工等相关行业,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1.2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

据了解,目前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原商业部食品局曾在全国商业系统冷藏企业内颁布实施过《冷藏库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暂行)外(后来此“规程”曾在国内其它行业的冷库都曾经参照执行过),至今国内针对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规程或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还未见公布于世。这就说明我们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目前还是空白,急待从行业管理的角度,制定全行业安全生产应遵从的作业及操作规范。

1.3在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中,火灾事故仍是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建设与生产中的头号多发事故

由于冷库围护结构的隔热层和制冷设备和管道的保冷层,目前仍然以难燃和易燃的隔热材料——聚氨酯泡沫塑料、自熄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软木等为主。尽管在工程设计中遵照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冷库设计规范”要求,科学规划防火分区,加设防火带,但不可否认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些技术措施对冷库火险还难以彻底防范,这都会为冷库在建造和使用中留下火灾隐患。据目前有关冷库火灾事故的统计,冷库建造过程中发生的火险远远大于冷库建成后使用过程中的火险(此部分火险则大多由电气设施,设置或使用不当造成)。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国仅冷库建造过程中发生火灾就有20余起,死亡78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1.5亿元。由此可以看出,火灾已成为我们食品冷藏业冷库的头号灾害。

1.4在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中,有关在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安全管理目前还在刚刚起步

我国冷库制冷系统管道,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年4月颁发的《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的规定属于GC3级工业管道,按上述“规程”的要求,冷库中在用的制冷管道在线检验每年至少一次。其制冷系统中在用的压力容器,每年应进行一次外部检查,且在冷库投产运行后3年要进行一次对在用压力容器的首次内外部检验。应当说这几年我们的食品冷藏业冷库,对企业内为生产服务的制冷压力容器和制冷管道的安全是疏于管理的。在京、津、沪、羊城等东部大城市,按上述“规程”进行年检工作的才刚刚开始,尚需逐步积累执行“规程”的经验。从行业历史发展上看,我们冷库在用制冷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制冷剂的跑、冒、滴、漏现象是十分普遍的,违法操作造成的爆炸、跑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的形势不容乐观。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最近几年,我国许多省会城市随着市容的扩展,在进行城市改造建设中,拆除了一部分位于居住区附近的年代久远的中、小型冷库。这些冷库中使用过多年的制冷压力容器,制冷管道拆除后,被作为废钢铁卖到了废品回收站,但社会上个别从事制冷维修、安装服务的单位,不顾职业道德,将这些废旧制冷压力容器及钢管,以废钢铁的低廉价格买回,经过简单的表面除锈、刷漆后,重新用于农村集镇新建小型冷库的制冷系统的安装,其工程承包的价格低廉得惊人!但其所获取的利润仍是十分丰厚的。他们这样做的结果,钻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覆盖不严的空子,给投资者,特别是给在这些小冷库中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由此而引发的冷库漏氨、跑氨、爆炸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1.5在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中职业危害问题,近十年来在行业管理中有逐渐弱化的趋势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过去在计划经济下受到政府保护和重视的食品冷藏业,受到了空前的冲击,如今其投资主体、经营体制、隶属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样变化一方面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变革也丢弃了一些不该丢弃的,过去在行业里安全生产管理行之有效的好的典章制度。这其中就有食品冷藏业中有关职业危害方面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例如:过去在冷库氨压缩机间作制冷运转工的人员,按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每月都有一定的营养补助,冷库的冷藏工、搬运工都享受低温作业特有的营养物补助。如今,特别是在一些非公所有制的冷藏企业中,在这些特殊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却享有不到由于存在职业危害而应得到的补助。此外,像在冷库一线工人中普遍存在的关节炎、腰肌损伤、慢性咽炎、神经痛等职业病症的防治,更是得不到企业经营者的关心和重视。为防治这些职业病,需修建的供工人使用的热浴房间、烘衣房等,在新建的食品冷藏企业的规划建设中往往被忽视或砍掉。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来看,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的隐患还是多方面存在的,客观形势并不乐观。

2.我国食品冷藏冷库安全生产管理有待改进的几个问题

针对上面的分析及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的现状,为缩小我们行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同国内其他行业之间的差距特提出如下几方面的改进的建议。

2.1健全和完善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目前从全国冷藏行业来看,还没有一份可供全行业共同执行的“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我国人大颁布的“安全生产法”为纲,紧密结合冷库安全生产这种特殊环境,组织行业内的标准化工作者,尽快编写出食品冷藏业“冷库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而各食品冷藏企业可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特点,制定出本企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规程”、“制冷机安全操作规程”等,形成国家、行业、企业三级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体系。

2.2在全国食品冷藏行业中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宣贯工作

可以以一个省(自治区)为单位,由食品冷藏行业组织出面,在各省安全生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办培训班、搞知识竞赛等多种灵活的形式,对全体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及相关法规的教育。宣讲食品冷藏行业特别是有关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规程,有关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安全知识,车间火灾的防控安全捕救方法及遇险后逃生的方法。必要是要注意纠正其习惯性违章作业。当前有关国家及行业内安全生产法规的宣贯,其重点对象应是非公有制食品冷藏企业的经营者及乡、镇一级食品冷藏企业主。

2.3在食品冷藏业大中型冷库中,为落实我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应针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设岗立责

我国《安全生产法》已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做出了规定,企业的安全生产除企业人为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外,还应设有安全管理部门及专职人员。这一要求对我国为数众多小型乡、镇食品冷藏企业来讲,一时还难以执行,但对大中型食品冷藏业冷库来讲,特别是对采用氨制冷系统的冷库来说,还是十分必要的。应该设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人,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订,安全生产状况的监督检查工作,以及安全生产知识和条令法规在企业内的宣贯工作。因为在这些大中型食品冷藏冷库的氨制冷系统中,氨的充注量都在几吨到几十吨之多,一旦发生氨泄漏事故,不仅危及本企业职工的人身安全,对周围500米之内的人畜都会造成重大伤害,因此,大、中型冷库企业的安危已为影响社区安全的重大问题。

2.4食品冷藏业冷库应定期进行安全生产的自我检查

食品冷藏业冷库在每年的淡季应抓紧时间。组织厂内技术人员,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排、带领下,对全厂各个安全生产环节、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作好在作设备安全检查记录。以下几个方面应是我们冷库进行安全生产检查的重点部位。

——在用压力容器的外部检验。以宏观检查的方法进行,可用目视检查(包括使用放大镜),重点是通过外部检查,发现在用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表面缺陷,重点部位应是压力容器本体上焊缝的现状,接管、接口部位是否发生了异常变形或裂纹。发现存在危险隐患时,应及时建议企业法人请专业压力容器检验部门作深入查验,并对其危险做出评价,提出防范方法措施,以确保在用压力容器生产使用安全。

——在用压力管道的外部检验。同样可用目视检查(包括使用放大镜),重点检查管道和部位焊缝的表面状况,是否存有表面裂纹,管道表面防腐涂层是否有剥落的地方,管道的弯头处,管架处有无变形、位移,管道与管架接触部位有无局部腐蚀,带绝热层的管道,绝热层是否有破损之处,有无结霜、滴水等跑冷现象。如有则应将跑冷处管道的焊缝或金属管道表面腐蚀状况作仔细检查,并应作好记录。发现不安全隐患应及时向企业法人报告,并提出进一步采取安全措施的建议。

——对冷库制冷系统上在用的各类安全监察仪表进行校验和检查。如压力表、真空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安全阀、压差控制器等,都应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合下,认真作好检验工作。其中压力表、真空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都应每年送当地法定检验部门进行校验1次,以确保这类安全监察仪表对制冷系统安全正常工作的监护作用。

——对冷库建筑物进行宏观检查。如冷库建筑物主体沉降的情况;冷库地坪防冻设施运转工作状况;冷库隔热层表面状况,有无开裂、沉降、是否有鼠洞、结霜、滴水跑冷现象;冷库冻结间、快速预冷间结构主体的建筑材料冻融循环破损状况;冷间电线、电缆穿越冷库隔热层处有无异常状况;冷库防雷接地设施的性能状况,都应逐一加以检查,并作好记录。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向企业法人报告。

——对冷藏企业现场摆放的各类消防器材、救护用品可用性,每年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及时更新失效的消防器材及救护用器,以使这类用品随时都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篇2

根据几年来从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实践,对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和梳理。

1.不规范的市场环境,制约了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建筑施工存在的安全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建筑市场秩序混乱的产物。当前,建筑市场还不够规范,一些建设项目不履行法定建设程序,规避招标、肢解发包、以邀代招、虚假招标、有的以重点工程时间紧为借口指定施工单位、泄露标底信息等问题。一些施工企业诚信缺失,为达到中标目的不择手段,有的借用或挂靠资质,人员、业绩弄虚作假,骗取中标;有的围标、陪标和串标,事后进行利益分配;有的签订“阴阳合同”,低报价中标、非法分包、随意挂靠、高资质投标、低资质进场、无资质施工的现象十分普遍,出现“一级资质中标、二级资质分包、三级资质承包、无级资质全包”的现象。结果导致施工中降低安全设施和安全投入,安全措施得不到落实,安全隐患屡见不鲜,导致事故频发。

2.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机构不健全,安全责任不落实多年来,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体制,其中“企业负责”意味着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和管理,主要与工程的施工单位有关,安全风险也就由施工单位承担。建设单位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以“安全措施费”的较小代价,合法地转移至施工单位,使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获利和风险关系明显失衡。再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是每个企业的自觉行为和目标。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又缺乏激励机制,对违法、违章行为缺乏处罚力度。对安全生产没有发生事故的施工企业,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的奖励政策和激励措施,导致施工企业抓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降或受挫。对有法不依、有章不循和不按技术规范、规程进行施工而发生事故的施工企业,又缺乏有力度的处罚。致使施工企业长期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管理仍然处于“经验型”和“事后型”的管理方法,安全管理工作松松紧紧,抓抓停停,甚至存在“一来检查,马上就抓,检查一走,立即放手”的自欺行为;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机构不健全安全责任不落实、防范和管理不到位,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较低;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分布、分类不清,尚未建立起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事故隐患尚未得到有效治理;违章指挥、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安全事故。。

3.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据有关资料介绍,2012年建筑业从业人员达4180.8万人,比2011年增加328.3万人。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建筑施工是这些务工人员的主要选择。一线作业人员85%以上都是农民工,由于他们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流动性大,多少人员未受过安全培训教育,缺少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操作技能、自我防护意识和安全生产法制观念等都比较差。近年来,从发生的事故来看,他们既是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又是事故的受害人。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员未认真履行各自的安全职责;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走过场,对设备的性能及安全装置不了解或不熟悉,违规违章操作时有发生;工程监理人员在监理工作过程中,重质量轻安全思想比较严重,部分监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缺乏,安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或规范不了解或不熟悉。

4.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机制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现状不相适应目前,我国有效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制还未形成,与国际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安全监督方式和管理手段同日益增大的建设规模和建筑施工队伍的扩大及队伍素质不高的现状无法适应;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不配套、不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方式、方法、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难以有深度地开展建筑安全监督工作。

5.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不配套、不完善近几年来,国家相继颁布实施了《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初步形成了框架,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推进了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但存在着诸多缺陷,需要亟待完善。

三、加强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1.认真贯彻国务院“一个通知,两个条例,一个意见”。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的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自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速度、质量、效益与安全的有机统一,切实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以强化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以规范生产为保障,以科技进步为支撑,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努力提升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综合能力。

2.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是解决建筑安全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筑市场不规范,秩序混乱,严重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必须实施综合治理,切实加以解决。一是规范建设业主的市场准入制度,防止不具备经营条件的投资者作为建设业主进入市场。二是加强对市场竞争行为的监管,规范招投标行为,并明确在工程招投标中,将安全生产费用专项列出,不纳入商务竞标,并要求业主对该费用的使用管理作出明确规定。同时,改变低价中标的方式,支持合理标价中标,防止一味追求压缩投资,为企业设备更新和安全投入提供一定的空间。三是着力培育建筑二级市场特别是劳务市场等,依托地方政府开办农民工培训学校,加强劳务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安全素质和基本技能,有组织和成建制地提供劳务用工服务。四是要提高建筑市场企业准入门槛,杜绝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资质能力差,管理混乱的企业和劳务队伍进入建筑市场从事建筑施工活动。五是依法严厉处罚违法违规分包、转包、挂靠等企业和个人行为。为建筑施工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进一步加强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一是要根据本企业的施工生产特点进行持续改进,进行修订或重新制定,使之在能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简单易行,便于落实,执行到位才能确保安全生产。二是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适用性强的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通过宣传教育培训使作业人员熟悉、遵守和执行操作规程,避免违规操作而发生事故。三是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关键在于人,人的安全素质的高低,安全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成败。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提高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责任感、自我保护能力,实现安全生产。

4.创新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安全监管水平。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工作,一是实现“五个转变”。即: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法制手段为主转变,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政治手段,用法制法规的强制力、经济政策的引导力和宣传教育的影响力规范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安全生产行为;从被动整改事故隐患向主动抓管理、抓基础转变,消除不安全状态;从阶段性的安全专项整治及运动式的安全监督检查向经常性、规范化、制度化的安全监管转变,克服安全检查追求形式、走过场的弊端,真抓实干,讲实效;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防范转变,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事前防范,从根本上保障安全生产;从以控制伤亡事故为主向做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转变,推动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二是进一步完善建筑安全监管体制,建立责权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管体制。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建立为安全监管工作服务的安全技术与咨询、培训教育、检测检验等安全监管支撑体系,提高建筑安全监管保障能力。三是改革和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方法。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必须根据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更新观念,改革和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方法,使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达到监督管理的目的,提高安全监督工作效能,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生产。

篇3

氨为常见的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氨蒸汽在空气中容积浓度达到11-14%时,即可点燃;当空气中氨的含量达16-25%(容积百分比)时,遇明火可引起爆炸。因此,当我们使用氨作为冷库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时,就随时应该加强对制冷系统安全运转的监控。此外,在我们冷库建造与使用过程中,大量使用了易燃或难燃的隔热材料,虽经科学合理的防火设计,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冷库日常经营运转过程中,对冷库建筑物引发火灾危险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作好冷库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对我们冷库的经营管理者来讲,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专项课题。

1.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我们食品冷藏业冷库现阶段安全生产的形势好于国内石油、化工及煤炭这些行业,但是毋庸讳言,这几年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已大不如以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形势依然是严峻的,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目前食品冷藏行业冷库安全生产的专职管理部门不明确

上个世纪,原商业部食品局一直是全国商业系统冷库安全生产最高管理机关,它组织制定的一系列有关冷库安全生产的管理规程,不仅在商业系统,而且在轻工、外贸、水产等行业的冷库中也都纷纷借鉴,参照执行,起到了统领全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作用。但是如今,随着政府体制的改革,商业部已不复存在了,有关我国食品冷藏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部门至今尚不明确,因此这就形成了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放任自流,各行其是的状况。

此外,目前在我国大中型冷库中,特别是在使用氨做制冷剂的冷库,多数没有设置专职的生产安全管理人员。不少食品冷藏企业对安全工程师这种专业技术职称都十分生疏。特别是近几年,国内食品冷藏企业面临着转制及市场激烈竞争的双重压力,生存是第一位的,企业领导顾及不到生产安全,加上企业减员增效等一系列内部改革措施的出台,往往被削减的首先是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及人员。从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来看,应该说现在远不如以前。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在下降,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在,我们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管理的水平,都落于国内石化、冶金、轻工等相关行业,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1.2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

据了解,目前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原商业部食品局曾在全国商业系统冷藏企业内颁布实施过《冷藏库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暂行)外(后来此“规程”曾在国内其它行业的冷库都曾经参照执行过),至今国内针对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规程或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还未见公布于世。这就说明我们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目前还是空白,急待从行业管理的角度,制定全行业安全生产应遵从的作业及操作规范。

1.3在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中,火灾事故仍是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建设与生产中的头号多发事故

由于冷库围护结构的隔热层和制冷设备和管道的保冷层,目前仍然以难燃和易燃的隔热材料——聚氨酯泡沫塑料、自熄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软木等为主。尽管在工程设计中遵照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冷库设计规范”要求,科学规划防火分区,加设防火带,但不可否认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些技术措施对冷库火险还难以彻底防范,这都会为冷库在建造和使用中留下火灾隐患。据目前有关冷库火灾事故的统计,冷库建造过程中发生的火险远远大于冷库建成后使用过程中的火险(此部分火险则大多由电气设施,设置或使用不当造成)。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国仅冷库建造过程中发生火灾就有20余起,死亡78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1.5亿元。由此可以看出,火灾已成为我们食品冷藏业冷库的头号灾害。

1.4在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中,有关在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安全管理目前还在刚刚起步

我国冷库制冷系统管道,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年4月颁发的《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的规定属于GC3级工业管道,按上述“规程”的要求,冷库中在用的制冷管道在线检验每年至少一次。其制冷系统中在用的压力容器,每年应进行一次外部检查,且在冷库投产运行后3年要进行一次对在用压力容器的首次内外部检验。应当说这几年我们的食品冷藏业冷库,对企业内为生产服务的制冷压力容器和制冷管道的安全是疏于管理的。在京、津、沪、羊城等东部大城市,按上述“规程”进行年检工作的才刚刚开始,尚需逐步积累执行“规程”的经验。从行业历史发展上看,我们冷库在用制冷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制冷剂的跑、冒、滴、漏现象是十分普遍的,违法操作造成的爆炸、跑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的形势不容乐观。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最近几年,我国许多省会城市随着市容的扩展,在进行城市改造建设中,拆除了一部分位于居住区附近的年代久远的中、小型冷库。这些冷库中使用过多年的制冷压力容器,制冷管道拆除后,被作为废钢铁卖到了废品回收站,但社会上个别从事制冷维修、安装服务的单位,不顾职业道德,将这些废旧制冷压力容器及钢管,以废钢铁的低廉价格买回,经过简单的表面除锈、刷漆后,重新用于农村集镇新建小型冷库的制冷系统的安装,其工程承包的价格低廉得惊人!但其所获取的利润仍是十分丰厚的。他们这样做的结果,钻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覆盖不严的空子,给投资者,特别是给在这些小冷库中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由此而引发的冷库漏氨、跑氨、爆炸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1.5在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中职业危害问题,近十年来在行业管理中有逐渐弱化的趋势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过去在计划经济下受到政府保护和重视的食品冷藏业,受到了空前的冲击,如今其投资主体、经营体制、隶属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样变化一方面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变革也丢弃了一些不该丢弃的,过去在行业里安全生产管理行之有效的好的典章制度。这其中就有食品冷藏业中有关职业危害方面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例如:过去在冷库氨压缩机间作制冷运转工的人员,按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每月都有一定的营养补助,冷库的冷藏工、搬运工都享受低温作业特有的营养物补助。如今,特别是在一些非公所有制的冷藏企业中,在这些特殊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却享有不到由于存在职业危害而应得到的补助。此外,像在冷库一线工人中普遍存在的关节炎、腰肌损伤、慢性咽炎、神经痛等职业病症的防治,更是得不到企业经营者的关心和重视。为防治这些职业病,需修建的供工人使用的热浴房间、烘衣房等,在新建的食品冷藏企业的规划建设中往往被忽视或砍掉。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来看,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的隐患还是多方面存在的,客观形势并不乐观。

2.我国食品冷藏冷库安全生产管理有待改进的几个问题

针对上面的分析及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的现状,为缩小我们行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同国内其他行业之间的差距特提出如下几方面的改进的建议。

2.1健全和完善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目前从全国冷藏行业来看,还没有一份可供全行业共同执行的“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我国人大颁布的“安全生产法”为纲,紧密结合冷库安全生产这种特殊环境,组织行业内的标准化工作者,尽快编写出食品冷藏业“冷库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而各食品冷藏企业可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特点,制定出本企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规程”、“制冷机安全操作规程”等,形成国家、行业、企业三级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体系。

2.2在全国食品冷藏行业中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宣贯工作

可以以一个省(自治区)为单位,由食品冷藏行业组织出面,在各省安全生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办培训班、搞知识竞赛等多种灵活的形式,对全体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及相关法规的教育。宣讲食品冷藏行业特别是有关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规程,有关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安全知识,车间火灾的防控安全捕救方法及遇险后逃生的方法。必要是要注意纠正其习惯性违章作业。当前有关国家及行业内安全生产法规的宣贯,其重点对象应是非公有制食品冷藏企业的经营者及乡、镇一级食品冷藏企业主。

2.3在食品冷藏业大中型冷库中,为落实我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应针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设岗立责

我国《安全生产法》已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做出了规定,企业的安全生产除企业人为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外,还应设有安全管理部门及专职人员。这一要求对我国为数众多小型乡、镇食品冷藏企业来讲,一时还难以执行,但对大中型食品冷藏业冷库来讲,特别是对采用氨制冷系统的冷库来说,还是十分必要的。应该设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人,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订,安全生产状况的监督检查工作,以及安全生产知识和条令法规在企业内的宣贯工作。因为在这些大中型食品冷藏冷库的氨制冷系统中,氨的充注量都在几吨到几十吨之多,一旦发生氨泄漏事故,不仅危及本企业职工的人身安全,对周围500米之内的人畜都会造成重大伤害,因此,大、中型冷库企业的安危已为影响社区安全的重大问题。

2.4食品冷藏业冷库应定期进行安全生产的自我检查

食品冷藏业冷库在每年的淡季应抓紧时间。组织厂内技术人员,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排、带领下,对全厂各个安全生产环节、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作好在作设备安全检查记录。以下几个方面应是我们冷库进行安全生产检查的重点部位。

——在用压力容器的外部检验。以宏观检查的方法进行,可用目视检查(包括使用放大镜),重点是通过外部检查,发现在用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表面缺陷,重点部位应是压力容器本体上焊缝的现状,接管、接口部位是否发生了异常变形或裂纹。发现存在危险隐患时,应及时建议企业法人请专业压力容器检验部门作深入查验,并对其危险做出评价,提出防范方法措施,以确保在用压力容器生产使用安全。

——在用压力管道的外部检验。同样可用目视检查(包括使用放大镜),重点检查管道和部位焊缝的表面状况,是否存有表面裂纹,管道表面防腐涂层是否有剥落的地方,管道的弯头处,管架处有无变形、位移,管道与管架接触部位有无局部腐蚀,带绝热层的管道,绝热层是否有破损之处,有无结霜、滴水等跑冷现象。如有则应将跑冷处管道的焊缝或金属管道表面腐蚀状况作仔细检查,并应作好记录。发现不安全隐患应及时向企业法人报告,并提出进一步采取安全措施的建议。

——对冷库制冷系统上在用的各类安全监察仪表进行校验和检查。如压力表、真空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安全阀、压差控制器等,都应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合下,认真作好检验工作。其中压力表、真空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都应每年送当地法定检验部门进行校验1次,以确保这类安全监察仪表对制冷系统安全正常工作的监护作用。

——对冷库建筑物进行宏观检查。如冷库建筑物主体沉降的情况;冷库地坪防冻设施运转工作状况;冷库隔热层表面状况,有无开裂、沉降、是否有鼠洞、结霜、滴水跑冷现象;冷库冻结间、快速预冷间结构主体的建筑材料冻融循环破损状况;冷间电线、电缆穿越冷库隔热层处有无异常状况;冷库防雷接地设施的性能状况,都应逐一加以检查,并作好记录。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向企业法人报告。

——对冷藏企业现场摆放的各类消防器材、救护用品可用性,每年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及时更新失效的消防器材及救护用器,以使这类用品随时都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2.5加强食品冷藏业冷库职工职业病危害的监控与防治工作

对在冷库低温下常年作业冷藏工穿着的防寒服装,就根据其作业环境温度的状况,参照国外标准,制定出我国冷藏工防寒服的行业标准,体现我们食品冷藏行业的人为关怀。对在冷库一线生产作业的冷藏工、制冷工除参加企业组织的定期健康体检外,还应对其骨关节的健康状况,脊柱健康状况,口腔咽部健康状况作增项检查,以便及时掌握本企业员工职业病的发病状况,为研究和改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食品冷藏业冷库的安全生产问题所涉及的企业工作岗位,专业领域都很广泛,还有一些比较复杂的技术性问题还需要社会上科研、设计和规划部门携手共同研究、开发,提出更好的防范措施和解决方法,以不断降低冷库安全生产的成本。以预防为主,努力提高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全行业安全生产的水平,是我们行业全本职工的共同责任。

篇4

近年来。认真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全县上下把平安生产作为打造“平安”和谐”重要工作来抓。推进了平安生产工作不时迈上新台阶。但由于受经济、历史等诸多因素制约,工作还存在以下一些缺乏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领导对安全生产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工作缺乏经常性和自觉性,存在侥幸心理,局部县直单位和乡镇“平安第一”思想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落实工作的措施不得力,满足于以文件传达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特别是排除平安隐患或在处置平安事故时缺乏协调配合,相互推诿躲避,谁都怕承担责任。二是平安生产基础脆弱。贫困山区县突出表现在道路交通平安基础设施单薄。县共有村组公路2463公里,绝大部分公路路况差,弯多坡陡路窄,基本上没有装置防撞护栏等安全设施,全县共有客运车辆260余台、农用车辆2300余台,相当一部分车是二手车,车况差,平安平安系数低。农村一旦发生交通平安事故,必致车毁人亡。三是平安隐患整治仍不彻底。如在打击农用车非法载客、矿山开发秩序整治等方面,政府虽然下了大气力进行专项治理,但受利益驱使,局部业主不惜任何代价逃避打击,非法行为反弹严重,甚至呈愈演愈烈之势。四是平安监管不到位。县安监局成立时间不长,局部单位和广大群众对其职能不甚了对平安隐患整改要求不以为然,甚至是一拖再拖,乡镇安监站由于部门委托执法授权不到位,工作中存在责任无限大、权力却很小的现象,从而导致平安监管责任难落到实处。五是群众平安意识单薄。贫困山区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由于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单一,就业人员与就业岗位“僧多粥少”情况下,主动从事危险作业的较多,劳动过程中遇到一些伤害,不会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二、加强平安生产工作的对策

随着经济的不时发展。这要求我不时创新工作思路,基层平安生产工作不时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多措并举强化监管,最大限度地减少一般事故,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平安、稳定的环境。今后一段时期,要围绕“强化一个理念,抓好两个建设,突出三个重点,健全四个体系”思路,坚持标本兼治,积极开展工作。

一个理念

把统一思想认识问题作为搞好平安生产工作的首要前提来抓。要通过反复宣传教育等手段。深刻认识到抓安全就是抓发展、抓安全就是抓稳定、抓安全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使全县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平安第一”理念。将平安生产摆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把平安生产工作抓紧抓实,努力实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确保一方平安”目标。

两个建设

一是抓好队伍建设。抓好平安生产监管工作的队伍建设。当前机构、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提高人员素质。要按照“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精干高效、保证有力”要求。积极汇报协调,配齐配足县安监局、乡镇安监站的人员,努力推行竞争上岗等竞争激励机制,优化岗位和人员结构。采取定期办班、重点乡镇和企业开展知识讲座等形式,加强各级安监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加强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对搞人情执法、以权代法、放纵平安生产的违法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强化经费保证,对平安生产要“优先投入”和重点倾斜,并向企业提取一定平安费用,建立政府平安生产基金,保证各类平安事故处置的同时,用于平安生产执法检查和装备更新。

二是抓好制度建设。努力规范日常监管行为。县里要进一步落实平安生产例会制度,规范日常监管。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平安生产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定期分析平安生产事故的原因、特点和规律,针对管理中的单薄环节,研究制定平安准入、平安检查、隐患排查、限期整改、重点问题挂牌督办等方面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方法,建立并严格落实企业平安费用、平安生产风险抵押金等制度。各有关部门要结合部门实际,制定事故隐患处置、危险源控制、重特大事故防范等管理规定和措施,保证本部门平安生产目标的实现。企业要强化平安生产主体地位的责任,建立每个岗位、各道工序的平安操作规范,加强日常监管,千万百计杜绝平安责任事故的发生。

三个重点

一是突出源头治理的重点。要建立平安生产行政许可制度,狠抓重大危险源监管和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加强危险源监管、整改治理事故隐患是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做好平安生产工作的关键。源头治理方面。严格市场准入,特别是对建筑施工、化工、烟花爆竹、民爆器材等高危企业必需从严把关,杜绝不具备平安生产条件的单位进入生产领域;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要加强平安生产评价和“三同时”审查、验收。重大危险源监管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方面,层层建立目标管理制度,督促基层做好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普查、登记、建档工作,并按规制定好相应的工作方案及监控措施,建立起一套规范的检测监控和防范体系。

二是突出专项整治的重点。要把交通运输、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消防等行业和领域作为平安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结合县实际。认真抓好专项整治,竭力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交通运输整治方面,认真落实道路交通“五整顿,三加强”要求,抓好大中型客运车辆以及农用车辆的平安检查,从严查处超员、超载和超速、疲劳驾驶等违规行为,坚决打击农用车辆载客的违法行为。加强水上交通平安的监管,重点整治渡口、码头秩序,坚决取缔“三无船只”从事客运。非煤矿山整治方面,加强永茂、青坪、万民等重点矿区的专项治理,对平安生产检查验收不达标和非法开采、未取得平安生产许可证的要坚决依法停业或关闭。烟花爆竹生产经营方面,加强生产、经营、运输、燃放各个环节的平安监管,严禁超能力、超定员、超药量违规生产,严禁超量贮存和运输;对不具备发证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予以关闭。建筑消防方面,要定期不定期组织建设、平安、质监等部门开展建筑施工专项治理,要加强商场、市场、学校、医院、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平安隐患排查和整改,努力减少平安责任事故的发生。此外,要认真抓好学校、食品药品、地灾隐患点等方面的专项整治,努力将各项平安措施落实到位。

三是突出监管工作的重点。采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促使企业落实平安生产主体责任。要把企业作为平安生产监管的重点。强制引导企业在保证平安的前提下获利。永茂矿业、永兴矿业、三家田鞭炮厂、液化气公司等涉安重点企业,大力开展《平安生产法》教育,逐步引导企业从“要我平安”向“要安全”转变。鼓励企业平安生产投入,支持产品设计、工艺、技术装备的创新,使企业的平安生产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要学习发达地区向中小企业派驻注册平安员的经验,搞好试点,分类实施,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平安生产工作无人管、不会管、管不好的问题,促进企业平安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

四个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平安生产责任制是平安生产工作的有效抓手。要继续推进平安生产责任制。逐级分解任务。严格责任制的检查和考核,层层签订以平安生产控制指标为主要内容的责任状。定期通报平安生产控制指标完成情况,严格兑现考核奖惩,敢于启用“一票否决”制度,努力完善平安责任体系。

篇5

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在于安全生产大环境的创设,强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当前我,基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面临“安监管理被动”、“责任意识淡薄”、“安监力管理专业性缺乏”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基层安监管理的工作建设需求,弱化了安监管理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改革,是社会建设、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应全面部署、统筹谋划,创设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新时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安监管理缺乏主动性

安监管理工作的开展,强调思想认识到位。基层安监管理工作缺乏足够重视,导致安监管理人员在思想认识上发生偏差,出现安监管理工作“被动”的状态。首先,安监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淡薄,安监管理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弱化了安监管理工作的效能发挥;其次,安监管理工作过于“被动”,缺乏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等工作开展不到位,导致安监管理工作无法有效落实;再次,安监管理工作深入不够,走进企业、实地检查的工作力度欠缺,对于生产安全隐患难以及时发现、排除。

2.企业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企业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点对象,强调企业树立安全生产责任意识的重要性。但在趋利性的本质之下,企业往往安全责任意识淡薄,在安全生产管理建设中,存在落实不到位、疲于应付检查的现状。首先,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淡薄,在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落实上,存在安全设施建设缺乏、安全教育缺失、预防应对机制不完善的情况,进而增加了生产经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的能力建设,从生产安全管理细则的制定,到安全生产管理的实施,都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再次,企业“重生产、重效益、轻管理、轻建设”的经营管理现状,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缺乏对生产安全的足够关注,在安全设备购置、安全生产流程等的落实中,未能严格依照相关规定执行,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生产中的安全隐患。

3.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力量薄弱,安监管理缺乏专业性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依托于专业化的安监管理队伍。但就实际来看,基层安监管理力量相对比较薄弱,面临“人员不足”、“专业性欠缺”的双重问题。一方面,乡镇监督管理站人员编制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安监管理工作的需求;另一方面,安监管理人员专业性欠缺,不能及时有效发现安全隐患,安监管理工作存在短板,而且乡镇安监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难以确保安监工作全面而有效落实。

三、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应对措施

1.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提高安监管理的主动性

安全生产时提高生产能力、维护地区稳定的重要基础。基层安监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安监人员,强调思想认识的树立,以提高安监管理工作的主动性。首先,安监人员要树立良好的工作责任意识,严格履行工作职责,落实工作制度,确保安监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其次,正确认识安监管理工作,通过管理方法的创新,提高安监管理工作的效率;再次,转变“被动”管理的工作现状,转而以“主动”管理的工作态度,消除工作懒惰、松散的现状,走进企业、深入检查,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提高安监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2.提高企业安全责任意识,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强调企业良好责任意识的导向下,做到安全生产管理。因此,企业一是要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将安全生产作为战略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从“重效益、轻管理”的错误认识中走出来;二是落实安全生产能力建设。企业应严格依照相关规定,做好消防等的设施建设,以满足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需求;三是完善安全管理机制。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应建立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从安全预防机制的建立,到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完善,确保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有明确的管理职责、有明确的的工作落实;四是配合按监管部门的工作部署,贯彻落实相关的工作指导。

3.强化安监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实现管理专业化建设

基础安监管理力量欠缺,是安监管理工作难以全面开展的重要原因。为此,基层安监管理工作的强化,一是要落实安监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通过专业能力的提高,实现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满足安监管理工作的需求;二是针对实际需求,适当增加基层安监站的人员编制,并在人员招录中,应强化专业性人才的招录,壮大现有的安监管理队伍。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本质出发,基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建设的着力点,在于安监管理力量的提高、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意识的提高。通过提高安监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推进专业化建设,确保安监管理工作前面而有效落实;企业作为安监管理的主体,应提高企业的责任意识,强化安全生产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

[1]汤勇.新时期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研究[J].化工管理,2016(16).

篇6

1.1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化和流程正规化

各大电力运营发展企业中,安全电力生产的管理是重要而有效的,通过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标准,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的分析全方面、多层次、动静态相互结合的过程,根据监督奖惩之间的配套管理过程,对相关的培训、教育内容进行衔接处理,明确实际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设标准,不断提升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化和流程化。综合分析实际总体规划和标准设计流程,对可能存在缺少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沟通,建立各级管理人员的综合政策规范,对可能存在缺乏问题进行整合,明确实际监督和管理的配套机制。按照经济发展计划标准,对实际的经济内容进行转变,明确实际宏观层面的相关内容,通过对企业内部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伴随着市场的快速推进,对企业的相关竞争力水平进行判断,需要对相关过程进行改变,明确企业的整体标准化和流程化,分析适用于生产管理的过程,准确的分析实际安全管理的过程。

1.2电力安全生产管理重心不明确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为了有效的提升实际内容的丰富标准,明确实际电力电网的分管情况,确定奖惩制度标准,需要以人为本,加强综合理念的管理水平,以全局为主要系统管理观念,不断完善生产计划的协同发展过程。按照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对实际的管理业务者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进行快速标准性的提升,确保及时发展,及时治疗,防止事故的发生和发展。

2安全生产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问题和因素

2.1电力市场环境的经济压力问题

伴随着市场改革的深化,电力企业的改革在探索发展中逐步得到快速的前行,需要转变现有的市场化标准,明确市场竞争发展的压力和潜在实力。电力企业需要以有效的成本节约方式,逐步减少企业生产管理现展的进程,对不同的成本进行安全管理,明确安全级别。另外,需要根据实际的经济发展速度,合理的分析电力需求增长速度。按照电网的输配单设备标注,对电力企业的机组负荷增长运输状态进行分析,明确各个方面的职能体系建设标准,确保保养和检修的合理性,不断提升高校稳定的运行发展效果。

2.2安全职责不够明确

电力企业具有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于安全生产实际的职责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对于大部分安全任务而言,往往只是做简单的工作说明,象征性的处理,缺乏有效的原则性和主动要求标准。分管的生产领导往往忙于各类繁重的生产工作任务,对于设备的维护、技术水平的升级都缺乏有效的处理能力,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提升整体调查研究过程,缺乏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需要根据电网的实际输配送情况,制定合理的发电企业机组长期管理标准,明确实际高负荷运行基本状态,对各类职能系统进行定期的保养和检修,提升制度的整改和完善对策规划效果。

2.3现场标准化安排不足,可能存在违章操作问题

违章操作是指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因为习惯某种行为,造成的违章操作,可能是临时性的,也可能是长期性的。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准确的分析修理后的情况,分析判断导致电力作业受损的原因,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的判断造成电力事故的各类问题。分析变压器二次接触后可能产生的各类不良故障问题,对于没有停电、没有验电,没有接地,严重违章等操作造成的伤亡问题。

3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方案

3.1建立有效的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意识

伴随着我国综合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产业已经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实现社会的完全融合发展,对于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意义。按照有效的安全稳定运行发展基础,分析国家、社会之间的稳定密切相连关系,分析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提升电力企业的安全发展水平,确保基层工人可以得到有效的挑战,充分认识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重要性,凸显安全生产的必要性。以企业利益为中心,为社会建立稳定的发展标准,牢固树立良好的安全思想管理意识,切实完善安全生产流程。

3.2提升安全生产的管理价值和意义

人本思想是依照现有的现代企业发展水平,通过政府职能部门、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逐步提高企业的综合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的理念思想。领导需要首先认识到加强安全电力生产管理的价值和意义,分析基层工作的生产标准,明确实际负债问题和差距,准确的分析实际各个时刻可能存在的事故和安全隐患问题,分析造成职工压力的情况,加强全职化的心理健康辅导,适当的减轻职工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尽量的改善工作环境水平,营造良好的个性化、和谐化、稳定化、安全化工作氛围,切实做好以人为本的管理意义。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需要明确实际可能存在的各类问题和不足,分析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对策实施方案,提升管理者对于电力安全生产技术的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引言

化工生产与其他工业生产行业相比,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强、危险性大等特点,发生事故后果比较严重。因此化工生产中要普及防火防爆知识,知晓危险有害因素,深入研究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提高安全意识,创建安全生产环境,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改善管理制度,规范生产操作,严格按生产规程执行,努力探讨控制危险因素的有效措施,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1、化工行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加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

在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科学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化工企业的重要管理模式,而安全管理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工行业加强安全管理,能够使化工行业的科学管理体系更加完善,能够培养和提升化工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特别是通过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能够使安全管理步入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对于促进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有利于提升化工企业竞争能力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生产力。对于化工行业来说,安全管理更是防控风险、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重要战略性举措。由于化工行业的特殊性,一旦企业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就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严重的会使企业濒临破产边缘。化工行业只有加强安全管理,才能确保企业始终在安全的环境下运行,才能保证企业始终控制好风险成本,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化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确保企业经济效益。

1.3有利于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

防范和控制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由于化工行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如果不能抓好安全生产,就极有可能对人民群众的生产财产造成威胁,进而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化工行业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不仅是顺应现代生产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2、化工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2.1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视不够,安全管理技术也不够。安全意识的提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如今的大多数化工企业,都只重视企业眼前的利益,对于安全生产设施的建设不足,在化工生产中使用的人力也是没有化工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的普通农民工,而且对于这些员工的安全教育,专业培训也是远远不够的。最严重的问题还有设备的年久失修,生产环境比较恶劣,而企业的高层对此不重视,往往出了问题才知道严重性。

2.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不少化工企业虽有安全管理制度,却并不健全,巡查制度不落实,诸如未增设有效紧急止漏装置、未在易漏地点增设浓度报警装置;员工没有取得资格证,对职工操作技能、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不够;工艺设计不完善,生产设备选型不妥,厂房设计、施工弊端多,降低防爆标准,人员随便出入生产场所,职工随便吸烟;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没有按照规定摆放,甚至混存随意摆放。管理上的漏洞易增加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的发生。

2.3操作问题

化工生产工作人员工对设备仪器具有规范性的操作是化工生产安全进行的关键。化工企业出现过非常多由于员工操作不规范而发生安全事故的例子。由于操作不规范而发生的安全事故其直接的受害者是员工自己,有很多工人由于操作不规范让机器把手给切去了,甚至有人因此失去了生命,类似惨不忍睹的事情还有很多,都是由于操作不规范造成的。

2.4设备问题

化工企业想要提高生产的效率与利润,必须引进先进的设备,这也有助于扩大化工企业的生产规模以及改进生产技术。有的化工企业,由于管理人员对设备的更新并不重视,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使用的都是比较陈旧的设备与器械,这些设备由于使用的时间比较长,很多都出现了老化、测量不准确等质量问题,有的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还会发出异常的响动,给企业的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也有的化工企业,虽然引进了先进的设备,但是没有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很多员工对新设备的功能以及操作技巧并不了解,这种情况也比较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3、强化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对策

3.1做好化工企业的各方面建设

一方面,应该加强化工企业的员工思想教育提升其安全意识,化工生产企业必须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力度,从而让其深知安全的重要性,取缔侥幸心理,从而积极配合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等各项工作。化工企业应该针对内部员工本身安全意识不足的实际问题展开思想教育,使化工企业员工能够积极与企业配合,走出主观上的误区,认真对待化工企业的生产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起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文化,通过文化这一软实力来规范化工企业的经验扩大与规模扩张,给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目标实现创造一个良好的促进空间。

3.2加强对安全生产观念的培养和创新

当前,很多的化工企业都处于比较传统的观念,对安全生产并没有全面的认识,也没有对安全生产管理提出创新思路。安全生产仅仅是口头的一个标语,并没有将其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安全问题得到了缓解,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为了防止安全管理成为口号和标语,应及时革新安全生产观念,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当前,很多企业都采用了HSE管理体系对化工企业中的生产进行安全管理,企业应根据HSE管理体系的内涵和核心思想,结合企业的具体生产情况,来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方法。

3.3落实管理,有具体的管理人员

只是说让化工企业的负责人管理安全还不够,要有具体的人员来负责安全管理这项工作。缺乏专业管理人员,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个企业对安全的管理,一般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企业负责人,二是监督检查者。其实要想完善管理制度,需要企业负责人和监督检查者共同努力,企业负责人制定出大的管理方向,监督检查者把企业负责人制定的管理方案进行落实,把具体的安全工作做到位,只有监督检查者和企业负责人共同努力才能让管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3.4加强安全检查工作

当前,我国还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安全生产管理不仅能够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还能够节约社会资源。因此,化工企业应防止安全事故给企业造成的经济负担和给社会带来的资源浪费,应认真对安全生产管理的有关途径和手段进行分析,并组建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专家对企业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继续分析,找出应改进的问题,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3.5强化细节安全

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注重细节,把安全生产落实到每一个环节,要严格控制工艺指标,控制温度、压力、加料速度、加料比例、加料顺序等,对设备进行正确的操作,减少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确保检修质量,确保设备完好,加强对压力的容器的安全监察和检测,及时更新老化设备,严格控制系统中的氧含量,加强气体监测,采用自动检测分析、自动调节、自动报警、自动排放、自动切除电源等安全联锁自控技术措施,防止火灾爆炸。

3.6做好化工企业生产设备的更新与维护工作

化工企业的生产设备是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关键环节,在安全生产不能只体现出条条框框,要多引进一些安全生产设备,甚至包括国外的一些化学危险物品安全事故的细节,通过化工企业生产设备的保证作用来实现安全的目标。

3.7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员工的总体素质是决定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效果的关键,因此,化工企业使所有员工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并且将其贯彻在生产实践中。对员工的培训主要通过高层、中层、基层这三个层次开展,根据各部门的不同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来决定培训的内容和深度,对不同阶段、不同层级的员工应有所侧重,使所有员工都具备安全生产意识。

结束语

化工生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化工生产安全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因为其涉及化工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及各个部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仅单个工序、单个部门做好安全管理是不能完成任务的。所以,在安全生产中,我们必须强调生产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协调统一,同时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生产员工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水平,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援鲜.关于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的调查报告(上)[J].化工劳动保护,2001,05:180-182.

篇8

1化工安全生产的主要意义

1.1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与国家的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化工生产通常会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操作,经常会伴有易燃、易爆等化学工业操作环境,并且化工安全生产的流程以及工艺也非常复杂,生产难度较大[1]。因为化工安全生产的以下特点,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往往容易发生火灾或者是发生爆炸之类的安全事故,对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不仅会给化工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还会对周边地区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化工生产过程汇总,需要实施安全生产策略,以预防此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1.2我国的重要产业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化工安全生产在其中占有了重要的作用,对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故此,在我国各产业之中,化工生产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不能够无视化工生产的安全问题,在化工安全生产中,要不断的加强安全生产的策略。

1.3安全生产是企业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的基础

在化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安全生产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关系到企业的存亡。所以,在化工生产中,一定不能够忽视安全生产工作,否则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必然会对化工企业有着极大的影响。

2安全生产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较为缺乏

在化工安全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直接参与的主体,所以他们的安全意识的高低,必然会影响化工生产的安全与否[2]。在导致安全事故产生的因素之中,人为因素占据着一个较高的比例,这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许多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另外,他们没有很熟练的掌握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复杂工序,或者是在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出现了失误以及违规操作等原因,从而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使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胁,使企业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对周边的环境以及居民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2.2安全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到位再化工企业内部,通常会制定一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保证化工生产能够安全有效的运行。然而,从执行的情况来看,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尽管各化工企业都对各项生产操作流程做出了规定,也制定了人员操作行为标准,但是在实际的安全生产中,这些规定要么是被企业员工所忽视,要么只执行了一小部分,另外,加上监管力度不够,使得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一些规章制度都没有落实到实处,有些的更是形同虚设。在这种情况之下,使得化工生产有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2.3违章操作的问题较为严重

在化工生产中,生产工艺的程序较为复杂,对生产装置的操作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需要工作人员有着较强的专业技能,并且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与标准来进行操纵[3]。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许多化工企业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较为却反,在生产装置的操作上难以严格的按照规范去执行,使得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违规操作以及失误操作,从而引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给企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2.4生产设备选择不够科学合理

在化工生产中,大多数都是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的,有些的化工原料有着强烈的腐蚀性,这就需要设备要有较强的耐磨蚀性。但是有少数的化工企业,在生产设备的选择上不够科学合理,导致化工原料出现泄漏的现象,或者是所选用的设备难以承受化学反应后所引起的变化,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影响了化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解决化工安全生产的主要对策

3.1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由于在化工安全生产中,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的高低会影响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所以,化工企业一定要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要做好安全培训工作,将“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映入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脑海之中。化工企业应该定期将企业员工组织起来,对他们开展安全意识的培训与教育,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媒介,运用多元化的培训教育手段,可以在培训过程中,运用一些典型的案例来进行讲解,也可以通过模拟实际操作的方式,来让员工切实的了解到违规操作与失误操作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将安全事故的发生形象化到每一位员工的脑海之中[4]。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学习,以便让每一位工作人员能够依法来进行生产工作。除此之外,在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的同时,企业还应该重视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培训,因为只有每一位工作人员都熟练掌握操作,能够根据规范标准来进行安全生产工作,才能够使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有所降低。

3.2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完善

为了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规范的去进行生产操作,就要求企业要不断的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要让每一位员工都明确每一个生产岗位的职责,将生产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与工作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从而使工作人员都认识到要为自己操作行为负责,要时刻牢记安全生产这一工作要点,从而在今后的化工生产工作中,能够用规范的操作的去进行生产,进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对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加强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要重视对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要对现场的生产流程进行跟踪,及时发现生产操作中的不规范问题,将安全隐患问题及时的上报给上级部门,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解决。与此同时,要对各种违规行为进行纠正,并且要对这些违规操作人员予以一定的惩罚,以便让工作人员能够牢记自己的错误操作[5]。除此之外,企业各部门之间要加强联系,以便更好的协同合作,将信心及时的传递,然后各部门之间进行沟通,对安全事故予以处理,这样也能够使企业各部门互相监督,使生产任务能够得到保障。3.4做好检查工作化工企业要建设一个全面的监控系统,以便对生产设备的状态、生产人员的操作进行实时监控,让这些因素处于一个可以控制的状态。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要建立相应的监管部门。定期去化工企业进行大检查,对于不予以安全生产操作的化工企业予以相应的惩治,情节严重的化工企业,可以予以停工处理。从而将安全生产的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

4结语

综上,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会切实影响到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以,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范,消除安全隐患。这就需要提升化工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要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并要求企业管理者加强对现场的管理工作。此外,各级地方政府要成立相应的监管部门,定期对各化工企业进行检查,对那些不进行安全生产的化工企业予以严惩,从而使安全隐患处于一个可以控制的状态。如此一来,就能够极大的保障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能够提升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继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作者:邢立伟 单位: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

参考文献:

[1]杨永胜.化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化工管理,2016,08:239.

[2]李永江,薛蛟,胡彬彬.化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8:11-12.

篇9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242-02

一、电网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发展阶段,国家电网公司和省电网公司提出了“十二五”的规划目标,促进了电网安全生产和建设不断的发展,电网资产经营方面也不断进步。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事业大面积开展,对用电需求不断增加,而电力企业内部的管理机构和电力安全生产教育还有一定的不足,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研究目前电网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找到相应的措施已是迫在眉睫。[1]

1.电网工程进展比较缓慢

我国电网投资有限,技术创新落后,发展框架不强,对于优化资源的配置能力还达不到目前的需求水平。并且对于事故风险应急响应的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尤其一些偏远并经济不发达地方,电网单位融资能力差、工业发展少、供电负责区域经济落后,[2]导致电网企业制定的设计规划标准也随之下降,电网技术水平随之降低,供电安全稳定性能得不到保证,常出现用电高峰时电网瘫痪现象。这种电网的不坚强影响供求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2.电网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不高

电网企业安全生产是整个国家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但是当前电网安全生产的能力不能适应国家与人们生活的发展需求,首先是电网的用户水平不一,电力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常出现电力设备被破坏和盗窃的现象。工业单位的用电常出现野蛮用电、违章用电,对于电力用电法规和准则完全不顾,导致电网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从而导致当地电网建设落后,电网安全基础不稳,电网安全运行能力降低。必须改变这些弊病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3]其次,电网安全生产基础不稳定,电网企业不能统一管理并有效规划,电网整体结构不合理,供电能力有限,并且对于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响应水平低,电网管理比较松散,规章制度不能上行下达,形同虚设。电网设备不能及时更新,导致运行不通畅,维修和围护难度增加,尤其在用电高峰故障层出不穷。部分电力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电力技术和操作行为不规范,人为的操作违章行为经常发生。

3.电力生产安全教育滞后

目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教育与企业发展严重不协调,影响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首先,电力企业没有完整系统的安全生产的教育体制和安全教育文化,没有树立起电网安全生产观念,需要在电力规划设计过程中考虑到电力文化教育因素,努力做到电网规范管理、技术过硬、结构系统完善,推动各级电力网络之间的和谐发展,提高国家电网的服务水平,系统改善电力安全生产的落后现状。其次,不断提升电力的输电水平和安全稳定供电能力,加强电力技术的提升和改进,使电力安全生产与质量和效益相协调,对施工质量严格把关。在电力设备运行中加强对其的检查、检修、升级,保证设备时刻处于健康运行状态,严格执行生产制度,确保电力安全生产。再次,电力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只停留在纸上,并且一些电力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不完善,无法直接应用到安全生产中去,电力安全教育没有系统规划和认真实施。电力企业员工安全生产理念差,没有和规章制度系统合为一体。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教育成果不能得到有效发挥。最后,对于电力安全生产的认识匮乏,不能在生产中体现。

二、电网安全生产的原因分析

1.表面原因

第一,电力安全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不大,规定性的原则不能坚持,负责人员工作态度不积极、不负责,电力工程现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之间不明晰,责任的关系不明确,现场的电力生产安全措施不能有效落实,有些安全措施形同虚设,并对电力工作人员要求不严,管理出现松懈,指导没有目的和没有切入点,导致工期延误和工程质量不合格,供电故障频出。第二,管理人员的电力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和安全思想松懈,对于电力安全生产的艰巨性、长期性、隐蔽性、周期性,反弹性认识不到位,放松对电力事故的警惕性。风险应急响应意识淡薄,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思想产生,导致电力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不能顺利实施。第三,电力安全生产的宣传不到位,加上电力建设部门为了赶工期,在任务和工作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因工作人员少导致电力安全生产能力达不到要求标准,电力安全生产的地位不断降低,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出现混乱。电力安全生产的事故往往发生在抢工期和赶任务的时间段。

2.内在原因

电力安全生产外在的问题是容易发觉的,而且发现后可以提高觉悟逐渐改变电力生产中的不足,改变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电力安全生产的执行能力,使得工作中的弊病逐渐消除,但是作为电力企业的部门所呈现出来的表层问题,在其他的部门也普遍性存在,所以要从更深层次提高对电力安全生产的认识。

一是人为的因素。人是电力安全生产的根本要素,也是最主要的要素,电力能不能安全生产主要取决于人。人在电力生产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人的操作能力水平直接决定事故的发生与否,以往的经验可知事故产生九成以上原因是人为因素,人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对自己的工作岗位不热爱,没有激情,没有奉献精神,没有工作心得,希望以少付出得到较多回报,抱怨多,本身的个人业务素质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需求,专业技能不过硬,没有主动遵照电力生产的安全规范、制度流程去实施。主要是对企业的责任心不够。尤其有些电力企业单位对内部员工的层次分得较为复杂,这也是历史遗留问题,比如还存在国营和集体之分、劳务人员和劳动人员之分、农电工和临时电工之分。工种形式复杂多样,很难统一建立一套系统的工作管理机制,大集体人员有时比国营人员多出很多,所占数量比例也比较大,在工种使用上混合使用,同一岗位同样的工作而国营和大集体人员的工资待遇差别较大。在这些工作身份不同的工作人员混合在一起的工作中推行目前的绩效管理就面临着很多不便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有些电力企业部门的管理体制不合理,如电力人员只进不出,造成了大锅饭的情况发生,保护了效率不高、能力水平差的工作人员,同时打击了表现积极员工、优秀员工、先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资金投入。电力部门每年都会有一部分预算资金投入到电网规划上,主要重视负荷能力和产量效益,注重资金的付出与电量产出的比例关系,但是通常把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忽略了,新技术、新产品、新能源的应用也经常被忽略,导致在电力生产技术方面不断落后于其他城市或者国家,设备不能经常更新,更新后布局不合理的现象也经常发生。如有些地域广阔,布置方式不够灵活多样,形不成环网供电。另外还有些地区变电容载偏低,变电的容量不能满足要求,少数变电站的单线单变的形式还在运用。还有些地区电力网络结构不合理。电网超载现象也时有发生,极大威胁着电网的安全运行。针对这种情况,只能加大电力网络的投资力度,才能使得电网稳定安全地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

三是管理部门的问题。电力企业的一些风险应急响应能力不足,没有预控能力,这是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前的管理模式是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电力安全生产往往是一票否决制度,起初在电力安全生产方面还是有一定的效果和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病:电力安全生产的管理混乱,工作分工不明确,流程不清晰,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现场工作杂乱无章。预防措置不到位。电力生产现场违章情况时常发生,负责人员无责任心并麻痹大意。安全管理问题出现形式主义。事故出现后互相推诿,发生前互相扯皮,管理人员有章不循,工作管理风气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工作人员工作散漫。绩效考核不严格,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惩罚措施执行不严格。同时电力企业内部的奖惩机制不完善,无法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对其的约束性,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有很大差距。对于国营和集体工作人员的分配制度不均衡,严重打击集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管理部门的执行力度层层削弱。电力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整体的、系统的各专业、部门、工种之间的安全生产的管理体制。

3.地方电网的问题

首先,地方电网由于国家政策、运行体制、地域限制的影响,电力安全生产的管理还相对落后,安全生产和电网的稳定运行管理的特点还属于粗放型。人员分配不合理、人浮于事的情况比较严重,信息化程度不高,人员的素质不一,经常出现有章不循。

其次,电力运行能力差,电网工作不稳定。由于电力部门对地方电网的投资不足导致地方电网运行脆弱,地方电网一般是地方财政投资进行电网的维护和建设,地方电力公司的经济实力决定了电力融资困难,使得电力投资严重不足,更谈不上形成高压的供电网络。

再次,电力企业的经营能力差。有些贫困地区的电力企业每年都要投入大额的资金进行维护和建设电力网络,投资成本无法收回,亏损严重。有些电力员工对于调整后的工作待遇期待值较高,电力部门无法满足要求,使得电力企业的发展和员工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并长期存在。国家电网和地方电网的收费差值使得越贫困地方收费越高,这严重违背了中央的以人为本的原则,间接导致个人偷电现象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的正常发展和供电秩序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一、中国安全生产管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统计,我国自建国以来颁布并实施的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面的主要法律法规约280余项,同时国家还制订、颁布了100余项安全卫生方面的国家法规和标准。此外,各地区、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法规。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管制制度框架已初步建立,并对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伤亡事故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种体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也日益显现。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时间较短,虽然国家颁布的法律基本覆盖了安全生产的所有层面,但仍存在较大的缺陷。我国专业立法发展缓慢,直至2002年才颁布建国以来第一部安全生产管制工作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立法还有待遇进一步发展。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多为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可操作性差;各单项法规标准各自为政、单兵作战,有些法规还存在着重复和交叉;职业安全与健康标准也不健全。此外,执法过程中存在比较普遍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使得安全生产的法制效果大打折扣。

2.政府安全生产管制机构力量薄弱。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安全监察机构、监督管理模式变化比较频繁,造成我国政府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我国缺乏安全管制权威机构。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监察局,集立法、执法、技术管理于一体,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而我国,政府机构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而不是法律手段来管理安全生产,许多措施无法落实。其次,安全生产管制职能分散。我国的职业安全监察工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几个部门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这就造成安全生产执法主体不明确,执法程序不规范,多头管理、多头处罚的现象时有发生。

3.安全监察缺乏有效的技术保障手段

目前我国安全监察缺乏有效的技术保障手段,安全生产信息、宣传、培训、应急救援等体系极不健全,安全检测检验、安全评估和鉴定、安全标识和安全防护用品管理等尚未在全国各行业普遍、有效地推行,安全生产监察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二、完善中国安全生产管制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虽然实施了《安全生产法》,但目前我国法律还未形成以其为核心的体系。因此在构建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时,应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其他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制度为骨架,形成多层次的、专门具体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立法和执法上的相互冲突,确保法制的统一性、完整性和权威性。同时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尽量与国际劳动公约接轨,以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2.设立权威的国家安全生产核心机构、完善安全生产机构体系

安全机构涉及到多各部门,要进―步深化安全生产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这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权威的核心机构,如美国的OSHA,能够立法、执法、管理于一体,从而能够协调各部门运作,明确各部门职责,改变当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上存在的职能交叉、职责重叠、多重多头执法、权威性差的状况,解决安全管理与安全监察不分和机制不顺的问题,做到既不脱离我国的实际,又能使安全生产监察工作有效进行。建议设立直属国务院的权威、高效的国家安全生产监察机构,实行中央与省级地方政府两级监察,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责任区、省以下垂直监察的安全生产监察体制。

3.加大国家和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投入

国外发达国家重视生产安全,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经费,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监察局的经费预算一般都超过五亿美元。2002年美国联邦政府预算中直接分配给国家职业安全研究院和事故伤害控制中心的经费为4.1亿美元,而我国每年直接用于安全科研和事故预防的经费不足2000万元,约为美国的二百分之一。多年来投入资金不够,使我国的安全生产在整体水平上和重大关键技术方面远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工作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安全生产管制投入力度,并像我国环保治理那样列为中央预算。

4.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信息体系

安全管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产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增加了导致工人收到伤害的几率。因此完善安全管制信息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要建设一批安全生产行业性基础数据库,如煤炭、化工、冶金和建材企业的技术参数信息库,为信息加工、分析、预测提供基础数据。其次,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使企业工人了解更多安全生产信息和相关法规,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让工人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

5.加强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许多企业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获得超额利益,因此,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能够有效生产安全。加强惩罚力度一是要针对各种违法行为规定具体处罚标准,二是对受害的工人给据赔偿,这种赔偿不仅包括身体损害,还应包括精神损害。

篇11

安全生产管理;企业;出现的问题;改进办法

我国企业企业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遵循的是主要原则有三个。第一个原则是生产过程中安全第一原则;第二个原则是对于安全生产管理要以预防为主原则;第三个原则是要对安全生产进行综合的管理原则。我国的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都必须遵守上述的三个原则,要不断的强化安全的生产管理。现阶段我国的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和壮大,其根本基础是要保障生产的安全。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长期的发展,健康的发展和稳定持续的发展。在生产中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是每一个企业必须做到的生产安全管理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调动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对安全生产管理的不断升级优化来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1简要叙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内容

关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内容的阐述和分析,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第二个方面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第三个方面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遵守的基本原则。第四个方面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意义。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1.1简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现阶段的企业生产安全管理主要指的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既定的安全生产目标,二而进行的科学,有效的安全控制管理,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参与生产的人和物都要按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制定的计划进行施工,同时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有权限对和安全有关联的一切生产事物进行监督和安全指导。

1.2简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五点。第一点是要不断的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第二点是要不断的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目标;第三点是要加强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管理;第四点是要对企业的生产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第五点是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生产工作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或者抽查。

1.3简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遵守的基本原则。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原则是:安全第一;生产安全要以预防为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对安全的管理要采用科学的方法;生产的管理部门同时也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的监督要全民参与;安全生产具有一票否决权。

1.4简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意义。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够存进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对企业的生产管理也是一种水平的提升。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只有坚持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够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壮大。企业的安全管理不仅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还关系到社会的经济发展。因此企业要不断的强化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避免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一旦出现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就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强大的阻碍,同时也会造成社会上的不良反映。更严重一点讲,有可能造成一种社会问题。因此要格外引起重视。

2简要叙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出现的具体问题

关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出现的具体问题的阐述和分析,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的相关安全生产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第二个方面是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投入力度不足。第三个方面是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缺乏,同时企业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不足。第四个方面是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意识不足。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2.1问题一: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的相关安全生产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我国目前很多的企业在生产安全的管理问题上没有明确的责任落实制度,安全管理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同时企业管理部门之间同安全管理部门的联络不畅也会为企业带来安全隐患。很多安全生产问题就隐藏在生产之中,只是被生产工作掩盖,这样就无法受到企业的管理重视。

2.2问题二: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投入力度不足。很多的企业都在不断的主抓生产管理,进而忽视了安全生产的管理,没有对安全生产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导致了生产过程中没有很好的生产防护措施,进而容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2.3问题三: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缺乏,同时企业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不足。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或在生产旺季,通常会招用一些临时工或派遣工,由于受教育阶段缺乏安全教育和培训,技术和文化素质较低,致使他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安全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2.4问题四: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意识不足。由于有些地方政府的监管力度不足,对企业安全生产不够重视,致使当地企业的生产经营普遍存在安全隐患。

3简要叙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改进办法

关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改进办法的阐述和分析,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企业在进行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强化安全目标管理。第二个方面是企业在进行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加强安全检查的力度。第三个方面是企业在进行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严肃的落实相关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第四个方面是企业在进行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于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宣传。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3.1办法一:企业在进行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强化安全目标管理。完善目标体系,层层制订目标;重视协商,吸收员工参与,避免由上往下强压;注重实效,强调成果,不满足于过程和行为;重视职工的培训和开发,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企业各部门之间相互交流、检查、控制;完善目标的评审制度,进行自上而下的考核。

3.2办法二:企业在进行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加强安全检查的力度。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对组织者和参与者要求较高,参与者应充分做好准备,熟悉有关的规定和标准,对照检查要求,认真检查。检查的内容要根据外部的环境,单位的内部状况进行制定。

3.3办法三:企业在进行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严肃的落实相关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在责任制的层面上分析和把握安全生产的存在问题,并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进行严格的检查、考核、重奖重罚(责、权、利联系)。

3.4办法四:企业在进行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于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宣传。了解安全生产的意义和任务,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辩识危险、危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熟悉岗位职责以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劳动纪律等。

作者:韩本书 单位: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

篇12

安全生产的功能主要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行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旨在降低事故的发生,保证工作人员不受到伤害,企业没有财产损失,生产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既属于经济活动,又是经济管理。在社会发展中意义重大,因为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如果工作人员某些安全生产而出现了身体上的伤害,都会对其家庭造成沉重的打击。如果是严重的伤害,甚至是死亡,那么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是致命的打击,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要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应该也必须引起相关企业和部门的重视。

2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到位

仅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我国的安全生产水平还比较低下,没有形成较为健全的监督管理体制。之所以会出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有的企业没有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高度重视。

2.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条件不充足

正是因为有的企业对于安全生产没有重视,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安全条件、相关负责人的安全责任、机构设施、设施的管理等都缺乏一定的保障,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没有具备足够的安全生产条件,很多潜在的事故安全隐患都没有能够及时发现,并加以处理,重特大事故屡见不鲜。

2.3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

大量事实证明,一旦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很多时候都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数字都是巨大的,有时甚至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这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做任何事都是“以人为本”,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也是最高的。各级政府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如果连最起码的人身安全都保证不了,那也就无法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任何企业都要把安全生产工作中心任务放在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上,这也是各级政府工作的职责所在。

3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3.1建立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保障系统

要加紧建立关于安全生产的各级监督管理机构,所遵循的原则是科学设置组织机构、科学分工职能、高效协调管理体制。企业要从上到下设置全面、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安全生产的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各级政府在机构改革中,不仅要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执法监督管理人员,还要建立安全生产的人才库、组建好安全生产的专家组和各行业的安全生产专业检查队伍,定期组织培训,使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还要有一定的整治修养。

3.2完善安全生产投资保障机制

安全生产想要顺利进行不可或缺是资金。安全生产的任务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难度系数越来越高,相应的安全生产、劳动条件也要尽量与其保持一致,做到与时俱进。如若不然就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研究投资结构关系和安全措施投资政策时,本着准需要、准受益、准投资的原则,建立国家、企业、个人协调的投资保障系统。可以将商业保险、工伤保险和事故预防三者有效结合起来,推行国家对社会性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给予投资或采取技改贴息扶持、安全经济抵押等方法,进一步加大对于安全生产的投资力度,将防事故的能力提升。

3.3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从总体来说,从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在执行上具有一定的难度系数,这主要是因为责任制没有将责任、权利、利益三者进行有机结合,企业及其有关部门权利大而责任轻,而企业的相关机构则恰巧相反,这样就无法将各方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安全责任制也就难以落到实处。必须要在责、权、利相统一和权、责一致的原则下才能将安全生产工作做好,进而建立全方位、多交对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另外,责任制要想得到真正的落实,还要落实到具体的部门、车间、班组、个人。

3.4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往往在于现场管理,这就需要严格要求。而安全作业的基础是班组管理,有的企业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应重视起来。根据调查不难看出,在所有的安全事故中,由于现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所造成的不在少数,占有相当的比重。他们或者因为疏忽,或者因为自大,或者存在侥幸心理,总之酿成了事故,而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自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也使企业和国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还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谐。所以对于那些发生次数多、发生重复率比较高的事故要做好经验教训的总结,积极研究防范措施,有针对性的治理。

3.5加强安全性评价工作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创新对于任何行业都有重要的意义,安全生产管理也不例外。要想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创新就要开展安全性评价。传统的安全管理所具有的预见性和控制能力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安全性评价应用的是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推动安全生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闭环管理的方法。系统工程是其运用的方法,较为现代,来预测日常生产工作的安全性,要对潜在的安全事故进行深入分析,判断发生的几率和严重程度,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将安全隐患控制好。开展安全性评价针对的是现有的安全工作,进行科学的诊断,将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覆盖面很大,针对的是全体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而广大干部、职工在此过程中可以对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定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做到熟悉和掌握,进而提高安全意识。特别要在培训的过程中,注意培养职工对于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防范能力。

4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所能够起到的重要作用,它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落实到位,企业的健康发展难以保证,更为严重的是还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破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这就需要企业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足够重视。而仅就现阶段我国的发展现状来看,安全生产管理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来加以处理。发生了事故进行有效的处理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办法,使安全事故少发生,甚至是不发生,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真正做到安全。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任重道远,但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安全生产,进而促进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伯良.安全管理重在狠抓落实[J].电力安全技术,2008(11).

[2]袁莉莉.四方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7.

[3]包彦和.关于安全生产科学管理的探讨[J].冶金动力,1987(3).

篇13

对于企业来讲,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它是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的必要途径。第二,它对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有长期有效的强化作用。第三,它是政府对企业实施安全生产分类指导和分层级监督管理的非常重要的依据。第四,它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知识不够、能力不足安全生产标准化具有系统化的特点,它要求有关人员具有相当的知识和能力,才能胜任这份工作。首先,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危险源辨识以及风险评价。但是,在国内众多的规模较小的企业中,特别是有一部分非高危行业的企业,它们的安全管理人员甚至不了解危险源是何物,更不用说对其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了。

2.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缺乏足够的认识部分企业没有认识到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活动的重要性,因而在一些企业出现了员工工作态度不积极、员工主动性不强的现象,还有一部分企业甚至发生为了应付检查而造假的现象;有一些企业认为安全生产标准化这项工作应该由中介结构来完成,因而对中介机构过于依赖,由于相关人员工作不主动,且自身建设能力薄弱,因而标准化建设无法落实,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3.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缺乏浓厚的氛围安全标准化达标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它跟企业中的各个成员和部门息息相关。而在实际情况中,有一部分企业重要负责人觉得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仅仅跟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及成员有关,这样就会使安全生产部门和成员跟其他部门失去联系,出现安全管理部门单打独斗,而其他部门人员对安全管理漠不关心的现象。总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缺乏浓厚的氛围。

4.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实用性不强安全生产标准化这项工作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达标仅仅是标准化工作的开端。我们需要通过持续改进来开展标准化建设,从而有效改善安全绩效。在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活动中,最基本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岗位达标和企业达标以及专业达标。有一些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达标后出现了思想懈怠的现象,导致企业的生产现场管理水平和设备设施水平都有一定程度上的降低,这样就使得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获得的成果难以继续保持和传承下去。通过对企业进行咨询和评审,可以发现,企业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一般存在下列方面的问题:(1)绝大部分的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要素内容很不全面,对于安全生产没有具体的目标、没有进行量化,对于安全生产目标的实施没有进行实时监测。(2)大多数非高危行业没有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只有很小一部分企业设立了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在大多数企业中,安全管理人员身兼多职,其主要负责人甚至没有获得该行业的安全管理资格证书。(3)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一般是通过各个部门各自申报安全生产资金,安全投入管理制度缺乏,因而难以做到专款专用,很容易出现各部门安全生产费用不足的现象。很多企业对于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没有制定合理的计划和建立台账。(4)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方面的制度推行不力,对于教育培训缺乏完整的记录。比如,对于新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未能落实到三级,而且缺乏对承包商、供应商等外部人员的教育培训。

5.硬件设备设施安全隐患整改不彻底对于常见的事故隐患而言,大部分企业都能针对性、及时性地整改,而对于重大事故的隐患整改,企业往往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整改不到位、不彻底。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资金不足,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历史问题而整改难度大。这些因素都会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开展有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

三、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问题解决方案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遵从政府的统一领导,接受安全管理部门的协调和督导,实现行业组织推动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落实。企业不仅需要追求质量第一,还要兼顾效率。通过制订政策和措施,促进各层级的相关单位和部门加强领导,设立专项经费,从而对达标创建工作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2.明确责任,全面推进将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落实到企业各部门,有关部门承担监管责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是相关安全生产许可的前提条件的意识,当然,还需要加强联合执法检查。

3.广泛宣传,加强培训国家颁布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全面推进全国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意见》,这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必须学习的内容,企业应该不断地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行多层次地宣传,进一步加强评审人员的培训和评审机构的建设。

4.规范评审,严格标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评定标准和管理办法,进一步落实评审机构的管理工作,加强作业现场的安全标准化管理,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等方面的考评,严格要求安全标准,明确达标的级别。

5.注重效率,保证质量加强监督管理,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根据有关要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对现场作业行为进行规范,定期排查治理安全隐患,进而提升生产管理的安全性。需要在各个部门和岗位开展全方位的达标创建活动,打好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从本质上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不仅要注重效率,还要保证质量和成效。

作者:孙燕红 单位: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